潜艇·第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潜艇·第三

潜艇·第三

作者:J.R.希尔·英国

出自————《英国海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笔者之所以把有关潜艇的这一章冠于各专题章节之首,理由有三:其一,皇家海军用于使用、维修以及购买潜艇的开支逐年递增,目前它已成为西方世界中最注重发展潜艇的海军了;其二,潜艇是最强有力的海上打击力量,这已成公论,而并非仅仅是潜艇人员的独家偏见;其三,潜艇的活动场所是整个海洋世界。相比之下,其他兵器或则浮在水面——活动范围仅及潜艇的一半,或则飞在空中;超然物外。而赋予海战以独特色彩的则正是海洋世界。

   海洋世界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与海洋的距离都不超过1720海里——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了。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觉得有重提之必要。这样一个浩瀚的水的王国,自然也就不会象一张白纸那样一目了然了。事实上,海洋也的确是深奥难测的。许许多多的科学研究项目即是以海洋为对象,探索大海的奥秘及丰富的海洋资源的。俄国人拥有一百多艘海洋调查船,美国的海洋调查船略少于苏联,而皇家海军的调查船可就少得多了。尽管如此,皇家海军还是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在海洋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有待于了解和认识,特别是那些偏远海区。但是,对于海洋的基本情况,我们不是无知的。对于这一点,连苏联人也不得不承认。

   在很大程度上,电磁波是很难穿透海洋的。这即是说,无线电(除非其频率极低)和雷达在水下是无用武之地的。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也是很低的。即使在象地中海这样一些海水清湛的海区,任何想透过波祷汹涌的海面窥测水下动静的企图都是枉然的。

   然而,声音在水下的传播能力却很强。水的密度较大,在这一介体之中,分子相互撞击着,涟漪荡漾,潋滟不绝。实际上,声音即是以这种形式传播的。因此,声音便成了水下探测手段的主要媒介。这与海豚的感应机制十分接近,我们把它称为声纳。声纳有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被动式声纳通过接收换能器截获水下目标所反射的声波,主动式声纳则先发射水下声波,然后靠接收反射波来发现水中目标。

   声音在水下的传播力尽管很强,但是也有其局限性。这是由于声速在水中要受到温度、压力及海水盐度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海水的温度、压力以及盐度又是随着其深度的不同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而,声波在传播时常会发生严重的弯曲,结果往往使得从声源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极不稳定,要么依稀难辨,要么截然相反。另外,海洋里还有无数的噪音源。这些噪音源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是无生命的,譬如鲸类、甲壳纲动物、鱼类、海面的汹涛以及海底的湍流。这些声音也都产生着混淆的影响。同时,从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也在从中作祟,使得海底各种噪音交相呼应,真伪难辨。

   潜艇在水下活动,其机械噪音本来即很微弱,被动式声纳很难捕捉到它的踪迹;加之,它还可以匿伏于大海的深处,不但被动式声纳更难以“听”到其噪音,就连主动式声纳也常常是鞭长莫及了。不过,要想完全摆脱声纳的追踪,也还有许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然而,摆脱声纳的追踪,保存自己,则始终是潜艇要解决的课题。

   常规动力潜艇及核动力潜艇

   从1900年到1960年,人们为了使潜艇能隐踪匿迹于水下,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潜艇发展成为一种水面和水下活动参半的混合型作战舰艇。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这一时期的潜艇还没有能完全摆脱对水面的依赖。潜艇在水下活动完全靠蓄电池带动电机所产生的动力,而蓄电池则需要不断地充电,充电又要靠柴油机,而柴油机则需要空气才能开动。尽管使用了通气管以后潜艇可以在水下补充空气,但是通气管却给灵敏度极高的机载雷达留下了蛛丝马迹;同时,这种通气方式的噪音较大,声音沿表面声道传播,也容易暴露潜艇的位置。

   随着核动力装置的应用,这些难题都迎刃而解了。核反应堆可以把热能转换成蒸汽来推动涡轮机,从而形成一种不需要空气仍能保持运转的封闭式循环系统。这种系统则不需要象常规动力潜艇那样不断地补充燃料,但潜艇内空气不流通,这是会影响艇员的耐久力的。由于发明了一整套新设备,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电解装置可以从海水中分离出氧气;二氧化碳滤清器可以使艇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大大低于危险限度,如果进行深度滤气,还可以进一步控制其他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氟利昂)在空气中的比例。核动力的长处还在于,它促进了潜艇壳体外形的改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潜艇的航速与机动性能;核动力装置还极大地提高了潜艇的发电能力,使艇内的探测装置、信息接收与处理装置、武备系统以及艇员日常生活的用电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把核动力潜艇称作第一代真正的潜艇,同时视之为水下作战、乃至海战的一个质的飞跃。核潜艇的动力装置所产生的噪音,比起常规动力潜艇的柴油机和电机所产生的噪音要大一些。在战术使用上,有些问题可能会引起误解,笔者准备在后面加以详细说明。然而,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由于皇家海军对于发展核动力潜艇早有部署,才得以使自己跻身于世界海上作战力量的前列,而把第二流的海军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巡逻潜艇

   尽管常规动力潜艇存在着诸多弱点,但是皇家海军还仍然使用着一批“欧”级潜艇。这些潜艇是“常规”潜艇最先进的(当然还远不是终极的)改进成果。这批潜艇建造于1960年至1967年期间,艇身总长90米,最大宽度为7.9米;水上状态航行时动力装置为海军部设计的V-16型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水中航行时由两组蓄电池(克劳赖德工业蓄电池有限公司产品)带动两台电机,每组蓄电池为220块(440V DC),水中航行时航速可达17节。不过,假如高速航行,蓄电池的电便会庄几小时内迅速耗光。如果低速航行,其电力可维持数日。

   这种潜艇,其固壳的直径较小,潜艇的全部内结构,诸如住舱、机械舱、主控舱以及武备舱,均置于其中。固壳的外层是外压载水柜,其功能是调节潜艇的浮力。潜艇准备下潜时,便要打开水柜阀门,海水随之注入压载水柜,潜艇的正浮力即受到破坏,艇体遂借助于升降舵(其功能近似于飞机的升降舵)的作用,潜入水中。潜艇若下潜到了预定深度,只要调节一下固壳内层的浮力调整水柜内的水量,潜艇即可获得中性浮力。为了使艇身保持均衡,还要用升降舵打一小舵角。潜艇需要浮出水面时,就打开固壳内层的高压气瓶,向压载水柜注入压缩空气,潜艇随即恢复正浮力,并借助于升降舵浮出水面。

   巡逻潜艇上的主要探测装置,是被动式声纳。这种潜艇自身噪音极低,水下低速航行时仍能保持机动性。只要它能充分发挥这些长处,它便可望取得其他类型潜艇所望尘莫及的所谓“声纳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其他类型潜艇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譬如向指定海区航渡、向对水面舰艇实施突袭的出发阵位运动、规避或返回基地补充弹药。在这些情况下,潜艇所发出的机械噪音较大,而巡逻潜艇则来去从容,悄然无声,自然也就能够先于其他潜艇发现水面舰艇了。被动式声纳可以为巡逻潜艇指引目标方位。此外,伊据其截获的噪音信号及其特征,还常常可以对目标的类型加以判别。靠被动式声纳测距是比较困难的,主动式声纳在其“忽”然发出音频信号的瞬间即有了一个基准点,这时只要计算一下声波反射回来的间隔便可以知道目标的距离了,而被动式声纳却没有此种基准点。用被动式声纳测距的方法是,把位变率与估算航速及航向相结合,求出距离。另外,在估算这种相关关系时,把水听器横向间距这一因素也考虑进去,这样可以进一步充实上述方法。不过,总的说来,用被动式声纳测距是不可靠的。主动式声纳哪怕仅在瞬间开机使用一下,也能测出一定范围内的目标的距离。但是,这样一夹,潜艇也就暴露了。因此,在使用主动式声纳测距时要加倍小心。

   巡逻潜艇上的其他探测装置,在使用时是要露出水面的。这就是说,这些探测装置必须用于潜望深度以上。巡逻潜艇上共备有两具潜望镜,一具用于搜索,一具用于攻击。攻击潜望镜格外纤巧精确。巡逻潜艇上还装备有搜索接收机,倘若在潜艇附近出现飞机或舰艇,这部接收机便会发出预警信号。只要飞机和舰艇上的雷达在开机工作,它们便逃不过搜索接收机的“眼睛”。除此之外,巡逻潜艇本身也配备了一部高分辨率雷达,能在较近的距离内发现水面目标。上述这些水上探测装置,在使用时都需要将其某一个部位升出水面,这样一来便很容易把潜艇暴露给敌方雷达。同样,启用雷达也是一种冒险,容易把潜艇自己的行踪暴露给敌水面舰艇或飞机上的搜索接收机。另外,潜望深度也是极不安全的:潜艇在这一深度活动,既躲不过舰用声纳的搜索,也躲不过直升飞机拖曳式声纳的捕捉。这是因为,这一深度恰在表面声道的范围以内。然而,无论是核动力潜艇,还是常规动力潜艇,既要对水面舰艇实施近距离精确攻击,冒此风险也在所难免。

   巡逻潜艇上的主要武备仍是鱼雷。“欧”级潜艇上装备了6座艏鱼雷发射管(配雷20枚),2座艉发射管(配雷4枚)。攻潜鱼雷业已更新换代,老式的MK 8型鱼雷已被淘汰。MK 8型鱼雷尽管陈旧,但是却很可靠。1945年,詹姆斯·朗德斯少校就是用这型鱼雷实施了有史以来首次潜对潜攻击。新式鱼雷是马可尼空间与防御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虎鱼”。这是一型自导鱼雷,它在接敌过程中先是由潜艇通过导线引导,然后依靠自身声纳独立完成攻击。该型鱼雷的航程与航速数据尚未公开。不过,有一点应该提及,这型鱼雷素以航行时噪音极低著称,由于它的这个特点,常常使得目标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遭到它的攻击,因此它的航速如何便无关紧要了。

   在适当的条件下,“虎鱼”也可用来攻击水面舰艇,这一点是不成问题的。然而,用于攻击水面舰艇的鱼雷却是MK 8型鱼雷。这个名字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古怪,它是一种直航直接攻击鱼雷,航速高,可靠性强,在皇家海军中可算得上是使用期最长的元老了。可是,只要它还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便没有理由急于把它废弃掉。事实上,它的确还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譬如攻击只具备有限的反潜能力的水面舰艇、对猎潜舰艇实施反突袭等等。须知,鱼雷可以置敌舰艇于死地,而导弹则只能使其瘫痪。

   在和平时期,巡逻潜艇还担负着一项极其平凡的任务,即为反潜部队进行海上训练充当水下目标。这种训练愈是突出基础,潜艇的作用也就愈象一只“上满了发条的玩具老鼠”。同时,高难度的演练,也能使潜艇艇员的技艺得到充分的发挥。

   八十年代巡逻潜艇上的生活条件,与以前60年间潜艇上的生活条件相差无几:舱内狭窄拥挤,盥洗设备不足,只要在海上呆上短短的几天,艇上的伙食便会变得单调无味。巡逻潜艇上的编制定员为军官7名,水兵62名。艇上的每一个乘员都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良好的知识素养。绝大多数艇员都是志愿到潜艇部队服役的。每个艇员都必须先到专业训练学校学习6个星期,然后再到海上实习3个月。经考试合格者,始能算作合格的潜艇艇员,也才有资格佩戴潜艇徽章。每一个潜艇艇员都必须充分表现出熟练的专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此,他们也的确是问心无愧的。由于具备了这种素质,艇员之间亲密无间,无论是在轻松活泼、不拘礼节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纪律严明、井然有序的工作中,都会感觉到在他们之间有一种相互信赖的手足之情。也许,巡逻潜艇上的这种气氛比核动力潜艇上更为浓厚一些。在这里,舱室空间狭窄,人们摩肩擦背,挤在一起,条作十分艰苦;每一个阀门,操柄和仪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这一切,都促使着艇员们发扬一种侠义的协作精神,不容许有任何自高自傲、凌驾于集体之上的表现。

   自然,只要情况允许,艇员们还是会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艇一返港,不论停靠多久,官兵们都要搬到岸上来住。可供艇员上岸住宿的设备,在各港口都有,例如戈斯港的“海豚”、法斯莱恩的“海王星”以及德文波特港的“雄鸭”等岸上设施。昔日,补给船满载着补给品在海上四处奔波,每当靠港时潜艇便聚集在它的周围:如今,人们再也看不到这种补给船的踪影了。今天,巡逻潜艇的机动性能和自给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皇家海军也比以往更加致力于北约地区内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补给船的退役,也就无碍于大局了。

   舰队潜艇

   截至本书问世时,皇家海军编制内共有13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在服役,另外还有3艘正在建造中。潜艇建成下水的间隔时间,历来都是15个月,潜艇的使用寿命预计可达20到25年。本书后边附录部分标明,舰队潜艇共有5个级种。就这5个不同级种的潜艇而言,尽管其设计方案有了稳步的改进,但是不论哪一级舰队潜艇,只要是全部由英国设计、制造的(表中所列之第一艘潜艇“无畏”号的动力装置,是美国制造的),其基本性能便大同小异:总长约85.34米,型宽10米——由此可见,其外形与巡逻潜艇的艇壳外形是大相径庭的。舰队潜艇的外形呈梨状,这对于提高潜艇在水下的航速和机动性能颇为有益。压载水柜在固壳以内,这就是说,潜艇的最外层全是耐压壳,因而可以说舰队潜艇的固壳是很阔大的。其水下排水量为4500吨,水面状态时为3500吨。

   舰队潜艇上的电力供应是得天独厚的,核动力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即是电力。由于有这个优越条件,舰队潜艇上的探测装置都是大功率的。当然,这尤其是指主动式声纳(本书已谈到了由于滥用主动式探测手段而产生的一些战术上的问题)。然而,还远不止这些,由于探测装置的功耗能得到充分保证,从而也为用最先进的手段处理被动式声纳基阵所接收的信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为最大限度地利用被动式声纳领域里新的科研成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前些年,舰队潜艇由于武器装备陈旧,曾一度影响了这种潜艇的进攻能力。现在,这种潜艇上装备了“虎鱼”及其改进型鱼雷(改进型“虎鱼”式鱼雷的自导头更为灵敏,不星受干扰)以及“鱼叉”式潜对舰导弹,其武备的羽翼已臻丰满。

   “鱼叉”是美国制造的导弹,弹长4.7米,直径53.34厘米,重约559.5公斤。这种导弹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因此和鱼雷一样,也是靠压缩空气来启动的。导弹发射后便升出水面,火箭发动机即行点火启动,稳定浮翼随之展开,导弹遂按预定航向飞向目标。导弹接近目标区时,其自导系统自动接通,发现目标后便直取目标,并以其常规高爆弹头摧毁目标。在整个攻击航程中,导弹一直贴水面做超低空飞行,因此目标很难借助于雷达发现来袭的导弹。1980年初,有消息说,“丘吉尔”号代表皇家海军对“鱼叉”式导弹进行了验证性试射,结果是六发六中。

   有材料说,“鱼叉”式导弹的最大射程为60英里,这便生出了一些有趣的枝节:舰队潜艇上的探测装置的精测距离,在一般情况下,大大低于“鱼叉”式导弹的射程。这样一来,潜艇要么依靠空中的飞机或水面上的舰艇来获取有关目标方位的确切信息,要么象潜艇上的人惯常说的那样,“捕风捉影”,朝着目标方向开火,要么待距离缩小时再测得精确位置。这的确是个问题,需要考虑,或许应该说需要对探测手段加以改进,以求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尽管这类导弹引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有问题的导弹终归比没有导弹的问题强百倍。

   从微观的角度看,舰队潜艇的行动要与整个舰队的行动密切配合。这个问题,刚才已经谈到了。大凡在潜艇上工作过的人,没有一个敢夸口说,在潜望深度以下,仅仅依靠探测装置便能对周围的战术态势了如指掌。这就明摆着的,首先你就没法弄清在潜艇周围水域上空活动的飞机是哪一种型号;另外,你也无从查明在潜艇附近是否还有敌人的被动式探测装置(例如声纳浮标),最后一点,你对水面舰艇的确切方位及目标属性,亦不甚了解。潜艇赖以了解外界情况、综观全貌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友邻单位从上边发来的情况通报。然而,即便如比,与潜艇建立通讯联络也不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诚然,通过无线电接力船与潜艇进行水下电话联络的技术,以及潜艇使用无线电天线进行通讯联络的技术,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然而与潜艇在水下进行联络,谈何容易!有时,舰队需要利用潜艇做战术策应,来对付敌水面舰艇或潜艇对自己构成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上述所有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对其解决方法也要反复演练,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当然,这也一直是海军学校和海上实练的重要课题。当年,费希尔男爵 [ 译者注:费希尔男爵:(1841~1920)——无畏战舰的倡导者,曾两度出任英国海军大臣。 ] 曾梦想有朝一日能把潜艇编入舰队,使其一展宏图。今天,为了实现他的这个夙愿,皇家海军在协同动作等方面已遥遥领先,可与任何国家的海军相媲美,就连苏、美海军,也敢与之见个高低。

   这个问题只要能够解决,舰队潜艇上的人也许更愿意远离友邻的水面舰艇。他们喜欢孑然一身,独往独来,神不知、鬼不觉地追踪着自己的“猎物”——潜艇或水面舰艇,哪怕这些猎物的情况尚未察明,也决不畏首畏尾。在有敌舰群活动的水域里游荡,这自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不过,是否需要在那儿干它一家伙,这还得视战略形势而定。

   以笔者之见,说舰队潜艇是“未来的主力舰艇”,这似乎有些言过其辞了,而说“海军必须向水下发展”,又似乎过于轻描淡写了。关于这一点,笔者已经做了足够详尽的说明。舰队潜艇是易于保存自己的。威力强大的进攻性武器系统,是实施海上封锁的理想兵器。但是,如果企图以潜艇控制水面,那么它便失去了用武之地,其优势也便随之荡然无存了。未来的海运事业,是不可能由水上转入水下的。既然如此,这种限定性便显得极为重要了。无论如何,在皇家海军诸兵器中,舰队潜艇也许是最使苏联的战略家和决策人伤脑筋的兵器了。

   与巡逻潜艇相比,舰队潜艇上的起居条件舒适多了。舰队潜艇常常要连续数日、以至数周,潜行在大海的深处,因此艇上的每一个乘员都能有比较固定的更期及作息时间。当然,在演习或作战活动进入紧张阶段时,情况例外。住舱尽管并不宽敞,但是每个乘员并不难找到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角落。艇上的蒸馏系统可以蒸馏海水,因此淡水供应是充足的。冷藏和烹饪也是不成问题的(尽管有些食用油因对空气净化装置有影响而不能在艇内使用),伙食的花样很多,质量也很高。艇上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电影也很多,还有静力练习器械,例如划桨器,自行车固定练习器等,供艇员消遣。

   舰队潜艇属于中校级建制,其艇长必须但任过巡逻潜艇的主官,并接受过核潜艇课程训练。艇长以下各级军官也必须有同等经历,艇上的水兵也要在不同程度上具备核潜艇的知识。核动力潜艇尽管安装有许许多多链锁安全装置和自动排障装置,但是最重要的安全因素是艇员,是艇员的精神状态及训练素质,因为在战时开动潜艇的正是这些艇员。

   北极星潜艇

   1962年拿骚会议以后,皇家海军受命代管联合王国的战略核威慑部队,并在必要时动用这支部队。根据《拿骚协议》精神,皇家海军遂着手实施装备“北极星”潜艇的计划。整个工程进展迅速,而又有条不紊,这在我国技术发展史以及建造史上堪称是惊人之举。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有4艘巨型(7000吨)核动力潜艇完成了设计、建造、装备弹道导弹和总装,从而使得联合王国在1966年时便有“北极星”潜艇在海上巡逻了。自那时以来,“北极星”潜艇部队一直都有1艘潜艇在海上游弋,从未有一刻间断过。与此同时,皇家海军还建成了潜艇基地和全套岸上保障设施。尽管美国给予了慷慨的援助,“北极星”式导弹也是由美国提供的,但是整个工程仍不失为英国的一个巨大成就。

   “北极星”潜艇与舰队潜艇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动力装置、辅助系统以及许多探测装置都是一样的。然而,这两种潜艇上的武器装备却大不相同。“北极星”潜艇的中部全被16个朝天直立的导弹发射管占据了。这16个发射管,每管各备弹1枚,“北极星”式导弹是两级弹道导弹,弹长9.45米,使用固体燃料,射程约为2500海里。每枚导弹均带有核弹头多个。这些英国设计和制造的弹头,不是分导式的。也就是说,一枚导弹上的弹头全部只击中一个目标。看来,在以“薜瓦琳”为代号的英制新式弹头于八十年代初交付使用以后,这种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变。这种弹头是专门为了对付苏联的改进型反弹道导弹手段而设计的,可使自身免遭反弹道导弹摧毁,还可使苏联人的预警雷达荧光屏上出现许许多多彼此相互分离的假目标,从而保证在一旦需要发射“北极星”式导弹时,能有足够数量的弹头穿过重重壁垒,使苏联蒙受灭顶之灾。

   每一艘“北极星”潜艇的火力都大大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所投下的炸弹的总当量,对这样一种威力无比的兵器的控制,自然是关系重大的事情了。首先,这完全是我国自主的事情。联合王国的大臣们一再断然驳斥了那种不时冒出来的奇谈怪论,即美国对英国使用“北极星”式导弹拥有某种形式的否决权。其次,发射导弹的决定权当然是操在政治家们手中的。发出导弹发射指令的主要手段,是甚低频无线电报,这是潜伏在大洋深处的潜艇所能够使用的唯一的通讯方式。备用的通讯手段并不是没有,但这是需要绝对保守秘密的,不能泄露。“北极星”式潜艇接到发射指令后,即由两名军官使用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文电鉴别码加以鉴别,然后逞交艇长。导弹的发射程序是相当复杂的。不过整个程序都是用电脑控制的,因而速度还是很快的,精确度极高的现用惯性导航设备(这是“北极星”潜艇与舰队潜艇通用的又一套导航设备),随时将艇位变化数据输入火控电脑。有了艇位数据,加上预先装定的目标坐标,电脑更可以计算出制导要素,并加以求证,“北极星”式导弹是靠高压气发射的。导弹露出水面后,发动机自动点火。大约1分钟以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点火。随后,导弹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保持航向,不断地修正偏航角,俯仰角和滚转角。导弹的惯性制导系统包括精密度极高的陀螺仪、加速度表及数字电脑。在预定的时间,制导系统自动关闭火箭发动机,并发出指令使再入大气层弹头与弹体脱离,弹头遂沿惯性飞行轨迹飞向目标。“薜瓦琳”式弹头投入使用以后,“北极星”式导弹在其终极飞行阶段还可释放出大量突防诱饵,这些诱饵可在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酷似弹头的目标特征。据说:“薜瓦琳”式弹头还可以在空中自动控制自己的飞行。

   北极星潜艇每次巡航期长达60天左右。这期间,它必须保持常备不懈,能够随时完成上述程序——这便是北极星潜艇的全部作用,也是我们之所以需要它的全部理由。搜寻敌方战术性目标,决不是它的职责。恰恰相反,一旦发现此类目标,它的任务是“放过”它们。北极星潜艇航速快,机动性强,又装备有灵敏度极高的被动式声纳和最先进的潜用消音设备,要做到这一点是轻而易举的事。潜艇为了避免被发觉,而做规避机动时与潜艇执行战术任务时相比,其被探测装置发现的可能系数相差很大。“北极星”潜艇还装备有6具常规自导鱼雷发射管,不过这只能用于自卫,只有在战时万一潜艇被发现,并且遭受攻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舰队潜艇上一切舒适的生活设备,在“北极星”潜艇上也应有尽有,而且一般说来,“北极星”潜艇上的伙食更好一些,电影片也比较新颖。每个艇员每周还可以收到一封“家电”。每逢这时,艇员的亲属们便要绞尽脑汁,把心中积攒的话压缩成只有40个字的电文。由于潜艇在整个巡航过程中要绝对保持无线电静默,艇上人员不能回电问询,所以这样短短的电文也就足够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北极星”潜艇的利用率,每艘“北极星”潜艇都配布两套人马,轮流出航。不出航的艇组上岸,到法斯莱恩基地,有的人加紧训练,有的人去休假,有的人训练新艇员,有的人去与家人团聚……然后,做好再次出航的准备。这两套艇组,各配有军官13名、水兵130名。艇长的衔级是中校,副长是少校。两个人都必须是以前曾出色地指挥过其他类型潜艇的军官,都必须在法斯莱恩和格林威治学习过,如果是轮机官出身,还必须在戈斯波特受过训,或是在多雷恩学习过,从而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弹道导弹潜艇上的工作。其他所有军官也都要如此。艇上的水兵中,老兵的比率往往高于新兵,这或许是由于艇上一方面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北极星”潜艇上的生活,可以既是十分惬意的,可是艇员们一干起工作来,那股严肃认真劲儿,一点儿也不含糊。这与皇家海军其他部队的情形是一样的,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使威慑奏效,并不容易。这要看你能否使别人看清你有能力使其蒙受可怕的损失,从而使其不敢对你妄为。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拥有潜在的威慑力量是不够的。有效的威慑力量,必须实力雄厚,反应迅速,可靠无失。因此,“北极星”潜艇的全体乘员责无旁贷地要倾力保证一旦实施威慑,就要务使其发挥全部效力。然而,他们也明白,一旦上司命令动用威慑部队,它的威慑作用也就随之冰释了。35年来,世界上一直未发生重大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威慑力量趋于平衡的缘故;而这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英国独立自主的核威慑部队及其对于西方联合威慑力量的有力补充分不开的。所有这一切,都激励着艇员们为完成他们所承担的重大使命而忘我地工作。

   潜艇的未来

   皇家海军用于潜艇的开支将会继续增加。诚然,潜艇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低强度作战中,以及控制海面时,其局限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如此,潜艇有着许许多多的长处,例如它可以对敌构成全航程隐蔽的或公开的威胁,它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和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等等。不过,用于建造和改进潜艇的资金将会是十分有限的,而核动力潜艇的造价又极其昂贵。据1981年度防务白皮书透露,每艘核动力潜艇的造价为17500万英镑。此外,还要建造一级新型巡逻潜艇,这级潜艇将博采舰队潜艇及“欧”级潜艇之长:其外形可能会更短更圆,活象一只大木桶;也可能是单螺旋桨,而且装备有特别先进的被动式声纳。这种潜艇的活动范围将不仅限于濒陆海区,其用途也不仅限于训练中的假设目标。海军是绝对不能容许建造出一大批在战争中不一定能派上用场的舰艇的。

   舰队潜艇也要改进,主要目标是,通过进一步消除其自身的噪音,改善其被动式探测装置的技术性能,譬如增加拖曳式声纳基,阵(据悉这能大大提高声纳的灵敏度,从而改善其精度),进一步发扬舰队潜艇的“声纳优势”这一十分宝贵的长处。如果舰队潜艇要成为舰队编队内正规的全综合型兵器的话,那么这种潜艇与水面舰艇以及飞机之间通讯联络的手段,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另外,根据新的制海作战思想,舰队潜艇可能会享有更大的决断权,以利于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前景,我们要不断探索,充分发掘并利用潜艇仍在不断发展的巨大的潜力。

   最后一点,内阁业已宣布,它决定在本世纪九十年代,用一批装备着美制“三叉戟”式导弹系统的弹道导弹潜艇替换“北极星”潜艇。这项决定,是内阁在对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了反复周密慎重的研究之后做出的。三叉戟式导弹,射程为4500海里,每枚导弹带有多达8个分导式弹头。这些弹头和“北极星”式导弹的弹头一样,仍由英国自己设计和制造。这些新型潜艇,自然也要由英国设计和建造了。这些新式武器,在对付反弹道和反潜新手段方面,为我们输入了新鲜血液,从而使得联合王国能够把其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一直保持到21世纪。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