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北的大扫荡与在华北的八路军·第十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对华北的大扫荡与在华北的八路军·第十四

对华北的大扫荡与在华北的八路军·第十四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

进攻英、美、荷兰与在华之作战方针·第五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7月7日,冈村宁次继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他是对我国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的一个日本军人,是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分子。他从1938年6月23日担任沿长江进攻武汉的第11军司令官,于10月下旬侵占武汉后,曾多次提出应增编新部队,继续发动战略进攻,击溃我国野战军的主力而占领大后方,使我国失去抗战能力的主张。

   冈村还认为,与重庆进行政治和谈,使日军长久曝师于外,而不能结束战争,这对日军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他极力主张,只有发动连续的进攻,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在他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后。即与出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的安达二十三中将,为进攻华北各地的八路军及抗日游击部队,进行过多次研究。

   1941年冬,日军发动对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后,确定在华日军采取守势,集中兵力进行治安作战,以巩固其占领区和继续扶植伪政权。

   华北方面军根据中国派遣军1941年12月10日下达的作战任务,以及须作进攻四川的准备,于1942年2月25、26两天,在北平召开了有各师团参谋长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对上述各项进行了研究并传达了华北方面军的“昭和十七年度(1942年)肃正建设计划”和“关于肃正作战实施要纲”。确定方面军的治安肃正重点,放在以剿灭“共产军”为主的作战讨伐上,年度的讨伐首先对山东、冀东、冀中然后再对太行山北部及晋、冀、豫和冀南等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各部队年度治安作战之任务区分为:

  (一)对冀东,冀中地区作战,由华北方面军之直属师团进行

  (二)对晋、冀、豫边区作战,由驻太原之第一军负责

  (三)对山东、冀南地区作战,由驻济南之第十二军实施

   (一)敌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

   至1942年4月底,敌华北方面军所属部队的隶属关系、作战部署及人事等方面,与发动太平洋战争时的情况相比较,已有不少变化。如原在济南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和在汾阳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根据其大本营当年2月2日的命令,依次改编为第59师团、第69师团,仍驻原地;原属驻太原第1军的41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依照大本营4月10日的命令,依次由临汾和汾阳被调至山东的德州(对冀中大扫荡后驻至德州)与河北的束鹿。至4月底,华北方面军所属部队的部署情况为:

   华北方面军  司令官 冈村宁次 大将 北平

          参谋长 安达二十三 中将

          副参谋长 有末精三 少将

    第1科 参谋 德永鹿之助 大佐(作战)

        参谋 岛贯武治 中佐(日本战史学家)

        参谋 大井确一 中佐

        参谋 小野秀雄 少佐

        参谋 李键公 少佐(朝鲜族人)

    第2科 参谋 晴气庆胤 中佐(情报)

        参谋 横山幸雄 少佐

        参谋 山崎重三郎 少佐

        参谋 茂川秀和 中佐

    第3科 参谋 广濑四郎 大佐(通讯、交通)

        参谋 西野恒夫 中佐

        参谋 宫原健雄 中佐

        参谋 安倍邦夫 少佐

    第4科 参谋 西村乙嗣 大佐(政务)

        参谋 片山二良 中佐

        参谋 中村祜次 少佐

        参谋 塚本政登士 少佐

    第1军  司令官 岩松义雄 中将(太原)

         参谋长 花谷正 少将

     第36师团  师团长 井关仞 中将 长治

     第37师团  师团长 长野佑一郎 中将 运城

     第69师团  师团长 井上贞卫 中将 临汾

     独立混成第3旅团  旅团长 毛利末广 少将 崞县

     独立混成第4旅团  旅团长 津田美武 少将 阳泉

     汾西支队  支队长

     第36步兵团  团长 佐久间盛一 少将 稷山(3个步兵大队)

    第12军  司令官 土桥一次 中将 济南

         参谋长 河野悦次郎 少将

     第32师团  师团长 井手铁藏 中将 兖州

     第35师团  师团长 重田德松 中将 开封

     第59师团  师团长 柳川悌 中将 泰安

     独立混成第5旅团  旅团长 内田银之助 少将 青岛

     独立混成第6旅团  旅团长 盘井虎次郎 少将 张店

     独立混成第7旅团  旅团长 林芳太郎 少将 惠民

     骑兵第4旅团  旅团长 佐久间为人 少将 商丘

    驻蒙军  司令官 七田一郎 中将 张家口

         参谋长 稻村丰二郎 少将

     第26师团  师团长 柴山兼四郎 中将 大同

     独立混成第2旅团  旅团长 真野五郎 少将 张家口

     骑兵集团  集团长 西原一策 中将 包头

    华北方面军直辖:

     第27师团  师团长 原田熊吉 中将 天津

     第41师团  师团长 清水规矩 中将 德州(尚在临汾)

     第110师团  师团长 饭沼守 中将 石家庄

     独立混成第1旅团  旅团长 铃木贞次 少将 邯郸

     独立混成第8旅团  旅团长 吉田峰太郎 少将 邢台

     独立混成第9旅团  旅团长 池上贤吉 少将 束鹿(正从武汉返回)

       独立混成第15旅团  旅团长 田中勤 少将 北平

   (二)华北的八路军

   按日军的说法,华北方面军所进行之第四次强化治安作战,是对华作战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为达到歼灭八路军和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之目的,该敌动用了全部的10个师团又11个旅团,从3月25日开始,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各地,对八路军进行了连续大规模的反复扫荡。

   然而八路军进至华北已达5年,与广大群众建立了亲密关系,各地相继建立了民主政权,发展扩大了抗日武装,在山区、平原已打下了牢固抗日基础。敌仅凭几个师团、旅团的兵力,无法达到其预定之目的。

   英勇的八路军,在华北以游击战、破袭战、运动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有力地进行了反扫荡、反伪化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并在无数次的作战中,锻炼和壮大了自己,扩大了根据地,也鼓舞了敌后民众的抗日信心。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事力量,在华北、西北的情况是: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席 毛泽东 延安

               副主席 朱德

               副主席 周恩来

               副主席 王稼祥

               参谋长 叶剑英

               总政主任 王稼样(兼)

               副主任 谭政

               副主任 傅钟

    第八路军(18集团军) 总司令 朱德

               副总司令 彭德怀

               参谋长 叶剑英

               副参谋长 左权

               副参谋长 王若飞

               总政主任 王稼祥

               副主任 谭政

               副主任 傅钟

     第18集团军前方总部 总指挥 彭德怀

               参谋长 左权

               野政主任 罗瑞卿

               野政副主任 陆定一

      第115师  师长 陈光(代)

               政治委员 罗荣桓

               参谋长 陈士榘

               政治部主任 萧华

       教导第一旅  旅长 孙继先

              政治委员 王麓水

              副旅长 钱钧

              参谋长 李福泽

              政治部主任 丁秋生(辖第一、二、三团)

       教导第二旅  旅长 曾国华

              政治委员 符竹庭

              参谋长 蔡正国

              政治部副主任 刘浩天(辖第四、五、六团)

       教导第三旅  旅长 王秉璋(代)

              政治委员 曾思玉

              参谋长 龙世兴

              政治部主任 王辉球(辖第七,八、九团)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  旅长 邓克明

              政治委员 唐亮

              副旅长 杨尚儒

              参谋长 匡斌

              政治部主任 戴润生(辖第十、十一团,湖西、钜南军分区)

       教导第五旅  旅长 梁兴初

              政治委员 罗华生

              参谋长 李梓斌

              政治部主任 刘兴元(辖第十三、十四、十五团)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  旅长 邢仁甫

              政治委员 王卓如

              参谋长 卢成道

              政治部主任 刘贤权(辖第十六、十七、十八团,第一、二、三军分区)

       教导第七旅  旅长 余克勤

              政治委员 赵基梅

              政治部主任 谢福林(辖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

      抗日军政大学  校长 周纯全

              政治委员 李培南

      山东军区  司令员 陈光

            政治委员 黎玉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建安

            政治部主任 江华

      鲁南军区  司令员 张光中

            政治委员 张雨帆

            参谋主任 贾耀祥

            政治部主任 曾明桃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董鸣春

              政治委员 杨士法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贾耀祥

              政治委员 冯起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王献庭

              政治委员 王六生

       运河支队  支队长 胡大勋

             政治委员 纪华

      鲁中军区  司令员 王建安

            政治委员 罗舜初

            参谋长 胡奇才

            政治部主任 周赤萍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廖容标

              政治委员 汪洋

              参谋长 刘国柱

              政治部主任 欧阳平(辖第十、十二团)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吴瑞林

              政治委员 王一平(辖第十三团)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赵杰

              政治委员 董琰

              副司令员 封振武(辖第十一团)

       沂山军分区  司令员 陈奇

              政治委员 李伯秋

              副司令员 叶荫庭

              参谋长 刘培农

              政治处主任 党英(辖第二团)

      胶东军区  司令员 许世友

            政治委员 林浩

            副司令员 王彬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袁仲贤

            政治部主任 彭嘉庆

            政治部副主任 欧阳文(直辖第十六、十七团)

       第一军分区(兼东海独立团)  司令员 李发

              政治委员 仲曦东

              副司令员 于得水

              参谋长 于一心

              政治部主任 朱开印

       第二军分区(兼北海独立团)  司令员 孙端夫

              政治委员 王夷黎

              参谋主任 李益民

              政治部主任 王介

       第三军分区(兼西海独立团)  司令员 赵一萍

              政治委员 余寄吾

              参谋长 胡铁生

              政治部主任 姜克

       第四军分区(兼南海独立团)  司令员 贾若瑜

              政治委员 刘宿贤

              副司令员 卜才

              参谋长 张怀忠

      清河军区  司令员 杨国夫

            政治委员 景晓村

            副政治委员 刘其人

            参谋长 袁也烈

            政治部主任 徐斌洲

            政治部副主任 陈楚(辖直属团)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赵寄舟

              政治委员 岳拙元

              副司令员 董有炳 陈乙斋

              政治部主任 主林(辖清东独立团)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许云轩

              政治委员 李曼村

              副司令员 马晓云

              参谋长 韩子衡

              政治部主任 张维滋

              政治部副主任 张文涛

              参谋主任 胡兰芝(辖清西独立团)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马千里

              政治委员 王效禹

              副司令员 孙干卿

              参谋主任 高郭

              政治部主任 马鸣(辖清中独立团)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程绪润

              政治委员 张辑光

              副司令员 杨信(辖垦区独立团)

       滨海独立军分区  司令员 何以祥

                政治委员 王叙坤

                副司令员 刘涌

       第五旅  旅长 吴克华

            政治委员 高锦纯

            参谋长 贾若瑜

            政治部主任 欧阳文(辖第十三、十四团)

      第120师(兼晋绥军区) 师长 贺龙

            政治委员 关向应

            副司令员 续范亭

            副政治委员 林枫

            参谋长 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 甘洒淇

       第三五八旅  旅长 张宗逊

              政治委员 李井泉

              副旅长 贺炳炎

              副政治委员 白坚

              参谋长 李夫克

              政治部主任 朱明(辖第七、八、七一六团,游击第二支队)

       独立第一旅  旅长 高士一

              政治委员 朱辉照

              副旅长 王尚荣

              参谋长 谷志标

              政治部主任 杨琪良(辖第二、七一五团)

       独立第二旅(兼第二军分区) 旅长 许光达

              政治委员 张平化

              副政治委员 王德

              参谋长 李文清

              政治部主任 刘惠农(辖第七一四、九、三十六团,游击支队)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 雷任民

              政治委员 刘文珍

              副司令员 孙超群

              参谋长 王兰麟

              政治部主任 刘仰娇(辖第十九、三十五支队)

       第八军分区  司令员 罗贵波

              政治委员 罗贵波兼

              参谋长 张希卿

              政治部主任 李曙森(辖第二十一团,洪赵纵队,游击支队)

       塞北军分区  司令员 姚喆

              政治委员 高克林

              副司令员 郭鹏

              副政治委员 张达志

              副参谋长 邓家泰

              政治部主任 曾锦云

              政治部副主任 陈云开(辖第一、二、三团,雁北支队)

                       直属军分区  司令员 陈漫远

       河防司令部  司令员 杨嘉瑞(兼军区特务团长)

              政治委员 武开章

              副司令员 王宝珊

              参谋长 李硕

              政治部主任 王立中

       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 校长 周士第(兼)

              政治委员 徐文烈

              副校长 喻楚然

              训练部长 方复生(注:第三五九旅已调归保卫延安之联防军指挥)

      第129师(晋冀鲁豫边区部队) 师长 刘伯承

              政治委员 邓小平

              参谋长 李达

              政治部主任 蔡树藩

              政治部副主任 黄镇

       新一旅  旅长 韦杰

            政治委员 唐天际

            副旅长 黄新友

            政治部主任 何柱成

            副参谋长 冯精华(辖第一、二团)

       第三八五旅  旅长 陈锡联

              政治委员 谢富治

              副旅长 赵辉楼

              参谋长 王智涛

              政治部主任 卢仁灿(辖第七六九、十三、十四团)

       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 校长 刘忠

              政治委员 黄欧东

              参谋长 姚继风

              政治部副主任 胡克义

      太行军区(第一二九师师部兼)  司令员 刘伯承(兼)

             政治委员 邓小平(兼)

             副司令员 王树森

             参谋长 李达(兼)

             政治部主任 蔡树藩(兼)

             政治部副主任 黄镇(兼)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秦基伟

              政治委员 高扬

              副司令员 胡震

              副政治委员 郭峰

              参谋长 王远芬

              政治部主任 刘昭(辖三十一团)

       新十旅(兼第二军分区) 旅长 曾绍山

              政治委员 赖际发

              副司令员 张国传

              副政治委员 陶鲁笳

              参谋长 蒋克诚

              政治部主任 穗明德

              政治部副主任 翁可业

       决死第三纵队(兼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鲁瑞林

              政治委员 王一伦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刘昌义

              政治部主任 车敏瞧

              政治部副主任 彭光(辖决死第七、八、九团)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石志本

              政治委员 王孝慈

              副司令员 宗书阁

              副政委兼主任 宋之春

              参谋长 李景良

              政治部副主任 李震(辖第三十二团)

       第五军分区  司令员 皮定钧

              政治委员 王维

              参谋长 高体乾

              政治部主任 李开湘(辖三十四团)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 宗凤洲

              政治委员 朱穆之

              副司令员 胡震

              参谋长 韩卫民

              政治部主任 胡裕文

              政治部副主任 王大任(辖第一、二、三十九团、沙河团)

      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  司令员 陈赓

              政治委员 薄一波

              副司令员 谢富治

              副政治委员 王新亭

              参谋长 毕占云

             兼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

       决死第一旅  旅长 李聚奎

              政治委员 顾大川

              副旅长 孙定国

              参谋长 李成芳

              政治部主任 周仲英

              政治部副主任 刘有光(辖第二十五、三十八、五十七、五十九团)

       第三八六旅  旅长 王近山

              政治委员 聂真

              副政治委员 刘忠

              参谋长 周希汉

              政治部主任 张祖谅(辖第七七二、十六、十七、十八团)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苏兽

              政治委员 刘植岩

              副司令员 张春森

              副政治委员 王观潮

              政治部主任 刘平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李明如

              政治委员 史健

              副司令员 袁学凯

              参谋长 蔡发祥

              政治部主任 张学治(辖汾东支队)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孙定国

              政治委员 解学恭

              副司令员 李述之

              副政治委员 王成林

              参谋长 阎国梁

              政治部主任 黄胜明(辖洪赵支队)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马英

              副司令员 钟美科

              副政治委员 朱佩瑄

              参谋长 萧元忠

              政治部主任 陈方

       豫晋联防区  司令员 刘忠(兼)

              政治委员 聂真(兼)(辖联防第一、二、三分区)

      冀南军区  司令员 陈再道

            政治委员 宋任穷

            副司令员 王宏坤

            副政治委员 李菁玉

            参谋长 范朝利

            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

            政治部副主任 朱光(直辖特务团,骑兵团)

       新四旅  旅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 文建武

            副旅长 杜义德

            参谋长 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

            政治部副主任 陈元龙(辖第七七一、十、十一团)

       新七旅  旅长 易良品

            政治委员 钟汉华

            副旅长 邹国厚

            参谋长 雷绍康

            政治部主任 刘诗松(摘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
新八旅  旅长 张维翰

            政治委员 萧永智

            副旅长 孔庆德

            参谋长 周光策

            政治部主任 王幼平(辖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桂干生

              政治委员 吴建初

              副司令员 李大磊

              参谋长 郭好礼

              政治部主任 彭学桂

              副参谋长 郑前学(辖第二十六团、独立团)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杜义德

              政治委员 王贵德

              副司令员 魏开荒

              副政治委员 袁鸿化

              参谋长 何济林

              政治部副主任 贺亦然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高厚良

              政治委员 李定灼

              副司令员 赵海枫

              副政治委员 李福祥

              参谋长 张西三

              政治部主任 甘思和

              政治部副主任 张谭(六月与新八旅合并,辖第二十二、二十三团及永北支队)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杨宏明

              政治委员 文建武

              副司令员 雷绍康

              参谋长 郑行衢

              政治部主任 孙毅民(六月与新四旅合并,辖第三十六团)

       第五军分区  司令员 范朝利

              政治委员 王泊生

              副司令员 赵义京

              副政治委员 杨树根

              参谋长 李连仲

              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

              政治部副主任 张俊峰(辖第二十、二十七团)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 邹国厚

              政治委员 夏祖盛

              副政治委员 董启强

              参谋长 余品轩

              政治部主任 刘福胜

              政治部副主任 吴剑统(六月与新七旅合并,辖第十九、二十一团)

       第一纵队  司令员 杨得志

             政治委员 苏振华

             副司令员 杨勇

             参谋长 卢绍武

             政治部主任 崔田民

             政治部副主任 唐亮(六月以后兼冀、鲁、豫军区)

       教导第三旅(见一一五师序列)

       教导第七旅(见一一五师序列)

       南下支队  支队长 赵承金

             政治委员 何善远

             副支队长兼参谋长 赵东寰

             政治部主任 王焕如

             政治部副主任 翟家俊(辖第十六、二十一、三十二团,回民支队)

      冀鲁豫军区  司令员 崔田民

             政治委员 黄敬

             参谋长 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 唐亮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刘贤权

              政治委员 袁振

              副司令员 马宗凯

              参谋长 刘克奎

              政治部主任 刘振国(辖基干团)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周桂生

              政治委员 关盛志

              副司令员 张方

              政治部主任 袁子钦

              政治部副主任 何涧泽(辖基干团)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赵健民

              政治委员 张希才

              副司令员 赵遵康

              参谋处长 李铮

              政治部主任 解长林

              政治部副主任 杨一新(辖基干团)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刘志远

              政治委员 石新安

              副司令员 徐翼

              参谋长 朱子伟

              政治部主任 金绍山(辖基干团)

       第五军分区  司令员 朱程

              政治委员 王凤梧

              副司令员 颜东山

              参谋长 戴元仁

              政治部主任 魏明伦

              政治部副主任 魏十篇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 裴志耕

              副司令员 李静宜

              参谋长 程绍祥

              政治部主任 鲍洪光(辖基干团)

       第七军分区  司令员 张耀汉

              政治委员 赵基梅

              副司令员 吴大名

              参谋长 路云

              政治部主任 曹志贞(辖独立团)

       第八军分区  司令员 吴机章

              政治委员 刘德海

              参谋长 张捷勋

              政治部主任 魏金山

      晋察冀军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聂荣臻

             副司令员 萧克

             副政治委员 程子华 刘澜涛

             参谋长 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 舒同

             政治部副主任 朱良才(直辖教导团)

       第一军分区  司令员 杨成武

              政治委员 罗元发

              副司令员 高鹏

              参谋长 徐德操(辖第一、三、六、二十、二十五团,第一、二、三、十区队,雁北支队)

       第二军分区  司令员 郭天民

              政治委员 赵尔陆

              参谋长 赵冠英

              政治部主任 汪之力

              副参谋长 熊德臣(辖第四、十九、三十四团,第四、五区队)

       第三军分区  司令员 黄永胜

              政治委员 王平

              副司令员 詹才芳

              政治部主任 王宗槐(辖第二、四十一、四十二团,骑兵团第六、七区队)

       第四军分区  司令员 邓华

              政治委员 刘道生

              副司令员 郑维山

              参谋长 易耀彩

              政治部主任 王紫峰(辖第五、三十五、三十六团,第八、九区队)

       第十一军分区  司令员 黄寿发

               政治委员 萧永玖

               参谋长 熊奎(辖第七、九团)

       第十二军分区  司令员 覃国翰

               政治委员 段苏权

               参谋长 才山(辖第八、十、四十团)

       第十三军分区  司令员 李运昌

               政治委员 李楚离

               参谋长 曾炳忠(辖十一、十二、十三团)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  司令员 吕正操

              政治委员 程子华

              参谋长 沙克

              政治部主任 孙志远

       第六军分区  司令员 王先臣

              政治委员 张逢时

              参谋长 叶楚屏

              政治部主任 龙福才(辖第三十一、四十、四十四区队)

       第七军分区  司令员 尹诗炎

              政冶委员 张达

              参谋长 苏锦章

              政治部主任 梁达三(辖三十三、三十六区队)

       第八军分区  司令员 孔庆同

              政治委员 金城

              政治部主任 张逊之(辖第三十三、三十七、四十一、武饶献区队)

       第九军分区  司令员 王凤斋

              政治委员 吴立人

              副司令员 李拂畏

              政治部主任 方国南(辖第三十四、盖博安区队)

       第十军分区  司令员 刘秉彦

              政治委员 李斌

              政治部主任 吴中僖(辖第三十五、四十三区队)

       警备旅  旅长 王长江

            政治委员 旷伏兆

            副旅长 马泽迎(辖警一、二团)

       第六支队  司令员 周彪

             政治委员 帅荣

             副司令员 阎力宣(辖第二十七、二十九团)

       第八支队  司令员 于权申

             政治委员 吴西

             参谋长 刘玉璋

             政治部主任 甘春雷(辖第十七、二十二团)

       第十支队  司令员 韩伟

             政治委员 魏洪亮(辖第十八、二十四团)

       南下支队(略)

      陕甘宁留守兵团  司令员 萧劲光

              政治委员 高岗

              副司令员 张经武

              副政治委员 方强

              参谋长 曹里怀

              政治部主任 莫文骅

       第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 旅长 王维舟

              政治委员 甘渭汉

              副旅长兼参谋长 耿飈

              政治部主任 谢扶民(辖第二、七、七七〇团)

       第三五九旅(兼绥德军分区) 旅长 王震

              政治委员 张邦英

              副旅长 苏进

              副政治委员 王恩茂

              参谋长 刘转连

              政治部主任 李信(辖第七一七、七一八、七一九团,特务团、补充团)

       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 旅长 文年生

              政治委员 阎红彦

              副旅长 陈先瑞

              参谋长 欧阳家祥

              政治部主任 杜平(辖警备第一、二、三团)

       警备第三旅  旅长 贺晋年

              政治委员 王世泰

              副旅长 吴岱峰

              副政治委员 吕振球

              参谋长 张文舟

              政治部主任 陈仁麒(辖警备第七、八、九团)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司令员 贺龙

            政治委员 关向应

            副司令员 徐向前 萧劲光

            副政治委员 林枫 高岗

            参谋长 徐向前(兼)

            政治部主任 谭政(兼)

            政治部副主任 傅钟 甘泗淇

        (十月后,原留守兵团之部队,归其指挥,留守兵团对外保留名义)

   当时华北各县城及较大的村镇,均被敌、伪军占领。八路军在发动民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扩大充实主力部队之同时,更重视地方民众抗日武装的建设。每个军分区除有约1个旅(3个团)的部队之外,其所属各县还有一个县大队,每区还有区中队,并以这些部队为骨干,带领着乡和村的游击队、自卫队、民兵、游击小组等,进行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侦察、除奸、反伪化;破坏敌铁路、公路水上交通和通信线路,利用山地、水网、村庄、复杂地形和夜间袭击与扰乱敌人。

   军分区、县大队或独立团及区中队、乡民兵、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力量,扎根于民众之中动员青壮年、妇女和儿童参加对敌斗争,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特别是在这些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予以统一的正确领导,因而抗日战争形势不断发展,在敌后出现了奇迹般的新局面——坚持了敌后抗战,扩大了抗日队伍,建立了抗日政权直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敌在1937年冬占领了华北后,连续发动了大小规模的扫荡,企图将华北变成象台湾、朝鲜那样的统治区。八路军与华北民众: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条件下,不仅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而且粉碎了敌华北方面军发动的第1、第2、第3次“治安强化运动”,使自已由原来抗战初期仅为3个师、6个旅,约为5万人的部队,扩大到上述的规模;使根据地由原来的陕甘宁地区、晋北,而扩大到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皖北、苏北及察哈尔、绥远等地。

   当敌对华北进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不久,美国轻轰炸机编队突然轰炸了日本,使华北之敌在这次作战的规模上被迫缩小。又由于1942年秋,敌南方军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康纳尔岛上之大失败,而被迫进行战略撤退,以后则连连从我国的关内和关外战场抽调部队去太平洋等地,故其在华之兵力大为减少,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及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开始减弱。

   日军对华北开始大扫荡后的4月18日,美国空军的轰炸机群,从海尔赛第3舰队的“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这16架B-25型轰炸机,每机携带炸弹一吨,由杜立特上校领队,以低空轰炸了日本的东京南部及关西地区后,一架经日本海飞至苏联远东地区着陆,15架继续西飞,准备至我国的浙江衢州机场降落。日军大本营为防止美军使用浙、赣地区的机场对日本进行穿梭轰炸,决定组织浙赣战役,以破坏这一地区的机场群。

   由于进行浙赣作战,须动用大量的部队,因而除以驻上海的第13军和驻武汉的第11军为主之外,4月28日从华北方面军抽调部队,参加此一作战,被调出的部队计有:

  第1军,调出驻运城第37师团山口武夫大佐之第226联队;

  第12军,调出驻兖州井手铁藏中将的第32师团司令部及莲花丰吉大佐之210、惠藤第四郎大佐之212联队;

  驻蒙军,调出驻大同第26步兵团长小薗江邦雄少将所属石黑岩太大佐之独立步兵第13联队;

  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

  调出驻德州第41师团奈良正彦大佐之237联队(6月下旬出发);调出驻石家庄第110师团青木正尚大佐之第140联队(以后该联队编入关东军第2军之第71师团)。调出驻石家庄森泽虎龟大佐的战车第12联队。

   (三)对鲁南、鲁西地区的扫荡

   鲁南地区驻有于学忠的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所属原为东北军的第51军、第57军。西安事变后,57军被东调至河南的周口、太康一带,抗战开始,至长江下游的扬州、靖江、南通一带担任江防。日军占领南京后,该军即在苏北的盐城、阜宁、涟水、灌云、淮阴、淮安、沭阳地区,抗击敌第5、第101师团并开展游击作战。

   1939年春由广州佛山返回青岛的敌第5师团,与驻徐州的敌第21师团,驻鲁南的敌第114师团联合向陇海路东段的新安镇、海州及其以南之两淮及沭阳、涟水、灌云、阜宁、宝应等地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时,57军由苏北平原撤至鲁南山区。苏北敌后则由89军之第33师、117师及各保安旅,依据湖泊、水网之有利地形进行游击战。

   第51军在西安事变后,调至苏北的淮阴、淮安,在日军占领南京滁县后,又撤至蚌埠附近设防,抗击敌第13师团北进。以后北路敌第2军由山东南下,51军被调至徐州以西之黄口一带参加徐州附近地区作战。武汉作战时,该军在大别山以北之潢川、光山,阻止敌第2军由合肥、六安、商城至信阳,从北面迂回进攻武汉。当武汉作战结束,该军奉命留于鲁苏敌后,而开至鲁南。

   鲁苏战区之范围,包括山东全省及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战区除上述的两个军之外,即为在苏北的第89军和两省的各保安旅和各游击区之部队。另在鲁西南有高树勋的第39集团军,以及兼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孙良诚的部队,经常活动于冀、鲁、豫之交界地区。孙良诚曾与驻济南的敌第12军签定了互不侵犯、联合反共的协定;驻鲁南的第57军军长缪澂流也通过驻徐州鹫津铅平的第21师团与济南的敌第12军建立了反共联系,当其所属的111师为此而发动了除奸运动后,缪之所为被揭露而中止。

   敌占领广州、武汉之后。其战略进攻即告一段落,继之展开政治上的劝降、诱和活动,敌推行这一政策,使相当一部分与敌占区接近的国民党的党、政、军负责人与日方建立了联系,有些则公开叛变投敌。抗战期间,受日方策动所成立的伪满洲国政府、伪蒙疆自治政府、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中国民国维新政府和伪新中华民国政府之首脑、军政要人几乎全是旧军政界的上层人物。

   对山东地区的扫荡,敌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及其参谋长河野悦次郎认为:应首先扫荡对抗日持观望态度的国民党军队,争取其中与日军有来往的一部归顺,以扩大政治影响;然后再扫荡坚决抗日的共产军。

   日军为解决第12军扫荡鲁南兵力不足,华北方面军从第26师团中抽调驻山西省朔县的井手仪定大佐之独立步兵第11联队至山东,使12军有19个步兵大队进行扫荡。

   2月5日,由土桥一次指挥的敌军,以多路迂回包围博山东南和临胊以南的于学忠鲁苏战区部队,接着在2月12至26日又对沂水东北圈里、徐庄一带之鲁、苏战区部队进行围攻。这些抗日部队实行机动和游击作战,英勇杀敌,损失很小。虽然敌人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以飞机在战场上空撤投传单,进行诱降活动,均未得逞。

   日军对鲁南的扫荡于2月26日结束。之后,敌第12军即转移兵力,于3月1日至3月7日,扫荡鲁西南。其32师团一部由兖州西进,攻向巨野;驻商丘的骑兵第4旅团则北上攻向单县一带。此时对抗战失去信心的孙良诚,慑服于日军在太平洋、东南亚一时的胜利,竟率约25000人的部队公开投敌,并于4月22日发表了加入“和平阵营”的通电。当日接受了汪伪政权委以和平救国军第2方面军总司令兼开封绥靖公署主任的任命。

   (四)对胶东地区的扫荡

   占据胶东的日军,一为驻青岛的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一为河濑四郎中将驻青岛的第3遣华舰队。其设防情况为:

   独立混成第5旅团司令部  驻青岛

    独立步兵第16大队  驻坊子

    独立步兵第17大队  驻青岛

    独立步兵第18大队  驻高密

    独立步兵第19大队  驻烟台

    独立步兵第20大队  驻诸城

   第3遣华舰队:  驻青岛

    北监视队,由石岛、烟台、大沽的炮舰队和威海卫的陆战队组成,担任青岛以北的沿海警戒。

    南监视队,由石臼所、连云港的炮舰队所组成,担任青岛以南至北纬33°线(江苏东台县海岸)的沿海警戒。

    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驻青岛

   日本陆军在胶东地区的兵力比较薄弱,仅有1个独立混成旅团,分驻于各地据点,按其编制总数为5048名,每次出动扫荡除去固守据点的部队之外,参加作战人员较少。在遭到胶东军区的几次有力打击之后,较为胆怯,在深入抗日根据地扫荡时,均与驻张店的独立混成第6旅团一齐出动。

   敌12军扫荡胶东的作战计划为:

  第一期:以两个旅团迅速东进,攻占栖霞地区的锯齿牙山、青山及招远一带,击溃在该地区的胶东抗日部队。

  第二期:对上述攻占地区,进行反复扫荡;对半岛东部地区,与在当地的守备队、海军协同,扫荡威海、文登、石岛等地。

   3月25日,这两个旅团,向栖霞地区进攻,独混第5旅团封锁了莱阳至烟台的公路,并向北部山区推进。独混第6旅团由莱阳以北向东推进。在这一带山区经6天6夜的战斗后,胶东军区的部队与吴克华旅转移了阵地。三月底。敌这两个旅团占领了栖霞和招远的一部山区。

   在半岛东部烟台的敌独立步兵第19大队、威海的海军陆战队一部,海上的北监视队之炮艇部队在威海以东之沿岸及荣城湾、桑井湾、石岛湾一带协同作战,封锁了附近海上交通,并在青岛海空军的配合下,扫荡了威海、文登、石岛等地。

   日军这两个旅团进行约20天的扫荡,4月中旬开始撤退。扫荡期间在根据地内无恶不作,到处烧、杀和抢劫,但胶东部队进行了英勇反击,拔除了不少敌守备兵力薄弱的据点,打击了伪化活动。

   (五)扫荡冀东地区

   对冀东地区,敌华北方面军原拟将该地交由伪治安军进行守备,将27师团的部队南调,增强天津以南铁路两侧地区的警备。

   因治安军的战斗力不强,1月上旬,这批伪军向冀东根据地进行扫荡,在玉田、遵化的山区遭到冀东部队的伏击,两个团全部被歼,7名日本教官被击毙,伪军1名团长负重伤。因此,敌取消了由伪军独立守备冀东的打算,于1月10日从驻天津的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中抽出一部分部队,组成由田口休助中佐指挥的集成步兵大队,以增强冀东的兵力。另于1月28日调驻沧县的铃木启久少将的第27步兵团司令部至唐山市,以指挥该地的日军,对冀东地区进行扫荡。

   铃木的司令部到达唐山后,即指挥原驻于唐山的田浦竹治大佐的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和田口休助的集成大队,于2月初向冀东解放区进行扫荡。刚取得反扫荡胜利的冀东军区部队,战斗情绪更高,2月5日与敌集成步兵大队在遵化县甲于庄的战斗中,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歼灭了大量日军,田口休助中佐被击毙。在连续的反扫荡作战中,冀东第13军分区包森副司令员于2月中旬在作战中牺牲。

   经此次作战,日军才感到以不足两个联队的兵力,对冀东18个县进行扫荡,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按年度的治安肃正计划,对冀东地区的扫荡,由担任河北省东部地区警备的第27师团负责,并由驻北京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和关东军第9独立守备队协同。当时第27师团的警备态势是:

   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  驻于唐山

    第1大队  驻迁安

    第2大队  驻蓟县

    第3大队  驻遵化

   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  驻天津

    第1大队  驻廊房

    第2大队  驻霸县

    第3大队  驻永清

   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  驻河间

    第1大队  驻献县

    第2大队  驻沧县

    第3大队  驻任丘

   敌扫荡冀东,仍由27步兵团长铃木启久少将指挥,其部队有田浦竹治大佐的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和松井真二大佐的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各两个大队,以及驻北平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共为5个步兵大队。另有伪治安军第2、第4、第7集团。其扫荡的计划为:

  (一)田浦竹治的步兵第1联队之两个大队,扫荡丰润县以东之山区及滦县南部。

  (二)松井真二的步兵第2联队之两个大队,扫荡玉田、遵化及丰润以西之三角地带的山区。

  (三)田中勤少将的独立混成第15旅团,扫荡北京东北的密云、蓟县、三河地区。

  (四)关东军驻承德的安藤忠一郎少将之第9独立守备队(共3个大队),及其他部队的几个大队在遵化县长城以北的兴隆、密云县长城以北的滦平地区进行策应,分属于第27步兵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指挥。

   4月1日敌按其计划以急袭开始扫荡并进行合围。随之,田浦竹治将其联队部设于铁路以北的丰润县城,松井真二将其联队部设于玉田县南部的鸦鸿桥,指挥其部队向东部、北部山区前进。

   冀东军分区的地方部队及主力第11、第12、第13团,则化整为零,以小部队活动,依托北部山区与敌军周旋。并在丰润以北的王官营、皈依寨、左家坞、火石营、东莲花院、上店、刘街庄、铁厂镇、新店子一带,和玉田、蓟县、平谷附近的山地,连连袭击敌第1联队、第2联队及独混第15旅团,并数次越出敌之小包围圈而活动至敌据点附近。

   松井真二的第2联队,从4月1日至4月9日,集中对玉田以南的平原地区进行扫荡。所属的伊藤步兵大队,在唐山以西之新军屯一带的大坎、岳实庄、南青坨、欢喜庄、岳龙、于潮庄、窝洛沽、刘学庄、贾家庄、大王庄一带,进行扫荡活动;其日野原松市大尉的步兵大队,在北部的朱官屯附近各地进行清剿。从4月中旬至5月中旬,该联队的两个大队,在玉田以北的山区进行扫荡,冀东军区的部队对敌进行了多次的突袭。敌在玉田的北部山区进行了平推扫荡以后,即在山区搜寻冀东部队的兵器修理厂和分散隐藏的武器。

   日军的27步兵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关东军的第9独立守备队,对冀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扫荡,遭到冀东部队的无数次袭击。敌始终未找到冀东部队的主力,日军的侦察机关认为冀东的主力已转移至长城以北的热河地区。

   扫荡开始后,4月6日,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参谋们到达了设于唐山的第27师团指挥所、伪治安军司令部和在丰润的第1联队部、鸦鸿桥的第2联队部进行督察并巡视了战场。

   敌人这次的扫荡于6月10日停止,即进行暂短的休整,冀东部队及时掌握了敌人的这一活动,在6月间即开始反击,并将敌修成的公路破毁,将部分遮断壕填平,将通信线路全部割断,拔除了大部分电线杆。

   敌军于8月中旬至9月上旬对冀东地区再次进行了扫荡。

   (六)扫荡冀南地区

   按华北方面军1942年的治安肃正计划,在冀南地区作战之目的为:

  (一)击溃在冀南的国、共两军,以扩大治安区。

  (二)占领冀南地区,中断太行山区共产军在冀南一带的衣食之源。

  (三)麻痹冀中军区,使其产生错觉,隐蔽进攻冀中的企图;

  (四)策应在山西的第1军,向晋东南扫荡。

   日军通过侦察,得知冀南军区易良品的新7旅位于武城的武官寨以西一带;徐深吉的新4旅位于丘县以东的香城固附近;张维翰的新8旅在魏县以北地区;国民党军高树勋第39集团军驻于濮阳、柳下屯、濮城一带。

   这次作战由驻济南的敌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以5个旅团又1个步兵联队(共为14个步兵大队)分别从东南、西南、以西、东北围攻冀南地区。另在晋县,束鹿、衡水的1个旅团由北向南进攻,进行策应。其进攻目标,一是冀南军区的新7旅和新4旅;二是国民党军高树勋的第39集团军,其具体部署为:

  (一)驻于惠民的林芳太郎之独立混成第7旅团,以5个步兵大队进至武官寨以北之故城与大营一线;驻于邢台的吉田峰太郎之独立混成第8旅团,以两个步兵大队进至武官寨西南的垂杨村一带,从北面、西面围歼位于武官寨附近之新7旅。

  (二)驻于邯郸的铃木贞次之独立混成第1旅团,以3个步兵大队由曲周、平乡分路东进,围歼丘县以东香城固一带的新4旅。

  (三)驻开封的第35步兵团长北川一夫少将之3个步兵大队;佐久间为人的骑兵第4旅团,围歼在濮阳、柳下屯、濮城一带的第39集团军。

  (四)第32师团惠藤第四郎大佐之212联队一部,仍在郓城以西、以南地区进行扫荡,以策应故城、丘县、濮阳地区作战。

   此外,华北方面军确定,在第12军对冀南扫荡开始后,驻束鹿的池上贤吉之独立混成第9旅团主力,向束鹿、晋县、莫城以南地区推进,从北面包围冀南地区,策应第12军作战,并麻痹冀中军区。

   进攻高树勋第39集团军,敌12军原定由驻兖州的32师团主力及35师团一部并由井手铁藏中将指挥,因4月28日接到密令,要32师团南下参加破坏浙赣路沿线的机场群作战,因而临时改由驻开封的第3与师团长重田德松指挥并减少32师团的主力,所以国民党39集团军在这次作战中未受到更大的损失。

   敌12军为防备八路军的侦察,对这次作战,从准备到实施非常保密,真正的通知、命令,全部是当面口授,而印刷、书写的通知、命令及电话记录等,全部是假文件;其军指挥所,直至作战开始后的第3天即5月1日,才从济南移至前方的临清,以防被抗日部队的侦察人员发现。

   敌第12军决定从裕仁天皇的生日(天长节)4月29日的拂晓发动进攻。

   4月28日夜间,敌以大批汽车将部队运送至预定的集结地点;骑兵第4旅团则连夜快速奔驰,到达濮阳东南的八公桥。

   此时由华北方面军直接指挥对冀中军区进行大扫荡的敌军,亦准备于5月1日开始行动。

   4月29日拂晓,敌12军指挥的5个旅团,开始对平汉铁路以东、石德铁路以南、运河以西、黄河以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急袭。5月1日至3日,在束鹿、晋县、蒿城地区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亦按计划向石德铁路以南地区进攻,而对冀中军区进行佯动。

   此时在根据地内的抗日部队,已化整为零,不少人换便衣与民众打成一片,就地与敌人周旋。一部则根据敌情,分路越出包围圈,由敌之薄弱地区向外线转移。为便于夜间活动,动员民众将狗全部打死,以防其夜间狂吠而泄密。趁敌主力已开进根据地之机,抗日部队即时转移至敌据点附近进行隐蔽或袭击敌伪以牵制扫荡之敌。

   敌扫荡部队在突然袭击之后,即寻找抗日部队主力作战。从5月3日开始,对根据地内的重点地区,进行分路“铁壁合围”和排队进行拉网式的“梳篦式”扫荡,在各村强行集合民众,对抗日人员进行甄别“剔抉”,并在各村进行“检举”和“自首”活动。与此同时建立伪政权,推行保甲制度,组织巡逻队昼夜检查进出村寨行人,在村庄周围及各交通要点挖通隔断壕,以阻止抗日部队与民众之联系。

   进攻高树勋第39集团军的敌第35步兵团、骑兵第4旅团、步兵第212联队,按计划以其主力攻向濮阳。守军事先已撤离濮阳城,并在城外袭击了日军。之后,第39集团军即南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于6月29日退至皖北的涡阳地区。敌骑兵第4旅团随之进行追击,直至陇海路以南。

   敌第35师团,再次在濮阳地区进行扫荡直至5月15日。这次作战,按敌统计,其被击毙46名,被击伤152名。

   在进行战斗总结时,敌12军认为,取得此次作战之成就,是由于:

  (一)彻底的隐蔽了企图。

  (二)作战的有关问题,事先进行了周密的研究。

  (三)为防止抗日部队利用间隙越出包围圈,对执行包围任务的部队统一指挥。

  (四)快速行动,构成包围圈。

  (五)有效的使用临时编成之骑兵中队和汽车中队。

  (六)利用季节风所扬起之黄尘作掩护,进行出其不意袭击。

   (七)对冀中的扫荡

   1942年敌在全华北的扫荡作战中,冀中是重点。从3月开始,即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作战准备,同时对冀中的周围情况作了多次侦察。专管政务的副参谋长有末精三,于4月中旬派负责政务的参谋至保定研究如何以武力为后盾,开展政治攻势。日军的特情人员,还通过无线电侦察、旁听和录音,破译冀中军区的电报密码,并且通过无线电测向,得知冀中军区司令部于最近期间在其防区内移动频繁,每驻一地通常不超过三天等情况。4月26日,敌又侦察到冀中军区司令部的电报量突减并更换了密码。

   至4月中旬,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已制订出冀中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一)方针:对以吕正操为司令的冀中地区共产军主力,进行突然包围袭击,摧毁其根据地,并采取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措施,使其成为治安区。

  (二)参加作战之部队:

  1.主攻部队

  清水规矩的第41师团主力,步兵4个大队;

  加岛武中佐的第110骑兵大队;

  池上贤吉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步兵两个大队;

  第110师团白泷理四郎少将的110步兵团,步兵4个大队;

  第26师团坂本吉太郎大佐之独立步兵第12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归白泷理四郎指挥);

  骑兵集团第1骑兵旅团山崎武四大佐之骑兵第13联队;

  独立混成第7旅团小川雪松大佐之独立步兵第29大队。

  2.协同部队及机关

  驻石家庄的饭沼守第110师团;

  驻天津的原田熊吉第27师团;

  光冈明中佐之第29独立飞行队;

  河北省特务机关长铃木繁二少将(驻保定)所属之特务机关;

  石家庄特务机关长石田丰藏大佐所属之特务人员;

  (三)各部队任务;

  1.第一期,从5月1日至10日,先从北面将共产军压缩至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西和石德铁路以北的三角地带,阻止其撤离;

  白泷理四郎指挥第163联队,由蠡县,博野,安国向南推进,攻占滹沱河北岸的伍仁桥、马店、辛营、何家庄、程油子一线地区;第139联队由定县向南,独立步兵第12联队由定县、新乐向东南,骑兵第110大队由无极向北,合围在滹沱河以北的大中郎、东东侯、邢邑镇、庞村、李亲顾一带的共产军。

  小川雪松之独立步兵第29大队,由河间、肃宁向南,攻占滏沱河以北之陌南、湾里、大官亭地区。

  池上贤吉之独立混成第9旅团,由驻地束鹿(辛集)附近,以主力进行佯动,攻向铁路以南之宁晋、新河、巨鹿及南宫地区,以麻痹石德铁路以北之共产军。

  清水规矩之第41师团,此时由山西省的临汾乘军用列车至冀中。为了欺骗共产军,列车到达石家庄时,开向以南的邢台、邯郸,进行佯动,然后利用夜间突然返回并由石家庄车站向东,进至石德线的束鹿,衡水地区。

  2.第二期,从5月11日开始,预计为5天,各部分别发起突然袭击,将共产军压缩、包围在三角地带内并予以歼灭。

  清水规矩之第41师团及配属之独立混成第9旅团,从石德铁路向北推进。

  白泷理四郎所指挥之部队,由滹沱河北岸的深泽、辛营、程油子一线向南推进。

  小川雪松之独立步兵第29大队,由滹沱河北岸的陌南、湾里一线,攻向以南的饶阳。

  山崎武四之骑兵第13联队,在

衡水至武强(小范镇)的滏阳河东岸构成阻击线,以阻止或追击由该地越出包围圈的共产军。

  3.第3期,预计从5月16日开始,时间为25天。各部

队先以10天时间,按划定的区域进行反复扫荡,以消灭潜伏之共产军并摧毁其根据地内的设施;

  再以约15天的时间,继续歼灭共产军的残余势力,同时推进各项建设。第41师团的扫荡部队,则进驻至德州新防区,担任警备和正常的治安肃正工作。

   此次作战,敌军动用了18个步兵大队。

   按照军事区域的划分,整个河北省为华北方面军的直辖地区,在该区域内所进驻的部队,亦归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当时敌在冀中军区周围的部队,西部、北部是驻石家庄的第110师团;东部是驻天津27师团的1个步兵联队;在南部从石德铁路的晋县至衡水,有驻太原以后至游南作战而刚调回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这些部队的具体部署是:

   西部、北部:

    第110师团 位于石家庄

     第110步兵团 位于保定

      第139联队 位于石家庄

      第163联队 位于定县

      第110联队 位于易县

    警备从元氏县大陈庄向北至新城县的平汉路及两侧地区。

   南部:

    独立混成第9旅团 位于束鹿

     独立步兵第36大队 位于深县

     独立步兵第37大队 位于饶阳

     独立步兵第38大队 位于安平

     独立步兵第39大队 位于晋县

     独立步兵第40大队 位于宁晋

    警备晋县、深泽、安平、饶阳、武强、深县、冀县、新河、宁晋、束鹿10县。

   东部;

    第27师团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 位于河间

     第1大队 位于献县

     第2大队 位于沧县

     第3大队 位于任丘

   敌自占领华北之后,为了隔断抗日部队的相互联系,便于其推行伪化,在平原地区及铁路两侧,挖了很多隔断壕和护路沟,并沿这些沟、壕与公路附近,筑有相望的大、小碉堡,以阻止八路军和抗日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的活动。

   位于石家庄的第110师团,为了隔断西部、北部山区八路军与冀中等地区的联系;阻止冀中的粮食、棉花及生活用品和军用物资运入山区,该师团在其防区内,到了1942年春,竟挖通了总长度达3900多公里的护路沟与隔断壕,筑成碉堡约1300多座。

   此外第110师团还征用了大批民工,在太行山的东麓,沿山势修成了数百公里的石墙,该墙高约两公尺,宽约1公尺,每隔一定距离即筑有碉堡和配以部队,以阻止八路军及地方抗日武装从这些地区经太行山至东部平原。敌110师团称这种石墙为“小型万里长城”。

   华北地区东部与东北四省相连,北与外蒙接近。华北的大量煤炭、钢铁、盐、棉花等,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日军深知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因此,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前后,为了巩固其在华北的战略和资源基地,加紧了“治安作战”,仅据110师团统计:从1942年1月至4月,该师团与八路军作战达二百零五次,八路军牺牲10191人,被俘6462人。

   冀中作战开始前,小川雪松的独立步兵第29大队,在武强附近的滏阳河上筑成一条横坝,使水位增高溢出河床。而漫流于两岸的平地,形成大片地障,阻止守军由该地通过。

   日军虽然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对冀中的作战准备,但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及各军分区已从设在敌占领区内的各情报网,获知敌将进行扫荡的情报。当敌开始集结兵力作进攻准备时,冀中军区即以部分兵力,于4月26日主动出击,进攻了敌163联队守备的蠡县、博野,安国县城;为了牵制敌人和打乱敌人的计划,在平汉路以北的杨成武将军之第1军分区,黄永胜将军之第3军分区亦按命令,攻向铁路附近敌110师团兵力薄弱的地区。

   4月28日,敌华北方面军,召开了进攻冀中的有关指挥人员会议,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决定从5月1日开始进攻。

   4月30日傍晚,位于河涧的小川雪松第29大队,开始向肃宁以北地区进行急袭,5月2日转移攻击方向,进攻滹沱河北岸地区。

   白泷理四郎将其步兵团部设于安国。5月1日指挥163联队分两路由安国、博野,第101联队的第1大队以一路由蠡县向南围攻滹沱河北岸马店、辛营、何家庄一带冀中第7军分区部队;同时令在定县附近的第139联队第3大队以一路、独立步兵第12联队一路从定县、一路从新乐、骑兵第110大队从无极出发,合围滹沱河以北之邢邑镇及其附近第7军分区之另一支部队。

   此时位于石德铁路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于5月1日由束鹿一带向南进攻,以作佯动,欺骗冀中军区,并防止冀南军区的部队破坏石德铁路。

   敌于5月1日开始扫荡时,冀中军区的部队为避其锋芒减少损失,相机打击敌人,部队划小单位,分开进行活动,部分着便衣与民众一起,利用村庄、交通沟、地道进行抵抗,从5月1日至10日,白泷理四郎指挥163、101联队、独立步兵第12联队、骑兵第110大队,小川雪松指挥其独立步兵第29大队于滹沱河北反复扫荡,随其扫荡的伪治安军和新民会、宣抚班、灭共委员会及特务人员则召开民众大会进行各项反共、伪化活动,反复进行“王道之将来”、“共产之末路”的反动宣传,同时在民众中进行“剔抉”、“检举”,清查共产党员、政府人员、部队人员,因而有些抗日人员被俘。

   为了指挥对冀中的第二期作战,华北方面军于5月4日在石家庄开设了指挥所。并于5月7日接到驻天津第27师团如下的建议电报: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判断,三角地带内之敌军主力,已越出包围圈正陆续向东北地区移动。因此方面军应变更作战计划,将41师团运送至天津方向,包围歼灭在于牙河、任丘、河间地区之敌军。

   华北方面军对此进行了研究后确定,仍按预定作战计划不变。理由是:从方面军多方面的情报看,冀中军区的主力,仍在三角地区内;冀中是共产党多年建设起来的根据地,是晋、察、冀军区的生活基地,因此共产党的部队不会丢掉其根据地。27师团所提供的情报,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为了防止冀中部队由东面的滏阳河一带越出包围圈,对独立步兵第29大队增加部分兵力,令山崎武四的骑兵第13联队,于5月8日从束鹿进至衡水、武强一线的滏阳河以东。

   敌参加第二期扫荡冀中的主力第41师团,5月初已在山西作好了准备。日军的普通师团只有12000人,而这个师团的实数是17050名。这个师团在进发的途中,日军大本营向其全军发布了如下“赫赫战果”的战报:

  5月6日,防守菲律宾的美军远东司令温立特中将,在日军四面围攻马尼拉湾口哥黎希律岛要塞的情况下,被迫宣布投降,7日向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签订了投降书。7日,裕仁天皇向进攻菲律宾决死敢斗之皇军,下赐了敕语。

  5月8日,进攻缅甸之饭田祥二郎中将15军所属渡边正夫第56师团,攻占了缅甸北部重镇密支那 [ 注:实际是5月7日攻占,发布消息为8日。 ] ;该师团的一部由缅甸北部进入中国云南省的芒市、龙陵之后,5日到达了龙陵县境怒江西岸之惠通桥桥头;该师团另一部正攻向龙陵西北约60公里之腾冲。

  ……

   以上这些战报,对华北方面军的指挥机关及其进攻冀中的部队,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清水规矩的第41师团,其先头到达石家庄的列车,按预定计划向邯郸开进,以图欺骗八路军的侦察人员。为了保守秘密,该师团的指挥所直至5月10日才在深县开设。

   5月10日,第41师团的列车分别从邯郸、邢台返回石家庄,随之开入德、石线。为统一指挥在三角地区的围歼作战,敌华北方面军确定:原在滹沱河以北白泷理四郎的两个步兵大队、坂本吉太郎的独立步兵第12联队、小川雪松的独立步兵第29大队、在滏阳河东岸的山崎武四骑兵第13联队、在束鹿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之独立步兵3个大队,统归第41师团长清水规矩指挥。

   5月11日拂晓,第41师团指挥其部队对冀中地区开始第二期的全面大扫荡。

   第41步兵团长奥村半二少将,以4个步兵大队(共指挥6个步兵大队)于5月10日夜间,在衡水及以西的王家井、新城(旧束鹿)的铁路沿线下车,拂晓后,突然向北围攻深县东南约20公里的护驾池一带。

   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部队,于5月11日拂晓由深县及以西的旧城镇、位伯,攻向深县西北约20公里的角邱;在滹沱河北的110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为配合独立混成第9旅团的进攻,一路由安平向西南、一路由马里向东南对角邱进行合围。

   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西、石德铁路以北的三角地带,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在该区域内的各县城、村镇已有日军的很多据点,敌第41师团指挥上述这样多的进攻和外围设伏部队,经5天的合围作战与反复扫荡至5月15日结束。在三角地带内的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已越出这一地区。到达敌兵力薄弱的据点和铁路附近,一部则仍在三角地带内对敌进行游击作战,主要是以连、营为单位,夜间进行活动。总之,敌人虽然占领了三角地带,而抗日部队并未完全离开这一地区。

   对冀中核心地区的第三期作战,从5月16日开始,其计划是:

  (一)第41师团,续续扫荡滹沱河以南、滏阳河以西之三角地区。

  (二)白泷理四郎的第110步兵团与小川雪松之独立步兵第29大队,以高归、饶阳一线为界,110步兵团扫荡该线以西的滹沱河以北、29大队扫荡该线以东的滹沱河以北地区。

  (三)第27师团在白洋淀东南的任丘地区,搜索围歼越出包围圈的冀中军区部队。

   当敌在扫荡的后期兵力已经分散时,冀中部队开始集中,进行反击。5月28日,在安国西南一带,以村庄和地道为掩护,狠狠地打击了163联队大江芳若少佐的第1大队;5月29日第163联队进藤荣次郎少佐第3大队的第11中队,在蠡县东南的西张岗,遭到冀中第8军分区所属23团约600人的有力打击。

   敌军对冀中扫荡,曾遭到多次反击,损失最重的是敌独立步兵第12联队,该联队这次共有两个大队至河北参加扫荡,在作战后期冀中部队开始反击,5月29日这个联队的第1大队长菅泽直记少佐,率其部队围攻深泽以东白庄的冀中军区部队时,敌军遭到很大的伤亡,其大队长菅泽直记少佐被击毙。

   6月8日,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得悉冀中军区主力一部,在深泽以北的西固罗、宋庄一带集结,于是急令在深泽的第1大队、在安平的第2大队,以及联队部从角邱分路向西固罗进发,9日晨在该地与冀中部队发生激战。中午,守军向南转移至宋庄,坂本率其第1、第2大队进行尾追,下午,冀中部队依托宋庄进行了猛烈反击,一直战斗至6月10日的早晨,守军先撤向以南的深泽敌占区,随之突然向右,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区通过,转至安国以西、定县以南的沙河、李亲顾和邢邑镇一带,终于摆脱了敌人。

   在6月9日、10日的激战中,冀中部队击毙了大批敌人,指挥这次作战的敌独立步兵第12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受重伤。

   华北方面军在冀中作战的后期,为了对被俘人员开展劝降工作,将以往被俘人员一部转来冀中,包括原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司令员朱占魁。

   朱占魁于1941年11月27日,在保定以南约30公里的大李各庄战斗中,被敌第110师团新美二郎大佐的第163联队所俘,在送至北平后,冈村宁次会见了他。以后即转至伪组织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启新院”,进行约两个月的反省,对其进行怀柔和策反。

   这次扫荡后期的5月28日,华北方面军将朱占魁送向冀中,火车途经望都时,朱“乘机”跳下火车面找回了原部队。

   经1个月又20天的作战,敌在冀中的大扫荡,于6月20日结束。这一天,华北方面军向其大本营作了如下报告:

  冀中军区受到歼灭性打击后,除在白洋淀、文安洼尚有集团共军外,在冀中地区仅有小股活动。

  此次作战的战果如下:

  (一)交战286次,共军交战兵力为58330人。

  (二)共军遗弃尸体9098具,被俘5197人,另有嫌疑者20568人。

  (三)主要缴获:山炮5门,迫击炮209门,重机枪7挺,轻机枪59挺,步枪9101支,掷弹筒22门,自动步枪179支,自行车794辆,电话机97部。

  (四)摧毁设施:兵器库58座,被服库48座,粮秣库16座以及其他。

  (五)作战损失:战死161人(内军官9),战伤323人(内军官14)。

   冀中作战结束后,敌第41师团即进驻至德州,同时指挥驻于束鹿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该师团的防区与驻天津的第27师团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作了些调整。41师团的布防态势为:

   第41师团司令部  位于德州

    第41步兵团司令部 位于沧县

     第237联队  位于衡水

     第238联队  位于东光

     第239联队  位于献县

    山炮兵第41联队  位于阜城

   这次日军大扫荡,使冀中地区的广大群众又受到很大的蹂躏,不少房屋被烧毁,并有很多的群众和共产党员以及抗日家属惨遭杀害,致村村穿孝,处处居丧,更深夜静,尤闻失去亲人的悲愉哭声,回荡于黑暗之四野。

   (八)扫荡晋东南地区

   当华北方面军指挥第110师团、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等部队,对冀中进行大规模扫荡时,敌驻山西省的第1军,按年度统一的“治安肃正”计划。为了策应冀中作战,击溃在山西省南部的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将抗日根据地变为其“治安区”,从5月15日开始,分四个阶段对晋东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至7月20日结束。

   进攻前,敌第1军通过侦察,得知在晋东南地区抗日部队的情况为。

  (一)在长治以北的黎城、襄垣、武乡、辽县、榆社、涉县、武安等地,为八路军第129师兼太行军区部队的管辖区。新1旅位于襄垣、黎城地区,新11旅位于平顺附近。

  (二)在晋南的沁水、安泽、翼城、长子等地区,为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的管辖区,第129师的新5旅、新6旅位于该地。

  (三)在长治以南、以东地区,驻有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在黄河以北的庞炳勋第24集团军,该集团军所属3个军的布防地区为:

  刘进的第27军,位于凌川、附城、西河底一带;

  孙殿英的新编第5军,位于凌川以东的临淇地区(属河南省);

  庞炳勋兼军长的第40军,位于林县的晋、豫交界地区。

   该作战由敌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指挥。他曾于5月6日在晋西的吉县以南安平村、与国民党军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当面商定了日、阎两军互不侵犯,联合反共。此次扫荡,其参加作战的部队计有:

  (一)驻长治的井关仞中将第36师团。

  (二)驻临汾的井上贞卫中将第69师团。

  (三)驻运城的长野佑一郎中将第37师团。

  (四)驻崞县的毛利未广少将独立混成第3旅团。

  (五)驻阳泉的津田美武少将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以上为第1军所属之部队)

  (六)驻邯郸的铃木贞次少将独立混成第1旅团。

  (七)驻邢台的吉田峰太郎少将之独立混成第8旅团。

   担负这次作战的主攻部队为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担任西部助攻的为第69师团,第37师团;担任东面(平汉线)助攻的为第110师团的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8旅团。兵力共为19个步兵大队。这次作战预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即:

  第一阶段;预计从5月15日开始,以一周时间,围攻、扫荡太岳军区在长予以西的横水、东峪、十里,在安泽(古县)东南的府城、冀氏、马壁村,在阳城以北的端氏镇、郑庄、王壁一带的沁河两岸地区的守军。

  使用部队:

  第36师团主力,由长子城和以北的鲍店及高平城一线,分三路攻向以西的马壁村、横水村、端氏镇。

  第36师团另一部,从阳城以东的润城、西北的芹池,分两路攻向以北的端氏镇、马壁村,与师团主力及西面的第69师团,合围在该地的太岳军区机关及部队。

  第69师团由浮山以东、分三路攻向沁水两岸地区。北路经府城镇迂回攻向冀氏村;中路经店村攻向马壁村;南路由山交村、白土岭,攻向以东的王壁村。

  第37师团一部,由运城经中条山向东进攻,以策应第36、第69师团在沁河两岸作战。

  第二阶段:预计从5月24日开始,作战时间为15天。从四面围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太行军区辽县以东、涉县以北一带地区。在封锁区内,击溃共军主力后,将部队分散配置,划区清剿,进行“宣抚”、“剔抉”,推行“治安”。

  使用部队:

  第3容师团主力由辽县分三路向东进攻。北路由辽县、拐儿镇、天门村、大南庄攻向峻极关;中路由粟城攻向以东的郭家峪;南路由粟城、桐峪镇、麻田攻向以东的偏城。

  第36师团另一部由黎城向北进攻,与师团主力合围在五军寺、麻田镇一带的八路军总部。

  独立混成第3旅团,由邯郸及以南地区攻占涉县及以南的面新、武安及以南的磁山,构成东部封锁;一部由武安攻向以西的偏城,与西面、南面的第36师团、北面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合围麻田镇、五军寺地区。

  独立混成第4旅团,由石太铁路南进,到达和顺及以东的青城镇、将军墓、龙泉寺(邢台以西)一带地区,构成阻止线,以防涉县以北的八路军由该地区越出包围圈。

  第三阶段:预计从6月8日开始,作战时间为12天。从东西两面围歼在林县及以北的任村、姚村一带的八路军及国民党军新编第5军、第40军。

  使用部队:

  第36师团从西面的平顺分三路攻向以东的姚村;

  独立混成第3旅团由涉县的固新、西达,向以南的姚村进攻;

  独立混成第4旅团,由安阳攻向以西的林县。

   这次敌军对晋东南的大扫荡,其重点一是攻击八路军的总部,一是攻击庞炳勋的第24集团军。由于作战地带全为大山区,这些山区的小道大部队难以进行清剿活动,重武器携带亦受限制,因而敌军这次作战对部队编成、重武器使用、弹药携带数量等,都作了改变。

   为适应大山区多路活动的需要和便于指挥,对部队编成,确定以大队为单位编成支队,每支队及其所属中队,均配属相当数量的伪军、翻译和宪兵、特务人员以及向导。使大队能够独立作战;“剔抉”、审查被俘人员,宣传、推进伪化。

   武器、弹药、给养、服装的携带,有的师团规定只带山炮,每个山炮中队仅为两门,其余炮手携带步枪;弹药携行量,每支步枪为120发,每挺轻机枪为1000发,每挺重机枪为3000发,掷弹筒每门40发,步兵炮每门60发,“四一式”、“九四式”山炮每门100发;士兵每人带手榴弹两枚。各大队、中队均携带相当数量的信号弹、发射筒;携带粮秣人粮四日份,马粮四日份;穿夏服,携带雨衣;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在长治领取仿制八路军的军服。

   此外,为了混入抗日根据地制造混乱和恐怖,袭击重要的军政指挥机关,抢劫文件,破坏电台,杀害抗日军政领导干部,第36师团根据第1军的命令,从高木正实大佐的第223联队及安达与助大佐之第224联队内,各抽出1个中队,组成“特别挺进入斩队”。

   “特别挺进入斩队”分别由223联队的中队长益子重雄中尉和224联队的中队长大川桃吉中尉率领。这两个中队全部化装,穿上了八路军的服装,打着同样的绑带和使用同样的子弹带,利用夜间从警戒薄弱的地方,偷偷地进入抗日根据地,在其大部队发起扫荡前,即开始向根据地的中心区移动,但一般不走大路也不进民房,以防被识破。夜间由向导领路,对照地图(有些是从空中拍摄的地形照片)行军,向各目的地接近,并在较隐蔽的山沟内宿营、吃干粮,如要行动,拂晓前开始整理好队伍上路。通过电台得知大部队开始扫荡的时间及行进路线。当接到行动的命令后,即开始混进村庄、城镇的领导机关,进行突然袭击并乘机杀人、抓人、抢走文件、放火与进行火力急袭,发射信号弹,燃烧发烟剂,展开日本旗,或用日语高声喊话;有时则脱去伪装,穿上原来的日本军服活动,造成抗日部队指挥机关附近的混乱,以达到原定的目的。

   益子重雄的特别挺进入斩队,即使在行军中,也保持着战斗准备的状态,将战斗员的三分之二位于中队的前半部,中队长亦在该位置,伪军、宪军、特务队、情报员、电台、民夫,在行军队列的中间,并以1个小队(排)为后卫。向导、特务队员、翻译走在中队的最前面。

   第一期作战,向太岳地区进攻

   按预定计划,5月15日敌36师团主力由长子、一部由阳城,69师团一部由临汾,以东西对进、南北夹击,攻向沁河两岸的东峪村、马壁村、王壁村等地。太岳军区的部队事先已获得敌将扫荡该地的情报,大部队已作了转移而越出了包围圈。一部则化整为零与地方部队利用山地与敌展开了游击战。敌扑空之后,令36师团于5月19日返回,作进攻太行军区的准备。69师团参加这次扫荡的太田藤太郎少将指挥的3个步兵大队在沁河西岸继续进行,直至月底。驻于运城的37师团,因需与阎锡山的晋军作战,以迫使阎降低与日方的和谈条件,而未能按计划参加对太岳区的扫荡,至5月26日,才以部分兵力沿中条山向东进攻。

   第二期作战,扫荡太行地区

   当敌36师团由太岳地区转回,将其主力向辽县(今左权县)以西、一部向黎城以北地区集结时,独立混成第4旅团于5月18日以后,由石太铁路向辽县的东北,5月24日,独立混成第3旅团由邯郸分路向西,先后从四面包围了麻田、五军寺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当日,敌第1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向进攻的各部队发去训示和激励性的电报,指出:此次作战的主体——第二期作战,已于23日的傍晚开始,望全体官兵发扬平日训练的成果与部队的荣誉,发现敌人后要勇猛追击,务期歼灭……。

   5月24日晨,进攻太行的敌军从四面攻向八路军总部的麻田、五军寺一带,遭到太行军区各部队利用山地进行有力的抗击。此时敌光冈明中佐的29独立飞行队,飞临战场进行空中侦察,并将守军的数量、战斗部署、后方交通等情况直接通报其第一线的进攻部队,并从空中给迂回进攻的日军指示方向。

   5月25日,岩松义雄将其指挥所由太原移到长治,该军的参谋为直接指导第36师团、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作战,乘坐飞机至战场上空进行观察、通报守军的部署及地形情况和指示进攻方向与攻击重点。

   5月26日,太行军区在辽县附近的部队开始转移,在涉县一带的部队继续猛烈抵抗由邯郸方向过来的敌独立混成第3旅团。

   敌36师团参加扫荡太行军区的部队,为其步兵第223、第224联队及炮兵、工兵等,其第222联队仍留驻长治,担任附近各据点的防守。

   5月27日,进攻太行地区的各路日军,已在其刚占领的地区内进行分散扫荡、“剔抉”;其指挥机关则加强空中、地面侦察,通过询问民众和被俘人员,了解太行军区部队的去向,并指示其空军向山区等地散发了大量的劝降传单。

   在进行“剔抉”时,高木正实大佐的第223联队于26日在大南庄以东的梁沟,发现了太行军区存放于该地山内的武器仓库;安达与助大佐的第224联队发现了129师的干部训练团,经短促战斗后即进行追击。

   5月30日,扫荡之敌已由四面突进至太行的中心地区,并开始分区扫荡。进行“剔抉”、宣传,推行伪化。

   由223联队中队长益子重雄中尉率领的“特别挺进入斩队”,在36师团等部队进攻太行区以前的5月21日,已经潜入该地区,其任务为:

  (一)潜入敌区,捕获其首脑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等人,如不得手,则袭击、扰乱“敌”军之指挥机关;

  (二)报告敌军主力退却之方向及其军需品隐藏之位置。

   这支特别挺进入斩队,潜入太行抗日根据地后,通过侦察得知八路军总部位于辽县粟城镇东南的五军寺、麻田地区后,即赶至该地进行搜索,以后又进至以东的郭家峪一带,认为该处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因而在5月24日的黎明前予以急袭,迸行了一场混战,守军遭到很大伤亡。以后,这支挺进队即活动于辽县的拐儿镇、大南庄、麻田、五军寺一带,进行埋伏或袭击。

   敌第1军对太行地区的扫荡,于6月7日结束。在反扫荡作战中,太行军区的部队依托山地进行了坚决抵抗,击毙了大量敌人,自己伤亡也较大,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将军于6月2日牺牲于麻田。

   第三期作战,进攻林县姚村地区的八路军、国民党军

   当敌第1军对山西省南部的太岳、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时,国民党军在洛阳的第1战区部队,乘机反击敌35师团在郑州大铁(州)桥以西黄河南岸的霸王城据点,同时加强黄河北岸温县地区的桥头堡,以便使两岸的部队取得联系。

   敌华北方面军根据以上情况,令驻开封的第35师团,攻占黄河以北的温县地区,封锁该地南北两岸的水上交通。以策应第1军继续在晋南的扫荡。

   重田德松的35师团220、221联队,秘密到达沁河河口以西之后,于6月3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而占领了温县地区,封锁了这一段黄河南北两岸的交通。

   随之,岩松义雄于6月7日将其第1军指挥所移至安阳,当晚其36师团由平顺向东,独立混成第3旅团由固新、西达向南攻击位于林县以北约20公里任村附近的八路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由安阳向西,进攻在林县以北约10公里的姚村集结的国民党军第40军。八路军在给敌以杀伤后即转移至敌军的侧后打击敌人。国民党军第40军暂编第3师,则依托姚村附近的崖底山地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使敌独立混成第4旅团连攻数日而不克。6月13日,敌第1军增调36师团224联队柿升少佐的第3大队,协助独立混成第4旅团继续进攻。

   国民党军的暂编第3师,经英勇冲杀,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战斗至6月15日,阵地被敌独立混成第4旅团突破。该旅团安尾正纲中佐的独立步兵第13大队,攻入暂3师的阵地后,即继续向前突进。该大队的中队长山本好江大尉,率其中队与国民党军经数次激烈冲杀,于夜间攀登了悬崖,15日拂晓推进至标高约两千公尺山顶的守军阵地附近,又展开激战。山本好江于15日11时根据守军后撤的情况,判断暂编第3师司令部离此不远,乃挑选精干的士兵22名,组成突击队由其带领,率先攻击。在突破了守军的第二道防御线后,16时又突破了守军的第三道防御线。至18时,山本好江探知暂3师司令部位于就近的断崖山洞内,乃组织其部队进行围攻。暂3师防守该山头的部队伤亡很大,一部跳崖牺牲。20时,暂3师师长刘月亭和16名参谋人员,以及士兵约300人被俘。

   暂3师遭到严重损失后,位于林县以南原康地区的庞炳勋第40军主力,西撤至凌川附近。敌独立混成第4旅团,随即对林县以南地区进攻,6月18日占领了原康及附近地区。

   此时敌第1军的部队仍在晋南各地反复扫荡,进行“剔抉”,推行伪化,破坏抗日根据地。

   按照岩松义雄第1军的计划,在进攻林县之后,预定的作战任务已经结束。但驻长治的第36师团长井关仞认为:从5月中旬以来,对长治一带的安泽、辽县、平顺、林县等进行了大扫荡,抗日力量已遭到了相当的损失,“治安”情况也有了好转,对长治以南地区威胁最大的是国民党军第一战区驻于凌川的刘进第27军。因此他向岩松义雄提出,应利用数次扫荡均取得胜利的影响,乘军之进攻部队主力在凌川附近的机会,对在凌川的国民党第27军进行围攻。

   岩松义雄根据井关仞的要求,即向华北方面军作了报告。在1942年,冈村宁次的华北方面军总的军事行动宗旨是各部队不怕疲劳、不惜伤亡,反复进行“治安作战”,彻底消灭在华北的共产党、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军”、“蒋系重庆军”。所以井关、岩松要求继续进攻凌川的报告,很快即得到了批准。敌第1军进攻凌川的计划是:

  (一)预计从6月20日开始,以1个月的时间,从西面、东面、南面合围位于凌川的国民党军第27军;继续进行扫荡,推行强化治安。

  (二)使用部队:

  第36师团由长治、高平、晋城,分三路攻向以东的凌川地区。

  独立混成第3旅团,从东南方向的新乡、修武,分两路攻向西北的凌川与第36师团合围国民党军第27军。

  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林县以南的原康,攻向凌川。

   6月20日,敌1个师团又两个旅团的部队开始行动,6月24日在凌川附近与国民党军第27军交战。27军的主力,早已转移,随之敌由西向东追击,经冶头、六泉、古郊、南寨、南村、直至临淇一带,并进行了分区扫荡。之后,独立混成第3、第4旅团,于7月上旬奉命相继离开战场,返回崞县(今原平县)和阳泉驻地。

   第36师团高木正实大佐的233联队,在林县以南的原康、则界地区进行扫荡,国民党军第40军的39师,依托坚固工事,从6月30日抵抗至7月2日,给敌第233联队以很大杀伤后撤离。

   华北方面军上半年对胶东、鲁南、鲁西南、冀东、冀南、冀中、晋南、晋豫地区的大扫荡,从2月5日开始,至7月20日结束。

   (九)1942年下半年敌再次大扫荡

   敌在上半年的“治安肃正”作战告一段落,稍加休整后,即又在华北开始了下半年的大规模扫荡,其主要作战有:

  (一)进攻鲁中;

  (二)进攻冀东;

  (三)进攻鲁西;

  (四)进攻胶东。

   再次进攻鲁中

   8月初,驻济南的敌第12军。通过各种情报,得知国民党军鲁苏战区第111师,因反对与日妥协而于8月3日发动了兵变,随即进入山东解放区参加了八路军。

   敌根据以上情况并经华北方面军的同意,以驻张店的独立混成第6旅团、驻青岛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乘机进攻处于混乱状态的鲁苏战区及其部队。

   至1942年8月,于学忠的部队在当年已遭到日军的3次进攻。第1次是2月5日至月底;第2次是敌在冀南作战结束后,于5月中旬在益都至沂水公路以东地区对鲁苏战区部队的进攻;这次是从8月12至15日,敌第12军乘鲁苏战区内部不稳之机,再次发动进攻。敌第12军作战计划为:

  (一)以奥村半二少将(由41师团调来)的独立混成第6旅团,从西面、北面围攻葛县以东约30公里鲁苏战区所在地之石场。

  (二)以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从东面、南面对石场进行围攻。

  (三)预定作战时间从8月12日开始。

   按上述计划,这两个旅团于12日晚分别向石场周围接近。日军的行动事先已被鲁苏战区所侦知,当敌于8月13日一部到达石场时,经激烈战斗后,战区部队即按计划,从石场以南缺口,越出了包围圈。

   敌第12军攻占石场后,经过分析认为:鲁苏战区之上层目前正进行着激烈斗争,这对其部队的士气及指挥机关之作战决心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故这两个旅团的部队暂不返回,应继续寻找机会进行攻击。

   之后,日军通过多种侦察手段,知鲁苏战区总部已转移至沂水东北约50公里的唐王山一带。于是令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由莒县的石场北上。8月20日,这两个旅团合围了唐王由地区。经21日的战斗后,于学忠随战区的部队突围转移。其总部的参谋及部队士兵共733人被俘,1861人牺牲于战场。直至8月30日,敌12军才撤回,结束此次作战。

   再次扫荡冀东

   华北方面军为了彻底肃清冀东的八路军,将原在河间地区27师团的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调至冀东,并从驻德州的第41师团、驻石家庄的第110师团各调来1个步兵大队归27师团指挥,共集中了11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对冀东进行扫荡,该师团原来在河间、任丘一带的中国驻屯步兵第3联队防区,则交由第41师团接管。为了推行对冀东地区的“治安肃正”,27师团这次着重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积极开展“宣抚”工作与扩大居民的保、甲自卫组织。

  (二)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潜伏分子、地下组织、秘密交通线进行“剔抉”。

  (三)构筑遮断壕、碉堡、城砦、岗楼等以防止共军移动和侵入。

  (四)设置无人区。

   敌进行扫荡常用的作法是,分数路突然攻向中心区,再划区进行扫荡、剔抉、成立伪组织,杀害抗日人员,然后撤退返回原驻地各据点。而这次对冀东的扫荡,则采用了步步为营的缓进方法,企图将抗日人员与民众分开,即:

  (一)延长了整个扫荡时间,从通常的5到20天,延长至两个月。

  (二)将伪治安军第2、第3、第4集团分别配属到每个步兵大队,使每个大队成为军事清剿和政治宣抚的独立单位。

  (三)对潜伏的抗日人员,暂不进行大规模的“剔抉”,以便掌握其线索,随时揭发、检举潜伏人员和了解其暗中联系情况。

  (四)对俘获的抗日人员进行怀柔,送其进“反省院”,予以“感化”。

  (五)以大量的人力,修筑公路、埋设电线杆、挖遮断壕。

   第27师团于9月17日开始对冀东进行扫荡,这次扫荡仍和春季一样,在北面的长城一线,有关东军的一部,在蓟县地区有独立混成第15旅团进行配合。

   参加扫荡的27师团松井真二大佐的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指挥连同配属的共为3个步兵大队,仍在丰润、玉田、遵化及兴隆地区进行扫荡。作战开始后,该联队主要是进攻丰润以北及西南地区还乡河沿岸的郭官屯、白官屯、蛮子营、鸦鸿桥、邢庄、刘学庄、窝洛沽、孙家酄一带,在该地的冀东军区第12、第13团部队,已化整为零,进行分散的战斗活动。

   这次敌在冀东的大扫荡后,即进行了分区清剿、“剔抉”、推行伪化和制造无人区;挖掘遮断壕,构筑城砦、碉堡、企图阻止八路军的活动。

   为了限制八路军向长城外的伪满地区活动,敌从遵化县的马兰峪一带长城以南开始,向东经大安口、罗文峪、洪山口、龙京关、栗树湾、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龙新庄、擦崖子口至建昌营附近的冷口,将在长约110公里、宽约4公里的带形地区内的76个居民村,12036人全部迁出,使这一带成为无人区,从而隔断关内外的联系。为隔断抗日部队的相互联系,敌在冀东各地挖了319公里的遮断壕,构筑了各类据点155处,以上共征集了本地民工195万7千人。另新建和补修公路475公里;新建和补充电话线411公里。

   敌27师团对冀东进行的扫荡于11月15日结束。冀东军区的部队于11月末进入到敌占区的大城市唐山附近,袭击了该地的煤矿区。在此以前的10月21日从四川起飞的美军3架B-24轰炸机,突然轰炸了开滦煤矿。

   扫荡鲁西地区

   井手铁藏的第32师团参加浙、赣作战后,于8月9日接到了泽田茂中将的13军要其返回的命令,即离开浙江,乘军用列车返回原驻地兖州。此时敌12军司令部已作好了进攻鲁西范县一带和东平湖以西地区的作战准备,该敌通过各种侦察,得知鲁西地区教导第3旅所属各团的进驻情况是:教导第3旅旅部位于范县东南的单堂;第7团位于范县以南的杨集、旧城、黄河两岸;第8团位于东平湖以西的戴庙、夹河一带;第9团位于濮阳以南黄河西岸的余家、方里地区。

   敌根据以上情况,确定以10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围攻范县教导第3旅旅部和以南地区的第7团;以后再围攻东平湖以西的第8团及第8军分区的部队,其作战计划为:

  (一)由驻兖州第32师团之32步兵团长石田保忠少将率5个步兵大队、一个轻装甲车中队,从济宁、嘉祥、巨野到达郓城,进行作战准备。然后分三路攻向以北的黄河两岸旧城、杨集一带,与北面的第53旅团,西面的骑兵第25联队协同,围攻范县东南单堂地区的教导第3旅旅部及其所属的第8团。

  (二)由驻济南的59师团之53旅团长大熊贞雄少将率5个步兵大队、1个轻装甲车中队,从齐河、花平、聊城至羊县,进行作战准备。作战开始后,分别由聊城、羊县向南,然后分成多路与南面、西面的部队协同,围攻范县及单堂地区。

  (三)骑兵第4旅团骑兵第25联队长高原孝大佐率骑兵两个中队、一个轻装甲车中队、一个骑炮兵中队,由商丘地区进至范县以西的濮阳一带,进行作战准备。战斗开始后与南面、北面的部队协同从西面进至范县及单堂地区;追击教导第3旅的突围部队。

  (四)当进攻范县、单堂作战结束后,除留少部进行扫荡与剔抉外,各主力撤离战场,作出返回原驻地的姿态,以麻痹教导第3旅。32步兵团撤至巨野附近;53旅团撤至阳谷(旅团部)、聊城一带;骑兵第25联队撤至郓城地区。

  在教导第3旅乘日军主力撤退而集中兵力进行反击时,第32步兵团、骑兵第25联队由巨野、郓城攻向黄河以南、东平湖以西的三角地区,并以炮兵一部在东平湖东岸地带,阻止教导第3旅的部队渡湖东去,以围歼在该地的第8团和第8军分区的部队,53旅团由阳谷、聊城攻向以南的黄河以北,运河两岸的寿张、张秋、位山、鱼山、姜楼一带,与第32步兵团、骑兵第25联队围攻东平湖以西教导第3旅的部队。

  (五)驻济南的轻轰炸第90战队协同此次作战。

  (六)预定开始作战时间为9月27日。

   这次作战,仍由敌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他根据作战地区系平原的地形特点,提出了平原地区彻底包围的作战方法。这一方法的有关数据与做法情况为:

  (一)部队的集结线至展开线按汽车一夜的行程,大致为40公里;

  (二)部队的攻击展开线至攻击目标的中心点,根据部队的体力,一天的作战前进距离,大致为24公里;

  (三)展开后形成包围时,以每个分队(班)分担其正面横宽300至500公尺的距离,计算包围圈圆周的长度;

  (四)一旦形成包围后,各部队特须注意相互间的横向联系,且各单位须控制预备队;

  (五)编成由新民会、宪兵队人员组成的政治工作班和特务工作班,担任包围区内的侦察和剔抉任务。

   敌以上三支部队于9月26日晚间均到达了预定的集结点,当夜开始向前运动。9月27日拂晓到达了各部队的预定展开地区,并逐渐形成包围圈向中心点单堂攻击。

   坚持敌后游击作战,情报是重要的一环。虽然敌一直采取各种手段隐蔽其企图,但种种迹象也暴露了其军事目的。这两个旅团在巨野、郓城地区,聊城、萃县一带集结,突然增加各约5000日军且有坦克部队等情况,均被八路军冀、鲁、豫军区设在城市、铁路沿线、驻地外围的情报机关所发现。敌这两个旅团又一个骑兵联队,近1万多人于9月27日发起进攻,从四面进行合围并于16时到达单堂附近时,除32步兵团在范县以南的黄河沿岸遭到猛烈的抵抗外,其它仅与守军发生零星的小规模战斗。

   敌虽快速合围,但仍扑了空。日军经查间,得知八路军前几天已换便衣于夜间离开此地。对此,12军仍令少数部队留于原地进行扫荡,其余按佯动计划后撤至预定地点,秘密进行下一期的作战准备。此时敌侦知在东平湖以西附近,有约2500名的八路军部队。

   敌经过准备之后,确定于10月2日晨进攻湖西地区。10月1日夜何,在大雨中,其两个旅团及1个骑兵联队,秘密开始行动,并形成包围圈向东平湖西岸压缩。守军一部先与北侧的敌53旅团交战,接着18时又与敌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之后,利用暗夜相继转移至濮阳西北内黄县的井店地区。另一部与地方党政机关用船只撤入东平湖内,敌军以第6直协飞行队进行湖上侦察,并以湖东岸的炮兵进行拦阻与扰乱射击。由于东平湖西岸与运河之间,是一大片沼泽区,苇草丛生,日军对湖内的地形不熟,仅作了一般的骚扰即退出,于10月5日结束了对东平湖以西的扫荡。据日军统计,冀鲁豫地区的部队在这次作战中牺牲1252名,被俘1250人。由于日军有3个坦克中队(每中队15至17辆坦克)及两个骑兵中队,因而在鲁西平原能够形成突然包围与进行追击。

   再次扫荡胶东

   敌12军为了恢复胶东地区治安,确保青岛至烟台的公路交通,于11月中旬开始下再次对胶东地区进行扫荡,企图击溃在该地区的胶东第5旅和第5支队。其扫荡所使用的部队,计有:

  (一)驻青岛的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主力。

  (二)驻济南的柳川悌中将的59师团一部。

  (三)驻张店奥村半二少将的独立混成第6旅团一部。

  (四)驻惠民林芳太郎少将的独立混成第7旅团一部。

   这次扫荡仍由土桥一次直接指挥,并设指挥所于青岛。

   胶东不同于鲁西平原,多为标高300至700公尺的连绵山区,是三面环海的有限地带。其陆地的南北最长是从蓬莱一带至青岛约为200公里。从烟台向东,半岛即更形狭窄,南北长仅约70公里。

   根据以上地形,敌12军司令部经研究后认为:应从陆上分段由西向东推进,直至半岛的尽头,并由海军配合,以防胶东军区的部队经海上调动和撤离。其作战计划为:

  第一阶段;封锁青岛至烟台公路以东地区,围攻栖霞附近锯齿牙山一带的胶东军区部队。

  第二阶段:从牟平向南经高陵、刘家夼、午积、车道至乳山,构成阻止线,围歼该线以东文登、荣城地区的八路军。

  第三阶段:各部队在返回时,一部由海上转至招远、掖县、平度一带,与陆上部队配合,夹击在该地区的胶东游击队和第5旅。

   11月19日,敌突然封锁了青岛至烟台的公路,并围攻锯齿牙山附近地区。胶东抗日部队在山区奋勇抵抗近10天。以后,在夜间越出包围圈转移。11月30日,敌向牟平、乳山以东地区进攻,土桥一次将其指挥所前移至牟平。在文登、荣城这两个县,日军用了13天的时间,进行了反复扫荡、剔抉、清查。据日军统计,作战中抗日部队牺牲了1183人,被俘的军、政人员及民众达8675人。

   12月13日敌利用从胶东撤回原驻地的机会,由海上的莱州湾与陆上部队协同,进攻招远、掖县地区的胶东第5旅和西海区的游击队。此时该区的部队,正处于反扫荡时期的高度戒备状态,及时转移,使敌人的合围扑空。

   1942年,是日军在华扫荡最多、最残酷的一年,除上述的主要扫荡之外,尚有:

   驻德州的第41师团,驻石家庄的第110师团各一部,于9月中旬至11月底,分别扫荡了冀中的白洋淀及河间周围地区;12月初又扫荡了武安、巨鹿、清丰一带。

   驻石家庄的第110师团与第1军驻埠县的独立混成第3旅团,于9月27日至11月5日对晋察冀边区的阜平一带进行了扫荡,与在该地的守军进行多次激战。

   驻太原的第1军,由8月1日任司令官的吉本贞一中将指挥,根据华北方面军的意图,从10月10日开始至11月末,展开了“全山西秋季剿共作战”。该作战刚结束,又于12月11日至11日,再次进行了“全山西剿共作战”,以图彻底击溃在山西的八路军。该敌从10月10日开始之大扫荡情况为:

  (一)以驻长治的第36师团为主,对太行军区进行了扫荡。

  (二)以驻临汾的第69师团,扫荡了太岳军区的沁源一带地区,并寻找决死第1纵队作战。

  (三)接着驻长治的36师团对辽县、武乡、襄垣三龟地带内的洪水镇、蟠龙镇、西营镇进行了扫荡,寻找在该地的新编第5旅、决死第3纵队作战。

  (四)驻阳泉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为寻找新编第10旅作战,进攻了辽县的西北地区。

  (五)驻埠县的独立混成第3旅团对五台山地区及崞县西南的静乐一带发动了进攻。

   敌第1军在进行上述各次扫荡作战之后,预计根据地内的军民将以全力进行各项恢复工作,所以在12月11日至19日,除担任河防驻运城的第37师团之外,其余各师团、各独立混成旅团,均以主力突然出动,对就近的抗日根据地又进行了扫荡。

          驻济南的敌12军,按统一计划,从10月10日开始,扫荡了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沂蒙山区,与鲁中部队在该地连续作战数日后撤回。

   华北方面军的全年扫荡,对农村的破坏和经济封锁,造成抗日根据地内的极大困难。各地通过精兵简政、节衣缩食、依靠群众生产自给,以战斗缴获补充自己等正确措施,才克服了敌人所造成的各种困难。

   1942年是八路军在敌后抗战最艰苦的一年。

   1942年上半年,是日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取得它“赫赫战果”的时候,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缅甸、关岛、马绍尔和加罗林群岛、吉尔伯特群岛、俾士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等都被其攻占,还占领了阿留申群岛的阿图岛。此时日军的大本营还正在计划攻占中途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进入印度洋、红海,封锁波斯湾,以策应意大利、德军在北非作战,并准备从陕西、长江上游攻占我国的大后方四川。

   由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6月初进攻中途岛遭到大失败;10月间南海支队进攻新几内亚东端的莫尔兹比港被打退。第17军的第2师团、第38师团在所罗门群岛之瓜达康纳尔岛几乎被歼。这些情况,使日军大本营被迫取消了进攻印度、锡兰,进入红海和封锁波斯湾计划,也取消了向我国大后方四川的进攻。对其占领区大规模扫荡也因此而减弱。

   由于太平洋上的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大本营从1942年10月17日决定,从关东军抽调野战重炮兵第4联队,野战重炮兵第7联队的一部,独立重迫击炮3个中队,独立速射炮第6大队;从中国派遣军中抽调战车第8联队,独立山炮第10联队,独立工兵第19联队以增强第17军。年底,驻在德州的第41师团亦被调往新几内亚,归新成立的18军建制。从此以后日军在我国的关内和关外战场相继抽调更多的部队去太平洋。进入1943年,日军依然进行扫荡,但其规模已大为缩小。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