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兵工专家徐建寅及其《兵学新书》

出自————《兵家学派

  徐建寅是晚清军事技术家、科学家,他为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奋斗一生,最后以身殉职。他所编著的《兵学新书》,是一部集当时兵学之大成,开创新兵学之风的新型军事著作。对戊戌维新时期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晚清军事改革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1)兵工专家徐建寅 。

  徐建寅,字仲虎,江苏无锡人。晚清军事技术家、化学家徐寿之子,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生,自幼受家学熏陶,好学善思,自然科学知识的功底甚厚。咸丰十一年(公元1862年)底,随其父入安庆市内军械所工作,协助其父于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建成中国第一艘蒸汽舰船“黄鹄”号。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随其父调至江南制造总局。在局七年,先后参与建成“恬吉”号、“驭远”号等六艘蒸汽舰船,研制枪炮弹药,同外籍人员合作,翻译了《炮与铁甲论》、《格林炮操法》等军事与科技书籍。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四年(公元1873—1878年)间,曾先后赴援天津和山东两机器局,对两局的建设和军工产品的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光绪五年至十年(公元1879—1884年)任清政府驻德使馆二等参赞,参观了英、法、德等国的许多军事基地、军工厂、造船厂和学术机构,详细记录了参观的内容。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督办金陵机器局,以新法治局,受到好评。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任福建船政局提调。至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辑成《兵学新书》。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五月,调往汉阳兵工厂,主持制造黑色火药。次年春(1901年3月21日),在亲率工匠试制无烟火药时,因车间发生爆炸而殉职。一生共译书27部,著书四部,另有论文10篇。《兵学新书》是其代表作。

  (2)独具特色的《兵学新书》

  《兵学新书》是徐建寅在任福建船政局提调总办时,利用公暇发奋编著而成,既是他在兵工厂勤奋工作30多年的经验总结,又是他吸收西方军事成就的结果。全书16卷,约20多万字,附图200多幅。现存有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刊本。

  《兵学新书》第一至第十卷以军事训练为主,兼及军事给养等内容,第13卷为军队驻营后的食宿事项。第11、12、14、15、16各卷,论述了兵器、野战工事、了望哨所、军事铁路工程等军事技术问题。

  《兵学新书》著述于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以后,其时,国家和民族蒙受着巨额的赔款和割让大片领土的耻辱,社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之势愈演愈烈,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徐建寅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势,焦虑万分,忧心忡忡,以自己科学家特有的敏感和责任心,研究军事,挥笔著书。《兵学新书》就是他从军事上探讨救亡图存的全部主张和措施的结晶。

  首先,他把强兵作为救世之先策。在当时的中国什么是挽救危亡的急务?徐建寅认为,“救世之策,莫若兵学为先”(《兵学新书·凡例》)。在正常情况下,国家变法维新之政端在富强,富强之基始以学问,设学堂以培材,讲工商以致富。但是,唯中国积弱之名已布四邻,列强觊觎之心日亟,如果等待人才学成以后再致富,致富以后才自强,那就好像是从容拯溺,揖让拒寇,于时无救了。为此,他提出了欲图存须自强,欲自强须备战,备战必练兵,练兵以御外侮的主张。而练兵御侮,必须上下一心,“君臣上下,通国民人,心志相孚,声息相通,一德一心,虽欲不强不可得矣”。要这样做,就须“详订章程,设立议堂,讲求兵学,选练民兵,难臻御侮之功,而期自立自效也”(《凡例》)。以上所讲即是徐建寅编写《兵学新书》,讲求兵学,练兵备战的要义。

  其次,他认为处有事多变之世,论兵不可泥古,言战切戒虚词。必须力求通理明义,懂得阵式和战法要随着枪炮性能的改进而变化,作战要改易古法,操练也要随之而变,这样才能固兵心以操胜机,握成算以挫敌焰,使兵学适应新时期实战的需要。

  其三,讲究新兵学不能只限于购买新式军火与聘请外国将弁教练官兵,追求表面上的枪炮更新和操练整齐,只学其皮毛而遗其精艺。只有集中国有志之士,尽智竭能,自行讲求新兵学之精义,得其要领,窥其全豹,才能把官兵练成劲旅,使列强不敢欺凌我中华。

  其四,注重诸兵种协同训练,以求战时协同作战。即步、炮、马兵使用新式枪炮进行协同作战时,须求各尽其长,密切协同。要选择有利地形,使各自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在三者协同作战时,又要始终注意以步兵为主,以马、炮二兵为辅的原则(卷八《步马炮合用》)。

  其五,训练须考虑实战的需要。即阵法训练成熟后,需习临战之用,士兵不但要掌握各种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技术和战术,通晓它们的构造原理和性能,避免拘泥于操场上的练习和纸上谈兵,而且还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在战场上勇猛搏战,克敌制胜。如果练习要隘攻防作战,就必须到要隘之地,练习驻守和进攻,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守必固,攻必克。

  其六,领兵者应熟谙方略,把握制胜之机,审机应变,灵活机动地指挥作战,切不可拘泥古法,招致失败。平时训练士兵要注重纪律,不可扰民。同时要熟悉村镇地形地物,以免战时造成民众重大伤亡。

  其七,在全国实行抽丁法兵役制。即在每200名壮丁中抽一名为兵,其余壮丁每人每日出一文钱以供养服役士兵。三年服役期满后复员回家,重操旧业。遇有战事,仍可按籍召回。按此法计算,当时全国22个省,可招兵40多万人。只有这样做,才可节省国家养兵之费,也不会加重民众负担(卷九《筹兵》)。

  其八,实行兵制与武备学堂合一的制度。他认为,兵制与学堂要相辅而行,武备即学问,学问即武备,两者相辅而不能分离,分之国贫且弱,合之国富且强。学问深则武备精,武备精则官兵能各尽其职。士兵在役三年,每日致力于学问,三年期满,学业成而品行端正,在营为精兵,回家为君子。士农工商在军队优良作风的影响下,也都能奋勉自励,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教,国家必然富强(卷九《教训》)。

  此外,《兵学新书》还用较多篇幅,论述了各种先进的军事技术问题。诸如后装枪炮的构造与使用、野战沟垒的建筑、了望哨所的构筑,以及新出现的军事铁路工程技术问题等。

  《兵学新书》系出自科学家徐建寅之手,故对全部军事问题的论述,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其定性论述比较合乎事理,其定量分析亦较为精确无误。“不载吉凶占验诸异说,可谓集近时兵学之大成,得古今教民之深意矣”(张罗澄《兵学新书·序》)。

  《兵学新书》是徐建寅在吸收西方军事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军情编写的第一部新型兵书,对改革清军的作战训练方法,改造中国传统的兵学体系,均有其重要作用。然而对于积弱已久、行将崩溃的清王朝来说,有些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