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战斗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活的历史——中文版自序

活的历史——中文版自序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当我14岁时,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爱默逊·布朗来我们家住。当时他的夫人刚刚故去。孤寂之中,他对我详细地讲了他的剧作,及怎样为它们去做研究:不仅是在美国,而且还到中国和墨西哥去。我听得着了迷,说我也想做一个剧作家,问他肯不肯教我?于是,矮矮胖胖的布朗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向我讲述了写剧本的原则,例如:…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约翰·托兰的著作,迄今至少已有五本在我国出版,这是第六本。在这六本书中,五本是历史,一本是历史小说。一个外国历史学家有这么些部著作在中国出版,是不多见的。    托兰的书为什么会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托兰本人说他写的是活的历史。我想这当然是读者爱看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来,托兰的历史著作还有以下特点:…

战争时刻·第一

战争时刻·第一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24日-25日)    1    1950年6月24日,夜色阴沉,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大炮和自行火炮已部署在三八线。150辆苏制T-34坦克和9万人的战斗部队小心翼翼地向前运动,进入最后的攻击阵地。这些部队全都是经苏联军事顾问训练而成。朝鲜人民军已摆好突袭南朝鲜的阵势。  …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第二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第二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6月25日-26日)    1    汉城,6月25日星期天,时近中午。偶尔而来的雅克式战斗机低飞掠过城市上空,其中还有一群轰炸了铁路车站。敌机和防空炮火令人恐怖。政府官员们的电话响个不停。匆匆聚集的高级官员们焦急地在他们的办公室等待着内阁会议。李总统非正式地在他的政府官…

“炸桥啦!”·第三

“炸桥啦!”·第三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6月27日-28日)    1    当参议员诺兰德和康纳利正在参议院争辩时,而在汉城,国防部长申善模正在敲李总统卧室的门。这是6月27日凌晨2点,李夫人感到准有不祥之事发生。“阁下”,申激动地说:“我们必须离开汉城!”    “不!”李把门敲得呼呼直响气愤地喊道“誓死保卫汉城!我决不离开!”…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第四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第四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6月28日-30日)    1    蔡胖子命令朴基炳上校带着他的第4团死守汉城。但在汉江桥被炸不久,朴基炳命令士兵们向汉江撤退,收集船和空油桶。28日黎明出现时,朴基炳带着仅剩的50个人抵达汉江上游那座被摧毁了桥梁的完好铁路边。他发现他的250个士兵也正在岸边等待。他们…

“给,喂你们两把土吧”·第五

“给,喂你们两把土吧”·第五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6月30日-7月10日)    1    开战6天之后,韩国军队就土崩瓦解了,首都汉城也被李承晚和他的政府所放弃。以苏制坦克开路的北朝鲜人势不可挡,大韩民国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但是,来自密苏里州的矮个子杜鲁门决定拿他的名誉冒险,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难道美国没有鼓动南朝鲜起来反对北方的…

兵败大田·第六

兵败大田·第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7月12日-21日)    1    7月12日,决心尽一切可能长久固守战略要地大田的迪安将军终于意识到,从日本抵达朝鲜的增援部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1949年夏天,沃克将军就已开始实行一项旨在使第8集团军在长期的占领任务以后做好战斗准备的训练计划。虽然他的大部分官兵进行了营一级的训练,但没有…

一个二等兵掌握了指挥权·第七

一个二等兵掌握了指挥权·第七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7月19日-31日)    1    沃克将军面临的不仅是大田的突破,而且还有另外两个地方的极其危险的大规模进攻。在西海岸,朝鲜人民军第6师在未被发觉的情况下向南迅速推进,并占领了大田西南40空哩处的全州。防守这个重要城市的只有警察,北朝鲜人几乎没有什么伤亡。人民军第6师是以前由北…

“将军,真是又混乱又凄惨!”·第八

“将军,真是又混乱又凄惨!”·第八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7月11日-8月13日)    1    在沃克将军正在把部队收缩到以釜山为中心的环形防线,无数船舰从美国、冲绳和日本把仍旧不知所措的五角大楼紧急征集来的部队和武器装备运往朝鲜的同时,北朝鲜人正在深入被占领地区的各个角落,试图把南方从他们所称的李承晚和美帝国主义的奴役下解放出…

洛东江之战·第九

洛东江之战·第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8月14日-23日)    1    8月14日,星期一,当北朝鲜人接近釜山环形防御圈时,其主要目标——大邱——一片恐慌。沃克将军不仅在西边面临基恩特遣部队的溃败,而且两支敌军渡过了洛东江,一支到达大邱西北15空哩的地方,另一支抵达大邱东南15英里的永浦(音译)。从北向南流的洛东江是大邱防御的…

形势糟透了·第十

形势糟透了·第十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8月31日-9月7日)    1    美国-南韩的第一场大胜仗不仅拯救了大邱,而且来得正是时候。金日成新近集结了9.8万人的新军,准备发动最后一场大进攻,粉碎敌军釜山环形防御圈,把沃克赶下海去。    金日成手下的军官提醒他,他过高估计了他的部队的实力,这些部队正全速行进开往洛东江,而低估了…

仁川·第十一

仁川·第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8月21日-9月15日)    1    海军陆战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从一开始就反对麦克阿瑟在仁川进行绝密的两栖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注定要酿成灾难的想入非非的计划。通往仁川港的航道狭窄而不可靠,容易布雷。大多数时间里这儿是一片广阔的、臭气熏天的沼地。麦克阿瑟固执地坚持认为,这些问题将保证进攻的突然性。…

“这是小意思”·第十二

“这是小意思”·第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9月15日-19日)    1    凌晨3点钟,一艘高速行驶的运输舰“迪亚琴科”号熄了火,防水舱里的灯亮了,起床号声传遍了船上整个的压力报警器系统,塔普莱特的第3营的大部分官兵都已经醒了,当早餐的开饭铃响起时,海军陆战队一等兵弗雷德·戴维森走进厨房,他曾听说海军陆战队在登陆前总是有一顿…

跨越两条河·第十三

跨越两条河·第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9月16日-22日)    1    在南部,沃克将军正在计划突破釜山环形防线。但是他无法集结足够的兵力组成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敌人仍旧掌握着主动权。24师是他的部队中唯一未受牵制的力量,他打算分批把它从东部调出来。如果他能拥有陆战5团,他早就可以指挥坦克部队跨过洛东江,直捣汉城了。    …

攻陷汉城·第十四

攻陷汉城·第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9月23日-29日)    1    汉江北岸,陆战5团贝克连正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坚守地势险要的106高地。这是9月23日正午。上尉连长艾克·芬顿在发火。“戴夫……求你了,你这该死的白痴!”他对《生活》杂志摄影记者戴维·道格拉斯·邓肯大吼道,“挨了枪子儿,我是没法把你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趁早夹起…

越过三八线·第十五

越过三八线·第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10月15日)    1    在汉城出现欢庆时刻前两天,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麦克阿瑟,其军事目标是摧毁北朝鲜军队,但在任何情况下,其军队都不得越过满洲或苏联边界。麦克阿瑟答复说,第8集团军将越过三八线,直取平壤,第10军将在东海岸的元山实施两栖登陆,然后穿过朝鲜半岛,协助沃克拿下…

“来了好多好多中国人”·第十六

“来了好多好多中国人”·第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14日-26日)    1    在杜鲁门-麦克阿瑟威克岛会晤4天之后,中国第40军黎明时在安东沿着很久以前日本人修建的两座桥跨过了鸭绿江。39军和42军不久也从其它7个沿江地方进入北朝鲜。这时在南朝鲜共有4个军,3个炮兵师和1个防空团。但毛泽东和彭德怀尚无开战的具体计划。…

死亡行军·第十七

死亡行军·第十七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底-11月8日)    1    到了秋天,大部分联合国军战俘被关在鸭绿江附近的集中营里。迪安将军被安置在距这条大河东部入海口125空哩的满浦城。迪安一直想趁北朝鲜军队撤退和许多联合国军飞机出现之机逃跑,但他已筋疲力尽,一气儿连100码也走不了。10月底,他被带到鸭绿江北边。他马上注意到…

毛泽东设下陷阱·第十八

毛泽东设下陷阱·第十八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6日-11月17日)    1    10月26日,鸭绿江附近的平民俘虏被转移到另一个战俘营那一天,麦克阿瑟将军正在祝贺韩国6师7团的一支巡逻部队到达鸭绿江边。到达满洲边界的确是一个让人来劲的时刻,但很快麦克阿瑟就听说该师的另一个团(2团)在南边50空哩处遭到灾难性打击。到黎明时…

功败垂成·第十九

功败垂成·第十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6日-26日)    1    在西线,哈里·特罗洛普中尉带领一行人通往安全地带的企图屡屡受挫,心情十分沮丧。腹背受敌,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11月6日,他们在一片遗弃的散兵坑里偶然发现两只士兵背囊,其中有6条毛毯,两只睡袋、短裤、袜子、剃发用具和牙刷,另外还发现一只装满手榴弹和子弹的木箱…

坠入陷阱·第二十

坠入陷阱·第二十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7日-26日)    1    第10军按照计划于11月27日发起攻击。8时10分,陆战7团3营的两个连从接近长津湖西北端的一个山村柳潭里外围出发,负责保证西去公路两侧高地的安全。约半小时后,陆战5团2营由同一山村出发发动主攻。他们计划沿公路转向北方,直捣鸭绿江,其后跟进的是陆战1师的…

两线溃退·第二十一

两线溃退·第二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8日-29日)    1    截止11月28日拂晓,第10军在长津湖两侧的败局已定。然而在咸兴军部的阿尔蒙德将军将纷至沓来的遇险报告视为陆战队和步兵怯战的表现。他们口口声声说有大量中国军队。他相信,这个数目是过于夸大的。有如此众多的中国人冒出来,为什么空中侦察从未发现呢?答案很简单…

“在阴间你没法扩大力量!”·第二十二

“在阴间你没法扩大力量!”·第二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月28日-29日)    1    在长津湖西侧,美陆战1师第5和第7团仍被围困在柳潭里,急需补养和援军。在此危急关头,史密斯将军下令组成一支特遣队。该部队将撤离古土里,向北杀出一条直通下碣隅里的血路,从而为这两个正遭围攻的团开辟一条补给线,并增援下碣隅里的守军。特遣队由…

血腥大撤退:冲过“夹击岭”·第二十三

血腥大撤退:冲过“夹击岭”·第二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30日-12月1日)    1    11月30日是第8集团军又一个倒霉的日子。拂晓,凯泽的第2师仍然受阻于军隅里南面的路障,其战斗人员只剩下筋疲力尽、冻得发僵的600人。凯泽向指挥官们简单说了说最后向平壤撤退的计划。到午后时,中国军队以40挺机枪、10门迫击炮和大量…

“我们要拿出海军陆战队的样子撤出这个地方”·第二十四

“我们要拿出海军陆战队的样子撤出这个地方”·第二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2月1日-4日)    1    关于沃克在中国人发动进攻到第8集团军开始撤退这段时间内的思想和活动,有关的军事档案都鲜有记载。“11月28日东京紧急会议之后,沃克就变了,”迈克·林奇回忆说,“他对自己的反省多了起来,并能更加坦率地透露自己内心的挫折感。”…

脱逃·第二十五

脱逃·第二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2月5日-11日)    1    12月5日,当更多的新闻记者赶到下碣隅里时,美军部队已经做出计划,决定次日晨撤往古土里。在刚刚赶到的记者玛吉·希金斯看来,这里几乎不像是个战场,没有任何战斗的迹象,但默里上校对他手下那一打顶着风雪站在野地里的军官们一番简短的训话,却令人倍感形势之紧迫。“黎朋…

“你爸爸出事了”·第二十六

“你爸爸出事了”·第二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2月11日-29日)    1    就在最后一批海军陆战队撤出古土里的那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顶着暴风雪视察了西线战场。他到达平壤,得知城里庆祝解放的活动不像许诺的那样热烈壮观。出于害怕敌机空袭,金日成呼吁举行的游行示威没能进行。彭德怀只好站在阳台上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说,…

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第二十七

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第二十七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20日)    1    12月31日下午4时40分,彭德怀的重炮开始了掩护性猛击。在敌人的阵地遭到削弱时,他们发射三枚信号弹,发出清除地雷的信号。每个团携带12架云梯力图翻越过临津江岸。过河的士兵已把夹裤子向上卷起。每个士兵用猪油和牛羊板油把…

“那老头也会使我们脱险的·第二十八

“那老头也会使我们脱险的·第二十八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月24日-2月20日)    1    李奇微下令从1月25日开始“霹雳行动”,由第1和第9军从西部发起攻势,他决定沿着20英里长的前沿阵地作一次亲自侦察,于是在总攻前夜乘缓慢的教练机起飞了。“整整两个小时我们飞越了那块寂静空旷的土地,掠过山顶,俯冲至山谷,盘旋在死寂的小山…

李奇微在行动·第二十九

李奇微在行动·第二十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底-4月5日)    1    2月中旬,彭德怀被召回北京解释第三次战役及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失利的原因。他告诉毛泽东,“我以为速胜是不可能的”。    “能速胜则速胜”,毛主席回答说,“不能速胜则缓胜。”他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彭的报告,而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准备在朝鲜作战至少两年以上。…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第三十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第三十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6日-25日)    1    第二天,也就是4月6日星期五那天,杜鲁门把马歇尔、布雷德利、艾奇逊和哈里曼(柯林斯不在华盛顿)召集到白宫,开会讨论有关麦克阿瑟的问题。杜鲁门没显露出已做出解除将军职务的任何迹象,他首先询问与会者的意见。    “总统先生,”哈里曼说,“这…

战俘·第三十一

战俘·第三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25日-5月初)    1    1951年4月25日清晨,当中国人占领了溃不成军的防军身后的高地,组织伏击时,英国旅正在撤退。英国皇家爱尔兰轻骑兵的“百人团”式坦克试图突破防线,解救被围困的英国部队。由于中国人大胆地冲过来进行近战,他们被迫关上舱盖而战。    “百人团”费尽气力,最终冲破…

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攻势·第三十二

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攻势·第三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5月1日-20日)    1    5月1日上午10点,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露面,这是一个象征和平的神圣之门,他在这里检阅“五·一”游行队伍。广场上竖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们的巨幅画像,还有一些巨大的讽刺漫画,那都是谴责美国人进行朝鲜战争的。100多万人观看了由70多万男女老少组成…

开始谈判·第三十三

开始谈判·第三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5月31日-8月23日)    1    到5月底,一个由英国左翼分子莫尼克·费尔顿和其他左翼分子组成的代表团完成了他们漫长的查访工作。这一组织受到共产党国家的支持,取名为“调查美国及李承晚军队在朝鲜所犯暴行国际妇女委员会”。    他们所提出的正式报告,以生动详细的材料披露了几乎被彻底毁坏…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第三十四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第三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8月初-11月26日)    1    到8月初,根据毛泽东的命令,彭德怀的部队从迷宫一样的地洞和坑道中钻出来进行活动,他确信,这种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的防御战,将逼使美军回到阵地战状态,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在阵地战中,血腥的战斗几乎可以在不变更阵地的情况下展开。    在过…

“我赞同李奇微的立场”·第三十五

“我赞同李奇微的立场”·第三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951年11月末-1952年2月初)    1    停战谈判就军事设施问题重新开始了冗长乏味的讨价还价。联合国方面试图使交战双方都不要增加,特别是兴建机场方面,因为联合国部队绝对把握了制空权,而共产党方面则决心在休战期间加强其空中力量。在经历了为期一周毫无结果的争吵之后,参…

朋友乎?敌人乎?·第三十六

朋友乎?敌人乎?·第三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7日-2月底)    1    1月底,一名海军直升机飞行员,军士长杜安·索伦,救出了另-名海军飞行员。当时,这位飞行员落入离北朝鲜东海岸不远的冰水里。这一大胆而别具一格的援救行动使他赢得了声誉。索伦使用自己设计的专用器械(两年前,他实施过一次类似的营救,但未能成功),与他最亲密…

“一塌糊涂”·第三十七

“一塌糊涂”·第三十七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4月28日)    1    1951年2月在巨济岛联合国军战俘营发生的绝食抗议,初步表明共产党日益具有举行暴动的意图。到这时,关押北朝鲜的军官营地已完全被共产党人控制。那位发狂的朱少校就是被分到该集中营的。为了活命,他被迫隐藏起来,后来才找机会逃往白营(与赤营对立)。赤营的战俘头…

“我被迫成为这些战争贩子的工具,受命投掷了细菌弹”·第三十八

“我被迫成为这些战争贩子的工具,受命投掷了细菌弹”·第三十八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6月23日-9月28日)    1    李奇微一到巴黎,墙上的标语触目皆是:“李奇微,滚回去。”大都市的警察摩托车队护送着李奇微,其场面是令人难忘的。当李奇微及其夫人的车队招摇过市的时候,有一名男子突然冲开了警戒线,叫喊一些谁都听不懂的话。但李奇微…

“艾克能赢得这场战争吗?”·第三十九

“艾克能赢得这场战争吗?”·第三十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952年10月3日-1953年4月1日)    1    10月3日,第8集团军从一名中国逃兵那儿得知,一场对铁原西北五英里的白马山的进攻已准备就绪。丢失此地将迫使第9军退至高地,因而使整个“铁三角”地区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进攻于10月6日开始,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并打开…

李承晚造反·第四十

李承晚造反·第四十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6月20日)    1    就在杜德事件之前,朱少校逃出了共产党人控制的66号战俘营,被送到釜山一个安全的战俘营。在1952年底和1953年初5个月的时间里,他受到美国情报局官员的审讯,他讲了他所知道的有关北朝鲜军队的情况,尤其是为向南朝鲜发动进攻进行的部署。尔后中央情报局派了一名会…

和平时刻·第四十一

和平时刻·第四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953年7月8日-1953年9月6日)    1    李承晚的叛乱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艾森豪威尔不得已只有派特使前往朝鲜控制这位易于冲动的总统。国务卿助理沃尔特·罗伯逊被选中。人们感到罗伯逊文雅且通情达理,他的舒缓、圆滑的嗓音能够驯服像李承晚这样性情古怪的人。    当李承晚和罗伯逊在汉城…

后语

后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    当“大转换行动”的最后一名战俘获释的时候,远在南方的关押战俘的岛上,22604名北朝鲜和中国战俘正在被装上一支由运输登陆舰组成的舰队,这些战俘大多数是反共分子。他们被告知将被运往北边的非军事区,他们在那里必须在90天的时间里就回国还是到其它庇护地做出决定。    第一批400名战俘于9月12日到达…

致谢

致谢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这本书的写作多亏了亚洲、欧洲和美国数百人的合作,尤其是接受我访问的那些人,均给予了鼎力合作。对本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有:国家档案馆(约翰·E·泰勒,艾米·施密特,吉尔·布雷特,洛兰·赫伯特);(康涅狄格)丹伯利公共图书馆;哈里·杜鲁门图书馆(伊丽莎白·萨弗利、本尼迪克特·佐伯里斯特);美国海军陆…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除了下面各章所列的主要资料来源之外,还有些书目和文章也很有价值,它们是:    罗伊·阿普尔曼:《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华盛顿特区美国陆军军史中心1986年版(Roy Appleman, 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Washington, D.C…

译后话

译后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著名的自由撰稿人约翰·托兰先生的最新作品《朝鲜战争——冗长的战斗(1950-1953)》(中译本名为《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出版干1991年10月。托兰先生用他极擅长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发生在4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的全景。作者站在人道的立场,指出美国进行的这场国际警察行动是“没有结果的…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约翰·托兰先生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已有不少先后被译成中文出版刊行,在中国拥有很多读者。这里推出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约翰·托兰先生的最新著作。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贯坚持有选择地翻译国外优秀(包括社会科学及文学方面的)作品,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约翰·托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