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序言

序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序》 出自————《战争通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种事件加以综述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从全世界关于这个问题所出版的大量书籍和文章来看,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了。事实上,汗牛充栋的论著使历史学家面临几乎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人既不可能避免重大的遗漏,但又不可能读完一切作品。这些出版物的质量又是很不平衡的;各种回忆录以及间…

导言·1939年9月卷入战争的各种力量·战略计划

导言·1939年9月卷入战争的各种力量·战略计划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序》 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9月1日上午4点45分,德国军队进入了波兰。英国在9月3日上午11时、法国在随后六小时履行了它们对波兰的保证,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卷入战争的是一些什么力量?促使它们投入战斗的动机、目的和计划又是什么?…

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第一

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一部·在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序曲》 出自————《战争通史》    一、希特勒的“总体战争”    波兰战役使纳粹德国得以在它初试锋芒的阶段中显示出它是精于战争之道的;突然袭击和无情猛攻使敌武装部队溃不成军;恐怖统治使老百姓陷于瘫痪,“第五纵队”造成敌人内部的分崩离析。这些方法在后来…

莫名其妙的战争·第二

莫名其妙的战争·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一部·在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序曲》 出自————《战争通史》    一、希特勒与和平    在整个波兰战役进行期间,希特勒曾经指示德国军队在西线要极其慎重行事,也就是说,要完全采取守势。         在1939年8月31日的指示中,他命令说,“任何主动的敌对行为都要先出自英国和法国”;在…

在挪威的战争·第三

在挪威的战争·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一部·在波兰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序曲》 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是不能对漏洞百出的封锁寄以多大希望的。因此,如果不能指望制止高加索石油的开采的话,至少可能把瑞典铁矿供应线切断吧?         就希特勒来说,芬兰战争向他显示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重要战略地位。作战双方在这个舞台上展开一…

1940年5月交战双方的计划及力量对比·第一

1940年5月交战双方的计划及力量对比·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二部·法国的失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希特勒的观点    关于希特勒对英法两国的看法,我们是了解的,因为他曾向他手下的将军们以及墨索里尼透露过。他从未企图菲薄他的个人作用,却直言不讳地把它说成是,“用不着去故作谦虚,我这个角色是无人所能代替的”。他“…

色当突破·第二

色当突破·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二部·法国的失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入侵荷兰    德国人一经决定以主力向色当推进,荷兰就居于战争主要轨道之外了。在戈林的请求之下,荷兰的中立仍将受到破坏,因为他深怕英国皇家空军会把它当作航空母舰来使用。    荷兰有一支四十万人的军队,但缺乏军官、装备和训练。该国的一半人口、…

法国的崩溃·第三

法国的崩溃·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二部·法国的失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法军司令部的人事更迭    在法兰西历史上创巨痛深的日子里,保罗·雷诺在不断地扩大他的政府,以便尽可能把除共产党之外的国内各种力量都罗致进去,建立最广泛的民族团结。         从达拉第政府蝉联下来的激进党人卡米耶·肖当、康平希以及克耶…

停战·第四

停战·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二部·法国的失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大撤退    自6月10日起,法国政府便开始从一个城堡到另一个城堡地四处流亡。起先还按照预先的计划,但不久以后便被敌人的推进所驱赶着。本来预计把政府安置在图尔,可是在那里也只呆了四天。6月15日,又撤到波尔多。在这生死攸关的一周内,正当法国政府必…

不列颠之战·第一

不列颠之战·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三部·英国孤军作战》 出自————《战争通史》    一、获胜后的希特勒    在雷通德,希特勒在离开福煦的那辆卧车时跳了一场轻快的小步舞。在如此迅速地取得无可置疑的胜利以后,他的希望看来是无止境的。[ 注:在各地,甚至在英国,希特勒的声望都很高。驻安卡拉的阿富汗大使曾对冯·巴本讲,“德国的朋…

希特勒欧洲的诞生·第二

希特勒欧洲的诞生·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三部·英国孤军作战》 出自————《战争通史》    一、希特勒的打算    根据元首原则,在纳粹德国,除非经希特勒本人决定或认可,任何事情都是不能进行的。虽说他在《我的奋斗》中提出过,又在多次讲话中重复过一些已经被他夸张成为政治或军事目标的口号——诸如废除耻辱的凡尔赛和约,把所有的德意…

非洲及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战争·第三

非洲及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战争·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卷·欧洲的战争》《第三部·英国孤军作战》 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和今后,战争继续在非洲、巴尔干半岛各国和海上进行。    一、大西洋之战    护航战对英国是生死攸关的。如果人员和武器不断地葬送海底,那末调动英联邦的资源,以及美国人日趋积极友好的态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场战…

德国与俄国之间的破裂·第一

德国与俄国之间的破裂·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德苏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给历史学家们提出问题最多的一章。这并不是由于缺乏史料,这方面的史料汗牛充栋。         在德国方面,最重要的文件都已公开了;但是在德军将领战后写的回忆录中,都倾向于把他们自己同他们的元首分开,而把德国所犯的…

德国军队在苏联的胜利·第二

德国军队在苏联的胜利·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一、突然袭击    在纽伦堡法庭上,哈尔德将军和约德尔将军断言,在攻打苏联这一件事情上,希特勒只不过是比苏联抢先了一步;为了辩明这一预防性战争是有道理的,他们列举苏联在边境上集结军队,把波兰地图分发给苏联坦克部队指挥官,在靠近德国领土的地方…

对欧洲的统治·第三

对欧洲的统治·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一、对苏作战引起的后果    德苏战争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在二次大战期间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由于作战地区广阔、人员伤亡众多,旷日持久、斗争残酷,因而战争的特点已经完全改变了。        战争爆发初期曾经引起那样狂欢的闪击战就…

集中营和种族灭绝·第四

集中营和种族灭绝·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历史学家们都想弄清楚希特勒政策后面的真正动机究竟是什么。         难道真象英国人艾伦·布洛克和德国人布拉赫尔所认为的希特勒主要是受权力欲的驱使吗?如果是这样,战争则是这位元首在德国境外扩大自己统治的方法。         从《我的奋斗》…

同德国的合作·第五

同德国的合作·第五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政权需要把德国人民牢牢地控制住,而且还需要赢得国外最大限度的支持。它想保持威望和胜利地结束战争,就必须这样做。因此,戈培尔授意和控制的宣传工作,就成了维持这一政策的一根支柱。       由于德军的胜利,战前就已成立的欧洲各法西斯政党又招纳了…

抵抗运动的开始·第六

抵抗运动的开始·第六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一部·大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全欧洲都在对占领国进行着抵抗。在每一个被占领国里,都能发现这一运动,但它却从未统一或协调起来。这种在敌国心脏内的特洛伊木马,自然要为盟国所利用,但它们对之又有点不信任。         然而所有国家的抵抗运动者都很相似。首先,他们都是反德的,因为…

日美关系的破裂·第一

日美关系的破裂·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二部·日本的大东亚》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从1931年起就发动了进攻中国的战争,尽管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却再也拔不出脚来。法国的战败以及英国几乎处于绝望的孤立,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无论从经济需求方面,还是从仇外的民族主义方面,都展现了无限的前景。    一、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地…

日本的闪击战·第二

日本的闪击战·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二部·日本的大东亚》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在近两年的侵略战争中所获得的利益,使其在陆地和海面上显示出超过对手的优势。凭借这种优势,它为自己开辟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一、日本的兵力    日本的一亿居民中,有七千三百万住在本岛,二于七百万在朝鲜和福摩萨 [ 译者注:福摩萨,即我…

共荣圈·第三

共荣圈·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二部·日本的大东亚》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人如何管理和开发他们所到手的广土众民呢?老实说,他们还没有制订出很多详细的计划,在准备上甚至比德国人还差。         整个来说,他们是受到当地人民欢迎的,但情况也因种族、宗教和生活水平的不同而大有差异。而且,战争也迫使日本为了自己的目的要…

概述

概述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底到1943年初,战局趋于稳定,但随后各条战线的情况又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轴心国的军队先是受到挫折,后来就被打退了。然而,这个令人兴奋的成就却根本不是盟国协同作战的结果。         实际上,这三个战区是彼此分离而又不相同的。参战国中没有一个是…

海战中的力量均势·第一

海战中的力量均势·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 出自————《战争通史》    一、美国在太平洋的指挥机构    1942年3月以后,美国陆军和海军制订计划的人已经开始考虑到两个军种必须协同作战的问题。海军和陆军是冤家对手,它们的观点是那样的背道而驰,以致双方都承认,对整个战区进行一元化指挥是根本办不到的。这只好按地…

德军在非洲受阻·第二

德军在非洲受阻·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 出自————《战争通史》    自1941年4月起,隆美尔及其非洲军团同他所隶属的意大利盟军一起,一直占领着昔兰尼加的巴迪亚-索芦姆-哈勒法业一线。为了使这些军队能守住阵地并且在可能的时候向埃及出击,至关紧要的问题是他们的补给。他们能够得到补给品的唯一办法是靠海路运输,而…

斯大林格勒之战·第三

斯大林格勒之战·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斯大林格勒是一座拥有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座落在伏尔加河右岸,延伸近四十英里。它是一个大的工业和交通中心。这条俄罗斯大河的宽度,自半英里至一又四分之一英里。当时,河面上还没有桥梁,渡河只能靠渡轮和小船。希特勒下令德军占领并摧毁该城。…

概述

概述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 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美国和苏联结成同一个联盟中的伙伴是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而不是因为具有共同的思想倾向。英美两国甚至在战争开始以前就奠定了密切合作的基础,后来又加强和明确规定了这个基础。但是俄国同英美携手时却是在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俄国曾经同英美的主要敌…

英美的战争·第一

英美的战争·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 出自————《战争通史》    一、英国指导战争的方法    英国从1939年9月以来就一直坚守着阵地。它取得了经验,这对美国既有好处,也有压力。英国指导战争的方法是: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朝前看的经验主义;既要使民主制度正常地运转,又要集中权力以发挥效率。这是在英国历史上…

美国兵工厂·第二

美国兵工厂·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 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期间,美国为盟国提供了它生产的军备的一半以上——用于对德作战的占百分之三十五,用来迫使日本投降的不下百分之八十六。然而,这样大规模地开动工业,并没有妨碍它动员了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十二,相当于英国动员的百分比,仅低于苏联。1944年,美…

苏联的战争·第三

苏联的战争·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 出自————《战争通史》    一、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要弄清楚苏联对战争是如何指挥和领导的并非易事。         诚然,对于在苏维埃制度结构内部掌握实权的各种机构的性质和作用,苏联历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的详细材料。         但是,他们对这些机构的工作情况却…

奇怪的同盟·第四

奇怪的同盟·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 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迫使苏联先成了英国的盟国,后来又成了美国的盟国。这几个并非心甘情愿结合在一起的盟国,都知道有必要在整个战争期间维持它们的一致,而且在战后也要继续保持下去。但是,它们的作战原因和目的,就如同它们的思想和行为一样,都是大相径庭的。   …

非洲战事的结束·第一

非洲战事的结束·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二部·意大利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由于自身缺乏胆量,也由于兵力减少——他们把这一点归因于“火炬”军事行动——而没有设法去夺取整个法属北非。         这就使德国人得以先后通过空运和海运派出一支远征军在突尼斯站住了脚,并同德国的非洲兵团会师。这样一来,非洲的战事远…

意大利投降·第二

意大利投降·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二部·意大利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西里战役    1942年5月,在英国提议下(尽管美国不大愿意),盟国还是在华盛顿决定,在非洲取得胜利之后,再接再厉,打垮意大利。         但是,一则由于运输船只不够,二则缺乏经验,同时也为了不至于损害仍然放在优先地位的横渡海峡…

轰炸德国·第一

轰炸德国·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对盟国说来,地中海战争结束和意大利投降显然是值得欢迎的大事,也是以后形势发展的吉兆。然而,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未因此而有所损伤,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使它摆脱了一个令人头痛的盟友,这个盟友与其说是臂助,倒不如说是累赘。         对垒双方之间显然存…

苏联的攻势。德黑兰会议·第二

苏联的攻势。德黑兰会议·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1944年5月)    从1943年夏季开始,红军象浪头一样接连发动攻势,开始时在两次攻势之间还有间歇,后来就连续不断,一直到德国战败。         与早先德军攻势不同的是,红军的攻势不受季节的限制,不论是冬是夏…

苏联的胜利。大德国卫星国的瓦解·第三

苏联的胜利。大德国卫星国的瓦解·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6月-12月)    红军1943年6月攻势的目的,象德国军队上一年的那些攻势一样,是经济上的;争夺目标再次是乌克兰的产粮区和顿巴斯煤田。         而在1944年6月,苏联的进攻则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在战线的…

意大利之战·第四

意大利之战·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9月-1944年12月)    在德黑兰,丘吉尔对于他认为意大利战场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这一点谈得并不太多,他主要是谈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远征。         这次远征已经以可悲的结局告终,不过英国在这个行动上花的力量不大,而且他仍希望能依…

法国的解放·第五

法国的解放·第五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一、盟国在大西洋的胜利    从1943年春季开始,大西洋的战争便朝着盟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方向发展。         盟国舰队的护航力量越来越强,由新造的航空母舰或者经过改装的商船组成,这种商船可携带十六架战斗机和十二架鱼雷机。         美…

纳粹帝国的最后挣扎·第一

纳粹帝国的最后挣扎·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一、德国人反对希特勒    毫无疑问,反对希特勒的种种活动,其最动人心弦的舞台还是在德国本土。纳粹分子是靠合法手段,即玩弄选举制度上台的。他们后来保持政权则是靠非法手段,即通过暴力,使一切有组织的反抗刚一冒头就被消灭,最坚决的反抗者被关进了…

雅尔塔会议·第二

雅尔塔会议·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三大国感到胜利已近,担心战后时期没有任何协议——丘吉尔和斯大林1944年10月搞的暧昧交易除外——来彼此约束,于是急于再次举行会晤。但是罗斯福在1944年11月刚刚再次当选总统,要到1945年2月才能出来开会。因此确定这次会晤日期的实际上就是他。至…

纳粹德国死前的阵痛·第三

纳粹德国死前的阵痛·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到1945年初,希特勒号称全国人口中还有男子一千万人,其中七百五十万是军队,编为二百九十个师,即为1940年5月时部队的二倍。但是这些数字是虚假的,师的编制不满员,装甲师的坦克少了,军队的士气和体质都衰竭了。         因为盟军的轰炸…

波茨坦会议·第四

波茨坦会议·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三大国把雅尔塔会议描绘为友谊和信赖的顶峰,可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从那次会议以后却大为恶化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责任贻谁?    丘吉尔对苏联的不信任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然是天生的。无论如何,在斯大林的可疑政策使他的疑心进一步加深之前,他…

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

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决定,在打败德国以前,以比较有限的规模进行对日本的战争。按照专家的看法,在打败德国以后,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使日本屈膝,整个说来,盟国是执行了这种全球规模的战略计划的,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各自为战。         只有在英国人和美国人之目的讨论得不到眉目的…

在中国和缅甸的战争·第二

在中国和缅甸的战争·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英美两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美国人虽然同意让英国人在这个地区负责指挥,但是他们并不打算为了英帝国的复兴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丘吉尔提议从南面由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攻占缅甸,目标首先是仰光,最后是新加坡,罗斯福对此却回答说,首先,蒋介石需要援助…

太平洋的战争·第三

太平洋的战争·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齐头并进。但是,当尼米兹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作战,寻找机会进行能够摧毁日本舰队并敲响日本丧钟的海军决战时,麦克阿瑟开头却在波利尼西亚的无数岛屿上陷入了泥淖。他为了拿下一些次要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相形见绌但流血不少的战斗。         士兵们称之为“棕榈…

日本投降·第四

日本投降·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空袭日本    甚至在战争爆发以前,美国人就在他们的太平洋作战计划中给B-29轰炸机分派了重要任务。事实上,它被设想为一种从远距离基地出发袭击日本的工具。         但是进行战略轰炸是一个复杂而组织严密的军事行动,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做准备,所以直到1944年春,B…

后果·第一

后果·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从来还不曾有过一次战争,象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在物质和精神上造成如此巨大的浩劫。如果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较,人们可以看到,战斗曾在大部分地球上进行过,包括陆地、海洋和天空。进行战争的新方法或新武器,如大规模空袭和原子弹,其致命的破坏力也大得不可同日而语。       …

新的力量对比·第二

新的力量对比·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炮声静寂下来以后,战争的结果、造成这些结果的各方军队的实力以及经济潜力这三者的结合,决定了世界新的力量对比。西欧的衰弱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来了,而在1939年西欧四大国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国家。现在,德国已经极端虚弱,意大利比它好不了多少,法国的衰弱虽然已经…

重建的任务·第三

重建的任务·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总体战:为了打败敌人,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的经济潜力、人力资源、智力和创造力充分地动员起来了。在所有交战国中都出现了一种军事化的社会和经济,事实上可以叫做“战争文明”——法国战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在使自己适应于这种状态方面做得太慢。       …

结束语

结束语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大国之间的一场冲突,开始时似乎表现为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败者以再次较量的机会。后来它扩大成为一次世界大战,整个世界都被卷入这一利害关系中。但是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从西班牙内战的时候起,国际法西斯主义就表现出它是一次意识形态十字军的特征,苏联的进入竞技场,…

附录

附录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战斗机生产和性能的发展① 国名 日期 一线机数 月产量 型号② 主要型式武器③ 最大时速④(英里) 航程⑤(英里) 注释 法国 1939,9 578(a) 200(b) 莫朗·索尔尼 20mm机关炮1 302 595 (a)截至1939年10月1日 406 7.5mm机枪2 (b…

对照表

对照表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制作者谨记:本部分原为“索引”;制作成电子书,大量的参考页码就没有意义了;改造成一个对照表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A                  Aachen,亚琛      Aandalnes,昂达内斯      Abbas, Farhat,阿巴斯,法尔哈特  …

译后记

译后记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六卷·战争结束时的世界》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著者法国历史学家亨利·米歇尔(Henri Michel)教授,生于1907年,1954年起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委员会和流放、监禁、抵抗委员会秘书长;1967年起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国际编纂委员会秘书长,1970年起任该委员会主席,并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杂志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