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大战突然爆发的经过·第一

大战突然爆发的经过·第一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4月1日,全世界报纸刊登了这则消息: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的内阁已改变坐山观虎斗的绥靖政策,向波兰提出保证,英国决心抵挡德国对波兰的任何威胁,以确保欧洲和平。    9月1日,希特勒却出兵越过波兰边境。时隔两天,在要求希特勒撤军…

大战爆发时的敌对双方兵力·第二

大战爆发时的敌对双方兵力·第二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9月1日,星期五,德军入侵波兰。9月3日,星期日,英国政府向德国宣战,履行先前对波兰做出的保证。六小时之后,法国政府更是一步三回头地步了英国的后尘。    七十高龄的张伯伦首相,向英国议会发表重大声明时,最后讲到:“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可能看到希特勒主义…

侵吞波兰·第三

侵吞波兰·第三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波兰战役是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这一运动战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的实验和样板。这一理论当初在英国发展起来时,是以速如“闪电”(Lightning)来描绘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从此以后,就以德国人的用法——“闪电战”(Blitz krieg)这一名称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这虽然恰到好处,但也令…

“假战争”·第四

“假战争”·第四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假战争”(The Phoney War)是美国报刊所创造的一个名词。正如许多生动的美国辞汇一样,“假战争”这一名问很快就为大西洋两岸所采用。         从1939年9月波兰崩溃开始,一直到次年春季希特勒向西欧发动进攻,这段时间的战争,已定名为“假战争”。    创造这一名…

芬兰战争·第五

芬兰战争·第五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波兰瓜分后,斯大林急于保卫俄国的波罗的海翼侧,以防止暂时的同伙希特勒日后的威胁。因此苏联政府对波罗的海的俄国旧时缓冲地区立即加以战略控制。到10月10日,已同爱沙尼亚(Estonia)、拉脱维亚(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签订条约,使部队可以在这三国的要地驻防。9…

侵吞挪威·第六

侵吞挪威·第六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波兰征服后的六个月虚假平静,突然以一声霹雳而告终。这声霹雳不是出现在云雨密集的中心,而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边缘。挪威和丹麦的和平国土受到希特勒的闪电式袭击。    4月9日报上转载了这则消息:上一天英法海军进入挪威水域,并在那里设置了一个个布雷区——以阻止同     德国通商的船只进…

侵吞西欧·第七

侵吞西欧·第七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的部队突破西欧的防线,这就改变了我们这一时代的世界局势,并对全世界民族的前途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出震撼世界的戏剧的决定性一幕,是以13日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在色当(Sedan)跨过马斯河(Meuse)开始的。    也是在5月10日,蹀躞不宁、精力充沛的丘吉尔…

英国之战·第八

英国之战·第八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战争始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之时,其后两天,英法也相继向德国宣战,但是,希特勒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既没有制订什么计划,也没有做出任何准备以对付英国的抵抗,这倒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特色之一。         更为奇怪的是,德国于1940年5月对西欧大举进攻之前,在将近九个月的…

从埃及反击·第九

从埃及反击·第九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进攻西欧,一冲破临时凑合的松姆河-埃纳河防线,法国的失败终于成为定局,墨索里尼希望分得一些战利品,便于1940年6月10日宣布意大利参战。这在他看来几乎是万无一失的决定,而对英国在地中海和非洲的地位来说则似乎是致命伤。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        因为英国…

征服意属东非·第十

征服意属东非·第十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法西斯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策动下于1940年6月参战时,意属东非(从1936年以来,一直包括被征服的埃塞俄比亚在内),一如北非,驻守的意军在数量上大大超过英军。         根据意大利的记录,这一地区的部队计有白人军约九万一千人,土著军近二十万人,不过土著军人数看来八成是纸面上…

侵吞巴尔干半岛各国与克里特岛·第十一

侵吞巴尔干半岛各国与克里特岛·第十一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有些人认为,派遣威尔逊将军部队去希腊,虽然以仓卒撤退告终,但是,入侵俄国的时间,却为之推迟六个星期,所以还是做得对的。这样的意见遭到了驳斥,许多熟悉当时地中海形势的军人都谴责这次冒险行动是政治投机——最为突出的是,后来担任蒙哥马利的参谋长的德甘冈将军,当时他在…

希特勒转攻俄国·第十二

希特勒转攻俄国·第十二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6月22日,也就是拿破仑入侵帝俄一百二十九周年的前一天,希特勒入侵俄国,整个战局就改观了。         事实证明,这一步骤对希特勒正如对他的前驱一样,也是致命伤,只是并非立即丧命而已。    拿破仑在当年(1812年)年底前就被迫撤出俄国,俄国在他入侵的第二 …

入侵俄国·第十三

入侵俄国·第十三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入侵俄国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战略和战术,起更大作用的是幅员、后勤和机械化。有些作战决定,虽然至关紧要,但是,比之机械化不足以应付辽阔的幅员,就毫不足道了;作战决定的作用,必须根据上述基本因素来判断。幅员因素,只要看一看俄国地图,就不难了解,可是,机械化因素却需要多作解释。要了解事态…

隆美尔进入非洲·第十四

隆美尔进入非洲·第十四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非洲战局出现了双方意料不到的一系列惊人变化,但是未定胜负。这既是一场快速战,又是一场拉锯战,反复出现此起彼伏的局面。年初,英军将意军赶出昔兰尼加,然而,埃尔温·隆美尔将军(General Erwin Rommel)率领的一支德军随即开到非洲,只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十字军”·第十五

“十字军”·第十五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的仲夏一战,是为了在非洲取得决定大局的胜利,并将敌人逐出非洲大陆;这一战的失败,使丘吉尔格外想达到这个目标。他决定动用更大的兵力,尽快地重新发动进攻。为此,他将增援部队源源运入埃及,而把军事顾问的意见置之不理。他们提醒他,长远决策是,先保卫英    国本土,再保卫远东…

远东高潮·第十六

远东高潮·第十六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从1931年起,日本一直在亚洲大陆张牙舞爪地扩张据点,蹂躏因内战而力量削弱的中国,并损害英美两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那年,日本侵入满洲,并使之沦为日本的卫星国。1932年,日本渗入中国本部,从1937年起,总是力求控制这一广大地区,但陷入游击战争的罗网,疲于奔命,最后终于找到解决办…

日本猛攻·第十七

日本猛攻·第十七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袭击珍珠港的计划,所以执行,如同当初所以采纳一样,都是出于山本海军大将的大力推动。派在檀香山日本领事馆内那些受过训练的海军情报官,连续数月源源不断送来情报,特别是有关美国舰艇调动的情报。日本舰队的船员和飞行人员,为了这次作战,也为了在各种天气中便于完成这次作战,受到严格训练;轰炸…

俄国转机·第十八

俄国转机·第十八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0年,德军于4月9日以猛扑挪威和丹麦展开战役。1941年,德军于4月6日以进犯巴尔干半岛各国展开战役。但是,1942年,却没有这么早揭开战幕。这一事实表明,德军在1941年企图迅速战胜俄国,受到挫折,已经打得精疲力竭;他们力攻俄国,已经陷于泥沼。         德军虽因天…

隆美尔穷追猛打·第十九

隆美尔穷追猛打·第十九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非洲战役出现的反复,比1941年还要激烈和影响深远,开头双方军队在昔兰尼加西部边界对峙,同九个月前的位置完全一样。但是,新年后三个星期,隆美尔又一次发动战略性反攻,深入对方阵地二百五十多英里。         英军被他一直赶到离埃及边境只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时,才能重…

非洲转机·第二十

非洲转机·第二十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6月30日,德军一面等待意军开到,一面稍作推进,逼近阿拉曼防线。这次为集结兵力暂停前进,结果却使隆美尔坐失良机。因为那天早晨英军装甲旅的残余部队仍旧驻在滨海公路以南的沙漠里,根本不知道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已在他们败退时赶过他们。仅仅因为追兵人数不多,他们在回到阿拉曼防线隐蔽起来之前,…

“火炬”——来自大西洋的新潮·第二十一

“火炬”——来自大西洋的新潮·第二十一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11月8日,同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 [ 注:见第二十章地图(西北非)。 ] 这次进入西北非,是在英军向非洲的东北端、阿拉曼的隆美尔阵地发动进攻两个星期之后,也是在那个阵地崩溃四天之后。    1941年圣诞节,同盟国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A…

抢占突尼斯·第二十二

抢占突尼斯·第二十二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向突尼斯和比塞大进军,是以海上行动开始的,但路程极短——目标是阿尔及尔以东约一百英里、离比塞大只有二十五英里的贝贾亚港(Bougie)。这是个缩小了的计划;原来的计划是预期法国会立即给予全面合作,规定用伞兵部队和海运袭击队在11月11日、12日和13日,一连三天占领    波…

太平洋转机·第二十三

太平洋转机·第二十三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进攻目标,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实际上不出四个月就已达到。 [ 注:见第十六章地图。 ] 当时日本已完全占领香港,还有马米亚和荷属东印度;整个菲律宾群岛和缅甸的南部,也几乎全部占领。又不出一个月,科雷吉多尔(Corregidor)海岛要塞投降,美国从此失去…

大西洋之战·第二十四

大西洋之战·第二十四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下半年和1943年上半年,是大西洋之战的最危急时期,但这一忽起忽落的持久战是与整整六年的大战同时并进的。事实上,大西洋之战,可以说,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开始,因为第一批远洋潜艇在1939年8月19日离开德国,驶入大西洋的驻地。到8月底,德国入侵波兰的前夕, 已有十七艘…

肃清非洲敌军·第二十五

肃清非洲敌军·第二十五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同盟军没有能在1942年12月占领突尼斯的结果,首先就是他们放弃原来的打算——英国新第一集团军在突尼斯向东推进,与追击隆美尔的第八集团军会合,两面夹攻,使隆美尔陷入重围 [ 注:见本书上册第二十五章地图(西北非)。 ] 。         如今,这两支军队只得暂时分别对付的…

通过西西里重返欧洲·第二十六

通过西西里重返欧洲·第二十六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回顾起来,1943年同盟军攻占西西里,看来好象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这次初步重返欧洲却是一个冒进的行动,当时许多情况都没把握。         其结果所以能得到成功,更多地应归功于一系列长期潜在的因素。首先由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盲目虚骄,他    们都力图在非洲“保…

入侵意大利——投降和受阻·第二十七

入侵意大利——投降和受阻·第二十七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一事成功则万事成功”,这是一句从古老的法国谚语中衍生出来的名言。然而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说来,却往往证明“一事失败并未事事落空”这句话也是对的。为当时权力所摧毁的种种宗教运动和政治运动,在它们的领袖们获得殉难的光轮以后,往往会获得新生并终究会巍然屹立。被钉在十字…

德军攻势在俄国的衰退·第二十八

德军攻势在俄国的衰退·第二十八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年初,在高加索的德军,看来简直要和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遭受同样的命运。比起后者来,他们陷入袋形阵地要深得多。可是,在斯大林格勒被围以后,他们已经被迫在高加索待了一个多月了,时值隆冬,天气愈来愈冷,处境愈来愈危险。对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第十     七集团军(这两个…

日本势力在太平洋的衰退·第二十九

日本势力在太平洋的衰退·第二十九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阶段,日本征服了这个海洋区域的整个西部和西南部(连同那里的所有岛屿),并且也征服了东南亚的一些邻邦。         第二阶段,日本企图把控制的地区扩展到美英两国在夏威夷群岛和澳大利亚的那些基地,然而它在进攻中途岛和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在…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的第二次攻势的挫折·第三十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的第二次攻势的挫折·第三十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年初,同盟军在意大利的境遇,如和1943年9月随着在这里登陆而出现的满怀希望的情景相比,那是令人失望的。两支入侵部队——第五集团军(美国)和第八集团军(英国)——分别向意大利半岛“腿部”的“胫骨”(亚平宁山脉)左右两侧发动持续的正面攻势,力量…

法国的解放·第三十一

法国的解放·第三十一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在发动诺曼底战役以前,入侵诺曼底看来是一种十分冒险的行动,因为同盟军必须在敌人占领长达四年之久、有充裕时间来修建防御工事并到处设置障碍和埋下地雷的海岸登陆。为了守卫,德军在西部驻有五十八个师,其中十个是装甲师,能够迅速发动一次装甲的反击战。    同盟军的大部队当时集结英国待…

俄国的解放·第三十二

俄国的解放·第三十二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的东线战役,被这样一种情况所支配,即俄军进军时,战线始终那么宽,而德国的兵力却在紧缩之中——其必然结果是,俄军继续进军,除供应问题外,只遇到很少阻力。战争的进程,再清楚不过地证明,战场广度和兵力大小之间的比率是头等重要的。再则,从俄军进展的停顿,也可以看出俄军补给线…

逐步加强轰炸——对德国的空中战略攻势·第三十三

逐步加强轰炸——对德国的空中战略攻势·第三十三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及其以后的几年里,一种关于空中战略攻势的理论和学说,在英国发展起来了。这部分地或甚至主要地是1918年(大战最后一年)4月1日作为一个独立军种建立起来的皇家空军(Royal Air Force)(由先前陆军和海军中的空战队合并而成)…

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第三十四

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第三十四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春季将临时,在尼米兹海军上将较高一级的指导下由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指挥的中太平洋部队,先后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并用空中攻势摧毁了日军在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岛基地,这样一来,美军就大大地削弱了日本人自称为他们主要后方壁垒的防御区域。这期间,麦克阿瑟…

希特勒在阿登地区的反攻·第三十五

希特勒在阿登地区的反攻·第三十五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12月15日,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说在莱茵河发动下一次大攻势以前,他要在家里过圣诞节。在这封信里,他还给艾森豪威尔开了一张五英镑的帐单,要艾森豪威尔付款,因为后者曾在一年前打过赌:说战争将在1944年圣诞节结束 [ 注:布彻:《我与艾森豪威尔…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的扫荡·第三十六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的扫荡·第三十六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斯大林曾通知西方同盟国,他将在1月中旬,从维斯瓦河一线发动一次新的攻势,以配合同盟国拟议中的向莱茵河一线进攻,但是那时,由于德军在阿登地区反攻所造成的混乱,这一进攻被耽搁下来了。西方的那些高级部门,对俄军的进攻并没有寄予多大希望 。         俄国人有时推…

希特勒在意大利防线的崩溃·第三十七

希特勒在意大利防线的崩溃·第三十七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德军阵地的冬季形势,从地图上看来,令人不愉快地和去年的相似,而且纵使在更往北二百英里的阵地上德军几乎同样地坚强,但同盟军还是有很多有利的因素 [ 注:见第三十章地图。 ] 。1944年底,同盟军已越过哥德防线,在他们前面再也没有天险或者坚壁    固垒的阵地…

德国的崩溃·三十八

德国的崩溃·三十八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紧缩了西线,将大部分剩余的部队和物资用来扼守奥得河一线,以抗击俄国人,因为他认为,西方同盟国在遭受阿登地区据说是丧失活动能力的打击以及从安特卫普基地发射的V型飞弹和火箭的打击后,再也无法重新发动攻势了。因此,从德国工厂或是修配厂生产出来的极大部分适用的装备都被送往东方。然…

日本的崩溃·第三十九

日本的崩溃·第三十九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打败日本的两个累积起来的因素——一个来自海上,更确切地说,来自海底;另一个来自空中,而前者更为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 [ 注:见本书上册第十六章和下册第三十四章地图。 ] ——从本质上和效果上看,是各种形式的消耗战,一种使它窒息的压力  。    日本帝国基本上是一个海洋帝国,…

尾声·第四十

尾声·第四十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    关键的因素和转折点    这场不幸的、以开辟了俄国进入欧洲心脏的道路而结束的冲突,曾被丘吉尔恰当地称为“不必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英法两国在力求避免这场战争和遏制希特勒的政策中存在着一个基本弱点,这就是它们对战略因素缺乏理解。         正因为如…

地图索引

地图索引 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国)》 出自————《战争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