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天下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在德不在险·第一

在德不在险·第一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一》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

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二

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二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一》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 [ 注:转引自《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集解 ] —— 桓谭《新论》  …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第三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第三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关中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 注:《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 司马迁的观点是对他之前历史趋势的总结;在司马迁之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历史的演变仍在证明着这个观点的有效。    用兴…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第四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第四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 、山川形势    中国古代政治重心的整体趋势是自西往东移动,其中也经历过一段摇摆。秦、西汉定都关中,西汉末年的动荡致使关中残破,于是,东汉、曹 魏和西晋定都洛阳。十六国北朝时期,统一北方时间较长的北魏后来也迁都洛阳。隋唐再度统一天下后,政治重心又移回关…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第五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第五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南北对峙与东南根本    南北对峙之际,南方政治重心必集于东南。这一局面的形成实有其地理上的基础。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多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之间的对峙。         除孙吴与曹魏(西晋)之间短暂的对峙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它南北对峙如东晋…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第六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第六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和关中在南、北方都据上游之势。诚如前人所论:“自蜀江东下,黄河南注,而天下大势分为南北。         故河北(黄河以北之地)、江南为天下制胜之地,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陕。夫江南所恃以为固者,…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山西·第七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山西·第七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山西在整个北方地区居枢纽性地位。顾祖禹在论山西形势时称:“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第八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第八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自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以东,幽燕以南,江淮以北,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为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在这片大平原的东部,分布着一片低山丘陵地带,是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这片低山丘陵的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东面是山东半岛,为渤…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湖北·第九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湖北·第九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整个南方地区,主要的联系纽带是长江。湖北居长江中游上通巴蜀,下达东南,在上下游之间居枢纽性地位。(图3-3-1)   从湖北沿长江上溯,穿越三峡,是为古代入川的两大通道之一。  东汉岑彭攻公孙述、 刘备据益州、 东晋桓温灭成汉李势  …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汉中·第十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汉中·第十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南北对峙比较稳定的时期,双方往往达成一种均势。双方之间的对抗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某条中间线上稳定下来。这条中间线,在东部地区通常是淮河;在西部地区,则是汉水上游。通常是,当汉中地区为南方所控制时,双方以秦岭为界;当汉中地区为北方所控制时,南…

合天下之全势·第十一

合天下之全势·第十一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自古兴衰更替,天下之全势必取决于中原。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天下统—,形势集中于中原;天下分裂,形势分散于四方。从治到乱,形势由中原分散四方;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治乱兴衰固然不全由地理因素决定,但在地 理上体现出的轨迹却是…

中原山川形势·第十二

中原山川形势·第十二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中原处四方之中,就中原本身的地理形势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这四个区域分别凭借不同的地理条件,面对四个不同的方向,显示不同的战略意义。(见图4—2—1)   一、三川河谷    三川河谷低地…

对中原局势的判断与经营的得失·第十三

对中原局势的判断与经营的得失·第十三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高明的战略家,其战略眼光无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审时,一为度势。审时而知历史的发展阶段,度势而知天下大势。   治乱交替之际,中原总是一个独特的舞台,一批批英雄在这里崛起,一批批英雄在这里败亡。         其成败兴衰均与其在中原经…

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第十四

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第十四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中原地理形势决定着中原的攻守形势。中原的不利之处在于其四战之地,最易受到来自周围地域的侵扰和挑战。不利既来自外围,经营中原时,亦当从其外围着手。我们可以洛阳城的攻取为角度,来看中原地区攻守的要点。   历史上,有不少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其中,以匈奴刘汉攻西晋洛阳…

中原地区东西之争与南北之争·第十五

中原地区东西之争与南北之争·第十五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东西之争和南北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突出的现象。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中原都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这是中国地理的基本形势所决定的。   东西相争,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轴 线作为双方争夺的前沿地带;南北对峙,则必有一条纵贯东西的轴线作为双…

统一与分裂:政治与地理·第十六

统一与分裂:政治与地理·第十六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治则合,乱则分。历史治乱更替,天下大势也随之分合变迁。   历史治乱分合的演变有其自身的逻辑,地理环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统—首先必须以社会政治方面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基础,其次才是地理上的经营措置;分裂也首先是社会政治方面出现离心力,然后地理上的离心力才显现出来。 …

统一与分裂:问题的转换·第十七

统一与分裂:问题的转换·第十七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治乱更替,统一和分裂也随着交替变迁。王朝衰弱,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通常普遍而且广泛;当其积弊难返之时,矛盾和问题往往就集中在某几个主要的尖锐的问题上。这时候,稍有契机,矛盾便迅速地激化,而形成燎原之势。这种契机在历史上通常表现为周期 性出现的严 重的自然灾害、穷兵黩武…

分裂的类型·第十八

分裂的类型·第十八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王夫之曾论及王朝衰亡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崩,一种是瓦解。他说:“土崩、瓦解,其亡也均,而势以异。瓦解者,无以施其补葺,而坐视其尽;土崩者,或欲支之而不能也。秦非土崩也,一夫呼而天下蜂起,不数年而社稷夷、宗枝斩,亡不以渐,盖瓦解也。栋本不固,榱本不安,东西南北分裂以坠,俄…

统一的轨迹·第十九

统一的轨迹·第十九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历史由治趋乱、由合趋分有其自身的逻辑;同样,由乱趋治、由分趋合也有其自身的逻辑。若从地理的角度看,地理形势在新的统一局面的重建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由乱趋治、由分趋合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分裂到重建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地理上依稀呈现出这样的轨迹:在普遍的动荡和混乱…

后记·第二十

后记·第二十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入门读史,便一直膺服司马迁关于治史宗旨的那段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自己的资质,“究天人之际”的事大概做不了,“通古今之变”或可勉力一为。         因此,十余年读史,我便一直带着这样一个基本的想法,认为读史至少须通两个方面作为基本功:天下大势和 历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