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

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决定,在打败德国以前,以比较有限的规模进行对日本的战争。按照专家的看法,在打败德国以后,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使日本屈膝,整个说来,盟国是执行了这种全球规模的战略计划的,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各自为战。

        只有在英国人和美国人之目的讨论得不到眉目的时候,美国人、尤其是美国海军,有时候才打算改变主次的次序,甚至把部队和装备运往太平洋而不是运到大西洋彼岸。不过这些都是无关宏旨的小争执。

   尽管时间挪后了,但是对日本的大规模进攻必须在事前很早就作准备,而这个准备又遇到了重重的困难。最严重的困难当然来自一些本质问题,这就是距离遥远,需要从头建立必不可少的经济结构(码头、公路、基地、储备、工厂)和气候恶劣。但是,其他一些较不足道的困难,完全要靠人的努力来解决,它们也同样使人发愁。象在欧洲一样,英美必须同心协力地联合作战。但是,在亚洲多了一个不协调的因素,这就是加进了第三个伙伴中国。它既大又弱,由那个又苛求又令人失望的蒋介石领导着。此外,在一切决定和作战行动完全由美国掌握的太平洋地区,美国人自己之间,尤其是美国陆军和海军之间,在作战方法和任务分派上,要想取得一致,甚至比在欧洲还更加困难。

   因此,在原子弹把难题一下子解决以前,盟国的参谋部始终制订不出象欧洲的“霸王”作战行动那样的各方都能够接受的全盘计划。盟国的参谋部一直分成两派,一派主张通过空袭和潜艇作战慢慢绞杀日本,一派则主张进行登陆。甚至在1944年年底,后者仍在讨论直捣东京的最好途径。由于这样犹豫不决和没有一条坚定有力的方针可循,使人们普遍认为需要苏联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斯大林在德黑兰提出的赞成苏联介入的建议(后来在雅尔塔和波茨坦又得到确认),就在普遍感到满意的情况下被接受了。但是也因为这个缘故,1943年的作战就注定了缺乏明确目的和漫无计划,有时候仅仅是在敌人的主动挑动下应战而已。

   一、1943年年初的形势

   这时,麦克阿瑟手下有十个师——四个美国师和六个澳大利亚师。他的计划雄心不小,可是手中的力量却很有限。他不但决定寸土不让并保全澳大利亚不被故人染指,而且还打算抢在日本人之先占领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但是这些地方的条件惊人的恶劣: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下,痢疾、斑疹伤寒和闻所未闻的热病猖獗;无数的蚊子、水蛭和跳蚤传播着疾病,无情地到处袭人;绵绵的山岭间隔着一道道陡峭的沟壑和随时可能泛滥的河流,而由于没有精确的地图,这样的地形就成了更大的障碍。一切东西都得从外面运来,也就是说要从六千多英里以外运来。再则,长期不知所措的美军根本摸不清敌人的意图和行动;反情报工作全然不起作用;为了审问日本战俘,不得不把住在美国的日本人召来充当译员;要同土著联系,唯一的办法是学会他们的语言。

   日军逐步攻占了形如链条的所罗门群岛,从而切断了经过俾斯麦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之间的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交通线。要保护澳洲大陆,就必须重新打通这条航线。因此,在1942年7月间商定了举行瓜达卡纳尔岛战役。经过美国陆军和海军之间长时间的热烈讨论,这项任务交给了戈姆利海军上将。瓜达卡纳尔岛长约一百英里,宽约三十英里,岛上丘陵起伏,覆盖着几乎无法穿行的丛林。

   这个战役以几营部队攻占小岛图拉吉岛开始。接着,开展了一个月接一个月的激战,美军在一系列战斗中攻占了一些滩头、山岭和小碉堡。美国人最初投入了一万一千人,到1942年年底增加到了六万人,包括辅助部队。他们的伤亡不很重,但是他们完全是靠装备优越,才打垮了日军的顽强抵抗。在1943年2月战斗终于结束的时候,日军被俘的总共只有一千人,而阵亡却达一万四千人。瓜达卡纳尔之战预示了太平洋诸岛的战争将如何进行。那将是一场血腥而残酷的长期消耗战,没有任何决定性的战役,要不断地开火,但却打不开局面,只能象蜗牛那样朝着捉摸不定的、遥远的胜利缓缓前进。令人惊奇的是,美国人并没有立即得出这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丘吉尔和罗斯福决定在亚洲举行一系列小规模作战行动。由于各战场相隔很远,而且具体条件各自不同,这些行动难以密切配合。在瓜达卡纳尔和新几内亚开始的“看守”行动要继续向俾斯麦群岛发展,目的是拿下拉包尔的日军基地。在最北面,要把敌人赶出阿留申群岛,同时开始向帝汶进军。除了这些军事行动外,英国人还成功地加上了收复缅甸的可能性,因为他们自己是完全没有力量来进行这个行动的。总而言之,盟国的“进攻”计划归根结蒂是要在已经阻止住日军进攻的那一圈防线上维持现状。

   二、日军的防守战略

   日军幕僚部对这种形势是十分高兴的。在1943年初,日本国内的人都相信胜利已经在握。重要的是如何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组织和开发已被征服的大量地区。所以,日本的战略有意识地转入了防守。

   东京把防御圈划在从马里亚纳群岛经过特鲁克岛、所罗门群岛中部到新几内亚和帝汶西面的一条线上。在受到美军威胁的地区,日本人只打算推迟和挡住敌人的攻势,所以在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储存了弹药,增加了守军。这些防御的中枢和堡垒是拉包尔基地。为了保持新几内亚与东印度群岛之间海峡的通行无阻,日本打算在新几内亚除了已有的七个机场之外再修建十七个机场。

   日本人并没有全部放弃进攻的念头或计划,但是他们把执行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春天。到那时他们将向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纵深进攻,通过不断切断敌人的交通线,破坏敌人的作战准备和打乱其防御部署。

   日本人的计划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保持自己的海上交通线的畅通,而由于他们的海上交通线又多又长,特别容易遭到攻击。而且,美国人已经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以及离他们的目标更近的新几内亚米尔恩湾建立了潜艇基地,还纠正了他们的武器的某些缺点,例如鱼雷发射方面的缺点。到了1943年年初,危险还不容忽视。美国潜艇击沉日本商船已达一百万吨,超过日本造船厂在1942年全年建造的船舶吨数。

   日本人就象从中途岛战役汲取了教训一样,也从这个事实得出了结论。他们停止建造巨型战列舰,加速建造航空母舰。他们定造了五艘叫作“大宝”的巨型航空母舰,同时把一些大战舰、水上飞机供应船和货轮改装成为航空母舰。他们计划要建造和改装的航空母舰共为二十一艘,但是作出最后决定的时间延迟了,而且完成计划又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航空母舰由于来源不同,质量和性能必然参差不齐。在战列舰上安装飞行甲板的决定不过是权宜之计。

   日本航空母舰的性能比美国航空母舰差,特别是在防空方面。它们的防空火炮根本不能同瑞典的博弗斯式火炮相比,它们的127毫米炮发射的是普通的炮弹,而美国航空母舰上的同一类武器配备的却是火箭。因此,美国炮的效果比他们的要高得多。日本人为军舰配备的雷达也不够,甚至没有完备的无线电联络系统。在作战指挥部和参谋部通常设在航空母舰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不利条件。

   中途岛战役以后,日本海军疯狂地着手补充损失了的飞机和熟练人员。他们生产了几种新式飞机,如“朱迪”式俯冲轰炸机和“吉尔”式鱼雷飞机,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一直制造不出性能更好的飞机来替换远远落后于美国战斗机的零式战斗机。

   比较一下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卡纳尔战役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最辉煌的胜利的地方将是海上,是海空战争。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竟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从中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和相应地分派任务。他们的目光被军种之间的竞争和内部争论蒙住了。

   三、探索盟国的进攻战略

   从地图上看,通往东京的路有四条,最短的一条是从阿留申群岛出发。但是阿留申作为跳板太狭窄,而且由于气候寒冷多雾,无法在那里作任何必要的准备。在这个地区唯一能够做的是赶走日本人和举行次数不多的潜艇袭击。这条路线很快就被否定了。

   另一条路线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这条路的有利条件是,能够/25从盟国在印度的强大基地得到支援,但是不利条件很多,因为既然英国的利益在这个地区占主要地位,那就只有在英美之间达成一项共同协议以后才能使用这条路线,而在欧洲的经验已经证明,要达成这样的协议是不容易的,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另外两条路线只有美国人才能使用,按理说他们做出选择就应该容易些了,可是说也奇怪,他们竟没有选出一条。在南面有一条中间有几处间断的陆路,是在麦克阿瑟统辖的地区内。其实这条路线是由一些岛屿串成的,因此需要海军的大力协助才能逐岛前进。可是海军却选中了主要是跨过太平洋从海上进攻的路线,这就是直捣目标的最近的路。

   只有一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很清楚的:如果同时从三条路并进的话,就需要巨大的兵力和物力,而这只有到打败德国以后才能调集。而且兵分三路就要分散美国的兵力,这正好对日本的防御政策有利。最后,也就无法利用日本人由于需要防守的地域广大而容易被攻破的这一弱点。总之,如果同时从各个方向进攻,那就是说要沿着日本的整个防卫圈逼近它的大本营,而不是没法寻找和利用它肯定存在的薄弱点。这恰恰是不该走的一着,可是盟国最初企图走的却正是这一着。

   在卡萨布兰卡,理论上曾把印度洋战争放在某种优先地位上。那是在英国人发现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没有经验的美国人相当容易的时候,而且当时美国人在装备方面还没有达到象英国人后来逐渐需要依靠的那样的压倒优势。丘吉尔认为收复缅甸是保护印度的一个办法。由于在那个地区主要是英国的利益,美国人就同意那个地区的最高司令由蒙巴顿勋爵担任。对罗斯福说来,重要的是要向中国提供补给品。对那个国家,美国领导人和美国公众长期以来抱有极大的幻想。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唯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陆军了。当然很难指望他们打胜仗,甚至很难期望他们发动攻势。但是,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并牵制住尽可能多的日军,这样其他战区的日军就能少一些。

   由于只有美国人有足够的资源能给中国援助,特别是给它飞机,所以美国人打算独揽对这部分战事的控制权,包括空军的指挥权。蒋介石的狂妄使得这个地区的作战指挥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在这个地区,要求实现的目标太多,无论多少手段也是不够用的。

   四、中缅战区的盟军司令部

   在这个辽阔的战区中,基本上分成两个明显的作战区。蒋介石负责中国境内的作战,这个权利至少在理论上是难以拒绝的;蒙巴顿在印度以及后来在缅甸的权威,也是无人能置疑的。事情之复杂就在于,美国人一方面想要监督——即使确实不是要指挥——全靠他们的恩惠才得以存在的中国军队,另一方面他们又想要完全控制当时唯一有能力采取积极行动的战略空军,这支战略空军是清一色由美国制造的B-29飞机组成的。这就产生了兵种的重叠和责任的交叉,以致造成了完全无法处理的局面。这一点可由读者自己来判断。

   美国的史迪威将军是蒋介石的参谋长,又是驻华美军司令、驻缅甸美军司令和驻印度美军司令。前两项职务意味着他在中国人和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两头受夹,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困难。但是,后两项职务——驻印美军司令和驻缅美军司令——使他就更加左右为难了。他在印度和缅甸当然是蒙巴顿勋爵的下属,在后者离任期间,由他掌握整个战区的指挥,这本是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他同时又直接指挥缅甸北部的作战,因为那里是唯一真正和美国人有关的地区。他在指挥缅北战争时,受盟军地面联合部队司令吉福德将军的领导,可是在蒙巴顿离任期间,吉福德将军却又成了他的下属。在这种情况下,史迪威怎能避免有时候要向他的美国上级军官提出与蒋介石的愿望和蒙巴顿的计划截然相反的建议呢?而且,蒙巴顿是英国人,得听令于英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所以他如果有事要同美军总参谋部联系,还必须通过英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这样,有时候华盛顿的美军参谋部向在亚洲的美国将军们发了指示,他却一无所知。另一方面,由于英国人在亚洲的力量几乎已经消失,华盛顿成了能够提供他所需要的装备的唯一来源,可是他从来拿不准自己的需要是否已经为华盛顿所充分了解。蒙巴顿的确不缺才干和能力。但是,这么紊乱的指挥关系怎么不叫他举步艰难呢?

   空军里存在同样复杂的指挥重叠现象。美国人想要完全控制战略和作战行动。在1943年,B-29飞机的数量还相当少,他们对英国人会怎样使用这种飞机也不放心。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华盛顿通过美国空军最高司令阿诺德将军(汉塞尔将军是他的参谋长)控制空军。英国人反对此举,并要求像在欧洲那样,在当地成立一个正式的联合空军总参谋部,由蒙巴顿领导。这个总参谋部将指挥全部空军(美国的和英国的)的作战活动。但是英国在亚洲实际上已经设有飞机了,所以美国人的主张很容易就占了上风。这样,蒙巴顿勋爵在理论上是一切部队的最高统帅,但空军除外,而空军是当时唯一有战斗力的军种。

   剩下来要做出事情就是组织各战区的空军司令部了。在印度和东南亚,蒙巴顿的副手理查德·皮尔斯爵士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美国的斯特拉特迈耶将军任他的副手。后者直接从华盛顿接受命令,虽然按说他应该从英国人接受命令。

   在中国-北缅地区,指挥问题显然简单多了,因为掌握全权的是史迪威和另一个美国人——他的负责空军的副手陈纳德将军。但是史迪威的补给品要从印度运去。由于斯特拉特迈耶和史迪威都是美国人,所以斯特拉特迈耶将军一面是英国人的下属,一面又成为另一个战区的另一位美国将军的“顾问”。至于作为全部争论的中心的B-29,都归它们的司令、美国沃尔夫将军指挥。沃尔夫则听命于在华盛顿的阿诺德。

   实际上,美国人想要使事情简化,但是这个指挥系统仍然曲折雨复杂:

   虽然盟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协同作战的问题用了很长时间才得到解决,而且始终没有达到完美的地步。但是,事实上,在这个表面的指挥系统后面,真实情况逐渐显露出来了,这就是,在整个这个地区中,只有一支有组织的和有效的力量——美国的B-29。

   五、太平洋的美军司令部

   瓜达卡纳尔战役引起了对美军司令部的一些批评。戈姆利海军上将遭到责备,说他没有充分利用空军,但是将军本人却抱怨陆军没有给他如愿的支援。由此可见,美国人当时正在完成一套精细之极的机构,即一套能够把几十万人和几百万吨装备及时运到应该运到的地方的后勤体系,但一开始他们就碰到了那个由来已久的障碍;陆军和海军这两个最重要的军种之间互不谅解,甚至互相疑忌。而这两个军种的合作,对于取得胜利,甚至对于进行战争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它们互相合作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争执由于同时关系到指挥、战略和人事,所以就更加有害了。

   海军一开始以陆军在欧洲独揽指挥权为理由,要求由海军掌握整个太平洋的指挥权,但是后来它不得不放弃这个即使不是幼稚,却也是过分的要求。在攻占瓜达卡纳尔岛以后,正在计划对所罗门群岛进行一系列的进攻,这时又发生了争吵。海军想要指挥这些军事行动,理由是这些行动是瓜达卡纳尔之战的继续,而瓜达卡纳尔之战是靠一名海军人员才大功告成的。他们说,既然采取行动的地方是在麦克阿瑟统辖的范围之内,那么他可以继续掌握全面战略,但是对这几个军事行动就不要过问了。这场关于职责问题的争论相持不下,妨碍了制订明确的计划,并耽搁了计划的实施。

   在中太平洋,尼米兹海军上将肩负几重职责:他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又全面负责这个地区,同时还负责主要战区的作战。他倾向于把这些职责结合起来,通过同一司令部来履行他的这三项职责。他虽然处处都派海军将领担任职务,还是不得不为了保证效率,同意空军应该由空军的人指挥,但是他拒绝由陆军将领负责登陆部队的训练工作。直到1943年9月,尼米兹才成立了一个包括空军和陆军人员的总参谋部,由他的副手领导,这个副手当然是海军将官。他只肯做到这里为止。在他看来,太平洋战争过去是海军的事情,以后也只能是海军的事情。

   权力问题甚至名次问题上的这些争吵,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但是幼稚的而且是危险的。马歇尔和金都未免同情本人所属军种的意见,但是他们两人,尤其是马歇尔,比较有见识,并且能以国家利益的大局为重,克制了个人的好恶。但是,他们认识到,他们无法在几天之内改变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制度和思想作风。他们努力使武装部队的各军种在各个参谋部都有代表参加,以便增进了解和最终达到真正的合作。但是他们不得不放弃在两方之间肯定谁是谁非的念头,于是,美国的太平洋战略由于陆海军将领之间长期的竞争和经常不牢靠的妥协而备受干扰。

   麦克阿瑟主张采取他所说的新几内亚-棉兰老路线,而排斥一切别的路线。这条路线要从菲律宾绕行(他曾立誓要在美军到达日本以前重返菲律宾),他要求把舰队的大部分和两栖部队交给他指挥。他认为尼米兹的方案需要的时间太长,风险太多,因为那许多像踏脚石一样要予以攻占的岛屿彼此相隔太远,更何况日本人已经新建了一些机场,可以用来击沉任何敢于驶入那个区域的海军舰只。

   尼米兹海军上将不甘心只起掩护麦克阿瑟北翼的作用。他指出,如果美军集中于南太平洋岛屿,日本人就能在他们的防圈的其他地方为所欲为。他坚持认为,通过一系列海空军联合行动,战争能够更快取得胜利。海空军联合作战就能对日本国内的要害地点举行一系列战略空袭,这一点单靠在南太平洋的地面行动是办不到的。航空母舰和远程飞机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作决定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而麦克阿瑟和尼米兹都没有参加这个会议。但是麦克阿瑟得到马歇尔的支持不如尼米兹得到金海军上将的支持有力(马歇尔很想保持海军对他的好感,因为欧洲登陆要由海军向他提供必要的资源)。尼米兹的方案也是空军司令阿诺德听得入耳的,因为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空军仅仅起支援地面作战的作用。

   海军不反对麦克阿瑟按照他主张的路线进军,因为根据他们自己的计划,非到日本已经在望和终于到了必须登陆的时候,是不需要地面部队协助的。于是很快就大致取得了两人都感到满意的妥协——通过他们两人,他们所代表的军种也都感到满意。这样,美国的太平洋战略并不是以取得胜利为唯一目的而设计的单一方案,而是带有两大封建领主趁国家备战之际互相争霸而进行妥协的种种标志。

   六、英国的海空优势

   海军主张的办法不但能少用时间和少费兵力,而且到1943年初的时候,美国人在海上的强大优势已经表现出来了,而这样的优势是麦克阿瑟在陆地上很难实现的——即使实现也必须付出重大出代价。这个优势之取得有赖于航空母舰。在1943年,美国建成并编入现役的航空母舰达三十九艘。

   珊瑚海战役一结束,美国海军就拟定了保证他们获胜的战术。航空母舰部署在分舰队的中央,与分舰队共同提供了高度集中的防空火力。航空母舰在海上加油和更新武器,这样就能够进攻很远的目标和连续许多天作战。到1942年年底,每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已从二十六架增加到三十六架,战斗机的续航力也加强了,能够长距离地掩护出击的轰炸机和鱼雷机。

   另一方面,雷达系统有了改进,能够在远距离内识别友机和敌机。每艘航空母舰上都设作战指挥室,协调飞机和高射炮的行动。空袭的方法同样经过精确的设计。飞机飞向目标完全由无线电导航。飞机以三十架为一批接连出动,能够轰炸任何不论炮火保护多么严密的军舰。

   事实证明,象这样把军舰和航空母舰编成特混舰队使用(实际编制根据要完成的任务决定),是美军在太平洋获胜的基础。这些特混舰队以陆基远程飞机为先驱,并提供掩护,再依靠自己的舰载机作短程侦察,能够把行动扩大到极广阔的范围。它们的灵活性是无限的,就打击任何敌人的空军而言,它们要比美国陆军航空队优越得多。它们击毁的日本飞机占一半以上,在对付潜艇方面也卓有成效。麦克阿瑟的从一个珊瑚礁到另一个珊瑚礁,从一个海滩到另一个海滩的“跳蚤”式行动,需要作不停顿的、疲劳不堪的浴血战斗,相形之下,特混舰队不啻是直捣日本帝国心脏的大跨度跃进。

   中国和缅甸境内的作战行动消耗了大量的装备,花费了不少的资财,但是对打击敌人却没有起任何重大作用。特混舰队本来也是能把这两个地方的作战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