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向爪哇推进·第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日军向爪哇推进·第一

日军向爪哇推进·第一

作者:F·C·范·奥斯滕 ·美

出自————《爪哇海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1月10日的形势

   “英国在那个地区退却或削弱可能会导致荷兰从远东的地图上消失,其殖民统治也将不复存在。”

—— P·T·埃瑟顿和H·赫塞尔·蒂尔特曼

   1942年1月10日,天刚破晓,荷属东印度——十九世纪荷兰作家爱德华·杜韦斯·德克尔称之为环形绿宝石——有    不祥之兆。日本政府对荷属东印度早巳垂涎三尺,因为他们能在这里找到丰富的天然资源,特别是他们继续进行战争所迫切需要的石油。日军向南推进的速度如此迅速,出乎东京帝国大本营的预料。一当英属北婆罗洲、达沃和霍洛岛 [ Mboat注:Jolo,菲律宾西部主要岛屿,位于苏禄海与苏拉威西海之间。 ] 落到日军手中,可以想象,日军必然要向荷属群岛推进。

   日军总的意图是分兵三路进攻东印度:西路部队,集结在金兰湾,准备进攻南苏门答腊、邦加岛和巨港。占领巨港后,再进攻西爪哇。中路部队,集结在达沃,准备占领打拉根、巴厘巴板、马辰,最后夺取东爪哇。东路部队,也集结在达沃,用于占领万雅老、肯达里、安汶、望加锡、帝汶和巴厘。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日本侵略军是由陆军中将今村指挥的第16集团军和配属该集团军的各海军登陆突击部队(详见附录1)。

   第16集团军的遣送及护航,由日本第二舰队司令官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的南方部队担任(详见附录2)。担任空中支援的是陆军第3飞行集团(航空师),该飞行集团还负责支援西路部队和由塚原二四三海军中将指挥的海军第11航空舰队的第21和第23航空战队以及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第1航空舰队(详见附录3)。

   盟军联合司令部的建立

   “为确保同心协力和团结一致地打击敌人,需任命一位在西南太平洋战区统一指挥英、荷、美部队的最高司令官。”

—— 罗斯福总统给蒋介石的电报

   1月10日,初步准备在太平洋建立盟军联合司令部。这一天,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上将到达爪哇,当天下午在巴塔维亚 [ 编者注:巴塔维亚现名雅加达,它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首都。 ] ,召集会议。这次会议重新分析了西南太平洋的总形势,并初步建立了美·英·荷·澳联合司令部。建立联合司令部的主张是在1941年12月23日至1942年1月14日罗斯福与丘吉尔第一次华盛顿会谈时提出的。在这次“阿卡迪亚”会谈期间,讨论了建立“统一的远东联合司令部”的问题,最后指定韦维尔上将担任联合司令部最高司令官。1942年1月3日正式任命。4日,韦维尔在新德里接到命令。虽然联合司令部成立了,但为时已晚,因为在该司令部开始工作时,日军就已经占领了打拉根和西里伯斯(现名苏拉威西)的东北部。

   美、英、荷、澳联合部队的战略目的是守住马来亚—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澳大利亚一线的马来屏障。1月15日中午,美英荷澳司令部开始在巴塔维亚正式工作。最高司令官韦维尔的副手是美国陆军中将G·H·布雷特,参谋长是陆军少将亨利·R·波纳尔爵土。联合海军部队(美英荷澳海上编队)的司令官是美国T·C·哈特海军上将,由A·F·E·帕利泽海军少将担任他的副手兼参谋长;陆军部队(美英荷澳陆上部队)的司令官是荷兰陆军中将H·塔·普尔顿,由陆军少将兰·S·昔莱费尔爵士担任他的副手兼参谋长,空军部队的司令官是美国陆军航空队L·H·希里尔顿空军少将。1月28日,由英国理查德·E·C·皮尔斯空军中将接任,L·达维尔皇家空军上校为他的副手兼参谋长。

   在荷兰人看来,使他们失望的是仅有一名荷兰军官参加这个联合司令部。东印度可是美、英、荷、澳战区最富庶的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而且荷兰人最熟悉这一海区,可却没有荷兰的军官在海军司令部中担任要职。为此,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倍加失望。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感到很不痛快”。作为荷属东印度的荷兰皇家海军司令,他不得不在巴塔维亚的司令部呆着,不能与伦邦直接联系。从来没有人来征求他的意见。向他通报盟军各项作战计划的唯一途径是来自联合海军司令部参谋处的一位荷兰海军军官。

   一个重要的但也是最遗憾的变化,是为了与英国组织系统保持一致(其所有岸基飞机均从属皇家空军),荷兰应将其海军岸基航空兵置于皇家空军指挥之下,而航空母舰和其他军舰上的飞机则归海军指挥。这一变化就意味着海军失去了“眼睛”,战前舰艇与飞机的合同训练全部白废。

   1月18日,联合司令部总部迁移到万隆附近伦邦的“大旅馆”里,因为这里不易遭到空中或海上的袭击。14天之后,美、英、荷、澳联合司令部的空军司令部由伦邦又迁回万隆。原因是原驻地缺乏住所。1月24日,在韦维尔将军的要求下,美、英、荷、澳战区稍加扩大,将达尔文港(美国海军的勤务保障基地)和澳大利亚西北沿岸也包括进去,便于有效地防止敌军登陆,并便于飞机从该地区的基地起飞进行空战(见地图〈1〉)。

   总之,联合司令部的指挥组织系统过于复杂。美、英、荷、澳联合空军司令部驻在万隆(自1942年2月1日起),海军司令部驻在伦邦,因此,造成通讯上的困难。更糟糕的是,荷兰海军航空兵的参谋部不是设在联合空军司令部同一栋楼里,从而使海军和空军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甚至连一个作战指挥室也未曾建立起来,因而联合司令部的三军指挥官就不能很快下决心。部队的行政管理则仍归各国的指挥官负责。联合司令部只单纯负责作战指挥。盟军的各国指挥官中,美国方面有:T·C·哈特海军上将;J·F·巴恩斯陆军少将;I·H·布里尔顿空军上将;英国方面有:J·柯林斯澳大利亚海军准将;A·E·珀西瓦尔陆军中将;空军中将理查德E·C·皮尔斯爵士;荷兰方面有:C·E·L·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H·塔·普尔顿陆军中将和L·H·范·奥伊恩空军中将。

   日军作战计划的变化

   “好啦!战争终于开始了。尽管目前战争的狂热还在继续,但是我们可能会打败仗。而我只有尽力而为。”

—— 山本给姐姐的信

   必须指出在日军向东印度群岛推进之前,日本帝国大本营于1941年12月底,对南下的行动计划作了一些变动。其中:

   (1)占领安汶的日期提前(从2月6日提前到1月底);

   (2)必须夺取1941年12月17日被盟军占领的葡属帝汶岛;

   (3)由于舰艇不足,不能为驶往马辰的运输船只护航,因此只能从陆上而不是海上攻占马辰。

   1月的下半月,日军决定占领巴厘机场,因为驻西里伯斯和婆罗洲的飞机将会继续遇到恶劣气候,而登巴萨(巴塘)的机场位置最适合去骚扰和摧毁盟军的空军。

   日军开始向前推进

   1942年1月10日,日军两支登陆部队从达沃出发,中路登陆部队于1月7日从达沃启航,前往打拉根,东路登陆部队于1月9日出发,进攻万雅老。

   自1941年12月24日起,日军经常对打拉根进行轰炸。1942年1月10日,驻打拉根的荷兰飞机发现了一支由16艘运输舰船及其护航舰艇组成的日军入侵舰队。1月11日清晨,日军在打拉根的三个登陆点登陆,并占领了那里的机场和油井。正如前面所述,就在这一天,日军向荷兰宣战,声称是为了保护日本在荷属东印度的侨民和他们的利益。

   经过一天半的苦战,打拉根的防御部队伤亡惨重,日军终于达到目的,1月12日,约7时30分,打拉根的指挥官决定投降。但由于电话线被切断,投降通知未能传到卡隆甘的岸炮连,因此,在宣布投降后,该炮连还击沉了2艘日军扫雷艇(W-13和W-14)。当时,这两艘扫雷艇与其他4艘扫雷艇正在海港的南入口处扫雷。由于犯了这一“罪行”,该炮连的所有人员全部被日军打死!打拉根驻军从1月10日起就开始破坏那里的油井、港口设施和机场,他们还放火烧了100,000吨储油,使那里整夜火光冲天,黑烟滚滚。

   在南入口处布完水雷的荷兰“普林斯·范·奥伦杰”号布雷艇,K-10号潜艇以及一艘巡逻艇在1月10日夜间和11日凌晨趁着黑夜逃离该地。后来这艘荷兰布雷艇被日军驱逐舰“山风”号和38号巡逻艇发现并击沉。

   日军东路部队在1月9日午夜到1月10日黎明间抵达西里伯斯的东北部(又称米那哈沙)后,在5个登陆点上陆,两个在万雅老附近;1个在塔纳旺科附近;1个在阿穆朗湾,另1个在克马附近。第二天,万雅老就被日军占领。与此同时,一支有334人组成的日海军特别空降部队在通达诺湖以南的朗戈安机场附近着陆;翌日,又有185人在这里着陆。在此期间,荷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飞机攻击了克马附近的日军入侵舰队,在攻击中,盟军损失了1架荷兰“卡塔林纳”式飞机,所获战果不佳。

   1月13日,主要阵地已全部落人日军手中。1月24日,日军将其第21航空战队司令部迁往米那哈沙,因此,万雅老对日军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占领打拉根和万雅老之后,日军又在准备下一步的行动。日军中路部队向巴厘巴板推进,东路部队向肯达里推进。巴厘巴板就象打拉根一样重要,因为那里有石油,北面还有煤矿。

   1月21日,日军离开打拉根。1月23日,他们在南下途中遭到盟军陆军航空队格伦·马丁轰炸机的攻击,汽船“南阿丸”(6764总登记吨)被炸沉。当晚,日舰在巴厘巴板附近抛锚。上半夜,盟军K-18号潜艇对一艘停泊在该锚地的运兵船“敦贺丸”(6988总登记吨)实施了鱼雷攻击。

   后半夜,4艘美国4烟囱军舰,“约翰·D·福特”号、“波普”号、“帕罗特”号、“保罗·琼斯”号高速接近敌锚地,向入侵舰队发起进攻。他们凭借巴厘巴板油井燃烧的火光,火红的天空清楚地衬托出日舰的轮廓,给盟军造成有利的条件。

   凌晨3时至4时,盟军击沉了日军的3艘运输舰:“须磨浦丸”(3519总登记吨);“辰神丸”(7064总登记吨),“吴竹丸”(5175,总登记吨)。此外还击伤一艘P-37巡逻艇。对于美国海军来说,这是自1898年以来第一次由水面舰艇采取的行动。虽然盟军取得了成功,但日军一天也未停止向前推进。

   1月24日凌晨3时至6时30分,日军在巴厘巴板的两个登陆点上陆,不久,巴厘巴板的指挥官经万隆总部的批准,撤离了守备部队。经过一段艰难的路途,一支约200人的部队到达三马林达机场,准备坚守该机场。三马林达机场位于三马林达城以西约120英里,日军原先不知道该机场,但在1月24日,一架盟军的运输机起飞后不久被一架日军战斗机击落,这时,日军才发现这个机场。第二天,一支庞大的日空军部队轰炸了该机场。在得知日军已准备从打拉根南下后,1月20日,驻军将三马林达附近的油井捣毁了。11天之后,荷军离开三马林达,前往登加龙。2月3日,日军占领了三马林达。荷军缓慢地撤离机场,而日军一直在后面紧迫。

   3月6日,盟军在穆阿拉蒙太附近与400名日军发生了短暂的冲突。两天后,冲突结束。

   东路部队和中路部队同时并进

   “用胜利来摧毁敌军的战斗意志。”

—— 1941年11月5日山本五十六的第一号作战命令

   东路部队与中路部队齐头并进。1月21日,一支日军部队从西里伯斯以北的班卡岛搭乘6艘运兵船,当天部队就向肯达里进发。日军对肯达里发生兴趣是因为距该镇以西约6英里的地方有一个1940年建成的荷属东印度最好的机场。

   入侵部队于置月24日凌晨3时在肯达里附近抛锚,日出时登陆。守备部队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当天,肯达里附近的机场就落到日军的手中。这一消息对盟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现在日军的轰炸机就可从肯达里起飞直抵东爪哇。

   紧接着肯达里之后,日军在其攻占城市名单中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安汶。正如以前所说,日军把进攻日期从2月6日提前到1月底。安汶由荷属东印度的陆军部队和澳大利亚的部队防守,而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水上飞机驻扎在哈隆和拉哈。日军在真正攻击安汶之前,就多次对它进行了轰炸。1月16日,由8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组成4个机群出现在安汶岛的上空,炸毁了安汶的水上飞机基地,并使其无法修复。

   荷兰和美国的“卡塔林纳”式飞机被迫撤到泗水。这一天,日军在肯达里登陆,其飞机从“苍龙”号和“飞龙”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安汶(共17架轰炸机和18架战斗机,这些飞机是在袭击珍珠港后首次参战)。1月25日,9架日军轰炸机炸毁了拉哈机场的机库和油库。第二天,4架日战斗机又击落3架澳大利亚的“汉德逊”式飞机,击伤一架。1月29日,盟军所有可用的飞机均撤离机场。

   前往攻占安汶的日军部队于1月27日在达沃搭乘舰船启航,经过万雅老,三天后这些舰船在安汶北岸的希图拉马和南岸的鲁滕附近抛锚。1月31日清晨,日军开始登陆。安汶镇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当天就被日军占领。第二天,防守岸炮连的澳大利亚部队投降。拉哈机场于2月2日被占领。2月3日,除安汶岛北部的两支步兵小分队外,其余部队全部落到日军手中。这两支步兵小分队进行了4天的游击战,最终被迫投降。然而,盟国海军却取得了微小的胜利。布雷艇“普林斯·范·奥伦杰”号的姐妹舰“高登·莱乌”号在安汶湾布设的水雷场发挥了作用,水雷炸沉了日军的W-9号扫雷艇,炸伤了W-11和W-12扫雷艇。2月5日,日军开始在安汶部署飞机,并进一步扩大所取得的空中优势的区域范围。这样,在东路部队向马来屏障逼近的同时,中路部队也向前推进一步。在其占领巴厘巴板后,夺取距马辰东南方向约16英里处的乌林机场对日军来说就显得更为必要了,因为从这里对爪哇实施空袭更为方便。由于入侵舰队在巴厘巴板遭到严重损失,日本人深信离在爪哇的荷兰机场越近,其舰队在马辰的损失也将会更严重。同时,巴里托河 [ 编者注:在加里曼丹,向南流经马辰出海。 ] 太浅,不便于运兵船只行驶,日军又缺乏护航舰只。

   因此,日军决定采取下列行动计划:原参加向巴厘巴板遣送登陆兵的舰只将进攻马辰的部队送往塔纳格罗果。然后这些船只去帛流重新加油。这支部队的主力准备从陆上行军到马辰。而两栖登陆部队则乘登陆艇沿岸南下,为了保密,登陆艇只在夜间航行,在马辰东南偏南约50英里处登陆。

   于是,1月30日,准备从陆上进攻的日军部队离开巴厘巴板,次日在塔纳格罗果登陆。两栖部队已在1月27日离开了巴厘巴板。陆上部队作了9天的急行军,穿过茂密的丛林地带。在行军期间,百分之八十的日军患了痢疾。2月10日,乌林机场被日军占领,当天马辰也落入日军手中。在这两次行动中,陆上部队与两栖部队密切协同,2月8日,两栖登陆部队在登陆时未遇到抵抗。

   在马来屏障外围,日军最后占领的地方是望加锡 [ 编者注:在苏拉威西岛南,现名乌戎潘当。 ] 港。日军部队2月6日在肯达里上船。2月8日至9日的午夜,运兵船在望加锡以南海面抛锚。9日,部队上陆。同一天,望加锡被占领。荷军只进行了微不足道的抵抗,最后撤向内地,准备进行游击战。

   2月8日,入侵部队被美国S-37号潜艇发现,潜艇对日舰发起进攻,击沉日驱逐舰“夏潮”号。 [ Mboat注: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被美国潜艇击沉的第一艘军舰。 ] 19时,负责望加锡守备的海军军官下令捣毁港口设施。两个半小时后,港口设施全部毁掉。2月9日,日军开始准备突击马来屏障。

   盟军在东印度群岛的联合行动

   “这是一场争夺时间的竞赛,敌人的行动对我们来说是太迅速了。”

—— 韦维尔将军

   在叙述日军3月8日最后逼进,导致东印度群岛投降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群岛周围其他部分的形势。

   在印度洋水域内活动的盟国海军舰艇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护送运输船队和单艘的商船。在那些日子里,尤其是护送前往新加坡的运输船队显得特别重要,因为那里的形势越来越不利。

   舰船和飞机在该水区执行反潜巡逻和侦察任务。但一有可能就对日军的基地和舰船实施攻击。飞机用来撤送军事人员,把他们从那些不能给日军造成更大损失的地方撤往另一个阵地,以便再次参加该地的防御作战。飞机还用来救援被日军击落的飞机和被击沉的舰船上的人员。盟军的潜艇也尽力在海上搜索入侵者。

   2月2日这一天,盟军在伦邦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决定第二天组织一支突击编队。关于组建这支编队的会谈早在1月的下半月就开始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在望加锡海峡的日军舰艇。韦维尔上将和他的参谋长特别赞同这一主张,但哈特海军上将和帕利泽海军少将反对这一主张,不过,最终还是同意了。

   突击编队由下列舰艇组成:巡洋舰“休斯敦”号、“马波亥德”号和第58驱逐舰中队(“斯图尔特”号、“布尔默”号、“巴克”号、“爱德华兹”号,“德鲁伊特尔”号,“特罗姆普”号和驱逐舰“范·格恩特”号,“皮特·海英”号和“班克特”号)。这支编队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里,混合编成,由“德鲁伊特尔”号的K·W·F·M·杜尔曼海军少将指挥。2月3日,日军轰炸机从肯达里起飞首次轰炸了泗水。同时也轰炸了其他地方,造成严重损失。盟国海军损失了12架飞机,陆军损失了18架。更重要的是日军飞机已发现了在马都拉海峡内这支由杜尔曼海军少将指挥的编队。2月4日,突击编队前往望加锡海峡,但在甘尼安附近遭到了3群9架在12000英尺高空飞行的日轰炸机的轰炸。两艘美国巡洋舰被击中,被迫改道去芝拉扎进行修理。“德鲁伊特尔”号受轻伤。因此,前往望加锡海峡的计划被取消。望加锡城看来可能要被日占领。

   4天之后,突击编队在芝拉扎集结,哈特海军上将等人在“休斯敦”号上举行会议。当天,突击编队中的荷兰舰艇离港,前往望加锡海峡,当时得到消息,在西里伯斯的东南方向发现了一支日海军部队。

   以上是2月15日新加坡投降前一个星期的情况。

   日军西路部队向南苏门答腊突击

   “从空中情况来看,爪哇的防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失去南苏门答腊,那就太可怕了。”

—— 韦维尔给丘吉尔的一封信

   在此期间,日军西路部队正在准备向西部群岛推进。自巴厘巴板失守后,盟军只剩下了苏门答腊东岸的巨港这唯一的油田。盟军采取了一切措施加快石油的生产和采用各种手段防止日军占领该地区。

   1月27日,日西路部队和首批突击部队在邦卡(婆罗洲)的荷属领地登陆,两天之后占领了坤甸和山口洋II号机场。为了便于对邦加岛和巨港实施空袭,日军打算利用关丹(马来亚)和古晋(英属婆罗洲)那里的机场。由于关丹的机场未能按时准备就绪,日军只得将进攻邦加岛和巨港的日期从2月10日推迟到15日。日军最高当局原来认为,只有占领新加坡后才能采取这样的攻击行动。然而,一旦巨港落入日军手中,那就意味着新加坡将被完全孤立。

   进攻邦加岛和巨港的日军兵力由一支先遣部队和一支主力部队组成,由海军中将小泽指挥。先遣部队的目标是占领邦加岛上的战略要点,如文岛附近的机场。然后,兵分三路,经过慕西河的支流(该河通往巨港)前去进攻巨港。主力部队主要是进攻巨港和南苏门答腊。由于日军在马来半岛的行动迅速,取得了该岛的一部分制空权。2月下半月,日军加紧对巨港I号机场(该机场距巨港西北方向约10英里)的轰炸。但距巨港西南方向约40英里的II号机场尚未被日军发现。许多航行在新加坡和爪哇海之间的运输船只遭到日军飞机的攻击,并被击沉。

   2月9日,日军先遣部队离开金兰湾,两天后,主力部队也从那里出发。2月14日,马来屏障首次遭到日军的攻击。8时30分左右,由久米陆军上校指挥的第一伞兵旅的700名伞兵,从太平机场(马来亚)起飞,在巨港附近的三个地方降落。这次行动中,日军吸取了在打拉根和巴厘巴板的教训:不使油田受到破坏,必须按计划在普拉朱附近的一些炼油厂被破坏之前取得胜利。

   当天,先遣部队在邦加岛登陆,未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文岛机场。部分先遣部队在天亮时继续向前驶往慕西河河口。

   突击编队前出阻击日本入侵舰队

   “赫尔弗里希将军想要做的一切就是出海去搜捕日本鬼子。”

—— 美陆军少将L·H·布里尔顿

   此时,盟军的潜艇和飞机已发现了日军的两支入侵舰队。根据侦察信号,联合海军司令部决定集中其突击编队。2月13日,突击编队的舰艇在奥斯塔哈芬(意为东港,即潘姜)会合。次日,16时,突击编队的“德鲁伊特尔”号,“霍巴特”号,“埃克塞特”号、“特罗姆普”号、“爪哇”号、“范·格恩特”号、“科顿纳尔”号、“皮特·海英”号,“班克特”号、“斯图尔特”号、“巴克”号、“希尔默”号,“约翰·D·爱德华兹”号、“皮尔斯伯里”号和“帕罗特”号等舰一齐向北驶去。总的计划是去阻击已穿过南中国海,据报道当时已位于邦加岛东海岸或勿里洞岛西海岸附近的日军部队。

   突击编队将穿过加斯帕海峡,沿邦加岛北岸,然后再穿过邦加海峡返回丹戎不碌。2月15日清晨,一般荷兰驱逐舰“范·格恩特”号触礁后由舰员自己将舰炸毁。9时20分,突击编队被日“鸟海”号重巡洋舰上起飞的一架飞机发现,两个半小时后,出现首次空袭,盟军的巡洋舰成为日空袭的主要目标。

   新任联合海军司令的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要求派出飞机进行空中掩护,然而却没有一架盟军的战斗飞机出现在突击编队的上空,而皇家空军22架可供使用的“飓风”式战斗机却停在巨港II号机场。这可能是由于联合司令部内不能很好协调一致所引起的结果,但也可能是由于日军正在进攻巨港,致使无法为盟军舰队提供空中掩护。正因为如此,杜尔曼决定13时返航。突击编队在这一天共遭到5次空袭,约17时45分,日军的最后一架飞机消失,盟军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这时,正向南航行的日军主力部队发现突击编队后,改变航向,向北驶去。小泽中将决定用所有的飞机向盟军发起攻击。然而,在杜尔曼转向后,日主力部队又重新改变航向,向南驶去,2月16日傍晚,入侵舰队趁高潮时刻向慕西河驶去,当晚,日先遣部队就占领了巨港。

   此时东印度群岛的局势正在急剧恶化。2月15日,一个倒霉的星期日,新加坡失陷。第二天终了,日军就占领了巨港附近的重要油田。接着,他们就向明古鲁和直落勿洞推进,2月25日,全部占领这两个地方。

   指挥权的变更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已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可是我失望了,情况就是如此。”

—— 美国托马斯·C·哈特海军上将

   2月11日这一天,一则过去未曾外传的消息使人们完全出乎意外,T·C·哈特海军上将由于“健康原因”本人要求交出最高指挥权,由当时的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接替他的职务,根据华盛顿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个决定,2月14日正式进行交接仪式。

   新加坡失守后,韦维尔不得不向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他指出,如果没有大批增援部队,就很难守住马来屏障。然而,增援是不可能的,因为首先要增援的是欧洲战场。新加坡与菲律宾的失守使盟军的广阔战区分成遥遥相隔的两部分:缅甸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岸。

   2月21日,韦维尔将军接到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份电报,大意是:“驻各岛的所有战斗部队必须竭尽全力坚守爪哇。”正在途中的海军和空军增援部队可以直接前往其指定的目的地,但陆军的增援部队必须改道前往。同时驻爪哇的盟军联合司令部也得撤退。

   第二天,韦维尔将军与荷兰总督一起商讨决策,最后决定向华盛顿提出以下建议:美英荷澳盟军联合司令部不是撤退,而是解散。把荷属东印度的海、陆、空部队指挥权交给荷兰。盟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这个建议。2月15日中午盟军联合司令部不复存在,一个新的组织系统开始行使职权。盟国海军部队和突击编队(由荷兰杜尔曼海军少将指挥),亚洲舰队(由美国W·A·格拉斯福德海军中将指挥)的剩余部队以及驻中国的一部分部队(由澳大利亚J·A·柯林斯海军准将指挥)都由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实施作战指挥。亚洲舰队实际上于1942年1月30日已改称为美国西南太平洋海军舰队。盟国的陆军部队由H·塔·普尔顿陆军中将指挥,盟国的空军部队则组成爪哇空军司令部,已于2月22日归L·H·范奥伊恩空军少将指挥。所有空军部队均置于塔·普尔顿将军统一指挥之下。三军的司令官驻在万隆。但为了有效地指导战争所必须进行的改组,由于时间太仓促而无法实施,这就意味着赫尔弗里希将军仍无法派出飞机去执行海上侦察任务。1942年3月1日,随着美国和英国指挥官相继离去,盟军海军司令部彻底解散,第二天,赫尔弗里希也前往科伦坡,荷属东印度的剩余地区要抗击日军入侵,看来是一件艰巨的,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和徒劳的事情。但尽管如此,由于内部的政治原因,盟军仍决心拚到底。

   荷属东印度总督的地位

   “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回顾过去的一年。”

—— 荷属东印度总督,1941年5月10日

   根据1938年制定的荷兰宪法第62条,荷兰国王对荷属东印度拥有最高指挥权力,而总督则是执行国王通过殖民地大臣转达给他的指示。宪法第6条指出,海军是国家的工具。在宪法中为荷属东印度规定:总督是荷兰皇家海军和荷属东印度皇家陆军的最高指挥官。

   美英荷澳联合司令部的成立对总督作为总司令的地位有何影响呢?韦维尔将军作为最高指挥官的地位在新形势下比总督高。在伦敦的荷兰政府曾询问过A·W·L·特亚尔达·范·斯塔尔肯博尔赫·斯塔豪韦尔总督他是如何看待他的最高指挥官的地位的。但最后决定大家不要再纠缠这个问题。

   1942年1月15日,暂时免去总督最高作战指挥官的职务,只让其负责荷兰和荷属东印度部队的行政管理工作。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42年2月25日,直到联合司令部解散时,韦维尔将军才把荷属东印度的最高指挥权交还给荷兰总督。可是,最高指挥权并不包括对盟军部队的指挥权,因为这些部队分别由驻荷属印度的海军司令和皇家荷属东印度的陆军司令以盟军最高指挥官的资格实施指挥。这是为了避免在投降时,由于总督是荷兰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麻烦。所以在1942年3月4日13时,这位官员将荷属东印度的最高指挥权交给陆军中将普尔顿和海军少将范·斯塔弗恩。后者在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1942年3月1日离开爪哇后暂时担任荷兰海军司令的职务。3月4日后,美国和英国在东印度的海军部队均由普尔顿指挥。

   日军进攻马来屏障的东部

   “很显然,(当前)日本是最可怕和最危险的敌人。”

—— 英国内阁会议备忘录

   日军计划在对爪哇遂行最后攻击之前,占领马来屏障东部的两个地方:帝汶和巴厘。

   前面已提到,荷兰和澳大利亚军队于1941年12月17日已进驻葡属帝汶。荷澳军队的这一做法是因为日本人自1940年初就觊觎帝汶岛。因此,这是盟军为了防止日军在后方取得据点而采取的行动。更重要的原因,帝汶是澳大利亚和马来亚,以及澳大利亚和整个荷属东印度之间空中航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盟军曾通报葡萄牙政府,他们没有任何领土野心,当葡萄牙对帝力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后,他们将立即撤出自己的军队。2月份,葡萄牙派出部队,但未能到达该岛。在途中即被日军击溃。

   从2月12日开始,日军加紧轰炸彭富伊机场和古邦一带的公路。3天之后,盟军增援部队离达尔文港开往帝汶岛,可是在16日这天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虽然未受到任何损失,但奉命返回达尔文!根据当时的形势,趁盟军掌握空中优势的时机,护航运输队也撤离该岛,这就是说,不会有更多的部队增援帝汶。

   2月17日,准备攻占帝汶的日军在安汶上船。3天之后,必须攻占帝汶岛,19日,日军从肯达里出动所有飞机对达尔文港进行轰炸,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左翼的防御。日军用4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进行支援,这4艘航空母舰是:“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这些舰只均停泊在达尔文港西北约220英里的地方,舰上共载有36架战斗机、71架轰炸机和81架攻击机。

   20日,日军按计划在帝力和古邦以南登陆。同时,在彭富伊机场附近投下了307名伞兵。这些伞兵属于日军横须贺第3特别陆战队,他们是清晨从肯达里机场出发的。次日,又有一批323人的伞兵部队投在同一地点,他们与首批伞兵一样,同属第3特别陆战队,也是从肯达里机场出发的。

   2月20日,古邦失守,两天后,机场也被占领。盟军在帝力进行了非常微弱的抵抗后便撤向内地,并且成功地在内地进行了近一年的抗日游击战。

   日军下一步是占领巴厘,行动十分顺利。参加这一行动的部队是第48师的金村支队。2月5日,他们离开林加延湾(仁牙因),穿过霍洛,于15日到达万雅老。18日,他们分乘两艘运输船出发前往巴厘的东海岸。当天,这两般船在萨努尔附近预定的地点抛锚,登陆兵上陆时未遇到任何抵抗。

   2月19日下午,日军占领登巴萨(巴塘)机场。由于巴厘的失守,澳大利亚与荷属东印度之间的空中航线被彻底切断。2月24日夜间,第二支由6艘舰船组成的日军登陆突击群在萨努尔附近抛锚,将所有的剩余部队全部遣送上岸。

   突击编队在巴厘水域抗击日军的行动

   “这位坚强的荷兰人(指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从不丧失信心,总是不惜任何代价、不顾敌人压倒优势的兵力,有力地反击敌人。”

—— 温斯顿·S·丘吉尔

   联合海军司令部决定在巴厘使用突击编队去抗击日入侵舰队。这支突击编队在穿过加斯帕海峡后,开始分散行动。“德鲁伊特尔”号、“埃克塞特”号、“霍巴特”号、“巴克”号和“布尔默”号于2月16日到达丹戎不碌;“爪哇”号、“特罗姆普”号、“皮特·海英”号“科顿纳尔”号、“爱德华兹”号和“帕罗特”号先驶往奥斯塔哈芬,然后从那里再前往丹戎不碌。

   舰艇需要重新编组,原先曾计划舰艇在泗水集结,但由于日军向泗水推进十分迅速,因此不得不制定一个新的计划。

   突击编队的第一突击群在芝拉扎集中,准备在2月19日21时30分向日舰队发起第一次攻击;第二突击群准备在4小时后驶离泗水再次实施攻击,由鱼雷快艇组成的第三突击群,奉命在突击编队二次攻击之后再次发动攻击。

   按计划,由“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皮特·海英”号、“福特”号和“波普”号组成的第一突击群于2月19日约21时30分以单纵队行进,巡洋舰在驱逐舰的前面。约1小时后,“爪哇”号首先开火,使日军大为吃惊。一艘日驱逐舰被击中数发炮弹。后来,日舰向3艘盟军驱逐舰猛烈还击,这时日军已作好对付第二次攻击的准备。在这次战斗中,“皮特·海英”号的机舱被击中,无法航行。接着,该舰起火。后又多次被日军的“大潮”号和“朝潮”号两般驱逐舰的炮火击中,同时还被一条,或许是多条鱼雷击中,最终沉没。这时,“福特”号和“波普”号只得各自独立作战。这两艘舰均发射了鱼雷,大约5分钟后战斗结束,但未报导战果。

   第二突击群由“特罗姆普”号、“斯图尔特”号、“帕罗特”号、“爱德华兹”号和“皮尔斯伯里”号组成,严格按规定时间行动。4艘美驱逐舰行驶在“特罗姆普”号的前面。2月20日1时30分,该突击群在左舷发现第一批日舰,美驱逐舰立即发起攻击。“斯图尔特”号在遂行保护行动时,尾部被击中,舵机受损。此时,“特罗姆普”号驶向前去,与右舷方向的敌舰交火。这艘荷兰轻巡洋舰被击中11次,舰桥和指挥塔受损。在第二次攻击行动中,一艘日驱逐舰“满潮”号 [ Mboat注:原文为“路潮”号,有误。日本海军没有这一名称的驱逐舰。本书以下皆同 ] 可能被“皮尔斯伯里”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受重伤,不得不被拖到望加锡。盟军舰艇向北撤退之后,战场就交给了第三鱼雷快艇突击群。鱼雷快艇突击群分东西两群驶往战场,每群由4艘艇组成。实际上,离开泗水时有9艘快艇,在出海后10分钟,其中一艘撞在灯标上,不得不返回海港。只有东面的突击群发现了一个目标,并立即驶向前去准备攻击,但未能发射鱼雷。天明时,鱼雷艇撤回到锚泊在爪哇南岸一个海湾内的“克拉卡托”号鱼雷快艇母舰身边。

   巴塘海峡战役结束,但战果令人失望。盟军的一艘驱逐舰被击沉,一艘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被击伤,而盟军只击伤了3艘日驱逐舰——“大潮”号、“满潮”号、“朝潮”号和一艘运输船“相模丸”(7189总登记吨)。当时该运输船与正在卸载攻打巴厘的部队和物资的运输船“笹子丸”(9258总登记吨)泊在一起。“特罗姆普”号巡洋舰被送往澳大利亚进行修理。

   马来屏障的缺口被封住

   “这些家伙决意要打仗。我们就必须做好准备。”

—— 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爪哇已经完全敞开在日本人的面前。如前所述,日军在占领肯达里后不久就开始对泗水进行轰炸,泗水每天遭到空袭,损失惨重。

   日军计划从东、西两面夹攻爪哇。西路远征军的主力部队在万丹湾登陆,另一小股兵力在默拉克(孔雀岛)和埃雷坦韦坦登陆。东路远征军在克拉甘附近登陆。这是盟军根据不完全的侦察情况推断日军的行动企图。

   2月18日,日军准备入侵西爪哇的部队启航离开金兰湾,一天之后,准备入侵东爪哇的部队从霍洛出发。东西两面按计划在2月28日同时实施登陆。2月21日,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将其突击编队分成西路突击编队和东路突击编队,西路突击编队由柯林斯准将指挥,驻泊在丹戎不碌,东路突击编队由杜尔曼海军少将指挥,驻泊在泗水,便于随时阻击日军的进攻。西路突击编队由“埃克塞特”号、“霍巴特”号、“龙”号、“达那厄”号、“伊莱克特拉”号、“丘辟特”号、“斯考特”号和“特尼德斯”号组成,2月24日,“佩思”号也加入西路突击编队。东路突击编队由“德鲁伊特尔”号、“爪哇”号、“休斯敦”号、“威特·德·威思”号、“班克特”号、“科顿纳尔”号、“保罗·琼斯”号和“奥尔登”号组成。

   如果出现危急情况,这两支突击编队可以再重新汇合成一支联合突击编队。但由于缺乏燃油,这样的决心一直拖延到最后才下定,当时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想尽量让这些舰艇在这些驻泊地多呆一些时间,以便补充燃料。

   2月25日,盟军的“特鲁皮特”号,S-37、S-38、O-19、K-8和K-10号潜艇部署在日舰可能经过的航路上。这一天,一架荷兰“卡塔林纳”式飞机发现了日军的东爪哇入侵部队。赫尔弗里希海军中将接到信号后,就下决心在东面集中水面舰艇,认为日军的这支远征部队可能要先于西爪哇入侵部队实施登陆行动。盟军的2艘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和“佩思”号,以及3艘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因康特”号和“丘辟特”号从丹戎不碌驶往泗水。就在2月25日这一天,一小股日军携带无线电通讯器材,乘坐一艘机帆船在马威安岛登陆。上面曾提到的,美英荷澳联合司令部也就在这天解散。后来,盟军收到两份重要电报。一份是麦克阿瑟打来的,电报说,2月20日,在霍洛发现日军的大批舰船。第二份电报是24日由1架在望加锡海峡执行侦察任务的侦察机发来的。它报告,发现一支向南航行的运输队。这是它被拦截击落前发出的最后一份电报。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