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和退却·第二十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追击和退却·第二十二

追击和退却·第二十二

作者:陆上自卫队修亲会 ·日本

出自————《作战理论入门》《战斗力的界限·第六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一节 追击

   一、什么是追击

   追击是为歼灭脱离战场(退却)的敌部队而进行的一种进攻形式,其实质是战斗而不是运动。

  二、追击的必要性

   1、 在需要追击而我未进行追击时,敌人可能采取下列行动              :

   (一) 敌人安全退却,因此我无法补偿在进攻时遭受的损失;

   (二) 敌人整顿态势,恢复秩序,就是说敌人可能恢复到能够进行抵抗的态势;

   (三) 敌人可在目己所希望的地方停下来,从容不迫地做再次抵抗的准备;

   (四) 进行休整和向后方基地靠拢,以提高战斗力。

   2、 此外,我不实施追击的不利之处还有如下两点:

   (一) 将失去追击中可能取得的利益;

   (二) 必然为再次发动进攻而做出新的牺牲。

   3、 敌我双方的损失情况:

   (一)阵地进攻

   我损失大,而防御之敌损失小。

   (二)追击

   我损失小,而退却之敌损失大。

   从以上两点可见,胜者必须排除万难,不失时机地大胆进行追击。

   在日俄战争中,辽阳会战后日军没有实施追击,因此俄军在奉天附近站稳脚跟,而且掉过头来转入反攻,出现了尔后的沙河会战。这个战例充分地说明了追击的必要性。

   毛奇说过:“追击中,只要追击部队的人马还有继续追击的力量,只要敌人还没有彻底屈服,就不容许停止追击,我们没有理由使敌人苟延残喘,逃之夭夭”。这是说明追击重要性的至理名言,我们应该铭记在心。

  三、实施追击的困难性

   1、 过去成功的追击战例非常少。这充分说明实施追击的困难性。

  2、造成追击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 因敌人退却而产生的胜利满足感;

   (二) 身心的疲劳;

   (三) 由于对全局清况不明,第一线指挥官对追击做出错误的判断;

   (四) 因伤亡与整顿态势而受到牵制;

   (五) 夜间;

   (六) 天候和气象影响、天然障碍、编制装备欠缺;

   (七) 敌人的抵抗以及敌情不明;

   (八) 补给和后方情况不佳。

    四、实施追击的条件

   (一) 要在我态势有利时转入追击。

   (二) 要向部队讲明追击的企图及早进行准备,发起追击要适应并有利于全局情况。

   (三) 要迅速查明敌人退却开始的行动,立即加以利用。

   (四) 要从正面压迫和牵制退却之敌。(不要与敌人脱离接触)。

  五、追击指挥

   要想以追击堵截歼灭敌人,最需要注意的是:

   ——在何处抓住追击目标;

   ——如何进行追击部署(选定方向)。

   一、追击目标

   要选在能够堵截敌人的主要方向上。远近要因敌人的退却情况而异。如能在近处截住敌人最为理想,但如果在近处确实不可能截住敌人,就必须尽量把目标选在远处。

  二、追击部署(方向)

   要堵截歼灭敌人,只从正面尾随追击退却之敌难以取得成功,必须迂回敌人的翼侧,向敌人的后方实施追击。

   就是说,要做宽正面追击的部署。

  三、由以上两点可见,要堵截歼灭敌人必须实施宽正面大纵深的追击。

  四、 要正确掌握追击角度

   所谓追击角度是指平行追击部队(即担任迂回的部队)的追击方向线与敌人退却轴线之间的夹角。

   (一)在战史中有很多纵敌逃脱的战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平行追击部队被眼前的战况(敌人的败退情况)所迷惑,急于切断敌人退路过早地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匆忙地插向敌人侧背。

   如图所示,不该向A一方向追击,应向B方向追击。因为我到达A点时,敌人已退到c线,因而敌人得以逃脱。

   (二)追击角度大小的选择;

   象泰仑堡会战那样,敌人自己对胜利充满信心,主动向我进攻,双方陷入激烈的交战状态,由于战略态势的急剧变化敌人处于不利的被包围态势。当敌人决心退却而又受到我较大的牵制时,我可以实施大角度的追击,在比较近的地点切断敌人退路。

   与此相反,一般处于守势的敌人,与我交战不久。发现我造成的有利的战略态势而及时退却,脱离与我接触时,我如果企图在近处切断敌人退路(实施大角度追击),往往会使敌人逃脱。这一点必须注意。

   (三)要正确掌握追击角度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正确判断敌人的退却方向;

   要准确掌握敌人开始退却的时机;

   要考虑与我进攻顶点的关系。

   、在追击中,有时会被退却的敌人消灭,对此要有适当的对策。

   【战例】

  、追击成功的战例:

   ○拿破仑在“耶拿战役”后的远距离迂回追击

   ○日军马来作战

   ○日军湘桂作战的独山追击

  、追击失败的战例:

   ○日俄战争中日军的辽阳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对敦刻尔克的追击

   、追击中被敌消灭的战例:

   ○朝鲜战争中北朝鲜军的覆灭

   日军独山追击作战(1944年12月)

   独山追击作战发生在湘桂作战的最后阶段。日第11军以所属的第13师实施的作战。同时命令第3师向八塞方向实施追击,予以配合。

   1944年5月下旬,第11军从洞庭湖东西两侧发起进攻。沿湘江向南推进,击败驻守当地的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长沙和衡阳等地,进而长驱桂林和柳州,破坏了这两地的空军基地。但是,国民党军主力11月下旬退却到柳州以西地区。日军为了追歼这股敌人,11月21日命令13师和3师向独山和八塞进行追击。当时,第l3师为寻歼敌人正在向金城江进军途中,在白土受领军的命令后,立即转入追击作战。如要图所示,他们以各步兵团为基干编成的支队都积极地展开了追击。国民党军队在广西贵州两省交界地区的既设阵地上部署了从华北调来的精锐师团,阻止第13师的突进。但13师突破敌人的阻击继续前进,11月28日11时10分突入南丹。隶属于13师的104团得知敌人放弃南丹,成大纵队向独山溃退时,即根据师的命令,继续向独山追击。尽管敌人在各处破坏公路迟滞日军前进,给追击造成了困难,但由于支队采取了积极果敢的行动,30日晨即进入六塞墟,12月8日黎明又攻占了独山。独山地处铁路终点,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后方兵站。第104团接到师关于“即日立刻退回”的命令,他们待师工兵团炸毁了军事设施和大量的军需物资,给敌人以重大打击之后撤回。

   后来,参谋本部把这次作战作为“作战中快速机动的战例”通报全军。重庆国民党方面也在其《抗战简史》中承认日军的机动作战指导有方,特别是承认当时广泛采取的支队作战方式的成功(注:笫13师每天的前进速度为18公里)。

   第二节 退却

   一、什么是退却(后退行动)

   所谓退却(后退行动)是停止当面的战斗向后方撤退,以实现新的企图的行动。

         进攻、防御、追击和迟滞行动都是战斗,而退却(后退行动)实质上则是运动。

         迟滞行动和退却(后退行动)的目的都是让给敌人地域以赢得时间。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使用战斗力。

   二、退却的主要着眼点

   退却的主要着眼点在于迅速摆脱敌人。因此,除实在迫不得已时,应避免与敌人交战,迅速整顿态势向指定地区后退。

  三、退却终点的选定

   一旦决定退却,就必须根据尔后的企图在适当的距离上选定退却终点,以保障至少取得整顿态势的时间。

   影响选定退却终点的因素有:

   1、 追击部队的后勤跟进能力;

   2、 对追击部队利用的交通线可能破坏的程度;

   3、 后卫部队有组识的抵抗对追击部队累计迟滞的程度;

   4、 退却的准备程度(如准备充分,即使退却终点选得比较近,也能达成摆脱敌人的目的)。

  四、脱离和隔离

   为了退却,就必领首先与敌人脱离接触(脱离),然后与敌人保持一定的间隔(隔离)。脱离与隔离有时是主动进行,有时是被敌人强迫进行的。

   一、脱离

   (一) 对脱离的难易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敌我双方情况,特别是敌人压力的大小;我有无预备队或精锐部队;前线与后方交通线的关系(敌人切断我退路的角度)。

   地形。

   脱离的时间(特别是昼夜的差别)

   天候、气象。

   (二) 我方退路可能被敌以锐角切断时的脱离方法。

   (三) 容易脱离的方法:

   击退敌人或给敌人以重大打击。

   反冲击

   挫败敌人进攻企图,使其暂时处于守势,乘此时机脱离。但是,以部分兵力进行反冲击,常常难以使全部敌人都转入守势。为退却而进行反冲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最后手段。

   利用夜间

   昼间脱离,除在情况不得已时应尽量避免。

   利用地形

   地形有妨碍和便于敌人施加压力之分。因此可利用地形以妨碍敌人施加压力的那部分部队,掩护其他部分的脱离。

   因一部受压而使其他部分的脱离可能陷入困境时,应命令该部死守。

   利用天候

   天候大多是偶然性因素,但有利用它取得成功的先例。

   (四) 第一梯队的脱离顺序

   通常是从受敌压力较小的地方开始脱离,但由于地形和退路的关系,有时也让受敌压力大的部队先行脱离。

   譬如,下面这种情况就是例子。

   A即使被突破,在C收容阵地存在期间敌人无法迅速推进。

   但是,假如先让B脱离,敌人将立即迫近退路,使A的脱离变得越发困难,C也有可能发挥不了作用。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先从A开始脱离。

   二、 隔离

   (一) 增大相对运动力

   要设法增大我方运动力,削弱敌人运动力。以增大相对运动力。

   充分利用一切机动能力(运输力)。

   阻滞敌人的追击。例如:利用地形特别是障碍物,以航空突击迟滞敌人前进。

   (二) 退却方向

   退却方向通常是以自己的后方交通线为基准选定,也有时根据情况选在其他方向上。下面就退却方向问题做若干分析。

   在已经定下退却决心而敌人即将形成迂回包围态势的情况下,不能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退却,要暂时向远离后方交通线得方向退却(退却路线成弧形),首先避免被敌人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回旋轴线附近地域,机动能力要超过敌人。

   根据情况和地形,有时无法向自己的后方基地方向退却,而必须改变退却路线。

   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障补给是成败的关键。

   离心退却

   离心退却可在以下情况下实施:中央被敌突破后的退却;由于地形,特别是同战场与掩护物所处的位置关系;用以引诱敌人的退却。

   这种退却方法可以分散敌人,使其处于内线;我处于外线便于进行战略性奇袭,但缺点是难以隐蔽企图,造成我兵力分散。

   【战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从华沙附近的退却

   向心退却

   对掌握部队,再次发动进攻有利,但不便于相互间协调,当追击部队占优势时有被围歼的危险。

   【战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军从国境线向马恩河一线的退却

   五、敌平行追击时的处置

   按通常的退却顺序(先后方,后战斗部队),有被敌人拦截、切断我退路的危险。因此,有时必须以机动能力强的部队作为前卫或者侧卫派往退却路线的前方,或者使其占领侧背的要点,或在侧背部署游动警戒分队之后,再按后方、战斗部队的顺序转入退却。

   根据情况,可在必要的方向实施反击。

  退却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退却中应注意的事项有:利用地形和气象、发挥运动能力、有效地进行协调和指挥、实施全周警戒、利用障碍物以及实施航空支援等。从退却行动的特点来看尤其重要的是:隐蔽企图和实施欺骗;振作士气。这时,特别要努力防止产生失败情绪。

   【战例】

   ○樱井兵团从缅甸突围

   ○日军第33师在缅甸的退却

   第33师在英帕尔作战中的后退行动(1944年7月-11月)

   英帕尔作战,由于1944年6月22日科希马至英帕尔的道路被英印军打通,而终于不得不停止。日军第15军军长7月13日命令各部队向钦敦江方向撤退。各部队每个营都伤亡数十人,而且弹尽粮绝,必须在滂沱的大雨中一边阻击优势的敌人一边撤退。

   是一举后退还是逐次后退,第33师师长反复考虑后决定逐次后退,以保持主动性,并为尔后作战后后送必要的兵力和装备。师长收到第15军命令后在原地停留了一周之久,在此期间进行后送伤病员、准备粮秣、维修桥梁等后勤工作,尔后,在第151团和第14坦克团的掩护下,命令第215团前出到楚拉昌德普尔,在隘路附近占领阵地,命令第214团撤到第特姆,占领该地附近要点,担任后方警戒。

   英印联军第5师7月19日发起进攻,从大路和西侧山地方向迂回渗透过来。日军第33师师长在完成后方部署后,命令第215团后退。第215团的l营和3营交替占领阵地,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后退。但在其个附近的山腹路(炮弹坡)和通赞北面的曼尼普尔河渡场遭到炮击,在后送伤员和火炮通过完了之前,该团必须阻击追击的敌人,因而后退进展迟缓。英印联军出乎意外地提前渡过了曼尼普尔河,推进到日军侧背,笫215团在通赞完全陷入包围之中。但该团穿过敌人的间隙,在肯尼迪峰占领了阵地。提迪姆附近的阵地也由于连日遭受炮击,人员、器材损失严重,保持收容阵地一天比一天困难,10月16日被迫后退。这样,在第33师阻击英印联军第5师的追击期间,在东面卡巴谷地东亚第11师继续南进。卡巴谷地处于无设防状态下,10月4日亚扎交被敌人占领。师长迫不得已匆忙将214团主力和215团派往卡巴谷地,进行反击,但敌人一部很快从东面迂回过来推进到加里瓦,形成了切断第33师退路的态势,所以11月8日该师便整顿战线向加里瓦以西撤退。

   师长在退却期间很重视振作士气和保持主动性,曾组织数次反击,最后在内英扎亚河畔从东西两面夹击了沿卡巴谷地南下的东亚第11师。使敌人的追击延迟了1个月,在此期间主力得以后退。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