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趋势与不变原则·第九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科技的趋势与不变原则·第九

科技的趋势与不变原则·第九

作者:韦恩·休斯·美

出自————《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科技进展与战术变革

  本章系战术趋势与不变原则之补充。科技向来以改变战术著称,科技能促成战术的新发展,却无法影响战术不变之原则。事实上,科技的进展以及其时时改变战术的特质亦为作战不变之重要原则。重要的是,今日科学进步快速是否亦相对地影响军事发展。科技影响所及是否不限于战术?此种影响是否愈来愈大?

  科技发展之速度是否亦加速了革命性武器与侦测器问世的可能?了解这个问题后,方能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新科技之效能须在一系列作战中运用多少次方足以影响战争之结果?亦即,新科技需要多少的使用频率与多大的规模?

  新科技出现时,吾人如何看待,方能将之运用于作战?

  杜普易(Trevor Dupuy)在其许多未出版之研究中搜罗多事例证明,在地面战中,新武器对战果的影响通常有其局限性,且效果短暂。渠认为,突飞猛进的科技本身从未有助于赢得战争,但衍生之战术革命则不然。拿破仑机动运用大炮的战术系革命性作为,然野战炮在当时并非新发明。英国发明战车,法国的战车性能优异且数量庞大,但德国却能以闪电战术充分运用战车赢得胜利。上例中大炮与战车在当时并非秘密武器,却以新的方式运用达到相当效果。战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新武器,英国在坎布累(Cambrai; [ 译注:位于法国,曾于1917年、1918年发生战事 ] 战役中大量使用,虽获致初步胜利,但未能将战果扩大。因此有人认为,在相关战术成熟之前,英国糟踢了战车科技。此点衍生一个问题,吾人是否可能在战时秘密且大量地发展某种武器以及相关战术与训练,俾掌握战局?抑或新武器之影响仅具有局部而短暂之功能?

  秘密武器与战时出敌不意之效果

  由于大型海战不多,故新科技对决策的影响较大。破码技术大幅提升同盟国的侦搜能力,历史上有一项秘密武器的重要性可与之相提并论:韩国海军将领李舜臣(Li Sun-Sin)发明之「龟船」(kwi-suns)于1592年在笔山与黄海打败日军。

  另一项秘密武器系日本之长矛(Long Lance)鱼雷。即使到了1943年夏季,美军还无法确定这是何种武器,为何其效果卓著?长矛鱼雷于1930年代研发,日本巡洋舰与驱逐舰官兵均曾密集从事相关训练。美军在太平洋战争肇始之时脾睨日本科技,其过度自信之程度,与德国和日本认为其密码无懈可击时一般。

  另一项秘密武器是原子弹。原子弹并非海军武器,亦不能视为战术性武器。1945年,原子弹对日本造成致命一击。是项科技研发历时四年,仅有两枚制成。在平时,吾人是否有可能将这个「终极武器」之研发列为机密?事实证明不太可能,尤其在美国。评多美国人认为秘密武器应公诸于世。桑默斯上校(Colonel Harry Summers)在其「战略论」(On Strategy)中提到,国家如未考量人民反应,将无法有效地长久作战。吾人如阅读过苏联战争律(Soviet Union laws of war)以及马汉、克劳塞维茨、甚至孙子等人之著作,即可了解森姆思所言并非新理论。人民、社会与政府的自由观将决定秘密武器之发展能维持在何种机密程度。读者亦应参阅35年前布希(Vannevar Bush)所着之「现代武器与自由人民」(Modern Arms and Free Men)。布希在结论中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讯交流程度较高的国家与法西斯封闭国家如德国与意大利相较,对科技运用之程度较高。 [ 原注:Bush,pp.193-232. ] 诚然,吾人如欲赢得科技战争,须拥有较好之科技或保密度,两者皆不可逊于敌人。

  然新武器所欲效果往往未尽人意,以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实例,大多为海军武器:

  • 磁性感应水雷:德国用以封锁英伦三岛港口,功效良好,但由于过早使用,易遭反制。
  • 美制鱼雷磁性引爆器:于战前研发,效果不彰,影响美军作战。短距离作战时,还可能造成美军严重伤亡。英军与德军之精密鱼雷早期亦产生若干问题。
  • 近发引信:大战期间大多禁止于任何水域上空使用,避免德国人拾获,从而汲取相关科技来对付美国战略轰炸机。
  • 夜间战斗机:功效优异,但数量太少,无法决定战果。
  • 潜舰:功能强大,但其作为反制战舰之功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众所周知(并非秘密)。
  • 声纳:反制潜舰之利器,发展时相当保密,但不足以消除潜舰威胁。
  • 雷达干扰丝(window):丝状铝箔,用以干扰敌战机侦测雷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已拥有干扰丝,但迟至盟军于1943年7月轰炸汉堡时方使用。双方皆认为雷达干扰丝系对战争助益极大之利器。
  • 喷射机、V-1与V-2飞弹,以及呼吸管潜舰:大战末期方问世,对战局影响有限。

  以下皆为新武器秘密或公开何以未能发挥功效之原因:

  • 生产受限,例如磁性水雷。
  • 测试受限,例如鱼雷引爆器。
  • 复杂性高,作业人员须技术纯熟,并能结合至舰队战术中,例如雷达与夜间战斗机。
  • 过于简单,可能为敌人所用,例如雷达干扰丝。
  • 采用后失败之可能性,例如美国磁性鱼雷。
  • 期望过高,如声纳。
  • 长期研发期间保持机密之代价,如德国纳粹之秘密武器。

  吾人因此可知,战时海军的新武器并不易发挥所欲效果。也因此战时新研发之武器可继续发展,直至相关数量、战术与训练皆已齐备。而指挥官在战时就是希望能用尽一切武器,也是未可厚非。对面临新武器威胁的一方而言,笔者认为无须恐惧,仅需戒慎即可。

  平时之渐进式与革命性研发

  平时之状况则与前述呈鲜明对比。敌人可在平时有充裕时间发现吾人之新武器科技,并在战争来临之前采取因应作为。但平时研发之新武器,吾人是否能在战时充分发挥其战术影响力?吾人如低估敌发展之新武器,未能投注经费研发反制措施,忽略因应之战术与训练,势将自尝苦果。显然地对战术人员而言,他的职责在于发挥现有武器功能:采分散部署、闪躲?还是采先制攻击?是否无视受损系统,将所余武器以更新或更好之方法加以运用?他事前如未发现新威胁并妥为准备加以因应,则平时发展且众所周知之新武器,在战时亦可能发挥秘密武器之效果。这才是真正的危险。现在这些武器有哪些呢?化武、太空系统、雷射、匿踪系统、无人载具以及水雷作战皆有可能。吾人是否已察觉其意涵?

  一九九二年沙漠风暴行动即为一例,美军科技与战术出乎伊拉克的预期。自该次战争以来,各界对战争结果、美军武器、感测器,以及指挥管制系统等有诸多不同看法。仍有人批评各种武器系统之统合运用未尽完善。对一个海军理论家而言,并不适合就相关说法提出评论,但沙漠风暴正好说明笔者所欲表达之意念。攻击者成功机率与防御者之战备程度呈反比,即令防御的一方完全了解面对何种新科技,例如隐形战机、巡弋飞弹及侦察卫星。防御者完全无法想象,当这些武器系统统合运用时,会产生何种高度威力。除伊拉克震慑于美国庞大威力外,俄国也对美国陆、空军发挥了前所未见之战术优势而感到惊讶。

  现在将话题转到较次要之事务,科技研究进步快速。无疑地,这种速度可称为趋势。但未有事例证明,科技研发之速度能相对地以更快的速度研发出更好的武器。美国在军舰、战机、武器与感测系统发展上棺当缓慢。在英荷战争期间,整个舰队军舰仅需一至二年即可建造完成。英国或荷兰只要有新武器问世,就能立即投入战事。如今美国从构思新型军舰、寻求支援、获得预算到制造第一艘原型需时15年。如果科技的进展决定了现代战争,何以吾人军舰服役期高达卅年,而战机与攻击机亦长达15年?俄国运用新武器之速度较美国快,但何以仍长期维持大量老旧军舰与战机?科技快速进步似乎对作战不会发挥快速的影响。科技愈精密,愈难以于短期内运用。

  尽管如此,容吾人假设某种新武器的确能改变作战之步调。海军于1950年代与1960年代末分别对潜射巡弋飞弹与深海归向鱼雷进行试验。海军深切了解这两项科技之潜力,问题在于如何将其结合至实际作业;答案为逐步引进,而非以革命性的方式一次采用。在自由国家,逐步采用的方式可以运作。但由于美国对计画中之舰船、飞机与感测系统是否需要重新设计争论不休。鉴于巡弋飞弹未有任何有效之瞄准系统,海军决定将该计画延续卅年。先发展武器,瞄准系统随之应运而生。事实上,西姆斯(W.S. Sims)亦会主张应先发展大口径火炮,以待其射控系统能发挥功能。

  美海军依据条约制造之巡洋舰系逐步发展之成功例子。两次大战之间海军军备条约对巡洋舰之限制为,标准排水量1万吨,主炮为8吋炮。因此其设计以排水量为主要考量,而成本效益不被重视 [ 原注:俄国海军少将史塔波(RearAdmiralStalbo)在俄国海军刊物Morskoy Sbornik中写道,即令现代,排水量仍是造舰之重要标准。见Stalbo,no,5.p.25. ] 。两艘潘萨科拉级(Pensacola)系依重量而设计,被戏称为笨狗,体型庞大装甲却不足。海军在潘萨科拉级建造时汲取经验,并运用于新型巡洋舰,每隔几年就有新型巡洋舰获授准建造,几经改良的结果造就出四型巡洋舰,最后也是最优异的是亚斯托立亚级(Astoria),计有七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潘萨科拉级与亚斯托立亚级并肩作战,孰优孰劣却难分轩轻。潘萨科拉级虽为原型舰,不完美但却极具效能,并在战时促成一项突破——重型巡洋舰的问世,包括巴尔的摩级(Baltimore)、奥勒冈市级(Oregon City)、新港新闻级(Newport News),均配备防空武器、搜索与射控雷达及半自动8吋炮。

  诸多事例证明,单从武器外观无法了解其中有何隐藏性改良。例如枪管膛线、战舰之射控系统、电脑能力或密码技术之提升等皆无法从外部观之,太空侦搜系统起码对非专业人士而言不易观测。罗滕石拉格(Karl Lautenschlager)博士表示,苏联奥斯卡级(Oscar)潜舰之特性不在于体积,而是其飞弹很可能由太空系统导引 [ 原注:Lautenschlager,p.57.渠曾担任海军空中情报官以及洛萨拉摩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研究员。 ] 。音响匿踪之潜舰追求更高之隐匿性,俾能超越敌人,潜舰音响反应愈低,愈难以被察觉。武器发展可透过以往系统所得经验为基础而精益求精。

  论武器系统运用之转型

  当科技其有革命性的潜力时,例如划桨时代出现帆船时、帆船时代出现汽船时、主力舰时代出现航空母舰时,虽然吾人已有明确发展方向,但如何将新系统运用于实际却成为复杂问题。阶段性引进新系统之目的并非在于避免现状维持派的注意。这些保守派能见微知着,察觉威胁所在,亦能辨别不存在之威胁。因此吾人之目标在于解决过渡时期产生之庞大问题。若新系统之战术难以研发,结合新旧系统之战术更难以研发。(例如航空母舰与主力舰须彼此提供战术支援即为错误的开始。)建立一支全新的海军,如美国在1881-1914年间建立新海军之过程,或许困难;但将一支存在已久,担任重要防御任务的海军予以转型,难度更高,如当代美国海军。

  即使性能令人咋舌之新武器系统在技术发展上顺利进行,仍有诸多实质问题待解决:训练、结合新旧战术、后勤支援问题,以及其他例行琐事等方面。转型过程并非科技人员之责任,但革命性科技却会产生问题。另外,造价低廉但功能强大之新武器未必能节省国防预算。第一,在采用阶段,制造新装备的费用及短期内训练与后勤支援等成本,将曾使预算增加。第二,新武器之优势不久将成为敌人之优势;敌人没有理由不提供预算,对吾人新武器之反制进行研发,并且购买更多反制系统。

  中心问题仍在于如何将老海军转型为新海军;正如美国现状所示,这是个庞大而复杂之问题。计有两派主张相互争执不休,一方为航空母舰派(其他国家正开始建造航空母舰),另一方则几乎含括了华府所有有关人士。批评人士认为海军应以新的,具想象力的方式重建其架构,但这并非易事。前海军部次长伍尔西(R. Jamles WooIsey)曾提过,对海军应如何建立新架构的种种看法,比海军拥有的舰艇数量还多。纪德上将(Admiral Issac Kidd)曾说过:「海军正被一群鸭子啄得精疲力竭。这些咬啄并不会致命,但却让海军用尽所有时间予以应付。」华府有太多人可以轻易地否决某项改革,却没有人敢予以同意。布希提过,专制政府断然之决策可能造成科技上重大的错误,而民主国家透过意见整合制定出的决策较为周延。但布希可能未曾预期到,当今美国国防采购体系庞大复杂,过程复杂烦琐 [ 原注:Bush,p.193. ] 。军方人员对未能取得预算或许感到沮丧,但渠等亦应了解,预算人员在分配国防预算时亦面临庞大压力。目前华府的种种意见与以往有识之士掷地有声的见解相比,不过是群鸭聒噪罢了。布洛迪 (Bernard Brodie)在其著作中提醒吾人,与一流有识之士争锋并不容易:

  那些曾被批评为缺乏想象力,不知进取之人士与其过度乐观的对手相较,却更能了解科技在能适当运用之前,哪些问题有待克服。对某件事情的预期,总有对错两方,对者未必代表其观察更为仔细……

  问题在于陆、海军高层之保守主义,这方面已有相关著作加以讨论。发明者或改革者自然会对阻碍其主张者大加挞伐,最后其喧闹程度亦引起无关其事人士之加入,竞相为文批判权要与将领。

  一八四二年,英国海军部因无视华纳上校(Captain Warner)发明之鱼雷而遭非议,时任首相之皮尔公爵(Sir Robert Peel)于提出辩护时指出,新武器的选择与否和公众意见间必然产生之某些问题。渠表示:「个人认为,公众人物如全然无视公共意见固不足取,如全然屈从亦不足取……。公职人员每日都在面临这些问题。」 [ 原注:Brodie(1943),pp.438-39. ]

  万帕诺亚格号轶事

  摩里逊(Elting E. Morison)曾支持海军保守主义,亦曾批判之。在著作中渠提过万帕诺亚格号军舰(Wampanoag;译按:万帕诺亚格系美国罗德岛纳拉冈塞特湾[Narragansett Bay, Rhodelsland]地区之印第安族群)。该舰系由技术天才艾西伍德(Benjamin Isherwood)所建造,但却被当时的海军弃置不用 [ 原注:E. E. Morision(1966),pp.98-122. ] 。1869年进行海上测试,海象不佳时速率可达17节,返回纽约时海象良好,速率高达23节 [ 原注:Pratt(1941),pp.343-46. ] 。当时其他国家最快的军舰为英国之亚德里亚海号(Adriatic),海象良好之速率为15节。其后20年,万帕诺亚格号之速率无船能及。

  由于万帕诺亚格号旨在猎杀南部邦联(Confederate)之武装快船,故须具备高速率,后来该舰用来攻击英国商船。其速度虽快,但航行距离短,这就是问题所在。1870-1890年,美国着重于西部开拓、内陆发展、与印第安人作战,以及建造铁路,万帕诺亚格号与海军就某种角度观之,似乎是多余的。摩里逊批评当时的海军因循旧习,当万帕诺亚格号停泊于纽约港时,海军竟然对自身未来视而不见。摩里逊将责任全然归咎海军是不对的,整个国家都应该负责。海军高层那些头发斑白的将领虽以荒谬的理由否决万帕诺亚格号,但罪仅在于未将真正原因明确说明,这是海军官员的老问题。其实渠等才是与预算艰苦奋战的人;政府无视海军,预算自然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渠等还极力维持海军能在全球部署之能力。万帕诺亚格号可快速航行500浬,或巡航数日,但到不了非洲又有何用?吃水浅、流线舰形、以蒸汽推进时敏捷如猎犬,但以帆航行时却极度笨拙。1870年代时,海军军舰必须拥有相当续航力执行少的可怜的任务。当时海军领导人或许因此义愤填膺。但集内战英雄、帆船捍卫者以及轮机人员克星的称号于一身的波特中将(Vice Admiral David Dixon Porter)仍以风帆巡航,俾达节约目的,同时「告诫海军年轻军官,这是渠等最重要之职责。」当美国在西部节节胜利,无人关注海军。将近20年,政府虽未明确公布,但政策显示万帕诺亚格号无容身之处。弃置万帕诺亚格号的确令人沮丧,但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 原注:有关美海军际遇低落情形见Albion,pp.199-204. ] 有些历史学家因科技之进步而认为万帕诺亚格号当时应被采用,但笔者不以为然。到了1902年英国在全球各地有诸多据点,但仍建造单桅帆战舰实施巡弋。

  本段将继续探讨万诺帕亚格之科技与军事意涵。当时武装快艇之效能逐渐低落。从德瑞克公爵(Sir Francis Drake; [ 译注:1540-96,英国海军将领 ] 时代到塞姆斯(Raphael Semmes, [ 译注:1809-77,美国南北战争南方海军将领 ] 时代,再到瓦戴尔(James Waddell)时代,海上追逐战的效果逐渐式微。1875年时,舰船速率全面达到20节还有一段距离,仅凭一艘汽船并无法长期闪避二或三个战队。想想看,攻击商船之武装快艇组成的海军对十年后,约1889年的新海军会有何影响?吾人可以想见老海军如何抱怨:「罗德岛新港(Newport,RhodeIsIand)的老学究鲁斯(Stephen B. Luce)教出了好学生,马汉对海上指挥制定之新准则的确新颖。我们有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舰,我们有许多类似艾西伍德所制造的万纳帕亚格号,我们知道任务所在——突击商船。让我们追求速度吧!战斗巡洋舰将成为下一批追求速度的舰船,接着就是奋进号(USS Indetafigable)、胡德号(USS Hood)、以及却敌号(USS Repulse)。万帕诺亚格号衍生而出的军舰将使吾人拥有世界上最快速的海军,但吾人却无充分燃料进行训练与作战,甚至亦不足以闪避敌军。」

  促成转型

  人人皆应阅读摩里逊之著作,渠对美海军之看法几乎总是正确的。渠提出了许多事例,证明海军对科技的识见短浅,渠对此种情形发生之原因知之甚详:

  当时[十九世纪中期]的美海军仅能称之已具备既定之规范、程序与组织表而已。虽算不上是架构完善的体系,但亦有自成一格之文化……。有时过于专擅、独断、高傲、冷漠……。如同所有封闭体系,海军在想象力与智能开发上相当有限。

  但当时海军亦有某些重要特质,部份仍适用于今日。海军整个架构旨在使人员有效面对无情、难以预测的大海。更使人能遗世独立地在有限空间内长期共同作业,官兵对海军与海军威权文化的关系就如同传教士与其信仰力量之关系一般。 [ 原注:E.E.Morison(1977),P.14. ]

  摩里逊所有著作均强调,当代海军须以研发为基础,俾观察相关研发之潜力,深切了解后据以行动。万帕诺亚格号从未执行任务一事足以提醒吾人,科技产生出来之功能并不足够,还须就科技、战略、经费以及战术环境综合考量,俾决定速率、装甲、续航力、火力或感测系统间何者重要。

  通常革命性武器系统之产生需要两种以上科技,例如风帆与大炮取代划桨战舰。蒸汽动力并不足以取代当时现役风帆战舰,需要蒸汽主机、车叶、金属船壳,方有可能装配后填武膛线大型火炮及射控系统。如无推力强大之飞机携带炸弹,航空母舰毫无用处;大型飞机需要升降甲板、弹射器与拦截器,以及长距离海上导航之技术。海军革命性之系统有赖各种科技之整合与领导阶层之合作。如无核动力与固体燃料火箭,李高佛(Hyman Rickover)与拉伯恩(Red Raborn),以及深切了解作战、政治与快速行动价值之军令部长勃克(Arleigh Burke)等人,北极星飞弹潜舰不可能问世。

  当今日海军主流之航空母舰地位式微时,高人将面临庞大复杂之变革,包括技术、战略、财务及战术。这并非代表笔者认为摩里逊对海军保守主义所言不再适用;事实上,钢铁与汽车业均了解趋势所在,但旧有习性会使新作为延迟一至二年。没有明确发展方向的海军情况益形严重。除短场起飞垂直降落(STOVL)与垂直短场起降(VSTOL)飞机外,还有其他三种系统科技可能作为海军新架构之基础。当本人所称的X系统之功能(将包含许多系统)渐趋明朗时,海军势必要解决转型问题。即令X系统成为主流后,航空母舰仍会扮演海权之重要利器长达一段时间。转型期间旧有系统仍将发挥功能。例如,主力舰虽因华盛顿条约备受忽视,但仍发挥相当功能。大口径炮问世后,小口径炮仍继续使用。当钢铁制的汽船初完成,尚未能执行任务时,仍有赖木制帆船执行任务。柴油潜舰亦然,第一艘核潜舰完成时问题仍层出不穷;即令30年后的今天,核动力潜舰仍无法完全取代柴油动力潜舰。

  就战略功能言之,X系统须防卫水面,使商船与军舰能安全地穿越此一水域;水域的掌控意味制空权亦在我方手中。这就是美国特别国家利益,存在着契机与弱点。

  就财务而言,转型至X系统须得到反对航空母舰人士之认同,渠等认为航母战斗群之成本过高。海军向来是昂贵的军种。华盛顿会议(Washington Conference)所以能促成各国签署条约,背后有不为人知之因素,亦即各签约国均无充裕财力从事军备竞赛。各国均知造舰经费高昂,必须放弃许多造舰计画。如笔者前述,以12O套X系统取代12艘航空母舰的成本不会更低,而转型所需成本高于一般预算水平。新海军支持者最大的贡献是,破除吾人希望以更低成本维持舰队的迷思。

  外界支持者对海军转型能做的是在科技、战略与预算上提供协助,X系统之舰队战术则有赖海军自行发展。无论X系统如何运作,海军官员应以新思维研究如何运用,而非仅是将飞弹巡洋舰、战机或通信卫星之作战需求加以修订而已。从划桨船转型至帆船不仅是横队变纵队而已,而是战术全新研发,如同从陆战发展至海战时,海上战术绝对与地面不同。帆船纵队与汽船纵队看似相同,但战术截然不同。本书如有助奠定X系统新战术之基础,鼓舞军官发挥想象力,渠等未来必能解决相关问题,而不会将精神耗在争辩现有武器在战术上如何运用,或是否应制定更严谨之准则。

  无论如何,外界不会主导海军如何运用X系统。技术专家或能提供替代方案;战略专家或能提出政策走向;预算人员与国会各委员会或许会好言哄骗或威吓;他国海军或许对我产生新威胁,使得吾人旧有系统失效;但海军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本章旨在使读者了解,重大转型是个错综复杂的深幽迷宫。尽管吾人不敢保证海军能及早走出这个迷宫,但可确定的是,外行人的过度热心只会使海军走进死胡同。

  结语

  科技带动战术(与战略)变革系一项不变法则。然科技快速发展与革命性新武器问世的速度似乎并无必然关联。

  战时研发的武器中,少部份功能优异者对战果能发挥决定性之影响,其余大部分则效果有限,原因在于战时研发之武器除保密外,还须历经测试、生产与训练等复杂过程,而敌人侦知后更将影响其效果之发挥。战时如研发系统,应尽速投入作战。

  平时公开发展之武器与侦搜系统,如搭配以完善战术、适当准则,以及受过相关训练之部队,将可助吾人赢得战争;但秘密发展之武器或侦搜系统或有重大助益,但由于保密之故,相关制造、准则制定与训练皆会受限,故连带影响武器之效能。为因应敌人战时运用秘密武器,吾人须跳脱海军一般训练与作战架构之思维,俾面对未预期状况时修正作为,迅速采用新战术,加以练习后立即采取行动。

  新武器往往需要有识之士发展相关新战术。新武器与战术如采系列发展,透过运用不断改善,其功能将能快速地趋于完善。如无实际训练与测试,武器功能不可能持续改良,并进入大量生产与实际运用阶段;即令如此7一项武器仍须三至四代之发展方可能发挥完全潜力。寄望获得重大突破或获得终极武器者往往忽略武器外表看不出的重要变革。

  战术前景与科技契机被一道看不见的墙阻隔,这也是两派人士摩擦之根源。海军战术人员总是识见短浅,意图将新能力纳入当前战术架构。而科技人员只是一味地倡导新能力,就好象支持万帕诺亚格号那群人般,强调速度,但舰船本身相当脆弱,用途不大,且在战术上会付出重大代价。

  海军几次重大转型所花时间均较预期为长,原因在于武器功能的完善与制造充足数量需时甚久,此外战术变革亦需相当时间方能完成。新武器系统产生时,须制定计画俾利转型,在转型阶段新旧武器皆有其作战功能,而这些功能有赖转型期间之战术、准则与训练予以规划。然而即使新武器已问世,且吾人亦相当熟悉,但转型后的影响对战术人员而言可能极具震撼。

  重大转型有赖下列因素之结合:科技人员能结合数种科学,产生截然不同之新武器或感测器;战术人员须深入了解新武器如何改变作战方式;而领导阶层则须排除政府中之障碍,俾获得核准,以发展新武器。转型往往由海军以外之单位或人士发起,但加以落实与推动则有赖海军本身的努力不懈。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