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欧洲的战略·第十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美国对欧洲的战略·第十六

美国对欧洲的战略·第十六

作者:约翰·柯林斯 ·美国

出自————《大战略》《当代美国各派军事思想·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常以计划代替目的,以希望代替现实。

汉森,鲍德温:《明天的战略》

   欧洲向美国提出了一个包罗各种冲突的全面战略问题。它既不是一个纯粹的区域性问题,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本章拟集中论述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部地区的军事战略。

   这个地区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对欧洲的潜在威胁也极为严       重 [ 作者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中部地区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联合王国。第六舰队是我们在地中海海域唯一的重要军事力量。它的实力是既根据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地区的利益,也根据我们在中东,北非和全世界的利益而确定的。美国在斯堪的纳维亚侧翼没有驻军,因为那个地区的利益对我们来说是次要的。 ] 。

   美国在中欧西部的利益

   中欧西部与我们有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军事、技术和文化联系,在自由世界各个地区中,其战略地位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我国领导人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安全与我们自己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

   美国在欧洲的大部分利益与我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过侧重点不同。例如,来自铁幕后的苏联突击会直接危及欧洲的生存和独立,但对我们则不然。因此,某些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可以考虑的选择方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它国家则无考虑的余地。这种情况使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制订一致同意的战略方面问题复杂化了。因为六十年代中期,苏联日益发展的核打击力量使得西欧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愿意冒打一场全面核战争的风险来确保那些并非生命攸关的利益。如果莫斯科真是对美国的决心持同样的怀疑态度,那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信誉就要扫地了。

   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潜在军事威胁

   对美国在欧洲利益的唯一军事威胁来自华沙条约。

   一、华沙条约的能力

   苏联在其华沙条约的盟国的配合下,能悄悄地施展下述军事能力:使用战略核武器使美国本土遭到严重破坏,作为欧洲战争的序幕,使用目前驻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入侵西欧,使用战术核武器,包括中远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袭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机场、港口、指挥与控制设施、补给基地以及其它资产,以支援常规作战,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争夺西欧的空中优势,并与之争夺控制空中和海上的洲际航线,以严重阻碍美国的增援和后续补给。苏联还可迅速从苏联欧洲部分,波兰和匈牙利增调待机部队,或动员它的后备役部队来加强上述进行有限战争的能力。

   二、苏联的意图

   上述种种能力概要地说明了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地区的潜在威胁,但苏联的意图却减轻了这些威胁。

   只要克里姆林宫缺乏可靠的第一次打击力量,对美国进行预谋的攻击就似乎不大可能。苏联人认为,“欧洲对立集团之间的任何军事冲突……将造成严重的(无法控制的)升级危险”。这种信念使苏联深入进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领土的前景几乎同打一场全面核战争一样难以置信。即使以进行有限目标的入侵为形式的冒险行径,看来也是不大可能的,其原因与上面相同,即与预期的得益相权衡,所冒的风险太大了。除上述情况而外,看来,在危机时期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将是对欧洲和平最可能的军事威胁。

   三、苏联的区域性战争理论

   苏联的军事理论认为,如果一场大战爆发,华沙条约将有三个主要目标:消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武装部队,迅速占领西欧;切断欧洲与美国的联系。

   一般的分析认为,克里姆林宫关于欧战的理论强调尽早使用核武器,以便在整个战场上支援装甲兵和空降作战。苏联由于在武器装备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很可能拼命追求打核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只强调使用大量近程和小当量的武器去攻击各个孤立的军事目标,而莫斯科却强调使用射程较远、当量较大的机动导弹系统,这种导弹更适合攻击诸如机场和后勤设施等易受攻击的区域性目标。实际上,苏联的军事组织深深怀疑:如果苏联真想打仗的话,是否能打一场有限核战争,一场使附带破坏以及平民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小型核战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方针

   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目标

   如果劝阻无效,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就将不顾任何潜在威胁,设法慑止华沙条约组织发动从侵犯到全面战争的各种形式的侵略,并保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领土免遭严重损失或破坏。

   西欧的战略家甚至比我们更加强调威慑的作用,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土地上发生广泛的敌对行动,在美国看来或许是“有限的”,但对我们的伙伴来说却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战争爆发了,我们压倒一切的目标就是使美国免遭破坏,而他们的目标则是保卫自由欧洲。

   在防御重点上的意见分歧造成了对立的学派。它们的分歧点是:哪种态势最能确保威慑作用;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场战争。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政策

   现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拟定军事计划所依据的基本政策归纳如下:

     威慑与            任务分配

     有限战争           美国提供:

     第二次打击           主要的核力量

     遏制(不是击退)         绝大部分的海军

     灵活反应            大量的空军

     前沿防御            相当数量的陆军

     高核门槛           欧洲提供:

     最低限度的平民伤亡       绝大部分的陆军

     最低限度的附带破坏       有限的核力量

     集中控制            有限的海军

     非挑衅性的态势         大量的空军

     综合能力            各种设施

     最低限度的可靠兵力

        着重依靠:

     驻美国本土的预备队

     动员

   正如我们后面要谈到的,在政策和目标之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种政策之间、在官方政策与西欧民心之间以及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政策与苏联军事理论之间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因此,战略上的妥协和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战略的纲要

   具有可靠摧毁能力的美国战略报复力量,是慑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苏联之间的全面核战争的主要威慑力量,在发生区域性战争的情况下,还可望用以阻止敌人任意升级。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关于在欧洲战场进行有限战争的战略,要求建立强大的前沿防御,以便立即击退入侵者或把敌人遏制在尽可能靠近铁幕的地方。这种战略思想要求以多种作战能力,采用最恰当的战争规模来抗击侵略者并在必要时有严格控制地进行升级。核武器留作预备队,决策人声令下随时随地都可以投入战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成功地执行它的战略,还必须夺取并保持在西欧的空中优势,以及控制选定的海域。如果发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常备兵力不足,即由后备役部队予以加强。

   总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竭尽全力不让苏联有任何成功的希望,除非苏联大举进攻,致使美国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并且存在着无法控制的战争升级的巨大危险。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战略。

   大规模报复的让位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威慑和防御态势原先的依据是:在华沙条约组织向西欧挑起战争的情况下,以对苏联进行大规模报复相威胁。只要美国的核能力明显地超过莫斯科,有这种简单又较省钱的战略就行了。但是,随着苏联实力的加强,大规模报复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已逐渐不可靠了。更糟糕的是,威慑如果彻底失灵,大规模报复就必然会导致一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能“取胜”的全面核战争。

   因此,六十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对战略进行全面的重新审定。过分依靠常规防御很快被认为花费太大;过分依靠战术核防御又被认为太不可靠。这两种方针均不能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终于统一了认识,认为那对选择性差、可靠程度低、风险又大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是轻率的。因此,一九六七年十二月,北大西洋公约联盟便采纳了复杂而耗费巨大的灵活反应战略。这种战略能可靠地加强威慑作用,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还能为实战提供更多的选择。(参阅对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旧战略的附表)

附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新旧战略对比表
大规模报复 灵活反应
战争类别 全球;全面
区域性;有限
主要战场 美国—苏联
西欧
主要目标 威慑
防御
威慑失灵后的选择 前沿防御
只动用现有部队
增援
只动用常规部队
战术核支援
战略轰炸
特殊要求 美国有核优势
美国有充足的核能力
局部空中优势
海上控制权
战略机动
动员
兵力要求 特种
综合

   灵活反应的要点

   防御思想既有利于作战,又能加强威慑作用。所以灵活反应起到了双重作用。

   一、常规反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敌人进攻开始前部署兵力的方式是很关键的。如果为了打常规战争而将部队集中起来,则在敌人发动核战争的情况下就会遭到空前的伤亡。如果为了躲避核武器的杀伤而将部队部署得很分散,又应付不了常规战争。如果采取折中方案,则对哪一种情况都不适合。

   据推测,如果战争由于估计错误而爆发,苏联将不会在初期阶段使用核武器。根据这一推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前为打常规战争部署了部队。目前已部署好的部队将对抗突然袭击,并尽可能击退敌人。现有部队如果不足以阻挡敌人的进攻,必须拼命争取时间,以待北约组织的增援,做出经过认真考虑的升级决定,或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

   为了完成这些使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防御一条从波罗的海到奥地利边界的直线距离长达五百哩的防线(见附图)。

   华沙条约组织可以利用三条具有战略意义的进攻路线。最北面的一条以汉堡为终点,纵深不大,但很有利。最危险的入侵路线横贯宽广的德意志北部平原(该平原是切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段的长达一千哩的俄法走廊的一部分)。第三条进攻路线在南面,沿着从图林根到来因河之间崎岖山地的富耳达山谷。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这三条进攻路线作了相应的部署。这些大受抨击的部署所依据的是历史事件,而不是战略意图。这种部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英、法、美占领区基本一致。联邦国防军现在分担了英国和低地国军队承担的防御最重要的德意志北部平原的责任,而强大的美国仍在南翼保卫着最易防御的地区。为了调整这种不合理的部署而把美国部队调往北线,或留作机动预备队,也许具有军事意义,但调防费用巨大,还可能在外交上引起忍受不了的麻烦。当前,尚无此种行动的迹象。

   前沿防御的做法原先只是为了确保西德全力参加防卫的一项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因为西德长期以来一直拒绝任意分割德国领土的任何主张。因此,前沿防御的目标一直是阻击大规模的进攻,并迅速稳定局势。

   执行这项任务是很困难的。目前的接触线很难防守,尤其沿平坦的北部平原一线更难防守。在不能进行阻滞战斗的情况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尽管如此,自从戴高乐一九六七年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队从法国赶出去以来,前沿防御就成为军事上一项必要的措施了。苏联的首次强攻将切断我方的补给线(目前这些补给线从不来梅港、鹿特丹和安特卫普向四周辐射,然后沿未来的前线或紧靠前线伸展出去)。机场也有可能遭到破坏。

   即使前沿阵地证明是易于攻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不再能进行纵深防御了。以前,大西洋联盟的防御纵深必要时可沿已建立的补给线和交通线直抵比利牛斯山脉。现在,在西德的腰部,战场仅有一百三十哩宽,还不及从洛杉矶至旧金山距离的三分之一。机动范围对军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部队和设施都极为拥挤。每个有价值的军事目标,象指挥和控制中心、空军基地、港口和补给站,均在苏联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敌人的突破会迫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穿过比利时向敦克尔克撤退,或向南撤到阿尔卑斯山。即使在紧急情况下法国请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派部队来支援,也不会增加多少好处,因为那里的军事设施不是损坏了,就是拆除了。

   在目前情况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行选择的自由明显地缩小了,作出决定的时间也减少了。大西洋联盟在铁幕前面能支持多久将取决于许多可变的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战争的性质(核战争或非核战争)、苏联进攻的规模(广泛的或有限目标的)、预警时间的长短(几小时,几天,还是几周)、双方兵力的对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意志以及天候条件等。如果强大的敌人突破前沿,那么除非我军在无法徒涉的来因河(这是通往后方的第一主要易于防守的地形)的后方重新集结,否则,我们的主要抵抗线就会被包围。

   二、战术核反应

   如果纯粹的常规防御崩溃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磋商后,就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是,大西洋联盟在什么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动用核武器却故意含糊其词,使敌人难于制订计划。

   一个低核门槛将能提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强大的前沿防御的能力,但有若干理由证明,一个高核门槛是有利的。

   大量使用战术核武器,就难以避免使平民遭受严重伤亡和造成附带破坏。由于搜索目标的能力有限,要准确地击中固定目标,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击中运动中的部队了。况且,在决定生死存亡的战争中,攻击“可疑的”目标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即使双方都同意避免实施地面爆炸,意外的放射性回降物也会造成大量的死亡。

   进行控制充其量也只能是一般的。核武器只能非常有选择地使用——只能用于防御目的;只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领土上使用;只能攻击军事目标;只能实施空中爆炸或用作原子炸药包;只能使用小当量的弹头。但是,所有这些限制都不象核战争与常规战争之间的“防火带”那样易于被对方识别。哪一方先突破这些严格的限制,哪一方就可以获得决定性的优势,所以要求升级的压力必然是很大的。

   战术核战争对人力的要求可能要超过常规战争的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前沿防御部队必须足够强大,以迫使敌人集结部队。否则苏联的突击部队就很难成为对我有利的攻击目标。当然,我方的部队也有可能遭到核袭击,其消耗将是很大的。因此,拥有大量物资储备和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的一方,就可能取得最后的优势。

   三、增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几乎没有现成的预备队。所有主要的地面作战部队都在“第一线”。现有的战斗机中队的数量据判断是不足以完成指定任务的。所以,在紧急时刻务必及早加强目前已展开的部队。

   我国的空中——地面增援部队分为三类:驻守美国但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用的双重基地部队;被指定在紧急状态下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用的其它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中精选的部队。

   这些部队的战备程度很不一样。例如,某些战术战斗机、侦察机和空运部队几乎可以立即派往欧洲,其它部队可在十天之内启程。而陆军国民警卫队的各个师则需要长得多的预警时间,以补充人员和装备,完成合练以及展开部队。如果战争在九十天内结束,那只能指望那些在战争结束以前早早就作好动员并部署好的部队起作用,而其余的部队,不管它们在纸上多么令人注目,统统都是没有用的。

   驻美国的增援部队较之驻欧洲的增援部队不易受到先发制人的攻击,而且这些增援部队能在危急时刻迅速开赴战区,这就提高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决心的信誉。然而,远方的预备队远不及当地现有的部队,因为他们不熟悉任务和地形。同样重要的是,在局势紧张的时候,进行增援在政治上可能是不利的。这种措施只能引起战争,而不能防止战争。

   四、大规模报复

   如果其它所有的措施看来都不适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可对苏联本土进行大规模报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首先关心的不再是对欧洲盟国提供军事援助。美国将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

   附加的要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灵活反应战略依赖于在大规模报复战略风靡一时情况下被贬低了的一些能力:制空权,海上控制权,战略机动力(空运和海运能力)以及指挥区域性战争的指挥与控制机构。

   一、制空权

   地面的行动自由要求取得空中优势。怎样才能最好地赢得制空权,这是一个难题。攻击东德境内的空军基地就是端了敌人的老窝,但是敌人的防空部队必然会使我们蒙受重大的损失,并要冒使战争迅速升级的危险。使空战局限于西德上空虽能控制战争的规模,但却在敌人面前丧失了主动权,还会增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境内平民的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空战持续的时间影响到消耗的大小。一九六七年以色列对埃及机场的攻击表明,短暂的常规战争能造成巨大的破坏。而在核战争中,尤其当苏联的弹道导弹攻击我们的设施时,损失将大幅度地增加。空战之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剩下的可使用的飞机数量将大大影响地面战斗的进程。

   二、海上控制权

   增援与补给是目前优先考虑的项目,要求从西欧到北美和中东的交通运输线安全畅通。海军作战部长埃尔莫·朱姆沃尔特海军上将认为,盟国的运输船只如果没有武装护航,要蒙受“重大损失”,这种损失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天由于苏联潜水艇在加勒比海和非洲西海岸进行的遮断行动而开始。因此,必须粉碎“苏联海军大规模的遮断行动”,以确保这些主要航道永远畅通无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由于各种油料和其它后勤补给品的匮乏,而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防御崩溃,即使想通过地面战斗来稳定战局也无济于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首先打一场持久的反潜战,才能把损失减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控制整个大西洋水域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施了纵深防御。在战争期间,它的舰队将利用地理上的“咽喉要地”,例如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之间的通道、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波罗的海的狭窄海道等,以限制敌人海军的活动。

   三、战略机动力

   为了有效地发挥作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必须能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的兵员和物资从美国运往欧洲。

   如果西欧的设备未受破坏,那么美国和西欧的港口和机场的吞吐能力相当够了。和平时期的航空港在危机时可由适于运输机起落的其它军用机场予以补充,必要时,也可动用民用设施——但必须注意政治影响和作战形势的要求。目前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用的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三国的海港在战时仍可继续使用。无论是鹿特丹或是安特卫普,都有足够的能力来满足美国的需要。

   我们的空运手段足以完成预定的任务。如果战争突然爆发,我们将只有部分军用飞机能够立即供使用,对当前空运活动和飞机每天的平均出勤能力进行的分析表明,战争初期的要求是可以满足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空军的全部运输力量都要用上,预计这样做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

   真有问题的是在海运方面。海军陆战师、少部分陆军部队以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补给品和装备都必须靠船舶运输。

   现有的海运手段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不能适应这样繁重的任务。在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政府所拥有的战略运输力量和长期租用的干货船将只限于三艘自动装卸船。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我们几乎只能依靠美国的商船队(根据总统的命令可以征用商船)。然而,即使全部商船积极应召,但由于这些船只通常分布得很广,把所需要的船只集中起来也颇费时间。况且,我们的很多商船都临近整批报废,不适合军用。散装货船和干货船正在被新型的集装箱货船所取代。集装箱货船又大又快,但不适于运输坦克、自行火炮、载货卡车和其它大型设备。我们可以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那里得到一些援助,但匮乏现象仍然很严重。

   四、指挥和控制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灵活反应战略的特点是有一套复杂的指挥和控制机构,该机构拥有制订计划、进行指挥、协调和控制军队及作战行动所必需的人员、装备、通信工具、设施和指挥程序。备用的指挥所和充裕的通信工具可以提高该机构的生存能力,可是这个系统中的很多部分却构成了核战争中极易被摧毁的“软”目标。

   大西洋联盟的多国性,加之成员国在危机时必须相互磋商,带来了另外一些弱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机构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它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工作方法也是不同的。目前有效的指挥程序将来是否有效尚有争议。这一点至关紧要。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跨越核门槛的时刻到来时,它能否迅速行动起来是能不能生存的关键。

   与战略有关的部队

   灵活反应比大规模报复需要更多的常规部队。可是自从北大西洋联盟采取了建立一支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部队的方针以来,其军队数量已明显地减少了。法国一度曾经提供过占总兵力的百分之廿左右的军队,但在一九六七年却让它的军队摆脱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控制。美国也一再削减它的兵力,今后可能还要削减。只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目前提供的兵力比六年前多。

   由于美国削减了兵力,损害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威慑力量。我们的伙伴正在少量地加强他们的兵力,如果开支使用得当,还可保持更多兵力。但这一切似乎代替不了强大的美军在欧洲的存在。美国驻欧洲的军队比之盟国较小的军队更受尊重,而且比远在美国本土的预备队给人的印象更深。美军除了起到实际的作用之外,还起到象征作用。只有联邦国防军能够适当地替代美军的作用,但是加强了的德国军国主义会引起铁幕两边的局势不稳定。因而,在相互均衡裁军的范围之外,美国进一步削减军队就会使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于缺少现实主义的选择方案而重新采用大规模报复战略。即使在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威慑力量也没有建立在牢靠的军事能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颇不稳定的因素之上。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防御态势并不比它的威慑力量好一些。它的部队部署得非常分散。驻美国防区的四又三分之一个师,在两个装甲骑兵团的协助下,防御二百五十公里(一百五十五哩)长的防线,大约等于理想长度的两倍。我们根本没有作为预备队的师。美国空军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是不那么容易估计的,但根据军事演习、计算机以及其它技术的测算表明,“我们的整个兵力”是不充裕的。因此,要达成某些基本目标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现有兵力不能胜任的。

   归根结底,能否成功地保卫自由欧洲有赖于及早投入美国的空中-地面增援部队。但是,这些部队的战备程度很成问题,而且战略机动力方面的问题反过来也影响他们及时投入战斗。如果兵力不足的状况不予纠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灵活反应战略就不足信。

   政治影响

   军事结论往往必须受到政治考虑的制约。在写本文的时候,美国及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都不相信一场真枪实弹的战争已迫在眉睫。我们未来的军事态势将恰当地反映出美国决策人对美国在欧洲安全利益的看法,他们对变化着的威胁的关切程度以及他们愿意冒风险的程度。准确地判断苏联的意图显然是绝对必要的。苏联的意图瞬息之间就能改变,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能力却不能。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