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第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武汉会战·第四

武汉会战·第四

作者:孙大骆 ·中国

出自————《抗日战争历次失败战役的真相及其原因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月在中国内地武汉三镇附近,中日双方共出动了一百四十余万的兵力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血腥搏斗,其残酷性、规模性和长期性是八年中日战争最空前绝后的一次。会战结果以日军占领武汉三镇而告结束。至此,日军的侵略势力及作战范围又扩展到了中国的腹地,中国的抗日战争遂进入了一个更加艰苦的阶段。

   一、会战之前的双方态势

   一九三八年五月徐州会战结束之后,中国统帅部为了阻止日军继续西进,在一时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万般无奈,只得以水代兵,于六月九日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处炸开黄河南岸大堤,将汹涌的黄河水引向东南的大片平原,洪水所到之处,城镇、村庄、良田皆毁于滔滔的恶浪之中,直到归入淮河。

   在这次人为的洪灾之中,黄泛区内共有九十万人民葬身于洪水,一千余万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其悲惨的情景笔墨难书。

   但是,这条灾难之洪水也阻挡了日军的西进,打破了日军沿着陇海路直取洛阳、西安以及从郑州处沿平汉路南下攻占武汉,围歼平汉路以东的国军主力的企图,为中国统帅部保卫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武汉三镇,扼中原九省的水陆要冲,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尤其是华北各省和华东一带失守之后,武汉,作为中国抗战的支撑中心和作战物资的集散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时的武汉就是中日双方必须争夺和保卫的一个大焦点了。

   其实,日本大本营早在半年前,即在日军占领首都南京之后最初日子中,就已经考虑了将来的武汉问题了,如战后日本防卫厅编著的《大本营陆军部》一书中指出:

  一月十六日(一九三八年)的政府声明具有甚至抹杀国民政府的强硬态度,因此,大本营也逐渐认为迟早必须攻占汉口、广州……。

   除此之外,当时的陆军省作战课田中新一大佐的笔记也被披露出来,其中一段如下:

  陆军省认为,从地域、人口、资源等问题看来,企图现地自给自足难以如愿。结果,只能消耗减弱日本的财力。必须将蒋介石政权驱出中原,压迫到边陲地区以取得战略、政略的有利态势,占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要地,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新兴的亲日政权。徐州会战固不待言,且须断然进行武汉、广州作战。 [ 注:见《大本营陆军部》 ]

   该书继续说:

  徐州会战结束后,大本营利用徐州会战的态势逐次转向适应武汉作战的准备。但至五月末,在今秋迅速攻占汉口,把蒋政权逐出中原,根据情况,为切断中国军的补给线进而攻占广州的构想下,拟订了作战指导大纲,其方针如下:

  华中派遣军应以主力军沿淮河地区,另以一个军沿长江地区攻占汉口,尽量消灭敌军。华北方面军以一部在华中派遣军攻势开始前,攻占郑州一带将敌牵制在北方。

  这是利用流经蚌埠、正阳关、信阳等地的淮河水运为后方的补给路线,以主力由北方席卷汉口的作战方案。

   根据上述的日方史料来看,在徐州会战之前,日本大本营就已经有了进占武汉的战略构想。

   今天来看,当时的日本大本营很可能按着这样的逻辑来对待那场战争,既根据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各国列强,包括日本,在屡次侵略中国境内时,开始,中国的清政府还进行一定的抵抗,可是随着列强的大军逼近中国的繁华的城市和首都之时,清政府就会停止抵抗,屡屡要求战败议和,进而割地赔款,结束战争。

   因此,日本大本营就想当然地推断出只要日本军队一举攻占中国的几个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基础本来就不稳固的蒋介石政权也要效仿清政府停止抵抗,提出议和,从而使日本政府在得到一定实惠的前提下体面地结束这场本不愿扩大的战争。

   而当时的中国政府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日,即南京未陷落的日子里,中日两国在德国政府的调停下进行了一次和平谈判(由德国大使进行传话)。日本政府提出四点条件,即:一、事实上承认满州国。二、缔结中日防共协定。三、停止排日。四、停止特殊贸易、自由飞行。

   对于这四项条件,中国政府要人们经过讨论之后,原则上同意在保持国家领土完整的前提下以日本这四项条件为双方谈判的基础。据说参谋副总长白崇禧还说了一句后来流传很广的话:“既然如此,不知日本政府为何要开战?”

   可是,没等双方坐下来,首都南京陷落了。日本政府利令至昏,又傲慢地加上了多项条件,如,扩大华北、内蒙、华中的非武装地带,承认内蒙自治及华北特殊政权、并保证驻兵,必要的赔偿。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程序上也提出要求,即,限年内作出答复;向日本指定的地点派出媾和的使节;在承认全部条件后,开始缔结停战协定。

   中国政府对于上述新条件的答复拖延了一个时期之后方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转达于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对于十一项媾和条件中的细节加以具体说明。

   而傲慢的日本政府原以为屡战屡败的中国政府会迫不及待的全面接受日本的议和方案以早日停止战争,因此,日本政府对于中国政府的这种模棱两可的答复大为不满。随后,召开了政府和大本营的联络会议。会上,多数人说服了反对派后达成一致决议。并由政府出面,发表了不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的声明,即近卫第一次声明。

   这样一来,日本政府自已就把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路子给堵死了。战后,日本许多人士认为近卫第一次声明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声明。

   当蒋介石政府听到日本政府这个傲慢的声明之后,当然也就气愤的放弃了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路子从而更加全力以赴的抵抗穷凶极恶的日本军队了。 [ 注:当然,在以后的日子中,双方断断续续通过各种非官方渠道进行接触以试探和平的路子。 ]

   因此,在武汉会战前夕,对于日本方面来说,武汉会战就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全面解决中国事变的关键性的政治问题了。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武汉会战也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如果国军打输了,国民政府就要在失去了华北、华东和上海、南京之后,又要失去了中原诸省及武汉三镇、长江中、下游地域。这样,国民政府就要被迫迁移到四川的崇山峻岭之中而真正沦为一个地方性政府了。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国内的某个派系或是军阀人物在日本扶持下建立全国性的政府以取代西南之隅的国民政府,这样的话,和平还是不和平,国民政府的日子就会不好过了。还有军事方面的困境,华北、华东、中原都丢失了(华南也快丢了)国军只剩下穷困的西北和闭塞的西南了,这个持久战该如何继续打呀?

   因此,武汉会战对于中日双方来说,可谓是一战千钧哪!

   以上是武汉会战前的双方政治态势,现在再来看看双方的军事态势。

   在徐州会战之前,日本大本营本拟定在徐州会战结束之后,让华中派遣军的主力沿淮河地区向信阳攻去,以从北方攻占武汉,同时让华北方面军从郑州沿平汉线南下牵制中国军队以支援华中派遣军攻占武汉。

   可是当徐州会战结束之后,中国统帅部在郑州附近大胆炸开黄河堤岸,造成一条人为的天然河堑,使日军华中派遣军被阻挡于中牟-尉氏-周家口-颖州-蚌埠的黄泛区以东而望河兴叹。而中国军队也就充分利用了这条人为的黄泛区调动了主力部队(从徐州战场撤下来的部队)分别布置于正阳关-六安-舒城-桐城-枞阳-安庆这一条战线以防御陆续集结于合肥附近的华中派遣军第2军和芜湖附近的第11军主力。

   与此同时,中国统帅部还在沿长江一线的两岸配备了许多防登陆部队,并在长江各个要塞和险要处放置了大量的水下障碍和炮兵群以阻止日军海军搭载海军陆战队沿长江进攻武汉。

   由于黄泛区的阻挡,日军被迫改变了原有的由华中派遣军沿淮河而上、华北方面军从郑州沿平汉线南下的作战计划,而改为由华中派遣军兵分二路,即,一路从淮河正面逐步向前方推进以为尔后的攻击作准备,另一路从长江的安庆起始沿长江两岸攻击前进(六月十二日,日军攻占了安庆)这一路的兵力为主攻部队。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八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第119号实施汉口作战的命令:

  、大本营企图于今秋初攻占汉口。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于长江及淮河正面逐步向前方占据前进阵地,准备以后之作战。

   根据上述命令,日军参谋总长也下达了第161号命令:

  一、华中派遣军应利用安庆作战之战果,协同海军伺机占领黄梅、九江一线。

  、华北方面军占据地区内(含开封)确保安定之要领,在于尽量使残敌归顺,无可能时则扫荡敌之主力。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就策应华中派遣军向汉口作战,研究并准备以一部兵力向郑州方面前进牵制敌军的作战。 [ 注:见《大本营陆军部》上册442页 ]

   按照这二项命令,在六、七月期间,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汉口战役。

   华中派遣军共有14个师团和一个航空兵团。畑俊六大将命令第2军(司令官东六迩宫中将)以第3、第10、第13、第16四个师团为基干逐次向庐洲附近集结;命令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以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五个师团和波田支队为基干向黄梅、九江附近集结兵力。并将航空兵团(司令官德川好敏中将)以第一、第三、第四飞行团为基干,准备汉口作战。余下的第15、第17、第18、第22、第116五个师团担任上海、南京、安庆等占领的警备任务。

   这样,日军用于直接进攻武汉的兵力(海陆空)达到了30余万人,其中各式大炮数百门,坦克装甲辆数百辆、海军舰船140余艘,作战飞机数百架。

   中国统帅部也在此时调兵遣将,相对列阵。

   中国统帅部先后调集了14个集团军、十个军团及若干战区直属部队,共100余个师以及数量较少的海、空军一部份,共约100余万人。

   但是,由于国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处于劣势,仅拥有少量的大炮、飞机、军舰和装甲车,使国军在日后的作战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步。

   就在日军即将开始进攻之时,一个偶然的事件推迟了进攻的日期。

   原来在一九三八年七月十日-八月十日间,在东北满州国与苏联接壤的边境,苏军与日军爆发了小规模的边境冲突。日军第19师团被苏军装甲部队合围,后因日苏停战,日军第19师团才得以生还。

   对于此事的影响,《大本营陆军部》是这样讲的:

  据当事人回忆,由于七月十日开始的一个月期间,正是汉口作战部队集中的高潮,惹起如此事件,中央统帅部一时极感不安。然而由此却得出威力侦察的结论,苏联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

   8月22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攻占汉口的第188号命令。

   于是,华中派遣军于八月中旬由集中地开始行动,并命令第2军由大别山北麓地区击破所在的中国军队,首先进入光山、商城一线,然后准备向信阳方面及汉口北侧地区前进。命令第11军在长江及其北岸地区逐步向西方取得前进阵地,并为将由九月中旬开始的向武汉及其南方粤汉铁路一线前进做好准备。

   根据上述命令,到了战役期间,日军各部队便出现了下列具体的军事态势:

   第2军的第10、第3师团于8月28日由六安开始,向固始-潢川-罗山-信阳方向攻击前进。

   第2军第16师团于8月29日由霍山北侧向商城-沙窝-麻城-黄安-花园方向攻击前进。

   第2军第13师团于8月29日由霍山开始向叶家集-新店-宋埠-孝感方向攻击前进。

   第11军的第6师团于8月31日开始由黄梅向田家镇-广济-高山铺-浠水-巴河-黄陂-汉口方向攻击前进。

   日军海军舰队搭载石原支队从长江经田家镇向汉口攻击前进。

   第11军波田支队于8月21日从九江登陆,向富池口-阳新-大冶-鄂城-武昌方向攻击前进。

   第11军第9师团于8月21日由九江登陆,向瑞昌-辛潭铺-金牛-贺胜桥方向攻击前进。

   第11军第27师团由九江登陆,于8月21日由瑞昌-万家岭-箬溪-辛潭铺-咸宁方向攻击前进。

   第11军第106师团由庐山脚下向万家岭方向攻击前进。

   第11军第101师团由湖口登陆,向星子-德安处攻击前进。

   如果根据上述的日军兵力布署和实际行动来看,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的作战意图大致为这样:

   一、以四个师团的兵力从武汉的左侧的远接近地信阳和大别山中间向武汉做左侧大迂回,切断平汉线,并完成对于平汉线以东的国军主力的合围,迫使大别山内的国军不战自溃或束手就范。

  、以一个师团和一个支队的兵力贴长江沿岸向汉口攻击,不断拔除沿江岸的要塞和据点,以协同策应海军直接攻击汉口。

   、以四个师团的兵力从九江登陆,一路向德安-南昌处攻击,以防御赣北国军的攻击;另一路向辛潭铺-咸宁处攻击,以迅速切断粤汉线,堵住由武汉撤退的国军主力。并警戒新墙河之南的国军。

   从作战地图上看,日军的兵力部署犹如两把大、小老虎钳子,北路的第10、第3师团和南路的第101、第106师团、第9、第27师团为大老虎钳子的左右两只钳爪,而商城的第16、第13师团和长江岸边的第6师团、波田支队及海军舰队为小老虎钳子的左右两只钳爪。大老虎钳子从外线钳住国军主力,小老虎钳子从内线钳住汉口附近的国军主力并直取汉口。在作战过程中,大、小钳子互相掩护、互相策应,从而使国军各个部队自顾不暇,疲于作战,最终各个被击破。

   可以说,日军的这个作战计划是比较完善的计划,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日军正是按照这份计划基本上完成了作战任务。

   我们在来看看国军的战略作战布置是如何的。

   武汉会战前夕,国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份武汉会战的指导方针,蒋介石批准予以执行。现将此方针抄录如下。

  武汉会战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

  方针

  国军以聚歼敌军于武汉附近之目的。应努力保持现在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线,先摧破敌包围之企图,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向沿江夹击突进之敌。

  指导要领

  第五战区:应以现在态势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

  一、广济方面:

  1、李延年、许绍宗、刘汝明、曹福林、肖之楚、覃连芳、韦云淞、张淦、张义纯、何知重等部,确保现阵地及田家镇要塞,积极击破当面之敌,并酌派部队在浠水(44A)巴河(81A)两线占领阵地。

  2、田家镇要塞沦陷后,应改用持久战要领滞退敌之西进,并利用浠、巴两线之阻止,转用约五个师兵力于宋埠、黄陂间,与武汉守备部队协同作战。

  二、豫南方面:

  1、孙连仲、宋希濂、张自忠部固守黄麻以北大别山阵地,并控置冯治安、徐源泉部于麻城、宋埠间、策应各要路口作战。

  2、胡宗南及于学忠部取侧面攻势,与占领阵地部队相连系,努力击破该方面包围之敌。

  3、必要时,13师可抽调使用于宣化店附近固守隘路。

  4、最后应确保大别山阵地及信阳,使武汉部队作战容易。

  三、尔后游击部署:

  1、应指定12个师以上兵力。在大别山分区设立游击根据地,向安庆、舒、桐、合、六及豫东、皖北方面挺进游击,尤须积极袭击沿江西进之敌。

  2、苏北兵团,应以有力部队,向淮南游击,破坏交通。

  (乙)第九战区:应极力维持现在态势,并须确保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要线,以维持全军后方,使尔后作战容易,无须先击破经瑞武路及木石港西进之敌。

  1、南浔路星子方向,以吴奇伟指挥王敬久(52D、190D)俞济时(51D、58D)叶肇(159D、160D)陈安宝(40D、79D)欧震(59D、90D)各军Z及102D、139D,确保德安以北现阵地为全军之右翼。

  2、薛岳亲自指挥王陵基(N13D、N14D、N15D、N16D)黄维(11D、16D、60D)李玉堂(3D、15D)等部及133D、141D、142D、91D、6RD,迅击破沿瑞武路公路两侧进犯之敌,确保控置箬溪横路铺各隘路口,以阻止敌之迂回。并乘敌突入向北侧击。

  3、阳新河以南、卢汉(184D、182D、183D)汤恩伯部(23D、N35D、4D、110D)及14D应以现在态势阻敌西进,万福林(4RD、190D、116D)张刚(193D、82D)部,应确保阳新河北岸及沿江半壁山等要点,并以黄国梁军(92D、30D)推进至三溪口。准备在辛潭铺、三溪口、下浮屠之线,截击西进之敌。

  4、关麟征(2D、25D、荣誉师)、李仙洲(95D、195D)周祥初(43D)以主力控置于高桥、通山附近,一部于金牛、保安、准备在通山,李家铺、金牛、保安,鄂城前方高地线,布置坚固阵地与敌决战,并保持重点于南翼,汤恩伯部转用后及孙渡(N10D、N11D、N12D)邓龙光(154D、156D)部到达时,均加入该线向敌反攻,情况许可时,上述各部更应向前推进作战。

  5、九战区尔后应以四个师以上兵力,在九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常川向敌后方游击。

  (丙)武汉卫戍部队,准备攻守沿江要点及核心阵地,应以现有兵力之一部(13D)准备推进使用于五战区,3D,55D使用于第九战区与敌决战,最后应固守核心阵地,使两战区野战部队得从新部署向敌夹击。

  (丁)第一、二、三各战区仍以现在部署,积极向敌袭击,以牵制敌向武汉转用兵力。第三战区沿江腰击炮兵,更应排除万难妥为部署,俾发挥威力,截断敌舰长江联络线。

  该战区等作战方针早经指示。并已由各该战区计划实施中。

  一九三八年?月

  注:A代表军、D代表师、N代表新编、R代表骑兵。 [ 注:见《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

   以上的就是当年国军统帅部制定并照此执行的会战作战指导方针。

   这份作战指导方针从字面上来看是比较正确的,既有面面防守,又有重点夹击,还有敌后游击骚扰。可是如果细作分析,就有了破绽。这就是:究竟在哪个地域进行重点防守?究竟在哪个地域以坚强防守去逐步消耗日军然后以生力军一举聚歼之?既然已经预料到了日军将要进攻的路线(后来事实表明预料是对的)为什么不预先在某个地域内埋伏绝对优势兵力寻机聚歼日军呢?

   今天来看,国军统帅部只是在理论上指出了要将重点兵力摆在外线寻机捕捉消灭日军,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将这个计划落实到实处。就是说,在实际会战中,并没有在外翼(如南浔路方向)集结绝对优势兵力去聚歼日军,而只是集结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去打击日军,其结果收效不大,既没有打破日军的进攻,更没有扭转战局。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份宏观的战略指导性计划,不可能细致而具体地规定什么。

   那么,我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后来的实际作战中也没有出观一种集中优势兵力以运动战的方式在某个地域去聚歼日军的战局呢?

   显然,国军统帅部的参谋人员只是在纸面上四平八稳地提到了貌似合理的战略战术,可是在国军的绝大多数高级将领中,包括蒋介石、白崇禧、何应钦等人,并没有真正具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用运动战的灵活方式寻求战机,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聚歼某一路深入的日军部队的军事意识和军事素养。

   那么,既然纸面上的作战指导方针和实际指挥作战的将领们的军事意识和军事素养相脱离,这个纸面的作战指导方针再完善也是等于零了。

   从这一点来说,会战未打响,国军就已经输掉一半了。

   二、会战之一战役──南浔路战役

   一九三八年八月末,中日双方军队同时在武汉外围远接近地四条战线开始了正式的大规模的血腥搏斗。

   这四条战线对于日军来说就是两只大、小老虎钳子的四只钳爪,对于国军来说就分别为南浔路战役、黄广战役、富金山、沙窝战役和信罗战役。

   我们先从南浔路战役讲起。

   南浔路战役统指发生在九江南至赣北德安、西至阳新附近、西南至瑞武公路顶点武宁附近的这一片地域的一系列战斗。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指挥五个师团中的四个师团,即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还有波田支队(另一个师团第6师团放在长江北岸黄广一线)于8月29日左右先后从九江处登陆,一路从东、北两个方向向德安附近攻击,企图消灭这一地域的国军并前出修水以保障日军的左翼;一路向西,攻击阳新、大冶、三溪口等地,企图直取咸宁,切断粤汉线并前出通山附近防御湘北的国军。

   指挥南浔路战役的为国军第九战区司令官陈诚。此战线又分为二个作战兵团,第一兵团负责德安附近地域,司令官薛岳。统辖二个集团军,二个军团的10个军约26个师的兵力。第二兵团负责阳新、辛潭浦、大冶及咸宁、通山附近,司令官张发奎,统辖三个集团军一个军团,共约7个军18个师的兵力。

   在南浔路战役之初,日军各师团进攻的态势如下:

   波田支队于7月23日在姑塘登陆,26日攻占了重镇九江,8月20日由九江沿长江南岸向阳新、大冶、鄂城攻击前进。

   第101师团于7月26日在姑塘登陆,8月12日在海军炮火支援下向星子攻击,与国军激战之后,于8月21日攻占星子,然后沿德星路攻击德安。

   第106师团于7月24日在姑塘登陆,协同波田支队攻占了九江,并由九江南进,于8月1目攻击国军的金官桥阵地。

   第9师团于8月16日在九江登陆,8月20日协同波田支队攻击瑞昌、8月26日占领瑞昌。

   第27师团于8月30日在九江登陆、9月上旬,集结于庐山东面、好象要协同第101师团向西攻击德安,可是到了9月中旬,突然西调到瑞昌,并且带走了第101师团的佐枝支队,沿瑞武路向西攻击前进。

   这样,从八月初开始,在上述几个地段,国军利用预设的防御阵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利用优势的炮火及海空军力量,先后突破了国军的各个防御阵地,迫使国军一步步的后撤。在这个期间,国军在少数几处阵地,顽强抗击日军,使日军伤亡累累而不能突破。这包括金官桥战斗,富池口战斗,麒林峰战斗,德星路的东、西孤岭隘口街战斗。甚至在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万家岭地区时,国军第一兵团及时抓住战机,调动部队将第106师团包围在万家岭地区、经过十几天残酷的搏斗,消灭了大部份日军,只有三分之一的日军逃脱,取得了万家岭大捷。

   下面具体地介绍一下这几次战斗过程。

   金官桥战斗。

   金官桥位于庐山北麓,是国军第一兵团防御阵地的顶点,如果守不往这一带的阵地,第一兵团就要退下去加大防守正面,这样,难度更大。兵团命令金官桥一线的第4军、第70军、第64军坚决守往阵地,不准后退。于是国军4个军同日军第106师团展开残酷的争夺战。日军的步、炮、坦、和空军联合进攻,激烈时施放毒气,国军官兵前仆后继,打退了日军数十次凶猛的进攻,阵地失而复得几十次。山上山下及附近的稻田中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及散落的武器。双方也为争夺尸体和武器而增加伤亡。当时正值盛夏,阵地上臭气刺鼻,令人难以忍受。

   由于副食供应不上,国军官兵生活非常艰苦,体质衰弱,加上气候变化大,导致病号减员增加。如第19师,除伤亡数千人之外,还病死了许多人。战后统计,仅剩士兵780余人。伤亡减员之多,超过了淞沪战役。(淞沪战役之后,第19师还剩1500余人。)

   由于日军始终不能突破金官桥阵地,于是日军第101师团在海空军支援下向西攻击,企图沿德星路打到德安,抄到国军北线的后方,使北线国军不战而溃。

   8月19日,双方又在东线德星路展开激战。8月21日,日军在优势炮火中攻占了星子,然后继续西攻,在东西孤岭处同国军第25军、第66军展开激烈的攻防线。国军利用庐山的天然地势,居高临下,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使日军伤亡很大,打死了第101联队长饭冢大佐。

   经过十几天血战,终因国军抵挡不往日军的优势炮火而失去了东、西孤岭这一险要之处。

   日军攻占东西孤岭之后,又继续向隘口街攻去,退到此处和国军利用这个凹形阵地,浴血阻击了近一个月,日军在付出了很大伤亡之后方才占领了隘口街,师团长伊东中将因此而受伤。

   与此同时,日军第9师团于8月23日占领了瑞昌,星子阵地也于此时失守,这样,金官桥一线的国军就暴露出两侧背。为了防止瑞昌之敌迂回攻击金官桥的国军,8月28日,兵团调动第74军一部份兵力前出岷山,掩护金官桥一线。8月29日,第74军一部在岷山与由瑞昌向金官桥迂回的日军一部遭遇,被日军打退。第74军又派一部支援,又被打退。于是,第74军全部出动堵击日军。为了安全,兵团只好将金官桥一线的守军撤到岷山-黄老门-庐山麓一线。

   日军第106师团紧追至这一线阵地继续攻击。为了安全,兵团又将守军撤至德安以北的乌石门线的防御阵地。

   兵团为了在此地设伏第106师团,特在乌石门线阵地摆了一个反八字形阵地,第4军、第74军、第27军、第64军在这个反八字形阵地以火炮和轻重机枪构成严密火网,严阵以待,准备消灭第106师团。

   日军大概看到这处地形不利于进攻,便犹犹豫豫,不敢进攻反八字形阵地而在阵地前徘徊了20天之久。

   就在此时,蒋介石来电,命令第74军与第64军调到后方休整及作战。兵团司令官薛岳坚决不同意,最后,只同意调走一个师,这样,这两个军对于尔后的作战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则,尔后的战斗就不好进行了。

   也是在此时,日军第27师团由瑞昌沿公路向武宁方向攻击,9月23日,在小坳地区与第二兵团进行了一场激战。

   9月24日,军委会命令第一兵团接替第二兵团指挥这场战斗,以确保武宁。第一兵团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去迎头阻击日军的进攻,而是抽调兵力向日军的后方小坳地区攻击,以切断F1军的后方补给线,从后面打击第27师团。于是,第一兵团调动第91师、第142师、第60师、第预6师向小坳地区攻击。令第141师、第16师在瑞武路西侧向东攻去,令新13师、新15师沿瑞武路向西南作持久抵抗,迟滞日军的进攻,令新141师、新16师在潭埠-柘林对岸沿修水南岸占领阵地,策应修水北岸的作战。

   国军进攻瑞武路的左翼部队在麒麟峰遇到日军的反攻,9月27日,国军第60师、预6师猛然反攻,双方展开肉搏战,伤亡均大,日军铃木联队损失大部,同时。进攻瑞武路的国军右翼部队于1O月初打到小坳地区。

   就在双方在瑞武路激战的时候,沉寂20余天的日军第106师团在反八字形阵地前突然有所行动。它将少数兵力留在阵地前牵制国军,而以大部兵力轻装(没带重炮)由万家岭地区绕过乌石门阵地的左翼白云山地区,偷偷地前出到万家岭附近,企图绕过反八字形阵地攻击乌石门阵地。

   白云山地区第4军发现了第106师团摸了上来,立刻一个转身,将兵力从面向东转为面向西,将第106师团拦截在万家岭地区。

   第一兵团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刻认为这是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于瑞武路和南浔路两个战场之中,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消灭它。于是兵团冒险抽调德星、南浔、瑞武三处的兵力围歼第106师团。

   10月2日,兵团调第4军、第74军,第187师、第139师(欠一旅)包围万家岭日军的东半面,命瑞武线的新13师、新15师、第91师、第142师、第60师、预6师包围万家岭日军的西半面。

   这样,第106师团就被国军紧紧包围于狭小的万家岭地区。

   国军官兵得知自已以近10倍的兵力围住了第106师团时,信心大增,各部队勇敢地猛冲猛打,反复厮杀,每个山头,每个村庄都躺满了双方的尸体,鲜血染红了每一片青草地。国军几次逼近第106师团的司令部,师团长松浦持军刀准备切腹自杀,师团部的勤务兵也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只是因为国军不知是师团司令部而一度中止了攻击。

   10月6日,第106师团被消灭了一半。由于伤亡很大,日军空投下了几百名下级军官以补充第106师团。

   此时,日军统帅部非常焦急,可是一时又无兵可调,不得已,只好拼凑了三个支队,由铃木春松少将率领,由箬溪地区经武永路及北侧向东攻去前进。10月6日到达柘林以北地区。日军不去万家岭直接解围而经武永路向东攻去,意图在于从西面攻击德安,以策应东面的第101师团对于德安的攻击,德安一旦失守,第101师团就可以协同铃木支队长驱直入将万家岭地区围歼第106师团的国军来一个反包围。

   第一兵团识破了日军铃木支队的企图,被迫从万家岭前线抽调了新13师、新15师、第60师、第91师预6师南下武永路拦阻铃木支队的东进。

   这样,万家岭地区还有第4军、第74军、第187师、第139师(一旅)、第142师继续围歼第106师团。

   同时,兵团紧急抽调庐山南部的第66军下山参加万家岭作战。

   双方激战到10月10日,第106师团已经被消灭三分之二,余下的兵力利用夜色钻出国军的包围南下到武永公路与日军铃木支队会合。

   这样,经过10余天的殊死搏斗,第106师团大部份被消灭,约一万余人丧命于万家岭一带。

   一年之后,第141师唐永良师长在万家岭附近打游击,特意到万家岭战场参观,他看到到处是日军的墓地、死马,以及乱七八糟的日军军用品。唐师长特意将部份日军的墓葬拍摄下来,于是,这幅照片就成了那次日军灾难的有力证据。

   对于第106师团的灾难,战后日本防卫厅主编的《大本营陆军部》是这样介绍的:

  华中派遣军攻击汉口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即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由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在庐山、德安附近进行苦战,以及笫2军突破大别山前进意外受阻的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到10月11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而且弹药特别是炮弹消耗量极大,为其补充煞费苦心。

   从此段刻意修饰的记载来看,日本官方和军方对于那次失利的史实抱有一种羞于见人的态度,请看,只用了“焦虑”二字就将那段成千上万名官兵血染的历史事实给轻易的遮掩住了。也将日军统帅部那段指挥的失误给回避了。

   其实,也不必责备这些历史学家,大日本皇军在八年的中国事变中一直是百战百胜的,如果在官方的史书中如实的记载出历次皇军失败的战史,那大日本皇军百战百胜的神话不就破灭了吗?

   所以,台儿庄的溃退不叫溃退,叫“转进”,万家岭的被歼不叫被歼,叫“焦虑”。短短二个字,就足以令日本亿万国民永远不会了解日军那二次不太光彩的历史了。

   国军第一兵团聚歼了第106师团之后,便于10月18日转移占领了三泌河-墨赤山-永丰桥-德安一线,与右翼德安路的部队联接一起防守修水北岸一线。

   此时德星公路的日军第101师团于10月9日攻占隘口街之后,继续向德安攻击。国军利用有利地势节节抵抗20余天,使日军付出较大伤亡之后才攻击了20余公里于10月28日攻占了德安城。(此时,汉口已经失守。)

   10月31日,经蒋介石同意,第一兵团部队撤至修水南岸,占领丰良-潭埠-修水南岸-吴城一线,与日军对峙。

   至此,第一兵团的作战告一段落。

   今天来看,第一兵团基本上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既在德星路堵往了第101师团,又歼灭了第106师团主力,还拖住了第27师团的后腿,使之不能及时西下。

   第一兵团之所以能在其作战地域取得战术性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占据了险要的地势并充分地利用之。正如第一兵团司令部作战科长赵子立将军在五十年后总结的那样。“地障就是兵力,险要就是武器。”

   遗憾的是,第一兵团没能全歼第106师团,其实第一兵团已经尽了全部的力量。如果战前统帅部在该地域再多部署5-1O个师的话,第106师团恐怕就要一个也逃脱不掉了。

   在如此险要的地势中没能以重兵聚歼日军一至二个师团,这是统帅部的战略失误。

   我们再来看看南浔路另一个战场,即第二兵团的战斗情况。

   第二兵团下辖7个军18个师,它的任务是在长江南岸的瑞昌、富池口、阳新、三溪口、辛潭铺、通山等地设置防御阵地,利用山地节节抵抗日军的进攻,以确保汉口右侧外围的安全和粤汉线的畅通。可能时,配合武汉卫戍部队(五个军的兵力)围歼武汉市郊的日军。

   第二兵团作战地域为幕阜山脉,该地地险山高,林草丛生,由西向东北延伸,沿途到处是险要地段,如鲤鱼山、笔架山、万家岭、棺材山等,地势之复杂很利于防御一方。

   第二兵团的兵力具体布防如下:

   第98军张刚部防御富池口以左的沿江地域,第54军霍揆彰部防御富池口右侧的沿江一线,第53军万福林部防御阳新一线,第60军卢汉部防御丫吉山一线,第13军张轸部防御洋港一线,第37军黄国梁部防御三溪口以南的龙港一线。

   另外,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的四个师配合第一兵团的黄维第18军和商震的第32军布防于瑞武公路的两侧,打击沿公路进攻的日军,以阻止日军向通山一线迂回。

   最后,将第52军关麟征部、第92军李仙洲部和第43师周祥初部以主力控置于高桥、通山附近,以一部布防在李家铺、金牛、保安、鄂城一线的前方高地,利用工事抗击日军,并将重点放在南翼即通山附近。

   第二兵团如此强大的阵容将要面对日军二个师团和一个支队的进攻。

   日军波田支队的作战意图是贴长江南岸向汉口攻击,以保护长江中的海军舰队和长江北岸的第6师团。

   第9师团的作战意图是向辛潭铺以南的金牛、咸宁方向攻击以切断粤汉铁路。

   第27师团的作战意图是先向武宁方向攻击,以迂回通山处将国军主力的退路截断,后又从武宁的箬溪处折向辛潭铺,攻占了咸宁,并前出至通城一线。

   从双方的兵力布署来看,可谓是兵来将挡,你攻我防。

   遗憾的是,第二兵团的布防缺乏重点,兵力分散,以至于处处挨打,处处被动,始终未能以灵活的运动战方式以优势兵力聚歼某一路进攻的日军。(只是以一部份兵力参加了第一兵团的万家岭歼灭战。)

   8月16日,日军第9师团在九江登陆,8月20日,第9师团协同波田支队攻击瑞昌,国军坚守了6天之后,日军攻占了瑞昌。随后,波田支队攻击要塞富池口,国军第54军坚守于此。

   日军凭借海空军的优势炮火凶猛攻击富池口附近的阵地,国军第18师顽强抵抗,伤亡很大。进攻的第一天,第二营五连的全体官兵全部阵亡于炮火之中。尽管如此,第18师仍然坚守了10余天,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由于没有增援部队,8月底,第18师残部撤了下去。至此要塞富池口陷落。

   今天来看,如果增援部队能保证的活,富池口要塞不至于陷落。

   日军攻占了富池口要塞之后,又分路向西面的半壁山要塞和西南方向的阳新一线攻击。

   半壁山要塞和长江对岸的田家镇要塞相对,同是从长江进入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地势险要。第98军派一个加强旅防守于此。旅长马骥,辖高射机枪二个连,炮兵一个营(六门克虏伯榴弹炮,四门七五高射炮)兵力7200余人。

   该旅既要防守长江之敌,又要防地富池口方向之敌,任务很重。富池口激战之后,日军开始进攻半壁山要塞。长江中的海军大口径火炮和飞机对半壁山狂轰滥炸,日夜不停。要塞工事经常被炸得一塌糊涂,官兵们经常被压在碎石之中。伤亡很大,到了晚上才能清理出来。在这种严重情况下,该旅仍然坚守一个月之久。九月下旬,该旅奉命撤出。

   在此战斗中,该旅阵亡826人,负伤278人。

   与此同时,日军波田支队对阳新一线展开攻击。坚守阳新一线的是国军第53军万福林都的116师和130师。该军原是东北军的部队,曾参加了永定河、津浦、上海等战役。

   在阳新至三溪口、金牛一线,尤其是三溪口一带,到处是起伏的山岗,林木杂生,中间有乡土公路,可跑汽车,地形较为复杂。

   三溪口是日军进犯咸宁和贺胜桥的必经之路,因此,日军必予夺取之。

   第53军二个师守备该线三个月,其中在九月上旬的战斗最为激烈。日军利用强大炮火猛轰国军的简易工事,国军官兵只好隐蔽于工事中,专等日军步兵接近后与之进行近战和肉搏战。由于日军炮火猛烈,又有坦克开路,国军抵抗不住,只得每天后撤四、五华里,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抗击日军。因后方常遭炮火封锁,供应不上,官兵们只好挖生薯、芋头、喝生水、造成许多虐疾病,加上伤亡惨重,伤兵无人救护,刚下阵地就死了。阵地、山谷中遍满了官兵的尸体。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激战到第7天,友军一个旅接替了53军阵地。

   这次战斗,第53军伤亡很大,全军仅剩三分之一,缩编为二个团。以至于几十年后,其残酷景象令第130师参谋刘殿武难以忘怀:

  部队受到统帅部的表扬,但回忆官兵死亡的惨状,伤病员艰难痛苦行动的情形,孱弱的身躯,祈援待救的目光和无声的饮泣,亦属惨矣!

   日军波田支队付出了伤亡之后,攻破了阳新防线,径直向大冶、鄂城方向继续攻击,以期配合江北的第6师团占领汉口。

   为了策应波田支队,日军第9师团于九月中旬开始向阳新以西的排市一线的国军防御线攻击。此时是9月23日左右。防守排市一线的是国军第60军第184师部队,师长张冲。

   第60军从徐州战场撤下来之后,由于伤亡很大,进行了整编。全军将兵力集中到第184师,余下的二个师回到后方补充。这样,实际上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参加了排市一线的防御战。

   第184师编有四个步兵团,每个团2000余人,编有九个步兵连,每连170余人。团有迫击炮一个连,重机枪三个连,每连有六挺法造哈其开斯重机枪,每个步兵连有轻机枪九挺,法造七九步枪70枝,高射机枪排一个,有法造高射机枪二挺。另外,师部有警卫连、通讯连、工兵连和卫生队等,还临时配备炮兵一个团,团长彭孟辑。

   第60军的装备在当时国军来说也是属于一流的。

   第60军在9月23日到1O月7日15天之中,坚守于排市以南、富水河南的辛潭铺一线,防守正面长达20余公里,纵深达8里的多层次阵地。

   第60军的云南官兵顶住了日军第9师团的强大的炮火和空军的轰炸,打退了多次的日军步兵的进攻。甚至在日军施放毒气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住了阵地,并杀伤了许多的敌人。但是国军伤亡很大。在9月28日的战斗中,当日军猛攻白门楼阵地不成时,突然施放毒气,将曾泽生一个团中的一个连官兵全部毒死,这才占领了白门楼阵地。

   9月30日,日军千余人在大炮飞机掩护下,攻击曾泽生团的石梯寺、福林脑、足老仙阵地,激战到傍晚,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守军死亡了二个连长,士兵伤亡过半。

   10月1日,日军继续进攻福林脑、足老仙,打到高潮时,守军工事全毁,日军用毒气炮弹,杨宏元团长与士兵一起作战,伤亡很大,仍然守住了阵地,同时,日军千余人三面围攻石梯寺一线据点,曾泽生团长亲自指挥,组织非战斗兵参加战斗,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10月6日,日军从杨团和余团的结合部冲入,为了保障主峰,余建勋团长领几个卫士守住一个山包,用火力拦截日军的进攻。激战到夜里,阵地仍然在守军手中。

   在第60军坚守的15天中,日军采用的方法多是对于主攻重点,拂晓就开始炮轰,一直攻下一二个阵地,方才停止攻击。否则,从早到晚,枪炮声不间断地进行进攻。

   第60军的坚强防御,严重阻碍了第9师团的西进,杀伤了许多日军,当然,国军伤亡也很大,第60军184师共伤亡2303人。

   10月7日,友军一个师接防了第60军的阵地。第60军后撤到崇阳一线休整布防,准备继续阻击日军的进攻。

   今天来看,当第60军和第53军在辛潭铺以南的山地中与日军激战的时候统帅部如果趁机调以重兵从侧面打击第9师团的话,情况可能会更有利了于国军,这当然是统帅部的失误。

   10月7日左右,当第60军与第9师团激战之时,也正是第一兵团在万家岭一线围歼第106师团之际。

   与此同时,在第60军的右翼,张轸的第13军也与日军第9师团展开激烈的战斗。

   而在第13军的右翼,布防着黄维的第18军,李玉堂的第8军,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四个师和王赞绪的二个师及商震的第142、141师、它们的任务是沿瑞武公路两侧层层阻击日军第27师团南犯武宁,迂回通山。

   9月18日,第27师团沿瑞武路攻占了茶园陵、白石崖,国军第18军拼命抵抗。9月24日,国军第91、142、60、16师和预6师在坐牌山、乌沙岭、马塞山、火炎坳、风雨岭及白水街、麒麟峰、九石隘、昆仑山、覆血山等地与第27师团展开激战,胜负难分,第8军和第141师也同时与第27师团展开激战,将第27师团阻挡于杨坊街以西,西崇山以东,昆仑山以北地区。

   在这次战斗期间,第13军110师廖运周团在箬溪以西的小坳处打个小胜仗。

   廖运周这个团本来沿山间公路设防阻击日军,可是日军炮火太猛烈,廖团总是抵挡不住,就只好避开正面在公路上专找日军后勤部队打,并常有收获,如马匹和物资等。

   有一天,大部队突然后撤,廖团也尾随。行至小坳处,发现一个弹药库,里面全是迫击炮弹。旅长辛少亭建议廖运周在这里打一下日军,因为这是地险十分险要,险峰之下,只有一条山间公路,且十分狭隘。廖团便在公路拐弯处设下了一个炮兵阵地,共布置了十二门迫击炮,四门反坦克炮。

   这四门反坦克炮是大战之前,师长吴绍周领着廖运周到第18军黄维军长那里闲玩,当黄维认识廖运周之后,并得知廖运周曾经是炮校的毕业生时,(黄维详细地考问了几个关于炮兵方面的知识)方才郑重地将这四门稀少的反坦克炮借给了廖运周。

   廖运周也对得起黄维,他这个团利用险要的地形布用反坦克炮,在黄昏时,先打坏了前面的几辆坦克,导致了后面的大量汽车拥挤不能动弹,这时,廖团的所有火炮一齐怒吼,弹不虚发,一口气打了5000余发炮弹,直打得日军汽车纵队火海一片,燃烧了一夜。

   天亮时,廖运周发现公路上躺满了残破的汽车以及无数具尸体,还有20余辆坦克在燃烧。

   这个胜仗,大概就使黄维信任起廖运周来。不然的话,为什么在十年之后,黄维的第12兵团在双堆集被刘邓大军包围之时,当黄维决定用四个师突然冲锋冲出解放军的包围圈时,黄维将打头阵的重任交给了廖运周的第110师呢。

   也是在进攻之前,黄维特意拿出珍藏的白兰地酒郑重地(比上一次还郑重)敬了廖运周师长一杯,祝他马到成功。

   廖运周毫不客气地喝了这杯千钧酒,然后一转身也同样毫不客气地把一个整师一个不缺的带到了解放军的行列之中,并告诉了解放军黄维要突围的计划。
黄维因此而突围未成,兵败被俘。

   因为黄维这个书生型将军在关押期间拒不认罪,并始终坚信国民党的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而共产党的共产主义不能救中国,他被关押了27年之久,一直到一九七五年大赦国民党所有的战犯之时,黄维方才走出监狱──他终于坐穿了牢底。

   几十年之后,当黄维见到廖运周时,还直埋怨廖运周当年的“叛变”破坏了他的突围计划,否则,他很可能突出重围。到了台湾,他黄维做个国防部长是不成问题。起码也能弄个国府资政,享受离休待遇。

   唉,一个廖运周竟使黄维坐了27年的大狱,百无聊赖,黄维只好研究起永动机来,一直到他出狱,这个永动机也没能动起来。

   唉,就怪那四门反坦克炮,没有这四门反坦克炮,他黄维哪能认识并器重廖运周呢!人生就是如此的无常,仅仅只因为这几根和下水管子差不多的铁管子,竟使黄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真不知道为了这几根下水铁管子。黄维在狱中后了多少次悔呢。

   一九八九年,黄维在北京病逝。他死的无声无息。以至于在五年之后,外地有个年轻人,还给他写封长信与他一本正经地探讨当年国共两党的是与非问题。

   廖运周打完日军的车队之后,就发生了万家岭大战。第27师团急忙东进解围,正在参加万家岭战斗的黄维等几个师急忙抽身南下阻击这个解围的日军支队。

   打完了万家岭战斗,第一兵团部队收缩到德安附近。日军第27师团便掉头向北,向辛潭铺一线攻击。攻击数日,仍然没能突破国军防线,于是,第9师团便绕过辛潭铺防线,向金牛、贺胜桥攻击,留下第27师团继续攻击辛潭铺。10月26日,第9师团方才切断粤汉铁路,此时,武汉的国军已经撤走,日军没有截到什么东西。

   10月25日,汉口失守,辛潭铺一线的国军方才向通山、崇阳一带撤退,第27师团方于10月26日攻占了咸宁,并于几天之后攻占了通山、崇阳和通城等地。

        (11月9日占领通城)

   至此,历时三个月的南浔路战役告一段落。

   今天来看,第二兵团没能完成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既没有堵住日军的进攻,又没能以优势兵力聚歼某一路的日军。根据地势来看,第二兵团在此地区设伏重兵以运动战的方式聚歼某一路日军是极有可能的事情。问题是既没有设伏重兵,又没能采取主动寻机聚歼日军,看来,这个责任应该由统帅部来负了。其失利的原因还有如防守过于死板,以呆板的阵地战对付优势的炮火组成的日军进攻部队,其结果当然处处挨打,处处被动,处处伤亡很大了。

   三、会战之二战役──黄广战役

   黄广战役是统指武汉会战中的长江北岸的黄梅、广济和田家镇一线的战斗。这条战线对于日军来说是小老虎钳子的左边钳爪,对于国军来说就是黄广战役了。
黄广战役的作战区域属国军第五战区管辖,战区司令官为李宗仁统辖12个军(不含大别山北麓和信罗地区的国军)负责这一带的作战。

   在这一地区作战的日军为第6师团及长江中的海军第三舰队加上后期登陆作战的石原支队。这一路日军归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指挥。

   会战之前,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只得用一个师团沿长江北岸向汉口攻击,第11军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日军最精锐的师团──第6师团。并配备了大量的重炮和坦克车以及骑兵、工兵、辎重兵和海空军力量,师团长为稻叶四郎中将。

   第6师团为日军陆军最精锐部队,南京战役中,第6师团首先攻入南京城,并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师团长谷寿夫因此而被调离。抗战结束之后谷寿夫被中国政府审判枪决于雨花台。

   而在南京战役之前的淞沪战役,也是这个第6师团,在双方主力胶着于淞沪的三角地带之中不分胜负的时候,第6师团在杭州湾登陆,以极其凶猛的凌厉攻击快速地击破层层拦阻,突然插到国军主力侧翼,仅以一个师团的兵力突入几十万大军的国军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以四面出击中心开花的奇袭战术打得几十万国军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从而一下子解决了几个月的战役僵局、

   正是强悍而凶猛的第6师团一锤定音,导致了国军在淞沪地区的全面溃败。

   因此,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刚刚接任军司令官职务的时候,就将如此重任交给了笫6师团,命孤军深入,以区区几万人冲入国军防线之中,直捣汉口。

   第6师团果然不负冈村宁次重望,在师团长稻叶四郎带领下,于6月8日从舒城出发,一路喷火射铁,劈关夺隘,击溃层层国军拦阻,攻占了潜山、太湖、宿松等要地。并于8月4日攻占了黄梅。

   在第6师团一路攻击中,国军第26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29集团军等主力部队先后采取侧击、迎头堵的方式都没能完成对于第6师团堵截及消灭的任务。

   第6师团仅以几万人的兵力携带大量的重装备,置后方于不顾,远途奔袭在国军十几万人的层层拦阻中连克多座要地,并于8月4日又攻占了重兵防守的重镇黄梅,令沿途屡屡被击溃的国军主力望兵兴叹,真不愧为日军陆军中“全军第一精锐”(冈村宁次语)。

   当然,从舒城到黄梅。距离为六、七百余里,第6师团用了近二个月的时间方才到达黄梅,这也说明国军的守备部队抵抗之顽强。但是第6师团终于到达了黄梅,也说明了第6师团火力之凶猛、胆大之无边,勇敢之程度了。

   但是,第6师团也受到了重创,伤亡很大,以致于在黄广战役后期几乎在补充兵员未到的情况下难以继续展开攻击了。 [ 注:见《冈村宁次回忆录》365页 ]

   8月底,第6师团攻击广济梅川城,而一旦广济被占,要塞田家镇就陷于侧背的威胁,如果田家镇要塞一旦失守,那日本海军就要搭载陆军步兵溯江而上,任意在什么地方登上北岸以堵住黄广线上的国军主力的退路,那样的话,国军的处境就会极为不利。

   而此时,日军海军舰队及海军陆战队正对田家镇进行多日的江上攻击和炮轰,企图从长江岸边夺取要塞。但是由于田家镇守军顽强抗击,使日军海军及陆战队一筹莫展,望镇兴叹。

   因此,第6师团决心攻占广济,从后侧翼的陆地攻击田家镇要塞,以砸开通住武汉的最后一道长江门锁,让海军和登陆部队长驱直入,插入后方。

   这时候,田家镇要塞的得失就成为双方关注的最大焦点了。田家镇如果守住了,日军的海军和第6师团就会在这个要塞前望汉口而兴叹,田家镇如果失去了,国军各部队就会不战自乱,望风而走。

   也就在此时,国军统帅部计划在黄广一线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反攻战役,以打破日军第6师团的攻击。保卫田家镇要塞的侧翼安全。

   8月底,第6师团开始攻击广济城,第五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白崇禧到达前线,命令部队固守广济,并调动广西的第188、189二个师和第68军刘汝明部布防于广济一线,阻止日军的进攻。

   第188、189二个师在广济的龙头寨、大小坡、沤烟寨一线设防,第68军在凤凰寨、猫儿山、大风寨一线设防,与日军进行了30天的血战。

   有一次,第68军组织大刀队在猫儿山与日军激战,消灭日军300余人,日军无力抵抗,只好施放毒气,使国军阵亡400余人。

   8月30日,日军攻占了龙头寨、大小坡,沤烟寨,第189师拼死抵抗,阵亡许多官兵。

   第103师的连长叶成章,在仕野马洞阵地用轻机枪打下一架日军低空轰炸机,摔在芦家河中,叶连长也同时牺牲。

   在广济城攻防战期间,日军多次出动飞机对广济城轰炸,城内军民死伤无数,使国军防御部队损伤很大。

   在第189师大洋庙山头阵地上,师长凌压西组织部队布好严密的火力网。予以进攻的日军以很大的杀伤,日军成天以火炮和飞机轰击,然后以骑兵冲锋,都被阵地的官兵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射杀于阵地之前。日军又在夜里进攻,来势凶猛,国军官兵勇敢迎战,双方肉搏一夜,枪炮声,城杀声响彻夜空,阵地二失二得,终于在天亮前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国军损失许多官兵。

   一连打了五昼夜,日军仍然没能突破第189师阵地。第六天,日军用远程大炮将阵地前沿和山腹二道工事炸开,官兵伤亡很大。守军撤到了山顶上最后一道防御阵地。日军不敢冒险,只得施放烟幕掩护骑兵冲锋。骑兵刚从烟幕中露出,遭到轻重机枪的密集扫射,日军人仰马翻,死伤一片。

   由于第6师团炮火猛烈,9月6日,广济城陷落,9月9日,日军又攻占了广济丛山口的李延年第9师的阵地,至此,田家镇要塞危矣。

   此时,第五战区司令部决定开始黄广反击战,以保卫田家镇要塞。这时,国军已经调动了大量的部队,将第7军、第48军、第84军集结于广济的百家园、白沙岭、槐树山、圻春莲花湾一带,第68军集结于广济蔡林湾、桥头湾、吕四房、居家岗一带,四川部队集结于龙顶寨一带,第151师集结于广济口、九龙城一带,第21师、第67师集结于松杨桥、吴屋脊、李兴四一带,第44军集结于黄梅附近,第67军集结于黄、广中间的金中铺附近。

   9月13日,黄广反攻战役打响。(此时,南浔路正在激战,大别山脉也处于激烈的阵地战中。)

   国军第7军和第48军在广济梅川西、圻广公路的四顾坪山一带山地与日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白天,阵地被日军攻占,晚上,国军又夺回。双方反复厮杀达八进八出。第84军在北岳山阵地与日军反复争夺有6次之多,死亡累累而仍然互不相让。

   在广济丛山口的攻击战中,第174师冒着飞机的轰炸,踩着战友的尸体攻上丛山口阵地,杀死日军400余人。同时,第157师为了策应第174师,于9月22日在四望山与日军展开殊死的争夺战,国军牺牲2000余人。而在龙顶寨阵地中,国军第29集团军在日军火网下三次拼死争夺,死亡达3000余人。

   同时,日军也伤亡很大。

   在黄梅一线,第44军强攻黄梅,第67军强攻广济和黄梅之间的金中铺。许绍宗总司令亲自率领重炮四门(160毫米迫击炮)协助攻击部队的进攻。国军官兵冒着第6师团预设的密集的火力网拼死冲击达七个昼夜,一波官兵倒下,又一波官兵冲击,如此反复,国军官兵死伤累累,血流成河,终因日军火力严密而炽烈而始终未能攻占这二处要点。

   在黄广反攻战役中,双方激战十余天,由于第6师团防御坚固,火力猛烈,官兵临阵不乱而使得国军各攻击部队伤亡惨重,无力再攻,陆续的撤下攻击阵地,暂时与第6师团对峙起来。

   至此,黄广反攻战失败了。

   日军第6师团便趁着国军各部队疲劳之机,由黄梅和广济处分兵向田家镇要塞进行攻击。同时,长江中的海军也以大口径火炮猛烈轰击田家镇要塞,空军也倾泻了许多重磅炸弹。田家镇要塞保卫战便达到了白热化阶段。

   田家镇要塞扼长江狭隘处,地势险要,自古以来是通住长江上游武汉重镇的最后一道江上铁锁。田家镇东北面是黄泥湖,西面是沼泽水泊,中间有三公里的丘陵高地与要塞腹地相连,北面是松山,绵延重叠。

   田家镇要塞由第2军李延年部的二个师以及一部份炮兵守卫。第9师防守北面,第57师防守东面。此外,第86军何知重部和第26军肖之楚部在外围协助防守。

   九月中旬,日军海军沿江而上,对着要镇猛烈轰击,并有几股登陆部队向湖沼地带发起攻击,企图分散守军的火力,而攻击的主力却在要塞的北面松山一线。在十余天的进攻中,日军数十门大炮猛烈轰击松山阵地,飞机也多次俯冲轰炸,阵地上整天硝烟弥漫,血肉飞舞。双方步兵的喊杀声和枪炮声呼啸声混在一起令人胆颤心惊。

   守军在要塞的炮火支援下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许多伤员仍然与日军战斗弹药用尽了就与日军肉搏滚打。第53团一个班长时克俊被日军咬掉了左耳,仍然将日军卡死。许多阵地失而复得多次。第53团重机枪连排长袁次荣在弹药用尽时,一个人收集了许多手榴弹,炸死数十名日军。当日军冲上来时,袁排长从容地将手榴弹塞进重机枪的机匣中,全身抱住重机枪壮烈殉国。

   战斗激烈的时候,师长郑作民和旅长杨宝珏整天都在第一线指挥,阵地上躺满了双方的尸体。如此惨烈的战斗进行了八昼夜,日军见松山久攻不下,便绕道蕲春,企图迂回要塞断绝守军与后方的联系。李延年军长为了避免全军被歼,遂下令全军撤出田家镇要塞。

   与此同时,坚守要塞核心的第57师施中诚部也与日军血战多日。还有要塞外围的第86军第26军也从侧翼打击日军,使日军的兵力受到了牵制。要塞保卫战结束之后,第9师共伤亡官兵2100余人。第57师只剩下6个连的兵力。第9师郑作民师长一年之后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阵亡。

   9月29日,日军占领了田家镇要塞,从此,战局直转而下,国军第五战区主力陷于极其被动的境地并在20天后一败涂地,溃退千里。

   今天来看,黄广一线的国军各部队没能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日军只有一个师团的兵力,且孤军深入几百里,被国军阻止于黄广一线,其后方联络线和补给线极其的空虚。而且日军又无多少兵力增调。在这漫长的补给线上的侧面山地中,集结有几个师的国军主力,却不敢大胆地切断第6师团的后路,拦截其后勤运输。如果当时能坚决大胆地这样做,黄广一线的战役就会有利于国军了。(曾有部份兵力袭击过后方交通线,但旋即撤走,效果不大。)另外,当第6师团正在行进中攻击黄梅和广济的时候,国军就应该及早调动大军(早就应该有此计划)趁日军攻城疲劳之机从日军的后面兜住,将第6师团紧紧围住,以绝对优势将其歼灭。同时,在合田公路上设防重兵以阻击增援的日军。而不应该在第6师团已经攻占了广济和黄梅之后,当第6师团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再以劣势装备的部队去进行攻坚反击战。其结果在部队缺少重炮的情况下徒然增加伤亡,又没能达到反击的目的。

   还有一个原因,即国军各部队的单兵作战素质也是较低的,否则,以近十倍于敌的优势是很可以歼灭第6师团的,起码也能阻拦它。

   这样,由于第五战区指挥不当,加上各部队兵员素质不高而导致国军在黄广一线的溃败。

   总之,第五战区指挥官只将目光紧盯在黄广一线去阻击日军,一味地迎头堵,在日军拥有大量的重炮,坦克和飞机的情况下,在这种凌厉的攻坚武器面前,用大部份兵力迎头堵的作法是错误的。应该只用少数的兵力作坚决迎头堵,而用大部份兵力趁日军进攻受阻之机,突然从后面进行野外攻击,这样,重兵器在前的日军便会失去优势而处于不利的境地。

   国军当时没能这样做可能是害怕合围不成反被后方的日军反包围,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如果国军阻击不力导致日军增援部队赶上来,国军主力完全可以利用复杂的地形撤到附近的山上。在自已的国土上作战,完全有行动的天地,另外,武汉市郊还有几个师的兵力无所作为,这也是指挥上的失误。

   战后,从冈村宁次的回忆录中得知,当年第6师团在黄济一线的处境也是很艰苦的。部队伤亡很大,疲劳不堪,尤其是在国军主力进行反攻的期间,第6师团的处境很是艰苦。所以,当初国军统帅部的指挥如果正确的话,第6师团很可能就会被打断脊梁骨的。真是那样的话,武汉会战可能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其实,关于国军指挥的失误,几十年之后,参战的官兵们几乎都认识到了。

   9月29日田家镇要塞陷落之后,国军主力因伤亡很大而退到广济的西面和合田公路一侧的山地之中与日军对峙。

   此时,国军各部队指挥官因担心日军会从长江北岸登陆切断国军的退路而惊恐不安。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第29集团军的第67军守备浠水,第44军守备巴河。于是第161师和第162师在上巴河西岸布防。这时日军一个大队从黄柏城登陆,一部在兰溪登陆,国军第149师二个团打退了日军的登陆进攻,第2营李秾营长率队冲上去,打死日军大队长,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枝,并俘虏日兵荒木重知桂。该人参军前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生。

   10月17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为了策应北路大别山中的日军第13师团进攻受阻的局面而应上级要求勉强提前发动了攻击。(第6师团伤亡很大,得等到3200名补充人员到齐之后才能有力量发动进攻。此时,这3200名补充兵尚未到达,而上级又要求它提前发起进攻,为此,第6师团参谋长重田对于上级的苛刻要求而流下了气愤的泪水。)

   尽管第6师团疲劳不堪,但是进攻却仍然凶猛。大炮、飞机,猛烈轰击国军的防御阵地。飞扬的沙土使官兵睁不开眼睛,但是官兵们仍然打退了日军的五次冲锋。

   午后三时,日军的三辆坦克将大桥附近的阵地炸成一片焦土,然后以骑兵为尖兵,坦克在后沿公路向守军发起攻击,日军步兵大队从两侧进攻国军阵地。与此同时,海军搭载石原支队从黄冈附近登陆向国军的侧翼进攻,至此,守军陷于两侧翼被包围的态势。于是,守军人心大乱,战意皆无,致使全线崩溃,秩序大乱的、不成建制的向西面的孝感、应城、沙市、宜昌方向溃退,日军趁机追击不已,日空军轰炸机也猛烈低空轰炸,致使国军受到严重伤亡,第29集团军损失严重,没剩下一个完整的军、师、旅、团。总司令许绍宗只带领一个警卫排钻田埂、趴水渠,几经危险方跑回后方。第29集团军三万人马只剩下一半,师长王泽浚、张竭诚只身一人跑回四川。

   其余的几个集团军则分别利用山地撤到了平汉路以西。

   10月24日,第6师团占领黄陂,10月26日,占领汉口。

   这样,日军进攻武汉的大、小两只老虎钳子的左边钳爪已经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我们再来看看另二只钳爪的使用情况以及国军在北路的作战过程。

   四、会战之三战役──大别山战役、会战之四战役──信罗战役

   大别山,地处武汉外围东北,群山连绵,地险山高,崎岖的公路弯弯曲曲地从险峰隘口之间穿过,是一个天然的阻敌进攻武汉的屏障。因此,国军统帅部在拟定作战指导方针时,将大别山和长江南岸的幕阜山确定为消灭日军的天然主战场。

   大别山以及北面的信罗地域属第五战区管辖。大别山脉中集结有国军的第71军宋希濂部,第30军田镇南部和第77军冯治安部,而在信阳、罗山附近集结有第59军张自忠部、第45军陈书农部和第17军团胡宗南部。

   日军第2军的四个师团负责向这二个地域作战。其中第10、第3师团由六安向固始-潢川-罗山-信阳方向进攻,第16师团、第13师团由六安附近向叶家集-商城-麻城方向进攻。

   这二路日军就好比大、小老虎钳子的右边的二只钳爪。其小钳爪的作战意图是从大别山中间穿过,以牵制国军对于第6师团的压力并策应第6师团从右侧包围汉口。大钳爪则从外线向信阳攻击,既保护内线的日军三个师团,又从外线对国军的主力形成威胁,并且还将从信阳处向汉口作大迂回,企图切断平汉线以东的国军主力退路而合围之。

   在会战之前,国军统帅部就预料到了日军将会从这二路发起攻击,便预先布防了相应的兵力,并将有力的兵力布防于信罗附近。尽管如此,这二路兵力仍然没有黄广一线的兵力多。显然,第五战区将重点放在了黄广一线和武汉市郊一带。

   战事于八月底开始。

   8月28日,日军第10师团矶谷廉介部攻占了六安。第3师团藤田进部跟在其后作后续支援。

   8月29日,日军第13师团荻州立兵部攻占霍山、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部攻击到霍山以北处。

   至此,日军就已经踏进了大别山的大门槛。

   国军在此处的具体布防是:由第71军防守于固始和商城的沙窝、富金山一线;第30军布防于第71军的附近;第77军布防于麻城一线;第59军布防于潢川一线;第45军布防于息县、罗山一线;第17军团布防于信阳一线。

   9月初,第71军的三个师在富金山一线与日军第13师团展开战斗。富金山附近地势险要,国军凭借地形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尽管日军动用了大炮和飞机,来势凶猛,可是第71军仍然坚守了十余天,军长宋希濂的指挥所设在山顶,可以看到山下日军的炮兵阵地和运输队。由于国军缺少炮兵,只能令宋希濂每天扼腕长叹,眼看日军在眼皮底下晃来晃去。日军见富金山阵地久攻不下且伤亡严重,便以第10师团猛攻固始。第61师钟松部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中顽强抵抗,杀伤许多日军,在四天内打退了五次冲锋。第五天,日军向守军打了500余发炮弹,杀伤不少国军官兵,紧接着,第六次冲锋开始了。危急之际,守军一个团突然从两侧冲杀过来,将日军打个措手不及而败退下去。此次反冲锋守军伤亡3000余人。在此不利情况下,固始失守,守军转移西去。

   固始一丢,第71军的富金山阵地便将侧翼露给日军。日军从固始向第71军攻击,第71军于9月11日穿越商城撤到沙窝、小界岭一线,构筑工事准备继续阻击日军。其右翼是第77军一个师防守。

   此时,日军进攻商城。在此处防守的是第30军。该军在徐州会战中坚守台儿庄出了名,此次防御战仍然很顽强,双方在此伤亡都很惨重。几天之后,第30军撤到沙窝、小界岭一线与第71军共同防守日军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战。由于守军凭借有利地形,使日军在阵地前伤亡累累仍不能前进一步。这段时间的挫折使日军大伤脑筋。在前线战斗力锐减的情况下,却又无兵可调给该处的日军,无奈,只得勉强从华北紧急抽调一个骑兵旅团增援受阻的日军。

   10月16日,由于日军第10师团和第3师团攻占了信阳并穿越桐柏山脉占领了应山,企图以大迂回合围平汉线以东的国军,第五战区只得下令平汉线以东的国军全部西撤(留下几个师在大别山打游击。)。在这种情况下,第71军和第30军方才放弃阵地,在大别山中转了几天,后才于十几天之后折向北。从信阳-潢川之间的公路上突出去,回到了后方。

   大别山阻击战,第71军等部队共打死日军4506人,打伤17380人,同时,国军也伤亡很大。第30军第30师只剩下步兵137人,特种兵674人,而该师参加该战役之前为13536人,伤亡之大超过了台儿庄战役。

   国军第71军、第30军和第77军37师撤走之后,第16师团于10月25日占领了麻城,第13师团占领了宋埠。此时的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已经占领了汉口。此后,第16师团和第13师团继续向花园和孝感方向攻击并占领之。

   至此,日军进攻武汉的小老虎钳子的右钳爪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今天来看,国军在大别山一线的作战基本上完成了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只是因为信阳一线的国军失利才导致大别山地域的国军后撤。如果不是信阳的国军失利,日军的二个师团仍然在大别山中无法前进,从而,日军的小老虎钳子的右边钳爪就失去了作用。

   战役结束后,宋希濂军长荣获国民政府最高奖章。十一年之后,兵团司令宋希濂在大渡河兵败被俘,和黄维、杜聿明、廖耀湘、王陵基等昔日战友关押在北京功德林监狱,后被第一批特赦。晚年移居美国,1994年去世。

   在大别山中激战的同时,中日双方在其北面,即罗山、信阳一线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9月初,日军第13师团在固始与国军第61师钟松部激战之后攻占了固始,第61师向西撤走。(师长钟松在十年之后在延安战役中被解放军打死)第10师团接替第13师团继续向潢川攻击,企图直取信阳以切断平汉线。

   国军第59军张自忠部在潢川一线布防,第45军陈书农部在息县、罗山一线布防,第17军团胡宗南部在信阳布防。这三个部队都与日军打过恶战,这次参加武汉会战是经过补充和休整之后重新走向战场的。为了确保信阳,统帅部特意给胡宗南部配备了一个重炮团和一支当时稀少的机械化部队。

   9月4日,第10师团猛烈炮轰潢川的第59师阵地。国军官兵顶着炮弹打退了日军多次凶猛的进攻。阵地上整天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双方伤亡都很大。激战十余天,日军没能突破国军阵地。

   与此同时,在潢川以北的息县,日军第3师团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猛烈攻击国军第45军125师阵地。双方血战十余天之后,第3师团攻占了息县,并继续向罗山攻击。第59军为了牵制日军西进,派第38师向息县日军作反冲击。第38师与日军打个碰头。双方互不退让恶战了三个昼夜,均表现了各自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倾洒了各自民族的年轻鲜血。

   9月11日,当第38师与第3师团血战的时候,第10师团又攻击第59军阵地。20余架飞机不停地轰炸,潢川一线笼罩了弥漫的炮火。恶战了二昼夜,伤亡严重的第10师团仍然没能突破第59师阵地。

   9月13日,日军攻占了罗山城。第59军与后方的联系被切断。第59军便奉命转移经过经扶县、京山、钟祥、襄河等地撤到后方。而该军第715团陈芳芝部和第540团的退路被日军封锁,这二个团便掉头向北,从日军的后方罗山、潢川处穿过回到了后方。(由此而见,日军的后方交通线非常空虚。因为主力部队都忙于向武汉攻击,后方又无兵可调,所以无法保障后方交通线。遗憾的是国军没能利这点打击日军后方)

   在罗山城下,双方也展开了一场恶战,防守第一线的是第45军二个师,防守第二线(信阳以东)是胡宗南一个师及第28师董钊部、第200师、还有炮兵第十一团和少量的机械化部队。

   10月3日,日军第3师团向罗山展开攻击。第124师官兵冒着炮火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几天之后,师长曾苏元怕日军迂回到部队右后方,经军长陈书农同意后,将部队撤出罗山城,并布防于罗山-宣化店公路的两侧以防止日军沿公路穿越大别山攻击平汉线。后来的几天,该师在公路上层层设卡,有力的迟滞了日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第125师在罗山东面的竹竿河处也与日军展开激战。9月16日,第10师团以坦克掩护攻击桥头。日军步兵几次涉水攻击被守军打退。日军坦克冲过来把守军击退。第125师和第1军第1旅陈鞠部以及炮兵十一团后撤到小罗山张湾之线阻击日军。

   几天之后。双方又在该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战。飞机大炮的轰击使守军伤亡很大,就连湖中的鱼也被炮弹震死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守军仍然打退日军多次进攻。第1师阵地前的战斗尤为激烈。国军炮兵第十一团由于地形不利,害怕日军炮兵发现,不敢开炮轰击日军,致使国军步兵缺少炮兵支援,处境更加不利。

   激战中,日军飞机被第125师用轻武器打下了二架,被日军烧毁或抢走。

   争夺战最激烈的那天,双方互相冲锋,均伤亡很大。第125师705团陈仕俊部的一个排官兵据守一个村庄,被日军包围。拒不投降。日军用燃烧弹烧毁房子,全排官兵高喊口号壮烈牺牲。

   日军发现正面受阻,便同时从南、北两翼向信阳作大迂回攻击,至此,罗山、信阳以东的国军只得于10月10日撤退。由于公路泥泞,致使国军放弃了许多的车辆、辎重以及部份机械化武器。

   10月12日,由于日军的两翼攻击,胡宗南部放弃信阳。平汉线被日军切断。
日军占领信阳之后,第3师团和第10师团兵分二路穿越桐柏山脉继续向平汉线两侧的应山、安陆及应城攻击。10月24日,应山陷落。

   应山失陷,国军全线震动。国军各部队深怕退路被切断陷于合围之中。于是。从此各部队战意皆无,谋思退路。

   此时,日军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已经攻到汉口城下。

   而在此前的10月22日,日军第21军古庄干郎部在海军协同下,从大亚湾登陆,打退了广东军队的抵抗攻占了广州。最高统帅蒋介石考虑到固守武汉已经失去了价值,(粤汉线被切断,海外援助的通路被堵死)并且北路日军已经迂回过来,颇有合围平汉线以东的国军之态势。因此,蒋介石遂决定放弃武汉,退走腹地。

   10月22日-10月25日,武汉的党政军机关及军队和无数老百姓纷纷撤出武汉。

   10月25日,日军第六师团和波田支队在没遇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中原最重要的城市──汉口。

   10月26日,南浔路的日军第9师团攻占了贺胜桥及咸宁。

   10月25日,日军第16师团攻占麻城,10月26日第13师团攻占了宋埠。

   10月26日,第10师团从应山攻占了德安。(安陆)

   稍后几天,日军各部队先后攻占了应城、孝感、通城、岳阳及修水河北岸。国军各部队也纷纷撤到平汉线以西、以及新墙河、修水以南。

   至此,武汉会战结束。

   (国军认为武汉会战从6月15日日军攻占安庆算起。日军认为武汉会战从8月22日攻击瑞昌、黄梅、六安、霍山等地算起。)

   五、五十八年后的战役总结

   规模巨大的武汉会战已经过去五十八年了。今天,随着历史的远去以及各种史料的披露,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对那场会战做一次全面的军事总结,以便从中汲取某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应该指出,武汉会战对于国军来说,是一场失败的会战,其对于今后的抗战影响极其深远。

   今天来看,国军统帅部在指挥武汉会战的具体战役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误。

   比如,尽管统帅部在会战之前的制定的作战指导方针上计划了要在外翼布置重兵以寻机聚歼日军,这本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可是在实际的作战时却并没有将这个决策真正落实到实处。虽然在第九战区南浔路一线布防了许多兵力,可是在后来的万家岭战役中还是没能全歼第106师团。如果在会战前在此处再多放几个军的兵力(武汉市郊始终摆放几个军的兵力没用到刀刃上。),可以想见,第106师团和第27师团很可能被全歼。

   很可惜,南浔路一线那么险要的地势没能很好的利用之。其结果是兵力分散、处处设防,被动防御,处处挨打、处处后退。

   这方面的失误,几十年之后,许多国军官兵也认识到了。

   今天来看,武汉会战正确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首先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武汉能守则守,不能守则弃。(战争开始以来到武汉会战之前,拥有大量重炮、飞机、坦克的进攻型武器的日军陆军攻克了每一个国军的坚固城防和野战工事。)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该在防守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战机以灵活的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不应该死抱着单纯防御战和阵地战的观念不放。事实上,国军在会战中基本上采用了死板的阵地战的作战方式。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来说,就失去了打破日军的某一路进攻,聚歼其主力的前提条件。而武汉会战之前的多项战例已经证明了在拥有大量进攻型武器的日军面前,单纯防御的阵地战是无法阻止日军的进攻的,而消灭日军的进攻部队就更谈不上了。

   具体的讲,国军统帅部应该将主要兵力(集中兵力)摆在南浔路方向。这里地势险要,山峰迭叠,日军的大炮,坦克和飞机在这里会失去应有的效力,而拥有众多步兵兵力的国军就会处于优势之中。这样,在阻击部队利用地势逐次消耗了日军进攻部队之后,设伏的生力军再突然出击,一举全歼已疲劳衰弱的日军。(当然,还应该以有力的部队在外围设防以阻击增援的日军。)

   比如,南浔路的日军第106师团就险遭全歼。如果在战前统帅部在此地多摆放五个师以上的兵力的话(当初就应该有此项作战计划。而聚歼第106师团只是在作战过程中临时决定的。)第106师团就要全军覆灭了。如果再多摆放十个师以上的兵力话,不仅第106师团,恐怕连第27师团、第101师团也会难逃灭顶之灾的。

   如果国军能在此地聚歼一至二个师团,那么,进攻三溪口的第9师团就会不战自退。而波田支队和长江北岸的第6师团也会颇有后顾之忧地在九江、黄梅一线缩头缩脑,裹足不动了。

   而北路大别山二处的日军也不会再以较大的代价去硬攻国军阵地了。这样的话,整个战局就会极大的有利于国军一方了。

   其实,今天来看,当初国军统帅部只是将稍为多一些的兵力摆放在南浔路方向,由此看来,(由各种史料得知)国军统帅部并没有下决心计划在此地以绝对优势兵力聚歼日军某一路主力。而是犹豫不定的有此想法并稍稍多摆了一些兵力。结果,当战机果真出现时,反而因为兵力不足导致了第106师团逃脱。

   南浔路兵力不足并不是无兵可调,武汉市区外围尚有五个军,在战役期间只是进行零打碎敲的作战,而且郑州方向尚有二十万补充兵准备随时运调武汉前线。(武汉会战后期,蒋介石手令第十三师方靖部北上打通平汉线,以调二十万补充兵南下武汉前线,后来未打通平汉线而作罢。)所以,有兵而不调到南浔路,这只能说明统帅部战前指挥不当,缺乏远见。

   另外,从日军的方面来看,日军在会战中已经动用了最大限度的兵力,就是说,已经达到了作战能力的极限。如果国军能在南浔路方向打掉日军一、二个师团的话,整个会战,乃至整个战争恐怕就要是另一种结局了。

   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的国军,从蒋介石到各军长师长,普遍缺少那种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军事意识和军事素养。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军不能采用正确的以运动战的方式去与日军作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军的失败是必然的事情了。

   设想一下,当年的武汉会战如果聘用共产党统帅部和它的将领指挥的话,其结局很可能会好得多。 [ 注:当然!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军的各部队不会服从共产党统帅部的指挥,而能指挥动的国民党集团又缺少正确的战略意识,这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

   十年之后,共产党统帅部正是运用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以劣势的装备打败了用美国武器装备的强大的国军并只用三年时间就接管了全国统治权。较轻易的就将日本人用八年的时间也没能办成的事给办成了。 [ 注:从这点来看,当初如果用共产党领导全国军队进行抗战的话,其结局很可能会是较好的。当然,连个假设是幼稚的、非逻辑的。但是,从十年之后的国共两党内战的结果来看,共产党的战略战术确实远远高于国民党。 ]

   今天来看,纵观全局,国军只是挡住了(基本上)日军大老虎钳子的左边钳爪和小老虎钳子的右边钳爪的进攻。如果当初不仅仅是挡住,而是彻底砸碎这两个钳爪中的任何一支的话(最可能的是南浔路方向的钳爪)那么,既使武汉失守了,对于国军来说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也是一个难得的胜利。因为国军只有利用武汉外围的复杂地势才能有力量阻止日军的进攻并寻机消灭之。(在中国东部及华北平原方向是无法阻挡拥有大量现代化武器的日军进攻。)

   遗憾的是,国军失去了这个极好的机会!

   武汉一失,中国的抗日战争遂进入了一个更加艰苦的阶段。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