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中国派遣军之投降·第十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敌中国派遣军之投降·第十四

敌中国派遣军之投降·第十四

作者:王辅·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1931-1945》《被迫投降·第八

出自————《战争通史

   日本8月14日夜间23时发布了投降诏书,15日中午进行了广播。之后,日本即与各交战国取得了联系,并分别派出代表,至各国指定地点,接受有关投降、交出武器等之命令。

   (一)接洽日军投降之代表

   冈村宁次的中国派遣军按中国军队的指定,派其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于8月21日至湖南芷江;关东军由其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于8月19日至苏方指定的苏联兴凯湖西南之扎里科沃;日军大本营派出其参谋次长河边虎四郎中将,于8月19日至指定的菲律宾马尼拉。接受各盟国对日本投降之有关指示。

   在大陆战场上,从8月9日至日本投降,苏联红军共围歼了日本关东军27个师团又13个旅团,给日军最沉重的打击。但在接待日方投降代表方面,却异常优渥、有礼,苏军远东总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等元帅、大将们,均出席接见,听取日方代表之陈述。当秦彦三郎提出请求苏方尊重日本军人荣誉和保护日本侨民时,元帅、将军们当场对此表示理解,并作了具体规定。苏联是一个很讲政治原则的国家,它要铲除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而不是奴役日本民族。以后有人认为,秦彦三郎那次接洽投降,之所以进行得较为顺利,是与他极其流利之俄语,有着很大的关系。

   按美军指定,日军大本营代表河边虎四郎飞抵伊江岛后改乘美国军用飞机至菲律宾。在马尼拉落地后,前来引导(不是迎接)他的美军上校翻译官,面若冰霜毫无笑容。并拒绝与河边中将握手,周围的美军人群也都报以仇视之目光。美军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索斯兰德中将,以命令形式向河边交待了日本投降各项事务的进行顺序与时间。

   河边这次去马尼拉,不仅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且还险些发生了重大飞行事故。8月21日从伊江岛仍乘日本飞机返回时,飞机在海上飞行中发生了故障,继续勉强飞行至晚间,到达名古屋东南的滨松一带,即在该地区的海滩迫降,因这一带是沙质浅滩而无障碍物才获得成功。

   派往湖南芷江接洽投降事宜的敌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曾任过译电员、参谋、驻外武官、步兵联队长,因他在我国多年,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故主要是负责政治谋略工作,在他的司令部内,有与蒋介石将军和一些战区保持着联系的电台,并常有人员暗中相互往来。他即通过这些关系和根据其上级的指示。在当年的7月9日曾率驻许昌的特务机关长新荣幸雄、翻译今井保明,化装成商人从河南省的商水向东南,到达相互事先约定好的中央军第10战区(战区司令部在大别山)控制的淮阳县新站集,与专程前往的第10战区副司令长官何柱国将军,就日华“和平”问题进行密谈。何柱国曾向今井表示,日军须撤出我国领土包括台湾,另外还须撤离朝鲜与库页岛南部。此时的日方,由于早已失去商谈的对等立场,且因我国在这方面所提条件相距太远而无结果,但日方则希望今后继续保持接触。

   今井于7月10日下午离开新站集返回南京,除向冈村作了回报外,并以电报、详细文件,向其大本营作了报告。之后又与中央军联系,双方同意由今井武夫于8月8日在浙江省杭州西南、富春江边的桐庐县,与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将军进行会谈。

   桐庐,当时是中央军管辖地区,日军驻杭州野地嘉平中将之第133师团,一部进驻至杭州西南不远之中村、祝家村、上宋,这祥离桐庐较近,且日本空军又随时可到。第3战区考虑到安全,乃改变了时间和地点,初步确定于8月中旬,在江西省的玉山进行会谈,中间因形势急转直下,8月中旬日本已宣布投降,故预定在玉山的会谈也就取消。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冈村宁次令今井武夫与情报参谋桥岛芳雄中佐、航空参谋前川国雄少佐、译员木村辰男按照我国军方指定的地点,于20日飞抵武汉,然后去我国陆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湘西芷江,洽谈投降。

   这天,我国空军第5大队的P-51战斗机,于21日上午飞抵洞庭湖上空监视今井的飞机。

   8月21日中午,今井等在芷江机场落地,下午进至正门高悬中、美、英、苏4国国旗的会场,向中央军陆军参谋长萧毅肃中将、副参谋长冷欣中将等,报告中国派遣军之目前态势与有关情况,并接受指示。中央军不少高级将领参加听取敌投降洽谈代表今井武夫少将之陈述。其中有: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将军、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将军、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将军、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将军、驻印军副总指挥郑洞国将军、第6军军长廖耀湘将军等和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将军,中国战区美军参谋长巴特勒准将,以及原中央大学顾毓琇校长。

   22日。陆军总部副参谋长蔡文治少将、第2处长纽先铭少将,就日军投降的有关问题,向今井武夫作了具体指示,其中包括越南的北纬16度以北和台湾地区、以及沟通芷江与南京间的无线电联系等。

   23日下午,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接见了今井武夫,并通知他,将于8月26日至30日,空运一批部队至南京。当日下午,今井即离开芷江返回。

   (二)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简况

   多年一贯以武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进行军事侵略、扰乱远东及世界和平的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在盟国摧毁性的打击之下而投降。

   9月2日上午10时30分,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海军第3舰队海尔赛上将之“密苏里”号旗舰上举行受降签字仪式。盟国代表齐集于6门40公分口径炮身下的前甲板上。美国的麦克阿琴将军领先,代表盟国接受日本外相重光葵、日军大本营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此时盟国在日本的舰队,大部集结在“密苏里”战舰周围,形成了海上长城。英国海军1941年在马来半岛以东被日军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之同型姊妹舰“乔治五世”号,也驶入东京湾,以示不屈。

   在签字仪式进行时,麦克阿瑟将军的后面,有在马来亚、菲律宾与日军战至最后被日军所俘之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美国将军温赖特。他们也同时接受日本的投降。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后,美、英、中、苏等国家的受降代表相继签字,我国代表为徐永昌上将。

   就在日本代表签字时,400架B-29重型轰炸机、1500架战斗机以低空、中空、大速度相继从“密苏里”战舰上空掠过,显示盟军空中作战之威力,使东京和东京湾这一发动东方侵略战争的策源地,长时间地湮没于惊天动地的轰隆声中。

   (三)冈村宁次在南京的投降

   9月9日上午10时,冈村宁次根据我国政府的命令,率其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台湾第10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驻越南第38军参谋三泽吕雄,代表包括热河省在内的(辽、吉、黑3省,由当时已进入该地之苏军受降,香港之受降由英军担任)我国关内战场直至越南的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之日本陆、海军,在南京的原军官学校礼堂,向我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签定了投降书。

   至此,指挥这支陆上、海上侵略部队的日本将军171名,“中国派遣军”1056000人、“中国方面舰队”39729人,全部放下了武器,听候处理。

   何应钦将军对投降后之冈村宁次下达了在投降过程中有关事项之第一道命令,即:

  军字第一号

   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命令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于南京

  、自本九日午前9时以后,本总司令对贵官所发的一切公文,均作为命令或训令。

        二、本九日上午9时以前,由本总司令送交贵官之中字第一号至第二十三号之备忘录,除另有规定者外,一律认作命令。

  、本九日上午9时,由贵官签字之投降书及受领的蒋委员长之第一号命令,贵官应以最快之方法,转送中国本部(除东三省)、台湾(包括澎湖列岛)、越南的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之日本陆、海、空军。

  、贵官及属下中国本部(除东三省)、台湾(包括澎湖列岛)、越南的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之日本陆、海、空军,自本九日午前9时开始,全由本总司令领导、指挥,不准接受日本政府之任何领导。

  、由本九日开始,取消贵官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之名义,从十日开始,改称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

  、从十日开始,贵官之总司令部,改称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

  、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的任务,为执行或传达本司令部的命令,并处理日军投降后的一切善后事务,不得自行发布任何命令。

  、本部中字第二十二号备忘录,所划分的各地区代表日本投降的司令部,统改为该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并一律取消代表投降长官的原有名义。改称该地区联络部长,列表如下:

受理投降主官姓名 日本官兵地区善后联络部名称 联络部长姓名
第1方面军  司令官卢汉 越北地区 善后联络部 土桥勇逸
第2方面军  司令官张发奎 广州、海南地区 善后联络部 田中久一
第7战区  长官余汉谋 潮、汕地区 善后联络部 田中久一
第4方面军  司令官王耀武 长沙、衡阳地区 善后联络部 坂西一良
第9战区  长官薛岳 南浔地区 善后联络部 笠原幸雄
第3战区  长官顾祝同 杭州、厦门地区 善后联络部 松井太久郎
第3方面军  司令官汤恩伯 京、沪地区 善后联络部 松井太久郎
第6战区  长官孙蔚如 武汉地区 善后联络部 十川次郎 冈部直三郎
第10战区  长官李品仙 徐、海地区 善后联络部 十川次郎
第11战区  长官孙连仲 平、津地区 善后联络部 根本博
第2战区  长官阎锡山 山西地区 善后联络部 澄田赉四郎
第1战区  长官胡宗南 新乡、开封地区 善后联络部 鹰森孝
第5战区  长官刘峙 郾城地区 善后联络部 鹰森孝
第11战区  副长官李延年 青岛、济南地区 善后联络部 细川忠康
第12战区  长官傅作义 包头、绥远地区 善后联络部 根本博
台湾行政  长官陈仪 台湾地区 善后联络部 安藤利吉

   以上指定担任联络部长的人员,除安藤利吉大将原为第10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为第6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外,其它皆为驻于该地区之原敌各军司令官。

   (四)冈村宁次对其部属之最后训语

   在投降书上签字并接受了中央军第1号命令的冈村宁次,当晚即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向中央军各受降主官,办理投降交出武器、装备的命令,并发出了如下之训示:

   训示

  兹奉大命,率武勋赫赫历史辉煌之中国派遣军,不得已向敌军投降。

  念及征战万里善战健斗、确信皇国必胜之麾下将兵及皇国苦难前途,万感交集不胜悲痛。

  然圣旨既下,事已至此。

  全军将兵,面对冷酷事实,应体奉圣旨避免激动,忍受不能忍之痛苦,在更加严肃的军纪之下,保持铁石般之团结,举措进退有条不紊。以显示皇军最后之崇高真姿。

  处于异乡瘴疠之区,望全军将兵诸子,多自保重。

  忍吞血泪,训示如上。

   这是从1939年9月23日,日军在华成立“中国派遣军”以来,继西尾寿造、畑俊六之后,第3任派遣军司令官之结局。

   (五)投降时日军之人数

   日本投降时,其在国内外之军队数量为:

  (一)冈村宁次在我国关内战场之中国派遣军为1056000人,另日本海军39729人。

  (二)山田乙三在我国关外战场之关东军为664000人。

  (三)安藤利吉在我国台湾及先岛群岛之第10方面军为164000人。

  (四)上月良夫在朝鲜之第17方面军为294000人。

  (五)寺内寿一在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之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新几内亚、菲律宾之南方军为743000人。

  (六)今村均在赤道以南新不列颠岛、布干维尔岛、新爱尔兰岛之第8方面军为70000人。

  (七)日本国内东京的杉山元第1总军、大阪的畑俊六第2总军、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军(包括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千岛群岛)为240余万人。

   以上日本陆军之步兵为164个师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第29、43、16、26、24、62、109师团)又127个旅团(已除去被全歼之独立混成第47、48、44旅团,步兵第68旅团)及旅团级单位,坦克4个师团又9个旅团(其中7个旅团在本土、两个旅团在关东军);高炮4个师团;航空兵15个师团(共辖67个飞行战队,19个独立飞行中队,8个飞行队);骑兵1个旅团。陆军总人数为5681600人。

   日本海军在投降时总数为1693000人。

   在我国关内战场受降区之日俘、日侨共为2129826人,由美军提供的85艘登陆艇、1艘轮船及部分日本船只,至1946年的6月底,全部遣返回国。

   从“七·七事变”至“八·一五”抗战胜利,日本陆军被我国军队击毙385200人,日本海军被我国军队击毙19400人(两项均为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64年3月1日公布。但日本海军战史则称在华共战死20100人。)

   在这一时间内,我国军队牺牲于战场的,共为1319956人(我国统计)。

   (六)敌在我国关内各地投降经过

   敌于8月15日宣布投降后,其在我国关内各地之部队,很快即向铁路沿线和长江沿岸集中。原来其占领区除有伪军之外,相继光复。不少伪军以中央军自居或向中央军缴械,与八路军、新四军继续为敌,拒不投降。

   中央军接受日军投降,首先是从铁路沿线附近开始。对敌之海军,由我国海军参谋长曾以鼎中将负责接收,对敌之陆空军、海空军,统由我国空军接收。

   1、晋北、绥远地区

   驻大同坂本吉太郎少将的第4独立警备队及驻于呼和浩特、包头之一部,于9月24日,由根本博作为代表向12战区傅作义将军投降,至27日武器已经全部交出。在包头地区之日俘第一批于10月5日,第二批于10月6日,向大同集中,作回国之准备。

   2、平津地区

   中央军接受日军投降,除南京、济南、青岛、平津地区外,其它的都在9月间完毕。

   南京、济南、青岛、平津一带,抗战时期是新四军、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日军投降后,蒋介石竟取消了这些地区新四军、八路军接受日军投降的权利,命令冈村宁次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和交出武器,使我国在抗日胜利后的国内政治、军事形势日趋复杂。

   中央军借口接受华北日军投降,将大部队开入华北并进攻在该地区的八路军,使长治地区首先发生了大规模内战。中央军第2战区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第19军军长史泽波等率13个师向在该地的八路军第129师进攻。9月10日,129师开始反击;至12日,全歼进攻的中央军13个师,击毙了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生俘了第19军军长史泽波。

   继9月长治地区大规模内战之后,中央军仍以接受华北日军投降为名,由新成立的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指挥第8、第30、第32、第40军沿平汉路两侧,进攻邯郸地区之八路军。位于该地区的刘伯承、邓小平的第129师,从10月20日开始反击,至11月1日全歼了进攻之中央军,高树勋将军因反对内战于战场起义,而马法五被俘。

   其间,为阻止八路军接受华北平津、青岛地区日军的投降与控制这一带之海港,防止苏联红军进入华北,蒋介石与美国政府商定,将攻占冲绳岛的美国第3两栖军(陆战)之两个陆战师,开入我国青岛、天津等华北沿海港口。

   根据美军的命令,第3两栖军军长盖尔少将率鲁普尔塔斯少将之陆战第1师,于9月30日在塘沽登陆,10月16日在天津接受了日军由张家口退至天津的内田银之助中将第118师团一部与天津日军守备队投降并接收80000日侨。美国海军席费尔德少将的陆战第6师(缺陆战第4团,该团已被调往日本东京湾横须贺军港),则于10月11日在青岛登陆,10月16日收缴了在该地日军长野荣二少将的独立混成第5旅团之武器。

   由于美军一部到达了平、津地区,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于10月10日在北平接受原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代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驻蒙军司令部、战车第3师团、第118师团(一部),第3独立警备队,独立混成第1、第2、第8、第9旅团,独立步兵第2旅团等部队约126800人(内病员约12700人)及日侨约10万人的投降。

   这些日军投降后,即被指定移至西郊、丰台、长辛店地区集中,候船回国。

   由于八路军已破坏了中央军赖以向华北解放区进攻的主要铁路,因此由汉口调北平的侯镜如之第92军改由空中运输,10月20日才到达北平,21日进至天津。

   3、山东地区

   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于10月25日在济南接受日本原第43军司令官细川忠康代表其军司令部、第47师团、独立步兵第1旅团,第9、第11、第12独立警备队等单位,共7万零5百人投降,其中病员约3330人,当时在山东的日本侨民约了7520人,大部居住于青岛。

   4、山西地区

   澄田赉四郎于9月中旬代表其第1军司令部、第114师团,独立步兵第10、第14旅团,独立混成第3旅团,第4、第5独立警备队等,共约58000人,其中病员约2400人,向阎锡山投降。但阎竟令一部日军保留武器,继续担任太原及以北地区之守备而与八路军对抗。另原驻晋东南长治的日军独立步兵第14旅团长元泉馨少将,居然率部加入了阎锡山的部队进攻八路军。

   这些日军与阎锡山的部队一样,称八路军为“匪军”。阎与日军早有联系,并派其亲信苏体仁担任伪山西省长,先是由其部属与日方往来,商谈划地而治,商业往来,财产处理,军事协同,互通情报,共同反共等问题。至1942年,日军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对美、英、荷兰军队作战取得暂时胜利。早年留学日本且与日方有着相当关系的阎锡山,认为日本作为东亚盟主,已成定局,因而在1942年初与日方的联系活动更为频繁。经各方面的联络准备,他于5月6日在山西省吉县的安平村,与当时日军驻太原的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该军参谋长花谷正少将、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会面,商谈有关经日方策划要阎锡山带头宣布“山西独立”问题。后因双方都存有疑虑,阎突于会议中途借故离开会场而走脱。以后日军大本营对岩松义雄处理这一问题极不缜密而进行了追究,于8月1日免去了岩松的第1军司令官职务并编入预备队,而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最高顾问。阎锡山上将作为第2战区的司令长官,竟与敌直接往来同席会谈,这在抗战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事。

   5、河南地区

   9月上旬,在河南的日军相继集结于铁路沿线的洛阳、郑州、开封、新乡、许昌、郾城附近。9月20日,驻郑州的原日军第12军司令官鹰森孝中将,代表其军司令部、第110、第115师团、骑兵第4旅团,独立混成第92旅团,第6、第10、第13、第14独立警备队及其它单位,共72740人,其中病员约2460人,向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第5战区司令长官刘峙投降。

   至10月末,所有从西峡、老河口等地撤回之日军已全部交出了武器。在河南省的日本侨民共约760人。这一地区的日俘、日侨,原拟由陇海路至连云港乘船回国,但因中央军利用铁路运兵,进攻解放区,陇海路东段已被解放区军民拆毁,故这些日俘、日侨只得南下,经由上海乘船离去。

   6、皖北、苏北地区

   原日军第6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于9月24日在蚌埠代表其第70师团(蚌埠)、第1独立警备队(滁县)、第131师团(安庆)、独立步兵第6旅团(铜陵大通)、第65师团(徐州),向第10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投降。

   7、上海地区

   原第13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将,于9月11日代表其军司令部,第27、第60、第61、第69、第133师团,独立混成第62、第89、第90旅团,共约165000人(内病员15430人),侨民计96670人,向刚从内地赶到上海的第3方面军总司令官汤恩伯投降。以后汤恩伯部,即一直担任上海地区之守备,直至1949年因在内战中失败而撤离上海去台湾。

   9月中旬,美国海军部队一部进驻至上海。因而在上海已投降的日俘、日侨都惶惶不安,生恐因数年前的珍珠港事件,及日军在接收上海时对美方人员犯下的罪行遭到报复。9月30日夜间,停泊于上海市黄浦江面的美军驱逐舰上的一名水兵,遭到岸上的枪击而负伤。美军肯定是日军所为(投降后曾允许日军每中队暂留步枪10枝,每枪允留子弹50发),因而汤恩伯第3方面军的部队,于10月4日逮捕了对此事负有责任的原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胜野实少将。直至12月4日才将胜野释放。

   胜野实是继“八·一三”时的大河内传七少将及以后之宍户好信、武田胜治、牧田觉三郎、大野一郎、昌山耕一郎、铃木长藏,成为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之最后一任指挥官。

   8、杭州地区

   9月5日,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到达杭州的前进指挥所,原日军第13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代表杭州地区的日军各部队向顾祝同投降。10月上旬全部收缴了日军之武器。

   9、南京地区

   原日军第6军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将,代表从杭州中途在南京下车的第6军司令部、由广西省南宁退至镇江的第3师团、由广西全县退至浦口的第34师团、由广东退至芜湖的第40师团,由杭州到达南京附近的第161师团,共约138800人,侨民17960人,于10月上旬向汤恩伯作了投降。

   在这以前,国民党军到达南京的部队很少,刚到南京的国民党军指挥机关,发现在长江北岸的新四军第1师、第2师、第3师的部队有向六合与浦口附近集结的迹象,因而令在南京附近的日军部队暂缓缴械,在刚抵南京的新6军指挥下,加强了浦口以北地区乌衣镇一带的警戒(第34师团)。以后发现在江北的新四军的第1、第2、第3师,均在防区内歼灭日、伪军,且黄克诚将军的第3师攻克两淮后不久即北去陇海路。根据以上情况,才令在南京附近的日军于10月上旬撤除警戒交出武器。

   10、南昌地区

   第9战区的58军军长鲁道源,率其部队于9月4日到达南昌。9月14日原日军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代表其军司令部及到达南昌的日军部队(有些不归其建制)第13师团,独立混成第22、第84、第87旅团,独立步兵第7旅团等约66830人与日侨约1800人,向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投降。

   11、武汉地区

   至武汉受降的第6战区,先由王敬久之第10集团军所属宋瑞珂之66军,侯镜如之92军于9月15日以前进入武汉。

   9月18日,原日军驻武汉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代表其方面军司令部,第132师团(当阳),独立混成第83(汉口),第85(应山),第86、第88旅团,独立步兵第5(荆州)、第11(应山)、第12(咸宁)旅团,共约142600人,侨民约13730人,在汉口中山公园之中山纪念堂,向第6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投降。这一天正是“九·一八事变”第14周年,武汉民众万家欢腾,庆祝最后胜利。

   该地区投降之日军,至10月中旬全部交出了武器,下旬均到达了指定的集结地点。此时在武汉的部分美军,出于对日本多年来在国际上动辄发动侵略和以卑下手段制造诸多不人道事件与无赖行为感到气愤,曾殴打日俘和强行没收其物资与生活用品等。

   12、长沙、衡阳地区

   原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于9月15日代表其军司令部、第68(衡阳)、第116(宝庆)师团、第64(长沙),独立混成第17(岳阳)、第81(湘潭)、第82(浏阳)旅团、第2独立警备队(长沙),共约70180人,向为我国抗战建立了功勋的王耀武将军投降。

   13、潮、汕地区

   驻潮、汕地区的日军第104师团之一部约4460人(内病员300人),日侨约440人,于9月28日,由原日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该军参谋长富田直亮少将向第7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将军投降。

   14、广州、雷州半岛、海南岛地区

   驻于这3个地区的日军。统由原日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于9月16日代表其23军司令部、第104、第129、第130师团,独立混成第23旅团,独立步兵第8、第13旅团等单位,共约83890人,另侨民约6910人,向第2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将军投降。雷州半岛的日军两个步兵大队,于9月21日向粤、桂南区指挥官(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将军交出了武器。

   海南岛的日本海军共约49400人、侨民约为5800人,由原日本海军“海南警备府”长官佐贺启次郎海军中将为代表,于9月5日向粤桂南区总指挥部交出了武器、港湾设施和船舰。

   15、越南之北都地区

   原日军驻越南的第38军(军司令部位于西贡)司令官土桥勇逸中将,代表该军在北纬16度线以北、位于河内的三国直福中将之第21师团,位于顺化的服部尚志少将之独立混成第34旅团及其它部队,向率领部队进入越南的我国第1方面军司令官卢汉将军投降。

   由于国民党的军委会,取消了拥有1318000人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抗日游击部队接受当面日军投降的权利,还利用接受日军投降的机会,逐步将中央军主力部署至原敌后各主要交通线和城市,对八路军、新四军之根据地形成战略分割与合围之态势。在重庆的国民党方面以为这是得计,然而这种触发众怒的危险做法,其结果是迅即促使大规模的内战爆发。人们盼望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和平,竟成为泡影。

   (七)日军在香港等地的投降及其以后

   日军的“香港防卫队”,计有步兵第67、第68、第69共3个大队及1个炮兵队,人数计为2850名。在投降仪式举行之前。驻广州的第23军派司令部第3课(科)长山津善九郎大佐前往英方联系。英方认为日军是由一些不守信义和凶残分子所领导,故对其态度极为严厉、冷淡。

   原日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兼香港总督,他于9月16日代表驻香港的日军向英国海军少将哈考特投降。

   英国对日军在东南亚所犯的战争罪行极为重视,并作了严厉的处理,在接受了日军在马来亚、香港等地的投降后,即发动民众检举和根据有关情报,逮捕日军中犯有战争罪行的人。对日本山下奉文的第25军于1942年2月28日在新加坡,大批杀害(主要是投入海中)70699名华侨等的罪行,尤为重视。仅在新加坡一地,即对446名日俘进行起诉,并逮捕了日本昭南(即新加坡)市市长大达茂雄。经审判结果,112名处死刑,2名处终身刑,283名处以有期徒刑,49名无罪释放。

   在香港,经检举,对118名日本军人予以起诉,其中21人被判死刑,86人被判有期徒刑,11人无罪释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日军犯有战争罪行者,都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英国在新加坡、马来亚、缅甸、香港等地,对日军犯有战争罪行者共865人进行了起诉,结果223人被判处死刑,3人判终身刑,541人判有期徒刑,98人无罪释放。

   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的罪行亦相当严重,我国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即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岛被日军杀害。荷兰在印尼各地,对日军犯有战争罪行者进行起诉的为995人,结果226人被处死刑,30人被处终身刑,697人处有期徒刑,42人无罪释放。日军杀死被侵占国家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烧毁民房、掠夺其财物、进行强奸和各种破坏活动,犯下了种种罪行,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八)敌在镇江焚烧军旗与仪式

   各地日军接到投降的命令之后,即选择地方列队向其军旗举行告别仪式,然后当众将军旗予以“奉烧”,以防天皇所授之御物被对方所获,而成为永久之耻辱。

   在我国关内战场上,日军的26个师团中,其第3、第13师团,是历史上两支有过显著战绩的部队。

   由名古屋、丰桥、岐阜、滨松、静冈地区兵员组成之第3师团,曾在日、俄战争中,于1905年付出很大的伤亡,攻占首山而取得了9月3日辽阳会战之胜利。

   1918年秋,日本借捷克军团事件,向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出兵进行干涉时,第3师团又是首批经我国东北的满洲里进入苏联,攻占赤塔、乌兰乌德,而到达贝加尔湖以西之伊尔库次克一带,支援高尔察克的部队与红军作战。

   第13师团在日俄战争的第2年,主力与海军协同于7月24日在库页岛西部的亚力山大罗夫斯克上陆,而攻占了库页岛。

   这两个师团有过这样不寻常的战历,对作为部队战斗精神和国家尊严、威力象征的军旗,处理上非常重视。第13师团的步兵第65联队,于8月25日在衡阳北约16公里的地方,步兵第104联队于8月23日在衡阳的西北郊,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军旗“奉烧”。

   从广西省南宁后撤的第3师团,其步兵第6联队,于8月21日又从湖北的咸宁出发,向东由大冶、阳新至九江,当到达大冶县的金牛镇时,情况已很紧张,即在该镇将其军旗烧毁。该师团的步兵第34联队,将其军旗带到了江苏的镇江,于8月28日在镇江东南原日军警备队的驻地,举行“奉烧”仪式。

   这个联队先将人员整装列队,然后由掌旗官柏木少尉举旗,与护旗兵进至部队的集合场,此时联队的值星官、第2大队长竹下善兵卫少佐,先令部队上好刺刀,然后发出“向军旗敬礼”的口令,年过五十且有32年军龄的34联队长井上金士大佐,在8月的烈日下,率其部队向军旗致最后之敬意,当时全场笼罩着一片战败者的凄凉、绝望之情绪,部队目视其军旗,行最后的举枪礼,军官行拔刀礼,此时齐鸣的军号,掩盖了部队的抽泣声,在他们面前的军旗化为小股的黑烟。

   日本投降后,其新任陆军大臣下村定,从8月25日至31日命令部队,将军旗一律予以“奉烧”。所以中、苏、美、英等国,缴获到的日本军旗极少。

   再就是“菊纹章”,那是日本皇室的徽号。名义上由日本天皇授与军人的“三八式”步枪都刻有这种徽章。日军在投降时除因库存等来不及消除这种徽号之外,对已在使用的武器,均令部队锉去“菊纹章”。这就是日军在交出的武器上存有锉痕或毁迹的原因。

   (九)敌宣布投降时在我国关内之陆、海军序列、位置

   陆军:

    中国派遣军  总司令官 冈村宁次 大将 南京

           总参谋长 小林浅三郎 中将

           副总参谋长 今井武夫 少将

                 冈田重一 少将

                 川本芳太郎 少将

         华北方面军  司令官 下村定 大将 北平

            参谋长 高桥坦 中将

      第1军  司令官 澄田赉四郎 中将 太原

           参谋长 山冈道武 少将

       114师团  师团长 三浦三郎 中将 临汾

             参谋长 高津康雄 大佐

       独立混成第3旅团  旅团长 山田三郎 少将 崞县

       独立步兵第10旅团  旅团长 板津直俊 少将 太原

       独立步兵第14旅团  旅团长 元泉馨 少将 长治

      第12军  司令官 鹰森孝 中将 郑州

           参谋长 中山源夫 少将

       111师团  师团长 木村经广 中将 洛阳

             参谋长 三本三四郎 大佐

       115师团  师团长 杉浦英吉 中将 郾城

             参谋长 村中嘉二郎 大佐

       战车第3师团  师团长 山路秀男 中将 通县

               参谋长 向田崇彦 大佐

       骑兵第4师团  旅团长 加藤源之助 大佐 商丘

      驻蒙军  司令官 根本博 中将 张家口

           参谋长 中川留雄 少将

       118师团  师团长 内田银之助 中将 北平

             参谋长 山口武三郎 大佐

       独立混成第2旅团  旅团长 渡边渡 少将 张家口

      第43军  司令官 细川忠康 中将 济南

           参谋长 寒川溢吉 大佐

       47师团  师团长 渡边洋 中将 济南

            参谋长 染矢半治郎 大佐

       独立混成第5旅团  旅团长 长野荣二 少将 青岛

       独立步兵第1旅团  旅团长 浅见敏彦 少将 莒县

      华北方面军直辖:

       独立混成第1旅团  旅团长 小松崎力雄 少将 邯郸

       独立混成第8旅团  旅团长 竹内安守 少将 古北口

       独立混成第9旅团  旅团长 的野宪三郎 少将 大沽

       独立步兵第2旅团  旅团长 服部直臣 少将 井陉

         第6方面军  司令官 冈部直二郎 大将 汉口

            参谋长 中山贞武 少将

      第11军  司令官 笠原幸雄 中将 全县

           参谋长 福富伴藏 少将

       58师团  师团长 川俣雄人 中将 全县

            参谋长 高原笃重 大佐

       独立混成第22旅团  旅团长 米山米鹿 少将 全县

       独立混成第88旅团  旅团长 皆藤喜代志 少将 全县

      第20军  司令官 坂西一良 中将 衡阳

           参谋长 川目太郎 少将

       第64师团  师团长 船引正之 中将 湘阴

             参谋长 斋藤敏雄 大佐

       68师团  师团长 堤三树男 中将 武冈

            参谋长 小合茂 大佐

       116师团  师团长 菱田元田郎 中将 宝庆

             参谋长 立薗荣造 大佐

       独立混成第18旅团  旅团长 专田盛寿 少将 湘潭

       独立混成第82旅团  旅团长 樱庭子郎 少将 株洲

       独立混成第86旅团  旅团长 上野源吉 少将 永丰

       独立混成第87旅团  旅团长 小山义已 少将 郴县

      方面军直辖;

       132师团  师团长 柳川悌 中将 当阳

             参谋长 中森恒二 大佐

       独立混成第17旅团  旅团长 谷实夫 少将 岳阳

       独立混成第83旅团  旅团长 田盐鼎三 少将 汉口

       独立混成第84旅团  旅团长 中尾小六 少将 九江

       独立混成第85旅团  旅团长 松井节 少将 应城

       独立步兵第5旅团  旅团长 村上宗治 少将 荆州

       独立步兵第7旅团  旅团长 生田演雄 少将 安义

       独立步兵第11旅团  旅团长 加藤胜藏 少将 应山

       独立步兵第12旅团  旅团长 安永笃次郎 少将 咸宁

      第13军  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 中将 上海

           参谋长 土居明夫 少将

       60师团  师团长 落合松二郎 中将 苏州

            参谋长 安藤忠雄 少将

       61师团  师团长 田中勤 中将 上海

            参谋长 山下哲夫 大佐

       65师团  师团长 森茂树 中将 徐州

            参谋长 折田贞重 大佐

       69师团  师团长 三浦忠次郎 中将 嘉定

            参谋长 山本良一 大佐

       161师团  师团长 高桥茂寿庆 中将 上海

             参谋长 小山达彦 大佐

       独立混成第90旅团  旅团长 山本源右卫门 少将 扬州

       独立混成第92旅团  旅团长 瓦田隆根 少将 郾城

       独立步兵第6旅团  旅团长 门胁于卫 大佐 安庆

      第6军  司令官 十川次郎 中将 杭州

           参谋长 工藤良一 少将

       70师团  师团长 内田孝行 中将 嘉兴

            参谋长 中川俊二 大佐

       133师团  师团长 野地嘉平 中将 杭州

             参谋长 樋泽一治 大佐

       独立混成第62旅团  旅团长 安藤忠雄 少将 松江

       独立混成第89旅团  旅团长 梨冈寿男 少将 奉化

       独立混成第91旅团  旅团长 宇野节 少将 慈溪

      第23军  司令官 田中久一 中将 广州

           参谋长 富田直亮 少将

       104师团  师团长 末藤知文 中将 海丰

             参谋长 铃木勇雄 大佐

       129师团  师团长 鹈泽尚信 中将 惠阳

             参谋长 石原恕之允 大佐

       103师团  师团长 近藤新八 中将 番禹

             参谋长 吉村芳次 大佐

       独立混成第23旅团  旅团长 下河边宪二 少将 佛山

       独立步兵第8旅团  旅团长 加藤章 少将 清远

       独立步兵第13旅团  旅团 长川上护 大佐 广州

       香港防卫队  队长 冈田梅吉 少将 香港

       中国派遣军直辖:

      第3师团  师团长 辰已荣一 中将 镇江

            参谋长 有马纯雄 大佐

      第13师团  师团长 吉田峰太郎 中将 长沙

            参谋长 中村从吉 大佐

      第27师团  师团长 落合甚九郎 中将 南昌

            参谋长 一色正雄 大佐

      第34师团  师团长 伴健雄 中将 就将

            参谋长 石川治水 大佐

      第40师团  师团长 宫川清三 中将 南昌

            参谋长 山本吉郎 大佐

      第131师团  师团长 小仓达次 中将 安庆

             参谋长 宫永义文 大佐

      第13飞行师团  师团长 吉田喜八郎 中将 南京

              参谋长 堂薗胜二 大佐

        第10方面军  司令官 安藤利吉 大将(原台湾军,由其大本营直辖)

               参谋长 谏山春树 中将

      第9师团  师团长 田坂八十八 中将 新竹

            参谋长 角良晴 大佐

      第12师团  师团长 人见秀三 中将 台南

            参谋长 若山庸一 大佐

      第50师团  师团长 石本贞直 中将 屏东

            参谋长 大沼清 大佐

      第66师团  师团长 中岛吉三郎 中将

            参谋长 铃木君次 大佐

      台北第71师团  师团长 远山登 中将 嘉义

              参谋长 加藤守敏 大佐

      独立混成第75旅团  旅团长 奥信男 少将 新竹

      独立混成第76旅团  旅团长 小川泰三郎 少将 基隆

      独立混成第100旅团  旅团长 村田定雄 少将 高雄

      独立混成第102旅团  旅团长 小林忠雄 少将 花莲港

      独立混成第103旅团  旅团长 田岛正雄 少将 淡水

      独立混成第112旅团  旅团长 青木政尚 少将 宜兰

      第8飞行师团  师团长 山本健儿 中将 台中

              参谋长 岸木重一 大佐

       在越南16度线以北有(属南方军):

      第21师团  师团长 三国直福 中将 河内

            参谋长 夫户清次郎 大佐

      独立混成第34旅团  旅团长 服部尚志 少将 顺化

        海军:

    中国方面舰队  司令长官 福田良三 中将 上海

            参谋长 左近充尚三 少将

    第2遣华舰队  司令长官 藤田类太良 中将 香港

            参谋长 大熊让 少将

    港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司令官 大熊让 少将 兼

    门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司令官 原田清一 中将 厦门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  司令官 胜野实 少将 上海

    上海方面根据地队  司令官 森德治 中将 上海

    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司令官 泽田虎夫 中将 汉口

    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  司令官 金子繁治 中将 青岛

    海南警备府  司令长官 佐贺启次郎 中将 海南岛

           参谋长 千田金二 少将

    华中海空军  司令 梅崎卯之助 大佐 上海

   以上在华投降之敌陆海军部队所交出之武器、装备、马匹等数字为:

   步、骑枪     685897 支

   手枪       60377 支

   轻重机枪     29822 挺

   主要火炮     12446 门

   步、机枪弹  180994000 余发

   手枪弹     2035000 余发

   各种炮弹    2070000 余发

   战车        383 辆

   装甲车       151 辆

   卡车       15785 辆

   军马       74159 匹

   飞机        1068 架

   可用        291 架

   待修        626 架

   报废        151 架

   航空炸弹     约6000 吨

   航空汽油    约10000 吨

   主要舰艇:

   大型军舰       19 艘(仅有3艘可出海)

   驱逐舰        7 艘(6艘可用)

   鱼雷快艇       6 艘(均可用)

   小型潜艇       3 艘(两艘可用)

   小炮艇       200 艘(大部不能用)

   其它均属各型小艇且多不堪用。

   (十)我国遣返日俘之时间、地点

   在我国关内的日军俘虏,从1945年11月5日开始,在台湾的日俘从当年12月27日开始遣返。指定其上船的港口为:塘沽、青岛、连云港、上海、厦门、汕头、广州、海口、榆林港、基隆、高雄、花莲。在日本下船之港口为:鹿儿岛、佐世保、博多、佛崎、宇品、大竹、田边、名古屋、舞鹤、横滨、浦贺。

   1946年,继续遣返在东北未走完之日侨。

   (十一)敌在华海军状况及其投降之经过

   日本投降时,其海军之大型舰只在太平洋上的历次海战中已损失殆尽。而其国内在战争后期,因遭美国空军大规模连续的系统战略轰炸,所有城市除京都、奈良(因属古文化城)之外,大部已被炸毁,不少钢铁厂、造船厂、飞机工厂等,亦被夷为平地,故船舰及飞机损失后,即无法再予补充。所以联合舰队中的第一舰队、第二舰队、第三舰队、第五舰队、第九舰队、第四南遣舰队、第一航空舰队、第二航空舰队、第十四航空舰队,以及在华的“中国方面舰队”中之第一遣华舰队、第三遣华舰队(仅剩驻于香港的藤田类太郎中将之第二遣华舰队)等海上部队,先后被追撤消番号,人员则成为陆上之守备部队。

   “八·一三”作战时,其在上海第三舰队之雄风,此刻早已无影无踪。当时轰炸我国沿海要地及内陆大城市有名的“鹿屋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已于1944年7月10日和1942年12月1日解散。

   原作为第三舰队旗舰的“出云”号巡洋舰,曾是一时新闻报道之重点,然而在战争后期的1945年7月下旬,该舰与战舰“榛名”(排水量三万二千二百五十六吨,水线长二一九公尺,动力十三万六千马力,三十六公分口径主炮八门)、“伊势”(排水量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吨,水线长二一三公尺,动力八万马力,三十六公分口径主炮八门)、“日向”(数据与“伊势”同)号及巡洋舰“磐手”、“青叶”共六艘,在分散停泊于濑户内海的吴港海面时,于7月24日、27日,遭到驻冲绳岛美国空军杜立特中将之第八航空队,与驻关岛特文宁中将之第十三航空队轰炸后,全部沉没。

   由于美国空军和潜艇部队活动的加强,因而日本海军大型舰只之损失增多,有时一两天即损失数艘,如:

   1942年6月初,日本海军以庞大的舰队进攻中途岛时,在6月的5日、6日、7日三天内,其航空母舰“赤城”、“苍龙”、“飞龙”、“加贺”号,以及重巡洋舰“三隈”号,被美国空军炸沉。

   1942年10月12日,在所罗门群岛之瓜达康纳尔岛周围的海战中,美国空军与海军之舰炮,击沉了日军驱逐舰“吹雪”、“丛云”、“夏云”号三艘,重巡洋舰“古鹰”一艘。

   1943年3月3日、4日,日军在新几亚北岸莱城海而之驱逐舰“荒潮”、“朝潮”、“白雪”、“时津风”号共四艘,全被美国空军炸沉。

   1944年6月19日、20日两天中,其航空母舰“翔鹤”、“大凤”、“飞鹰”号,被美国空军和潜艇部队击沉。

   又如,1944年的秋、冬之间,美军继续从西南太平洋上发动“越岛进攻”,向日本接近,于10月20日在莱特岛登陆,在菲律宾周围同日军展开了大规模之海、空战。结果,日军小泽治三郎的第1机动舰队等,因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被美军击沉74艘大型舰只(其中有航空母舰6艘,战舰3艘)。因该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故日军大本营于11月15日下令,取消了第1机动舰队的番号,小泽被调任他职。

   在这次海战最激烈的10月24、25日,日军即有4艘航空母舰、3艘战舰(包括巨型战舰“武藏”号)、5艘巡洋舰被击沉。

   在菲律宾的陆上作战中,山下奉文的12个步兵师团、1个战车师团、1个空降集团、1个飞行师团、4个步兵旅团的大部,亦被麦克阿瑟所率的美军歼灭。

   担任第四航空军司令官的富永恭次,在战事激烈,损失了大量飞机之后,飞越巴林塘海峡和巴士海峡,北逃到台湾。

   再如,1945年4月6日,在日本山口县德山市的伊藤整一中将之第2舰队奉命前往冲绳岛作战。该舰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型之超级战舰“大和”号及巡洋舰“矢矧”和驱逐舰“朝霜”、“霞”、“冬月”、“初霜”、“雪风”、“凉月”、“浜风”、“矶风”共10艘。4月7日中午到达男女群岛以南之海面向南航行时,被美国空军发现。美国空军先以150架飞机后增至368架进行攻击、轰炸。“大和”号中弹燃起大火。14点23分,这艘巨舰向左倾斜,紧接着,储存的大量弹药被引爆,很快连同舰上的2489名人员沉入海底。除“冬月”、“初霜”、“雪风”、“凉月”受伤之四艘驱逐舰,逃至就近的佐世保军港以外,其它五艘军舰,作战仅1小时51分即被击沉。

   由于第2舰队损失严重,伊藤整一中将也战死,4月8日,日军大本营即取消了该舰队的番号。

   此时在华之敌“中国方面舰队”,仅辖在香港之第二遣华舰队和在海南岛的“海南警备府”。其大型舰只早被调出。第二遣华舰队主要辖有驻香港、厦门、上海、汉口、青岛的特别根据地队和上海特别陆战队,作战舰只主要是炮舰、海防舰。

   敌往日在华之庞大海空军部队,曾遍及山海关、平津、胶东半岛、连云港、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广东沿海地区。后来这些部队连同陆空军,相继被调往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关岛、新几内亚等地,经与美、英军的历次大空战之后,损失殆尽。

   这时在华的海空军,仅有第901航空队在海南岛、951航空队在华东沿海地区。这两个航空队将侦察、战斗、轰炸、运输等机种进行混编,主要担任中南、华东之海上防卫。由于飞机少、性能落后,新飞行员多、驻地分散,无力抗击从西安、汉中、安康、梁平、恩施、芷江、黄平、昆明、建瓯等我国后方机场起飞的机群和从菲律宾方向飞来的美国空军对沿海、长江中下游、津浦线、平汉线的攻击轰炸。且这些轰炸,从1945年开始更为加紧,如在广东方面:

   1月5日,美国空军P-51、P-38战斗机19架,攻击了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机场。

   1月15日约150架、16日约350架美军飞机,对海南岛和广东沿海及海上之日军船舰,进行了攻击轰炸,夜间对香港的水道,布放了磁性水雷。

   1月21日,美军B-29轰炸机约30架,轰炸了香港的码头和港湾。

   4月2日和5日,从菲律宾起飞的美军轰炸机群,再次轰炸了香港。

   在东部沿海及长江流域,中、美空军则集中攻击汉口、上海和长江中之军事目标,并进行布雷以封锁水路,如:

   1月20日,中、美空军之P-51战斗机十余架,于下午14时55分飞抵上海,空战中,日本海军“零式”战斗机3架被击落,1架在地面被击中起火。

   4月1日、2日,中美空军之P-51战斗机,分数批攻击了上海,一部以超低空飞行,攻击日军地面飞机。这一期间P-38飞机,则经常至上海地区进行侦察。

   4月下旬,为策应冲绳地区作战,美军之B-24轰炸机,连续由菲律宾起飞,昼夜轰炸上海附近之军事目标,并在黄浦江和长江口进行布雷,以图断绝上海至冲绳地区之海上运输,阻止该地日军向冲绳增援。

   5月17日,中美空军夜袭了南京。5月间,日军在长江中之船只,遭到32次攻击、轰炸。部分B-24轰炸机继续于夜间向长江中布雷。

   进入7月中旬,美国空军继续从沿海入陆,进一步加强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攻击。

   7月17日,B-24、B-25轰炸机约40架,轰炸了上海的就近地区。

   7月18日,B-24、B-25轰炸机,P-38、P-51战斗机,共约100架又空袭了上海。

   7月22日,美军B-24、B-25、B-29轰炸机,P-38、P-51战斗机,共约160架至上海地区进行了轰炸。同日,上述美军之五种飞机约200架,轰炸了舟山岛。

   7月24日,美军B-24、B-29轰炸机共约250架,再次以编队对上海地区进行空袭。

   在此期间,青岛方面也连续遭到中、美空军的攻击。这时,敌在华海军所属以梅崎卯之助为司令的“华中航空队”,早已名不副实,他们和在太平洋上的日军一样,因无力抗击对方的空军,而任其地面及水上部队遭受空中的攻击、轰炸,且无挽回之术。

   9月9日,冈村宁次在南京签定了投降书后。敌驻于上海之“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亦根据何应钦将军之命令,于9月10日撤消其原番号,而改称“中国战区日本海军总联络部”,处理日本海军就地投降后交出武器、装备、物资、船舰飞机、港口、设施和海军军人及所属职员等共72955名人员的回国事宜,至1946年7月4日工作结束。之后,福田良三与其原参谋长左近充尚正少将,将这一段的经过情况,向其国内的第二复员大臣(即原海军省),作了如下之报告:
中国战区日本海军投降处理状况报告

  第一、投降处理之一般状况

  、昭和二十年 [ 注:即一九四五年 ] 八月十五日,投降诏书下发后,八月十八日鸠彦王殿下对冈村陆军总司令官及本职亲自传达圣旨,不甚惶恐之至。

         二、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代表今井少将,至芷江与中国总司令部代表冷欣中将会谈,随之,冷欣中将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到达南京,与我方进行各种准备之会谈。

  基于昭和二十年九月九日之大命,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向蒋委员长之代表何应钦上将,签定了在中国(包括台湾)及法属越南之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日本陆、海、空军之投降书,并接到日军须停止一切敌对行为、交出所有武器、弹药、物资、器材和交通、通讯设施及日军所属之资产,与完全排除敷设之地雷、机雷及陆上、海上、空中交通障阻物之指令。

  之后,在中国之全部日军,即受何应钦总司令之节制、指挥。

  、二十年九月十一日以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依照何总司令命令,为处理日军投降后之一切善后事务,改称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各地区日军投降后之司令部,亦改称为该地区官兵善后联络部。

  依此,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部,即自动改称为中国战区日本海军总联络部。各地区海军部队,亦分别改称为该地区日本海军联络部,由原任指挥官担任领导,处理海军方面之投降事务。

  、关于接受海军投降,除航空部队由中国空军接收外,其它均由中国海军接收,九月十二日,中国海军总司令部到达上海后各部接收开始。华北(青岛、北平、天津)、南京、汉口、九江、安庆、舟山岛地区、厦门、广东之所在海军部队,先后由中国海军、海南岛由中国陆军接收。以上地区之全部海空军之接收则由中国空军负责。香港与九龙地区由英军接收。

  、鉴于中国之一般情况,曾向中国方面提出允许使用库存之生活物资和借与自卫武器及佩用军刀之要求。即在乘船回国前,借给每中队步枪十支(弹药每支五十发),且对日军之粮食不予接收,而副食则与中国军队同等补给,并允许佩带军刀(但中间曾再度禁止佩带)。

  以上在实行中,各地并不尽同,有些粮食仓库,则几乎全被接收。

  、武装解除后徒手之日军,均由各地陆军主管、接收,并指定地区集中收容,接受统一管理,日本侨民则与军队分开,被指定集结于另外地区,行动均受到限制。且停止教育、训练和禁止使用密码电报。

  、中国方面指令,全面使用日本军民中之技术人员,对交通、通讯、电气、瓦斯、自来水、土木、医疗、兽畜、水产、纺织等,亦征用相当数量之日本技术人员,并对自愿者给以相当之待遇。以后则改变了这一方针,除特殊者外,军民全部准备回国。

  海军方面在刚投降时,有相当数量之人员希望留于中国,但鉴于诸多原因,并未残留。

  除以上者外,尚有相当数量之人员,在各地担负各种劳役,但每人都能以隐忍自重、克服困难、有始有终之美德,最后完成所分配之劳役。

  八、中国方面,于二十年九月十三日命令,对宜昌下游之长江以及沿海的温州、舟山群岛、厦门、海南岛、台湾各地原日军所敷设之机雷及水中障碍物,必须排除。另在上海之美国海军,指令对长江下游、舟山群岛、杭州湾,由美国海军进行扫海 [ 注:美军仍保持相当之警惕 ] ;其它及长江地区之扫海,由日本海军负责。但此作业已于十一月结束。

  再,厦门方面,因十月十二日以后,已由英国方面扫海,我方不从事于这方面作业。海南岛方面,我方于十月十日扫海完毕。

  、二十年十月以后,即调给塘沽、青岛之回国船只,在华北之海军部队,大部已于十二月底回国。十二月以后,回国船只主要用于上海地区,上海周围之军民,大部于二十一年之四月中旬返回国内。以后长江上游地区之人员,相继至上海集结乘船返国。

  厦门地区从二月上旬、海南岛从四月上旬,海军部队之大部已被分别送回。香港、广东地区之海军部队,即将回国完毕。五月间,从汉口、舟山集结至上海之海军部队,除总联络部以外,已全部送还(但被中国扣留,怀疑犯有战争罪行者不在此内)。

  、关于被中国扣留,目前已知怀疑犯有战争罪行者之情况,另附。

  十一、中国战区日本海军总联络部,于七月四日撤消回国。

  十二、关于在中国战区各地日本海军之投降具体情况,回国之各长官、司令官,先后已有报告,现将以下各地区投降之梗概,报告如下:

  第二,中国战区各地投降处理状况概要

  一、华北方面

  (一)北平、天津方面,由北平驻在海军武官各所担任该方面投降事宜之统制、指挥。

  该地区于二十年九月,在中国军队到达之先,美军已经进驻,加之受苏军方面之影响,情况极其复杂,故武官田尻大佐于二十年十月三日自杀,但以后则逐渐平静。天津地区于十一月五日、北平地区于十一月十六日,由中国海军接收责任者刘上校相继接收完毕,仅有大使馆调查官菰冈大佐残留,其它全部于去年底回国。

  (二)青岛地区海军投降之安排,由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司令进行统一指挥。

  二十年九月上旬,美军海军部队先于中国国军到达青岛,并扣留我在该地之驱逐舰、扫海艇等六艘,于九月二十五日由青岛开向(朝鲜中部西海岸之)仁川港。

  九月十七日,中国海军少将余振兴到达青岛,至十月四日,一切接收完毕。

  到达青岛之美国陆军先遣队,于十月六日在参加中国陆、海军的干部会议上,提出日本陆、海军应于十月九日,移至仓口市区圆周两公里以外之要求。依此,除联络部均移至市外。

  在此期间,市区治安恶化,日本侨民曾受到相当之威胁,随着美军警备体制的逐步完善,治安情况才开始好转。

  十一月中旬,送还归国者之船只到达青岛,该地部队于十一月下旬大部回国。但司令官以下三十余人,应中国方面之要求,继续进行技术服务,与处理未了之事项残留于青岛。至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除八名怀疑犯有战争罪行者外,司令官以下已全部回国。

  二、华中方面

  (一)上海地区

  1、上海地区,由上海方面根据地队司令官指挥各部,进行投降有关事项之处理。

  二十年九月七日,汤恩伯上将之第三方面军到达上海进行接收。根据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之命令,从九月十日开始,海军方面(但海空军除外)之一切,由中国方面海军参谋长曾以鼎中将统一接收。

  中国海军之接收人员,于九月十三日到达上海,随之接收开始,至九月末大致接收完了,随之进行点收作业,二十一年二月上旬点收完毕。

  2、中国第三方面军进驻后数日,海、陆军即同时被解除武装,并命令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在浦东、陆军部队在吴淞地区、日本侨民在虹口和杨树浦指定地区集结。残余海军部队一部,暂时仍在原驻地停留。

  舰队司令部、上海根据地队司令部,在九月中旬转移至“水交社”,十月上旬则转移至旧六三花园。上陆以外之海军各厅,按中国方面指令,十月中旬至复兴岛 [ 注:长白新村以东 ] 集中。

  3、美国海军于九月中旬以后进驻至上海。

  中、美军队进驻上海之初,日本侨民曾发生不同程度之恐慌,但并未发生事故,以后即次第平静。

  4、九月三十日之夜间,发生了停泊于黄浦江中之美国海军驱逐舰上的水兵一名遭陆上枪击面受伤之事件。

  美国海军方面,片面认定为由驻浦东(原日本)海军所射击,且要求交出犯人。经我方认真调查并未发现射击之事实,虽要求美、日共同调查但未接受。事件之解决暂交中国方面负责。十月四日,中国第三方面军,拘禁了责任者陆战队司令官胜野少将。

  以后经多次调查、联系,十二月四日陆战队司令官才获得释放。

  5、上海方面从十二月下旬送还归国者“明优丸”到达后,即开始输送。二十一年一月上旬以后所配之美国海军LST [ 注:为LANDING SHIP TANK-坦克登陆艇之缩写。该艇为柴油发动机,长一百公尺,载重两千一百吨,因吃水浅、速度慢,故航行中摆动大,但可接近浅滩便于上陆。 ] 到达,随之增大了运送量,但进入二月,美海军中止了LST的配船及由日本人操纵之LST和其它船只因配船延迟,故返还速度随之减慢,更因上海周围及在上海之军民集中量大,致食、宿等方面产生了困难,使军民皆处于忧虑之状态。但至三月增加了船只后,四月中旬在上海及其周围之军民已大部回国。以后从各处集中至该地之人员,亦逐次运送返回。海军至五月末,除怀疑犯有战争罪行者及总联络部之外,已全部回国。至七月四日,总联络部及人员亦全部撤回。

  6、投降后,系止中之炮舰即进行快速维修,并进行上航,以警备军民沿长江撤退之水路,和向上海中国海军介绍、传授有关技术业务情况,但至九月中旬,已全部被中国海军接收。以后这些舰上之乘员组,隐忍持重、吃辛受苦,继续向中国方面传授技术,并逐次离舰,于二十一年三月中旬全部回国。

  (二)南京地区

  1、南京地区海军之投降,以在南京之海军武官进行指挥与处理,由中国海军接收,并于二十年十月五日接收完毕。所在部队,除联络部有关人员外,全部驻入江岸之“朝日”兵营,以后逐次至上海集中回国。南京海军联络部于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撤消后,亦至上海集结,并于五月十一日乘船回国。

  2、南京海军联络部,除了处理海军本身之业务外,还和刚到南京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及中国战区日本善后总联络部保持着密切之联系,这对在华海军全面、顺利的完成投降之事务贡献极大。

  (三)舟山地区

  1、美国海军驱逐舰,于二十年十月五日在舟山岛之定海入港。十月八日,在美军参与下,将武器及其它一切,交与舟山岛之县长。该地区之海军部队两千七百名,于机场附近集结。中国海军人员于十月十三日到达该岛,十月十四日接收完毕。至二十一年二月下旬,除中国海军需继续留用技术人员一七二名之外,全部在上海集结回国,所留技术人员,于五月上旬结束技术业务,亦至上海集结返回。

  2、舟山岛地区,在整个投降前后,与中国方面,始终在极友好之气氛中处理一切。故各项投降事务,均得以顺利实施。

  (四)安庆方面

  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国海军在该地接收完毕,海军部队则于指定地区集结。

  接收间,中国方面曾怀疑我方隐藏物品,而将福地中佐带往南京,经我方说明并判定事实后,才予以释放。二十一年二月上旬该地全部人员在上海集结,三月上旬回国。

  (五)九江地区

  二十年十月中旬,中国海军在极友好之气氛中接收完毕,以后与中国之关系亦极为友好。关于部队从现地撤退问题,中国海军方面,以多种方法进行挽留,经种种折冲,结果于二十一年五月中旬在上海集结返回。

  (六)汉口地区

  二十年十月三日接收完毕,海军部队在“日进”仓库、水上警备队仓库集结。

  陆军部队武装解除后在跑马场、飞机场及武昌集结,日本侨民则被收容于旧日本租界。

  关于汉口撤退因船只较少,且中国方面希望留用若干技术人员等问题,经种种折冲,结果于二十一年五月上旬,与九江人员同一时期,从汉口出发至上海集结,中旬同时回国。

  三、华南方面

  (一)厦门地区

  海军方面,由中国海军少将刘德浦于十月三日,陆军方面由福建省保安纵队司令严泽源陆军少将于一月一日接收完毕,部队在厦门地区集结。中国方面除扣留了松本大佐三名外(另扣留了日本侨民十四人),二十一年二月八日全部回国。

  (二)香港地区

  香港、九龙地区,由藤田海军中将、冈田陆军少将,于二十年九月十六日,向英国海军少将哈考特签定了投降书,以后海军部队即在英国的管理之下,进入九龙俘虏管理所,过帐篷生活。

  九月下旬,按照英国方面的指令,停止使用无线电。

  十二月以后,以英国调配之船只逐次回国,但具体状况不明。

  (三)广东地区

  广东地区海军之投降事务,由广东海军武官统一指挥,向中国海军刘永浩少将交出武器、物资、设施、船舰,去年底以后,因无线电杜绝联络情况不明。但与陆军方面联系,知肥后大佐于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被中国方面扣留。

  (四)海南岛地区

  有关飞行部队,由杭州空军第六地区司令部陈参谋于二十年十月二日开始接收,十月二十日接收完毕。其它按照十月五日到达该岛之粤警南区指挥部前进指挥所之命令实施。

  海南岛之粮食相当困难,人员理应早日回国,二十一年四月六日,海警长官以下大部返还。按照中国方面之希望,留下技术人员八十六名。另外作为怀疑犯有战争罪行者一百名,被中国方面扣留。

中国战区日本海军总联络部长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