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特攻作战·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两个特攻作战·第八

两个特攻作战·第八

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

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

出自————《战争通史

   (一)断然决定实施“菊水作战”——力排众议,一意孤行

   日本的末日来到了!昭和20年4月,樱花凋谢,满地飘落,仿佛在为即将覆灭的日本海军吊孝。4月4日 [ 译者注:原文为6日,疑误。 ] ,日本第二舰队——当时尚存的主力舰队接到了被称作“菊水作战”的战斗命令。

   这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中将怀揣着丰田司令长官的指令,来到旗舰“大和”号上,会见第二舰队司令伊藤整一海军中将。草鹿在向伊藤整一递交命令的同时,详细地阐明了应该进行特攻作战的理由,并以此激发伊藤中将的斗志。该命令全文如下:“第二舰队应于4月6日 [ 译者注:原文为4日,疑误。 ] 拂晓突进冲绳岛嘉手纳海面敌舰停泊地。决定仅向你队提供单程燃料,并请理解这是一次特攻作战。”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决死的进攻。假如日舰官兵一旦能够在冲绳岛登陆的话,也许有机会参加陆战,从而为后世留下军人的荣誉。然而,即使对战争一窍不通的人也不难看出,此次“特攻”完全没有取胜的可能,而只不过是一次自杀性作战。

   伊藤中将(战死后升为大将)早在开战时就身居军令部次长的要职,是海军中屈指可数的重要将领。所以,从海军所处的立场出发,他对这一极为鲁莽的作战也只好压抑住自己内心的不满而默默地表示同意。其实,在命令下达之前,对这一作战决定(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筹划),就连军令部也没有轻易同意,并几次促请重新考虑。有人认为,只供给单程燃料的作战是逼迫官兵走向死亡之路,虽说日本已经濒临全线溃败,但这样干的话,难以逃脱官兵们对这一违背人道行为进行的谴责。既然明知不可能到达冲绳,那么,官兵之死又将何益之有呢?对此,司令部的回答是:“冲绳的丧失将决定日本帝国的彻底失败,对于此战,只有海军给予协助,才是唯一的最后的措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即使不能到达冲绳,也会将敌人空中力量的半数吸引过来,如果真能如此,当天冲绳岛陆战方面便有可能减轻敌机的空中压力,从而取得陆战的进展,战役的成功不是没有希望的。”也就是说,要用战舰“大和”去吸引威力强大的敌机。这不由使人想起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贫苦人家,由于买不起蚊帐,儿子为了尽孝道,往自己身上涂上酒,想以此把蚊子吸引过来,以保证父母能够安睡。上帝被这一尽孝行动所感动,便驱逐了蚊子。但是,强迫官兵实施自杀攻击的“菊水作战”恐怕不会感动上帝吧?

   果然,当天在“大和”号上召开的各战队司令及舰长联席会议上,除“大和”号舰长有贺大佐始终沉默微笑之外,几乎全体与会者对此特攻战都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一贯以冷静闻名的“朝霜”舰舰长杉原中佐大声叫喊道:“此一战我们肯定在中途就会被敌机击沉,因此,我否定这次作战,坚决反对无故抛弃日本国民这一笔最后的财产。”一向温厚的新谷大佐猛地站起身来嚷道:“这次作战,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只有同在本土登陆的敌人相拼杀而死,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什么特攻作战,简直混蛋透顶!”驱逐舰战队司令小泷大佐是一位血气方刚的男子汉,说话时往往连讽带刺,他在会上大声叫喊:“联合舰队司令部设在日吉台的防空洞里,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他们究竟在想什么?看看东乡元帅,看看纳尔逊,我们请他们从防空洞里出来直接指挥作战!”

   类似这等激烈争论的会议,在日本海军方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关于战斗方法的争论固然难免,但是,绝对服从作战命令的原则是不容动摇的。在半年前莱特湾作战时,舰队内部也曾经弥漫着不满情绪,但是,尚没有达到在会议上爆发出如此激烈争论的程度,说明了“菊水作战”本身太过于冒险。细想起来,官兵们的反对意见确有一定的道理。没有直接空中掩护的舰队向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敌方手中的海面发动进攻,其结果必遭全歼。如果趁着黑夜悄然突进数小时,也可另当别论,可是,根据作战命令,日本舰队却必须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突进,这样,舰队将全部暴露在海面上,因此,美机队决不会放掉这个大奸时机的。实际上,美B–29式飞机几乎每天都来日舰队锚地侦察,而且,在丰后海峡敌潜艇也常常神出鬼没。司令部之所以只供给单程燃料,就足以说明作战命令本身一开始就承认了舰队必遭全歼的结局。

   日本舰队的基本方针是:“无论多么英勇奋战,也没有必要去白白地送死。”这就是珍惜战士生命的思想。中途岛海战的失败使整个战局发生急转,从此日本海军胜运已尽,其最大的心灵上的创伤倒不是因为失去了4艘航空母舰,而在于失去了以山口少将为中心的大批训练有素的空战勇士。以后,虽然也补充了一些飞机,但是,其战斗力仍不足以前的二分之一,而第二年又丧失了四分之一。当然,其程度也是因人而异。如第二舰队曾长时间由栗田健男中将率领,这支舰队虽然也曾损失掉不少战舰,但是,当战舰被击沉时,一向珍惜战土生命价值的栗田则竭尽全力进行营救人员的工作。因此,该舰队较多地保存了有生力量,这是第二舰队引以自豪的。所以,大多数指挥官对“菊水作战”的命令都持针锋相对的反对态度。然而,当在“大和”舰上召开第二次会议时,草鹿参谋长和伊藤司令详细地说明了舰队出击的必要性,在两位指挥官面前,与会者终于垂下了头。“那么,就干一下试试吧!”说着,十几位指挥官一齐站了起来,悻悻地返回了各自的战舰。

   (二)决死一战的前夜——悲壮场面令人难忘

   “大和”上的作战会议结束后,舰队的各级指挥官匆忙回到自己的战舰上。以心传情,各舰的官兵军此已经预感到出击决战迫在眉睫,并猜测到出击的方向必定是冲绳。“决战已定,目标是冲绳!”只此一句话,战舰官兵们立即着手战斗准备。当舰长巡视战舰时,看到舰员们甚至都准备好了刺刀——不消说,这是企图在冲绳登陆后与美军展开肉搏战时使用的格斗武器。他们相信必定会爆发白刃陆战,为此,斗志昂扬。至于在途中将面临被飞机击沉一事,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不久,各舰又接到命令:最近新到舰上的海军学校毕业的后补少尉全部返回陆地。然而,这批人此刻求战心切,决不答应,他们请求道:“我们以能为国捐躯而自豪,在这面临最后大决战的关键时刻,怎么能把我们从队列中赶走呢?对此,我们感到万分遗憾,一旦回国,我们拿什么脸去见自己的父兄?请务必让我们参战吧!”

   见此情景,各舰长含着激动的热泪劝说道:“这次战斗,决定只让有实战经验的人参加,你们都没有战斗经验,对作战将是一个累赘,因此,才决定下令让你们上岸。”在各舰长的劝说下,他们终于勉强地接受了回返陆地的命令。不久,他们分乘各舰的内燃机小艇,手臂挽着手臂,垂头丧气地黯然离舰而去。最后,他们在对岸列队站立,两眼呆呆地望着舰队,直到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地悄然离去。

   夜晚,舰队举行了告别酒会。以水雷战队司令古村少将为中心,该战队旗舰“矢矧”号的舰长原为一,各驱逐舰舰长吉田、新谷、小泷、寺内、酒甸、杉原、前川、板谷、广濑等围坐在一起,尽情地说,尽情地唱,以此来度过似乎是一生中最后的一个夜晚似的。他们一口气喝光了30余瓶酒,但是,却无一人醉倒。他们都是在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的骁将,但在这天晚上,他们的心中却萦绕着“令人痛心的回忆”。晚上11时左右,酒干人散,各舰长回到自己的战舰上,又参加了在军官室举行的另一个告别宴会。此时,舰上的官兵们充满着战斗的激情,尤其是年轻的中、少尉,对明天的殊死之战毫无畏惧之感,正在无忧无虑地谈笑风声,开怀畅饮。不一会,《同年级的樱花》一歌的合唱声,仿佛一阵春风似的在内海静寂的水面飘荡回响。面对着如同初绽时樱花一般纯洁的战士,想到在明天他们就要“凋谢”,舰长们个个抑制着夺眶而出的泪水,难过地低下了头。此时此刻,舰长们多么希望日本国民也能置身于这一崇高的、感人的场面,让他们也为日本青年战士非凡的气概流下激动的热泪。

   深夜,“矢矧”号舰长原为一大佐在走向自己休息室时途中,又见到一个感人肺腑的场面:只见山本一等机械兵身着满是油污的衣服,脸庞漆黑,在给发电机加油。原为一走到他的身旁,询问他为什么不去喝酒,他却平静地回答说:“今晚非同寻常,万一发电机出了故障,造成停电事故,那可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啊!所以,我与爱喝酒的战友换了班,自愿来承担发电机房的值班任务。”听完这一席话,原为一大佐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向他致礼。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官兵并不仅仅在“矢矧”号上才能找到,在舰队行将灭亡的时刻,献身精神尤为重要。满载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日本舰队在明天就要奔赴最后的战场!

   (三)仅有10艘军舰的第二舰队——执意冒进,破釜沉舟

   被纳入死亡之列的日本海军“特攻舰队”的舰只是:战列舰“大和”、巡洋舰“矢矧”、驱逐舰“冬月”、“凉月”、“雪风”、“矶风”、“浜风”、“霞”、“初霜”、“朝霜”,合计共10艘战舰。难道整个日本海军就只有这几艘可以出击的军舰吗?不,还有几艘,只不过由于燃料的关系,现正锚泊在南洋。

   上述10艘军舰就是莱特湾海战失败后栗田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的全部实力。此外,战舰“金刚”于11月末在台湾海峡的暴风雨之夜被美潜艇击沉(官兵大部分死亡),“榛名”正在修理过程中,“长门”泊在横须贺,两艘重型巡洋舰留在南洋。

   笔者曾在莱特湾海战的结论中写道:“日本海军已经丧失了作为海军的机能。”这实际上就是指上述的实力状况。

   也许读者会感到奇怪,既然称作联合舰队,为什么只有第二舰队而没有第一舰队。这是由于丰田副武大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之后,在昭和19年5月把联合舰队司令部从海上撤离转移到陆地上去的结果。关于这件事,将在结论中加以说明。

   这支集中日本海上作战的全部力量而拼凑的残存舰队于昭和20年4月6日下午3时从濑户内海的三田尻海面拔锚启航了。此时,春意正浓,彩云朵朵,海面上撒下淡淡的春光,真是个出征的大好时机。然而,当舰队航行队列刚刚编排就序,美B-29式巨型高空轰炸机就对舰队展开了轰炸攻击,这种高空轰炸就象宣战通告一样,蓦地拉开了海空战的序幕。

   美B-29式机紧紧地咬住日本特攻舰队不放,把它的行踪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监视网内。对这种严密的空中监视,日本特攻舰队将如何突破呢?

   夜晚10时,特攻舰队沿丰后海峡南下,第二天(指7日)凌晨2时,当舰队通过大隅海峡的时候,隐约发现两艘敌潜艇正向特攻舰队逼进,伊藤舰队的处境十分险恶。白天,美B-29式机在高空出没,跟踪监视,夜间,有敌潜艇紧追不放,由此看来,特攻舰队要想成功地突入预定目的地,恐怕连1%的把握都没有。但是,这种可能性在决定进攻时就已经预料到了,因此,舰队仍硬着头皮全速前进。事至如此,正确意义的作战已经不存在了,盲目前进,一意孤行则成为舰队行动的唯一宗旨。

   (四)“大和”终于葬身海底——令人痛惜的官兵和战舰

   当夜,特攻舰队越过种子岛和屋久岛。清晨6时,舰队驶经冲永良部岛向九州西南海面进发。这时,航行队形改变成以巨舰“大和”为中心的环形队列,并以5分钟为间隔,采取了之字形航行法,目标冲绳,高速前进。环形队列是昭和4年 [ 译者注:即公元1929年。 ] 美国海军进攻太平洋时所采取的渡海作战航行法,原名叫作Ring formation,日本人把它译成“环形队列”介绍过来,作为作战阵形的术语保存至今。拙著中曾几处提到“环形队列”,而这最后一次的“菊水作战”尽管十分凄惨,但舰队还是采取了这一航行法。然而,这与前一章所述的栗田舰队在锡布延海面的那种环形阵列相比,其败落悲凉的情景已大大令人叹息不已。

   不一会,日方10余架护航机出现在舰队上空,为舰队略助军威,但又马上返回了。为了保卫日本本土,必须珍惜那些有可能被敌人击毁的飞机,因此,特攻舰队又把“大和”、“矢矧”舰上仅有的几架飞机打发到鹿儿岛基地。日舰队虽然没有侦察机,但也清楚地知道,在航线约1万米的后方海域,有敌潜艇尾随,而空中则有敌侦察机在云层中盘旋跟踪。事到如今,舰队已经没有隐蔽的必要了,日本舰队的出击行动已经完全暴露,美军对此已了如指掌。在特攻舰队的后方,敌潜艇截断了退路,前方,美航空母舰部队主力的数百架满载鱼雷和炸弹的舰载机正严阵以待,至此,空中和海底都布满敌军,特攻舰队已经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此时,日本特攻舰队并没有考虑退却,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明天拂晓突进冲绳,用“大和”那引以自豪的18英寸大炮的巨型炮弹轰击登陆美军的阵地。也许威力巨大的、可以穿透16厘米厚钢板的巨弹能够一举击毁敌桥头堡,也许一发这样的巨弹就可以干掉敌军一个大队——官兵们内心就是这样想着、期待着,作着美梦。

   巨舰“大和”上带有这种巨型炮弹1000余发。特攻舰队的官兵们在默默地祈祷:上帝呀!给我们一条出路吧!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奇迹,显然都难以打开通往冲绳的道路。果然,中午12时30分,从舰队左方2万米空中发现敌机2架,紧接着又发现了5架,进而,由10架、20架、30架美机组成的机群从特攻舰队前方穿过,不一会,又出现100架以上的美机大编队以波浪队形迅速将环形队列包围起来。日舰以5000米的间距迅速疏散开来,并以30海里的高速继续南下。海空战的战幕拉开了!

   美军对“大和”巨舰的攻击(进行空中轰炸和鱼雷袭击),真可谓是不遗余力。这一次是美海空军第四次袭击“大和”。第一次是在锡布延海(1944年10月24日),第二次是在萨马岛海面(1944年10月25日),第三次也是在锡布延海(1944年10月26日)。在这3次袭击中,虽然有10余颗炸弹直接命中巨舰,同时该舰又遭到无数近弹的攻击,但“大和”始终未被击沉。这一次,美海空军立誓“一定要击沉它”!遂动用百余架飞机向“大和”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对此,“大和”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激战中,只见150余门高射炮和高射机关枪向空中喷吐着火舌,刹那间在上空织出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火力网。虽然相当数量的美机被击毁,但是,不一会,又有一批美鱼雷轰炸机向“大和”扑来,继续进行鱼雷轰炸。日舰上所载的炮弹是有限的,摆在“大和”面前的严重问题是:这一钢铁巨体还能支撑多久?

   12时40分,美机第一颗炸弹坠落到“大和”甲板上,12时50分左右,巨舰首次被鱼雷击中。在这之后的短暂时间里,10余枚炸弹以及15枚鱼雷直接命中“大和”。巨舰挨打暂且另当别论,单就能够经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而言,足以证明“大和”不愧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坚韧无比的战舰。然而,再坚固的战舰也经受不住连续数小时的狂轰滥炸。美机的轰炸持续不断地进行了3小时之久,“大和”终于陷入摇摇欲坠的境地。

   情形万分危急,可是参谋们坚持待在舰桥,决心与舰共存亡。

   伊藤司令大声喝斥他们说:“年纪轻轻的,怎么能抛弃报效祖国的机会去白白送死呢?马上下来!”参谋们这是第一次听到中将的喝斥声,不得已,大家只好从高高的舰桥上走下来,就在这个时候,“大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逐渐向海底下沉,多数人都被困在舰廊中与舰同归于尽了。此时,在舰桥上尚能看到副舰长正在用绳子将“大和”号舰长有贺大佐捆绑在罗盘上。原来,在此危急的时刻,有贺大佐微笑着坦然地对副舰长命令道:“我的命运和‘大和’是分不开的,我无论如何不能离开这艘同我命运相联的战舰。我的游泳技术好,说不定我还会浮在水面上,或许幸存下来。这儿有一束绳子,请你用它把我10圈20圈地捆绑在罗盘上吧,请满足我这最后的愿望,这也是上级对你的命令呀!”副舰长是深知有贺大佐的性格和为人的,他平时爽朗豪放,此时,确知舰长决心已下,于是,终于服从了有贺大佐的命令。

   有贺大佐在被捆绑之际,转向了伊藤中将,恳切地请求他说:“阁下是难得的舰队司令,我恳求您安全离舰,你看,我不是在作您的替身吗?”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象往常一样面带亲切的笑容,向他点了点头,但是,伊藤中将仍旧选择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托姆·菲利普在马来亚海战中和“威尔斯亲王”号共存亡的道路。 [ 译者注:伊藤中将在舰上饮弹自杀。 ]

   伊藤中将也和菲利普上将一样,都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海军最高指挥官的候选人才,也都是从军令部次长一类的职务提升为舰队司令的,同样是乘坐“不沉战舰”出征的,也同样死于航空兵的炸弹和鱼雷的攻击,同样是令人惋惜的。

   无疑,有贺舰长是与“大和”号同时沉没的。而另一艘巨舰“武藏”号的舰长猪口以及大型航空母舰“信浓”号的舰长阿部,都无一例外地一一阵亡了。世界3大巨舰先后都走上了彻底覆灭的道路,难道这是命中注定的吗?昭和20年4月7日下午3时,在坊之岬以南90海里处,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巨型战列舰“大和”终于沉没了,永远消失了!人们用双手建造起来的“大和”应该成为一件人类的纪念品,例如,可以由联合国加以保管。但是,如此雄伟庞大的战舰由于奉令参加“菊水作战”而永远葬身在九州南方海域的深渊之中。此次特攻,日本海军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只不过使得冲绳岛本身的战斗在这一天多少显得有点轻松。以后,从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的战功嘉奖令中写道:“由于第二舰队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致使我‘菊水特攻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当天,日海军航空兵在冲绳海域上空实施了“特攻”进击)。出击的第二舰队仅有5艘驱逐舰得以生还,接此嘉奖令的5位舰长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地付诸一丝苦笑。

   (五)两千余名特攻队员死于非命——“神风”不灵

   昭和19年10月21日,这一天,走向死亡之路的神风特攻机两架(久纳中尉,国原少尉等)从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务宿基地起飞了,这是“特攻”的嚆矢。

   紧接着,23日两架,24日10架,25日22架,26日16架……,就这样,由110名机上人员、总计共55架自杀飞机组成的敢死队,满载着高爆炸药,怀着一颗用自己的肉体与敌舰同归于尽的坚强决心展开了进攻——这是莱特湾大海战中惊心动魄的事件。不幸的是,尽管自杀机克服了重重困难,但仍然没有发现美机动部队,起飞的绝大部分自杀机由于长时间持续航行,燃油耗尽而白白地送掉了性命。可是,神风特攻这一战术在以后的马尼拉战斗中以及冲绳岛海空战中都取得了相当的战果,毫无疑问,它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

   从战争的势态来看,日本海军要想取得战局的主动权已经完全不可能了,然而,当时那种被广泛宣传的所谓“七生报国” [ 译者注:以七次回生效忠祖国,意即永远报国的意思。 ] 的舍生精神却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恐怕它就是慰藉“思念祖国之年轻人”的亡灵的主要供品吧!

   战争结束后,美空军司令曾向驻横须贺基地的飞行员询问道:“你们如何看待日本的神风特攻机。”10人中有7人回答说:“表示敬佩”,剩余的3人则对日本航空兵的神风特攻行为持否定态度。在美国方面,思想上根本不存在自杀战术。但是,在国家面临灭亡的紧要关头时,战斗在第一线的日本军人对舍身赴国难的牺牲精神有70%的支持者,其意义还是相当深远的,连美国人都如此评价爱国心之可贵,那么,在日本人中间,想必不会没有支持者吧!

   立教大学足球队主力植村真久少尉驾驶神风特攻第三号机阵亡了。学生应征入伍并志愿参加特攻的人数竟达数千人。日本人应该以凭吊沉没的军舰那种同样的心情去为这些献出宝贵生命的牺牲者祈祷。参加神风特攻而战死的人数,实际上是2198名,损失掉的自杀飞机数目是1192架。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神风特攻的战果虽然不如预期的那么大,但也是相当可观的。在菲律宾群岛和台湾近海海空激战中,日本方面确信取得了如下战果:击沉敌航空母舰4艘、击伤航空母舰14艘、击沉战列舰和其他舰只9艘、击伤12艘,合计共39艘。美国方面的统计更加详细:遭受日本神风特攻机攻击的美大型航空母舰是“勇猛”号,“富兰克林”号、“埃塞克斯”号、“列克星敦”号4艘,轻型航空母舰有“独立”号、“贝劳伍德”号、“森德鲁”号3艘。此外,受伤的军舰达40余艘。其中,被炸沉的有5艘、遭受重创的有23艘,受轻伤者12艘。关于冲绳一战,日本方面取得的战果,在美国金海军上将的报告中有所透露,报告写道:“从3月24日冲绳敌军第一次展开反击开始,到6月21日完全停止抵抗为止,在这一期间,美国方面总计有250艘舰只因日本航空兵袭击而遭受损伤,舰种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艇,其中大部分损伤是由神风特攻机造成的。不幸的是,有34艘舰艇(包括驱逐舰)被击沉。”

   可以说,日本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问题在于怎样才能够把这种异常特殊的攻击方式作为“航空战术的一个形式”固定下来呢?投掷炸弹,施放鱼雷,然后飞行员和战机一起返回,这是空战的常规,而神风特攻却把这一常规改变成将飞行员和飞机一起当作炸弹投下去,因此,肯定会招致人们从经济力量方面和非人道方面的批判。当然,尊重战士们的爱国心,尊重年轻人为国捐躯的精神是无可指责的,但是,把送死作为一种战术形式而固定下来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舆论严酷的批判面前,能够站得住脚吗?

   实际上,当时已经无暇进行这种种考虑了。军事当局把现在想起来还令人不寒而栗的“本土决战”是作为“必然的结果”而进行策划的,因此,进一步加强了神风特攻战。昭和20年7月,当局把3500架特攻飞机分散隐匿在九州各地,为反击美军本土登陆作好了战斗准备,这并不是不可理解的。这3500架自杀机都是日本海军的,另外,日本陆军方面提供了1300余架自杀机,隶属海军指挥,因此,总计大约有5000架自杀机准备在“本土决战”中实施神风特攻。当时,军事当局估计,假若5架自杀飞机中有1架能够命中目标,敌军舰队中就可能有1000余艘军舰遭受损失,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阻止敌军在九州登陆。拿冲绳战役来说,有特攻机902架,按上述估计就应有200架自杀机命中敌目标。

   然而,美国舰队的对空射击火力日益加强,从这一实际情况考虑,恐怕10架自杀机中有1架命中目标也是相当困难的。更加严重的是,假如日本海军把能够调集起来的航空兵力全部投入一次战斗的话,那么,对美军发动的第二次、第三次本土登陆战又该用什么兵力去御敌呢?然而,军事当局对这一严重的问题并未加以考虑,而是已经着手计划把全部飞机投入到如同阻击元寇 [ 译者注:指日本镰仓时代侵略日本的蒙古军队。 ] 于多多良海滨的战斗中去一样,企图在本土决一死战。

   (六)昭和二十年为“特攻年”——外国也有载人鱼雷

   一位老舰队司令远望着特攻机队的影子,心中阵阵作痛。这位老舰队司令就是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铃木大将在综观了接近失败的战局之后,对把大量的有前途的青年推上自杀的道路一事,是否从无法忍耐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了呢?对此实难断言,但是,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在冲绳激战中的一天,他把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召到自己的官邸,在商谈结束之际,他强调说:“全然没有生还希望的用兵,在严格意义上很难说是作战。日本海军用兵的惯例是将九死中求一生作为限度,关于这一点,应予以考虑。”

   早在日清战争时,铃木曾是日本海军突进威海卫的水雷艇艇长,日俄战争时,他已经成为个名勇敢的颇有声望的驱逐舰队司令了。现在,面对首相这样一位举足轻重人物的指令,参谋们照理说完全应该不折不扣地执行。然而,在危局面前,军事统帅机关早已把正统攻击战术置之度外,加速迈入了特攻战的轨道。这是因为,一是资源和国民生产力已经枯竭,二是飞行员技术非常低劣,所以,明知是非人道的作法,也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就这样,昭和20年就成了“特攻之年”了。当时,日本的“秋水”式战斗机、“烈风”式战斗机是专门为捕捉和攻击敌人B-29式机而设计的,但是,就在试制工作完毕时,战争也就结束了。“樱花”弹和“震洋”艇也曾在冲绳战场上出现,同神风特攻机队一起,向美军展开了殊死的进攻。之后,为进行决死的抵抗,日本海军曾大量准备了“樱花”弹和“震洋”艇等这类自杀性的进攻武器。

   “樱花”弹是一种“滑翔机”,它是日军寻求清白地、壮烈地战死于疆场这一思想的产物。它装有800公斤高爆炸药,在空中由大型攻击机运载,当接近目标时,脱离大型母机,由驾驶员操纵着以其惯性和滑翔能力命中敌舰。虽说采用这种攻击法击中目标相当困难,但是,据记载,在4月16日(指1945年)发动的第三次“菊水特玫”中,“樱花”弹曾炸沉敌舰1艘;使用“樱花”弹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比一般飞机制作起来要简单得多,但是,如果没有载运它的大型攻击机,那么使用该弹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震洋”更为简单,它是在汽艇前部装上炸药,由人操纵着去碰撞敌舰的一种自杀武器。这种自杀武器简单得几乎连小学生都会制造,制造使用“震洋”这一自杀武器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动用大批“震洋”去袭击敌舰,当在敌舰猛烈的炮火面前遭受攻击时,也许会有一、两艘能幸免遇难,因而有希望利用间隙,突破火网,攻敌成功。“震洋”艇虽然攻击力弱,但便于大量生产,所以,日本制造了相当多的“震洋”艇,将它们保存在山洞里,尽管“震洋”弱小,但总比“伏龙”要好得多。所谓“伏龙”,是蛙人携带水雷在水中潜行,游至敌舰底部时实行爆破的一种攻击方式。当日军组织起“伏龙”攻击队并正在加紧训练时,战争便结束了。在战争濒临尾声时,日本海军绞尽脑汁想出了这种种不顾及人的生命的攻击方法,这也许是当时的战局形势所迫吧。

   但是,“人操鱼雷”奇袭敌人舰艇这一作法并不仅仅发生在日本:(A)英国曾制造过2人乘坐的“小潜水艇”,企图潜藏在挪威海岸的海湾去炸沉德国小型战舰;(B)意大利海军曾用“人雷”7次攻击英美舰艇,并取得一定成绩。

   1941年,意大利用人操鱼雷潜入直布罗陀军港,炸毁了英国军队的油船“殿比台尔”号等两艘及1艘货船。同年12月19日,人操鱼雷又潜入亚历山大军港炸毁了英国战舰“瓦利安德”号和“客因·埃里萨布斯”号 [ 投笔从戎注:英国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 ] ,使英国海军这两艘主力军舰一时陷入无法航行的困境。其进攻敌舰的方法是:两人骑在一枚鱼雷上(由潜艇运送,在港外发射),在处于停泊状态的敌舰底部用金属卡系上鱼雷头(鱼雷头能与鱼雷分离),用定时导火线(定时一般为2.5小时或3小时)实施爆炸,两名雷乘人员或潜入港外逃跑,或登陆作俘虏。这是以能够避免牺牲生命为前提实施的特攻战术。上面提到的在亚历山大军港进行的特攻战中,意大利的两名雷乘人员在游到英国军舰一侧时被英海军捉住,但由于这两名雷乘人员在水雷爆炸之前拒不开口讲话,终于达到了爆破的目的。

   另外,1943年,意大利袭击直布罗陀军港的特攻方法是:由战士身背带有浮囊的炸弹,游进港内,将炸弹系在敌舰船底,然后利用救生圈脱离险地,也是利用定时雷管实施爆破。这与日本的“伏龙”确有兄弟之缘。日本利用此种方法击沉了美舰“奥基斯”号,并炸伤其他两艘。类似这种方式的自杀攻击一共进行了7次,击沉或炸伤敌舰船14艘,据记载,日本特攻人员有3名战死,3名被俘。

   这种人操鱼雷,巡航距离为16公里,速度仅有3海里,驾驶者象一名骑士似的骑在鱼雷上面,看起来就象儿童在做游戏一样,这是以期待出击人员能安全生还为前提而设计的,与此相比,日本在战争后期所采用的“回天”特攻是何等的可怕,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的话,这一攻击方式将被认为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是用轻巧无比的载人鱼雷,以必死为前提的进攻方式。

   (七)世界第一流的日本鱼雷——“回天”的来龙去脉

   停战不久,日本外务省有关人员和海陆军代表被召到马尼拉,举行关于进驻问题的协商会议。会议上,萨查·兰多参谋长开口就问:“海上还有‘回天’吗?”当回答说还有7艘载运“回天”的潜艇在海上时,他马上催促道:“这太危险了,请马上电令他们立即缴械。”

   日本海军代表由此方知自6月以后,“回天”攻击又突然取得了可喜战果。他们从萨查·兰多的催促中又一次认识到“回天”确实给了美军以巨大的威胁。“回天”以及运载“回天”的潜艇在短时间内曾不断地击沉包括美军搭载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地安纳波利斯”号在内的舰艇27艘。此时,正是日本各大城市遭B-29式机狂轰滥炸的时候,日本人民正处于极端困苦之中,已经对“战果”之类的东西漠不关心了,因此,“回天”的丰硕战果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埋没了。

   昭和20年5月6日晚8时,大本营在好久没有出现的《军舰进行曲》的乐声中发布了战时新闻,其新闻概要如下:“最近1个月内,折田少佐、管昌少佐率领的两艘潜艇,在太平洋击沉敌轻型巡洋艇1艘,驱逐舰两艘,大型运输船5艘,并击伤其他战舰3艘。”

   回顾一下日本方面的战果报道,还是颇有兴味的。上述的战果报道是“大本营发表的真实新闻”之一,如同真实报道奇袭珍珠港、马来亚海面海战等战争初期的海战战果时一样。然而,在战争中,大本营连续3年作了不真实的、夸张的战果报道,只有在战争初期和末期才老老实实地作了真实的报道。就这样,在战争濒临结束时,“回天”攻击却又意想不到地取得了战果。

   在向读者叙述“回天”载人鱼雷的同时,还应介绍一下日本制作使用的“氧气鱼雷”——这是非常值得记述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战后美国海军对这种“九三式鱼雷”评论说:“只有这种武器才是美国方面望尘莫及的。”言下之意,这种攻击武器是相当高超的。老实说,假如“回天”不是以“九三式鱼雷”作基础,也是制造不出来的。总之,后者在其精神方面堪称可贵,而前者在创造和技术方面则是位居世界第一流的。

   当年,日本海军称誉世界的各类武器都不留痕迹地消灭殆尽,准确地说,除具有日本特色的一部分武器还保留以外,绝大部分都由于生产不足无力进行补充而消耗干净,唯一保留的便是“九三式鱼雷”。这是一种由高压氧气为动力的特殊鱼雷,如果时速为50海里时,最大射程达2.2万米,如果时速为36海里时,最大射程达4万米。这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进攻武器。

   如果我们将其性能同美英两大海军国有代表性的鱼雷相比,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完全可以说日本“九三式鱼雷”的威力是美英两国鱼雷威力的两倍。具体数据请参照下表。

国名 直径(厘米) 速度(海里) 射程(米) 炸药(公斤)
日本 61 36 40000 500
美国 53 32 8000 300
英国 53 30 10000 320

   日本鱼雷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其根源就在于它是以氧气为动力的,此外,它还具有鱼雷航迹十分隐蔽这一优点(其他以别的燃料为动力的鱼雷,排出的气泡出现在海面上)。

   氧气动力的设想最初起源于法国海军,后来,因其具有较大的爆炸性危险而被迫放弃了。接着,英国海军又接过来试制,囚频繁发生爆炸事故不得已中途停止。后来,日本着手研究,也曾发生过二、三次事故,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由朝熊利英中将、岸本鹿子治少将研制成功了,从而发明了这种安全而威力巨大的高压氧气鱼雷,取名“九三式”(日本纪元2593年) [ 译者注:即公元1931年。 ] 并坚信在对美主力舰进行决战时,使用这种鱼雷一定能够取胜,因此,朝熊、岸本两位将军受到天皇陛下的特别嘉奖,分获三等旭日中勋章和二等瑞宝勋章。

   鱼雷能够在舰炮所达不到的远距离上施展威力,甚至能在舰队决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日本海军中有人认为,减少火炮,增加鱼雷发射管是十分必要的,结果,在日本的巡洋舰中,攻击性武器大部分都换成了“九三式鱼雷”,甚至在巡洋舰、驱逐舰上都安装上了巨大的氧气制造机。

   假设潜艇的“消耗作战”能够奏效的活,那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在潜艇无功可建的战场上(事实上使用潜艇进行反复攻击的用兵法是错误的),如果拥有“九三式鱼雷”,哪怕与美舰兵力之比为10:6,日舰也有可能击退敌人。“九三式鱼雷”威力之大,在战后也得到了客观的证实。

   然而,不幸的是,在海空大战中,主要的进攻武器转换成了飞机。飞机是带眼睛的大炮,是长眼睛的鱼雷,因此,舰队决战的距离,从鱼雷射程的20海里,一下子改变成飞机航程的200海里以上,与此相适应,所谓舰队决战(系指战前的舰面炮战)的态势完全消失了。历经千辛万苦研制成功的高性能远程鱼雷,未能理想地发挥其惊人的威力。

   (八)“回天”出击——关于潜艇的使用方法问题

   由于主战武器改为飞机,日本海军成功的希望——威力强大的“九三式鱼雷”就象一具具尸体一样被收藏在各个基地的弹药库里。

   在此,有两名年轻的军官必须向读者介绍一下,这就是所罗门消耗战中曾为日本海军建立功勋的黑木中尉和仁科少尉。他们俩人首先提出:为达到百发百中,必须改装“九三式鱼雷”,制造单人乘坐的“载人鱼雷”,与进攻珍珠港的特种潜艇相比,它具有相当高的命中率和较大的破坏力。

   昭和19年初夏,日本海军完成了“载人鱼雷”的试制工作。但在当时,制造自杀性的进攻武器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到10月下旬,神风特攻队的志愿参加者得到了允许,“载人鱼雷”随之也同样被接受了。前者以飒爽的英姿冲向云空,但却白白地溅落海面。后者以必死的决心潜航突进,却悲惨地尸沉大海。但是,战士们仍以“我们决不甘落后”的豪言壮语,纷纷志愿报名参加到“载人鱼雷”进攻的行列中。

   现在,已不是自暴自弃的时代,也不是全然不怕死的时代。纵然在战争年代里,这也仍然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志愿者如愿以偿,便说一声“谢谢!”,然后勇敢地去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开始时,将这种自杀武器称之为“救国武器”,接着,又称其为“零六”,后来才改称“回天”。这期间,要求参加“载人鱼雷”的志愿者从未间断过。

   在德山湾大津岛海面,连日来都可以看到鱼雷艇掠起白浪追赶潜航训练中的“回天”载人鱼雷。昭和19年11月20日,从“回天”第一号开始出击以来,到冲绳战役结束为止,因训练而殉难者达7名,牺牲者48名,遗憾的是,这一阶段的“回天”攻击在没有获得确切战果中结束了。

   这是多么惨重的损失,又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错误估计。但是,失败的原因不在“回天”本身,而在于使用方法不当。联合舰队司令部使用潜艇时,仅将其限制在以突进基地为中心的局部区域内作战,而完全忽视了其在广阔的海洋上打击敌交通线的根本使命。《孙子兵法》中写道:“攻其谋,攻其交,攻其人,攻其城。而攻其城是下策之下策。”强令潜艇从事“下策”之作战,让其攻击在港湾内外戒备森严的舰艇,因此,日本潜艇成了具有高超反潜能力的敌舰的牺牲品,终究未能逃脱葬身海底的命运。

   “回天”不是一般性的武器,它是日本海军更高水平的“九三式鱼雷”。如果使用方法得当,决不会让年轻人的纯洁火热的鲜血自流。“回天”——改装的“载人鱼雷”的技术状况大体如下:长14.7米,直径1米,总重量为8吨,乘坐1人,头部装填TNT炸药1.25吨,续航力方面,当时速30海里时为23公里,当时速为12海里时可达78公里。这种自杀武器可以潜航、上浮、改变航向、自由变速。如果加以调整,可以保持一定的深度、速度、航向,能够以30海里以上的速度进击。

   这简直就是一艘出色的小型潜水艇!而且,在“回天”进击时,敌舰很难发现其踪迹。所以,萨查·兰多参谋长在进驻会议上开门见山地提出让海面上的“回天”缴械是理所当然的。

   一艘潜艇可以装载6艘“回天”出击,在确认将接近敌舰时,立即做好“回天”的发射准备工作。此时,“回天”的驾驶员通过交通筒乘坐到“回天”里,然后关闭甲板升降口,作好脱离母艇的一切准备。潜艇艇长一边用电话传达敌情,一边驾艇接近敌目标,当认为最佳时机到来时,立即发射“回天”鱼雷。在发射时的一瞬间,“回天”立即启动自己的引擎,每航行2000米,就将潜望镜(可以自由屈伸,最高为1米)露出水面2-3秒钟,一边观察海面情况,一边高速前进。在大约四、五百米的地方决定突击的路线,并在深度为4米左右时全速突进。结果,在敌舰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百分之百地击中目标,发生爆炸而将敌舰击沉。

   “回天”特点有三:一是敌舰难以发现它;二是带有1.25吨重的炸药,足以将敌舰击毁;三是由人操纵着精密的机械,实行与敌舰共同毁灭的肉体进攻。因此,只要使用妥当,无疑对敌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神风特攻”是由自杀机一边冒着敌人炮火一边实施突入攻击的一种自杀性的作战方式,“回天”是小潜艇在敌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的与敌舰同归于尽的一种作战方式,然而,两者的作战效果却有霄壤之别。

   有人问,这种作战方式为什么在莱特湾决战中没有采用?可能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这种意念,也许因为潜水母舰数目太少,但不管怎样,这都已是“马后炮”了,再说,日本海军从来没有正确地使用过潜水艇。

   (九)“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悲剧——“回天”大业化为乌有

   昭和20年4月,日本方面对潜艇的使用法渐趋正规,然而为时已晚。实际上,发挥日本潜艇良好的续航能力和隐蔽性,摒弃其脆弱性的最佳方案则是不应该将其用于攻击敌舰或突进港湾,而应该令其到广阔的海域待机,伏击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奇袭敌舰船。然而,联合舰队司令部却反其道而行之,偏把潜艇用于前两者,而置后两者于不顾,就这样,迎来了战争的失败。

   在“回天”作战时,把“回天”集中使用在与“神风特攻”展开攻击的同一个方向上,毫无价值地让敢死队的年轻人送掉了宝贵的生命。因此,潜艇部队(属第六舰队)、水雷参谋鸟巢建之助中佐冒着被革职的危险奔走劝说,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决定派两艘潜艇在海面上待机,以尝试一下伏击敌运输船团的作战。“伊-47”号、“伊-36”号两艘潜艇各载“回天”6艘从光基地出击,时间分别是4月20日、4月23日。

   前者在冲绳-乌利西(美舰队基地)一线上待机,后者在冲绳-塞班一线上待机,以此来威胁美军的交通运输线,实施所谓的“攻其交”的作战方案。果然,在4月27日拂晓,“伊-36”号潜艇发现了开往冲绳的由30艘船只组成的大型美运输船队,当接近到7000米时,潜艇发射了4枚“回天”载人鱼雷(驾驶员分别是八木中尉、安部、松田、海老原军士)。约12分钟后,管昌舰长用潜望镜看到了目标处腾起了凶猛的火焰和高大的水柱,接着听到了4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其爆炸后的波击力量将日本潜艇都摇晃起来了。

   “伊-47号”潜艇(艇长折田)于5月1日同样发现了敌大型运输船队,迅速向其发射了4枚“回天”,其中3枚中的,炸沉了“利伯蒂”型万吨运输船3艘。第二天,5月2日,日潜艇又利用剩余的两枚“回天”,击沉了敌驱逐舰1艘,另1艘敌驱逐舰遭受重伤(前后6枚“回天”的乘坐人员是柿崎、前田两位中尉,山口、古川、横田、新海4位军士)。

   面对“回天”取得的这一丰硕战果,大本营、联合舰队司令部都哑口无言。就这样,改变了以往使用潜艇的方法而采纳了第六舰队的主张。因此,日本舰队把自己的全部能够调动的兵力——说全部未免有点可怜——9艘潜艇派遣到西太平洋,以便择机实施“回天”作战。在停战前的3个月间,它们取得的战果是:击沉敌油船或运输船15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不明舰种舰6艘,合计共29艘,同时,重创两艘敌舰。

   如此有来,“回天”进行的攻击几乎是百发百中,它往往是以奇袭的方式发挥其拥有的全部破坏力,给美舰只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击沉了美军曾载运过原子弹的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一事,使日本国民欢欣鼓舞。击沉美军这艘重型巡洋舰的日本潜艇是“伊-58”号,艇长是桥本以行中佐。这一事件发生在1945年7月29日夜晚11时27分,地点在莱特岛-关岛一线和帕劳-冲绳一线的交叉点上。其战斗状况是这样的:“伊-58”号潜艇的观察哨在航行途中发现在月光反射的海天线上有一浮动的舰影,于是该艇高速向舰影驶去,在接近到1500米时,日本潜艇以两秒钟为间隔连续发射了6枚鱼雷,终于将该舰击沉。战后才知道,原来它就是曾运输过在广岛、长崎爆炸的原子弹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型巡洋舰。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被击沉确属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下述事实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战后,击沉“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伊-58”号潜艇艇长作为证人在华盛顿召开的秘密调查委员会上被传讯,并让其叙述了“伊-58”号潜艇的警戒情况以及攻击方法等。在一般情况下,一艘重巡洋舰被击沉,是不会把舰长提交到军事法庭上进行查问的。

   不管怎样,“回天”特攻取得了巨大的战绩(到8月10日又击沉10艘美舰船),这对殉国的年轻的忠灵——牺牲98名——将是一个很好的慰藉。参与“回天”攻击的潜艇是7艘(后勉强增至10艘),之后,再也没有继续派遣潜艇,因此,“回天”的大业化为乌有了。

   特攻战取得的辉煌战果,恐怕与天助神佑没有什么联系吧?

   8月15日,战争结束了,就在这一天,在太平洋上坚持最后一战的,只有以“回天”为武器的7艘日本潜水艇。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