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

真正的总体战体制最终未能实现(续)·第十七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大东亚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7日,大本营陆军部第15课(负责战争指导)才流露下述考虑。

   今后,超越国力的军事行动,取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不能持久。统帅务须洞察并把握国力的变化。若按现状发展下去,则国力的基础将崩溃,国家将走上衰亡的道路。日本只有与敌人保持一定距离,后退到与国力相适应的战线上,加强反击态势。战前,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所罗门、新几内亚等天涯海角挑起国军的决战。最后指出日本应趁作战能力还没有耗尽的时候收缩战线。我在1942年8月瓜岛战役时,写了十份条陈,分呈要人,也是讲的这件事。

   在9月30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设置绝对国防圈,决不后退,拒敌于防圈之外。为了加强此防务体制,尤应加紧巩固与美军对峙的中太平洋防线,并以1944年中期为完成的期限。

   同时认为,最优先加强飞机生产才是打开战争局面的唯一手段。于是内阁顾问藤原银次郎行政查察使于1943年9、10两月对飞机生产进行行政考查,10月21日考查结束,提出报告说,如果措施得当可年产5万架。有关人员都喜出望外。东条首相赶忙在10月1日成立早已筹划的军需省。军需省的航空兵器总局统一承担陆、海军飞机的生产,这是军工生产行政体制的进步。至于这5万架指标陆海军如何分配,则由陆、海军反复协商。陆、海军省和两统帅部四人争论了3个多月仍未作出决定,到1944年2月10日,天皇对此提出垂询(训斥),惶恐不安的两位大臣和两位总长才达成协议,由陆军让出部分飞机指标。当然,我国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进行战争的。人们担心,这样下去我国航空兵到1945年初才有可能形成反击态势。

   因此,我国指望美国的正式反攻姗姗来迟,但事实相反,美国大大提前执行其进攻计划。美国为在日本加强防务之前实施反攻,国内的准备也相应提前了。

   敌人航母编队的进攻逐渐加强,若置之不理,我军可能被各个击破。海军根据这一判断,抢先于10月27日以第2舰队(司令官栗田健男中将)主力进攻在塔洛基纳海角(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西岸)登陆的美军,虽然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终于损失飞机121架,退到了特鲁克岛。

   压倒优势的美国海军尾随追击,于11月在吉尔帕特群岛附近展开了海战,并在吉尔帕特群岛的马金岛、塔拉瓦岛登陆,开始正式反攻。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三国政府首脑会议,就今后的政略和战略达成了协议。

   1944年2月14日,美航母编队猛烈空袭马绍尔群岛,2月17、18日又猛烈空袭我联合舰队基地特鲁克岛。

   政略和战略若不迅速取得一致,就不能适应战争。但是,军政和军令不容混为一谈。这是陆、海军建军的本义。东条首相兼陆军大臣和军需大臣,坚持统帅权独立这一建军的本义,面临这种战争局面,痛感军政与军令的摩擦、矛盾严重影响战争的实施,政治和军事背离就无法进行战争,这是其地位所使然的。

   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可能也有同样的苦恼。东条和岛田两位大臣经过协商后,秘密上奏天皇,要求分别兼任统帅部首长,请示圣裁。1944年2月21日,排除陆、海军统帅部的反对,发布敕令,首相、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兼参谋总长,海军大臣岛田繁太郎兼军令部总长。但陆、海军各增加一名次长,有两名次长。

   陆军的参谋次长在原次长秦彦三郎中将(后任关东军参谋长)之外,新增一名总长的同期生中部军(大阪)司令官后宫淳大将(后任满洲第3方面军司令官)。海军的军令部次长在原次长伊藤整一中将(后任冲绳特攻第2舰队司令官,阵亡追谥大将)之外新增航空本部部长塚原二四三中将(后任横须贺镇守府司令官,大将),竭尽全力实现政略和战略的一元化领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3天2月23日,美机就袭击我绝对国防圈的要地马里亚纳群岛,接着于3月30、31日相继深入防圈空袭帛琉岛。

   美军趁我防务体制尚未完备之际,自6月11日大规模空袭马利亚纳起,在太平洋战场发起总攻。另一方面,艾森豪威尔上将于6月16日率100万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而形成东西呼应的总反攻。

   我陆、海军虽英勇奋战,但寡不敌众,驻岛部队陆海军最高司令官先后阵亡,8月初马里亚纳群岛全部失陷。

   7月18日,陆、海军统帅部的两位总长东条英机大将和岛田繁太郎大将引咎辞职,陆军总长由梅津美治郎接替,海军总长由及川古志郎接替。陆、海军大臣分别兼任总长而使指导战争的最高战略完全一致,仅历时5个月,向前迈了几步而告结束,又恢复到了过去四位并列的局面。

   这次战斗称为“阿号”作战。阵亡的最高指挥官有陆军的大将1名,中将2名,海军的大将2名,中将1名;2个师被全歼,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全军覆灭。因此,自1944年8月以后,我防御态势是,菲律宾、台湾、冲绳及本土正面完全暴露,其前方已无我陆、海军一兵一卒。绝对国防圈中最重要的一角已经崩溃,给前景带来了莫大的不安。

   这次失败给了国民巨大的冲击,重臣酝酿更迭内阁。7月22日,小矶国昭陆军大将和米内光政海军大将组阁,接替了东条内阁。最高战争领导体制不能再象前面介绍的那样,陆军、海军、政府并列,一定要趁军政、统帅、内阁全部更迭之机加以纠正。我们本来对此抱有很大希望,然而情况却非如此。米内海军大将是重服现役的海军大臣,首相小矶陆军大将强烈要求恢复现役,但陆军不同意。那些积极活动推翻东条内阁的重臣仅满足于内阁的更迭,对于改组这种极不完善的战争最高领导机构,没有任何行动。小矶首相也感到绝望,就于8月4日成立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取代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经常在皇宫举行会议。他不得不改变机构名称而实质毫无二致。难道还没有意识到战局和国力都将崩溃吗?大批重臣为什么不采取行动呢?或许重臣不了解真实情况吧?我们这些整天在争论中度过的年轻课员、部员只好望而兴叹。也许所谓重臣只是徒负虚名,既没有任何权威,又没有任何力量吧。

   一周后的8月11日,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收到军需省关于国力实际情况——如前面介绍的那样窘迫——报告。

   如图所示,在5月27日海军纪念日那天,美军为了切断我把南方资源地区的物资运回本土的主要航线,在航线的三角区(我们这么称呼)打入楔子,对我军占领的交通要冲比阿克岛断然实施登陆作战。

   比阿克的作战情况下面再详细介绍。由于比阿克岛的丢失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失陷,我运输船被击沉的数量猛增。除陆海军征用的船舶外,用于维持国力的船舶仅达政府与陆海军在开战前达成协议的最低限额300万吨的1/3。如图所示,我船舶保有量及其海运量急剧下降。

   在小矶内阁中新任军需大臣的藤原银次郎,作为行政查察使和内阁顾问,对日本国力了如指掌。他在就任小矶内阁军需大臣后一个多月,在9月11日的内阁会议土,根据掌握的详细情况提出报告指出:“船舶沉没,煤炭不足,飞机减产,我作为军需大臣对尔后继续作战没有信心。”事实上,尽管国力日趋衰竭,唯独军工生产却急剧上升。但是,飞机的产量,以1944年6月最高,此后就每况愈下。

   在1943年10月军需省成立以前,企划院负责国力开发,铃木贞一陆军中将任该院总裁(国务大臣);改为军需省后,东条首相兼任军需大臣;小矶内阁成立,藤原银次郎出任军需大臣;铃木内阁成立,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出任军需大臣;军人居多。藤原军需大臣系经济专家,任内阁顾问和行政查察使,提出这份最高战争会议成员的报告,当然造成巨大的冲击,这是无法掩人耳目的。

   小矶内阁的政略和战略日益步履维艰。组阁第三个月的10月20日,美国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我陆、海军发动“捷号作战”,陆、海军特攻队以肉体冲撞敌舰的方式全力迎战。但敌军先后于12月7日登上莱特岛以西的奥莫克岛,15日登上吕宋岛以南的民都洛岛,我军莱特岛防线崩溃。1945年1月9日,敌军在吕宋岛的林加延湾登陆,2月3日马尼拉失守,2月16日科雷吉多尔失守。于是,总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决定在吕宋岛北部山地据险固守。

   塞班岛基地起飞的B-29轰炸机连日在日本本土实施猛烈轰炸。

   1945年3月23日,硫黄岛守备部队英勇奋战,第109师师长栗原忠道中将(阵亡后谥大将)以下全部殉国。塞班岛基地起飞的B-29轰炸机队轰炸本土就更容易。

   4月1日,冲绳决战揭开战幕。

   随着战局的发展,我国被击沉的运输船日益增多,拥有船舶急剧下降,至1945年3月前后,仅剩100万吨,降到开战前的1/6。战略物资的供应已不能支持战争。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武器飞机的生产也越来越少,至1945年春突然降到月指标2,000架的一半(8月仅产飞机97架)。4月2日,小矶首相下台就无法避免了。

   4月5日,枢密院议长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接替小矶国昭任首相。陆军以把战争进行到底和陆、海军密切协同为条件,选派阿南惟几大将出任陆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大臣继续留任。

   4月8日立即举行御前会议,确定今后指导战争的基本大纲是将战争进行到底,以期维护国体,实现征战目的。但是,国力已经衰竭,拥有的船舶仅100万总吨(为1978年6,300万总吨的1/63),油料告罄,加之敌破坏严重,到年底可使用的船舶损失殆尽,海运取决于冲绳战役,最坏的估计是6月以后就不能指望有计划的运输了。船开不动,国力就无法维持。

   在这一时期曾对陆、海军一体化期以莫大希望,最后还是破灭了。4月19日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仅就全国船舶的统一使用作出了决定。

   海运量,1945年4月为战前的1/5,6月仅为战前的1/10,以后就急转直下,几乎接近于零。拿什么去作战呢?

   从制造业指数看,情况极端严重,国力确已崩溃。

   可悲的是最高效率发挥作战能力和国力的国家总体战体制,在我国始终没有形成。

   1945年4月14日,艾森豪威尔上将率领的美军到达德国中部的易北河畔,距柏林仅80公里。苏军于4月19日从东面包围柏林,法军、英军也快速推进。4月30日,最高统帅希特勒在柏林自杀,5月2日柏林陷落,德军无条件投降。于是,5月以后,与盟军作战的仅日本一家。5月底,美国潜艇侵入日本海,还在关门海峡、濑户内海、日本海沿岸港湾布设水雷,加之空袭加剧,船舶处于停航状态。

   陆、海军一体化没有形成,陆军于4月6日将本土划分为二个防区,东防区由第1总军(总军司令官杉山元元帅,福冈人)负责,西防区由第2总军(总军司令官畑俊六元帅,福岛人)负责;空中作战由航空总军(总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大将,富山人)负责;海军因联合舰队在5月1日损失了大部分舰艇已撤销建制,建立海军总队,司令官为小泽治三郎中将(宫崎人)。最后的阵容是: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大将(大分人)、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大将(岩手人)、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大将(大分人)、军令部总长丰田副武大将(大分人),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千叶人),陆军、海军和政府仍三足鼎立。这里注明司令官的籍贯,明治、大正时期那种以“山口县陆军,鹿儿岛海军”自豪的情况已完全变了。

   1832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问世。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普鲁士(德意志),12岁时是波茨坦步兵团的旗手,14岁任德国少尉参谋军官。他35岁任军参谋长,38岁任陆军军官学校少将校长,51岁晋升元帅,其间撰写了这部巨著。

   《战争论》第一章“战争的性质”指出“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今天这句话仍是世界上古今不朽的至理名言。克劳塞维茨51岁去世,《战争论》是死后第二年出版的。

   1884年,留学德国的二等军医森林太郎(鸥外,后升军医中将)将《战争论》一书翻译出版,给当时我国青年军官以巨大影响。

   陆海军与“人、物、财”

   所谓人,是指陆、海军各自的兵员数量;所谓物,是指企划院根据物资动员计划分配的物资;所谓财,是指大藏省核定的陆、海军预算。这些都成了陆、海军之间争执的原因。我在陆军省军事课从事“人、物、财”工作达6年半之久,痛感这种争执在政略和战略协调一致综合发挥“人、物、财”的作用方面造成不少恶劣影响,在国家总体战方面则是一个巨大的消极因素。

   各图有助于清楚了解“人、物、财”的状况。

   人即兵员:1941年12月对美、英开战时,陆、海军的比例是约9比1,但到1945年就缩小为约3比1。

   物即物资:企划院是1937年10月新成立的,每年为确定陆、海的物资配额绞尽脑汁。该院是一个临时拼凑的班子,成立的时间很短。这些苦衷使其既无力保障陆、海军的需要,又对陆、海军不光彩的争执束手无策。自1944年度起,企划院只提出军需物资总配额,陆、海军的配额由双方协商解决。陆、海军的军务局长经过长达40天的协商,最后商定分配物资全部平分。飞机的分配,也是经过100天协商才作出了按架数平分的决定。这是在极其激烈的日美战争的高潮中存在的事实,是谁也想象不到的。我作为一名当事人,只好再次感到内疚。在平分的原则下,陆军将分得的钢材、铝等,让给海军一部分。有了这条附加条件,问题才获解决。

   物资不限于原材料,还包括工厂设备。陆、海军各自的兵工厂、工厂自不待言,连民间的协作公司也要在一个公司里,把为陆军生产的和为海军生产的,安排在不同的厂房里;若是在一个厂房里,则修上间壁,禁止相互出入。陆、海军自己就把我国极其短缺的资源、机床搞得更少了。

   财即预算:陆海军在传统上都长期服从大藏省的决定。但是1944年以后,大藏省终于也无能为力,只好平分预算。明治、大正、昭和的总军费约2,000亿日元,奇怪的是陆军1,000亿日元,海军1,000亿日元,正好平分。虽然总是争吵,不,总是打架,但毕竟是兄弟啊。

   从陆军、海军人员的演变看,确实令人感到诧异。无论是大藏省还是企划院,在1944年以后都对物资分配持不插手态度,理应集中精力于战争的陆、海军,却不得不为这些政治性的事务伤透脑筋。我想,这无疑是我国战败的一个因素。

   陆军少将岛村矩康的遗书

   我看了1945年1月在中国汕头海面阵亡的陆军少将岛村矩康(大本营陆军部参谋兼联合舰队参谋、中部方面舰队参谋)的遗书,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些注释。岛村少将在1943年9月为陆军大佐,任大本营陆军部参谋兼联合舰队参谋,1944年3月又兼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参谋,参加了塞班岛海面的“阿号作战”,1945年1月阵亡,晋少将衔。这位精通陆军指挥的少将当了近一年的海军参谋,具体体验了海战。他从“阿号作战”惨败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马里亚纳海战以后,我看清了国家未来的命运,已不指望生还,写下重建国家的方案。”这是他于1944年6月19日在舰上写的,死后才被发现,成了遗书。遗书用毛笔书写,写在50张双面有格子的纸上,文末写着“待续”。现在我将其中一部分摘录于下。

   (一)日、德、意三国同盟是穷人的联合。日本若在德、苏开战时退出就好了。 [ 注:完全正确,我已在前面作了说明。德、苏开战是1941年6月22日。 ]

   (二)大东亚战争已成为消耗战,国力是基础。前出线应定在哪里呢? [ 注:在最初作战计划没有规定的所罗门和新几内亚进行了决战。 ]

   (三)我军初战胜利以后就被美国物质力量所压倒。所谓物质力量是指物资的数量、质量和效率。我军败于电子器材(雷达)和航空兵的数量,大型飞机的可靠性,科学技术的优势,以及生产的机械化和效率。

   (四)制定国策的第一原则在于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应经常与国力、形势相适应。

   (五)昭和时代最可悲的是没有伟大的政治家和优秀的高级军官。松懈懒惰实在可怕。

   (六)历来政治家与军人密切合作,则国家成大业。军人独断则大事难成。 [ 注: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看,显然如此。 ]

   (七)战争的结束不是千篇一律的,既然作战得不到辉煌战果,就需要靠非凡的政治力量。有利的客观形势也是重要的。

   (八)德川幕府为了保存自己而禁枪炮,采用一人对一人的武士方式决出胜负。在昭和圣世仍因循旧习,轻视武器,以人代弹,这是思想僵化。 [ 注:偏重精神力量而成为幻想的战斗力。 ]

   (九)明治以来的教育制度不完备,导致文武脱离。文则文弱不知武,武则专武而不知治世方略。日俄战争以后,人心涣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加严重。虽有政治学,也只是翻译本。 [ 注:在最近25年,陆军处于最低地位。 ]

   岛村写了9条,还想后续,令人感到他想写的东西很多。看看我们经历的事情,每一件都符合这位可敬先辈的遗训。他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此外,在战争期间,对方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是一个人。美国是罗斯福总统(1945年4月战争末期死,由副总统杜鲁门升任总统),英国是丘吉尔首相,苏联是斯大林,中国是蒋介石总统。但我国却反复更迭,经历了近卫、平沼、阿部、米内、近卫、东条、小矶、铃木等8届内阁首相;陆、海军的大臣、总长也更迭频繁,次数不亚于此。前后有陆军大臣6人,海军大臣6人,参谋总长4人,军令部总长5人。朝中重臣沉默不语,无所作为。

   日本自建军以来,政治与统帅就集中于天皇一身。正如本书第一章明治、大正60年所指出,当时元老尚健在,而且多系军人出身,赋予极大的权力。因此,这类事情没有成为问题。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