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敌军开始反攻·第十五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大东亚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中途岛海战

   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是在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官(新泻人,大将、阵亡后晋升元帅)的领导下,由第1航母编队(1941年4月10日编成。

   司令官南云中一中将)的6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型巡洋舰等舰艇和第6舰队(司令官清水光美中将)的潜艇战斗队及    其携带的袖珍潜艇(44吨,2名乘员)付诸实施,取得了巨大战果。两天后的12月10日,我驻法属印度支那的海军岸基航空兵,又在马来亚海面击沉了英国远东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两艘战列舰,使丘吉尔首相感到无限悲伤。

   但是1942年5月7、8日两天,在所罗门群岛以南的珊瑚海之战中,日本的第4舰队(司令官井上成美中将,后升大将)同美国第17特混舰队,都出动航空母舰、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等20余艘,进行了第一次日、美大海战。两天内双方遭受同等程度的损失。接着,在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珊瑚海之战中获得信心的美国海军,利用我军密码机的缺陷,早在一个月以前就获悉我军的行动计划,主动迎击山本司令官率领的联合舰队。南云司令指挥的第1特混舰队,6艘航母损失4艘,蒙受巨大创伤,败退下来。日海军因此于7月14日撤销了第1航母编队的番号。

   我军估计,美军反攻在开战后一年半的1943年下半年。美国已完成对日作战准备,应铭记赫尔国务卿在战前日美谈判中提出的最后通牒。这种过于乐观的估计应受到责备。

   早在1942年1月1日,我联合舰队就对美国特混舰队的行动感到束手无策,以至3月4日我南鸟岛遭到空袭,71人毙命。在袭击珍珠港中漏网的舰艇已东山再起。因而如前面所述,在10课长会议上,海军方面提出了夏威夷战役、澳洲战役、印度洋战役的方案,结果在3月7日御前会议上否决了。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曾企图攻占夏威夷,在实现这一步之前,先在中途岛诱敌特混舰队出击并予以歼灭。

   制订计划的山本司令官派手下参谋去军令部说明情况,要求批准。军令部的有关部课长认为这个计划太危险,对能否引诱美航母出击持怀疑态度,攻占后的防守也有困难,因此表示强烈反对。但到1942年4月5日,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表示同意。其间,中央和联合舰队的参谋之间似乎存在感情上的不和或隔阂,后又因4月18日杜利特尔对我国本土实施空袭而消除了。

   4月18日,杜利特尔陆军中校率领的美国轰炸机队,自中午时分起,横越日本,对东京、横滨、川崎、横须贺、名古屋和神户进行突然的昼间空袭。对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来说,中途岛战役也含有对这次空袭进行报复的意图。

   那天是小阳春天气。我们在陆军省食堂用过午餐,正漫步大院返回办公室。就在这时,突然听到超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鸣声,不禁昂首仰望,什么!不是美国飞机吗?从机舱露出一张脸,令人恶心地往下张望。飞机作超低空飞行,可以看出那张脸就是美国人。飞机很快从上空掠过,一幌眼就消失了。

   难道他们知道这里是陆军省、大本营吗?

   事后了解到,杜利特尔率16架B-25型轰炸机,从南方海面的航空母舰起飞,沿上述路线飞行,于当天在中国大陆降落。

   国民当时陶醉在战争捷报之中,这件事完全出乎意料。日本当然还没有采取防空措施。飞机作超低空飞行,枪炮也一时用不上。不禁令人感到这给我军初战的战果笼罩上了阴影,同时也足以令人感到即将开始的日、美决战是艰巨的。

   山本司令官急于在6月实施中途岛战役,将其计划呈报大本营,一经批准就决定把4月份结束印度洋作战的特混舰队包括在内,出动整个舰队,并于1942年5月27日海军纪念日那天从濑户内海启航。

   结果一败涂地,我军精锐攻击航母损失4艘,只剩2艘,而且恢复战斗力需要两个月。除航空母舰外,其它舰艇损失不大,但是飞机损失了285架,士气低落。日海军一时难望恢复战斗力,遭到了致命打击。这是1942年6月5日的事。

   我到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那里请示较多,他总是对请示的事费尽心思。他是陆军中最勤奋的人,把每天的事情按甲乙丙分类记录在册,工作到深夜。中途岛战败这一天,东条跟我们一样为统计数字花了不少精力。我至今不能忘记,这天他噙着泪水说道:“刚才听说海军在中途岛吃了大亏。这下子糟啦!”我为东条工作了整整4年,在这个时候才看到首相兼陆军大臣东条掉泪。可见我们的损失就是如此之大。又因为坚信海军必将在中途岛获胜,这个打击就更大了。

   海军忧虑给国民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采取了封锁报道的措施。

   海军对这次战败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首先是过于相信自己航空母舰的战斗力,空中决战不当,海军正处于从巨舰大炮向优先发展航空兵力过渡阶段。其次是敌情判断错误,认为其他海域的敌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

   我方不能破译敌人密码,而敌人却破译了我国海军的密码,正象美国破译了我方在日美和解谈判中的全部密码那样。

   此外,陆、海军在雷达方面都很落后,技术差距过大。下边就谈谈电子器材的情况。

   电子器材非常落后

   我国电子器材的研制既落后又薄弱,后来任凭敌机不断实施超低空袭击,B-29型轰炸机则旁若无人地自由飞翔,在海战和空战中行动也总是被发现,我特攻飞机也为突破敌人雷达网而煞费苦心。这虽然是我军一败再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没有准确估计到敌人的正式大规模反攻,措施不完备,发展装备的重点仍放在传统军备上。

   可以断言,日、德同美、英的激烈的电子战的胜败,直接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

   所谓电子器材是电子警戒机、电子瞄准仪和电子导航仪的总称。陆军在科学研究所(1919年创建)研究电子警戒机的理论,于1938年春列为试制装备,1939年2月制成样机,通过栃木县金丸原演习场的首次试验,才肯定了其可行性。

   当时是日中战争的第3年,陆军由于普通武器的生产不能满足对华作战的需要,认为这方面的生产应当优先;海军则满足于现有光学器材,认为应首先解决这方面的不足。总之,陆、海军对电子器材的兴趣都不大。当时用于陆、海军的火炮的射击、指挥和舰艇的导航、测距等方面的光学仪器的生产能力远远未达到期望水平,认为应优先扩大光学仪器的生产能力。陆、海军在这方面作了通力合作。

   事实上,这种作法导致后来电子器材落后,而且始终未能挽回这种绝对落后的局面。

   德国海军在1936年制成了对空警戒的电子警戒机,英国在1937年制成了警戒飞机的仪器。两国的起步比日本稍微早一点,德国从1933年开始研究,1939年就出了成果,制成了高炮射击指挥测定装置(波长50厘米的电子瞄准仪),以此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空军。加之,在大西洋活跃的潜艇对英美运输船实施鱼雷攻击,使进出英国港口的船舶吨位锐减,1942年减为5年前1937年的1/5(见图)。日本在1943年,海上运输力降到开战前的1/3,1944年更降到1/7,所以我国经济是1944年中期崩溃的。英国长此以往也将陷入经济崩溃边缘,面临维持国力的最严重危机。

   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0年发布一道亲自负责电子器材研制的命令,投入全部力量研制电子器材,第2年就能及早发现来袭的德国轰炸机编队,1942年末又制成了波长9厘米的机载新型雷达,据说装备这种雷达的轰炸机,其命中精度极高。

   于是德国潜艇自1943年1月开始被击沉,到4、5月间损失显著增加。至7月,德国潜艇终于不得不全部从大西洋撤回,英国反而处于优势。因此,进出港口的英国船舶以1942年最少,以后逐渐回升。丘吉尔首相领导研制的电子器材拯救了英国。

   与此相反,德国1940年5月进攻法国,第2年6月发动对苏战争时,希特勒却下令暂停不能在年内见效的武器装备的研制,结果造成在电子战中落后的局面。英、德在这方面的技术竞争发展到了殊死的实物争夺战。英国甚至在1942年2月使用伞兵部队夺取德国的高炮射击装置。

   我国虽在战前已将部分电子警戒机装备部队,并在第2年的1942年底,大体配置到战场要地,但从总体来说仍落后一大截。我军在初战中占领的新加坡和菲律宾的科雷吉多尔缴获了英、美高炮雷达,立即派有关人员去现地调查,后将原件运回日本,虽然落后,还是以此作为电子瞄准仪的样机,全力以赴地进行研制和生产。

   1942年4月18日杜利特尔率领的美国轰炸机队对日本实施空袭后,电子器材作为加强防空措施的一环,定于1942年完成研制,并在1945年以前实施突击生产。科雷吉多尔缴获的电子瞄准仪,于1942年10月运回国内时已破损不堪,经有关人员的努力,于12月底修复,得以正常运转。东芝和日本电气两家公司研制的电子瞄准仪于1943年6月试制成功,效果良好。

   据说由于日本在这方面落后,美国舰队在1942年秋的日美夜间海战中,不用探照灯照明,利用雷达实施射击,完全抑制了日本舰队擅长的夜间袭击,我海军完全败于敌电子器材的威力。

   陆军于1943年6月成立陆军大臣直辖的多摩陆军研究所,把原陆军兵器行政本部的第2陆军技术研究所(负责射击瞄准仪研究)、第5技术研究所(负责电子警戒仪研究)、第7技术研究所(负责基础研究)以及航空本部第4航空技术研究所(负责机载瞄准仪研究)等4个部门并入,任命航空本部部长兼军事参议官的安田武雄中将(1916年东京大学工程系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为首任所长,建成当时最高级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所,全力研制电子器材。

   海军也于1943年7月,在海军技术研究所设立电子研究部,进而于1944年4月改为电子本部。但是,我们没有能象英国那样成立首相领导的研究所。总之,没能拧成一股劲是我国的缺陷。

   德国也于1943年7月建立了直属希特勒的推动电子器材研制的机构,不可思议的是轴心国几乎同时加紧研制电子器材,但是同英、美相比都落后了一步或几步。

   英、美自1940年设立雷达研制交流会议,全力推动研制工作。1944年初,美国制成波长3厘米的特别先进的雷达,确立了电子战的绝对优势地位。自从美军有了电子瞄准仪,我国的舰艇、运输船和飞机葬身海底的数量就急剧增加。

   1943年12月,驻德佐竹金次陆军大佐(专门从事电子器材研究)带着德国人昵称为“乌尔茨堡瞄准仪”的高炮对空电子瞄准仪的图纸和德国无线电讯公司的技师,搭乘德国潜艇回国,并立即在多摩陆军技术研究所着手研制,但到最后也没有追上英、美。

   急起直追的陆军为了使电子器材尽快装备部队,于1945年1月成立了一个以多摩陆军研究所所长安田为主的有军务局长和作战部长参加的“强力委员会”,企图以此打开局面,但为时已晚。1946年4月,最终决定为数不多的电子器材不用于高炮,而集中用于飞机,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日军将陆军大臣直辖的多摩技术研究所改为航空本部部长直辖,所长安田中将再次改任保卫本土的航空军司令官。

   1938年前后电子器材问世时的条件,各国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优劣之差,由于后来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很大差距。这是偏袒我国的说法,就算是这样,当时日本的工业,尤其是金属材料的规格,必须提到更高的水平才能造出英、美水平的雷达。日本就这样在电子战中彻底失败了。其主要原因当然是日本在研制的起点上鼓劲晚了,而且劲头也不大。但是我国的现代战争作战思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日德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缔结军事同盟条约。翌年1月,陆军以山下奉文中将为团长,海军以野村直邦中将(后任海军大臣、大将)为团长,各率代表团赴德国,就日德技术和战略物资的交流进行谈判。

   1942年1月,日、德、意签订军事协定。日、德、意混合委员会逐项讨论了一般问题、军事问题和经济问题。1943年1月21日,日、德签订了经济协定,其中包括彼此交换军用物资。

   德国要求提供橡胶、锡等南洋特产215,000吨,我国则要求德国提供坦克、船舶等装备,最后德国决定提供1万吨特种钢,但是均未落实。我国计划提供84,000吨德国最短缺的食用植物油——椰子油,并于1942年9月在大连装运了6,500吨豆油,在马尼拉装运了12,000吨椰子油。这项运输原定使用德国货船,但自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中期,同盟国军控制了大西洋,计划难以执行,大宗物资和重型武器的交流均因运输问题而作罢,仅依靠潜艇运输少量物资。

   希特勒曾送日本两艘潜艇,一艘由德国人驾驶于1943年5月10日出发,同年8月7日抵达我国,我驻德海军代表野村直邦中将搭该艇回国;而另一艘在途中失去联络,我海军曾派舰出迎。

   潜艇担负了图纸、部件、武器以及钨、锡、橡胶等战略物资的运输。

   至于技术人员的交流,曾于1943年3月经西伯利亚、土耳其,成功地进行过一次;空路也曾进行过一次,但在途中失去音讯,以后就只靠潜艇了。

   从日本出发的5艘潜艇,3艘安抵德国,1艘在印度洋与德国潜艇进行交换,另1艘损失了。从德国出发的4艘潜艇,仅1艘到达日本。意大利也派出4艘潜艇,仅1艘到达日本。成功率相当低,损失了许多宝贵的人才,令人痛心。

   日本派出的潜艇从新加坡起航,单程历时3个月。抵德的潜艇返航也需3个月才能安抵新加坡,后在1944年7月下旬,返回日本本土的途中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而被击沉。潜艇航行16,000海里,往返6个月,途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潜艇运输的损失是巨大的。但是德国向陆军提供的弹药中,有一种陆军命名的“椭弹”,扩大生产而用于地面武器和航空武器,大大增加了威力。据说海军利用大型鱼雷快艇、船舶发动机和航炮等德国图纸,也收到了成效。

   日、德、意轴心国虽大力加强联系合作,但是靠几艘潜艇运输往返历时半年,而且成功率很低,其效果只能是有限的。首脑达成的协议也不可希求。

   同盟国方面则各国首脑频繁签订军事政治协定,而且美国提供的经援和武器,数量庞大,遍及各国。

   希特勒作为礼物送来的“椭弹”是这么回事。1942年夏,尼梅勒陆军上校携带新式反坦克武器的设计图,从德国搭潜艇抵达我国。不久,梅尔凯尔技术少校又携带同样图纸乘德国轮船抵达我国。两套图纸分头送来是德国的精心安排,他们认为总有一套会送到。

   这种新型炮弹的弹头是椭圆形的(我国的炮弹弹头历来是尖的),因而被称为椭圆弹,不久就简称为“椭弹”。这种弹用来打坦克威力巨大,是划时代的反坦克弹。我们的反坦克弹是弹头通过热处理使之达到最大硬度,尽量提高炮弹初速以贯穿坦克的装甲。但椭弹却是采用火药方式(诺埃曼效应),即在薄铁板内充填火药,其燃烧的火焰集中于一点,利用这个力量贯穿厚装甲,打开一个洞。

   同时还很快应用于高速炮弹、炸弹和火箭弹。

   1944年初,德国传来消息说,他们确已研制出能击沉大型舰船的炸弹,同时送来了简单的图纸。因此,从5月起,第3航空技术研究所成立特别研究组推动这项研制,海军也予以大力协助。

   这是一种大型椭弹,大小相当于特攻机 [ 译者注:即自杀飞机 ] 的机身,直径为2米,用几毫米厚的钢板包住月牙状炸药。1944年10月完成试制,陆、海军协作对钢板和水泥目标分别进行试验,取得了巨大效果,命名为“樱弹”。

   在1945年4月冲绳战役中,我军曾于17日派出一架飞机,25日派出两架飞机,攻击大型舰只,但未奏效。

   如此急速研制的椭弹、樱弹、火箭弹等可用于各方面。自1944年中期以后,尤其对用于本土决战的近战武器更加加速研制。

   1944年初,我陆、海军积极研究火箭。

   两名驻德海军技术武官,根据日德技术交流协定,接受了德国转让的正在试制的火箭战斗机有关资料,分乘德国赠与的U型潜艇和我国海军的“伊号”潜艇,从德国出发。U型潜艇在途中失去音讯,“伊号”潜艇则潜航约90天,于1944年7月14日抵达新加坡,立即携带资料搭我国飞机飞抵羽田机场。这艘潜艇后来在驶回吴港途中被美国潜艇击沉。

   陆、海军和军需省决定根据这份资料共同进行试制,陆军负责火箭发动机,海军负责机体,计划在1945年3月完成,1945年度陆、海军各生产1,200架火箭战斗机,陆军计划将这种飞机部署在东京至名古屋、大阪、北九州一线。

   当时认为这种飞机是对抗美国B-17、B-24和B-29重型轰炸机高空轰炸最合适的武器,举国一致加紧试制和生产。

   陆军把这种飞机称作“キ-100”、“キ-200”,海军则命名为“秋水”、“樱花”、“桔花”等。

   虽然德国也在试制之中,但是我国却已确定了以下的设计性能诸元:时速900公里,续航时间15分钟,武器装备30毫米机关炮2门。计划在起飞后卸掉起降架,快速爬高,4分钟爬高达12,000米,与敌机作战后滑翔下降,用机身着陆。火箭燃料为过氧化氢。

   遗憾的是,1945年7月第一架试制飞机在试飞中坠毁,驾驶员殉职。接着,改进试制第二架、第三架,这时战争结束了。寄以莫大希望的我国反空袭武器终未能发挥作用。

   瓜达尔卡纳尔岛攻防战

   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士气大振,继1942年9月所罗门群岛反攻之后,又进攻图拉吉岛、瓜达尔卡纳尔岛。

   初战中我方获辉煌战果,但是在日、美争夺战争主动权的中途岛决战中彻底失败了,以后不得不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原计划的斐济岛、萨摩亚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的作战只得中止。敌人的反攻比我们开战时预计的一年半以后提前了一年。

   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的条约中,我国接受了军舰拥有量的限制,也接受了在马绍尔群岛等南洋托管地的防务限制。这些地区如设防就可成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今天已后悔莫及了。美国的夏威夷和英国的新加坡都不受任何限制。日本对此无能为力。

   1942年5月3日,我海军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7月开始修建机场,8月7日美军偷袭登陆,占领了这一尚未竣工的机场。这是敌人反攻的第一仗。日、美海军在所罗门海面进行多次海战,我海军包括运输船在内,蒙受巨大损失。

   其间,陆军于1942年6月8日令北海守备队(山崎保代大佐)、峰木十一郎少将分别攻占靠近堪察加半岛的阿留申群岛中的阿图岛和基斯卡岛,并日以继夜地构筑阵地抢修机场。

   当时没有想到运输船的损失会如此之大,因此陆、海军都认为足以保障这些驻岛部队的物资供应。

   陆军于8月18日和9月5日两次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增派援军,反复与美军展开决战,但至10月24日夺回瓜岛的企图已无法达到,战斗十分残酷。

   结果,在瓜岛争夺战中,陆军投入30,000人,海军投入5,000人,陆、海军还投入大量飞机,并动用大批运输船运送军队和军用物资,其中不少运输船被美海、空军击沉。

   为了补充弹药和给养,将其装入特制的橡皮袋内,由驱逐舰或潜艇等运到海岸附近,投入海中旋即返回,我驻岛部队则在夜间收集这些橡皮袋,尽量避免运输舰船的损失。

   在决战初期,运输船有一段时间甚至是作为消费品使用的,坐滩补充军需物资。

   作战当局考虑:由于这是敌人反攻的第一仗,一定要击退敌人,守住瓜岛,否则对战局的影响甚大,因此新征运输船62万总吨(陆军37万总吨、海军25万总吨),实施大规模反击。这批征用船舶超过了日本船舶总量的10%。

   在战争初期好容易才获得的石油,由于船舶不足,运回国内不能如愿,无法使之成为作战能力和国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这是过苛的要求。

   于是,在如何征用船舶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当前,运输船是维持和发展作战能力与国力的大动脉,其绝对重要性是无法取代的。

   争论的结果是陆、海军分两次征用约计划数的一半29万总吨。在1942年12月14日天皇亲临参加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上,决定于12月31日撤出瓜达尔卡纳尔岛。日军于1943年2月7日完成了这次撤退。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攻防战中,我军兵员、武器、舰艇、飞机、运输船的损失之大是空前的。船舶的损失及补充,是军方和政府最头痛的问题。

   陆、海军不但根本不能实现将征用船舶归还政府的协议,而且要求再征用大量船舶。

   正因为这样,在做出上述决定以前,曾作了多次深入的协商。在争论最激烈的一天,我毅然在宣纸上写了如下内容的一段话:“我认为,尽管实在对不起瓜岛守军,但是考虑到国力的现状及变化,为了拯救祖国,当前只有一举大步后退而后固守。”由于我被任命为兼任大本营后勤总监部参谋,因此誊写10份,分呈陆军省、参谋本部的各位上司,并做了说明。

   说国力已降到谷底,处于危机状态,措辞也许过于极端,但是我想,只要理解这种心情就行了,于是就这么写了。

   只有一个人立即用陆军的话说:“完全同意”。其他人看后都默默无言,也无人斥责。

   从无人斥责来看,我感到考虑问题的心情被人理解了。同时我想:我没有说错吧。

   但是,最后却以第二年1943年9月30日后退一步的方式,规定了绝对国防圈。这条防线也未能长期守住,敌人转入正式反攻后,我军步步陷入极端不利的处境,不得不节节败退。

   所罗门群岛于1978年7月7日脱离英国而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人口约20万。日美殊死战斗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屿,首都为霍尼亚拉。

   在整个所罗门群岛,我方阵亡达88,000人之多,其中21,000人是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阵亡的。也就是说,相当于该国居民40%的我国民之灵长眠在那里。

   开战后不到一年,日、美决战竟不期在所罗门群岛周围展开了。我们是一场苦战接着一场苦战。

   尤其是这次战役的船舶消耗及随之增加军队征用船舶,从南方运回的重要物资自然大幅度减少。这给国家总动员和军事动员形成的国力和作战能力带来了致命的影响。

   船舶沉没激增,苦于协调作战与物质国力

   在瓜岛战局极为不利的1942年12月14日,御前召开的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战争指导上作战与物质国力的协调及国力的维持与增强”。开战一周年,船舶征用涉及总体战的核心问题而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沉没船舶大大超过了估算。如下图所示,海运量直线下降,1941年为4,700万吨,1942年降为3,900万吨,1943年2,900万吨,1944年1,700万吨,1945年则急降为600万吨。

   海运量如以1942年为100%,1943年为75%,1944年为44%,1945年则降为15%即约为1942年的1/7。国力急趋直下,情况实在严重。现在年海运量为6亿吨,1945年的海运量不过是今天的1%。

   为了弥补运力不足,大力发展造船,由海军统一负责舰船的建造。1944年度新造船舶173万总吨(1942年度为65万总吨,1943年度为105总万吨)。这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采用新的标准船设计,节约钢材20%,节约工时6.7%,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提到的负责造船行政考查的藤原银次郎任行政督察使(后任军需大臣)对改进造船是有功勋的。

   遗憾的是沉船与日俱增,到战败时,共新造船舶397万吨,而沉船达883万吨,沉船为新造船的两倍多,因此船舶锐减,国力随之急剧下降。

   运输船沉没的主要原因是敌潜艇的攻击。战前,我国海军对此比较乐观,实际沉没的船舶大大超过估计,为估计数的4倍。

   反潜作战的失败是大东亚战争失败的最大原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海军把击沉我国运输船列为自己的最大任务,我国海军则以与敌舰队海战为主。

   1943年11月15日,海军才正式成立以及川古次郎大将为司令官的海上护卫总司令部,但为时已晚。

   如前所述,英国是丘吉尔首相站在第一线,为对付德国的潜艇,全国一盘棋,推进电子器材的研制,终于获得成功。到1943年夏,德国潜艇已不能在大西洋活动,英、美运输船夺回了航行自由,英国重新站起来了。

   日、德、意轴心国陷入东西两线防御

   1942年9月1日,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开始了。双方拼死决一雌雄。10月,德方开始失利。希特勒对战地司令官下令死守,不得后退。

   在北非,隆美尔将军率领的德、意快速机动部队眼看就要攻占埃及,但是,1942年11月2日在开罗以西地中海沿岸的埃及的阿拉曼,败于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军。7日,在摩洛哥登陆的美军很快占领了卡萨布兰卡(1943年1月美英首脑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于是,隆美尔将军受到了东西夹击。

   盟军自1943年4月22日对隆美尔部发动总攻,5月打败隆美尔,控制了地中海南岸。

   隆美尔将军在德国备受赞扬,被称为“沙漠之狐”。但英军经阿拉曼一战,士气大振,转守为攻。英国用取胜之地提出“阿拉曼精神”,鼓舞了英国国民。德、意曾希望我海军在印度洋作战,予以呼应,但中途岛战役的致命惨败使这个希望落了空。

   德国潜艇在1942年上半年曾大显雄威,击沉盟国船舶300万吨,使敌胆战心惊。但是,如上所述,英军给飞机装备了先进雷达,用以攻击潜艇,至下半年,盟国被击沉的船舶大幅度减少,而美国的造船却急剧增长。新造船舶终于超过了损失船舶,盟军也就放心了。

   意大利经济力量极弱,1942年底德、意在非洲和俄国失利,士气大为低落,经济已濒临崩溃。

   有鉴于此,英、美对意大利施加沉重压力,企图使之脱离轴心国,德国则极力防止其脱离。

   1943年8月17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突击上陆并攻占全岛,德意军撤退。9月3日,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巴多里奥(元帅)政府在7月24日逮捕并软禁墨索里尼后掌权,于9月8日无条件投降。

   苏、德殊死争夺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在1943年2月以德国败退而结束。德国在战场遗尸14万具,败于这场历史性决战。

   高加索与闻名于世的里海之滨的巴库油田都是苏联的石油宝库。1942年9月,德国在进攻钢铁基地乌克兰的同时,进攻高加索,占领了斯大林格勒与濒临黑海的诺沃罗西斯克之后,就完全控制了北高加索。德国虽说是人造石油的世界先驱,盛产石油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又加入了日、德、意轴心阵营,可确保1千万千公升的年产量,但仍然不敷使用,所以才进行这次战役。

   苏联失去高加索和乌克兰,也将不堪设想。因此,苏军与德军反复进行殊死的争夺战。这是石油的攻防作战。据德方报道,德军已破坏3/4的石油设施。但是苏联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在短时间内很快恢复了石油生产。

   我国则是完整无损地占领了南洋石油宝库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的油田,并很快在第二年生产了750万千公升石油。但是,1943年以后被击沉的船舶急剧增加,石油无法运出。于是,好容易才搞到的石油最后既未能形成作战能力,也未能形成国力。

   德国由于这方面的失败,给尔后战斗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从而导致苏、德战场形势的逆转。而我国则占领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油田,有宝贵石油而未能利用。

   德国从此与我国一样,难以形成作战能力,以致作战超出了国力限度,自1942年以后日益衰落。

   据克列威尔德博士著《补给战》一书记载,德国在对苏进攻作战中,由于苏联境内道路很差,加之德国的轮胎补给日益困难,汽车短缺,故障频繁,致使远征失败。

   当时,德国平均70人一台汽车,美国平均10人一台汽车。在交战国中,仅美国可组建完全摩托化的军队。

   据记载1944年6月盟军出兵法国的远征军由美、英、加的47个师组成,以历史上无可比拟的组织计划实施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美军自1943年11月起由562名专职官兵制定了周密的后勤补给计划。而德军进攻苏联的后勤准备只有一两个月,隆美尔将军进攻非洲也只有6周准备时间。

   1942年9月中旬,我军开始向澳大利亚对面的交通要冲新几内亚东南岸的莫尔兹比港进军,并进至可遥望该港灯火的东北50公里处。由于补给困难和美、澳军的反击,我军不得不撤退。

   1943年1月14日至25日,美、英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罗斯福与丘吉尔的首脑会议,确定了1943年作战方针。

   根据此方针,同盟国对德国,首先消灭德潜艇,在1943年内使用最大兵力击败德国;对苏联,应在运输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供应军用物资;对日本,虽未制定打败日本的计划,却确定了最后击败日本的大方向。

   接着,在1943年5月的华盛顿秘密军事会议上,美英两国首脑决定了战争计划的具体程序,实行统一协同作战,促使欧洲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对日本,不断施加压力,以削弱其军事力量,建立有利态势最后迫使其投降。

   由于日本和德国都徘徊在轴心国和同盟国攻防战的岔道上,我国确定的大方针——“铲除美、英、荷根据地,确立自存自卫态势,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促使蒋政权屈服,联合德、意,先迫使英国屈服,最后使美国丧失作战意志。”——就落了空。

   大本营决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以后,陆、海军为此再次增加征用船舶。企划院就提出:钢材的年产量已降到400万吨左右,陆、海军共需钢材190万吨,陆、海军的钢材配额请协商确定。此后,征用船舶的增加立即导致钢材配额的削减。在协商配额时,甚至有人提出“大臣辞职算了”的威胁,双方的争执又增加一个内容,成了无法消弭的深刻的矛盾。

   我国对战争结局设想的核心是期望美国丧失持续作战的意志。为此,务必击退敌人的第一次反攻,从而逐次投入兵力,以致一次又一次地迅速消耗了兵力和国力。

   自日军于1943年2月撤出瓜岛以后,敌人的反攻日益扩大,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战场形势急剧逆转。

   1943年4月18日,我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为鼓舞前线士气和与驻所罗门群岛布因的陆军第17集团军司令部(司令百武晴吉中将)取得联系飞往所罗门,座机准备降落时遭24架敌机袭击。山本司令官壮烈殉职,谥为元帅。

   1943年5月12日,我驻阿图岛守备队遭美军袭击,山崎守备队长(后破格晋升两级而为中将)所部官兵英勇奋战,于30日,队长以下2,600人全部阵亡。大本营曾立即决定派遣增援部队,但是几天后又撤回此项决定,结果什么补给也未能送到。

   缅甸和太平洋东南方面,战局也都不利。1943年9月,美军在新几内亚东南部北海岸要地莱城登陆。

   设置绝对国防圈

   在1943年9月13日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决定了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利用空间坚决与敌人周旋,设置绝对国防圈,确立不败的战略态势;在此期间迅速加强航空兵力,以抗击美、英的反攻;同时还建立了国内决战体制。

   绝对国防圈包括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内南洋、新几内亚西部、巽他群岛和缅甸。

   为了应付陆、海军征用船舶的增加,进一步强化国内体制,集中国力迅速加强军工生产,尤其是大力扩充航空兵力,我国决定成立军需省和各种产业的管理机构,对管理体制进行彻底的整顿。由于把加强航空兵力置于最优先的地位,在对华和对苏的战备方面只得容忍装备质量下降。

   企划院总裁铃木贞一在御前会议上,以船舶状况为中心,列举详细数字说明国力贫困,强调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加强海上综合运力,以实现此项维治国力计划。他沉痛地解释说,1944年以后,物质战斗力将随着战争所需海上运力的强弱而波动;到1945年,船舶没有相当数量增加,国家物质力量就毫无回旋余地。

   事实上,1944年度海上运力约为企划院殷切盼望的一半,所以钢材产量仅达到计划的一半268万吨(相当于现年产量的1/40,即现9天的产量),飞机也仅生产计划的一半23,000架。

   陆、海军征用船舶直接关系到国力的增强。随着战局的发展,军队和政府连日围绕船舶问题绞尽脑汁。

   腊包尔虽未列入绝对国防圈,但海军坚持己见,一直悬而未决,最后决定不撤退。美国终于没有进攻腊包尔而实施反攻,因而今村均大将率领的第8方面军3个师在1944年3月就完全陷入孤立,直到最后也没有获得本土的任何补给,完全依靠就地取给维治生存,美国也未发动进攻。

   陆军为了加强绝对国防圈的防御,从关东军和中国战场抽调大批精锐部队。这是因为陆军担心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丧失了主力,作为太平洋上的主力,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究竟还有没有战斗力。这种担心超过了对苏联的戒心。1941年关东军特种大演习中加强的16个精锐师,最后只留下1个师,缺额由紧急动员的装备很差的步兵师弥补。

   结果,陆军在绝对国防圈的前沿和纵深部署的部队为:从北算起,计千岛北端的占守岛1个师,择捉岛1个师,小笠原群岛的父岛和硫黄岛各1个师,马利亚那群岛的塞班岛、关岛、特鲁克岛各1个师,西加罗林群岛的帛硫岛1个师,新几内亚西部3个师,苏拉威西和新几内亚西端之间4个师,绝对国防圈外的腊包尔附近3个师,西面的帝汶岛1个师,马来半岛2个师,苏门答腊1个师,缅甸南部地区5个师,计27个师;在绝对国防圈内,在泰国驻有4个师,法属印度支那3个师,菲律宾12个师,冲绳3个师,台湾5个师,计27个师。两项合计共54个师。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