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明治、大正的60年·第一

 作者:中原茂敏·日本

出自————《大东亚补给战

出自————《战争通史

   欧美国家对亚洲的入侵

   1770年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在欧美有了很大发展。

   这些先进国家,为了取得其产品的市场和原料而侵略未开发的亚洲:

   (一)荷兰自1596年至1757年入侵印度尼西亚。

   (二)英国于1661年入侵印度的孟买,1686年入侵加尔各答,1770年入侵澳大利亚,1824年入侵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从1858年到1877年使印度帝国全部国土沦为殖民地,此外,于1886年入侵缅甸;

   (三)法国自1857年至1885年入侵印度支那;

   (四)美国于1898年入侵菲律宾,并逐步使其成为殖民地;

   (五)对中国,通过1840年英国与满清的鸦片战争,满清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1887年将澳门割让给葡萄牙。

   这些国家对1603年德川家康开始实行锁国政策的日本,也一直要求友好通商,强迫开放。1853年6月3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准将,率4艘军舰驶抵浦贺,胁迫我国开国。由于“4艘轮船闯入,使人夜不能寐”,德川幕府执行了250年锁国政策,至此锁国的梦终于被打破了。

   翌年8月5日,幕府与佩里在下田港缔结了《日美友好条约》(即《神奈川条约》)。接着幕府又同英国、俄国和荷兰缔结了同样友好条约。

   1855年2月7日,日本与俄国在下田商定了日俄之间的国界。条约明文规定:千岛群岛在得抚岛以北包括占守岛在内的18个岛屿,俄国将其命名为千岛群岛;在得抚岛以南的择捉岛(面积相当于东京都)、国后岛(约为佐渡岛的2倍)、色丹岛和齿舞群岛(相当于小笠原群岛)四岛归属北海道。这样,北方四岛属于北海道,早在明治维新前14年,日本就与俄国和平地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858年6月20日,日本不得不与美国缔结包括治外法权(美国人在日本犯法按美国法律制裁)在内的不平等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即《安政条约》),接着于7月与英国、9月又分别与荷兰、俄国、法国缔结了同样的友好通商条约。

   内部弹劾幕府弊政的爱国志士辈出,对外缔结了上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国陷于混乱之中。

   于是1859年10月27日,幕府制造安政大案件,判决了吉田松阴、桥本左内等人。1860年3月3日,幕政的大老(最高行政官——译者)井伊直弼被水户流浪武士杀害于樱田门外。

   1863年,英、美、法、荷等国的军舰企图闯入下关海峡与长州藩发生了炮战,同时驶入鹿儿岛湾的英国军舰也与萨摩藩发生了冲突。

   长期热心教育的长州(今山口县)的毛利藩和萨摩(今鹿儿岛县)的岛津藩,人材荟萃,在当时尊皇攘夷和讨伐幕府的浪潮中,涌现出很多活跃的中坚人物。

   1866年1月12日,桂小五郎和西乡吉之助签订了长州、萨摩两藩和解合作密约,实现了萨长联合。同年12月25日,孝明天皇驾崩,1867年1月9日,14岁的明治天皇登基。自佩里率舰队驶抵日本以后,时而尊皇攘夷,时而讨伐幕府,动荡的局势持续了15年之久。

   10月14日,明治天皇对萨长两藩下达了讨幕的密诏,当天德川庆喜将军将国家大政归还天皇,从而恢复了天皇政权。

   1868年1月3日,萨长两军在鸟羽伏见(今京都府)之战中大破幕府军,1月17日成立了明治天皇统治的政府。年号于9月8日改为明治,10月13日明治天皇进跸江户城。明治维新告成,1868年定为明治元年。

   萨长联军就这样树起了天皇的权威,一鼓作气推翻了以德川将军为最高权威的幕府体制。这就是明治时期以后,长州、萨摩(即山口县、鹿儿岛县)的人材之所以几乎占踞全部政府和陆海军要职的原因。其势力在明治、大正时期经久不衰,到昭和时期才逐渐削弱。

   1858年与各国签订的友好通商条约都有治外法权条款,明治政府为废除这些条约颇费周折。

   1894年7月16日,甲午战争前刚成立的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长州),终于成功地解除了与英国签订的这种不平等条约,改订为《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这个过程历时36年。

   此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先后同美国、俄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15国签订新的通商航海条约,至1897年签署完毕。新约自1899年7月付诸实施。

   我国由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从幕府末期到明治维新的10年内,贸易额猛增约20倍。在明治维新后,包括明治、大正时期和昭和初期,这些条约也对我国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七·七”事变,战争拖长了。到战争第三年的1939年7月26日,大约在签约45年之后,美国首先通知日本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以后随着日中战争长期化,日本陷入泥潭,英国、荷兰等世界各缔约国相继通知废除条约,使我国力的增长遇到了日甚一日的巨大障碍。

   富国强兵

   明治维新政府为了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于1869年设置兵部省,于1870年设置工部省。

   兵部省认为制造兵器是组建军队的首要问题,早在1870年2月就在东京和大阪设置兵器制造司,东京开设了生产步枪的工厂,大阪开设了生产火炮的工厂。东京的工厂建在现在的后乐园球场一带,大阪的工厂是在沿大阪城壕的地带,当时的面积不到100平方米(29.5坪)。

   工部省认为制造兵器需要铁,于1874年买下了岩手县的釜石矿业所(即现在的新日铁株式会社的釜石制铁所,是明治维新前150年德川中叶发现的铁、铜矿石参半的矿山,在维新前10年即用高炉炼铁),改为政府经营。为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制铁所,于1882年安装了新式高炉,但技术欠佳,经营不善,以至不得不在1883年关闭。1884年,对此感到惋惜的民间人士从政府手中买下这个企业,惨淡经营,最后使生产走上轨道。但是产品用于制造兵器,质量太差,而且价格又远较进口货昂贵,不过总算生产了。

   1872年2月,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造兵司效仿法国首次以青铜铸造法式山炮(弹重2.4公斤)和野战炮(俗称拿破仑炮)。1879年,造兵司扩建成东京火炮工厂和大阪火炮工厂,开始在厂内用坩锅、平炉搞小型炼钢,到1883年已能用钢铸造火炮,而且能效仿意大利制造70毫米口径的铁质野战炮和山炮。

   1872年12月,日本颁布了征兵令,从1873年11月起实行国民皆兵,首先创设了近卫都督和仙台(1874年撤销)、大阪的镇台,接着于1873年在东京、熊本,1874年在名古屋、广岛设立了镇台,先后共设6个镇台。这些镇台于1888年改编为师。仙台镇台于1878年恢复,近卫都督于1891年改编为师。是年日本共有7个师。

   海军于1876年设置东海镇守府。此府于1884年升格为横须贺镇守府,又于1887年扩大为横须贺、吴港、佐世保三镇守府。此外,海军于1892年组编中型舰队,1894年扩编成两个舰队。

   在此期间,明治政府发动了1874年的“征台之役”和1877年的“西南之役”。前者是动用2,600名官兵对台湾的远征;后者是拥护西乡隆盛的鹿儿岛武士家族与熊本镇台之间的攻防作战,历时8个月,后以西乡自尽而平定。这两次战争消耗战费4,200万日元。

   我国第一次产业革命

   工部省为了奖励产业部门特别是工业的发展,相继创办官营企业,如生野矿山(兵库县)等采矿业,横须贺及其他造船厂,生产生丝的富冈缫丝厂,深川水泥厂,生产生铁的釜石制铁所和生产纺织品的千住织绒厂等,尤其大力发展轻工业的骨干产业纺织工业。这就是我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首先始于明治维新以前约一百年即1770年英国创办的纺织工业,半个世纪以后,至1820年在法、德、美等国相继完成,二、三十年之后,又扩大到了其他产业。因此,我国以轻工业为中心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较英国迟1个世纪,较法、德、美等国迟半个世纪。

   甲午战争

   西乡隆盛等人虽挑起过征韩论的争论,但自从1876年缔结日朝友好条约以后,朝鲜开始成为日本产业的最好市场。随着这种趋势的逐渐发展,日本与早在1871年即同缔结友好条约的清政府之间,围绕垄断朝鲜市场出现了冲突的迹象。朝鲜政府也分裂成亲日派和亲清派。为此,清政府出兵朝鲜,同驻朝我军发生了冲突。虽然通过缔结《汉城条约》和《天津条约》基本上解决了这次事件,可是,1894年7月25日,日清两国海军在丰岛海面发生海战,从而使形势趋于紧张。“为了朝鲜的彻底独立和维护东洋的和平”,我国于8月1日向清政府宣战。甲午战争终于爆发了。

   陆军派出7个师,海军派出两个舰队,竭尽全力,英勇奋战,逼近北京,攻占了山东省的威海卫。翌年1895年4月,伊藤博文首相、陆奥宗光外相与清政府的李鸿章在下关谈判并缔结了媾和条约,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这次战争日本消耗战费2亿5千万日元,陆军阵亡977人。

   陆军的大阪火炮工厂,在此次战争前两年即1892年才在工场安装电灯,与原来的瓦斯灯同时使用,从当年开始在原有2,500名职工的基础上,增加200名女工,夜以继日地从事兵器生产。生产供甲午战争使用的火炮包括70毫米野战炮和山炮,共约700门,炮弹50万发。这时国内生产的生铁只有釜石制铁所每年生产2万吨和陆海军兵工厂自己生产的一小部分。所以,连同进口的13万吨在内,生铁的供应量只能维持在15万吨的水平。这不过是现在的半天产量,约是年产量的1/700,而机械工业只占全部产业的1/100。为防备外敌入侵,在战略要地(东京湾、大阪湾、关门海峡、轻津海峡和对马海峡等地)加紧构筑要塞。要塞的大炮均用铸铁制成,共配置280毫米榴弹炮等巨型火炮约120门,炮弹约2,300发,因而加强了守备。签订和约不到一周,以俄国为首的俄、法、德三国共同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了清帝国。作为清政府的谢礼,俄国取得在满洲的铁路铺设权,并于1897年取得大连、旅顺的租借权;德国也取得胶州湾的租借权。此外,英国于1898年取得威海卫和九龙半岛(香港对岸)的租借权。

   我国国力不强,对三国干涉一筹莫展,只好忍气吞声一一应允。因而决意卧薪尝胆,以图报复俄国。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的日美谈判的僵持阶段,我国曾考虑过这样的方案,即接受美国要求,卧薪尝胆,以期日后振兴。但当时日中战争长期化,已拖到第5年,如果接受美国极其苛刻的要求而妥协,结局必然是日本不久即亡,因而一概加以屏弃。

   从此,列强看清了甲午战争以后满清政府的虚弱,加紧侵略中国,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中国民众对列强的侵略行径极为愤慨,排外情绪急剧高涨。1900年即20世纪初,山东省发生了义和团之乱,进逼首都北京,威胁到各国使馆的安全。为此,日、英、美、法、俄等11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迫使清政府于1901年议和。这就是北清事变 [ 译者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我国消耗战费4,400万日元。

   日本战胜满清以后,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于1902年1月,与英国缔结了日英同盟。日本在日俄战争即将爆发的情况下,企图通过这一同盟防止1892年缔结俄法同盟的法国参战;而英国则把日本作为对付俄国的看门犬,以保护其在华权益。

   相反,美国向满清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领土完整、机会均等”三项原则,表示接近中国,阻止日本在大陆的扩张,实际上已开始实现其对大陆扩张的企图。

   陆军于甲午战争以后的1896年5月,在北海道的旭川新建第7师,共有8个师。1898年10月,又增加5个师,总数达13个师,即增加弘前的第8师、金泽的第9师、姬路的第10师、善通寺(四国)的第11师(师长系后晋升大将的乃木希典)和小仓(北九洲市)的第12师。

   海军于1901年,在舞鹤新设镇守府(第一任长官为日俄战争中的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后升元帅),在中国割让的台湾澎湖列岛的马公岛新设重要港口部;进而于1902年在大凑,1904年在朝鲜的镇海,分别新设重要港口部,加强了陆、海军的军备。

   与此同时,陆、海军的兵工厂(陆军的东京、大阪,海军的横须贺、吴港)则加紧扩充兵器生产设备。

   我国第二次产业革命

   政府制订官营制铁所建设计划提交帝国议会。这是走向重工业化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第一步。但是,此项建设计划在议会审议时未获通过,而1896年至1899年的四年计划(第一次生产指标为9万吨)则勉强获得通过,遂于1901年2月5日举行高炉点火仪式。这座工厂就是福冈县八幡村的八幡制铁所,即现在新日本制铁所的前身,1934年2月1日转为民营,成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译者注:股份有限公司,下同 ] 。

   我国的生铁产量,1877年为8,500吨,1887年为15,000吨,1896年为65,000吨,1904年增至103,000吨。

   日俄战争

   俄国通过三国干涉从清政府取得满洲铁道铺设权,借口保护其在1894年动工兴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和满洲的铁路建设事业,派大量军队进驻满洲,同时企图在满洲、朝鲜(1897年改称韩国)和中国本土扩大市场。俄国逐渐加强驻满洲军队,暴露其南进企图,形成了南下朝鲜的态势,因此日俄两国多次举行谈判。但是,山县有朋(参谋总长、元帅、原首相)、桂太郎(首相、陆军大将)和小野塜喜平次等7博士主战派,终于压倒了幸德秋水等社会主义者和内村鑑三等基督教徒的反战派,于1904年2月2日作出了不得已而开战的决定。全体国民团结一致与俄国打了一年半,在1905年3月10日的奉天(沈阳)会战和同年5月27日的对马海峡的海战中获胜,迫使俄国议和。日本参战兵力为陆军13个师,海军联合舰队和3支舰队计26万吨。战费为15.08亿日元。阵亡46,423人(约为甲午战争的50倍)。

   陆军以1898年(明治31年)有阪成章少将(后晋中将,有功授男爵)创制的31式野战(山)炮(称有阪炮)为主的火炮1,200门和炮弹105万发进行战斗,而俄国则动用火炮1,800门。在夺取旅顺要塞的攻坚战中,日军从本土要塞抽调24门280毫米海岸炮参战,200公斤炮弹准确命中目标,终于攻克要塞,建立了丰功伟绩。

   八幡制铁所于1904年生产10.3万吨钢材,1905年生产12.9万吨钢材,加上其他轧钢设备生产的7万吨,进口约20万吨,总计约40万吨(略高于今天的日产量),从而保障了战争的需要。

   与兵器生产有关的机械工业,仅占全部产业的4%。

   在日俄战争以后的1907年,八幡制铁所达到了年产16万吨的水平。在此前后,神户制钢所于1905年,日本制钢所于1908年,轮西(北海道)制铁所于1909年,日本钢管于1912年,相继以私营钢铁公司创建。第二次产业革命取得了进展。同欧美先进国家一样,我国也是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20年实现了重工业化。

   从贸易出口额的增长看我国富国强兵的进展情况,如下图所示。通过第一、二次产业革命和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国家日益富裕。

   经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斡旋,日俄在美国扑茨茅斯举行媾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俄国征得中国同意把辽东半岛(大连、旅顺)的租借权、南满铁路(长春到大连)及其附属地区让与日本,将库页岛南部和滨海州的捕鱼权让给日本。但日本国民对此条件表示不满,在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后发生了袭击和纵火事件。但是,政府认为上述条款是倾注全部国力才取得的战果,如此处置乃不得已而为之。

   日本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确立了作为朝鲜、满洲、华北以及东方的稳定势力的地位。

   1906年,我国成立了半官方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令其掌管在满洲取得的特权。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急速加强国内军备。陆军于1905年2月在高田组建第13师,7月又在宇都宫组建第14师、在丰桥组建第15师、在京都组建第16师,截至1905年夏,总兵力为17个师。

   尔后,陆军于1907年11月在冈山、久留米分别组建第17、18师,至明治后期,总兵力为19个师。

   海军于1905年12月新建练习舰队。在攻占俄国旅顺要塞后的1905年2月,新设的旅顺镇守府仍继续保留,于1914年改为重要港口部。

   在海外,陆军于1897年11月,在台湾总督府新设驻台陆军部参谋长;在1900年北清事变 [ 译者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以后,于1901年5月,部署在华驻军;1904年部署在朝鲜驻军;1905年10月在满洲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任命关东都督和参谋长。它就是1919年4月成立的关东军的前身。

   与此同时,台湾总督府于1919年8月改为台湾军,在朝驻军于1918年5月改为朝鲜军。

   我国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取得了对朝鲜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保护管辖权,根据1908年的《日韩条约》,又接管了朝鲜的外交权,并在汉城设置统监府,由原首相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韩国统监。

   一个对此不满的朝鲜人,于1909年在哈尔滨车站,刺杀了伊藤博文。日本趁此机会接管了朝鲜国的内政权,1910年终于把朝鲜并入日本。

   中国辛亥革命

   明治末期,中国在列强侵略下已沦为半殖民地。在满清政府无所作为的情况下,中国民众表现高度的民族自觉,民愤沸腾。孙文领导的革命于1911年10月爆发,1912年推翻了统治250年的清朝。宣统皇帝逊位,革命终于成功。中华民国诞生,清朝的袁世凯(曾作为李鸿章的同僚而活跃一时)就任了临时大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

   明治天皇驾崩,长达45年的明治时代宣告结束,进入了大正时代。日本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取胜,并缔结日英同盟,国际地位更高。日本军队进驻满洲、朝鲜、台湾、华北和华中。

   俄国败于日本,丧失了向东方扩张的出路,转而谋求从巴尔干南下,出现了同德、奥、意同盟发生激烈冲突的危险。1914年6月,奥国皇储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炸死 [ cdhyy注:实为枪击 ] 。“萨拉热窝事件”终于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国根据日英同盟参加协约国方面,于1914年8月23日对德国宣战,由第8师(师长神尾元臣中将)攻占山东省德国租借地青岛,占领南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等德国领地,并向遥远的印度洋、地中海派遣了舰队。

   1917年1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保持中立的美国就放弃中立,参加了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

   1917年3月,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逊位,二月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制,接着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于1918年3月与德国、奥地利单独媾和。11月10日,德国接受协约国提出的条件,历时4年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出兵西伯利亚

   俄国各地发生了反革命活动。为了营救被革命军追逼到西伯利亚的协约国方面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为了援助反革命势力扼杀革命政权,日本、英国、美国于1918年8月出兵西伯利亚。英、美两国不久就撤出军队,而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派遣军(以3个师为主力,由大井成元大将统率),则担心远东地区的滨海边区、黑龙江州和贝尔加州的赤化继续留驻。1920年3月12日,西伯利亚滨海边区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发生了游击队屠杀日侨700余人的大血案。我萨哈林(库页岛)派遣军(儿岛惣次郎中将指挥),于1920年7月至1925年5月,对萨哈林(库页岛)实行占领,以保障日侨的安全。

   我国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宣布从西伯利亚撤军,于1922年5月撤出。这次历时4年的长期出兵,一无所获。3个师出兵4年,虽然没有进行象样的战争,但消耗的军费巨大。这就是所谓当时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后于1927年任首相、大将)的政略出兵。

   此外,我军于1914年8月占领青岛,青岛守备军自11月开始撤退,至12月全部撤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我国继承了德国在胶州半岛及山东省的特权,为保护既得利益而在那里驻扎了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但我国却长期向海外派出军队,如1914年派出的青岛守备军,1918年派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派遣军和1920年7月派出的萨哈林派遣军,迟至1925年才全部撤回本土,历时10年零7个月。

战争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出兵西伯利亚
占领萨哈林岛
时间 10个月 1年7个月 10年7个月
作战经费 2.01亿日元 15.08亿日元 8.8亿日元
年月 1894年开始10个月 1904年开始,1年7个月 1914年8月至1925年5月,10年7个月
时期 明治 大正
战争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1914年至1925年的军费 同期的作战经费 作战经费所占百分比
陆军 1.65亿日元 12.83亿日元 21.12亿日元 6.24亿日元 30%
海军 0.36亿日元 2.25亿日元 29.96亿日元 2.57亿日元 8%

   这一时期的作战经费为8亿8千万日元,约占同期陆、海军军费约50亿日元的18%,是甲午战争的4.5倍,日俄战争的1.4。

   陆军在大正时期的这10年零7个月期间,把30%的军费用于作战,其损失确实很大,丧失了忠勇的官兵,将国民蒙在鼓里,引起了极大不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日本、中国和美国

   日军于1914年11月7日攻占德国租借地山东省青岛。第二年即1915年1月,大隈重信内阁向中国大总统袁世凯提议缔结包括对山东、满洲等有广泛要求的21项条款的条约。当时,列强忙于大战,无暇东顾。日本则以武力为后盾,于同年5月9日发出最后通牒,强迫中国签字。袁世凯于5月25日承认日方要求,正式签字。这就是以后使日中关系彻底恶化的21条要求。

   使日中关系严重恶化的21条要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山东半岛,日本要求继承德国的全部权益和一部分铁路铺设权;关于南满和内蒙,要求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延长到99年,将指定矿山的经营权交给日本人;以及对中国全面而广泛的其他要求。中国认为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外国侵略剥削的刺激引起了中国民众的辛亥革命,加之日本提出21条要求,使中国民众的一切愤恨都集中于日本。中国民众把我国提出最后通牒的5月9日列为国耻纪念日。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了反对21条的示威游行,成了抗日运动的先声。以后,中国民众相继展开排日和抵制日货的运动,日中关系急剧恶化。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23年1月1日,孙文的国民党成立。国共两党于1924年1月实现了合作。孙文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国共合作遂于1927年7月破裂。

   日本共产党于1922年7月15日成立。加藤高明内阁(宪政党)为了镇压日共于1925年4月制定了治安维持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都是在1922年建立的。

   美国在日俄战争期间对我国非常友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现日本向大陆扩张,成了竞争对手,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美国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对于中国控诉21条问题给予支持与同情,美日感情恶化,北美各地都出现了反对日本移民事件。

   陆军于1916年4月在罗南(北朝鲜)增驻第19师,1919年4月在龙山(南朝鲜)增驻第20师。在这个时期,还将中国东北、朝鲜、台湾的驻军分别升为集团军级,加强军备。

   海军裁军会议和九国会议

   日本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未受重大损失,都悉心致力于造舰竞争。美国倡议通过遏制日本扩充海军的国际会议限制海军军备,于1921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包括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裁军会议和增加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四国参加的九国会议。五国会议规定:日本主力舰压缩为美、英的60%,法、意主力舰约为美、英的30%。此次会议还签订了附属条约,规定日本托管的太平洋岛屿的防务维持现状,美国则在夏威夷、英国在新加坡开始构筑要塞。九国会议通过的公约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维持各国在中国的机会均等和门户开放原则;日本则因归还山东半岛的特权使21条丧失了实际效力。上述会议旨在遏制日本向大陆扩张,显然想挽回美、英两国在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未能遏制日本的不利局面。

   美国随后于1924年5月通过了排日移民法,给日美关系投下了阴影,以至完全采取援华抑日政策;日本也进一步恶化了对美国的感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动向

   如前所述,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后,我国经济都有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特别是与欧洲各交战国的贸易额扩大到4倍,我国发了大财。我国虽然也参战,但陆海军仅投入少量兵力,可以说专门做买卖赚钱。出口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实属明显。第二次产业革命主要集中于轻工业,还很不成熟。钢铁工业是重工业的基础,既为产业提供原材料,又为兵器工业提供原材料,发展却较缓慢。尽管如此,在战争爆发的1914年,我国生产钢铁28万吨,加上进口36万吨,共消耗钢铁64万吨,到战争结束的1918年,生产钢铁54万吨,进口20万吨,共消耗钢铁74万吨。4年之内,钢铁产量增加近一倍。然而,所谓年产54万吨,还不到今天的2天产量,不过是今天年产量的1/200。

   但是,这种经济力量的急剧增长,随着战争结束而急转直下,酿成了1920年的经济危机。工厂大批解雇工人,工资下降,纷纷倒闭,街上到处都是失业的工人。失业者回乡务农,但农产品价格暴跌,劳资纠纷和佃户纠纷频频发生。

   1918年8月,富山县滑川町渔村主妇发起的米骚动,很快扩大到全国500个市、镇、村。1日升大米(1.5公斤)原价12日分,突然上涨4倍,达50日分。

   寺内正毅内阁恰巧在这时(1918年8月3日)决定与英、美一道出兵西伯利亚。当时大米不是政府掌握的统一控制物资,是自由买卖的商品。奸商看到大米的军事需要,就抢购囤积,因此一般农产品价格暴跌,市面萧条,唯独米价扶摇直上。主妇要求廉价出售大米,闹起事来了,这就是米骚动。政府为镇压这次骚动,在最严重的地方动用了军队,并颁布了戒严令。

   寺内正毅(陆军元帅)内阁于9月29日引咎辞职,原敬内阁(政友会)宣告成立。

   我国当时最得意的纺织品,价格也降到了几分之一。银行的挤兑骚乱和停业相继发生,小银行被大银行并吞,等等。金融危机也随之发生。

   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造成严重灾难(死亡10万人,损失50亿日元,据统计,全部损失相当于大东亚战争损失的国家财产的1/9)。经济界蒙受的打击是巨额入超,经济萧条。美国通过禁止日本人移民法令,大正末期日本对美感情恶化,因而有人开始呼吁在经济上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我国在关东大地震中颁布了戒严令。这次戒严令是继1918年米骚动戒严令之后颁布的。第三次戒严令于1936年“二·二六”事件时颁布(戒严令制订于1882年8月5日)。

   陆海军军备的演变

   在明治时代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大正时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每次都有发展,陆、海军的军备也都得到了加强。其实际情况怎样呢?

   首先,我们看明治大正60年的国家预算和军费的演变。如下图所示,国家预算和军费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当然有大幅度增长,在以后几年停滞不前,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贸易上发大财又有大幅度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萧条引起经济危机,国家预算和军费又停滞多年。

   其次,军费在国家预算和国民收入所占的百分比的演变情况如下图所示。

   1887年以后的明治时期,军费占国家预算的39%,占国民收入的19%。但是到了大正时期,前者占35%,后者实际上占5%,军费急剧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大正时期,民主思潮风起云涌,富国强兵政策中的强兵政策已有名无实。

   如图所示,陆、海军容忍严格审查,共同分享这笔为数不多的军费,用于加强各自的军备。

        陆军在日俄战争后约10年内,军费每年1亿日元左右,到大正时期,约增加一倍,每年2亿日元,至1919年拥有21个师,但在1925年宇垣一成担任陆军大臣(大将,曾任朝鲜总督、外相)时期,陆军削减了4个师,成为17个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我国修改国防方针(1907年决定,下面一并阐述),陆军由于假想敌帝俄于1917年崩溃而失去了作战对象。如下图所示,陆军军费微不足道,但海军以美国为作战对象,制定了建立“八八舰队”的八年计划,其预算急剧增长,以至成倍超过陆军。如前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与美国实际上已展开建造军舰的竞争,我国正在建造世界上最优秀的国产舰队(日俄战争时期的旗舰“三笠号”是从外国采购的)。大战中削弱了的英国海军,对此忧心忡忡。英国就诱导美国共同在1922年2月的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上规定美、英、日三国主力舰的比例为10:10:6。如下图所示,军费在1920年经济危机以后仍急剧下降。

   陆军考虑到财政困难,在扩充军备方面忍痛割爱,专心致志地加强部队的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推迟了武器装备的增强。陆军虽在大正末期裁减部队,但加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佼佼者航空兵,创建了装备坦克的机械化部队。

   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异常活跃。战中,法国生产飞机6.8万架,英国生产飞机4.9万架,1917年4月参战的美国也生产飞机1.3万架。但我国在1914年7月进攻青岛时,仅以采购外国的9架飞机(陆军4架,海军5架)参战。

   我国开始生产飞机是留德的日野熊藏陆军大尉和留法的德川好敏大尉(后升中将,任航空士官学校校长)于1910年12月在代代木练兵场先后试飞成功以后的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决定航空军械由陆、海军兵工厂生产,而飞机则学习外国经验由民间工厂生产。最初,中岛知久平海军大尉于1917年退役后成立中岛飞机制造厂;截至1924年,三菱、川崎、石川岛等8家公司先后成立。我国最初于1925年生产教练机,1922年生产侦察机,1923年生产战斗机,产量逐步提高,至1931年生产陆、海军飞机194架。

   根据这种情况,陆军于1919年新设航空部,并逐步增设部队。1925年5月,航空兵成为独立兵种,同时航空部升格为航空本部(海军航空本部于1926年4月独立)。至大正末期,陆军航空兵已有了8个飞行团。

   机械化部队的坦克,决定以1919年成立的陆军技术本部为中心,全部由本国生产。第一辆国产坦克于1927年6月制成,经鉴定质量优良,立即投入批量生产。但到1931年,年产量停留在10辆。与此同时,载重汽车(1911年试制)于1918年已实现全部国产,大阪火炮工厂的定型工作取得成功,军用载重汽车保护法也随之制定。那时,我国汽车还处于“福特”、“雪佛莱”时代,我国汽车制造商于1933年创办“日产”,1937年才创办“丰田”。

   1937年7月,日中战争爆发,我国不扩大事态、早期撤军的和平解决方针宣告破产,我军转入大规模讨伐作战后,弹药很快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军事行动。其原因是当时的陆军预算太少,生产的弹药只能保障当年的训练演习,毫无库存。

   火炮方面,我国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研制日俄战争以后的性能精良的新炮,大体上还停留在主要生产日俄战争时期火炮的水平上。

   我国国民收入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迅速增长,但1921年以后,由于战后萧条引起经济危机,急转直下,一直持续到大正末年昭和初年。国防费没有较大增长,长期停留在占国民收入3-4%的水平上。因此,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工业化,在日俄战争以后进展缓慢。整个工业,重工业占33%,轻工业占67%;直到20年后的大正末期,才达到重工业占37%,轻工业占63%。钢材的年产量由20万吨增至120万吨,增加了5倍,但只相当于今天产量的1%。无论富国还是强兵,道路都很遥远。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