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的变型车·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虎式坦克的变型车·第五

虎式坦克的变型车·第五

作者:罗杰·福特 ·英国

出自————《虎式坦克

出自————《战争通史

   虎式坦克生产的数量不多,所以其变型车并不多见。

        由波尔舍公司设计的虎式坦克发展而来的90辆坦克歼击车一败涂地,此外只有18辆虎式坦克的底盘用于改装成突击坦克。

   摩托化突击坦克是以虎式坦克底盘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装有固定的箱形炮塔上层舱,并装备了一门口径380毫米后膛迫击炮。生产总量仅为18辆。总共有8辆摩托化突击坦克参加了1944年冬的阿登大反攻,图中这辆坦克是其中之一。

         一些坦克,特别是M4谢尔曼坦克和丘吉尔坦克,常被用于发展成形形色色的变型车。但是PzKpfw Ⅵ虎式坦克不属此列,一方面因它自身的特点所局限,另一方面因为其生产数量很少。

        亨舍尔公司生产的虎式坦克真正的变型车只有三种,其中最普遍的是Sdkfz 267和268虎式指挥坦克。这是一种标准的炮车,撤除了MG34并列机枪和机枪弹药存储舱,并腾空部分主炮弹药存储空间改为存放附加无线电设备:能较远距离通讯的Fu7和Fu8设备,用于与指挥组以及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德国空军保持联系。与德国一些指挥坦克不同,虎式指挥坦克依然保留主炮,可以继续实施攻击。尽管坦克乘员在必要时能开炮,他们坐在炮手和装填手的位置上首先要做的则是操作辅助无线电设备。其他的德国指挥坦克则用腾空的炮位安置一块指挥板,只装一根仿真炮管。然而,所有指挥坦克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有附加无线电天线,并总是首当其冲成为敌军的攻击目标。

   拖救遭损的虎式坦克

   尽管困难重重,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由1辆,有时甚至2到3辆重18吨的四分之三履带式牵引车拖救虎式坦克,车辆间用堆叠在坦克侧甲板的两条牵引电缆前后联挂起来。经验丰富的乘员在上战场前预先把钢索在牵引孔上交叉系紧以减少钢索的偏荡。一般尽可能使用刚性A型牵引杆,因为它在控制被牵引的坦克时特别有效。

   每个重型坦克营名义上有13辆牵引车的编制,但通常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只好用正常无损的虎式坦克来拖救已瘫痪的坦克。并非只在关键时刻才借助这种方法,因为要在敌人射程内拖救遭损的坦克,坦克显然比未装甲的牵引车更有优势。这种做法导致了好几十,也许好几百辆虎式坦克的损失。

   有时缴获的敌坦克也会被用作牵引车。也有极少量虎式坦克因此改装成PzKpfw Ⅵ(Sdkfz 185)虎式抢救坦克。

   虎式突击坦克

   从1943年末开始,18辆虎式坦克被改装成380毫米突击迫击炮的承载器,称为摩托化虎式突击坦克,但更通用的名称是虎式突击坦克。这些坦克都没有炮塔,代之以组装的固定上层舱。这种结构从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垛衍生而来,它的前壁和侧壁均与垂直面成30度角。其主炮仰角可从水平线一直到几乎垂直的85度范围内调节,转向范围为20度,两者都通过涡轮和副齿杆传动手动操作。这种设计和以往的同类发射器有天壤之别,用一个构思巧妙的紧塞器使从炮管和衬垫之间通过的推进气偏离,然后从炮口的一个穿孔环排出,从而有效减轻后坐力。

   只有极少的几辆虎式坦克被改装成抢救坦克,撤除了武器装备,在炮塔后部装了一个绞盘。德军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通常更喜欢用缴获的敌坦克来拖救遭损坦克,以保存虎式坦克的实力发挥其最大作用——战斗。

         380毫米突击迫击炮装有稳定齿杆,能发射230千克重的高爆榴弹,射程达6000米。射弹太重,乘员无法举起,所以运用了可拆卸的小型起重机。弹药装满时,虎式突击坦克有13发弹药,一发在炮管里,另外12发存放在侧箱。迫击炮管只能在零高程和零方位角装填,因此射速很低。需把炮管降低至装填位,滚柱式送弹盘放在适当的位置。弹药用完后,可通过上层舱顶上纵向钢轨上的绞盘取下弹药架上的弹药,将其推入炮膛,然后升高炮管重新进行瞄准。整个过程需包括炮手在内的四个人完成,而全部坦克乘员为七名。前装甲的炸弹架上有一挺口径7.92毫米MG34机枪。据说曾有8辆虎式突击坦克参加了阿登大反攻,表现却很一般;突击坦克只在毁灭华沙犹太人区的行动中略有成效。

   除了虎式指挥坦克外,数量最多的一种所谓的虎式坦克变型车实际上已经完全是另一种坦克了,那就是费迪南德·波尔舍最初为了与亨舍尔公司生产的样车进行竞争而设计的坦克的改进型。尽管VK4501(P)外观上与PzKpfw Ⅵ型坦克相似,实际上两者区别很大,VK4501(P)的传动装置和纵向扭力杆悬挂装置复杂得多,它的气冷式汽油发动机通过两台独立电动机驱动发电机传动履带。

   波尔舍虎式坦克的改型车

   据说费迪南德·波尔舍,这位才华横溢的机动车设计者曾经与希特勒有过私人会晤,而且对元首影响颇大,单凭这一点就保证了90辆PzKpfw Ⅵ Ausf P虎式坦克底盘得以在1942年生产。而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更有可能是,军方在波尔舍和亨舍尔这两个设计对手间进行选择的余地非常小。亨舍尔公司是第一次制造坦克,而新的重型坦克对战争装备又是生死攸关,因此决定波尔舍公司也接少量订单生产坦克,作为亨舍尔公司的生产线出现故障时的不时之需。后来一切正常,所以在第一批坦克后,再也没有生产波尔舍虎式坦克。

   以最初设计形式生产的坦克只有5辆,其余的都送到柏林的工厂被改装成重型主战坦克。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波尔舍生产计划的价格不菲的气冷式发动机在改进时首先被弃用,代之以马巴赫HL230发动装置,但保留了电动驱动。新型坦克在原来炮塔的位置装置了固定的上层舱,垂直的前装甲厚200毫米,侧面和后部斜装甲厚80毫米,并装配了转向和仰角范围非常狭窄的L/71-PaK 43/2火炮(后来经稍作改进装置于虎王式坦克)。

   虎式坦克被更重的虎王式坦克所代替。这种早期生产型有波尔舍设计的炮塔(注意下装甲被削减)和火力更强的L/71 KwK43口径88毫米火炮,其装甲的防护力也更出色。但它们的动力装置相同,因此非常笨重,只有在静止防御时才能发挥其威力。

      波尔舍说服党卫队订购的所有坦克都被改装成了虎式主战坦克。蜗牛般的速度以及永无休止的机械故障注定这种坦克会因为缺少防御武器而走向毁灭。

        新的虎式(P)主战坦克(Sdkfz 184)有一个官方昵称为“费迪南德”,但在那些倒霉地配置了这种坦克的部队里,它却被称为“大象”,官方很快也改变了对这种坦克的看法。1943年3月,坦克通过了作战试验。四个月后,所有现存的坦克都被派参加“堡垒”作战计划。由于没有装备任何防御武器,“大象”对携炸药包的苏联坑道工兵束手无策,而它本来就很低的20千米/小时的最高速度使其无法再放慢,65吨的全重又使其行程只有90千米。

   重型主战坦克甚至比虎式坦克更容易发生故障,在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场上几乎没有一辆是借助自身动力撤离的。后期生产型上多了一挺安装在车体内的机枪,但是所有执行战斗任务的坦克都无法逃过被俘或遭损的命运。某本军事技术百科全书中是这样描述“大象”的,“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作战武器,充分说明了仅仅注意理论上的优势而忽略基本战术要求来设计装甲车辆的危险性。”

   PzKpfw 虎ⅡAusf B虎王式坦克并不是虎式坦克的变型车,尽管两者名称相似,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一样,而且都装有一门口径88毫米火炮。相反,实际上很多人会把它看作是PzKpfw Ⅴ型豹式坦克的重量级发展产物。

   这种德国重型坦克和起初的PzKpfw Ⅵ型虎式坦克截然不同,值得对其单独进行全面研究。如果只是想了解德国重型坦克设计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在此注意一下它的主要特点。

   很显然,设计师们意识到斜装甲能增强防护能力。于是他们在设计新坦克时,上、下前装甲以40度倾角安装,车体侧装甲的倾角为60度。这种倾角安装法还被应用于后来的弹道结构以及完全重新设计的炮塔两侧,炮塔后部有一个明显的裙撑能更好地存放主炮待发弹药。装甲板的厚度也增加了,炮塔顶和车体上装甲最薄,为40毫米,上部前装甲最大厚度为150毫米,而炮塔表面装甲则厚达180毫米。

   没有任何辅助武器的虎式(P)主战坦克(Sdkfz 184)“大象”。结果,在战场上,它很容易受到装备炸药包的敌军的攻击,因而蒙受巨大的损失。

         以上这一切再加上一门71倍于口径88毫米长身管火炮的使用,使新坦克的战斗全重达70吨。这种坦克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德军称之为“虎王”或“虎Ⅱ”式坦克,而与之交过手的美军和英军士兵则称其为“皇家虎”式坦克或“虎王”式坦克。由于装置了与虎式坦克相同的HL230动力装置,它的表现无论如何算不上出类拔萃。据说虎王式坦克的公路速度能达到38千米/小时,而实际上越野速度还不到这一速度的一半。另外坦克耗油量巨大,即使在公路行军,865升的燃料也只能仅仅维持110千米。

        从1944年1月第一批5辆虎王式坦克配置给在法国的轻型装甲师到1945年3月期间,只生产了492辆虎王式坦克,那时德国工业基础已遭到严重摧毁。生产高峰期出现在1944年8月,当月有94辆坦克驶离亨舍尔厂区。可用于作战的虎王式坦克总数从未超出过1945年2月达到的226辆。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