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结局·第八

结局·第八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德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几乎没有实现任何作战目标,但并非说明进攻已经失败。

        除了巴斯托尼周围地区以外,前线上其他几个重要部位在未来几天内的形势也非常严峻,这让盟军十分担优。

        第101空降师在巴斯托尼的英勇行动再次谱写了战争史上的华丽篇章,成为最终瓦解希特勒野心计划的致命打击力量。

   佩派尔的部队在占领布赫霍尔茨的阵地以后,随即向霍恩斯费尔德村开进。他们的坦克部队遇到了正向同一地方前进的美军车辆,立即开始穷追不舍。美军车辆川流不息地进入霍恩斯费尔德,根本没有注意敌人就在身后。在距离霍恩斯费尔德村一小时路程远的地方,德军坦克编队遇到了一辆在此执行监视任务的盟军装甲车。装甲车辆的驾驶员乔治·克里尔军士长仔细观察了2次才发现:就在他的正前方,一个手持白旗的德军士兵,正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引导德军坦克沿着公路前进。克里尔跳进装甲车,但由于他的装甲车正牵引着一辆拖车,挡住了火炮的视界。在公路的更远处,美军和德军已经开始交火。盟军步兵很难战胜装甲部队,被迫向后撤退。克里尔和他的炮手们弃车而逃,试图跑回霍恩斯费尔德报告情况,但他们没能到达村子中间。

   德军两辆“豹”式坦克一路前进,率先进入村庄,紧随其后的是3辆半履带式车辆。它们在接近霍恩斯费尔德中心时,开始向房屋、车辆和美军士兵射击。更多的半履带式车辆跟在先头部队之后进入村庄。村中的美军在遭到袭击时毫无准备,有人甚至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许多人被迫投降,此时德军没有遵守国际法赋予战俘的权利,残酷地将其中一部分战俘杀害。第612反坦克炮兵营的大约100名投降者遭到敌人的机枪射击,据目击者称,至少30人被射杀。德国党卫军这种无视战争法的残酷暴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这为战后审讯佩派尔等一级战犯留下了铮铮铁证。

   攻占霍恩斯费尔德后,佩派尔率部沿着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行进路线向布林根开进。到了早晨7时,佩派尔的部队已经战胜了布林根的美军,役使战俘给车辆添加燃料,然后继续前进。这时,意外遭到了盟军战斗轰炸机的短时间空袭,许多装甲车辆被击中,6架前来拦截的德军战斗机也被击落。佩派尔设法恢复了战斗队形,继续向着博日尼岔路口前进。

   大屠杀

   在岔路口,佩派尔的先头坦克部队遇到了第285野战火炮观察营B连,向其发动了猛烈进攻。仅仅装备步枪和机枪的美军无法抵御德军的进攻,被迫缴械投降。战俘被德军团团围住,集合在交叉路口附近,惊慌失措地挤在一起。德军命令130多名战俘举起双手,排成几队。然后,2辆装甲车开到一个能够瞄准美军的地方。让战俘极为恐惧的是,一名军官命令一名坦克车长向他们射击。这名车长自己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副炮手、一等兵乔治·弗莱普斯。随后,残忍的一幕发生了,战俘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鲜血染红了地面上的片片残雪。一些人侥幸活了下来,躲在战友们的尸体下面不敢出声。党卫军对自己的“暴行”洋洋得意,继续向战俘群疯狂射击。在未来几个小时里,路过的德军不断向路边成堆的尸体射击。当四周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幸存者们听到了德军狂妄肆意的笑声。党卫军第3先遣营到来以后,开始在尸体之间来回走动,向他们认为还活着的美军开枪射击。当党卫军离开时,大屠杀的幸存者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一些人在奔跑中被德军击中,剩下的人向附近他们认为更安全的小餐馆跑去。德军开始向餐馆开炮,随即坍塌起火,幸存者在逃出熊熊火海时,遭到射击,纷纷倒地身亡。

   德军绞尽脑汁仍然未能将全部战俘杀害。为数不多的几个幸存者没过多久就获救了。在马尔梅迪小镇附近,第291工兵营营长截维·E.帕格林中校听到了枪炮声,意识到他刚才看到的炮兵部队已经遭到敌人的攻击。枪炮声渐渐消失后,他决定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带上通信官威廉·克里肯伯格军士长,坐着吉普车前往博日尼。他们下了吉普车,看见了正在燃烧的小餐馆,而后小心翼翼地往村里走。正在此时,他们看见3个幸存者向他们踉踉跄跄地走来。帕格林和克里肯伯格搀扶着3人回到吉普车,随后乘车迅速返回马尔梅迪。幸存者们受到了极大的惊吓,90多分钟后,帕格林才明白发生的一切。于是,他立即将这个可怕的消息向霍奇斯将军做了汇报。夜幕降临后,更多的幸存者或走或爬,摇摇晃晃地离开了躲藏地点,艰难地向己方阵地或平民家里走去。共有43名幸存者回到了美军阵地。86人惨死在党卫军的屠刀之下,尸体一直裸露在空旷的荒野之中,直到圣诞节到来的前两天,一场大雪才为他们盖上了一张雪白的尸布。

   美军战俘惨遭屠杀的原因至今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党卫军在到达布林根以前杀害了许多战俘,到达布林根后暂时停止了这种暴行。然而,当他们继续前进时,又杀害了一批战俘。无论德军的目的何在,他们的做法都是缺乏人性的反人类罪行。几小时之内,霍奇斯的有关屠杀的报告传遍了阿登地区以及阿登地区之外的所有美军部队,更加坚定了他们战胜德军的决心。自从马尔梅迪大屠杀以后,对于德军党卫队员来说,他们在被美军俘虏之后几乎没有人能够存活下来。霍奇斯将军的报告也传达到了埃尔伍德·克萨达少将指挥的第10战术空军司令部,后者又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每个战斗轰炸机飞行员,所有人都愤怒不已。12月16日这一天,天气恶劣,飞机无法起飞参战,帮了德军一个大忙。但苍天有眼,天气即将转晴。

   扼守北翼

   在北部,第99师严防死守,击退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第5军军长杰罗将军请求取消第2师在瓦勒希德方向的进攻,允许其退回埃尔森博恩大桥,但遭到拒绝。即便如此,第2师仍然将预备营调往罗赫拉特和克林凯特两个村庄。前进中的德军在此遭到顽强抵抗,直到12月18日,仍未拿下这两个村庄。当天早上,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长普赖斯将军命令部队发起进攻,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德军取得了一点进展,但盟军防线非常坚固,最终又将德军打退。第二天,德军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再次对盟军阵地发起进攻,结果在进攻途中就被击退,第三次进攻也无果而终。党卫军第12装甲师在行进途中遇到了盟军的袭击,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比计划晚到了72小时,因此只能绕过克林凯特和罗赫拉特,紧随佩派尔的部队向前开进。为了寻求较好的防御地点,美军第99、第2和第1师主动撤离村庄,前往埃尔森博恩大桥,扼守突出部的北翼。他们不是被迫,而是主动撤离的。

   盟军反击

   当德军继续前进时,盟军最高司令部开始对进攻规模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反击。由于斯塔沃格境内一些城镇面临非常明显的威胁,艾森豪威尔为布雷德利增援了2个空降师。第18空降军的许多高级指挥官当时均不在位(由于盟军确信那里的威胁非常小),在此情况下,第82空降师师长、年轻的詹姆斯·加文少将被推上了第18军军长的位子。他向霍奇斯做了汇报。霍奇斯命令第82师前往韦尔博蒙,加入第5军,而第101空降师将前往巴斯托尼。由于第101空降师师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当时正在华盛顿,最高司令部决定由师炮兵指挥官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担任师前线指挥官。他接受了扼守巴斯托尼的命令,并决心在此次任务中为自己在军事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此外,在巴斯托尼的部队还可以得到一个反坦克炮兵营的保护,这支部队最近刚刚抵达巴斯托尼,配备主炮口径90毫米的M36坦克歼击车。作为M10坦克歼击车的改进型战车,M36可以摧毁任何可能遇到的德军坦克。

   当第82和第101空降师前往新阵地时,霍奇斯将第7军从位于迪伦的阵地撤了下来,命令劳顿·柯林斯将军用2个装甲师和2个步兵师从阿登北部向德军发动一次反攻。在第21集团军群,蒙哥马利命令布赖恩·霍罗克斯将军把部队开进到默兹河渡口附近,进攻任何企图渡河的德军,同时命令第29装甲旅守卫迪南附近的渡口。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召开了一场形势分析会。盟军如此快速的反击是希特勒始料未及的,艾森豪威尔非常乐观,他告诉属下,他不希望在会场上看到一张张拉长了的脸。他认为,德军的进攻暂时受挫,这为盟军提供了一次打败、甚至彻底消灭德军的最佳机会。艾森豪威尔在会上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一、盟军在默兹河后方决不能后退;二、巴顿将军负责率部进攻德军南翼,辛普森上将的第9集团军随时准备袭击德军北翼;三、巴顿将率先发起进攻,然后前往巴斯托尼与第1集团军会合。然后,艾森豪威尔转头问巴顿什么时候可以发起进攻,巴顿立即回答说3天之内,然后又补充说只需要3个师的兵力就可以完成任务。艾森豪威尔提醒巴顿不要过于轻率,但他发现巴顿的表情非常认真。接着,巴顿解释道,他已经起草了相关的3项计划,只要向他的司令部打一个电话,就可命令他们选择其一,并立即开始向巴斯托尼开进。

  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一支美军增援部队从巴斯托尼镇南部出发向北挺进,于1944年12月26日下午与第101空降师会合,确保了巴斯托尼镇不至于被德军攻陷,从而保住了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大权在握的蒙哥马利

   会议结束后,艾森豪威尔返回了驻凡尔赛的司令部。此时,他又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的参谋们一致认为,由于德军的渗透,布雷德利的司令部距离第1和第9集团军太远,无法有效地指挥这些部队。他们建议,惟一的办法只能将突出部北部的部队指挥权暂时转交给蒙哥马利,而由布雷德利指挥部队从突出部南部进攻德军。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决定,因为这可能是对布雷德利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能力的考验。但是,这也存在着蒙哥马利利用这次行动谋求北欧战场地面战争全面指挥权的危险。尽管如此,因为艾森豪威尔看到了这一建议的重大价值,随即批准了有关建议。第二天早上,该项命令发出之后,出现了预料之中的结果。布雷德利非常生气;而蒙哥马利却由于获得了更大的指挥权而狂喜。然后,一向不够沉稳老练的蒙哥马利立即前往第1集团军司令部,澄清美军对他这个英国陆军元帅的种种怀疑和猜测(有些怀疑还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他的一名参谋后来评价,蒙哥马利当时的表现简直就像一个“前往教堂净化教徒心灵的救世主”。但是,无论是布雷德利还是蒙哥马利,他们在处理个人感受时,都缺乏专业水平。后来,布雷德利被迫做出让步,蒙哥马利也缓和了自己的态度。当时,他认为美军应当撤出圣维特,但美军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在此抵御德军。

   保卫圣维特

   美军之所以坚持在圣维特设防,是由子有6条主要公路在此交汇,因而成为阿登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正因为如此,德军也充分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12月17日,盟军调遣第7装甲师B作战司令部前往圣维特,他们在途中遇到了正向西撤退的车群,出现严重的交通阻塞。与此同时,德军也遇到严重的交通阻塞,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快速前进。这样一来,盟军就有了充分的时间选择最好的防御地点,在当天晚上前,已经在圣维特周围建立了一处防御阵地,击退德军几次强攻。

   这几次行动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拒绝了蒙哥马利12月20日提出的“撤回部队”的建议。蒙哥马利没有继续坚持己见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在第二天,德军第66装甲军就发起了一次全面进攻。黄昏以前,德军进入圣维特,迫使美军在西部又建立了一道新防线。在新的防线上,美军又击退了德军几次进攻,但到了12月22日早晨,驻守防线的美军已经损失了近一半的坦克。美军边打边撤,于12月23日有条不紊地退到了萨姆河后方。同时,德军未能取得任何重大进展,他们的运输队一直困在拥挤狭窄的城镇街道上,无法快速前进。另外,几乎被冻僵的德军士兵开始冲入平民家里抢劫衣物和食品,有的还呆在房间里取暖。这样一来,经常有人掉队,德军部队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更加槽糕的是,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的部队也进入了圣维特,进一步加剧了洛希海姆地区堵塞的交通。陆军元帅莫德尔深受交通堵塞之苦,在几英里以外就走下指挥车,徒步进入圣维特。
奥马尔·布雷德利

   奥马尔·布雷德利与艾森豪威尔是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这将两人的军事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艾森豪威尔让他评估北非战场上美军部队的实力时,他开始初露锋芒,建议撤掉第2军军长的职务。后来,巴顿接任第2军军长,布雷德利担任副军长。当巴顿离开第2军后,布雷德利接替了他的军长职位,指挥第2军继续进行北非战事,然后作为巴顿第7集团军的一部分参加了西西里岛登陆。后来,艾森豪威尔任命他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指挥美军在登陆日的登陆行动。当巴顿的第3集团军到来后,美军规模得到了壮大。8月1日,布雷德利被任命为第12集团军群司令,负责指挥美军抗击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反击战。当时,为了加强北部战区的指挥权,他被迫将部分部队的指挥权临时转交给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第12集团军群是由美国将军指挥的最大一支部队,1945年8月,布雷德利离开了这个位子,杜鲁门总统让他负责处理老兵事务。1948年年初,他接替艾森豪威尔担任陆军参谋长。18个月后,布雷德利被任命为美军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两任,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1953年,布雷德利退役,在此之前,他领导美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此后进入工业界,从事顾问工作。1981年,布雷德利逝世,享年88岁。

   巴斯托尼

   圣维特的战斗和巴斯托尼地区重要交通要道附近的战斗是同时发生的。12月19日,就在守备部队一切准备就绪前,冯·龙德施泰特开始对完成此次任务疑虑重重。第二天,巴斯托尼地区守军严阵以待,准备消灭一切来犯之敌。担负此次防御任务的主力是第101空降师,仅拥有10000多人的兵力。担负支援任务的是第10装甲师的B作战群,其下属的2个战斗队在巴斯托尼东部遭到德军猛烈攻击,损失惨重。但与之相比,第9装甲师的R装甲作战群损失更为惨重,整个部队支离破碎,只有一个野战炮兵营还算完整,坦克部队被编入派尔战斗小组,置于霍华德·派尔上尉的领导之下。R装甲作战群剩余人员被编成一支临时特混部队,包括步兵、失去坦克的坦克乘员、勤务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员。他们幽默地称之为SNAFU小队(意为“虽然编制不正规,但精干有力”)。炮兵部队的情况较好,拥有第101空降师的一个火炮连,装备了105毫米口径榴弹炮和75毫米口径驮载榴弹炮。另外,炮兵部队还拥有4个装备155毫米火炮的火炮营。这样一来,盟军部队在前线的火炮总数就达到了130门。麦考利夫将军对这些武器进行了缜密部署,确保它们能够覆盖巴斯托尼周围整个防区,直至村庄外面的观察哨。

   “哦,见鬼去吧!”

   12月20日下午,麦考利夫将军拜访了米德尔顿少将驻讷沙泰勒的司令部。在被问及巴斯托尼还能坚持多久时,麦考利夫回答说,即使德军对阵地形成合围之势,他们至少也能够坚持2天。但是,米德尔顿对此表示怀疑,只能暗自祈祷讷沙泰勒和巴斯托尼之间的公路千万不要被德军切断。如果被切断,第101空降师将被团团包围。当麦考利夫离开米德尔顿的司令部时,他命令司机全速前进,以免公路被敌人切断。幸运的是,在他返回自己的司令部30分钟后,公路才被德军切断,巴斯托尼已被德军包围。

   在未来两天里,德军进行了几次侦察,但没有进攻,只是继续集结攻击部队。第101空降师的全体官兵面对德军的包围镇定自若:第506伞降步兵团的理查德·温特斯上尉说,伞降兵正“期待”着被包围。但麦考利夫却忧心如焚,因为弹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短缺,食物和油料日趋减少。既然如此,守备部队只能耐心地等待。12月22日中午时分,驻守前沿阵地的部队异常吃惊地发现4名德军举着白旗朝阵地走来。随即,两名军士带上一名会讲德语的士兵走出指挥所,探究来访者的真正目的。

   4名德军中有2名军官和2名士兵。其中一名军官用娴熟的英语向他们解释道,他们希望与该地段守军的指挥官对话。4名德军被带到作为临时指挥所的一处农舍。莱斯利·史密斯中尉将2名军官带进连指挥部,让2名士兵留在外面等候。然后,德军军官将一份最后通牒书交给了连长詹姆斯·F.亚当斯上尉。德军在最后通牒书中威胁美军尽快投降,不然他们的大炮将把巴斯托尼夷为平地。这个最后通牒实为无耻之举,因为第5装甲集团军没有足够的火炮,根本产生不出如此巨大的威胁。消息逐级上报,最终经由麦考利夫的参谋长内德·D.穆尔中校之手呈递到了他的手里。麦考利夫询问最后通牒的内容。

   穆尔说:“他们建议我们投降。”

   麦考利夫回答道:“哦,见鬼去吧!”

   麦考利夫召集参谋人员,询问如何回复德军的最后通牒。他们苦思冥想,很难找出合适的回复。最后,作战科长哈里·金纳德告诉麦考利夫将军,他的第一反应是对最后通牒的最好回复。参谋人员纷纷赞同,麦考利夫起草了一份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最后通牒回复书,上面写道:

         致德军指挥官:

           见鬼去吧!

                       美军指挥官

   接下来,第327滑翔机步兵团团长约瑟夫·哈帕中校将回信交给了其中一名德军军官,对方非常有礼貌地询问其中的内容。虽然他的英文水平很高,但很难理解“Nuts”在英语俚语中的隐含意义。哈珀看出了他的困惑,向他解释道:“这个词汇在日常英语中的含义是‘见鬼去吧。’”然后,他打发走了几个仍然非常困惑的德军,让他们返回到德军阵地上。

   最后通牒是在冯·曼陀菲尔不知道的情况下发出的。他在获悉此事后非常恼火,警告这次通牒事件的策划者——第47军军长吕特维茨将军: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火力来制造出最后通牒中所发出的威胁,如果美军了解了这一真相,将使德军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如今,惟一的办法只能依靠空军对巴斯托尼进行轰炸。他在当晚就向上级发出了请求。

        第101空降师“传奇”师长安东尼·C.麦考利夫少将在巴斯托尼小镇。德军进攻阿登时,第101空降师师长马克斯书尔·D.泰勒少将在华盛顿,麦考利夫临时担负起该师的防御作战指挥任务。当德军要求第101空降师投降时,麦考利夫以“见鬼去吧”作为答复,正是这一句话使他被载入了美军军事史册。

  空中力量

   虽然冯·曼陀菲尔渴望看到战场上空出现的德军战机,但他的渴望与盟军的渴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12月16日,天空乌云密布,飞机无法飞行。但是,在未来的几天里,天气开始逐渐转晴。”12月23日,守卫巴斯托尼的盟军醒来后发现窗外阳光灿烂,天气已经转晴。在美军第9航空队的基地上,战机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准备起飞。到了中午时分,一支庞大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编队直冲云霄,蔚蓝的天空中随即布满了战机。

   3个小时后,第一批C-47运输机首先出现在巴斯托尼小镇上空,开始向美军空投各种补给。除圣诞节以外,在以后5天里,盟军飞机起飞1000多架次,向巴斯托尼空投了850吨物资。在圣诞节次日,滑翔机也加入到补给任务中来,将大批医生和医疗设备运送到巴斯托尼。德军击落了19架运输机,但无法阻止重要补给品源源不断地到来。

   在前线,向第101空降师和其他美军部队提供支援的不仅有运输机,许多战斗轰炸机也在积极寻找敌军目标进行攻击。苍茫大地,白雪皑皑,盟军飞机根据地面上敌军车辆留下的清晰的行进轨迹,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目标。在B-26“掠夺者”中程轰炸机的支援下,战斗轰炸机对德军装甲车辆狂轰滥炸,这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德军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最后的进攻

   根据曼陀菲尔的要求,德国空军在圣诞夜空袭了巴斯托尼,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这更加坚定了美军彻底消灭德军的决心。12月25日凌晨3时,德军向美军阵地发动了全面进攻,突破了香巴村庄附近的两处防御阵地。德军部队长驱直入,途中遇到美军第705反坦克炮兵营的4辆坦克歼击车,其中2辆被德军击毁,但另外2辆摧毁了3辆德军坦克。与此同时,在这一战绩的鼓舞下,美军空降部队又使用火箭筒击中另一辆德军坦克。紧接着,一个火箭筒小队又击中了第5辆坦克。当第6辆坦克向村庄前进时,也被火箭炮击中。第7辆坦克的乘员在海姆鲁尔被迫放弃坦克,向美军投降。德军在圣诞节当日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在冯·曼陀菲尔的压力之下,第26党卫师师长被迫同意在圣诞节次日发起另外一次进攻。他认为,美军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来,形势对德军非常不利。果然不出所料,就在那天下午,盟军第4装甲师经过4天的长途跋涉,穿越了德军的层层防线,到达巴斯托尼附近。它的先头部队是第37坦克营和第53装甲步兵营。12月26日下午3时许,他们已经到达克劳希蒙附近一个交叉口。在获悉了锡布莱特可能被德军占领的消息后,他们将挥师西进,前往锡布莱特。

   在公路交叉口,上述两支部队的指挥官克赖顿·艾布拉姆斯中校和乔治·雅克中校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在此磋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两人都对穿越锡布莱特后的前景充满疑虑。当艾布拉姆斯看见一架C-47正在低空飞往巴斯托尼,立即意识到与穿越锡布莱特相比,解救巴斯托尼更为重要,于是建议暂时放弃锡布莱特,前往巴斯托尼。雅克对此表示同意,他们立即出发,但没有告诉R装甲作战群(他们隶属于R装甲作战群)指挥官温德尔·布兰查德上校,他们已经稍微改变了计划。艾布拉姆斯的部队在前面带路,在夕阳残照的黄昏,6辆“谢尔曼”坦克在查尔斯·P.博格斯中尉的指挥下向着阿森奥斯开进。博格斯和他的坦克编队(包括搭载步兵的半履带式车辆)势不可挡,迅速穿过了阿森奥斯,但后续部队却遇到了德军的反抗,双方展开一场激战。此时,博格斯和他的坦克已经离开了阿森奥斯,开始沿着公路穿越城镇外围的一片森林。在当时,前面3辆坦克飞快地穿过森林,德军根本来不及在公路上布雷。

   当博格斯的第2批坦克穿越森林时,坐在坦克上的艾布拉姆斯的作战科长——威廉·德怀特上尉命令坦克开下公路,用机枪扫射森林里的德军。美军步兵纷纷跳下车辆,迅速清除路上的地雷,而后跳上车,追赶先头部队。当博格斯的坦克编队驶出森林时,他看见前方100码处有一个德军碉堡,一支美军部队正准备对其发起进攻。博格斯命令炮手立即向碉堡开炮,很快将其摧毁。然后,他打开炮塔舱门向着远处的美军挥手,得知对方来自第326空降工兵营。1944年12月26日下午4时50分,德军对巴斯托尼的包围被完全打破。

  最后阶段

   巴斯托尼的解围成为德军希望破灭的转折点。当然,希特勒并不这样认为:他同意暂缓对于默兹河东部的进攻,但决不放弃占领安特卫普的目标。希特勒的决定源于他的盲目乐观。德军部队已经竭尽全力了,但仍然没能像希特勒希望的那样,给盟军造成致命性打击。相反,美英军队在整个战场上给德军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在圣诞节前,德军装甲部队就已损失惨重。盟军获得了绝对的空中优势,使得德军在白天面临严重的威胁。12月25-28日,在塞勒地区的战斗中,德军第2、第9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遭到英国皇家空军“飓风”战斗轰炸机的攻击,损失惨重。在3天的战斗中,德军损失82辆坦克、441辆战车和火炮,另有3000人在战斗中或阵亡、负伤或被俘。

   圣诞节过后,盟军更加自信,最艰苦的时刻结束了。但是,希特勒仍对安特卫普充满了幻想,命令他的指挥官们实施“北风行动”,向萨尔河的盟军发动一次进攻。“北风行动”旨在迫使巴顿转移兵力应对进攻,以缓解阿登南翼德军面临的压力。希特勒命令,一旦该目标实现,进攻仍将按照原计划进行。突出部战役已使盟军指挥官内部产生了隔阂,但这不是由于德军的进攻而引发的,而是在如何结束德军进攻问题上的分歧引起的。如果希特勒了解了这一情况,他很可能会坚持认为他的计划确实取得了成功。

  严重分歧

   美军极力主张进攻德军的突出部,但蒙哥马利对此表示异议,他担心德军可能会垂死挣扎,因此进攻突出部的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最后,在圣诞节次日,他向艾森豪威尔表示,他已经开始考虑向德军发起进攻。二人同意在12月28日协商此事。艾森豪威尔发现,蒙哥马利的态度非常勉强,反复强调德军仍有足够的力量向盟军发起一次进攻。这与来自布莱切利公园的情报不相符合,根据密码电文得知,德军的油料已经所剩无几,装甲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艾森豪威尔提醒蒙哥马利,他的估计也许过于谨慎了。但这位英国陆军元帅向最高司令官保证,如果德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将在1945年1月3日发起进攻。

   这样一来,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在艾森豪威尔离开之前,蒙哥马利乘机提出了他的地面部队总司令的任命问题。他胸有成竹地认为,艾森豪威尔会同意此事,随后写了一封信,陈述了具体的细节问题。此时,矛盾出现了,蒙哥马利在信中慷慨陈词,对最高司令官指手画脚,批评艾森豪威尔从开始至今的所有政策,力陈了由自己担任地面部队总司令的种种理由。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艾森豪威尔。但是,没有人会对他这一解释表示认同。蒙哥马利的信件内容写得太多了。

   艾森豪威尔也写了一封信,告诉联合参谋部,他已经对整个事件“感到厌烦”!准备将这一问题交给他来处理。在此情况下,一切已经不言而喻: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已经势不两立,他们之中必须有一个离开。考虑到艾森豪威尔的作用,联合参谋部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解除蒙哥马利职务的决定。蒙哥马利的参谋长甘冈少将从艾森豪威尔参谋部的朋友们那里得知了这个即将来临的灾难。他告诉他的朋友们,自己将设法缓解由于这位陆军元帅的极度自信所引起的紧张局势。对他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随后,甘冈立即前往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协商此事,他强调指出,蒙哥马利可能尚未意识到这封信给他带来的不幸。他请求艾森豪威尔在24小时后再将他的最后通牒发给联合参谋部,容自己再与蒙哥马利谈一谈。艾森豪威尔答应了他的请求。

   甘冈回到蒙哥马利的司令部时,这位陆军元帅正在喝下午茶。蒙哥马利喝完后,上楼走回自己的办公室,甘冈随后跟了进来。他直奔主题,告诉蒙哥马利他的信已经引起轩然大波,可能将直接导致被解职的命运。甘冈后来回忆道,蒙哥马利当时非常吃惊,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他对自己的行为如此怅然若失。甘冈已经为他准备了一封信,让他发给艾森豪威尔。信中充满了让两人都能接受的诚挚的歉意言词,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解释:蒙哥马利之所以如此坦率地向最高司令提出各种意见,是因为他认为这正是艾森豪威尔所需要的;实际上,他是绝对服从并支持最高司令官的;如果他的信给最高司令带来了任何烦恼(确实带来了许多烦恼),请他把信撕碎并将它永远忘记吧……这封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艾森豪威尔平息了自己的愤怒,将他准备交给联合参谋部的信连同蒙哥马利的信一起扔进了废纸篓。这是盟军最高司令部内部在希特勒进攻期间发生的一起最严重的分裂事件。

  “北风行动”

   1944年12月31日,“北风行动”开始,而就在此时,194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当艾森豪威尔听到德军发动进攻的消息时,立即命令德弗斯将军的法军部队放弃斯特拉斯堡,但他在指挥问题上又非常意外地遇到了另一次危机。法国部队对他的命令无动于衷,发誓无论最高司令官怎么看待这件事,他们都要留在那里保卫自己的神圣领土。这种情况引起戴高乐将军的参谋机构与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上将之间的一场争论。在1月3日的一次会议上,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会议气氛十分紧张,艾森豪威尔在会上发出威胁,如果法军不配合,他将停止对其一切供应。另外,他还指出,德军的进攻不会带来严重威胁,因为他们的进攻已在新年当天就被美国第7集团军遏制住了。同时,艾森豪威尔还告诉戴高乐,他将对边境地区的部队进行调整,确保斯特拉斯堡安然无恙。在得到这一承诺后,法军放心地离开了斯特拉斯堡。德军垂死挣扎的意图已经渐趋明显:1月1日,德国空军派出1000多架飞机发起“地平线行动”,向盟军的空军基地发起了一次全面袭击。虽然大量盟军飞机在空袭中被炸毁,但德军也损失了300多架飞机和许多飞行员,盟军在几天之内更换了被炸毁的每一架飞机。但德国空军却永远无法得到恢复,这是希特勒在阿登战役中又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北风行动”在寒冬中一直持续到1945年1月8日。虽然德军向斯特拉斯堡推进了16公里,但只能到此为止。25000多名德军在进攻中丧生,但仍然未能撼动美军在阿登地区的优势。

  撤出突出部

   1945年1月8日,希特勒第一次承认自己的计划已经彻底失败,同意将一些部队从突出部撤出。1月12日,希特勒命令党卫军率先撤退。按照原定计划,党卫军将在突出部前沿抵御美军的进攻,但却作为第6装甲集团军首批撤退部队从前线退了下来。就在希特勒做出这些决策的同时,美军在缺乏英军支援的情况下,继续向德军施加压力。1月22日,经过连续几天的恶劣天气后,天空开始放晴,盟军飞行员发现公路上挤满了正在撤退的德军车辆,毫不留情地将炸弹投向它们。1945年1月28日,最后一支德军部队被消灭。

   突出部战役结束。

   突出部战役取得胜利以后,盟军计划发动最后一战,彻底消灭法西斯德国,他们决定首先渡过鲁尔河,向莱茵河挺进。1月15日,英军第12军在鲁尔蒙德三角区向德军发起了全面进攻,遇到了德军2个师的顽强抵抗。由于英军部队必须突破德军雷区和水泥碉堡,使得接下来的战斗异常艰难。英军奋力拼杀了10天,最终将德军逐出了鲁尔蒙德三角区。

  “真实行动”和“掷弹兵行动”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计划,第21集团军群负责肃清通往莱茵河的通道的任务。第一部分计划——“真实行动”要求霍罗克的第30军从奈梅亨出发,穿过赖希斯瓦尔德大森林;美军第9集团军将穿过门兴格拉德巴赫,与英军会合,这就是“掷弹兵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第21集团军群将强渡莱茵河,从侧翼包抄鲁尔区,然后进入北德意志平原。平原地区特别适于坦克作战,蒙哥马利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下一阶段的战斗中快速突入柏林。

   第21集团军群在北方作战的同时,第12集团军群将发起“伐木工行动”,向蒙哥马利部队的南翼前进,肃清科隆至科布伦茨之间通往莱茵河的通道。巴顿将率领第3集团军与美因茨地区的第6集团军群会合。下一步,盟军将抢占莱茵河上的桥头堡。巴顿和布雷德利认为在整个计划中分给美军的任务太少了,对此强烈不满,要求艾森豪威尔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向美军倾斜。

   1945年2月8日,进攻开始,第30军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德军炸开了鲁尔大坝,阻止了美第9集团军战区内的一切部队运动,从而使他们能够调遣部队,抵御英军的进攻。第30集团军被迫在消耗战中艰难推进,而“掷弹兵行动”也无法如期开始,只能等待鲁尔区的洪水渐渐退去。2月23日,“掷弹兵行动”最终开始,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德军打败。直到3月3 日,美、英、加三国部队才最终会合,并且盟军也拥有了一条通往莱茵河的安全通道。然后,蒙哥马利开始制定他的穿越莱茵河计划,决定在3 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实施强渡计划。因为那里没有跨河大桥,强渡计划只能在北方进行。

   2月28日,第12集团军群开始发起进攻,由于大批德军已经前往北部迎战第21集团军群,他们的进展非常顺利。3月6日,攻占科隆,第二天又夺取了雷马根大桥,然后停止前进。由于整体作战计划并没有将该座大桥考虑在内,导致大桥在进攻中受到损坏。但是,大桥的使用价值没有因此而受到忽视,3月17日,在它尚未完全倒塌之前,美军部队顺利从上面通过。美军攻占大桥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巴顿的嫉妒之心,开始命令部分部队设法渡河:3月22日,第11步兵团乘坐小船渡过了莱茵河。此时,蒙哥马利还在做渡河的准备。巴顿等人为此沾沾自喜,指责蒙哥马利的速度过于缓慢。但是,这种指责非常不公平,因为德军正在北部战区等待英军的到来,他们已经在那里部署了大量兵力。蒙哥马利认为,在没有做好地空联合轰炸的准备之前,发起进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盟军而言,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3月23日的渡河行动顺利实施。3月24日拂晓,盟军已经在莱茵河上建立了5个桥头堡。此后,他们又发动了一次空袭行动,巩固并扩大了已有的战果。次日结束前,盟军已经成功渡过了莱茵河,战争结束已近在咫尺。随后,盟军继续向柏林挺进,与一直在东线苦战的苏军会合。

  为了救援巴斯托尼,美军首先从南向北发起突击,随后又沿着这个战线发起了反击,迫使德军大幅度后退。

  苏军的进攻

   在西线盟军渡过莱茵河时,苏联红军已经距离柏林不远。1945年初,苏军已经将德军驱除出境,而后顺势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挺进。此时,苏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德军已经无力阻止苏军实现他们的目标。但这并不等于德军已经彻底放弃,他们之所以对苏军产生畏惧感,是因为为了争夺每一寸土地,双方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1月13日,苏军发起进攻,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击败了驻守柯尼斯堡的德军。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与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势如破竹的攻势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苏军炮兵沿着华沙至柏林一线对德军实施了一轮大规模的轰炸,随后开始向前推进,在第一天就前进了16公里。苏军在南部地区的战果更是非凡,居然向前突进了50公里。1月17日,波兰第1集团军进入华沙。朱可夫元帅在德军前线上打开了一个正面290公里的突破口,随后命令装甲部队全速前进。苏军历经艰辛,消灭了路上遇到的德军,最终于月底最后一天到达奥得河畔。一星期后,在柏林就可以听到苏军的炮声。几天后,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1集团军也加入进来。

  攻占柏林

   艾森豪威尔认为苏军处于夺取德国首都的较为有利的位置上,于是将攻占柏林的任务交给了对方。4月16日,苏军炮兵向奥得河和尼斯河对面的德军又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轰炸,随后双方展开了激烈厮杀。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希望击退苏军的进攻。

   朱可夫的部队进展缓慢,第一天只向前推进了12公里。科涅夫的部队没有遇到德军太多的抵抗,至少向前推进了12公里,长驱直入突进柏林郊区。4月19日,朱可夫担心攻占柏林的胜利果实被科涅夫的部队独吞,命令部队加速向柏林前进。他们一口气推进了32公里,在途中几乎全歼了德国第9集团军。4月25日,苏军包围柏林。与此同时,美军和英军也到达了易北河畔的托尔高。5天后,希特勒和新妇爱娃·勃劳恩一起走进卧室。他的仆人们听到一声枪响后走进房间,发现埃娃服毒自尽,元首死在床上,头上留着一个弹孔。

   战争已经接近尾声。5月2日,柏林德军宣布无条件投降。2天后,北部的德军也向蒙哥马利投降。5月7日,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5月8日,盟军宣布当天为“欧洲胜利日”,欧洲战争结束。希特勒的“千年帝国”仅仅持续了12个年头。

   总结

   正如希特勒的将军们所指出的那样:希特勒进攻阿登地区的决定是一次冒险的赌博。自以为是的希特勒无视将军们的意见,给德国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人员和装备损失。虽然进攻部队时不时地取得一些重大胜利,但安特卫普从来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威胁。在盟军空中火力的支援下,战争以德军的全线撤退而告终。突出部战役表明,希特勒驾驭战局的能力极为低下。在德军的强攻之下,美军虽然曾经节节败退,但他们并没有像希特勒预料的那样一败涂地。此外,德军的进攻也未能打破盟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却使得10万名德军在战斗中丧生,给西线德军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1月28日,双方发生的一系列战斗为整个战役拉上了帷幕,但与突出部战役有关的后续行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佩派尔和迪特里希等43名党卫军人员由于策划或参与了马尔梅迪大屠杀,被指控为战犯。佩派尔被判处死刑,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辩护后,最终被减为35年徒刑。1956年,佩派尔被释放,隐居在阿尔萨斯。1976年,一家报纸泄露了他的住处,2星期后,他的房子遭到燃烧弹的袭击。警察和消防队员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这位当年的指挥官的尸体。没有人为他的死亡感到悲伤。

   与突出部战役有关的最后一件事发生在1981年。在《寒风刺骨的森林》一书中,作者约翰·S.D.艾森豪威尔用娴熟精湛的手笔记述了突出部战役整个经过。他在书中第一次向读者讲述了莱尔·鲍克中尉指挥的情侦排的英勇事迹。为了纪念这些曾经浴血奋战的人们,民间组织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纷纷要求美国政府向威廉·坎尼卡斯颁发“荣誉奖章”。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977年坎尼卡斯去世。最终,美国政府认为,情侦排的英勇事迹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有关授予坎尼卡斯“荣誉奖章”的建议没有得到批准,但美国政府同意授予其“杰出贡献十字奖章”。鲍克本人拒绝接受任何荣誉,政府非常理智地处理了他在此事上的冷漠。在1981年的颁奖仪式上,美国政府分别向情侦排的幸存者以及已逝军人的家属颁发了4枚“杰出贡献十字奖章”、5枚“银质奖章”和9枚“铜质奖章”,使情侦排成为美军历史上被授予奖章最多的部队之一。

   突出部战役中,双方将士都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创造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英勇事迹,但也发生了令人发指的党卫军集体屠杀战俘的事件。尽管希特勒制定了野心勃勃的作战计划,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最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温斯顿·丘吉尔。1945年1月18日,丘吉尔以突出部战役为主题在下议院发表演讲。此次讲话的部分目的是为了处理蒙哥马利和英国媒体愈演愈烈的不当言行。因为蒙哥马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宣称,阿登反击战的功劳非他莫属。另外,为了提升蒙哥马利的声誉,英国媒体也在一直批评艾森豪威尔。丘吉尔在下议院的讲话非常真诚,尽管讲话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动机。

   丘吉尔说:“毫无疑问,突出部战役是二战中以美军为主力的一次最伟大的战役。我相信,它必将作为美国人的胜利而永载历史史册。”

   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