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亚战争·攻防转换·第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大东亚战争·攻防转换·第三

大东亚战争·攻防转换·第三

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

出自————《简明日本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初期作战胜利后战争指导的研究

   (1942.2~4月)

   一、盟国方面的战略设想

   盟国方面在阿卡狄亚会谈中重申了首先打倒德国的方针,决定加紧扩大军需生产,同时在太平洋方向力争保住马来亚防线和菲律宾。但是,由于日军的快速推进,同盟国不得不努力    确保澳大利亚和印度,以用作反攻基地。

   新加坡失陷后,美英荷澳战区被取消,英国负责缅甸和印度方面,美国负责太平洋地区。美国将该地区一分为二,西南太平洋由麦克阿瑟担任最高指挥,太平洋由尼米兹担任最高指挥。

   英国从中东和本土增调陆海空军,加强了缅甸和印度方面的防御。美国于12月17日制定了把澳大利亚作为将来对日反攻的一大基地的计划,并着手加强该地区的力量。在加强夏威夷等岛屿防御的同时,1月初又开始加强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等美澳联防战区的防御。美陆军1月至3月派往海外的兵力大都用在此处。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急欲报复日本,力争早日向日军发起突然袭击。2月以后,美航母机动部部攻击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和南鸟岛,矛头直指日本本土。陆军航空兵部队计划从中国基地起飞空袭日本本土,同时向中国空运军需物资。美军还曾研究利用苏联的沿海基地空袭日本的方案,但估计苏联很难同意而放弃了努力。

   二、尔后战争指导思想的研究

   2月上旬,大本营已确信初期作战胜券在握,于是召开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尔后的战争指导思想。与此同时,联合舰队和大本营还研究了海军第二阶段作战设想。鉴于日本意外顺利地从南方资源地区获取了大量石油,大本营陆军部主张按照开战前的战争指导思想转入防守,巩固占领地区,开发资源,增强国力,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同时促使英国和蒋介石脱离同盟。海军方面则主张,继续进攻,在基本思想上同陆军意见相左,无法弥合。在海军内部同是主张继续进攻的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其具体想法也大相径庭。前者的基本意图是进一步占领前方要地,在广泛区域里为长期作战造成迎击态势;后者则力主诱逼敌舰队连续决战。山本长官心中早有打算,但他在讨论时却缄口不言,一心想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故其真意不甚明了。不过,他深知美国的国力,对海军过去研究的迎击作战计划能否成功颇有疑虑。他认为只有迫使羽毛渐丰的美舰队连续决战,将其各个击破,使之陷入守势,日军才能获胜。

   由于初期作战进展顺利,日方产生了麻痹思想,竟不顾基本想法尚未统一就达成了书面协议,于3月7日通过了“尔后战争指导大纲”。据此大纲拟就的海军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经过多次讨论,终于在4月15日通过。似这样被胜利冲昏头脑而草率制定作战计划的事例,在古今战争史上也不鲜见。但更大的灾难是当时的战争指挥机构的缺陷,即不经政府、陆军、海军三方协商同意,就不能决定基本方针。自下而上的书面请求制度和以调整求圆满妥协的一贯作法也贻害非浅。在基本思想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所制定出的战争指导思想,和据此产生的海军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给今后的战局留下了无穷后患。

   主要数据

   一、关于尔后战争指导的研究课题

   1942年2月5日~3月7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的研究课题:

   1、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2、美澳及美印澳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切断这些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3、初期作战的战绩研究;

   4、自占领地获取物资的现状及前景;

   5、船舶的现状及其增强措施;

   6、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

   7、确保国民生活的具体政策;

   8、应如何使用帝国的资源圈;

   9、根据大东亚战争的目前形势应在帝国领导下建立新秩序的大东亚地区。

   二、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同年8月7日决定的尔后战争指导大纲

   1、为使英国屈服、使美国丧失战争意志,需继续扩大既得的战果,不断加强长期不败的政治军事态势,相机采取积极对策。

   2、努力确保占领地区和主要交通线,促进重要国防资源的开发利用,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增强国家的战争力量。

   3、更积极的战争指导具体方案。在分析日本国力、战争发展形势及德苏战况、美苏关系和重庆的动向等各种形势之后确定。

   (第4的对苏策略,第5的对重庆策略和第6的同德意的合作,均与开战前制定的《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内部方案》大致相同)

   三、判断形势的要点(上述内容的前提)

   (一)对世界形势的判断

   1、美英方面可能采取的对策

   美英今后将日益密切两国在军事、经济、财政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同心合力,一面努力削弱轴心国的战争能力,一面迅速增强自己的战争能力。其对轴心国的战争指导重点必将首先放在欧洲,与苏联合作开创有利战局,同时努力确保并加强对日反攻据点,一旦兵力占优势,将一举对日反攻。

   (1)当前……在地中海及西亚方面……阻挠日德意合作……

   (2)当前……在澳洲印度洋方面……努力确保并加强对日反攻据点,以强有力的海上航空兵力破坏日本海上交通,奇袭日本中枢地区,并开展各种游击战。

   (3)美英必将尽力援苏援蒋……并暗中策划在苏联东部领土取得对日进攻的据点。

   (4)美苏为在军事力量增强后对轴心国转入大规模攻势,很可能同苏联合作从大陆方面直接冲击日本中枢地区,同时,以主力从澳洲和印度方面逐个夺回战略要地,进行反攻。时间大概在1943年以后。

   2、苏联可能采取的对策

   ……可能对日作战,特别是在春季德苏战场对苏有利、帝国军事力量下降或失去机动力时……

   (二)对初期作战战绩的评价

   (军事)出人意料的辉煌成果:迫使美英转入守势,创造了有利于守卫日本本土、保卫主要交通线的态势——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业已成熟。

   (关于夏威夷作战,大本营海军部队认为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山本司令官对未能捕捉到美航空母舰而略感不满)

   (经济)物质上遂行战争的能力得到的意外的加强……

   (1942年估计能从南方得到石油17.5亿公升左右,战前估计只能得到了3亿公升)

   四、海军第二阶段作战研究

   作战方案及其意见(﹡为主张,○为赞成,△为消极同意,×为反对……附有主要理由):
作战方案 联合舰队 大本营海军部 大本营陆军部
进攻澳大利亚 ○摧毁敌反攻基地 ﹡摧毁敌反攻基地 ×超出国力(船舶和兵力方面)
促进英国脱离联盟
切断美澳联系(FS)作战 开始反对,后有条件的赞成(如有美航空母舰,很危险)对能否切断美澳联系持有疑虑 ﹡阻止澳大利亚成为敌反攻基地 △若海军有把握,陆军则予以合作
诱出美舰队歼灭亡
进攻夏威夷 ﹡(1942年10月前后)是使美丧失作战意志的最有效措施 ×从兵力和船舶方面看毕竟勉强 (未提交陆军部意见)
进攻锡兰 ﹡诱出英舰队歼灭之 △最初消极,继而感到困难 ×攻克后难以守住(印度的航空力量);待与德国有可能合作时
(仅实现了特混舰队的攻击(印度洋之战))
进攻中途岛 ﹡诱出美航空母舰歼灭之(防止空袭日本本土,为攻占夏威夷作准备) 开始反对,后同意作为FS的前提。但风险大,攻克后难以守卫 △在本土遭空袭后,承认其必要性,并派遣了陆军

   (结论)内定先实施印度洋作战,继之攻占中途岛,尔后实施FS作战(为之作准备的莫尔兹比港作战已在第一阶段作战期间开始。)

   五、参考文献

   (一)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大本营陆军部(3)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2)

     中途岛海战

   (二)服部卓四郎著《大东亚战争全史》(原书房)

   印度洋作战

   (1942.2.26~4.12)

   一、印度洋的危机

   新加坡失陷后,英国东方舰队的残余舰艇撤退到爪哇岛,并入美英荷澳舰队,后来在苏腊巴亚海海战和巴达维亚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日军3月12日登上并占领了苏门答腊岛北部和中部要地,2日占领安达曼群岛。后以马六甲海峡为内海,确保通往缅甸的海上运输线,积极准备缅甸作战。3月下旬,日军成功地在缅甸实施了航空歼灭战,迫使盟国空军节节败退,撤到印度基地。对于盟军来说,印度洋正面临着一场危机。

   二、英国的对策

   英国曾计划短期内在锡兰岛部署强大的舰队,以加固防守。然而,日军的闪电攻势,使英国来不及组成基地网,于是匆忙任命萨莫维尔上将为东方舰队司令,并根据该上将的要求,充实了东方舰队的力量。从形式上看,这是一支大型舰队,它拥有2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小型航空母舰、5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和5艘轻巡洋舰。但其中大部分是旧式舰艇,不仅如此,人员也缺乏训练,舰载机也明显不足。萨莫维尔上将从美国获悉,4月1日前后日军可能袭击锡兰岛,于是命令舰队主力在锡兰岛西南600海里的马尔代夫群岛的秘密基地附近待命。其方针是,避免决战,保全舰队。

   三、日军的计划

   日军大本营一度研究过攻占锡兰岛、联合德国打通西亚的作战方案。后来顾虑同德军策应的可能性和盟军在印度基地的空军力量,最终决定放弃该方案,只进行包括攻占锡兰岛在内的印度洋之战。第二阶段作战一旦开始,配属南方部队的特混舰队就将调回太平洋方面。因此,必须在此之前给印度洋的英国舰队一次打击,以解除后顾之忧。

   印度洋作战由南方部队指挥官近藤中将指挥。重点由特混舰队进攻锡兰岛并击溃敌舰队,同时以马来亚部队破坏敌海上交通,主动攻击孟加拉湾北部的敌舰,以基地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一部进行策应。为了加强印度洋作战的兵力,特混舰队的第五航空战队被调回——该航空战队一向驻守日本本土,以防备敌机动部队袭击东京方面。这样一来,本土的警戒任务便交给了“加贺”号航空母舰,“加贺”号还可在本土进行维修。

   四、印度洋作战的实施

   特混舰队3月26日驶离苏拉威西岛的斯特陵湾,4月5日空袭锡兰岛的科伦坡,重创了敌空军,使基地内的敌舰只和设施严重损坏,同时在附近海面上发现并击沉两艘重型巡洋舰。9日,特混舰队又空袭了亭可马里基地,给其以沉重打击。在附近海面又击沉一艘敌小型航空母舰“竞技神”号,然后胜利返航。马来亚部队则兵分三路在孟加拉湾北部大神身手,击沉商船21艘,破坏了加尔各答的军事设施。潜水部队和基地航空部队除监视、警戒外,还以袭击商船、扰乱海上交通等方式来支援特混舰队。

   英国舰队非但不伺机攻击日本舰队,反而将旧式战舰等低速部队撤至非洲东岸,唯恐遭到日特混舰队的空袭。于是,印度东西两侧之间的海上交通一时完全中断。不久以后,日本特混舰队转移到太平洋方向,英国才得以舒展愁眉。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海军南方部队(指挥官:近藤信竹中将)

   ├─特混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中将)

   │  ├─空袭部队(以6艘航空母舰、约315架飞机为基干)……攻击英锡兰方面的舰艇、飞机

   │  │  以及基地设施

   │  ├─支援部队(以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为基干)……掩护空袭部队袭击敌舰艇

   │  ├─警戒队(以1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为基干)……负责警戒并袭击敌方舰艇

   │  └─补给部队(9艘补给船)

   ├─马来亚部队(指挥官:小泽治三郎中将)

   │  ├─中央队(以1艘重巡洋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24架飞机)、1艘轻巡洋舰为基干)……

   │  │  破坏马德拉斯与加尔各答之间的海上交通

   │  ├─北方队(以2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为基干)……破坏加尔各答南方海上交通

   │  └─南方队(以2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为基干)……破坏马德拉斯北方海上交通

   ├─航空部队之一部(陆基攻击机约70架、水上飞机若干)……策应特混舰队,负责警戒

   │  并袭击敌舰船

   └─潜艇部队之一部(以6艘潜艇为基干)……负责监视警戒并秘密侦察科伦坡等地。

   二、印度洋方面的英军兵力及编组

   英国东方舰队(司令:萨莫维尔上将)

   大型航空母舰2艘、小型航空母舰1艘(舰载机共93架)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5艘、驱遂舰16艘、潜艇7艘,都是旧式舰艇,且缺乏训练。

   (日军进攻惕兰岛后,低速部队撤至东非)锡兰岛英军司令官(雷顿)

     科伦坡基地守备队:约3,000人

     4个战斗机中队(约50多架飞机)

战果和损失
部 队 等 击 沉 击 落 损 失(丧失)
舰 艇 商船等
特混舰队 4月4~5日进攻科伦坡 2艘重巡洋舰 1艘 57架 7架
4月9~10日进攻亭可马里 1艘航空母舰 1艘驱逐舰(重创1艘轻巡洋舰) 5艘 56架 8架
南方部队航空队 1艘布雷舰 1艘 不详 8架
马来亚部队 21艘 (轻微)
潜艇部队 10艘 (轻微)

   [ 注:均为止报的战果。 ]

   另,特混舰队炸毁了科伦坡、亭可马里的军事设施,南方部队炸毁了加尔各答的军事设施。

   四、印度洋作战前后在该方向实施的海战概要

   (一)清除马六甲海峡的水雷:由马来亚部队的特别根据地队于2月中旬至3月实施

   (二)进攻苏门答腊北部:马来亚部队与陆军第25集团军于3月10日至21日协同作战(不流血登陆)

   (三)进攻安达曼群岛:马来亚部队3月10日至26日与陆军和南方部队航空队协同作战(遇轻微抵抗)

   (四)向缅甸运输:马来亚部队和南方部队航空队之一部3月19日~4月28日护送陆军两个师和军需品共124艘舰船

   (五)进攻圣诞岛:3月31日荷印部队之一部(1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部分根据地队)登陆占领。

   五、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荷属东印度和孟加拉湾方面海军进攻作战

   珊瑚海海战

   (1942.5.3~5.8)

   一、所罗门和新几内亚方面的形势

   1月23日,日军轻而易举占领了拉包尔。29日,大本营又下令进攻莱城、萨拉莫亚、图拉吉、莫尔兹比港,以防敌军以澳大利亚为基地进行反攻。南洋部队于3月8日占领莱城和萨拉莫亚岛,但10日却遭到盟军飞机的猛烈反击,舰船受损,进攻图拉吉和莫尔兹比港的战斗也因此而推迟。为了形成反攻的态势,盟军竭尽全力保卫美澳交通线和澳大利亚,以莫尔兹比港和澳洲北部为基地的盟军航空部队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击。

   二、进攻图拉吉和莫尔兹比港的作战计划

   此次作战,由于日低速进攻船队不得不在敌基地航空部队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可能反击的海域作远距离机动,南洋部队希望加强自己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和事先歼灭敌机,原定南洋部队只配属1艘航空母舰,后增为2艘,尽管进攻力量得到加强,但此次作战因印度洋作战和中途岛作战而提前到5月上旬,拟由航空母舰实施的事前航空歼灭战也被取消了。于是,南洋部队决定先攻占图拉吉岛,推进水上飞机基地,在基地航空部队的掩护下发动进攻,以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迎击可能出现的敌航空母舰。

   盟军方面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得知配有航空母舰的日军将于5月初进攻莫尔兹比港。于是,用英、澳两国的舰艇加强了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令该特混舰队在莫尔兹比港待机。刚从东京空袭归来的哈尔西的机动部队也赶往南太平洋,但为时已晚。

   三、占领图拉吉和盟军的反击

   5月3日,南洋部队轻易地占领了图拉吉岛,着手建立水上飞机基地,但次日即遭到敌航母舰载机的袭击,1艘驱逐舰、2艘扫雷艇和1艘猎潜艇被击沉。4日,进攻莫尔兹比港的船队如期从拉包尔出发,基地航空兵部队在附近海面搜索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6日晨,巡逻机虽然发现目标,但后又失去接触,未能发起进攻。此时,盟军方面也停止了对图拉吉的进攻,转而搜寻日本舰队,但一无所获。

   四、珊瑚海海战

   5月7日清晨,得悉珊瑚海海面发现敌特混舰队,日航母舰载机便蜂拥而至。然而,情报有误,附近并无航空母舰,舰载机只击沉了盟军单独行动的油轮和驱逐舰。此后不久,美特混舰队发现了日军进攻船队,便向日军袭击,集中攻击了担任护卫的小型航空母舰祥凤号,9时36分该舰被击沉。珊瑚海海战的第一次交锋在7日的夜色中结束了,盟军占上风。

   8日6时22分,日本舰队的侦察机发现了美特混舰队,7时15分,由18架战斗机、33架轰炸机、18架攻击机组成的攻击部队起飞,袭击美航空母舰,美航母舰载机也扑向日军航母。于是,爆发了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航母对抗的海战。两艘美航空母舰被炸弹和鱼雷击中,损伤惨重。列克星顿号已不能继续航行,被己方驱逐舰击沉;约克城号则撤出战场。日本航空母舰翔鹤号也被击中起火,舰载机无法降落。井上中将停止了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命令进攻船队返航。

   这场海战,从航空母舰的损失情况看,日本占了便宜,但日本并未达到进攻莫尔兹比港的目的。此外,这支航空母舰部队损失了大量的舰载机和人员,需要很长时间才可恢复作战能力,因而不能参加中途岛海战。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南洋部队(指挥官:井上茂美中将)

      ├─主队(直辖:1艘布雷舰)

      │  │莫尔兹比特混舰队(以2艘航空母舰(117架舰载机)、2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为基干)

      │  │莫尔兹比攻击部队

      │  ├─主队(以4艘重巡洋舰、1艘小型航空母舰(28架飞机)、1艘驱逐舰为基干)

│  ├─图拉吉攻击部队(以1艘布雷舰、2艘驱逐舰、一部分陆战队为基干)

│  ├─莫尔兹比攻击部队(以1艘轻巡洋舰、1艘布雷舰、6艘驱逐舰、陆战队主力

      │  │  和5艘运输船为基干)

      │  ├─掩护部队(以2艘轻巡洋舰、2艘特设水上飞机母舰(18架水上侦察机)为基干)

      │  ├─奇袭部队(以6艘潜艇为基干)

      │  └─补给队

      ├─第二海上护卫队

      ├─吉尔伯特群岛攻击部队

      │  └─各守备部队(帕劳、特鲁克、马里亚纳、马绍尔、俾斯麦群岛等守备部队)

      └─基地航空部队(第11航空舰队的第5空袭部队)

   在澳大利亚北部和莫尔兹比港方面加强航空歼灭战,同时进行巡逻,配合莫尔兹比作战。(由第25航空战队和元山航空队的主力组成,编有45架零式战斗机、9架水上飞机、63架陆基攻击机、6架陆基侦察机、12架飞行艇。但这才改编不久,且因连日空战有所损耗。5月1日的出动率为23架零式战斗机和42架陆基攻击机)

   (二)陆军 南海支队(长官:堀井富郎少将):

     以3个步兵营、1个山炮营为基干,并有运输船6艘,配合海军攻占莫尔兹比港。

   二、盟军方面的兵力及编组

   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尼米兹海军上将)

   ├─第17特混舰队(指挥官:弗莱彻少将)

   │  2艘航空母舰(约克城号、列克星顿号,约180架舰载机)、7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

   │   13艘驱逐舰、1艘水上机母舰

   │  (包括克雷格少将指挥的两艘英、澳巡洋舰)

   ├─第16特混舰队(指挥官:哈尔西中将)

   │  以2艘航空母舰为基干,4月24日空袭东京后返回珍珠港,旋即被派往南太平洋,

   │   因晚到未参加战斗。

   └─潜艇部队(巡逻及协助进攻)

   (二)西南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陆军上将)

   正全力加强莫尔兹比港,以作为阻止日军入侵澳大利亚的主要航空基地和夺回菲律宾岛的出发地域。

   莫尔兹比港和澳大利亚北部约有300架飞机,负责巡逻并袭击日军基地和舰船

  三、双方损失
日  方 盟国方面
损失舰艇 小型航空母舰1艘(祥凤号) 大型航空母舰1艘(列克星顿号)
驱逐舰 1艘 驱逐舰 1艘
特种舰艇 4艘 油 轮 1艘
损伤舰艇 大型航空母舰1艘(翔鹤号) 大型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
损失飞机 约100架 约70架
死亡人数 约900人 约540人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1)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2)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1)

   中途岛海战

   (1942.5~6)

   一、日军的计划和准备

   在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困难重重的1942年4月初,联合舰队提出了进攻中途岛的计划。军令部起初反对,继而同意,决定同阿留申作战一并实施。16日,包括进攻中途岛、阿留申在内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制订完毕,并获得天皇认可。另一方面,美特混舰队18日对东京的空袭激起了陆军方面的战斗热情,陆军决定派一木支队参战。

   进攻中途岛的目的是诱歼美机动部队,以该岛为基地,推进警戒线。联合舰队还打算以此作为将来进攻夏威夷的准备。阿留申作战的目的是推进北方的警戒线,为中途岛作战牵制敌军。显而易见,日军因旗开得胜而过高地估计了日本特混舰队的实战能力,在策略上失之慎重。联合舰队估计,由于日军奇袭成功,敌特混舰队不得不在南太平洋活动,要在中途岛开战之前赶到几乎不可能。即使它们在日军攻占中途岛之前出现,也不过是自投罗网。然而,珊瑚海海战之后,日方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已不能参战,潜艇部队部署警戒线的工作也为时过晚,从印度洋撤回的机动部队也未进行充分的作战准备和训练。尽管不利因素如此之多,联合舰队仍然决定按计划强行实施中途岛海战。

   二、美军方面的态势

   美军通过破译日本海军的密码,得知了日军的计划,于是,以3艘大型航空母舰为基干的特混舰队在日本潜艇设置警戒线之前,业已部署就绪。在珊瑚海战中受伤的航空母舰约克城号经过三天的突击抢修和补充飞行队,也加入了特混舰队。美军除去约230架舰载机外,在被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中途岛基地还拥有约120架飞机。

   三、作战开始:日军占优势

   6月4日、5日,北方部队空袭了荷兰港。5日清晨,特混舰队的第一攻击波攻击队空袭中途岛,第二攻击波则满载鱼雷和穿甲弹待机,等待敌特混舰队的出现。美军在中途岛的部分岸基飞机向特混舰队袭来,被迎击的战斗机击落,特混舰队毫无损伤。7时,南云长官接到中途岛攻击队“要求第二次攻击”的报告后,鉴于未发现美特混舰队,便命令第二攻击波攻击队换上攻击地面用武器。可是就在7时28分,按到了发现敌舰队的报告。8时20分的报告说,美舰队中可能有航空母舰。

   四、形势逆转

   南云中将不顾飞龙号舰长山口等人的劝阻,命令部下再次改换成攻击舰艇用武器。9时30分,美航空母舰舰载机来袭,被日本舰队的战斗机和对空火炮击落,日军未受损失。10时26分,就在第二攻击波攻击队换装完毕准备起飞时,美特混舰队的俯冲轰炸机群突然从高空俯冲下来,直扑处于最脆弱状态的3艘日本航空母舰。炸弹接连命中,不断引起感应爆炸,加贺号和苍龙号不久便沉没,赤城号也在当夜葬身海底。幸存的飞龙号孤军奋战,重创约克城号(当夜沉没)以后,也陷于瘫痪状态,不得已被己方驱逐舰击沉。联合舰队的主队警戒部队和进攻部队远在数百海里以外,根本无法解救特混舰队的危难。

   山本长官曾试图将美特混舰队诱至威克岛,在确保制空优势下予以反击,但因美军停止追击,只好打消了这一念头,命部分兵力增援北方部队,其余撤回。北方部队停止对阿达克的破坏性攻击,占领了阿图和基斯卡两岛。

   日军此次战败的原因有三:一、密码被敌方破译;二、连续胜利冲昏了头脑,指挥失之慎重;三、空战在准备和实施上出现失误。总之,此次海战扭转了太平洋的战局,使日本走向下坡,然而,日本政府却对战败真相秘而不宣,以至留下无穷后患。

  主要数据

   一、日军兵力及编组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主队(直辖:以3艘战列舰、1艘改装舰空母舰(15架舰载机)、1艘轻巡洋舰、8艘驱逐舰

   │  为基干)

   ├─警戒部队(指挥官:高须四郎中将)以4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为基干

   ├─进攻部队(指挥官:近藤信竹中将)

   │  基干:两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1艘改装航空母舰(24架飞机)、2艘轻巡洋舰、20艘

   │   驱逐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特种水上飞机母舰(61架水上侦察机)、

   │  设营队、第2联合特别陆战队(约3,000人)

   │  陆军一木支队(约2,000人)、6艘运输船

   ├─特混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中将)

   │  基干:4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

   │   (战斗机84架、舰载轰炸机84架、舰载攻击机93架,共计278架飞机)、1艘轻巡洋舰、

   │   12艘驱逐舰、5艘油轮

   ├─先遣部队(指挥官:小松辉久中将)

   │  以训练巡洋舰1艘、潜艇18艘为基干,负责巡逻兼攻击

   ├─基地航空部队(指挥官:塚原二四三中将)以一部(第24航空战队)担任侦察和警戒,计划攻占

   │  中途岛后迅速推进航空基地

   └─北方部队(指挥官:细萱戊子郎中将)

       基干:2艘小型航空母舰(63架舰载机)、1艘特种水上飞机母舰(6架水上侦察机)、

        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6艘潜艇、1个陆战营陆军北海支队(1个营)。

   任务:进攻并破坏阿留申列岛西部要地 [ cdhyy注:原书如此。首要任务应为诱奸美舰队并占领中途岛。 ] 。

   另,原计划第5航空战队(2艘大型航空母舰、约120架舰载机)参战,因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负伤,航空部队难以补充兵员,而未参战。

   二、盟军方面

   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

   ├─航空母舰攻击部队(指挥官:弗莱彻少将)

   │  ├─第16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少将)

   │  │  以2艘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为基干

   │  ├─第17特混舰队(弗莱彻少将)

   │  │  以1艘航空母舰(约克城号)、2艘重巡洋舰、6艘驱逐舰为基干

   │  └─补给队

   ├─中途岛守备队(指挥官:香侬上校)

   │  开战时有守备队员784人,飞行艇12艘,以后陆续增强,达到3,027人,战斗机、

   │   轰炸机和巡逻机共约120架。

   ├─北太平洋部队(指挥官:西奥波特少将)

   │  以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及陆军第11航空兵部队(约65架飞机)为基干

   ├─潜艇部队

   │  12艘潜艇部署在中途岛西侧、7艘潜艇部署在夏威夷周围,巡逻兼进攻

   ├─夏威夷陆军部队、夏威夷第7航空兵部队

   └─第1特混舰队(以帕伊中将指挥的战列舰为基干):负责美国本土西岸的警戒任务。

   另,第11特混舰队(以萨拉托加号航母、1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为基干)因负伤的萨拉托加号航母在修理,未能参加此次海战。

  三、双方损失
日 军 美 军
损失舰艇 大型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巡洋舰1艘 大型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
损伤舰艇 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艘
损失飞机 285架,另有水上侦察机数架 约160架

   另,日军占领阿图、基斯卡两岛,俘虏美军约50人。

   四、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中途岛海战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2)

   东南方面决战的序幕

   (1942年7月末)

   一、FS作战设想和瓜岛机场的建立

   为切断美澳交通线,阻止澳大利亚成为盟军反攻的基地,日军大本营早就设想在进攻莫尔兹比港的同时,实施攻占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的作战,即FS作战。按照这一设想,海军第2、第4舰队和第1航空舰队(以6艘大型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4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为基干)以及陆军的9个步兵营将在5月上旬进攻莫尔兹比,6月上旬进攻中途岛,7月实施FS作战。5月15日,陆海军缔结协定。18日,陆军组建第17集团军,计划再次发动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并实施FS作战。

   然而,由于日军在中途岛海战中丧失了4艘主力航空母舰,大本营便于6月7日决定将FS作战延期两个月。7月11日又决定暂时放弃。现地海军部队早就在研究如何将陆基飞机基地推进到所罗门中部,这时便着手修建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基地,并于8月5日完成第一期工程。

   二、大本营和联合舰队的新方案

   当中途岛的败战使日本尽早击溃太平洋上的美国舰队的企图破灭以后,大本营和联合舰队又开始研究另一个方案,即向重庆和印度洋方面发动攻势,以期早日降伏中英两国。他们还推测美军的正式反攻不会早于1943年中期(因为尚在建造的航空母舰到那时才能大批服役),从而打算在南太平洋方面建立一种态势:攻占莫尔兹比港,在新几内亚东部-所罗门-吉尔伯特这条交通要道上阻止盟军的反攻。

   三、莫尔兹比港进攻战

   7月11日,大本营将第17集团军的任务改变为进攻莫尔兹比,戡定新几内亚东部要地,命其制定陆路进攻的方案,但第17集团军接受命令时误解了大本营的意图,于7月18日下令由陆路进攻莫尔兹比。联合舰队于7月14日新组建了以第8舰队为基干的外南洋部队,令其担任东南方面的作战,协同第17集团军着手准备进攻莫尔兹比港。与南海支队的先遣部队协同作战的海军部队21日在布纳附近登陆,29日,击溃了科科达的澳军,向海拔4,000米的斯坦利山脉进发。

   7月底,日军进攻部队就进攻莫尔兹比港达成了协定,还对水路进攻进行了计划。不过,由于盟国航空部队的猛烈反击,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苦于无法补充已损失的500多名熟练飞行人员,南海支队则为翻越斯坦利山脉的补给问题陷入焦虑。

   四、盟军的态势及反攻设想

   3月,美国发布命令,将其负责的太平洋正面划分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太平洋战区,前者由麦克阿瑟指挥,后者由尼米兹指挥;太平洋战区的南太平洋由戈姆利中将担任指挥官。于是,大批部队开始向这些地区强援。麦克阿瑟认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布里斯班一带必须固守,而莫尔兹比港是遏制日军进攻该地区的咽喉。因此,一直在积极加强莫尔兹比港和澳大利亚北部的地面和空中部队。

   6月底以来,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极力主张,必须在正式反攻前发动一场反击战,以夺回拉包尔,消除对美澳交通线的威胁。并围绕反击指挥权问题进行了争论,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实施“瞭望台作战”。第一阶段由戈姆利指挥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于8月上旬实施。第二、三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经新几内亚东岸和所罗门,直捣拉包尔。

   主要数据

   一、日军东南方面的兵力及编组

   (一)7月中旬研究陆路进攻莫尔兹比计划时的编组:

   (陆军)第17集团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

      │(以9个营为基干,司令部和主力均在达沃附近)

      └─南洋支队(支队长:掘井少将,以3个营为基干,在拉包尔)

        └─﹡横山先遣队(队长:横山上校——第15独立工兵团团长)辖第15独立工兵团主力、

           1个步兵营、1个山炮连。

   (海军)南洋部队(指挥官:井上茂美中将)

      └─第18中队(司令官:松山少将)

         以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为基干

   第11航空舰队(司令官:塚原二四三中将,基地航空部队)

      └─第25航空战队(负责东南方面,有拉包尔、莱城基地等)

   [ 注:﹡为研究作战而设置的部队 ]

   (二)7月底进攻莫尔兹比时的兵力及编组

   (陆军)第17集团(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

      ├─南海支队(掘井少将,以3个步兵营、1个工兵团、1个山炮营为基干):进攻莫尔兹比港

      ├─第35旅(川口少将,以3个步兵营为基干)以达沃为基地,一部在莫尔兹比港东岸登陆,

      │  支援南海支队。

      ├─后勤部队(碇泊场司令部、兵站部队)以布纳为基地,负责补给第1登陆旅(伊藤少将、

      │  船舶部队):运送兵员及军需品

      ├─直辖:1个山炮营、1个坦克连、1个重野重炮连、1个速射炮连、2个高射炮营

      └─预备队:第41步兵团、青叶支队(以步兵团为基干)……驻达沃

   (海军)外南洋部队(指挥官:三川军一中将——第8舰队司令官)

      ├─主队(以1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支援部队(以4艘重巡洋舰为基干)

      ├─护卫部队(以3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布雷舰以及陆战队为基干)

      ├─进攻部队(以第7根据地队、吴港特别陆战队、7艘巡逻艇为基干)

      ├─俾斯麦方面部队(以第8根据地队为基干)

      └─潜艇部队(以2艘潜艇为基干)

   第5空袭部队(以基地航空部队、第25航空战队为基干)(6月27日统计拥有45架战斗机、63架陆基攻击机、3架陆基侦察机、12艘大型飞行艇、9架水上战斗机。8月6日可出动18架战斗机、32架陆基攻击机、2架陆基侦察机、12艘大型飞行艇、6架水上战斗机。)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尼米兹海军上将

      └─南太平洋方面指挥官:戈姆利海军中将

        ├─海军部队:3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31艘驱逐舰、23艘运输船、

        │  海军陆战队第1师

        └─基地航空部队:约300架飞机,向埃法特、新喀里多尼亚、斐济、萨摩亚的基地展开

   (二)西南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陆军上将

     盟军地面部队(指挥官:布莱梅上将(澳))

     澳军1个师,美军1个师……驻守墨尔本-布里斯班。美军1个师近期将到达,澳大利亚北部

      和新儿内亚还另有驻军。

   (3月底总兵力约3万人,6月前后达8万人)

   盟军航空部队(指挥官:布雷德中将(美))

     4月中旬的兵力:4个战斗机战队、5个轰炸机战队(包括2个重轰炸机战队),并在逐步增强

   盟军海军(指挥官:里利中将(澳))

     以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31艘潜艇为基干

   三、双方特定区域的兵力

   (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日军:两个设营队共2,571人,有陆战能力的280人;第84警备队之一部(150人),驻守伦加海角。

   (二)图拉吉、格弗图岛上的日军:第84警备队主力约250人。

   (三)向莫尔兹比港增援的盟军:4月底增派1个步兵旅和部分工兵、高炮部队,航空基地在扩建中。

   (四)盟军在拉比建航空基地:7月上旬完成基地设定,部署了澳军1个旅。

  、瓜岛登陆的兵力及编组

   (一)总指挥:戈姆利中将

     当地作战部队指挥官:弗莱彻中将(以3艘航空母舰为基干)

       两栖部队指挥官:特纳海军少将

         地面部队指挥官:范德格里夫特海军陆战队少将(海军陆战队1个师)

        掩护部队指挥官:克雷彻海军少将(英)(以4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为基干)
基地航空部队指挥官:麦凯恩海军少将(约300架飞机)

   (二)支援部队总指挥官:麦克阿瑟上将

     航空军指挥官:肯尼海军少将约130~220架飞机

     潜艇部队指挥官:洛克伍德海军少将(以6艘潜艇为基干)

   五、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1)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1)

   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

   (1942.8~11)

   一、美海军陆战队登陆与日本海空部队反击

   8月7日清晨,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主力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部分兵力登上图拉吉岛。日军设营部队遭到突然袭击,来不及抵抗就丢掉了机场,图拉吉守军也全军覆没。海军东南方面部队接到告急后派基地航空部队连日进行猛烈反击,与此同时,三川中将率第8舰队夜袭瓜岛附近的美舰队(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并取得了辉煌成果。联合舰队撤销了对印度洋的作战,命主力开赴东南方面。

   美进攻部队遇到猛烈反击后,一度退出瓜岛水域。日军大本营乐观地认为,可以继续进攻莫尔兹比,同时以部分兵力即可夺回瓜岛。于是,派遣驱逐舰将一木支队主力紧急送往瓜岛,结果导致该支队于21日被歼。

   二、第二次所罗门海战及遣送川口支队

   自8月20日起,美空军进入瓜达尔卡纳尔岛机场,协同美舰队作战。日联合舰队支援部队奉命前去击溃这股美军,并掩护日军向瓜岛的增援运输。于是,双方展开了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结果,美方1艘航空母舰遭重创,日方的小型航空母舰龙骧号也被击沉,运输船队被迫撤回。8月28日开始的向瓜岛运送川口支队的任务,由驱逐舰承担。瓜岛基地的美空军不断得到加强,它同以拉比和莫尔兹比港为基地的美空军一起,对日军夺回瓜岛作战构成了巨大障碍。

   三、正式反击战和南太平洋海战

   大本营曾对川口支队寄予厚望。直到9月下旬该支队进攻瓜岛宣告失败以后,大本营才改变了认识,着手部署夺取瓜岛的强大攻势。为此,将第2、第38师以及重型大炮、坦克等运往瓜岛,联合舰队的主力也集中实施舰炮射击,意在一举击垮美军。问题在于向瓜岛的运输。10月11日夜,为运输舰只护航的巡洋舰队遭到首次使用雷达瞄准的美军舰队的奇袭,受到重创(萨保岛 [ cdhyy注:原书如此。“萨沃岛”? ] 海上夜战)。第2师虽由日进号等舰艇和高速船队运送到了瓜岛,但在登陆时遇到空袭,遭受严重损失。10月26~27日,在日美两国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之间爆发了南太平洋海战,双方均损失惨重。日本海军逐次将航空兵力从各战区向东南方面集中,但由于连续激战的消耗,不得不在11月上旬将第1(航空母舰飞机)、第25(基地飞机)航空战队遣回内地重新组建。

   四、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以及制海制空权的丧失

   11月13日~15日,掩护第38师运输船队的日本舰队同美舰队进行了第3次所罗门海战。结果日本舰队和运输船队受重创。瓜岛周围海域的制海、制空权从此完全落入美军手中,日军对瓜岛的补给只有依靠驱逐舰和潜艇的秘密运输。已登上瓜岛的日军因粮食缺乏和疟疾病流行叫苦连天,他们称该岛为“饥饿之岛”。

   五、新几内亚东部的苦战

   日军在实施瓜岛作战的同时,对新几内亚东部也发起了进攻。9月16日,南海支队翻过斯坦利山脉,到达了莫尔兹比西北约50公里处的伊奥里伯,但此时大本营的作战重点已转向瓜岛,对新几内亚东部作战除进行控制外,补给和空中支援也不能满足需要。8月25日,日海军陆战队虽在拉比附近登陆,但遭到美澳军队的反击而陷入苦战,9月6日撤出。麦克阿瑟集中包括空运和海上机动在内助陆海空力量,从四个方向向布纳发动攻势。日军增派了第21混成旅,然而仅运去了1个营队的基干兵力。岛上陆海军部队经激烈的战斗后被围困在布纳和吉尔瓦附近,主力终于在1月20日被全歼。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

      ├─东南方面队(指挥官:塚原二四三中将)

      │  ├─基地航空部队(第11航空舰队,直属)

      │  │  │最初东南方面只部署了第6航空战队,8月8日增派了第26航空战队,9月中旬

      │  │  │ 又增派了第21航空战队和第23航空战队的部分兵力,11月9日,第25航空战队

      │  │  │ 返回内地改编。

      │  │  ├─第1空袭部队(第21航空战队)……部署东南方面

      │  │  ├─第6空袭部队(第26航空战队)……部署东南方面

      │  │  └─其他方面:第2(马里亚纳)、第4(马绍尔)、第5(本土)空袭部队(航空战队)

      │  │     实际上,基地航空部队的大部分实战兵力已逐步转向东南方面

      │  ├─外南洋部队(指挥官:三川军一中将,以第8舰队为基干)

      │  │  ├─主队(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

      │  │  ├─支援队(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4艘)

      │  │  ├─增援部队:本队(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3艘)。瓜岛挺身运输队(潜艇2艘、

      │  │  │  驱逐舰2艘;其他)

      │  │  └─R方面航空部队(巡逻机等)

      │  │    (兵力部署因时期不同而有所不同,上述部署截止9月25日)

      │  └─内南洋部队(指挥官:井上茂美中将)

      ├─支援部队(指挥官:近藤信竹中将)……8月8日下令,8月中旬开始在东南方面活动

      │  ├─前进部队(以第2舰队为基干)

      │  ├─本队(以3艘重巡洋舰、8艘驱逐舰为基干)

      │  ├─航空部队(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2艘、第2航空战队)

      │  ├─航空支援队(以2艘战列舰、2艘驱逐舰为基干)

      │  ├─挺身攻击队(以2艘战列舰、1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为基干)……炮击机场

      │  └─(因时而异,上述部署以11月8日的命令为根据)

      └─特混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中将,以第1航空战队为基干)最初可随时行动的力量:3艘

         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后又陆续增加了

         修复完毕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受挫的第1航空战队11月上旬返回内地重建。

   (二)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上将)……11月16日编成,此前由第17集团军司令官负责。

      ├─第17集团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

      │ (最初:由南海支队和第35旅等12个营为基干,担任新几内亚作战8月10日增加了一木

      │  支队,29日增加了第2师等,9月17日又增加了第38师等。同时还担负瓜岛作战任务,

      │  11月16日专负瓜岛作战。

      ├─第18集团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11月16日新建,担负新几内亚方面任务

      ├─第6飞行师(12月6日新编,负责东南方面)

      │  以第12飞行团,第45战队第76独立飞行队为基干

      │  (12月18日60架战斗机、2架攻击机到达,随后陆续增加)

      └─直属部队(第6师、船队等)

   二、盟军的编组

   (一)太平洋方面总指挥:尼米兹海军上将

      └─南太平洋方面部队指挥:最初是戈姆利海军中将,10月18日以后为哈尔西海军中将

        ├─现地作战部队指挥官:弗莱彻海军少将

        └─基地航空部队指挥官:麦凯恩海军少将

   (二)西南太平洋方面总指挥:麦克阿瑟陆军上将(支援瓜岛作战)

     航空指挥官:肯尼陆军中将

   三、主要海战的交战兵力及双方损失
名称(月日) 交战兵力 日方损失 盟军损失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8.8~8.9) 日 军 盟 军 丧 失 损 伤 丧 失 损 伤
重巡洋舰5 重巡洋舰5 重巡洋舰2 重巡洋舰3 重巡洋舰2
轻巡洋舰2 驱逐舰6 驱逐舰2
驱逐舰1
第二次所罗门海战(8.24~25) 航空母舰3 航空母舰3 轻型航空母舰1 水上飞机母舰1 航空母舰1
战列舰4 战列舰1 驱逐舰1
重巡洋舰9 巡洋舰4
轻巡洋舰6 驱逐舰11
驱逐舰12
萨沃岛海战(10.11~2) 重巡洋舰3 重巡洋舰2 重巡洋舰1 重巡洋舰2 驱逐舰1 重巡洋舰1
驱逐舰2 轻巡洋舰2 驱逐舰1 驱逐舰2
驱逐舰6
南太平洋海战(10.26~27) 航空母舰4 航空母舰2 飞机69架 航空母舰2 航空母舰1 航空母舰1
战列舰4 战列舰1 轻巡洋舰1 驱逐舰4
重巡洋舰8 重巡洋舰3 驱逐舰2 战列舰1(轻伤)
轻巡洋舰3 轻巡洋舰3
驱逐舰28 驱逐舰13
第3次所罗门海战(11.13~15) 战列舰2 航空母舰1 战列舰2 重巡洋舰2 轻巡洋舰3 战列舰1
重巡洋舰6 战列舰2 驱逐舰4 轻巡洋舰1 驱逐舰6 重巡洋舰2
轻巡洋舰4 重巡洋舰2 运输船6 驱逐舰8 轻巡洋舰1
驱逐舰16 轻巡洋舰1 驱逐舰3
驱逐舰10
伦加海夜战(11.30) 驱逐舰8 重巡洋舰4 驱逐舰1 驱逐舰1 重巡洋舰1 重巡洋舰4
轻巡洋舰1
驱逐舰6

   爪达尔卡纳尔岛的地面战斗

   (1942.8.7~1943.2.7)

   一、一木支队的毁灭

   8月7日至9日的海空反击战后,面对美舰队的暂时撤退和日方言过其实的宣传,一木支队陷入了轻敌和对己方白刃战效果过分自信之中。他们误认为美军只有二三千人,正在向图拉吉败退,于是决定18日夜登陆。尽管19日派出的侦察分队同敌军遭遇全部丧生,一木支队还是在21日拂晓向敌阵地发起冲锋,天明后遭到敌人在坦克掩护下的反击。支队长自杀,支队几乎全军覆没。

   二、川口支队进攻失败

   至9月7日,川口支队虽然乘驱逐舰登上瓜岛。但第124团主力却因奉支队长命乘坐舟艇机动,在途中遭到空袭,伤亡惨重。川口支队长认为,在己方火力虽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应避开海岸线正面而在密林中迂回,乘夜从南侧偷袭,同时决定所有兵力成一线展开,与敌进行决定胜负的一战。许多部队在密林中迷了路,只有一个营在预定的11日夜间发动了进攻。在12日的夜袭中,主力部队突破敌阵地,一部甚至冲到敌司令部附近,但因没有后续部队增援,天亮后被敌军击溃。

   三、第17集团军进攻失败

   鉴于前两次的失败,大本营和第17集团军曾计划集中陆海空兵力并配以优于美军的大炮和坦克,以“实力”压倒并击溃美军。但实际运到的兵力与计划相差甚远,补给也日渐缺乏,第17集团军遂改变计划,决定由住吉支队在海岸线方面牵制敌军,第2师在南方密林中迂回,从判断是敌阵地薄弱部位的南侧发动夜袭。

   第二师在起伏的密林中披荆斩棘,成一路纵队前进,但没能按预定期日赶到展开线。官兵们汗流浃背,饥饿和疲劳使体力消耗很大。因此进攻推迟到同联合舰队协同作战所允许的最后期限。10月24日夜,进攻终于开始,左翼部队冲入敌阵地,但被敌军切断了后路,而其他部队尚未到达敌阵地前方。次日夜,预备队加入左翼部队,再次全力发动进攻,但最终未能突破敌阵地,天亮后被敌击退。

   四、从防御到撤退

   大本营又增派第38师企图继续进行夺回瓜岛的战斗,但运送该师的船队受到重创。11月中旬以后,瓜岛周围海域的制海、制空权完全被美军掌握,补给更加困难。美军方面则不断增兵,到10月下旬,已达到4个团,约23,000人,自信能确保瓜岛,并开始采取攻势。这时,日军大本营为确保运输船只的问题而大伤脑筋,第17集团军力图保住现有防线,美军却在准备发动正式反攻——一方面继续增加兵力,另一方面派生力部队替换疲惫不堪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

   联合舰队面对航空兵力和驱逐舰的大量损耗一筹莫展,陆海军幕僚们也对能否夺回瓜岛心中无数。于是,实行战略转变的研究工作在联合舰队和陆海军幕僚中间秘密展开。当时,形势已发展到连撤回瓜岛驻兵都极其困难的境地。经过慎重研究,大本营终于在12月底决定停止夺回瓜岛的作战,派驱逐舰运回瓜岛部队。日军运用了种种欺骗战术,加之驱逐舰队和担任后卫的矢野营的努力,终于在2月2日至8日期间奇迹般地实现了极其困难的撤兵。

   由于日本志在夺回瓜岛,美方又全力防守,双方都不断增派兵力,瓜岛之战终于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的决战,这一点就连美国也未曾料到。日军在这个战场上越陷越深,消耗了大量的海军空战力量,特别是熟练的飞行人员和舰船,从此走向败战。

  主要数据

   一、战役的各个阶段
部队名称 运输手段 日期(登陆) 日期(登陆) 结果
一木支队 第1梯队 驱逐舰6艘 8.18 成功(约900人登陆)
第2梯队 运输船队 8.21 遇第二次所罗门海战而撤回
海军陆战队(横须贺第5特别陆战队)
川口支队 第1梯队 驱逐舰 8.28 舰被炸伤,失败
主 力 驱逐舰 8.29~9.7 成功(约2,800人登陆)
部分兵力 舟艇机动 9.7 遭空袭,损失惨重
青叶支队 一 部 驱逐舰 9.4~9.11 成功(1,500人)
主 力 驱逐舰和舟艇并用 9.24~10.15 成功 (合计约9,100人)
第2师 部 分 驱逐舰和舟艇并用 10.1~10.19 成功
重型装备等 舰艇(日进号) 10.11 登陆时受挫
主 力 高速船队 10.14~16 遭空袭受重创
第38师 先遣队 驱逐舰等 11.5 成功(约2,400人)
主 力 运输船队 11.14~15 遭炮击,损失惨重
矢 野 营 9艘驱逐舰 1.14 成功(约750人)
撤退 第一次 驱逐舰 2.2 成功(4,935人)
第二次 驱逐舰 2.6 成功(3,921人)
第三次 驱逐舰 2.8 成功(1,796人)

   [ 注:除上述外,另有部队乘舰艇和舟艇陆续登陆,登上瓜岛的陆军部队总人数共约31,400名(估算)。瓜岛部队的补给主要由驱逐舰提供,后期由潜艇提供,很多运送补给的舰艇受创。 ]

   二、一木支队进攻时双方的兵力编组及损失

   (一)日军:

   1、一木支队(队长:一木清直上校)

     步兵第28团(以1个营为基干的特殊编制)的主力916人,机关枪8挺、步兵炮2门。

   2、瓜岛守备队(队长:门前海军上校)

     横须贺第5特别陆战队高桥连(113人)

     机场修建部队的幸存者

     (一木支队几乎是独立作战,并未同瓜岛守备队协同。)

   (二)美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海军陆战队少将)

       第1陆战师主力(以2个陆战团为基干,约10,900人)

   (三)日军的损失:死(含自杀)777人,伤30人

   三、川口支队进攻时双方的兵力、编组及损失

   (一)日军:

     川口支队(队长:川口清健少将)

      ├─右翼队:熊营(由一木支队后出发的部队组成)

      ├─中央队:3个营(第124团的2个营,第4团的1个营)

      ├─左翼队:第124团主力(以1个营为基干)

      └─炮兵队:团属炮4门、速射炮12门。(总兵力约6,200人。另外,有春叶支队(第4团)

         的1个营9月11日晚登陆,追赶川口支队,但未能参加川口支队的夜袭)

   (二)美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同前)

       在川口支队夜袭的正面,部署有1个伞兵营和1个突击营。

  (三)双方损失(单位:人)
失 踪 共 计
日 军 635 505 75 1,215
美 军 31 103 99 143

        [ 注:日军的损失系指8月13日至10月2日期间的损失,包适进攻前后行动时的损失 ]

   四、第17集团军进攻(10月下旬)时双方的兵力及编组:

   (一)日军

   第17集团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

   ├─第2师(丸山政男中将)

   │  ├─右翼队(川口少将,10月23日罢免,后为东海林少将,以3个营为基干)

   │  ├─左翼队(那须少将,以3个营为基干)

   │  ├─预备队(第16团(以3个营为基干)25日加入左翼部队)

   │  └─直属各部队(略)

   ├─住吉支队(队长:住吉少将)……从海岸线正面进行炮击、进攻,以牵制敌军

   │  ├─冈部队(以3个营为基干)

   │  ├─中熊部队(以2个营为基干)

   │  ├─炮兵部队(野山炮10门、100毫米榴弹炮4门、100毫米加农炮3门、150毫米榴弹炮15门,

   │  │  共32门,弹药少)

   │  ├─防空部队(以2个高射炮营为基干)

   │  └─直属:1个轻型坦克连(10辆)

   ├─科利支队(以1个营为基干)……从科利角登陆后协同作战

   └─其他:船舶、兵站部队等

   川口支队在进攻中受重创,而其他许多部队尚在运送途中便遭严重打击,加之粮食、弹药等补给不足,日军实际战斗力很低。

   (二)美军

     海军陆战队第1师

       (以4个营为基干,总兵力增至23,000人左右)

   五、日军在瓜岛作战中的损失统计:

   第17集团军在瓜岛的损失(估算):

   死亡:约20,800人;

   丧失舰艇: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4艘、潜艇9艘、其他2艘;

   损伤舰艇: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63艘、潜艇1艘、其他10艘;

   丧失飞机(未经证实):海军岸基飞机约600架、航空母舰舰载机约250架、陆军飞机约20架。

   六、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1)、(2)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1)、(2)

     大本营海军部与联合舰队(3)

   1945年春所罗门、新几内亚局势

   一、日军作战方针的转变

   在决定从瓜达尔卡纳岛撤退后不久,即1943年1月4日,大本营决定今后把作战重点转移到新几内亚东部,以粉碎盟军的反攻,为将来的进攻作准备。为此,给第18集团军增加了3个师,用以加强莱城和萨拉莫阿等地的防御力量,并在新几内亚东北海岸修筑道路,建立航空基地和补给基地。同时,陆军航空部队也将大大加强,以造成坚实的作战态势。所罗门群岛方面,由陆军负责北所罗门的防御,中所罗门的防御则由强烈要求继续承担这一任务的海军负责,并配属必要的陆军部队。

   为此,日方必须在日渐增强的盟军空中力量的监视下尽快将陆海军部队送往并部署在新几内亚东部、所罗门中部及北部。从瓜岛撤军后,陆海军将损失惨重的部队撤至后方重新组建,同时致力于向新态势的转变。

   二、81号作战与丹皮尔海峡的悲剧

   81号作战即陆海军协同向新几内亚东部紧急运送3个师的作战。在实施过程中,第41师和第20师从帕劳出发,分别于2月26日和3月11日平安抵达威瓦克和汉沙湾。但是,从拉包尔向最急需加强的莱城运送第51师主力的护舰船队,3月3日晨遭到盟军约130架飞机的袭击,4艘护航驱逐舰以及全部8艘运输船被击沉 [ 译者注:在丹皮尔海峡南部,故称为丹皮尔海峡的悲剧。 ] ,使加强莱城和萨拉莫阿的计划严重受阻。此次空袭,美军运用了低空反跳轰炸的新战术,致使日方空中警戒机无用武之地。

   三、“伊号”作战和山本长官的阵亡

   为了给敌水面和空中势力以沉重打击,粉碎敌人的反攻企图,同时减少运输和补给方面的阻力,联合舰队将特混舰队的航母舰载机派往拉包尔等陆上基地,命其与基地航空部队一起实施“伊号”作战。日军于4月7日进攻所罗门方面(X作战),同月11日~14日进攻新几内亚方面(Y作战),两次均重创了敌水面和空中兵力以及基地设施,日方也损失了约60架飞机。18日,山本长官在飞往前线基地视察的途中,遭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敌战斗机的袭击,在飞机上被打死。

   四、盟军方面的战略企图

   继攻占瓜岛,完成了瞭望台作战第1阶段之后,盟军决定进一步加强空中和地面兵力,进入第2阶段作战。参谋长联席会议无法满足当地驻军关于增援兵力的全部要求,故于3月29日下令,年内只实施第2阶段作战计划。受命全权指挥此次作战的麦克阿瑟将军决定6月发动攻势,所罗门方面由南太平洋方面部队担任,10月前占领新乔治亚岛,翌年1月前占领布干维尔岛;新几内亚方面由西南太平洋方面部队担任,于10月前占领莱城、萨拉莫阿和芬什哈芬,翌年1月前,占领新不列颠岛西部。美军按上述部署着手进行准备。

   五、加强所罗门中部的防御

   鉴于所罗门中部的防御力量极其弱薄,负责该地区防务的日军第8舰队决定将此防卫任务交给第8联合特别陆战队,并加紧将该陆战队兵力配置到所罗门中部。第8方面军也在3月底和4月下旬分别将以4个营为基干的兵力和以1个营为基干的兵力纳入其指挥之下,同时于5月上旬设立了东南支队司令部,划归第8舰队司令官指挥,以加强合作。

  主要数据

   一、日军的兵力及编组

   (一)海军

   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将——4月18日阵亡。古贺峰一上将——4月21日继任

   ├─直属部队(以2艘战列舰为基干)——特鲁克

   ├─第2舰队(近藤信竹中将,以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5个驱逐舰队为基干)——

   │  在特鲁克待机

   ├─第3舰队(特混舰队,由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以5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

   │  3艘轻巡洋舰、5个驱逐舰队为基干)——在特鲁克待机,其航空战队主力正在重建

   ├─东南方面部队(草鹿任一中将)

   │  ├─第11航空舰队(基地航空部队,直属)东南方面配置了第21、第26航空战队(5月中旬,

   │  │  第21航空战队撤回内地重建,重建的第25航空战队重建后代之开进东南方面)

   │  │ (第22航空战队在马绍尔、第24航空战队在东北方面)

   │  ├─第8舰队(鲛岛具重中将)

   │  │  ├─本队(直属部队,以3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3个驱逐舰队为基干)

   │  │  ├─RX方面部队(负责北所罗门,以第1根据地队为基干)

   │  │  └─RO方面部队(负责中所罗门)

   │  │     第8联合特别陆战队(约8,500人)

   │  │     陆军部队——以5个营为基干(6月26日,东南支队成立,指挥陆军部队,

   │  │      归第8舰队司令官直辖)

   │  └─其他——第7潜艇部队、第12航空战队等

   └─其他——西南方面部队,第4、第5、第6舰队等

   (二)陆军

   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

   ├─第17集团军(司令官:百武晴吉中将)——负责所罗门北部,以第6师、山炮1个团又1个营,

   │   速射炮1个营又1个连,5个高射炮营为基干

   │  (第2师于3月下旬退到菲律宾重建)

   ├─第18集团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负责新几内亚东部

   │  ├─第20师:3月11日到达汉沙湾

   │  ├─第41师:2月26日全部到达威瓦克

   │  ├─第51师:一部分在萨拉莫阿附近,主力在海上被歼,正在重建

   │  ├─南海支队:第21混成旅和第41团(在布纳和瓦胡岛战斗中受重创,退到萨拉莫阿附近)

   │  └─直属部队:以1个连射炮营,约6个高射炮营为基干

   ├─第38师(主力从瓜岛撤退后重建,以3个营为基干,开赴所罗门中部)

   ├─第6飞行师(以7个战队、3个中队为基干)

   └─其他直属部队:第65旅(欠2个团)南海第1守备队、1个坦克团和1个坦克连、2个重野炮团、

       3个高射炮营等。

  、向莱城遣送第51师主力与丹皮尔海峡悲剧

   (一)船运部队:

     第18集团军司令部:

     第51师主力(中野英光中将,以1个步兵团、1个野炮团为基干);

     第18集团军直属部队。

     共约7,000人,8艘运辅船。

   (二)掩护部队:

     护航舰艇:木村少将指挥,驱逐舰8艘

     空中警卫部队:第21航空战队司令官指挥的陆、海军飞机共70架,轮番在船队上空担任警卫

   (三)盟军的攻击:

     共约130架飞机(包括战斗机52架、B-17、B-25、攻击机40架等)

   (四)日方损失:

     丧失:运输船8艘、驱逐舰4艘、乘船部队的几乎所有装备

     人员:救出的幸存者约3,600人(其中约1,200人到达莱城)

   四、“伊号”作战参战兵力及战果、损失

   (一)参战兵力:共约420架飞机

     第11航空舰队:约220架

     第3舰队(特混舰队的航母舰载机):约200架

   (二)作战内容:

   第1期(X作战)4月7日攻击所罗门方面,约200架次;第2期(Y作战)4月11日~14日攻击新几内亚方面,约520架次

   (三)战果及损失(无可靠资料,根据宇垣中将的笔记整理):

     战果:击沉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各种运输船18艘,击落飞机134架,

        炸毁其他设施等多处(夸大报告)

     丧失:约60架飞机

   五、参考文献

   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战史丛书》: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3)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4)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3)

   盟军在缅甸方面的反攻

   (1943.1~4)

   一、日军的态势

   缅甸进攻战结束后,南方军和大本营计划以第15集团军的部分兵力攻占阿萨姆邦东部和吉大港,以便开展对印工作。于是,命第15集团军为此作好准备。第15集团军尽管因钦敦江两岸地势不利而深感为难,但还是进行了研究和准备。后来,这个作战计划由于东南方面的形势恶化而推迟了。日军考虑到盟军可能在缅甸方面发动反攻,仅凭第15集团军来抵挡已显势单力薄,便于1943年3月新设了缅甸方面军,并逐渐增加其兵力。

   二、盟军的反攻计划

   英国从缅甸败退后紧急驰援印度,同时将从缅甸退出的部队重新组编,并在温盖特准将的建议下,创立了担负纵深渗透任务的特种部队,经富昆河退却的史迪威中将得到蒋介石的认可,开始以美式装备武器中国军队,并施以美式训练,准备向缅甸反攻。缅甸交通线被切断后,盟军只好从印度飞越喜玛拉雅山向中国空运军需品(驼峰运输),与此同时抢修由利多经富昆河谷 [ cdhyy注:胡康河谷 ] 至北缅的公路。

   盟国在卡萨布兰卡会谈中决定从1945年11月开始正式向缅甸发动反攻。按预定方案,拥有美式装备的中国军队从云南和利多两个方向进攻,英印军队从加里瓦发动地面进攻,并在西南沿岸展开登陆作战。为了此次反攻,盟军还在各反攻路线上设置了进攻据点,并为打通西南通道而发动了夺回阿恰布之战。

   三、第一次阿恰布作战

   阿恰布是西南沿岸的重要战略据点。势单力薄的第15集团军担负着缅甸全境的防御任务,而只能在阿恰布部署宫胁部队(以2个营为基干),况且该部队还有部分兵力派驻在通贝克一线。英印部队1942年年底从正面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第15集团军命令第55师击溃这股敌军,同时命令有延支队翻越阿拉干山脉,开进卡拉丹阿谷。第55师派宫胁部队和棚桥部队分别从卡拉丹河谷和梅宇河东岸迂回,与有延支队一起进攻敌军侧翼,派宇野部队从正面进攻。印军第14师在其认为不能通过的阿拉干山脉方面受到来自侧后方的袭击,陷入重围,伤亡惨重,只得败退。盟军的反攻初战失利。

   四、第一次亲迪队作战

   1943年2月,温盖特旅分成南北两路7个纵队向缅甸中部悄然挺进。在得到空中补给的情况下,他们翻越若开山脉,潜入日军后方,骚扰炸毁了铁路和桥梁。第15集团军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命令各师进行扫荡。温盖特迫于日军的大扫荡,3月24日决定分散撤退。这些难以得到空中补给的各路散兵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撤回据点,当时约有1,000人死亡。温盖特却对这一潜入日军后方骚扰的行动充满信心,着手将特种部队扩充为6个旅。与此同时,日军感到大范围的防御作战日趋艰难,改变了翻越若开山脉作战的观点。

   五、第二次亲迪队作战

   1944年2月,温盖特开始第二次侵入缅甸。他将6个旅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先由1个旅徒步潜入,后于3月6日用滑翔机空投了另两个旅。3月22日以后,空运了第二梯队。日军在英帕尔和富昆两个战场的后方受到骚扰,虽尽力扫荡,仍无济于事。

  主要数据

   一、日军在缅甸方面的兵力及编组

   (一)1943年初

   第15集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

   │  (自1942年12月1日起缅甸防御转入新部署)

   ├─第18师(牟田口中将,以9个营为基干)——负责富昆及西北方面

   ├─第33师(柳田中将,以9个营为基干)——西部方面和阿怡布方面

   ├─第55师(古闲中将,缺南海支队,以6个营为基干)——西南沿海方面

   │  (为转入新部署正从北缅南下)

   ├─第56师(松山中将,以9个营为基干)——云南方面

   └─直属部队

   (二)1943年3月27日以后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

   ├─第15集团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负责北缅(西南沿岸除外)

   │  ├─第18师(田中中将)——富昆方面

   │  ├─第31师(佐藤中将,1943年5月建立,9月到达,以9个营为基干)

   │  ├─第33师(柳田中将,以9个营为基干)——西部方面

   │  ├─第56师(松山中将,以9个营为基干)——云南方面

   │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55师(古闲中将,缺南海支队,以6个营为基干)——西南沿海方面

   └─方面军直属部队

   (三)航空部队

   第3航空军司令官:菅原道大中将——负责缅甸、马来亚、荷属东印度方面

   ├─第5飞行师(小畑中将,以2个战斗机战队、2个重轰炸机战队、1个轻轰炸机战队、

   │   1个司令部侦察机战队为基干——1942年12月3个战队调至东南方面后)

   │  ——缅甸方面

   ├─第3飞行团——爪哇方面

   ├─第12飞行团——苏门答腊方面

   └─其他

   二、盟军的兵力及编组

   英印军队

   (一)英印军总司令官:韦维尔上将(英)

      ├─东部军——从阿恰布和英帕尔方面反攻

      │  ├─第15军(以英印军2个师为基干)——阿恰布方面

      │  ├─第4军(以英军1个师和英印军1个师为基干)——英帕尔方面

      │  ├─缅甸军(从缅败退,正在重建)——英帕尔方面

      │  └─温盖特旅(以2个营和破坏队为基干的特种部队)

      ├─南部军(以2个师、1个坦克旅和1个装甲旅为基干)

      └─北部军、西部军(以5个师和1个装甲师为基干)

   (二)美中联军——富昆方向

   新编第1军(美军史迪威中将)——以富昆方向反攻,以经过美式训练、装备的2个师为基干,逐步增加

   (三)中国军——云南方向

     云南远征军(陈诚上将,美式装备,约7个师,逐步增加)

   (四)盟军航空部队

     美英联合的航空部队约550架飞机

   三、第1次阿恰布战役

   (一)日方

      ├─第55师长:古闲中将——1943年1月10日起指挥作战,共以9个步兵营为基干

      ├─阿恰布守备队(初为宫胁部队,后为川岛支队(第55骑兵团))敦贝克守备队(伊藤少校,

      │  以1个营为基干)

      ├─有延支队(以第33师的1个营为基干,在宫胁支队长的指挥下,翻越若开山脉,

      │  进入加拉丹河谷)

      ├─宫胁部队(第213步兵团主力,以第33师为基干,最初负责阿恰布方面的防御,

      │  后改为进攻加拉丹河谷-梅宇河谷一带)

      ├─棚桥部队(以第112步兵团为基干,从背后袭击蒂枝的敌军)

      ├─宇野部队(以步兵第143团为基干,从梅宇半岛方面反击)

      └─其它直属部队

   (二)盟军

     东部军——第15军

       第14印度师(以4个旅为基干)

       第26印度师的英军第6旅

  四、日军伤亡
阵亡(人) 战伤(人) 合计(人)
宫胁部队 208 464 672
棚桥部队 301 560 861
宇野部队 36 96 132
其  他 66 45 111
总  计 611 1,165 1,776

   五、日军战果——据当时的报告

     击毙:约4,770人,俘虏:480人

     缴获:坦克和装甲车47辆,野山炮2门,汽车73辆,大量轻武器

   六、第1次亲迪队作战——温盖特旅的渗透

   (一)温盖特旅(指挥官:温盖特准将)

     北路:旅司令部及5个纵队(约2,200人、骡马850匹)

     南路:2个纵队(约1,000人,骡马250匹)

   2月14日~15日渡过钦敦河,在有空中补给的情况下潜入,因日军扫荡,3月24日开始分散撤回(部分撤入云南)

   在约4个月期间,行军1,600~2,400公里,破坏铁路、桥梁等,生还者2,182人(约1,000人死亡或失踪)

   (二)日军的讨伐

     第18师:派约3个营扫荡

     第56师:派约1个营扫荡

     第33师:以各地区负责部队进行扫荡

   新几内亚作战

   (1942.12~1944.8)

   一、莱城和萨拉莫阿

   新建不久便在布纳附近遭灭顶之灾的第18集团军自瓜岛撤退后,一面防卫莱城和萨拉莫阿,以将其作为粉碎盟军反攻的主要战场,一面在新几内亚北岸建立航空基地,修筑公路,努力为作战打基础。海上遇难后被救出的第51师主力加上从布纳、瓦胡岛撤下的部队重新组编后,也全力投入了保卫莱城和萨拉莫阿的战斗。但由于空中力量过于薄弱,地面部队的机动和补给都非常困难,战斗力明显下降,战斗越打越艰苦。8月新编的第4航空军进入战场后不久其一部便在威瓦克受到突然袭击而被击溃。日美两军空中力量的悬殊与日俱增。9月上旬,敌军两个师分别在莱城东西两侧登陆、空降,尔后发动了进攻。第51师勉强摆脱了困境,越过萨拉瓦刻山脉,退到北岸。

   二、丹皮尔海峡的失陷

   9月,大本营改变方针,着手加强绝对国防圈。第18集团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有打持久战,才能为加强绝对国防圈赢得时间。盟军利用绝对制空权和行动自由等有利条件,于9月中旬向芬什哈芬发起进攻。日军在紧急驰援的第20师到达以前,只有靠当地的船舶部队进行抵抗。10月中旬,第20师主力到达芬什哈芬并开始进攻。这场激战持续了近两个月,日军战斗力逐渐消耗殆尽。12月中旬,敌军又改变了战场,在新不列颠岛西部登陆。控制着丹皮尔海峡两岸的盟军1月4日登上昆比岬,把第18集团军一分为二,同时完全控制了丹皮尔海峡,试图沿新几内亚北岸大举进攻。

   三、第18集团军大举西进和进攻艾塔佩

   由于食不果腹、疟病流行和长途行军,加上接连不断的战斗,第18集团军的战斗力不断下降,已无力击溃昆比岬的敌军。另外,日军在威瓦克以西的地面作战兵力薄弱,必须尽快地调遣部队以加强那里的防卫。第18集团军便开始绕过岸边的敌军阵地,沿山脉西进。对于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日军官兵来说,这简直是一次没有尽头的苦难之行,倒毙途中的人确实不在少数。

   盟军获得了海空力量的绝对优势以后,绕过拉包尔,2月底登上并占领了阿德默勒尔蒂群岛。此后,盟军还绕过汉沙和威瓦克,加快进攻速度,于4月22日向艾塔佩和荷兰提亚发动进攻,创造出长驱直入日军绝对国防圈纵深的态势。第18集团军被敌军切断同拉包尔的联系后,与第4航空军一同归属澳大利亚北部的第2方面军指挥。此时,第18集团军正在穿越塞皮克河的大沼泽地带,敌军避开第18集团军西进。第18集团军本可为保全自己而停下来设法自救,但安达中将选择了一条牵制敌人、积极地完成任务的道路,断然继续西进。第18集团军7月11日开始攻击艾塔佩的敌军,激战持续到8月3日,后进入相持态势。

   附记:阿图岛壮烈牺牲

   在日军占领阿图、基斯卡两岛以后,美军增加了这方面的兵力,作好了反攻的准备。1943年5月11日,美军用约1个师的兵力强行登陆。日军大本营曾研究过增援和反击,终因海空力量悬殊而作罢,只进行了小规模的反击。山崎上校指挥的约5,000名阿图岛守备队员,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顽强作战,最后于20日实施突击时全部阵亡。基斯卡岛守备队则在浓雾的掩护下得以生还。

  主要数据

   一、日军兵力及编组

   (一)陆军

   1、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上将)

      ├─第17集团军——负责所罗门方面(以第6师为基干)

      ├─第18集团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1944年3月25日以后转隶第2方面军

                  │  ├─第20师(1月下旬登陆,修建机场、公路等,并担任北岸警戒任务,

                  │  │  其后主力向芬什哈芬发动反击)

      │  ├─第41师(2月以后陆续登陆,分批增援第51师,主力建完基地后在北岸作战)

      │  ├─第51师(主力在丹皮尔海峡覆灭,部分兵力进攻瓦胡岛,同从布纳方面撤退

      │  │  的南海支队和第21混成旅合并重建。担任莱城、萨拉莫阿的防御,

      │  │  其后翻越萨拉瓦刻山,进入北岸)

      │  └─其他:直属部队、船舶部队、兵站部队等

      ├─第4航空军(司令官:寺本熊市中将)——1943年8月10日新编,1944年3月25日以后

      │  │  转隶第2方面军

      │  ├─第6飞行师(19,42年12月新编,以6个战队为基干)

      │  ├─第7飞行师(1,943年8月新编,同年12月转隶第2方面军,以5个战队为基干)

      │  ├─第14飞行团(1943年6月加入,以2个战队为基干)

      │  ├─第1挺进旅(1945年8月加入)

      │  └─其他

      │    (1943年8月16日,威瓦克遭空袭,刚刚抵达的约100架飞机均在地面被击毁,

      │     其后虽一边作战,一边努力增强战斗力,但12月初能随时出动的飞机仅90架

      │     左右,翌年又有减少。)

      ├─第17师(1943年10月以后陆续抵达拉包尔,部属在新不列颠岛西部,实施图尔布和

      │  马卡斯岬的战斗)

      └─其他(略)

   2、第2方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上将)——1943年10月到达,负责澳大利亚北部的作战

   以第2集团军、第19集团军为基干,1944年3月25日以后,同时指挥第18集团军和第4航空军,负责整个新几内亚作战。

   (二)海军

   东南方面舰队(司令官:草鹿任一中将)

   ├─第11航空舰队(主要负责所罗门方面作战,一部在新几内亚方面海域作战,

   │  1944年2月以后,航空部队调往中部太平洋)

   ├─第8舰队(主要担任所罗门方面作战)

   ├─第9舰队(司令官:远藤喜一中将,1943年11月16日为新几内亚方面作战而新设,

   │  1944年3月26日归西南方面舰队指挥)

   ├─东部警备部队(以第7根据地队为基干——有陆战队、驱潜艇等)

   ├─西部警戒部队(以第2特别根据地队为基干——有陆战队、驱潜艇等)

   └─护卫部队(白鹰号、不知火号及驱潜艇和勤务舰等)

   二、盟军的有关部队

   西南太平洋方面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上将

   ├─盟军地面部队指挥官:布雷米上将(澳)

   │  ├─新几内亚军——逐渐增加兵力,1943年8月编制如下:

   │  │  ├─澳第1军(以第5、第7、第9、第11师和第4旅为基干)

   │  │  ├─澳第3师

   │  │  └─其他

   │  ├─第6集团军(被称为阿拉英集团军,麦克阿瑟直接指挥,首先在新不列颠,

   │  │  │  尔后在荷兰提亚作战)

   │  │  ├─美第1军

   │  │  ├─海军陆战队第1师

   │  │  └─其他

   │  └─澳第1、第2军——澳本土

   ├─盟军海军指挥官:卡奔达中将(美)

   │  ├─美第7舰队

   │  ├─第7两栖部队

   │  └─澳海军部队

   └─盟军空军指挥官:肯尼中将(美)

      ├─美第5空军(1944年3月以后管辖第13空军的大部分兵力)

      └─澳空军

   (1942年8月底约有450架飞机,尔后逐渐增加新式飞机,1943年3月为740架,同年年底增至900架左右)

   三、两军在主要战斗中兵力概要
时 间 日 军 兵 力 盟军兵力
莱城、萨拉莫阿 1943年6月~9月 以第51师为基干(实际兵力为4,000~5,000人) 约2个师强
芬什哈芬 1943年9月~12月 以第20师(2个团)为基干 此外还有船舶部队(11月底实际兵力约3,000人) 最初1个师后增2个旅
图尔布附近 1943年12月~1944年1月 第17师主力 海军陆战队1个师又2个团
艾塔佩 1944年4月~8月 第18集团军主力(形式上为3个师)(实际兵力约2万人弱) 3个师弱

   另,停战时日第18集团军总人数为13,263名,阵亡约10万人。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