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事变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中国事变

中国事变

作者:桑田悦、前原透 ·日本

出自————《简明日本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变事概况

   (大东亚战争前)

   中国事变实质上是满洲事变的继续,它与太平洋战争也息息相关。

   1933年5月的塘沽协定,宣告了满洲事变的结束。其后,日本加速了侵占华北的步伐,与不断尖锐化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对立日益加深。

        1936年10月的绥远事件中,中国打败了受关东军援助的蒙古杂牌军。中国民众的士气进一步高涨。12月西安事变后,中国停止内战,实现了国共合作,举国一致抗日的空气越来越浓,这时,日本继续采取强硬态度,认为若后退半步,中国便会得寸进尺。在华北及上海、南京地区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终于,战火以“芦沟桥事件”(1937年7月7日)为导火线,从华北的“华北事变”漫延到上海,成为中国事变,进而发展到进攻首都南京。

   日本的战争目的是:“膺惩中国军的暴虐,促南京政府反省,根绝排外抗日运动,加强日满支提携”。然而,日军几乎连战连胜,这更加增大了日本国民对胜利的渴望,进而不断提高和平条件。南京陷落前后,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曾出面调停,未能达成和平协议。近卫内阁拒绝了参谋本部关于继续交涉的主张,于1938年1月16日发表了“不与国民政府谈判”的声明,迫使蒋介石政府决意彻底抗战,战争长期持久化。为打开战局,日军前后进行了徐州作战、武汉作战和广州作战。

   占领广东后不久,11月3日近卫首相明确指出,日本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足以确保东亚永远稳定的新秩序”,而决无领土野心。事实上,以战养战的日本完全是在加紧推行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的企图。日军占领广东后采取了两种政策:在华北、华中地区旨在确保占领地和治安;在汉口、九江地区则重在消灭抗日势力。

   1939年9月欧洲爆发战争,为应付新的国际形势,日本希望早期解决中国事变。然而,中国的抗战意志不减,很难找到和谈的时机。此外,为遮断法属印度支那的援蒋通路,日军于同年暮至翌年春出兵进攻南宁、占领海南岛,致使与英法势力的关系越加紧张。

   1940年6月,英法军在欧洲战场上败北,法国投降。日本政府和军部断定此时是解决陷入泥沼的中国事变的太好时机,遂于9月22日进驻北部法属印度,27日缔结了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至此日本正式成为美英等国的敌国,在美英的世界战略中,中国抗战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美英增加对中国的援助,事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日本不再指望与重庆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承认南京的汪兆铭政权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同时,为缓和不断恶化的日美关系,双方开始了会谈。然而,美国以确保中国领土完整、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通商机会均等等原则为条件,拒不退让,最后,终因德苏开战,日本进驻法属南部印度,及美国对日石油禁运,致使日美交涉陷入僵局,直至日美间爆发战争。

   主要数据

   一、陆军平时编制(1936年5月改订)

     军队

     ○集团军司令部  3  (朝鲜、台湾、关东)

     ○作战部队                ○台湾守备部队

      师司令部      17          司令部       1

      步兵旅司令部    34          步兵团       2

      步兵团       68          台湾山炮团     1

      坦克团        4          台湾高射炮团    1

      骑兵旅司令部     4          基隆重炮团     1

      骑兵团       25          马公重炮团     1

      野战炮团      14         ○独立守备队

      山炮团        3          司令部       1

      独立山炮团      2          步兵营       6

      骑炮团        1         ○其他

      野战重炮旅司令部   5

      野战重炮团      9

      重炮团        9          旅顺重炮团     1

                           (隶属关东军司令部)

      高射炮        6

      气球团        1          官衙

      工兵团       17          陆军省以下26个

      铁道兵团       2          其中:

      通信兵团       2           防卫司令部    3

      师通信队      17           要塞司令部  18

      辎重兵团      16           团区司令部  57

      陆军教导队      1          学校

     ○编组航空兵团的部队            陆军大学以下25个

      航空兵团司令部①   1

      飞行团司令部     3          平时编制总兵力约25万

      飞行联队      11

   [ 译者注:①日陆军航空兵初创时期最高单位是航空兵团,相当于飞行集团军。 ]

   二、事变前至事变期间陆军的扩军计划

   (一)1936年确定《国防所需兵力》

   1、陆军 50个师及142个航空中队

   2、海军舰艇:主力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28艘、水雷战队6个(驱逐舰96艘)、潜艇战队若干(70艘)

   航空兵力:65个中队

   (二)1号军备(陆军扩军计划,1937年4月制定)

   1、战时兵力:1942年前建成41个师、142个飞行中队,并建立相应的支援保障部队。

   2、平时兵力:1942年前为驻满洲10个师、内地及朝鲜17个师,142个飞行中队,并建立相应的支援保障部队,同时扩充补给、动员、教育、卫生等设施。

   [ 注:该扩军计划刚刚开始便爆发了中国事变。当时只完成:平时兵力17个师,战时兵力32个师、54个飞行中队。到1938年末,师数增至34个(驻满洲8个、驻内地和朝鲜2个)、混成旅6个、飞行中队70个(驻满洲28个、驻内地和朝鲜16个)。 ]

   (三)2号军备(陆军修正扩军计划,1940年12月确定总纲)

   1941年至1944年。地面:战时兵力65个师、常备兵力48个师。空中:增至164个中队。在此情况下,1940年~1941年前期将使驻华兵力85万人减至50万人。

  参考:1939年秋陆军兵力
国 内 朝 鲜 满 洲 中 国
常设 5 1 9 22 37
(特设) (3) (3)
留 守 师 10 1 11
独立混成旅 19 19
飞行中队 8 11 55 17 91

   (在动员计划中,特设师系指在常备师外编成的师)

   华北初期作战

   (1937.7.7~1938.3)

   一、起因

   根据北清事变(义和团事件)最终议定书,日本和英、美、俄、法等列强一样,在华北拥有驻军权,称为中国驻屯军(总兵力约为5,600人)。随着中国方面的民族意识不断高涨,中国各地的排日抗日运动日益激化,中国驻屯军与中国军队的关系更加紧张。1937年7月7日,双方终于在北京(当时的北平)郊外“芦沟桥发生了武力冲突”。

   8日日本政府确定“不扩大事态,现地解决”的方针,但在11日的政府声明中却断言“这一事件是中国有计划的武装抗日”,决定动员内地的3个师,中国方面也决意以武力抗争。尽管日本停止了兵力动员,19日蒋介石仍发表了“最后关头”的声明,号召全国一致抵御日本的侵略,这时,日中双方的态度都变得相当强硬。到7月下旬,双方在北平(北京)附近接连发生武力冲突,加上在通州发生了惨杀140名日本人事件,日本的舆论界也开始强硬起来,政府终于决定“发弃不扩大方针,膺惩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动员内地的3个师派往前线。7月28日,中国驻屯军攻打北平周边的中国第29军,迫使该军撤离该地。

   二、涿州保定会战

   8月,中国军队在陇海沿线,河北省中部集结了约40万大军,中国驻屯军从内地增调3个师准备与其作战,由前来增援的关东军对付威胁北翼的察哈尔省的中国军队。此外,因在上海也发生了战斗,中央部门也认为必须加强兵力。8月24日,两次动员4个师(第16、第105、第109、第101师),并编成华北方面军,下令以此“挫伤敌人作战意志、为获得结束战争的时机,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保定附近)之敌”。

   自9月14日开始,第1集团军以日平均15公里的速度南下进攻,24日占领保定。第2集团军沿洪水地带前进,24日占领了沧州。然而,因两集团军只顾平推前进,未能包围中国军队。两集团军借追击之势,于10月10日占领石家庄。中央部最初以保定-独流镇为进攻限制线,后改定为石家庄-德州。然而,方面军竟以石家庄以南100公里的顺德为目标,第1集团军更冒进到了顺德以南100公里的彰德以北。

   这场会战终因前线部队一味冒进和中国军队的退避战术,既未能歼灭中国军队,又没有创造停战的时机。

   三、太原进攻战与山东战斗

   根据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中将及第5师长板垣征四郎中将的呈报,中央部对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山西省省会太原的战略价值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撤换了反对派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后,10月1日下令攻打太原。11月9日,2个师占领了太原。翌年几乎占领山西省全境。

   对山东半岛的作战因南京作战而一度停止。12月中旬重新提到日程,向日本拥有许多特权的青岛派去了第5师的1个支队。但海军在陆军之前攻占了青岛,致使日陆、海军间在占领后围绕设施管理权问题发生了纠纷。

   日军在华北作战中投入的兵力为8个师、约27万人。11月20日,在东京设立大本营。

        主要数据

   一、中国驻屯军的加强

   (一)1935年5月

   驻北平步兵队(2个连)、驻天津步兵队(8个连)、冈山炮兵队(1个连)、冈山工兵队(1个排)。总人数1,771名。

   (二)1936年4月18日,根据军令陆甲第6号增强,6月上旬编成完毕。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司令部: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第2团,及其所属坦克队、骑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医院、仓库。

   (三)1937年7月11日,下令出兵华北,由关东军抽调第1独立混成旅主力、第11独立混成旅主力、关东军飞行集团之一部(侦察、作战、重型轰炸机各2个中队),由朝鲜军中抽调第20师(紧急动员部队),交给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指挥。

   (四)1937年7月15日增派协助上述部队作战的航空部队军直辖部队兵站部队(由内地动员,于7月28日前运送中国)。航空兵团司令部、第1飞行团司令部、7个飞行大队、4个独立飞行中队、2个机场勤务中队、1个野战飞机修配厂,以上组成临时航空集团,各机种合计18个中队,分别部署在山海关、锦州、大连地区,此外还有通信队、各后勤部队,均归属中国驻屯军司令官指挥。

   (五)1939年7月27日决定在内地动员4个师计20.9万人,军马5.4万匹,增派中国。第5、6、10师,第4独立机枪营,第1、2坦克营,第3独立山炮团,第1、2野战重炮旅,第3、4迫击炮营,第1、2独立攻城重炮营,野战高炮甲种队和乙种队各6个,第4、6独立工兵团,第2铁道团等。

   二、华北方面军的编成

   1937年8月31日下令编成

   方面军司令官 寺内寿一上将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第1集团军 (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改组中国驻屯军司令部

   │  ├─第1集团军司令部 (参谋长 冈部直三郎少将)

   │  ├─第6师 (谷寿夫中将)

   │  ├─第14师 (土肥原贤二中将)

   │  ├─第20师 (川岸文三郎中将)

   │  ├─第1、2坦克营

   │  ├─第1、3独立山炮团

   │  ├─第1、2野战重炮旅

   │  ├─第8独立野战重炮团

   │  ├─第1集团军通信队

   │  └─其他

   ├─第2集团军 (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

   │  ├─第2集团军司令部 (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

   │  ├─第10师 (矶谷廉介中将)

   │  ├─第16师 (中岛今朝吾中将)

   │  ├─第108师 (下元熊弥中将)

   │  ├─第6野战重炮旅

   │  ├─第二集团军通信队

   │  └─其他

   ├─第5师 (板垣征四郎中将)

   ├─第109师 (山冈重厚中将)

   ├─中国驻屯混成旅 (山下奉文少将)

   ├─临时航空兵团 (德川好敏中将)

   ├─华北方面军直属防空部队

   ├─第1、2独立攻城重炮大队

   ├─华北方面军通信队

   ├─华北方面军铁道队

   ├─华北方面军直属兵站部队

   └─中国驻屯军宪兵队

   上海、南京攻坚战

   (1937.8~12)

   一、起因

   1937年8月9日,在上海发生杀害日本海军军官事件。13日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兵力约4,500人)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14日中国空军轰炸上海租界,日本海军从台湾出动飞机空袭上海、杭州的机场。15日开始从九州派飞机轰炸南京。

   为保护当地侨民,政府应海军的请求决定派陆军进驻上海,14日编成上海派遣军。

   二、上海附近的会战

   8月23日,第3、第11师在上海北部强行登陆,加入战斗。当面的中国军队系中央军的精锐第14和第15师,它们凭借网状河渠地带的坚固火力点和民房进行抵抗。9月,日军增派了第9、第13和第101师,但因炮兵弹药不足、伤亡很大而停止了进攻。9日末,中央部撤换了作战部长,开始重视在上海附近取胜的意义,决定主战场从华北转到上海方向。10月20日,组编第10集团军,决定在杭州湾登陆。10月23日,中国军队开始撤退。加之,3个半师的第10集团军于11月4日在杭州湾登陆,致使中国军队在上海附近的防御全面崩溃。

   三、进攻南京

   11月7日,编成华中方面军,其任务是,“为摧毁敌人斗志,创造结束战争的时机,同海军协作,歼灭上海附近之敌。”11月11日,中国军队开始全面撤退。11月19日,第10集团军占领嘉兴,并申请向首都南京追击。11月20日。中央部设立大本营,11月24日解除前线控制线,指示新控制线为无锡-湖州一线。虽然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强烈反对扩大战线和进攻南京,但因参谋本部内强硬派的坚持以及现地军队的强烈要求,政府终于于12月1日下达“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的命令。

   现地第10集团军在大本营下达命令前便擅自越过控制线,准备进攻南京。上海派遣军与第10集团军展开进攻竞赛,12月4日突破有约10万中国军队固守的南京城外围防御阵地。自8日起开始排除中国军队在最后防线上的抵抗,近逼南京城,13日中国军队开始退却,日军派1个团进城,宣布完全占领南京,这期间,部分日军官兵有违反军纪行为,被全世界宣传为“南京惨案”。

   四、媾和失败

   10月末,在德国驻中国大使陶德曼的斡旋下,双方开始就停战及媾和条件进行交涉攻占南京后,日本国民沉浸在胜利之中,提出的媾和条件越来越苛刻。参谋次长曾极力主张放宽媾和条件。但近卫首相、广田外相、杉山陆相、米内海相等政府要人拒不改变强硬态度,认为中方无媾和诚意,多田次长向政府让步,同意把中方答复日方要求的期限定为1月15日,16日政府发表声明说:“帝国政府今后不再与国民政府为对手”。这样,长期持久战已不可避免。然而,当时日军的武器弹药、器材等严重短缺,只有在增设兵团、修整部队,严肃军纪后,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

        主要数据

   一、上海派遣军的编成——1937年8月15组建

   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上将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第3师

   ├─第11师(缺天谷支队)

   ├─第7独立机枪营

   ├─第5坦克营

   ├─第8独立轻装甲连

   ├─第10独立重炮兵团

   ├─第4迫击炮营

   ├─野战高射炮队6个、野战探照灯队3个

   ├─第8独立工兵团

   ├─第6独立飞行中队

   ├─上海派遣军通信队

   ├─架桥材料连、渡河材料连各2个

   └─兵站部队等

  、上海派遣军兵力加强情况

   (一)同年8月24日派遣

   独立野战重炮营2个、攻城重炮队1个。

   (二)同年9月1日

   天谷支队(以步兵第10旅为基干)回归第11师建制。

   (三)同年9月7日,从华北抽调野战高炮队5个,后备步兵队10个,野战炮兵连、山炮连、工兵连各1个,从台湾抽调重藤支队(紧急动员台湾守备队组成),隶属上海派遣军指挥。

   [ 注:9月2日,将“华北事变”改称为“中国事变”。 ]

   [ 注:9月9日上海方向的伤亡情况 ]
区 分 3 师 11 师 天谷支队
589人 488人 128人
1,559人 1,001人 335人

   (四)同年9月11日,重新向上海派遣军下达战斗序列(作战编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不变。

   在上述部队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兵力:

   第9师、第13师、第101师,第6野战重炮旅、第16独立野战重炮团、第12独立工兵团、第3飞行团司令部

   共计5个师,兵力约19万人。 [ 注:华北方面约37万人 ]

   三、上海方向伤亡情况
上 海 方 向 华 北 方 向
1937年8月中 234 1,112 1,346 615 2,367 2,982
同年9月29日前累计 2,528 9,806 12,334 2,300 6,262 8,562
同年10月14日前累计 3,908 15,843 19,351 -不明-
同年11月8日前累计 9,115 31,259 40,672 -不明-

   四、第10集团军战斗序列(同年10月20日下令编成)

               (同年11月5日杭州湾登陆)

   第10集团军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

   ├─第10集团军司令部

   ├─第6师(由华北方面军转隶)

   ├─第18师

   ├─第114师

   ├─第2独立山炮团

   ├─第6野战重炮旅

   ├─第1、第2后备步兵团(步兵团司令部及6个后备步兵营)

   └─其他

   ┌─冈崎支队(以第9步兵旅为基干,10月20日派出)

   ├─第16师(10月30日由华北方面军转隶)

   └─通信队后勤等部队

   [ 注:由于第10集团军的编成,华中方面有2个集团军计9个师,华北方面有2个集团军计7个师。日军的作战重点已转到华中。留在日本内地的部队只有第7师(北海道)和近卫师。 ]

   徐州会战

   (1938.4~6)

   一、起因

   进攻南京时,日本已向中国派遣16个师约60万大军,而且连战连捷。但中国依然无意屈服。参谋本部渴望加强满洲的防务,并对因长期作战而出现的军纪松弛深为担心。因此,大本营御前会议(1938年2月16日)制定方针:不扩大战局、不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维持现占领地的治安、致力于扶持新政权。然而,这一决定的倡导者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突然被解职,加上不久发生的台儿庄战斗,遂改变不扩大战局的方针,试图再次通过大规模作战寻求解决事变的时机。

   二、台儿庄战斗

   华北方面军第2集团军得到中央部的同意,于3月13日派第10师的濑谷支队和第5师的坂本支队出击,攻打附近的中国军队当前出至大运河一线时,意外地受中国大部队的攻击,陷入苦战。3月27日,濑谷支队突入台儿庄。进攻沂州的坂谷支队也到台儿庄增援。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而日两支队间联络中断,坂本支队接师命令转战他地,4月6日夜濑谷支队撤离台儿庄。中国军队称这是“台儿庄胜利”而大举宣传。

   三、徐州会战

   日军中央部获悉这一地区集结有大批中国军队,认为这是实施南北夹击,痛击中国军队、瓦解其抗战意志的大好时机。遂于4月7日,下令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联合发动徐州会战。

   就这次会战的目的开始存在争论,一种意见是占领徐州,打通津浦线;另一种意见是打击中国军队,最后统一为以打击中国野战军为主,占领徐州作为其结果。此外还讨论了提前实施原计划明年发动的汉口作战。4月中旬至5月末,大本营派遣以作战部长桥本少将为首的“大本营派遣班”前往现地,负责协调两军的行动。

   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分别于4月下旬和5月5日开始行动,南北策应、分进合击以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5月15、16日在徐州以西地区形成包围圈。但总计约50个师的中国军队在西南方向突破包围间隙,逃走了。在宽达一百几十公里的大平原上,日军仅以7个师的兵力欲包围、捕捉多于自己二倍的中国军队,终因间隙太大,未能形成包围战、歼灭战。事实上,称得上日中两军间激战的,主要是在台儿庄附近的一个月左右的战斗。正象“挺进徐州!徐州!!”一歌所述,更多的不过是在机动、行军。5月17、18日,日军下令实施追击。6月12日,中国军队破坏黄河南岸堤坝,引起特大洪水,彻底遏制了日军的前进。

   在日军实施追击过程中,第1集团军司令官在所属第14师协助徐州会战期间,无视华北方面军根据大本营指示而下达的命令,命其遮断陇海线后占领陇海线以西和兰封附近的要点。结果,第14师被转属第2集团军指挥,第1集团军司令官被罢免。

        主要数据

   一、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1938年3月30日改订)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上将

   ├─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第1集团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

   │  ├─第1集团军司令部

   │  ├─第14师

   │  ├─第20师

   │  ├─第108师

   │  ├─第109师

   │  ├─第4、第5、第9独立机枪营

   │  ├─第1、第5独立轻型装甲车连

   │  ├─第2坦克营

   │  ├─第1、第3独立山炮团

   │  ├─第2野战重炮旅(第5、第6野战重炮团)

   │  ├─第8独立野战重炮团

   │  └─第3、第5迫击炮营

   ├─第2集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

   │  ├─第2集团军司令部

   │  ├─第6师

   │  ├─第10师

   │  ├─第6、第10独立机枪营

   │  ├─第10、第12独立轻型装甲车连

   │  └─第1野战重炮旅(以第2、第3野战重炮团为基干)

   ├─第16师

   ├─第114师

   ├─中国驻屯兵团

   ├─第3、第4、第5独立混成旅

   └─临时航空兵团(司令官:德川好敏中将)

      ├─航空兵团令司部

      ├─第1、第4飞行团

      ├─第1(侦察机)、第2(战斗机)、第5(轻型轰炸机)、第9(轻型轰炸机)、

      │  第6(重型轰炸机)飞行大队

      ├─第9独立飞行中队(战斗机)、第3独立飞行中队(重型轰炸机)

      ├─第1、第2、第3机场勤务中队

      └─机场修建队2个、野战高炮队6个、野战探照灯队2个及兵站部队等。

   二、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1937年11月7日编成)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上将

   ├─华中方面军司令部

   │  ├─上海派遣军(朝香官鸠彦中将)

   │  ├─上海派遣军司令部

   │  ├─第3师

   │  ├─第9师

   │  ├─第16师(1938年1月15日后归属华北方面军)

   │  ├─第101师

   │  └─第10步兵旅 其他

   └─第10集团军(柳川平助中将)

      ├─第6师

      ├─第18师

      ├─第114师(1938年2月10日后转属华北方面军)

      └─其他

   三、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1938年2月14日下令编成)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中将

   ├─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第3师

   ├─第6师

   ├─第9师

   ├─第13师

   ├─第18师

   ├─第101师

   ├─第10步兵旅

   ├─第3飞行团

   └─波田支队(1938年2月20日以后)

   武汉攻坚战

   (1938.6~11)

   一、起因

   此次作战的企图是,通过此次作战和广东作战,占领中国诸要冲,制蒋介石于死命以使其屈服。为此,参战兵力超过30万人,包括第11集团军的5个半师、第2集团军4个师。与中方约60万防御兵力相比,兵力并不算充分。但仍属日中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作战。1938年初,根据不扩大战局、扩充军备的方针,1938年度的陆军预算定为38亿2,000万日元。事实上大大超过了这一数字。为发动这场倾注国力的大作战,需要新增员40万人,组建24万人的新部队,军需32亿5,000万。为实施上述计划,同年4月1日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及其有关法案,5月5日正式实施。6月下旬近卫内阁改组,表现出政府解决事变的新意向。

   二、作战准备

   6月18日,大本营下令准备进攻汉口,华中派遣军在长江及淮河方向逐次向西渗透,做开战准备。当时,因徐州作战的目标——是捕捉敌人还是占领要地尚未确定。大本营指示此次作战,目标是占领武汉要地,主要作战选在能与海军协同且便于补给的长江沿岸,开战时机视和平工作情况而定,并原则上规定为和平工作接近尾声的9月上旬。

   进攻战的准备工作包括:在海军的协助下第11集团军第1支队沿长江逆流而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占领九江及其北岸的黄梅,努力扩大地盘。第2集团军主力也在卢州附近集结。

   8月22日,大本营命令华中派遣军进攻并占领汉口附近的要地,此间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占领汉口后应努力紧缩占领地域。

   三、作战实施

   8月下旬,第11集团军在海军的协助下沿长江两岸前进,与担任策应的第2集团军一道发起进攻。第2集团军分两路推进,第3、第10师沿大别山脉以北迂回,第13、第16师横穿大别山脉。他们途中击败了中国军队的抵抗、克服了因道路被彻底破坏、酷暑、多雨、无数河川、险峻高山等带来的补给困难,以及瘟病流行、战斗力损耗等困难,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前出至汉口以北。在长江南岸,第11集团军第6师先后击溃几道防线的中国军队,占领广济后,在黄梅至广济间阻止并击退了占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的进攻,并派一部主力攻占了田家镇。在长江南岸,第101、第106师努力向南方扩大地盘,因遇中国军队的抵抗,1个多月没有任何进展。晚些时候到九江附近集结的第9、第27师,经九江、瑞昌向武汉发动进攻。9月15日攻陷要冲马头镇,后继续西进,10月25日在汉口南遮断粤汉线。沿北岸前进的第6师也于10月17日打退中国军队而转入追击,10月25日抵达汉口东端,同日,中国军队开始从市内撤退。大本营在占领汉口后的第2天指定了进攻控制线。据此,11月11日第9师占领岳州后宣告这场作战结束。

   在准备武汉作战的7月上旬至8月上旬间,在满洲与朝鲜、苏联滨海州等地带发生了边境纠纷事件(张彭峰事件)。8月10日,双方在莫斯克 [ cdhyy注:莫斯科? ] 达成停战协议。

   主要数据

   一、1938年7月末陆军主要兵力

   日本内地:近卫师、第11师

   朝鲜:第19师

   满洲:第1、第2、第4、第7、第8、第12、第23师、第1独立混成旅,第1~第3独立守备队,第104师(大本营直辖。待机)

   台湾:台湾混成旅(欠波田支队)

   华北:第5、第14、第20、第21、第26、第108、第109、第110、第114师,第1~第5独立混成旅,骑兵集团

   华中:第3、第6、第9、第10、第13、第15、第16、第17、第18、第22、第27、第101、第106、第116师,波田支队

   合计34个师,其中:对苏战备9个师(朝鲜、满洲),驻华兵力23个师(华北、华中),内地2个师

   、华中派遣军、第2集团军、第11集团军战斗序列概要(1938年7月4日改定)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上将)

   ├─派遣军司令部

   ├─第2集团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中将)

   │  ├─第10师

   │  ├─第13师

   │  └─第16师

   ├─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

   │  ├─第6师

   │  ├─第101师

   │  ├─第106师

   │  └─波田支队(以台湾守备队为基干)

   ├─派遣军直辖

   │  第3师(7月15日后转属第2集团军)

   │  第9师(8月1日后转属第11集团军)

   │  第18师

   │  第116师

   ├─其后增派部队(7月15日后加强给华中派遣军第11集团军)

   │  第27师、第15师、第17师、第22师

   │  航空兵团(8月2日后支援第11集团军)

   └─骑兵第4旅(10月11日后加强给华中派遣军第2集团军)

   三、武汉攻坚战中的伤亡情况
单  位
第2集团军 约2,300人 约7,300人 约9,600人
第11集团军 4,506人 17,380人 21,886人
合  计 约9,500人 约26,000人 约35,500人

   四、武汉作战中的航空兵团

   徐州会战后改编驻华航空兵部队,8月初完成改编。

   (一)改编要点

   1、空地分离方式:将编制内的飞行部队与机场大队分编,地勤部队统由航空地区司令部指挥。

   2、以飞行团为战术单位编成,使其拥有侦察、作战、轰炸等各种机能。

   3、设置航空通信队、航空情报队。

   (二)航空兵团编成与作战部署

   航空兵团司令官:德川好敏中将

   〈空〉 寺仓飞行团(以第1飞行团为基干)——协助第2集团军作战,歼灭敌航空兵(1个侦察中队、2个战斗机中队、2个轻轰炸机中队)

   菅原飞行团(以第3飞行团为基干)——协助第11集团军作战,歼灭敌航空兵2个侦察中队、1个战斗机中队、4个轻轰炸机中队)

   藤田飞行团(以第4飞行团为基干)——主要协助第11集团军,必要时协助第2集团军加强重点方向,歼灭敌航空兵并攻击敌要地(4个战斗机中队、4个重型轰炸机中队)

   直辖——1个侦察中队等

   〈地〉 航空地区司令部2个、机场大队7个、机场中队2个、野战机场修建队3个、航空通信队1个、航空情报队1个、高炮部队4个、兵站汽车中队8个、地面运兵队7个、野战飞机厂2个。

   华南作战

   (1938.10~1940.2)

   一、广东作战

   广东、香港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根据地,各国援助的约80%物资要从这里运进。日本试图通过占领该地区来结束这场战争。在武汉作战即将结束、船只准备完毕后,大本营决定实施这一作战。1938年9月19日编成第21集团军。命其在海军第5舰队的协同下攻占广东附近要地。第21集团军在马公集结,在第5舰队的护卫下乘船出击。10月12日在大鹏湾强行登陆,向广东快速推进,21日占领广东。

   二、翁英会战

   1939年8月下旬,中国第12集团军发动夏季攻势,我第21集团军主张实施反击予以击破。11月15日,第21集团军得到大本营同意,从11月至12月向中国军队展开攻击,后因南宁方向战势紧迫,第21集团军调往该方向。

   三、南宁作战

   为阻止援蒋物资从华南方面运进,大本营派台湾混成旅、海军陆战队,分别于1939年2月、6月和8月占领海南岛、汕头和深圳。其后开始研究直接切断从法属印度支那北部通往重庆的广西交通线,以及派海军航空队轰炸滇越铁路和缅甸交通线。武汉作战结束后,日陆军因主张优先考虑对苏备战以及发生了诺门坎事件,使上述计划推迟了实施。诺门坎事件后,统帅部首脑更迭,11月14日命令实施上述行动。11月15日至16日,从满洲抽调的第5师和台湾混成旅在钦州湾登陆,24日第6师占领南宁,并分别派1个团的兵力前进至南宁东北方向35公里处,南宁以北20公里处和法印边境的龙州,扣押了大量援蒋物资。12月上旬,得悉蒋直系部队约10万人开往此方向,但第5师未予重视。12月17日,在部队分散的情况下,遭到约25个师组成的大规模中国军队的攻击,约2万4,000名日军被包围,陷入苦战。翌年1月13日,第18师、近卫师1个旅约3万援兵在钦州登陆,至25日在南宁附近集结,28日在宾阳附近向中国军队发动反击(宾阳会战),并将其击退。

   四、海南岛作战

   进攻海南岛方案是在研究广东作战时,由海军提出的。陆军方面担心海军象在青岛、厦门那样全面取得政治经济利益后,会影响日中和平解决争端而一直踌躇不决。然面,鉴于陆海军的协同关系,在达成有限目的即将来不插手政治经济问题的协议下,同意了这一行动,1939年2月10日,台湾混成旅与第5舰队联合发动进攻,几乎未遇抵抗,占领海南岛,使英、法、荷等国大为震惊,断定这是“日军南进”的开始。日本政府辩解说,封锁华南沿海纯属军事目的。然而,日本却向该岛派去了专家,调查地下资料,发现了铁矿并着手开发。

   此外,作战结束后,日本政府于1939年3月31日宣布,新南群岛(现在的南沙群岛)为日本领土。

   主要数据

   一、广东作战部队

   (一)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古庄千郎中将

      集团军司令部:第5师、第18师、第104师

      集团军直辖部队:独立机枪营3个、独立轻装甲连3个、山炮团2个、野战重炮旅1个、

        迫击炮营2个、臼炮营2个、野战高炮队8个、气球中队1个

      第4飞行团:战斗机中队2个(24架)、轻型轰炸机中队3个(27架),支援飞机队1个(4架)、

        机场大队2个、机场中队1个、野战机场修建队1个。

   (二)第6舰队 司令官:盐泽幸一中将

      第9战队:直率、妙高(旗舰)、多摩

      第10战队:天龙、龙田

      第8战队:鬼怒、由良、那珂

      第2水雷战队:“神通”等驱逐舰7艘

      第5水雷战队:“长良”等驱逐舰3艘

      第1航空战队:加贺(约40架飞机)、驱逐舰2艘

      第2航空战队,龙骧、苍龙(约70架飞机)、驱逐舰4艘

      第2根据地队:迅鲸、嵯峨、港务部、警戒艇队等

      第14航空队:(约40架飞机)

      高雄航空队:(中型攻击机12架)

      千岁:(水上飞机8架)神川丸:(水上飞机8架)

      第3驱逐舰队:驱逐舰3艘

      第1炮舰队

   (三)广东作战中陆军总兵力

      约7万人,马2.7万匹。伤亡:亡173名,伤493名,马死伤1,069匹

   二、1939年末中国派遣军编组

   中国派遣军 总司令官:西尾寿造上将

   ├─华北方面军 多田骏中将

   │  ├─第1集团军

   │  │  第36、第37、第41师,第1、第8、第16独立混成旅

   │  ├─第12集团军

   │  │  第21、第32师、第5、第6、第7、第10独立混成旅

   │  ├─驻蒙军

   │  │  第26师、第2独立混成旅

   │  │  骑兵集团

   │  └─直辖部队

   │     第27、第25、第110师,第1、第8、第15独立混成旅

   ├─第11集团军 冈村宁次中将

   │  第3、第6、第13、第33、第34、第39、第40师,第14、第18独立混成旅

   ├─第13集团军 藤田进中将

   │  第15、第17、第22、第116师,第11、第12、第13、第17独立混成旅

   └─第21集团军 安藤利吉中将

       第5、第18、第38、第104师,台湾混成、近卫混成旅

   要地占领后的作战

   (1939.2~1943.11)

   一、战争的长期化

   日本政府企望通过1938年的徐州作战、武汉作战和广东作战,寻找和平解决争端的出路,然而并未能将重庆国民政府拉到谈判桌来。蒋介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对立,惧怕共产党在战争期间不断壮大,反对采取焦土战术和游击战,准备谈判媾和。日本方面坚持除非蒋介石下野,否则拒绝交涉。汉口陷落后,蒋介石宣称,日军短期决战失败,战争进入持久化,宣告进行全面抵抗。11月3日,近卫政府声明,“推行东亚新秩序,不反对与国民政府接触”;11月30日,发表“互惠平等、日满华一体提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防卫、经济提携”,决定将其作为“日华新关系调整方针”,然而,中国方面没有对此做出反应事

   二、持久战的作战方针

   占领汉口、广东后,大本营认为作战已告一段落,下一步将进入“长期持久战”阶段,今后如无特殊重大必要不再扩大作战地域。于12月2日决定了对不同作战地区采取不同作法的方针:在华北、蒙疆、长江沿岸地区以维护治安、确保安定为主要目的;在安庆、信阳、岳州、南昌地区,以武汉三镇和九江为根据地,集中力量消灭抗日势力。为此,华北方面军地域增设第12集团军(取消第2集团军),华中派遣军地域增设第11集团军,准备以武汉为根据地实施作战。

   1939年进攻海南岛、汕头、潮州及南昌,使战局进一步扩大,加之,随着诺门坎事件后军部的人事更迭,以“中国事变的最后进攻战”为名目,发动了南宁进攻战。面对中国军队的反攻,日军采取先发制人、各个击破的战术。武汉地区的第11集团军发动襄东会战、赣湘会战,已不仅限打退敌人的反攻,而是企图给中国军队的主力兵团以沉重打击,以导致蒋政权崩溃。日军在各地不断展开治安肃清战,尤其在华北,讨伐行动与治安工作并重,部队逐次分散配署,努力使治安地域由点、线向面上扩展。

   三、遥遥无期的战争

   自1939年12月开始,中国军队在北起蒙疆南至南宁的全国范围一齐出击,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和作战士气大大超出日军的意料,尤其是第3、第5和第9战区的反攻异常激烈。中国军队虽未实现夺回武汉这个冬季攻势的目的,然而日本方面深深感到解决中国事件的前景已相当暗淡。

   此外,日本的国力承受战争负担的能力已接近极限,无力增加“对第三国的备战”。然而,舆论对此实情视而不见,为保持用战斗、牺牲和事变后进攻大陆换来的经济、政治权益,一味地抬高媾和条件,致使事变的解决无望,结束战争越来越遥遥无期。

   为摆脱这一困境,主动缩小和结束战争,军部在1940年度陆军预算中,决定将驻华兵力从85万缩减到50万,以此扩充军备。这期间,英、法、荷等国在欧洲战场失利,日本国内立时沸腾起来,认为这是南进的大好时机。1940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北部印度,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日本公开与美、英、荷为敌,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线。

作战经过表1937年7月~1941年11月

   [ 注:黑线表示大规模战斗,上端的数字和下端的数字分别为作战开始和战斗结束的日期。地名上的数字表示占领该地的日期。 ]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