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第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第二

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第二

作者:E·B·波特 ·美国

出自————《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北欧海盗作战时既使用桨也使用帆,但在很大程度上,桨帆战舰交战仍没有发展到大西洋水域。吃水较浅的细长形桨帆战舰仅仅适合在地中海风向多变的水域航行,而在大洋的狂风巨浪中则容易倾覆。此外,中古时期的西欧诸国的君主造不起专门用来打仗的战舰。当他们需要出海与自己的对手作战时,他们通常是征用商人们的运货帆船——一种稳性不好,宽梁、单桅的运输船——装载士兵前去打仗。而当时的海战大多是通过互相钩缠和跳帮等形式进行格斗,而士兵们登上捕获的敌舰时,往往因船摇晃颠簸,被掀到水中淹死。

   第一次对风帆战舰作结构上的改进,是在战舰首尾两端临时加建了楼塔,分别称为前楼堡和后楼堡。当敌人攻上甲板时,防卫者便撤退到这种楼堡里,用石头、箭矢、灼热的沥青向敌人猛砸过去。后来,发展到从船的腰部向敌人射击。从楼堡上也可以向自己两侧的敌人发射箭矢和投掷石块。这种楼堡或楼塔在作战时十分有用,因此商人们在建造新船时,都要安上永久性的楼堡,因为他们中无人知道什么时候要与海盗或其他来犯者打交道。偶而使用商船作战,导致了后来许多战舰结构上的改革,安装楼塔则是其中之一。

   在舰船设计上,十五世纪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种对船的双重利用。

   十五世纪,早先脆弱的仅有一叶风帆的单桅运输船发展成了装满帆的大型船舶。每艘船有3-4根桅杆,此外,船首还有一根斜桅,有5片或更多的船帆。改装后的大帆船能够对付大西洋上的狂风和巨浪,同时,无须补给和维修就能穿越宽阔无垠的大洋。罗盘此时已在航船上普遍使用,这样,水手们凭借它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找到较为准确的方向。他们已学会根据船只驶过某一浪花和一些飘浮的遇难船只残骸所需的时间来概略估算船只航行的速度。使用这种测定航速技术和罗盘的航海者便可以靠船位推测法找到正确的航行路线。

   虽然用船位推测法能够给聪明的航海者带来较准确的判断,可是说真的,在没看到陆地之前,对自己的航向和位置谁也没把握。现在测定纬度的仪器只要一个平稳的平台和一些数学知识就行了。可当时在海中上下颠簸的水手们既找不到平台,又缺乏数学知识。通常他们是这样航行的:沿着海岸向南或向北航行到目的地所在的纬度;然后掉头向东或向西航行。这时,水手们都在翘首以待,盼望远处能尽快出现可以辨别清楚的海岸线。当时,水手们很难准确地测算经度,因为没有标准的计算时间。可靠的精密计时和反射四分仪的发展,将解决航行中出现的难题,但它们的出现还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不过,即使这样,西欧外出的舰船仍然向着远方冒险前进。

   在这期间,欧洲的大西洋沿岸,人们对商业的兴趣不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垄断了与东方诸国的贸易运输,赚了很多钱,这真令人眼馋。东方的棉花、丝绸、香料、染料、香水和宝石在西方销路很好,尽管价格在运输过程中涨了4倍——主要是因为通过波斯湾或红海到地中海的运输费用很高。中世纪末,居住在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开始考虑神话传说或带有历史性质的叙述中那条平坦的通往东方的水道。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代地圆学说得以广泛传播,促使勇敢的思想家和探险家们梦想环绕非洲或横越神秘的大西洋到达远东。

   探险家们在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的资助下,沿着非洲西海岸慢慢向前航行。1487年,巴托罗缪·迪亚士终于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这更加使人们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水路都能到达东方诸国。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穿过了大西洋,去寻找竞争的道路和发现新大陆——美洲。6年以后,瓦斯科·达·伽马完成了迪亚士的工作——他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一直航行到达印度。

   这些发现的结果,把人们带进一个新的时代,有时人们称之为“大洋时代”。葡萄牙的舰队沿着伽马的航迹,很轻松地在印度洋击败了阿拉伯商人,建立了一个从东非一直延伸到日本的贸易帝国,保障了葡萄牙对东印度群岛丰富的香料贸易的垄断地位。西班牙征服了墨西哥和秘鲁,使西班牙的财富几个世纪来通过印第安人的文明日益增多。美洲的金、银矿等贵重金属源源不断地涌进西班牙的金库。这些变化,必然要打乱旧世界的经济。

   欧洲早就处在动荡中。封建制度模糊不清的国际合作主义被带有浓厚君主专制色彩的民族封建主义所取代。正在兴起的商人阶层帮助君主们增强了实力。这些商人要求国内和平,统一币制,和建立一个支持工商业的中央集权政府。几个世纪以来,产生统一影响的教会在新教改革中开始动摇。航海新发现使欧洲人的兴趣从东方转移,东方长期以来一直是商人的注意中心,同时对民族主义已有了巨大进展的西方来说,它也是威胁来源。他们兴趣的转移加速了统一体的瓦解。随着贸易上的损失,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下去,意大利和日耳曼的商业城市已走向下坡路。在欧洲和中东的内陆海,从波罗的海到红海,从地中海到波斯湾,一下变得死气沉沉。欧洲的大西洋沿岸的大多数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法兰西、荷兰和英国开始上升为相互竞争的海上强国。

   一、英国的海军

   亨利八世是英格兰第一个能建造一些专门用来作战的舰船的君主。亨利在建造舰船的同时研制了大型船用前装炮,最终取代了过去那些安装在舷墙和船楼里用来消灭或击退登上甲板的敌人的小型滑轨炮。但是,假如重型火炮安装在吃水线上方很高的地方,那舰船就非常容易倾覆。因此国王的木匠们则在舷边安装了炮门,将大部分重炮安装在货仓里。这样,便出现了第一门舷侧火炮。在1545年,于肖勒姆军事行动中,这种火炮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它不但能杀死敌军,而且还能摧毁敌舰。这些行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海战方式。“远距离作战”已成为可能,海战时再也不需军舰靠近、进行交手战了。

   随着舷侧火炮的初步采用,亨利国王决定把作战舰队从商船队中分离出来。英国人在设计战舰方面,当时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但是,在爱德华六世和玛丽·都铎一世统治的短暂时期里,进步较慢。

   伊丽莎白在位时,战舰设计工作已陷于停顿,直到英国面临西班牙袭击的威胁时,伊丽莎白才不得不继续亨利所做的重新武装海军的工作。

   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十分重视他做为罗马天主教派的主要领袖和教会捍卫者的作用。我们已经看到他是怎样在1570年响应罗马教皇庇护五世的反穆斯林宣言的,我们也看到他的舰队在勒班陀海战中所起的作用。1570年,庇护五世觉得让英格兰的新教教徒悔改已无望,便将异教徒的伊丽莎白女王逐出教会,并要腓力发动一次宗教战争,象打击土耳其人一样来打击她。对于西班牙的君主来说,北欧新教的异端学说就像伊斯兰教一样令人厌恶。然而,要去攻打伊丽莎白,他可不愿意,因为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正和土耳其及荷兰开战。荷兰的臣民反对他去血腥镇压荷兰的新教徒。

   伊丽莎白断定腓力只是暂时忍耐一下,一旦他抽出手来,毫无疑问,他将竭尽全力将她从王位上赶下来。于是,她开始加强英国国防和破坏西班牙的实力。1572年,她用巧妙的手腕与法国皇帝结成联盟。然后,悄悄地派出对黄金如饥似渴的水手们去攻击腓力的运宝船;同时也秘密地鼓励她的臣民去支援荷兰。更为实在的是,她开始重新建设她曾一度忽视的海军。

   最初,伊丽莎白女王纵容半海盗式人物约翰·霍金斯和他的堂兄弟弗兰西斯·德雷克去抢劫西班牙的殖民地和海上航运。霍金斯凭借自己的实力,他的地位俨如英国的海上司令,长期以来女王十分尊重他的意见。1577年,他担任了英国海军的财政司库和审计官员。在普利茅斯,他的商船航运事业十分兴旺。他除了正当的经营外,还常在西班牙到美洲的水域中进行抢劫和贩运奴隶。有时,他还能得到女王政府的默许并与其瓜分渔利。他的航海经验及对一些激烈的海战的体验,使他竭力反对甲板格斗战术,他坚定不移地主张在海战中使用枪炮和实施机动。后来,在他的劝说下,他随船督训,英国皇家海军战舰成为重视速度和机动的水上炮台。这些战舰首尾两端的高楼堡逐渐撤销,而战舰的宽度相对增加了。虽然海军装备在霍金斯的职责之外,但他对海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他的改革,英国海军产生了新的作战方式,用远射程的炮战取代了面对面的肉搏。在这种情况下,火炮的射程越远越好。所以,我们在英国当时的舰船上很少发现有粗短笨拙、虽能发射重型弹丸但射程较近的火炮,而长身管火炮的比例却在明显增大。这种火炮虽然只能发射较轻的17磅球形弹丸,但是它的射程可达1.25英里。

   伊丽莎白拥有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她的海军,可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发展各种战术细节,但是他们在海上不务正业从事抢劫的活动,使他们在航行中取得对舰船和海洋有着无与伦比的认识。

   二、西班牙的衰落

   英国的私掠船对西班牙基地和船运不断进行袭击,这使腓力二世大为恼火。那些被激怒了的西班牙人认为那些袭击他们的英国人简直就是海盗。最著名的远征要算德雷克在1578年率领“金鹿”号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袭击西班牙人的城镇和船只,直达南美西海岸。他在1581年经好望角回到英国,带回了价值50万英磅的黄金、白银和珠宝。伊丽莎白女王默许了他的冒险行动,并将大部分财物化为己有,然后在英舰的后甲板上封德雷克为爵士。虽然腓力怒发冲冠,但他仍未敢贸然对英国开战。他和英格兰天主教的一个较大的宗派集团密谋暗杀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一旦被杀掉,她的堂姊妹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 译者注:玛丽·斯图亚特是英王亨利七世的曾孙女,1560年其夫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二世去世,次年返苏格兰亲政,曾企图依靠法国、西班牙以及英国天主教徒推翻伊丽莎白。以兼并英格兰,未成。因信仰旧教,敌视新教,1567年被加尔文教派废黜,次年逃入英国,被伊丽莎白囚禁。腓力二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利用玛丽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图谋取代伊丽莎白,事泄玛丽被伊丽莎白处死。 ] 便可继承空出的英国王位。

   1584年两个历史事件终于使英格兰和西班牙之间的这场秘密战争公开了。法国因天主教派王位继承人死后而由新教派的人继承王位而陷入内战。在荷兰,西班牙派出的刺客杀害了担任刚刚成立的荷兰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威廉(沉默者) [ 译者注:威廉原为奥伦治亲王,十六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他带领受加尔文新教影响的荷兰人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 ] 。法国的内战,严重地破坏了12年来一直遏制着腓力的英法联盟;而威廉之死则为西班牙征服荷兰铺平了道路。不然的话,毫无疑问,在英国的干预下,荷兰定将追随英国的。于是腓力现在便开始抓捕那些在他的港口中和平经商的英国商人。伊丽莎白立即反击。为了截断目前正在日益扩大的将贵金属运向西班牙的水上运输。女王还派德雷克率领19艘舰船攻击了西印度群岛。她还与反对腓力的荷兰臣民结盟,并派出一支军队前往荷兰。她认为,一旦有战事,让同盟者在国外的土地上作战比她在英国本土上孤军奋战要好得多。这时,腓力也加快了暗杀伊丽莎白的活动。伊丽莎白为了除掉这个阴谋的中心人物,1587年签署了处死玛丽·斯图亚特的命令。腓力说他有爱德华三世的血统和他是玛丽·都铎的丈夫,而玛丽是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妹,也是伊丽莎白王位的前任,因此公开向英格兰索要王位。

   西班牙国王打算在一支强大的无敌舰队的支援下运送部队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去袭击英格兰。最后,他不得不从弗兰德撤出正在与荷兰人作战的大部分军队作为妥协,但他要攻打英伦三岛的总方针未改变。假如腓力当时抱有幻想,想用在1571年打击土耳其人的武器来征服英国舰队,那末,他现在就该醒悟了,因为德雷克在1587年4月率领23艘舰船大胆地闯入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很轻松地攻击了防守舰队,约有18艘战舰被击毁。很清楚,西班牙人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桨帆战舰远远不是装备了远射舷炮的英国战舰的对手。

   幸运的是,腓力此时已经掌握了葡萄牙的战舰和武装的商船,以及葡萄牙海军舰船建造队伍。这些工匠曾建造了不少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军舰。腓力在舰船建造中也采用了风帆军舰和舷炮,但是我们认为他是有些不大情愿这样做的,因为他无法忘记勒班陀战役。这次他又想与勒班陀战役那样,依靠步兵取得海战的胜利。为了打垮英军舰队,他用所能找到的最大的海军炮武装自己的军舰,包括可以发射50磅重型弹丸的大炮。

   1588年7月,“无敌舰队”最后集结起来去进攻英国。这支舰队共有130艘舰船,装有1100门火炮和2.7万人,其中一多半是陆军士兵。“无敌舰队”由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指挥。他之所以能有资格担任统帅,就因为他是皇族成员以及他有信教虔诚的美名。他一直要求辞去这个新的职务,但仅仅由于腓力的坚持,他才勉强受领了这一指挥职务。他的任务是通过英吉利海峡到弗兰德,给已在那里的帕玛公爵的1.7万人再增加6000名士兵,然后,再掩护帕玛的进攻部队乘小船从敦刻尔克的弗莱米斯港向泰晤士河口的马盖特进军。当然,英军一心想帕玛横渡英吉利海峡时把战斗打响,而且想在他还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结束战斗。虽然腓力知道英格兰人打算单独使用火炮作战,他仍然明确命令他的西班牙战士“钩住敌舰、攀上敌舰,与敌人肉搏”!

   此时,女王海军的34艘军舰的装备有所加强。来自沿海城市港口的武装商人和来自全英国的炮兵很快使这支舰队的实力非常可观,这支舰队共有197艘战舰、1.6万人和2000门火炮。仅就兵力来看,作战双方舰队的人数不相上下。虽然英国的舰船一般来说要比西班牙的轻,但比西班牙的战舰要灵巧些,也容易驾驶。此外,英舰上找不到一个步兵,他们仅仅有划桨手和火炮手。“无敌舰队”装备的火炮数量虽少,但其重量却不轻,每门炮的弹丸平均重17磅,相比之下,英军每门炮的弹丸平均只有7磅重。西班牙大多数武器是笨重的重炮,只有少部分是中级射程的加农炮以及轻型的阻击敌军登船的武器。而英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火炮射程都较远。西班牙人在打击力量方面占有优势,而英国人则在战舰的机动性和射程方面压倒对方,此外,英舰的甲板上可以畅通无阻。

   女王的舰队与“无敌舰队”一样,正式任命贵族查理·霍华德海军上将为海军统帅。霍华德有极卓越的组织才能,并能认真地听取下级意见;同时虚心向“海盗式人物”德雷克、霍金斯和马丁·弗罗比希尔请教。在战斗紧要关头,实际上由德雷克直接实施指挥。

   在英国海岸附近发生的这次冲突,有两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天主教和新教两大教派的最高统帅的对立;二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风帆战舰间发生的主要较量。在这之前,虽有一些小型的帆船战斗,但没有提供足够的经验以作为经典战略战术的基础。然而,英国人已清楚地意识到,老天在帮助他们,他们相对敌军来说处于上风的位置,较为有利。占上风头的舰队可以选择作战区域和确定何时投入交战,而且在攻击处于下风头的敌舰时,敌舰队的其余战舰由于受逆风的影响,增援较困难。但西班牙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不利因素。由亨利·西摩率领的一支英国分舰队从多佛尔出发,监视帕玛的动向。此时,英国舰队的主力则在霍华德的率领下泊在普利茅斯港,准备等待强劲的西南风。这股风把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吹到了英吉利海峡,正好与从普利茅斯港出来的霍华德舰队相遇。那时如果梅迪纳·西多尼亚发起攻击的话,是会给英军带来危害的。但是,他率领舰队浩浩荡荡地扬帆驶过普利茅斯港。此时,霍华德落在后面,凭借风力,堵住敌军退路,不让他们逃回西班牙。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缓慢地航行,此时,英军把舰队置于西军炮火的射程之外,用炮火轰击最靠近他们的西军战舰。在此期间发生了三次激烈战斗,但远远谈不上是一次大会战,因为双方舰队的队形都很密集,大多数的舷炮都为己方战舰的船体所遮挡,无法射击。

   当西班牙战舰在英吉利海峡快速航行过程中,发射炮弹10万发以上,英国人发射的炮弹与其不相上下,但都未真正损害对方的舰队。原因很清楚:英军所选择的射程仍然太大。尽管西班牙人有重型火炮,但用处不大,因为他们的火力达不到霍华德的机敏的快船,这些快船总的来说设法保住了上风阵位。英国人尽管稍好一些,但由于他们选择的射程太远,他们的轻型弹丸无法穿透西班牙战舰。

   为了摆脱霍华德的拦截,西班牙“无敌舰队”在8月7日明显地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步计划。“无敌舰队”——此时几乎完好无损——在中立的加来港抛下了舰锚。而实际上,他们的处境对他们并不利,因为加来没有他们迫切需要的后勤补给基地。霍华德终究取得了胜利。因为他可以从英格兰重新补给弹药。而梅迪纳·西多尼亚使用的重型炮弹,已被射掉大半,而且无法得到补给。此刻,“无敌舰队”仅仅祈望神灵的出现来阻止英国人的攻击。梅迪纳派出一个通信兵火速赶到帕玛公爵那里,强烈要求他立即给予支援。但帕玛被西摩和荷兰人的舰队牢牢封锁住了,根本无法移动。当梅迪纳仍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时,霍德华于7日晚派8条装有易燃品的火攻船驶进了加来,在半夜三更将西班牙的9艘舰船逐出港外。第二天,在格拉维利尼斯附近海域,英军发起进攻。英国人现在已放弃了从远距离发炮的战法,毫无顾忌地进行抵近射击,因为西班牙人的火炮缺少弹丸,所以他们只能用小型抗登舰炮和滑膛枪进行招架。

   在这个紧要关头,本来就不太稳定的英军后勤系统完全瘫痪了,女王的舰队再也得不到整船的弹药了。霍华德的战舰击沉了2艘敌船,并逼使另外3艘敌舰搁了浅,打死少量的在西军战舰上的士兵后,他们的弹药也用完了。

   值得英军庆幸的是,西军早就开始逃跑了。此时,西军逆风而逃,英军在后面紧迫不舍,当时他们确信已别无它路,只有撤往北海。霍华德跟在西军后追了几天,并且装出想要发起攻击的架势。“无敌舰队”从英伦三岛的西北面踏上逃返西班牙的遥远路程。

   在大西洋上,饥饿和干渴的西班牙人士气锐减。风暴与航行不当使西军战舰七零八落,乱散开来。大约有35至40艘舰船相继沉没。至少有20艘战舰撞到苏格兰和爱尔兰沿海礁石上。到了10月,腓力在西班牙的港口只迎到不足原来一半的战舰。这支舰队曾经被满有把握地派去与英军交战。

   “上帝鼓起了大风,敌人溃不成军。”这句话被刻在授予新教徒们的胜利勋章上。海峡之战,英舰队战胜了充满失败情绪和供应不足的西班牙舰队、挫伤了西班牙人的气焰,使他们的舰队再也无法称雄海上。逼使西班牙人踏上了一条漫长的返航路线,这证明他们失败了。在战胜“无敌舰队”的过程中,英国的海军军人也在风帆战舰的作战战术思想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至少是从那以后,在海洋上结束了肉搏式的战斗而代之以火炮交战。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标志着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开始。可当时人们并不十分了解真实情况,腓力二世立刻便失去了他作为天主教护卫士的声誉,而英国则乘胜去进行商业、探险和开拓殖民地方面的新冒险。在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繁荣,英国进入了伊丽莎白时代。

   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一场离奇的突然袭击的战争,没有哪一方面敢于采取果断措施与对方较量。这种局面最后于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时结束了。詹姆士一世入主英格兰,他也是苏格兰的国王,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之子。詹姆士不久就与英国以前的敌人结成亲密的海上联盟。这样,他也就放弃了争取荷兰独立的斗争,在英国和荷兰之间播下了后来互相敌视的种子。

图2 西欧

   三、荷兰的挑战

   自“无敌舰队”失败之后,英国人、法兰西人和荷兰人开始侵占西班牙国王宣称是属于他的领土和破坏西班牙的贸易。他们开始时还小心谨慎,后来就越来越大胆。英国人在北美控制了从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河流域到西班牙占据的佛罗里达的整个大西洋沿岸地区。法国人在新斯科舍和圣劳伦斯立下标界,说这些地方是他们的,直到十七世纪后半叶,荷兰对哈得孙河流域提出要求,并在曼哈顿岛保持他们富庶的殖民地。在西印度群岛,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冒险者攻占了那些西班牙人尚未站稳脚跟的岛屿。更有甚者,法国人、荷兰人在南美洲,英国人则在中美洲获得了立足点。

   在海上贸易的竞争中,荷兰很快地超过了它的竞争者。在与西班牙的长期战争中,荷兰在1609年已经取胜并得到独立,使它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不断扩展航线,并护卫海上贸易。但是荷兰决定性的优势在于政府很重视商业,它不断鼓励和支持为商业进行冒险。而那时英国内部由于国王和国会之间的争斗而呈分裂状态,而法国也陷在国王和贵族间的冲突之中。因此,荷兰越来越多地控制了波罗的海、中东和远东地区的商业。同时,它用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从美洲争得大部分贸易。与此同时,荷兰人已在捕鲸船、捕鱼船和运输船方面在欧洲占主导地位。不管在海上任何地方,那些想致富的英国和法国人都遇上了来自荷兰水手和商人的强大竞争。当他们打算参加香料贸易时,他们发现荷兰早已牢牢地占据了东印度群岛。他们只好把兴趣转移到印度的这个地方。荷兰的毫不留情的垄断,使它竞争对手变成了敌人。要想打破这种垄断,坚持重商主义,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出现另一个海上强国。

   第一个向荷兰发出挑战的是英国人,但是由于它缺乏为自己撑腰的手段而姗姗来迟。因为那时,伊丽莎白遗留下来的海军由于詹姆士管理失当而遭到严重的削弱。当詹姆士的儿子和继承人查理一世曾要求征收“造舰税”重整海军舰队,但是后来他的国内政敌把他的这一要求变成1642年爆发的内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查理被自己的臣民打败后送上了断头台。自封为护国主的奥列弗·克伦威尔和商人们的利益已在政府中占据领导地位之后,英国人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准备行动。新的共和政体通过变卖从贵族那儿夺来的财产,来大力扩展曾被遗忘了的海军。他们改善了水兵的薪饷和膳食,制定了一条发放“奖金”的刺激制度,专门奖励那些俘获或击沉敌舰的士兵,在政府各部门中改组和加强了与海军有关的机构。最后,由于有了武备精良、纪律严明的舰队,议会便向荷兰发起挑战。在1651年通过了著名的航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只能使用英国船将海外货物运进英国或其领地,或由物资生产国负责运输。这一法案是直接针对荷兰的中转贸易而定的,它引起了英国和荷兰之间的三次海上战争中的第一次战争。

   此时,荷兰严重的虚弱性显示出来了。第一,它绝对依靠海运事业生存,而英国则控制了通向荷兰海岸的水域;第二,因为荷兰有象海岸那样大的陆疆需要守卫,它被迫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建造陆上要塞,并保持一支常备军队;第三,荷兰的海军虽然有数量惊人的船只,但体型很小,船底较平,难以操纵,并只能停靠象荷兰那样的浅水港;最后,英国海军总是设法在战术上走在荷兰的前面。

   最后一点是使人感到吃惊的,因为荷兰海军将领们在世界上是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另一方面,英国海军最初根本不是由海军将领统帅的,而是由那些被称为“海上的陆军将军”的陆军军官们率领的。这些陆军军官在海军任职是克伦威尔任命的,因为他怀疑海军军官中有人拥护君主制度。

   在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中英国统帅海军的陆军军官们见到海战不定形的情况时都吓坏了。3月,他们发布了一套新的《海上作战条令》。其中包括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三条:“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这个条令废除了舰只的集团混战,从而建立了纵队这个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

   这种舰队纵列队形也被称为“单行纵列”队形。这个战术理论的出现是舰船安装舷炮的必然结果。军舰按这种纵列队形作战,舷炮火力就不会被自己的战舰所遮挡。这种队形还可以防止敌人登舰和被敌人分而歼之,因为敌人的军舰在这种队形面前难以穿过他们的舰首和舰尾,敌舰如进入这两个部位,则我舰的舷炮不仅打不着它们,而它们则可以通过纵射给我舰以致命的打击。

   这场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时,英国新的海军舰队和它的海军统帅们迈出了一大步,英军接连二次痛击了荷兰舰队,接着又封锁了荷兰,直到他们认输。在荷兰答应赔款并签订协定,承认英国与其有同等权力和东印度群岛进行贸易时,克伦威尔才宽恕了荷兰海军。

   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在1660年复辟登上英王宝座,授予英国海军为“皇家海军”称号,并任命他的弟弟詹姆士——约克公爵为最高指挥官。这位公爵并未对共和政体时代遗留下来的海军进行改革,他全部沿用了原海军的战斗条令。在这部战斗条令的指导下,进行了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然而,在怎样实施这个战斗条令的问题上,当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争论的焦点就是舰队成一路纵队的问题。没有人在争论中贬低这种队形的价值,至少没人否定在接敌运动时应采用这种队形。但与敌遭遇后,应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了两种要比高低,想论输赢的不同学派。

   这两种学派的名字叫“正规派”和“混战派”。由约克公爵领导的“正规派”十分严谨,他们坚持舰队在整个战斗中都要保持队形。而“混战派”则是主张在战斗中随时选择有利时机,允许分舰队指挥官和战舰指挥官可率领战舰离开编队,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精神,通过集中攻击来击败敌舰。这样可能会引起一场混战,在这场混战中,指挥权不可能全集中在舰队司令一人手中。但这种战法可以对某一有决定意义的目标(点)集中炮火进行攻击,这样相对“正规派”战法来说,它可以形成较大的炮火优势。因为采用“正规”战法的舰队的战斗队形往往有12海里那么长,有时甚至还要更长一些。这样,许多战舰的火炮射程都达不到敌舰。

   荷兰海军在海上惨遭失败及面对皇家海军不断袭击其海岸的局面,曾要求结束战争议和,但查理国王拖延了谈判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皇家海军舰只被闲置,几乎全部的水手都被遣散。这个鼠目寸光的行动,使英国人在荷兰的反攻中丢了面子。1667年6月,荷兰舰队如入无人之境,一下子便驶入泰晤士河入海口,夺取了英海军的仓库贮存品,轰击了查塔姆,击毁了7艘大型军舰,并俘获了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查理”号旗舰。然后,荷兰海军牢牢封锁了英国的海运事业,这样促使伦敦政府很快准备议和。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均有所得失。英国放弃了对东印度群岛的所有要求,更改了《航海法案》,荷兰承认西印度群岛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并割让哈得孙河流域和新阿姆斯特丹的殖民地给英国。英国给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因违背英国的国家利益和英国公众的思想感情而成为一场毫无意义的冲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企图兼并荷兰,贿赂查理国王与其一起行动。查理的海军在海上向荷兰的商船发动突然袭击,接着路易入侵荷兰。在荷兰,奥伦治的威廉用打开堤坝,放水淹没农田道路的方法阻止了法国从陆地的进犯。在海上,荷兰海军已发展得比前两次小小冲突和两次未分胜负的战争中更强大了。此时,英国自吹自擂的舰队在作战中表现极差,加上法国海军勉强参战,英国人由不满而发展到产生厌恶情绪。查理认为失败已在所难免,他不仅与荷兰言和,而且还用约克公爵的女儿玛丽与奥伦治的威廉缔结婚姻,与荷兰进行联盟。

   由于对法国的恐惧使西班牙和几个日耳曼国家与荷兰为友,路易发现他孤立地与一个正在成长壮大的联合体抗争,终于在 1678年承认自己失败而与荷兰媾和。他从荷兰手中没有得到一寸领土。只有英国是战争的获利者,因为越来越多的利润,较大的运输贸易从精疲力尽的荷兰转到英国商人的手里。

   四、舰船与火炮

   当舰队在战斗中采用单线纵列,抛弃了围集在一起混战的战术后,那些体型小、重量轻的战舰和武装商船发现它们面临的是一些力量数倍于自己的军舰。这种小船不能再投入海战,因为舰队的威力在于战舰都排成连贯的长队,就象一根链子,连接部分如果薄弱,整个链条的力量就不会太强。因此,十七世纪末,较小的舰船被派去执行巡航和巡逻的任务,事实上海军的巡航舰和商人们一道回去运货了。后来,海军舰船倾向于稍短型、外形更加相似。那些装有重型火炮、被认为“最适合进行战列战斗的”大型战舰也不例外。这样的战舰被称为“战列舰”。

   军舰按携载火炮的数量分成6个等级。第一、二、三级称为战列舰,其余为巡洋舰。到十八世纪末,舰种的前面还常冠以额定的火炮数量。这种术语一直延用到风帆战舰时代结束,而且在稍后一段时间内也很盛行。因此,在过去的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术语:如74(门)炮战列舰,36(门)炮护卫舰。但有时军舰实际装配的武器数与规定数量多少有些出入。我们在文献中也可发现,有时在军舰的命名之后缀有额定的火炮数,例如:“胜利”号,100门;“宪法”号,44门;“黄蜂”号,20门。从后缀的数字可以看出“胜利”号是战列舰;“宪法”号是护卫舰;“黄蜂”号属于海岸炮舰。

   战列舰队的旗舰携载有80-100门以上的火炮。在后期,一些巨型战舰设法装上140门火炮。配有80门以上火炮的战舰(第一级和第二级)有3层甲板,3层甲板均装有火炮,在舰首和舰尾甲板还有附加的火炮。典型的装有100门火炮的战舰是这样安排它们的武器的:在较低的那层甲板上安装32磅(弹丸重)火炮;在中甲板上安装24磅火炮;上甲板上安装18磅火炮。舰首和舰尾甲板上的火炮弹丸重12磅。所有的火炮都是前装滑膛炮。装填手在前面将实心球形弹丸推进炮膛,然后在火炮尾部通过导火孔点燃发射药将弹丸发射出去。

   在战列舰队中,大多数“列兵舰”或“非旗舰”是两层甲板,携载有74门火炮(第三级)。还建造了很多艘64门火炮的舰船,其中有一些在十九世纪仍在使用。但是,这些节省型舰船一般来说不太适合在战列中使用。

   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较小类型的舰船装有50门火炮(第四级),它主要在巡洋舰分舰队中作旗舰。第五级和第六级是巡洋舰本身。最著名和数量较多的战舰是护卫舰,它们装有28-30门火炮,但以后的标准在36和44门火炮之间。它们是三桅横帆(帆具在3个主桅上),单层甲板,携载有12-18磅主炮,在舰首和舰尾甲板上携有6磅火炮。护卫舰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它可以执行包括从攻击商船到为舰队进行侦察等各种不同的任务。他们在海战中往往停在舰队未与敌舰交锋的那一面,他们的任务是传递信号或把失去战斗力的军舰拖回来。比护卫舰更小一些的军舰有:单层甲板和装备单一炮种的海岸炮舰;双桅方帆战舰、首尾都装有风帆的双桅纵帆战舰。

   十八世纪的战舰编制有数额巨大的水手。一部分是操纵庞大如云的帆具,以推动宽横梁舰船在令人满意的速度(在平均风的情况下可达5-10节)下航行。大部分的水手都要去搬动当时还很笨重的火炮,还需要十来个人去抛锚、装货、驾驶和操作发射32磅长型炮弹的火炮进行瞄准。训练有素的皇家海军炮手们能每隔2-3分钟就发射1发舷炮炮弹,在体力疲惫速度减慢之前可以实施3-4次舷炮齐射。

   在十八世纪末,有些英国海军舰长训练他们的水手在5分钟内实施5次舷炮齐射。而法国和西班牙的炮手在5分钟内只能实施一次齐射。

图3 风帆船舰队作战的战术

   五、法国的挑战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不断地对外侵略,引起了他的大陆邻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典和几个日耳曼国家的惊恐和不安。他们团结在一起进行防卫,结成了奥格斯堡反法联盟。不久,英国和荷兰也被作为最亲密的盟友吸收进了这个联盟中。约克公爵作为詹姆斯二世继承他哥哥查理的英国王位。詹姆斯公开承认自己是天主教徒,并着手在英国推行天主教。这使议会领导人勃然大怒,他们从荷兰邀请来奥伦治皇室的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詹姆斯的女儿)来与他们一道统治英国。威廉和玛丽的到来,迫使詹姆士逃到了法国。英国和荷兰在同一个国家统治者领导下携起手来了。路易十四此时试图支持已被废黜的英国国王复辟,从而导致了关于英国王位继承权的战争(1689-1697)。在这个持续了七年之久的战争中,英国和法国成为敌人。

   值得英国人庆幸的是,威廉和玛丽的到来,使荷兰和英国的海军舰队联合起来,因为法国已经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法国海军的主要缔造者是吉恩·柯尔培尔。他是路易十四的财政总监。在他的资助下,法国舰船的设计工作变得科学化了,远远超过了英国那种相当随便的按照实践经验实施的舰船设计。到1683年柯尔培尔去世的时候,法国海军可与在公海上航行的任何海军相抗衡。到了1689年,法国的战舰在数量上已赶上英国和荷兰的联合舰队。

   法国海军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两个严重障碍。因为法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海军得与陆军竞争军费。在长期的战争中,它不能指望有足够的人员或物资进行补充;此外,法国两面临海,巴黎政府将其海军分为大西洋和地中海两部分,分别驻扎在布勒斯特和土伦。显而易见,英国的战略是让法国保持在欧洲花耗巨额军费,同时防止这两部分法国舰队联合起来。在英-法战争的大部分时间,英国人达到了这个目的。他们靠鼓励甚至资助欧洲盟国,在土伦港附近或接近直布罗陀海峡的海域保持一支对付法国人的舰队。

   至于在战术上,英国人得要去对付吃水较深的舰船,这种舰船能较容易地保持舰队的纵列。英国人与“无敌舰队”的作战经验证明:远距离开火是徒劳的,他们现在努力抵近敌舰600码以内再射击。为此,他们首先实施机动,掌握气象(风向)上的优势。然后他们迎敌而上,但使自己的舰队保持在敌人炮火射程以外。下一步,英舰根据统一的信号转舵,成一列横队向敌舰队逼近;如果敌舰正在开进,则成方位列(军舰的一种雁形队形)向其冲击。对英舰来说,这在战斗中经常是最危险的阶段。因为此时己方的舰首对向敌人容易遭受敌舰的纵射。法军通常在占据有利态势的情况下,在船舷向上幌动时,瞄准敌人的桅杆、帆桁和索具射击,使英军的速度慢下来,削弱其追击的能力。当英国海军军舰进入火炮射程以内,他们一齐转向,再次成一路纵队与敌人平行,然后开火——通常在船舷向下幌动时,瞄准敌舰舰体射击。

   在一场正规的战斗中,作战双方舰船均保持平行的纵列队形,每一艘舰只向它的相对应的敌舰开火,直到对方被击沉或者撤退为止。持混战战术观点的专家们争论道,这种战术容易产生僵局。事实上皇家海军在十八世纪共打过13次正规战,每次在战术上均是平局——没有哪一方的军舰被俘获或被击沉。

   混战论专家们认为,要战胜兵力与己相等的敌人,必须集中更多的军舰,从敌人的纵列队形中分割出一小部分的舰船围而歼之。要达成此目的,必须构成密集队形。也就是说,必须缩小己方舰只之间的距离间隔,或突贯敌舰纵队,或迂回包围其先头部队或殿后部队。这样便可对被迂回包围的部分敌舰从两面实施炮火夹击。而正规战论专家们则认为,这种战术只能招致敌人进行反迂回和反包围的报复。

   在英国王位继承战争中的两次海战,似乎证明“正规”战派的观点是正确的。1690年的比奇角战斗中,一支数量上占优势的英荷联合舰队聚集起来准备打击法国舰队的后部,可是法国舰队的前锋部队突然调转头来对联合舰队的前锋实施迂回转而击溃了英荷舰队。在1692年巴夫勒尔角海战中,法国舰队试图集中兵力打击联合舰队的尾部,但是法舰纵队的另一部分拉长了距离,增大了舰与舰之间的间隔,结果联军穿过了法国舰队中央,并取得了胜利。

   对法国海军来说,巴夫勒尔角海战标志着它们对敌人舰队发起攻势的结束。路易国王认识到他无法同时保持一支强大的陆军和一支有威慑力的海军,于是他放弃了海军,而把力量全放在他对大陆的雄心大业上。因此,法国海军不少舰船腐烂了而得不到替换,其余则被搁置一边,有的则参加了武装私掠船队——用运动战来破坏英荷联合舰队的制海权——袭击敌人的海上贸易。虽然法国的战略严重的妨碍了英国的海运,但它远非决定因素。英国的海运实际上仍然很繁荣。法国的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被迫有条件地投降。根据和平条约的条款,路易被迫放弃他在大陆上征服的全部地区,同时承认奥伦治的威廉为英国的国王。

   6年之后,爆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3-1713)。英国开始采用牺牲法国及其盟国的办法来扩大自己势力范围。英国在战略上的最重要的战利品是直布罗陀海峡。在乔治·约克海军上将率领的一支英荷海军舰队支持下,海峡在1704年被英荷海军陆战队和水兵占领。英国占有直布罗陀明显地使法国的土伦和布勒斯特舰队在战争期间无法联合起来。由于意识到当时形势对法国极端不利,路易命令他的土伦舰队驱逐入侵者。约克的军队堵死了这条路,借着风势率领战舰向敌舰冲去,并在敌舰队一侧把战舰成战列线展开。在这次被称为马拉加海战中,没有哪一方能在战术上突破对方的队列,或比对方取得更多的优势。尽管如此,英国人还是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因为法国人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退却了,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港口,而约克则保持了他对直布罗陀的控制。

   4年以后,皇家海军占领了梅诺卡岛及其优良的港口马翁,从而加强了直布罗陀的防务。马翁港对于封锁土伦港是一个很好的基地。长期的战争除了使法国的财政陷入危机之外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另一方面,英国却从法国的领地中得到了新斯科舍、纽芬兰、哈得孙湾,得到了直布罗陀、梅诺卡,而且还挤入西班牙与美洲之间的贸易活动,并部分地取代了西班牙。虽然法国人尽力进行海上抢劫活动,但英国人的海上贸易远远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使自己命名的称号——海上霸主——名副其实。

   就不列颠海军部来说,马拉加海战确定了“正规”派战法的战术地位,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战术上的争论。皇家海军采用了约克的《作战条令》做为《永久战斗条令》,包括他所规定的:英国海军舰队在作战中必须与敌人保持一定距离,前锋对前锋,中央对中央,后卫对后卫。为确保舰队司令们在战斗中不能改动上述条令,当其条款作为指令下达时,仅下达与其该条款相对应的数字而不叙述具体内容。

   在1713年到1740年这段较长的和平时期,最高层的军事官员们已变得衰老和保守。“正规”派战法逐渐被传统认可。“正规”派的学说已变成了教条,“混战”派战术已被遗忘。假如有人对所谓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的纵列作战队形持怀疑态度,他就会被官员分配去参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的第一次舰队交战。这就是难以理解的土伦战役。

   1744年2月,在土伦附近水域追击法国-西班牙舰队的战斗中,英国托马斯·马修斯海军上将率领与敌军规模相当的舰队参战。但是由于长期担任封锁任务,舰船底部已不利于航行,英军前卫部队无法赶上敌人的前卫部队。为了不让敌军逃掉,他向敌军发起冲击,但是两军接火时。他仍然悬挂成一路纵队的信号旗,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形势:他的前卫对敌人的中央分队,而他的中央分队则对敌人的后卫。马修斯估计海军中将理查德·莱斯托克率领的后卫分队会去做显而易见和属于基本常识的事情:张开所有的船帆快速前进参加战斗,加入英军的中央分队,合力去攻击敌人后卫,但是莱斯托克没有这样做。他没有执行马修斯的编队命令,带领他的后卫分队向海面开阔水域驶去,退出了战斗。交战之后,英国的前卫分队和中央分队均有被重创的舰只,马修斯将莱斯托克逮捕。但是,后来在军事法庭上情况发生了变化,莱斯托克被宣判无罪,而马修斯则被解除军职。

   审判已过去好多年了,应该承认马修斯的确是一个大胆的军官,他冒着丢面子的危险,在作战中没有去保持刻板的纵列队形。当然,约翰·伯恩上将作为一个法官坐在审判马修斯的军事法庭上,他却不是一个这样的军官——我们现在这样看。

   《永久作战条令》的第25款规定,在战斗中只有在一种特定的情况下才能放弃纵列队形。该条款允许“当敌人舰队逃跑时”可以进行追击。追击的命令必须由海军上将发出,因为只有他才有权做出决定:(1)敌人是否真的溃逃;(2)追击敌军成功的把握有多大,是否值得冒险打散舰队队形。假如他发出“全面追击”的信号,并取得胜利,那么就不会有人详细询问关于敌人的情况。假如他发出了“追击”的信号,但结果没有成功,他将说服对他持怀疑态度的军事法庭的法官们:敌人确实已在逃跑。因此,这个为追击而做的决定简直是块试金石,将英国海军将领中只具有勇猛精神的军官们——看来这是军官们的共性——与那些具有谋略之识的军官们区分开来了,而后一种素质在英国海军军官中比较难得。

   六、小结

   当中世纪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的统治者们想在海上进行军事行动时,他们强行征用当时宽横梁、单桅的货运船作为战舰。在海上作战仍是用陆军进行的,他们钩住并登上敌人的船只,进行短兵相接的拼杀。

   十五世纪期间,脆弱的中世纪货船进化成了强有力的满帆船。这种满帆船载着哥伦布从西班牙到新大陆,载着伽马从葡萄牙环绕非洲到印度。黄金随之从美洲源源不断地来到西班牙,在有利可图的中东-地中海贸易路线之外,又增添了新的航线。这样破坏了中世纪的经济,刺激了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间的竞争。

   第一次主要的海上较量是在西班牙和英国之间展开,即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拥护者之间进行决战。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打算入侵英国,以报复英国私掠船对西班牙基地和海运的不断袭击,同时从新教徒伊丽莎白一世手中夺得王位。入侵部队主要是从由帕玛公爵正在镇压荷兰人造反的西班牙陆军中抽调来的。

   1588年,腓力为增援帕玛派出了共有130艘战舰的“无敌舰队”来对付英国。他用重型、短距火炮武装了自己的舰队,指望在英国舰队参战时使他们失去战斗力,从而使他的船载陆军士兵能够钩住或登上英舰进行近战格斗,就象他们17年前在勒班陀海战中取得胜利那样。然而,英国人已掌握了舷炮的使用,已经学会用战船来打击战船的战术,取代了以人对人的肉搏战术。为对付“无敌舰队”,他们用射程较远、发射轻型炮弹的火炮武装了自己的战舰。

   当“无敌舰队”在1588年夏天利用西南风航行到英吉利海峡时,英国舰队在它的后面集结,然后占领上风阵位。他们在西班牙人的火炮射程和抓钩之外,使用远射程炮射击。结果,当西班牙舰队在中立的加来港抛锚时,双方都没有一条战舰受重伤。战斗期间不仅西班牙舰队无法打击英军,英军也没有能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射程下用轻型炮弹穿透西军战舰。西班牙人此时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因为他们已经打光了重炮弹药,而且得不到补充。而英国人则可以从相距很近的本国国土上进行补给。

   英国人在西班牙舰队的锚地用火攻船对其进行了袭击,在格拉沃利讷附近水域对他们实施持续不断的攻击,终于迫使西班牙人从英伦三岛的西偏北方向踏上了遁逃回国的遥远而艰险的航路。其间,暴风雨和低劣的航海技术使西班牙丧失了一半的舰船。或沉没在海中,或一头撞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多礁的海岸上。在帆船战术革命中,英国人成功地确定了火炮在舰船上的主导地位,取代了在双方舰船上的肉搏格斗。

   在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海上商业方面远远地走在它所有的对手前面,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海上贸易。英国的议会针对荷兰在1651年通过下著名的《航海法案》,规定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货物生产国的船只将货物运进英国。随之而来的是在1652年到1674年的3次英荷海上战争。在战争中,荷兰受到了严重损害,因为英国的基地横跨在他们的入海口;荷兰人必须象守卫海岸和沿海地区一样去守卫他们的陆上疆界;此外,由于荷兰的舰船要进入他们浅水港口,因此吃水都较浅,很容易飘向战斗中受制的下风处。结果,荷兰的大部分贸易运输生意被英国人夺走。

   在英荷战争中,英国的护国公奥列弗·克伦威尔怀疑海军军官中可能有拥护君主制分子,因此,委派他的陆军将军到海上指挥舰队,这些将领采用了纵列战术,取代了早先的妨碍舷炮射击的集团战术。这样,在英国海军中就出现了两种战术学派:“正规派”和“混战派”。“正规派”坚持在整个战斗中都要保持纵列队形,“混战派”则主张在有利时机不应受纵列队形的束缚。

   这种“正规”、“混战”两派的争论一直在长期的英法战争中持续着。在英国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国在比奇角海战(1690年)中使用了“混战”战术,结果失败了。法国在巴夫勒尔角海战(1692年)中使用“混战”战术,也失败了。可以理解,这些失败使“混战”战术名誉扫地。在接着发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占领了直布罗陀。在马拉加战役(1704年)中,英国人使用“正规”战法对直布罗陀进行防卫,结果打成了平局,但直布罗陀仍在英国人手中。

   这3次战役使“正规”战法在皇家海军中确立了它的位置。英国海军部在《永久战斗条令》中还做了这样的规定,在战斗中海军指挥官们必须采取编队形式,而且还要以纵列队形与敌舰队队形交战。当海军上将托马斯·马修斯在土伦战役(1744年)中攻击法国-西班牙的纵列队形时,他没能去保持他的纵列队形,他因没有执行条令而被免职。此后,那些大胆的军官如果违背《永久战斗条令》的硬性规定,他就必定会遭到身败名裂的厄运。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