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二十一章·核时代的超级大国

出自————《战争通史

   背景

   日俄战争后(参见第十九章→1914年之前的主要战争→日俄战争),朝鲜被日本吞并。开罗会议(1943年12月1日)上,盟国允诺要恢复朝鲜的自由。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中又重申了这个决议。

        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降时(参见第二十章→太平洋海军力量比较→对日作战行动(1945年)→日本的崩溃),盟国匆忙达成协议(1945年8月15日),武断地把北纬38°作为分界线,以北由苏联接受驻朝鲜日本军队的投降,以南的日军则向美军投降。日军的投降没有发生什么摩擦,之后苏美便把38°线当作政治边界。关于通过全国范围的自由选举成立独立的朝鲜政府的问题,双方在两年中都未能达成协议。在38°分界线以南地区,大韩民国成立(1947年8月15日),以汉城为首都。北部地区,以平壤为首都,还组建了一支朝鲜军队。

   双方的实力

   朝鲜有一支训练有素、苏式装备的军队,编为10个师和1个用苏式F-34 [ cdhyy注:原书如此。应为“T-34” ] 中型坦克组建的坦克旅以及一些支援部队,共计13万人。军队的骨干是大约25000名参加过中国东北战役的老兵(参见第二十一章→东亚→中国(国民党政府)→中国东北的作战行动)。空军有180架苏式的“雅克”飞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型号。此外还有10万名受过训练的后备役人员。

   韩国军队(略强于一支国民治安部队)大约有10万人,编为8个师和少量炮兵支援部队。这支军队缺少中型和重型火炮、坦克、作战飞机,也没有后备役部队。双方几乎都没有什么海上力量。

   1950年的作战行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在崔庸健元帅的指挥下,朝鲜军队(7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支援部队)分成4路纵队越过38°分界线,突袭汉城。朝鲜军队的行动达成了突然性。其强大的攻势,粉碎了汉城地区韩国4个师的部队进行的分散抵抗。在攻击中,朝鲜还通过无线电广播宣称将进行“全民防卫”,以对付韩国的入侵。朝鲜的目标是占领汉城和整个朝鲜半岛南部。

   1950年6月25-30日,联合国和美国作出反应 在联合国“紧急会议”上(苏联抵制安理会,没有派代表与会否决这一行动)。安理会呼吁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朝鲜军队撤走,并要求联合国成员国予以协助。哈里·杜鲁门总统(6月27日)命令指挥远东美军的麦克阿瑟将军出动空军和海军支援和掩护韩国军队的防御。麦克阿瑟对朝鲜沿岸实施海上封锁并向韩国军队提供空中支援。由于汉城陷落,麦克阿瑟经过亲自侦察(6月28日)后向总统报告,称即使得到美国的空中支援,韩国军队也无法阻止朝鲜的“入侵”。于是杜鲁门批准动用美国地面部队(6月30日)。

“联合国军”的攻势1950年6-9月

   麦克阿瑟的兵力 除了美国第七舰队的舰只和远东空军(8个半作战大队)外,美国地面部队(多数驻在日本)有4个未满员师,编成2个基干军。步兵和炮兵部队在人员和火炮方面各自只达到三分之二的实力,而且缺少反坦克武器。军所属部队也没有中型坦克、火炮和其他支援兵器。

   1950年6月30日,美军开始向朝鲜调动 第二十四师(师长是威廉·迪安少将)开始分批由海路和空路进入朝鲜,另外2个师随后跟进。

   1950年7月5日,史密斯特遣队 美军1个未满员的营(2个步兵连)和1个炮兵连在查尔斯·史密斯中校指挥下,在乌山附近与韩国军队会合(7月4日)。次日早晨,朝鲜军的1个师和30辆坦克发动进攻,韩国军队溃逃。史密斯特遣队被围。他们坚持了7个小时后弹药耗尽,残余部队抛下所有装备夺路而去。

   1950年7月6-21日,迪安的迟滞作战 为尽快争取援兵,迪安将军把该师的余部投入战斗,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朝鲜军队的推进,并利用地形争取时间,而第一骑兵师和第二十五师正从日本赶来。当朝鲜军队从3个方向对第二十四师发动强攻时,在大田为期5天的战事(7月16-20日)告一段落。第二十四师余部撤退,而亲自指挥后卫部队作战的迪安师长被俘。其被打垮的部队被第七骑兵师营救(7月22日),而在其右翼的第二十五师会同改编后的韩国数个师,减缓了朝鲜军队向中部和北部的推进。

   1950年7月7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司令部总司令 联合国安理会要求成立一个统一指挥部,由一名美国军官指挥。应这一要求,杜鲁门总统作出上述任命。

   1950年8月5日-9月15日,釜山环形防御 沃尔顿·沃克中将指挥改编成的美国第八集团军,在沿洛东江延伸出的一条摇摇欲坠的战线上稳定了防御。这里向北距对马海峡约145公里,向东距日本海约97公里。这一地区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端,包括釜山这一可以利用的港口。在北部,韩国军队5个得到重新装备但仍惊魂未定的师企图牵制进攻者。而西侧被美军占据。此时这支美军包括2个步兵团和1个陆战旅。朝鲜军队在这里不停顿的进攻所造成的压力有所减弱。第七舰队保护着海面两侧并干扰朝鲜军队在沿岸的调动,而远东空军(增编了1个澳大利亚大队)和海军舰载机则猛烈攻击朝鲜军队的交通线并向地面部队提供急需的近距离支援。借助内线优势,沃克将军得以在朝鲜军队蚕食其防线时,将机动预备队抽调至防线内的各据点。朝鲜军队对洛东江的几次突破都被挫败。在北部,朝鲜军队推进了约32公里(8月26日)后也受阻。此时崔庸健的部队估计有14个步兵师,并得到几个坦克团的支援。他们仍在环形防线周围发动了多次缺乏协同的攻击。在北部,朝鲜军队3个师的进攻(9月3日),迫使“联合国军”将其在庆州以北的全部预备队(第二十四师)投入战斗。这时英国第二十七步兵旅赶到(9月14日),接替了撤至别处作战的美军陆战旅担负的任务。

   1950年9月15-25日,仁川登陆 黎明时分,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的美国第十军在仁川危机四伏的海滩上登陆。这里位于汉城以西、战线以北约242公里的西海岸。尽管两天的轰炸已警告过汉城及其周围的几支朝鲜分遣队,但美军的行动仍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第一陆战师击溃朝鲜军队微弱的抵抗,占领了金浦机场(9月17日)。第七步兵师和随后登陆的海军陆战部队向南攻击,切断了向南部的朝鲜军队运送补给的铁路和公路,并包围了汉城。

   1950年9月15-25日,美军从环形防线突围 与此同时,第八集团军以第一骑兵师为先头部队开始突围。由于补给供应被切断,腹背受敌,崔庸健的朝鲜军队崩溃了。韩国军队重回汉城时,第一骑兵师和第七步兵师会合。

   1950年9月26日,美军占领汉城 朝鲜军队向道路不通、崎岖不平的乡村撤退,125000人及其大部分装备被俘获。

“联合国军”的攻势1950年9-11月

  评论:从计划、实施及结局来看,仁川登陆都是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战略出击。朝鲜军队被打败。第八集团军还在釜山坚守着一块不稳定的立足点时,麦克阿瑟已下定了决心。8月12日,麦克阿瑟的参谋人员受命为行动做准备,他们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一般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麦克阿瑟坚持己见,消除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疑虑(从技术上讲,仁川地区最不利于两栖作战),而且他还得到了他所要求增派的1个陆战师的大部(该师的1个旅已归麦克阿瑟指挥,他们从釜山环形防线赶来)。第七步兵师是麦克阿瑟的驻日占领军中最大的一支部队,该师序列中还有5000多名匆匆赶赴日本与该师一起训练过的韩国士兵。这次登陆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因素:①美国海军能提供充足的水上运输;②沃克的第八集团军在受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釜山的环形防线,直至登陆完毕;③选择了攻击的最佳时机(30米的潮汐落差使得每24小时中只有6小时可以利用海滩)。

   1950年10月1日-11月24日,美军向鸭绿江推进 杜鲁门总统指示麦克阿瑟越过38°线向北推进。韩国军队越过了38°线(10月1日),第八集团军随后跟进(10月9日),留下2个师在南部地区保卫釜山交通线,并打击朝鲜军队的剩余力量。军事行动面临的严重障碍就是“联合国军”的飞机决不能飞越鸭绿江以北的禁令。在空降部队(第一八七空降团)和地面部队的联合进攻下,朝鲜首都平壤陷落(10月20日)。韩国第六师进抵鸭绿江边的楚山,其他韩国部队在其后呈扇形展开。这时,其他盟国的象征性部队已归第八集团军指挥,并编入美军师属部队,计有1个土耳其旅和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荷兰及泰国的数个营。

   1950年10月15日,威克岛会议 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商讨战争方针问题。此次会议后来成了参议院调查的问题,并导致麦克阿瑟将军被解职(参见第二十一章→朝鲜战争→1951年的作战行动→麦克阿瑟被解职)。

   1950年10月16-26日,美国第十军调至东海岸 该军乘船向东海岸的元山调动(10月19日),那里已被韩国第一军占领。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朝鲜军队在元山港口周围布下了最新型的苏制水雷。由于要扫雷,迫使该军推迟7天才得以登陆。

   1950年10-11月,中国的介入 北京已发出警告,一旦“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即北纬38°线),则进行干涉。据报中国军队已在鸭绿江以北地区大量集结。面对战场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沃克召回了其第八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并暂时固守清川江一线。

   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和面临的问题。麦克阿瑟的企图是沿半岛全线推进,以第十军在东岸,第八集团军在西岸,形成合围态势。第十军向西推进至鸭绿江,并将边界以南的所有敌军赶入第八集团军的火力之下。由于荒芜、崎岖的中部山岳妨碍互相支援,两支部队独立作战,由麦克阿瑟在东京直接控制和协调两军的行动。阿尔蒙德的第十军现下辖美军第一陆战师、第三、七师和韩国的第一军(第三师和首都师)。第八集团军辖9个师的兵力,编为3个军:由左至右依次为美军第一和第九军以及韩国的第二军。整个司令部的总兵力约为20万人,或许还要加上后方的15万多名支援保障人员。除了韩国的几个军外,还有21000多名韩国部队配属或编入美军部队。

   麦克阿瑟认为中国是在讹诈,除非本土遭入侵,否则中国不会介入冲突。他在威克岛向杜鲁门表达了看法。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持同样看法。而现在中国军队进入了朝鲜。麦克阿瑟认为,暂停推进会违背他下达的“歼灭朝鲜武装力量”的命令,应继续大胆推进,摸清战场形势。他的这一决心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特别批准。同时,广泛分布在辽阔战线上的第九军已向北突进,韩国军的首都师已进抵沿海的清津;美军第七师也抵达鸭绿江边的惠山。

   1950年11月24日,第八集团军向前推进 麦克阿瑟开始实施“武装侦察”。

   1950年11月25-26日,中国军队反攻 第八集团军在实际未遇什么抵抗的情况下推进了24小时后,突然遭到大规模攻击,其主攻方向指向美军部队的右翼。约18万人、编为18个师的中国军队,重创并打垮了韩国第二军,打击了第九军右翼的美军第二师,并对整个第八集团军形成合围的威胁。美军第二师试图保护其右翼,但在军隅里遭到伏击。该师以行军队形通过一个峡谷时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在竭力突围的过程中损失了约4000人和大部分火炮。沃克将其预备队美军第一骑兵师、土耳其旅和第二十七英联邦旅投入战斗。他们摆脱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土耳其旅遭受的损失尤其惨重。第八集团军竭力以较完整的队形突围。到12月5日,第八集团军完全摆脱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其右翼也得到了保障。中国军队的进攻势头也开始减弱。但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则是门户洞开,必须要构筑较坚固的防御阵地。因此,沃克将其部队撤至“三八线”一带,这里略靠汉城以北,在11月24日的战线以南约210公里一带。这样,这年年终第八集团军又面临着共产党军队的一次新攻势。

   1950年11月27日-12月9日,第十军后撤 在东部战区,另外一支12万人的中国军队沿长津水库两侧推进,包围了美军第一陆战师,猛攻美军第三师和第七师一部。韩国军队根据阿尔蒙德的命令仓促撤退,但没有遇到多大的干扰。由于共产党部队的攻击直指兴南和元山这两个港口,“联合国军”有被分批歼灭的危险,麦克阿瑟下令全军后撤。海军运输舰只赶赴这两个港口,还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由第三师、第七师一部驻守。而奥利佛·史密斯少将指挥的第一陆战师则在严寒之下固守长津水库以南地区,由于被共产党军队的8个师包围,奥利佛·史密斯将军向他的部队宣布,他们无路可退,只能“向别的方向进攻”。于是,该师在远东空军的支援下向东南方向的兴南攻击前进。共产党军队摧毁了该师车辆和坦克的必经之路——一个山谷中的唯一一座桥梁。这时,空军空投了架桥器材,该师才得以继续向南推进。当第三师的救援部队与该陆战师在兴南环形防线外会合时,为期13天的追击战才告一段落(12月9日)。

   1950年12月5-15日,第十军撤离 尽管共产党的军队不断向兴南和元山这两个港口的环形防线发起攻击,但部队从空中和海上的疏散仍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着。空军和海军舰载机以及海军炮火的支援,加快了部队最后的疏散。在这次疏散中,海军总共运送了105000名韩国和美军部队以及98000名难民,还运送了约35万吨物资和17500部车辆。远东空军疏散了3600人的部队、200部车辆和1300吨物资。抵达釜山后,第十军划归第八集团军指挥,成为该集团军的战略预备队。

   1950年12月23-26日,沃克卒,李奇微接任 沃克在车祸中丧生,他的职务由马修·B.李奇微中将接任。麦克阿瑟委任他指挥在朝鲜的一切地面作战行动,自己仍保留对所有地面、空中和海上作战的指挥权。

  评论:“联合国军”在朝鲜遭到了一次严重的失败。麦克阿瑟的批评者们立即责备他在一条战线上的两个孤立战区同时推进,而且没有采取充分的警戒措施,致使中国军队的进攻达成了极大的突然性。而麦克阿瑟的支持者则进行反驳,指出地形的性质使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无法保持密切的地面联络,也无法互相支援。他们还责备联合国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共产党军队进攻前制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地面作战计划,而且严禁在鸭绿江以北实施空中侦察。麦克阿瑟遇到的问题还有,他迫切要求允许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以及距符拉迪沃斯托克仅约560公里的朝鲜重要的进口港罗津,通过这个港口,苏联的战争物资得以畅通无阻、源源不断地运进朝鲜。但麦克阿瑟的这些要求遭到拒绝,最后只是批准轰炸鸭绿江上的南端桥梁。这是极为冒险而实际上又不起作用的行动,因为要轰炸这些桥梁,“联合国军”的飞机必须平行飞到鸭绿江,这样就暴露在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之下,也易于遭到共产党军队战斗机的攻击。这些桥梁的交通运输几乎未被切断。

  从这次失败中得出的最重要的教训是,美军必须重新学习步兵运用火力和进行机动作战的基本知识。在作战中,他们发现自身离不开道路,也过于依靠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而另一方面,装备轻便的中国军队,则采用机动作战、奇袭和潜伏等灵活的战术,活跃在崎岖不平的山区,以弥补其火力不足的弱点。他们在黑夜活动,发起攻击;在白天进行伪装、隐蔽。他们的攻击遵循相同的作战样式,即渗透、合围和伏击。他们的正面突击实际是用小部队发动进攻,却能突入纵深。每次交战他们一开始都利用小分队机动作战,使这场战争成了排长进行的战争。这样,“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一直得不到最有利的发挥。

   1951年的作战行动

   1951年1月1-15日,共产党军队的第二次进攻 经过长期的策划和准备,共产党军队于黎明时分越过三八线发动进攻,其主攻方向在东西部战区。约40万名中国军队和重新组建的10万名朝鲜军队,将拥有20万人的第八集团军几乎赶回了汉城(1月3日),接着向东大规模突击,在曾坪水库地区击溃了美军第二师两翼的韩国数个师,美军第二师经过激烈的战斗和李奇微投入预备队(第三和第七师)才得以脱身。

   1951年1月4日,撤离汉城 这是韩国首都第三次易手。经过地面部队的顽强抵抗,以及远东空军实施近距离支援并阻断共产党军队现已暴露的交通线后,才逐渐阻止了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势头。美军的阵线最后稳定在三八线以南约81公里处——从西岸的平泽到东岸的三陟一线(1月15日)。

   1951年1月25日-2月10日,“联合国军”反攻 李奇微发动了一系列目标有限的进攻,逐步向北推进。共产党军队在砥平里和原州附近发动反攻(2月11-18日),阻止了“联合国军”在中部地区的推进,但在西部地区,“联合国军”进抵汉城郊区。

   1951年3月7-31日,“撕裂者”行动 这次行动的目的首先是使敌人遭受伤亡,其次是救援汉城并消灭共产党军队在春川的大型补给基地。“联合国军”在中部的主攻迫使对方后退,并在汉城以东越过汉江。

   1951年3月14日,收复汉城 第一军的巡逻队发现共产党军队已放弃该城。接着中国军队加强了抵抗,但“联合国军”的1个加强团(第一八七空降团)在汉城以北约40公里处的汶山实施空降(3月23日),迫使共产党军队全线后退。第八集团军大致推进到了原来的战线——“三八线”(3月31日)。这时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决定进一步向“铁三角”(铁原-金化-平康)地区推进,这里是中国军队的主要集结地和补给地,也是其交通枢纽。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解职 杜鲁门总统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对“联合国军”和远东美军的双重指挥权。任命李奇微接替他的职务。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也从美国匆匆赶来指挥第八集团军。

“联合国军”反攻1951年1-4月、共产党军队春季攻势1951年4月22日-5月22日

  评论:总统是在行使作为总司令所具有的法律特权。麦克阿瑟不赞成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的政策,也并不打算消除对限制其军事行动的不满。麦克阿瑟在给众议院议员约瑟夫·马丁(马萨诸塞州共和党人)的一封信(3月20日)中声称“在战争中没有胜利的替代品”,马丁迅速将此信公之于众。麦克阿瑟既不提倡使用原子弹,也不主张对中国进行地面入侵。他的确想通过常规轰炸摧毁中国东北地区的基地。他也确实强烈要求在朝鲜动用国民党军队,还要允许蒋介石反攻中国大陆。他认为苏联不可能冒战争风险去援助中国,但如果苏联真的这样做,则美国可能没有充分的时间应付与克里姆林宫的摊牌。在没有和华盛顿商量的情况下,他要求在朝鲜的中国军队指挥官投降(3月25日),并暗示如果冲突继续下去,可能的后果则是从空中和海上进攻中国。

  这种言行是对杜鲁门的强烈谴责。麦克阿瑟是在蔑视总统权威,并对国家政策说三道四。美国(听取了西方世界因惧怕苏联拥有原子弹而提出的令人忧虑的意见)放弃了统一整个朝鲜的意图,只是寻求恢复韩国的现状。这样麦克阿瑟只好离职了。粗暴地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这位将军在一次新闻广播中才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激怒了许多人。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应邀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向国会发表讲话。其后,参议院调查了有关的一切政策问题(1951年5-6月)。调查并末作出最后结论,但从总体上看,美国后来的政策变得比较强硬。

   1951年4月12-21日,“联合国军”继续推进 鉴于共产党军队准备发动反攻以挫败“联合国军”对其“铁三角”地区的威胁,范佛里特将军继续向前推进并准备必要时退至早已准备好的防御阵地,以强大的火力牵制敌人,然后发动反攻。

   1951年4月22日-5月1日,共产党军队春季攻势第一阶段 进攻发起于一个明亮的月夜。第一次突击打垮了曾坪水库以西的韩国第六师。左翼的美军第二十四师和右翼的第一陆战师迅速保护各自的侧翼,但突破危及了范佛里特的整个阵地,于是他令其左翼部队第一和第九军后撤。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指向汉城以北的第一军。由于韩国第一师仓促后撤,在其右翼的英国第二十九旅的侧翼暴露无遗,格洛斯特郡(英国英格兰郡名)团的1个营被切断了退路。约40名幸存人员向北攻击突围,得以逃生,其余的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同往常一样,共产党军队最终丧失了攻击势头,并陷于停顿(4月30日),并撤至“联合国军”炮火的射程之外。在这个阶段的战斗中,共产党军队损失了至少7万人,而第八集团军伤亡约7000人。

   1951年5月14-20日,共产党军队第二阶段的攻势 共产党军队将其攻击重心转向东线。他们以中国军队的20多个师,加上其两翼的几个朝鲜师,向第十军的右翼部队——韩国第五和第七师发动进攻。靠近左翼的美军第二师顶住了共产党军队的攻击,但靠近东线的韩国第三军在共产党军队的突击下崩溃了。在最右翼的韩国第一军顶住了共产党军队通过这一宽阔地带发动的猛烈攻势,保护了其侧翼。在西线的美军第二师(配属了法国和荷兰的几个营)和第一陆战师迅速发起反攻。范佛里特已预想到了共产党军队在这一地区发动的攻击,并调整了预备队(美军第三师和第一八七空降团)的部署。这些部队协同进攻,压制了共产党军队的攻势(5月20日)。共产党军队在汉城以北的“联合国军”西翼的进攻受阻;他们在中部战线攻至北汉江时也被“联合国军”所阻。

  评论:同以往一样,共产党军队起初只用小股部队交战,试图进行渗透和发动攻击。他们一般只有少量坦克。共产党军队在夜间猛烈攻击,到白天,“联合国军”的火炮和战术飞机得以发挥作用时,则停止攻击。在这个阶段为期7天的攻势中,共产党军队估计损失了9万人。他们现在已全面展开,补给线延长,交通运输不断遭到空袭。

战场陷入僵局后的停战线1953年7月28日

   1951年5月22-31日,“联合国军”的攻势 “联合国军”先是在遥远的左翼发动有限的进攻,将阵地固定在汶山以北的临津江一线。接着,将整个战线向北推移。在最右翼的韩国首都师和第二师只遇到微弱的抵抗便突入东部沿海地区,进抵杆城。中部地区的推进比较迟缓,但到月底时不断加快。这时范佛里特受命停止推进。尽管范佛里特请求批准“穷追”处在崩溃边缘的敌军,但参谋长联席会议既不同意增加兵力,也不批准再次向北推进。美国政府对苏联的威胁和西方世界其他国家后来发出的警告很敏感,因而决定不做任何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事情。

   1951年6月1-15日,“联合国军”巩固阵地 由于雨季来临,范佛里特决定建立一条横贯朝鲜的防御带。利用这个跳板,他可以发动一系列经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的目标有限的进攻,使敌人处于劣势。“联合国军”对“铁三角”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基地(使敌人无法利用这些基地)以及“山坳”南端、西花里西北部一个由高地组成的环形阵地的进攻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共产党军队也在北部纵深集结兵力。

   1951年6月23日,苏联提出停火建议 停火建议是由苏联大使马立克在联合国提出的。双方代表团在开城会晤。

   1951年7-8月,双方谈判 由于双方都巩固阵地,双方巡逻队和哨兵之间不断发生冲突。第八集团军巩固了在“铁三角”和“山坳”地区占据的地盘。至8月底,谈判完全破裂。

   1951年8-11月,“联合国军”恢复有限进攻 范佛里特部队肃清了“铁三角”和“山坳”地区。

   1951年11月12日,停战谈判开始在板门店举行 这是位于“无人地”一带两军战线间的一个村庄。李奇微将军(11月12日)下令停止进攻作战。第八集团军转入高度积极的防御。

   1952年的作战行动

   双方在板门店的谈判无休止地拖延下去,而双方在前线又不断发生局部冲突。李奇微将军受命担任北约指挥官(参见第二十一章→西欧→防务协定→李奇微接替艾森豪威尔),其职务由马克·克拉克将军接替(5月)。共产党军队不断扩充兵力。到年终,共产党军队在朝鲜的地面部队估计已达80万人,其中中国军队占四分之三;同时,大量苏联火炮,包括有雷达控制的最先进的高射炮,也陆续被运到了朝鲜。

   战俘——在板门店会谈中,共产党方面争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这些人。“联合国军”约有92000人落入共产党军队手中,其中约有1万名美国人,8万名韩国人,2500名来自“联合国军”中其他国家的部队。

   约171000名共产党军队的战俘落入“联合国军”手中,其中有2万多名中国人。约8万名战俘被集中在釜山外的巨济岛。

   此后,双方都发动了许多无意义的进攻和反攻(这实际上是对双方意志力的考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到10月,板门店谈判再度破裂,而战争也成了美国总统选举中被踢来踢去的政治橄榄球。美国民众已厌倦了这场战争,他们选举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当总统,他许诺要体面地结束战争。

   1953年的作战行动

   1953年3月28日,共产党方面的和平举动 朝鲜首相金日成和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将军通知克拉克将军,希望交换伤病战俘。他们还敦促恢复板门店会谈。

   1953年4月,“小电闸”行动 在这次行动中,“联合国军”用5800名战俘交换了471名韩国人、149名美国人和64名“联合国军”中其他国家的人员。

   1953年5-6月,韩国拒不妥协 韩国总统李承晚断然拒绝缔结任何使朝鲜分裂的协议。在共产党军队向他的部队发起进攻后(参见下文),他要求恢复军事攻势(6月18日)。同时,他还从他所控制的战俘营中释放了27000名朝鲜人。

   1953年6月10-31日,共产党军队的攻势 共产党军队主要向韩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显然是想迫使美国向李承晚施加压力。李承晚释放朝鲜战俘时,共产党方面指责美军背信弃义,再次中止谈判,并向韩国军队发动了又一次攻势(6月25日)。

   1953年7月10日,恢复谈判 在联合国向共产党方面作出韩国不再拒不妥协的保证后,双方的谈判代表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 协定确定的南北朝鲜分界线就是实际上的交战线。双方交换了战俘。

   战争概要

   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有118515人阵亡,264591人受伤,92987人被俘。共产党军队方面遭受了至少160万人的战斗伤亡,其中60%是中国人。美军的伤亡情况是:33629人阵亡,103284人受伤(参见统计摘要)。韩国方面的伤亡情况(只能作出估计)为7万人阵亡,15万人受伤,8万人被俘。约300万韩国平民直接死于战争 [ 编者注:上文及以下表格中的数据仅供参考。 ] 。

   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有几点值得注意。这是核时代发生的第一次重大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没有动用核武器,但原子弹却严重威胁着参战各方,抑制了各方部队扩大战果。

统计摘要:美国在朝鲜战争(1950-1953年)
美国在全世界的总兵力 部署的最大兵力 作战伤亡总数 阵亡和因伤而死人数 受伤 被俘与失踪人数 非战斗死亡
总计 5764143 约440000(53,4-7) 147131 33629 103284 10218 20617
陆军 2834000 276581(53,4-7) 113610 27704 77596 8310 9429
海军 1177000 84124(53,4-7) 2243 458 1576 209 4043
海军陆战队 424000 36966(53,4-7) 28627 4267 23744 616 1261
空军 1285000 46388(53,4-7) 2651 1200 368 1083 5884

   “联合国军”的组成国 除美国外,还有14个联合国成员国参加了这场“联合国”首次介入的战争 [ 编者注:以联合国名义介入朝鲜战争是违背《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介入本身只是体现了美国控制、操纵了当时的联合国。 ] 。英国和土耳其各派出1个旅。此外,英国还派出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以及海军陆战部队和支援部队;加拿大派出1个步兵旅、1个炮兵大队和1个装甲营;澳大利亚派出2个步兵营、战斗机中队和运输机中队各1个,以及1艘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泰国派出1个旅团;法国派出1个步兵营、1艘炮艇;希腊派出1个步兵营、1个运输机中队;新西兰派出1个炮兵大队、2艘护卫舰;荷兰派出1个步兵营、1艘驱逐舰;哥伦比亚派出2个步兵营、1艘护卫舰;比利时和埃塞俄比亚各派出1个步兵营;卢森堡派出1个步兵连;南非联邦派出1个战斗机中队(英联邦派出的地面部队编为1个英联邦师)。此外,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和瑞典等国都派出了医疗人员或非作战的野战救护队。

   空战 这场战争再次证实了空中力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施成功作战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这场战争还表明,空中力量既不能单独完成对地面的侦察任务,也不能最终决定地面战斗的胜负。战争初期,由于“联合国军”掌握了空中优势,促使对方引进了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这种飞机是当时苏联最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其性能远比美国的F-84战斗机优越,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美国的F-86战斗机。米格飞机1950年末首次出现在朝鲜战场,1951年间数量又有所增加。

   直升机 朝鲜战争完全证实了这种新型机动运输工具的作战潜力,它最适合担负侦察、疏散人员和战场救援等任务。

   海军的作用 美军第七舰队从沿海给地面部队提供了有效的炮火支援,并实施了两栖作战;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还参加了空军的遮断轰炸和对地面部队实施的近距离支援作战。海军对朝鲜半岛实施了封锁。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