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西南亚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中东和西南亚

中东和西南亚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二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核时代的到来

出自————《战争通史

   土耳其

   1925年2-4月,库尔德斯坦暴动该暴动最终被凯末尔政府镇压下去。

   1925年12月17日,同苏联结盟双方由此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1928年5月30日,同意大利签订为期5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1928年6月15日,同波斯签订条约。

   1929年3月6日,同保加利亚签订条约

   1929年12月17日,同苏联恢复联盟关系 但凯末尔仍继续在国内镇压共产党人。

   1930年10月30日,《安卡拉条约》签订 在经过一番边界领土调整后,土耳其和希腊在《安卡拉条约》中同意保持边界现状,同时确保在东地中海双方的海军力量平等。

   1930年12月23日,伊斯兰教托钵僧在安纳托利亚暴乱 这次暴乱旨在反对凯末尔政府的亲西方政策,被很快镇压下去。

   1931年3月6日,《苏联-土耳其海军协定》签署 该条约要求双方若不提前六个月声明,不得私自改变各自黑海舰队的实力。

   1931年10月30日,苏联-土耳其联盟延期5年

   1931年5月25日,同意大利签订为期五年的条约

   1931年7月18日,土耳其加入国联

   1932年1月23日,同波斯签订协议 该协议解决了双方存在已久的边界争端。

   1933年9月15日,同希腊签订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1934年2月9日,签订《巴尔干公约》 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签署了旨在保持共同边界安全的协定。

   1934年5月,土耳其重整军备 由于对意大利在东地中海的政策感到担心,土耳其决定扩充军备。

   1936年7月20日,签订《蒙特勒公约》 在蒙特勒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与会国代表赞同土耳其在海峡修筑防御工事的要求。

   1937年7月9日,《西南亚公约》签订 这个类似于《巴尔干公约》的互不侵犯条约(亦称《萨达阿巴德公约》),签约国为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和土耳其。

   1937年12月-1938年7月,亚历山大勒塔危机 土耳其的要求引起了亚历山大勒塔地区的紧张,面临爆发战争的威胁。在同意举行选举后,危机缓解,实际上土耳其已控制了该地区。

   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卒

   1939年5月12日,《英土互助协定》签署 该协定使土耳其加入了英国集团。

   1939年6月23日,同法国签订协议 该协议导致了哈塔伊(即亚历山大勒塔)并入土耳其。

   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

   1925年-1930年5月20日,伊本·沙特巩固政权 他控制了阿拉伯的大部领土。

   1930年2月22日,阿拉伯北部地区实现和平 希贾兹和纳杰德的统治者伊本·沙特国王和伊拉克的费萨尔国王(原希贾兹埃米尔)就波斯湾的扇形角归属达成和平协议,结束了沙特哈希姆王朝对其的统治。

   1932年5-7月,阿拉伯西北部发生骚乱 该骚乱是由于伊本·沙特的亲西方政策而引发的。

   1932年9月22日,更换国名为“沙特阿拉伯”

   1933年7月27日,同外约旦签订条约 该条约结束了沙特家族和哈希姆家族之间由来已久的仇恨,阿拉伯暂时得到和平。

   1934年2月14日,《萨那条约》 沙特阿拉伯同英国签订了一个为期40年的条约。

   1936年4月2日,同伊拉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该条约成了实现阿拉伯兄弟之间团结的基础。

   1936年5月7日,同埃及签订条约 该条约扩大了泛阿拉伯主义,加强了相互间的政治合作。

   叙利亚和黎巴嫩

   1925年7月18日,德鲁兹族暴动开始 由埃尔·阿特拉什苏丹领导的德鲁兹民族暴动极大地威胁了法国人的统治。

   1925年10月,大马士革血案 10月14日法国部队从大马士革撤出,随后在10月18-19日,对城内进行了长达两天的炮击和轰炸,造成数百名平民死亡。

   1926年7月18日,德鲁兹族暴动再次波及大马士革 法国部队撤往城外安营扎寨,随之进行了为期48小时狂轰滥炸,使城市受到极大的破坏,许多人丧生。

   1927年6月,德鲁兹族暴动失败 尽管暴动者作战极为勇敢,甚至以骑兵同法国人的坦克对垒,但他们最终仍被击溃,暴动领导者逃往外约旦。

   1927年5月23日,法国宣布黎巴嫩为共和国

   1936年9月9日,法叙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该条约和11月13日签署的《巴黎条约》使该地区走向了和平。按照条约,叙利亚和黎巴嫩将在3年内独立,法国在25年内享有特权。

   1937年9月8日,泛阿拉伯会议在叙利亚召开 该会议旨在协调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组织防御的问题。叙利亚成了巴勒斯坦抵抗活动的中心。

   巴勒斯坦和外约旦

   在这一时期内,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不和在这一地区引起了连续不断的骚乱和冲突。在巴勒斯坦,英国通过履行1917年11月2日签订的《贝尔福宣言》和分别组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的设想,表面上看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些努力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阿拉伯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完全相反的愿望。

   1923年5月26日,外约旦实行自治 在二战前的这段时期里,哈希姆王国相当稳定,这一方面是由于阿卜杜拉国王足智多谋,同时,另一方面也由于英国免除了对其托管的条款。当然,这是以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聚居地为代价的。

   1936-1939年,阿拉伯人暴乱 这次暴乱是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强行对巴勒斯坦的分割所引发的,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大乡村和犹太居民点。疯狂的民族主义暴乱在造成数千人的伤亡之后,最终被英国殖民当局镇压了下去。

   伊拉克

   1930年11月6日,伊拉克独立 英国同意支持伊拉克于1932年加入国际联盟。为此,英国得到了租借伊拉克新的空军基地及使用其通信和交通设施的特权。伊拉克军队也由英国军官训练。

   1930年9月11日-1931年4月,库尔德人起义 谢赫·马哈茂德领导的这次库尔德人起义,最后被伊拉克政府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平息。

   1932年4-6月,库尔德人再次起义 这次起义同样被伊拉克部队在英国巡逻机的支援下扑灭。

   1932年10月3日,伊拉克加入国际联盟

   1936年4月,同沙特阿拉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6年10月29日,军事政变 巴克尔·西德契将军发动政变并建立了一个军事独裁政权。1937年他被暗杀后,军队直接干涉政治的状况才告一段落。

   1937年7月8-9日,《萨达阿巴德公约》签订 (参见第二十章→中东和西南亚→土耳其→《西南亚公约》签订)签约国为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拉克四国。

   伊朗(波斯)

   1930年6-7月,库尔德人起义 这次起义促使伊朗和土耳其努力建立起统一的边界。

   1932年1月23日,同土耳其签订条约 该条约修订了马特·亚拉腊地区的边界,同时改进了两国间的关系。

   1935年,波斯改国名为伊朗

   1937年7月8-9日,《萨达阿巴德公约》 (参见第二十章→中东和西南亚→土耳其→《西南亚公约》签订)这是伊朗同伊拉克、土耳其和阿富汗签订的条约。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