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北美洲

北美洲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七章·拿破仑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1800-1812年)

   1801-1805年,美国加入的黎波里战争 (参见第十七章→非洲→北非→的黎波里→美国战争)

   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

   1810年10月27日,归并西佛罗里达 此前,美国边疆的居民控制了西班牙属巴吞鲁日要塞及其邻近地区,并宣布西佛罗里达州独立。麦迪逊总统宣布,     西佛罗里达地区是美国的一个部分。1819年,随着西班牙放弃对西佛罗里达的领土要求,关于西佛罗里达是否已包含在购买的路易斯安那的之中的争执得以解决。

   1811年,印第安人在西北地区制造事端 肖尼酋长特库姆塞企图与其他部落结盟以将侵入其领土的白人驱逐出去。他们从英加皮毛贸易中得到经济支持。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摩擦的加剧,印第安那准州州长威廉·亨利·哈里森将军,率1000人向印第安人首都“蒂普卡努克里克”进军,该地位于文森斯以北约240公里。

   1811年11月7日,蒂普卡努之战 哈里森军队在蒂普卡努湾露营,黎明时分,印第安人计700多人向哈里森军队进攻,被击退。哈里森训练有素的军队从原路发起反攻,摧毁了蒂普卡努,并暂时分割了特库姆塞的军队。美军有37人战亡,150人负伤。印第安人在战场上丢弃36具尸首,带走的伤亡人员数目不详。

   1811-1812年,英美摩擦 蒂普卡努战役使美国业已高涨的反英情绪达到了顶点。这部分原因是由于此战中加拿大人支持印第安人,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少数扩张主义分子决定吞并加拿大。在这之前,由于英法两国在拿破仑战争中侵袭中立的美国,已使反英法的情绪高涨。这两个国家在相互封锁中均劫掠美国的对外贸易。英国战舰还不时地强迫美国商船船员为英国海军服役(大约有6200多名美国居民被英国强迫服役)。从而使美国的商船运输遭到了极大的打击并在航海运输业引起了恐慌。1807年6月22日,美国快速舰“切萨皮克”号在亨利角海面上遭英国快速舰“豹子”号的炮击,杀伤多人后强行带走四名船员。此事引起美国国内的强烈不满。四年后的1811年5月16日,美国“总统”号快速舰在搜捕一艘强行带走多名美国船员的英国快速舰时,向英国小型护卫舰“小贝尔特号”开火,使之丧失战斗力,并杀伤其32人。这次事件同几年前的“切萨皮克”号和“豹子”号事件被广泛宣传。美国的扩张主义一时甚嚣尘上,美国“战鹰”派借英国忙于同法国作战之机,急于征服加拿大。

   1812年的战争(1812-1815年)

   1812年6月19日,美国宣战 这次战争的理由表面为维护自由贸易与海员权利。

   陆地战事(1812年)

   1812年6月,美国的计划 以三个方向进攻加拿大的草率方案,因其他事件而迅即取消,而代之以美国继续防御的计划。

   1812年7月17日,英军占领麦基诺

   1812年8月15日,英军攻占迪尔伯恩堡(芝加哥之前身) 当地守军一个步兵连在投降后被印第安人屠杀。

   1812年8月16日,底特律投降 此前,威廉·赫尔将军率2500人已从代顿、俄亥俄移至底特律,在未放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就将底特律弃与英国将军布罗克爵士。而布罗克仅有750名加拿大士兵和600名印第安士兵(印第安士兵由特库姆塞率领)。

   1812年10月13日,昆斯顿之战 由纽约州施蒂芬·冯·伦塞拉尔将军率领的军队企图从昆斯顿越尼亚加拉进军加拿大。这支美军计2270名民兵和900名正规军。一部分已过河,其中大部分为正规军。闻此,布罗克迅即从底特律率援军赶赴昆斯顿,并将过河军队牢牢地牵制于岸边。美国民兵仍在美边界一方,他们拒绝离开其本土,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河对面的同胞被布罗克的600名英国正规军及400名加拿大民兵打败。此战中,美军有250人伤亡,700人被俘:英军战死14人(布罗克也在其中),96人受伤。

   1812年11月,美军沿尚普兰湖远征 亨利·迪尔伯恩将军率领美国最庞大的军队5000人,从普拉茨堡出发,沿湖向劳西斯角进军。此次,其民兵再次坚持其权利,拒绝美军越境进入加拿大境内(11月19日)。迪尔伯恩在经过多次徒劳无功的谈判后仍遭拒绝。被迫返回其冬营地休整待命。

   海上战事(1812年)

   同非败即降的陆军作战相反,小而有效的美国海军(14艘军舰)同英国强大的海军(计1048艘战舰)在远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斗,特别是发生了许多单舰作战的壮举。

   1812年8月19日,美快速舰“宪法”号同英快速舰“战斗”号遭遇 “宪法”号由艾萨克·赫尔上校率领,船上有44门火炮。英“战斗”号有38门火炮。此前,美舰刚刚逃离了英舰队的追击。两舰在新斯科舍海岸外交战,一个半小时后,“战斗”号沉没。赫尔返回波士顿,与此同时,其叔父在底特律投降的消息也传来(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陆地战事(1812年))。

   1812年10月18日,美“小黄蜂”号与英“欢乐”号对阵 这两艘装有18门火炮的桅船在弗吉尼亚海岸外发生了激烈的近战,43分钟后,“欢乐”号无望地沉没。此时,英“波伊蒂尔斯”号带有74门火炮的战船出现于水面,而此时,“小黄蜂”号的帆缆已严重损坏,以至于不能驶离,遂被迫投降。

   1812年10月25日,美“合众国”号与英“马其顿人”号遭遇 斯蒂芬·德凯特上校指挥的44门炮的快速舰“合众国”号与英38门炮的快速舰在马德拉亚海岸遭遇,经过90分钟的炮击,“马其顿人”号被拖至新伦敦,经整修,重新在美军服役,参加反其原主人的战争。

   1812年12月29日,美“宪法”号与英“爪哇”号遭遇 “老铁军”号的威廉·班希里奇上校指挥的44门炮的快速舰“宪法”号,在巴西之巴伊亚海岸外,经两个小时的机动和炮击,击沉38门炮的快速舰“爪哇”号,“爪哇”号被迫投降。

  评论:美国舰船在单舰对单舰及单人对单人方面占有优势得以证实。但就整体实力及对峙火战的持续能力而言,美国舰队与英国舰队又相去甚远,故英国强大的海上力量仍然紧紧地封锁着美国的海岸线。这些英国军舰中,34艘为快速舰,其余为小型桅船。

1812年战争(北线)

   陆地战事(1813年)

   西线战事

   1813年1-8月,开端 亨利·普罗克特率领的一支英国正规军、加拿大民兵及特库姆塞领导印第安人掌握了最初的主动权。威廉·亨利·哈里森奉命收复底特律,但他无计可施。当他正在集训部队时,其前哨部队遭普罗克军队的攻击,普罗克特并于1月22日攻占了雷辛河口的弗伦奇顿。美军有197人伤亡,另有737人被俘,许多受伤人员被英方杀害。英军还试图包围莫米河畔的梅格斯堡及桑达斯河上的斯蒂芬森堡,但未获成功。

   1813年9月,向底特律进军 此时,哈里森将军已准备了7000训练有素的军队。但为攻占底特律美军必须控制伊利湖。不久的9月10日,哈里森接到佩里上尉在伊利湖之战取得胜利的消息(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海军作战(1813年))。哈里森立即向北机动,他派其骑兵绕湖160公里向北进军,其步兵和炮兵则从斯蒂芬森堡出发乘佩里的舰船过湖抵达阿默斯特堡。在佩里舰队的伴随下,双方会师底特律。普罗克特遂撤入加拿大。

   1813年9月29日,收复底特律 此后,在佩里三艘最轻便的舰船伴随下,哈里森沿泰晤士河逆流追击普罗克特。当水变浅后,上尉登岸,志愿帮助哈里森作战。

   1813年10月5日,泰晤士之战 普罗克特率800名正规军和1000名印第安人进至查塔姆湾。哈里特率3500人发起进攻,其步兵强攻正面,其骑兵攻击英军之右翼。普罗克特的指挥迅速失效,有12人被杀,22人受伤,477人被俘。特库姆塞之印第安人仍然顽强抵抗,直至听说其首领战死,才逃散,并留下了35具尸首。美军仅有29人伤亡。

  评论:这次战争的闪光点在于陆海军的紧密配合,以及配备来复枪的肯塔基骑兵团的勇猛善战。这次胜利使英国的盟友印第安人建立联盟的全部希望破灭了。但由于同时将“蒂普卡努战役”之结果带入了白宫,因此,这次胜利被冲淡了。国防部命哈里森遣散其民兵,并将正规军并入尼亚加拉地区的美军。哈里森遂解职并成为平民。

   北线战事

   在尼亚加拉前线,美陆军部长约翰·阿姆斯特朗制定了一个两栖作战计划,以入侵上加拿大。作为前奏,在亨利·迪尔伯恩将军和伊萨克·昌西上尉的率领下,在安大略湖首先进行了一次两栖作战。

   1813年3-4月,火毁约克镇 由泽布沦·M.派克率领的1600名美军,于4月27日,攻克上加拿大首府约克镇(今多伦多)。这位派克在萨其茨港的昌西舰队中比较有名气。在一座大弹药库爆炸时,有320名美军丧生,派克也是其中之一。尽管迪尔伯恩将军极力阻止,约克镇的许多建筑仍被烧毁。5月8日,这支远征军返回,他们除了带来了加拿大人的仇恨外一无所获。

   1813年5月27日,攻克乔治堡 在迪尔伯恩患病期间,温菲尔德·斯科特中校与佩里(昌西的手下,其舰队在安大略湖)联合向尼亚加拉河口的乔治堡发起了两栖进攻。大约有4000名士兵在英国阵地的后侧登陆,并向英军发起了强攻。英军遂放弃乔治堡,此次攻击又迫使英国人从伊利堡撤退(与布法罗隔水相望),美国还从黑岩海军基地调来了几艘舰船参战。但斯科特的胜利随即被冲淡中和了。6月6日,从乔治堡后撤的700名英军在约翰·文森特将军率领下向三倍于己的斯托尼克守军发起进攻,迫使美国人后撤。被任命的政治将军威廉·H.温德尔和约翰·钱德勒在这次灾难中被捕。英军遂重占伊利堡。

   1813年5月28-29日,萨基茨港之战 由加拿大总督约翰·普雷沃斯特指挥的这次两栖强攻,被一小部守军击退,守军由雅各布·丁·布朗率领。

   1813年9-11月,进攻蒙特利尔的计划 已代替迪尔伯恩任指挥的詹姆斯·威尔金森率部计划由萨基茨港口向圣劳伦斯进军。韦德·汉普顿将军则从尚普兰湖北推进。会师后,两部拟攻占由15000名英军防守的蒙特利尔。

   1813年10月25日,沙托盖之战 汉普顿率4000人进入加拿大,向西进军至沙托盖流域,并于10月22日,在距河口24公里之处驻扎。他在向一支实力颇弱的英军进攻时,陷入一片沼泽地。英军发起几次进攻后,开始围攻汉普顿,汉普顿遂放弃与其一直十分反感的威尔金森会师的计划,撤向普拉茨堡,进入冬营地。

   1813年11月11日,克莱斯勒农场之战 威尔金森率8000人乘平底船倾河向圣劳伦斯进发,两岸由掩护部队同时前进。由J.W.莫里森中校率领的800正规军和印第安人在距蒙特利尔约145公里处威胁威尔金森,随后发起笨拙的进攻。在有102人亡,237人伤,另有100人被俘后,威尔金森沿原路后撤至其在萨蒙河畔的弗伦奇米尔斯的冬营地。在那里,威尔金森的部队备尝苦难。

   1813年12月18日,英军攻占尼亚加拉堡 其印第安盟友劫掠了乡村,在战争的其余时期,英军一直占领着尼亚加拉堡。

   1813年12月29-30日,焚毁布法罗 由戈登·德拉蒙德将军率领的1500名英军顺尼亚加拉河向南进军,到达布法罗后焚之,随后,又到达黑岩海军造船厂,并对其进行了破坏。

   海军作战(1813年)

   海上作战

   由于美国海上力量的劣势,迫使美国海军减小,以至于其外海贸易已近毁灭的地步。但许多独立的船只仍避开英军的封锁游弋于海洋之上。作战中,许多私人船只参与了战斗。

   1813年2月24日,美“小黄蜂”号与英“孔雀”号遭遇 这两艘单桅船在巴西海岸发生冲突,经11分钟的激战,英船沉没。

   1813年6月1日,英“香农”号与美“切萨皮克”号交战 美海军上校詹姆斯·劳伦斯极不明智地接受了英海军上校菲利普·布鲁克的挑战,乘其未经试航的快速舰,率其新招募的水手驶出波士顿,同英“香农”号作战。这两艘快速舰均有38门火炮,但英“香农”号则被尊为皇家海军最有战斗力的舰船。几分钟激战后,“切萨皮克”号甲板严重受损,其近三分之一的船员战死。劳伦斯亦受致命伤。生命垂危的劳伦斯虽大喊“不许弃船!”,但当布鲁克的船靠拢劳伦斯的船并强行登船后,美军不得不投降。此战,美军总共有146人伤亡,其中包括许多官员;英军有83人伤亡。随后,“切萨皮克”号作为战利品被拖至哈利法克斯,并在皇家海军中陈列了多年。

   1813年8月14日,“鹈鹕”号与“百眼巨人”号遭遇 20门炮的英国军舰“鹈鹕”号在英国海岸外击沉18门炮的美国单桅船“百眼巨人”号。此前,“百眼巨人”号曾在英吉利海峡俘获并摧毁20艘英国商船。

   1813年9月3日,美“冒险”号与英“拳击手”号对阵 美国桅船捕俘14门炮的“拳击手”号。这次交战发生于新英格兰海岸。

   湖上作战

   战争爆发之时,英国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已有几艘船只,而此时美国在湖上什么船只也没有。美海军上尉昌西已开始在安大略湖的伊利和黑岩建造船只。在极短的时间内,有经验的造船木工已建立起了一支江河舰队,船员则由大西洋水手但任。昌西仍指挥安大略湖的战斗,而将伊利湖的战斗委托给佩里指挥。到8月上旬,佩里已有2艘双桅船,6艘纵帆船和1艘单桅船,他已做好在伊利附近的普廷湾的战斗。在伊利湖的英军舰队则由罗伯特·巴克莱海军上校指挥,包括2艘战舰、2艘双桅船、1艘纵帆船和1艘单桅船。

   1813年9月10日,伊利湖之战 中午时分,英舰队接近美舰队锚地,佩里出港迎击。佩里的旗舰为双桅船“劳伦斯”号,装有20门火炮。在其余船只未靠拢时,“劳伦斯”号已遭英舰炮击,丧失了战斗力。佩里冒着炮火乘小船转至“尼亚加拉”号。“尼亚加拉”号冲入英船队阵线之中,其余船只也已跟进。“尼亚加拉”号参战后共使3艘英舰船丧失了战斗力,其中1艘为巴克莱的旗舰。随即,哈里森的分遣队士兵们向英军猛烈地射击。到下午3时,巴克莱的整个舰队已遭沉重打击。英军亡41人,伤91人。美军亡27人,伤93人,其大部分(22人亡,61人伤)伤亡是发生在“劳伦斯”号上。

  评论:佩里的胜利是在西北战争中的转折点。他的信函(其开头为“我们碰到了敌人,他们已俯首听命……”)引发了哈里森收复底特律的战斗(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陆地战事(1813年))。

   陆上战事(1814-1815年)

   尼亚加拉战线

   1814年2-3月,威尔金森发动攻势 他率4000人从普拉茨堡和萨基茨港进军。

   1814年3月30日,在拉科勒米尔被击退 威尔金森在强攻一边界小要塞时,被600名守军击退。在发起战斗之前,威尔金森还信誓旦旦地称“不成功,便成仁”,此时却迅即后撤至普拉茨堡。4月21日,他被迫辞职。

   1814年4-7月,美军新的指挥班子 接替威尔金森任指挥的是雅各布·布朗将军,布朗将军迅速开始整编和训练其军队。这一任务在新提的斯科特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得以圆满完成。布朗的军队得以完善的装备并穿上了新式绿色制服,不过由于供应商不能完全供应绿色制服,斯科特之旅穿灰色制服。

   1814年7月2-3日,入侵加拿大 布朗率3500人穿越尼亚加拉河,控制了伊利堡,并着手准备向北进发。

   1814年7月5日,奇普帕瓦之战 菲尼亚斯·里亚尔率1700人的英军在奇普帕瓦河北岸位于伊利堡北方约26公里的地方占据防御阵地。英军由英正规军、小部加拿大民兵和部分印第安人组成。7月4日,布朗在距河近2公里的南岸的施特雷茨湾露营。这两支军队之间是一片平原。第二天,里亚尔渡过奇普帕瓦河,以其加拿大民兵及印第安人攻击布朗之左翼,但仅遇斯科特旅,计1300多人。里亚尔注意到美军之灰色制服,以为其对手是民兵。但不久,这些灰色士兵在炮火之下,准确地形成阅兵场上的队形,并手持带有固定刺刀的来复枪向前迎击里亚尔部。里亚尔手下吃惊地说到:“天啊!他们都是正规军。”斯科特率部冲击里亚尔,彻底打败了英军,英军后撤并渡河进入其阵地。此战中,英军有236人被杀,322人负伤,46人被俘;斯科特有61人被杀,255人负伤,19人被俘。

  评论:这是双方第一次正规军的近战。此后,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均全身着灰色制服以纪念这次胜利。

   1814年7月25日,隆迪小道之战 布朗将军北移至昆斯顿,此前,里亚尔已后撤。但此时昌西上尉没有能在湖上紧密配合布朗的机动。英国从欧洲调来的援军已抵达加拿大,戈登·德拉蒙德爵士代替里亚尔任指挥,并将其随带军队编加入英军原有部队之中。在尼亚加拉附近,两军发生冲突:布朗部有2600人,德拉蒙德部有3000人。经5小时的血战,美军有171人被杀,572人负伤,另有110人失踪。英军有84人被杀,559人负伤,有235人被俘及失踪。布朗、斯科特及德拉蒙德均负伤,里亚尔被俘。布朗在战后逃回伊利堡。随即德拉蒙德包围之。

1812的战事

   1814年9月17日,伊利堡之战 美军从伊利堡得以突围。英军共有609人伤亡,美军为511人。伊利堡随后被美军放弃。但在11月5日,美国人又屡屡进攻之以便进一步侵入加拿大。在尼亚加拉战线再也没有更重要的战事出现。

   尚普兰湖战线

   1814年8月31日,英军入侵美国 普雷沃斯特率14000名惠灵顿之老兵刚从欧洲赶至加拿大,随即便从蒙特利尔向尚普兰湖进军。可用于抗击之的美地面部队仅有1500名正规军和3000名民兵。美军由亚历山大·麦科姆将军指挥,他们在普拉茨堡构筑了防御阵地。一旦美军被击溃,通往纽约的道路则被打开,从而得以完成37年前伯戈因企图从赫德森河谷入侵未果的计划。普雷沃斯计划从正面强攻普拉茨堡。但此时,美海军舰队正在小心翼翼地护着美军们于湖侧地阵地。

   1814年9月11日,普拉茨堡之战 普雷沃斯命其海军和陆军联合强攻普拉茨堡。但英军舰队却被彻底打败并投降: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海上作战行动(1814-1815年))。地面强攻虽有一路比较顺利,普雷沃斯仍下令停止地面进攻。在普雷沃斯相信有极好的理由解释其之所以放弃入侵计划是没有湖面海军的支持后,他在混乱之中撤退。在这场战争中此战线没有发生更重要的军事行动。

   切萨皮克湾地区

   1814年7-8月,英军威胁华盛顿 在美国在东海岸,由海军上将约翰·科伯恩率领的英军舰队一直骚扰沿岸地区(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海上作战行动(1814-1815年))此时,由于半岛战争的结束,英国得以派遣5400名老兵组成的远征军开赴美国,同约翰·科伯恩会合。远征军由罗伯特·罗斯将军指挥,他们在帕图克森登陆后,于8月19日向64公里远的美国首都进军。

   1814年8月24日,布拉登斯堡之战 英军在进军途中,遭无能的“政治”将军威廉·H.温德尔所属的6500人阻击,美军由未受训练的民兵及400名水手组成。掩护罗斯进军的部队计1500多人,使温德尔部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只有由乔舒亚·巴尔尼上尉指挥的炮手组成的海军分遣队以及一支正规的陆军小分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美军有100人被杀,100人被俘。英军有294人伤亡。

   1814年8月24-25日,英国攻占华盛顿 美国政府官员已逃亡。英国人烧毁了国会大厦、白宫和其他同几座公共建筑。同美国人烧毁约克镇的情况一样。英国入侵者随后撤到他们的船上。为平息国内的愤怒之情,约翰·阿姆斯特朗辞去陆军部长一职,由詹姆斯·门罗接替。

   1814年9月12-14日,进攻巴尔的摩 英远征军随即向北进发,穿过了帕塔普斯科河。罗斯率部在距巴尔的摩26公里处登陆,与此同时,海军进攻麦克亨利堡。当地民兵在壕沟后面击溃了登陆部队的进攻。罗斯受致命伤。麦克亨利堡成功地抵抗住了英军的炮击。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热情地歌颂了这次美国人的胜利,即抒情诗《星条旗》。英远征军遂于10月14日后撤。

   南方战线

   1813-1814年,克里克战争 在亚拉巴马的克里克族印第安人于1813年7月同英国人结盟。1813年8月30日,联军突然进攻莫比尔以北约56公里的米姆斯堡,半数守军约550名士兵被杀。不久,安德鲁·杰克逊民兵少将分别于9月3日和9月9日在塔拉萨哈齐和塔拉迪加组织起志愿者,严厉地惩罚印第安人。随后,杰克逊的军便解散了,但印第安人再次形成严重的威胁。

   1814年2月,杰克逊再次发起进攻 他组织起一支由志愿者及少数正规军组成的队伍。

   1814年3月27日,马蹄湾之战 此战中,克里克主力部队计900名武士在塔拉普萨河被杰克逊2000人的军队彻底打跨。约有700名印第安人被杀,杰克逊损失为201人。8月9日,随着《杰克逊堡条约》的签署,杰克逊对克里克族印第安人作战结束。5月22日,杰克逊被授予南部海湾地区的军队指挥权,并晋升为正规军陆军少将。

   1814年11月7日,占领彭萨科拉 彭萨科拉在西班牙属地佛罗里达,此前已成为英国人支持克里克人的基地。美国当局因害怕将中立的西班牙卷入反对美国的战争,遂禁止任何进攻彭萨科拉的军事行动。但是,当英国与印第安人联合从彭萨科拉进攻鲍耶堡之后,杰克逊遂自主决定侵入西班牙属佛罗里达,并占领了彭萨科拉。

   新奥尔良战役(1814-1815年)

   1814年11月22日,杰克逊前往新奥尔良 传言英军已在加勒比海域的墨西哥湾地区集结兵力,杰克逊遂前往新奥尔良以督查那里的防务。

   1814年9月26日,英国派遣远征新奥尔良的军队 远征军由7500名半岛战争老兵组成,由将军爱德华·帕克南爵士率领。他们在牙买加登船,其目的是占领新奥尔良,随后控制密西西比河谷地区。

   1814年12月1日,杰克逊抵达新奥尔良 当证实英军在牙买加做战争准备后,杰克逊遂在巴吞鲁日布防,以预防美军不能坚守新奥尔良。

   1814年12月13日,英军抵达 他们在博恩湖地区登陆。杰克逊将其主要精力用于新奥尔良的防御,在那里他宣布了战时法律以约束大批反美的克里奥尔居民。帕克南之进军掩护部队已达距该城11公里的地区。杰克逊在城南一条干涸的旧河沿线修建了防御工事。他的右翼在密西西比河,其左翼则在一片树丛中。杰克逊的军队由一小部正规军为核心,余部为他自己带来的田纳西及肯塔基志愿军老兵,以及新奥尔良志愿民兵,共有3100人,另有2000人未经训练、装备很差的民兵,但杰克逊把这部分人布置在后方。

   1814年12月23-24日,美军夜袭英军 这支美军侦察小分队扰乱了英军集结,但旋即被击退。

   1814年12月25日-1815年1月7日,双方交战序幕 杰克逊不断加固其防御阵地,他沿河床打木桩,并准备了许多木材和大捆棉花。12月28日一英侦察美军防御阵地的小分队遭到美炮火和轻武器的猛烈打击后撤回。1月1日,美军准确而密集地炮击,迫使帕克南暂缓前进,等待其所有军队抵达。另有一支海上力量企图上行密西西比河进攻杰克逊的侧翼,试图出其不意地偷袭,但美军在河下游约97公里处的圣菲利普堡成功地阻止了其进攻。最后,当英军全部抵达后,帕克南坚定了其强攻杰克逊阵地的决心并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此时帕克南并不知晓美英已于12月24日签订《根特和约》。

   1815年1月8日,新奥尔良之战 英步兵成密集队形冒着杰克逊部队猛烈的来复枪射击火力,发起了两次强攻,均被打退。英国约有2100人伤亡,另有500人被俘。带领这次进攻的帕克南及其两个下级军官阵亡,幸存者后撤。杰克逊十分明智地没发起反攻。杰克逊部队仅有七人阵亡,六人负伤。一星期以后,英军撤至船上。

   海上作战行动(1814-1815年)

   1814年,英军封锁 英国对美国贸易产业严密而有效的封锁几近导致美国濒临财政崩溃的边缘。英登陆部队的劫掠极大地破坏了沿海地区。7月18日,英军将领所下达的战斗命令这样写道:“只要你们能发现村镇和街道,便摧毁并使之成为废墟。”

   1814年,美国人的游击战 尽管受到英军封锁的限制,仍有少量美军舰只和私掠船在世界各地打击英国商船。到夏季中旬,约有800艘英商船被捕获,英国在英格兰及爱尔兰的交通运输只能在海军护航下进行。

   1814年4月29日,美“孔雀”号与英“埃佩维耶”号遭遇 有18门炮的美单桅船“孔雀”号此前已因击沉英“霍尼特”号而闻名(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的战争→海军作战(1813年)),此时,在佛罗里达海岸同有18门炮的英“埃佩维耶”号遭遇。经45分钟炮击,英舰被击沉。

   1814年3月21日,捕获美“埃塞克斯”号 海军上校戴维·波特指挥装有38门炮的快速舰“埃塞克斯”号,于1812年10月28日驶离特拉华河,随即该舰绕着霍恩角进行长达17个月的奇异游弋,并在太平洋巡回威吓英国商船,共捕获和摧毁英商船及战舰达40多艘。2月3日,当波特进入智利之瓦尔帕莱索沿海水域不久,便得到了小“埃塞克斯”号伴船的奖赏,随即波特遭到2艘英国快速舰“月亮女神”号与单桅船“小天使”号的封锁。2艘快速舰分别有36和18门炮。波特驶离其伴舰,在大风中驶入大海,期待能摆脱速度较慢的英舰。但一阵狂风刮来后,波特舰的中桅杆被折断,波特被迫折返中立港口避难。英国舰在波特船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抛锚,并用其射程较远的火炮射击无助的波特舰。经三小时激战,美快速舰血染碧海,火焰冲天。此战波特有58人阵亡,31人淹毙,另有70人负伤,该船共有255人。英军有5人阵亡,10负伤。

   1814年6月28日,美“小黄蜂”号同英“驯鹿”号对阵 有18门炮的“小黄蜂”号巡弋于英吉利海峡时,同有18门炮的“驯鹿”号舰遭遇。经半小时激战,英舰被击毁。随后,“小黄蜂”号继续巡弋,并捕获了13艘商船。

   1814年9月1日,美“小黄蜂”号与英“阿冯”号对阵 有18门炮的英单桅船在经一夜战斗后被击沉。

   尚普兰湖之战(1814年9月11日)

   同普雷沃斯并肩向普拉茨堡进军的还有由海军上校乔治·唐尼临时凑集的英国舰队。该舰队由4艘三桅船和12艘炮舰组成。同英军一样,美军上尉托马斯·麦克多诺也临时拼凑了一支由4艘三桅船和12艘炮舰的舰队,用于保护普拉茨堡的面湖阵地。美舰队在沿岸抛锚。从吨位数看,两支舰队完全一样,但美军火炮射程较大。当英军舰队绕过坎伯兰角,准备好进攻时,普雷沃斯在地面发起强攻,但美舰队已用其加长火炮向英舰队射去了愤怒的炮弹。经两小时激战,麦克多诺之装有26门炮的舰船“萨拉托加”号遭到唐尼旗舰的沉重打击,麦克多诺另一艘有37门火炮的快速舰“坎菲恩斯”号机警地通过固定抛锚来调转船头,向唐尼旗舰撞击。唐尼被杀,其船员有180人伤亡,其旗舰也被撞成碎片。英舰队余部遂投降。美军损失约200人,英军则伤亡300人。曾参加过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老兵说那次海战同尚普兰湖之战相比简直是一场“儿戏”。

  评论:这次战斗消除了英国人从北面入侵的所有危险,毫无疑义地具有决定意义。这次战斗也排除了美国被征服和肢解的可能性。当这次战斗胜利捷报后来于10月21日传到根特时,对根特和平会议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1814年9月26-27日,“阿姆斯特朗将军”号经受考验 这艘有9门炮的两桅船在中立的法亚尔、亚速尔遭到英舰队的围攻。成功地逃出包围圈后,上校塞缪尔·C.里德将其船员送上岸,自己驶船至葡萄牙港,葡萄牙人为防止遭到英国人的地面强攻,命其驶离。

   1814年10月,美“小黄蜂”号失踪 瑞典舰船曾于10月9日目击该船,随后该船便永久地消失了,成为海洋史上的谜团之一。

   1815年1月15日,美“总统”号被捕获 同随后发生的其他军事行动一样,此事发生于和约签署之后。这艘有44门炮的美国快速舰,在迪凯特率领下,企图穿过英国对纽约的封锁线,遭到英舰“恩底弥翁”号的截击。英艘舰有50门炮。双方经两个小时近战,英舰已失去战斗力。但此时,另有2艘英战舰已赶至交战海域,而另外两艘英舰也已在视线以内。迪凯特的舰船已丧失了战斗力,并有75人伤亡,遂降。“总统”号转成为皇家的海军舰船。

   1815年2月20日,美“宪法”号同英“赛安”号及“地中海东风”号对阵 在马德拉海面,海军上校詹姆斯·斯图尔特率有44门火炮的“宪法”号舰船同英34门炮的护卫舰及21门炮的单桅船遭遇。美舰经富于谋略的机动,分别同2艘舰作战,英舰全部被捕获。

   1815年3月23日,美“黄蜂”号与英“企鹅”号交战 美有18门炮的单桅船捕获了英18门炮的单桅船。此战发生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附近的海面,这也是这次战争的最后一次海上作战。

   战争结束

   1814年12月24日,《根特和约》 该条约未解决引起此次战争的任何争端,只是要求双方互释战俘,恢复原有边界,并调解的边界争端。签条约的消息于1815年2月11日传至纽约,2月15日该条约获准。

  评论:这次战争并未解决任何根本问题,直至新奥尔良之战结束,英国人才因此而有所让步。此后英国海军再也没在海洋上称霸,而美国再也没有试图征服加拿大。

   美国(1815-1816年)

   1815年,德凯特远征地中海 这次远征的目的主要是制止北非巴巴拉诸国的劫掠行为。

   1818年,第一次西密诺尔战争 在1812年的战争中,西密诺尔族印第安人已站在了英国人的一边。战争结束后,西密诺尔族人继续其进攻行为。1817年11-12月,其在阿巴拉契科拉河畔的所谓的内格罗堡(主要由逃亡的奴隶据守)被美正规军摧毁。在西属佛罗里达的印第安人对美国领土大肆侵袭、烧杀和劫掠。杰克逊将军于3月9日率1800名正规军6000名志愿者从纳什维尔出发前往佐治亚-佛罗里达边界,以解索特堡之围。

   1818年4-5月,入侵佛罗里达 4月7日,杰克逊率1200人攻占西班牙要塞圣马克斯,5月24日,再次攻占西班牙的彭萨科拉基地。西班牙总督逃至圣巴兰卡斯,在那里杰克逊挑衅使之出城,随后杰克逊攻占圣巴兰卡斯。与此同时,另外几路美军已摧毁了印第安人的村落,并粉碎了西密诺尔族的力量。当发现两名英国商人在圣马克斯曾帮助印第安人时,这两人被军事法庭起诉并处死。最后的结局是,美国人未经当局许可便攻占了西班牙属佛罗里达,并差点与英国发生战争。但由于西密诺尔战争业已结束,杰克逊的霸权行径遭到当局的制止,攻占的港口重新归还西班牙,谈判也随即开始,以便从西班牙手中收回佛罗里达全部地区。

   1819年2月22日,《阿达马斯-奥尼斯条约》 依约,西班牙放弃对西佛罗里达的领土要求,并将东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西班牙对太平洋西北的所有要求亦取消。在西南方,双方划定了边界,即西班牙属墨西哥与美国的分界线为从墨西哥湾的萨宾河口直至西北的太平洋。

   1823年12月2日,“门罗主义” 在年度咨文中,美国提出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反对外来势力干涉的政策。

   1825-1832年,美国向西部的扩张 这次扩张主要是侵入印第安人认为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美国正规军打着探险和保护殖民的旗号,逐步扩张,并在边界地区建立要塞。先前同各个部落签订的条约合法或不合法地被废除,红色人种被白色人种替代的长期进程开始了。这导致了连绵不断的小规模战争,并持续了长达75年之久。

   1832年4-8月,黑鹰战争 位于伊利诺伊州之内,沿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萨克族和福斯族印第安人,在首领布莱克·霍克(黑鹰)的领导下,企图夺回被占土地。8月2日,在巴德阿克斯之战中,印第安人在丛林地被400名正规军和900名民兵打败,美军由亨利·阿斯金森统领,直接指挥战斗的为卡里·泰勒中校。

   第二次西密诺尔战争(1835-1843年)

   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及佛罗里达州之西密诺尔族和克里克族印第安人,反抗当局将其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企图。在奥西奥拉领导下,他们袭击佛罗里达的居民区。当地守军数量有限,不能镇压印第安人的起义。

   1835年12月28日,达德卒 由弗兰西斯·L.达德率领的150名分遣队在威斯拉库奇河之瓦胡丛林中,遭印第安人袭击,仅有3人逃出。

   1836年2-4月,斯科特发动镇压西密诺尔族人的战役 少将温菲尔德·斯科特之东遣部队被派去镇压起义,以解救其政治对手埃德蒙·P.盖恩少将所率领的西路军。他们在威斯拉库奇河被印第安人击退。此前,未经允许,埃德蒙·P.盖恩于2月27日-3月6日间到达那里。斯科特随后率其正规军及志愿者,两次攻击西密诺尔人的领土,直至其停止反击为止。斯科特报告说,要取得胜利必须再派强大的正规军。

   1836年6-7月,斯科特反克里克族人的战役 5月,陆军部命斯科特布置平息克里克族印第安人在佐治亚及亚拉巴马的起义。在托马斯·S.杰瑟普的帮助下,斯科特以较小的代价迅速平息了起义。

   1836-1837年,法庭调查斯科特及盖恩 由于对斯科特的作战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提出质疑,盖恩也对此提出相同的指控。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下令成立法庭调查此事,法庭由亚历山大·麦科姆领导。1837年3月14日,法庭作出结论,对斯科特的战绩给予极高的评价,对盖恩则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1837年12月25日,奥基乔比湖之战 与此同时,卡里·泰勒将军受命在佛罗里达指挥军队。在发现西密诺尔人在大沼泽地的桥头堡后,他率1000人——一半为正规军,一半为志愿人员,成两线穿越丛林地带,志愿人员被布置于前方。正如所预料的一样,志愿人员被击溃后,正规军顶住了印第安人的进攻,并赢得了胜利。泰勒有26人阵亡,112人负伤。重新组织起来的西密诺尔人的反抗再次被粉碎,但血腥的游击战一直持续了四年之久。

   1837年12月29日,“加罗琳”号事件 加拿大民兵侵入美国领土,占领了尼亚加拉河上的美国轮船“加罗琳”号,双方迅即在边界地区集结了大批军队。但斯科特将军巧妙地避免了同英国的战争(麦肯齐起义;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加拿大→麦肯齐起义)。

   1838年2月12日,阿鲁斯托克“战争” 缅因州与新不伦瑞克因在美国领土上的伐木而发生争吵,从而再次面临可怕的战争。斯科特再次使用外交手段解决了争执。1842年,《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的签订解决了这一领土争端问题。

   1844年2月28号,“普林斯顿”号灾难 这是一艘由螺旋桨驱动的战舰,上面有一门炮由该舰指挥官兼合作设计者之一罗伯特·F.斯托克顿设计。在这艘舰第一次下水时发生爆炸,国务卿、海军部长及几位国会议员当场炸死,另有几位负伤,但在船上的约翰·泰勒总统却未负伤。

   1846年6月15日,《俄勒冈条约》 两国间关于俄勒冈边界划分的长期争端,已导致了那些扩张主义分子跃跃欲试地想挑起战争,该条约的签订结束了两国间的争端。

   得克萨斯“独立”战争(1835-1836年)

   1835年6月30日,武装暴动 在得克萨斯的一批美国移民,武装暴动反对墨西哥政府。

   1836年2月23日-3月6日,包围阿拉莫 墨西哥总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将军率3000名墨西哥正规军,包围了由188名得克萨斯人驻守的阿拉莫,该地在圣安东尼奥。在几次被击溃后,墨西哥军队最终强行攻占阿拉莫,守军全部阵亡。墨西哥损失1500多人。圣安纳随后向东进军,在那里收拢了一支暴动部队。

   1836年3月2日,得克萨斯宣布“独立” 得克萨斯人宣布成立得克萨斯共和国,随即征召了一支军队,由萨姆·豪斯顿担任指挥。

   1836年,戈莱德大屠杀 戈莱德的300名得克萨斯守军被杀。

   1836年4月21日,圣哈辛托之战 萨姆·豪斯顿率740人突然进攻,并击退了圣安纳之1600人的墨西哥军队。圣安纳被俘并承认得克萨斯共和国(墨西哥政府却拒绝承认),豪斯顿当选为得克萨斯“总统”。1836年7月4日美国承认得克萨斯,此举引起了墨西哥人的愤恨。

   美国-墨西哥战争(1846-1848年)

   在得克萨斯的请求下,经长期的讨论和谈判后,美国于1845年3月1日正式兼并得克萨斯。此前,墨西哥人威胁说此举意味着战争,美国的扩张主义观念集中反映在其“命中定说”中,这种思想具体解释就是美国人的“权力……就是要在整个大陆上扩张繁衍”。墨西哥人则为将其领土向北扩展到纽塞河而斗争,美国则声称其领土范围南达格兰德河。

   北线战役

   1846年3月24日,美军向格兰德河进军 泰勒将军率3500人(其中三分之二为正规军)抵达格兰德河,在那里建泰勒堡,与墨西哥之马塔莫罗斯镇隔河相望,马塔莫罗镇有墨西哥军队约5700人。

   1846年4月25日,骑兵进攻 墨西哥骑兵计1600多人进攻由63名士兵组成的美军侦察队,美侦察队覆灭。第二天,泰勒将军报告说战争业已开始,并请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州州长招募志愿者。5月1日,泰勒将军摆脱墨西哥之骑兵后撤,以保护其在格兰德河口的补给基地,并派雅各布·布朗少校留守泰勒堡。

   1846年5月1日,墨西哥军队大举越过格兰德河 墨西哥军队计6000人,在马里亚诺·阿里斯塔将军的指挥下,向泰勒堡进军。

   1846年5月3-8日,包围泰勒堡 布朗少校成功地阻止了墨西人的进攻,但布朗阵亡,泰勒堡遂改名为布朗斯维尔。

   1846年5月8日,帕洛阿尔托之战 泰勒将军在加固了其补给基地伊萨贝尔角的防御之后,遂率2200人急往泰堡救援其守军,阿里斯塔率4500人从一片开阔地迎击泰勒。当两军相遇时,美军的火炮给墨西哥军队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墨西哥骑兵的冲击也被击退。随即在美军步兵的冲击下,动摇的墨西哥军队逃离。

   1846年5月9日,帕尔马的雷沙卡之战 泰勒勇敢地向强大的墨西哥防御阵地发起猛攻,经短暂但十分激烈的肉搏战,彻底打败阿里斯塔军队。墨西哥军共损失1100人;美军伤亡170人。

美国-墨西哥战争

   1846年5月13日,宣战 美国宣布对墨西哥战争。

   1846年5月18日,泰勒渡过格兰德河进入墨西哥

   1846年5-7月,迟滞于马塔莫罗斯 泰勒将军不得不在此滞留3个月,以等待运输部队的到达,美国政府此前已承诺给泰勒将军征集这支部队。与此同时,他加紧训练由众议院征募的志愿兵。

   1846年8月,泰勒向南进军 泰勒的军队有6000人,其中一半为正规军,一半为志愿兵。泰勒的另外6000名志愿兵留在后方继续训练。

   1846年9月20-24日,蒙特雷之战 蒙特雷要塞由墨西哥将军佩德罗·德阿姆帕迪亚将军率7000名正规军和3000名民兵防守。在3天的战斗中,美墨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最后将墨西哥军军队压缩于该城市的中心地区。德阿姆帕迪亚将军有条件投降,美军允许其出城,并接受了墨西哥要求停战8周的要求。墨西哥军队损失367人;美军损失较大,120人阵亡,368人负伤。后来,詹姆斯·K.波尔克总统拒绝了停战要求,泰勒通知了墨西哥人,遂即再次向南进军。

   1846年11月16日,占领萨尔蒂略 泰勒与约翰·E.伍尔将军的3000多人的远征军在萨尔蒂略会师,此前,伍尔将军从圣安尼奥已行军长达约970公里(12月21日)。

   1846-1847年,美国人间的战略争执 已担任美陆军总司令的温菲尔德·斯科特拟制一个计划,准备从维拉克鲁斯入侵墨西哥中部。但民主党总统波尔克却不急于使辉格党人斯科特成为战争的英雄,这一争执以及华盛顿的其他政治分歧推迟了战争的步伐。直至在萨尔蒂略的泰勒将军未采纳当局的建议,而率部行军约483公里,穿越了圣路易斯波托西大沙漠,随即向墨西哥城进军,才打破了僵局。泰勒对斯科特之维拉克鲁斯的战役计划未加评论。最后,总统命斯科特执行其战役计划。随之,斯科特于1846年11月24日离开华盛顿。他在伊萨贝尔角停止收集泰勒的军队后,驶至坦皮科,在那里于1847年2月18日组建司令部。

   1847年1-3月,斯科特的计划与战争准备工作 在坦皮科地区,斯科特的两栖远征军已达1万多人,其中包括泰勒之大部老兵。后来,斯科特仅率5000名战斗力极强的正规军向维拉克鲁斯进发。泰勒受命组织防御,而斯科特之主力通过机动战,转而向墨西哥中部进军。

   1847年1-2月,圣安纳的作战计划 墨西哥总统从俘虏口中得知了斯科特的作战计划后,决定在斯科特登陆之前击溃泰勒。他率2万人从圣路易斯波托西穿越大沙漠,这正是泰勒一直想实行却没有实行的计划。这次行军是在严寒的冬季进行的,圣安纳于2月19日到达萨尔蒂略。此时,其军队已损失了4000余人。

   1847年2月22-23日,布埃纳斯塔之战 泰勒在遭到圣安纳军队的突然进攻后,立即择地防御,美军在萨尔蒂略以南约13公里的狭窄山口占据了防御阵地。第一天,圣安纳派一骑兵旅从东北长途迂回,以切断泰勒之供给线,同泰勒之前哨部队接战。第二天,圣安纳以其主力部队进攻泰勒的防御阵地,最初取得了成功。圣安纳经屡屡重复和脱节的进攻,缴获两门大炮,并迫使志愿兵团后撤,但正规军炮兵顶住了墨西哥军的进攻。在这里人们猜想泰勒曾发出命令:“多发射一点葡萄弹,布拉格上校!”当勇敢的墨西哥步兵快到达炮口下面时,美军火炮才开火。与此同时,第一密西西比志愿团在杰弗逊·戴维斯中校的率领下,已阻止了墨西哥军队对泰勒左翼的进攻。随后,美军发起反攻,将圣安纳军队赶出了战场。与此同时,包围美军后翼的墨西哥骑兵,在同萨尔蒂略的后卫部队短暂冲突后,被击退。圣安纳遂撤向南方,从而结束了北方的战役。在这次战斗中,美军有267人被杀,456人受伤,23人失踪,另有两门大炮被缴,估计墨西哥军队有500人亡,1000人伤。

   西线战役

   卡尼的远征军

   自1842年美海军准将托马斯·阿普凯兹比·琼斯在蒙特里率部登陆以来,加利福尼亚就已不再平静。这次登陆并未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早在战争爆发前,加利福尼亚的美国移民在西线先头远征军统领约翰·C.弗雷蒙特的煽动下,已举行了多次暴动。

   1846年6-12月,卡尼的进军 西线指挥官斯蒂芬·瓦茨·卡尼将军奉命占领新墨西哥及加利福尼亚。卡尼遂率1700人从利文沃思出发,进而控制了新墨西哥。得知加利福尼亚已和平的消息后,卡尼将大部军队留守新墨西哥,亲率120名龙骑兵于9月25日离开圣菲,到达加利福尼亚南部时,该地已发生暴乱,而且到圣迭戈的道路被500名墨西哥骑兵的封锁。

   1846年7月7日,攻占蒙特里 美海军准将约翰·D.斯洛特派军队登岸占领蒙特里,其继任者罗伯特·F.斯托克顿准将扩大了占领区,并任命弗雷蒙特为加利福尼亚总督。此后不久,墨西哥及加利福尼亚人起兵反抗美国人的占领,并控制了该州大部。

   1846年12月6日,圣帕斯夸尔之战 在这次激烈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作战中,卡尼坚守了阵地,但他发现通往圣迭戈的道路仍被封锁,不过,他已与斯托克顿的海军一部取得了联系,后者遂于12月10日出发与卡尼会合。卡尼的运货火车(第一次穿越罗克斯)以及一个步兵营也在菲利普·圣·库克的率领下,于1847年的1月29日,取另一条道路与之会师。

   1847年1月8日,圣加布里埃尔之战 卡尼指挥陆海军联合部队在洛杉矶外打败了墨西哥军队主力。

   1847年1月9日,梅萨之战 卡尼取得了胜利,并打败了墨西哥人与加利福尼亚人的联合抵抗,卡尼遂立即占领洛杉矶。

布埃纳维斯塔之战

   多尼芬的远征军(1846-1847年)

   卡尼的另一支作战部队由亚历山大·W.多尼芬上校指挥,12月12日,多尼芬率850名士兵从圣菲出发向齐瓦瓦进军。

   1847年2月28日,萨克拉门托河之战 多尼芬打败了比其强大的墨西哥军队。墨西哥军队损失了600人;美军仅有七人伤亡。多尼芬遂继续向南进军。

   1847年5月21日,多尼芬到达萨尔蒂略 这次陆路行军,同斯蒂芬·瓦茨·卡尼的快速高效的行军一样,均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二者均在大漠之中行走了3000多公里,而此前,并未有任何有组织的军队曾进行过这样的行军。

   墨西哥中部战役

   1847年3月9日,斯科特抵韦拉克鲁斯附近 在海军准将大卫·康纳舰队的护航下,渡船上的1万人的军队开始登陆,未遇任何抵抗,遂立即向韦拉克鲁斯大举进攻。

   1847年3月27日,攻占韦拉克鲁斯 经五天海上和陆上的炮击,韦拉克鲁斯之5000名守军投降。双方的损失均较轻:美军有82人伤亡;墨西哥方面损失了180人,其中100人为平民。此后,斯科特立即率8500人离开低洼的沿海地区向西进军去往哈拉帕。因为这些低洼地区的黄热病十分可怕。

   1847年4月18日,塞罗戈多之战 圣安纳率12000人据守这一筑垒城市,其侧翼似乎是坚不可摧的。但斯科特的工程师们(其中包括罗伯特·E.李,乔治·B.麦克莱伦和约瑟夫·E.约翰斯顿以及中尉皮埃尔·G.T.博勒加德)在山侧发现一条小路,斯科特之主力部队迅速通过这条小路,包围了墨西哥军大部。经激烈交战,墨西哥军队被彻底击退。墨西哥军队有1000人伤亡,3000人被俘,另有40门大炮和4000件轻武器被缴。美军有64人亡,353人伤。

墨西哥中部战役

   1847年5年15日,占领普埃布拉 随后,斯科特驻留此地,该地距墨西哥城约120公里。此时,斯科特仅有5820名士兵,另有4000名士兵已因服役期满被送回家。

   1847年5-8月,在普埃布拉待命 斯科特得到新的补充,从美国紧急征召的军队使斯科特的军队数量已达11000人,另有3000名伤病员。

   1847年8月7日,向墨西哥城进军 斯科特将伤病员及小部守军留于普埃布拉,随后,他便完全与外界割断了供给与联系,向墨西哥城进军。闻此,惠灵顿作出如下评论,并表达了外国军界普遍的看法:“斯科特这次失策了,他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成功,他不可能攻占墨西哥城,甚至战败后都后撤不到其基地。”此时,圣安纳率领3万人在其首都组织防御。8月12日,斯科特在发现其直接穿过阿尤特拉的路线不切实际之后,遂迂回向南进发。随即他发现墨西哥军队已集结在康特雷拉斯及丘鲁布斯科附近,用于防守进城的道路。此时,斯科特仅有四天的口粮,他遂决定于8月19日向两阵地同时发起进攻。他的决心得到了其有效的工程师侦察分队的着力支持,这支分队再次发现了地图上找不到的通往两阵地的两条小路。

   1847年8月20日,康特雷拉斯之战 斯科特于黎明时分突然向墨军傍山阵地发起进攻,守军遂后撤。在比尤纳斯塔湖丢失的两门大炮被收回。

   1847年8月20日,丘雷布斯科之战 这次战斗几乎与康特雷拉斯之战同时进行。丘雷布斯科要塞同样遭到强攻。这两次战斗的损失十分惨重:美军有137人被杀,877人负伤和38人失踪;而墨西哥军估计有4297人伤亡,2637人被俘,另有3000人左右失踪。斯科特损失了其有效部队的七分之一,圣安纳损失了三分之一。墨西哥军余部撤向内城,另有部分分遣队在丘鲁布斯科要塞内及其附近驻守。

   1847年8月25日-9月6日,休战和谈 双方关于和平的条件有分歧,谈判以破裂而告终;斯科特迅即恢复攻势。

   1847年9月8日,莫利诺德尔雷伊之战 约有12000名墨西哥人据守于查普尔特佩克附近的古老要塞中,经一天激战,守军最终被打败。此战中,美军有116人亡,655人伤。墨西哥军队有2000人伤亡,700人被俘。此时斯科特可参战人数已降至不足7500人。

   1847年9月13日,查普尔特佩克之战 这一高地要塞,是墨西哥城外最后一道主要屏障,9月12日,遭美军猛烈炮击。第二天,美军发起猛攻,他们利用云梯以通过岩石斜坡及高墙。坚守在山顶的51名墨西哥军事学院的学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与此同时,在猛烈的炮火下,另一路美军在山下攻克了该高地通往墨西哥城的圣科斯梅门及贝伦门。此战中,墨西哥人仅在查普尔特佩克内及附近便损失1800人;他们伤亡总数不详。美许多军人因此战而闻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尤利西斯·S.格兰特中尉和T.J.杰克逊中尉。

   1847年9月14日,攻占墨西哥城 斯科特的军队经一夜准备,拟发起最后强攻。而圣安纳之主力已于天黑后撤退。黎明时分,随着炮击的开始,余部守军投降。斯科特迅即占领该城。

   1847年9月14日-10月12日,包围普埃布拉 墨西哥军队围攻普埃布拉之美守军。但被韦拉克鲁斯之美援军打退。

   1847年9月-1848年2月,和平谈判 当和谈在瓜达卢佩伊达尔戈进行之中,华盛顿政治分歧又再次卷入,斯科特受指控被解职,并命其回国接受调查,后来指控被撤回。斯科特回国后受到盛大欢迎,国会也因其成功的入侵而授予他金质奖章。当然,波尔克总统不得不亲手将奖章佩戴给斯科特。

   1848年2月2日,《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 条约再次确认得克萨斯南部之边界线,并将今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大部和新墨西哥,以及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部分地区割让于美国。美国则支付给墨西哥人1500万美元。美军遂于6月12日撤离墨西哥城,8月2日又撤出韦拉克鲁斯。条约于7月4日生效。

   加拿大

   1812-1815年,1812年战争 (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1812年战争)

   1837年11月,帕庇诺起义 在法籍加拿大人路易·约瑟夫·帕庇诺的率领下,在低加拿大(今魁北克省)的法籍人由于不满英王的统治而起义,不久的11月22日,同英军在圣但尼发生激战,起义被镇压。帕庇诺逃亡美国,后又逃至法国,1847年,加拿大大赦后又返回。

   1837年12月,麦肯齐起义 威廉·麦肯齐一直是一位上加拿大(今安大略省)或整个加拿大共和政体的倡议者,此前,他已同帕庇诺遥相呼应,但他们的起义却没有直接联系。起义后,他在多伦多建立了临时政府,但被约翰·科尔伯恩爵士于12月6日打垮。麦肯齐遂逃亡美国。在布法罗,他搜集了一部加拿大军队,并控制了尼亚加拉上游的内维岛。其追随者仅仅发起了几次小规模的袭击,当1847年加拿大军队逼近后,全部溃散。1849年加拿大大赦后,麦肯齐返回加拿大。

   1838年,阿鲁斯图克“战争” (参见第十七章→北美洲→美国→第二次西密诺尔战争)

   1840年,统一 上下加拿大统一,并成为有部分自主权的殖民地。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