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战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主要战争

主要战争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五章·欧洲军事的至高无上

出自————《战争通史

   北方大战(1700-1721年)

   1698-1699年,反对瑞典的同盟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塔二世和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结成反对瑞典的秘密同盟,企图乘查理十二世年幼(16岁)结束瑞典在波罗的海的统治 。

   1700年4月,丹麦入侵石勒苏益格 从瑞典盟     友荷尔斯泰因-哥特普公爵手中夺取这块地方。

   1700年6月,波兰一萨克森入侵立沃尼亚 奥古斯塔的萨克森军队包围里加。

   1700年8月,俄国入侵英格里亚 彼得以4万人的军队围攻纳尔瓦(10月4日)。

   1700年8月4日,查理侵入西兰岛 这位18岁的瑞典君主不顾其海军将领的反对,大胆地率领陆海军渡过了传说中鬼门关的海峡,并迅速在哥本哈根登陆。丹麦人求和。

   1700年8月18日,《特拉芬德尔和约》 丹麦将石勒苏益格归还荷尔斯泰因-哥特普公爵,答应今后不再卷入针对瑞典的战争。

   1700年10月6日,查理在立沃尼亚登陆 率领少数人到达皮尔劳后,本拟解救里加,在等待增援之际,他决定转而解救处于困境中的纳尔瓦。

   1700年11月13-19日,进军纳尔瓦 查理率军8000人驱散俄军,试图封锁通路(11月18日)。彼得感到恐惧,勇气全无,先自溜走。

   1700年11月20日,纳尔瓦之战 在暴风雪掩护之下,经两小时激战,查理实际上歼灭了几乎五倍于己的俄军。他损失了2000人。冬季,他准备向立沃尼亚进军。

   1701年6月17日,里加之战 查理击溃俄波萨联军,解救了几乎被围一年的里加。

   1701年7月,瑞典入侵波兰 查理认为奥古斯塔和波兰比彼得和俄国更难缠,遂决定先对付波兰。他渡过了德维纳河,在杜拉孟德之战中(7月9日)击溃萨俄联军,占领并吞并了柯尔兰,然后移师立陶宛。

   1702年1-5月,进军华沙 查理占领了不设防的波兰首都(5月14日),随后他大胆西进,寻求与奥古斯塔交战。

   1702年1-12月,俄国侵入英格里亚 1月7日,彼得在艾里斯特弗之战中击败瑞典将军希里彭巴赫,又在亨米尔斯多夫之战(7月18日)中击败了瑞典人,并攫取了涅瓦河谷(12月)

   1702年7月2日,克里索之战 查理击溃了一支规模较大的波萨联军。然后他穿越敌国领土继续进军,攻占了克拉考城。

   1702-1703年,巩固波兰 查理有系统地消除奥古斯塔的控制。

   1703年4月13日,普尔图斯克之战 查理击败了另一支规模较大的奥古斯塔的军队,然后围攻并夺取了索恩(5-12月)。

   1703年5月16日,彼得建立圣彼得堡 俄军占领了涅瓦河口,并加强防卫,在波罗的海边重新获得了一个出海口。

   1704年,查理指派斯塔尼斯勒斯·列泽克金斯基为波兰国王 奥古斯塔和斯塔尼斯勒斯的追随者之间展开了内战,席卷整个波兰。

   1704年7月4日,彼得再次攻陷多尔帕特

   1704年8月9日,彼得再次攻陷纳尔瓦,瑞典居民全遭屠杀

   1705-1706年,查理平定波兰 在普尼茨和伍兹瓦之战(1705年)击败萨克森军队之后,查理遂急向立陶宛迎击曾攻占柯尔兰(1705年)中的苏格兰将军阿吉利非所指挥的一支俄国军队。俄国人避战,但查理终将其逐出立陶宛,并一直追击到平斯克才停止前进(1706年7月)。同时,奥古斯特企图重占波兰,但在弗朗斯塔德之战中(1706年2月3日)被卡尔·G.云斯克爵德将军麾下的一支小型瑞典部队所击溃。

   1706年8-9月,查理侵入萨克森 瑞典军占领莱比锡,实际未遇抵抗。奥古斯塔求和。

   1706年9月24日,《阿尔特兰施泰特和约》 奥古斯塔放弃波兰王位,承认斯塔尼斯勒斯为波兰国王,并废弃与俄国的同盟。彼得求和,但查理决心报复,拒绝谈判。

   1706-1707年,与帝国的争吵 查理在萨克森摆出威胁的架势,要求依据《奥斯纳布吕条约》(参见第十四章→主要战争→三十年战争→法国时期)之条款,为西里西亚新教徒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补偿。由于害怕瑞典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加入法国一方,同盟各国敦促帝国同意瑞典的要求(1707年8月)。查立即从萨克森出发进入波兰,准备入侵俄国。彼得在格罗德诺和明斯克集中了一支军队。

   1708年1月1日,入侵俄国 查理等到维斯瓦河结冰之后,率军45000人渡河,这是他曾指挥过的最大的一支军队。1月26日,他占领了彼得放弃的格罗德诺,继续向莫斯科前进。春季解冻期间他在明斯克附近休整(3-6月)。

   1708年6月29日,查理在波里索夫强渡别列津纳河

   1708年7月4日,霍洛辛之战 查理率军突破了俄军防守的比比茨河防线,分割并驱散了守卫者。随后他进至第聂伯河流域的莫吉廖夫(7月8日)。

   1708年7-8月,焦土 俄国军队缓缓后退,他们在撤退过程中毁坏了粮食和庄稼。尽管查理迫使俄国军队在多布里进行了一次简短交火(9月9日),但他们还是拒绝战斗。由于缺乏粮秣,瑞典军队出现危机。查理决定不向后撤,而转向乌克兰,期望得到哥萨克统领伊凡·马泽帕的配合,马泽帕曾暗中同意举兵3万反叛俄国人。同时,查理命亚当·莱文豪普特将军率一支小规模部队,携带大量的补给品,从立沃尼亚出发到乌克兰与他会合。这是查理最糟糕的军事决定。在深入俄国之前,他本来应该集中军队,并备好后勤补给。

   1708年9-10月,在圣彼得堡被击退 瑞典将军利比克尔被迫退入芬兰。

   1708年10月,驱逐马泽帕 彼得知道马泽帕企图造反以后,遂派一支俄军赶到乌克兰,占领并焚毁了他的巴图林。马泽帕和一小股部队逃到塞维利亚的荷尔基与查理会合(11月6日)。

   1708年10月9-10日,莱斯纳之战 在第聂伯河东岸不远的两天战斗中,莱文豪普特11000人的军队受到优势俄军的攻击并被击溃。莱文豪普特被迫将其补给品尽数焚毁,率6000名疲惫饥饿交加的幸存者与查理会合(10月21日)。

   1708-1709年,冬季的生存斗争 瑞典人一再受到俄国人的袭击,不得不连续地进行战斗。这年冬季也许是当时欧洲所曾经历过的最寒冷的冬天。它给瑞典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查理本想重整旗鼓,但到春季他只剩下2万战斗人员,仅有火炮34门,枪炮已几乎无火药可用了。

   1709年5-7月,围攻波尔塔瓦 查理向弗罗尼兹进发,但中途停下,占领了波尔塔瓦的俄军防御工事(5月2日)。彼得立即率援兵8万及火炮100多门向波尔塔瓦进军。两军谨慎机动,准备会战。在开始的小战中,查理脚上受了伤,被抬上了担架(6月17日)。

   1709年6月28日,波尔塔瓦会战 由于弹药严重缺乏,查理希望速战速决。最初的进攻依计划进行。瑞典军队的左翼和中央纵队获得胜利。彼得已差不多要撤退理了,这时他看到过于突出的瑞典军队3个纵队之间几乎没有协同。于是,沙皇重整旗鼓,待敌军的冲击臻于高潮——瑞典军队总数4万人,精兵7000人,彼得则以压倒优势兵力,精良武器,充足弹药,迅速扭转了战局。瑞典步兵全部被歼,骑兵被驱散。查理被从担架上移放到一匹马上,带了马泽帕和约1500名善骑马者——一半是哥萨克一半是瑞典人——逃到土耳其的摩尔达维亚。两天后,瑞典残存的骑兵12000人在第聂伯河畔的佩列沃奇向俄国人投降。俄国人损失:死1345人,伤3290人;瑞典人损失:死伤9234人,被俘18194人。

   1709年8-12月,俄国占领波兰 彼得挥师西进,占领了波兰,让其盟友奥古斯塔二世复辟。后者听到波尔塔瓦的消息后宣布废弃《阿尔特兰施泰特和约》,重返波兰。然而,通过军事占领,彼得却成了波兰实际的统治者。斯塔尼斯勒斯逃到瑞典的波美拉尼亚,他以前的追随者受到无情迫害。

   1709-1710年,同盟国攻城掠地 丹麦人取得石勒苏益格及瑞典的属地不来梅和凡尔顿,又把这些地方给了汉诺威,诱其加入战争。一支丹麦军队占领了瑞典南部的斯科讷。另一支丹麦军队和一支波萨联军侵入瑞典的波美拉尼亚,但在海湾受阻。与此同时,俄国人占领了卡勒里亚、立沃尼亚、爱沙尼亚和英格里亚的剩余部分。

   1710年2月,赫尔辛坚之战 瑞典麦格纳斯·斯顿伯克将军在瑞典南部击退丹麦人,迫使他们撤过海峡。随首都后,斯顿伯克进军德国,保护那里的瑞典属地。

   1710年10月,土耳其作为瑞典的盟国参战 应查理十二世的请求——这时他仍然在摩尔达维亚的本德尔避难,苏丹对俄宣战,并派其大维齐尔包尔塔济·梅希米特率领为数近20万人的大军,直逼俄罗斯前线。

   1711年3-7月,摩尔达维亚战役 波尔塔瓦会战后,过于自信的彼得,率军6万人侵入摩尔达维亚,不料占优势的土耳其军队以谋略取胜,将他赶回到普鲁特河畔。彼得饥饿的军队在那里挖壕固守,并遭到包围。但包尔塔济并不围攻俄国人,反而谈判。假使他能坚持加以围困,则彼得将被迫投降,而历史的结果也将是另一番景象。

   1711年7月21日,《普鲁特和约》 彼得将亚速归还给土耳其,拆除塔刚罗格等要塞,同意从波兰撤军,不再干涉波兰的内部事务(后两条他从未执行过)。查理得到自由通过回国的权利,但对他的敌手轻易逃走极为失望。有三年时间他拒绝离开土耳其,继续徒劳地力促土耳其对俄国采取大的作战行动。最后,经过激烈的肉搏战,查理被他的土耳其盟友监禁起来(1713年2月1日)。

   1712-1713年,北德意志的作战行动 斯顿伯克于格德布奇之战击溃了一支丹麦军队,但后来很快被联盟的一支优势部队所制服,被迫在通宁根按对方提出的条件投降(1713年)。与此同时,萨克森人和俄罗斯人受到攻击,正从施特拉尔松后退(1713年)。尽管遭受巨大的损失,瑞典仍继续进行战争,况且瑞典海军仍然控制着波罗的海。

   1713年,《阿德里安堡和约》 俄国和土耳其之间实现和平。

   1713-1714年,俄国征服芬兰

   1714年,汉科海战 彼得新建立的俄国舰队初试锋芒便轻而易举地击败瑞典人,控制了战略要地芬兰湾。这使对芬兰的征服变得容易了。尽管俄国人尚未感到充分的强大,以形成挑战的高潮,但瑞典在波罗的海的支配地位已经结束了。

   1714年11月11日,查理到达施特拉尔松 终于对土耳其人的行动绝望之后,查理从在土耳其逮捕他的那所房屋里逃走,带着一个仆人作了一次穿越欧洲的大胆旅行。

   1714-1715年,查理使瑞典恢复活力 查理不愿妥协,不明智地拒绝考虑进行和谈,决心要达到最后的胜利。在击退了联军对施特拉尔松一系列的攻击之后,他回到瑞典(1715年12月)。瑞典正面临着来自丹麦和挪威的另一次入侵的威胁。他召集了一支2万人的军队,并移师斯科讷,这使他的敌人放弃了入侵计划(1716年)。

   1717-1718年,挪威战役 查理先发制人,侵入丹麦、挪威。他指望征服挪威将给他提供一个进一步作战的更坚固的基地,同时也可得到在最终的和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1718年12月11日,查理卒 正当瑞典军准备攻击被围的腓特烈斯吞之时,查理从战壕的前墙探出身子窥视,不料被一发丹麦人的枪弹击穿了脑袋。

   1719-1720年,俄国人袭击瑞典 俄国舰队现在控制波罗的海。俄海军在斯德哥尔摩附近的瑞典海岸多次登陆虽被击退,但瑞典人已精疲力竭,正面临着最大的困难。瑞典的皮克斯达格求和。

   1719-721年,《斯德哥尔摩条约》 瑞典、萨克森和波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边境线。普鲁士据有斯德丁和波美拉尼亚的部分土地,但也付出一定的补偿。丹麦放弃了除石勒苏益格之外的占领地,但从瑞典得到一笔赔款。

   1721年8月30日,《尼斯塔特和约》 俄国夺取了立沃尼亚、爱沙尼亚、英格里亚、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和波罗的海的许多岛屿。它向瑞典归还了芬兰(除去维堡)并付出一笔补偿金。通过这一和约,俄国取代了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巨人地位,一跃而成为欧洲的列强之一。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

   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查理二世死后无嗣。西班牙王位有两位主要的竞争者:法国的路易十四,他是西班牙菲利普三世长女之子和菲利普四世长女之丈夫;哈布斯堡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他是菲利普三世的小女儿的儿子和菲利普四世的小女儿的丈夫。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都不愿意看到西班牙与法国或奥地利联合,因此路易宣称西班牙王位归其第二个孙子安茹的菲利普;而利奥波德宣称西班牙王位归其第二个儿子查理大公爵。

   1700年3月13日,查理遗嘱 安茹的菲利普被宣布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

   1700年11月1日,查理卒 安茹的菲利普称菲利普五世,在西班牙继承了王位。

   西欧和中欧的战争

   1701年3月,法国占领西属尼德兰的要塞 英国和荷兰准备战争。由于利奥波德仍然宣称拥有西属尼德兰,奥地利也在备战。欧根亲王在蒂罗尔集结了一支奥地利军队。尼古拉·德·卡提纳元帅指挥的一支法国大军占领了里沃利的山间峡道(5月)。

   1701年5月28日,欧根到达意大利 奥地利人取道人迹罕至的小路,进行突然秘密的机动,绕过卡提纳到达维琴察。法国人西撤,以免遭分割。

   1701年5-8月,在伦巴第的机动 尽管法军在规模上占有优势,欧根用计诱骗卡提纳退到奥廖河。法国以年长的元帅弗朗索瓦·德·维勒罗伊公爵替换了卡提纳(8月)。

   1701年9月1日,恰里之战 法国人攻击欧根设防的阵地,但被击退,损失巨大。他们退到克雷莫纳,进入冬季营地。欧根进入更东的冬季营地,封锁了曼图亚的法西要塞驻军。

   1701年9月7日,大同盟的建立 法国的敌人有英国、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大多数其余的德国诸邦以及(后来的)葡萄牙。这时法国盟友有萨伏依(萨伏依很快倒向)、曼图亚、科隆和(后来的)巴伐利亚。

   1702年2月1日,克雷莫纳之战 欧根进行了一次突袭,俘获费里罗,然后在给敌人很大损伤之后撤退了。法国派遣芬多米公爵路易·约瑟福替代费里罗。

   1702年5月15日,英国宣战 马尔波罗伯爵约翰·丘吉尔被派到荷兰,担任英荷联合部队总司令。

   1702年6-7月,马尔波罗侵入西属尼德兰 马尔波罗率领5万人(12000人为英国人)的军队,试图迫使法国的包弗尔斯公爵路易元帅与之交战。使他强烈反感的是,对他使用荷兰部队拥有否决权的荷兰政府代表有四次拒绝允许他进行战斗,所以错过了宝贵的机会。

   1702年7月,奥地利威胁阿尔萨斯 巴登伯爵路易亲王率领一支帝国军队在斯皮利斯渡过莱茵河。卡提纳元帅奉命保护斯特拉斯堡。

   1702年7月29日-9月12日,围困兰道 巴登的路易准备拿下此城后,进军阿尔萨斯。

   1702年8月15日,卢扎拉之战 欧根和芬多米之间展开拉锯战。意大利没有其他重要的作战行动,因为尽管法西联军有极大优势,欧根仍能游刃有余地保持平衡。

   1702年9-10月,马尔波罗在默兹河 同盟方面打开了下莱茵河和默兹河。由于没有战斗的危险,并且由于关系着安全和贸易路线,荷兰人同意马尔波罗攻击默兹河要塞;他占领了芬洛(9月15日)、鲁特蒙德(10月7日)和列日(10月15日)。结果他被加封为马尔波罗公爵。

   1702年9月,巴伐利亚宣战 巴伐利亚军队占领乌尔姆。巴登的路易再次渡过莱茵河以保护他的国家。卡提纳派克劳德·L.H.德·维拉尔斯将军指挥一支小部队紧随其后。

   1702年10月14日,弗莱德林根之战 维拉尔斯击败了巴登的路易。他晋升为元帅军衔。

   1703年,敌对双方的计划 马尔波罗计划重新建立经由莱茵河同奥地利的联系,然后贯穿并摧毁法国在西属尼德兰的要塞警戒线,占领安特卫普。法国人计划派维拉尔斯在多瑙河畔与巴伐利亚选帝侯会合,然后进军占领维也纳。

   1703年4-5月,维拉尔斯越过黑林 他首先攻占了基尔,以在莱茵河东岸建立一个基地。然后,他穿越黑林。到达乌尔姆,他留下一支小部队牵制巴登的路易,自己与选帝侯会合在一起(5月8日),并主张立即向维也纳进军。但胆怯的马克西米连却坚待在企图占领维也纳之前与蒂罗尔的芬多米取得联系。

   1703年5月,马尔波罗占领波恩 此举打通了莱茵河流域,然后马尔波罗转向他的第二个目标安特卫普。

   1703年6-8月,巴伐利亚的蒂罗尔冒险 马克西米连占领了蒂罗尔。此时,维拉尔斯留在多瑙河谷监视着巴登的路易和何曼恩·斯台鲁门伯爵所率领的一支奥地利军队。路易·约瑟夫·芬多米从意大利起程动作迟缓,蒂罗尔的奥地利人在受到鼓舞的当地部队支持下将巴伐利亚人逐出(8月),一直在向布里纳尔运动的芬多米则留在了意大利。

   1703年6-10月,在尼德兰的失败 费里罗(已被交换)指挥着优势的法军,而荷兰人则不给予合作,这两方面合起来,使马尔波罗在尼德兰遭受挫折。

   1703年7-9月,维拉尔斯在多瑙河流域 巴登的路易和斯台鲁门分散了兵力进入莱茵河流域,维拉尔斯则巧妙地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他在曼德金根之战中击退了路易对奥格斯堡的进攻(7月31日),然后在霍希斯塔之战与选帝侯联手,决定性地击败了斯台鲁门,只损失了1000人,而奥地利2万人损失了11000人。路易乘着这一为时不长的战役曾攻击奥格斯堡(9月6日),但当维拉尔斯逼近时又仓促撤退,进入冬季宿营地。维拉尔斯又劝马克西米连和他联合突击维也纳,因为东边匈牙利的叛变正在使奥地利受到威胁(参见第十五章→西欧→德国→奥地利帝国)。但懦弱的选帝侯拒绝了。激烈的争吵之后,维拉尔斯放弃指挥,回到法国,由斐迪南·马尔森元帅接替其职。

   1703年8-11月,中莱茵河的作战行动 为改善与在巴伐利亚境内的法军之间的交通状况,元帅卡米勒·德·塔拉尔伯爵奉命夺取中莱茵。年长的瓦班指挥一支军队攻击并占领了阿尔特布莱沙赫,这是基尔以南莱茵河右岸最重要的要塞(9月6日)。通过在斯佩厄的胜利,塔拉尔从巴伐利亚的巴拉蒂内特清除了联军,并且再次占领了兰道(11月12日)。

   1703年10月25日,萨伏依倒向 维克多·阿马达斯不相信法国人,与皇帝结成了同盟。

   1703年11-12月,从意大利召回欧根 奥地利的南面侧翼现在由萨伏依警戒着,但利奥波德被南德意志的情形吓坏了,遂从意大利召回欧根,以保护维也纳。

   1704年,敌对双方的计划 法国人计划派塔拉尔增援马尔森和选帝侯,以强袭维也纳。同时,期望费里罗沿尼德兰前线牵制马尔波罗。英荷联军总司令马尔波罗决定派查理大公爵率一支远征军侵入西班牙,到达里斯本。其时,海军上将乔治·罗克爵士应率舰队前进。外加的部队攻击陶隆,支持法国南部的胡格诺反叛者(卡米萨德人)。然而,这些行动主要是牵制性的。英荷联军的主要意图是在多瑙河谷集中兵力,由欧根和马尔波罗指挥解救维也纳,将法国人逐出德国,打击巴伐利亚使之退出战争。这一大胆的设想是马尔波罗还是欧根提出来的已不可考,更可能是奥地利人提出来的,虽然两位将军都能提出。

   布伦海姆战役(1704年)

   1704年4月,法国增援巴伐利亚 马克西米连和马尔森的兵力在乌尔姆周围集中起来,约达55000人。塔拉尔率3万人在斯特拉斯堡,准备东进。奥地利在维也纳周围有3万人,欧根在乌尔姆以南有约1万人,巴登的路易在基尔以北莱茵河的斯托尔霍芬有约3万人。

   1704年5-6月,马尔波罗向多瑙河的进军 留下6万人保护尼德兰,没有告诉荷兰人他的真正意图,马尔波罗率35000人向莱茵河流域进发(5月20日),其中不到三分之一是英国人,其余为英国花钱雇来的德国军队。在孟德尔夏,他与欧根和巴登的路易会师,召开了一个计划会议(6月10-13日)。马尔波罗和巴登继续向多瑙河进军,而欧根则返回斯托尔霍芬以防塔拉尔(目前在兰道)和费里罗(目前在斯特拉斯堡)增援马克西米连和马尔森。联军的兵力为:马尔波罗和巴登向多瑙沃特东进,7万人;欧根在斯托尔霍芬3万人。法国人和巴伐利亚人的兵力为:马克西米连和马尔森在乌尔姆附近,6万人;费里罗在斯特拉斯堡,6万人;塔拉尔从兰道渡过莱茵河东进,3万人。

   1704年7月2日,施伦贝格之战 马尔波罗大胆突袭俯瞰多瑙沃特的施伦贝格山要塞。尽管损失惨重,马尔波罗还是拿下了这座小山。

   1704年7-8月,在南德国的机动 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移到奥格斯堡,以阻止马尔波罗逼近慕尼黑。由于马克西米连和马尔森在得到增援之前拒绝会战,马尔波罗和巴登开始蹂躏西巴伐利亚。同时,塔拉尔已进到乌尔姆(7月29日),此后很快在多瑙河南岸同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会师。欧根诱骗费里罗使其认为他正停留在莱茵河附近,实已急率约2万人东进,拟与马尔波罗会师。费里罗不知欧根去向,遂决定留在斯特拉斯堡附近保护阿尔萨斯。随着会战的临近,马尔波罗派贝顿(马尔波罗不大尊重他)攻击英果尔斯塔德,并准备西进与欧根会师。

   1704年8月10日,法国人和巴伐利亚人渡过多瑙河 得悉欧根已到达多瑙沃特附近,而马尔波罗仍在西巴伐利亚,塔拉尔(马克西米连的法巴联军之实际指挥官)移师攻击欧根,或至少迫使他和马尔波罗向北撤退去保护他们的交通线。欧根写信给马尔波罗,让他速来会合。

   1704年8月12日,马尔波罗和欧根会师 英荷联军合在一起总数约56000人,法国-巴伐利亚联军在多瑙河北岸不远处布伦海姆村附近的一条小溪后面扎营,总数约6万人,这6万人差不多平分为塔拉尔和马尔森-马克西米连两部。

布伦海姆会战

   1704年8月12-13日,英荷联军进攻 马尔波罗和欧根决定攻击。马尔波罗的大部队在左主攻塔拉尔,而欧根则以积极的压制性攻击牵制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按照精心拟定的计划,英荷联军呈战斗队形部署,凌晨2时分9路纵队从多瑙沃特附近的营地出发。马尔波罗的5路纵队顺利推进,上午7时到达尼贝尔溪流以东的高地,开始与法军前哨接触,并与正仓促部署的法巴联军互相远距离炮击。欧根的部队前进路线较长,路又难走,将近中午才到达指定位置。

   1704年8月13日,布伦海姆会战 中午12时30分,马尔波罗和欧根同时攻击,直趋尼尔河,马尔波罗一开始突击布伦海姆村(在河边)和上格劳村(沿河上行约3公里处),以围住法国的预备队。英国人死伤惨重,但目的实现了:塔拉尔的预备队源源涌来。欧根在右冀作殊死战,但进展甚缓。根据计划,马尔波罗于下午4时30分让他的骑兵中队开始突击。经过大约一个小时激烈的战斗,突破了塔拉尔的中央部。塔拉尔的军队被粉碎,他本人被俘,许多逃兵淹死在多瑙河中。在马尔波罗右转完成之前,马尔森和马克西米连趁夜幕得以从欧根和马尔波罗两面合围中撤出了他们大部分的军队。英荷联军的损失为死4500人,伤7500人。法巴联军的损失共为38600人,包括战死、负伤和被俘者在内。

  评论:在联军协同和合作的历史,也许再也找不到比马尔波罗和欧根在这次会战中的表现更好的例证。法国和法国陆军常胜的威名被击破了,奥地利吞并了巴伐利亚,巴伐利亚选帝侯逃离了他的国家。

   1705年,低地国家的僵局 马尔波罗回到尼德兰,在一场无目的的战役中遭受费里罗和巴伐利亚选帝侯的对抗。他的进攻意向再次受到过分谨慎的荷兰人的阻挠。

   1705年,莱茵河的僵局 维拉尔斯和巴登的路易的机动同样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

   1705年,意大利的僵局 芬多米占领萨伏依的大部分之后,欧根奉命去援助维克多·阿马达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的行动仅有拉锯的卡萨诺之战(8月16日)。

   拉米利兹战役(1706年)

   1706年4-5月,各路大军向那慕尔进发 费里罗正确估计到马尔波罗要进攻那慕尔,遂率军约6万人前往保护这座城市。在拉米利兹,他受到约同等兵力英荷联军的截击。

   1706年5月23日,拉米利兹之战 法国人爬上一块高地,占领防御位置,并挖掘一部分战壕。马尔波罗声东击西,假装攻击法军左翼,以典型的机动诱使费里罗移动其预备队并将其右翼的一些部队拉了出来。然后,马尔波罗对受到削弱的法军右翼实施主要突击。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法军右翼勇敢地自卫,但被英荷联军的气势和突击力所压倒。法军的整个战线开始动摇,马尔波罗命令总攻,法军秩序大乱,被赶出战场。马尔波罗奋力追击,使法军遭受很大损失。法国人的伤亡是:死伤8000人,被俘7000人。联军损失:死1066人,伤3633人。

   1706年6-10月,马尔波罗巩固西属尼德兰 他占领了下列重要要塞:安特卫普(6月6日)、敦刻尔克(7月6日)、梅宁(8月22日)、登德蒙德(9月5日)、阿斯(10月4日),还有其他一些要塞。在这些作战行动中,英荷联军另外还俘虏了14000人。

   1706年8月,芬多米到北部指挥 他从意大利被急召到北部(参见下文),代替不能胜任的费里罗。路易十四也提出了尝试性的和平建议。

   都灵战役(1706年)

   1706年4月19日,芬多米先发制人 芬多米率领一支10万余人的大军,面对约3万萨伏依人和不到4万奥地利人,他大胆地将其野战部队分为两个主要的集团,各约4万人。一个集团由利文特劳伯爵指挥,将奥地利人从中伦巴第逐回阿迪杰河。其余的法国人攻击萨伏依首都都灵。

   1706年4月22日,欧根到达 欧根此前在维也纳,到达后即行指挥,阻止了奥地利人的撤退。他留在阿迪杰河,对芬多米展开机动战,历时月余。

   1706年7-8月,欧根向都灵进军 得到增援后,欧根在阿迪杰河的力量就与法国人大体相当了。他在阿迪杰河芬多米的正面留下18000人监视敌人,自率25000人应维克多·阿马达斯的请求巧妙地向南进军。欧根在芬多米的右侧摆动,威胁到法国人的交通线,致使芬多米退却。现在芬多米被召去向北部补救拉米利兹的灾难(参见上文)。他留下年轻的奥尔良公爵担任总指挥,以马尔森元帅为副手。使法国人震惊的是,欧根突然向正西前进,放弃了他的交通线,而从农村取得补给,这几乎是18世纪的战争中闻所未闻的事情。他占领帕尔马(8月15日),然后转向西北。被欧根的机动迷惑的奥尔良,急忙掉头,冲向都灵,这正是欧根和维克多·阿马达斯在上波河会合的时候(8月31日)。英荷联军合在一起,约3万人,另在都灵之东有6000皮埃蒙特人,被围的城中有15000人。奥尔良在都灵的波河以西战线有6万人,另有2万人阻挡着皮埃蒙特人分遣队。此外,2万多法国人在穿过意大利西北部的要塞时,被袭击。法国人环绕都灵的战线是很坚固的。欧根处于对法国人的交通线有利的位置,但其兵力仅为修筑了坚固战壕的敌人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决定进攻。

   1706年9月7日,都灵之战 欧根和皮埃蒙特人选择了波河支流杜拉河和斯图拉河之间的法国战线一个相当孤立的部分勇猛突击,并在奥尔良派来足够的援兵前突破了对方的防线。然而,当更多的法国部队到达后,英荷联军的突击受阻。欧根重新编队,趁守城的卫戍部队发起反击之机,重新有力地恢复了对占有数量优势的敌人的大胆进攻。法国人招架不了攻击,奥尔良受伤,马尔森受了致命伤。法国人的损失为:死2000人,伤1200人,被俘6000人。英荷联军损失:死950人,伤2300人。在奥地利人和皮埃蒙特分遣队的追击下,被击溃的法国人逃回法国。

   1706年9-12月,欧根从意大利肃清法国人 到年底,欧根已占领法国人在北意大利剩余的所有要塞。

  评论:这也许是这场战争中最辉煌的战役。

   非决定性的作战行动(1707年)

   芬多米控制了佛兰德前线,而马尔波罗和荷兰人继续他们的争论。此年度最大胆的作战要算维拉尔斯在莱茵河将奥地利人从他们在斯托尔霍芬的战线赶走(5月22日),然后从农村取得补给,深入袭击德国中南部地区,远至巴伐利亚(6-9月)。在意大利,欧根和维克多·阿马达斯侵入法国南部,但无结果(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和地中海的作战行动)。

   奥德纳尔德战役(1708年)

   兵力部署法国的佛兰德军队约10万人,勃艮第公爵任名义上的指挥,实由芬多米实施作战指挥,驻扎在蒙斯周围。伯利克公爵(马尔波罗的外甥,詹姆斯二世和阿拉贝拉·丘吉尔的私生子)和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率另一支法军约5万人在斯特拉斯堡,而维拉尔斯在瑞士附近的孚日有约2万人。英荷联军方面,马尔波罗在布鲁塞尔有近7万人,欧根在科布伦茨有35000人,汉诺威公爵有约5万人对着斯特拉斯堡。

   1708年4月,英荷联军的计划会议 马尔波罗和欧根在海牙商定,当另一支英荷联军在德国中部集合,到达莱茵河代替欧根后,他的军队将在尼德兰与马尔波罗会合。欧根得了皇帝严格的命令,要在这些增援力量到达后他才能离开莱茵河。

   1708年5-6月,在佛兰德的机动 芬多米先发制敌,即使当他靠近英荷联军在卢万附近的阵地时(6月下旬),也不给马尔波罗进攻的机会。

   1708年7月1-9日,芬多米威胁奥德纳尔德 法军突然向西移动,占领了根特(7月4日)和布鲁日(7月5日)。然后芬多米转向南,威胁英荷联军奥德纳尔德的驻军。得知欧根的军队已从科布伦茨向西出发,他急于在奥地利人到达之前会战。马尔波罗意识到他已先失一招,且荷兰人的士气急落直下,所以他也寻求会战。马尔波罗得到增援,其野战兵力约8万,同斯海尔德河以西的勃艮第和芬多米兵力大体相等。而且,尽管欧根的军队还在从莱茵河进军,欧根本人却已前来同联军会合——他也很想加入会战。

   1708年7月10日,法国人的指挥失误 随着会战明显的逼近,年轻的勃艮第公爵变得紧张起来,坚持要芬多米避战。当亲王与将军争吵的时候,法军不是运动去阻止联军通过斯海尔德河,而是在奥德纳尔德之北呈分散的单位无目的地按兵不动。

   1708年7月10-11日,马尔波罗的进军 英荷联军在22小时内前进了45公里。马尔波罗将其军队的右翼交给了欧根。他们急忙准备了一个大致与布伦海姆战役相似的计划。

   1708年7月11日,奥德纳尔德之战 当英荷联军在上午和下午早些时候蜂拥过河的时候,勃艮第公爵命令撤退。然而,芬多米终于使这位亲王相信,如果他不应战,将被切断与法国的联系。勃艮第公爵勉强允许作防御战;芬多米匆忙将军队部署在奥德纳尔德之北的高地上。就在马尔波罗和欧根开始进攻的时候(约下午2时),芬多米不顾王室成员的命令,也下令进攻。双方都几乎没有什么计划,结果是一番长时间、混乱的流血争斗。在这场斗争中,英荷联军由于活力、决心和其联合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将军风度而略持优势,法国人则也许是由于他们的指挥明显的犹豫不决而萎靡不振。到黄昏,马尔波罗已完成对法军右翼的包围。暮色渐浓,欧根仍继续向前推进,终将法国人赶出了战场。法军的损失是:死4000人,伤2000人,被俘9000人,失踪3000人(逃兵)。英荷联军的损失为:死2000人,伤5000人。

   1708年7月12日,英荷联军在根特被击退 芬多米出色地将其被击败的军队重新集结起来,在根特击退了追击的英荷联军。结果,法国人重新控制了西佛兰德斯,并再次得到通向法国的一条安全交通线。

  评论:如果芬多米一开始就能如其所愿自由地实施这场战役,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推测一下是很有意思的。

   1708年7月15日,欧根的军队到达 现在英荷联军具有明显的兵力优势,总数约12万人。芬多米得到伯利克的增援后,有96000人。马尔波罗入侵法国的计划被荷兰人否决。使芬多米吃惊的是,马尔波罗突然向南移动,指向里尔(8月)。

   1708年8月14日-12月11日,围攻里尔 围攻由欧根率4万人进行,而马尔波罗率7万人在坚固的防御阵地中掩护。包弗勒斯由于缺乏食物放弃了这座城市,但其守城部队退入护城碉堡之中(10月22日)。这时,芬多米向东北前进去威胁布鲁塞尔,期望此举会迫使英荷联军解除围攻,但马尔波罗紧跟在他后面移动,芬多米又退却了(11月24日)。最后,包弗勒斯被迫投降(12月11日)。由于他打仗勇敢,马尔波罗和欧根特允许他口述他自己的投降条款。

   1708年12月-1709年1月,法军撤退 马尔波罗拒绝宿营过冬,决定迫使法国人离开西佛兰德。他玫击并占领了根特(1月2日),随后拿下布鲁日,法军退到自己的国界内,双方都开始宿营过冬。

   1708年-1709年,没有结果的和谈 路易又寻求和谈,但拒绝了英荷联军苛刻的条件。法国人民对路易决定继续战争给予充分的支持。

   马尔普拉凯特战役(1709年)

   1709年春天,在佛兰德的部署 法军为数约112000人在边界之北到处掘壕自守,其指挥官是维拉尔斯,比他资深的包弗勒斯自愿在他的指挥下听令。维拉尔斯从巴黎得到指示,如果可能就避免全面的会战。英荷联军约11万人,由马尔波罗和欧根指挥,占领了西属尼德兰的大部分。他们的目的是试图经过或穿过法军加强了防卫的战线,或是诱骗法国人离开这条战线,在有利于英荷联军的条件下会战。

   1709年6-8月,没有明确效果的机动 在许多次的行动中最重要的是英荷联军对图尔奈的围攻和占领(6月28日-7月29日),逐渐地,英荷联军达到一个能够威胁法军占有的蒙斯的位置。

   1709年9月4日-10月26日,围攻蒙斯 维拉尔斯得到巴黎的命令,要进行战斗保卫蒙斯,他立即在马尔普拉凯特集结了9万人,并在此掘壕据守,他相信对围攻部队的这一威胁会吸引他们转而向他攻击。马尔波罗和欧根留下2万人继续围攻,率约9万人意气昂扬地接受了维拉尔斯的挑战(9月9-10日)。

   1709年9月11日,会战的方案 同往常一样,英荷联军进军的时候,欧根在右,马尔波罗在左。欧根要在法军左翼作牵制性的攻击,同时马尔波罗的部分力量在法军右翼作次要的牵制攻击;马尔波罗指挥的其余部队将待法军预备队投入后,在接近法军中央的地方作主要攻击。这一简单的战术方案已在布伦海姆和拉米利兹奏效,亦与赢得奥德纳尔德胜利的方案近似。然而,这是英荷联军将领第一次遭维拉尔斯对抗,后者是一位能力堪与他们自己的能力相比的指挥官。

   1709年9月11日,马尔普拉凯特之战 英荷联军一开始强有力的翼侧攻击使维拉尔斯不得不削弱其中部力量,主要去对抗欧根。在法军左翼和英荷联军右翼艰苦的战斗中,欧根两次受伤,但拒绝离开战场。维拉尔斯在领导一次反击时伤得不轻,不得不将指挥交给包弗勒斯。下午早些时候,马尔波罗实施其典型的锤击战法——以骑步兵突击法军中央,并取得突破。包弗勒斯遵循维拉尔斯的计划,立即以其最后的预备队,迅速发起反攻,又重建了防御。马尔波罗和欧根将其余下的预备队投入战斗,重新恢复其进攻的活力,再次突破法军中部防线。包弗勒斯于是命令总退却。总退却得到实现,且秩序良好。英荷联军因已遭受可怕的损失,无力追击。法军的损失是:约死4500人,伤8000人。联军损失约死6500人,伤14000多人。英荷联军的胜利主要是由于欧根和马尔波罗破釜沉舟的决心,在多数将领都会承认失败的情况下他们坚持进攻。会战并无结果,不过英荷联军得以继续围攻蒙斯并最终占领之(10月26日)。此后,双方军队都宿营过冬。

   1709-1710年,“不可逾越”的防线 冬季期间,法军沿前线修建了一条坚固的筑垒防线。

   1710-1711年,非决定性机动 马尔波罗和欧根占领了一些边界要塞,包括杜埃(1710年6年10日)和贝蒂讷(8月30日)。这一年双方再没有出现进一步军事行动。次年,在新皇帝查理六世——前查理大公爵的加冕期间,欧根奉命去法兰克福保护这座城市。查理既当皇帝又当西班牙国王,同盟中没有谁愿意接受,因而联盟开始分裂。在佛兰德斯,维拉尔斯和马尔波罗互致谨慎的敬意。

   1711年12月31日,马尔波罗被召回 新的托利党内阁解除了他的指挥。他的军事生涯由此结束。

   1712年,和谈 当谈判在乌得勒支开始之际,欧根承接了在尼德兰的指挥。在劝荷兰人同意采取积极的行动问题上,他同马尔波罗一样,未取得成功。虽然如此,欧根仍率12万人渡过了斯海尔德河(5月)试图迫使维拉尔斯交战,后者率10万人在从康布雷到阿拉斯的地方掘壕固守。然而,欧根并不知道,他的盟友英国军队,现由奥尔蒙德公爵詹姆斯·巴特勒指挥,已奉命避战,并突然撤退。英荷联军的其余部分被迫停止前进,而欧根还想着如何得到增援呢!

   1712年,德南之战 维拉尔斯立即全力行动,以一场白刃战压倒欧根军队之一部。约8000名英荷联军士兵被杀或淹死在斯海尔德河中;法军损失500人。欧根到时已晚,未能参加作战,遂决定撤过该河。

   1712年8-10月,维拉尔斯在进攻中 现在轮到法国人进军了,他们围攻并收复了许多前几年丢失的要塞,包括杜埃、奎斯诺伊和布柴恩。这些成功,大大增加了法国在乌得勒支谈判中的地位。

   1713年4月11日,《乌得勒支和约》 除了皇帝坚持继续战争,参战各方均同意和约。法国承认新教徒在英国的继承权,并将纽芬兰和加拿大的部分地区让给英国。菲利普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但法国保证法国和西班牙的王权永久保持分离。萨伏依从西班牙手中得到西西里和北意大利的一些土地。普鲁士被承认为君主国。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边界得到有利的修正。帝国应得到西属尼德兰(由尼德兰管理)和除给予萨伏依之外的在意大利的所有西班牙属地。

   1713年5-11月,在莱茵河的作战 欧根只有6万人,奥地利的支持又很可怜,却姿与维拉尔斯的13万人对阵。维拉尔斯攻击并占领了斯佩厄、兰道和弗莱堡。

   1713-1714年,和谈 这些和谈是由欧根和维拉尔斯安排的。

   1714年3-9月,《拉施塔特和巴登和约》 在拉施塔特,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与法国讲和。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在巴登讲和。和约条款从总体上肯定了《乌得勒支和约》的规定。皇帝仍然拒绝承认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和地中海的作战行动

   1702年8-9月,英荷联军在加的斯被击退 罗克率领的有50艘舰船和15000人的一支英荷联军(陆上力量由奥尔蒙德公爵率领)被击退,这是因处置不当而遭惨败的。

   1702年10月12日,在维哥湾的海上行动 罗克的英荷联军在从加的斯失败后返航途中,在维哥湾发现了从普拉特河运送财宝的西班牙舰队,该舰队由包括24艘法国主力舰的一个法西联合中队保护。英荷联军陆海联合行动,奥尔蒙德公爵的部队占领了俯瞰港湾的防御工事,同时舰队逼使敌人放开拦港的铁链并进入港中。罗克摧毁或缴获了整个运送财宝的舰队及其护送舰只。价值200万元的财宝也许是在一次行动中所曾缴获的最大的战利品。

   1703年5月,葡萄牙加入同盟 葡萄牙人同意提供基地,以便英荷联军能通过陆地和海上同西班牙作战(即所谓《梅修因条约》)。

   1704年2月,查理在里斯本 查理大公及2000名英国和荷兰军队搭乘罗克的英国舰队船只,在里斯本登陆。

   1704年3-6月,罗克在地中海 罗克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期望与萨伏依公爵联合向土伦攻击,但维克多·阿马达斯未能给予合作。法国的布勒斯特舰队航速比英国舰队快,故沿途未受损伤到达土伦,这使法国军舰在地中海占有数量优势。于是罗克通过海峡返回,与在加的斯附近的克迪斯利·沙威尔海军上将指挥的另一支英荷联合舰队会合。联合舰队会合后,即返回地中海。

   1704年7月23-24日,攻占直布罗陀 海军中将托林顿的乔治·拜恩子爵率领一支英军舰队轰击直布罗陀,次日,希西-达姆斯塔德的乔治亲王指挥的18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员迅即将其占领。

   1704年8月13日,马拉加海战 罗克率领的英荷联军舰队击败了陶劳斯伯爵所率领的前来救援的法国舰队。这一战役确保了英国人占领的直布罗陀的安全。

   1704年8月-1705年3月,围攻直布罗陀 由元帅R.德·弗罗姆莱·提西伯爵率领的一支法西联军攻击直布罗陀。乔治亲王以仅有900人的海军陆战队员进行了成功的守卫。12月,他得到增援,并重新得到补给。在一支前来支援的法国海军被摧毁后(参见下文),提西放弃围攻。

   1705年3月10日,马贝拉海战 海军上将约翰·利克爵士率领的一个英国海军中队在直布罗陀附近摧毁了德·坡因提斯海军上将率领的一个法国中队。

   1705年6月,英荷联军在加泰罗尼亚登陆 海军上将沙威尔和彼得伯勒勋爵查理·莫道恩德作为英荷联军指挥官,查理亦随军行动,在加泰罗尼亚登陆。他们攻击并占领了巴塞罗那(10月3日)。在直布罗陀加入的乔治亲王在最后的攻击中战死。主舰队返回大西洋,留下利克率领的一个中队支援上陆的部队。

   1705年11月-1706年4月,围攻巴塞罗那 在法国的土伦舰队支援下,菲利普和提西从马德里出发去攻击巴塞罗那。利克以谋略取胜,迫使法国人返回土伦,法军放弃了围攻(4月30日),西返以对付由英国的亨利·高尔韦勋爵指挥的侵略军,这支军队是从葡萄牙入侵西班牙的(参见下文)。

   1706年5-9月,利克的海岸作战 英国舰队攻占了卡塔赫纳(6月1日)、阿利坎特(8月24日)及巴伐利亚群岛的马略卡岛和伊维扎岛(9月)。

   1706年6月26日,联军占领马德里 高尔韦率领的从葡萄牙来的侵略军占领了首都,正式宣布查理为王。

   1706年10月,法军重占马德里 伯利克公爵对在西班牙的法西联军行使指挥权。在菲利普的随伴下,他迫使英荷联军放弃了马德里。高尔韦和葡萄牙人径直返回葡萄牙,但查理和其他英荷联军退到巴伦西亚。

   1707年4月,联军向马德里进军 高尔韦由海上返回东海岸,率军33000人从巴伦西亚向马德里进军。伯利克以同等兵力前往迎战。

   1707年4月25日,阿尔曼萨之战 伯利克决定性地击败了高尔韦。法军损失很小;英荷联军的损失则是死伤5000人,被俘1万人。高尔韦退向巴伦西亚,伯利克紧紧追击。高尔韦只剩下16000人,继续后退,一直退到加泰罗尼亚(10月)。法军现在实际上牢固地控制了整个西班牙。双方军队都在巴塞罗那附近宿营过冬。

   1707年7-8月,英荷联军入侵法国;封锁土伦 沙威尔率领的联军舰队从海上封锁了土伦,而欧根和维克多·阿马达斯率领的一支帝国萨伏依联军越过近海的阿尔卑斯山。然而,由于萨伏依公爵拒绝同欧根紧密合作,刚刚带了阿尔曼萨的老兵从西班牙到达的提西元帅击退了英荷联军的陆上部队(7月26日)。法国人预感到要丢失土伦,遂将其50艘战舰沉于港中。英荷联军赢得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法国人对此再未作严重的挑战。英荷联军陆军返回意大利,而英荷联军的主舰队则返回大西洋。

   1708年8月,英荷联军占领撒丁岛 利克海军上将指挥他的海军陆战队和萨伏依军队之一部攻占了该岛。

   1708年9月,占领梅诺卡岛 英军由詹姆斯·斯坦厄普指挥。

   1708-1709年,加泰罗尼亚的僵局 法国在拉米利兹和都灵的灾难之后,伯利克被召到尼德兰,留下奥尔良公爵指挥法国军队。尽管法军占有优势,但几乎没有什么行动。在加泰罗尼亚的英荷联军现由斯坦厄普指挥。

   1710年5-12月,马德里战役 斯坦厄普的军队约26000人,与菲利普率领的约35000人在加泰罗尼亚对峙。葡萄牙人一支33000人的军队在厄尔瓦斯。斯坦厄普迅速进军,期望与葡萄牙人在马德里会师。他在阿尔门纳尔、莱里达和萨拉戈萨赢得胜利,然后,在查理随伴下向马德里进军。然而,当其与一支很小的法西联军遭遇时葡萄牙人撤退。西班牙人民清楚地表明他们更喜欢菲利普而不喜欢查理。芬多米到达西班牙,将被打散的法军集中起来,率27000人向萨拉戈萨进军,切断斯坦厄普的交通线(10月)。当法国人逼近马德里时,斯坦厄普只有16000人,遂退向巴伦西亚,芬多米紧追其后。法军追上了斯坦厄普亲自指挥的后卫部队,在布里休格之战击败并俘虏了他(12月10日)。联军残部由奎多·冯·斯塔汉伯格将军率领退向巴塞罗那,途中又在比亚维西欧萨之战被击败。

   1714年9月11日,巴塞罗那的陷落 伯利克所率领法军最终攻占该城,这是这场战争最后阶段重要的行动。

   1715年2日,《马德里条约》 与葡萄牙媾和,战争正式结束。

   四国联盟战争(1718-1720年)

   法国的路易十四死后(1715年),他的孙子西班牙的菲利普,即路易十一的叔父,企图自己得到法国的王权。这些野心似乎是受了他强有力的和无耻的首相红衣主教居里奥·阿尔伯龙尼的煽动。同时,菲利普的第二个妻子帕尔马的伊丽沙白·伐尼斯同样野心勃勃,她希望她的孩子继承家族在意大利的属地,也许是整个意大利。海上强国——英国和荷兰——坚决反对法国和西班牙任何形式的联合。皇帝查理六世除了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而继续仇恨菲利普外,也同样出于保护王朝的利益强烈反对西班牙的势力再返意大利。然而,神圣罗马帝国正卷入了一场同土耳其的大战,因此查理对在意大利或西欧突然投入另一场战争缺乏准备。

   1717年1月4日,三国联盟 英国、法国和荷兰一直反对菲利普和西班牙在法国和意大利的野心。

   1717年11月,西班牙占领撒丁 菲利普乘奥地利同土耳其交战之际,派军占领了撒丁。撒丁原是西班牙属地,但在《乌得勒支和约》和《拉施塔特和约》中曾答应给与奥地利(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欧和中欧的战争)。

   1718年7月,西班牙占领西西里 这块前西班牙殖民地,曾由《乌得勒支和约》奖给萨伏依,为西班牙在意大利采取进一步的政治和军事行动提供了第二个基地。它是由莱德侯爵率军3万人占领的。

   1718年8月2日,四国联盟形成 奥地利加入三国联盟。法国、奥地利和英国(荷兰虽为联盟成员,但此时并不积极反对西班牙)要求西班牙从西西里撤军。西班牙拒绝后,一支英国舰队立即运送3万奥地利军队在墨西拿附近登陆。他们在那里封锁了西班牙驻军。

   1718年8月11日,帕萨罗角(锡拉丘兹外)海战 拜恩的拥有21艘主力舰的英国舰队彻底粉碎了由海军上将卡斯滕纳率领的规模稍小、而且力量颇弱的西班牙舰队。英国人击沉或俘获了16艘西班牙主力舰和4艘快速战舰,只有2-3艘西班牙战舰逃脱。

   1718年12月,宣战 荷兰后来参加联盟的战争(1719年8月)。

   1718-1719年,在西西里的作战行动 奥地利军队在一支英国舰队的支援下,同以墨西拿为基地的西班牙军队作战。奥地利人攻占了墨西拿(1719年10月)。

   1719年3-6月,西班牙远征英格兰和苏格兰 阿尔伯龙尼派了两支远征军前去援助英格兰和苏格兰雅各宾党人发动的一次有计划的叛乱。一支由流放的雅各宾党人奥尔蒙德公爵詹姆斯·巴特勒率领的由29艘战舰5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从加的斯启航后,因遭风暴而遇难(3月)。由300人的西班牙军队及少数雅各宾流亡分子组成的另一支远征军规模较小,在拥护雅各宾党人马里斯加尔伯爵乔治·凯思率领的1000名苏格兰高地兵团士兵与马里斯加尔会合(4月)。马里斯加尔在格伦谢尔抵抗约瑟福·怀特曼将军指挥的政府军的进攻(6月10日)。短暂的炮击之后,苏格兰高地兵团士兵急忙逃走,孤立的西班牙被迫投降。

   1719年4月,法国入侵西班牙 伯利克率领法军3万人侵入西班牙的巴斯克各省。他长驱直入西班牙北部,几乎未遇抵抗,只是后来疾病和恶劣的天气才使他返回法国(11月)。

   1719年10月,英国沿加利西亚海岸的作战行动 水陆两栖部队攻占了维哥和蓬特韦德拉。

   1719年12月,阿尔伯龙尼被解职 菲利普最后认识到,西班牙军队最近所遭受的一系列的灾难多半是他的首相的阴谋的结果。

   1720年2月17日,《海牙和约》 菲利普放弃了他对意

   大利的要求,以报答奥地利同意在伐尼斯家族之男系行将绝灭之时,由他的儿子查理继承帕尔马、皮亚琴察和托斯卡纳等公爵领地。西西里割让给奥地利;作为回报,萨伏依得到撒丁。萨伏依的维克多·阿马达斯被承认为撒丁王。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注](1733-1738年)

   北方大战期间(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北方大战),斯塔尼斯勒斯·列泽克金斯基曾被查理十二世短暂立为波兰国王,但查理最终失败,遂使奥古斯特二世(受俄国的彼得大帝的保护)执掌王权。随着奥古斯特二世死期临近,波兰王位出现了两位主要的要求者:一是斯坦尼斯勒斯·列泽克金斯基,路易十五的岳父,并因此受法国支持(亦受西班牙和撒丁支持);二是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三世,系奥古斯特二世之子,受奥地利和俄国支持。

   1733年2月,奥古斯特二世卒

   1733年9月,斯塔尼斯勒斯到达华沙 斯塔尼斯勒斯这位前波兰国王受到举国上下的拥戴,再次被选举为国王。

   1733年10月,俄国入侵 俄军3万人,后与萨克森军队1万人会合,向华沙进军,以支持奥古斯塔三世的要求。斯塔尼斯勒斯因手中无可用的波兰军队,遂逃往但泽。

   1734年1-6月,围攻但泽 尽管法国前来解围的一支2200人的军队由海上到达,俄国人和萨克森人还是攻下了该城。在守军有条件地投降之前,斯坦尼斯勒斯就已逃到普鲁士。

   1734年4-9月,莱茵地区的作战行动 这一非决定性的战役中唯一重要的事件是法军占领洛林之后攻占菲利普斯堡。较有历史意义的是,这是两个伟大战士的最后一场战役:一个是萨伏依的欧根亲王,终生为奥地利战斗的非凡的法国人;另一个是伯利克公爵,终生为法国战斗的天才的英国人。伯利克在围攻菲利普斯堡期间被杀(6月12日)。同样有意义的是当战役结束后,和平谈判已开始时,一支俄军才在莱茵河流域第一次出现。

   1734-1735年,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 法国、西班牙侵入伦巴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之后,奥地利人赢得帕尔马之战的胜利(6月29日),法国人赢得卢扎拉之战的胜利(9月19日),奥地利人在比通托之战这场战争最后的交火中略占上风。

   1734-1735年,波兰内战 斯坦尼斯勒斯比其对手奥古斯塔更受波兰人欢迎,虽然他企图收复沦落的产业,但几乎得不到法国的帮助。法国首相红衣主教安德烈·H.德·弗洛利急于在有利于法国的条件下恢复和平。

   1738年11月,《维也纳条约》 斯塔尼斯勒斯放弃波兰王位;奥古斯塔的加冕礼(已于1734年9月在克拉考举行)被承认,但列泽克金斯基被封为洛林公爵(并被允许保留波兰国王称号),而他死后洛林的所有权应归法国王室,查理·波旁(西班牙的菲利普之子)被承认为两西西里王,作为酬报,他的三个公爵领地割让给奥地利。

   奥地利-俄国-土耳其战争(1736-1739年)

   这场战争是从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参见上文)中派生出来的。法国鼓动土耳其参加反对奥斯曼帝国的传统敌人俄国和奥地利的战争。土耳其延迟参加欧洲战争,直至其对波斯的战争结束。这时,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已结束,于是一场新的战争发生了:得知土耳其的意图,并急于报《普鲁特和约》(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北方大战→《普鲁特和约》)之仇,俄国宣战(1735年晚些时候)。

   1736年,在乌克兰的作战行动 两支俄军侵入黑海北岸的土耳其-鞑靼人地区。元帅彼得·莱西伯爵指挥的一支俄军经激烈斗争攻占亚速,但在战役中损失惨重,致使莱西放弃了这一要塞,退入俄属乌克兰。元帅伯克哈特·C.冯·芒尼奇伯爵率领的一支俄军侵入克里米亚并攻占了鞑靼人的首都。然而,疾病、疲劳和饥饿造成的损失导致一次兵变,芒尼奇被迫撤退,其损失是58000人的军队有3万人死亡。

   1736年-1737年,鞑靼人袭击乌克兰 为了报复俄军入侵他们的国土,一支10万人的鞑靼人大军毁坏了大部分的俄属乌克兰。

   1737年1月,奥地利宣战 奥地利与俄国的秘密条约显露出来,它派元帅腓特烈·H.冯·塞肯多夫伯爵率侵略军进入波斯尼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南部,攻占尼什。然而,土耳其人的再次反攻将奥地利人从其占领的大部分地区逐出。奥地利人和俄国人未努力协调其作战行动。

   1737年,俄国再次进攻 当一支俄军袭入乌克兰而另一支俄军亦未遇到严重抵抗重占亚速之时,芒尼奇率俄军主力占领了土属乌克兰的大部分并攻占布格河口的奥哈科夫。俄国人再次遭到疾病的袭击。只因土耳其大军在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消极等待,芒尼奇才未遇严重抵抗得以幸运地撤退。

   1738年,在巴尔干的作战行动 土耳其人先发制人,到战役结束已挥师渡过多瑙河进入巴纳特,并威胁贝尔格莱德。当奥地利的洛萨·J.G.柯尼塞格-罗森费尔兹伯爵发动一场典型的18世纪战役之后,再没有大的战斗。

   1738年,在乌克兰的作战行动 一支俄军实施了一次无明确结果的、无意义的袭击,进入克里米亚,而芒尼奇则威胁摩尔达维亚。他想渡过德涅斯特河,但在宾杰里之战被击退,遂再一次被迫撤退。其军队有半数死亡(死于战斗、疾病和饥饿),并丢弃了几乎所有的火炮。

   1739年,在巴尔干的作战行动 由将军乔治·O.冯·沃利斯伯爵指挥的奥军被迫同向贝尔格莱德进军且占有极大优势的土军交战。沃利斯在克罗斯卡之战遭决定性失败,退入贝尔格莱德,又在那里受到围攻。

   1739年,在摩尔达维亚的作战行动 芒尼奇的第四次进攻最后成功。他穿越波兰的波多里亚,率军68000侵入摩尔达维亚。他在霍丁(斯塔夫坎尼)之战击败9万土军(8月17日),攻占了霍丁要塞和摩尔达维亚首都雅西。随后准备进军君士坦丁堡。

   1739年9月,贝尔格莱德谈判 奥地利人对其俄国盟友的成功感到惊慌,立即在贝尔格莱德同土耳其人开始谈判。

   1739年9月18日,《贝尔格莱德和约》 奥地利放弃在《波沙列瓦茨条约》(参见第十五章→西欧→德国→奥地利帝国)中所获得的除巴纳特之外的所有权利,把塞尔维亚北部、贝尔格莱德及波斯尼亚和瓦拉几亚的一部分割给土耳其。胜利的土耳其军移师去攻击位于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东部和比萨拉比亚的芒尼奇军队右翼。

   1739年10月3日,《尼萨和约》 由于遭到奥地利的背弃,并且面临两支优势土耳其军队会合的威胁,俄国人被迫讲和。他们放弃了除亚速海外所有重要的占领地,并同意拆除亚速海的防御工事。他们也同意不在黑海建立海军或建造商船。然而,作为战争的结果,俄国在乌克兰大平原的实际边界向黑海沿岸推进了80公里。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

   背景

   1711年,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一世卒 他的兄弟查理六世继承帝位,并作为哈布斯堡领地的继承人。查理六世曾是西班牙王位继承的两个主要要求者之一(参见①第十五章→主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②第十五章→西欧→德国→奥地利帝国)。

   1713年4月19日,《国本诏书》 查理没有儿子,于是规定了他死后依循的皇位继承顺序,以免产生继承争端。主要条款是:一、哈布斯堡奥地利帝国的所有土地应保持完整;二、如果他没有男性继承人,皇位继承权应属其女——长女是玛丽亚·特利萨——并且她们的继承人应符合长子继承法;三、万一该系断绝,皇位继承权应归约瑟夫一世之女及她们的继承人。该《国本诏书》被匈牙利及欧洲各重要国家所接受,只有巴伐利亚例外。

   1725-1740年,巴伐利亚选帝侯查理·艾伯特的要求 作为斐迪南一世长女的后代,他解释斐迪南的遗嘱,以保证一旦斐迪南的男性后代断绝,他能获皇位继承权。

   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卒 玛丽亚·特利萨依据《国本诏书》承袭了哈布斯堡帝国。她的继位遭下列要求者的争议:一是巴伐利亚的查理·艾伯特;二是西班牙的菲利普,其理由主要出自他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声明(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欧和中欧的战争);三是萨克森的奥古斯特三世,他是约瑟夫一世长女的丈夫。

   1740年11月,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卷入 他承认玛丽亚·特利萨的继承权,表示要协助她反对其他的要求者,但他反过来宣告要占领西里西亚,直到昔日勃兰登堡对该省的要求得到解决。玛丽亚·特利萨拒绝了。

   1740年12月16日,腓特烈侵入西里西亚

   第一次西里西亚成争(1740-1742年)

   这次战争虽与奥地利王位继承问题毫无关系,然而,它确实突然扩大了冲突。玛丽亚·特利萨呼吁《国本诏书》所有的担保人援助她反对腓特烈,但没有回应。

   1741年1-2月,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行动 除去奥地利守军掌握的少数几个城镇,腓特烈巩固了他对西里西亚的控制。包围尼斯和格洛高之后,腓特烈令其其余的军队宿营过冬。与此同时,亚当·A.尼普尔格伯爵在波希米亚悄悄地集合起一支奥军。

   1741年3月9日,攻击格洛高 安霍尔特-德绍的利奥波德亲王是“老德绍人”利奥波德一世亲王(参见第十五章→西欧→德国→普鲁士)之子,他领导了这次成功而有效的攻击。

   1741年3-4月,奥地利攻入西里西亚 腓特烈对尼普尔格的移动缺乏准备,而到波希米亚的通路尚为雪覆盖,这时他匆忙集中其分散的军队。与此同时,尼普尔格占领了该省的大部分。通过解救尼斯被困的守军,他切断了腓特烈同普鲁士的联系。

   1741年4月10日,莫尔维兹之战 战斗开始时,优势的奥地利骑兵将普鲁士右翼骑兵驱出战场。腓特烈就在右翼指挥。在元帅库尔特·C.冯·希威林劝说下,他不情愿地带着随从逃走。然而不幸的是,奥地利人自己的左翼骑兵指挥官在冲击中死亡,使奥地利骑兵陷入混乱。希威林以出色的普鲁士步兵粉碎了奥地利骑兵,然后从战场驱逐奥地利步兵。这是腓特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开尚在争夺的战场。

   1741年5-8月,战争全面爆发 巴伐利亚的查理·艾伯特为博取帝位和哈布斯堡领地,派军侵入波希米亚。法国与巴伐利亚结盟,派军由弗朗索瓦·M.德·布罗格列率领进入南德意志,以支持巴伐利亚人。法国人称这支军队既是“志愿军”又是“辅助部队”;其大多数军官佩带巴伐利亚徽章。萨克森尼和萨伏依也都参加巴伐利亚对奥地利的战争。英国和荷兰则立即宣告支持玛丽亚·特利萨,并准备战争。瑞典受法国影响支持普鲁士,并以此为借口攻击俄国(俄支持《国本诏书》),以报复北方大战的耻辱(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北方大战)。

   1741年4-10月,在西里西亚的机动 腓特烈收复了莫尔维兹之战前丢失的大部领土,重新打通了到普鲁士的交通线,并谨慎地展开对尼普尔格的机动战。

   1741年7-9月,巴伐利亚侵入奥地利 查理·艾伯特攻占帕绍(7月),很快与一支法国军队会合。他们拒绝了腓特烈各路大军向维也纳进发的建议。

   1741年10月9日,《克莱因·施内伦多夫休战协定》 这是经奥地利、普鲁士几周的秘密谈判达成的一个秘密休战协定。腓特烈同意不对奥地利人采取进一步的作战行动,作为回报,他应被允许经佯攻之后占领尼斯,并保持对西里西亚的控制。尼普尔格立即从西里西亚撤军,以与为波希米亚和巴伐利亚战役作准备的正在集中的奥军会合。

   1741年10月,法、巴侵入波希米亚 这两个同盟国家派兵向布拉格进军,期望腓特烈前来会合。

   1741年11-12月,奥地利的动员 洛林的弗朗西斯大公爵(玛丽亚·特利萨之夫)指挥的军队笨拙地抵抗法巴联军入侵波希米亚;增援的部队集中在维也纳。玛丽亚·特利萨作为匈牙利女王,以大量的政治让步为回报,成功地恳求匈牙利贵族,使之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军队,绝大部分是轻装部队。另从奥地利和其他哈布斯堡领土集中了军队,主要的军队由元帅路德维格·A.冯·基文许勒伯爵率领,准备侵入巴伐利亚。附加的军队由元帅洛林的查理亲王(弗朗西斯兄弟)率领,准备开赴波希米亚。

   1741年11月26日,布拉格陷落 法国人和巴伐利亚人很快巩固了对波希米亚西部和中部的控制。查理·艾伯特加冕为波希米亚王(12月19日)。

   1741年12月,在西里西亚重新开战 玛丽亚·特利萨认为既可击败巴伐利亚人和法国人,又能从腓特烈手中收复西里西亚。她泄露了克莱因·施内伦多夫的秘密休战协定条款,以使腓特烈与他的盟友难堪。腓特烈立即派希威林元帅去波希米亚,他则紧随之后行动,意在同巴伐利亚人和法国联合作战。

   1741年12月27日,基文许勒侵入巴伐利亚 基文许勒绕过力量薄弱的巴军(其主力在波希米亚),包围了林茨,并继续进军,攻占慕尼黑(1月24日)。

   1742年1月24日,查理·艾伯特被选为皇帝 这位新皇帝成为查理七世的同一天,其首都(慕尼黑)正被奥地利人围攻(参见上文)。

   1742年1-4月,在波希米亚的作战行动 由于巴伐利亚人不得不急返本国,以保护尚未被奥地利人占领的国土,计划中的普、巴、法合作破产了。布罗格列率领的法军力量太弱,以致于不敢远离布拉格附近地区。在波希米亚指挥的查理,留下一支军队监视法国人,然后向腓特烈那里运动。腓特烈正占领摩拉维亚,甚至派了骑兵袭击维也纳郊区。但查理威胁他的交通线,加上匈牙利侵入西里西亚,迫使腓特烈回到西里西亚。查理紧随其后。

   1742年5月17日,巧图希兹之战 腓特烈打赢了这场硬仗,这主要归功于他极力提高其骑兵的战斗力的结果。

   1742年5月27日,萨黑之战 布罗格列趁查理不在,在布德韦斯附近的交战中击败了担任掩护的奥地利军队。

   1742年6月11日,《布雷斯劳和约》 玛丽亚·特利萨决定同普鲁士讲和,把西里西亚割让给腓特烈。她期望以后会有机会收回它。这一和约结束了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腓特烈暂时退出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波希米亚和南德意志的作战行动(1742-1743年)

   1742年6-9月,封锁布拉格 查理从西里西亚返回后,开始围攻布拉格的法军。

   1742年8-9月,法国侵入 弗兰克尼亚让·B.F.D.梅尔瓦元帅从莱茵河向安贝格进军。查理撤布拉格之围(9月14日),进而全力迎击法军,并召集基文许勒与之会合。

   1742年10-12月,在巴伐利亚和波希米亚的机动 向布拉格运动受阻后,梅尔瓦胆怯地退到雷根斯堡以西的多瑙河地区。由于奥地利人再次向布拉格集中,布罗格列奉命将军队留在那里,交元帅查理·L.A.F.贝尔-艾尔公爵指挥。接管了梅尔瓦军队的布罗格列依命行事,并迅速占领了巴伐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查理和基文许勒退到林茨和帕绍之间一线,保护通往维也纳的道路,留下一支军队由约翰·G.洛布科威茨亲王率领,监视布拉格。洛布科威茨坚壁清野,结果法国人得不到供给。贝尔-艾尔于是从波希米亚撤军(12月16-26日),在布拉格留下一支守军,由弗朗索瓦·德·谢弗特指挥(翌年早些时候,在英勇地守该城之后,谢弗特带着战争的一切荣誉被允许撤离,重新加入法军主力)。与此同时,查理七世和塞肯多夫将军率领的一支皇帝和巴伐利亚的联军,在巴伐利亚东部的多瑙河流域与布罗格列会合。

   1743年4-5月,奥地利各路大军侵入巴伐利亚 当查理亲王溯多瑙河而上时,基文许勒从萨尔茨堡进入巴伐利亚南部,而洛布科威茨则从波希米亚沿纳伯河向下移动。布罗格列和塞肯多夫未能就防御计划或战略达成一致。基文许勒在布劳瑙之战(5月9日)击败塞肯多夫后,法国人和巴伐利亚人从巴伐利亚向西撤退。

   1743年5-6月,国本诏书军的进军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亦兼汉诺威选帝侯)在下莱茵地区集中了一支多国军队,主要由汉诺威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组成,其成员还来自奥地利的其他德国盟国及《国本诏书》担保国。这支军队为数约4万,沿莱茵河向上缓慢地进军,进入莱茵河和内卡河谷地。由元帅艾德里安·M.诺埃利斯公爵率领的一支3万人的法军,从中莱茵出发去阻挡国本诏书军的进军,并保护布罗格列指挥的军队撤退。乔治和诺埃利斯在哈瑙和阿沙芬堡之间的美因河谷两军相遇。诺埃利斯比乔治二世巧妙得多,就将国本诏书军封锁在美因河的峡谷之中。

   1743年6月27日,德廷根之战 此次战斗,乔治指挥不当,使他的军队陷于危险的境地,只是凭着那种典型的英国人的坚强和汉诺威人高贵的顽强精神,乔治才使自己脱离险境。一开始,法国骑兵的冲击几乎压倒了联军的左翼。当乔治的坐骑狂奔起来并要奔离战场时,他跃马而下,手执战剑,指挥他的英国和汉诺威步兵反击。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联军仍坚守战场,诺埃利斯乃被迫退却。这是最后一次英国君主亲自在战场上指挥他的部队。这时英国仍未正式同法国交战。

   1743年7-10月,沿莱茵河的作战行动 由于不适时地欲渡莱茵河,查理亲王和乔治国王入侵法国的企图皆受挫。所有的军队都开始宿营过冬。

   1743-1744年,法国计划入侵英国 萨克斯的莫利斯元帅指挥的一支军队在敦刻尔克集中,拟会同查理·斯图亚特亲王(英国王位觊觎者)进攻英国。这一活动被天气和皇家海军所阻止(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海上的作战行动)。

   1744年4月,法国宣战 法国正式参战。一支9万人的法国大军,在路易十五的亲自监督下,准备侵入西属尼德兰。萨克斯和查理·斯图亚特亲王仍在敦刻尔克,但萨克斯很快接过路易率领的法军主力的指挥棒。另一支军队,由弗朗索瓦·夸格尼元帅指挥,与查理亲王对峙在中莱茵流域。还有一支军队,由波旁孔蒂的路易·弗朗索瓦率领,准备与西班牙人会合,在意大利北部抵抗奥地利人(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意大利的作战行动)。

   1744年6-8月,沿莱茵河的作战行动 查理采取主动,在菲利普斯堡附近渡过莱茵河(7月1日),向魏森堡进军,切断了夸格尼同他在阿尔萨斯的基地的联系。路易十五已开始入侵奥属尼德兰,他将萨克斯留在佛兰德斯,自己率军队的一半向东南移动,进入洛林地区。而夸格尼进行了一系列混乱的运动战,又在斯特拉斯堡附近站稳了脚跟。此时,查理面临两支法军合击的威胁。但路易十五突然患病,法国人停止了一切行动。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1744-1745年)

   1744年8月,腓特烈重新参战 受奥地利和联军在1743年大获全胜的影响,并认识到玛丽亚·特利萨仍指望收复西里西亚,腓特烈同路易十五缔结同盟。

   1744年8-9月,普鲁士侵入波希米亚 腓特烈相信查理在阿尔萨斯北部处于危境,突然率8万人分3路纵队穿越萨克森、卢萨提亚和西里西亚,进入波希米亚,然后各路大军向布拉格收拢,迅速围攻并占领之(9月2-6日)。随即向正南移动,指向布德韦斯,从那里他可以威胁多瑙河流域和维也纳。

   1744年9-11月,奥地利作出反应 在玛丽亚·特利萨的鼓动下,奥地利和匈牙利建立了新的部队,常规守备部队匆忙地集中起来,保护到维也纳的通路。奥托·F.冯·陶恩元帅同萨克森军队联合,将了腓特烈一军。而查理亲王急忙东进,渡过莱茵河,指向波希米亚。腓特烈发现自己遭奥地利及其盟国的全力抵抗,而其法国盟友也动弹不了,开始不情愿地退入西里西亚。与此同时,在西部,路易收复、解救了莱茵河谷,然后回到佛兰德斯,他的军队在那里宿营过冬。

   1744年12月27日,查理七世卒 其子马克西米连·约瑟福继为巴伐利亚选帝侯,他决定不参与皇帝选举的竞争。

   1745年1月7日,安贝格之战 奥地利人突然侵入巴伐利亚,捕获正在宿营过冬的巴军。几周之内占领了这个国家大部领土(1-3月)。

   1745年,月8日,四国同盟 奥、萨、英、荷在华沙正式结盟,反对法、巴、普。

   1745年4月22日,《福森和约》 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讲和。马克西米连正式同意放弃对奥地利王位的一切要求,并答应在即将来临的皇帝选举中投玛丽亚·特利萨的丈夫弗朗西斯·斯蒂芬的票。奥地利以恢复这位年轻的选帝侯的一切属地为回报。腓特烈同其唯一的盟友法国人完全隔绝了。而法国人似乎只对在佛兰德斯的作战感兴趣。

   丰特努战役(1745年)

   1745年5月,法国人进军佛兰德斯 萨克斯元帅(萨克森的奥古斯塔二世之私生子)率法军约7万人进军图尔奈,并将其包围(5月10日)。路易十五和道芬随军前往。与萨克斯对抗的是国本诏书军——一支为数约5万人的军队,由年轻的坎伯兰公爵威廉·奥古斯塔(乔治二世之子)指挥,他缓慢地移动去解救图尔奈。

   1745年5月10日,丰特努之战 萨克斯留下部分军队继续围攻,另以52000人列阵阻挡国本诏书军前进。法军战壕线的支撑点是三座匆忙修筑的堡垒。萨克斯水肿得厉害,但拒绝放弃指挥,叫人用担架把自己抬到战场。黎明后不久,国本诏书军发动了一场正面攻击,很快为法军的防线所阻。经一些小战之后,坎伯兰决定在法军阵地的中央打开通路。其部署是约15000名步兵列为三列,前两列是英国人(主要由卫队旅组成),第三列是汉诺威人。当小战沿战线继续进行时,坎伯兰率这些部队扑向一个堡垒和丰特努之间的法军战线中央。当这个庞大的方形纵队逼近法军战线时,坎伯兰下令停止前进,让部队在最后攻击之前排列成行,重新编队。中校查理·海勋爵指挥第一步兵卫队(后来的近卫步兵团)慢步越过两军之间的战线;法军步兵火力和炮火减弱,并渐渐停止。查理·海面对法军卫队,掏出一只酒瓶子,敬酒,礼貌地叫骂一声,然后敬礼,领着他的部队大呼三声,冲回自己的战线(差不多可以肯定他没有邀请法军卫队首先开火,就像真伪不明的传奇告诉我们的那样)。当吃惊的法国人正在回礼并欢呼时,英军一线突然发出威力极大的齐射,然后重新开始前进,粉碎了崩溃的法军第一线。有人劝路易十五逃走,他拒绝了,当惊慌的士兵从他身边跑过时,他坚定地站着。萨克斯从担架上激励自己,并跨上了他的战马,建立了第二道防线,向对方回敬粉碎性的齐射,使英国人停止了攻击。这道新防线的法军部队中有杰出的爱尔兰旅,其成员都是斯图亚特家族的避难者和支持者。萨克斯现在调来了大炮,炮兵-步兵-骑兵的联合攻击很快粉碎了巨大的英国-汉诺威方队。残存者分成小部分撤退,顽强地回击法军火力,击退了追击的法军骑兵。坎伯兰秩序良好地撤退他的军队。国本诏书军的损失自称为死伤7500人——但仅攻击纵队就一定损失了这个数字;法军的损失是死伤7200人。

   1745年5-9月,法国征服佛兰德斯 萨克斯获胜后,又攻占了图尔奈、根特、布鲁日、奥德纳尔德、奥斯坦德和布鲁塞尔。

   霍亨弗里德堡战役(1745年)

   1745年4-5月,在西里西亚的小战 奥地利和匈牙利的非正规部队一再袭击普军。腓特烈在格拉兹和尼斯之间的弗兰肯斯泰因集中了6万人。同时,查理率军约8万人从波希米亚穿过通道。他在西里西亚西部山区的兰茨胡特集中,威胁布雷斯劳。腓特烈立刻北进至斯特里高。

   1745年6月3日,奥军进至霍亨弗里德堡 查理没有觉察腓特烈已离开西里西亚南部,于是向布雷斯劳进军,并在霍亨弗里德堡附近扎营。天黑后腓特烈迅速前进,秘密进至霍亨弗里德堡,天亮前已将其军队列成战斗队形。

   1745年6月4日,霍亨弗里德堡之战 黎明时普鲁士人开始攻击,完全压倒了奥地利人和萨克森人。到上午8时,战斗结束了。联军损失:9000多人死伤,约7000人被俘,损失火炮66门。腓特烈仅损失1000人。

   1745年6-9月,追入波希米亚 奥、萨军残部逃入波希米亚,腓特烈率其军队的半数积极追击,留下其余的军队对付在南部的奥、匈非正规军。在波希米亚,查理得到加强,很快重组了他混乱不堪的部队。然而,他不愿冒险同腓特烈再战,而这位普鲁士国王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迫使奥地利人战斗。在波希米亚东北部沿上易北河作了三个月无甚结果的机动之后,腓特烈的军队逐渐缩至18000人。他开始撤退到西里西亚,查理跟随而来,他有约39000人。腓特烈在苏尔停止撤退。

   1745年9月30日,苏尔之战 腓特烈盼望奥军进攻,将其军队列为战斗队形,结果发现查理对他用了计,突然夜行军占领了通向他的军队右后部的高地。普军的退路被切断。腓特烈在奥军猛烈的火力之下,立即来了一个大规模的右转向。在这一机动的中间,普军的枢轴突然向奥军左翼前进。结果出现了一个斜的队形,这一队形突然扑向奥地利人,而后者没有想到腓特烈会实施攻击。结果占压倒优势的普军粉碎了奥军左翼。晕头转向的奥地利人退向西北部,使到西里西亚的通路敞开。腓特烈的损失是3876人,而奥地利人的损失则是死伤7444人,并丢下22门火炮给了普鲁士人。腓特烈和他的军队随后从容不迫地返回西里西亚。

   1745年10-11月,国本诏书军侵入普鲁士 集合起援兵之后,查理向北前进进入萨克森盟友的领土,而从西边来的另一支奥军在萨克森西部同鲁陶斯基元帅率领的萨军主力会合。这两支国本诏书军然后缓慢地向柏林进军。腓特烈立即从西里西亚进入萨克森,向德累斯顿进军,迫使查理停止前进,向东退却。

   1745年11月24-25日,加索利希、亨内斯多夫和高利兹之战 在奥地利将军集中其分散的行军纵队之前,连续几天内遭到腓特烈两次猛烈的打击。查理败退入波希米亚。

   1745年11-12月,易北河上的作战行动 同时由上了年纪的安霍尔特-德绍的利奥波德(“老德绍人”)率领的另一支普鲁士军队从马格德堡溯易北河而上,迎击鲁陶斯基及其国本诏书军。鲁陶斯基尽管在数量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但却在梅森和德累斯顿之间采取守势。

   1745年12月14日,基塞尔斯多夫之战 利奥波德呈战斗队形向联军的防御阵地进发,突袭并压倒了鲁陶斯基。国本诏书军遭惨重损失,在混乱中节节败退。

   1745年12月25日,《德累斯顿和约》 萨克斯在佛兰德斯接连成功,和英军撤退去对付国内的内战(参见第十五章→西欧→英国→1745年叛乱)之后,普鲁士很快决定适可而止。其一系列的胜利已使玛丽亚·特利萨主动求和。她再次承认了腓特烈对西里西亚的征服,而他则承认选举她丈夫为帝(9月13日举行的选举)。

   在荷兰的最后成役(1746-1748年)

   1746年,法国在奥属尼德兰取胜 萨克斯继续其对奥属尼德兰的主要要塞进行从容而谨慎的作战,占领了安特卫普,然后扫清了布鲁塞尔和默兹河之间的地区。洛林的查理奉命抵抗法国人,只作了一次大的干预行动,即在列日附近的劳库(罗考特)之战被击败(10月11日)。其后,两军在默兹河的两岸相对宿营过冬。

   1747年,法国侵入荷兰 现在抵抗萨克斯的是奥兰治亲王和坎伯兰公爵,后者在镇压了1745年叛乱(参见第十五章→西欧→英国→1745年叛乱)之后从英国返回。萨克斯在马斯特里赫特附近的劳费尔德之战迎击并击败了国本诏书军(7月2日)。然后他派乌尔里奇·F.V.德·劳文达尔伯爵率一个军的兵力,去围攻并占领贝亨-奥普-祖姆(9月18日),而他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在双方军队宿营过冬之前,孤立了马斯特里赫特。

   1748年,最后的作战行动 当俄国的一支大军穿过德国同在荷兰的国本诏书军会合时,萨克斯攻陷了马斯特里赫特(5月7日)。此后,再无重要的作战行动,而外交官们结束了和平谈判。

   1748年10月18日,《亚琛条约》 除了一些小的调整外,双方恢复了战前的领土状况。意大利,帕尔马、皮亚琴察和瓜斯提拉割让给西班牙的唐·菲利普亲王。普鲁士对西里西亚的兼并,奥地利的《国本诏书》,汉诺威保留选举团和由汉诺威家族占有英国王位,也都再次获得了保证。

   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741-1748年)

   1741-1743年,混战 西班牙和尼亚波利特军队企图征服奥地利的米兰公国,但奥地利的陶恩元帅实施广泛的机动,战胜了他们。奥地利人得到了撒丁(萨伏依1742年加入),而同时尼亚波利特人被迫回国保护他们的国家,对付英国的水陆威胁。

   1744年,战争越演越烈 当孔代亲王率领在多芬的法军企图与约翰B.D.德·盖奇斯伯爵率领的下波河的西班牙军队主力会合时,战争加快进程了。撒丁王查理·伊曼努埃一世在奥地利的大力帮助下,成功地阻挡了法国人的前进。法国人围攻库内奥,在那里他们与一支西班牙军队会合。查理·伊曼努埃试图解救库内奥,结果在维勒弗兰奇和蒙塔尔班(4月)、佩利-龙格(7月18日)以及库内奥附近的麦唐纳德奥尔莫等主要战斗(9月30日)中,遭到一系列的失败。然而,孔代亲王率领的法军占领库内奥时受挫,退入多芬宿营过冬。奥地利军队由罗布科韦兹率领,在将西班牙军主力赶出意大利北部之后,被迫向南退却,但在非决定性的维尔特利之战(8月11日)中被一支西班牙-尼亚波利特联军所阻止并被击败。罗布科韦兹遂向北回撤,但由于西班牙人力量太弱,不敢紧追其后。这一年,以奥地利人和撒丁人紧紧控制波河流域而结束。

   1745年3月,热那亚参战 它加入法国、西班牙和那不勒斯一方。德·盖奇斯和梅尔瓦率领的一支法军同521皮亚琴察之南的军队会合。联军以其机动战胜罗布科韦兹,在巴西格南诺之战决定性地击败了撒丁人(9月27日),然后,还迅速占领了亚历山德里亚和其他波河要塞。

   1746年4-5月,主动权易手 在获得了来自奥地利的增援,并与腓特烈讲和后,马克西米连·U.冯·布劳恩伯爵指挥的奥军重新获得了主动地位。

   1746年6月16日,皮亚琴察之战 经过一系列极端混乱的机动,法军和因凡特·唐·菲利普率领的西班牙军迫使奥地利人和撒丁人进行了一场非决定性的战斗。唐·菲利普的插手使梅尔瓦未能获胜。事实上,法军和西班牙军已被分割并被迫退却。

   1746年8月12日,罗托弗雪多之战 梅尔瓦击退了追击的奥地利人,成功地逃到热那亚。

   1746年9月,奥地利征服热那亚 布劳恩军队的到达使梅尔瓦沿里维耶拉河退到法国;奥地利人占领了热那亚。

   1746年12月5-11日,热那亚人起义 奥地利人被逐出。同法国的交通暂时恢复,但翌年初热那亚城又遭奥军围攻。

   1747-1748年,法国人先发制人 法国军队由贝尔·艾尔元帅率领,穿过阿尔卑斯沿海地区,解救了被围攻的热那亚(1747年7月),奥地利人退入伦巴第。贝尔·艾尔追随而至。此后,再无重要的作战行动。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奥地利人仍然掌握着米兰公国的大部。

   海上的作战行动

   1739-1741年,詹金斯耳朵战争 (参见第十五章→美洲→北美洲→安妮女王战争)加勒比海的这一殖民战争很快被卷入这场较大的战争中。

   1739年11月,弗农攻占贝洛港 (参见同上)

   1740年,弗农在卡塔赫那被击退 (参见同上)

   1740年9月-1744年7月,安森的巡航 海军上将乔治·安森率领的一个中队奉命去袭击西班牙的太平洋沿岸属地。只有他的旗舰“百夫长”号成功地绕过合恩角。在随后的两年中,安森洗劫了美洲西海岸,接着西航去截击并捕获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然后他继续向西,作环球航行。

   1742-1744年,封锁土伦 尽管法国和英国还没有正式交战,但英国人却对土伦保持了松散的封锁,当时法国和西班牙的一支联合舰队正停泊在土伦港里。英国封锁者的主要使命是阻止西班牙人从海上增援其在意大利的陆地军队。

   1744年2月11日,土伦之战 法西联合舰队在海军上将布鲁耶尔·德·考特和唐·乔斯纳弗罗率领下,从土伦向南航行。英国舰队力量与法西联合舰队大致相等。在海军上将托马斯·马修斯率领下启航截击。马修斯认为德·考特想引诱他离开海岸,以便西班牙的兵力护送舰只能够运送援兵至意大利。他未等他的舰队在前面排列成行就命令立即攻击。因为他担心不这样,德·考特会逃走。他的命令未被清楚地理解;海军上将理查德·莱斯托克也许故意不去理解。结果是一场徒劳的战斗,法西联合舰队给对方的打击比其受到的损失要大。马修斯受到军法审判并从皇家海军中除名。因为他没有遵守皇家海军严格有序的“战斗指令”。莱斯托克因其显然的不服从命令本应被判有罪,但由于政治的影响而被宣告无罪。

   1744年3-4月,法国威胁英吉利海峡 法军在敦刻尔克的一个护航舰队准备进军英国(参见第十五章→主要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波希米亚和南德意志的作战行动)。拥有20艘主力舰的法国舰队至少有两次机会从布勒斯特,然后从瑟堡护送部队入侵英国。时年84岁的海军上将约翰·诺利斯爵士,不顾寒冷的大风,率25艘英国战舰守候在英吉利海峡的海面上,法国人未敢与之战斗。

   1745年,远征路易斯堡 (参见第十五章→美洲→北美洲→乔治王战争)

   1746年7月25日,内加帕塔姆之战 法国海军上将马赫·布东奈在一场非决定性的行动中以谋略战胜了海军上将爱德华·佩顿,英国人遭受的损失比法国人大。佩顿的舰队开走,法国人占领了马德拉斯(参见第十五章→南亚→印度→第一次卡那提克战争)。

   1747年5月3日,第一次菲尼斯泰尔之战 安森率14艘战舰截击了法国的一个运兵舰队,该舰队由海军上将容奎埃尔率一个有9艘战舰的法国中队护航。英国舰队在大胆、精明的行动中捕获了全部法国战舰和几艘运兵舰。

   1747年10月,第二次菲尼斯泰尔之战 在相似的情况下,海军上将爱德华·霍克率15艘战舰与驶向西印度群岛的一个法国运兵舰队遭遇,该舰队由海军上将艾唐杜埃尔指挥一个有9艘战舰的中队护航。其中8艘法舰比英舰中的任何一艘都要体积大、性能好、速度快。霍克基本上抛开“战斗指令”,大胆地打了一仗,捕获了除两艘战舰外所有的法国战舰。运兵舰逃脱,驶向西印度群岛。但霍克派了一艘单桅帆船去通知英国的西印度群岛舰队预先注意警戒;随后,大部分运兵船在背风群岛被捕获。

   1748年10月,哈瓦那之战 海军上将查理·诺尔斯击败了由海军上将拉希率领的一支西班牙舰队。可是,这是一次基本上对敌我双方都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的交战。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