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战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主要战争

主要战争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四章·现代战争的开端

出自————《战争通史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引发三十年战争的最初原因是德国内部罗马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斗争,此后,尽管宗教斗争始终存在,战争却越来越多地体现了政治斗争。

        主要是神圣罗马的哈布斯堡王朝企图尽可能控制欧洲大陆,而另一支力量特别是法兰西波旁王朝则力图限制哈布斯堡王朝的影响。在哈布斯堡一方,主要包括奥地利、德国信仰天主教的诸侯(包括国王、选侯、大主教等,下同)及西班牙;另一方则包括德国信仰新教的诸侯、信仰新教的丹麦和瑞典王国以及信仰天主教的法兰西王国。随着战争的进行,同盟成员不断变化,许多德国的诸侯不时从一边转到另一边,或者试图保持中立。其间发生了几次相对独立的战争,它们是:神圣罗马帝国同特兰西瓦尼亚的战争、西班牙同法国的战争、西班牙同荷兰的战争、瑞典同波兰的战争,以及瑞典同丹麦的战争。所有这些战争都规模庞大,残酷异常,战争最初发源于德国全部地区,之后波及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以及尼德兰。由于军队的军纪败坏、鱼龙混杂,使得其中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德国屡遭掠夺和蹂躏。这些军队的物资供应主要从作战地区抢掠,从而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带来极大损失,其严重程度是自蒙古人入侵以来绝无仅有的。

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德国

   背景

   1608年,福音派新教联盟的成立 在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四世和安哈尔特之克里斯蒂安的领导下,德国信仰新教的诸侯,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同盟反对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 [ 译者注:信仰天主教。 ] 占有自由城多瑙沃特。

   1609年,神圣天主教联盟的建立 为与新教联盟抗衡,马克西米连同其他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一起,共同创立神圣天主教联盟。

   1609年,波希米亚的宗教自由 波希米亚国王卢多尔夫准许其臣民信仰新教。为保证其政策得以贯彻,他成立了闻名的“护教团”。作为直接结果,马提亚于1611年废黜了其兄长卢多尔夫,成为波希米亚国王。其宗教倾向则为旧教,并反对宗教自由。

   1612年,马提亚当选神圣罗马皇帝

   1617年7月17日,波希米亚选举 马提亚由于年已古稀,他操纵信仰天主教之地方议会议员选举其表兄弟斯提里亚大公斐迪南继位,但以图伦伯爵为领导的新教徒们拒不承认斐迪南之位。

   1618年5月22日,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 “护教团”在布拉格召集议会,议会代表在拉德彻尼宫将皇帝马提亚最信任的两个参议官马提尼兹与斯拉伐塔自窗户中抛出(北即为“掷出窗外”事件这一典故的来由。之后,波希米亚人建立起义临时政府,并组建一支军队,由图伦伯爵率领。

   波希米亚时期(1618-1625年)

   1618年7月,战事开始 图伦进攻井攻破克鲁毛。

   1618年11月21日,皮尔森陷落 在曼斯菲尔德伯爵的率领下,新教徒军队共2万雇佣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攻陷皮尔森要塞。

   1618-1619年,天主教军队的增援 援军有两支,一支是由西班牙人出钱支持的军队,他们来自佛兰德,另一支来自奥地利。在冬天将至的几个月中,由图伦伯爵和斯克里克伯爵率领下的波希米亚人将弗莱米什军队阻止于布迭约维策,并横扫了奥地利边境地区。

   1619年3月20日,马提亚卒 此时,神圣罗马皇位和波希米亚王位空缺。

   1619年5-6月,入侵奥地利 图伦伯爵率军攻打维也纳,在那里,他同由加伯尔伯爵率领的特兰西瓦尼亚军队会师。

   1619年6月10日,扎布拉特之战 在波希米亚,曼斯菲尔德惨败于由巴克库伊率领的帝国军队。图伦从奥地利召回,加伯尔则返回匈牙利。

   1619年8月26日,波希米亚新教教徒们选举新国王 他们另选巴拉丁伯爵腓特烈选帝侯为国王,并声称废黜斐迪南二世。波希米亚人得到了卢萨设、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的支持。

   1619年8月29日,斐迪南二世嗣位 在由皇帝操纵的国会选举中,斐迪南在法兰克福登基,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斐迪南二世在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萨克森的约翰·乔治及西班牙的菲利普三世的支持下,开始努力推翻波希米亚国王腓特烈。

   1620年4月30日,皇帝命令腓特烈退位 腓特烈无视皇帝的命令,标志着双方战争的开始。

   1620年7月3日,《乌尔姆条约》 福音派新教联盟的诸侯们,由于一方面妒忌腓特烈,另一方又畏惧皇帝,宣布中立。与此同时,波希米亚军队在奥地利起义新贵族的支持下开进奥地利。

   1620年7月23日,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的干涉 为支持皇帝镇压波希米亚人及其已难驾驭的贵族们,马克西米连随天主教联盟军队开进奥地利,该军队共有25000人,由梯利将军指挥。

   1620年7-8月,西班牙干预 1619-1620年冬春之间,在布鲁塞尔、维也纳和马德里之间形成一个计划,据此,西班牙之斯皮诺拉于7月带领25000人从佛兰德出发向下巴拉丁开进。斯皮诺拉的一个秘密目标是在新教联盟的诸侯间达成一种平衡,以便将其力量控制于自己手中,不致使其倾向于波希米亚人。他的进军引起了帝国敌人的恐慌。他在科布兰兹旁越过莱茵河,假装直逼波希米亚,随后,他占领了巴拉丁的许多城市。波希米亚的腓特烈无力保卫其领土。西班牙人的介入帮助了斐迪南。与此同时,斯皮诺拉攻克了新教联盟的许多要塞,从而为西班牙人联接伦巴底与佛兰德之“西班牙道路”开辟了通途。

   1620年8月4日,马克西米连在奥地利取得胜利 马克西米连在林茨打败了奥地利人伊斯塔斯。

   1620年11月8日,白山之战 从林茨而来的马克西米连与梯利同由巴克库伊率领的帝国军队会师,共同进入波希米亚。在布拉格附近,他们遭到克里斯蒂安一世率领的波希米亚起义军15000多人的阻击,起义军随后撤至白山。清晨,天主教军队约2万人发起进攻,波希米亚人被打败,腓特烈逃往荷兰布雷斯劳。在马克西米连的率领下,天主教联盟军进占布拉格,并血洗该城,作为对波希米亚人反叛的严厉惩罚。追随腓特烈的诸侯统称为“冬王”。此后历经300年之久,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出现,波希米亚人才于1918年11月得以独立(参见第十九章→欧洲→中欧和北欧→捷克斯洛伐克)。

   1621年1月29日,腓特烈抗议 腓特烈的土地被没收,此举招致新教联盟诸侯的抗议,但斐迪南驳回抗议。此时,曼斯菲尔德重新整编一支部队,他们由逃亡的波希米亚人及巴拉丁的雇佣军组成,并宣称效忠腓特烈。由于身无分文,曼斯菲尔德开始对莱茵河流域地区抢掠以支持其军队。从此,战争开始了掠夺阶段。

   1621年4月27日,腓特烈同荷兰联盟 荷兰人答应帮助他重新获得其在莱茵河流域的领土。同时,腓特烈和斐迪南全都拒绝了西班牙和英国的调停努力。

   1622年,新教联盟的援军 不伦瑞克的克里斯蒂安还是巴登的乔治·腓特烈都支持腓特烈及曼斯菲尔德。

   1622年4月27日,明戈尔斯海姆之战 梯利试图与科尔多瓦将军率领的来自尼德兰的西班牙军队会师,但在明戈尔斯海姆被曼斯菲尔德打败,从而迟滞了这次会师。

   1622年5月6日,温普芬之战 巴登侯爵乔治在最初取得胜利之后,被梯利与科尔多瓦的联合军队打败。之后,科尔多瓦率军追击曼斯菲尔德,直至阿尔萨斯地区。梯利则率领军队北上,阻击克里斯蒂安于美因河畔。

   1622年6月20日,赫希斯特之战 克里斯蒂安企图同曼斯菲尔德会师,当其穿越美因河时,被梯利和科尔多瓦联军拦截。尽管克里斯蒂安损失惨重,但他终于率领其残余部队同曼斯菲尔德会师。

   1622年7-8月,新教联盟军队撤退 曼斯菲尔德、克里斯蒂安及腓特烈撤至阿尔萨斯,之后又进入洛林。他们所到之处,村镇俱毁,田园荒芜。腓特烈在同其两位军队统帅一次争吵之后,撤了他们的职,随即他撤至塞曾。尽管他留下军队,但却没有给其手下以实际使用的权力,因此,其手下决定加盟荷兰军队。

   1622年8月29日,费勒吕斯之战 由斯皮诺拉率领的西班牙军队侵入荷兰并包围了贝尔根,曼斯菲尔德与克里斯蒂安联合进军去解贝尔根之围。在费勒吕斯,他们遭科尔多瓦军队截击。经过激烈战斗,曼斯菲尔德从作战中逃脱,并向贝尔根推进,途中被西班牙军队骑兵追击,丢弃了许多武器和战利品。也是在此役中,克里斯蒂安受重伤。之后,双方均称取得了胜利。但曼斯菲尔德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情况,他们的军队缺少补给,这使得科尔多瓦加紧了围攻贝尔根的行动。此后,曼斯菲尔德转移到未遭破坏的、资源异常丰富的东费里斯兰。

   1622年9月19日,梯利占领海得尔堡 经过11周的围困,海得尔堡陷落。此前,梯利已征服了巴拉丁的大部。

   1623年2月23日,巴拉丁选帝侯腓特烈被废黜 在斐迪南的训示之下,选帝侯们做出了这个决定,并将其选帝侯位给予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但萨克森和勃兰登堡的选帝侯拒不承认马克西米连。

   1623年8月6日,斯塔特隆之战 克里斯蒂安离开弗里斯兰,之后在荷兰边界附近被梯利打败。此役克里斯蒂安军队亡6000人,被俘4000人,幸存的2000人逃往荷兰。

   1623年8月27日,停战 腓特烈在英国人的要求下,企图同斐迪南议和,但曼斯菲尔德以及其他德国新教诸侯们却拒绝求和。

   1624年1月,法国参战 在已同西班牙交战的情况下,黎塞留将他的国家卷入了一场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

   1624年6月10日,《贡比涅条约》 法国与荷兰达成联盟共同反对哈布斯堡王朝。6月15日,英国加盟。而瑞典与丹麦、萨伏依与威尼斯也分别于7月9日和7月11日加入联盟。法国、萨伏依及威尼斯同意共同在瓦尔泰利纳、阿尔派因隘口作战,从而有效地阻止西班牙与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合作,该地区正处于西班牙从意大利到尼德兰的供应线上。

   1624年8月28日-1625年6月5日,围攻布雷达 布雷达是扼守通往乌得勒支及阿姆斯特丹道路的关键要塞,它被斯皮诺拉攻破。

   丹麦时期(1625-1629年)

   1625年4月,华伦斯坦崛起 斐迪南雇用华伦斯坦公爵为雇佣军统帅。华伦斯坦答应招募2万人的部队以保卫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6月,华伦斯坦被授权保卫整个王朝。

   1625年夏,丹麦入侵德国 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向威悉河下游进军,他企盼得到德国新教诸侯、荷兰及英国的共同支持,但几无建树。华伦斯坦则移师北方,同梯利将军会师,共同抵御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入侵。

   1626年3月26日,《蒙松和约》 由于胡格诺派政变,迫使黎塞留从战争中召其军队回国,从而停止了与西班牙的作战。

   1626年4月25日,德绍桥之战 曼斯菲尔德率领一支12000人的部队企图穿越易北河,向马格德堡挺进,但被华伦斯坦击溃,损失惨重,并被追击到西里西亚。不久,曼斯菲尔德死去。

   1626年8月27日,卢特之战 此战,丹麦克里斯蒂安被梯利打败。军队损失大约一半,不得不逃亡。此时,许多德国诸侯都在寻求和平之路,反哈布斯堡王朝斗争处于低潮。

   1626-1627年,德国面临严峻考验 由于连年征战,德国境内土地欠收,俄殍遍野,瘟疫流行,暴力充斥。

   1627年,波希米亚之天主教国王 作为第一位波希米亚世袭国王,斐迪南皇帝之子继任波希米亚国王。

   1627年,法兰西与西班牙议和 他们之间结盟,共同反对英国。

   1627年9月和10月,达内什之败 梯利和华伦斯坦联合向易北河下游进军,克里斯蒂安被迫越过边界逃往荷尔斯泰因。

   1628年,华伦斯坦获得殊荣 斐迪南皇帝将梅克伦堡及波美拉尼亚公国赠与华伦斯坦,这一削弱帝国权威之举使德国诸侯们深感震惊。选帝侯企图剥夺华伦斯坦的帝国军队指挥权,但并未成功。

   1628年2-7月,斯特拉尔松之围 华伦斯坦企图控制波罗的海海岸,但由于驻军防守顽强,同时,又面临瑞典人威胁,华伦斯坦不得不撤退。

   1628年9月2日,沃尔加斯特之战 此役,华伦斯坦大败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

   1629年3月6日,“归还教产敕令” 斐迪南下令归还所有教会土地 [ 译者注:依《凡巴骚条约》没收的土地。 ] ,这些土地已在各德国诸侯(或新教教徒们)控制之下。

   1629年6月7日,《卢卑克和约》 丹麦退出战争,德国退还其占领的丹麦领土,主要包括德国北部的荷尔斯泰因、施托尔曼及迪特巴申主教教区。丹麦则同意不再干涉德国事务,主要是低萨克森领土分配问题。

   1629年10月5日,《阿尔特马克停战条约》 帝国军队节节胜利,促使黎塞留安排波兰与瑞典达成和约,并支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参加对德国的战争。

   瑞典时期(1630-1634年)

   1630年7月4日,古斯塔夫入侵德国 古斯塔夫率领13000人部队在乌瑟多姆登陆,向斯德丁进军,并进入梅克伦堡。之后不久,其军队增至4万人。

   1630年8月24日,华伦斯坦被免职 斐迪南迫于新教选帝侯的压力,在累根斯堡召集会议。会议上,他慑于瑞典的入侵,也为了维护德国统一,不得不解除他信任和满意的将军华伦斯坦的职务。

   1630年11月-1631年5月,马德堡之围 围攻马德堡的计划是华伦斯坦制定的,由其手下巴本汉和梯利执行。但由于该要塞十分坚固,供应十分充足,故屡次进攻均不能奏效。围攻者发现,他们从屡遭掠夺的乡下难获得给养,而被围者情况却要好一些。

   1631年1月23日,《巴华德条约》 根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与法国签订的这一条约,法国连续五年给予瑞典经济支援,而瑞典国王则保证给予德国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

   1631年3月28日,《莱比锡宣言》 在瑞典参战的鼓舞下,帝国诸侯在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的带领下发表宣言。宣言要求斐迪南采取实际步骤弥补其造成的许多不幸,纠正许多错误行为:如赔偿诏书令问题;帝国及天主教军队的大肆掠夺行为;帝国诸侯权利的被削弱;宪法被漠视;全国处于恐怖的状态等。斐迪南并没有对此有所反映,在此情况下,帝国新教诸侯于5月14日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军队,该军队由阿尔纳姆领导。

   1631年4月13日,攻陷法兰克福 古斯塔夫经过突然而勇猛的进军,席卷法兰克福,他希望此举能使梯利放弃对马格德堡的围攻,但梯利却没有按瑞典国王的意愿去行事。攻陷法兰克福之后,古斯塔夫准备直逼马德堡。由于巴伐利亚之马克西米连与法国签订了条约,梯利于5月宣布不再效忠马克西米连,转而支持皇帝。

   1631年5月20日,马德堡大劫 梯利与巴本汉席卷并劫掠了该城,此后烧毁了该城,3万名居民中,只有5000人幸免于难。

   1631年7-8月,古斯塔夫同梯利针锋相对的战斗 由于瑞典军队处于缺少供给的危险境地,他们暂时据守魏尔本。梯利对其发起两次进攻,都大败而归。之后,梯利向萨克森进军,从而促使了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与古斯塔夫于9月11日结盟。

   1631年9月15日,梯利占领莱比锡 梯利现率领36000人于莱比锡城,而瑞典和萨克森军队各有26000多人和16000多人。他们在杜本会师,此地南距莱比锡约40公里。

   布莱登菲尔德之战(1631年9月17日)

   在巴本汉影响下,梯利率军开出莱比锡,占领了在该城北面约6公里远的一个阵地,该阵地在布莱登菲尔德附近。梯利的战斗序列为:中央为步兵,两冀为骑兵。梯利指挥中央及右翼,巴本汉指挥左翼。而古斯塔夫的战斗序列则为:由萨克森约翰·乔治率领的军队居于左翼,瑞典步兵及其他德国军队的步兵居于中央,古斯塔夫之骑兵位于右翼。

布莱登菲尔德之战

   战役由巴本汉首先发起,他率军攻击瑞典骑兵主力部队,并同时进攻古斯塔夫之预备队。富于机动性的瑞典骑兵反向旋转至其与预备队之间,并对巴本汉发起牵制性攻击。巴本汉队形大乱并溃逃。与此同时,梯利之右翼向萨克森军队发起进攻,迫使萨克森撤离战斗地域。此时,梯利企图进攻瑞典军队暴露的左翼。但瑞典军队迅速向左翼机动,发起反向进攻,从而击溃了帝国军队的进攻。之后,古斯塔夫亲率右翼骑兵,步兵紧随其后,包围了梯利的炮兵。这些炮兵在梯利进攻之时远远地落于进攻部队之后。帝国军队到莱比锡的交通线被切断。在所有火炮的猛烈轰击下,古斯塔夫发起了大举进攻,帝国军队迅速崩溃逃散。

   直至夜幕降临,追击溃逃军队的行动才暂止。此时,在巴本汉新集中起的骑兵的保护下,溃散之军才得以幸存。此役,梯利军队亡7000人,被俘6000人,其本人亦受重伤。帝国军队的残余于次日撤离莱比锡。古斯塔夫进占该城,他的军队伤亡仅2100人。萨克森军队伤亡约4000人。

   1631年9-12月,古斯塔夫向莱茵河流域进军 由于担心新教联盟稳定和安全性问题,并因此而对其交通线和基地形成威胁,古斯塔夫拒绝了向维也纳进军的建议。此后,他在三个月之内控制德国北部的所有地区。而萨克森军队也已控制了布拉格。至圣诞节,在动荡的帝国内,古斯塔夫及其联盟军队人数近8万人。他于12月22日攻陷了梅斯,并在那里度过了冬季。

   1632年4月,斐迪南重新启用华伦斯坦 在任军队指挥之时,华伦斯坦实际上已成为总督,他迅速征召了一支军队。

   1632年4月7日,古斯塔夫向德国南部进军 他率军从多瑙沃特横越过多瑙河,东进巴伐利亚。在那里,驻扎着一支重新组建的帝国军队,他们由梯利和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指挥。

   1632年4月15-16日,李赫河之战 古斯塔夫在该河利用船只架桥,之后命其部队渡河并迅速攻击梯利的营地。梯利身负重伤,马克西米连率余部撤离,在战场上丢弃了大部分火炮和给养。古斯塔夫占领奥格斯堡和巴伐利亚南部所有地区。

   1632年7月11日,华伦斯坦与马克西米连于施瓦巴赫会师 会师后的军队人数达6万人,他们在费尔斯附近安营扎塞。而古斯塔夫仅有2万人,他们在纽伦堡附近掘壕安营,并请求增援,不久,总兵力达45000人。

   1632年8月31日-9月4日,阿尔特-维斯特之战 古斯塔夫屡屡向华伦斯坦发起进攻,但由于华伦斯坦选择的地形十分有利,从而限制了瑞典骑兵和炮兵的充分发挥,古斯塔夫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撤退。由于纽伦堡地区屡遭抢掠,迫使双方均撤离该地,古斯塔夫向西北撤离,华伦斯坦则向北撤退。

   1632年9-10月,华伦斯坦入侵萨克森 此举严重威胁古斯塔夫的交通线,迫使其立即向北进发。华伦斯坦现有3万人,他于11月9日占领了莱比锡周围地区。并带领2万人企图阻止古斯塔夫穿越萨勒河。

   1632年11月9-15日,古斯塔夫在瑙姆堡掘壕安营 他在此地期待援军的到来,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华伦斯坦却派巴本汉和一支大型分遣部队去了哈里。闻此,古斯塔夫立即向华伦斯坦进攻。吕岑会战拉开帷幕。

   吕岑之战(1632年11月16日)

   随着古斯塔夫于11月15日的逼近,华伦斯坦紧急征召巴本汉。华伦斯坦把其现有的2万多部队以防御队形布署于吕岑之东侧。其正南方有一条横向的大沟道。夜晚,他又将部队成进攻队形部署。

吕岑之战(1632年)

   第二天早晨,由于天起浓雾,古斯塔夫不得不将进攻推迟到上午11时。他将其18000人置于大路以南,其左方有一小块森林。同布莱登费尔德战役一样,其两翼均由骑兵和步兵组成,左翼由萨克森魏玛的贝恩纳德坐阵,右翼则由古斯斯塔夫自己指挥,正面为霍尔克公爵。

   古斯塔夫向霍尔克的骑兵发起进攻,将壕沟中的火枪兵击溃;之后又迫使霍尔克的骑兵只能背依炮兵反抗。华伦斯坦在吕岑纵火,其浓烟正好刮向瑞典军队之中心地域。之后,华伦斯坦骑兵突然袭击瑞典军队中心地区,瑞典军队队形开始动摇。但古斯塔夫紧急驰援其部队,并迅即稳定了阵脚。在一场骑兵混战中,古斯塔夫阵亡。贝恩纳德继任指挥。

   在这关键时刻,巴本汉率领其8000人的部队到达战场,并发起反攻,迫使瑞典军队撤至原来的位置。作战中,巴本汉受重伤而亡。贝恩纳德又将华伦斯坦驱至吕岑城,缴获了帝国军队的火炮,重新扫清壕沟中的火枪兵,并将巴本汉的骑兵击溃。华伦斯坦随后撤向莱比锡,丢弃大批火炮和给养。此役,华伦斯坦伤亡12000人,瑞典损失约1万人。

   1632年11月29日,腓特烈卒 腓特烈死于瘟疫。

   1633年3-4月,海尔布隆联盟 古斯塔夫死后,瑞典对德国的政策主要由瑞典大臣沃克森蒂纳制定。该联盟保护了新教徒的利益,同时,他还重新修订了法国与瑞典的联盟。

   1633年9-12月,华伦斯坦谋权 在波希米亚的华伦斯坦向阿尔尼姆和贝恩纳德发出议和的建议,但被拒绝,之后,他于10月打败图伦并征服了西里西亚。此时,贝恩纳德占领了累根斯堡和巴伐利亚。华伦斯坦则在波希米亚度过冬季,在那里他图谋称王,斐迪南再次免去了华伦斯坦之职。

   1634年2月24日,华伦斯坦卒 由于华伦斯坦败退,他带领小部分军队逃跑,之后被其手下军官所刺杀。苏格兰与爱尔兰人对此事负责,他们得到皇帝的大力嘉奖。匈牙利国王斐迪南(帝国皇帝之子)和格拉斯受命指挥帝国军队。格拉斯是反对华伦斯坦主要人物之一。他被任命为陆军将军。

   1634年7月,发生于巴伐利亚的战役 贝恩纳德和古斯塔夫·霍恩将军带领2万军队,从奥格斯堡向巴伐利亚和波希米亚边界挺进。期待着牵制斐迪南与格拉斯。而此时斐迪南正向累根斯堡进军。新教徒的军队占领了兰茨胡特,但失去了累根斯堡和多瑙沃特。斐迪南和格拉斯在讷德林根筑起坚固的城防。

   1634年,西班牙“红衣主教幼主” 西班牙年幼的皇子斐迪南是菲利普四世之弟,他被指定信仰红衣主教,因此,人们又称之为“红衣主教幼主”。他带领2万部队由意大利来到西班牙,在玛德勒德的指示下,在巴伐利亚同帝国军队会师加盟。

   1634年9月2日,“红衣主教幼主”与斐迪南在讷德林根会合 西班牙与德国之联合军队人数为35000多人。霍恩与贝恩纳德也已接近讷德林根,他们的队伍有16000名步兵和9000名骑兵。

   1634年9月6日,讷德林根之战 瑞典与新教徒的联军制定的作战计划即不灵活也不易实施。霍恩布置于左侧,用于攻击帝国军队之右翼,帝国军队之右翼则由斐迪南皇帝指挥,他将指挥部置于一个小山上。贝恩纳德布兵于平原,其正面是西班牙分遣队组成的左翼。作战开始时,霍恩取得了初步胜利,他富于经验的军队席卷了帝国军队的堑壕,攻破了帝国军队的阵营。但不久他们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特别是当其缴获的弹药库爆炸时,这种混乱局面更加严重了。此时,尚未被攻破的“红衣主教幼主”全力指挥向小山发起反攻。瑞典军队企图火烧山谷以攻击对手,但这却给西班牙步兵提了醒,他们反过来向瑞典军队发射枪弹,从而使瑞典军队自己遭受了大火的攻击。在霍恩的率领下瑞典军队撤下小山,并向贝恩纳德求援,以策应其后撤。但此时贝恩纳德却被西班牙与帝国军队紧紧咬住不得脱身,不久他们就败退了。霍恩的瑞典军队被彻底打败,几乎全军覆灭。霍恩成了俘虏。此役,新教军队损失约12000人,而天主教军队损失2000人。战役对于瑞典军队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政治上,它迫使信仰天主教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支持新教徒,从而拉开了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斗争的序幕。

   法国时期(1634-1648年)

   1634年11月1日,《巴黎和约》 在该条约中,法国答应提供给德国新教徒一支12000人的部队,并同时支付50万里拉。作为交换的条件是,贝恩纳德与海尔布隆联盟同意德国可信仰天主教,并割让了阿尔萨斯的部分土地。条约中没有限制法国公开参战,但即使在同意法国参战的威胁下,休战也是不可能的。

   1635年4月30日,《贡比涅条约》 该条约是由瑞典的沃克森蒂纳和法国的黎塞留签署的。条约中,瑞典人承认了法国对莱茵河左岸从布赖萨赫到斯特拉斯堡的地区拥有主权;而反过来,法国人也接收瑞典作为平等的联盟成员之一,同时承认瑞典对于沃尔姆斯梅因茨和本费尔德的控制权。法国同意向西班牙宣战。

   1635年5月21日,法国向西班牙宣战 与此同时,瑞典的大部分军队都用于同波兰的作战中。

   1635年5月30日,《布拉格和约》 在布拉格,德国新教徒与皇室成员之间实现了部分和解。从此,战争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宗教则退为次要的原因了。

   1635年6-10月,黎塞留的战略 他战略的基本目的是将西班牙控制的尼德兰从西班牙的巴底分离出去,进一步排除西班牙在中心大陆地区的立足点,而这些地区正好位于法国的东部和德国的西部。法国军队共约13万人。他们被划分为五个集团,并承担下述任务:一、从上阿尔萨斯入侵并控制目前由西班牙控制下的法兰施一孔特大部;二、占领洛林并击退西班牙之入侵;三、穿越瑞士并控制关键的瓦尔泰利纳口;四、同萨伏依结盟,入侵米兰;五、同荷兰奥兰治的腓特烈·亨利结盟入侵西班牙的尼德兰。法国军队实现了上述前三项任务,后两个结盟企图则以失败而告终。在本年末,贝恩纳德与其新教徒军队经过在莱茵河与美因河谷毫无目的游动之后,加入了法国的军队。

   1635年8-11月,瑞典在德国东部之战事 萨克森及签署《布拉格和约》的其他国家转而起兵反对由约翰·巴勒尔率领的一支小型瑞典军队。这位优秀将才,曾屡屡打败无数敌手。在一支由波兰而来的援军帮助下,他控制了易北河畔的德米茨。9月1日,在科尔德堡之战中他打败了萨克森军队。

   1636年,入侵法国 帝国和西班牙之所以入侵法国是基于下述几种原因:首先,黎塞留的冒险战略使其力量分散于不同的战线;其次,胖特烈撤回荷兰;再者,西部和中部德国地区正在忙于建立第一次和平。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的军队在西班牙“红衣主教幼主”的率领下,向法国东北部零散而少量的军队发起进攻。同时,格拉斯及其率领的帝国主要军队向西部进军,并进入勃艮第。西班牙人攻陷科尔比,横穿索姆河,并向贡比涅进军。巴黎陷入一片混乱。但不久,黎塞留和路易十四就控制了局势,并迅速征召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向贡比涅进军。西班牙和巴伐利亚军队向尼德兰撤退。在那里,腓特烈继续其进攻。同时,贝恩纳德之魏玛军队在第戎掘壕防御,并阻止了格拉斯的进攻。格拉斯经过努力企图进入勃艮第过冬,但没有成功,被迫逃跑。法国军队追击之。

   1636年,意大利战事 在6月激烈的托尔纳文特之战中,由阿玛丢斯和萨瓦克瑞奎伊元帅组成的联军打败了西班牙军。但公爵拒绝越过提契诺河向米兰进军。

   1636年10月4日,威特斯托克之战 在瑞士托尔斯滕逊公爵和苏格兰詹姆斯爵士及鲁斯文爵士的协助下,巴勒尔打败了帝国与萨克森的联军。这支联军由哈兹费德公爵及约翰·乔治选帝侯指挥。

   1637年,法国边境上的战事 西班牙军队一部从加泰罗尼亚穿越比利牛斯山脉入侵朗格多克,被阻于留卡特所设的要塞前,不久,法军救援部队在洛林公爵率领下赶到,将西班牙军队重新赶回西班牙。由于西班牙人正急于应付荷兰人以及解布雷达之围,位于尼德兰边界的几座重要城堡被法国人攻破。在东部战线,贝恩纳德于6月在索恩河打败了洛林公爵并向阿尔萨斯进军,那里仍处于皮可罗米尼帝国军队控制之下。但不久,巴伐利亚一支军队在沃斯率领下同皮可罗米尼会师,而沃斯此前已将一支法国分遣队赶出莱茵河谷,贝恩纳德不得不后撤。

   1637年2月15日,斐迪南二世卒 他死后由皇太子——原匈牙利国王嗣位。

   1637年5月,瑞典向德国进军 在巴勒尔及托尔斯滕逊率领下,瑞典军队重新占领勃兰登堡并直逼莱比锡和绍林吉亚。但不久,由格拉斯率领的萨克森帝国军队阻止了其进军。

   1637年10月10日,布雷达陷落 腓特烈·亨利在经过对布雷达长达一年之久的围攻后,重新占领了该城。此前,西班牙人占领该城达12年。

   1638年,法国边界战事 除阿尔萨斯以外,法军在其他各地的作战均以失败而告终。法国军队被赶出意大利,在西班牙属尼德兰地区也被击退。孔特的亨利二世亲王率领一支庞大军队,本欲从巴荣讷出发向马德里进军,但由于其愚蠢的指挥,在进攻一个很小的城堡时却被打败了。

   1638年,瑞典军队在德国东部的作战 在巴伐利亚将军杰林率领下,帝国军队迫使巴勒尔的瑞典军队从易北河后撤至奥得河。后者期望在奥得河获得弗兰格尔伯爵援军的帮助。但在途中,他遭帝国军队主力的截击,大部被歼。巴勒尔率小部在波美拉尼亚同弗兰格尔会合,在那里,熬过一个酷冷的冬天,其战斗力严重受损。

   1638年2月6日-12月17日,布雷萨克之围 同布达斯伯爵率领的军队会师后,贝恩纳德围攻布雷萨克,并粉碎了帝国军队解围的企图。经长期围困,该城所有的狗、猪、鼠全部吃光,于12月17日投降,从而为法国军队进入莱茵河流域打开了大门。

   1638年2月28日-3月1日,发生于阿尔萨斯的莱茵费尔登之战 贝恩纳德率领其魏玛军队正在巴塞尔附近的莱因费尔登横渡莱茵河时,其后卫部队在河西被切断与主力的联系,并遭到萨弗尔利伯爵及德韦特率领的帝国军队的突然进攻。贝恩纳德后撤,之后突然回渡莱茵河至兰芬堡,并与其在西岸的军队会师,向莱因费尔登进军,击溃了萨弗尔利的军队:该军正企图在莱因费尔登防守。德韦特被俘。

   1639年,法国边界作战 在尼德兰边界,法军攻下了黑斯廷城堡:6月7日,另一支法国军队在攻击辛韦利时,被皮可罗米尼打败。在西班牙,孔代仍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仅在入侵鲁西荣时,小有战绩,但在意大利北部的战事中,哈考特公爵率领的法国军队却战绩不凡。在基耶里之战中,他们打败了帝国与萨伏依的联军。此役中,杜伦尼在哈考特手下服役参加战斗。

   1639年,瑞典在德国东部的战斗 经援军的补充后,巴勒尔开进萨克森,此前格拉斯已撤退。瑞典军队穿越易北河,在4月14日的开姆尼兹之战中打败了约翰·乔治率领的帝国与萨克森联军,并横扫萨克森西部。此后,巴勒尔入侵波希米亚,但在企图占领布拉格时被击退:他在劫掠了该地区后,后撤至厄尔士山脉,在那里过冬。

   1639年2-7月,阿尔萨斯战事 贝恩纳德在征服阿尔萨斯的过程中,要求成为阿尔萨斯公爵,遭黎塞留拒绝。他在准备同巴勒尔会师时病死,其军队转由格布赖恩伯爵指挥。

   1639年10月21日,唐斯之战 在此役中,由奥肯多率领的西班牙强大的舰队被荷兰打败,荷兰军队由特鲁普指挥(参见第十四章→西欧→尼德兰→唐斯之战)。

   1640年,梅诺战事 8月8日,路易十三攻陷阿腊斯。4月29日,在意大利的卡萨列之战中,哈考特率领的1万人的部队打败了西班牙将军莱甘伊兹率领的2万人的军队。不久,哈考特又在都灵包围了另一支西班牙军队,当时这支被围军队正在围攻法国驻守要塞的一支军队。但此时,莱甘伊兹的增援部队又转而围攻哈考特的军队,从而出现上军事历史上亘古未见的态势。7月11日,哈考特击退了莱甘伊兹,不久又解了要塞之围,并占领了都灵。在德国,巴勒尔相对而言不太积极。西班牙人此时又因加泰罗尼亚及葡萄牙独立而陷入困境(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

   1640年7月22日,加的斯海战 在此战中,由黎塞留的侄子布莱兹率领的法国舰队打败了由桑多瓦尔率领的西班牙舰队。

   1640年9月13日-1641年10月10日,累根斯堡政治会议 斐迪南急于寻求和平,他试图联系所有的德国诸侯以支持其行动。会议初步达成协议,即在《布拉格和平条约》及普遍大赦的基础上,选举代表进行和谈。

   1641年,西班牙及法国内部的暴动 这些暴动阻止了大部分外部的作战,尽管哈考特在意大利仍然取得了部分成功。加泰罗尼亚的法国军队支持了反叛。

   1641年5月20日,巴勒尔卒 11月,在巴勒尔死后,在德国作战的瑞典军队的指挥权转交托尔斯滕逊。

   1642年,法国战事 法国及西班牙的骚乱和暴动仍然妨碍了他们之间的角逐。在弗勒米什边界,西班牙修建的连绵不断的城池要塞异常坚固,而法国在意大利北部要塞城堡同样是最好的。路易十三率领军队征服了西班牙边界的鲁西荣。黎塞留则在巴黎粉碎了一起由西班牙人支持的阴谋叛乱。而在加泰罗尼亚省的法国人在元帅霍丹考特的领导下,于10月7日在莱里达打败了莱甘伊兹,从而占领了加泰罗尼亚省。

   1642年6月30日-7月2日,巴塞罗那海战 由梅里-布莱兹率领的法国舰队打败了由雷尔率领的西班牙舰队。

   1642年,瑞典战事 本年春季,托尔斯滕逊穿越易北河并围攻莱比锡,与此同时,托尔斯滕逊横扫了萨克森大部。但不久,威廉大公(斐迪南三世之兄)和皮可罗米尼率领帝国军队赶到,从而迫使托尔斯滕逊放弃了对莱比锡的围攻,并于11月1日撤向北方的布莱登菲尔德。

   1642年11月2日,第二次布莱登菲尔德之战 在瑞典军队强烈的连续攻击下,帝国军队正急于重整作战队形,此时,托尔斯滕逊率领其骑兵攻击并击溃了帝国军队的左翼。与托尔斯滕逊作战的同时,瑞典的其余军队也发起进攻,但没有任何进展,只是在托尔斯滕逊率其骑兵又向帝国军队中心地域的步兵左翼发起进攻时,帝国军队才被打败。帝国军队的步兵退出战场,从而使其右翼的骑兵在取得初战胜利后,完全孤立。最后,许多骑兵投降和被俘,少部残余逃离。

   1642-1643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卒 黎塞留死之前(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黎塞留时代),他任命21岁的大孔代为东北部军队的指挥官,大孔代是孔代亲王之子。

   1643年5月,入侵法国 来自尼德兰的西班牙与帝国之联军,穿越阿登山脉向巴黎进军。他们大概有27000多人,并由梅勒指挥。该军在罗克努瓦停止了进军,并包围了罗克努瓦。此时,不到22岁的大孔代率领23000人驻防于默兹一线。在发现西班牙人围攻罗克努瓦及西班牙的援军正在路途之中后,大孑L代于5月18日决定立即向西班牙人进攻。到该城的唯一一条路是位于森林荆棘之中的一条小路。西班牙人没有封锁住该路。大孔代没有听从他较老的部下的劝告,于傍晚时分穿越小路并在被围城附近占领进攻阵地。西班牙军队也迅速在法军与被围城镇之间布好了作战队形。两支部队在其战线上均野营露宿至天明,一场大战在即。

   1643年5月19日,罗克努瓦之战 天明不久,大孔代首先发起了进攻,他亲宰其骑兵成功地击溃了西班牙的左翼。之后,他派部分骑兵去追击,自己则带领余部进攻西班牙暴露的步兵左翼。但法军左翼的骑兵没有执行大孔代的命令,转去进攻西班牙军队之右侧,被击溃。西班牙骑兵发起反攻,并冲散了法国骑兵,但法国的预备队迅速投入战斗,从而阻止了西班牙人的进攻。当大孔代得知其左翼遭受攻击后,他迅速转移到西班牙战线之后,从西班牙步兵中心地区背部杀开一条路,以攻击正在同其预备队对阵的西班牙骑兵的背部。西班牙骑兵也被冲散,而将其18000名步兵置于脑后。出人预料的局势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震动了西班牙步兵,但他们仍然是世界上最难对付的敌手。法国军队向西班牙步兵发起两次进攻,均未成功。此时,大孔代将其部队及缴获来的所有火炮,全部向西班牙步兵进行残忍的猛烈炮击。结果是可以预料的,西班牙人不得不请降,大孔代穿过二部队战线之间的地域去受降,但部分西班牙步兵以为这是大孔代发起的另一次进攻行动,向他开火。这种叛逆行为使法军暴怒,他们彻底打败了西班牙人,并进行了大肆屠杀。此役西班牙军队几乎被全歼,其中8000人死亡,7000人被俘,而法国人的伤亡仅4000人。

   1643年6月18-23日,辛维里的陷落 由于大孔代急于巩固洛林和莱茵河谷流域,因此包围并攻下了这座要塞。至此,斐迪南开始探寻和平的可能性。

   1643年8-11月,士瓦本的战事 由格布赖恩元帅率领的魏玛军队,越过莱茵河,横穿黑森进入符腾堡。9月,在成功地打下罗特魏尔的战斗中,格布赖恩被杀。其军队指挥权移交兰特赞将军。11月24日,在多瑙河上游的吐特林根之战中,兰特赞被帝国军队打败被俘。帝国军队的指挥官是梅尔西男爵和沃斯将军。杜伦尼接替兰特赞,并将法军撤至阿尔萨斯。

   1643年,瑞典战事 在没有受到任何来自于格拉斯率领的帝国军队的骚扰之下,托尔斯滕逊横扫了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但由于丹麦与瑞典之间爆发了战争,托尔斯滕逊不得不急匆匆撤至波罗的海,并在荷尔斯泰因度过冬季。

   1643年9月3日,卡塔黑纳海战 此役中,由梅里-布莱兹率领的一支法国舰队在西班牙东南海岸的一个海港附近,打败了一支西班牙舰队。

   1644年,法国早期战事 在法国的北部边界地区,除了敦刻尔克附近有些作战外均无战事。意大利边界地区亦十分平静。在西班牙的法军则被赶出莱里达。在莱茵河沿线,杜伦尼正统领魏玛军队于5月越过莱茵河,向黑森挺进,在那里遭到拥有绝对优势的由梅尔西统帅的巴伐利亚军队的拦击。杜伦尼撤至布雷萨克,并留守一支部队驻守弗赖贝格。6月,梅尔西包围该城。杜伦尼期待着大孔代的援军。

   1644年8月2日,大孔代与杜伦尼会师 在布雷萨克,大孔代重新指挥17000人的联合军队。而梅尔西也有17000人的部队。正在此时,弗赖贝格要塞投降了。
1644年8月3-10日,弗赖贝格之战 经过三次主要的激烈的作战,法国联军重新攻占了弗赖贝格。

   1644年8月3日,法军攻击梅尔西军队傍山防御工事 法军首先向巴伐利亚军队占据的工事发起了一系列攻击。这些防御工事均修建于难以攻占的山脉地区,位于弗赖贝格南部。大孔代指挥向位于陡峭山峰上的巴伐利亚方型堡正面强攻,与此同时,杜伦尼通过一条狭窄的小路,企图攻击梅尔西之左翼。经激战,梅尔西撤至弗赖贝格正南的洛雷托堡-旺哈尔德要塞。

   1644年8月5日,法军强攻洛雷托堡-旺哈尔德 经过一天休整,法军第五次发起攻击,这些进攻行动没有任何协调,因此均付出惨重的代价,特别是步兵消耗十分严重。

   1644年8月10日,位于圣彼得的后方作战 大孔代强攻不成,遂拟机动作战,他派杜伦尼及其大部军队经山路绕至梅尔西背后,准备进攻。但梅尔西对法军的意图有所察觉,遂在杜伦尼到达之前刚好撤出其阵地。在弗赖贝格东北格洛托塞尔峡谷的圣彼得附近,经过激烈的后方保卫战,巴伐利亚军队有秩序地撤退,从而将莱茵河让于法军。在杜伦尼强有力的协助下,大孔代尽管损失过半,仍然取得了重大胜利。随后,大孔代派杜伦尼及魏玛军队驻守施佩耶尔,自己则攻占了莱茵河谷中部的所有要塞。

   1644年,瑞典战事 托尔斯滕逊机动作战打败了丹麦军队和由格拉斯率领的帝国军队。士气低落的格拉斯撤至波希米亚,托尔斯滕逊紧紧咬住他不放。1644年10月13日,费马恩海战在波罗的海的费马恩,由弗兰格尔率领的瑞典舰队打败了由曼德率领的丹麦舰队。丹麦损失1200人,而瑞典仅损失100人。

   1644年,明斯特会议 在始由斐迪南促成的初步外交协议的基础上,与会各参战代表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

   1645年,瑞典战事 托尔斯滕逊在进军布拉格的途中,遭到由梅尔西率领的帝国军队和巴伐利亚军队的截击。3月6日,在詹考之战中,托尔斯滕逊彻底打败梅尔西。但另一支由弗尔格尔率领的本欲救援托尔斯滕逊的军队却在布鲁恩被围困达五个月之久。由于他们难以从资源贫乏的波希米亚筹措供给,最后不得不撤至黑森,李颇德紧紧咬着他。

   1645年5月2日,梅尔格涅西姆之战 在杜伦尼侵入中部德国途中,遭到梅尔西的突然进攻,杜伦尼损失惨重。在大孔代和瑞典远征军紧急驰援之下,杜伦尼撤至莱茵河一线。

   1645年8月3日,讷德林根之战 在此战中,杜伦尼与大孔代的联合军队侵入巴伐利亚,在付出很大代价之后,联军战胜了梅尔西。在这场异常艰苦的战斗中,梅尔西被杀。

   1646年1-7月,机动作战 在黑森地区附近,弗兰格尔与李颇德两支敌对部队彼此小心翼冀地相互机动,大部分精力则用于从荒芜的城镇乡村为其人员和马匹搜寻食物和草料等。与此同时,杜伦尼也不想冒险作战,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他也决定采用机动作战。

   1646年8月,杜伦尼与弗兰格尔会师 为了给帝国军队筹措粮草,李颇德机动到莱茵河-美因河谷西南地区,这给杜伦尼创造一个战机。他迅速而秘密地向莱茵河下游的韦瑟尔进军,8月10日,在韦瑟尔之东南的吉森与弗兰格尔率领的军队会师。这支联合部队总数已到19000多人,李颇德担心这支强大的军队会割裂其与中部德国之联系,遂向富尔达撤退。

   1646年9-11月,入侵巴伐利亚 法国与瑞典的联军绕过李颇德,从东南侵入巴伐利亚并向穆尼什挺进。法国与瑞典的联军所过之处,田园荒芜,生灵涂炭。从而使刚刚从早期战争中恢复元气的巴伐利亚再遭劫难,同时也由于得不到帝国的支援,使得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连向联军乞和。1647年3月,《乌尔姆条约》签署。

   1646年,其他战事 在佛兰德,由加斯坦及大孔代率领的法军攻占了边界地区的几座要塞,其中包括丹克鲁克在内。在意大利,法军向托斯卡纳的进军企图没有获得什么进展,在西班牙,由哈考特率领的法军企图攻占莱里达,但却被莱甘伊兹利用智谋打败。到1646年末,这支军队转由大孔代指挥,此前,大孔代已继承并拥有了孔代亲王的头衔。

   1646年6月14日,奥尔贝特洛海战 由梅里-布莱兹率领的法军舰队企图扭转托斯卡纳港被围之态势,遭到由林哈里斯率领的西班牙舰队的攻击,法军被打败。此战中,那一时代最伟大的海军将领之一的布莱兹战死,年仅27岁。

   1647年,德国战事 由于连年征战,土地荒芜,军队的供应日益困难。弗兰格尔率领的军队不得不重返黑森,在那里向波希米亚发起突然袭击,未果,之后向波罗的海海岸撤退。杜伦尼则命令卢森堡协助他共同抗击从尼德兰来的西班牙军队的入侵。但此时,魏玛军队发生兵变,经过一次主要战斗,叛乱平息,杜伦尼解散了魏玛军队。之后,率其军队来到卢森堡。1647年后期,马克西米连又向帝国军队求和,然后,其军队开赴战场以阻击法国与瑞典军队的进攻,但冬季之前没有再发生什么战事。

   1647年,其他战事 佛兰德-马斯河地区,法军挫败了西班牙人入侵的企图,其他的围攻战则仍继续。在意大利,由普拉斯林元帅率领的法军在7月4日的奥加留之战中,战胜西班牙军队,但从中所获甚少。在西班牙,孔代包围了莱里达,但被打败。孔代不得不撤至海岸。由于得不到国内和加泰罗尼亚人的支持,孔代辞职返回法国。

   1648年1月30日,《明斯特和约》 西班牙与荷兰间的战争得以结束,这是自1643年开始的长期谈判的第一个结果。当德国国内的战争仍在继续时,其他谈判也正在进行中。

   1648年5月,入侵巴伐利亚 杜伦尼与弗兰格尔重新在黑森会师,向巴伐利亚挺进。在他们到达多瑙河之前,由梅兰德尔元帅率领的3万帝国-巴伐利亚联军撤退。法国联军在其进军途中到处烧杀抢掠。

   1648年5月17日,楚斯马豪森之战 在奥格斯堡以西约23公里的楚斯马豪森,法国与瑞典联军追赶上帝国军队的后卫部队,将其彻底打败。帝国将领梅兰德尔被杀,其残余部队在一片混乱中撤退。联军追杀至因河,在那里,重新组织起的帝国军队阻止了联军的进攻,此时帝国军队转由皮可罗米尼指挥。在因河,血流成河的阻击战持续了整整几个星期。

   1648年6-10月,瑞典入侵 波希米亚凯尼加斯马克伯爵率领一支瑞典军队入侵波希米亚,围攻布拉格。这对于帝国领土构成了直接威胁,迫使皮可罗米尼立即从巴伐利亚撤出。凯尼加斯马克继续围攻布拉格,并粉碎了帝国军队解围的企图。瑞典军队积极备战,准备于10月下旬强攻布拉格。

   1648年7-9月,向慕尼黑进军 由于皮可罗米尼撤退,使杜伦尼与弗兰格尔得以进攻巴伐利亚人的首都。但随着和平谈判接近尾声,法国红衣主教马扎林(黎塞留的继承人)命令联军撤至斯瓦比亚。

   1648年8月10日,兰斯之战 孔代被重新受命指挥北部法军。他彻底粉碎了哈布斯堡与西班牙联军通过阿尔士瓦入侵法国的企图。西班牙人在比利牛斯山脉北部的优势结束了。

   1648年10月24日,《威斯特发里亚和约》 帝国与法国间签署了《明斯特和约》。帝国、瑞典与德国新教徒则签署了《奥斯纳布吕条约》(法国与西班牙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的早期统治)。瑞典人获得了一笔战争赔款并巩固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法国获得了整个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在莱茵河东岸驻防菲利普堡的权力。而德国,其公国领土变小,宣布大赦天下,并承认了德国诸侯的君主权。在帝国内部,天主教与新教的诸侯们享有同等的权力,1624年之前取得的教会财产永不退还。两个条约均由法国与瑞典认证。

   巴拉丁之战或称奥格斯堡同盟之战(1688-1697年)

   到1660年 [ 注:原书为1860年 ] ,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已经拥有了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的力量。其人口已近1900万人,是英国或西班牙人口的三倍,接近尼德兰的八倍。由于国防大臣路弗伊斯对于军队体制的改革,使得法国陆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在管理与经济天才科尔贝尔的精心组织领导下,法国海军成为大西洋海域中三支主要力量之一。也由于英国于1684年从丹吉尔的撤退,使得法国海军独霸地中海。同尼德兰及西班牙不同,法国经济不依赖于海外贸易,因此,英国与荷兰企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法国就范的努力归于失败。

   路易十四日渐明显的扩张主义倾向,特别是努力左右西班牙的企图,已经在欧洲广大地区引起了恐慌。李颇德皇帝在打败土耳其之后,立即在欧洲中部地区加紧构筑工事,以阻止法国人的武装入侵。德国新教诸侯们(值得一提的是腓特烈·威廉)也已同荷兰奥兰治威廉结盟,以对付路易十四。而新教亲王最主要的支持者英国,也在加快推翻倾向于路易十四的詹姆斯二世统治的进程。

   1687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赦令》,此举已使威廉极易建立起反法同盟(1686年7月9日,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建立)。两年后的1688年,奥格斯堡同盟战争爆发。其原因为:一是路易派兵攻占巴拉丁;二是干预科隆主教的人选问题。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发生政变,奥兰治威廉登基。

   大部分战争在尼德兰境内进行,并以奥兰治威廉军事上的无能及路易十四在海战中的缺乏远见而著称。陆地上的战争一般均采用围攻战形式,而海战也基本上是陆战的反映。经过九年持续不断的战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迫使敌手不得不结束战争。尽管法国在大陆的影响有所增加,英国的海上优势加大,但波旁王朝对哈布斯堡王朝以及英国对法国的长期斗争依然持续不断。

   1688年9月25日,入侵德国 路易十四支持土耳其同李颇德继续作战。与此同时,在德国诸侯们组成有效的反法同盟之前,他派多芬特于10月29日率军侵入德国。法军采用沃邦的攻城技术(参见第十四章→军事概况→筑城与攻城技术),于10月29日包围并攻克了菲利普堡。法军的入侵以及后来对莱茵河流域的践踏,促使德国更加稳固地团结一致,支持皇帝。

   1688年11-12月,英国光荣革命 (参见第十四章→西欧→不列颠群岛→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在革命中登上王位的威廉三世立刻推翻了其前任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英国与荷兰立即联盟,直接促使了在英国指挥下荷兰海军的支持,同时,英国军队也获权向尼德兰开进。

   1688-1689年,巴拉丁遭蹂躏 为了从经济上支持法国军队,同时也为了防止反法同盟将其作为反法作战的基地,路易十四在对巴拉丁洗劫一空之后,命令摧毁了它,海得尔堡、曼海姆、施佩耶乐及沃尔姆斯也遭灭顶之灾。

   1689年4月,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战

   1689年5月1日,英法海军在班特瑞湾的小规模海战 由查提瑞奥特侯爵率领的法军31艘战舰,在爱尔兰的班特瑞湾,屡屡与由英国海军上将赫伯特伯爵率领的22艘战舰发生小规模战斗。

   1689年5月7日,英国向法国宣战

   1689年5月12日,《维也纳条约》 在这一条约中,尼德兰同帝国结盟共同反法。不久,英国、西班牙、萨伏依、勃兰登堡、萨克森、汉诺威和巴伐利亚也加入同盟,称之为“大同盟”。

   1689年8月25日,沃尔考特之战 在佛兰德,沃尔迪克的乔治·腓特烈亲王统帅一支35000人的部队(其中8000人是由约翰·丘吉尔率领的英国分遣队),打败了由迪休米瑞斯公爵及维拉斯公爵率领的法国军队。不久,卢森堡元帅接替了迪休米瑞斯。

   1690年7月1日,弗勒律斯之战 卢森堡率领45000人法军,充分利用其骑兵,经两次来回的卷击,打败了由沃尔迪克率领的37000人联军,这支联军由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德国人组成。法军仅有2500人的伤亡,而联军死6000人,被俘达5000人。卢森堡本打算向尼德兰及德国的纵深进攻,以扩大战果,但接到路易十四的命令,让他同正向默兹和摩塞拉机动的法军保持平行,不让其前出。

   1690年7月10日,俾赤岬海战 此战中,图尔维利率75艘船只组成的舰队彻底打败了托尔斯滕逊的英荷联合舰队。英荷舰队共有59艘战舰组成,损失12艘。托尔斯滕逊本来想避免同优势的敌手作战,以维持一支可保持海上力量平衡的舰队,但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参战。紧接着,托尔斯滕逊被起诉,但一致宣布其无罪,不过其指挥权还是被解除了。但此时,路易十四没有接受让他继续扩大胜利的重要建议。这个建议,是派遣强大的军队去爱尔兰,从而从海上施加压力以控制英吉利海峡。这是他做出的有史以来最糟糕的决定。路易的错误给了英国与荷兰重新组建其海军的机会,不久,他们得以在毫无限制的情况疯狂地扩充其海上力量。

   1690年8-9月,法军向萨伏依进军 在8月18日的斯塔法尔德之战中,由卡蒂那特率领的法国军队打败了由维克托·阿马达斯二世统领的萨伏依军队。此战后法军得以在几乎毫无抵抗的情况横穿萨伏依。

   1690年10月,土耳其人重占贝尔格莱德 (参见第十四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穆斯塔法·科普利里成为大维齐尔)此举使东部战线尽早和平的可能性没有了,但李颇德主力仍然被牢牢地吸引在多瑙河。

   1691年4月8日,蒙斯陷落 由于路易十四亲临战场,卢森堡迅速攻占了蒙斯。威廉从布鲁塞尔赶来企图介入,但由于其愚蠢的行动,这次介入失败。6月,卢森堡又占领了哈耳。

   1691年7月,路弗伊斯卒

   1691年9月20日,勒兹之战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卢森堡的骑兵追赶上沃尔迪克军队,此时,沃尔迪克的军队正撤至其冬季营地。

   1691年,其他战事 在皮埃蒙特,卡蒂那特进展顺利。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法军,在诺伊里斯公爵指挥下,于9月攻陷里波里和乌尔格尔。

   1692年5月25日-6月5日,那慕尔之围 这一战斗攻陷了由路易十四直接指挥,由沃邦具体实施,并得了卢森堡的支持。那慕尔中驻守的是荷兰、西班牙和德国联军。威廉全力解围,但由于默艾涅大雨倾盆、洪水泛滥,解围企图失败。

   1692年5月29日-6月3日,拉乌格海战 这是法海军舰队与英荷联合舰队的一次决定性海战,法国海军将领为图尔维利,英国与荷兰舰队则由海军上将爱德华·拉赛尔与乔治·鲁克指挥。法国舰队由44艘战舰及38艘小火船组成,并配置3240门枪炮。英荷联军则由63艘英国战舰、36艘荷兰战舰以及38艘小火船组成,并装配6736门枪炮。由于海面上风浪很大,法国海军的另一支来自土伦的舰队,同图尔维利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流产。在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图尔维利发起进攻,被打败。图尔维利损失了15艘战舰。这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海战使路易十四放弃了派遣一支3万人的部队入侵英国的计划。从此以后,尽管由琼巴特率领的武装船经常袭扰英国海军,但对英国控制英吉利海峡的态势丝毫没受影响。

   1692年7月24日-8月3日,斯廷凯尔克之战 6-7月,威廉几次同卢森堡的作战均失败,这促使了他转而进攻法军在斯廷凯尔克防御的主力部队。联军虽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但不久,法军开始反攻,并打败威廉,威廉下令在英国人保护下撤退。交战双方均损失约3000人。

   1693年6月27-28日,拉各斯海战 在拉各斯附近,一支正驶向士麦拿的英荷联合护航舰队遭到图尔维利的截击。图尔维利首先打败了鲁克处于防御态势的方阵舰队,之后摧毁了联合舰队400艘之中的近100艘。

   1693年7月29日,内文登(兰登)之战 威廉统领一支7万人的部队在兰登附近掘壕安营。由于列日受到诺伊里斯的威胁,威廉派一支2万人的分遣队去支援列日。卢森堡则统领8万人的部队向联军阵地发起攻击。在三次失败的强攻之后,法国骑兵突破了联军的防御战线,威廉率部逃亡。法军损失9000人,联军则伤亡19000人。卢森堡追歼再次失败,否则的话,威廉可能被迫求和。

   1693年10月4日,马尔萨哥里亚之战 在马尔萨哥里亚,卡蒂那特统帅的法军再次彻底打败了萨伏依公爵,之后卡蒂那特向皮埃蒙特进军。

   1693年10月11日,沙勒罗瓦陷落 此战,使法国更加牢固地控制了那慕尔西南之桑布尔。

   1693年,其他战事 在加泰罗尼亚,法国占领了罗萨斯。而奥地利于10月进攻贝尔格莱德被打退,使联军再次受损(参见第十四章→欧亚大陆-中东→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在贝尔格莱德被击溃)

   1694年5-8月,在加泰罗尼亚的战事 诺伊里斯接连帕洛马斯、赫罗那、奥斯塔比克及卡斯特尔-福里特。在图尔维利舰队的支援下,诺伊里斯围攻巴塞罗那。

   1694年6-11月,地中海的英国舰队 经过清洗,拉赛尔被重新受命指挥英国舰队,6月,他驶进地中海,以切断法军陆地和海上补给线。英国舰队的到达迫使法国舰队撤至土伦港,诺伊里斯也放弃了对巴塞罗那的围攻。

   1694年7月,英国进攻第厄普和勒阿弗尔

   1695年1月,卢森堡卒 这位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的职务由无能的维勒诺伊公爵继任。

   1695年6-9月,威廉的初次胜利 6月,威廉攻占了迪克斯迈德和于伊之后,由博费勒斯公爵率领的14000人部队围攻那慕尔。两个月之后的9月1日,法军投降。此役与其说是军事上的较量,不如说是经济上的较量,威廉自始至终得到于1694年新建立的英格兰银行的强有力支待。

   1696年夏季,法国入侵的威胁 由于夏特罗的法军舰队出没于立托夫斯克附近,英国人担心法国的入侵,于是,由乔治·鲁克(他于1695年9月接替拉赛尔)率领的地中海舰队于本年早期被召至英国。这使得图尔维利可从土伦抽身来到立托夫斯克,此举更加深了入侵英国的迹象。

   1696年6月,在加马里特湾的两栖进攻失败 由托马斯·塔尔梅什率领的英军在立托夫斯克登陆,发现法国人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托马斯·塔尔梅什彻底被打败。

   1696年6月,《都灵条约》 在该条约中萨伏依公爵与路易十四达成一致。后者同意归还其征服的所有地区。此举使得意大利中立,从而使卡蒂那特抽身率领其3万部队向北方挺进。

   1696年夏-秋季,威廉被牵制于佛兰德 在来自萨伏依援军的协助下,法军挫败了威廉愚蠢的进攻企图。绝望之中,威廉于1696-1697年开始同路易十四秘密谈判。

   1697年5-8月,法军在地中海作战成功 随着英国舰队的撤离,法国海军于5月突然袭击了卡塔黑纳,同年8月控制了巴塞罗那,李颇德只得开始寻求和平的可能性。

   1697年9月20日-10月30日,《琉斯卫克条约》 法国、西班牙、英国、尼德兰和德国原则上同意归复所有自1679年以来获得的领土(参见第十四章→西欧→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时期,《奈梅亨条约》)。西班牙人所期待的目标基本上达到,他们从法国人那里得到许多要塞和城池,诸如蒙斯、卢森堡、库特拉,并允许尼德兰人重新控制西属尼德兰一些关键的要塞(如那慕尔和伊普雷)。10月30日,李颇德同路易也基本达成同上述内容一致的协议。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