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西欧

西欧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十二章·中世纪的尾声

出自————《战争通史

   百年战争──第二阶段(1396-1457年)

   不稳定的休战(1396-1413年)

   两个敌对君主一英国的理查德二世和法国的查理六世打算以巴黎《三十年休战协定》中止这场战争,但两里国内的不安定导致了不间断的小规模暴力行为,双方的统治者对袭击和对方的叛乱都暗中予以支持 。

       在强有力的里王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统治下,英国的中央权威迅速重建起来(参见第十二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可是在法国,查理六世的周期性蠢举迅速引起了奥尔良与勃艮第这两个敌对公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并很快发展为全面内战。

   1402年,法国支援苏格兰 法国部队(主要为奥尔良人)帮助苏格兰入侵英格兰(参见第十二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

   1403年,法国袭击英国沿海 在亨利四世忙于平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此起彼伏的叛乱时,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和英吉利海峡的其他港口,却都遭到了法军的大肆劫掠。

   1405年,法国支援威尔士 法国部队帮助威尔士反叛欧文·格伦多沃(参见第十二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

   1406年,法国进攻英国在法国的领地 勃艮第人和奥尔良人在维埃纳和进攻加来的战斗中进行了暂时的合作。

   1407年11月24日,勃艮第人刺杀奥尔良公爵路易 此举导致了勃艮第人与奥尔良人之间的全面战争。阿马尼亚克的伯纳德伯爵扮演了反勃艮第人的重要角色,因此保皇(或瓦卢瓦、或奥尔良)派也被称为阿马尼亚克。

   1411年,法国人向英国求助 奥尔良人和勃艮第人都向亨利四世求援。

   亨利五世时期(1413-1428年)

   英国历史上最强有力和精力最充沛的统治者之一──年轻的国王亨利五世获得了由法国的混乱造成的、可以按照其曾祖父(爱德华三世)的设想结束这场战争的机会。在开展机敏外交,确保“无畏”约翰和勃艮第公爵的中立后,亨利侵入法国,并在阿金库尔之战──一场与克勒西之战和普瓦提埃之战相似的战斗中,赢得了对人数多得多的法军的压倒性胜利。大多数奥尔良领导人在这场灾难中被杀,使勃艮第人在内乱不已的法国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阿金库尔之战后的四年半时间里,亨利又逐步征服了诺曼底,接着向巴黎进军。当时由勃艮第约翰支配的法国政府,在《特鲁瓦条约》中向亨利屈服了。在这个条约中,查理六世剥夺了其子查理太子的王位继承权,宣布亨利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将女儿卡特琳嫁给了亨利。亨利在随后的两年内巩固了法国北部,但在他正准备向法国中南部进军时突然死去。查理太子在法国中南部还有一些追随者。查理六世嗣后不久死去;“婴儿”亨利六世被宣布为法国和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的弟弟、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担任法国摄政,继续巩固英国的权力。查理太子在布尔热城建立了一个对抗朝廷,并在布勒东的帮助下阻止英国对法国的征服。贝德福德打败了查理太子和布列塔尼公爵的联军,在法国北部和西部最终消灭了反对英国控制的所有力量。然后,他重新进行入侵卢瓦尔南面的贝里省的准备,以便摧毁瓦卢瓦人反抗的最后中心。

   1413年5月,亨利五世与勃艮第约翰结盟 约翰保证中立,作为成为亨利的封臣获取更多领地的回报。亨利开始进行入侵法国的准备。

   1415年4月,亨利对法国的查理六世宣战 他率12000名士兵乘船抵达诺曼底(8月10日)。

   1415年8月13日-9月22日,围攻阿夫勒尔 亨利在其军队遭受伤亡和疾病的大量减员后最终夺占了这座城市。

   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10月10-24日)

   为了隐蔽企图,亨利决定经陆上从阿夫勒尔开进至加来(10月10日)。他可能希望诱使法国人进行作战,

   尽管——考虑到其军队的状况(当时大约为6000人),他所选定的行军路线,以及既没有携带火炮也没有携带较多辎重的事实和其行军的速度——这一点很可疑。行军申明显的鲁莽与亨利平时的审慎性格大相径庭。尽管天下骤雨,他每天行军约22.5公里,直指布兰奇塔凯堡。布兰奇塔凯堡是爱德华三世参加克勒西战役时的渡河点。当发现这一渡口被当地的封建兵勇所占后,他掉头向东,逆索姆河而上,寻找一个未设防的渡口。所有的桥梁要么被毁,要么为重兵把守,而要塞或者有兵守御,或者由于水位上升而无法通过。最后他在佩纳东南约16公里的阿蒂找到了一个未设防的渡口(10月19日)。与此同时,法国总管查理·阿尔贝特率领的一支3万余人的法国军队,从鲁昂兵分两路发起了追击。法国人几乎没有乘船截击英国人,而是在阿布维尔和亚眠渡过索姆河,两路人马在科尔比会合后取道佩罗纳和巴波姆向东北行军。阿尔贝特显然对亨利的进军了如指掌,因而在阿金库尔城堡附近向北通往加来的主要道路上建立了拦阻阵地。10月24日下午,英国人在那里发现了法国人,亨利显然准备谈判。他的军队被分割,其撤退路线为法国人切断;英国人食物短缺,靠在乡村的劫掠也几乎不能维生。当地居民不断袭扰英国人的行进纵队,杀死了许多掉队士兵和抢劫者。虽然进行过多次毫无结果的会谈,但对胜利充满信心的法国人没有让步的心境,而亨利也不会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

   有人提出,阿尔贝特应在英国人出现时就立即发起进攻。除了给予英国人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外,延缓进攻是否成为决定次日战果的因素,这一点是可疑的。阿尔贝特,这位迪·盖克兰的追随者已制定了防御作战计划。可是,那天晚上比较鲁莽的法国贵族说服他进行进攻,他们对大于3:1的优势充满信心,并相信英军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

   阿金库尔之战(1415年10月之5日)

   黎明时,英军位于一条隘路的南合,这条隘路宽仅900余米,向北通往加来的主要道路与密林间的旷野不久前刚被翻耕过,并被刚下不久的大雨弄得泥泞不堪。英国人——大约有800名持械士兵和5000名弓箭手——成战术队形分成三个“战阵”,这种战术队形在克勒西之战中被爱德华三世证明非常有效。法军也部署成三个“战阵”,由于隘路狭窄,从前至后排列。前两个“战阵”由下马的骑兵组成,每个战阵另有若干弩手,第三个“战阵”大多数是骑兵。主战阵地两翼各有一小群骑兵,大概400-500名。两军在林地隘路的两端相对了大约三小时,相距1.6公里多的路程。阿尔贝特显然相信了亨利年轻鲁莽的假象,似乎仍然希望英国人发起进攻。快近中午时,亨利决定诱使法国人冲击,命令小心推进约1公里。停止前进后,英国人重新恢复了其正常队形,弩手在前排列为成“V”形的梯队,位于下马持械兵和长矛兵组成的战阵之间,两翼的弩手明显地深入到森林地边缘内约90米或更远的地方。战线中部两个“V”阵中的弩手迅速将木桩钉人地内,以形成一堵妨碍骑兵进攻的栅栏。

   英国人的推进有了预期的效果。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渴望和那些“忘乎所以且不学无术”的员族,这位法国总管阿尔贝特勉强下达了开进的命令。当身披重铠的下马持械兵第一战阵笨拙地向前推进时,两翼的骑兵小分队从他们中间疾驰突入英军防线。克勒西之战和普瓦提埃之战中的事件重演了。这些骑兵或者他们的马匹大多数被英国人的箭射倒。剩下的人马在箭的呼啸声中陷人一片混乱,并由于地面潮湿而进展缓慢。当他们抵达英国人单薄但却坚固的防线时,因损失惨重被击退。

   在阿尔贝特亲率的法国第一战阵费了很大劲笨拙地推进到弩手射程内之前,骑兵的进攻就已经被彻底击退了。盔甲的重量——比普瓦提埃之战时还要重得多——和在潮湿的翻耕地上行动非常艰难,使得法国骑士们在进入英国弩手射程内之前就已精疲力竭。当法国人通过泥泞努力走完最后100米时,他们已是损失惨重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到达了英国人的防线。数量众多的重甲士兵对防御者形成冲击,迫使其后退。但这时,挥舞着剑、短柄斧和斧头的英国弩手从栅栏后和森林边缘走出来,从翼侧和后方冲入法军防线的空隙,在这些疲惫不堪、机动极为不便的法国骑士和持械兵中间展开了可怕的屠杀。几分钟后,法军第一战阵的士兵不是被砍倒,就是被俘虏。

   这时,法国的第二战阵向前涌进,与其前面的同伴完全不一样。可是,这次进攻显然没有以同样的气势和决心进行扩大。虽然损失惨重,法国骑士们还是退回来进行重新编组。显然在会合了第三战阵的一些骑兵后,他们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这时,亨利得到法国人已向其距后方1.6公里远的营地发起进攻的报告。由于他认为他的军队没有强大到既足以看押战俘,又能在前后方同时迎接进攻,于是他下令屠杀战俘。但这一令人生畏的包围原来是企图抢劫的法国农民的一场闹剧。第三次冲击是三心二意的,被轻易击退。这场战斗最后阶段的高潮是亨利亲自带领几百名英国骑兵发起的冲锋,将残余的法国军队彻底击溃。

   法国的损伤是,至少5000名贵族或出身高贵的人被杀死,另有1000人被俘,阿尔贝特是被杀死者之一;奥尔良公爵和著名元帅简·鲍思昆特(参见第十一章→欧亚大陆-中东→后期的十字军东侵→十字军东侵之后)位于被俘者之列。奥尔良一阿马尼亚克派的大多数重要领导人被杀。这样,阿金库尔之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确保了勃艮第人在法国的支配地位。英国据报告仅为13名持械兵和大约100名步兵被杀;实际上的伤亡可能要大于此数字。

阿金库尔之战(1415年10月25日)

   1415年11月,返回英国 亨利没有从战略上利用其压倒性的战术胜利,行军至加来,从那里返回英国。是否因为缺乏战略能力或是由于其他因素,这一点不清楚。很明显,他考虑到了法国的盟友热那亚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所形成的威胁。他似乎也已研究过法国农民游击战能力这一值得考虑的问题,法国农民在他从阿夫勒尔向阿金库尔进军中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

   1416年,准备的一年 亨利建立了强大的舰队并将热那亚人驱逐出英吉利海峡。他对制海权重要性的认识和他确保制海权的行动使一些历史学家把他看成是皇家海军的奠基人。通过争取前法国盟友西吉斯蒙德皇帝保持中立,他证明了其作为外交家的技巧和能力。

   1417-1419年,回到法国 亨利在三个精心计划的战役中全面征服诺曼底。这三个战役与四分之三世纪以前,爱德华三世的互不协调的袭击完全不同。主要反映了这些不平凡战役特色的是对鲁昂的五个月围困(1418年9月-1419年1月)。在嗣后的六个月里,除沿海的蒙特-圣-米歇尔要塞外,亨利完成了对其征服诺曼底的巩固。他现在准备向内陆进军。

   1418年5月29日,勃艮第人占领 巴黎夺占首都后,勃艮第约翰屠杀了大多数残存的阿马尼亚克和奥尔良领导人,除了逃往南方的查理太子。

   1419年9月10日,勃艮第约翰遇刺 这一事件发生在休战期间,当时勃艮第约翰正在蒙特雷奥的一座桥上与太子进行会谈。结果,勃艮第人──现在由“好人”菲利普领导,并得到神智错乱的查理六世的妻子伊莎贝拉王后的支持──坚定地支持英国盟友反对太子和奥尔良-阿马尼亚克派。

   1420年5月,亨利向巴黎进军 他利用了法国内战中再度出现的困难。

   1420年5月21日,《特鲁瓦条约》 亨利成为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人和法国的实际统治者。

   1420年-1422年,亨利对法国北部巩固 他打算在直接向太子进军之前有计划地消灭卢瓦尔北面所有的瓦卢瓦反对力量。巩固行动在对莫城的成功围攻中(1421年10月-1422年5月)达到顶点。亨利在莫城染病。

   1421年3月21日,博热之战 法国袭击部队在诺曼底南部奇袭并打败了克拉伦斯公爵托马斯(亨利之弟)率领的一小群英国人,克拉伦斯被杀。

   1422年8月31日,亨利五世卒 其九个月的儿子亨利六世成为英国国王和法国王储。

   1422年10月21日,查理六世卒 亨利六世被宣布为法国国王;贝德福德公爵约翰摄政。

   1422年10月31日,太子在博热宣布为查理七世 除此而外,他没有做出夺回其长子继承权的任何努力。

   1422-1428年,贝德福德对法国北部的巩固 当约翰继续实施其兄的战略时,勃民第人支持英国目标的热情衰退了。

   1423年7月21日,克拉旺之战 一支英国和勃艮第的小部队在对占微弱优势的法军作战中获胜,法国军队内有一支苏格兰小分队。

   1424年8月17日,韦尔讷伊之战 尽管法国人竭力试图包围英军,但贝德福德在一场与克勒西、阿金库尔战相似的战斗中打败了法国军队,法国人的包围被英国辎重卫队的弩手所击退。法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阿朗松公爵与苏格兰的约翰·斯图尔特和阿奇博尔德伯爵的阿奇博尔德伯爵。阿朗松被俘,道格拉斯被杀。

   1426年3月6日,圣雅姆(阿夫朗什附近)之战 贝德福德击败了法国总管阿瑟·德·里奇芒,迫使德·里奇芒的弟弟布列塔尼公爵向英国人屈服。

   1426-1428年,贝德福德完成对法国北部的巩固

   1428年9月,英国人向法国南部推进 索尔兹伯里伯爵率约5000名士兵从巴黎开进,在奥尔良夺取卢瓦尔河渡口,准备入侵贝里。贝里是太子的主要堡垒。

   1428-1429年,围攻奥尔良 索尔兹伯里发起的军事行动(10月12日),是从摧毁卢瓦尔河南岸法国的要塞式桥头堡开始的。在进攻的高潮(10月24日)中,索尔兹伯里被河对岸射来的一发炮弹炸成致命伤,萨福克伯爵接替他进行指挥。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萨福克在卢瓦尔河北岸的奥尔良城四周建起了一条由多面堡(监狱)连成的围困线。英国人的兵力太少,因而这种封锁不完整,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增援兵力主要从河上,进入了这座被围城市。迪努瓦伯爵(奥尔良的私生子)让手下的防御者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围城者,但法国人的士气很低落,英国人屡胜形成的恐怖气氛也很有效,以致于法国人没有采取任何激烈的进攻行动。

   1429年2月12日,鲁夫赖(鲱鱼)之战 英国补给队向萨福克的军队运送四旬斋口粮,法国人在克莱芒伯爵和约翰·斯图尔特指挥下向补给队进攻。约翰·法斯托尔夫(莎土比亚剧本中法尔斯塔夫的原型)爵士成功地进行了护送防御战。法斯托尔夫将其装满咸鲱鱼的战车排成车阵并打败了这次进攻。

   贞德领导下的法国复兴(1429-1444年)

   来自香槟地区、笃信宗教的一位17岁的农家姑娘贞德顽强地说服王储,称她负有神授的使命去帮助他把英国人逐出法国,并使他加冕为法国国王。尽管查理将信将疑,其大多数朝臣也极为妒忌,他还是让贞德指挥一支解救奥尔良的军队。她的神灵启示式的──如果不是无知的──指挥,使英国人败逃出其围困线,并结束了英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贞德随后取得了很多胜利,并促使王储成功地加冕为查理七世,尽管这以后她在对巴黎的草率进攻中被击败。次年她在孔皮涅附近为勃艮第人所俘。勃艮第人将她移交给英国人后,根据贝德福德的命令,她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贝德福德这样做是希望使查理的加冕蒙上耻辱。本应该为贞德的获释进行活动的查理,却没有采取营救她的任何措施。贞德被判有罪,并被当成女巫烧死在火刑柱上。但是,她的精神继续鼓舞着法国的战士们,相反,英国人的士气却由于害怕曾经杀害一位圣女而受到动摇。贞德死后五年,勃艮第人和奥尔良人结束了他们间的内战,法国人也夺取了巴黎。在以后的八年里,法国人在法国北部的小战斗和围城战中获得普遍胜利,使英国人同意实行五年休战。

   1429年2月-4月,贞德出现 她鼓起了王储的新的希望和决心。

   1429年4月27日-29日,贞德抵达奥尔良 在阿朗松公爵的陪同下,她带着一支3000-4000人的援军和物资从布卢尔出发,沿河乘船通过英国的围困线。

   1429年5月5日,首次出击 贞德指挥了一场向卢瓦尔河北岸的一个英国多面堡的攻击作战行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1429年5月7日,奥尔良之围被解 贞德指挥了一场向卢瓦尔河南岸英国人据守的要塞式桥头堡的进攻。尽管被箭射成重伤,她仍留在激烈冲击的前线。傍晚时进攻获胜,英军的封锁被打破,萨福克次日上午撤退。为了守住卢瓦尔河谷内英国人占据的城镇,他错误地将其军队分驻于各要塞。在随后的几个时期里,贞德光复了这些城镇中的大多数。

   1429年6月19日,帕泰之战 在一场奇袭进攻中,贞德的军队击溃了约翰·塔尔博特勋爵和约翰·法斯托尔夫爵士的部队,将驱逐英国人出卢瓦尔河谷的行动发展到顶点。塔尔博特被俘。

   1429年6-7月,法国的复苏 在贞德的鼓舞下,法国人士气高涨,而英国人士气低落。农民奋起进行游击战打击英国人,查理对此表示冷漠,不闻不问。这种前所未有的民众反抗标志着法兰西民族主义的开始。贞德夺取了特鲁瓦·沙隆和兰斯(7日)。

   1429年7月16日,查理七世在兰斯加冕 此前,贞德勇敢地攻入了原为英国所控制的领地。查理七世加冕后,查理及其妒忌成性的朝臣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采取一切措施,给贞德掣肘并限制她的影响。

   1429年8月,英国援兵抵达巴黎

   1429年9月8日,进攻巴黎 尽管没有王室的支持,贞德还是带领一支小部队发起了一次进攻,没有取胜。她在战斗中受伤。

   1430年5月23日,贞德被俘 她率一小支增援部队到孔皮涅,这个城市正为英国人和勃艮第人所围困。贝德福德竭力重建英国对塞纳河谷中部的控制,对孔皮涅的围攻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同日她在指挥一场进攻时,为勃艮第人所俘。

   1431年5月30日,贞德被处死

   1431-1444年,贞德精神的持续影响 尽管查理七世明显地漠然不顾,贵族和农民还是继续同英国人进行袭扰战争。贝德福德死(1435年)前一直坚决而又巧妙地反对法国复兴。

   1435年9月21日,《阿拉斯和约》 这一和约结束了勃良第-阿马尼亚克内战,瓦解了勃艮第-英格兰联盟。1436年4月,重新夺取巴黎英国守军躲进巴士底狱,但为饥饿所迫而投降。

   1444年4月16日,《图尔休战协定》 一场为期五年的和平。

   职业化的成就(1444-1453年)

   勃艮第-阿马尼亚克内战的结束,预示着法国胜利的到来,因为英国的250万人口几乎不可能有希望战胜一个1500万人的团结一致的国家。英国人在战术上仍然存在的、由长弓形成的微弱优势,为士气更高、人数更多的法国所抵消。只有法国国内的混乱状态──数以千计的士兵在内战结束后被遣散的结果──才给英国人一些从其曾在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大片占领地上抢救出一块永久残留地的希望。但当不太无能的查理七世接受了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常备军骨干这一英明的军事建议时,此希望迅速破灭。这一建议使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高效率且科学化的炮兵组织。当为期五年的《图尔休战协定》到期时,法国新的军事组织不仅巩固了国内的和平与安定,而且在技术和战术上取得了对英国人的牢固优势。这支新生的、职业化的法国军队仅花了四年时间就把英国人彻底赶出了除加来这一小立足点以外的法国。

   1444-1449年,法国军队的重新编组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法国→军事职业化的兴起)。

   1449-1450年,法国人光复诺曼底 诺曼底无能的英国司令萨默塞特公爵放弃鲁恩(1449年)并于不久后在卡昂被围(1450年3月)。

   1450年4月15日,福米格尼(贝叶附近)之战 总管德·里奇芒得知一支人数约为4500人的英军增援部队在托马斯·基里尔爵士和马修·高夫爵士指挥下正向卡昂方向推进时,他派克莱芒伯爵率约5000名士兵去阻击英国人。战斗中,英国人组成典型的防御队形,但法国人没有重蹈克勒西、阿金库尔的覆辙,他们将两尊长管炮搬到等待敌人进攻的英国军队的两翼。位于长弓射程外的大炮开始对英国防线实施有准备的纵向轰击,给英军以相当大的杀伤。两翼的英军弩手自发地向这些大炮发起冲锋,不久夺取了大炮。这时,法国下马的持械兵和步兵为了夺回大炮发起了反击,引起一场大交战。就在双方胜负难分时,法国的援兵向英军翼侧发起攻击。结果,高大和几名幸存者夺路逃生;大多数英国人,大约有4000人被杀。

   1450年7月6日,卡恩被弃 德·里奇芒迅速开进以包围谢尔布日。

   1450年8月12日,谢尔布日被弃 英国在诺曼底的统治结束。

   1451年,法国攻入居延 率领6000名士兵的迪努瓦伯爵有效地利用一支优秀攻城炮队,很快夺取了波尔多(6月30日)和巴约纳(8月20日)。但大量公开和地下的抵抗继续存在,阿基纳的贵族仍然忠于英国国王而对其法国同胞则极少认同。

   1452年10月,英国的反攻 应阿基纳入的邀请,约翰·塔尔博特,这时已为施鲁斯伯里伯爵,率3000名士兵在加罗纳河河口登陆。许多乡村起而迎接他并支持他。波尔多向英国人敞开了大门。

   1453年7月17日,卡斯蒂永之战 施鲁斯伯里领军围攻卡斯蒂永,后受到法军火炮大师让·布诺的进攻。施鲁斯伯里被法军中骑兵离去的现象所骗,认为法军大部队已撤出其有堑壕的营地,于是不等步兵到达即仓猝发起进攻。英国人的攻击为法国火炮和轻型火器的火力所阻,施鲁斯伯里及其许多士兵在法国人的反进中被杀。英军残余部队作鸟兽散。这是一场颠倒了位置的克勒西之战、普瓦提埃之战和阿金库尔之战。

   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光复 尽管在随后四年内还有一些小的沿海行动,特别是法国对英国沿海的袭击,但波尔多光复实际上结束了百年战争。英国仅仅保有位于法国北部沿海的加来。

   不列颠群岛

   英格兰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1400-1455年)

   夺取理查德二世摇摇欲坠王位(参见第十一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的亨利四世对不断的动乱采取坚决而又强有力的措施。他那杰出的儿子亨利五世把英格兰带到了中世纪武力和威望的顶峰。他在阿金库尔的伟大胜利(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亨利五世时期)和之后的一场谨慎而又稳妥的征服战役,使他成为法国北部和西部的实际统治者,并被承认为法国王位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早逝引起了其国家命运与家庭命运的巨大变化。幼小的亨利六世长大后是一个虔奉宗教、懦弱且神智不健全的统治者。国内,英国为混乱所困扰;国外,英国在百年战争中失败。意志坚强的玛格丽特王后在其丈夫病情发作、神智不清期间攫取政府的控制权,但她和她的宠臣与大多数英国贵族不合,这些贵族要求国王的表兄──约克公爵理查德出任领导人。

   1399-1413年,亨利四世在位 他很快平息了理查德二世拥护者的叛乱。

   1402年9月14日,霍米尔登之战 由亨利·拍西勋爵(“急脾气”哈理)率领的北方贵族在一场典型的英国长弓防御战中压倒性击败了道格拉斯伯爵率领的一支苏格兰袭击部队。

   1402-1409年,威尔士的欧文·格伦多沃叛乱 伏击和奇袭大师格伦多沃利用其对威尔士山地的了解,打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游击战争。

   1402年,彭里斯之战 格伦多沃的杰出战斗之一。战斗中,他在山地狭谷中袭击并打垮了埃德蒙德·莫蒂默爵士领导的英国部队。

   1403-1408年,珀西家族的叛乱 “急脾气”亨利领导的北方叛乱分子带领4000名士兵向英国中部深入,计划与格伦多沃会合。亨利将其5000人的军队插入这两个叛乱盟友之间,并于格伦多沃到来之前在施鲁斯伯里之战(1403年7月21日)中击败了拍西家族。“急脾气”亨利被杀,其父投降,不久再次反叛,败于布雷厄姆·穆尔并被杀(1408年)。

   1405年,法国人在威尔士登陆 这次支持格伦多沃的远征战绩寥寥,失望的法国人在接近年底时回国。

   1405年,约克大主教斯克罗普叛乱 不久即被亨利平息。

   1409年,格伦多沃的失败 英国人占领了他的堡垒哈莱克,格伦多沃失踪。亨利的部队逐渐平定威尔士。

   1413-1422年,亨利五世在位 他是一位勇敢、机智且精明的战士与国王,在即位之初就平息了一次罗拉德派(异端)起义(1413-1414年)。

   1413-1457年,百年战争的尾声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职业化的成就)

   1422-1461年,亨利六世在位 由在英国的格洛斯特的汉弗莱公爵和在法国的年幼国王之叔──贝德福德公爵摄政时期开始。那场倾覆王位的动乱很大程度上是由格洛斯特的鲁莽与无能引起的。

   1437-1450年,混乱升级时期

   1450年,肯特和萨斯克斯的凯德叛乱 以前为一名士兵的杰克·凯德在七橡树之战(6月18日)的伏击中打败了保王党人,之后,短暂占领过伦敦并洗劫了该城。在发动起来的伦敦民兵协助下,来自伦敦塔的部队将叛乱分子赶出了该城。王室的大赦导致了叛乱的瓦解,后来,凯德被俘获并以叛国罪被处死。爱尔兰总督约克公爵理查德回国,面对他曾鼓动过这次叛乱的指控,为自己进行辩护。

   1454年3月27日,理查德被议会选为护国主 这时是亨利六世第一次神智不清发作时期。

   1454年12月,理查德被解职 国王恢复神智后,玛格丽特王后说服他罢免理查德的政府职务。

   玫瑰战争(1455-1485年)

   约克的理查德国王顾问职务的罢免和玛格丽特王后与萨默塞特公爵对君主权力的偕越,激起了理查德及其支持者的叛乱,这些支持者包括富有、实力雄厚的沃里克的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接下来是五年之久以背叛、谋杀和财产大转移为标志的、交替进行的暴力冲突和政治运动。理查德在战斗中被杀,其子爱德华自称爱德华四世,不久在残酷的陶顿之战中粉碎了兰开斯特王朝派的拥护者。在近10年的相对和平后,爱德华因沃里克竭力偕越君主权力而与其分道扬镰。爱德华在政治和军事卜机智地挫败了沃里克,这位伯爵于是与玛格丽特合兵一处,充当一支来自法国的入侵者的先导,并再次拥立亨利六世登上王位。这是一次昙花一现的复辟。沃里克(“国王制造者”)在决定性的巴尼特之战中阵亡。爱德华又统治了安定而繁荣的12年,死后由其13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继位。不久,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篡夺了王位。爱德华四世留下的牢固地控制英国的约克王朝这时受到了一系列起义的威胁。这些起义在复兴后的兰开斯特王朝的领袖里奇芒满伯爵亨利·都铎领导的一场入侵中达到顶峰。理查德这位能干的勇士由于其军队中大多数人逃亡,在博斯沃思之战中被都铎击败并被杀。亨利·都铎登上王位,成为亨利七世。

   玫瑰战争之所这样长,这样激烈,原因之一是有时被称为“乱生封建主义”的“制服与津贴”的有害作用。制服与津贴产生于货币经济的扩张,这样,大贵族要用现金薪傣(称为“津贴”)而非实物供养其随从(他们佩戴贵族的徽章,或穿仆从制服)。结果,这些侍从们没有了地缘纽带的牵制,对现状缺少兴趣,而且不甘于把侍奉一主作为较好的晋升机会,因而一有机会就另择良木而栖。开始于14世纪中期的这种情形和贵族的政治影响,取决于侍从人数的观念激化了约克与兰开斯特之间的根本政治冲突。

   在这乏味而残酷的一系列战斗中,爱德华四世和其弟理查德是最优秀的将军。双方都坚持“屠杀贵族、平分公地”的政策,结果是非常多的领导人丧失生命。双方一般都避免抢掠和屠杀平民。

   1455年5月22日,第一次圣阿尔本斯之战 约克的理查德和沃里克率3000人向伦敦进攻,打败并杀死了率领2000名兰开斯特王朝拥护者的萨默塞特。理查德抓获了亨利六世,自任英国总管,并行使几乎是君主的权力。

   1456-1459年,政治运动 主要是玛格丽特王后和理查德之间的一场权力斗争。周期性神智不清的亨利六世是一个傀儡。玛格丽特及其支持者重新夺得了对国王的控制权,约克及其支持者再次被赶出政府。

   1459年9月3日,布洛尔·希斯之战 萨利斯贝利伯爵(理查德的岳父,沃里克的父亲)在马克特·德雷顿附近打败实际上摧毁了一支兰开斯特部队。

   1459年10月,理查德和沃里克逃亡 亨利和玛格丽特摩下的一支皇家军队进攻理查德在勒德洛城堡的据点,他的许多拥护者背信弃义,抛弃了他。理查德被迫逃往爱尔兰;沃里克逃往加来。

   1460年6月,沃里克回国 沃里克和马奇伯爵爱德华(理查德的次子,后来的爱德华四世)率一支小部队在桑德里奇登陆,然后顺利地开进到伦敦。伦敦的市民支持约克家族人。

   1460年7月18日,北安普顿之战 沃里克和爱德华打败了一支向伦敦进军的皇家军队,再次俘获国王亨利。这次胜利得助于皇家军队的哗变和一场暴雨,暴雨淋湿了兰开斯特人的火药。理查德从爱尔兰回国,对攫取王位有些犹豫不决。在一个折衷方案中,议会将他宣布为王位的继承人,亨利在有生之年保有王位。这一方案剥夺了玛格丽特和亨利的婴儿、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的继承权。已逃往威尔士的玛格丽特前去英国北部,并征募了一支新的兰开斯特军队。理查德与其长子爱德蒙德率领一支军队向北对付这一主要的兰开斯特人的威胁,其次子爱德华另率一支军队镇压西部的起义。

   1460年12月,韦克菲尔德之战 这一年的最后几天里,理查德、爱德蒙德和他们的军队从其在桑达尔城堡的基地突围,遭到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和尼德兰第三伯爵亨利·拍西指挥的、以庞蒂弗拉克特城堡为基地的兰开斯特优势军队的攻击。理查德在突围战中被杀,爱德蒙德和许多人死于追击中。约克家族的残余部队溃散。具体情况不详,但大多数资料显示,兰开斯特人为取得胜利使用了几个诡计,包括从部队中抽出大约400名士兵,让他们冒充成一名约克家族支持者的侍从进入桑达尔。

   1461年2月2日,莫蒂默十字路口(莱姆斯特附近)之战 由于父兄之死而成为约克公爵的爱德华,打败了彭布罗克伯爵领导的一支兰开斯特部队,并将其逃亡士兵赶赶进深山。许多被俘的兰开斯特派贵族被残忍地处死,这种残忍成为这场战争以后各阶段的标志。

   1461年2月17日,第二次圣阿尔本斯之战 沃里克的约克派军队截击向伦敦推进的玛格丽特部队。沃里克战败,国王亨利再次为兰开斯特人所获。沃里克撤往西南,在那里与年轻的爱德华合兵一处,急速回兵伦敦(2月22日)。当兰开斯特人继续缓慢、从容地向伦敦推进时,爱德华和沃里克赶到首都,爱德华在首都自称国王(3月4日)。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形,玛格丽特和兰开斯特派军队撤往约克郡。爱德华发起追击(3月9日),在艾尔河的费里桥击败阻滞部队。

   1461年3月29日,陶顿之战 复活节前的星期日,这天寒冷且多风,地面有积雪,两军正好在陶顿以南相遇。由于没有留下目击者的记述,具体情况不详,但在这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战斗很激烈。大约在午后,诺福克公爵的部队到达并攻击兰开斯特人的左翼后,战斗才有利于约克人。兰开斯特派的战线崩溃,数千人在溃逃中被杀。当时的资料认为,两军各有3万人(但可能仅有这个数字的一半),约克人的伤亡总数为8000,兰开斯特人的伤亡总数约为2万。这是自英国本土进行作战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战斗。

   1461-1471年,兰开斯特派的零星暴动 所有的暴动都被爱德华和沃里克平息。

   1464年4月25日,赫奇利·莫尔(伍洛附近)之战 蒙塔古勋爵(沃里克之弟)打败拉尔夫·珀西爵士。拉尔夫·珀西被杀。

   1464年5月15日,赫克瑟姆之战 蒙塔古打败亨利六世和玛格丽特王后随行的另一支兰开斯特派军队。这场战斗之后,普遍的死刑粉碎了兰开斯特人的目标。玛格丽特和爱德华亲王逃往法国。亨利藏人英国北部的一座寺院,一年后他在那里被发现并被囚入伦敦塔。

   1469年,雷德斯戴尔的罗宾叛乱 这次兰开斯特派在北方的起义实际上是由沃里克煽动起来的。沃里克当时与爱德华之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一起正密谋夺取权力。爱德华离开伦敦,计划与北方彭布罗克伯爵仓碎召集的军队会合。但在爱德华到达之前,叛乱分子已经在班贝里附近的埃奇科特之战中打败了彭布罗克和德文伯爵。爱德华与率领一支大军随其北行的沃里克和克拉伦斯会合后,实际上已成为密谋者们的囚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爱德华与约克派贵族一起在政治上巧妙地利用了他的影响,重建了政权。结果,沃里克开始同兰开斯特派进行秘密谈判。

   1470年3月,兰开斯特派在北方叛乱 这次叛乱被王室军队在拉兰特郡恩平顿附近的“失落上衣”地之战中击败。叛乱首领罗伯特·韦尔斯爵士被俘,并供称这次叛乱是由沃里克挑起的,其意图是使克拉伦斯当国王。沃里克和克拉伦斯逃往法国。在法国,通过国王路易十一的斡旋,沃里克与玛格丽特和解,并制定了在法国人支持下兰开斯特派采取新行动的计划。

   1470年9月-10月,约克郡的叛乱 这次叛乱是沃里克煽动的,旨在诱使爱德华从伦敦出走。国王到达北方后,沃里克和克拉伦斯在达特矛斯登陆,并快速向伦敦进军。沃里克从伦敦塔内的监狱中放出亨利六世,并拥他重新登上王位。发现自己受到北方叛乱分子和南方沃里克越来越多的军队的夹击,爱德华逃往弗兰德,寻求其姻兄勃艮第的“鲁莽”查理的支持。

   1471年3月,爱德华回国 他率领约1500人──大多数是日耳曼和佛来芒雇佣兵──乘船离开弗里辛根,避开兰开斯特派的一支舰队,在拉文斯堡(位于亨伯港湾)登陆。他快速向南进军,避开诺森伯利亚伯爵(沃里克的众多兄弟之一)率领的一支军队,到达诺丁汉(3月23日)。爱德华在那里得知沃里克正在考文垂集结一支军队。奥克斯伯爵和另一支兰开斯特派部队驻军纽瓦克,位于其左方。爱德华先是向纽瓦克,接着又向考文垂发起佯攻(3月29日),同时向南疾进,边行军边聚集支持者。在这些支持者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那位改换门庭再次与他会合(4月3日)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爱德华继续南行,进入伦敦(4月11日)。沃里克尾随南下,这时他的部队与诺森伯利亚和奥克斯的军队合兵一处。爱德华出城迎击(4月12日)。

   1471年4月14日,巴尼特之战 爱德华有9000-10000人,沃里克的军队有12000-15000人。战斗在清晨的大雾中开始。两军由于看不清而互相摸索,各自的右翼都与对方的左翼重叠在一起。奥克斯率兰开斯特派部队的右翼打败了黑斯廷斯勋爵率约克派部队的左翼,而由克拉伦斯的理查德(爱德华之弟)指挥约克派部队的右翼在对兰开斯特派部队的左翼的包围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奥克斯的士兵对溃逃的黑斯廷斯的左翼部队实施追击。奥克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部分士兵重新集结起来,企图再次投人战斗。由于对对方左翼的相互包围,双方军队的队形旋转得与它们原来的正面几乎构成直角。雾中,奥克斯的士兵闯人由萨默塞特伯爵指挥的己方中军的后方,使大多数兰开斯特人认为他们已被自己的内部哗变所出卖。在随之而来的溃逃中,沃里克被砍倒并被杀。同日,玛格丽特和爱德华亲王在英国西南部登陆。

   1471年4-5月,蒂克斯伯里战役 得知巴尼灾难并与沃里克部队的残部──这时由萨默斯特指挥──会合后,玛格丽特和爱德华亲王企图前往威尔士境内的兰开斯特派据点。爱德华再次紧急动员其部队,从伦敦急速进军,希望阻止这支兰开斯特派军队前往威尔士。双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使人精疲力尽的急行军后,爱德华在蒂克斯伯里附近赶上了玛格丽特和爱德华亲王(5月3日)。

   1471年5月4日,蒂克斯伯里之战 处于人数劣势的兰开斯特人,大约为3000人,在两小河流之间的一个布满道路、矮树和灌木丛的斜坡上建立了坚固阵地,等待敌人的进攻。爱德华率领大约4000-4500人,以火炮轰击敌人的阵地开始了这场战斗。萨默塞特英勇回击,使用一条隐蔽道路向约克人的中军左翼发起进攻。一段时间内,战斗激烈,但格洛斯特的理查德到来帮助他的兄长,率领爱德华事先部署在约克部队左侧林中的200名持械兵攻击萨默塞特的部队。温洛克勋爵和爱德华亲王统率的兰开斯特中军无法推进,萨默塞特的部队瓦解。理查德追击萨默塞特的部队时,爱德华向兰开斯特中军发起进攻,经过短时间的混战,这支部队也瓦解并溃逃。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在溃逃中被杀,温洛克勋爵和统领过兰开斯特左翼部队的德文伯爵约翰·考特尼也如此。兰开斯特人共约有2000人被杀。萨默塞特被俘,后被处死。玛格丽特王后也被抓获。蒂克斯伯里之战后,兰开斯特派的事业实际上已告终结。

   1471年5月,福肯伯格在肯特叛乱 威廉·内维尔的私生子托马斯·福肯伯格5月初率加来驻军和一支由拥有40余艘船只的舰队水手组成的小分队在肯特登陆。在肯特聚集支持者后,他率领大约8000名士兵向伦敦进军,并抵达索思沃克(5月12日)。伦敦以及伦敦的约克派驻军,在里弗斯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领导下与他进行了坚决的抗击,福肯伯格的一次坚决而精心计划的攻击失败(5月14日)。他撤往布莱克希思(5月16日)。到爱德华国王抵达伦敦(6月21日)时,叛军已溃散。6天后,福肯伯格放弃了他的舰队。不久以后,根据爱德华的命令,老国王亨利六世在伦敦塔中被杀。

   1475年,爱德华对法国宣战 与勃艮第的“鲁莽”查理结盟后,爱德华率入侵军渡过英吉利海峡。但在与机敏的路易十一进行谈判后,他以得到一大笔现金作为条件放弃了这次远征。

   1483年4月9日,爱德华卒 他13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继位,格拉斯特的理查德摄政。

   1483年6月26日,理查德三世篡夺王位 他明显得到了大多数英国贵族的支持,这些贵族不愿意接受一位儿童国王的统治。

   1483年10月,白金汉公爵叛乱 这次叛乱显然是与里奇芒伯爵(当时兰开斯特王朝的首领)亨利·都铎共谋的。叛乱被理查德迅速而有效地平息。

   1483-1485年,动乱升级 由于怀疑理查德在伦敦塔内谋杀了爱德华五世及其弟约克公爵理查德,人们对他普遍不满。

   1485年8月,亨利·都铎的侵袭 亨利·都铎率领大约3000名法国雇佣兵在米尔福特·哈文登陆。亨利在威尔士和英国西部得到极大支持,向英国中部进军,避开了托马斯勋爵和威廉·斯坦利爵士兄弟俩率领的王家(约克家族)军队的堵击。到达博斯沃思附近时,亨利的军队已增至约5000人。理查德率领大约1万人离开伦敦向西北快速进军以迎击亨利。由于不被理查德所重用,斯坦利兄弟与亨利交往,坐等出卖国王的良机。

   1485年8月22日,博斯沃斯之战 由于威廉·斯坦利爵士的部队在西北方远远地观望,而斯坦利勋爵的部队在东南方徘徊不前,理查德和亨利·都铎将部队部署于萨顿·切尼与斯坦顿之间的开阔地上。当理查德下令前进时,其由诺森伯利亚伯爵率领的整个左翼部队拒绝前进。与此同时,斯坦利兄弟开进加入兰开斯特派的军队。由于只有部分部队继续效忠理查德,他率一群拥护者英勇地冲入兰开斯特派军队的中军,显然是希望要么撞见亨利,单枪匹马地赢得这场战斗;要么像一个国王那样战死。理查德尽管很英勇,但他还是很快被对方人数上的优势所压倒,被杀。他的死结束了玫瑰战争。

   都铎时代的开端(1485-1500年)

   加冕为亨利七世的亨利·都铎在英国重新建立了和平,并为长达四个世纪的英国繁荣奠定了基础。约克派的零星叛乱延续了十余年,但这些叛乱的首领大多数为冒名顶替者,这些欺世盗名的人自然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支持。

   1487年,兰伯特·西姆内尔叛乱 西姆内尔冒充沃里克伯爵爱德华(克拉伦斯公爵之子),得到爱德华四世和理查德三世的姐姐──勃艮第的玛格丽特的支持。西姆内尔率领大约2000名日耳曼雇佣兵在爱尔兰登陆,然后渡海到达英国。在英国,他在那场激烈的斯托克斯之战(6月16日)中被皇家军队击败并被俘获。

   1485-1499年,珀金·沃贝克叛乱 他冒称被杀的爱德华四世的小儿子理查德,同样得到了玛格丽特王后的支持。由于得到相当多的外国承认和支持,拍金多次采取登陆英国爱尔兰的行动,但都失败了。参与后来失败的康沃尔叛乱(1497年)后,他被俘获,后被处死(1499年)。

   苏格兰

   像过去的几个世纪一样,这一世纪内对英格兰的边境战争时断时续,但都没有前几个世纪激烈。在整个世纪中,国王和桀骜不驯的贵族之间争斗不休,这些争斗大多是由道格拉斯王朝引起的。

   1390-1406年,罗伯特三世在位

   1406年,詹姆斯王子被俘 王位继承人在去法国上学途中被英格兰人于海上抓获,时值其父去世前夕。

   1406-1424年,詹姆斯一世在英格兰被囚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苏格兰处于年轻国王之叔——阿尔巴尼公爵摄政统治下。阿尔巴尼利用英格兰人忙于进行在法国再度爆发的百年战争的机会,从英格兰人手中成功地收复了苏格兰南部的许多地区。他还派遣很多由苏格兰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在百年战争中协助法国人对英格兰人作战。

   1411年,哈洛(英弗鲁里附近)之战 群岛勋爵唐纳德与英国贵族一起入侵阿伯丁郡,被马尔伯爵击败。

   1424-1437年,詹姆斯一世实际在位 被赎回(1423年)后,詹姆斯与英国保持了多年的和平,后在格洛斯特的汉弗莱摄政时期重启战端。詹姆斯围攻罗克斯伯勒,但被击退(1436年)。

   1437-1460年,詹姆斯二世在位 沿英格兰边境的冲突连续不断。盾姆斯袭击诺森伯利亚(1456年),后围攻罗克斯伯勒获胜。国王被围城火炮炸死(1460年)后不久,该城放弃。

   1460-1488年,詹姆斯三世在位 在这段时间内,苏格兰人利用玫瑰战争的机会,收复了仍然处于英格兰人控制中的所有苏格兰南部地区。

   1464-1482年,与英格兰休战

   1482年,对英战争再次爆发 爱德华四世支持国王之弟——阿尔巴尼公爵亚历山大。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理查德三世)和阿尔巴尼一起率军侵入苏格兰南部,从苏格兰人手中再次夺取伯里克。詹姆斯保卫国家的努力受阻于一场贵族叛乱,听任阿尔巴尼和格洛斯特夺取爱丁堡并夺取国家的控制权。后来,阿尔巴尼被迫逃亡。

   1484年,英国的入侵 阿尔巴尼和第九道格拉斯伯爵率一小支英格兰部队入侵苏格兰,被击退。

   1488年,詹姆斯三世卒 詹姆斯三世在镇压一场贵族叛乱的索奇伯恩之战中被杀。索奇伯恩位于斯特林附近。

   法国

   法国的君权危机(1400-1444年)

   周期性神智不清的查理六世的统治把法国带到了解体的边缘。在两大贵族集团间的激烈内战将国家弄得四分五裂时,英国的亨利五世使自己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几乎将整个法国置于英国人的控制之下(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亨利五世时期)。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两个事件,整个西欧的历史就会完全两样。这两个事件是:亨利出乎意料地早逝;紧随其后的是点燃法国民族主义之火的贞德的流星般出现。成为查理七世的太子是一位懦弱、无所作为的王子,根本不能重振人民,阻止英国人稳步、有计划的征服。尽管如此,查理还是被贞德及其激起的法国热情带向了胜利并巩固了法国君权。

   1380-1422年,查理六世在位 这是一个混乱和经济困难的时代。

   1411-1435年,勃艮第人和阿马尼亚克人之间的内战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不稳定的休战)

   1413-1414年,卡波的巴黎起义(因巴黎屠夫的首领西蒙·卡波而得名) 这次起义与贵族集团之间的大内战有关。巴黎和法国王室受到震骇。

   1413-1453年,百年战争的尾声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亨利五世时期)

   1420年,《特鲁瓦条约》 亨利五世成为法国的实际统治者(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亨利五世时期)。

   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卒

   1422-1429年,法国被肢解 英国人和他们的勃艮第盟友继续从容而有计划地进行侵略法国的行动。此时,那位未加冕的法国太子没有组织军事力量进行有效的抵抗。

   1429年,法国的精神复苏和民族觉醒 这是由贞德引起的(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贞德领导下的法国复兴)。

   1440年,布拉格式的叛乱 一场以从前波希米亚布拉格的叛乱为样式的贵族叛乱。包括太子(后来的路易十一)在内的叛乱者,在发生于普瓦图的一次机动战役中被查理能干的总管阿蒂尔,德·里奇芒击败,但后来被国王赦免。

   1443年,阿马尼亚克伯爵的叛乱 这次叛乱被路易太子镇压。

   1444年,出征瑞士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瑞士→圣雅可布之战)

   军事职业化的兴起(1445-1500年)

   成群被解散的雇佣兵士兵引起了混乱,混乱对由贞德的胜利培育起来的法国构成了威胁。这使查理七世及其大臣们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改革。亲军作为维持秩序的固定军事编制在法国建立(参见第十二章,军事动向→军事组织),其中包括遍布法国的被解散部队中最可信赖的军官和士兵。这些亲军部队不久即恢复了国内秩序。同时,国王最能干的两个军事大臣让和加斯帕尔·布诺兄弟,建立了固定的炮兵组织。他们的精力、符合科学规律的努力和军事技能很快就变成了技术上和结构上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所有炮兵都先进得多的炮兵组织。一支法国常备军的建立和常备军内部一个杰出──就当时而言──炮兵组织的这种发展,使得法国人在百年战争再度爆发时,轻而易举地将英国人赶出了他们的家园(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职业化的成就)。查理七世死后,其子路易十一,法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国王之一,继续进行其即位之前就业已开始的军事和政治改革,以巩固王权,恢复法国的安定和繁荣。

   路易增强中央控制权的措施遭到大多数大贵族、尤其是领地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延伸到北海海滨佛兰德的勃艮第公爵的反对。“鲁莽”查理似乎差不多要建立一个在财富和实力上可与法国和罗马帝国相匹敌的独立的新西欧王国。但是,他的企图被路易的外交技巧和瑞士的军事技能(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瑞士)挫败。法国的君权在其后的查理八世统治期间继续加强,并在法国远征意大利时达到顶峰。对意大利的远征第一次向欧洲其他国家显示了新式法国军队的威力。这是一支实质上属于现代型职业化的军队,它的首次出现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今时代的到来。

   1445-1449年,军事改革 自罗马时代以来欧洲建立了第一支常备军。

   1449-1453年,英国人被赶出法国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职业化的成就)

   1461-1483年,路易十一在位 封建割据在法国结束。

   1465年7月13日,蒙莱里之战 路易和大贵族联盟之间的一场不分胜负的战斗。这个联盟被称为“有福同享联盟”,其领导人是勃艮第的“鲁莽”查理、阿朗松公爵、贝里公爵、波旁公爵和洛林公爵。这主要是一场骑兵战,战斗在两军的一片混战中结束。路易被迫签署了不利的(康弗兰斯协定),不久又避开这一协定,并运用灵活的外交拆散了这一贵族同盟。

   1467-1477年,勃艮第公爵“鲁莽”查理的统治 他娶约克的玛格丽特为妻,从而与英国的爱德华四世结成了新的英格兰-勃艮第同盟。后来他在佩罗纳的会谈中背信弃义地抓获了路易十一。为了重新获得自由,路易被迫暂时满足查理的要求。

   1471-1472年,鲁莽查理入侵诺曼底和法兰西岛 他在博韦被击败。

   1472-1475年,与阿拉贡时断时续的战争 在比利牛斯地区的作战以法国征服鲁西荣而告终,但被赶出加泰罗尼亚。

   1474-1477年,“鲁莽”查理与瑞士人的战争 瑞士人得到了路易十一外交上的支持,这导致了“鲁莽”查理的失败、蒙辱和死亡(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瑞士→与勃艮第“鲁莽”查理的战争)。

   1475年,爱德华四世入侵 法国这次入侵没有发生交战,以签订《皮金尼条约》(8月29日)告终。根据条约,路易十一向英国国王支付了一笔钱从而避免了战争(参见第十二章→西欧→不列颠群岛→英格兰)。

   1479年8月7日,吉纳盖特之战 路易希望利用查理死去这一机会,派遣军队入侵尼德兰,但法国人被查理的女婿──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连打败。法国人的骑兵打败了帝国的马队,但佛兰芒人的步兵守住了阵地,马克西米连在他们中间徒步作战。法国的“自由弩手”(新民军)逃亡。

   1483-1498年,查理八世在位

   1488-1491年,“疯子战争” 一场由英国亨利七世和日耳曼阿赫公爵马克西米连支持的奥尔良公爵和布列塔尼公爵的叛乱。王室部队在圣奥班迪科尔米耶打败了叛乱者(1488年)。这一战基本上解决了这场战争,尽管无关紧要的冲突持续了两年以上。

   1493年,《巴塞罗那条约》 查理争取到了西班牙的中立,以准备其计划已久的对意大利的入侵。

   1494-1496年,出征意大利 作为这次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回君士坦丁堡或耶路撒冷的计划已久的远征的第一步,查理征服了那不勒斯。他的军队有25000多人,其中有8000名瑞士雇佣兵。慑于法军的胜利,欧洲其他的大多数国家组成了包括皇帝马克西米连、教皇亚历山大七世、西班牙、威尼斯和米兰在内的“神圣同盟”。由于通往法国的交通线受到威胁,查理在向意大利北部进军以便与在皮埃蒙特的奥尔良公爵路易指挥的一支小部队会合的同时,留下一半部队镇守那不勒斯。意大利雇佣兵首领乔瓦尼·弗朗西斯科·贡扎加指挥米兰和威尼斯的联合雇佣兵军队,向法军开进,以截击法军在亚平宁山脉的撤退(1495年7月)。

   1495年7月6日,福尔诺沃之战 拥有大约4000名持械兵、2500名轻骑兵、15000名步兵(主要为长斧兵)和若干炮兵的贡扎加封锁了蓬特雷莫利通道的北侧,那里有适于其雇佣骑兵进行机动的空间。法军大约有950名法国长矛骑兵、100名意大利长矛骑兵、王室卫队(4200名骑兵)中的200名弩手、4000名法国步兵、3000名瑞士步兵和高效率的炮兵部队。由于意识到意大利人要竭力阻止其通行,法军在通过通道时做好了战斗准备。

   意大利人在这一狭窄的通道发起翼侧进攻时,受到了塔罗河陡峭的河岸和一天前由一场大雷雨引起的高水位的妨碍。这场雷雨也使地面变得泥泞不堪。有所戒备的法军展开火炮并进行了英勇的反击。习惯于高度定式化和比较呆板的作战形式的意大利人被法国的英勇砍杀弄得张惶失措,很快被击溃。法军的损失总数是:死亡200人,受伤人数大致与此相当;意大利人的损失是:死亡3350人,其伤员中的大多数是被英勇进攻的法军砍倒致伤的。查理进入意大利北部并回到法国。

   1495-1498年,为争夺那不勒斯控制权的法国-西班牙战争 (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1495-1515年,路易十二在位

   1499年,路易十二入侵那不勒斯 (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斯堪的纳维亚

   除几次中断期外,卡尔马同盟在整个15世纪中一直存在着。尽管如此,还是发生了几场内战和对外战争。到本世纪末,这一联盟显示出了解体的迹象。

   1397-1412年,玛格丽特的统治 埃里克七世加冕(1397年6月)后,玛格丽特形式上虽然只是摄政,但她在弗伦斯堡死去(1412年10月28日)之前一直是联盟内三个王国的实际统治者。

   1412-1439年,埃里克七世对波美拉尼亚地区的统治 于1397年加冕后,他在玛格丽特死(1412年)前没有得到全部权力。为了争夺对石勒苏益格的控制,他发动了对荷尔斯泰因伯爵的战争(1416-1422年)。第二次荷尔斯泰因战争引起了同汉萨同盟的战争(1426-1435年)。埃里克打败汉萨同盟舰队后,向过往于丹麦-瑞典海峡的船只收取了第一批税金(1428年)。石勒苏益格陷入汉萨同盟的包围(1432年)。汉萨同盟的海上封锁引起了恩格尔布雷希特·思格尔布雷希松领导的瑞典矿工起义(1434年)。埃里克被迫乞求和平。瑞典人对埃里克亲丹麦态度的不满引发了修改宪法的要求,而当他拒绝这些要求后,被废黜了丹麦国王和瑞典国王(1439年),不久又被废黜挪威国王(1442年),卡尔马同盟暂时解体。埃里克重新夺取他的这些王位的努力失败(1499年),引退到波美拉尼亚,并卒于那里(1495年6月?)。

   1439-1448年,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福三世在位 他继其舅父埃里克三世之位,并在丹麦(1439年)、瑞典(1441年)和挪威(1442年)相继加冕为王,重新建立了同盟。他镇压了尼德兰农民起义(1441年),却被迫向汉萨同盟做进一步让步。死后无嗣,卡尔马同盟在十年中第二次解体。

   1448-1481年,奥登堡的克里斯蒂安一世在位 他是奥登堡伯爵“幸运”迪特里希之子,被推选继克里斯托福三世之位为丹麦国王(1488年)和挪威国王(1450年)。他发动了一场同瑞典的战争(1451-1457年),最后废黜了查理八世。为重建其在瑞典的统治,他同瑞典人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但当老斯滕·斯蒂勒在布伦克贝格之战(1471年10月10日)中打败克里斯蒂安后,他的希望被打破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奥克尼群岛和设得兰群岛的统治,因克里斯蒂安之女玛格丽特出嫁苏格兰的詹姆斯三世而告终。克里斯蒂安在去世(1481年)前,创立了哥本哈根大学(1479年)。

   1448-1457年,瑞典的查理八世第一次在位 克里斯托福三世被废黜后,瑞典人将卡尔·克尼特松·邦德选为国王。不久他就投入了与克里斯蒂安一世的战争(1451年),其国内政策引起贵族阶层的反对。奥克森谢恩家族和瓦萨家族将其废黜,并拥立克里斯蒂安一世为瑞典国王。

   1464-1465年,查理八世第二次在位 反丹麦的贵族派在托特的阿克塞尔松和斯蒂勒家族的领导下,拥立流亡中的查理重登王位,开始了一次短暂的统治。

   1467-1470年,查理八世第三次在位 托特一斯蒂勒集团再次拥立查理登位,但他只是个傀儡。查理死于斯德哥尔摩(1470年5月)。

   1468-1474年,第一次“鳍鱼战争” 英国同冰岛的贸易和英国人在冰岛水域的捕鱼,引起了英国人同丹麦及其汉萨同盟盟友之间的一系列海上冲突。此后,英国一冰岛关系主要因为捕鱼权而出现了相同的海上冲突,俗称“鳍鱼战争”。

   1470-1497年,老斯滕·斯蒂勒摄政 查理八世死后,斯蒂勒成为瑞典的统治者,他一直执政到挪威与丹麦的国王汉斯加冕为瑞典国王(1497年)。汉斯加冕为瑞典国王是瑞典和丹麦和解的组成部分。同盟重新建立。

   1481-1513年汉斯(约翰)一世在位 他继其父克里斯蒂安一世为丹麦和挪威两国的国王(1483年)。他被承认为瑞典国王(1483年),但直到与瑞典的战争(1493-1497年)结束后才得以加冕。

   德国

   本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的权力和重要性明显减弱。除统治无方外,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从前就难以驾驭的日耳曼贵族有了比以前更多的独立性。以皇帝和贵族的利益受到损害为条件,城市的财富和权力得到增长。波罗的海地区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实力日趋增强。尽管面对这种增强汉萨同盟的力量有所下降,但这一同盟仍然发挥着影响。邻国在强有力的统治下的复兴也使日耳曼在本世纪中的很长岁月里黯然失色。波希米亚再次独立,而日益善战的瑞士人粉碎了日耳曼人在邻国的一些地区重新建立帝国控制权的所有努力。

   1400-1410年,四方内战 参战的四位君主是:文西斯劳斯、鲁珀特三世、西吉斯蒙德和约布斯特。匈牙利国王卢森堡的西吉斯蒙德获得最后胜利。

   1410年7月10日,坦嫩贝格之战 条顿骑士团被波兰-立陶宛联军彻底打败,骑士制度开始衰落(参见第十二章→东欧→波兰→坦嫩贝格之战)。

   1410-1437年,西吉斯蒙德在位 他还是匈牙利国王和(名义上的)波希米亚国王。

   1420-1431年,波希米亚的胡斯战争 (参见第十二章→东欧→波希米亚→胡斯战争)

   1438-1439年,阿尔贝特二世(西吉斯蒙德的女婿)在位 这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始。阿尔贝特是一位能干的战士,其短暂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反对土耳其保卫匈牙利的战争中。

   1440-1493年,腓特烈三世在位

   1451年,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叛乱 这些叛乱被腓特列的下属平息。

   1463-1485年,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对奥地利的袭击 波希米亚国王波德布拉迪的乔治和匈牙利国王马蒂亚斯·科尔温尤斯劫掠奥地利。这一劫掠的高潮是匈牙利人将腓特烈赶出了维也纳(参见①第十二章→东欧→波希米亚→波德布拉迪在位;②第十二章→东欧→匈牙利→反对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战争)。腓特烈之子阿赫公爵马克西米连被拥为罗马人的国王(1486年),从其无能父亲手中接管了大部分帝国权力。

   1479年,吉纳盖特之战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法国→军事职业化的兴起)这是漫长的瓦卢瓦-哈布斯堡战争的序幕(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

   1486-1489年,再度爆发的对法战争 马克西米连支持布里诺尼公爵弗朗西斯二世的叛乱。马克西米连准备从尼德兰进攻法国,却被迫将大部分时间用来镇压低地国家内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的反对者。马克西米连建立常设的荷兰海事机构,从而奠定了荷兰海军的行政基础(1488年)。

   约1486年,日耳曼创建雇佣兵 这是步瑞士人的后尘(参见第十二章→军事概况→陆军战术→瑞士人的战术体制)。它是帝国常备军的雏形。

   1491年,马克西米连夺回维也纳 他将匈牙利人赶出奥地利。

   1492年,菲拉赫之战 马克西米连击退了入侵的土耳其军队(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入侵卡尼奥拉和斯泰时亚)。

   1493-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位

   1494年,尼德兰起义 为马克西米连所平息。

        1499年,马克西米连入侵瑞士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瑞士→同马克西米连皇帝的战争)

   瑞士

   这一世纪的前期,瑞士人将其由长矛兵、戟兵和斧兵组成的步兵改进得如此完善,以致于瑞士成为欧洲的主要军事强国。由克勒西之战中爱德华三世的防御战术开始的步兵对骑兵的优势,被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机动性好的瑞士方阵发展到顶峰。瑞士人没有将这一巨大的军事优势用于对外侵略的战争,这不是因为没有野心,也不是因为早有中立趋势,而恰恰是瑞士不完善的封建体制的反映。这一体制不会产生任何一贯的国家外交政策,甚至不会出现一个始终如一和逻辑严密的军事战略。15世纪,瑞士人在战术上确实是不可战胜的;而在战略上,除保卫家园的作战外,瑞士人的大多数作战通常都是失败的。其结果是,除了大多为其他国家比较能干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使用瑞士雇佣兵以扩大自己的野心外,这个充满勇士的国家在这一世纪内对整个欧洲历史的影响微乎其微。瑞士人战无不胜的声誉和他们对敌人的野蛮杀戮造成了这样一种恐怖印象,即:到15世纪末,瑞士人通常在交战开始之前就已经获胜。

   1403-1416年,同萨伏依的战争 瑞士人攫取了向南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的控制权。

   1415年,征服阿尔高地区 在西吉斯蒙德皇帝的支持下,瑞士人打败了奥地利。

   1422-1426年,与米兰时断时续的战争 菲利波·马里亚·维斯孔蒂公爵使用计谋阻止瑞士各地区采取一致行动,结果,瑞士人败在卡尔马尼奥拉·阿尔贝多率领的米兰军队手下(1422年6月30日),将贝林佐纳暂时丢失给米兰。

   1436-1450年,内战 楚里希攻打邻区,不断受到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干预和介入。

   1444年8月24日,圣雅可布之战 腓特列三世希望利用内战之机重建哈布斯堡王朝,以加强对瑞士的控制,他获得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帮助。查理七世当时正迫不及待地为在百年战争长期休战(参见第十二章→西欧→百年战争-第二阶段→贞德领导下的法国复兴)期间被解散的部队寻找使用机会。路易太子(后来的路易十一)招集了一支3万人的军队,入侵瑞士。在圣雅可布(巴塞尔)附近,法国志愿军与大约1500名瑞士人相遇并受到攻击。在随后的战斗中,瑞士部队被歼,但他们也在战斗中杀死了大约3000名法国侵略者。瑞士步兵的斗志和作战效能使法国人大为沮丧,以致他们撤兵退却,并转而骚扰腓特烈在阿尔萨斯的领地。这次战斗使瑞士人获得了“欧洲最优秀士兵”的美好声誉。

   1460年,再度爆发的对奥地利战争 瑞士人占领图尔高。

   1468年,再度爆发的内战 奥地利人企图再次利用瑞士的内战。瑞士人在达成内部和平的同时,再次击退奥地利人。

   1474-1477年,与勃艮第鲁莽查理的战争 瑞士人与日耳曼南部诸城和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害怕查理占领阿尔萨斯的野心)结成同盟,并得到“鲁莽”查理的仇敌——法国路易十一的补助金支援。在埃里库尔打败查理(1474年11月13日)后,瑞士人及其盟友占领了与瑞士和阿尔萨斯接壤的勃艮第领土(1474-1475年)。查理夺回格朗松(1476年2月),绞死所有瑞士驻军。

   1476年3月2日,格朗松之战 一支没有火炮的18000人的瑞士军队进攻了15000人的勃艮第军。急于为被杀同胞报仇的瑞士人组成三个向左后方排列为梯队的大型方阵向前推进,不经部署即直接从行进中投入了战斗。这是典型的瑞士风格(参见第十二章→军事概况→陆军战术→瑞士人的战术体制),瑞士人的推进速度,没有给予勃艮第人以充分利用数量众多的火炮和投射武器的时间。查理企图在瑞士人其他两个方阵开到之前,对其先头方阵实施双重包围,但当他的部队正变换队形以发起这种进攻时,他们发现了其他两个瑞士方阵并慌忙后撤。勃艮第军损失了约1000人,瑞士损失仅200人。

   1476年6月22日,莫拉特特之战 查理在恢复其部队的元气并对军队进行重新编组后,采取了将瑞士人赶出其所占勃艮第领土的行动。他以2万人围攻伯尔尼和弗里堡附近的马罗特,并建立了掩护其攻城部队的大型堑壕和栅栏防御阵地。莫名其妙的是,他既没有建立外围据点也没有派出巡逻部队。由于天气多雨,大约仅有五分之一的勃艮第人守在堑壕内,其余的人待在其附近的营帐中。一支由25000名步兵和大约1000名奥地利与日耳曼的联合骑兵组成的瑞士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开进,突如其来地向勃艮第人的堑壕发起进攻,这次又是不经部署就直接从行进中投入战斗。据守堑壕的少量勃艮第人在惊慌中被赶了出来,这时,迟迟才得到警报的其余勃艮第部队正准备冲过去参加防御战。瑞士人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惊慌失措的勃艮第人。背朝湖泊的部队大约是查理军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被瑞士人的推进所分割,并被屠杀殆尽。勃艮第人有7000-10000人被杀,瑞士人的损失微不足道。

   1477年1月5日,南锡之战 瑞士人及其盟友推进至勃艮第领土,在那里查理率一支新的重新编组的军队迎击他们。同样,瑞士步兵的英勇冲击和对勃艮第军左翼的包围使瑞士人大获全胜。查理在勇敢作战以掩护其军队撤退时被杀。

   1478年,同米兰的战争 这次战争以瑞士人在焦尔尼科之战(12月28日)中获胜而告终。

   1499年,同马克西米连皇帝的战争 这是一次关于奥地利边界的边境争端的结果。皇帝得到了日耳曼南部诸城的支持;瑞士人则与法国人结成同盟。几个月的时间里,战斗沿北部和东部边界全面展开,主要战斗的地点是:哈尔德、布吕德霍尔茨、施韦德洛、弗拉斯坦茨和卡尔文。决定的战斗是在多尔纳赫进行的(7月22日),当时瑞士人打败了马克西米连本人。根据《巴塞尔条约》(9月22日),他被迫允许瑞士同帝国真正分离。

   意大利

   这一世纪内在意大利发生的军事事件对战术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其行政和战略方面的改革对西欧后来的军事发展却有着巨大的意义。意大利境内的众多小国常常相互攻伐,并同邻国进行战争。在这方面,意大利类似于公元前3-4世纪的希腊,但在军事上却有许多不同。支配希腊战争的是由重甲步兵(自由民重装步兵),少量骑兵和较多数量的雇佣兵或相关轻装部队组成的军队;15世纪的意大利军队更加依重于重甲持械兵,几乎全部是雇佣兵。

   雇佣兵被称为condottieri,由意大利语中“契约”(condotta)一词转化而来。14世纪20-30年代的第一批雇佣兵为外国人,但14世纪后期以后,大多数雇佣兵为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前几代雇佣兵是自由骑士,他们根据自己的选择改变雇主,而且一般是向出价最高的雇主出售其忠诚。奇怪的是有些雇佣兵首领,如约翰·霍克伍德,只忠于一个城市──佛罗伦萨。但到15世纪20-30年代,雇佣兵和雇主的根本关系已经从临时性的权宜之计转变为老主顾和老板之间的长期联系了。到这一世纪的中叶,雇佣兵一般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只服务于一个政权(偶尔也服务于这个政权的盟友)。那些保持了较多商业性自主权的少数雇佣兵首领,如乌尔比诺的弗雷德里科·达蒙泰费尔特罗,拥有的独立的权力基地一般是一个小国。即使如此,这些雇佣兵所服务的雇主圈子通常也是有限的。

   雇佣兵的传统──而且实质上是真正的──战争观,正如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尖刻评论所指出的那样:战争是散漫的、几乎不流血的而且一般是无意义的。但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雇佣兵的指挥官一般不愿意出现大量伤亡,因为士兵代表着他们的营业资本和获得收入的唯一方法。其次,文艺复兴期间的意大利战争高度政治化,雇佣兵的指挥官常常接到不要勇猛作战的指令;而且他们有时接受贿赂,缓慢进兵。后一种情况自然使雇主们大为恼火:被称为卡马格诺拉的弗朗西斯科·达布索内就是因为缺乏军事热情被其威尼斯雇主逮捕并处死(1431年)。情有可原的是,卡马格诺拉当时身体不好,而且担心在米兰──威尼斯的主要敌人──的亲友的安全。最后,由于意大利军队的装备特别精良,盔甲的防护性能好,加之城堡和要塞式城镇的增加,使野战的胜利变得无足轻重──因为被打败的军队完全能在要塞中得到庇护,雇佣兵之间的战斗有时缺乏欧洲其他地区的交战中所存在的决定性和伤亡人数。

   所有这些因素产生了一个激发谋略、机敏和小规模行动,避免大型野战的军事环境。这一军事环境也强调地理上的目标,它确实引起了一些包括使用野外堑壕和轻型骑兵,以及大规模使用装备火器的步兵(有时也有骑兵)在内的引人注目的革新。

   雇佣兵制的根本弱点是其政治性大于军事性。意大利长期不统一状态和一个又一个国家向外部政权求助的愿望,使得意大利诸国之间几乎是兵和祸结、战争频仍。这些大量不流血战争一直延续到16世纪,到哈布斯堡-瓦卢瓦战争以签订《卡托-孔布雷齐和约》而告终(1559年,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时才结束。本世纪末,法国的查理八世率一支英勇善战的职业化军队入侵意大利时,不堪一击的雇佣兵体制土崩瓦解了。

   1402-1454年,米兰、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1402-1405年,米兰被分割 米兰被分割发生在吉安·加来亚佐·维斯孔蒂死后。威尼斯夺取了前米兰的领土:帕多瓦、巴萨诺、维琴察和维罗纳,控制了意大利东北的大部。

   1405-1406年,佛罗伦萨夺取比萨

   1414-1435年,那不勒斯的乔安娜二世在位 这是乔安娜及其宠臣与贵族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战争经常受到阿拉贡和教皇的干预。

   1416-1453年,周期性的奥斯曼土耳其-威尼斯海战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爱琴海。

   1420年,威尼斯(从西吉斯蒙德皇帝手中)夺取弗鲁里

   1423-1454年,米兰对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战争 这些时断时续的战果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大获全胜。

   1435-1442年,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征服那不勒斯

   1447-1450年,米兰内战 这场内战以前雇佣兵首领弗朗西斯科·斯福尔扎的胜利而告终。斯福尔扎是在那不勒斯开始其军事生涯的(其家在罗马涅,原姓“阿滕多洛”)。

   1463-1479年,威尼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战争 土耳其人获胜;威尼斯开始衰落(参见第十二章→欧亚大陆、中东和非洲→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的战争)。

   1482-1484年,费拉拉战争 米兰、佛罗伦萨(由洛伦佐·德·梅迪奇指挥)和那不勒斯联合阻止威尼斯夺取费拉拉;教皇西克塔斯四世与威尼斯结成联盟。

   1485-1486年,内波利特叛乱 内波利特贵族在教皇英诺森八世的支持下,起而反对国王斐迪南一世,斐迪南在佛罗伦萨的支持下获胜。

   1494-1495年,法国入侵那不勒斯 斐迪南一世死后,查理八世率军入侵(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1492-150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位 这一时期的标志是其子切萨雷·博尔吉亚平定了罗马涅。大罗马家族的权力被剥弱(1492年)。

   1495-1498年,西班牙对那不勒斯的干涉 由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率领的西班牙军队在塞米纳拉之战中被蒙庞西尔公爵吉尔伯特打败(1495年)。科尔多瓦后来采取谨慎的防御一进攻战术,在阿特拉(1496年7月)战胜蒙庞西尔。

   1499年,法国再次入侵那不勒斯 (参见第十三章→西欧→法国→与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

   伊比利亚半岛

   15世纪的前四分之三时间里,卡斯蒂利亚因混乱而满目疮痍,而阿拉贡尽管也出现过几场内乱,但仍保持着西地中海主要海上强国的地位。在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阿拉贡卷入了为争夺对那不勒斯控制权的战争(参见上文)。这一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时间里,一个令人惊异的新时代在一个统一的复兴国家开始,这个国家几年后使西班牙成为全球无与伦比的强大和富裕之国。这是继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联合征服格拉纳达,完全将穆斯林摩尔人赶出西班牙之后两人联姻的结果。之后不久是如火如荼的海外探险和海外扩张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哥伦布发现西半球的震惊世界的航行开始的。

   1406-1474年,卡斯蒂利亚的衰落 这个国家在频繁的阿拉贡和纳瓦拉经常介入的内战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国王的权力仅仅是在反对叛乱贵族的城市的支持下才得以勉强维持。

   1409-1442年,阿拉贡卷入那不勒斯的战争 阿拉贡在这场断断续续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最后形成了以阿方索五世彻底征服那不勒斯的结局(参见第十二章→西欧→意大利→阿拉贡的阿方索五世征服那不勒斯)。

   1458-1479年,加泰罗尼亚的动荡和时起时伏的叛乱 这是在阿拉贡的约翰二世统治期间。

   1474-1479年,卡斯蒂利亚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内战 亨利四世死后,声称对王位拥有继承权的竞争者是其妹——阿拉贡的斐迪南王子之妻伊莎贝拉和亨利的其合法性令人怀疑的女儿——葡萄牙的阿方索五世之妻琼。葡萄牙的干涉因斐迪南在托罗之战(1476年)中的胜利而终止。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后来击败了卡斯蒂利亚境内的琼的支持者。

   1479-1504年,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1474-1504年在位)和阿拉贡的斐迪南(1479-1516年在位)的联合统治 教皇英诺森八世赐予他们“宽容国王”的称号。

   西班牙境内最后的基督教-穆斯林战争(1481-1492年)

   这场战争是格拉纳达的好战国王穆里·阿布·哈桑发起旨在夺取龙达附近的萨阿拉(1481年12月26日)引起的。加的斯的罗德里戈·庞塞·德莱昂侯爵进行反击,夺取了距格拉纳达约40公里远的阿拉马(1482年2月28日)。当哈桑包围阿拉马时,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前去支援庞塞·德莱昂,迫使穆斯林解除包围(5月)。频繁的战争一直延续了10年。哈桑与两位垂涎于格拉纳达王位的对手──其弟阿卜杜拉·扎贾尔和其子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博卜迪尔──之间发生了长期的内战,这一内战加快了基督教的胜利。

   1482年7月1日,洛哈之战 斐迪南遭伏击并被打败。

   1483年,博卜迪尔被俘 在卢塞纳被基督教徒俘获后,他因承认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对格拉纳达的完全宗主权而获释,但这没有被哈桑和扎贾尔接受。

   1483-1487年,西班牙的军事改编 重点是建立一支与法国亲军(参见第十二章→军事概况→军事组织)基本类似的定编的保安部队。一队瑞士雇佣兵是这支新保安步兵的楷模,对摩尔人的不断战争和两位君主所要求的严格纪律使其成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西班牙舰队也建立起来,阻止了摩洛哥人的干涉。

   1485-1487年,马拉加战役 西班牙人夺取洛哈并有计划地占领其周围地区后,马拉加被围并被夺取(1487年5-8月)。

   1488-1490年,进军格拉纳达 周围的山区被有计划地占领,夺取巴萨和阿尔梅里亚要塞(1489年)后,格拉纳达陷入孤立。

   1491年4月-1492年1月2日,围攻格拉纳达 具有压倒性力量的基督教徒击退了摩尔人的所有突围行动。博卜迪尔对该城的最后放弃,标志着长达八个世纪为争夺对西班牙的控制权的穆斯林-基督教战争结束了。

   1492-1502年,哥伦布的四次航行 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开始其对美洲的殖民(1493年),该地发生一场反对哥伦布政权的叛乱(1498年)之后,以弗朗西斯科·德巴博迪亚为首任总督的西印度群岛的王权才得以建立(1499年)。

   萄萄牙

   14世纪后期,与穆斯林摩尔人和卡斯蒂利亚的长期战争的结束,给善战、精力充沛的葡萄牙人带来了意外而又多余的宁静。这一精力的发泄方法很快就在一系列的海外远征和探险中被找到,这使葡萄牙在15世纪结束时得以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海上国家。

   1385-1433年,约翰一世在位 将葡萄牙带向繁荣的阿维斯王朝的第一位统治者。

   1415年,从摩尔人手中夺取休达 约翰的第三个儿子——后以“航海者”著称的亨利王子表现得尤为不凡。

   1418-1460年。葡萄牙探险活动的发端 在航海者亨利的发起下,葡萄人对非洲和南大西洋进行了探险。

   1433-1438年,爱德华一世在位

   1437年,在丹吉尔的失败 一支入侵的探险队被摩尔人灾难性地击退。

   1438-1481年,阿方索五世(爱德华幼子)在位 他未成年期间,其母埃莉诺拉,其叔彼得和强大的布拉冈索家族之间出现了争夺权力和执政的三方战争,这一战争在阿方索亲政与反对能干的彼得时达到顶峰。彼得在阿尔法罗贝拉之战(1449年5月)中战败并被杀。

   1463-1476年,与摩洛哥的战争 葡萄牙人夺占丹吉尔和卡萨布兰卡。

   1474-1476年,干涉卡斯蒂利亚 (参见第十二章→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卡斯蒂利亚争夺王位继承权的内战)

   1481-1495年,约翰二世在位 约翰二世干劲十足地重新实施着亨利死(1469年)后那个已被搁置的探险计划。

   1481-1483年,贵族叛乱 叛军首领布拉冈索的斐迪南被约翰打败。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