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施琅·抚台湾山河一统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清·施琅·抚台湾山河一统

清·施琅·抚台湾山河一统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清·施琅(公元1621年~1696年)。

        郑成功死后,台湾由其子郑经继续统治。当时,“三藩之乱”已经平定,以农民军为主力的各地抗清斗争已先后失败,清朝廷统一全国已成定局,国内的民族矛盾已相对缓和下来。在这种新形势下,郑经集团仍以南明王朝为正统,割据台湾,已失去原来抗清斗争的意义和作用,成为国家走向统一的障碍。后来,康熙统一台湾,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防止外国侵略具有重大意义,深得人心。在康熙统一台湾的过程中,施琅立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名将。’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衙口人。他从小跟随其父航海经商,对台湾海峡水路十分熟悉,尤识海中风候。他对兵法很有研究,治军严整,通阵法,尤善水战。曾任同安副将、总兵,后升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筹划和督军统一台湾。著有《靖海纪事》。

        施琅初为明朝总兵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对此极为不满,次年招琅抗清,琅不肯,乃执琅及其家属。琅以计得脱,而其父大宣、弟施显及子侄皆被郑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病死,其子郑经继位后止,但他仍督战不退却。清总兵吴英继续冲入敌阵,将士奋勇冲击,斩敌三千,攻克虎井、桶盘二屿。旋以百船分列东西,遣总兵陈蟒、魏明、董义、康玉率兵东指鸡笼峪、四角山,西指牛心湾,以分散敌人兵力。施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以八十船继后,扬帆直进。敌悉众拒战,总兵林贤、朱天贵先入阵,天贵战死。施琅督军猛冲猛打,焚敌舰百余,杀死无数敌兵,溺死者无算。双方激战十多小时,消灭敌将四百余名,水兵一万二千余人,缴获楼橹甲杖器械不计其数,敌人守将刘国轩败退台湾,施琅占领了澎湖。

        施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他攻占澎湖后,立即向郑氏政权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敦促郑氏投降。当时,刘国轩回到台湾后,郑氏大为震惊,内部矛盾重重,台湾岌岌可危。鉴于这种情势,施琅立即上奏建议康熙下招抚令。康熙采纳其建议,向台湾的郑氏集团发了一道招抚谕旨。谕旨指出:郑氏控制台湾,使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沿海地方里闬不宁,“时遭兵燹之厄”,现在清军进攻台湾,就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希望郑氏认清形势,“审图顺逆,善计保全”;只要郑氏真心归回,则既往不咎,“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务令得所”。这道谕旨下达前后,在朝廷内有人议论,说施琅与郑氏有杀父之仇灭兄之恨,并断定他必乘机报私仇,不可能实行招抚政策。但是,出人们意料之外,施琅却能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不计私仇”,坚决贯彻康熙的招抚谕旨。施琅说:“绝岛新附,一有诛戳,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这样就解除了郑克瑛等人的疑虑,促使他们归顺投诚。郑氏先后两次派遣差官到澎湖施琅军前求抚,施琅和姚启圣都能以礼相待,并多次颁布.晓渝台湾官民的安民告示,宣传康熙的招抚政策,劝谕台湾地方官兵、百姓、土番人等:“各宜乐业,无事惊心。收成在迩,农务毋荒。贸易如常,垄登有禁。官兵违犯,法在必行。人民安生,事勿自缓。”当年十月三日,施琅率师抵达台湾,得到台湾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郑克琬等人也出来迎见,施琅与郑克瑛等人在天妃宫相见时,双方握手开诚,礼待优厚。当施琅向郑氏集团宣读赦诏后,郑克璵等“欢呼踊跃,望阙叩头谢恩。”就这样,在和平的气氛中实现了统一台湾的大业。

        统一台湾之后,清朝廷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福建督抚姚启圣及施琅共同商讨对台湾的善后处理问题。当时朝廷内一些昏愚的大臣认为台湾是一个荒岛、无用之地,主张弃其地而不守。施琅严厉驳斥这种谬论,极力主张坚守台湾。他指出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经过我国人民的长期开发,台湾不仅已成为“沃野土腴,物产利溥”的富庶之地,而且已成为我国“东南数省之屏蔽”,在国防上极为重要,如果弃而不守,西方殖民者“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蛊惑人心”,到那时候,我国沿海诸省,“断难安然无虞。”康熙采纳了施琅等人的意见,于公元168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管辖,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驻兵八千,分为水陆八营;又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分为二营。同时对台湾郑氏人员实行既往不咎,从优录用的宽大政策,授郑克塽公衔、刘国轩、冯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又因刘国轩劝降有功,还授予直隶天津总兵官职。其他归诚官兵,也都加以妥善安置。

        台湾统一之后,不仅加强了台湾的设防,而且密切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大陆上的汉人不断迁入台湾,据统计,郑氏经营台湾时,居台湾的汉人为十万,到嘉庆年间增至二、三百万。大陆的人民把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带到高山族地区,共同开发台湾,促进了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事实证明:施琅坚决主张在台湾设防留守,不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安全,而目也有利于大陆与台湾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台湾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子施琅对统一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康熙对他愈来愈信任,封他为靖海侯。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施琅入觐,得到康熙的“温旨慰劳,赏賚优渥。”并鼓励他“益加敬慎,以保功名”。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施琅卒于官,终年七十六岁。康熙赠以太子少傅,赐祭葬,谧襄壮。

        三百年前施琅为了实现统一台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从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来看,他和郑成功一样,都是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