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吴起·善治军威震西河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吴起,战国前期卫国人。他在鲁国、魏国训练军队、指挥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辅佐楚悼王变法,以身殉职。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新兴的富商之家。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向奴隶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原来身分低贱的庶人、工商,提高了社会地位,通过读书、游说等各种途径,逐渐参与了各国的政治活动。吴起青年时,抱着改革旧制度、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到处奔跑游说,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结果“游仕不遂”,反把千金家产丢个精光。卫国的旧贵族乘机煽动一批人,对年轻的吴起进行攻击讥刺、诽谤,吴起杀谤己者三十余人,辞别了老母,离开了家乡,来到被称为“礼义之邦”的鲁国,一面跟孔子的学生曾参学习,一面在鲁君手下当官。不久,吴起的老母死了。吴起破除传统的习惯,决心坚持在鲁国学习,不回去带孝送丧。但是,这却违反了强调孝道的儒家的规矩,曾参竞为此和吴起断绝师徒关系。从此,吴起摆脱了儒家的影响,在鲁国学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法家学说和兵法,逐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公元前411年,齐国发兵攻鲁,鲁君命年仅二十岁左右的吴起为大将,带兵抵抗。吴起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使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军事胜利,他的声望也就越来越高了。但是,这样一个有才有功的青年军事家,却遭到鲁国一些大夫们的忌恨和攻击,鲁君也对他怀疑起来。吴起知道鲁国保守势力强大,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他被迫离开了鲁国,来到了战国初年最强盛的新兴封建国家魏国。当时著名法家李悝正协助魏文侯变法,李悝深知吴起熟悉军事,善于用兵,连当时齐国著名的用兵专家司马穰宜也及不上他,便把吴起推荐给了魏文侯。魏文侯正需要一位指挥军事的将官,便任命吴起为大将。吴起在魏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对魏国振兴武备、富国强兵起了很大作用。
吴起认为,打仗靠的是军士。士兵的身体素质、军事技术和斗志对战争的胜负很重要,因此他在魏国时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挑选、训练和考核。考核的标准是:士兵身穿三层甲,头戴铁盔,腰佩利剑,能操十二石的强弩,带箭50支,肩扛长矛一杆,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一百里。凡考核及格者,其家就免去徭役,并奖给田宅。这样,便促进了士兵训练军事技术的积极性,选拔出了一批刻苦耐劳、勇敢善战的战士。接着吴起改革了魏国军队的编制法,把身强力壮、善于近战的编在一起,吃苦耐劳、能长途跋涉的编在一起;使每个士兵的优点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遇到战争时便能灵活地编排使用。在治军中,吴起也和孙武一样,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严明军纪,赏罚分明。他还深入士兵队伍,和最下等、最辛苦的士兵一起生活。魏文侯派吴起带兵攻打秦国时,吴起在行军中和士兵吃同样的饭,穿同样的衣服,晚上和士兵睡在一起,行军时不骑马,背着粮袋和武器跟着队伍步行。有一个士兵生了疮疖,吴起象父母一样关心他,用自己的嘴凑在士兵的疖子,上把脓水吸出来,士兵纷纷称道吴起爱兵的事迹。那个生疮疖的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哭起来说:“吴将军如此爱护士兵,士兵更爱护吴将军了呀!打起仗来,个个拼命作战,过去吴将军曾替我参军的丈夫吸过脓水,我的丈夫感激吴将军的恩德,战死在沙场。现在吴将军又替我的儿子吸脓水,恐怕他又要战死在沙场上了,我怎么能不悲痛呢?”这个故事反映了吴起爱兵起到了治好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效果。重视士兵的作用,强调军事技术和士兵素质的训练,强调军令军纪和官兵一致,这是吴起军事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吴起在士兵中赢得威信、将士们愿意听他指挥、打仗经常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吴起建立的这一套军事制度,历史上称为武卒制。根据现存的吴起练军的遗址来看,当年吴起练军的规模是很大的。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发现了当年吴起筑城的遗址,称为吴起城。这个城形状如鹅头,座落在古黄河的北岸、太行堤以下。现在在西城“鹅脖”处,还有一座高达数米的黄沙岗,相传为吴起所筑的“鼓楼”,当年吴起就在这里威武雄壮地鸣金击鼓、指挥和训练军队的。
吴起以他卓越的军事思想和杰出的军事才能,为魏国训练出了一支训练有素、勇敢善战的军队。他在与敌国作战中,运用时隐时明、诱敌深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屡次获胜。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命吴起伐秦,吴起攻占了秦国在洛水以东的五座城池,在那里设立了西河郡,由吴起任郡守,使“秦兵不敢东向”。总计他与敌国作战七十六次,获得全胜的就有六十四次。这些辉煌的战果,证明了吴起军事思想的正确。吴起本人既是卓越的军事家,又是杰出的政治家。他一面治军练武,一面改革政治,他在西河郡守的任期内,大兴屯田,发展农业,聚集军粮,“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励行法治,赏罚分明,严重地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威震西河,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吴起围兵,斩妖拿鬼,百里五谷丰登”的故事,来颂扬他的政绩。吴起根据他长时期训练、指挥军队和从事政治改革的实践,总结了要使新兴地主阶级国家富国强兵的经验。他强调了法家重视农战的思想,指出历史上有的国君“修德废武”,强调仁义,不修武备,结果国家灭亡,有的国君“恃众好勇”,只注意打仗,不修内政,结果也导致社稷的沦丧。吴起认为,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和社会制度,“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既要搞好政治,又要重视军事。他总结了自己治军的经验,写出《吴子兵法》四十八篇(现存六篇),受到人们的称颂。吴起治军、治政的思想和成就,为李悝在魏国变法的成功和魏国的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起在魏任职近三十年。后来魏文侯死了,魏武侯继位,吴起受到旧贵族势力的排挤和迫害,被迫离开魏国,于公元前384年左右来到了楚国。当时,楚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还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里。他们专横跋扈,奢侈腐化,“上逼主而下虐民,”反对政治革新。地大物博的楚国,在战国初期陷于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积贫积弱的境地,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对外战争连年失利。楚悼王为了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实行变革。吴起受到了楚悼王的信用,被任用为相,主持变法。吴起坚决推行了法家的革新主张,首先废除了楚国的世卿世禄制度,裁去了无能、无用、不急的冗官,疏远的公族一律除去族籍,规定凡是封君的子孙已传三代的,收回爵禄,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训练军队,从而有力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其次,吴起把民愤很大的旧贵族流放到边疆地区去开荒,废除了他们原来分封的领地,进一步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第三,“明法审令”,加强国王的权力,统一全国的政令、舆论,使政权牢固地掌握在以国王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势力手里,禁止奴隶主贵族来干预、议论国家的法令。吴起在楚国雷厉风行地推行的这些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很大。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南面平服了百越,势力深入到今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苍梧郡,北面兼并了陈、蔡两国,西面进攻了秦国,并阻住了三晋势力的南下,“诸侯患楚之强”。吴起在楚国变法的初步成功,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了楚国封建制度的建立。但是,由于楚国旧贵族势力强大,他们时刻准备复辟,而吴起在推行变法过程中没有依靠人民,也没有争取到统治集团内部多数人的支持,楚国国内拥护变法的力量很薄弱。当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去后,奴隶主贵族立刻发动政变,把吴起包围在楚悼王治丧的地方,吴起被迫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旧贵族就用乱箭射死了吴起,还把吴起的尸体残酷地支解了。
吴起为自已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在楚国的变法也最后失败了。但是,吴起在魏国近三十年的军事、政治活动,特别是他治军和指挥战争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在楚国的变法在当时影响很大,对推动战国初年的变法革新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作为战国初年的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改革家,一直受到人们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