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军争篇·第七

        曹操曰:两军争胜。

        题 解

        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互相争取先敌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敌展开于有利地形上布成有利态势,先察明敌人弱点,以便出其不意,先发起进攻。篇内为了阐述“军争”,也讲到行军问题、地形道路的调查和向导的使用。

        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陈。

        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曹操曰:从始受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

        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

        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

        四十九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二君,合军聚伒,交呾而舍,莫难二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②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注 释

        ①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孙子说,凡是用兵的规律。

        将受命于君:意思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

        合军聚众:意思是主将受领命令后,首先要动员民众,组织编制 军队。

        交和而合:和,军门为和门。两军相对谓之交和。舍,驻扎、合营。意思是主将继而率领军队去同敌人对阵。

        莫难于军争:军争,两军争取先机制敌。《孙子》认为,行军作战以夺取先机制敌为最难。

        ②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以迂为直,走迂回的道路,出敌不意由敌人没有配备兵力的地方开进,避免敌之牵制,很快就到达所要争取的战略要地。这样表面看来走的是弯而远的道路,实际上是乘虚而入,能最快通过的“直”路。这样就是把困难变成有利了。全句意为:争取先机之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能“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③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所以弯路迂回,并且用小 利去引诱敌人,目的是做到虽然比敌人后出动,却能比敌人先到达战略要地。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才是真正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

        译 文

        四十九

        孙子说:凡是用兵的规律,主将接受国君命令,从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战略前进中]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要把[从表面看是遥远的]迂回的弯路,变为[实际上是近便的]直路,是要把困难变成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战场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

        试 笺

        《孙子》指出的“以迂为直,后人发,先人至”,即使在今天两军遭遇战斗中亦可供参考。以迂为直,迂是直的对立面,《孙子》提出以迂为直,已表现他有人为地把迂变成对立面直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曹操曰:迟不及也。

        曹操曰:臵辎重,则恐捐弃也。

        曹操曰:百里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

        曹操曰:蹶,犹挫也。

        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

        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

        五十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丼军而争利,则丌及;委军而争利, 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丌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事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校 勘

        军争为危:《武经》本作“众争为危”,此与《孙子》本意难合。今从十家本作“军争为危”。

        则蹶上将军:十家本、《武经》本“将”下有“军”字,竹简无“军”字。从前者。

        注 释

        ①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个“为”字均应作“有”字解。意思是军 争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危险的一面。

        ②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带着装备、辎重去争利,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的地域。

        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委,抛弃,丢下。丢弃辎重轻装前进去争利,辎重就难免损失。

        ③ 是故卷甲而趋:卷,收藏,卷起。趋,急走或急行军。意思是:因此,卷起盔甲轻装急行军。

        日夜不处:即昼夜兼程,不停地连续行军。

        倍道兼行:即用加倍的速度行军,一天要走两天的行程。

        百里而争利:即奔走一百里去争利。

        则擒三将军:三将军,指三军将帅;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擒三将军”是说三军的主将都会被俘。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是说这样行军身体强壮的先到,疲弱的落后掉队,结果只能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够赶到。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蹶,挫折,挫跌。意思是说,如果赶路奔走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将领就会受挫折,结果只能有一半人马能够到达。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如果奔走三十里去争利,结果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够到达(以上所讲都可看作古代军队的脆弱性之描写)。

        ④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是故”在这里不是作为连接词,即不是上文的结论,而应作另起一段,是对另一原则的议论和阐述。意思是说: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没有粮食,没有委积(军用物资)就难以作战和生存。

        译 文

        五十

        所以争取先机之利是有利的,同时争取先机之利也是有危险的。如果全军带着装备辎重去争利,[这样行军迟缓]就不能及时到达预定地域;如果放下重装备和辎重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丢失。因此,卷起盔甲,轻装急进,昼夜不停,加倍行程来赶路,走上百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意外情况]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队伍强壮的先到,疲弱的掉队,其结果只会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赶得到;走五十里去争利,[如果遇到情况]先头部队的将领会受挫折,队伍只有半数赶得到;走三十里去争利,可能有三分之二赶得到。要知道军队没有随军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接济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补充就不能生存。

        试 笺

        《孙子》指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是辩证的逻辑。故“军争为危”不宜改为“众争为危”。至于断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揭示了战争中对后方供应依赖的重要性,也说得对。如果“亡”字作灭亡解,似不免绝对化了。

        曹操曰: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

        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五十一

        故丌知诸侯之谋者,丌能豫交;丌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丌能行军;丌用乡导者,丌能得地利。

        注 释

        ①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豫交,与诸侯结交。豫,通“与”。意思是说:如果不知道各诸侯国的政治意图,就不能预定自己的外交方针。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沮泽,水网沼泽地。是说 不了解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情况,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乡导,即向导。是说不重视用向导的,就不能得到地利。此段与《九地篇》九十二段的前三句全同,从文意看以在该段为宜。这三句中,第一句和军争无关;后两句即便重复,对军争仍有必要。

        译 文

        五十一

        不了解列国政治动向的,不能预定外交方针;不熟悉山林、险阻、水网、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的,不能得到地利。

        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五十二

        故兵以诈立,以利劢,以分合为变者也。

        注 释

        ① 故兵以诈立:“诈”字是“陷阱奇伏”,多变而用奇的意思,与道义上的“欺骗”、“欺诈”的意思完全不同。“兵以诈立”,是说用兵作战要用奇异多变的办法,为胜敌之术。

        以利动:根据胜利的原则,有利才行动。

        以分合为变者也:用兵力的分散和集中来变换战术。曹注:“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按以分合为变实即以奇正为变。

        译 文

        五十二

        军队是用诡诈的方法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把分散和集中兵力作为[战略战术的]变化的。

        曹操曰:击空虚也

        曹操曰:不见利也

        曹操曰:疾也。

        曹操曰:守也

        五十三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丌劢如山,难知如阴,劢如雷震。①

        注 释

        ① 故其疾如风:军队迅速行动时快如疾风一般。

        其徐如林:军队行动舒缓时如森林。

        侵掠如火:军队进攻时如同熊熊烈火。

        不动如山:军队不动的时候宛如山岳。

        难知如阴:阴,阴天。军队隐蔽时如同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那样难以窥测。

        动如雷震:“雷震”,有些版本作“雷霆”,有雷霆万钧之意,也有迅雷不及掩耳,闪电不及瞬目之意。

        译 文

        五十三

        所以军队的行动迅速起来像疾风,舒缓的时候像森林,攻击起来像烈火,不动的时候像山岳,难以窥测像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一动起来像迅雷[不及掩耳]、闪电[不及瞬目]。

        五十四

        掠乡分伒,廋地分利,悬权而劢。

        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

        曹操曰:分敌利也。

        曹操曰:量敌而动也。

        注 释

        ① 掠乡分众:掠,掳掠。乡,周代制度都城以外为乡,是奴隶居住的行政区划单位。众,奴隶、农奴。此短句意为:掠夺“乡”间的粮食财物,把掳掠来的奴隶和农奴等分赐给有功的将领官吏。关于“掠乡分众”,《校笺》的作者亦即《新笺》的作者,一方面指出几乎所有《孙子》版本皆作“掠”,只有《通典》和《御览》作“指”。《通典》的作者, 即杜佑的幕僚或食客们认为“指乡分众”其旨为“旌旗之所指向,则 分离其众。”一方面则认为:“抄掠乡镇分营有功、开土拓境利不专享 的说法是不如旌旗所指分兵追击、得敌地必分守利害的说法为善 的。”结论是“掠乡”应作“指乡”。并说“乡”为“向”的本字。其实是 《通典》、《御览》的作者 都 不 敢 承 认 为 当 时 封 建 奴 隶 主 政 治 所 决 定的战争,目的就是“掠乡”,不敢承认“掠”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性质 和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的。

        廓地分利:廓,同“扩”;南宋避宁宗赵扩讳,改“扩”为“廓”。廓地 即扩张领土。

        悬权而动:悬权,即权衡利害轻重大小。意思是根据利害得失来决定应当怎样行动。

        译 文

        五十四

       掳掠乡邑,分配俘虏来的人众,扩张领土,分配掠夺来的资源,衡量利害得失,然后决定行动。

        试 笺

        这里明显地表明当时即使在封建地主阶级还在新兴时期,战争也充满着掳掠和扩张。

        五十五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①

        校 勘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竹简作“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汙,通“迂”,道与计,是一个意义,故未改。

        注 释

        ①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将帅就能取胜。

        ② 此军争之法也:这就是军争中争先的法则。

        译 文

        五十五

        事先懂得以迂为直的计谋的就胜利,这就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原则。

        五十六

        《军政》曰:“言丌相闻,故为鼓釐;视丌相见,故为旌旗。”夫鼓釐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与一,则勇者丌得独进,怯者丌得独退,此用伒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校 勘

        故为鼓金:十家本、《武经》本“为”下作“金鼓”,竹简作“鼓金”。鼓以号令进军,鸣金即收兵之令,故以鼓先金为宜。以下均作“鼓金”。

        注 释

        ①《军政》:梅尧臣注:“军之旧典。”王皙注:“古军书”。《左传》:“《军政》‘不戒而备。”’此书似述治军之政及关于军中制度的若干规定,已失传。

        言不相闻,故为鼓金:鼓金,即锣鼓,古代军中通信联络的工具。战场上因相互之间听不见话语命令,设置鼓金为指挥军队进或退的号令。

        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旌旗,通信联络用的旗号。作战中各部队相互间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为联络指挥的信号。

        ②夫鼓金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一,作动词用,统一。此二短句的意思是说:鼓锣、旌旗的作用是统一军人的耳目。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是说作战中吏卒的视听既然一致了,那么勇敢的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也不能自行后退,这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③故夜战多火鼓:为了在夜问指挥大部队协调作战,主要是用火光和鼓声作指挥和联络的信号。

        昼战多旌旗:白天作战主要使用旌旗作为指挥和联络的信号。

        所以变人之耳目也:这些不同的指挥信号,是分别在白天和夜晚使用,使广大的官兵都能看到或听到而步调一致地前进或后退。

        译 文

        五十六

       《军政》说:“因相互间听不见讲话,所以设置锣鼓;相互间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锣鼓、旌旗,是统一军人耳目的,人们的视听既然_致,那么勇敢的就不能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能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问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旗帜。这些不同的指挥讯号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而变动使用的。

        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操曰:正正,齐也。堂堂,大也。

        五十七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 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注 释

        ① 故三军可夺气: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使之士气低 落颓丧。

        将军可夺心:对于敌人的将军可以搅乱他的决心。诸如用“示 形”、“佯动”等造成敌将判断错误,决心不定,贻误战机,以致指挥 错误。

        ②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是故”只是承上启下的连接词,并 非上文的结论。《孙子》用一日之早晚比喻军队出战之久暂的士气。 用早上的朝气,比方军队初战时的锐气;用中午的昼气,比方军队出 动渐久,则士气不免松懒,王皙注“渐久稍怠”;用晚上的暮气来比喻军队出动既久,则士气因疲惫而衰竭。这和曹刿论战中所说“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一致的。但不一定指一天之内士气的变动。梅尧臣注日:“朝,言其始也;昼,言其中也;暮,言其终也。”可见不是讲一天的士气(但古代许多战争中一天之内朝气、暮气的确是 有所不同的),所谓“暮气归”是极言军久在外气衰力疲,士气低落。

        ③故善用兵者:所以,善于用兵的人。

        避其锐气:弱军采取战略防御,在敌情不明情况下往往是先退一步。这只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的方法,不能理解为一般都要这样做。

        击其惰归:就是等敌人松懈疲惫,士气衰弱时再去攻击它。

        此治气者也:这就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④以治待乱:我们严整地约束好军队,以等待敌人发生混乱。

        以静待哗:用我们的镇静沉着,以等待敌人多疑急躁。

        此治心者也:以上三短句指将帅拟定战略计划和指挥作战时的精 神状态,或说是心理的掌握。

        ⑤ 以近待远:用自己军队先接近预定战场,得到休息准备,以等待远道而来不免疲乏的敌人。

        以佚待劳:用自己的整顿休息好,以等待敌人的疲劳。

        以饱待饥:用自己部队的吃饱喝足,以等待敌人的饥饿。

        此治力者也:这就是掌握部队战斗力的方法。

        ⑥ 无邀正正之旗:邀,截击,拦击。意为不要拦击旗帜整齐的敌军,因为这样的敌人往往是预有准备的。

        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兵力强大的敌军。

        此治变者也:这是临机应变,避免损失,因敌制胜的原则。

        译 文

        五十七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搅乱他的决心。早晨朝气饱满,当午逐渐懈怠,傍晚就疲乏思归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它,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领心理的方法。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等待敌人的远道迎战,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等待敌人的奔走疲劳,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不去拦击旗帜整齐[配备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堂皇[实力强大]的敌军,这是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试 笺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孙子》争取战略主动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所要求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是和前面说过的“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思想相联系的。

        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五十八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守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校 勘

        背丘勿逆:竹简作“倍丘勿迎”“倍”与“背”古通,逆与迎意思是一样的,故未改。

        围师遗阙:十家本、《武经》本作“围师必阙”,竹简“必”作“遗”。必字太肯定了,在一定条件下遗阙是有诱敌之意,故可遗可不遗。据竹简改。

        注 释

        ① 故用兵之法:用兵的法则。

        高陵勿向:对占领高地之敌不宜去仰攻。

        背丘勿逆:对背靠高地之敌不要从正面去攻击。

        佯北勿从:北,败。对假装败退的敌人不宜跟踪追击(这是预防敌人有伏兵)。

        锐卒勿攻:对敌人的精锐部队和主力兵团不宜去攻击。

        饵兵勿食:饵,诱饵。敌人诱我不要上当。

        归师勿遏:敌军退归本国,不宜去遏止它,这大概只是指当时的军 队,归心似箭,遏止它,就会遇到拼命的反击。

        围师遗阙:阙,通“缺”。这是指留一条路给敌人退走。这里可以理解孙子之意可能有两种情况,两种意图:一是敌过于强大,吞不下去;一是让敌人退走,我在半路伏击之。

        穷寇勿迫:或叫“穷寇勿追”,这在古代是相当普遍的说法,那些人认为:“困兽犹斗”(即所谓“狗急跳墙”),而况人乎吴伐楚时,夫粟就是这样说的,吴王让楚兵退,半路而击之,大胜。

        此用兵之法也:以上这些是用兵的法则。

        译 文

        五十八

        用兵的法则:敌军占领山地不要去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去正面攻击,敌军假退却不要去跟踪追击,敌军精锐所在不要去攻击,敌军用小利诱我不要上钩,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留个缺口,敌军已到绝境[可能拼命时],不要急于迫近。这是用兵的法则。

          试 笺

        《孙子》所举八条原则都是初次交战中从慎重作战提出的,不免带有消极性和局限性。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