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作者:华彬

出自————《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特殊战法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十二章·火攻第十二

        火攻的对象

        原文

        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华杉详解

        火攻的对象有五个: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

        “火人”,是火烧敌人营盘,烧杀兵卒。

        刘备为关羽报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回,呕血而死,就是“火人”。

        火人,也不一定烧营盘,晚唐乱局,后来的梁太祖朱温与天平军节度使朱宣、朱瑾兄弟大战,两军皆在草莽中列阵。开始时刮东南风,朱温军逆风,士兵们都有惧色。过了一阵子,突然转了风向,西北风骤起。朱温马上下令纵火,烟焰漫天,向天平军卷去。朱温乘势掩杀,天平军大败,朱宣被杀。

        “火积”,是火烧敌人积聚的器材、粮草等。

        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在成皋对峙。汉军占了粮仓,不愁吃不愁喝。刘邦再派刘贾带了两万步卒,数百骑兵,渡白马津,进入楚地搞破坏,到处烧项羽的粮仓积聚,楚军就更没吃的了。

        隋朝初年,高颎向隋文帝献破南朝陈国之策,也是火积。他说,南方人都是茅草房,北方仓库多是地窖,南方土湿,地窖存不了东西,仓库也是木头竹子架起来,最怕火。就派特种部队去烧他。他重新建好,再烧,不停地骚扰,搞得陈国民穷财弊。

        《孙子兵法》说:“军无委积则亡。”火积,就是要让敌人没有委积。

          “火辎”,是烧敌人的辎重;“火库”,是烧敌人的仓库。辎重和仓库,东西是一样的。在运输途中叫辎重,运到了入仓,就是仓库。

        杜牧注:“器械、财货及军士衣装,在车中上道未止曰辎,在城营垒已有止舍曰库,其所藏二者皆同。”

        官渡之战,曹操就是烧了袁绍的仓库,袁绍就败了。

        辎重、仓库,重要的不仅是军火粮草,财货也很重要。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发不出赏钱,也是很难打仗的。

        “火队”,又有不同解法。

        李筌注:“焚其队仗兵器。”

        梅尧臣注:“焚其队仗,以夺兵具。”

        张预注:“焚其队仗,使并无战具。故曰,器械不利,则难以应敌也。”

        把他的旗帜烧了,他没法指挥了;把他的兵器烧了,他没法作战了。就像我们电影里,看摸进敌人营房,乘他睡觉,把枪都偷走了。再一个人端枪进去,就一个连都投降了。

        贾林和何氏注得不一样,说“队”同“隧”,是道路的意思,“火队”,是烧绝他的粮道,破坏他的运输线。

        也有人说火队是烧运输队,烧运输设施。

        到底孙子的原意,火队是烧什么呢?我倾向于烧队仗兵器,不过郭化若将军认为是烧粮道。孙子也没法起来给我们标准答案了,上面各家建议烧的,我认为只要烧得着,都可以烧。烧了,就对了。烧不到,知道标准答案也没用。

        火攻,就是给敌人做艾灸

        原文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xiù)者,风起之日也。

        华杉详解

        行火必有因。

        要火攻必须等有条件。

        曹操注:“因奸人。”说这个因,是要有内应。

        李筌也认为是内应:“因奸人而内应也。”

        陈皞注:“须得其便,不独奸人。”关键是要具备条件,不一定只是指内应。

        张预注:“凡火攻,皆因天时燥旱,营舍毛竹,积刍聚粮,居近草莽,因风而焚之。”

        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天气要干燥,敌方营房都是竹子茅草等易燃材料,积聚的粮食草料比较集中,或附近多有草丛灌木,那就顺风烧他。

        前面战例里讲陆逊火烧连营破刘备,就是陆逊发现了蜀军“营舍毛竹,积刍聚粮,居近草莽”的火攻条件。朱温和朱宣、朱瑾兄弟作战,双方都在草莽中列阵,风向一转,吹向朱宣兄弟军队,朱温马上纵火。

        这两个战例,都不需要奸人内应。所以行火必有因,主要是指要具备条件,不一定是内应。需要内应的情况,通常是攻城。内应在城中放火,引起混乱,然后乘乱打开城门,放兵马进去。

        所以守城如果遇上火灾,先别着忙救火,守住城门是第一,因为那火,就是敌军奸细放来引开我军注意力的。

        烟火必素具。

        火攻器材必须平时就时刻预备着。

        杜牧注:“艾蒿、荻苇、薪刍、膏油之属,先需修事以备用。兵法有火箭、火镰、火杏、火兵、火兽、火禽、火盗、火弩,凡此者皆可用也。”

        火箭,是包一小瓢油在箭头上,射上敌军城楼或战船,箭一撞上去,瓢撞破了,油溅出来,之后再射火箭上去点燃它;之后再射油箭上去给他“加油”,这就都给他烧光了。

        火镰,是一种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

        火杏,也是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攻城时将艾草点燃置于杏核内,系在鸟足上,放飞,等鸟到了屋檐下,杏核烧破了,房子也点着了,敌城火焰四起。火杏里面的艾草,就是咱们艾灸用的艾草,点燃了就缓慢地燃烧,烧尽前一直不会熄灭。军队要搞火攻,艾草是必备之物,火攻,就是给敌人做艾灸。

        火禽和火杏是配套使用的,火禽就是利用禽鸟携带火种(火杏)进行火攻的一种方法。

        火兽跟火禽一样,还是用艾草做火种,抓了野猪麞鹿什么的,点着了挂它脖子上撵到敌营去。

        春秋时也有火牛阵的战例,燕国攻齐,拔了七十余城。田单守即墨,集中千余头牛,角缚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五彩龙纹外衣,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狂奔燕营,五千精壮勇士紧随于后,一举冲破燕军,尽复失地七十余城。这算不算火兽呢?或可以说是火兽的一种用法,但不是原意,是创新。

        火盗,就是派进去放火的奸细。

        火兵是执行放火任务的骑兵部队,带着易燃之物和火种,直抵敌营放火。

        官渡之战,曹操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这就是典型的火兵。

        火弩,就是火矢,张弩远射,箭头点火,数百箭半夜齐射敌营,焚烧他的粮草积聚,待他军乱,乘乱便攻。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梅尧臣注:“不妄发也。”

        张预注:“不可偶然,当伺时日。”

        放火要看天时,起火要看日子,不是想放就放,一定要条件完备,才可火攻。

        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天时,就是干燥的时候。张预注:“天时旱燥,则火易燃。”要天干物燥,才正好放火。

        挑日子,就是挑月亮在箕、壁、翼、轸四个方位的时候。箕、壁、翼、轸都是星宿名。中国古代测天以二十八宿为方位的标准。这二十八颗星都在赤道附近,所以天文学家用作天空的标志。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古人认为当月亮行经箕、壁、翼、轸四宿时多风。所以叫四星好风。西方也有类似传说,如巴比伦称轸星为风星。

       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月亮经过箕、壁、翼、轸四宿,就是风起的时候,放火的好日子。

        火攻的五种变化

        原文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华杉详解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梅尧臣注:“因火为变,以兵应之。”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使用,以兵势配合火势变化使用。

        “五火”,就是前面说的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方式。

        兵势和火势怎么配合呢?下面讲了五条,所以把“五火之变”解成这五种变化也说得通:

        1. “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派兵策应。

        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

        放火,不是一定指望光靠那火烧死敌军,而是要引起他的惊慌混乱,然后乘乱攻之。所以火一起,一听到乱军之声,马上从外面攻进去。如果等火被人扑灭了,敌军也安定了,再发动进攻,就失去放火的意义了。所以要“早”应于外。

        2. “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如果敌营起火后,敌军非常镇静,没有喧哗,没有慌乱,那就表明敌将治军严谨,敌军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这时候就不要进攻,等待一下,加强火势。能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算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如果大败而不能归,就更惨了。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一定要知止。不甘心“白准备了”,不知止,非要干一场,正是败将的性格。

        3. “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

        李筌注:“魏武破袁绍于官渡,用许攸计,烧辎重万余,则其义也。”官渡之战,曹操烧袁绍辎重,就是从外面放火。

        杜牧注:“上文云五火之变须发于内,若敌居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之地,即须及时发火,不必更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

        如果敌人在草丛中,或军营栅栏有可烧之机,就不必等待内应,要及时纵火。否则,他自己把营地周围的草丛先烧掉了,我们的火就烧不过去了。

        汉朝李陵征讨匈奴,匈奴于上风纵火。李陵就赶紧自己放火先把周围的草烧掉,这样敌人放的火就烧不过来了。这也是碰到草原火灾的自救方法。

        东汉末年,皇甫嵩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皇甫嵩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多兵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田单火牛阵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惊乱败走。

        4.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

        曹操注:“不便也。”

        杜牧注:“若是东,则焚敌之东,我亦随之以攻其东;若火发东面,攻其西,则与敌同受也。”

        如果刮东风,就从东边放火,我军也随着从东边进攻。如果从东边放火,从西边进攻,那我们和敌人一样被火烧了。所以曹操说不方便。

        其实比不方便更严重。张预注:“烧之必退,退而逆击之,必死战。”他若后面有火,我们在前面挡他,他一定殊死作战,我们非败不可!你想想八十层高楼上着火,人都会跳楼,他还不敢跟拦住他的人拼命吗?

        所以,在上风放火,不能从下风进攻。可以顺风进攻,也可以从左右击之。王皙注:“或击其左右可也。”

        隋末天下大乱,刘元进是众多起兵的英雄之一,也自称天子,兵势强盛。隋炀帝派王世充讨伐他。王世充也打他不过。刘元进善用火攻,他的军队,人人拿着茅草,“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随时就风放火。延陵一战,王世充被他烧得心惊胆战,将要弃营逃跑,风向突然转了,朝刘元进军烧过去,把刘元进军营全烧了,王世充乘机掩杀,大破刘元进军。之后刘元进一蹶不振,屡战屡败,最终被王世充斩杀。

        火攻要注意,风向会变。

        5. “昼风久,夜风止”

        白天风吹的时间长了,晚上风就会停。这是经验之谈。曹操注:“数当然也。”

        老子《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就是暴风,暴风刮不完一个早上就会停止,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不会长久,“数当然也”。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所以军队必须掌握五火之变,心中有数,灵活运用。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这是说水攻不如火攻。

        “以火佐攻者明”,用火辅助进攻,很明显容易取胜。

        梅尧臣注:“明白易胜。”

        “以水佐攻者强”,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

        所以火攻可以明白易胜,直接取胜,而水攻只能加强攻势。为什么呢——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可以断绝敌军,不可以夺取积蓄。

        这个“夺”,是夺什么?十一家注都说是夺积蓄。

        曹操注:“水佐者,可以绝粮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积蓄。”水可以淹没敌人的粮道,可以分割敌人,但不能把敌人的粮草辎重都烧光。

        我想这“夺”,也包括夺命。火的杀伤力,是大大地大于水。很多人都会游水,没听说有人能“游火”的。日本侵华,蒋介石炸花园口黄河大堤,让人民付出那么大代价,也不过稍微耽误一下日军而已。

        很多水攻的故事,都很可疑,比如韩信水淹龙且,说韩信让士兵拿一万多个沙袋,在上游先把水憋起来。等龙且军渡河走到河道中间,再把沙袋扒开,放水淹他。曾国藩专门研究了这个事,他说这办不到。如果能办到,他也想如法炮制了。筑一个水坝,蓄上能淹死千军万马的水,还说放就一下子能扒开把水放下来,怎么可能?我们现在修水电站,要大坝合龙的时候,那都是好大工程,哪里是一人拿一袋沙可以办到的。即便办到了,水坝筑起来,那又没法一下子把它全扒垮,古代没炸药啊。

        总之火来得快,水来得慢。若是围城,把河道引过来,淹他城池,倒是可以办到。春秋时晋国智伯裹挟韩、魏两家包围赵家,就是引汾水淹了晋城。不过他最后也没得手。赵家策反了韩、魏两家,三家联手,灭了智伯。最后才有三家分晋,晋国变成韩、魏、赵三国,在战国七雄中居其三。

        打得赢,关键还要赢得起

        赢得起,和输得起一样重要。如果打赢了仗,却“赢不起”,那就是巨大的灾难。

        所以常胜将军,反而要灭亡。一战而定,关键在定。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华杉详解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对“不修其功”,对“费留”的解释,十一家跟约好了似的,都解释为战胜之后,赏罚不及时,造成士卒不知道该干吗,于是财竭师老而不得归。可能因为曹操第一个这么说了,影响了后面各家的认识。

        曹操注:“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踰(yú)日也。”他说了两个意思,一说“费留”是指像覆水难收一样,回不来了。或者说是奖赏不及时,造成“费留”,这不对,对功劳的奖赏要当天兑现。

        李筌、贾林、杜牧、张预的解释与曹操大同小异。后学者多有对这解释不满意的,我也不满意。“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这里要修的功,不是指奖赏有功之士,那只是修功的一小部分。这里的修功,一是巩固战果,二是修明政治。

        战胜攻取,却不能巩固胜利、修明政治的,那是凶兆,要遭殃,这叫“费留”。

        军事胜利之后,必须有政治胜利,否则,军事胜利反而会成为灾难,你看现在战争的泥潭、战后的黑洞,费财疲兵,留在那儿给拖死,这是巨大的灾难。

        费留的战例,典型的是春秋时吴伐楚之战,而这一战,孙子本人也参与其中。

        吴王阖闾杀吴王僚即位,锐意改革,军事强盛,就开始伐楚争霸。吴王阖闾三年,与伍子胥、伯嚭、孙子攻楚,获得大胜,当时阖闾就想直取楚国国都郢都。孙子说,民众疲劳,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阖闾才作罢。

        吴王阖闾四年、六年,吴国又两次大败楚国,中间第五年还击败越国一次。到了第九年,阖闾憋不住了,问伍子胥和孙子,说当初你们都反对我打郢都,今天如何?这回二人都同意,说联合唐、蔡两国就行。于是吴军再举攻楚,一举拿下了郢都,楚王逃亡,创造了春秋战史上攻下大国都城的第一例。

        连续九年都在打胜仗,怎么样呢?费留了。因为只有军事,没有政治,不仅占领楚国后政治没怎么弄没有能“修功”,自己本国政治也没弄明白。阖闾在郢都“费留”,越国就乘虚而入攻打吴国。楚国向秦国求救,秦国也来攻打吴军。吴军和秦、越两国作战,都败了,阖闾的弟弟夫概见他哥哥在郢都滞留不归,他自己先逃回国去自立为王。

        国内乱了,阖闾匆忙回师讨伐夫概,楚国收复郢都,夫概逃亡投降楚国。阖闾这一仗,最后什么也没捞着。不过第二年,他又伐楚,打了一个大胜仗。

        阖闾的吴军一直很强大,威震华夏。不过,没有六十年的江湖,吴王阖闾十九年,阖闾在和越国的战争中伤重而亡。他的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告诉夫差,别忘了是勾践杀了你爹!夫差和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夫差的吴国后来为勾践所灭,成为春秋时期比较早灭亡的大国。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吴国,就是孙子时期的吴国,正是最典型案例。中国古代有“数胜必亡”的道理,百战百胜,就要灭亡,这怪不怪?这典故就是评价吴国的。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魏文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会灭亡呢?”

        李克说:“因为数战数胜。”

        百战百胜,不是国家之福吗?怎么反而会灭亡呢?

        百战,打仗太多,则百姓很疲于奔命;百胜,胜利太多,则国君骄傲自大。以骄傲自大的国君,去统治疲惫不堪的人民,那能不灭亡吗?

        吴起也有类似思想:

        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战胜容易,守胜就难。所以说天下战国,五战五胜,那是国家的灾祸;四战四胜,那会出问题;三战三胜,那是霸主;两战两胜,可以称王。一战而定,那才是天下之主。百战百胜而得天下的很少,灭亡的多。

        项羽百战百胜,刘邦只赢了垓下一仗。

        战胜易,守胜难。今天的美国就是这样。打伊拉克,是摧枯拉朽,容易!但要守胜,在伊拉克守不住,在利比亚守不住,在哪儿都守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就“费留”了。奥巴马不愿意费留,就会输掉更多。找个女朋友也不是想甩就甩,何况攻下一国?始乱终弃,没那么容易!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所以啊,英明的国君要慎重地考虑这些事,优秀的将领要认真地研究这些事。不是有利就不要行动,不能取胜就不要用兵,不到危迫不要作战。国君不可以因为愤怒而兴师,将领不可因为愤怒而作战。对国家有利才行动,对国家不利就停止。愤怒可以恢复到喜悦,气愤可以恢复到高兴,但亡国不可复存,人死不能复生。明君要慎重,良将要警惕,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啊!

        附录:《火攻篇》全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