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类书类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第十四章·类书类

     第十四章·类书类

         作者:许保林·著

  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十四章·类书类

  第一节概述

  军事类书是按编纂方式区别出来的一种兵书类型。它是按照一定的编排方式,把古代军事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辑录的一种兵书。就其收录资料广泛来说,它和综合性兵书是相同的。

  我国类书起源很早,一般认为始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两晋南北朝时期,新编类书接踵出现,其中较著名的有梁徐勉等撰的《华林遍略》和北齐祖珽等撰的《修文殿御览》。这些书后来都失传了。现存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一部类书是隋末唐初虞世南撰的《北堂书钞》。唐宋类书的编纂出现了新的局面,官修类书一般部头很大,材料丰富,如唐代类书《艺文类聚》一百卷,七百二十七个子目,引用古籍达一千四百三十一种;宋代的《太平御览》一千卷,四千五百五十八个子目,引用资料十分丰富。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明代《永乐大典》,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引书达七、八千种,现仅存七百三十卷。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一万卷,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千一百零九部,一亿六千多万字。这些类书大都有军事类目,如《太平御览·兵部》有九十卷,内分叙兵、将帅、命将、抚士、机略、料敌、训兵、征伐、决战、叙兵器等一百七十多个类目;《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则有三百卷,内分兵制、兵法、兵略、武器等三十部,部下又分汇考、总论、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这些军事类目虽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编排有序,属于典型的军事类书,但是它们是综合性类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独立的军事类书。独立的军事类书,现存较早的是宋代綦崇礼的《兵筹类要》,原书分百余类,今存本只有二十篇。明清时期军事类书编纂较多,篇幅长短不一,风格各异。但这一时期的军事类书中也有辗转抄袭,编纂粗劣之作。

  有些军事类书,在分类辑录军事资料的同时,亦间有辑录者的议论,和辑评体兵书很相近。在这点上,与完全”述而不作”的类书又有所区别。

  第二节兵筹类要

  綦崇礼撰。綦崇礼,字叔厚,山东高密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史称其妙龄秀发,聪明绝人,登重和元年(1118年)上舍第。宋高宗南渡后,为起居郎,召试政事堂,拜中书舍人,历官翰林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死后赠左朝议大夫。著作有《北海集》。《兵筹类要》就是他在翰林院时所撰写的,被收录在《北海集》中。

  綦崇礼在翰苑时,深感学习军事的重要,认为”文武并用,是帝王之极功”(《进历代兵筹类要表》),而古代名将的用兵事迹,”诗书所传,载籍所记,散漫难穷,学者病之”(《进历代兵筹类要表》)。在他之前,张预虽然撰有《百将传》,并献给了朝廷,但对这部兵书他并不满意,认为”握兵制胜,为王牙爪者,何世无之,独百人乎哉?矧遇敌制胜契于事机,殆非一途。”(《进历代兵筹类要表》)所以,他采择古代兵法,汇集历代将臣军事言论和治军用兵事迹,以及前王驾驭将帅之术,参校得失,评论利弊,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编纂,名曰《兵筹类要》,并写了进表,进呈给皇帝。

  作者在进表中称《兵筹类要》凡十万言,分百余门,而今存本只有约三万字,二十篇。仅存有原著的一小部分。这二十篇的篇目是:廉正篇、至公篇、器识篇志大意广附、志气篇、忘身篇、忘家篇、诚感篇、族属篇、家资篇、誉望篇、知将篇、荐举篇、君命篇、礼貌将臣篇、内御篇奉上附、学古篇不学古附、儒学篇、镇静篇、决水篇、火攻篇。

  《兵筹类要》是一部类书性兵书。但是,和一般性类书又有所不同,除了类辑军事资料外,还有辑录者的议论。其体例是,首先将内容分为若干门(篇),每篇之中,开头以”臣尝谓”或”臣闻”、”臣观”引出一段概括本篇中心思想的言论,如《志气篇》开头说:”臣尝谓:将以志为主,以气为辅。

  志藏于神而为气之帅,气藏于肺而为体之充。苟气不足以发志,志不足以运气,则何以勇冠三军,而威振邻敌。故曰:功崇惟志。又曰:志至焉,气次焉,知此则知所谓大勇矣。”接着辑录与此有关的历代人物事例,并按时代先后排列,根据所辑人物事迹的利弊得失,间以”臣读”某兵书,引一段切题的兵法言论,如《忘身篇》列举司马穰苴等临阵忘身的事迹后说:”臣读《吴子》,曰:必死则生。若穰苴、马援类能进此。”最后以”论曰”对全篇进行评论,如《学古篇》最后说:”论曰”:赵奢与子括论兵,奢不能难,亦不谓善。传称括自少学兵法。臣意,其法于法而不知法之所以为法者也;知法之所以为法,则心术内融,可与应机,可与成功,非特能言而已。必曰:如是而合于古,如是而戾于古,鏖兵接战惟古之法,是按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也,以乡饮酒之礼礼军士也,君子病诸。”《兵筹类要》选材比较广泛,历代皇帝廷臣,文武官员的言行,凡他认为有借鉴价值的都予收录,但”至于事涉浅近,不足为后世法者,亦所不取。”所收事例,大都进行了概括归纳,文字比较简练,多则十数言到数十言,少则只有一句话。

  《兵筹类要》从现存的20篇看,主要是君主驾驭将帅和将帅自身修养方面的内容,只有《决水篇》、《火攻篇》两篇讲到作战问题。在君主驾驭将帅方面,作者认为君主只有知将才能得将,”人君雍容帷幄,折冲千里,以其得人也。欲得人,在乎知人。其未得之则知其才,既得之则知其功,如是而后可以屈群策。”(《知将篇》)他还认为,”用贤之道,相易而将难。”(《知将篇》)难就难在贤将的德行不能著于平素,不能单靠近臣举荐得来,也不能靠论资排辈选拔得来,他往往崛起于卒伍、草野。所以,作者主张,”折冲御侮得其人则用之,不以资计而序迁。”(《知将篇》)他还主张君主要礼貌待将,并用封建的君臣关系解释说:”盖君臣之道,施报而已。

  施之不尽而报之尽未之有也,故礼貌大臣,所以尽其节。狎侮君子则罔以尽人心。况夫将者,民之司命,时之安危,国之荣辱系焉,可不厚礼以责其效乎?”(《礼貌将臣篇》)指出”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内御篇》)作者还主张君主和将帅要相互信任,君主要保证将帅有职有权,”兵机若神,应事立断。”(《内御篇》)这样,”虽近在朝廷,远在万里,莫不上令而下从,若合符节。”(《内御篇》)在将帅修养方面,主张将帅要廉正,”行师之道,以廉正为先。”(《廉正篇》)要有器度,”吞勍敌,著洪列者,以器度凝远为先。”(《器识篇》)要有志气,”将以志为主,以气为辅。”(《志气篇》)要”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忘家篇》)要爱民爱兵,”将臣出万死一生之地,保人民,卫社稷。”(《诚感篇》)”古之善养兵者,相亲以恩,相结以诚,与之安,与之危,惟所用之往无不利。”(《族属篇》)

  《兵筹类要》出自儒生之手,有明显的儒家思想倾向,如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及忠君思想等。此外,也有明显的天人感应思想,如在《诚感篇》中说:”庆忌以谗自刎,而慧星袭月。邹衍以忠见弃,而繁霜夏陨。刘昆向火叩头,而反风降雨。戴封积薪自焚,而大雨立至。天人之应甚于影响。”这是阅读本书时需要注意批判的。

  《兵筹类要》原书散佚,今存残篇,保存在《四库全书·集部》,编在《北海集》第三十七至四十六卷,共十卷。

  第三节武编

  《武编》又名《唐荆川纂辑武编》,唐顺之纂辑。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明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1529年)会试第一。曾以郎中身份督兵浙江,与胡宗宪共同抵御倭寇,因有战功,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

  ”史称顺之于学无所不窥。凡兵法、弧矢、壬奇、禽乙,皆能究极原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兵家类》)对天文、地理、音乐、数学都有所研究,善长散文。一生著述甚富,有《荆川先生文集》、《广右战功录》等十来种。学者称其为荆川先生,明崇祯年间追谥为襄文。

  本书纂辑于明嘉靖中。当时,明廷武备废弛,将帅缓带轻裘,军队养成懒惰散慢的习性,徒有简兵练卒之名,而无强兵锐卒之用,一有战事,则蒙头缩项,胆落神悸,毫无战斗力。唐顺之有慨于此,为振兴武备,广搜博采,从历代兵书及其他史书中辑录对于武备有所裨益的资料,”一切命将驭士之道,天时地利之宜,攻战守御之法,虚实强弱之形,进退作止之度,间谍秘诡之权,营阵行伍之次,舟车火器之需,靡不毕具。”(吴用先《武编序》)编纂成《武编》一书。后来唐顺之抗倭和巡抚凤阳期间,多得力于该书。明郭一鹗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得是编熟之化之,天下无勍敌矣!荆川先生熟而化此,以南剿倭,北创虏,十用其七八。”然而本书当初并未刊行,只有抄本传世,为秣陵(南京)焦澹园所收藏。焦氏非常珍视这部书,时常有人向他索要藏本刊行,他都以”兵阴道也,乃阳言之乎?危道也,乃安谈之乎?非其时也”为由,拒绝刊印。到了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后金政权起兵反明,明军损兵折将,连连败退。这时,焦氏才认为是刊印此书的时候了。于是将抄本交给徐象枟雕版印行,使这部沉睡多年的兵书得以广泛流传。

  《武编》是一部军事类书。全书分前后二集,共十二卷。

  前集六卷,五十五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五十四门);后集六卷,一百三十四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九十七门),其卷目如下:

  前集卷一:将、士、制、练、令、料、觇、间、明、疑、诡。

  卷二:战、攻守、攻、守、地、水、方、营、行、止、宿、警、节度、战、营制。

  卷三:阵。

  卷四:阵。

  卷五:牌、铁、火器、射、弓、弩、甲、拳、枪、剑、刀、简,锤、扒、挡、火、夷。

  卷六:车、水磨,桔槔、马、牛、舟、军需、矿、药方、杂术。

  后集卷一:料敌、抚士、信、勇、严、赏、罚、五危、贪、骄、将自表异、军政不一、练士、绝技、激、攻心、推诚、用敌人、诡道、权奇。

  卷二:息乱、定乱、抚降、处降、招降、杀降、用间、反间、使间、乡间、内间、死间、生间、俘间、漏间、不信间、谍间、察间、隐语、伐交、合交、攻、守。

  卷三:示弱、示强、示远、示近、声此击彼、利、毒、乱、诡异、避、怒、卑、劳、离、不备、不意、未成列、新集、未集、远来、饥渴、粮尽、不整、不戒、不、离部、移阵、心怖、半济、渡、地利、天时。

  卷四:佯北、阙围、穷寇、归师、截归、疑、先声、声、降、退、诡声、诡形、死战、乘胜、两敌、退据、苦战、败、攻必救、掩巢、坚壁、摧标。

  卷五:先锋、奇兵、伏、伏城、邀、首、尾、横、夹、独战、阵、大阵、分、合、分敌、聚敌、先、后、迟、速、缓、轻、重、瑕、坚。

  卷六:车、骑、舟、火、水、粮道、水、渡水、地、天、夜。

  《武编》前集主要辑录有关兵法理论方面的资料,内容包括将帅选拔,士伍训练,行军作战,攻防守备,计谋方略,营制营规,阵法阵图,武器装备,人马医护等等。后集全部是用兵实践,其体例与《武经总要·后集》略同,系从古代史籍中概取有关治军和用兵的故事,以为借鉴。

  《武编》采集资料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武经七书》、《太白阴经》、《虎钤经》、《武经总要》、《续武经总要》等兵法典籍到汉唐以来的名臣奏议,无不摭集,仅前集所注明的就有40余种。其中保存了一些他书少载的资料,如农民起义领袖孙恩曾经用过的演禽战法等。本书比较注意辑录当朝的有关军事资料,如前集卷一比较详尽的辑录了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制定的赏罚条令;前集卷四辑录了赵本学、俞大猷有关阵法资料,尤其是辑录了当时被称为”称战”的戚继光鸳鸯阵。另外,还比较注意辑录反面战例资料,以为鉴戒。如在后集卷一就辑录了历史上一些”将自表异”、”军政不一”而招自失败的事例。

  本书在编纂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类名重复过多,甚至在同一卷中类名有重复,象后集卷六就有两个类目是”水”,一个讲水攻,一个讲水源,若将其改为”水攻”和”水源”,既能准确具体地表达类目意义,又能避免类目重复。

  在选材方面,编者比较注重实用,但在《前集卷六·杂术》中辑录了所谓”避箭法”、”鬼门关”等纯属荒诞迷信的东西,是本书的糟粕。

  《武编》虽然述而不作,但它出自既有军事实践又有历史知识的学者之手,加之专为振兴明廷武备而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今天来说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本书自明徐象枟曼山馆刊印之后,受到后人的重视,清代又有重刻本、抄本行世。

  第四节运筹决胜纲目

  原书题总督三边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叶梦熊著。叶梦熊,字男兆,归善(今广东省惠阳)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进士,由福清知县入为户部主事,改御史。后任赣州知府、浙江副使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山东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不久改陕西。因与经略使郑洛议论不合,又改巡抚甘肃。史称他有胆决,敢于任事。哮拜反明,他上疏自请讨伐,不久代为总督,宁夏平息,以功进右都御史,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运筹决胜纲目》由《运筹纲目》和《决胜纲目》两部分组成。这两书虽然均题叶梦熊著,但经核查,《决胜纲目》从篇题到内容全部抄自《百战奇法》,仅其卷八”归战”、”逐战”,卷九”饵战”、”离战”,卷十”书战”、”变战”、”畏战”、”好战”的顺序稍有变化而已,实非叶梦熊之作。对此,明清以来诸家书目,乃至近年来出版的有关研究《百战奇法》(《百战奇略》)的专著和论文,都未言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在为本书撰写提要时,就本书论本书,虽发现《运筹纲目》和《决胜纲目》”体例小异”,但未深究,仍据原书所题指称为叶梦熊著。《明史·艺文志》只著录有《叶梦熊运筹纲目》,未见著录《决胜纲目》,可能是不将其视为叶梦熊之作的缘故。

  《运筹纲目》,《明史·艺文志》著录为十卷,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写的提要称:”《运筹纲目》凡八卷,为纲八,为目八十,纲目之下,俱有统论,各采史实以证之。”此本当为残本。今存本与《明史·艺文志》著录相同,十卷,共分为十大类,即所谓纲;每纲之下有子类十个,全书共一百个,即所谓目;每目之下录三人有关事迹作为史证,全书共录史证三百条。纲和目均有著者的按语,援引古代兵法,评论将帅用兵得失,阐述作者的军事主张,如卷一”御军”按语:”愚按:孙子谓不知三军事权,而同三军之政与任,则军士惑且疑。故号令必严,赏罚必明,骄悍必诛,士卒必爱,事权莫重于此。故揭御军之纲。”全书纲目如下:

  御军:法令必行、军静不乱、有罪必诛、优恤疮痍、财不私己、劳必共众、严斩败逃、谋诛骄悍、申严约束、整肃部伍。

  料敌:名将料敌、儒生料敌、间人辞色、智将测度、设方误敌、乘机破众、兵贵乘劳、事机宜密、谋当从容、救须密迩。

  合战:佯北试敌、严刑作气、从旁横击、三面夹攻、弱战强继、前邀后击、多伏合围、选锋锐进、冲贼疲倦、击敌衰惰。

  伏兵:华伏破夷、夷伏破华、偃戈诱敌、诈降设伏、预伏待敌、佯北掩击、诈丧诱劫、据险败敌、料伏搜山、诈藏疑虏。

  水战:囊沙壅水、灌水冻冰、攻击半渡、阻绝汲道、用毒败敌、背水成功、设疑潜渡、据高纵水、计败船只、诱取战具。

  火攻:焚草败虏、夜火却敌、焚烧草莽、火燔辎重、晚防斫营、风当纵火、火畜成功、烧船建绩、籍地用火、因敌反烧。

  出奇:休士鼓气、示缓进速、变服诈敌、设计暗遁、断饷败敌、虚粮诳众、增减军灶、药毒酒食、纵畜饵贼、扬尘助势。

  用间:赂宠祸将、因使安仇、设间惑虏、伪书诈敌、反间疑心、谣言惑众、厚谍得情、图形建绩、因隙成惑、纵降反报。

  狙诈:冒险破敌、张疑张势、疑似惑军、假祀安众、据理破疑、伪退掩袭、声东击西、诈降夜袭、计用牛马、差迟更漏。

  城守:随机应变、示弱解围、诡计击虏、权道制敌、诈谋诱敌、乘时进取、撤围散势、缓功诱众、藏伏乘虚、伪辞掩袭。

  《运筹纲目》将历代御军用兵的实例概括归纳为10类100条,并加以评论,旨在以古喻今,为明廷军事上提供借鉴。

  因此,在许多按语中,对当时的军事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火攻”按语说:”今北虏猛悍,难与角力,若能明于火攻,发之以时,应之以兵,虏必警溃败北,不敢再入矣。”《运筹纲目》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纲目和按语中,如纲目中的”法令必行”、”有罪必诛”、”忧恤疮痍、财不私己、劳必共众”、”随机应变”、”诈谋诱敌、乘时进取”等观点,都是古代治军作战的经验之谈。尤其是按语中所包含的军事思想更为丰富一些。在军队建设方面,主张精选兵员,厚养将士,”选之贵精,养之贵厚。”(《合战》)重视任用智将、儒将,认为”兵非出奇不能胜,奇非智将不能出”,”书生博古通今,深谋远虑,故能料敌情伪”,”用兵贵奇谋,而儒者不可轻也。”(《料敌》)在作战指导方面,强调掌握敌我情况,认为”能知彼己,则守其可守,攻其可攻。”(《料敌》)重视战前筹画,认为”致胜虽在于临战,而筹画则定于平日。”(《合战》)平日筹算的周密而符合实际,战时胜利的把握就大些。主张伏击歼敌,认为”兵贵以律,尤贵有伏,否则虽多必败。”(《合战》)特别强调战争的指导者要因敌变化而取胜,指出:”善用兵者,无不奇,无不正,使敌莫测,则不敢轻与我战。”(《城守》)又指出:”奇”本身也是千变万化的,”兵以奇胜,自昔而然。但奇之名虽同,而奇之实则异,神出鬼没,变化无穷。”(《出奇》)所以主张战争中要以奇制奇,比如,”对垒将战,而夜先斫营,亦兵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之奇也。然智谋之士,必先为之备,而敌反堕我计中。”(《火攻》)对于古代战法的学习与运用,主张”师其意”,反对”泥其迹”,在《火攻·火畜成功》按语中,对历代使用火牛火马作战的得失进行了有见地的分析:”田单火牛败燕军,复齐城,古今脍炙人口。至若王则用之则为明锅所败,邵青用之,则为王德所败,何也?夫善法古者,师其意而不泥其迹。田单之火牛非法楚王之燧象乎?然先诡谈神师,以疑敌之心;尽以龙纹,以疑敌之目;外则衔枚夜击,内则铜器助威,斯克有济。若别无善策,而专倚火牛,王则、邵青是已。

  至于杨旋之火马,则又善于法单者,故亦能平苍梧。”对于天时、地利、人事三者在战争中的作用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兵城者,地利也。风零者,天时也。谋智者,人事也。非天时则地利不能成,非人事则天时不能识,三者可相有而不可相无,然人事其本也。”(《水战》)另外,书中也有一些明显的糟粕内容,如美化帝王,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把朱元璋说成不学而能的先知先觉者,”若我太祖,则天纵神圣,不学而能。”(《料敌》)

  本书刻于明末,现存有明余泗泉卒庆堂刻本和明史氏琢庵冯琦序刻本。

  第五节经武要略

  《经武要略》,庄应会编辑。庄应会,字春侯,明末清初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明朝末年进士,始任福建提学仪制司郎中,继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分管淮扬、浙江、山东等处漕储,兼巡视河道。明亡后,清顺至初补江西参政,迁右布政使,官至刑部侍郎。

  《经武要略》纂于明崇祯年间。当时明朝政权已经衰败不堪,朝廷昏庸,政治腐败,人民被逼到死亡的边缘,纷纷起来造反。面对后金政权的南下和农民起义,官军连吃败仗。对于形成这种形势的原因,庄应会认为,是由于承平日久,人不知兵,世人以”金革抢攘为迂”,”以铁马金戈为耻”造成的。所以他提出要让将帅朝臣通晓兵法战策,懂得”千古将略”,”以资筹帷制胜之用。”(《自序》)为此,他广收博采,”上自素书、握奇,鹰扬六韬,下及孙吴、卫霍,隆中坛上僭箸被褐之谈,以至熙朝佐命元勋诸策”(《自序》),条分缕析,以类相从,编成《经武要略》。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进呈皇帝。

  《经武要略》共二十四卷,约五十余万字,分上集和正集两部分。上集二卷,分类记述明代历朝皇帝及”佐命元勋”庙堂胜算、疆场筹策、德政礼治、择臣御将、恩威赏罚等事迹,即所谓”胜迹”,”用标历代帝王之准,为圣子神孙之所取法。”(《经武要略》上集序)每类之中以年号标目,按时间顺序排列史料。正集二十二卷,从《武经七书》及阵法图记、战守备御等兵书和经、史、子、集中辑录”可资谋勇”的历代军事史料,并进行了分类排纂。其中第四卷”灭虏”、”荡寇”专记明朝抵御少数民族政权和镇压农民起义的遗事。全书前有”总序”,每集前有”集序”,天头有眉批,文中有编辑者的评语;上集前有”小引”,正集前有”进《经武要略》表”。全书卷目如下:

  上集:

  一卷:圣猷庙胜、皇仁绥戡。

  二卷:德礼顺治、简用推赤、便宜责成、恩威赏罚、兵马饷械、保勋长治。

  正集:一卷:德征、内治、忠赤。

  二卷:阵法上。

  三卷:阵法下。

  四卷:灭虏、荡寇。

  五卷:兵制、兵法、权变、机颖、机势。

  六卷:将权、纪律、号令、戒严、禁戢、训练、团募。

  七卷:方略、胜算。

        八卷:简帅、罗材、识拔、广智、恩礼、奖宥、奋迹。

  九卷:英武、骁鸷、奋击、奇功。

  十卷:卓识、正论、料敌、奇计、阴谋、警速、干敏。

  十一卷:胆略、威望、权谲、冲突、掩袭、邀截。

  十二卷:奇正、虚实(附分合、主客)、缓急、用敌、设疑、示弱、诱歼、不意、乘懈。

  十三卷:经理、操纵、营壁、肩任(附励志)、胜气、备预、防弭(附厘剔)。

  十四卷:攻围、鏖战、城守、堵御。

  十五卷:勘定、威远、入险、趋利、构持、力全。

  十六卷:赏罚、鼓励、恩抚(附得心)、威克、财致、感动、坐制(附犄制)、光复(附持胜)。

  十七卷:宽仁、公普、刚断、明察、布信、详慎、绥怀、安众、屈服。

  十八卷:考仪、节侠、廉让、和辑、谦牧、识量、慎重、静暇(附秘密)。

  十九卷:天时(附太乙略、奇门略、六壬略、推占)、控扼、因地、火攻、水战。

  二十卷:形势。

  二十一卷:转输、屯种、车骑。

  二十二卷:密间、伏翼、侦侯(附向导)、马政、军资、庞识、止戈。

  《经武要略》基本上是一部军事类书。它与一般军事类书的不同点是文中有编辑者的评论,所以又可称为辑评体兵书。

  编者的评论共一百一十二条,或评论古人用兵得失,或抒发编者的见解。评论多集中在编辑者比较熟悉的明代事例,所以评论中不乏有切中时弊的真智灼见。如他针对明军缺乏训练,军饷不足的情况,提出:”兵非素练不可用,非足饷不为用。然召募佥派乌合之众,既无死敌之心,坐縻赡家月粮,尺籍有兵,战阵无兵,亦奚用此?惟有团练土著之兵,不烦更戍之劳,又免安家之费。”(上集二卷《简用推赤》评语)他还提出屯守兼顾的主张,认为”兵饷取给于屯,最为上策。””屯守兼而兵农斯济矣。””遇警则合力捍圉,宁静则尽心屯种。”(上集二卷《便宜责成》评语)眉批中也有可资借鉴的内容,如”胜负不系兵之多寡,而在将之知(智)愚;师克不在两军对垒之时,而在谋臣协恭之日。””有备庶可无患。”等等。

  《经武要略》为挽救明廷败局而作,评论为有感而发,内容也较丰富,保存的明代史料较多,有一定史料价值,在当时也有一定现实意义。本书编纂方面的缺点是没有注明资料来源。由于编辑本书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后金政权南下,书中称后金(清朝前身)为”建夷小丑”,所以在清代未见刊行。

  现在见到的惟有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刊本,而且只有少数大图书馆有收藏,流传不广。

  第六节兵机类纂

  张龙翼编辑。张龙翼,字羽明,明末松江(今上海松江县)人,生平未详,明末清初人钱谦益为本书写的序言称:”张子幼即受书黄石,弃儒冠练习时务,又加考索,编摹数十年,勒成此书。”说明张龙翼为编此书下了很大功夫。

  所谓兵机,这里是指军国筹策,机权谋画;所谓类纂,就是分类编纂。顾名思意,本书是一部军事类书。全书三十二卷,分为三十二大类,三百一十八小类,共辑录自先秦迄明代用兵方面的正反事例二千一百一十四条(其中反面事例一百五十七条),阵法三十条,每条多则数百字,少则数十字,文字比较简练。为便于了解全书所辑内容,现将其类目抄录于下:

  疑兵:曳柴疑敌、燃火疑敌、扬旗鼓疑敌、偃旗鼓疑敌、变服帜疑敌、效敌兵取胜、解鞍疑敌、陈伎乐疑敌、指挥疑敌、开门疑敌、虚营疑敌、假营疑敌、草人疑敌、致别疑敌、缓服疑敌、添灶疑敌、办马槽疑敌、驱牛驴疑敌、散舟疑敌、纵虏疑敌、立堰疑敌、车声疑敌、犒军疑敌、牧马疑敌、列阵疑敌、诡炮疑敌、会兵疑敌。

  诈兵:示弱破敌、示不进破敌、声此击彼、攻此救彼、佯败破敌、诈降破敌、诈馈饷破敌、诈和破敌、诈迎抚破敌、诈胜破敌、诈会盟破敌、诈取敌城、谬言诒敌、扬言敌败、兵败诈称佯败、扬威恐敌、假称神助、无粮示有粮、有舡示无舡、挫敌诈谋。

  伏兵:诱敌入伏、伏兵击敌、潜兵为内应、破敌伏兵。

  掩袭: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兼行克敌、潜师袭敌、暮夜袭敌、冒雪袭敌、雨中袭敌、践水袭故、雾中袭敌。

  奇兵:奇兵破敌、夹击破敌。

  锐兵:摧敌锋锐、致军死战、严令取胜。

  重兵:恒慎不懈、持重不轻。

  乘机:乘机破敌、乘胜破敌、乘敌国乱、乘敌军乱、乘敌困疲、乘敌谋未合、乘敌未整、乘敌自退、乘敌犹豫、乘敌莫测、乘敌不相救、乘敌畏惧、乘风沙破敌、乘水破敌、乘机封建、乘机易帅、乘机安全、乘机报仇、乘谍书取胜。

  伺便:待敌气衰、待敌疲敝、待敌自生变、伺敌懈怠、待敌近奋击、半渡击敌。

  致敌:诱敌来战、诱敌出战、激敌出战。

  喂敌:赂敌取胜、赂敌解围、留敌缓追兵、饵兵破敌。

  敝敌:绝敌粮馈、绝敌水草、断敌援路、断敌归路、毁敌桥梁、坚壁老敌师、困敞敌人、攻敌根本、以计取敌马、断敌弓弦、羁縻敌兵、使敌自相图、分敌兵势、使敌兵不得合。

  权变:矫制击敌、不请命击敌、不请命封赏、违命破敌、不待命受降、因符节立功、便宜立功、伪书说降、以计救主、以计脱难、托事免疑、推戴立功。

  反间:间易敌将、间杀敌将、间罢敌将、间疑敌党、间敌自相图、间止敌兵、间敌使敝、间敌绝和、间人使叛、间敌党附己、用间救难。

  奇法制胜:断弰破敌、短兵破敌、袖棒破敌、药箭惊敌、磁石制敌、折行马为兵、偏厢车破敌、筒鞭发矢、系戟于马、羽矛为矢、扬灰破敌、散豆破敌、木履去蒺藜、牛羊塞巷、火牛破敌、蒙虎皮破敌、蒙羊皮胜敌、鹅鹜乱声,哨鸽发伏、青蓑舁舟、毳帽潜贼、搅地龙陷敌、车营御虏、编篾为。

  破阵:破骑阵、破象阵、破火牛阵、破战车、破战舡、破铁浮图。

  火攻:火攻破敌、破敌火攻。

  水战:壅水破敌、移敌涉水表、引舟入水、设钩距破敌、锁江拒敌、破江中铁锁、设计渡水。

  据地利:据地利破敌、据城破敌、据粟取胜。

  攻城寨:火炮攻城、地道攻城、凿堑围城、堰水攻城、乘高攻下、持练缘城、缒纺登城、悬布登寨、穴地泄水、火猱破寨、破敌水栅、夜斫敌营、不越次攻城、长围困敌、纵樵采縻敌、撤围散敌。

  守城寨:毁敌攻具、拒敌攻具、毁攻城舡、炮击攻者、开突门破敌、穿地道破敌、截敌地道、御敌土山、决水灌攻者、烧退攻者、战退攻者、伺间破围、灌水冻城、补城捍敌、移城穷敌。

  激励:激劝众使战、激众使从己。

  游说:游说图敌、游说退敌、合纵破敌。

  招降:恩信招降、诱敌使降、说降敌将、威信服敌、慰谕平乱。

  用敌人:用降击敌、用俘取胜、不杀降取胜、以夷狄攻夷狄、存敌为捍蔽。

  报军情:觇视敌营、通报声息、懦卒为探。

  料敌:料敌可克、料敌必退、料敌必来、料敌不至、料敌必降服、料敌不敢战、料敌必诈、料敌有伏、料敌未易克、料自师必败、料敌所向、料筑城可成、料安营得失。

  备敌:筑垒城御敌、烧栈道备敌、穿池备敌、障虏通道。

  谋画:谋创基业、赞成其业、赞助安国、陈献谋策、结聚豪俊、任用材智、养民图敌、声罪伐敌、收取图籍。

  杂类:亲征取胜、和邻图敌、结夷狄为助、小舟运粮、铁笼免危、市马破敌、挫抑敌谋,使敌不追、不露虚实、军乱能整、使兵识将意、计诛叛党、设计平乱、以计平盗、设计避仇、以计弭变、以计止叛、以计止暴掠、设计认贼、设计偷营、诈病图人、设计图人、诱还亡臣、诱盗还物、徙营避变、储雨济渴、毒洒毙贼、纵烟隐身、以计得兵、小失大得、暗藏军令。

  阵势:积卒、握奇、三才五行、兵农、崇卒、乘之阵、鱼丽、荆尸、大偏小偏、五军、八阵、方圆大阵、连马方阵、却月、结车为阵、高欢圆阵、赵仲卿方阵、周法尚方阵、行宫营阵、六花、长蛇、马燧车营、梁晋方圆阵、金人骑兵阵、平戎万全阵、叠阵、张贵船阵、张世杰舶阵、元制四阵、鸳鸯阵。

  不用计:不用计致败、不用计无功、不用计无成、不用计生患。

  《兵机类纂》作为一部军事类书,编纂上有其特点:一是类目设置比较全面、细致,大类下有子类,全书共有三百五十个大小类目;为容纳不便归类的内容设有”杂类”;为突出反面事例的作用,还设置了容纳反面事例的类目”不用计”,这样使所有关于兵机方面的事例都能有所归属。二是选材紧扣主题,又不因人废言,即”专以兵机为主,非军国筹策,概不录及;苟于军国有关,虽君相山野之谋,与将略一体收辑,重在谋画,不专重品格。”(《兵机类纂·凡例》)三是广搜博采,又删繁就简。全书搜集大小事例二千余则,”上起轩辕,以及昭代(按指明代),其间雨臣云将,匡王定鼎之谟”(钱谦益序),均在收录之列;每则事例,凡与兵机无关的文字尽行删除,言简而意赅。四是采集”以经史为主,一切野史不经之论,悉为弃去。”(《兵机类纂·凡例》)五是编排上以类聚事,不以人归类,一人有几事者,按照事例的性质分别归入相应类中;一类之中再按时代先后排列。

  《兵机类纂》不仅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便于查阅古代有关军事资料,而且可读性较强。钱谦益在序中称其”事博而该,文简以严,诚哉!其为兵机妙纂也。”柳茂枝在书名页题词说:”是集也,《广将传》、《将略》之不及,而芟其繁,汇千变万化之奇正而析其类,使探珠者不烦阅五车而今古无遗;登坛者未及历百战而机权预谙,真济时之宝筏,疗馁之金丹也。”《兵机类纂》刻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书前有钱谦益和东吴伟业骏公序,卷端除题”张龙翼羽明父辑”外,并题:”瑞屏大宗伯鉴定,同郡吴志葵圣阶父较,长洲朱正明伯亮父阅。”

  第七节治平胜算全书

  《治平胜算全书》,清代军事类书,题年羹尧辑,书前有年羹尧自序。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任四川、广东乡试考官,后迁内阁学士。他因深通兵法,熟谙地理险要,擢升巡抚,历任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平西将军、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是清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多次上疏言兵,提出了”以番攻番”,”宜步不宜骑”的御边之策,并亲自驰骋在西北西南疆场十余年,勘乱西藏,平定青海,为捍卫和巩固多民族的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雍正三年(1725年)因所写贺表有误,触怒雍正,削去总督之职,调任杭州将军。又因他抗旨不遵,职务尽削。继则罗列九十二条罪状,被雍正赐死。

  年羹尧《自序》称:”爰不揣鄙陋,采辑古来帝师王佐营阵,以及先民制器尚象阵式,汇为一册,二十卷。久欲谋之梨枣,以公同志,无奈南辕北辙,东讨西驰,刻无停晷,未能竣事。今谪官武林,闭门谢客,旅舍无聊,检点旧箧,复观此书,因叹数十年之精力,至今日乃湮没于残笥破簏之中,亟为装订成帙。”如果这篇《自序》可靠的话,说明本书由年羹尧亲手采集军事资料汇编而成。由于他身任军职,南征北战,无暇刻印。直到他被贬官杭州时,才装订成帙。自序时间题为雍正二年春三月,似有误,因他”谪官武林”是雍正三年春天,所以自序时间应为雍正三年。他在《自序》中还说:”窃欲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以俟将来君子。”说明他自己未有刊印。而他于雍正三年十二月被赐死身亡,后人也未为之刊印,因此只有抄本传世。

  《治平胜算全书》二十卷,一种抄本作十二卷,系以类目分卷;还有一种抄本分为二十八卷。全书约十五万字,附图四百五十余幅。为便于了解它的收录内容和编排体例,特将其详细卷目抄录于后:

  卷一战地:杂叙战地、叙战、九地、六形、土俗、城制图、弩台图。

  卷二仪制:仪注、庙誓、军誓、军祭、定惑、行赏、临行变阵图、大将军行营旗鼓说、军约、结状式。

  卷三仪制:排列图、乡导、间谍、阵号、符契、字验、传信牌、干酪、备干粮、斥堠听望、探旗、探马、递铺、烽火、行烽说。

  卷四古阵:古阵叙法、大阵、东西拐子马阵、先锋阵说、策先锋阵、分马后队、八阵法、黄帝所传风后握奇阵图、续握奇图说、握奇阵记、李靖阵法、万全阵法、大宋平戎万全阵图、宋八阵法、诸葛八阵记、诸葛瞿塘方阵辩、伏羲六十四卦内外图、黄帝纵布握奇图、孙武八阵图、阵法正宗十八势。

  卷五阵法:阵法总说、裴子法、裴子又法、方阵图说、圆阵图说、牝阵图说、牡阵图说、冲方阵图说、车轮阵图说、罘罝阵、雁行阵、方大阵、圆大阵、牝大阵、冲方大阵、车轮大阵、罘置大阵、雁行大阵。

  卷六阵法:八阵图、推演八阵法、八阵图说、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阵法十四势、鱼复江八阵、骑兵二十四阵、骑滚兵阵、骑兵归营、常山蛇阵、骑兵战方阵、炮方阵、

  卷七下营:诸军营法、下营法、绿营杂制法、偃月营法、裴绪营法、警备法、备夜战、立号法、定铺法、持更法、迫探法、漏刻法、防毒法、寻水泉法、养病法、征马法。

  卷八下营:营法(并图三)、行别方阵、右方营法、行军辎重、立成方阵。

  卷九守城:守城法、守城论、守城说、守城问答、原信、暗门、插板、钓桥、垂钟板、蓖篱笆、皮竹笆、木马子、狗脚木、竹立牌、布幔、皮帘、土色毡帘、撞车、绞车、铁撞车、刀车、木女头、木擂、砖擂、夜叉擂、车轮擂、狼牙拍、飞钩、水袋、水囊、麻搭、唧筒、风扇车。

  卷十守城:穿环、陷马坑、机桥、鹿角木、搊蹄、地涩、铁蒺藜、铁菱角、拒马木枪、拐枪、抓枪、拐刃枪、钩竿、锉手斧、叉竿、布城说、布城图式、拒马式、蒺藜式、软壁式、木城式、刚柔牌式、鬼箭式、张弩式、连驽式、飞炬、燕尾炬、鞭箭、火药鞭箭、铁火床、游火箱、行炉、引火球、蒺藜球、铁火鹞、竹火鹞、猛火油柜图说、火楼、拶丝杈、横筒、通锥、钓锥、碗、勺、沙罗、霹雳火球、火锋、烙锥、烙铁、地听。

  卷十一攻城:攻城法、攻城略、地道、木排搭绪棚、绪棚盖笆、绪棚两边垂笆、雁翅笆拐、木挂搭绪、排搭绪棚、屏风牌、屏风笆、编皮笆、上头车梯、炮楼、壕桥式、行炮车、折叠桥、云梯、火车、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蒺藜车、木牛车、尖头木庐、木幔、望楼图说。

  卷十二攻城:火镰、火叉、铁锚、火钩、短刃枪、短锥枪、蒺藜枪、拐枪、抓枪、烈钻、欢耳枪、镬锥、蛾眉斧、风头斧、注盘、木鱼、皮幔图说、皮透槽、行天桥、绳梯、擂梯、把车、扬尘车、填濠车、濠皮车、巢车、搭天车、枪车、饿鹘车、钩撞车、地戟、风轮船、下城缒车、虎皮车、运干粮车、巷战车、象战车。

  卷十三旗号:带甲神旗、中军坐纛旗、清道旗、金鼓旗、门旗、大五方旗、五方神旗、五方高照旗、五色展光旗、展光杂色旗、五行旗、角旗、主将号旗、豹尾旗、主将认旗、主将腰旗、中军腰旗、千把总腰旗、塘报旗。

  卷十四旗号:二十八宿旗、号带旗、六丁六甲旗。

  卷十五火攻:火攻说、火器说、原火器、神铳议、大神铳滚车、灭虏炮车、轻车、战车、佛郎机图说、小佛郎机说、虎蹲炮式、无敌神飞炮、天坠炮、万弹地雷炮、地雷式、地雷问答、石炸炮、石炸解、炸炮说、自犯炮、地雷炸营、西瓜炮图说、木炮式、子母炮总形、子母铳说、赛贡铳图说。

  卷十六火攻:锡铅铳说、无敌竹将军图说、木发贡说、飞天烟喷筒说、满天烟喷筒式、喷筒式、火妖、火砖包式、火桶、火罐、火枪、飞枪刀式、飞剑、神机箭、火箭问答、火龙箭式、雀杏、火禽、火兽、火牛、火兵、火盗、火船、烟球、行烟说、毒药火球、窝蜂图说、小窝蜂式、蜂窠式。

  卷十七水战:水战、水攻、水济、水平、照板、度竿、蒲筏、飞絙、浮囊、皮船、木罂、械筏、战船说、浮艇图说、蒙冲图说、走舸图说、斗舰图说、海鹘图说、火龙船图说、子母船图说、破船筏图说。

  卷十八原铳:火攻要言、原铳、说铳,铳法或问、炼大小铳火药、大铳药方、小铳药方、火箭方、火弹方、鸟铳药方、火门药方、见血封喉方、器解(即制炮法)、试旧炮法、捻药线法、火药法、炼硝法。

  卷十九原铳:粪炮灌法、制火药法、论铅子、火药问答、噜密铳全形散形、西洋铳全形散形、掣电铳全形散形、轩辕铳全形散形、九头鸟、火弹铳、火溜箭全形散形、鸟嘴铳全形散形、连子铳式、钻筒图、钻架图式、滚槽弹模、钻火箭图式、定火箭图、定自然打成线眼图、定火箭匣式、分形、定自然眼图、定自然眼座式。

  卷二十持铳:持铳图、倒铳药图、装铳药图、实药装弹图、着门装药图、着火绳图、噜密人打放图、立放图、十数步打放图、五六步打贼图、西洋人打放图、改西洋铳图、五人更番打放图、放掣电铳图、装轩辕铳图、着轩辕铳图、放九头鸟铳图、迭放火箭图、单梢炮图说、双梢炮图说、五梢炮图说、七梢炮图说、旋风炮式、虎蹲炮图说、拄腹炮、独脚旋风炮、旋风车炮式、车行炮式、车炮式、总梢炮式、合炮式、火炮式、炮车式、炮说、铳歌、炮歌。

  从以上卷目可以看出,本书所辑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军事地理、条令条例、阵法阵图、城邑攻守、旗帜号令、火攻水战、兵工制造及火器使用等。资料来源主要是《武经总要》、《武备志》等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有其他兵书如《兵法百战经》、《救命书》等的内容。综观全书,采辑资料比较重视实用,少有空谈虚论。所辑阵法阵图较他书更重实战应用,如辑录了”阵法正宗十八势”、”阵法十四势”等内容,对阵法的变换运用讲的甚细。卷一所辑对《孙子》”九地”、”六形”的解释,通俗而深刻,比《兵法百战经》所载内容为多。

  书中一些思想与年羹尧奏疏中的思想相吻合,如”以蛮夷攻蛮夷”,”以边塞之民,召募为用,开辟广土,以食厚赏”(卷一)等。在辑录的内容中也有些真智灼见,如卷九提出的积极防御思想:守城”当出奇用诈,以战代守,以击解围”等。

  但是由于本书辑录资料以实用为主,所以整部书理论价值不高。在编排上也较散乱,比如关于火铳的制造与使用本应归入火攻一类,反而放在了水战之后,单独列为两类,违背了分类的逻辑性原则。

  另外,题名年羹尧撰的《经帮寇轨》(见《清隐山房丛书》),又称《年大将军兵法》(见《八旗丛书》),与本书是同类书,但它录自《登坛必究》,内容只是本书中的一部分。需要提及的是,它将”攻城法”一筹(见《治平胜算全书》卷下)移至其卷端,作为序言,并题年羹尧自序。

  第八节知古录

  清代军事类书。分类辑录古代兵家将帅言论和事迹,取宋范仲淹”将不知古今,匹夫勇耳”之意,取名为《知古录》,意在”以古人之性情正众人之心术,以古人之事功广众人之见闻。”(盛福跋)倡导学习历史和军事理论。

  《知古录》系恒秢据其读史笔记整理而成。恒秢,字寿之,清绥芬人,旗校出身,”身隶旗籍,职厕兵官。”(自序),从军燕齐徐泗间(今河北、山东、江苏一带)。曾统领本旗兵守卫京师,”治军严整,不惮劳瘁。”(伊兴额序)他博览群书,注重研读古代兵法,”遇古人一言一事之足为师法者,往往情不自禁辄手录之,积日既久,裒集斯多。”(自序)但他又感到”故纸成堆,终归无用。”(自序)于是,于咸丰五年(1855年)利用军务闲暇,整理旧日札记,重新加以校阅,从中选出对军事有所裨益的三百余条,分门别类,汇为一书。作者除编有本书外,还辑有《韬钤拾慧录》,系摘抄《百战奇法》、《金汤借箸十二筹》、《练兵实纪》、《虎钤经》等兵书中的片断章节。

  《知古录》共三卷,二十八类,约二万字,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兵法通论,选录古代兵家将帅的三十七条兵法言论,以资借鉴;二是内篇性情,选录一百三十二条有关将帅修养方面的事例,”以正心术”;三是外篇事功,选录一百二十二条有关将帅治军用兵的事迹,”以广见闻”;四是巾帼,选录七条有关古代妇女用兵御敌的故事,”以愧须眉”;五是鉴戒,选录十三条古代将帅的恶德败绩,”以作鉴戒”。具体卷目如下:

  第一卷:兵法通论(三十七则)。

  第二卷:内篇性情:仁(八则)、贤(二十六则)、能(二十二则)、勇(十一则)、智谋(二十五则)、忠诚(十五则)、恩信(六则)、公正(七则)、谦退(四则)、廉洁(八则)。

  第三卷:外篇事功:整暇(十一则)、镇定(八则)、持重(三则)、备御(十一则)、军律(二十七则)、用间(五则)、料敌(十二则)、抚众(十一则)、安民(八则)、受降(三则)、城守(六则)、边防(十一则)、水军(六则)。

  附录:巾帼(七则)、鉴戒(十三则)。

  恒秢以军人的眼光选录历代军事史料,比较重视实用。与同类书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比较简练,很少有繁冗的文字。有人称其”条目赅括,拣练精详,在韬钤诸书中,询属言简意深。”(盛福跋)”《知古录》较之《兵法类案》颇易观览。”(毓孚序)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注意到了妇女在战争中的作用,辑录了妇女御敌的故事,尽管他的目的是”以愧须眉”,但在男尊女卑思想极其严重的封建社会,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本书的再一个特点是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特意辑录了古代将帅中骄横无礼、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等所谓恶德的反面事例,使人们以此为戒。

  本书因系由读书笔记整理而成,所以资料来源只限于编者读过的书,采集面较窄;史料虽辑自正史,但编者在摘录时也有剪裁失当之处。作为军事类书,类目过少,内容也过于单簿。

  《知古录》书成于咸丰五年,”未尝轻以示人”(自序),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他随军驻防彭城(今江苏徐州)时,才在伊兴额的提议下,由盛介臣、续小泉等捐资刊印。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避热窝重刊。

  第九节兵镜类编

  清末李蕊编撰。李蕊,广东羊城(今广州)人,曾投笔从戎,”驰驱秦陇,览山川于戎马间,继复游历东南,极江海之壮观,辨主客,审地利、人心,统中外以规大局。”(自序)有较丰富的军事知识。他对外国列强侵略自己的祖国非常愤恨,”目见耳闻,逼人太甚,有不胜流涕痛憾”(自序),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天下事皆己分内事”(自序)。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有裨益于时务,便于”随事随时抽查,以资谋略”(凡例),于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开始编辑《兵镜类编》,经过四年的辛勤笔耕,于光绪九年癸未(1883年)成书,次年又进行了续补。

  《兵镜类编》从书名上看,完全象是一部军事类书,从内容和编排方法上后,也具有类书的性质和功用,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军事类书,编者在分类辑录军事史料的同时,对每条史料都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评语,即有辑有评。另外第四十卷有《附录臆说十种》和《续录臆说补遗》,为李蕊手著。

  《兵镜类编》四十卷,约五十万字。卷前有自序和凡例。

  所采军事史料上自春秋,下至明代,均出自正史,稗官野史不予收录。全书共录军事史料一千四百七十一条,分为六十八类,每类中以朝代为序排列。另附”臆说十种”、”臆说补遗”二十条,其类目如下:知人、用人、将将、选兵、练兵、励士、行权、将本、卓识上、卓识下、智术上、智术下、胆智、反间、张疑、设伏、奇险、机巧、诈害、料敌上、料敌下、诱敌、乱敌、罢敌、豢敌、饵敌、震敌、轻敌、计退、夹攻、暗攻、水攻、火攻、风攻、诈攻、横攻、反攻、绕攻、急攻、缓攻、分攻、合攻、攻坚、攻瑕、战守、力守、备守、诈降、招降、慰降、解散、解围、持重、神速、静镇、奋励、退让、执法、大义、严整、慎秘、作气、精艺、学古、恤民、本计、词令、劈奸、疏虞、远虑上、远虑下、名论上、名论下;附录臆说十种:陪京说、守城说、扼要说、海防说、练兵说、用兵说、避炮说、用炮说、审长短说、杜乱源说;续录臆说补遗二十条。

  《兵镜类编》是一部史论结合,以时务立论的兵书。编者在”类编”部分写下了一千四百七十一条评语。这些评论都是有感而发,”考古成法,变而通之”(自序),纵横议论,评论古人用兵得失。或以古喻今,如在薛弼条下评论水战不若陆战,意在论今之海防不如陆防:”彼之长可避而不可斗,此犹水战之小者耳。若争之于海,其宜避更何如?岂可强为斗计,争所不必争而忘其当争乎?”(卷三十九《名论上》)或借题发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通过评吴璘用兵,阐述了长与短的辩证关系:”弱出强继,此法甚善;反我之短制敌之长,此法更善。反字中有无穷妙用,必审实长短所在。有所长必有所短,亦有所短必有所长。善于反即善于制变化之妙,总在一心,岂可安于短而惟长是畏乎?”(卷四《将本》)或对古代兵家著述进行品评,如对戚继光的两部兵书评论说:”《新书》所言练兵脚脚踏实,但不及《实纪》六练之全备耳。六练当以练将为第一,篇中条款亦极精密。胆气为练法所最重,发挥出却未见醒亮。营阵阵法计七十七条,皆系营中纪律,无一语及阵法,似不宜以营阵名。”(卷二《练兵》)另外,在其他一些评论中,也不乏有真智灼见,如”善用兵者贵精不贵多”。(卷二《练兵》)”军事尚才”,”将贵有谋”,”谋为行军之要”(卷一《知人》)”知人贵有远见,尤贵有细心。”(卷一《知兵》)”以民心卜天意,为举事成功之本。”(卷五《卓识》)”事有应变,安可预定。”(卷三《行权》)等等。

  本书《臆说十种》和《臆说十种补遗》理论价值较高。

  ”十说皆按切目前时势立论,有推衍于《兵镜》中者,有特创于《兵镜》外者。”(《臆说十种》)它是古代兵法与近代军事学结合的产物,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著者的军事思想,现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海陆说。他从敌我双方分析了海、陆利弊得失,得出了”防水不如防陆”的结论:”水路之险,险与敌共;陆路之险,险系我专。买船、买炮,修炮台,设水雷、鱼雷,以全力防水路,致陆路暨城内外概置弗论,倘敌由陆路将奈何?

  况水少陆多,争城必在陆地,故防水不如防陆。”(《臆说十种》)

  二、长短说。这是本书的最精彩思想,也是”防水不如防陆”的理论根据。在评论中他曾论述了长与短的辩证关系(见上文),在《臆说》中着重用长短理论来说明海防与陆防的关系,以及在反抗外国殖民者的斗争中如何扬长避短。他首先提出”兵事争短不如避长”。接着总结了以往”争短犯长”的教训,”炮火舟楫水利皆彼之长,我之短也。十余年来,竭天下之精华以防于海,是极力以争所短也。适以犯人之长(争短无功,犯长更有害),故常处不胜之势,致饮憾切齿于亿万姓(此即我所当用之长处)。夫寇之所恃者水利,于水者必不利于陆,以陆处之众当航海之师,审主客,度众寡,其胜负可知。”(《臆说十种》)他又认为仅知长短还不够,还必须会用长短,”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非谓知即能胜,谓审于彼己之间,而善用其长短也。”(《臆说十种》)并具体分析了敌我长处,认为敌人的长处有五:”炮利船坚、令严、财足、用汉奸、联与国。我之长处有十:众怒难犯,众志成城;以主待客,以逸待劳;地广人众,招募便捷;表里山河、关津险阻;凭城固守,出奇无穷;诱用伏兵,追截归路;孤军无援,四面夹攻;坚壁清野,阻绝粮道;兵民相习,能聚能散;远近夷险,成竹在胸。敌人的长处我虽不及,但是”我可御,可避,可学,可绝,可转害为利。”这样就能变敌长为我长,变敌长为敌短,”避其长以用我之长,结人心,据险塞,运以精兵,寇必危,出奇计以歼灭之,而使入于海口者无一复出于海口,是避之正所以破之也。”(《臆说十种》)

  三、古今说。他认为时代不同了,武器发展了,战法也要随之发展。一方面强调古法仍然可用,关键是要会活用,如奇正,若能做到时而正,”时而出奇制胜,用暗不用明,斗技更斗智,炮虽利不及放,人虽众不敢当。”就能战胜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敌人。另一方面又指出有些古代战法已经过时,不可套用,如”守城之法今与古异,古人以战为守,今人当以弃为守。”这里所说的”以弃为守非真弃也。”而是先躲避敌人的炮火,减少伤亡,待敌入城,不能发扬火力时,用短兵巷战消灭敌人。他并提出了一些适应近代作战的战术,如散队战术,以空城、空寨、地孔(地道)、地雷诱歼敌人的战术等。

  《兵镜类编》作于中国频遭外国殖民者欺凌的年代,具有鲜明的反侵略思想。所类辑的古代军事史料,具有工具书的作用。评语和《臆说》运用古代兵法,结合近代军事实际,提出的一些军事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变化和发展,有一定的军事学术价值。本书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刊本。

  第十节医时六言

  明清兵家多喜欢以医喻兵。所谓《医时六言》,就是医治时局的六篇军事言论。比喻以兵法之医药,医疗社会之弊病,挽救危亡之时局。这一比喻也道出了作者编纂本书的缘起和目的。

  该书由翁传照编纂。翁传照,字少畦,清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其父为按察使,临终手书遗嘱,告诫传照继承他的遗志,为国立功。在翁传照三十岁时,即光绪二十年(甲午年,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9月,中国陆海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中受挫。所有爱国之士都为国家的安危而担忧,都想尽自己的力量救国,翁传照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身为弱书生,不能亲自赴边杀敌,就把爱国之心倾注在著书上。”乃发书陈箧,凡二十日,辑兵家古法二百三十则,自为言一万四千,署曰:《医时六言》。”(《自序》)十月八日书成后,立即抄写俩份,一份寄京师(北京),一份存姑苏(苏州),期望有济于时局。

  《医时六言》是一部夹有辑录者大量评论的军事类书。卷首有《例言》,记述了该书资料来源,选材标准,分类依据,编排方法等。该书资料录自翁传照家藏兵书《帷幄全书》。这是一部由清尚书姚国庵手抄的军事丛书,收录《武侯兵法心要》、《金汤十二筹》、《施山公心略》、《百战奇略》、《六甲奇书》、《戚总戎兵法》、《风角占》、《医方备要》、《行军指掌》、《弩法备考》、《弓法拾遗》、《青田剑法》、《舆图备览》、《沿海形势》等14种兵书。作者对辑录的上述每部兵书的内容都一一注明出处。

  该书的编辑目的是济世救国,所以紧紧围绕”切于实用”选材,”或借古以喻今,或援古以证今,或取语言以为发端,或汇书数则以互相发明。”(《例言》)对于《帷幄全书》中已经过时的古代阵法阵图,弩法剑法,以及无实用价值的六甲奇书,术数之学一律不录;而《舆图备览》及《沿海形势》由于篇幅较长,加上当时的舆地之学已较发达,新的地图更加精确,所以这两部书也不予收录。

  该书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作者认为,”用兵首在选将,选将始能选兵,有备而后可战,可战而后能用奇,用奇制胜而可守。”(《例言》)所以全书按照这一秩序分为将、兵、备、战、奇、守六大类,共六卷。每类之前有作者的一段论述,然后分段辑录有关选将、任将、将帅修养、选兵、练兵、爱兵、备御之物,医病之方,行军作战,奇谋方略、攻敌奇具,屯田守备等方面的资料。在辑录的资料中穿插有作者的议论,或谈自己的心得,或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论对守边御敌的看法。虽然是书生谈兵,其中也有一些真智灼见。例如,针对外国侵略者船坚炮利的实际情况,提出不要死打硬拼,要避敌所长,”欲求胜敌,必先筹所以避之。避,非怯也。”(《例言》)”避其长以救吾之短,安吾短以废彼之长。””敌有千里镜,电气灯,我则焚五色烟,五里雾,以迷敌眼。敌不轻易放枪,我则每放一枪,连放大纸爆,以乱敌耳。敌所恃唯枪炮,我则长以参短,短以参长,疾趋而前,短兵相接,以忙敌手。”(《战》)这样,敌人枪炮虽利,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敌人善于海战,我则长于陆战,提出”守海不如守陆”(《奇》)的战略主张。他还针对日本侵略者与西方侵略者习性和作战特点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要拘泥三十年前与法国人打仗的战法,要根据日人的特点创造新的胜敌方法。认为”守城不如守险”,因为”城有定而险无定,城有形而险无形,城明险暗,城少险多”(《守》),守险有利于打击和消灭敌人。他针对以往放炮心慌意乱,敌未到便将炮弹放光的弊端,提出对敌作战首先要胆壮,等到敌近前才能开火。如果敌人不敢近前,先以纸炮引诱,敌以为我火器已完,驰马来攻,方以火器齐发。如果敌势大,再以重型炮大将军轰击。这些见解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医时六言》由于仓促成书,二十天脱稿,有些资料归类欠妥当,作者评论内容较杂,文字也比较粗糙。但此书为卫国御敌而作,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意义。成书后的第二年,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刊印行世。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