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火箭和军用仪器·第十一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空间、火箭和军用仪器·第十一

空间、火箭和军用仪器·第十一

作者:安东尼·萨顿著 ·美国

出自————《悄悄的自杀

出自————《战争通史

  俄国人在空间研究方面从未领先过……。苏联在空间研究方面的落后状态完全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因为苏联是一个落后国家,在工艺技术上则尤其如此。

莫斯科《知识与力量》杂志前编辑

苏联工程师利昂尼德·符拉基米罗夫

   早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军队就已使用信号火箭。俄国火箭理论的发展始于一九○三年。这种理论的创立者是研究了大气阻力、火箭飞行和类似问题的K.E.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二十年代和二十年代,苏联继续进行这项工作。但是,一九二八年,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自己承认,他的贡献对理论计算是十分有价值的,然而在实际制造火箭方面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一九三六年,V.F.格鲁施克设计和制造了ORM-65型火箭发动机的样品。这种发动机使用硝酸和煤油作燃料(三十年代初期,美国杜邦公司帮助苏联建立了几座大型硝酸工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火箭使用的是含百分之五十六点五硝化纤维的“俄国柯达火药”,而生产这种棉花火药的工厂却是在美国赫尔克里士火药公司的技术援助下建立起来的。根据租借协定,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三千部火箭发射器和大量燃料。

   德国对苏联火箭和空间计划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火箭技术的最重要动力来自德国人。在那些运到苏联的设施中,有布利兹娜和佩内明德的未受破坏的试验站,诺德豪森和布拉格的V-1与V-2火箭的大型生产设施,以及六千九百枚V-2型火箭的可靠性试验记录。此外,还有六千名德国火箭技术人员(但不是最高级人员)被强拉到苏联,其中大部分直到五十年代末才遣返。

   一九四五年,德国的火箭研究大大领先。法勒斯勒本的大众汽车厂和诺德豪森的地下生产中心制造了近三万二千零五十枚V-1型飞弹。此外,还生产了六千九百枚V-2型飞弹,其中六千四百枚是在诺德豪森地下工厂里生产的,五百枚是在佩内明德生产的。战争结束前,德国人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对V-2飞弹即已进行了不断的试验,仅在佩内明德一处就试射了二百六十四枚。

   生产火箭燃料的设施也位于后来的苏联占领区内:施迈德巴赫(图林根)和诺德豪森的工厂生产液氧,佩内明德的工厂生产过氧化氢。

   一九四五年六月,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组访问了诺德豪森地下生产中心。这些专家报告说,这里的巨大地下工厂不仅生产V-1和V-2飞弹,而且能够生产容克-87型轰炸机。V-2是在二十七条隧道里制造的。工厂的设备很好,有各种机床和一条装配飞弹发动机的流水线。战争末期,月产量为四百枚V-2。然而,设计生产能力是每月九百至一千枚。

   一九四五年七月,苏联人经过后来担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同意,进驻一部分美军占领区,并把整个诺德豪森工厂搬往苏联。

   当一个在莫斯科逗留过的美国代表团到达布利兹娜试验站时,设备已被“如此有计划地拆卸下来,致使代表团团长相信,一定会在什么地方重建该厂。”这些使者至少收集到了一吨半导弹部件,但回美国之后,他们发现,苏联人把这些东西扣下了。当箱子运到伦敦时,箱子中有好多吨“陈旧的众所周知的飞机部件”,而导弹部件却无影无踪。后来,终于在莫斯科看到了那些在布利兹娜细心装箱的导弹部件。

   许多德国导弹专家到了苏联或被强拉到那里去。佩内明德的二百名技术人员中,大部分是在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三日之间的夜晚被迁走的,同时还有六千名德国专家连同二万名家属一起被送到了苏联,其中包括阿斯卡尼亚公司的火箭跟踪装置专家和技术人员,洛伦茨、西门子和电话公司的电子专家,以及布拉格的瓦尔特火箭发动机厂的专家。

   阿谢尔·李对德国火箭和遥控技术转让一事总结道:“德国空军和陆军的全部无线电制导飞弹和设备落到了苏联人手中。其中有两种雷达制导亨舍尔炸弹,一种是Hs-293型,另一种是较大的FX-1400型……。同时,苏联还获得了德国无线电制导防空导弹的样品,例如:X-4型导弹,射程两公里以上的Hs-298型空对空导弹,装备雷达控制的近炸引信的‘莱茵姐妹’式导弹,和一九四五年就达到一万四千米高度的、设计射程为三十二公里的多用途‘蝴蝶’式导弹。‘蝴蝶’式导弹既可用作空对空导弹,也可用作地对空导弹,是当时德国最现代化的无线电制导火箭之一。这些项目中的亨舍尔-293型导弹、‘蝴蝶’式和Hs-298(V-3),先在鄂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后来又在里加、列宁格勒、基辅、哈巴罗夫斯克、沃罗涅日和其他地方的工厂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苏联的其他工厂生产以“维尔茨堡”系统为基础的改进型雷达。据报道,苏联在五十年代大量生产了德国的“利希滕施泰因”和“纳克索斯”机载雷达。

   五十年代末期,苏联人不再生产德国式火箭,并把德国技术人员遣返回家。一九五九年,一枚苏联火箭登月。七十年代初期,苏联仍将火箭发射到月球上去,但一直未载人。

   从德国的V-2到“斯普特尼克”人造卫星和“月球号”

   苏联的洲际导弹和航天火箭归功于德国的V-2、德国有关的工厂设施和极其重要的德国试验成果。

   六十年代,苏联拥有四种大型液体燃料火箭:V-2的苏联改进型,R-10型(推力为七万七千磅的加大了的V-2),R-14型(推力为二十二万磅的加大了的V-2)和R-14型的发展型R-14A。R-14型是由德苏混合小组设计和发展的,直至五十年代后期德国人被遣送回家为止。

   六十年代中期,预言美国将比技术上落后的苏联早登上月球的人受到了嘲笑。但是,至少有两位掌握苏联航天计划第一手材料的有经验的观察家支持这种观点。一九五八年,劳埃德·马兰几乎未受阻碍地在苏联旅行了两万公里,并且访问了三十八位苏联科学家。随后,他写了《俄国和红色大谎言》一书。他拍了六千张照片。马兰是第一个揭露苏联人惯于用美国经济和科学报刊上的照片作为其航天计划新闻插图的人。苏军《红星报》曾发表一篇关于苏联电子计算机计划的文章,文章用一张美国雷明顿·兰德“尤尼瓦克”电子计算机照片作为插图,并把插图上的说明译成了俄文。

   一九六九年,当一艘苏联飞船正环绕地球飞行,第二艘正在进入轨道的途中时,塔斯社给美国报纸发了一张苏联空间站的照片。但是,这张照片却是《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九六二年二月)所载纽约州大内克市斯佩里旋转仪公司广告照片的复制品。该公司一位发言人对此表示:“这显然是我们发行的那张照片。” [ 注:《圣安娜纪事报》,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

   一九七二年,关于苏联航天计划,人们听到的不多了。苏联通过宣传掩饰其技术落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美国卷入了耗资几十亿美元的航天活动。美国纳税人认为,这是在搞竞赛,但竞赛仅仅是美国和它的影子在进行。今天,如果没有西方的进一步援助,苏联就不能取得重要的进展。

   一九七五年七月,美苏进行了第一次航天合作。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的宇航员与苏联“联盟19号”的宇航员在轨道上相会,并且共同进行了几项试验。从中得利的主要是苏联人,他们从美国人那里得到了对这次航行有高度价值的材料,也许还详细了解了最现代化的航天技术。

   苏联人为什么要从事航天计划?

   从经济角度来看,苏联人的航天计划是无利可图的。只有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个计划才有意义。在发射“斯普特尼克”人造卫星的一九五七年,苏联的电话机比人口不到苏联一半的日本少(苏联有三百三十万部电话机,日本有三百七十万部电话机)。每一百名苏联居民只有三点五八部电话,而美国却有四十九点八部。甚至在西班牙,那时每百名居民中也有九点六部电话,是苏联的三倍。

   一九六四年,苏联共有九十一万九千辆小轿车,其中大部分是西方援建工厂的产品。与此相比,阿根廷有八十万辆,日本有一百六十万辆,美国有七千一百九十万辆。即使在今天,苏联的汽车工艺技术依然十分落后,在建造新的汽车厂时仍需要依靠意大利和美国的援助。

   对西方国家来说,处于这样落后的技术状态,也许不应搞航天计划。但对苏联人来说,这恰恰是实施航天计划的迫切理由。

   一种“技术上的蛮干”是必要的,以便向世界显示苏联的“技术优势”和维护那种自力更生地创造苏联军事优势的神话。

   五十年代中期,苏联遇到了一些火烧眉毛的经济问题。在那以前,苏联取得良好的经济增长率是租借援助和战争赔偿的结果。当时并无征候表明,苏联的工艺技术有独立的生命力。大量工业部门的设备落后了几十年,苏联只能通过从西方购买成套工厂设备和现代工艺技术来消除落后状态。由于引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显然具有军事意义,因此不得不加以掩饰,而航天计划就是其遮眼法之一。

   通常用来为这种技术落后状态辩解的理由(内战、革命、外来干涉、资本家煽动战争)已不再管用。连纳粹造成的损害也不能长期作为理由。于是,苏联人主动采取行动,以致出现了下述两种现象:

   一、航天计划使西方世界注意人造卫星而不去关注苏联的现实。

   二、西方报纸潮水般地发表有关苏联技术成就的文章。

   与此同时,西方又出现了应该架设“和平桥梁”的想法。这种思想为向苏联大规模出口工艺技术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看来美国似乎曾拼命支持苏联的航天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失败,也许就不会有美国的“竞争”计划了。

   美苏空间“合作”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至一九六九年十二月,美国人曾十八次向苏联提出在空间领域进行合作的建议。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局长R.基思·格伦南表示,愿意协助苏联人观察其载人宇宙飞行的情况。一九六二年三月七日,肯尼迪总统建议交换跟踪站和数据接收站获得的情报资料。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日,他又建议共同进行月球探险。后来,约翰逊总统又重复了这一建议。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八日,美国提议,苏美两国专家互访对方的宇航跟踪站和数据接收站。一九六五年五月三日,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倡议,通过苏联“闪电一号”中继卫星共同进行通讯试验。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宇航局邀请苏联科学院的代表参观“双子星六号”的发射活动。十一月十六日,宇航局询问苏联对于用“闪电一号”进行试验的建议有何反应。一九六六年,美国做了另外四次接触尝试:一月份,宇航局询问苏联是否愿意共同探测金星;三月二十四日和五月二十三日,宇航局局长詹姆斯·韦布要求苏联人提出共同探讨的题目;九月份,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阿瑟·戈德堡再次提出美国协助观察苏联飞船和宇宙探测器的建议。

   这些努力的唯一结果是一九六二年六月就交换气象情报达成的协议。这是一个有限的成果,因为据宇航局一九七二年反映,苏联人所提供的情报“迄今为止对我们的工作毫无用处”。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九年间,没有交换宇宙磁场测绘资料。就交换地面站数据达成的协议也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样有益。一九六四年二月,通过美国“回声Ⅱ号”被动式卫星共同进行了通讯试验,但苏联人只接收讯号,而拒不发出讯号。在宇宙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美国的一个工作小组在两年中收集了一些材料,但苏联人却不作出反应。

   一九六四年九月,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交换气象情报的直接联系,美国向苏联发出了半球云层分析结果和选定的云象图。而苏联方面却多次中断发送气象数据的工作,有一次中断竟长达四个月之久。由于苏联卫星的观察范围不够广,所以它们提供的数据不完整、不可靠或者送得太晚而用处不大。

   总之,苏联人在空间“合作”中得到的东西,远比他们提供的多。

   反弹道导弹条约

   一九七二年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是证明美国让步太多的又一事例。根据条约规定,每个国家只允许有两个反弹道导弹部署区:一个在首都(莫斯科和华盛顿),另一个在苏联和美国国内随意选择的地区。

   表面上看,这很对等。但是,下述某些考虑使人产生了怀疑。美国人将保卫的只是空无一人的大楼和废纸堆——华盛顿在遭到核袭击时的情景。如果原子弹扔到华盛顿,对美国的国防活动毫无影响,因为政府人员肯定已经转移,而且华盛顿也无工业。而苏联方面受到保护的却是拥有最重要的军工体系的莫斯科。如果原子弹在莫斯科爆炸,就会摧毁苏联的重要国防中心。但根据限制战略武器协定的规定,莫斯科可以设立一个反弹道导弹体系。

   苏联最大的轿车、卡车厂之一(MSMA厂)和生产军用车辆的吉尔厂都在莫斯科。苏联十九个电子计算机和机械计算设备制造厂中,有十二个位于莫斯科(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工厂在基辅)。莫斯科以南还有生产飞机和电子设备的大型工厂。莫斯科是苏联军工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从苏联贸易统计中也可看出 [ 注:《苏联贸易指南》,伦敦弗莱贡出版社,一九六四年。 ] 。

   在美苏发生核战争的情况下,对美国来讲,莫斯科是首当其冲的目标,其他目标的价值都比不上它。对苏联来讲,美国有一个在战争情况下不值得打击的目标,即首都华盛顿。

   美国政府的神秘主义者使对方得以保护军工体系的最重要部分,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保护。

   军用仪器

   一九七一年八月,美国国防部为购买精密制表设备付给汉密尔顿钟表公司二百万美元。制造钟表的设备可用来生产炸弹和炮弹引信、飞机定时装置以及类似的军用部件。

   苏联的钟表工业设备大部分来自美国和瑞士。有时,苏联人也使用这些机器的仿制品。

   一九二九年,沙俄时期就已建立的米姆扎老厂以五十万美元从纽约安逊尼亚钟表公司进口了一整套设备,从而在莫斯科建立了第二国营钟表厂。该厂设备由美国和德国工程师安装,并且很快用于军工生产。

   一九三○年,俄亥俄州坎顿市多依伯-汉普顿公司的全部机器都卖给了苏联。四十个美国技术人员在苏联安装了该厂的设备。一九三0年以前,苏联的所有钟表部件都从美国和瑞士进口。这家新厂使苏联人有了自己生产引信和其他军用精密部件的可能性。二次大战期间,根据美国租借协定提供的机器补充了该厂设备。

   战后,苏联人在军用仪器制造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靠借鉴美英的发明。但在五十年代,德国的贡献也很可观。从德国运到苏联的工厂中,有百分之六十五被用于制造电力、照明、电话、电报和通讯设备。其余被拆迁到苏联去的德国工厂则用于生产真空管、无线电和军用电子器材。战争期间,德国帝国邮政研究所发展了许多军用电子设备(该所负责人后来到了苏联)。俄国人夺走了这些研究成果,包括电视、红外线、雷达和音响引信等。虽然苏联人把德国百分之八十的生产电气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工厂迁到了苏联,但他们却没有从德国获得电子计算机和控制仪器的现代工艺技术。

   今天,电子计算机是军用仪器的心脏。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电子管、二极管和晶体管工艺源自德国。但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继续发展了这些技术。五十年代末,在苏联的德国专家被遣送回家,因为苏联人从德国专家那里再也得不到什么东西了。据遣返回来的人说,苏联人那时已开始试制美国最现代化的“塔康”导航系统(战术空军导航设备)。此外,苏联人通过间谍活动搞到了英国德卡跟踪系统。美国的罗兰系统(远程双曲线导航系统)亦被苏联仿制,并改名为“卢加”。

   劳埃德·马兰在《俄国和红色大谎言》一书中报道了被苏联人利用的其他美国仪器和设备。例如,苏联的一个跟踪站装备着一种美国空中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在美国可从出售剩余军用物资的商店里以八十美元购到。苏联比尤拉坎天文台里有一台通用电气公司出产的无线电天文望远镜。马兰看到了美国宇航服、C-123型飞机、沃尔蒂式飞机和“超级空中堡垒”B-29等的仿制品。B-29上的大量部件被用在图-104班机上。图-104没有伺服装置,因而很难操纵。

   苏联在电子领域中的落后状态是惊人的。伊尔-18没有雷达。苏联的电子计算机靠吹风冷却电子管。“月球号”卫星的飞行轨道是用一部德国造的手摇计算机计算的。美国《电子学》杂志(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第四十三页)发表了苏联宇宙飞船部件的照片,并把它们与美国的相应部件作了比较。苏联的飞船部件大而重,没有印刷电路,使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军用电缆、插头和插座。这家杂志还把一九六一年美国月球火箭的电离探测装置(装在一个长十五厘米的小盒内)与苏联“斯普特尼克”Ⅲ号的同一装置(装在两个长六十厘米的盒子内)作了比较。

   一九六八年,巴伐利亚州的北约策尔空军基地有一枚“响尾蛇”式导弹被盗。西德联邦国防军飞行员沃尔夫·克诺普和机械师约瑟夫·利诺维斯基将一枚长二点九米的导弹作为普通航寄货物发往苏联。一九七一年,大批非法窃取英国电子对抗系统资料的苏联间谍被驱逐出英国。用这种系统可迷盲地面雷达站。苏联人现在有了这种系统。带有这种雷达干扰仪器的飞机可以不被发现地飞越美国防御设施。

   简言之,苏联所有现代化军用和民用系统均来源于西方。一九六六年,标准电报和电话公司在莫斯科谢列缅切沃国际机场安装了一套价值二十八万美元的标准7-8型盲目着陆系统。这家公司当时是纽约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ITT)的予公司。

   一九六七年,纽约国际电话和电报公司的另一个子公司——设在巴黎的电话器材公司得到一项订货,在莫斯科建立一个多用途电话情报中心。该中心有五百人工作,并且运用了先进的缩微胶卷技术。

   美国对苏联电子计算机的帮助

   整个现代化工艺技术都依赖电子计算机。当今,任何一种武器系统的继续发展都需要高速电子计算机。苏联人一直从西方(几乎完全是从美国)获取电子计算机及其工艺技术。

   多伦多大学教授朱迪得出了和本书作者一样的结论。他说,苏联电子计算机工艺技术“几乎都是”来自西方。斯坦尼斯拉夫·瓦佐夫斯基在他的《东西方贸易和技术差距》(纽约一九七○年版)一书中,也举不出苏联在电子计算机领域中有发明创造的例子。

   苏联生产的电子计算机显然很少。五十年代末期,美国有五千台,而苏联只有一百二十台电子计算机在使用。据有资格的观察家报道,苏联电子计算机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型号,几乎还是第一代设备。这是苏联人仿造西方先进型号的必然结果。

   一九七三年,苏联拥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六千台,美国有七万多台,其中三分之二是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其余则为第二代。

   苏联在六十年代唯一成批生产的电子计算机是乌拉尔-Ⅰ型,其后的发展型是乌拉尔-Ⅱ型和乌拉尔-Ⅳ型。乌拉尔-Ⅰ型的运算速度为每秒一百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就达到了每秒二千五百次。五十年代,美国大型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运算一万五千次。乌拉尔-Ⅰ型占地面积四十平方米,有八百个电子管和三千个锗二极管,存储器由有一千零二十四个单元的磁鼓和有四万个单元的磁带组成——比美国六十年代的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单元少得多。乌拉尔-Ⅱ型和Ⅳ型稍有改进。整个乌拉尔系列都是以美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五十年代后期,苏联人为核能和火箭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制造了三十至四十台BESM型电子计算机。这一系列内的头批电子计算机有七千个电子管,后来的改进型装配了三千个电子管和锗二极管,总的说来,与美国早期的电子计算机极为相似。

   乌拉尔型和BESM型电子计算机的制造方法也和美国电子计算机相同。但是,苏联电子计算机的效能差得多。例如,苏联的“箭”型电子计算机只能连续工作十分钟就会出毛病,而美国五十年代的机器早已达到连续工作八小时无差错的水平。

   美国电子计算机专家威利斯·H.韦尔在参观苏联的设施后说,连电子计算机的软件都是抄袭美国的。

   直到最近,由于出口控制,很难直接向苏联输出电子计算机。一九六五年,只出口了五千美元的电子部件。一九六六年,甚至只有二千美元。然而一九六七年,出口额一跃而达一百零七万九千美元,以后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向共产党国家出售电子计算机数量的报道,已被华盛顿出于保密原因而删去了,但是,众所周知,战后的这些生意几乎都是通过IBM在西欧的子公司进行的。之所以由子公司出售,部分原因是美国的出口限制严格,另一部分原因是美国机器使用的频率为六十赫兹,而欧洲则与苏联一样使用五十赫兹。

   据估计,到一九六九年底,西方公司(大部分是美国康采恩的欧洲子公司)每年向共产党国家提供四千万美元的电子计算机。英国埃利奥特自动化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子公司之一——的出口堪称典型。一九五九年,该公司卖给苏联人一台“英国埃利奥特”802型电子计算机。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五年,它提供了五台503型电子计算机,其中一台交给了莫斯科科学院。埃利奥特503型有各种不同规格,最高价格一百万美元。它有一个可存十三万一千字的磁心存储器。一九六九年,埃利奥特自动化公司向共产党国家出售的电子计算机比一九六八年多四倍,占该公司电子计算机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通用电气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也参加了东方贸易。法国布尔机械公司卖给苏联一台400型电子计算机。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也为苏联提供了电子计算机:一九六七年除提供了价值二百四十万美元的数据处理系统外,还出售了400型和115型电子计算机。

   英国电气公司的出口也许具有更大的意义。一九六七年,该公司为苏联提供了一台“第四系统”电子计算机。这种电子计算机,连同它们的微型印刷电路,均属于第三代。它是按照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工艺流程制造的,与该公司的“光谱-70”型电子计算机类似。

   苏联最大的电子计算机供应者是国际电子计算机制造公司。它虽然是英国公司,但也按照美国无线电公司技术专利进行生产。该公司至少提供了苏联一九七三年所拥有的三十三台大型电子计算机中的二十七台。例如,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它将五台大型1900型电子计算机(价值一千二百万美元)卖给了苏联。毫无问题,这种高速电子计算机,连同其集成印刷电路,远比苏联自己生产的电子计算机先进。它能够解决复杂的军事和航天问题。电子计算机不能识别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民用还是属于军用,西方公司和政府也不可能阻止苏联人把电子计算机用于军事项目。由于缺乏自己的电子计算机工艺,在发展新武器时,苏联无论如何也要依赖进口电子计算机,或者至少依靠引进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工艺技术。用机械计算机或电动计算机运算费时很多。马兰报道说,苏联的首批航天行动就是用这样的机器来运算所需数据的。

   一九七一年,苏联宣布,他们有了RJAD电子计算机新系列。这是IBM-360系列的直接仿制品。

   同年,苏联宣布,只要在英国的国际电子计算机公司获准卖给他们两台用最新成果装配的1906A型电子计算机,他们就允许美国科学家参加谢尔普霍夫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工作。这个研究所的最主要设备都来自西方。如果没有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维克托·F.魏斯科普夫的帮助,他们也别想在谢尔普霍夫建成直线加速器。

   苏联人保证,他们将不把这部用新的美国无线电公司工艺制造的英国电子计算机用于军事研究。

   但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实了苏联是怎样信守其诺言的。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