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战争证明了以色列的战备水平·第四
作者:基夫·希夫 ·以色列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1981年夏季第二届贝京政府成立以来,以色列军事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将影响阿以战争,进而影响中东命运,所以有必要引起注意。这种变化是事态发展(特别是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后)和人员更迭(如沙龙入主以色列国防部)的结果。沙龙力主先发制人的攻击,如破坏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和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打击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军事力量。
对以色列的军事思想有突出影响和对未来事态有决定作用的,是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不应忘记,西奈半岛约为以色列国土的两倍半(约61,000平方公里)。撤出西奈半岛以后,以色列失去了战略纵深。在此之前,如果在该地区南线发生战争,战区将远离其居民中心。西奈半岛构成一个缓冲区,以色列可以借此屏障在其边界之外进行运动战。撤出西奈半岛还严重地影响到以色列的情报能力。此后,以色列将难以窥探埃及的“后院”和东南方向的沙特阿拉伯。同样,其空军“预警”系统也受到影响。从那个方向来袭的敌机将更难发现,而且可能贻误战机。以前设在西奈半岛的“预警”等设施,现在不能不设在靠近以色列的居民中心。与此同时,邻国的“预警”系统也向以色列靠近。
撤出西奈半岛削弱了以色列进行战略机动的能力。以色列由于在沙姆沙伊赫有空海军基地,因而可在紧急情况下向红海和非洲沿海进行战略跃进。这种作战模式已见于从沙姆沙伊赫到恩德培,前往搭救法航飞机人质的远程跃进。从海军的观点来看,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以后,它的两个海上战场失去了一个。在红海上,以色列只剩下一个埃拉特港,而且在潜在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这意味着以色列今后很难在这条狭窄水道上保持大型军舰。撤出沙姆沙伊赫之后以色列船队一旦在红海上和曼德海峡受到打击,就很少有回旋的余地。在过去,以色列可以随意对苏伊士湾进行反封锁。
撤出西奈半岛后另一个受损失者是空军及其基地。在西奈半岛上以色列空军放弃了4个大型空军基地和7个疏散机场。4个基地中的两个(埃齐翁和艾特曼)是以色列修建的,专家们说这是两个世界上的最佳机场。由美国向以色列提供赔偿,在内格夫修建两个新机场。这两个机场将拥有最新式的装备,但其地理位置远远不如埃齐翁和艾特曼。除了位置不好之外,场地也很小.其中之一还在约旦的炮火射程之内。另一个结果是以色列空军基地的过份拥挤。自从六天战争以来,空军大致扩大了三倍,而其机场数并未增加,只多了美国在内格夫修建的两个基地。一旦发生战争,以色列的缓冲力将大大削弱,这是其弱点。
在过去15年间,以色列为修建西奈半岛上的永久性军事设施,花费了大约120亿美元。这些永久性设施有兵营、仓库、1400公里军用公路,以及大量的地下通信电缆和水管等。现在必须耗费巨资在内格夫修建填补性军事设施,其中包括修建新的“预警”系统。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弥补的,其中包括以色列在西奈半岛放弃的训练区。人们担心,这种损失最终会影响陆军和空军的效能。空军的大部分训练飞行都是在西奈半岛进行的。和地面部队一样,内格夫可供使用的训练区只有西奈半岛的四分之一。
第二个对以色列现行理论同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以色列要参加军备竞赛。军备竞赛给以色列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因而进一步增加了它对美国的依赖性。人们怀疑它能否把这种军备竞赛坚持下去,并保持住它一向保持的质量优势。在许多方面以色列是占优势的,比如它有杰出的人才,善战的司令官,完善的作战计划,民族存亡处在危急关头所激起的高昂士气,最好的技术和情报,高度发展的国防工业以及富于创造性等。但阿拉伯国家所掌握的武器数量(超过了北约欧洲成员国的总量)和这些武器的高质量,也带来一种潜在的恐惧和令人烦恼的疑虑,人们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优势有可能丧失。
五角大楼专家认为,在区域性力量对比中,以色列占优势,并不存在任何危险。以色列专家认为,这种说法不过是大规模向阿拉伯出售尖端武器的一种掩饰罢了。对于疯狂的中东军备竞赛,美国和俄国负有同样的责任。公平而论,双方专家所提出的论据都有补充的必要。在质量上,以色列确实仍占优势。但目前的数量对比是4:1,阿拉伯占优势,更不要说大炮的7:1和反坦克兵器的10:1了。无论如何,以色列的优势很可能是暂时的。
耶路撒冷目前最关心的是军备竞赛,最担心的是失去以色列的质量优势。国防部长沙龙公开宣布,以色列决定不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数量上的军备竞赛。对装备和军队的主要部分,已确定某种限额,今后不会越过这个限额。这包括师和坦克、飞机、大炮的数量。注意力将放在提高质量上。国防开支不会减少,因为更新陈旧的武器系统需要很多钱,如坦克、飞机和通信监视系统。最后,阿拉伯的数量优势将会加大。过去这种优势为3:1,现在已接近4:1,到八十年代末主要项目将达到5:1。重质量不重数量是以色列经过深思熟虑的冒险。如果以色列确实能以质量上的改良抵消数量的优势,这种考虑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某些专家认为,这种战略的顶峰是中东的核军备化。
1981年7月黎巴嫩边界停战和沙龙任国防部长以后,出现了急转变。停战以前,以色列居民区受到猛烈炮击。停战以后,巴解组织加强边界地区的炮兵部署。新任以色列国防部长并不仅仅限于要保护加利利居民区。他制定了更全面的军事政治解决计划,而不仅仅是报复行动。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摧毁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永久性军事设施和消灭其指挥所。因此就要驱遂庇护巴解组织的叙利亚军队。为避免巴解组织重新回来,以色列制定了更大的战略目标,决定帮助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黎巴嫩政府。
以色列发动此次战争的教训尚待总结,以色列军队尚未按许诺的那样从黎巴嫩撤出。军事上的胜利能否带来政治上的成果,尚不得而知。黎巴嫩战争和这个地区以前的战争不同,实际上是同时打了两个战争。其一是针对半正规军队和游击队,巴勒斯坦人及其组织的。其二是两支正规军(以色列国防军和叙利亚军队)之间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在大部分巴勒斯坦部队集中的西部战场,以色列正规军是对付游击队的。他们的主要装备是反坦克武器。半正规的巴勒斯坦部队抵挡不住以军的火力。以色列装甲部队在其后方登陆后,他们的后撤受阻。当沿着蒂尔和西顿的狭窄地带扫荡时,这个战场就已成定局了。
在与叙军的摊牌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色列空军的大获全胜。叙利亚空军在几天之内受重创和叙在黎巴嫩的导弹阵地被夷为平地,使叙利亚高级司令部震惊不已。以色列空军显示了西方新式装备的优越性,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俄国装备本身不行。以色列的空战胜利是通过更有效地运用庞大而尖端的军事装备获得的。这种效能还使叙利亚部署在黎巴嫩的防空导弹系统很快被摧毁。
两军之间的地面战斗规模有限。叙利亚没有使战争升级,只投入两个装甲师和一些突击营。装甲部队的大规模冲突发生在中路和东路战场,那里为起伏不平的山地,道路少而狭窄。这使叙利亚守军能派出突击队设置反坦克埋伏,大量埋设地雷,这对以色列的工程队一线突击部队形成挑战。在这些战斗中,以色列炮兵在对付叙利亚的反坦克伏击和装甲兵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有两种新式坦克亮了相。一种是有新式装甲并装备先进的125毫米自动炮的苏联T-72型坦克,另一种是与之相对抗的以色列“战车”式坦克。坦克战中的教训尚属机密。无论如何,T-72坦克的装甲不是不可穿透的。“战车”式坦克至少在一方面是突出的,即被敌人炮火击中后乘员可以逃生。
黎巴嫩战争表明,以色列的战争机器处在高水平上,1973年赎罪日战争的教训被汲取了。但是,如果认为黎巴嫩战争就是未来中东战争的模式,如果认为它比1967年的六天战争更有典型意义,那就不对了。不过最近这次战争的教训仍将在各方面发挥作用。比如,以色列肯定会大力研制本国武器系统,把更强大的力量投入战场,以致它能凭借其技术对敌人发动突袭。以色列理所当然地将继续研制各种导弹,以取得战场上的优势。肯定会继续研制新型的“战车”式坦克和新型的导弹艇。对于战场上监视和控制系统的研制,也将予以更大的注意(戴维炮火计算机取得了很大成功),和过去一样,重点是发展空军,特别是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和以色列突击队在恩德培的救援活动所体现的远程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