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介入·第三十三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中国军队介入·第三十三

中国军队介入·第三十三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孙子兵法·虚实篇》

   10月底,远东战区总部改变了以往将南朝鲜军队完全附属于美军建制的作法,即把每一个美步兵连所配属的南朝鲜士兵的数目以原来的100名减至25名。其结果是几千名南朝鲜士兵从美军的建制中脱离出来(自8月份以来,他们一直隶属于这一建制),这就使得重建一个新的南朝鲜步兵师的设想成为可能。10月25日,南朝鲜第9步兵师成立,它包括第28、第29和第30团。每团初建时只有两个营,10月30日,又将原来的“反游击大队”三个营编入这个师,并分别划为每个团的第3个营。到11月7日时止,已有8272名南朝鲜士兵脱离了美军建制而转入南朝鲜部队中。并且还有几千名正在准备脱离之中。同一天,南朝鲜在汉城又重建了在战争初期被击溃的第2步兵师。这个师开始时仅有两个团的建制,即第17兵团和第31团。但在11月13日又编组了第32团补进第2师。

   这一时期,尽管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必要,但还有另外一些新的武装部队也在朝鲜亮相。按期到达的联合国军需要必要的装备和训练,以便能成为第8集团军指挥下的有效组成部分。有鉴于此,沃克将军于10月8日下令第2后勤司令部成立一个联合国军接纳中心(UNRC)。这个中心在美国驻朝第8集团军迁出大邱大学后,跟着进驻那里,它的主要使命是“向联合国军队提供服装、装备以及与美军一体化的训练。”它所提供的装备都是经过接纳中心指挥官确定为对朝鲜战区来说最基本的美式装备。这个中心每次可以接纳的人员不超过6200人,第一批受训的部队是一支土耳其装甲部队的司令部,它们于10月18日抵达朝鲜。

   首批到达朝鲜的联合国军是一个泰国营,其先头部队于10月3日抵达釜山港(而其后续部队直到11月7日才全部到达),紧随其后的是土耳其旅的先头部队,他们到达的时间是10月12日,其后续部队(约5190人)在5天之后也到达朝鲜。18日,这个旅开始卸载。除了不具备某些特殊武器外,这支部队可以算是一支装备齐全的力量。10月24日,荷兰一个营与英国第29旅的先头部队也先后到达了朝鲜。在加拿大,约有一万名志愿者组成了一支特别征召的部队,并正在接受为在朝鲜作战而进行的训练。然而,由于战争从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接近尾声,因此后来真正到达朝鲜的只有一个营,其它大部分仍驻留在国内。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当第8集团军继续在清川江以北进行追击时,它的后勤补给状况却很糟糕。10月份,在第8集团军迅速北进的同时,铁路运输发生了中断。这使得原本就异常紧张的车辆运输又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这些运输卡车需要经过条件恶劣的道路在港口和铁路终端站之间不停地往返。10月底,第24师的铁路终端补给供应点仍设在汉江北岸的永登浦,而师属各战斗部队却远在北面250英里远的博川附近。运输车辆所经过的崎岖不平的道路越长,损失率就越大。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耗型后勤补给方式。用不了多久,它就会陷于困境,因为大多数用于修复车辆的备用件已经不能使用了。

   从9月至11月初,第8集团军动用了76%的运输车辆昼夜不停地运行着。为了对三八线以北的第1军进行补给,第8集团军从第2和第25师中抽调了大量的运输车辆,其结果是严重降低了这些部队的机械化程度。第2师一次就提供了320辆卡车,组成了一个名为“红球特快”的运输队,从汉江地区向第1军运送补给品。由于所需要的运输车辆数量如此之大,并且将它们送往各战术单位的正常途径又非常之不确定,以至于各军、师都不得不派出大量人员乘飞机或坐火车回到釜山,去负责驾驶那些运输车辆,然后再向北通过400英里长的糟透了的道路回到前线。

   当第8集团军刚一占领平壤时,立即就有一批空运补给物资从日本的芦屋空军基地和汉城附近的金浦机场运送到平壤机场。金浦机场每天的空运量甚至达到了1000吨,这些物资都被运往平壤或更北的地区。10月底,空运的物资大部分是弹药。比如在10月28日,一批运输机从金浦机场向平壤运送了1037吨的弹药,10月31日,美运输机利用新安州附近临时修筑的战斗机跑道,向沿清川江及其上游地区作战的南朝鲜军队空运去了大量的弹药。

   一、美国人对战事的乐观估计

   尽管10月底的后勤补给状况很糟,然而美军指挥官们的普遍乐观情绪足以掩盖这一窘境。因为他们认为朝鲜战争已经基本上结束了。基于这一看法,陆军部和远东战区总部都制订了战后调整第8集团军部署的计划,其中包括从朝鲜将美第2步兵师撤回美国或欧洲。以及在这以后撤走一些机构的计划。10月25日,陆军部通知麦克阿瑟将军,他们打算取消计划应在10月和11月由航运到达远东的后备役军,其中17000名军士除外。这些部队是按本月早些时候在威克岛会议上达成的共同协议精神而制定的增援计划征集的。

   这种头脑发热的裁撤之风甚至还蔓延到了朝鲜驻军中。10月22日,沃克将军向麦克阿瑟将军请求获准将以后所有从美国运来的重装备都转运至日本。因为他觉得目前在朝鲜的军需储备已足敷今后的需要。麦克阿瑟将军当即予以批准,并进一步采取措施,下令将满载着105mm和155mm榴炮炮弹和航空炸弹的、并已启航驶向远东的6艘军需船调头运回夏威夷或美国本土。驻日美军后勤司令部司令韦伯将军也要求在旧金山港负责装卸货物的指挥官取消所有关于地面补给品的申请,并卸下港内所有已装上船的军需货物。

   当联合国军跨过清川江时,士气非常旺盛。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正在进行战争短暂的扫尾战斗。比如,第1骑兵师中的许多官兵都想象着在即将到达的感恩节那天,他们佩戴着鲜艳的黄色骑兵标志游逛于东京的集市中的情景。这个师甚至已经开始回运它的装备,以便成为首批返回日本的部队。其它部队的许多士兵也纷纷丢弃印有圣诞礼品价目表的邮购广告传单,他们都认为完全来得及在节前回到日本,亲自去市场采购节日礼物。

   在美国,纽约《时代》杂志的一篇社论很能代表当时国内人士对这一阶段战争局势的普遍看法。它谈道:“除非有意外,我们现在很容易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得出简明的结论。”

   为了作好使大韩民国居民重返家园的准备工作,麦克阿瑟将军采取了许多措施,并授权沃克将军在第8集团军内建立一个民事事务指挥部。10月30日,这个指挥部161名专门任命的参谋和117名临时征召的人员到齐,11月1日,指挥部正式开始工作。

   10月17日之前,按照参谋长联席会议9月27日的训令,麦克阿瑟将军一直严格限制联合国军地面部队越过北部一条政治分界线。这条界线西起清州,经九老里和灵源,东达海边的咸兴,不过南朝鲜军队不在此限制之列。

   然而,10月17日,麦克阿瑟将军在给联合国军司令部下达的第4号作战指示中,却明令取消了这一限制,把战线又向北推进了一段距离,并规定所有联合国部队都可以在这一战线上作战。10月19日,各级指挥官都得到了关于这条新战线的概貌。它几乎横跨整个半岛,大致由宜川,经巨仁洞-坪员-半山一线,直达东海岸的城津。离满洲边界大约只有30-40英里。不过这条新战线依然符合参联会9月27日训令的精神,其主旨是要求在靠近鸭绿江的朝鲜边界地区只能使用南朝鲜部队。

21. 联合国军的推进,1950年10月20-24日

   但是到了10月24日,当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跨过清川江之后,麦克阿瑟将军却向其下属发布了这样一条新的命令,以致彻底改变了以往所有命令的精神,即取消对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北部使用的所有限制,要求他的所有部队向朝鲜北部边界之极限推进。于是,当第8集团军遂行自认为是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系列机动行动时,它所依据的命令与到目前为止一直在指导着朝战的方针大相径庭。

   在命令发布之日,参联会就传来了反应,它指责麦克阿瑟将军违反了9月27日的训令,并要求他做出解释。麦克阿瑟将军于次日的回电中答复说,他这样做纯属军事上的需要。并强调说,仅靠南朝鲜军队将无法控制前线的局势。他认为他自己完全有权力根据以往的指示发布那项命令。况且,有关这一问题的全部情况在威克岛会议上已经充分探讨过了。

   当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官员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麦克阿瑟将军违反了他们于9月27日发布的训令时,却没有下令取消其向鸭绿江进军的命令。因此,英联邦第27旅和美第24步兵师先后越过了清川江。配置在朝鲜各处的其它所有部队也获准可以前进至鸭绿江边——这个国家的北方边界。10月25日,沃克将军讲了一句后来曾被人引用的话来描述那时的情形,他说:“一切的一切都很正常”。——当时确实如此。

   二、穷追不舍

   清川江及其支流九龙江和大宁江,都发源于北方。它们共同形成了阻隔北朝鲜西部地区的天然水障。在朝鲜半岛上,清川江属于较宽的流域,宽度从3英里至20英里不等,其间变化很大。它象鸭绿江一样从东北流向西南入海,两条江也大致是平行的,间隔平均约65航空英里。在第8集团军于1950年10月下旬和11月里的作战行动中,清川江是最重要的地理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第8集团军的作战部署和战术行动。

   通往平壤的主要公路在新安州跨过清川江,沿着滨海地区向西和西北延伸,直到朝鲜北界的新义州。在西部滨海地区,内陆的山脉从鸭绿江边一直向下延伸到清川江流域,这里的山形险峻陡峭,道路崎岖不平。山脉的主要高峰都在半岛纵向的中央地带,以及鸭绿江与长津水库之间。那都是些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

   鸭绿江自身也在这些山岭间穿流着,只有滨海的西部低地流域除外,江水流经的河道仿佛是一个大峡谷,两岸都是高耸的山峰,规模宏大的水丰水电站耸立在同名的巨大水库之上,这个水库大得从中游一直延伸至上游,它使江水蓄入几百个略呈横向的峡湾状的山谷之中。

   位于水库上游的满浦镇是鸭绿江的一个主要渡口,从这里向东南20空哩就到了位于山间要塞正中心的江界。北朝鲜的军政首脑都聚集于此。一旦情况紧急,他们马上就可以从那里经由满浦镇渡口撤到设在满洲的避难所。

   从清川江流域通往江界和满浦镇的公路起自新安州-安州-九老里地区,经由熙川向东北延伸。在同一方向上还有一条铁路也沿这个走廊通行。另外,在距西海岸50空哩的内陆地区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公路网。它从清川江的低地流域向北,经过云山地区到达鸭绿江边。在未来的几星期内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将赋予这一特定的公路网以及其重要的意义。

   这里需要对清川江低地流域的地形构造作些说明。从鸭绿江边向西延伸到此的山势影响了它的构成。从这里向北约15空哩的范围内属于平缓地势,其间零星分布着些略有起伏的小丘。一条基本上平行于清川江的横向公路从龙山洞向东伸展而去。它象一条标志线,恰好将广义上可看作是清川江流域的低地流域与自鸭绿江绵亘而来的陡峭的山岭地区分隔开来。

   这些山岭地区的南端控制着穿越它们的通道,形成了一道阻止北进行动的天然屏障。朝鲜北部的几个重要城市泰川、云山和温井恰好位于这些通道的入口处。由于这个地区的特点是如此之显著,因此对这些特点所作的符合逻辑的推论很快就能被对手转化为异常严酷的军事现实。

   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上游的军事行动最初只是釜山解围之后的大追击的延续。它的态势是:美第1军在左,南朝鲜第2军在右,同时向北挺进。在米尔本将军指挥的第1军序列中,美第24师(配属英27旅)居左,南朝鲜第1师在右。联合国军司令部估计敌人不可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因而不断强调各军向北部推进的速度。而各路纵队间却很少或根本没有直接接触。整个北进行动也没有进行周密的协同,每一部分都自行其事,并尽可能地推进得又快又远,而丝毫不注意和利用友邻部队所获得的战果和情报。

22. 中国在西线介入,1950年10月25日-11月1日

   三、南朝鲜军队到达鸭绿江边

   在第8集团军重新开始北进行动后,南朝鲜第2军所属第6师获得了在前线所有联合国军中成果最大的进展。

   在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的情况下,这个师很快沿清川江上游在10月23日夜间到达熙川。从那儿它又离开了清川江的河道转向西行。这个师的先头团是第7团。这个团的先头营顺着一条大车路向西北急进,其余部分则从熙川转向西上了通往温井的公路。10月24日至25日夜,第7团主力通过了温井,而后它又转向北,与其先头营汇合。在辨明了道路之后,第7团继续向北挺进,目的地是50空哩外,位于鸭绿江边上的楚山。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他们到达了距楚山18空哩的古场——一个相当大的城市。当晚,这个团就停在那里宿营过夜。

   第二天即10月26日上午,第7团中的美军顾问哈里·弗莱明少校率领着一个加强了的侦察排进入了楚山。第7团其余人则留在了宿营地。在楚山城里,侦察排发现北朝鲜人正由一座架设在鸭绿江上的狭窄的小浮桥向满洲撤退。弗莱明和南朝鲜军官立即指挥架设起机枪,以阻止人流继续涌向对岸。但由于武器的位置固定,因而火力范围还达不到对岸的中国。此后,侦察排又对城内进行了彻底的搜索。弗莱明少校留下了一个小组,为次日早晨第7团进入楚山做准备,然后他率其余人回到了团驻地。

   到目前为止,南朝鲜第6师第7团是第一支抵达朝鲜北部边境的联合国军部队,并且由于后来事态向反面发展,他们也就成为在整个战争中第8集团军所属的所有作战部队中唯一到过那里的部队。

   继第6师之后,南朝鲜第8师在10月25日-26日夜间也到达了清川江以北。他们从顺川经德川一直打到球场洞。26日,在第6师到达鸭绿江的同时,第8师转向清川江上游,前去与第6师会合。

   四、中国军队痛击南朝鲜第2军

   10月25日,南朝鲜第6师第2团第3营从位于云山东北10航空英里处的一个道路交叉点,即温井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开始向西北的北镇前进,打算从那里转向北进攻鸭绿江边的碧潼。当第3营前进至温井以西8英里处时,他们进入了敌人预设的火力圈。这个营立即下车战斗,打算驱散他们所认为是北朝鲜的小股抵抗部队。但实际上,这一阻击是中国人的圈套。在接下来的战斗过程中,中国人有组织的部队击溃了第3营,不过,这个营的750人中有400人逃脱了包围,并于当日下午以渗透方式回到温井。在被俘的人员中,有第3营的美军顾问格伦·C.琼斯中尉。他后来死于战俘营中。

   与此同时,温井的南朝鲜第2团第2营得知第3营遭到沉重打击的消息后,便去支援它。在途中,2营的不少人都看见敌军正沿着山岭向北运动。派出去侦察的尖兵带回一个中国俘虏。他声称中国部队自10月17日以来就一直埋伏在北镇附近的山区中等待着他们的进攻。第2营继续前进。路上又抓到一名伤势严重的中国士兵。当晚,中国军队切断了第2营回温井的退路。但这个营向南翻越了荒野之地,摆脱了包围,并成功地与在温井的团部及第1营会合。

   是夜3时30分,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温井,南朝鲜军队惊慌地向城外败退,但军官们在城东南的边缘处有效地阻止住了这一溃败。6时,当中国军队穿插至这一位置时,南朝鲜部队开始向东撤退,但他们行进了3英里就遇上了敌人的阻击——中国军队已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此时,南朝鲜第2团中没有一个连是完整的,士兵们已四散逃入山中。这个团的美军顾问罗伊尔·M.格兰姆林少校和另一位顾问团的军官逃到了熙川,而保尔·V.S.拉尔斯上尉却落入了中国人之手。以下事实可以证明南朝鲜第2团在首次与中国人遭遇时,只在表面上作了规模不大的非决定性的抵抗:这个团建制内的3100人中有2700人逃回了清川江地区。

   当第2团在温井遭受中国军队打击的时候,第19团(除一个营外)正位于熙川地区。南朝鲜第8师第10团也在那里。南朝鲜第2军军长余家恒少将命令除第10团留一个营在原地外,驻熙川的其余部队向西攻击前进以援助第2团,并夺回他们丢弃的车辆和火炮。这两个团在28日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从那里其前锋部队可以俯瞰温井城。他们看见了许多被丢弃的装备,不过他们却没有继续前进。次日,这两个团便遭到了与被打垮的第2团相同的命运。在仓惶败退中,他们又丢下了许多车辆和3个连的炮兵装备——这是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火炮。

   发生在温井地区的这一惊人变化,使南朝鲜第6师第7团顿时进退两难。26日晚,当第7团设在古场的司令部正在制订次日占领楚山的计划时,师部发来消息,通报第2团已经被击溃的情况,并命令第7团立即向南撤退,与师主力会合。弗莱明少校通过电台答复说,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汽油、食品和弹药的话,他的团就无法运动。两天后的上午11点,这一补给行动通过空投成功地完成。

   29日上午,南朝鲜第7团开始向南回撤。临近正午,在古场以南约20英里处,他们遇到了阻击。全团很快投入战斗,战术空军控制小组召唤来猛烈的航空兵火力支援。按照弗莱明少校的说法,“由于白天能得到强有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我们还可以控制部队,然而一旦夜幕降临,我们就会因缺少战斗机的支援而无力抵抗敌人。”

   那天夜里,大部分南朝鲜士兵纷纷四散逃入山中,并设法自行渗透回到南边。但也有一些人仍坚持到最后。到傍晚前,抵抗已经停止。从后来在1951年3月缴获的一份手绘的中共军队第125师337团作战地图上分析,似乎是这个团的一个营在此设伏并消灭了南朝鲜第7团。弗莱明少校是那次战斗中唯一活着的美国人,他被中国人俘虏时已负伤十五处之多。差不多过了三年之后,即1953年秋季,他作为被交换的战俘回到了美国。

   实际上第7团的3552人中约有875名官兵逃到了见龙里,并返回了第6师。团长林伯泰上校和他手下的两个营长都逃了出来,而其它一些主要军官和美军顾问们则非战死即被俘。

   由于右翼南朝鲜第2军的溃败,以及不断传来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惊慌而混乱的消息,第8集团军于10月29日急忙命令南朝鲜第7师脱离美第1军建制,转而配属于南朝鲜第2军,并前去支援它。同时又命令南朝鲜第2军第8师在清川江以北就地组织防御。防线从宁川向东延伸至江边的球场洞。而第7师的预定防线则从这里向南扩展到德川。

   截止至10月31日前,中国军队已推进至南朝鲜军队防御前沿以北和以东地区的见龙里。31日早晨,他们在南朝鲜第8师16团与第1师的结合部突破了前者的防御,并导致了这个团的一个营的溃败。

   11月1日前,在清川江南岸,中国军队已将南朝鲜第7师压回到院里附近,并使第2军的防御方向大部分被迫转向东面。这就使得第2军右侧与第8集团军之间产生了一个间隙。于是,原配属于美第1军的美第2师匆忙集结于顺川附近,以应付可能从这一空间方向出现的紧急的情况。

   到11月7日,战事暂告一个段落。从10月25日第一次行动开始,中共军队在几天之内就将南朝鲜第2军从边境地区驱赶回清川江以南,并使其受到了灾难性的打击。此时,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以南已处于右翼暴露的危险境地。灾难威胁着其前沿中枢地区——云山。

   五、云山——序曲

   10月25日,北进过程中的南朝鲜第1师正沿着从清川江到云山的公路一线迤逦前进,所属第15团已通过了宁边,并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继续向北面约15空哩远的云山前进。美第6中型坦克营的D连作为前导首先通过了云山。接近11点,15团也通过了云山。他们穿过城市又向北前进了约一英里远。当美国人的坦克正要接近前进途中的一座桥梁时,敌人的迫击炮突然开火,挡住了去路。南朝鲜士兵立即分散开来,投入了战斗。半小时之后,他们报告说,在云山正北方向的山上发现约300名中国士兵.不久,他们抓到了其中一名,这是联合国军在朝战中抓获的第一名中国战俘。11时44分受阻于桥前的美国坦克乘组人员得知了这一消息,并了解到俘虏供称,约有10000名中共士兵正隐藏于云山北面和西北面的丛山之中,另外还有10000名正向东面的熙川前进。

   下午,城北的战斗更加激烈,14时刚过,南朝鲜军队判明了当面与其接触的中国部队为2个加强连。战术空军控制员在受敌火力压制达一个多小时之后,终于与飞临上空的蚊式轰炸机建立起通讯联络,并向飞行人员通报了战况和所抓到的中国俘虏及其口供的情况。飞行员立即将此情报通知给第8集团军司令部。当晚,第1军司令部也接到南朝鲜第1师情报联络官送来的这一情报,特别是关于那个中国俘虏的报告。第1军立即采取了一些特别措施,安排将这名战俘送往第8集团军设在平壤的前线指挥所,以便能进行进一步的审讯。第二天,这名俘虏在受到讯问时,重复了他的说法。他是个中国士兵这点毫无疑问了。下午,又有3名俘虏被送到这里。他们同样是中国人长相,说中国话,既不懂朝鲜语也不懂日本语。

   南朝鲜第1师第12团作为师第二梯队,在到达云山后向西转进。在城市的外围,他们也被中国军队挡住了去路。同时,第11团连同师的后续部队正停留在离云山尚有几英里远的地方宿营。当天下午,关于当面之敌是中国军队的消息在南朝鲜军队中开始不胫而走。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同一天即10月25日下午,美第1军司令部于16时发布的命令还要求其所属部队全面向鸭绿江推进。其中南朝鲜第1师应“继续粉碎北朝鲜的残余部队”。

   10月25日是异常寒冷的一天,标志着朝鲜北方严酷的冬天已提前来临。战斗在云山彻夜地进行着。各种轻重武器的呼啸声、爆炸声划过黑暗,回响在寒冷的夜空中。第二天凌晨,下了一阵小雪。这是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相对于眼前的处境来说,这场雪不过引起了一丝小小的忧虑,更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军队在夜间几乎包围了云山地区。上午,又得到了更多的消息,证明对手肯定是中国人。其中一份报告谈到了在城北发现33具中国士兵的尸体。

   10月26日,在云山东北方向上的南朝鲜第15团在敌人的打击下已向南退去。10时30分第6中型坦克营的指挥官约翰·S.格罗登中校考虑到受阻于云山东北公路上的坦克有被击毁的危险,因而下令D连向城东南的高地方向退去。而此时,云山西面的南朝鲜第12团依然在坚持着。第11团也赶来,准备加入12团的战斗,但马上又不得不转回南面,去与从西面插进来的敌军作战。这支敌军企图切断他们的主要补给线以形成围歼态势。但是第11团不但没有清除掉这支敌军,反而被压回云山以北地区。当时负责支援该团的美第10高炮群在其战争日志上曾写下了这样一段,以描述那时危急的情况:

  ……由于云山地区形势已十分严峻,高炮群随时准备撤离这一地区。

   据南朝鲜人自己估计,他们当面的敌人足有一个整师。

   对于整个势态的发展,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的看法是:出现在温井和云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只是“从中共军队中抽调出来的支援人员,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增援北朝鲜部队,帮助它扼守边境的各通道。”他们就此推断:“没有迹象表明中共方面已开始动用大批整建制部队对朝鲜进行公开的干涉。”

   27日,云山方面的局势有所改观。11时10分刚过不久,从芦屋空军基地起飞的10架C-119运输机向这一地区空投了大量的补给,缓解了被围困在那里的南朝鲜第1师、第6中型坦克营所属两个支援坦克连以及第10高炮群的补给困难。重新获得补给之后,南朝鲜第15团和第12团分别开始向城市以北和以西进攻,获得了一些微小的战果。在云山以南,第11团的两个营负责扫清南撤的道路。下午晚些时候,他们报告说,南面的阻击之敌已向西北撤退了。通过这一系列作战行动,南朝鲜人发现中国军队很善于隐蔽伪装自己,行踪也飘忽不定。另外,他们还擅长挖壕打洞。

   当南朝鲜第1师25日首次在云山之北遭遇中国军队时,这个师的师长朴少将正在平壤参加一个庆祝大会。此刻,他已赶回设在宁边的师指挥所,并亲自前往战地去检查敌人的尸体。最后确定他们都是中国人。朴少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服役于日本驻满洲的军队,所以他很熟悉中国人。据他估计,当面敌人是一个10000人左右的中国师——一个完整建制的师,而并非中国人和北朝鲜人的联合部队。因此,他向美第1军军长米尔本将军报告说,这里有“很多很多的中国人”。

   到28日,云山地区的战斗已平静下来。南朝鲜人又抓到两名中国战俘。他们的口供与前一个完全相同,即他们属于一个较大的参战部队。

   沃克将军和平壤的第8集团军参谋部曾接连不断地收到从清川江以北传来的关于那里情况的消息,其中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关于那个战俘是中国人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相互矛盾,来源混乱,令他们大为不解。在这样一个局势发展中,情报部门的官员自然不会以这些消息的表面价值来接受它们。对于那个俘虏所提供的关于成编制的中国军队已大批进入朝鲜的情况,他们并未承认它的真实性。然而,当清川江以北形势在一两日之间急剧恶化时,沃克将军及其幕僚们才不得不怀疑其最初结论是否正确,并开始接受战地指挥官的观点,即在那一地区出现的军队并非仅仅是对北朝鲜军队进行支援的力量。

   10月28日上午,出于对事态的严重关注。沃克将军解除了美第1骑兵师原来防卫平壤的任务,转而令其北进,并穿过南朝鲜第1师防地向鸭绿江进攻。盖伊将军命令其第8骑兵团作为本师的先头首先开始运动。29日上午,第1骑兵师离开平壤。白天,它于安州越过清川江。当晚,它前出至龙山洞附近的集结地域。

   10月29日拂晓,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但很快就遇到了在预设阵地内据壕防守的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虽然中国人只配备了轻武器、重机枪和迫击炮,而南朝鲜军队则有强大的掩护火炮和第五航空队支援,但是后者仍无法将对方击退。

   由于中国军队在温井和熙川地区以东已歼灭了南朝鲜第2军大部,因此南朝鲜第1师所在位置现在已成了联合国军在北部战线的突出部。在其右翼的是美第24师,这是西面距它最近的第8集团军部队。但两师之间仍有一个很宽的缺口,约15空埋。

   10月30日上午,由哈罗德·K.约翰逊中校指挥的美第5骑兵团到达龙山洞,任务是保护第8骑兵团的后方。前者已于当日上午向云山继续北进,去接替南朝鲜第1师的一部。第8骑兵团第1营在小约翰·米尔利金少校率领下于当天下午抵达云山。在与南朝鲜第12团中的美军顾问进行了磋商之后,米尔利金及其手下的连长们逐渐了解到这里的情况。在云山以北约8000码处的前沿,南朝鲜部队受到了攻击并正在不断后退。

   10月31日,第8骑兵团的2营和3营接替了南朝鲜第12团。不过这个团所属的右翼第2营在敌夜间攻击的压迫下已后退了一英里多。他们的指挥官还想在换防前重新夺回失去的阵地。此时,米尔利金的第1骑兵营已经在云山之北南朝鲜部队战线之后占据了防御位置。当天下午,美1军军长米尔本将军视察了第8骑兵团指挥所,他得到报告说“一切正常”。

   11月1日上午,南朝鲜军队又牙始进攻,试图夺回失地。尽管有美第6坦克营战斗分队的支援,但他们依然所获甚微。在这种形势下,米尔利金少校下属的坦克B连和配属给这个连的第70坦克营B连的一个坦克排编成战斗分队,开始沿三滩河西岸向北进攻。这一次,坦克火力充分发挥了威力,有效地支援了南朝鲜军队,不过有3辆坦克被毁。正午之前,南朝鲜第12团2营又夺回了部分失地。向前推进了半英里多。但由于敌人开始使用120mm的迫击炮,美军坦克不得不后撤,因而南朝鲜人似乎也无法获得更大的进展。在河东岸约两英里的地方,南朝鲜第15团正承受到沉重的打击。

   下午,南朝鲜第2营指挥官向上级发出一个电报说,如果在16时以前他的营仍得不到替换的话,那么他不管怎样也要将部队撤离目前位置。鉴于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第8骑兵团团长雷蒙德·D.帕尔莫上校明确拒绝了这一换防要求。但是到了16时,当南朝鲜军队穿过第8骑兵团1营的防区败退下去时,这个营实际上已接替了前者。因此,这就要求米尔利金的部队坚持在原地。然而当米尔利金通过望远镜观察坚持在对岸的南朝鲜第15团情况时,他看见山腰仿佛已经活动起来,敌军正沿着15团的两翼潮水般地涌过来。他还吃惊地注意到自己这边的前沿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到11月1日下午晚些时候,右翼第8骑兵团的战线稳定在云山西北约一英里处,位置靠近三滩河西岸的每峰洞村之下的公路一带。战线沿一条弧线横过山岭,向西南延伸至云山以西3英里处,从那儿,它又越过一条来自云山方面的东西向公路,然后拐向东南,与从龙山洞至宁边的主要补给线相衔接。这条补给线距云山大约有3英里。美骑兵第1、2、3营分别按东、西、西南的次序布置在这条战线上。这一布署形成了一个以云山为中心,半径约3英里的半圆形地带。只有位于云山北面的第1营距云山仅一英里。第8骑兵团团部设在云山以南的主要补给线上,夹在第3营指挥所与云山之间。在此之前一天,盖伊将军在其南面12英里处已建立起了第1骑兵师师部。

   第8骑兵团的到达使南朝鲜第1师能重新布署兵力。10月31日,在云山以西被替换下来的第11团转向东南,以便在第1军和第2军的结合部与南朝鲜第8师保持接触,第12团则奉命前往九龙江以南的立石进行休整。这个预备队集结地距云山有6航空英里。而仍在云山独立作战的南朝鲜第15团正试图保住它目前的位置,即第8骑兵团右翼的三滩河东岸地区。简而言之,第8骑兵团目前在云山的北、西、南三个方向上,南朝鲜第1师在东北,北和东南方向上。

   11月1日上午,遵照第1军和师部的命令,第5骑兵团指挥官约翰逊上校打算派一个营向东移动到靠近两个军结合部的位置,去支援那一带正趋瓦解的南朝鲜第2军的防御。约翰逊命令第3营待命,准备在12时30分出发。正午,第8骑兵团主任参谋哈莱特·D.爱德逊中校从云山赶到第5骑兵团指挥所。他告诉约翰逊说,在来此途中,他们在离九龙江不远的支流南明河骆驮头河曲附近,遇到了一大批朝鲜难民。他们告诉他,有大量的中国军队正从西面向第8骑兵团背后运动过来。既然第5骑兵团的任务就是保护第8骑兵团的后方,于是爱德逊就问约翰逊上校准备怎么处置这一情况。约翰逊立即派出一个排规模的巡逻队去侦察核实这一情况。接着,他就同第3营一起按预定计划出发,前进至宁边东北6英里的地方停下来,将部队配置在宁边-球场洞公路两侧山岭之下,并且面向东方。完成部署之后,他与营指挥官一起继续向东前进了数英里,此时,他们碰到一伙从前线撤下来的南朝鲜第2军的部队。约翰逊后来谈到:“这些士兵仨一群俩一伙地堆挤在公路上,对往来的车辆一点儿不在乎,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在乎了。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中,他们已经被彻底地击败了。”

   约翰逊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于菲律宾。巴丹岛陷落时,他正好也在那里。因此他很自然地联想起那时美军行将投降前的各种行为和表现,并与眼前这些南朝鲜人的状态比较了一番,才得出上述结论。

   六、在西海岸的公路上

   滨海地区向西的追击似乎很顺利。10月25日晚,英联邦第27旅在博川及其附近一带跨过大同江。在西岸,它遇到了抵抗。这个旅的第1营首先发起攻击,在江水西面3英里处与敌展开激战。战斗中,空中火力和炮火准备协助步兵摧毁了10辆北朝鲜的T-34坦克和两门自行火炮。这一战之后,这个旅的副旅长肯定地认为“动荡”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因此他采用了一种更适合大型战斗的旅编组形式。10月28日,在又向前推进了15英里之后,这一重新编组后的旅停在了距清州还有3英里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即10月29日,第3营即澳大利亚营向清州发起攻击。空中观察员发现,至少有4辆敌军坦克,伴随着敌步兵,扼守在俯瞰山下公路的山脊通道上。于是,空军立刻以凝固汽油弹和火箭弹摧毁了这批坦克。澳大利亚人随即夺取了通道及其毗邻的一线山脊。当晚,北朝鲜人在自行火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又一次袭扰澳大利亚人,战斗进行了两个多钟头,一直持续至午夜。澳大利亚人的反坦克火箭分队击毁了3辆T-34坦克,并且在美式坦克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这次战斗中,澳大利亚人共伤30人、亡9人。次日上午,阿盖尔营进入了清州。

   10月30日晚,北朝鲜的速射炮打到了清州城市附近。其中有6颗炮弹落到澳大利亚营的指挥所附近,并且有一发正打在格林上校的帐篷附近的一棵树上。炮弹削去了树冠,在帐外炸开了花。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就在附近,但奇怪的是除格林上校外都安然无恙。当时上校正躺在一付担架上睡觉,弹片击中了他的腹部。由于伤势严重,他马上被送往设在安州的外科医院。三天之后,这位令人钦佩的澳大利亚第3营指挥官查尔斯·H.格林上校不幸去世了。I.B.弗格森中校成功地成为他的继任者。在格林上校遭到不幸的同一天晚上,第27旅的莱斯少校也同时遇难。

   27旅的副旅长在30日当天就请求美第24师师长丘奇将军派一个团增援清州。因为他的部队已疲劳不堪。丘奇将军当即同意了这一请求,派出第21步兵团前往该地。

   这天晚上,第21步兵团第2营在吉恩斯·皮尔莱兹率领下,穿过英军的防线向北前进。并通过了火光熊熊的清州城。这个时刻,皓月当空,银光流撒,对夜间的进攻行动十分有利。清州城外北朝鲜人撤退时坦克的轰鸣声还隐约可闻。2时左右,第2营行进到一个叫郭山的小村西面2英里半的一个高地附近时,他们中了北朝鲜人的埋伏。敌人兵力约有500人,另外有7辆坦克。其中最前面的坦克在300码的距离上首先开火,其余的也随即加入战斗。炮弹如同橙色的大火球一串串地落在公路上。虽然有一些打中了美军坦克的外壳,但都被弹开。美军坦克立即还击,炮弹准确地射向敌人炮口的闪光处。21团团长斯蒂芬上校和第2营营长皮尔莱兹中校从他们各自的吉普车上用无线电台指挥着战斗。黎明前,北朝鲜部队抛下50具尸体,5辆损坏了的坦克和1门自行火炮以及7门反坦克炮,撤出了防御阵地向北逃去。

   白天里,美军的空中进攻又摧毁了那两辆夜间逃走的敌坦克,步兵在一堆铁路平板货车上也缴获了两辆新坦克。

   经过这一夜的战斗之后,21团在以后的前进途中再没有遇上较大的抵抗,直到接近鸭绿江边。其先头部队——查尔斯·B.史密斯中校所率的第1营在11月1日正午之前到达了清谷洞外围。这里距新义州和鸭绿江仅18空哩。

   根据第24师师部的命令,斯蒂芬上校命令第1营停在原地,巩固阵地,准备实施纵深防御。这一道显然是从第1军军部转来的禁止前进的命令挫伤了第21步兵团第1营的积极性。“好似一个晴天霹雳。”

   下午刚过一半时,7辆敌坦克在大约500名步兵的伴随下,向清谷洞的第1营发动了进攻。第6坦克营A连在杰克·G.莫斯上尉率领下,以坦克迎击坦克。经过半小时的鏖战,他们击毁了敌人的坦克,而自己仅有两辆坦克受了轻微损伤。美步兵在坦克和火炮的支援下也击退了北朝鲜的步兵,并使其伤亡达100人左右。

   这一战可以说是第8集团军在朝战中最北边的作战行动。十分凑巧的是,进行这次战斗的部队,即美第21步兵团中史密斯中校的第1营恰好也是美军在朝战中第一次地面作战行动的参战部队之一。那一战发生于大约4个月以前,地点是乌山附近。从地理角度来衡量,11月1日下午发生在清谷洞附近的这场激战至少可以认为是第8集团军为推进至满洲边界而作出的最高水准的努力,同时也是为巩固大韩民国政府合法地位所作的最大的贡献之一。

   在英联邦第27旅之后向前推进的美军第5团战斗队是第24师建制中第一支跨过清川江的部队。10月28日,它于博川之北又跨过了大同江,然后从那儿在英军的右侧向北面的泰川进发。29日,它遇上一场激战。战斗中,这个团与空中支援火力密切配合,共同击毁了敌人9辆坦克和4门自行火炮。接着,第5团战斗队进入泰川,并俘获89名敌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他们是因为掉队而被丢下的,这是在朝战中首次由美军抓到的中国战俘。在泰川,第5团战斗队没有和中共军队发生接触。

   之后,由斯罗克莫顿上校率领着这个团的战斗队从泰川出发向西北的龟城前进。中途,一支估计有5-6千人的敌军部队在坦克、自行火炮、野战炮及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企图阻止美军前进,他们的阻击十分顽强。然而第5团战斗队在战术空军的有力支援下于10月31日正午时分就夺取了龟城。紧接着在第二天,这个团又通过攻击确保了距龟城几英里远的道路连接点的安全。在两天的行动中,第5团共消灭了300-400名敌军,击毁敌两门自行火炮,8门76mm榴弹炮,8门迫击炮,6门反坦克炮以及5挺重机枪。第5团战斗队的先头分队在前进至龟城北面约10英里处时,一架联络飞机飞临上空,并投下一道指令。指令上要求第5团停止前进并在原地防御。同一时间,沿西海岸公路前进的第21团也接收到了同样的命令。

   11月1日,从下午到晚上,这两个团一直处于无法预知未来行动的旁徨境地中。这种处境一直到午夜前一个小时才结束,他们此刻接到了第24师要他们向清川江方向后撤的命令。这使他们既感到失望,又感到迷惘。不过他们还是在11月1日夜间开始向后撤退。后来他们才了解到,发布这一使他们一直迷惑不解的指示是由于东边事态发展出现了不利情况。在指令发布的前一天,即10月31日,沃克将军曾命令米尔本将军限制第24师的进攻,以便与云山地区的势态保持一致。因为那里发生了决定性的事件。

   七、第10军的任务变更

   同一时期发生在朝鲜东北部的美第10军前线的事件,进一步补充了对于这一时期整个局势的看法,即中国军队正大量出现于战争即将结束之际,战争场景发生了突变。早在10月16日,阿尔蒙德将军接到了东京麦克阿瑟将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第10军在元山登陆后沿元山-平壤这一轴线向西进攻。然而就在第二天,他又接到了麦克阿瑟将军的一个待机指示。指示上说,如果第8集团军在第10军登陆前就已夺占平壤,那么第10军的任务将改为登陆后向北而不是向西进攻。到18日,麦克阿瑟将军又发来一道变更命令。即,如果平壤在D日前被夺占,则第10军应沿与第8集团军平行的地带向北推进,并指明,以太白山脉的分水岭作为两支力量的交界线。第二天,10月19日,第10军才终于接到了确定的最后命令:向北前进。

   10月20日,阿尔蒙德将军从“密苏里”号航空母舰上乘直升飞机飞往元山机场。正午,他抵达那里,开始担负起对第10军作战地域内(即北纬39°10′以北,太白山脉以东地区)的部队的指挥职责。第10军指挥部于此时正式设在元山。截止至10月底,第10军与第8集团军和第2后勤司令部之间的电传联系,以及与东京总部的无线电联络一直没有中断过。

   10月20日,阿尔蒙德在到达元山时才发现,所谓第10军作战地域内的部队除了他自己的司令部人员——大约10名军官和30名士兵以外,只有南朝鲜第1军的23000多人以及已移驻元山机场的海军航空兵第1联队。而真正的美军第10军仍在海上漂流,不过他们不久即将到达。此外,他还指望美第3师能很快加入他的军。在第10军的84000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约32000人)是南朝鲜士兵。第10军所辖的几个大的建制单位分别是美陆战1师、第7步兵师、南朝鲜第3师及首都师。据了解,在第10军作战地域内有组织的敌军正在咸兴地区的北面和东北。

   朝鲜东北部的地势崎岖不平。第10军作战地域就在这一带。滨海地区的所谓平原几乎名不付实,那里唯一可以称得上平地或半平地地区的是一些孤立的凹地,它们基本上位于滨海地区,并向内陆延伸了3-5英里,它们相互间被许多绵延至海边的横岭分隔开来。元山-咸兴凹地可以说是这些东北滨海半平坦地区中最大的一块。元山和咸兴以及兴南港是这一地区最大的人口中心。1949年,元山有人口15万;但到了1950年10月,其人口急剧下降到9万人。咸兴城的人口在1950年10月时尚有8万人,其中至少有40%的共产主义分子或倾向共产主义的人。咸兴-兴南一带是朝鲜著名的工业区,主要从事化学、印染、医药、火药和化肥等产品的生产。元山和兴南两港冬季通常不封冻,即使偶尔有冰冻,冰层也非常薄,不足以对港口运输产生大的影响。

   这一沿海地带的北面是太白山脉,那里坡陡壑深,峡谷狭窄曲折,最高的几座峰岭的高度都在6000英尺以上。在山脉北部,冬天的温度时常达零下20℃至零下30℃。一般情况下,在10月和11月间,这里不常下雪,而且即使到了12月份,通常也不至于冷到足以形成厚厚的永久性冰冻。不过在12月中旬,太白山脉山区里的河流却大都为冰层所覆盖。从咸兴往北40航空英里处起,到再向北40航空英里的太白山脉中央为止,其间座落着巨大的长津水库,水库向东15航空英里则是另一个较大的水库——赴战水库。

   这里最主要的一条公路从元山-咸兴平原向北爬上太白山脉,经古土里高地,然后继续向北到达长津水库南端的下碣隅里。另一条重要的交通线——东海岸公路,从咸兴地区斜插向东北,趋近苏联边界。然而从这条干线再往内陆方向走,交通却极为落后,在许多地方,山路几乎就等于是道路。

   在这样一个荒山野岭地区,阿尔蒙德将军的布署计划大致是:南朝鲜第1军沿滨海及毗邻地区的公路向朝鲜东北边界推进,美第7步兵师在其西南面,跨过利原-永青-惠山镇走廊前进;在第7师西南,则是美陆战第1师,它由咸兴向长津水库方向北进。在达成这一计划的目的之后,各部队的进军路线应视前沿战术进展的情况而定。

   此外,一旦美第3师到达,它将负责保卫元山-咸兴地区的安全。同时它还要保证第10军联络通道的畅通,以及保护其后方和左翼不受游击队袭扰的威胁。在这个师到达之前,暂由第1陆战师负责执行前者的使命。所以,第1陆战师也就不能完全自由地专注于北进行动中。阿尔蒙德在稍后一个时期里谈到当时第10军布署情况时说:“我们这个军零散地分布在这一带相互隔绝的地形上。”总的来说,这个军的兵力部署确实受到这一作战地区道路网情形的很大限制。

   10月26日,阿尔蒙德将军下达了有关作战计划的命令。第1陆战师在其作战地带中被分成三个战斗队:(1)第1陆战团负责接替南朝鲜第1军部署于元山以南和以西马井里地区的部队。(2)第5陆战团负责守卫元山地区和咸兴城南的连浦机场以及第10军西侧。(3)第7陆战团负责接替沿咸兴-长津走廊布署的南朝鲜第3师,并担负保卫长津和赴战两个水库的发电设施。

   八、中共军队挡住通向长津水库之路

   按照阿尔蒙德将军的计划,南朝鲜第1军向威兴以北地区进攻。其第3师向北前进的目的地是长津水库。首都师则沿海边公路向东北方向前进。第3师26团作为本师前导,于10月25日上午到达长津地区。其所属的两个营也分别接近了这一地区的第一和第二水力发电厂。这两个电站位于兴南至水库的公路中间处,从这里到兴南港,如果沿公路向内陆方向走,距离大约30英里。

   当晚,一份情报从26团的美军顾问麦考姆·史密斯少校那里传到爱默里奇上校手中,报告说第26团抓住了一名肯定是中国人的俘虏。他供称自己属于中国第8军第5团,他还承认有一支中国部队就在长津附近,人数大约四、五千人。

   其后的两天里,这个团在敌人抵抗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前进缓慢。10月28日上午,南朝鲜军队向水洞发起了代价昂贵的进攻,结果伤亡惨重。这时,派往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的南朝鲜巡逻队带回了一个消息,在这两个地方都发现了中国人的部队。这一天,又有两名中国士兵在水洞以西1英里处被抓获。

   29日一整天,在第二水电站周围的广大区域里,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不过初时只是轻武器的交火和近战,下午,敌人120mm火炮加入进来。南朝鲜部队由于弹药供应越来越少,因而士气也越来越差。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南朝鲜人共抓到至少16名中国俘虏,并从他们嘴里得知,在前面挡住道路的是中共13兵团42军124师的370团,而且124师的其余部队也在附近,由北朝鲜的坦克支援他们。另外据报告说,这个中国师的师部及团部都设在长津水库南端的下碣隅里。30日,在经历了一番惨烈的战斗之后,南朝鲜第26团向后退了一段距离,撤到了一个更为有利的防御位置上。

   考虑到29日抓到的16名中国战俘相当有价值,可带来很大的收获,南朝鲜第1军军长金少将马上电告阿尔蒙德将军。10月30日,阿尔蒙德将军亲临咸兴的第1军军部,来审查和讯问这些战俘。这些中国人通过翻译告诉他,他们已三天没吃东西了,他们于10月16日(后来又说是14日)在满浦镇附近跨过鸭绿江,从那儿他们开始夜间徒步行进,迫击炮和弹药由马和骡子驮运。这16名俘虏中多数是中共370团迫击炮连的士兵,他们还说,当他们被俘时,所携带的4门炮中有3门已经打坏了,而第4门则被部队带走了。这些俘虏穿得不错,也很健康,平均年龄在28到30岁之间。他们声称他们所在的师已全部开入朝鲜前线,而这个师的多数人都曾是原驻北平的蒋介石的国军。直到一年多以前,他们全师才向共产党投降并立即被编入红色军队。阿尔蒙德将军当即发了一份私人电报给麦克阿瑟将军,通知他中共军队已出现在朝鲜的东北部,并把审讯情况细节也汇报给了麦克阿瑟将军。

   中共370团于10月23日或24日到达水洞附近地区,25日,它最先遭遇南朝鲜军队,在它之后是124师的另外两个团,371团和372团,其中一个晚到了几天。10月31日,阿尔蒙德将军再次拜访金少将。他得知南朝鲜军队又抓到不下7名中国士兵。因而在第10军作战地域内中国俘虏总数已达25名。他们中一些人还提到在长津水库附近还有另一个中国师。

   一项关于敌人死亡情况的调查表明,这些中国人多数不带任何官方的身份证明,只有少数人将自己的名字和单位用墨水写在上衣和内侧。其中军官的制服不同于普通士兵穿的那种仅用红色滚线镶在裤缝、衣领、袖口及上衣左侧的军服。这些制服的料子是织得很密的棉布,通常呈黄棕色。但也有少数穿深蓝色的制服的军官。这种密织的制服非常暖和,不过一旦浸了水,就很难晾干。在这层军服里面,士兵们或穿着夏装,或穿着其它属于自己的五花八门的衣服。他们的鞋是胶底布鞋,矮腰,不用系带,袜子也是布制的,通常一穿就是几层。头上戴的棉帽很厚实,还带着护耳,它可以保护脖子不受寒。他们的武器多数是二战末期在满洲缴获的日本步枪,而大部分迫击炮、重机枪以及汤姆生冲锋枪都是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的美制武器。因为中共124师中有近70%的士兵都曾当过蒋介石的国军。在这次战斗中,这个师所使用的最大口径的武器是82mm迫击炮,其它重装备因道路难行而留在了后方。

   北朝鲜人同刚到达的中共军队一起参加了水洞地区的战斗。例如在29日,除了抓到16名中国士兵外,南朝鲜第26团还抓获了60名北朝鲜战俘。如同在第8集团军前沿一样,北朝鲜人在东北部的当前主要任务也是迟滞对方。以便能使主力向北退到与正在向前开进的中国军队会合的地区,或者是中国军队等待着他们的地点。按当时形势,中国人在东西两线同时对当前遭遇的南朝鲜军队采取围歼行动,看来是事先达成的一致性。而无论在东线还是在西线,决定性的日子都是10月25日。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