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与相持·第十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动荡与相持·第十

动荡与相持·第十

作者:金阳明 ·韩国

出自————《韩国战争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联合国军再次反攻(1951年1月25日-4月9日)

   (一) 重振进攻精神

   正当华盛顿当局陷入既不能自动抛弃韩国,更不能因此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去扩大战争的进退维谷的困境而寻求第三方案的时候,作战部队司令官李奇微将军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接管第八军不到一个月,不仅用原有兵力阻止了中共军的进攻,而且把中共军击退到三八线附近,解决了实行韩国战争局部化政策的战术。

   一九五〇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奇微到达前线的时候,第八军把北韩让给中共军,正在沿临津江构筑防线,在华盛顿和东京撤军论占上风时,李奇微在拜会李承晚总统时表示:“总统阁下,我能够到这里来感到荣幸,我是为了呆下去而来的。”

   然而,当时美军士气极低,处在毫无进攻精神的萎靡状态。第八军参谋人员给他看的全部敌情是:“地图上画着一个红色大鸡蛋,里面用小字写着174,000人”。第八军的各级指挥官、参谋乃至士兵,都已经丧失了信心。

   重振进攻精神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弄清敌人的兵力、部署和企图,他下达命令,要求在一百三十五英里的整个战线上,立刻发起试探性进攻。

  因为情报参谋不能给我提供确实情况,为了解敌人都在什么地方,决定发起进攻。……违令者枪毙。……

   从此,第八军逐渐消除了失败主义情绪,目光重新转向前线。所有师长都按命令下到前沿营,军团长则亲临战斗最激烈的团指挥作战。

   当时第八军的兵力,包括随着李奇微赴任编入第八军的美第十军团,总共三十六万五千人。

   兵力部署:西部战线,美第一军团,下辖美第三师、第二十四师、国军第一师及土耳其旅、英国第二十九旅;中西部战线(包括议政府走廊),美第九军团,下辖美骑一师、美第二十五师、国军第六师及英联邦第二十七旅、希腊和菲律宾营;中部战线,国军第二军团;中东部战线,国军新编第三军团;东海岸,国军第一军团。抽出美第十军团陆战一师作为第八军预备队,代之美第二师编入第十军团,加上美第二师,共两个师正在釜山进行整编。

   十二月三十一日夜,中共军在开城至春川四十三英里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中共军的主攻部队经议政府走廊直指京仁地区。

   李奇微第一次目睹了韩国战争的实况:联合国军士兵扔掉所有重炮、机关枪等支援火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人挤得简直连个小孩子都不能再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把那可怕的敌人甩掉几英里”,拼命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狂”蔓延开了。

   中共军和北韩军突破国军春川以东正面阵地,向川-原州穿插,威胁中部及西部战线的联合国军翼侧。因此,李奇微命令整个部队撤至平泽-原州-三陟一线设防。一月四日,敌人占领汉城,八日攻打乌山。

   一月二日,美第十军团从美第九军团和国军第二军团之间投入战斗,令下属美第二师防守原州。一月八日敌攻占原州。第二师通过九日、十日的反击夺回了原州。

   但,北韩第二军团突破国军防线向县里南下,一月十五日占领平昌、宁越,尔后边切断中央线,边从山岳地带渗透,特别是北韩第十师经青松-义城,一月二十五日前出到普贤山一带,威胁大邱,伺机包围中西部的联合国军。李奇微令第八军预备队陆战一师封闭敌人突破口。

   (二) “屠夫作战”

   这时,在西部战线我与敌尚未接触。为与敌保持接触,减轻对美第十军团的压力,李奇微不顾参谋人员的一致反对,一月十五日下达命令,要求在第一军团正面实施威力侦察。

   当时在美第一军团正面乌山-水原一带,有中共军第四十和五十军,汉城一带有北韩第一军团,在美第九军团正面镇川-原州一带,有中共军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二军,在美第十军团正面堤川-骊川一带,有中共军第三十七军,在春川方面有北韩第五军团。

   在国军第一军团正面有北韩第十五师和第六十九旅,在国军第三军团正面有北韩第二军团的第二、第九、第三十一师。大体上,中共军部署在西线联合国军正面,北韩军部署在东线国军正面。

   一月十五日,以美第二十七团为基干组编的特遣部队,为搞清乌山-水原一带中共军的部署情况,发动了搜索战,命名为“猎犬作战”。此次作战是自五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以来美军第一次发动的进攻作战。搜索队没有遇到中共军的抵抗,深入到水原,之后留置部分掩护部队返回原队。

   “猎犬作战”发起后,敌对原州方向的进攻也缓和下来,战线出现了平静状态。

   正值战局好转的势头刚出现的时候,美陆军参谋总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总长范登堡访问韩国前线,出乎意料之外,得出了新的认识,即过去错误地过高估价了中共军的实力。

   柯林斯大将回到东京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转达战局好转的喜讯,并在麦克阿瑟面前念了照会。麦克阿瑟听了之后,终于承认了事实,他说:“现在谁也不能把我们赶下大海了!”这样,联合国军撤军论事实上失去了意义。

   “猎犬作战”之后,紧接着在第九军团正面也进行了类似的作战,从而第八军弄清了在西线联合国军正面的中共军也并不可怕的事实。

   李奇微掌握上述情况后,继续扩大作战规模,让第一、第九军团各抽出美军一个师和国军一个团编成突击部队,一月二十五日发动了“雷击作战”。

   突击部队在空军支援下,步坦炮协同猛击敌所有防御部队,一直打到汉江一线。李奇微的这种战术思想,不在于占领更多的一城一地,而在于最大限度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削弱战斗力,也就是发挥火力和机动力优势,迫使敌人付出最大伤亡的一种“杀伤战”。

   搜索战终于扩大成全面进攻。从水原开始,敌人虽然顽抗,但第八军投入美三师增援,二月九日粉碎汉江以南之敌,未经战斗占领仁川和金浦。

   为保持战线平衡,李奇微决定在中部战线实施进攻作战。其实在中部战线美第十军团和搜索队已经原州前出到横城。

   二月五日,李奇微命令美第十军团和国军第三军团,对洪川实施两翼包围,和西部战线相比,中部战线更加向北推移。

   继“雷击作战”后开始的这个作战,命名为“围歼作战”。

   中共军将主力从西线调到中线,于二月十一日夜,中共军两个军和北韩军一个军团发起大规模反攻。前线国军三个师顷刻溃散,美第十军团虽然准备坚守原州地区,但敌已进到原州西北交通要地砥平里,开始从原州西南方向扩大突破口。

   美第二师二十三团和法军一个营在砥平里被中共军三个师包围,从二月三日开始以“火海战术”对付中共军“人海战术”,经三天血战,给中共军以沉重打击。中共军从原州迂回到堤川,因补给线延伸而撤退。

   美第二十三团艰苦奋战击退中共军的集中攻击,建树功勋,洗刷了美第二师在清川江败北的耻辱。团长弗里曼大校在指挥防御战斗中把部队配置在不适合防御的低处造成很大伤亡,作为职业军人深感惭愧,他估计不得勋章便受惩罚,结果得到前者,不久晋升为四星将军。

   砥平里战斗,是美军同中共军作战中在战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功战例,鼓舞了全军的信心和希望,解除了美决策当局对战局发展所抱的顾虑。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与英国第八军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相比拟,也可以说是“第二仁川”。

   二月十九日敌人在攻势中受挫,联合国军夺取作战主动权,李奇微鉴于这个情况,命令美第九、第十军团立即转入反攻。他看穿了中共军主要靠牲畜和人力等原始手段维持补给的困难,认为攻势决不会持续多久,因此尽量延伸中共军的补给线,然后当敌人停止进攻时立刻转入反攻。

   二月二十一日发动“屠夫作战”,这个作战名称本身就是反映李奇微的作战思想。美第九、第十军团的进攻计划是,分别以原州-横城、宁越-平昌为主攻方向,前出到杨平一线,相互紧密配合,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

   发动“屠夫作战”后第八天,我进攻部队到达目标线,但没有取得预期战果。其原因,虽然存在因解冻重装备移动跟不上中共军的后退速度问题,但更主要的是,麦克阿瑟在进攻开始日前一天突然来到原州发表谈话,说:“我在今明两天内让联合国军发动大攻势”,事先泄露了作战企图。当美军发起进攻时,敌主力早已向北转移了。

   (三) 堪萨斯防线

   中共军在粮食、被服和药品等补给物资极端缺少,出现冻伤、饥饿、各种疾病等大量伤亡的情况下,继续北撤。

   李奇微命令美第九、第十军团不给敌人喘息时间,一直追击到离三八线不到几公里的“爱达荷线”。于是,三月七日发动“撒裂者作战”,以杀伤敌人,在中部战线靠近三八线一带形成一大突出部。

   在西部战线则坚守汉江以南现有阵地牵制敌人,然后当中部战线按计划到达“爱达荷线”时,从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围攻汉城。

   在东部战线,国军的任务是,牵制当面之敌,掩护主攻的右翼。

   李奇微赋予各军团逐次控制线,特别强调了友邻部队之间的左右联系和配合。

   美第二十五师在汉城以东十五英里处的汉江上游首先占领桥头堡,在西部战线美第一军团派国军第一师搜索队到汉江以北侦察汉城周围敌情,发现敌已放弃汉城撤走。

   三月十八日,联合国军重新夺回汉城。

   二十三日,美第一八七空降团在汶山地区实施空降,同由议政府北上的地面部队会合,美第一军团前出到临津江一线。

   华盛顿当局在战局好转,中共军退到三八线以北已经三天的时候,还没有作出关于遂行韩国战争的最终目的的明确结论。关于三八线,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没有任何战术意义,而国务院则认为有重大政治意义,因为西方国家要通过外交谈判结束韩国战争,对突破三八线表示深切担忧。

   当美决策当局把毫无战术意义但却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重新突破三八线问题挂起来观望战局的时候,三月二十二日,麦克阿瑟指示李奇微“以目前采取的方式对三八线以北继续进攻,但不要过分深入,以免影响主要作战的后勤补给。”

   李奇微对此指示领会为:在有利情况下,各军团可派一个加强步兵营进入三八线以北。于是制定对三八线以北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向麦克阿瑟提出了建议。

   麦克阿瑟当时还没有接到华盛顿关于对尔后作战或突破三八线问题的训令,因此即席批准了李奇微的建议。

   李奇微的计划是;作战分两个阶段,将我军防线前移至三八线以北临津江和汉江汇合处-襄阳一线,作战目的不在于夺取地域而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作战物资,要保存我军战斗力,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月二十二日,第一阶段即“勇猛作战”开始。三月末,全军到达三八线。根据李奇微的方针,联合国军不求速度,保持友邻之间的密切联系和配合,稳步推进。尽管如此,中共军虽然付出相当大损失,还是幸免决定性崩溃,撤回三八线以北。

   四月五日第二阶段即“狂暴作战”开始,预定前出到最终目标的临津江口至襄阳一线,该线命名为“堪萨斯线”。四月三日,麦克阿瑟最后一次访问韩国前线,祝贺联合国军向“堪萨斯线”奋勇进军,并指示一旦确保这条线之后要慎重控制北进。

   联合国军的计划是,以“狂暴作战”占领“堪萨斯线”,然后再发动“无畏作战”继续向北推进二十英里,占领“怀俄明线”,这样就可以占领敌人的兵力和补给集结地铁三角地区的一部。尔后确保“堪萨斯线-怀俄明线”,以营级侦察活动在其前方地域与敌保持接触。

   一九五一年三月末美第八军选定的“堪萨斯线”,是从战术上为确保三八线并在其以北联接制高点而形成的防线。不久美国政府确定停战方针时,将其作为停战线的方案,意义十分重要。

   联合国军于四月九日占领“堪萨斯线”。

   联合国军司令部于三月末掌握中共军在四月份随时发动大攻势的情报,令全军继续向“怀俄明线”推进。据侦察,当时中共军正在铁原-金化-平康铁三角地区准备发动大战役。

   当时敌人的兵力据推算,北韩军包括游击队共有十九万八千人,中共军在北韩有二十七万四千人,在满洲有四十七万八千人。

   第八军为对付敌人的大攻势,制定了以机动力和火力迫使敌人付出最大伤亡的作战计划,命名为“大胆作战”,四月十二日下达给所有部队。

   这个作战计划可以说是“屠夫作战”的扩大再版,其内容也就是当敌发动集中攻势时,我按逐次控制线同时进行有秩序的后退,而且给敌人以最大损失;当敌人的进攻能力一旦耗尽,同后退时一样,和友邻部队保持密切联系,立即转入反攻击退敌人。

   李奇微将军下达这个计划后不久提升为麦克阿瑟的后任,离开第八军去东京赴任。

   (四) 横城地区战斗(1951年2月4日~2月15日)

   在这次战斗期间气温急剧下降,河流封冻,便于机动。但地形都是坡度在45-50°的山岳地带,道路状况非常不佳,给部队机动和补给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国军第五师正面有中共军一个师、人民军第七师和“首都”×师,兵力共三万八千人。敌人企图以一部兵力分割第五师,以一个军约四个师兵力切断国军主要补给线,占领原州和堤川,以便包围国军。

   在国军第八师正面有中共军第十九兵团(杨得志)的第六十三、第六十五、第六十六三个军,在春川一带集结完毕。

   中共军第十九兵团的企图是,以一部攻击第八师两翼,扰乱国军后方,以主力突破横城地区国军主抵抗线,占领战略要地原州和堤川。

   在国军第八师正面,中共军投入兵力九万六千人,主要装备有迫击炮九百八十六门,野炮一百零八门,反坦克炮四十门,山炮九十一门,无后坐力炮五十八门,火箭筒一百四十四具,76毫米炮七十二门,76毫米自行火炮及各种榴弹炮九十门,和一定数量的坦克。

   国军第五师的计划是,第三十五团切断师正面的敌之补给线,围歼当面之敌;第三十六团消灭战斗地域内的敌人;第三十七团阻止敌人南下,确保全师退路,掩护全师撤退。

   国军第八师的任务是,侦察中共军第十九兵团的动态,夺取洪川-龙头里一线,确保总反攻的据点。

   当时国军的兵力有两个师,二万二千六百人,主要装备有榴弹炮五十三门,各种迫击炮二百四十门,火箭筒三百九十七具,无后坐力炮七十二门,与敌人相比占优势,有经验的老兵不到中共军的十分之一,另外新兵补充不够,处于不利地位。

   美第十军团(配属部队有国军第二、第五、第八师)担任中东部战线,虽然已经掌握中共军第十九兵团(约十万人)在春川集结情况,但还不了解敌人的进攻方向,为掌握新的敌情,命令国军第十师向北进攻,搜索敌人。这是一次为军团尔后作战投入一个师兵力侦察敌情的大胆行动。

  1、第五师的战斗情况

   第五师三十五团从丰基乘车经丹阳、堤川、原州到达桥顶里,待命直到二月六日,后根据师作战命令开始行动,经新村通过下阳里时受敌炮火拦阻,夜间到达玉洞里。

   第三十八团于二月六日晨发起进攻。

   第三十五团团部二月七日经横城在坦克队的掩护下移至玉洞里。

   二月九日晨,第三十五团向津洞里发起进攻,各营在接敌运动中受敌重火器的猛烈射击,就地转入防御。

   二月九日上午第三十六团占领井金山,接着占领井金山对面高地。

   二月十日,第三十五团发起进攻,上午占领津洞里,尔后转入防御。

   二月十一日夜,第二十七团将现作战地域移交给美第一八七团,向津洞里转移。

   二月十二日晨,第三十五团一营补给所遭到中共军三百人的袭击,因第三十六团已撤,第二十七团和第三师二十二团正在撤,所以未予还击转移到桥顶里。

   二月十二日晨,第二十七团一个营在浦洞里被三个营敌人包围,翌日晨突围撤退。

   二月十三日上午,第三十五团到达桥顶里。后又向宁越地区转移。尾追之敌高速猛追,一面攻击我翼侧,一面急袭前后。全团虽予以抵抗,因地形不利,终于被敌主力包围。我以一营向前突围,以三营牵制敌人,经长时间激战,打开了突破口,但由于是夜间,损失惨重。

   二月十三日,第二十七团掩护第三十五、三十六团撤退,直到后卫部队通过完毕,保证了退路安全。

   二月十四日晚,第三十六团有一半人员到达酒泉里集结,十五日在新兴里、酒泉里附近设防。直到二月十八日就地坚守阵地。

   二月十五日,只有第二十七团三个连到松寒里集结,其它部队没有变动。

   二月二十二日,第三十五团经丹阳向丰基转移,第三十六团撤出阵地经浦田里向竹岭转移。

  2、第八师的战斗情况

   二月四日,国军第八师司令部及第三十六团从周浦里移至陵隅里,第十团移至珠山里,第二十一团移至横城。二月五日,第十团从珠山里又转移到大谷里。

   二月七日,第十六团司令部转移到横城,部队从横城转移到广田。

   由于情况变化,第八师司令部从陵隅里转移到横城,第十、二十一团指挥所也分别向上花里、上草院里转移。

   二月九日,敌向第十团和第十六团正面实施反击,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我第二十一团向敌翼侧发起进攻。到二月十日战斗更加激烈,第十和第二十一团同敌进行多次拉锯战。敌人不断增加兵力,我第十团和第二十一团的防御正面也不断扩大,产生了很大间隙,师长崔荣喜准将派师反坦克炮营予以堵塞。

   第二十一团在师的左翼,第十团和师反坦克炮营在中央,第十六团在右翼出击。敌人开始以少量兵力进行抵抗,到二月十二日晨突然发起大反攻,中共军第六十三军向左翼第二十一团发起进攻,我立刻向横城撤退,然而敌先遣队已在横城设伏,二十一团便被敌包围。中共军第六十六军向我第十六团发起进攻,突破了左翼,中共军第六十五军三个师向第十团和反坦克炮营发起进攻,结果第八师被中共军完全包围。该师以炮兵营和五辆坦克试图突围,但没有成功。于是,第二十一团在苍峰里一带突围撤退,第十和十六团分散撤退。炮兵第五十营在坦克掩护下试图突围,因敌切断了公路没成功。但炮兵第二十营的两个队在敌破坏公路之前以两辆坦克开路突围成功。

   二月十二日晨敌先遣队突入横城,八师司令部经同浦里向原州文幕里一带转移。

   在这次战斗过程中,第八师师长曾向美第十军团长建议:在梨木洞-苍峰里一线停下来设防,侦察敌一个兵团南下的情况,然后转入进攻。但美第十军团长过低评价敌人,没有同意。结果国军第八师在强大敌人面前遭到了失败。

   二月十三日——十四日,第八师在周浦里设置司令部,收容掉队人员。

   第二节 麦克阿瑟元帅的免职

   (一) 麦克阿瑟对中共提出警告

   通过“撕裂者作战”,联合国军重新掌握作战主动权,从此美国政府为早日结束韩国战争,试图同中共进行谈判。当时估计,由于李奇微将军战功卓著,把中共军重新击退到北韩,大体恢复了战前状态,为美国进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中共对政治妥协也不得不更加关心。

   美国务院和国防部认为,利用这个机会,杜鲁门总统亲自向中共提出举行谈判的建议,是合乎情理的开端。

   于是,国务院起草杜鲁门总统要发表的声明,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后,开始同其它参战国进行磋商。由美国务院起草的杜鲁门总统的声明要点如下:

  侵略者已被赶回它发动侵略的三八线,联合国军欲击退北韩及中共对韩国的侵略的主要任务已经达成。联合国关于韩国统一和建立自由政府的目标,不用流更多血可以实现,也应该这样。为解决韩国战争的停战以及有关主要问题,特呼吁中共进行谈判。假如中共拒绝谈判,联合国便不得不将目前的军事行动继续下去。

   三月二十日,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麦克阿瑟:拟将发表杜鲁门总统关于对中共的声明;参战各国正担心联合国军主力进入三八线以北地区而破坏谈判的可能性。并征询麦克阿瑟,今后几周边与敌保持接触,边确保自身安全,需要多大行动自由。因为作战部队在北纬三十八度线准确无误地停止下来并长期确保该线,在战术上是不可能办得到的。

   但麦克阿瑟却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征询内容当成禁止突破三八线的命令的前兆,于是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由于目前对联合国军规定的限制以及中共军在数量上的优势,进入北韩事实上已不可能,到目前下达给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训令也够充分了,因此不要变更原训令或附加更多的限制。

   正当美国政府慎重考虑世界各国包括共产国家和友好国家的反应,草拟杜鲁门总统的声明的时候,三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元帅突然擅自向中共发表正式声明,使华盛顿慎重计划落空。麦克阿瑟的声明大意如下:

  战事仍按照预定的日程与计划进行中。现在我们已大体上肃清了共产党在南韩的有组织的军队。真相已大白,中共的军事力量被过分的渲染所夸大了。它缺乏工业能力,无法充分供应进行现代战争所必需的许多重要物资。联合国军在作战上受到联合国当局的监督和各种制约,因而相应地使中共得到了军事上有利条件,即使是这样,事实仍然表明:中共完全不能以武力征服韩国。因此,中共现在必须痛切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韩国境内的克制政策,而把我们的军事行动扩展到中共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基地,那么中共将在那一瞬间注定要遭受军事上出惨祸。事情既然如此,如果真想解决韩国问题,而不涉及与韩国问题毫不相关的台湾问题或中国的联合国席位问题的话,是不会有困难的。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不应从军事上的胜负去寻求答案,而应从外交途径解决。正如任何国家都不例外,我以军事指挥官之权限,准备随时同敌军司令官在战场会晤,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韩国的政治目标的军事途径。

   凛然而威吓的警告,却成了他最后一次正式声明。

   事后不久,四月十日,杜鲁门总统责成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给麦克阿瑟元帅发出如下照会:

  我以总统和美军最高统帅官名义,非常遗憾地免去阁下的驻日联合国军司令官、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美远东军司令官、远东地区美陆军司令官职务。请阁下将指挥权立即移交给李奇微将军。

   (二) 意见分歧

   麦克阿瑟在战争的头五个月,没有公开指责下达给他的作战训令,有时通过正式途径对人员和装备不足问题表示过不满。但在威克岛会谈时,麦克阿瑟曾表示:可以理解华盛顿在支援他作战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他还说:在战争史上没有一个指挥官从华盛顿当局得到比自己更全面更切实的支援。十月下旬,当他认为华盛顿的各项指示没有多大限制的时候,他便毫不犹豫地命令全军向韩满边境进军,而没有只限使用韩国军队。那时他还没有公然批评华盛顿当局的指示。

   十一月,中共介入韩国的证据日益明显,麦克阿瑟同华盛顿当局的意见分歧开始暴露出来。譬如,十一月六日麦克阿瑟命令轰炸鸭绿江大一事,惊动了华盛顿当局。因为麦克阿瑟的命令不符合六月二十九日训令精神,即空军在作战中不准侵犯中国和苏联边境的注意事项。参谋长联席会议鉴于中共介入韩国战争而提出需要改变麦克阿瑟的任务的第三天,他便坚决反对,主张不能改变任务。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联合国军的作战行动限定在鸭绿江以南一定线上的训令,虽然得到了参战各国的同意,但却被麦克阿瑟无视了。

   随着中共军介入,意见分歧日趋恶化。麦克阿瑟在联合国军遭到失败问题上,极力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并于十二月初发表声明谴责华盛顿当局,说对他作战行动施加的限制措施是战争史上没有先例的极大障碍,西欧各国的利己主义导致了限制支援他作战的后果。

   普遍认为,麦克阿瑟批判了美国的限制战争的政策,否定了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当然这不可能是故意的。他的声明是在杜鲁门政府正在对担心扩大战争的盟国进行工作的时候发表出来,引起了杜鲁门总统及其辅佐官员的极大忧虑。英国担心麦克阿瑟迫使西欧陷入同中共的大规模战争。华盛顿当局认为,麦克阿瑟不满限制作战的各项措施,是对其决策人的诽谤。这种认识尽管不是别有用心,但却不是正确的。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麦克阿瑟对其失败也有一份责任。

   杜鲁门总统,对麦克阿瑟的声明感到极不愉快。尤其是麦克阿瑟指出华盛顿当局限制他的作战行动导致了十一月二十四日发动的攻势归于失败以及麦克阿瑟公布中共介入这两点,激怒了杜鲁门总统,促使他决定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但没有立即执行。因为这样做会给人一种似乎因作战失利罢官的印象。杜鲁门从来没有做幸灾乐祸的事,就是对麦克阿瑟元帅也是如此。

   杜鲁门总统指出,麦克阿瑟公开对抗了华盛顿当局在四天内提出四种不同方法为限制韩国战争而下达的命令。麦克阿瑟也明确表示:受了战争史上空前的特别限制;不许把责备的矛头指向他本人及其参谋人员。

   麦克阿瑟的声明发表后,十二月五日,杜鲁门总统给所有部、处长下达文件,命令所有政府官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有关外交问题的正式声明须经国务院批准,有关军事问题须经国防部批准。这个文件下达给政府所有部、处是正常的,但下达给麦克阿瑟元帅却具有特殊意义。

   麦克阿瑟曾向访问远东的柯林斯将军建议:美国应采取轰炸、封锁海岸和其它措施把战争扩大到中共。他在十二月、一月和二月三个月期间,通过正式途径慎重地建议过这些措施。到了二月中旬,他把自己的主张交给国内舆论。他二月十三日在报纸上发表声明,主张如果不容许对“圣地”采取进攻以减杀中共的优势,就不可能在三八线以北进行重大战役。他在三月七日又发表声明,主张至今尚未作出的重要决策应该从最高的国际角度考虑决定。他的这些声明应该说是完全反映了事实。特别是后者有相当的证据证实其正确性。然而,这些声明竟被看成是未经国防部批准而对美国政府的外交、军事政策进行的诽谤,违反总统十二月五日指示的行为。

   (三) 免职的决定

   马歇尔将军事后说:麦克阿瑟三月二十四日发表的关于在战场同敌人司令官举行谈判的声明,是杜鲁门总统决定撤销麦克阿瑟职务的直接原因。马歇尔谴责麦克阿瑟声明,说声明里含有敌人不同意谈判就把战争扩大到中共本土的威胁内容。其实,麦克阿瑟在声明中只不过是说:“……中共现在必须痛切地认识到: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韩国境内的克制政策,……那么中共将在那一瞬间注定要遭受军事上的惨祸。”

   杜鲁门总统认为,这种声明是以一个野战军司令官权限所不能发表的大胆行为,是对他最高统帅的命令和权威的挑战,是对联合国政策的嘲弄,夺去了总统的好多决策机会,因此,再也不能继续容忍麦克阿瑟的违抗领导的行为了。

   尽管如此,杜鲁门总统还是推迟了作最后决定。当时一般市民以及麦克阿瑟并不了解杜鲁门总统日益加深的不满情绪。然而情况逐渐发展到了需要采取最后措施的阶段。三月二十日,麦克阿瑟通过给众议院总务马丁的私信,比较温和地批评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也没有使用煽动性语言,只不过重申了他的关于亚洲同欧洲一样重要,美国应把亚洲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的观点。后来麦克阿瑟在作证时说,在他看来,给马丁的信是件小事,不必回顾。但这对于杜鲁门总统来说却不是小事。一九五一年四月五日,马丁公开了书信内容,这时杜鲁门迅速地作出了强硬的反应。四月六日,杜鲁门召集他的助手开会,其中有哈里曼、艾奇逊、马歇尔和布莱德雷参加。杜鲁门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如何处理麦克阿瑟的问题。哈里曼提出两年前就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马歇尔认为应该考虑免去他职务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即一旦免去他的职务,军事预算将难以通过。布莱德雷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麦麦克阿瑟不服从领导,应该免去司令官职务,但他建议杜鲁门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同柯林斯将军讨论一次。艾奇逊认为应撤销他职务,但事先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通过更为妥当。

   杜鲁门总统虽然已决定撤销麦克阿可瑟职务,但根据助手们的意见暂缓作最后决定,让四位助手明天再来继续研究,指示马歇尔要把两年来同麦克阿瑟交往的文件全部检查一下。翌日这些助手再次到总统办公室开会,马歇尔发言说,从检查全部照会文件看,同意哈里曼关于两年前就该撤销麦克阿瑟职务的意见。通过这次短暂的碰头会议,杜鲁门责成布莱德雷综合参谋长联席会议意见,四月九日提出最后建议案。

   四月八日下午,布莱德雷同柯林斯、范登堡、谢尔曼碰头,从军事角度研究麦克阿瑟的免职问题,并把研究的结论向马歇尔简单作了汇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结论是,从军事角度看应当免去他的职务。陆军参谋总长柯林斯将军事后说他同意免去麦克阿瑟职务有两条理由:第一,麦克阿瑟不同意美国政府关于联合国军在韩国作战的基本政策。柯林斯说:“我认为总统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更加拥护基本政策,更加领会最高统帅的意图的野战军司令官。”第二,麦克阿瑟在发表政策问题特别是包括有关外交政策问题的正式声明时,没有事先通报给他,违反了训令。

   四月九日,杜鲁门总统听取主要助手们的意见,作出了免去麦克阿瑟的远东军司令官的决定,并任命李奇微将军继任麦克阿瑟职务,任命范佛里特中将为第八军司令官。

   杜鲁门总统原订四月十一日把免职决定通知给麦克阿瑟,让正在韩国进行访问的陆军部长佩斯通过美驻日大使馆将免职通知转达给本人,结果因设在釜山的通信设施出了故障,佩斯没有接到华盛顿的训令。这时已出现一般市民先知道四月十日决定的征候,因此杜鲁门总统为在二十小时内正式通知给麦克阿瑟而忙碌了一阵子。

   据麦克阿瑟讲,他最初获悉免职消息是从他夫人那里听到的。麦克阿瑟的一个助手从收音机收听广播消息后告诉了他的夫人,他的夫人转告了丈夫。正式通知是在三十分钟后接到的。麦克阿瑟立即把更选司令官一事通知给在韩国前线的李奇微将军,并且让参谋长暂时代理司令官职务,直到李奇微将军离开前线到东京接管职务。

   第三节 中共军的春季攻势

   (一) 第一次攻势(1951年4月22日~4月30日)

   我军从乌山一线转入反攻,中共军放弃汉城后退至三八线,然后在平康、铁原、金化铁三角地区重新集结主力,进行春季攻势准备。

   原担任开城地区防御任务的中共军第六十三军同第六十四军换防,原担任涟川地区防御任务的中共军第二十七军同第二十九军换防,二十七军边进行整编边进行进攻准备。

   中部战线由中共军第三十九军和四十军,中东部和东部战线由人民军第三军团设防。四月二十日,中共军把预备队第二野战军第六十一军投入第一线迟滞我军进攻,直到涟川地区完成进攻准备为止。中共军第二野战军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由中共本土进入韩国前线,在涟川以北待机。中共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为补充兵员,从中部战线向平壤转移。

   敌人在进行整编的同时,大量增加了炮兵、坦克和运输车辆。为了克服山岳地带给机动带来的限制,大量使用了马匹,马匹在山岳地带作战中成了机动和补给的独一无二的手段。

   美第一军团的国军第一师和混成第三师以及美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师从乌山开始反攻,占领东豆川前出到临津江,担任西部战线防御;美第九军团的国军第六师、美陆战一师和英第二十七旅,自长湖院经骊州、春川至史仓里、华川一线设防,担任中部战线防御;美第十军团的美第二师、国军第五师和美第七师,自堤川、原州至杨口、麟蹄一线设防;国军第三军团的第三师和第七师,在下珍富里-县里一线设防,担任中东部战线防御;国军第一军团的第九师和首都师,自江陵经注文津至杆城一线设防,担任东部战线防御。

   四月十八日,在湖南地区讨伐共匪的军直第十一师配属国军第三军团,十九日转移到东部战线襄阳以北,接替国军第九师防务。国军第八师担任军直预备队,派往湖南地区执行讨伐共匪任务。第十八炮兵营配属首都师,第二十二炮兵营和第一〇二独立炮兵队配属国军第九师。

   四月二十五日,国军第九师从国军第一军团转属国军第三军团,转移到下珍富里,加强了中东部战线。国军和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兵力达四十一万七千人。

   联合国军海军拥有航空母舰五艘、巡洋舰七艘、驱逐舰及小型船舶数艘。美远东第十八航空队下辖有两个轻轰炸机队,三个B-29轰炸机队,一个战略侦察机队,七个歼击机队,其中三个歼击机队在韩国设基地,其余在日本本土和冲绳岛设基地。

   当时的双方态势:西线部队以议政府为中心在三八线以北铁原以南高浪浦与敌对峙;中线部队以洪川为中心在三八线以北华川、杨口、麟蹄地区与敌对峙;东线部队正以江陵地区为中心在三八线以北大浦追击敌人。四月十八日我占领华川水库,二十日铁原已在我火炮射程之内,于是敌人发动了经长时间准备的第一次春季攻势。

   在发动攻势之前,“中共志愿军”总司令官彭德怀在平壤召集指挥官会议,下达正式进攻计划。金日成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四月二十二日,敌主力三个军从铁三角地区向中部战线涟川-华川集中,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役。

   敌人的主攻方向在美第一和第九军团正面,企图在突破我防线后对汉城实施双重包围,助攻方向为东部战线的麟蹄。

   国军和联合国军各师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中部战线国军阵地被突破后撤二十英里,范佛里特将军不得不把整个部队撤至“堪萨斯线”。

   四月二十四月,敌向汉城方向投入的主攻兵力达三十三万七千人,投入中部战线的助攻兵力达十四万九千人。敌人不惜重大伤亡拼命地扑过来追击我军,因此,我军于四月末不得不再次后撤三十五英里,把防线移至汉城以北五英里处至东海岸的襄阳一线。

   (二) 加平、史仓里战斗(中共军的第一次春季攻势)

   当时中共军的大部分人员是八路军出身,他们从第二次大战以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特别是有山地渗透战等实战经验,善长于奇袭战术。

   中共军第二十军下辖有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师,中共军第四十军下辖有第一二〇师。

   国军第六师师长为张都暎准将,下辖有第二、第七、第十九团,因刚接收新兵,缺乏战斗经验。

   中共军在山地构筑阵地,诱引国军围攻,一有机会即采取奇袭战术攻击国军。

   当时国军的计划是,为了继续击退已退至三八线的中共军,向“怀俄明线”推进,然后各师前出到前方控制线(作战命令上的B线),捕捉歼灭企图南下的中共军。

   国军第六师四月七日经过加平占领加平以北十四公里处932高地、625高地、八日在史仓里以南梅峰山-华岳山一带,设防,进行了两个星期的防御战斗。

   国军第六师司令部设在白仓洞。第七团担任预备队,第二团担任右翼攻击部队,第十九团担任左翼攻击部队。

   当时第六师左翼邻接部队是美第二十四师,右翼邻接部队是美陆战一师。中共军在国军第二团正面将军山部署一个营,在第十九团正面上海峰部署约一个营,以极少量兵力对国军搜索队进行过轻微的攻击。中共军一个营在国军第二团正面明月里、头流山一带遭到国军进攻,后退到上实乃里,然后继续进行轻微抵抗,后退到848高地,在第十九团正面冠岳里一带的中共军两个连向芳花洞方向后撤。

   四月二十二日,国军第二团向“怀俄明线”发起进攻,国军第七团担任师预备队,在加林集结后转移到广德里-明月山附近,在作战命令上的“A线”展开。

   国军第十九团以第一营为右翼攻击部队,以二营为左翼攻击部队,向“怀俄明线”发起了进攻。

   二十二日下午,中共军以第六〇师和第一二〇师两个师为先头,以第五十八师和第五十九师为后续,向国军第六师发起反击。中共军的助攻方向为国军第十九团正面,主攻方向为第二团正面,其先头部队两个团向头流山实施穿插,在969、744、915高地一带集中了大规模兵力,向上实乃里开始了炮击。

   中共军一个团从第十九团正面上海峰北边迂回南下。国军第二团一营没有警惕中共军的诱引,击退敌人的轻微抵抗,十二时夺取843高地,结果同装备自动枪和机枪的敌两个连展开激战。第三营夺取798高地,抗击了企图渗透的敌人。

   该团在击退逐渐变强的敌之抵抗前进中,傍晚与中共军主力部队遭遇,遭到猛烈攻击。国军集中全部火力进行了抵抗。中共军逐渐集中兵力和火力,以一部兵力向国军左翼迂回,企图包围国军预备队。

   国军主力边牵制中共军一个师的强攻边向预备防线进行后退,预备队第七团也开始后退。

   由于国军第二团后退,敌人继续前进,晚上渗透到头流山和上实乃里。

   国军第十九团发起进攻,排除敌人的顽强抵抗,二营占领547高地,给渗透之敌以致命打击,一营占领891高地同敌展开了猛烈的战斗。

   但中共军以一个团向芳花洞方向企图穿插,给国军以相当大压力,敌骑兵队约一个团在道德洞集结,其一部已逼近国军正面。

   第十九团在炮兵的支援下发起了进攻,但遭到敌人顽强抵抗再也不能前进了,右翼第二团主抵抗线被敌主力突破,终于开始后退。

   国军同友邻部队的通信联络中断,敌人发现我军陷入混乱,立即增加兵力向我逼近,同时发射大量炮弹。

   国军第十九团各个营陷入极度混乱后,同第七团一个营会合向后撤退。

   师工兵队在梧滩里设指挥所,正在补修史仓里公路和迂回路,炮兵队正在史仓里正面支援国军。

   四月二十三日,中共军为占领史仓里,利用夜暗和有利地形在快速推进。

   国军第二团一营利用史仓里以北头流山一带高地修筑阵地,阻止敌人南下,以一部兵力实施反击,一度击退了敌人,但敌人投入新的部队继续向我实施进攻。第二营派第六连出击以阻止从第一营和第三营间隙渗透的敌人,结果在头流山西北处与敌两个连遭遇,经激战后撤退。在头流山担任防御的我第一营接受掩护后退任务,直到二十四日晨保持有线通信,与敌交战,掩护了主力部队后撤。但敌人缩小包围圈压制国军,连团指挥所也遭到敌步枪射击。国军原定在三八线整编部队,阻止敌人进攻,然后转入反击,但敌人继续进攻强力压迫国军,国军不得不集结兵力后退到华岳山-梅峰一线。

   国军第二团掩护部队第二营被敌切断退路,不得不通过史仓里以东美骑一师防区撤退。国军第七团奉命在石龙山附近高地掩护师主力撤退并坚守三八线,于二十三日上午展开阻击敌人进攻,最后归于失败,后在加林重新集结,在师前进指挥所前面高地设防。这时师司令部还在白仓洞。

   国军第十九团遭敌主力进攻被迫后退,晚上部队集结在古岱里,团指挥所设在下村。但十九团正面之敌约两个营及骑兵队已经通过白云山到达道马岭,其后续约一个团正向白云山方向南下。由于中共军如此大规模进攻,国军尽管实施撤退并尽最大努力收拾兵力,还是被敌包围陷入极大混乱。

   第十九团历尽千辛万苦突围出来,经加林后退到堂内里一带收容人员,并在附近设防阻击敌人。

   国军第二团正面之敌,以一个营兵力向梅峰,以另一个营向华岳山方向穿插并占领该高地后,继续向触台峰发起进攻。

   国军炮兵队二十三日晚从史仓里撤退才走九公里,由于前面美军炮兵队的坦克出故障,又遭到敌人的袭击,退路被切断,不得不把火炮拆毁,人员且战且退。工兵队在梧滩里-史仓里公路施工中遭到袭击而后退。

   师警卫连调往第一线参加战斗,教育队担任了师部警卫。

   四月二十四日,由于敌人的强大攻势,国军开始全面撤退,第二团在下色岘里设指挥所收容部队,当时集结的兵力只有一二百人。第七团在492高地,第十九团在910高地设防,师司令部转移到清平西南处,炮兵队担任师部警卫。

   二十四日下午,敌占领水德山,从白仓洞南下之敌先头部队前出到五女峰西北两公里处。

   四月二十五日,敌人的攻势稍减,不久忽然又开始进攻,为突破师防御正面,切断加平-清平主要补给路,凌晨开始派三百人到889高地活动,在929高地集结大部队,以四百人向910高地-888高地穿插。二十五日晨国军第九团和十九团发起进攻,集中猛烈火力阻止了敌人,并将敌人击退到金峰山。

   国军第二团也在二十五日晨开始行动,下午到达预定前出线428高地占领阵地,向主抵抗线前方五公里处派出个搜索队。

   二十五日晚,当时国军的兵力是,第二团一千八百二十三人,第七团两千零五十六人,第十九团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工兵队五百四十五人,共计六千三百十三人。国军用这些兵力阻止了敌人南下,开始了反击。

   在加平、史仓里一带战斗中,国军损失3.5英寸火箭筒五十四具、57毫米反坦克炮两门、60迫击炮二十八门、75毫米反坦克炮四门、81毫米迫击炮八门、105毫米榴弹炮九门、50毫米重机枪十挺、吉普车二十三辆、3/4吨卡车十一辆、救护车两辆、2.5吨卡车和丰田牌卡车二十四辆,阵亡一千四百二十人,被俘四人。

   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敌情判断错误,情报活动不力,未能预知敌人的作战企图,结果在撤退作战中遭到了意外损失。同友邻部队没有很好保持通信联络,指挥官未能掌握整个作战情况。通信网的保障与否,左右战斗的胜败,特别在被包围情况下更为重要。

   在西部战线,敌人二十七日占领议政府,三十日前出到牛耳洞和水色。

   二十五日,英第二十九旅在议政府地区展开英勇的防御战。敌在联合国军的猛烈反击下,未能占领汉城,从牛耳洞、水色开始后退。在中部战线,国军搜索队突入麟蹄和春川,敌人不得不在发动攻势的第六天开始后退。

   中共军第一次春季攻势遭到四万五千人的重大损失而归于失败。国军和联合国军五月三日发起全面进攻,五月五日掌握了前线的主动权。

   (三) 第二次攻势(1951年5月16日~5月21日)

   中共军和北韩军在第一次攻势中失败后,于五月初恢复了进攻能力。

   据联合国军的情报判断,到五月一日为止,在北韩有中共军五十四万二千人,北韩军十九万七千人,在满洲有中共军七十五万人。

   当时我军共有五十万零四千七百六十五人,其中联合国军二十六万九千七百七十二人,国军二十三万四千九百九十三人。

   五月四日,范佛里特将军为了维持进攻态势,挫败敌之进攻企图,命令前线各师在师正面设置一个团级战斗群规模的侦察基地,以加强军团坦克部队。团级战斗群侦察基地要设在主抵抗线前方七至八英里处,坦克巡逻队要以此为据点,深入到敌纵深内十至十二英里,扰乱敌掩护部队。

   在西部战线,联合国军扫荡金浦半岛的敌人之后,向汉城东北方向推进,收复了议政府和春川。

   这时,联合国军已经掌握了敌人即将发动第二次攻势的征候。

   李奇微从敌人部署情况预测,敌人可能以中共军五个军为主力从中西部战线发起进攻,以中共军三个军和北韩一个军团为助攻向汉城方向进攻,北韩三个军团在春川-洪川一带牵制我军。但敌人在五月十日至十六日变更部署,东部战线变成了主攻方向。

   五月十六日下午,敌人在春川-洪川方向集中主力发起第二次攻势,在西部战线只展开强大的侦察战。当时判断,敌人在春川-华川水库之间二十五英里战线投入七个军,在西部四十英里宽战线只部署了四个军。

   联合国军估计,中共军要把主力重新调往汉城-铁原方向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所以决定在议政府-铁原轴线集中美军两个军团,当敌人通过铁原时切断其左右联系,排除敌人对第九和第十军团的压力。

   于是,联合国军以议政府-铁原为主攻方向,在整个战线同时发起了反击。头一天的战果是打死敌人两万一千人,打伤一万四千人,向北推进相当距离。到五月末前出到“堪萨斯线”。在这期间杀伤敌人的数字创造了开战以来的最高记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对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战果报告表示惊讶,甚至不敢相信。

   故人在人员、物资上遭受莫大损失,补给状况极度恶化,士气跌落。鉴于这种情况,李奇微认为,今后两个月美国政府可居有利地位推进外交谈判了。

   在中部战线,我军夺取春川,越过三八线收复华川;在东海岸,国军第一军团收复了襄阳、杆城、高城。

   在第二次春季攻势中,敌空军逐渐活跃起来,五月七日在新义州上空展开开战以来最大一次空战,国军和联合国军出动飞机三百十二架,击落敌机三十八架,五月二十日在鸭绿江上空美机二十八架同敌机五架进行空战。

   在中部战线,敌人从第一次攻势开始,便利用铁三角地区即平康、铁原、金化地区,修筑坚固的防御阵地,以此为中心集结兵力和补给物资,作为中部战线的进攻基地和阻止我军进攻的据点。

   我军发现敌人的这个情况,即于六月初占领华川、杨口,尔后向铁三角地区发起进攻,我以地空协同作战强攻铁三角地区,六月十日终于迫使敌人放弃铁原和金化,丢弃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后退。

   六月十日,国军和联合国军占领三角中的两个点即铁原和金化。

   从五月十六日第二次春季攻势开始至六月十六日,敌人损失达十七万零四百人。

   在西部战线,我军只是对临津江以北地区不断进行搜索战斗,没有大步推进。因为国军和联合国军决定尽量不扩大这个地区的战线,另外,敌人在开城地区也修筑了坚固的阵地。

   敌人从金化、铁原地区退却后集结到铁三角地区之一的平康和金城,企图堵截我军。为此,我首先在金化、铁原地区进行扫荡,尔后向金城、平康推进。十四日轰炸平康,使其化成一片灰尽,然后突入平康,追击逃敌。

   在这期间,海军配合地面作战,炮击了东西两海岸的要地,有时进行临时性登陆,特别是对元山港进行了三个月的舰炮袭击,实际上使该港瘫痪,并占领沿海的各个岛屿。五月二十日,英军陆战队在平壤门户镇南浦登陆,进行几小时袭扰后撤回。

   空军每月平均出动五百至六百架次,把敌人后方的补给线和主要物资几乎全部破坏。在空战中击落很多敌机,六月七日中部战线地面部队突破铁原、金化敌防线前,空军投下五百磅炸弹(炸裂成九百万块碎片),紧接着使用汽油弹,进行机枪扫射,给地面部队以直接支援。

   第四节 战略思想的确定

   (一) 政策的决定

   一九五一年春,美国从战局突变而屡犯军事错误,几乎在要“被迫撒军”的危机中摆脱出来,开始收拾战局的时候,决定了在最短时间内,以保障最低限度的体面和安全为最低条件提出停战的方针。

   四月五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国防部长马歇尔提出的建议书中,关于韩国问题的实质提出了值得注意的一个结论:

  韩国问题只凭军事手段是不能按美国条件得到解决的。韩国问题是世界紧张局势派生出来的一个环节,因此只有等世界紧张局势全面得到解除,才能按美国满意的条件得以解决。

   西方各国为牵制美国在亚洲扩大介入,从政治上对美国日益加大了压力。美国国民普遍认为,在毫无作为和明确目标的情况下,象拉手风琴似地反复进行进与退的过程中消耗人命和财力是不能容忍的。因而对杜鲁门政府的不满日益高涨。

   美国政府在极力避免同中、苏打全面战争的基本方针下,早已放弃取得军事胜利的念头,当通过作战大体恢复战前状态时,控制联合国军北进,谋求通过谈判实行停战。当时正值美国国会几个月来进行的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大辩论”达到顶点,参议院外交和军事联合委员会就麦克阿瑟免职问题召开听证会议,开始调查政府遂行战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更加明确更加具体阐明美国在韩国所追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标。

   在上述背景下,五月二日至五月十六日美国安全保障会议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向杜鲁门总统提出关于结束韩国战争的最后政策建议。杜鲁门于五月十七日予以批准。

   从此确定的美国对韩政策,明确区分了在韩国要达成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目标。

   政治目的是“在全韩国建立统一、独立、民主政府”;军事目标是“击退侵略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

   “建立统一、独立、民主政府”的对韩政策的最终目的虽然未变,但却成了遥远的将来有待实现的政治理想,而不是通过军事手段在短期内实现的课题。美国所追求的当面课题,是军事行动一结束首先在停战线以南地区确立大韩民国的权力;停战线要适合于防卫和行政管理,实质上就是说停战线不能划在三八线以南;外国军队要从全韩国撤走;把韩国军队增强到足以击退和遏止北韩再次入侵的水平。

   这个决定综合了当时美国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战略思想,虽然没有一点新的内容,但用一个政策形式系统而圆满地回答了介入韩国战争几个月以来提出的有关战争的基本问题,对安定韩国事态具有决定性意义。

   它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美国安全保障会议“五?一六决定”在后来虽有所修改,但二十多年来仍然是美国亚洲政策的蓝本。

   “五?一六决定”通过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六月一日发表的关于“在三八线附近停战,就是标志着达成了联合国‘击退侵略’之目标”这一声明,等于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因此,六月七日艾奇逊予以正式公布。

   关于作出这个决定的基本出发点,杜鲁门曾回忆道:

  在韩国战争过程中,我的信念始终未变,即联合国应该证明,它不允许侵略者通过非法行为取得的果实变为已有。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是苏联,只要这个敌人还没有卷入战场而在幕后操纵,我们就决不能浪费自己的力量。

   (二) 作战指导方针

   六月一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五?一六决定”,给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将军下达新的作战训令。即:

  迫使在韩国境内及其水域作战的北韩共军及中共军在人员和物资上付出重大牺牲,为解决韩国战争创造有利条件,至少实现下列几项:

  缔结合理的停战协定,结束敌对行动;

  在适于行政管理和防卫的一定境界线以南地区确立大韩民国的权力机构,而这条境界线不能划在三八线以南;

  为从韩国分阶段撤出外国军队而做准备;

  强化韩国军队,使其足以遏止或击退北韩的再次侵略。

   训令中还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军的作战目标和行动界限,即不准联合国军发动全面进攻,不准以李奇微的判断决心从韩国撤走联合国军。

   在此之前五月二十八日,第八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将军向李奇微多次建议在元山港实施仁川登陆战役式的大规模登陆作战。但李奇微以超出参谋长联席会议规定的进攻控制线和兵力损失可能很大为由,否定了范佛里特的建议,并指示在“堪萨斯线-怀俄明线”一带实施有限目标进攻,给敌以最大限度的杀伤。

   六月一日,范佛里特按李奇微的作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即首先加强“堪萨斯线”防御阵地,在此与敌保持接触,同时为预先粉碎敌之可能进攻企图,前出到“怀俄明线”。

   六月中旬,联合国军前出到“堪萨斯线-环俄明线”,开始在这条战线上占领制高点修筑坚固的防御阵地。

   据范佛里特后来作证,因为当时共产军的战斗力极度削弱,如果不是华盛顿当局的控制,联合国军完全可以重新北进全歼敌人。

   但美国政府已放弃军事上取得完全胜利而谋求政治妥协,因此不同意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美国政府关于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韩国战争的决定,是从苏联为主要敌人的全球战略高度考虑的,所以它包含着许多超出作战指挥官的权限和判断需要从更大的范围进行研究的基本因素和条件。而联合国军的作战必须服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指导。

   美国政府就是拿上述理论把免去麦克阿瑟职务一事加以正当化,平息了国民当中普遍高涨的不满情绪。

   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将军曾经通过作战拥护过美国政府的政治立场,后来他回顾这个问题时说:

  “当时只要美国决心付出代价,联合国军把中共军赶过鸭绿江是不成问题的。但当时认为取得那种胜利同付出的代价(人员损失)相比,它的价值还不如付出的代价。

  向鸭绿江和图们江进军只能是夺取更多的不动产而已,反而使敌人大大缩短补给运输线,使我大大延长补给运输线,战线也从一百一十英里加宽到四百二十英里。再说满洲和中共本土幅员辽阔,凭美国的资源和能力是根本不能治服的。……

  当苏联暗示停战谈判时,虽然我没参与决策,但我丝毫没有反对。”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训令,李奇微为夺取足够的前方掩护地带以便在停战后沿有利的制高点维持主抵抗线而尽了最大努力。

   参谋长联席会议已把非军事地带的宽度预定为二十英里,联合国军和共产军将从停战接触线分别后撤十英里。如果联合国军要想以现在占领的“堪萨斯线”作为主抵抗线,就必须在其前十英里处设外围防线,确保纵深十英里的防御地带,然后从这条外围防线再向前前出十英里与敌保持接触。也就是说,停战线(接触线)必须设在主抵抗线即“堪萨斯线”前方二十英里处。

   李奇微已预感到不久就要举行停战谈判,所以给范佛里特打了个招呼:如果谈判临近,我就通知你,那么联合国军就立刻开始行动,前出到“堪萨斯线”以二十英里一线与敌保持接触。

   几天以后六月二十六日,李奇微视察前线后改变了原来的决心,决定缩小原计划只控制“堪萨斯线”及其前方十英里处的外围防线,因为要推进二十英里,联合国军将付出相当大的兵力损失。

   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训令规定“停战线实际上不能在三八线以南”,从而瓮津半岛作为大问题被提了出来。李奇微认为位于“堪萨斯线”以北的瓮津半岛,不但在战术上难以确保,而且这样做反而于我不利,建议修正训令中的这一条。因为要想坚守该地,还必须考虑有关下一阶段如何设置防线问题。

   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到李奇微的建议后,对训令的精神作了如下解释:“训令的精神并不意味着必须确保三八线以南所有地域,在战术上不利时,瓮津、延安地域可除外。”并指示:假如这个情况让韩国政府知道的话,将招致复杂的政治波动,故须严守机密。

   联合国军击退敌人的两次春季攻势中在“堪萨斯线”停止下来,如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正式批准,要向这条线以北实施全面进攻是不可能了。

   向平壤-元山蜂腰部一线进攻的计划也拟制了,但那是不可预期的将来事情,是纯粹为计划而计划的,却不是在近期内要付诸实施而制定的。

   从美国军事当局立场看,要实施全面进攻不但兵力损失是个问题,而且由于补给线延长很难长期维持作战。因此,不管敌人发动任何进攻,也必须坚守既定防线。如果再次挪动,不仅不能把敌人拉到谈判桌上来,还要将战争拖延相当长时间。

   “堪萨斯线”自西海岸临津江口经华川水库东北急拐直到东海岸,阵地沿着天然制高点和横向山间河流构筑,既利于防御,又可利用原有铁路和公路进行后勤支援。

   “怀俄明线”设在西部战线,自临津江口伸向东北,经铁原、金化在华川水库附近与“堪萨斯线”相接。这条线是一九五一年春为掩护主抵抗线——“堪萨斯线”设置的外围防线。只要联合国军确保这条线,敌人便失去大部铁三角地区,这样敌人也就失去作进攻准备的据点。七月三十日,范佛里特将军命令各军团长,要求在“怀俄明线”修筑永备性防御阵地,作为主抵抗线予以确保,当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有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时,撤回“堪萨斯线”然后予以反击。

   七月末,“堪萨斯线”已经修成,除大规模全面进攻外可抵御敌人的任何进攻。防御阵地的各种掩盖工事和交通壕都是半永久性的,仿佛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防线。阵地前沿设置了密集的障碍物地段,与火力相配合构成了大纵深的防御地带。

   在主抵抗线正修筑工事的时候,我军在主抵抗线十英里前方占领前进阵地进行侦察活动,同敌人保持了接触。这个十英里宽的掩护地带,相当于中共军一个晚上的进攻纵深。

   一九五一年三月,在三八线以北沿着制高点设置的联合国军作战控制线,即“堪萨斯线-怀俄明线”,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停战线的大致轮廓。

   (三) 谈判的前兆

   通过一年来的武力对抗,清楚地暴露了列强对韩半岛的利害关系和政策界限,并互相承认了这一事实。

   随着战线在三八线附近逐渐固定,双方都得出那一方也不可能取得军事上全胜的结论。在这种互相默认的基础上,列强的力量角逐进入了停滞状态。

   六月二十三日,联合国安理会苏联代表马立克以“和平的代价”为题发表广播演说,婉言敦促尽早举行停战谈判。六月二十七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向美驻苏大使柯克表示:停战谈判的范围不应涉及政治问题或领土问题,而应限定在纯军事问题内,由双方野战司令官磋商决定。

   美国一向把苏联看作对韩国进行共产侵略的主谋者,因此很重视苏联表明的上述意图,立即责成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将军就停战谈判问题发起倡议。

   六月三十日,李奇微奉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通过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广播电台,向共方提出照会,建议“双方代表在元山港丹麦医院船上会晤”。

   马立克发表演说后,李奇微为了防止作战部队战斗意志松懈,给全军下达特别指示,要求注意下列两点:

  一、众所周知的苏联的两面性和欺骗性;二、象安理会这样的国际机构要采取决定性措施需要相当长时间。希望诸位将士在战场务必继续保持斗志,严防松懈。

   六月三十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经决策当局批准,向李奇微传达美国政府通过停战谈判应达成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和谈判的基本立场。

   美国在军事上关心的是,在防止战争重新爆发,保证联合国军安全的具体条件下,停止敌对行动。并主张谈判应限定在韩国的军事问题,不应牵扯台湾问题或中共的联合国代表权等政治问题。美国的这一指导方针在尔后长达两年的谈判过程中始终未变。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的方针,李奇微同联合国军司令部“联合战略计划小组”共同拟制向共方提出了议案,任命美远东海军司令官乔伊为首的谈判代表团。国军任命第一军团长白善烨少将为国军代表。

   七月一日,金日成和彭德怀联名答复李奇微将军,建议在开城举行谈判。

   从此,战争揭开新的局面,开始进入了谈判与作战互相牵制的漫长的相持状态。

   第五节 惩罚与高压

   (一) 一九五一年下半年作战概况

   一九五一年七月十日停战谈判开始后,战斗仍在继续,战线没有多大变动,国军和联合国军集中力量为阻止和粉碎敌人的渗透而尽了最大努力。敌人在第一线山岳地带构筑坚固阵地,表面上进行谈判,实际上继续集结大规模兵力和军用物资,特别是投入炮兵,企图突破我防线。联合国军和国军的主要企图是,全力开展消耗战以消耗敌人的兵力和装备,出动空军轰炸敌人的后方军事设施、作战基地和运输线,夺取或坚守具有战术价值的高地以控制敌人活动。

   一九五一年五月至九月进行的夏季攻势和九月至十月进行的秋季攻势,是以高地争夺战为中心展开的,我军通过这两次攻势,迫使敌人付出了巨大损失。

   在开城双方代表举行谈判期间,敌人全力以赴增强兵力和装备。八月二十三日,敌人以联合国军飞机侵犯开城中立区为借口中断谈判,显然是为增强兵力而施展的一种策略。在此之前八月三日,联合国军在金城地区进行搜索的时候,敌人向我阵地发射五百发炮弹,第二天发射重型炮弹二百发,进行了春季攻势以来规模最大的炮击,显示了谈判以来增强了的装备和火力。另外,在开城以北还集结了三百辆坦克。

   美第八军八月十八日在东部战线发动有限进攻。这一攻势的目的是,给敌人施加压力迫使敌人接受我方关于在现接触线达成协议的要求,同时拔掉控制我军阵地的敌之主要制高点,以破坏敌人从战术上采取的加强措施。这就是警告参加开城谈判的敌方代表:你们要知道,停战谈判决裂,只能招致这样的后果。

   联合国军向杨口东北“血岭”发起进攻,二十二日占领岭上两个高地。但敌人顽抗,经反复争夺,二十八日向我占领的高地反击,三十日突破我阵地。于是,我三十一日再次组织反击,推进到麟蹄以北,展开了停战谈判以来最大的激战。至九月二日我突破敌人的地雷场,占领八个高地。在“血岭”战斗中,联合国军在十八天内共发射三十九万发炮弹。敌人损失共一万零五百人,包括被俘虏九百三十人在内。

   在这次战斗中,同美陆战一师协同作战的国军陆战队起了很大作用。敌人在东部战线丢失重要阵地后,九月六日在西部战线连川地区发动进攻,在雅克战斗机的支援下出动坦克部队包围了联合国军。但联合国军突围撤退,九月九日重新夺回了丢失的阵地。

   九月九日,联合国军先机制敌,在几个地方再次发动有限进攻,突破了敌人阵地。这次进攻,也是以确保停战线的有利地形为目的的。

   九月九日发动攻势,到了十三日,在东部战线敌人的抵抗减弱,十八日国军第一师、美第二师和美陆战一师占领进攻目标“伤心岭”的主要山头,这时敌人突然开始顽抗。所谓“伤心岭”,是因在这个地区战斗中负伤的美军士兵起的名,指杨口以北文登里地区的一连串山头。这个岭位于杨口和麟蹄中间,可控制文登里至金城的敌后方基地,我如夺取这个岭可威胁金城地区的敌人翼侧,即有可能占领金城,从东边掩护我进攻部队的翼侧。

   联合国军的进攻目标是岭上三个主要山头即894、931、851高地。这三个高地自左向右象刀刃一样突出出来。

   九月十三日至十四日,美第二师向894高地发起进攻,第二十三团(后以法军营加强)向931和851高地中间发起进攻,以分割两个高地,但敌人全力以赴坚守了阵地。第二十三团几经反复,九月二十三日有一个连经五次冲击,最后只有三个人占领山顶,尔后全部阵亡。在战斗中联合国军的损失很大,但敌人的损失更大,直到十月六日美第二师占领931高地,敌人损失约三个师兵力。

   十月十三日,第二十三团和法军营占领最后一个高地。在这次进攻作战中双方损失都很严重,双方都没抓到一个俘虏,可见战斗多么激烈。在这次作战中,美陆战一师在“伤心岭”以东鳞蹄以北1226.7高地实施历史上第一次直升机机降作战,目的是先敌占领主要高地。用六架大型直开机一次可空运一个连兵力和八吨物资。十月十一日再次实施这种直升机机降作战,共运去一千多人。

   在西部战线,十月三日国军第一师、美骑一师、美三师、美二十五师和英第一旅同时发起进攻,十月五日推进三至五英里占领有利地形。

   在胜利完成夏季攻势计划后,十月十三日继续发动了秋季攻势。秋季攻势的目标是金城,参战部队有国军第二、第六、第八师和美第二师。

   至十月二十日,联合国军共占领四十多个高地,二十二日突入金城,尔后撤出来占领金城以南高地控制了金城川。

   (二) 金城川战斗(10.12~22日)

   作战地域的地形:右边有金城川,是防御的有利地形,但又是我军进攻作战的障碍,北汉江较宽,掩护着我军翼侧。

   金城川以北747高地和轿岩山形成主脉,向南伸出来的支脉形成许多狭谷,给进攻部队以很大限制,特别是529高地威胁进攻部队的右翼,472、525、482高地便于迟滞进攻,支脉和狭谷有利于实施包围。

   公路只有一条别隅-汝及谷公路,由于破坏和修筑反坦克壕不能立刻使用。可供北进使用的道路都是些起伏弯曲的山路,根本不能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

   中共军从停战谈判开始后,投入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先后四个月,在北汉江、金城川及其以南有利地形修筑坚固阵地,进行了顽强抵抗,九月二十二日我军经数十次冲击占领该地域。

   中共军企图利用金城川以南既设阵地阻止我军,但陷入被国军围歼的危险状态,于是敌人又投入第六十七军二〇一师和第六十八军二〇三师,企图利用金城川,及其以北482、585高地及轿岩山一带阻止我军。

   兵力:第一九九、第二〇一、第二〇三师各九千人左右。补给线因我空军轰炸和炮击几乎瘫痪,但经四个月储备,弹药和粮食可保证作战。敌人士气旺盛,在阵地战中一直抵抗到最后一个人。

   国军第六师的计划是,各团围歼金城川以南敌人,偷渡金城川,在金城川以北472、541、552高地及482、485、488高地一带围歼敌主力,在敌投入预备队之前占领轿岩山一带。当时国军的兵员满员率达百分之八十五,由于公路运输不便,补给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我第六师第二、第七和第十九三个团克服不利条件仍然坚持进攻战斗。

  1、渡金城川

   十月十二日,国军第六师从“怀俄明线”出发,向集结地移动。

   十三日,该师以第七、第十九团为进攻突击队,以第二团为预备队,向“流浪者线”发起进攻。

   第七团以第一、第二营为第一梯队,以第三营为预备队发起进攻。第一营首先击退565高地东南处敌一个连,并继续攻击565高地敌一个营。第二营同第一营配合,合围565高地,展开了歼灭战。

   第十九团以第一、第三营为突击队,第二营为预备队发起进攻。第三营从右侧后向无名高地敌一个营发起攻击,因敌顽抗,第二营向无名高地侧后迂回,包围了敌人。第一营在462高地东南处同敌一个连、在462高地西南处同敌一个连交战。

   第二团作为师预备队配置在师的正面和北汉江东岸。师搜索队在第二团右翼牵制北汉江东岸之敌。

   十四日,在金城川以南462高地、金城川西南无名高地和565无名高地一带围歼死不投降的敌人,渡过金城川,继续进攻。

   第十九团一营在662高地以南和西南各击退敌一个连,尔后在追击该敌途中同462高地的敌人交战。第二营向东移动三百公尺后攻击敌左侧后,同第二团配合围歼无名高地的残敌。第三营从无名高地和462高地中间突破,击退金城川守敌,前出到江南岸。

   第七团一营击退565高地东南处守敌。第三营渡过金城川攻击北岸672高地,经激战粉碎敌人的顽抗,攻占该高地。第二营完全击退365高地之敌。

   第二团一营乘北汉江以东敌人威胁减弱,立刻迂回462东南无名高地,同十九团二营配合围歼残敌。

   十五日,第六师继续进攻,傍晚占领541高地。在此之前占领了552高地,同552以北无名高地敌一个营展开了激战。至此,第六师胜利到达“流浪者线”。

   第十九团一营全歼462高地的敌人,渡金城川,同529高地敌人交战,尔后撤回无名高地。第二营渡过金城川在529高地西南一公里处同敌交战。第三营同第七团三营配合渡过金城川,全歼在541高地顽抗的敌人。

   第七团一营渡过金城川,在第二营的紧密配合下从正面和左侧后攻击557正南无名高地,击退该敌,尔后在552高地以北一公里处与敌遭遇,展开激战。第三营同十九团三营配合,围歼541西南五百公尺处的敌人。第二营担任师预备队在金城川南岸待机。

   十六日,第六师炮击敌薄弱部位;为夺取“流浪者线”以北有利地形,令师预备队第二团发起进攻。

   第七团三营同482高地南边之敌激战三十分钟,全歼该敌,并围歼552正北无名高地守敌。

   第十九团占领“流浪者线”后,向汝文里以南无名高地(敌一个连)发起进攻。

   第二团二营从第七团正面越过“流浪者线”攻击585高地,一营从第十九团正面越过“流浪者线”前出到汝文里以东高地。第三营配置在北汉江,其中一个连配置在原一营阵地。

   十七日,第六师将第七、第十九团部署在“流浪者线”,令第二团继续进攻。

   第十九团一营攻击529高地,同敌激战五十分钟后撤出战斗。第二、第三营攻击汝文里无名高地。

   第七团三营击退敌人反击,确保482高地。第一营攻占552高地,用一个连在482以北六百公尺处击退敌人。

   第二团一营继续攻击汝文里无名高地,第二营在585和488高地之间同敌展开白刃战。

  2、攻击最后目标

   十八日,军团下达攻击“北极线”命令。

   第六师遇到敌人拼死顽抗,只有第十九团二营有所进展,其余部队寸步未进,同敌展开激战。

   第十九团二营十八日凌晨同龙虎洞和汝文里东南南下之敌交战,攻占无名高地。

   第七团三营因第二团二营前进,在482高地只留一个连,主力在“流浪者线”上的552高地以东一公里处占领阵地。第一、第二营挨着三营防守“流浪者线”。

   第二团一营前出到汝文里以北,在无名高地同敌交战。第三营攻击585高地,与敌展开白刃格斗。

   十九日,第六师歼灭在585高地顽抗的敌人,并攻占该高地和488高地。

   第十九团二营在龙虎洞西南一公里处与敌交战,第三营在汝文里南边高地与敌交战。第二团一营在488高地东北六百公尺处与敌交战,击退该敌。第二营从左翼和侧后包围585高地,第三营从正面和右侧后攻击585高地,一部采取迂回占领585北高地,从而彻底包围了585高地,紧接着第二、第三营攻占585高地,尔后第三营将敌压迫到高地以北。

   二十日,第二、第十九团和师搜索队一个连继续围攻敌人。第十九团二营击退敌人后推进一公里,尔后从正面和翼侧攻击汝文里北高地。第三营同二营配合,包围汝文里北高地。

   第二团在488正北无名高地同敌展开白刃格斗。第二营在585高地拦阻增援和反击之敌。

   第七团一营和二营继续守卫阵地,第三营从第十九团和第二团之间出击,用一个连从背后攻击同第十九团二营、三营交战的敌人,第三营攻击488东北之敌。

  3、猛烈的阵地进攻

   二十一日黄昏,第六师将敌彻底围歼,夺取“北极线”。

   第二团一营攻占敌人退路轿岩山,彻底切断敌人退路。第三营同第一营配合从正面和左翼包围无名高地全歼守敌。

   第七团一营从541高地向“北极线”最后目标无名高地进攻,全歼该敌。

   二十二日,第六师将第七、第十九团部署在主抵抗线(北极线),第二团作为师预备队,用师搜索队执行警戒任务。

   至此,战斗结束。这次战斗,是对中共军阵地实施的第一次阵地进攻战。停战谈判开始以来,敌人利用四个月时间在有利地形修筑了坚固阵地,但被我军攻占数十个孤立高地和坚固阵地。我利用突然性出敌不意地攻击敌人,在整个战斗期间始终掌握了主动权,成功地击退和围歼了逐渐增强的敌人预备队。从作战地域、前出距离和作战时间看,是一次罕见的激烈战斗。

   (三) “血岭”战斗(10.22~10.31)

   这个地区属于太白山脉的中心区,万岱里盆地位于雪岳山脉和内金刚的中央,海拔七百米以上。特别是联接1211高地的加七峰一带,西北是金日成高地,西南是1052、864、861高地,地形险要,山势几乎是类似绝壁的四、五十度急斜面,易守难攻。

   北汉江支流昭阳江从万岱里以东流向北,因为战斗大部分是高地争夺战,对作战没有影响。

   人民军第二、第三师在900、1000、1052、1211等高地构筑坚固阵地抗击我军进攻,但已丧失大部分兵力,战斗力很弱,不能再打进攻战,只能进行些偷袭和搜索,勉强维持防御。

   由于运输困难补给极端短缺,动员部队和民夫搬运弹药和补给物资维持防御。敌兵力共约七千人。

   白南权准将指挥的国军第三师,一九五一年十月二日接国军第五师防务,狠狠打击了1052、1211高地的人民军第二、第三师。在西部战线,美第八军为制止敌人补充兵员和装备,发动了有限进攻。

   为掩护我军在西部战线的进攻,美第十军团所属国军第三师以杨口以北“血岭”为目标,发起进攻。

   火力支援,后勤补给都不错,只是大批补充的新兵,教育训练差。第三师下辖有第十八、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团。

   十月二十日,国军第三师为按第五师防务向前移动。二十一日凌晨,第十八团三营同第五师三十六团一营换防,第十八团一营同第三十六团二营换防,第二营担任团预备队,第二十三团一营同第五师三十六团三营和第二十七团二营换防,第三营担任团预备队。师炮兵团担任师正面支援,工兵营驻扎耳石里。

   二十一日晚,第二十三团一营同敌一个连交战,第二十三团一营二连在同一时间同渗透到1211高地前面的敌人交战并将其击退。

   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各部队搜索侦察敌情。

   十月二十七日晨,第二十二团向进攻目标1052高地发起进攻。特攻部队从841高地出发攻占进攻目标1500高地,尔后前出到900高地前斜坡,支援第二营进攻1000高地。

   第十八团组成三个排规模的特攻队,策应第二十二团进攻。美第十军团独立炮兵团和三师炮团的4.2英寸迫击炮和坦克等重火器向第二团进攻目标1052、1000高地进行了猛烈炮击。

   敌人不顾我猛烈炮击躲在坚固工事中进行抵抗。攻击1052高地的第一营从正面冲击,到离目标七十公尺处发生激烈战斗。这时,第二营采取一个排一个排跃进的方法逼近敌工事,敌人以手榴弹抗击我冲击,双方展开搏斗,这时我一营一部已冲到离1052高地山顶五十米处,敌人发生动摇开始败退,我军发起冲锋,上午完全占领1052高地(金日成高地)。

   敌人丢失1052高地后派增援部队从晚上开始反击,一营虽然竭尽全力抗击敌人,但情况不利不得不退至1052山脚。

   第二十二团二营以1000高地为目标发起进攻后,在900高地同敌发生战斗,这时敌人向我正面和侧后集中猛烈火力,给我造成严重损失。

   向900高地侧后进攻的特攻队遭敌射击加上遇到敌人地雷场而受挫,兵力损失严重。后来经四个小时激战攻占900高地,尔后继续攻击1000高地,然而敌人也进行了顽抗。

   第二十二团一营终于击退敌人反击,守住1052高地。第二十三团二连和搜索队支援了一营。

   二十八日,第二十三团向1211高地发起进攻。第十八团一营和二营配属二十三团。

   第二十二团情况变得不利,不得不从1052高地后退一百公尺,尔后再次突入敌阵,激战三个小时,占领该高地。二十三团二、三营攻击1000高地,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手榴弹战斗,这时我一个排逼近目标五十公尺同敌展开搏斗,敌终于败逃,我进行追击。至此,我完全占领进攻目标900高地、1000高地和1052高地,确立了有利地位。

   二十九日,第十八团一营为占领前面无名高地,在航空兵和炮兵支援下发起进攻,由于敌人顽抗,双方展开一场大激战,击退敌人反冲击,攻占目标。

   第二十三团一营二十九日晨同敌发生遭遇,第一、二连从正面攻击,第三连迂回侧后攻击,第四连在迫击炮支援下占领无名高地,尔后又占领1211高地,晚上因情况不利撤回。

   十月三十日,第十八团担任师攻击梯队右翼,向1211高地发起进攻,下午前出到冲击发起线,因友邻部队进展缓慢,撤回原地。

   第二十二团一营也向敌发起进攻,因敌顽抗撤回原地。团搜索队晚上同敌遭遇,击退该敌。

   第二十三团一营同敌展开手榴弹战斗,一度攻占1211高地,后遭敌反击撤至无名高地,转入防御。

   十月三十日晨,第十八团在主阵地遭敌一个营反击,经一小时战斗将敌击退。下午,敌又以三个连兵力向我一营二连左翼反击,我经激战后撤出战斗,一营二连和三连转入团预备队。

   第二营遭敌一个营反击,下午敌又以一个营反击,经一个小时战斗,因情况不利,撤至西希岭设防。

   第二十三团一营虽遭敌一个营反击,但坚守了高地。

   通过以上战斗,金城在铁三角附近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失去了机能。由于秋季攻势取得胜利,联合国军在自己期望的地方建立了防线。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停战谈判中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以临津江口-板门店-山明里-金谷-金城北高地-松亭-乌鸦沟-鹿脖子-新滩里-新岱里-德山里-南江为临时停战线。这个决定,使双方停止了停战谈判以来局部的但是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从此以后大体上都是些搜索性战斗。

   十一月二十八日,联合国军向所有部队同时发布命令:只有敌人发动进攻方可开炮。在同一时间,敌方也下达同样内容的命令,结果在整个战线出现了类似停战的现象。

   不久,联合国军司令部辟谣:是没有根据的命令。二十七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战争没有结束,直到停战协定签字,要向敌人施加压力”。

   但是,地面的大规模战斗几乎停止了。从此以后值得一提的只有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一月九日东部战线文登里地区的前沿阵地争夺战。十二月二十八日开始的西部战线高浪涌地区阵地争夺战和五月九日至十一日敌人的侦察性进攻,其余都是些小规模的搜索战斗和敌人的冬季夜袭战斗。

   地面战斗进入停滞状态后,敌人向我军阵地发射传单炮弹,一九五二年初开始谴责联合国军使用了细菌武器。这个欺骗宣传到三月份达到了高潮。中共报刊把传单炸弹的弹片说是细菌弹弹片,中共广播非难联合国军在巨济岛战俘营用战俘进行细菌试验,苏联外长马立克非难美军正在进行细菌战。但共方的这种欺骗,通过敌人不批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卫生机构申请进入北韩调查细菌战一事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敌人日益加强兵力和装备提高战斗力,包括空军力量,可随时随地发动大规模进攻,因此关于细菌战的欺骗宣传不过是掩盖这一企图的伎俩罢了。

   第六节 相持

   一九五一年下半年开始,战争样式起了一大变化。

   停战谈判开始后,双方都表明把战争一直进行到最后达成协议为止,但双方又都主动克制导致谈判破裂的大规模进攻战役,以观谈判后效。

   联合国军占领预定防线(堪萨斯-怀俄明线)并控制了足够的前方掩护地带。之后,不是利用主动权扩大作战规模,而是为保持主动权不断进行了试探性进攻。

   从美方立场看,为歼灭敌人而发动全面进攻,不但得不偿失,还会破坏谈判。

   联合国军的企图是,采取“积极防御”方针量以不断的小规模有限进攻对敌施加压力,消耗敌人的兵力和战争物资,粉碎敌之进攻企图。

   在第一线进行小规模交战的时候,主抵抗线的防御阵地日益得到加强,要不付出比以往大得多的牺牲,突破对方防线或占领其一角,已经极不容易了。

   为了不断消耗敌人,采取了预先排除敌人进攻威胁的间接手段——炮兵袭扰射击和空军封锁轰炸,取代了损失很大的大规模地面作战。

   停战谈判的进展给地面作战的规模及次数以很大影响。有时谈判围绕主要分歧陷入僵局时,为打开局面,迫使敌人回到谈判桌上接受他不愿意的条件,只有施加军事压力,除此没有别的办法。

   有时打破平静展开攻防战斗,双方都集中了积蓄的力量,经过激战,不管是攻者还是防者都付出极大损失。

   在长达两年的停战谈判期间,始终处于相持状态,除几次激战外,作战情况比较单调。

   (一) 阵地战

   一九五一年春,联合国军击退敌人的两次大攻势,夺取作战主动权,决定不再向北推进后,精彩的运动战实际上谢幕了。

   根据华盛顿当局关于在大体恢复战前的线但“实际上不是三八线以南的线”上冻结战线的决策,联合国军很快加强了“堪萨斯-怀俄明线”,以便作为主抵抗线长期坚守下去。

   共产军原来不断运动,寻找我军防线弱点,一有机会便实施穿插和多波次攻击,企图各个击破我作战部队。但战线固定下来后,最大限度利用险要山地修筑了堑壕。为了防我空袭和炮击,修筑了我军阵地根本不能比拟的坚固地下堡垒,藏兵藏物。

   敌人为坚守一个高地,先在山顶前斜面挖堑壕,然后绕高地一周挖成环形网。接着从后斜面打坑道,一直贯通到前斜面,然后在山里面挖纵横交错的通道和各种炮坐,最后整个一个高地变成防空防炮的巨大保护盖。敌人的防御阵地,有的地方纵深达二十五英里。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整个战线以双方的堑壕相联,出现了坚固防线,因此双方都放弃了代价高的大规模全面进攻。

   联合国军在“我活敌也活”的消极思想支配下,逐渐降低了伤亡率,但敌人却利用这一平静状态迅速恢复力量均势,再次向我防线施加了强大压力。

   于是,双方在谈判和作战两个方面,谁也压不倒对方,持续了两年漫长的双重相持状态。

   战争没有按华盛顿当局预料的战线一旦固定下来便可通过谈判尽早结束的方向发展,变成了持久的消耗战。

   (二) 搜索战斗

   进入相持状态后,双方通过前方警戒部队之间的频繁搜索战和小规模局部进攻保持了接触。

   双方都不采取突破主抵抗线的进攻,把防御己方主抵抗线作为作战重点,因此前沿前地域的战术运用占据了地面作战的最大比重。

   在战争后两年时间,前沿前地域(警戒阵地)的运用在战术理论上有了很大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主抵抗线前方迅速发现和报告来犯之敌;当敌人的大兵力来攻时,即进行迟滞、阻止和击溃,为主力在主阵地加强防御态势赢得准备时间。

   双方采取的另一个重要警戒措施是,运用搜索队不断进行有限的试探性进攻战斗。

   共军搜索侦察队通常以排、连规模,有时以营规模利用便于防空的夜暗对联合国军防线进行侦察或发动试探性进攻。

   联合国军搜索侦察队通常以连、营规模利用昼间向敌阵地实施有限的局部进攻。第一线的每个团派出一个连(轮流派出)分成一个夜间侦察队和几个潜伏组对付敌人的夜间渗透。

   双方搜索侦察队之间的接触往往为争夺主要地形地物发展成大规模激战,但其范围无一例外都限定在局部。

   联合国军通过搜索侦察战和有限进攻作战,控制了主阵地前方的有利地形地物,巩固了警戒阵地迫使敌人付出了损失。

   从野战指挥官角度看,在固定的战线进行搜索侦察战,是让士兵“熟悉敌人,闻闻火药味,培养高度敏感性”的最好训练方法。让长期担任阵地勤务而越来越放松警惕的老兵增强战备观念,让新兵对实战抱有信心并在短期内提高战斗技能,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搜索侦察战。

   联合国军通过搜索侦察和局部进攻,想尽量捕获更多俘虏,了解敌情,但俘虏越来越少,对搜集情报没有起多大作用。

   (三) 高地争夺战

   战线固定以后,双方都为巩固警戒阵地和主阵地而重视了制高点和陵线。特别是双方达成协议:把停战谈判签字时的双方接触线定为停战线以后,双方都为在更加有利条件下迎接停战,展开了争夺主要高地的激烈攻防战。那时作战命令的内容大都是“夺取高地!”、“坚守高地!”、“开始反击!”一类。

   联合国军的主要前哨阵地有白马高地,首都高地、M1岭、阻击岭等,这些是必须要坚守的。如果这些高地被敌占领,不管付出多大牺牲,必须要夺回来。从地形上看,这些高地是瞰制敌人主阵地,或威胁敌人主阵地的接近路,如被占领,我主阵地将遭受严重威胁。

   围绕一个高地几经进攻、防御、后退、反击,不管攻者还是防者,胜者还是败者,双方都必须付出大量人员和物资代价。

   我军虽然在火力和机动上占相对优势,但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险要山地作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反而“背架子”一类原始工具比汽车更有用,用人力可搬动的迫击炮比笨重的榴弹炮还管用。

   飞机的机枪扫射和火箭炮射击没起多大作用,只有汽油弹发挥了很大威力。

   山地作战的体力消耗极大。进攻部队下车后爬山越岭走到攻击发起线,往往需要一天。发起攻击后,要在完全暴露的状态下要冒着敌人炮火爬山;千辛万苦地到达冲击线后,就要冒着敌人手榴弹以抵近射击压制敌人;敌人转入坑道,就要同敌人一对一地展开格斗;然后要多次击退敌人的反击。

   在激烈的争夺中,高地多次易手。从山脚到山顶只有几条有利接近路通向山顶的山脊,因此,我军不得不冒着重大损失采取千篇一律的逐次正面进攻。

   在一九五一年秋季攻势中,美陆战一师在进攻亥安盆地以北高地群时,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直升机输送兵员,开辟了机动作战的新纪元九月份实施连规模直开机机降作战,十月份实施营规模直升机机降作战,均获成功。此外,直升机从前线把伤员很快后送到海上医院船,还给在山地被围困的作战部队空运补给物资,发挥了高度机动性。李奇微将军高度赞赏多用途直升机的战术价值,立即建议华盛顿当局给派四个直升机大队。

   直升机的实用价值在韩国战场得到证实,尔后在越南战争中发展成地面作战的必需装备。

   (四) 扰乱射击和封锁轰炸

   相持的战线在许多方面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战线。例如,在难以实施全面突破和大规模运动战的情况下,为不断消耗敌人兵力,依赖炮兵火力,对敌后方实施远程轰炸突出了出来。

   联合国军在炮兵火力上比共军占压倒优势。一九五二年春开始共军炮兵逐渐增强,威胁我防线,因此从秋季开始加强了155毫米榴弹炮和八英寸榴弹炮等重型火炮,主要用于反炮兵射击和阵地破坏射击。10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于对步兵的直接火力支援。

   一九五二年十月至十一月,联合国军和共军发射的炮弹总数对比:榴弹炮八比一,迫击炮四比一;到十二月是榴弹炮十九比一,迫击炮三比一,我占绝对优势。联合国军以火力优势弥补兵力劣势,以“用炮弹埋葬敌人阵地”之势,开展了猛烈的炮击战,结果庞大的炮弹供应成了严重问题。

   空军对敌后方补给线大力进行战略封锁,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遮断敌人的主要补给设施和交通网,孤立敌人的前线部队,促进停战谈判早日达成协议。关于这一点,美海军战史写道:

  在这二十个月期间,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将韩半岛在鸭绿江和图们江从大陆分割开来,然后把它拉出大洋,以沿海封锁和轰炸绞杀共军补给线,迫使敌人后退和败北。

   一九五一年六月开始的“绞杀战”,是把敌主力部队与其后方补给基地分割的典型战例。“绞杀战”的轰炸目标是,以北纬三十八度十五分至三十九度十五分地区内八条公路干线和铁路为中心,轰炸桥梁、水坝、窄路、交叉口、调车场、车站、列车等。这个地区分成三个责任区域,由美第五航空队、海军航空队分别负责轰炸。

   由于轰炸日益猛烈,损失严重,共军千方百计采取了应付措施:每个车站都配备五十名修理人员,每四英里铁路上派一个十名组成的巡逻组修理被破坏的设施,开辟新的迂回路,用装配式桥架在夜间和不良天候联结铁路,白天拆掉,在主要设施和主要运输线上配备了防空火器;共军为警戒和修复运输线动员了包括铁道兵三个师共五十万军民。

   在现代化装备同原始化人力对抗中,空军虽然大大削弱了敌人前线部队的进攻能力,但未能按预料那样彻底切断敌人的补给,对谈判和作战没起什么作用。

   一九五二年夏,谈判围绕俘虏遣返问题又陷入僵局。这时,空军改变作战优先顺序,选定新的战略轰炸目标,华盛顿当局也大幅度放宽对边境主要目标的作战限制,从而扩大了战略轰炸的范围。

   对敌后方运输线继续进行轰炸外,五二年六月二十三日炸断水丰水电站大坝南端,七月十一日平壤市主要设施变成焦土,尔后依次炸毁靠近边境的罗津、清津、会宁、吉州、阿吾地一带工业设施、补给设施和发电厂。

   一九五三年五月轰炸二十个农业灌溉水库,取得出乎意外的效果:江河泛滥,到处冲坏铁路和公路,其战术效果比切断补给的轰炸还大;不久北韩出现粮荒,不得不靠从中共进口,这样在战略上使敌人的补给更加困难;大多数农民将厌烦战争长期化,在心理上更加助长北韩居民对共产集团的反感。可惜,这么好的决定性战略目标到了快停战时才发现,太晚了。

   但是,敌人却如同前述在谈判和作战两个方面没有表示出退让的意思,共方动员了惊人的人力,“比轰炸破坏更快的速度”修复设施和运输线,把物资藏在坑道和隧道里面,利用夜间和不良天候运往前线。敌人的这种防空措施和双方补给标准的悬殊,是减杀我战略轰炸效果的重要原因。

   即使按美空军当局所说的炸毁了敌人补给物资的百分之九十计算,共军在前线用剩余的百分之十充分维持了战斗力。联合国军的每一个士兵一日补给标准为六十磅以上,而共军只有十磅,一个一万人的师一天用五十顿补给品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一九五三年六月和七月停战前夕,中共军在中东部战线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事实,充分证明在那样困难条件下也能充分储备物资发动攻势。

   战略轰炸没能成为结束战争的决定性手段,而仅仅起到限制敌人的补给数量,迟延补给速度,从而减少敌人的进攻次数,缩小进攻规模的作用。只有派地面部队去占领敌后方及其运输线,才是早日结束战争的唯一途径。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