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边境地区的战备情况·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中苏边境地区的战备情况·第五

中苏边境地区的战备情况·第五

作者:杉田一次 ·日本

出自————《从兵要地志看中苏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中苏两国同为共产主义国家,边境附近是边陲之地,所以关于中苏边境地区的资料很少,情报也欠准确,有关两军的兵力部署、阵地、训练等详细情况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本章仍要对中苏两国如何部署军队以防备对方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 中国的军备

   (内容从略,删去图22,23,24) [ 注:为译者所删。 ]

   第二节 中国的对苏作战准备

   中国同苏联打过两次仗。一次是一九二九年苏联军队和张学良军队之间围绕中东铁路问题发生的冲突,另一次是苏联军队进犯新疆和当地中国驻军发生的战斗。反之,中苏(俄)之间前后缔结过三次同盟。第一次是日清战争后李鸿章与俄国缔结的同盟,第二次是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缔结的中苏同盟,第三次是在一九五○年朝鲜战争前,由毛泽东和斯大林结成的同盟,不久中国就向朝鲜派遣了军队。中苏关系恶化开始于一九六○年前后。中国把苏联作为头号敌人是在”华约”军队武装入侵捷克的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前后。目前,中国军队的实力比苏联军队差得多,估计中国不会主动地去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至于局部冲突则另当别论。据参观过中国军队的人们的意见,中国军队比苏联军队落后二十年到三十年。中苏两军情况大致如下表。(略)

图25 苏联空军作战半径

   出于对苏联政略战略的需要,中国一九七二年同美国改善了关系,接着又与日本恢复了邦交。一九七八年同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也是出于这个目的。目前,中国当局决定把防御的重点放在苏联这个方向上,命令部队加紧对苏作战准备,同时根据这个方针,指导外交、内政,加强各个方面的准备。

   下面让我们从纯军事的角度看一下中国方面在边境地区的防御作战准备。

   要点:中国处于苏联及其卫星国的四面包围之中,整个中国极可能受到部署在这些国家的空中力量的压制。

   一、新疆的防御

   新疆有丰富的资源,是中国政略战略上重要的边境地区。众所周知,新疆还是中国的核开发及试验基地。但是,这个地区同中国内地的交通,除空中航线外,只有两条公路和一条铁路。公路、铁路穿山越岭,十分不便。这就给接受内他的增援和补给带来了困难。基于上述原因,中国正竭尽全力增加新疆的自给能力和人口,同时部署战斗力强的部队,并通过屯田的办法发展新疆经济。这些,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中国分析苏联可能以下面三种方式入侵新疆:

   1、间接侵略;

   2、使用常规武器的进攻;

   3、包括使用核武器的进攻。

   对此,中国通过封锁边境、充实边防部队、加强警戒、限制旅游、严密监视、控制通信报导、提高当地居民对苏联的戒心,防备苏联的间接侵略,同时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督指导。据说一九七九年一月中国已把北疆升格为大军区,进而在靠近外蒙古的地区又新设了一个军区。当然,这样做是为了防备来自苏联和外蒙古的进攻。

   据传,新疆在与苏联接壤的三千公里国境线(重要地区)上架设了铁丝网,每隔一公里设一个哨卡,在新疆纵深内构筑了堑壕,重要地方修了地下工事,准备用顽强的抵抗陷苏联于消耗战中。对苏军的入侵,中国很可能向世界广泛宣传,诉诸舆论,万一不得已时将先于苏联使用核武器,以便给苏军以沉重打击。这样作,有把局部战争引至中苏全面战争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中国当然估计到了苏联在进攻中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据说除加强位于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外,还于一九七二年四月把核研究部门迁往华中(包括千余名技术员),又在成都、重庆附近及西藏拉萨北三百二十公里处的那曲山中修建着新基地。

   二、西藏的防御

   西藏不仅比新疆更远离内地,而且地处高原,人口稀少,因此防御上更为困难。反之,从外部进攻也不容易。中国失去西藏,不仅会降低新疆的地位,而且势必要削弱中国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影响。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领土纠纷,一九六二年发生武装冲突,印度吃了败仗。在这以后,印度不断加强战备,在甘地当总理的时代加强了

   (??缺第128页)

图26 西藏南部边境略图

   据悉,尼泊尔、不丹受外部影响,政局不稳定。

   印度军情:

    陆军   95万(29个师、7个旅及其他)

    海军   4.6万,航母1艘、潜艇8艘、巡洋舰和护卫舰30艘

    空军   10万,作战飞机660架

    总兵力  约110万

    军费预算 35.7亿美元

   印度与苏联于1979年5月25日签订了“武器供应协定”,印度获得16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在一九七一年八月九日与苏联缔结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所以,中印关系至今很冷淡。中国很注意介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尼泊尔、不丹等小国的动向。

   中国为了牢固地控制处于这种状况下的西藏,一方面设法同化藏民族,一方面把西藏划归成都军区(十八个师),把二至三个师部署在西藏要地。此外,中国还努力开辟西藏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线,向尼泊尔、不丹、锡金渗透,通过在西藏驻扎军队加强对西藏的工作。

   据说,中国考虑到苏联对新疆的攻击和同印度的关系,正把一部分核基地设在西藏(拉萨北部的那曲)。

   尼泊尔人口一千五百万,面积约为日本的二个北海道,有陆军二万人,约五个旅。不丹人口六十五万,是个半独立国家,同印度的关系超过中国。尼泊尔的国防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零点九,与日本相同。英国的廓尔喀兵就是由尼泊尔人组成的,素以勇敢而著称。

   锡金介于尼泊尔和不丹之间,面积约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约十五万 [ 译者注:经查对,锡金面积七千一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十万。 ] ,绝大部分是尼泊尔族人。它地处从印度进入西藏的重要战略通道上。一九五○年十二月变为印度的保护国,一九七五年被印度吞并。一贯高唱和平的印度出于本国国防上的需要,竟也干出了把锡金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事情!

   三、内蒙古的防御

   苏联进攻内蒙古也就等于进攻中国中枢部。内蒙古的攻防战关系到中国的生死存亡。进攻内蒙古和进攻东北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这个方向是中国最重视的方向。

   同对待新疆、西藏一样,中国对内蒙古也在采取着促进同化的方针。中国同时还加强了内蒙古南侧的长城一线的防御,构筑了马其诺防线式的要塞地带,准备以顽强的抵抗保卫首都北京和华北这个重要地区的安全。

   中国可能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警惕苏联搞突然袭击,采取必要的情报收集措施;

   2、在沙漠地带阻止苏军进攻;

   3、使用战术核武器;

   4、掩护新疆的侧翼和后方;

   5、与东北方向的联系。

   中国不仅需要特别注意苏联(军)在外蒙古的动向,而且需要使北京军区的所有部队实现现代化。

   四、东北三省的防御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出兵满洲对日本进行的作战,对中国来说很有参考价值。但是需要认识到,现在同那时相比已经有以下几点不同:

   1、苏联的武器、科学、通信已有很大发展,这一点对中国是不利的。

   2、东北三省的交通、通信较过去有所发展,这不仅有利干中国的作战指挥,而且有助于随时得到居民的密切配合,这一点对中国是有利的。

   3、东北三省的人口比当时更多了,广大民兵反苏坚决、求战心切。他们进行的游击战是不容轻视的。苏联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一九四五年八月的作战中,日军兵力为二十四个师又十一个旅(实力相当于原关东军的七个师),苏联兵力是一百五十万,集中了五千五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五千架飞机、二千七百门火炮,从三个方向实施进攻。苏联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通过铁路从西欧调来了三十九个师和几个旅。特别是从西线进攻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五个集团军、一个航空集团军、一个苏蒙混成集团军,总兵力为六十五万四千人)当时在外蒙的东部集结。作战期间,这个方面军的淡水和油料的补给遇到了困难,不得不出动飞机把数百吨油料运给第一线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开始前,这个方面军派工兵营用了将近二个月的时间挖了六百三十五口水井,又命令部队携带胶皮水袋,尽管如此,淡水的补给仍然困难。

   中国会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在东北三省的防御中重视下述两件事:

   1、苏联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运兵力及军需品的情况和在外蒙古的作战准备(其中包括修建铁路和输油管线,增设机场和仓库)。

   2、利用西部地区的兴安岭和沙漠地带阻止苏军。

   中国甚至有可能对赤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后贝加尔等地实施空袭或使用战术核武器,使远东苏军处于孤立境地,同时利用东北境内的交通网,展开内线作战,各个击破入侵的苏军。当不能进行这种作战时,就采用在各个方向上顽强抵抗、消耗苏军战斗力的战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利用东北的东南部地区,展开游击战,努力确保大连、旅顺。

图27 印度支那半岛及南海略图

   柬埔寨

  面积为日本的1/2,人口约700万。由于战争加之饿死,病死,人口减少了一半。后来越军入侵,又造成许多人死伤、外逃,现在国内只有200万人左右。这些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民族的存亡处于紧要关头。

  越军20个师入侵柬埔寨,现正在和反政府军作战,柬埔寨稻米生产显著下降,目前年产在150万吨以下。

   老挝

  人口原为200万,由于越军4个师进入老挝,现在人口减少了一半。情况与柬埔寨大致相同。

   泰国

  人口4,800万。接纳了40至50万柬埔寨和老挝的难民。目前正在加紧备战,以防止越南军队的入侵和国内反政府军的游击战。情况并不乐观。兵力2万2千人,其中陆军7个师,3个独立团,海军装备的都是小型舰艇,兵力2万8千人(陆战队8千人),空军装备飞机约150架,兵力约4万3千人。另外,还有预备兵力50万人。

图28 西太平洋、亚洲大陆沿岸要图

   于华南方向,苏联的舰艇和飞机虽然可以利用越南基地破坏这个方向上的运输,但只要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香港会继续作为贸易港口发挥重要作用。

   两国海军严密防守对马海峡,同时尽一切努力争取北朝鲜保持友好中立,至少是严守中立。估计中国海军为保卫沿海安全,将把潜艇部署在一定海域(济州岛附近),尽力阻止苏联舰艇的进攻。

   七、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

   从过去的历史事实分析,新疆等地在苏联的间接侵略下有可能从中国分离出去。同时新疆一带的冲突也可能会发展成为中苏全面战争。

   中国几乎不会主动地挑起中苏战争(核战争),但是也必须看到,如果中国方面作出了中苏全面战争不可避免的判断,中国很可能使用核武器。

   八、作战期限及开战时机

   由于中国边境地区在战略战术上都存在不少弱点,因此,中苏战争爆发后边境地区的作战(作战第一阶段)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结束,但中国很可能凭借引为自豪的大量工事和人海战术,把战争长期坚持下去。

   这期间,中国将大张旗鼓地宣传苏联的侵略,以争取世界舆论,谋求世界形势的好转。同时,中国还将把中苏战争引向世界战争,或者设法使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介入。

   由于中国是被动的,因此战争初期的主动权将会掌握在苏联手中。如果中国确信中苏战争不可避免并能自主选择开战时机,估计它将选择对苏联来说不便行动的冬季。

   第三节 苏联的军备

   苏联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这也可以说是苏联的传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继承了这个方针。苏联所希望的,是一个软弱的、亲苏的中国,一个反日的中国。

   支那事变一爆发,斯大林就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而对中国共产党则不大考虑。截止一九三九年,斯大林共贷款给蒋介石政府二亿五千万美元,通过新疆给中国运来了坦克、飞机、装甲车、火炮、高射炮,以及够中国二十四个师使用的弹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向中国派遣了三千六百六十五名军事顾问和约四百名飞行员,为首的V.I.邱可夫、P.F.日杰列夫、P.S.雷巴尔科夫三名有能力的军事专家后来成了将军,四百名飞行员有一半死在中国。另外,为便于向中国运输物资,还援建了阿拉木图至兰州的军用公路。斯大林估计国民党政府将会统一中国大陆,所以对中国共产党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一九四○年六月,苏联把军队开进新疆省,第二年四月与中国缔结了中苏中立条约。从一九四四年七月开始,在伊犁地区制造了一个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支持这个共和国达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正式承认中共之前,苏联一直向国比党政府派遣大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苏联对中共的态度究竟如何。毛泽东统一中国大陆后,苏联让驻国民党政府的大使N.V.罗申直赴北京同毛泽东政权握手言欢。接着中苏于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缔结了军事同盟。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现在介绍一下朝鲜战争前夕中国大陆及其周围的情况。

   1、新疆

   根据中苏军事同盟,苏联在新疆享有特权。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在新疆进行了一系列活动,期望这里出现一个亲苏政权。

   2、外蒙古

   一九二四年外蒙一独立,苏联的势力就渗透进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九四五年二月),在雅尔塔会谈中,苏、美、英三国同意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要求中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笔交易实际是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于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来又撤销承认)。到毛泽东政权成立后,中共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完全进入苏联的势力之下。

   3、东北三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投入一百五十万大军,控制了东北三省,获得了大连、旅顺两个军事基地,把日本在东北的工业机械运到了苏联。后来又利用高岗,企图使他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一九四九年初,苏联把高岗召到莫斯科,一直到一九五○年左右,毛泽东政权处于对东北三省不能插手的状态。

   4、西藏

   当时毛泽东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西藏,所以西藏处于半独立国家的状态。

   5、北朝鲜

   苏联在结束对日作战时,在朝鲜半岛的北半部制造了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还提供武器、弹药,组建了苏军指导下的朝鲜人民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同武装入侵阿富汗如出一辙。

   北朝鲜的兵力如下表,同韩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朝鲜半岛的兵力部署如图。

   北朝鲜的军事实力

朝鲜战争爆发时 现时(1979年)
陆军 第一线师 6个 坦克师 2个
坦克(100辆T-34) 摩步师 3个
第二线师 10个 步兵师 20个
民兵师 8个 步兵旅 15个
空降营 5个
坦克 2,600辆(含T-62)
火炮(含迫击炮) 3,500门
高炮 5,000门
空军 米格-15、米格-17 200架 伊尔-28 3个中队
苏-7 20架、米格-15、米格-17 300架 编13个中队
米格-21 120架、米格-19 110架 编截击机中队10个
运输机 250架
直升机 60架
其他 210架
海军 小型舰只 30艘 护卫舰 3艘
大型巡逻艇21艘
潜艇 15艘
其他 267艘

图29 南、北朝鲜及驻南朝鲜美军部署图

   6、苏联远东

   战后日本被解除了武装,中国刚刚独立,国内形势还未稳定下来,苏联可以不受任何国家的威胁。尽管如此,苏联仍在远东部署了十七个精锐师和近千架飞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部署了太平洋舰队(以一百艘潜艇为骨干),同时使用着旅顺、大连基地,在军事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苏联把日本及与日本结盟的国家作为假想敌国,同中国缔结了为期三十年的军事同盟。

   一九五八年夏毛泽东为了解放台湾而要求赫鲁晓夫提供核武器,赫鲁晓夫则提出在中国建立供苏军使用的空军基地,这样两国关系又开始冷淡了。后来,经过赫鲁晓夫访美,美苏开始接近,中国一九六二年进攻印度,美苏在古巴事件中达成了妥协等,中苏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了。这个期间,苏联从中国撤走了军事、技术顾问,中止了军事、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甚至要求偿还朝鲜战争期间提供给中国的援助经费,致使中国的反苏情绪一下子表面化了。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与外蒙古之间匆匆忙忙地缔结了关于确定国境线的协定,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联。一九六六年二月,苏联同外蒙古缔结了新的同盟,派遣军队(二到三个师)进驻外蒙。第二年格列奇科元帅刚任国防部长就加强了中苏边境的防务,任命装甲兵出身的别利克大将为后贝加尔军区司令。与此同时,苏联还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建成中程弹道导弹基地(正式发表),以牵制中国。

   一九六九年,苏联在阿拉木图开设了新的集团军司令部,当然这是针对中国而采取的旨在加强战备的措施。根据后来的情报判明:在塔什干成立了中亚军区,利亚申科大将任军区司令,下列各将军任下一级司令:阿拉木图——霍钦采夫中将;塔什干——博科夫中将;杜尚别——皮坚科少将;阿什哈巴德——普罗特尼科夫少将;伏龙芝——不明。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的恶化更是火上浇油,边境纠纷也激化了。苏联不断加强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的兵力。据英国战略研究所的资料,一九七八年前后仅地面部队就达四十四个师,比一九六五年时增长了二点六倍。

时间 师数 时间 师数
1963-1966 17 1971 33(含驻外蒙军队)
1967 17 1972 44(同)
1968 17 1973 45(同)
1969 21 1974 45(同)
1970 30(含驻外蒙军队) 1978 44(含6个坦克师)

  注:摩托化步兵师兵力:12,700人。

    坦克师兵力:11,000人。

    表中45个师含8至10个装甲师。

   一九七五年中苏边境方向上的各军区司令如下。军区司令通常由上将担任,在全苏联十六个军区司令中只有三名大将,而他们都长期在中苏边境地区任职。

   远东军区(哈巴罗夫斯克)司令:

   彼得洛夫大将,原任托卢勃卡大将的参谋长,一九七二年五月任远东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特列季亚克上将。

   后贝加尔军区(赤塔)司令:

   别利克大将,原为坦克兵上将,曾任驻德苏军第一副总司令。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任后贝加尔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萨尔马诺夫大将。

   中亚军区(阿拉木图)司令:

   利亚申科大将,一九六八年任中亚军区司令。现任司令是库利夫达中将(一九八○年五月任职)。

   西伯利亚军区(新西伯利亚)司令:

   原为霍穆洛上将,现为斯涅特科夫上将。

   土耳其斯坦军区(塔什干)司令;

   原为别洛诺日科上将,入侵阿富汗后由新司令接任。

   一、乌拉尔以东的陆军

   乌拉尔以东的各军区原来包括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中亚、土耳其斯坦五个军区,现在似乎又成立了一个新军区。新军区包括原属远东军区的库页岛、千岛、堪察加,司令部设在库页岛。

   各军区 [ 作者注:据传苏联在赤塔(?)新设了一战区联合司令部,统一指挥远东,后贝加尔、西伯利亚等四个军区, ] 的兵力如下,坦克总数超过一万辆(含T-72新型坦克)。

   1、?军区(库页岛、堪察加、千岛群岛,含鄂霍茨克海):约四个师(含堪察加一个师、千岛群岛一个师)。

   2、远东军区,约十五个师(滨海边疆区六个师、阿穆尔州四个师)。

   3、后贝加尔军区:约十二个师(外蒙古三个师、赤塔-伊尔库茨克六个师)。

   4、西伯利亚军区:五个师。

   5、中亚军区:约六个师。 [ 作者注:据说入侵阿富汗的苏军地面部队为六个空降师,计十万人,估计除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外还有其他部队。 ]

   6、土耳其斯坦军区:约三个师。

图30 苏联各军区略图(乌拉尔以东)

   二、亚洲地区的空军

   苏联的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加在一起,总兵力为一百万人,飞机七千三百七十架,苏联用它们严密地监视着四周。

   苏联空军的主体是战术空军(苏联不这样称呼),编成十六个航空集团军,平时和各军区以及驻外国地面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不要忘记这些空军(特别是防空军)不仅仅是针对中国的,也是针对美国、韩国和日本的。

   苏联空军兵力约四十七万五千人,作战飞机约四千八百七十架。其构成大体如下。乌拉尔以东很可能保持有四个航空集团军总计一千六百架作战飞机、一千五百架直升飞机。

     米格-21:   一千五百架。

     米格-23:   一千一百架。

     米格-25:   一百架。

     中型轰炸机:  四百八十架。

     直升飞机:   约三千架。

     战略轰炸机:  一百三十五架。

     运输机:    一千五百五十架。

     直升运输机:  三千七百架。

   防空军作为独立军种,兵力五十五万,分为雷达部队、航空兵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部署在莫斯科周围的拥有六十四枚反洲际弹道导弹的导弹部队也属于防空军。歼击机总数为二千六百五十架,防空导弹约一万二千枚,部署在约一千个基地上。乌拉尔以东地区的歼击机和防空导弹基地大约为三百个。

   空军总司令和防空军总司令和其他军种总司令一样,都是国防部副部长,后者还兼任“华约”军队的防空总司令。

   从上述两个军种的情况看,部署在乌拉尔以东的飞机约二千四百五十架(含米格-25)、直升飞机一千五百架,导弹基地三百处。乌拉尔以东的空军兵力占苏联空军全部兵力的百分之三十强。

   1、部署在远东中苏边境方向的兵力(估计数)

     防空兵力:   约八百五十架。

     战术空军:   约一千二百架。

     中型轰炸机:  约一百架。

     运输机:    约三百架。

     “逆火”式:  十五架。 [ 作者注:“逆火”式飞机在一万米以上高空航速为二点二五至二点五马赫,续航距离为四千多公里,携带有效射程为二百七十公里的AS-6、AS-4导弹。 ]

     直升机:    约一千五百架。

   2、据说在中苏边境修建了三百个机场,以备战时随时增加所掌握的航空兵力。

   3、一九七九年四月,《巴尔的摩太阳报》(美国报纸)推导说,美国政府有关人士获悉苏联已把十五架“逆火”式飞机部署在共青城基地,今年二月十七日日本防卫厅宣布,苏联在伊尔库茨克部署了十五架“逆火”式飞机。

图31 “逆火”式轰炸机的行动半径和SS-20中程导弹的有效射程

   三、太平洋舰队

   太平洋舰队在过去十年中的发展是很引人注目的。正如我们在一九七○年、一九七五年的“海洋”演习中所见到的那样,它除了向西太平洋派遣舰艇和飞机外,还拥有到印度洋进行远洋作战的能力,例如“明斯克”号航母,十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伊万·罗戈夫”号大型登陆舰等。太平洋舰队的弱点是基地暴露,舰队官兵(包括家属)的休养娱乐设施不如欧洲。

   从下表可以看出,太平洋舰队各类战斗舰艇数在一九七八年分别占全苏海军同项的百分之二十二到百分之三十二。十年中各项百分比的变化尽管不是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潜艇从占全部潜艇的百分之二十七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一。

舰别 1968 1973 1978 1979
潜艇 100(27%) 101(30%) 113(32%) 共增加15艘舰艇(含5艘潜艇),30架巡逻机。
大型水面舰 58 (29%) 58 (27%) 67 (29%)
小型水面舰 不明 135(22%) 113(22%)
水陆两栖舰 不明 18 (25%) 18 (22%)
布雷舰 不明 不明 110(25%)
辅助支援舰 不明 不明 225(20%)
陆战队 1.2万人 1.4万人(编成旅) 2个陆战团,每团1个坦克营。

  注:

   括号内数字为占全苏海军同项的百分比。

   “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排水量43,000吨,舰载歼击机12架,反潜直升机20架。用于支援登陆作战。

   “伊万·罗戈夫”号大型登陆舰排水量13,000吨,乘员800名,舰载直升机4架,具有指挥登陆作战的能力,可以视为指挥舰。

   一九七八年太平洋舰队的飞机总数为三百五十五架。

     歼击轰炸机:    95架 (占全海军歼击轰炸机的23%)。

     战术支援机:    85架 (占全海军战术支援机的35%)。

     反潜机、直升机:  115架 (占全海军反潜机、直升机的32%)。

     训练机、运输机:  60架 (占全海军训练机、运输机的21%)。

     合计:       355架 (占全海军飞机的27%)

   对太平洋舰队来说,在中苏战争中,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作战时,将面临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东北亚的总战略态势为宗谷、津轻、对马三海峡所左右;二是由于冬季(十一月至四月初)封冻,舰艇的行动受到明显限制;三是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缺乏纵深。据说,太平洋舰队由于上述原因最近已调整态势,一分为三;除主力舰外,一部兵力以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为中心进行活动,一部兵力在外海活动。但是,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苏联在东北亚的战略态势。可以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马上占领旅顺、大连,以及去年开始加强驻我北方领土国后、择捉两岛上的兵力,这些都是苏联为改变不利的战略态势而采取的行动。至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部署两个团的陆战队,大概是为了在必要时进行占领要地的作战,以便保障太平洋舰队的行动。

   苏联舰艇通过三海峡数

区分 对马 津轻 宗谷
1972年 110 40 170 320
1973年 135 65 70 270
1974年 130 50 90 270
1975年 130 50 135 315
1976年 160 40 120 320
1977年 150 40 130 320
1978年 有增加的趋势
1979年

   一九七二年以来,苏联舰艇通过我国三海峡的艘数如上表(不包括潜航的潜艇)。

   至一九七七年,苏联海军中服役的潜艇有:Y型三十四艘、D-1型十五艘、D-2型十三艘。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总计八百六十枚(核弹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美国(六百五十六枚)。苏联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的发展情况如下表。

时间 潜艇 导弹 发射管数 导弹射程 说明
1962年 G-1型 SS-N-4 3
1964年 G-2型 SS-N-5 650海里
1960年~1970年 Y型 SS-N-6 16 1,500海里 单弹头112百万吨分弹头3
1972年 D型 SS-N-8 D-1 22 4,000海里
D-2 16

  这些潜艇的部署情况不明。

   四、远东海域的商船及渔船队

   苏联不仅拥有优势的太平洋舰队,而且还在远东部署了强大的商船队和渔船队。这些商船队和渔船队从事远东地区军民的补给、贸易、运输和渔业等,也用于侦察和收集情报。苏联企图占领太平洋中汤加王国、斐济群岛的渔港、岛屿,是为了取得这两个国家周围的二百海里经济水域。苏联商船队及渔船的活动同这个目标有着密切关系。对此,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等国对苏联在太平洋的活动十分警惕。特别是这些船只可随时用于登陆作战,因此就更有必要注意它们的动向(航运、集结等)。另外,由于渔船可有效地用于近距离登陆作战,因此,也不可忽视苏军利用渔船对日本进攻的可能性。

     货船:  约四百艘 (计二百万吨)。

     客船:  约二十艘 (每艘四、五千吨级)。

     油船:  约一百艘 (每艘四、五千吨级)。

     渔船:  约四百艘 (计二百万吨)。

     其他:  约一百艘。

     合计:  约一千艘 (约五百万吨)。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苏联商船队约有七千六百艘船,计二千万吨。渔船队拥有四千四百艘船,居世界第一位。苏联的渔船队既捕鱼也进行情报收集活动。

   五、核导弹情况

   苏联于一九六○年组建了新的军种——战略火箭军,任命涅德林炮兵主帅为总司令。在成立火箭军之初研制了SS-3、SS-4(使用液体燃料)中程弹道导弹,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部署了SS-7、SS-8洲际弹道导弹。虽然当时惯性制导的精度较差,但六十年代中期苏联还是把研制的重点放在了洲际弹道导弹上,并用以下导弹装备了部队。

   SS-9:一九六五年装备部队,当量二千至二千五百万吨(改多弹头后带三个分弹头,每个分弹头五百万吨)。

   SS-11:一九六六年装备部队,当量一百万吨(改多弹头后带三个千吨级的分弹头)。

   SS-13:一九六六年装备部队,弹头当量一百万吨。

   SS-17:一九七○年装备部队,多弹头(带四个千吨级分弹头)。

   SS-18:一九七○年装备部队,是SS-9的改进型,带八个当量为一百至二百万吨的分弹头。

   SS-19:一九七○年装备部队,带六个当量为千吨至几十万吨的分弹头。

   SS-20:一九七九年装备部队,分导式,带三个千吨级分弹头(机动式中程弹道导弹,射程四千八百公里)。

   这些核导弹的部署情况如下图。

图32 苏联导弹基地要图

   苏联核导弹大部分部署在乌拉尔以东,以美国为主要目标。在远东也部署了相当数量的中程弹道导弹。

   苏联部署在西伯利亚、库页岛、外蒙古的中程弹道导弹虽然把上海、南京、重庆以北的地区,整个日本或整个中国纳入射程之内,但在中苏战争初期是否会投入使用,还要由中苏战争的发起样式、中国的核武器情况、届时的国际关系、特别是有无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战争)的可能性等因素决定。

   洲际弹道导弹

区分 名称 数量 最大射程 弹头威力
SS-9 悬崖 190枚 12,000公里 1,800-2,500万吨
SS-11 瘦子 780枚 10,400公里 100-200万吨(3,000吨)
SS-13 野人 60枚 8,000公里 100万吨
SS-17 60枚 10,400公里 4,000吨
SS-18 110枚 12,000公里 1,800-2,500万吨(5,000-8,000吨)
SS-19 200枚 10,400公里 6,000吨

   中程弹道导弹

区分 名称 数量 最大射程 弹头威力
SS-4 凉鞋 500 1,900公里 100万吨
SS-5 短剑 90 3,700公里 100万吨
SS-20 100 4,800-6,000公里 分导式弹头3,每个100万吨

   据说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是:部署在韩国等亚洲地区共1,700枚,部署在美国太平洋地区共1,800枚。

   六、教育训练情况

   根据各方面情报得知,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一方面抓军队现代化,一方面抓适应现代化的教育训练,进行包括使用核(战术核武器)武器在内的战斗训练。苏联每年都在各地实施大小规模不等的演习。

   苏军的教育训练内容不详,但从中苏边境的地形、地势等方面考虑,不难想像它会很重视沙漠地带的作战。苏联非常关心中东的作战,尤其注意发挥苏联武器的性能。

   1、沙漠地带作战

   众所周知,苏联不但供给埃及、叙利亚武器弹药,而且派去了大量军事顾问担任埃及、叙利亚军队的教官。在一九七三年十月进行的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军队采用苏联的战略战术一时取得了成功。

   苏联的军事杂志从来不报导大部队在沙漠地带的演习,却经常介绍营、连规模的演习训练,并重视空降和直升机作战。一九七三年十月中东战争后期,苏联想派遣七个师的空降部队到中东,由于尼克松总统下令美军处于戒备状态,而打消了念头。这使我们看到苏联对空降部队在沙漠地带的作战是抱有一定信心的。事实上,这些师确实装备着便于空运的轻型坦克(三名乘员,装备有反坦克导弹和76毫米炮)。

   2、进攻

   一个师的进攻正面在沙漠地带为五十公里,部队区分为数个梯队,提倡包围作战和夜间作战。由于正面作战成功率低,所以经常以步兵、工兵、炮兵、坦克兵编成支队,并灵活运用营以下分队实施空降和机降作战。后者对于确保后方指挥所、补给仓库和供水点特别有利,对小部队,强调利用夜间和必须携带水、绳索、锹等物品。

   3、防御

   苏军认为,沙漠地带的防御是准备进攻的暂时性手酸。强调要利用障碍物(地雷)纵深配置部队,首先打掉敌人的坦克及装甲车,再使用机动预备队转入进攻,围歼敌人。

   4、后勤补给

   进行沙漠地作战时,原则上由上级部队对下两级(师给团、营)部队实施补给,采取增加弹药(由上级部队派出特别补给车)、配给油桶或油罐车、计划用水(每人每天八点五立升)、配给水车、配属打井分队等措施,有时也用飞机、运输车辆或输油管道进行补给。这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对日作战中已经实践过。

   5、向边远地区进行战略机动

   中苏边境远离苏联的中心地区,大部队的战略机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是不利之点。但是苏联想利用发达的交通通信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教育训练,来缩短战略机动的时间。目前,苏联似乎正在频繁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训练。

   一九四五年五月至七月间,苏联为参加对日作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克服了长达九千至一万二千公里的距离,把四个集团军,一个独立师共计二十七个师又十二个旅的兵力(其中包括二个方面军司令部和一个坦克集团军)从西欧调到远东。据资料说,从西欧至远东和后贝加尔地区的军用货车达三万六千辆,其中百分之六十三运输作战物资,百分之三十七运输补给物资。基于这些经验,苏联似乎正在改善铁路、汽车、飞机的远距离运输方式,使用管线解决油料、饮水的补给,同时反复演练大部队向边远地区的战略机动能力。从这一点来说,不能用老眼光看待苏军对中苏边境地区的增援能力,但是从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现在每天二十万吨左右?)看,要保障二、三百万大军的供给还是有问题的。

   6、现代战斗训练

   从“华约”军队的各种演习看(包括在远东的演习),苏联显然在实施着含战术核武器在内的现代战斗训练。在一九三九年的诺门坎作战中,苏联使用了装甲输送车,动用了大约四千三百辆卡车和油罐车,运输了五万五千吨作战物资。苏联在一九七二年秋和一九七三年冬分别举行了大演习,一再进行现代战斗训练。

图33 苏联远东战役(1945.8)

   第四节 苏联的作战准备

   下图说明苏联过去用武力把中国边境地区置于自己势力之下的情况(期间等),从中多少可以看出苏联的企图。

   一九六○年前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从那时起,苏联开始警惕中国,严密防守边境地区。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苏联为应付万一,军界开始研究对中国的作战方案,并逐年努力使之具体化。毫无疑问,苏联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按照军事首脑机关制定的作战计划,增加它在中苏边境方向的兵力。

   这里,我们站在苏联的立场上,探讨一下苏军的各种作战设想,弄清它们的利害得失,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图34

   一、对新疆地区的作战

   苏联对新疆地区的攻势作战有如下有利条件:

   1、作战正面宽大,便于大兵团展开。

   2、在吉尔吉斯和外蒙古西部方向进攻的配合下,可以进行外线作战。必要时,还可以使空降部队在后方降落。切断中国的后方补给线。

   3、在广阔的纵深内设有机场,能展开优势的空军,因而空中作战对苏联有利。

   4、中亚的铁路、公路比中国方面(只有一条铁路和两条公路)发达,在补给方面苏联处于优势。

   5、有过去的经验和居民可资利用,收集情报容易,新疆的情况基本上为苏联所掌握。

   总之,苏联对新疆地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切断新疆与中国内地的联系,迅速占领新疆。苏联使用的兵力可能是十个师左右。从人口稀少、民族、地形和过去的经验看,新疆被占领后似乎不大可能广泛开展游击战。

   二、对西藏的作战

   主要是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和对西藏的关心,支持印度对西藏渗透,策划西藏独立。估计苏联即使在控制了新疆后也不大可能单独进军西藏,而可能是设法保住新疆,同时通过阿富汗、克什米尔向巴基斯坦、伊朗渗透,加紧对中东(波斯湾)方向的扩张。

   三、对内蒙古的作战

   中苏一旦进入全面战争,新疆和东北就会受到苏军的进攻,不难想像内蒙古也会受到苏军的进攻。苏军很有可能实施只以内蒙古为目标的作战。由于从外蒙古到北京这段地区多为沙漠地带,地形上无险可守,所以苏军在短时期内很可能前出至北京周围。不仅如此,苏军还可能在外蒙古的援助下完成作战准备,以较小的兵力(五十万左右)进攻到北京、天津地区,孤立东北三省。另外苏联还有许多其他有利条件,例如比较容易得到后方的补充,可以不断增加兵力,便于发挥各种武器(战术核武器、空军等)的综合威力等。

   鉴于上述情况,苏联可能优先考虑监视东北而从外蒙古取道内蒙直逼北京、天津地区的作战方案。苏军在外蒙古的动向将对起着掩护北京作用的内蒙古产生微妙的影响。

   四、对东北三省的作战

   中苏战争一旦爆发,东北三省很可能成为重要的战场。届时战争的发展将对世界特别是东北亚产生重大影响。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新疆、西藏等地的作战所无法比拟的。从军事上看,东北作战有如下特点。

   1、对苏联来说,对东北三省的进攻作战是外线作战,利于发挥优势;对中国来说,是内线作战,作战指挥困难。

   2、东北三省的人口将近一亿,东南部地区的地形有利于坚守,也适于游击战。

   3、由于苏联太平洋舰队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基地,中苏开战时可能出没于中国的东海和黄海,因此东北三省的进攻作战与苏联的海空军作战有密切的关系,将给邻近各国以很大影响。(参见“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作战”部分)

   4、中苏两国军队在东北三省的攻防战,影响北朝鲜、韩国、日本、亚洲各国和美国以及加拿大,很有可能导致战火扩大。

   5、苏联远东地区缺乏纵深,西伯利亚铁路这一重要补给干线有被中国切断的危险。

   中苏战争如以东北三省为战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全面战争(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

   从上述各点看,中苏战争一旦爆发,苏联可能采取合围的方式,像一九四五年八月对日作战时那样,以三十个师约一百五十万人的大部队,从外蒙、东北北部及东部实施进攻作战。苏联延长了外蒙东部的铁路网(从乔巴山至塔木察格布拉克和从乔巴山至扎尔加兰图两条支线),把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乔巴山,就是它打算这样做的有力证明。苏联将力求做到:迅速结束在东北的作战,占领山海关和辽东半岛,在海军的配合(进入黄海)下,切断中国内地与东北的联系,为以后处理东北问题创造条件,同时确保大连、旅顺等地。

   但是,苏联的作战即使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样迅速实施,即使能投入一百几十万人的军队,与东北的近一亿人口相比,那也只不过才占百分之一,因此,苏联要长期占领东北是困难的,认为苏军会很快撤退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五、苏联太平洋舰队的作战

   基于上述原因,当中苏发生战争时,苏联太平洋舰队将首先努力监视和阻止日本、美国参战,其次是:

   1、击败中国舰队;

   2、配合地面部队在东北作战,尤其要占领旅顺、大连基地;

   3、阻止中国的各种物资特别是武器进入东北;

   4、向日本炫耀武力(在国后、择捉岛附近举行登陆作战演习,在日本周围举行海军舰艇演习);

   5、使用在越南的海空军基地;

   6、阻止日美、西欧及其他国家向中国运输军需物资。

   随着中苏战争的发展和日美态度的明朗化(不可能参战),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活动将会积极起来,它将倾注全力摧毁中国舰队和对中国实行封锁。在香港、上海和青岛,它将阻止各国向中国运进和从中国运出货物,为此苏联同各国间将不断发生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缅甸,泰国运进中国的物资、武器可能会越来越多。

   中苏战争爆发时,苏联将力图避免美苏全面战争,不扩大战争范围,千方百计地使战争只在中苏间进行。苏联对日本、韩国、台湾、“东盟”各国将软硬兼施,谋求这些国家采取中立态度。同时大肆宣传苏联在中苏战争中的战果,借以威慑内外。

   这个期间,苏联将要求北朝鲜、越南等盟国在某种程度上配合作战,例如要求交换情报、进行牵制和提供空军基地等,但将遏制这些国家介入战争,采取注视第一阶段作战进展的态度。所以,战争初期西太平洋方向上的军事行动将主要是海空军在黄海、东海、南海的海空作战,估计不会积极地实施登陆作战。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北朝鲜的动向和苏联海空军通过朝鲜海峡对中国的作战。由于中苏战争爆发和苏联的海空作战,预计日本舆论界将展开激烈争论,一派强烈要求加强国防,一派反对这样做。日本政府将加强同美国的合作,密切注视形势的变化。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使用核武器后),日本对苏联侵略的恐惧将会与日俱增,面临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在苏联顺利地实施了第一阶段作战后,这种威胁就更大。

   中苏战争第二阶段以后的作战是难以预料的。在下述第一种情况下,苏联不会把战争扩大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在第二、第三种情况下,中苏战争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在半年、一年或者二年后波及朝鲜半岛和日本。

   六、第二阶段的作战

   中苏战争爆发后,苏联如果能如愿以偿地在短时期内占领新疆(西藏)、内蒙古、东北或者前出至北京、天津的所在地华北,那么它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进一步南下歼灭中国军队,或者不再深入而转入持久战。不管那一种情况,苏联都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初战的战果,在占领地区内扶植亲苏政权,制造中国内部分裂,努力把战争引向有利于己的结局。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北约”和中东方向上获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对美国也能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强烈,反苏情绪高涨,他们会运用毛泽东遗留给他们的人海战术和游击战,迫使苏军打一场消耗战。他们还会得到自由世界各国的援助和支持,使苏联陷于困境。如果中苏战争继续打下去,苏联至少有三十个师的兵力被牵制在中国。

   在中苏战争中,苏联的弱点如下:

   1、亚洲地区的作战是次要方向上的作战,不可能投入太多的兵力和资财。苏联将力求战争在短期内结束,避免长期作战。

   2、远东地区的作战远离苏联的中心地区,后方补给不易,东西交通也有可能被切断。

   3、作战地区(东北南部除外)人口稀少,温差变化大,劳动力缺乏。沙漠地带会给淡水的补充带来困难。

   4、作战地区居住着多而杂的亚洲人种,战况处于不利时他们可能发动暴乱。

   5、苏联最怕兵力消耗,中国将采用人海战术。

   七、使用核武器的全面战争

   苏联由于担心美国会做出反应,在中苏战争中将极力避免使用核武器,而处于劣势的中国不但要用核武器阻止苏军的进攻,而且很可能要用核武器唤起世界舆论,诱发美苏战争,投一石以震动亚洲。所以苏联不能指望只同中国打常规战争而不打核战争。

   如果中苏战争中一旦使用了核武器,根据中苏双方的核力量判断,难以保证西伯利亚的后方地区不受中国核武器的攻击。对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地,中国甚至不必动用战略核武器,就能予以打击。这样,不仅苏联太平洋舰队失去基地,远东苏军的补给也会发生困难。就连日本及韩国、北朝鲜等国也将受到很大影响。中苏的核攻击目标如下表(洲际弹道导弹除外)。

作战地区 苏联的核攻击目标 中国的核攻击目标
东北 北京、南京、上海、东北地区的核基地、成都、重庆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纳霍德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赤塔
内蒙古 北京、南京、上海、成都、重庆 乌兰巴托、赤塔、伊尔库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新疆 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阿拉木图、撒马尔汗、莫斯科等重要城市
西藏 核基地 新德里

   八、作战期限及开战时机

   以上我们按地区分析了苏联进攻中国边境的作战。总的看,苏联将力图在短期内使这些作战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作战时间拖长,苏联将不得不把大部队用在中苏边境和中国本土上,这样会给它以后政策的开展带来困难。

   如果联系过去的历史加以判断,似乎可以认为战争会在下表所列期限内告一段落。即使使用核武器,估计也不会有多么显著的变化。

   估计作战将避开严寒的冬季,选在五至十月间进行。即使从海军作战的角度看,为了避开结冰期,也很可能选择这个时期。关于开战时机,将根据当时的世界形势特别是中国国内的形势,战争准备情况,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和越南的形势而定,前提是“北约”正面的形势对苏联不构成威胁。

作战地区 作战期限作战期限
东北 机动作战三周内可结束,但以后仍会遇到顽强的抵抗。为镇压这些抵抗,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几年)。
内蒙 一周
新疆 二周
西藏 一个月

  注:在1945年8月的对日作战中用二周时间完成了满洲作战。

   九、采取间接侵略方式

   以上叙述了中苏使用核武器及常规武器进行战争的情况。中苏战争给世界形势的影响将是极大的,随着形势的变化可能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中国拥有洲际弹道导弹后就更加危险。

   苏联还可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用或并用更安全的方法。间接侵略方式是苏联的拿手好戏,中国边境在这方面又暴露出许多弱点,所以苏联不会不加以利用。中苏国境线长达七千公里,在这七千公里的国境线上两国部署了百万大军 [ 译者注:此数字不确,原文照译。 ] ,这意味着每七米有一名士兵。这与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上每一米有二名士兵相比兵力要稀疏得多,而且这里山地起伏,地形复杂。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说这里比三八线更利于游击队活动。更何况兵力集中到重要地区后,非重点方向上的兵力会更少,警戒会出现漏洞,监视也不会严密,加上生活在边境上的民族无论是人种、语言还是风俗、习惯又十分相同,所以苏联完全可能以间接侵略占领新疆、西藏等地,然后在这里建立亲苏的反中国政权。就是对东北、内蒙古,也完全可能并用这种方式,使之独立或半独立。

区分 国境附近的兵力密度 间接侵略的季节 民族构成 地形、地势情况
东北 夏、冬季为宜 以满族、汉族为主 面积辽阔,容易潜入
内蒙古 很小 全年 少数蒙族 受沙漠地区限制
新疆 中等 全年均可 各民族混居,易被利用 容易潜入
西藏 没有 藏族、汉族 较容易潜入

   十一、进行全面准备

   上面探讨了苏军对中国各地区的作战。可以认为,苏军当局将根据中苏边境附近的地形、地势、气象、季节、部队的实际情况、训练成果、武器的发展变化、周围国家的现状以及世界形势的变化等,反复修改计划,举行各种演习进行检验,并逐年使作战计划具体化。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一直把美国作为主要假想敌国,在中苏战争中它也一定会把美国考虑进去,所以对中苏边境地区的作战也应该从美苏全面战争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然而现在无暇讨论这方面的细节。能说的只是一句,那就是从苏联所处的立场看,它必须对西方国家进行内线作战。这意味着苏联必须考虑到,只有随时把大部队迅速地机动、集结在东西任何一个方向,才能给对手以重大打击。这个对手可能是中国军队,也可能是“北约”或者中东。为能应付紧急情况,苏联必须进一步发展交通通信(铁路网、通信网),在边境地区增建机场,储备营具、武器、弹药,修建仓库,铺设输油管道。至于核武器及陆海空军的部署,编制、装备,那就不用说了。这似乎正是苏联党的领导人、政府当局和军队首脑的苦心所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开发、贝阿铁路的建设等等,正是苏联政略战略的迫切需要。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