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是清的募债工作切断了敌国的资金来源·第七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高桥是清的募债工作切断了敌国的资金来源·第七

高桥是清的募债工作切断了敌国的资金来源·第七

作者:大桥武夫·日本

出自————《战略与谋略

出自————《战争通史

   尚缺一亿日元的军费

   众所周知,战争需要大量的军费。而日本虽不得已与俄国开战,但却为战争经费不足所苦。

   日本本来的作战计划,是以“从朝鲜半岛驱逐俄军,防止俄军重犯鸭绿江畔”为目标的。为实现这项计划,预定要用一年的时间和一亿五千万日元的硬币。然而当时日本国库只有五千万日元,按要求尚缺一亿日元。

   日本银行副总裁高桥是清肩负了募集一亿日元外债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这是一项“万分火急”的决定战争命运的大事;另方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日本募集外债极其不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桥副总裁发扬了顽强的实干精神,于一九○四年五月,提前完成一亿日元的募债工作(那时日本国全年的预算不过四千万日元)。

   但是,金钱这种东西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用处。在那种情况下,政府还不断地提出追加募集外债的要求。所以,高桥最终所完成的募债金额总共达十四亿日元。据说因为签字过多,右手曾一度疲劳过度,造成活动不便。

   长期以来,世界上的金融资本集中在英法两国。俄国推行南进政策就是借助他们提供的资金。而高桥的工作,正是把要流向俄国的资金渠道切断,并使之改道流向日本。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为日本筹措军费,更主要的是要造成俄国的战争经费出现短缺、枯竭,以便大大改变日俄战争的态势。

   关于高桥是清,他曾当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可是他的前半生却是历尽了艰辛和苦难。据说他出生以后便被送给他人抚养,与生母仅在两岁时见过一面,只有十八岁的母亲哭得很伤心。

   十二岁,他已作为仆人,受雇于横滨租借地一家英国银行,负责侍候经理香德先生,并住在外国人会馆。一八六七年赴美,寄养在横滨军火商潘利德的父母家,不知不觉间又成了他家的男仆。后来被卖作奴隶,也当过牧童,惨淡地在美国洛杉矶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回国后他苦学笃行,到了一八八四年三十岁时,被任命为农商务省商业注册所所长兼专卖特许所长,并由政府派遣前往欧美,进行业务考察。他以无限感概的心情,再次踏上旧金山的土地,历经二十二个月,漫游了欧美各国,与官方和企业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三十五岁时,他担任了位于秘鲁安第斯山中卡拉瓦库拉银矿经营集团的日本方面代表,第三次横跨太平洋。但是,被传为有前途的南美的银矿,实际是百年前已被掘尽了的废矿,吃了不少苦头后返回日本。

   高桥为此饱经艰辛和屡遭磨难,使他的意志得到了锻炼。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了外语,通晓了国外的风俗习惯,也培养了与外国人办交涉的本领。

   一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高桥偕秘书深井英伍(后任日本银行总裁)乘船去美国。时年已五十岁。

   他们首先抵达芝加哥,本想听取当地侨民的反应。不料侨民们为战争前途担忧,完全陷入不知所措之中。高桥等人在失望之余,立即离开芝加哥奔赴纽约。拜访了几位老朋友,也了解了他们对形势的看法。那时的美国,还缺乏发行外国公债的经验。而且为了美国本国的开发,正处于资金不足的境遇之中。鉴于以上情况,高桥仅仅逗留了四、五天,便于三月初离美赴欧。

   第一次募集公债取得意外成功

   高桥对欧洲金融界抱着极大的希望。到达伦敦后,马上投入了募集公债的准备工作。遗憾的是,当时日本公债给予英国金融界的印象并不很好。谁都知道,日本国小力弱,况又跟世界强国俄国展开生死攸关的大搏斗。人们担心战争的前途,不敢借钱也不足为奇。所以正金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山川勇木就曾说:“募集成功的希望不大。”

   有一件事倒是很有趣,那就是英美两国对日俄战争中陆海军的胜负的判断迥然不同。美国认为,“日本的陆军会打胜,海军要失败”。英国的看法恰恰相反。不过,不论哪种看法,共同的结论都是“日本必败”。

   英国当局的某些看法对日本很不利。俄国和英国皇室之间有着姻亲关系,相互支持,互相同情是很自然的。同时,英国还认为日俄战争是白色人种与黄色人种之战,作为正统的白色人种的英国,为黄色人种提供军费,有一种于心有愧的情绪。

   如前所述。高桥在年轻的时候,曾经饱尝世间的辛酸苦辣,这么一些阻力并不能使他屈服。而且,对于高桥来说,确实是十分幸运,过去在横滨做仆人时侍候过的香德分行长,如今成了帕斯银行的总经理,住在伦敦。有了这个有力的靠山,不仅得到他的多方关照,而且通过他得以和欧洲著名的金融资本家罗思柴尔德等人相识。在与这些资本家的交往中,逐渐使他们了解了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并开始理解和同情日本。高桥对他们说:

   “……这场战争,是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为了自身的生存被迫进行的自卫。日本国民决心以二千五百年来天赐的世代相传的皇室为中心,男女老少团结一致,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当时英国的银行家,对日本的情况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对高桥的谈话很感兴趣,并且愿意与其进行尽情的讨论。不知不觉间,高桥的为人和对工作的热情争取了不少同情者。随着这些人认识上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气氛也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感到“日本是个不同于其它亚洲国家的可以信赖的国家。”

   高桥决心抓住有利时机,首先从银行家同行中突破,强行募集公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进行了耐心的交涉,说服了帕斯银行、香港上海银行以及若干家商社。到一九○四年四月,抵达伦敦后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地募集到五百万英镑的公债,完成了预定指标的一半。条件是:年息六分,发行价格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三点五;期限七年,以进出口关税收入担保。

   高桥到达伦敦后,一直为募集公债进行着艰苦的努力。曾经来过日本的高桥的旧友希尔,为了祝贺他完成募集五百万英镑公债,特意举办了晚餐会。席上通过介绍,高桥与谢弗相识。

   谢弗是纽约库恩·洛布商会的代表,在结束一年一度的欧洲旅行后来到伦敦,并应关系密切的同行希尔的邀请,出席了那天的晚餐会。

   谢弗坐在高桥的邻座,他不断地详细询问有关日本经济、生产以及人心动向等方面的情况。对此,高桥都一一诚恳地作了回答。他们的交谈一直持续到晚餐会结束。第二天,帕斯银行总经理香德访问高桥。他告诉高桥:“帕斯银行的代理人、美国银行家、纽约库恩·洛布商会的谢弗表示,他愿意接受剩余的五千万日元的日本公债在美国发行,你认为怎么样?”高桥和谢弗只是昨晚初次相识,过去无论和他乃至他们的公司都没有联系,所以不能不感到吃惊。但又一想,这也没有什么关系。于是经过日本政府的批准并在伦敦银行界朋友的合作下,很快通过香德转告了“拜托”之意。

   与谢弗的交涉,很快取得了谅解。就这样,顺利地实现了在英美两国发行一亿日元公债的指标。高桥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说:“天助我也”。

   高兴的不仅仅是日本,英国也很满意。虽说英国因与俄国皇室有姻亲关系以及因是黄白人种之争而不愿率先援助日本,但美国银行家介入后,英国也就不感到再有什么不安。英国皇帝爱德华七世急忙邀请谢弗共进午餐,为他能参加购买日本公债表示祝贺。

   谢弗在瞬息之间接受较日本全年国家预算还要多的公债,实在令人不好理解。这样大数目的公债万一出售不掉就要本公司负担,这对银行家来说,被视为是一种轻率之举。

   就高桥来说,过去与谢弗素不相识,连名字也未听说过。至于美国,两个月前曾经认为没有接受发行公债的可能,并且已经打消了念头。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这就不能不使他在脑海里划个问号。后来,他们的关系发展到亲密得情同手足,这才解开了这个谜。据谢弗说:

   “……我们在俄国的犹太同胞,遭到了极其残酷的虐待,既不能当国家公务人员,也不准自由旅行。在日俄开战前,这些限制和压迫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因此,我们这些居住在别国的犹太人,为拯救住在俄国的同胞,使他们得以摆脱困境,迄今每当俄国政府商借资金时,我们总是尽可能的给予协助。

   不过俄国政府只是在借钱时,才肯听取我们的反映和要求。它们向来都是钱一到手,便不再履行诺言。所以,即使长期代俄国政府办理财务的银行家、一直接受俄国公债特别是西伯利亚铁路公债的罗思柴尔德,也不能不表示非常气愤,并在十几年前,就已和俄国断绝了关系。

   我们感到,除了发生政治大变革,没有办法从苦难中拯救俄国的犹太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热切希望日本一定要战胜,日本兵很勇敢,只要不发生军费拮据,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俄国战败了,出现政治革新,俄国的犹太人便能摆脱苛政的压榨。我就是为了这些,才甘愿冒险接受日本公债的。”

   谢弗还是旅美犹太人的会长,为了拯救同胞,他一向不吝裔自己的钱财。

   一九○四年五月十一日,英美两国终于发表了向一般市民出售日本公债的消息。恰好五月十一日是鸭绿江会战,日军初战获胜的捷报醒目地出现在报纸上。随之,日本的公债,也爆炸式地唤起了人们的好感。在英美两国,认购公债的数额一下子上升为发行额的几倍以上,完全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于是,当天的十五时便提前截止受理。

   鸭绿江会战,从俄国方面来说,是想只要赶走对方就达到了目的的前哨战。然而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是有距离的。

   俄国在鸭绿江的失败,为日本人树立了可以打败俄军的信心。而且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日本打败了俄国的印象。其影响之深远,实在难以估量。后来俄国政府多次说明“不是正式的作战”,但都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

   俄军在鸭绿江沿岸,理应部署重兵防守或不派一兵一卒。派重兵可以制胜,不派一卒便无胜败可言。俄军的行动,实际上违背了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动。

   在伦敦发行银行附近,认购公债的队伍长达数百米,这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绅士国”的首都伦敦极为罕见。纽约的情况也差不多。高桥曾把这天的喜人景象作了以下的描述:

   “……我巡视了市内的发行银行,到处都是异常的景气,其中尤以帕斯银行的情况为最佳。办公室里有较平素多得多的办事员在紧张的工作,据说从各支店来了六十来人协助办理。总负责人兴奋地说:‘认购者多达六、七倍,其所携带的金额数目过大,受理任务重。钱款的处理成了大问题,如不及时转往其它银行,本行已经无力储存这样大量的款项’……。”

   日俄开战以来,在当时的日本国内,有大量的硬币意外地流向国外,如果用纸币到日本银行兑换,已经出现没有能力支付硬币的地步。所以,盼望发行公债的心情,真象度日如年一般地难熬。当发行公债的盛况在世界上传播开来的时候,硬币外流的情况很快停止,松尾日本银行总裁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第二次募集公债奠定了制胜的基础

   高桥受命筹集了一亿日元公债的使命胜利完成后,就准备回国述职。就在这时接到日本政府的命令,要求再募集军事公债二亿日元。

   从当时英美两国的情况看,开展第二次募债工作并不困难。高桥想的是“照此下去”今后可能还要不断追加新任务。政府指示中说:“在作为第一次募集公债担保的关税收入之外,还可再提供烟草专卖利润和国铁收入作为还债之用。”尽管这样,高桥并未轻易地用这些项目的专款作为抵押。他仍以第一次的关税收入作为保证,没有费力就在同年十一月间,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完成了募集指标。应募结束时间,纽约为十二月五日,伦敦是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

   胸怀结束战争的宏愿开展第三次募债

   一九○五年一月十日,高桥离开欧洲返回阔别一年的日本。抵东京后,立即向松尾日本银行总裁、曾称大藏相、松方和井上元老、桂首相等一一复命。一月十六日受赐进宫拜见天皇。

   一月下旬桂首相在官邸召见高桥。在场的还有伊藤、山县、松方、井上各元老。从表情上看,无不显出难色。首相一见高桥,便急不可耐地问道:“在这个时候,能否再募集二亿或二亿五千万日元的公债?”高桥说:“可以,我只要发一份电报就行。”听后使人感到过于轻而易举,好象是为了给大家叫劲儿似的。井上元老马上插话:“不能发报,你要亲自去。”伊藤朝着山县元老说:“高桥讲没有问题……”。山县立刻站起来,两手插在裤袋里,一边踱步一边说:“如果是钱的问题,我没有办法。不过说到打仗……”,话中带有些不安的情绪颇使高桥感到费解。接着桂首相追问道:“若是吃了败仗也能办到吗?”(这时日军正陷入沙河会战和黑沟台会战的危机当中)高桥回答。“这也要看情况。当然在战败的火候上,倒是不宜进行募债工作。但如果抓住两军在某地僵持的时机,还是可以开展募债交涉的,因为日军不会一直败退到朝鲜半岛。”

   一九○五年二月二十七日,高桥以堂堂大日本帝国财务委员的名义,离开横滨经美国赴伦敦。在出发前,伊藤元老于二月十二日在杉田别墅召见了他,促膝交谈达四个小时。伊藤谈了下述一些想法,同时也相应地对高桥给予了必要的指示:

   “(1)想要尽快结束战争。但从目前情况看,还无法预见。可能大体要到今年夏天。不,是不得不结束。

   (2)加上这次再募集二亿日元外债,日本的国债共达七亿日元。仅利息一项每年就有三千五百万日元,这已是很重的负担了。如果借了这次外债战争还不能结束,日本将出现异常的困难局面。我衷心希望这次募集以后,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这次战争的目的。

   (3)沙河会战(后来命名为奉天会战),二月二十日下达攻击命令,三月初开始行动。你到达纽约时,定会听到这次会战的结果。可能双方各死伤五万人(实际日军伤亡七万;俄军十二万人)仍打不开僵局。这样,就只有等到夏天,否则是看不出结果的。

   总之,希望这次的募债是最后一次,无论如何,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4)战后日本的财政更是个大问题,如果出现失误,好容易取得的战果必将付之流水。政府正在对战后的军备计划、政府专卖事业计划、满铁的经营问题、招徕国外观光游客以及日英同盟等问题,慎重地研究对策。希望你也要有所安排,以期与现在这些外国的有关人士在战后仍能继续保持接触。”

   三月六日傍晚,高桥到达纽约。立即和谢弗商议并得到他的私下允诺,即如果发行三亿日元公债,他将认购一半。十一日离开纽约,十九日到达伦敦(十日奉天会战日军告捷)。

   因为有前两次的工作基础,加之奉天会战取得大胜的有利条件,募债的工作于二十日便有了顺利完成的希望。公债的条件是:年息四分半,发行价格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期限二十年,以烟草专卖利润作为担保。募集地点除英美两国外,进一步扩大到欧洲大陆各国。与前两次相比,形势特别有利。

   为“促进和平”进行第四次募集公债

   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高桥在纽约接到松尾日本银行总裁的电报。内称:“五月二十七日,在对马海峡日俄大海战中,我国舰队取得重大胜利。”继之又收到日本政府的来电说:“这次对马海战,全歼俄国舰队,俘虏罗热斯特文斯基、涅博加托夫、恩奎斯特三名舰队司令。另外,望在英美等国发行三亿日元以上的垫支公债(作为偿还已发行的公债之用)。”这确实使人为难。欧美各国都为日本海海战取得胜利带来了和平而高兴。日本的声望不断在提高,英美等国决不会在这个时候向日本讨还公债。所以,从他们的常识判断,这种募债只能是在恢复和平以后或者是战争要长期拖下去时才能进行。

   高桥回电表示:“现在募债不是时机。”可是六月十六日政府复电中严厉命令说:“一定要进行第四次募集公债的工作”,批驳了高桥的意见。当时正值第三次三亿日元公债发行后两个月,在伦敦的工作尚未结束。与此同时,日本发表的“第三次公债可以满足今后一年军费需要”的声明,言犹在耳。加之,媾和会议不久即将召开。

   尽管情况如此,在政府的命令之下,高桥只能保持缄默,坚决执行。高桥照例要和谢弗商量,对方当然要反对并且诘问:“这究竟是为什么?”高桥在冥思苦想有没有好的借口,最后只好牵强附会地说:“媾和需要钱。”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俄国政府内部很有势力的主战派不愿媾和,他们的主要根据是‘日本的军费短缺’。因此,日本要在这个时候募集公债,用事实说明有足够的军费。我想这与渴望尽快结束战争的欧美人的想法完全一致。而且募集公债工作,如果不抢在媾和之前,便会影响促进结束战争的意义。”专心思考着的谢弗,对于高桥这一番话,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明白了。你知道财界的一些人每到夏天就要出去避暑,所以募债工作应该马上进行。条件仍和前次一样,最好不要让步。”

   随后,谢弗便打电报给英国的金融界和德国的银行家、他的同族瓦伯格。他提出要求让瓦伯格“在德国认购一亿日元”。

   瓦伯格接到电报时,恰好是在汉堡观赏帆船比赛并和德皇威廉二世坐在同一个船上,同席的还有以德国中央银行总裁为首的许多柏林财界巨头,他当场向大家披露了电报的内容,并奏请皇帝。皇帝立即表示:“就那样办吧!”按照德皇的旨意,德国立即购买了一亿日元的日本公债,分别让德国十三家主要银行分担。

   本来,德国是挑唆俄国向中国东北扩张和首倡三国干涉日本的,也可以说是日本的仇人。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决定援助日本,而且德皇的行动也很使人感到意味深长。英国的回电令人失望,他们表示了“反对”的意思。高桥在得到谢弗“万一英国不肯接受,将由纽约和德国各自认购一亿五千万日元”的承诺后,急忙奔赴英国。

   高桥六月二十四日从纽约乘船,首先抵达爱尔兰的昆斯敦(现在的科夫)。事先,他已约好帕斯银行总经理香德和正金(现东京)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山川一同前来昆斯敦,共同交换了驻伦敦新闻记者和银行界的反应。据说,反对认购公债的人认为,倘若日本掌握了过多的钱,就会态度强硬,有可能使媾和以破裂而告终。

   高桥首先说服了香德和山川两位好友。接着,于七月二日到达利物浦,并且通知伦敦作好会见记者的准备。三日晨八时开始会见了五名一流记者,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同时又以说服香德等的同样理由,取得了他们的谅解。陆续来访的银行界的朋友,也都接受了高桥的说明。经过说服和取得谅解以后,于当天夜里,在英德两国银行界会议的基础上,当即提出了发行条件。六日签订认购合同。高桥这般惊人的机敏和气魄,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第四次募集公债工作于七月十日晚正式公布计划。由于空前的景气,当晚在伦敦便出现了百分之七十五、在德国出现百分之一的溢价。美国也来电说:“认购情况非常好。”七月十一日,并始受理认购业务。伦敦的认购者多达十倍以上,十五时半停止受理。德国的消息说:“小户认购者居多,无法掌握准确数字,大约超过七倍以上。”

   第四次的三亿日元募债工作以取得了最好效果而告给束。十二日接到曾称大臣来电:“在不利的时机募债,竟能收到如此好的结果,定是足下竭尽全力所致,深表慰劳之意。”

   七月三十一日高桥应召去白金汉宫,晋见英国国王。国王对他募债取得巨大成功,表示欣赏和慰问。与此同时,国王还表示了下述见解:“作为媾和的重要条件,日本理所当然要主张:该得到的东西应全部得到。”

   第五次募集公债促成日俄媾和

   在朴茨茅斯进行的日俄两国的和平谈判,自一九○五年七月下旬以来,经过几次会谈,都因为割让库页岛和赔款问题发生分歧,陷入决裂的边缘。日本按照战胜国的惯例认为,提出这些要求是理所当然的,而俄国则强调不是战败国,表示坚决拒绝日本的要求。

   这场不顺利的和谈,终于在八月二十九日由于日本方面表示让步而达成协议。即“日本放弃赔款要求”和同意“以北纬50度为界割让库页岛的南半部。”

   俄国所以接受割让南库页岛,还是罗斯福起了作用。他对俄国人说:“库页岛的全岛,现在是日军占领着。因此,不应该认为是割让南库页岛,相反正是俄国收回了北库页岛,这岂不是挽回了面子吗?”

   听说在会谈末期,日本政府曾有意放弃割让库页岛和赔款要求。但在给谈判代表发出训令前不久,因得到来自英国的紧急情报说“俄国的想法有变化”,才匆忙修改了电文。

   不管怎样,在会谈结束前,俄国的全权代表维特终于同意了割让南库页岛。

   俄国政府在赔款问题上坚持不让步。他们认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大国的面子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日本财政上已濒于破产,经济发生了困难。

   得知日本表示让步,俄国政府的代表维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欧美的财界人士也很高兴。但是,俄国政府内部握有实权的主战派却为之愕然,他们暗中期待通过拒绝赔款,达到破坏和平谈判的目的。于是怒不可遏的日本人,为了发泄内心的愤怒,放火焚烧了日比谷。这次事件使日本在国外公债的价格突然暴跌。

   当时日俄两国的公债充斥欧美证券市场,很多法人和个人手中均握有债券。也就是说,欧美各国都借给了日俄两国大批的金钱,所以他们都不希望任何一方趋于破产。站在日本方面的英美两国,当然希望日本取胜。然而出于经济、政治的利害考虑,它们也不愿意俄国遭到惨败。当奉天会战和对马海战清楚地表明日本将取得决定性胜利时,英、美、德、法各国一齐出面进行和平调停,其原因就在于此。渴望尽快结束战争的欧美各国,最担心日本恃胜而骄,提出苛刻的媾和条件,以致不必要地刺激俄国的主战派。日俄和谈斗争的焦点是在赔款问题上。因此,一听到日本收回赔款要求,欧美的有识之士和报界就齐声赞扬日本的态度并且暗暗放了心。

   关于上述问题可能产生的结果,欧美的银行家们很早就作出了预测,并采取了万无一失的措施。当一九○五年一月得知旅顺要塞被攻克的时候,他们马上断定“战争将是日本取胜”,及时地拟定了对日本可能提出赔款要求的对策。

   法国最害怕俄国战败。当时的法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英国在不久前的英布战争中,耗费了大量军费,经济上发生困难),对俄国贷款已达七十余亿日元,为了使其从背后牵制德国,极欲让俄国拥有强大的实力。

   一九○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巴黎证券交易所长伯诺,受法国财政部长罗比的委托,请求与高桥举行私下会谈。他提出要求说:

   “英国在八国联军武装进攻中国的事件中,就已经注意到日本的实力并与之结成同盟,而法国直至今日尚未认识日本的真正价值,实在感到极大的遗憾。

   法国希望日俄两国尽快媾和,如果日本答应不要赔款,法国愿意出面调停,以便促使俄国同意媾和。

   同时,鉴予日本耗费了大量军费,如不索取赔款,财政将要发生困难。法国拟代之以向日本开放巴黎金融市场,募集五至七亿日元的公债。这样做的结果,要比暂时的赔款更为有利。因为日本可以长期使用富裕的法国的金融市场。希望考虑目前‘不要赔款而媾和’的问题。

   这次战争如强调俄国是战国败,他日必欲对日本实行报复。那样将使法国感到为难,法国今后和日本也要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因此,为使日俄两国间避免出现纠纷,法国愿意充当调停人。我们希望今后日本和法国加强经济联系,战争结束后立即在巴黎发行日本公债……。”

   在对马海战后的七月十六日,英国大金融家阿尔弗雷德·罗思柴尔德在别墅招待高桥时,委婉地说:“日本要求赔款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数额不宜过大,而且不必一定要付现款,可以公债代替,这样做将是无可非议的。”萨阿·尼斯特·卡赛尔(英国的大金融家,在高桥与谢弗相识前,曾友好地向谢弗介绍过日本的情况)也说:“日本接受的公债,可在伦敦和巴黎兑换现金。”同样委婉地劝说日本接受以公债作为赔款的做法。

   俄国没有钱,如果日本迫其支付现款,结果势必要由英法负担。向俄国长期提供贷款的这两个国家,是深知这个内情的。就它们的内心而言,不愿意借更多的钱给面临危机的俄国;实在不得已时,它们与其借给俄国,勿宁借给日本。

   它们提出的“日本把接受的俄国公债兑换成现金”,正是考虑要把俄国发出的票据由日本保证贴现。也就是说,把钱借给俄国,俄国不能还时,转嫁由日本偿还。

   最后的募债运动

   九月四日,高桥收到松尾日本银行总裁发来的绝密电报。内云:“和谈已达成协议,没有赔款,国家难以保持硬币储备。库存的硬币只有五亿一千万日元。如按每月支出三千万日元计算,二十个月内即将全部用尽,你能否想点办法?”

   九月八日,又接到日本政府的急电亦称:“为清理第一、二次六分利息的英镑公债二亿二千万日元和国内第四、五次六分利息的国库债券二亿日元,望在含法国在内的国家中,共发行无担保的年息为四分的长期公债三至四亿日元,请马上着手交涉。”

   但这次募债工作有不少困难。如:

   (1)发生了火烧“日比谷事件”,日本公债在国外的价格暴跌;

   (2)俄国政府正在以法国为主的欧洲金融市场募集公债;

   (3)当年三月以来,在短短几个月里,日本已经发行高达六亿日元的公债。而且,这些公债尚未完全落到实处,有相当一部分还握在投机者手中。

   九月十五日傍晚高桥抵达巴黎,第二天便与伯诺就发行公债问题开始交涉。十九日一同拜访法国财政部长罗比,当场得到谅解和认可。

   十月间发行俄国公债问题,传说“由于俄国国内骚乱(明石点起的第一次革命烈火)活动加剧,法国银行家们正在犹豫不决,所以要延期发行。”高桥紧紧抓住这个时机,于十月二十九日便向刚从西班牙旅行归来的罗比提出“希望迅速批准日本发行公债”。

   十一月俄国陷入无政府状态,欧洲经济市场呈现危机。十六日上午,伯诺来电话催促高桥说:“望尽速发行日本公债。”经与伯诺、科赫、冈斯伯格三人商谈并经罗比同意,立即确定了发行日期。继而又到罗思柴尔德家,共同研究了发行条件。十八日晚高桥返回伦敦。

   经过高桥百折不挠的努力,到了十九日终于完成在英、法、德、美四国发行公债的准备工作。高桥过去一直以伦敦为募集工作的中心,如今要转移阵地到与俄国友好的法国,而德国又是英法两国的宿敌。因此,这次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尽管这样,他仍然迅速圆满地取得了成功。分析其原因:

   (1)预想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对法国做了工作,而法国方面也抱有相同的意图,所以交涉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2)抓住了英法接近这一政治形势变化的时机。

   (3)结识了统治欧洲金融界、拥有不分国界的巨大金融资本的罗思柴尔德为主的认购者。

   第五次公债的发行情况说明,高桥是个豁达大度和坚忍不拔的人。发行公债的条件是:

   (1)发行额为五亿日元,年利四分,发行价格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无担保。

   (2)募集地点是,伦敦和纽约二亿五千万日元;英、美、法、德四国二亿五千万日元。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在四国同时发表发行公债的计划,二十八日开始募集。结果,这次又是盛况空前,申请认购者伦敦达二十七倍,纽约四倍,德国十倍,法国二十倍以上。日本募集工作的巨大成功,正是意味着俄国募债活动的惨败。高桥通过这个办法割断了俄国的资金来源,迫使俄国在日俄经济战中遭到严重的失败,陷入了财政破产的困境。

   右左日俄战局的国际金融资本势力

   通过对高桥五次募集外债工作的研究,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存在及其巨大威力。在当时的欧美,有个以罗思柴尔德、卡赛尔和谢弗等为中心的犹太人血统的大财团,它统治着金融界,拥有超越国家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即使是世界上的一流国家,如果无视它的存在,也难以推行其国策。

   俄国建设西伯西亚铁路和开发中国东北的资金,就是大部分出自这个财团之手。俄国在日俄战争末期,财政之所以濒临破产的边缘,就是因为背离了这个犹太人血统财团的利益所致。英、美、德、法不同阵营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财政支援,完全证明了它拥有无视国界的巨大威力。

   这个国际金融资本势力明显地表现出贪婪无度。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它可以出现在世界任何地方。相反,它又异常怯儒,对于些微的不利,反应极其敏感,常常是瞬息之间便会改变意图。有时它完全背离国家意图;有时则又与之相吻合。在前种场合,会发生很大的抵制作用;反之又会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威力。犹太人还有一种特殊的民族意识。这种意识也常常对于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趋向产生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日俄战争,可以看出战局是按照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意向而波动的。这股势力原打算通过支持俄国经营东方获取利益。后来,因为不满俄国迫害其国内的犹太人,改弦更张转而支持俄国的敌人日本,借以达到它们对俄国报复的目的。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它们感到俄国岌岌可危,便遗弃了俄国,企图变日本为谋取利益的依靠。日俄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个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左右。而高桥的最大功绩,就在于他协调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意向和日本国家战略的需要。使两者休戚相关,相互依赖。其具体体现则是募集外债的巨大成功。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