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卷六

卷六

作者:阿里安·古罗马

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

出自————《战争通史

   一

   既然部队已经在希达斯皮斯河两岸准备了许多三十桨大船和一些较小的战船 [ 英译者注:“galley”这个字直译就是“一排半奖”;估计这可能是指的一种船、中央部分是双排桨,头尾是单排。但这种修饰性的名称不一定要按字义理解,因为习惯上只用这类名称表示船的大小,并不一定有若干排桨的含意。 ] 以及一些运送马匹的运输船和其他够全军用的船只,于是亚历山大就决定沿希达斯皮斯河向大海航行。他在印度河中曾看见过鳄鱼,过去他除了在尼罗河 [ 英译者注:恒河里也有鳄鱼。 ] 里见过鳄鱼之外,在其他河流里都没有见过。此外,他还曾见过阿塞西尼斯河两岸长着印度荷花 [ 英译者注:“bean”的学名据说是“Nelumbium speciesun”,即印度荷花。 ] ,和埃及生长的那种荷花相似。他还听说阿塞西尼斯河流入印度河。于是他就以为他已经发现了尼罗河的河源。他是这样设想的:尼罗河发源于印度的某一带地方,名印度河,然后流经面积极大的荒无人烟的地区,在那里才失掉印度河这个名称;然后,当它再次流经开化地区时,就被那一带的埃塞俄比亚人和埃及人叫成尼罗河了(荷马在他的史诗里还曾根据埃及这个地名把它叫成埃及河),最后才流入内陆海 [ 译者注:即地中海。 ] 。不仅如此,在亚历山大写给奥林匹娅斯的信里谈到印度情况时,除了别的以外,还曾提到他认为他已经发现了尼罗河的河源。他就是这样,只凭极其微小的迹象就给这么重大的事情下了结论。但当他对印度河的地理情况做了更仔细的调查,才从本地人嘴里了解到:希达斯皮斯河流入阿塞西尼斯河,阿塞西尼斯河又流入印度河,二者都在汇流处失掉自己的名称;然后印度河向大海流去,入海处分为二支;本地人还说印度河跟埃及毫无关系。因此,他就把给他母亲的信里关于尼罗河那一段话删去。然后他命令部队把船都准备好,以便按他的设想沿河航行到大洋去。他那些船上的水手是由跟随他远征的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卡瑞亚人和埃及人组成的。

   二

   这时,亚历山大最信赖的伙友之一科那斯因病逝世。亚历山大尽其力所能及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他把诸伙友以及当时正来谒见的印度各地使节召集在一起,宣布波拉斯为他迄今占领的全部印度领土上的国王,属他治理的共有七个民族以及属于这些民族的共计二千余城镇。然后,他把全军分成几部分:一部分跟他一起上船,其中包括近卫队全部、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队和骑兵特别中队;另一部分由克拉特拉斯率领,包括步骑兵各一部,沿希达斯皮斯河右岸行军;全军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部分兵力以及至今总数已达二百头的大象,由赫菲斯提昂率领,沿希达斯皮斯河左岸前进,这支部队奉命全速向索培西斯的宫殿进军。印度河西岸朝巴克特利亚方向,那一带地方的督办菲利普奉命等待,三天之后再率部跟进。亚历山大命令奈萨的骑兵回奈萨去。任命尼阿卡斯为舰队司令。他自己那只船的领航员叫欧奈西克瑞塔斯。这个人后来写了一本亚历山大传记。他在那本书里撒了一些谎。其中之一就是说他自己当时是舰队司令,事实上他只不过是一名领航员。据托勒密(拉加斯之子,也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依据者)记述,全部船只的数目是:三十桨大船八十艘;运输船、轻型船、包括早已在河上长期使用的和临出发前赶造的各种船舶在内,总数将近二千艘。

   三

   于是,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天亮时部队就开始上船。亚历山大按惯例祭神,并按照占卜师的建议也祭了希达斯皮斯河神。他上船时,还在船头用一只金杯向河里洒了奠酒,祈求希达斯皮斯河神和阿塞西尼斯河神保佑。因为他听说阿塞西尼斯河是希达斯皮斯河最大的一条支流,而且这两条河的汇合地点也距此不远。他还祈求印度河神保佑,因为阿塞西尼斯河随着希达斯皮斯河一起流入印度河。然后也向他的老祖宗赫丘力士、阿蒙以及他经常祭把的那些神奠酒。最后,才下令号兵吹号启航。各部队听到号音后即开始按顺序开船。辎重船、运马船和各种战船之间必须保持的距离,事先都已作了准确的规定,以免无秩序地行船时发生互撞事故。即使是那些速度最快的船也不许擅自离队乱驶。这么庞大的一支舰队,在同一瞬间一起开始划桨,水手头头们高喊着起桨落桨的号子,成千上万的桨板一起拨动水涡,哼着划桨人的小调。这个大合奏听起来真是不寻常。河的两岸常常高过船体,从而使这乐曲仿佛从巨大的喇叭筒中发出,在两岸之间不断回荡,听来更加响亮。河流两侧不时有幽谷出现,舰队经过时,山鸣谷应,声音愈益饱满高亢。运马船上的那些马匹,从离河老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在印度,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船上装马(印度各部族回忆不起狄俄尼索斯那次远征印度时是否也是坐船来的),他们这回看见船上运这些马匹,感到很惊奇。因此,舰队出发时来看热闹的人成群结队跟着舰队沿河走了很远的路。过去归顺了亚历山大的那些人当中,有些老远地听到橹工的喧闹和桨板击水的声音,也都跑到河边跟着走,还唱着他们自己的蛮歌。印度人确实是最喜欢音乐的民族。而且,自从狄俄尼索斯时期以来,那些曾经跟他一起狂欢过的人也都是极其热心的舞蹈爱好者。

   四

   亚历山大就是这样在河上航行。第三天在一处靠岸停泊,就是他原先命令赫菲斯提昂和克拉特拉斯带领部队在两岸宿营的那个地方。亚历山大在这里停留两天。当菲力普率领其余部队赶到跟他会合时,亚历山大叫他率领原有部队到阿塞西尼斯河去,要他沿河岸前进。克拉特拉斯和赫菲斯提昂则奉命率所部按指定路线继续前进。他本人仍旧乘船沿希达斯皮斯河继续顺流而下。这条河因渐趋下游,其宽度从未小于二十斯台地。舰队遇到方便的地方就靠岸停泊。一路接待了沿何一带许多主动归顺的印度部族。其中有些曾进行抵抗后才来投降的。但当亚历山大向马利亚人和欧克西德拉卡人的地区前进时,就以全速行进。因为他了解到他们是这一带印度人当中人数最多、也是最好战的部族,而且还接到报告说,他们已经把老婆孩子转移到最牢固的城池里,他们自己则已下定决心要跟亚历山大打一仗。因此,亚历山大不断催促船队加速前进,以便他能在那些印度人还未作好打的准备、正在忙乱之际进攻,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因此,船队在这次出发之后,第五天就到达希达斯皮斯何和阿塞西尼斯河的汇流处。这两条大河汇合后,成为一条很窄的水道。由于河道变窄,流速大增。河水奔腾呼啸,形成许多可怕的大漩涡,急流回荡,咆哮轰鸣,老远就能听到惊涛骇浪的声音。这情况本地人老早就已经告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也早已通知到部队。可是,当船队终于到达两河汇流之处时,雷鸣般的怒涛震天动地,水手们一下子都停止划桨,这并非出于谁的命令,而是水手头头们已经吓得目瞪口呆,水手们也被这震耳欲聋的声响吓得手足无措。

  

   不过,当他们靠近汇流点时,各船的舵手叫水手们尽全力摇橹,用巨大的力量克服翻滚的水流,把船从急流中冲过去,以免卷入漩涡把船搞翻。船身短而粗的被水冲得打转转,但还能沿一条直线前进,实际上也是让水流冲着一直向前驶行。在渡过这一段险情时,除了引起水手们不小的焦急之外,倒都未受到多大损失。但船体较长的,在这翻滚的急流中却未能全部安然无恙地闯过去。在奔腾的浪涛中,它们动转失灵。那些有双层排奖的大船,靠下一层的排桨很难保持在水面上;而且,当船身被滚滚的洪流冲得船舷倾斜朝前时,桨也都折断,这样一些船实际上已卷入急流,失去控制后不能冲过去,以致许多船都吃了苦头,其中有两艘互撞沉没,上边的水手淹死不少。幸好后来河道逐渐宽展,水流也不再那么湍急,漩涡也不再凶猛地促使船打转转。后来亚历山大把船队带到一处可以避开主流的好地方,这里还可以把船拖到陆地上,部队在此上岸。这里还有一个突入中流的岬角,在上边打捞破船,救护破船上剩下的还活着的水手,都很方便。他打算尽最大努力救护这些水手,也要修复碰坏了的船只。这些事情办完之后,他就命令尼阿卡斯率船队顺流而下,直抵马利亚人的边境。他本人则率部开到尚未归顺的其他部族地区进行快速扫荡,以便阻止他们去支援马利亚人。事毕立即返回船队。

   在这里,赫菲斯提昂、克拉特拉斯和菲利普再次和亚历山大会师。然后亚历山大带着象队、坡利斯坡康旅、马上弓箭手和菲利普所部,渡过希达斯皮斯河,命令克拉特拉斯指挥他们。还命令尼阿卡斯率领船队,在陆上部队出发前三天启航沿河下驶。把其余部队分为三部分:命令赫菲斯提昂率领一部分先于主力五天出发。这样,如果亚历山大本人所率主力部队中有人开小差而想尽快逃到前边去的话,就会碰上赫菲斯提昂的部队,从而被擒。又将另一部分部队交给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叫他在主力出发三天之后再开始跟进。这样,他本人所率主力部队中如有人往后逃,就可以碰上托勒密的部队,从而同样被抓住。还命令先头部队一到阿塞西尼斯和希达斯皮斯二河汇流处就停下来,一直等到他自己所率主力部队以及克拉特拉斯和托勒密所率部队全都会合一起为止。

   六

   然后他自己率领近卫队、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队、培索的所谓步兵伙友一个旅、马上弓箭手全部以及伙友骑兵半数,通过一带缺水的地区,朝实行自治的印度部族之一马利亚人进军。第一天,在距阿塞西尼斯河约一百斯台地的一个小水塘附近扎营。亚历山大吃过饭,让部队稍事休息后,就传令叫人们把自己带着的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装满水,然后又开始前进。在那天剩下的时间再加上一个晚上,一共走了大约四百斯台地。天亮时到达有许多马利亚人逃去避难的一个城市。这些马利亚人连作梦都没有想到亚历山大会通过干旱缺水的地区向他们进军。因此,当时大部分马利亚人都在城外,而且都没有带武器。很明显,亚历山大之所以由这条路进军,正是因为这条路特别难走、恰恰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敌人才绝难料想他会走这条路。于是在他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亚历山大突然袭来。因为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大部分几未抵抗,就都被砍倒在地。其余的人都逃入城里。于是亚历山大就让他的骑兵在城外摆成一圈,把敌人围困起来,等待步兵到达。步兵大部队一到,他立即派坡狄卡斯带着他自己的骑兵团和克雷塔斯的骑兵团以及阿格瑞安部队,去进攻马利亚人的另一座城(这一带有许多印度人都逃到那里躲避),命令他监视城里的人,在亚历山大来到之前,先不发动进攻;这样可以防止任何人从城里逃出去把亚历山大已在路上赶来的消息传到别的部族。作完这项部署后,亚历山大就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城墙。但那些部族已失去继续守城的信心,纷纷从城里往外逃。亚历山大在追击中打死了大批印度人,其余的也多因负伤丧失了战斗力。他们逃到要塞里躲避,因为要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他们在里边还可据守一时。但当马其顿部队从四面八方猛扑上来,亚历山大又亲自在各处出现指挥作战时,要塞终于失守,里边的印度人全部砍杀净尽,总计约有二千。

   与此同时,坡狄卡斯已到达他奉命前往的那个城市,发现已是一座空城。但了解到城里的人逃走的时间还没有多久,于是他就率领骑兵全速跟踪追击,轻装步兵也以最高速度跟进。他追上以后,杀死了许多逃亡者,剩下的则千方百计地逃入了沼泽地。

   七

   亚历山大等他的部队吃过饭休息好之后,大约在一更时,就又开始进军。当晚走了很长的路,天一亮就到达希德拉欧提斯河。在当地了解到大部分马利亚人已经渡过河去,还有一些正在渡河。亚历山大趁他们渡河时就带着部队打死一大批。他片刻都不迟疑,立即跟马利亚人一起抢过河去,进一步追击那些早已过了河逃到前边去的马利亚人。追上后又砍杀一大批,也活捉了一些。但大部分都逃进一个设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据点里。亚历山大等他的步兵也赶来会合后,立即派培索带着他自己那个旅和两团骑兵去攻打那个据点。攻击开始,第一次冲锋就拿下了据点。除了当场打死的,其余躲在里边的人全部被俘,并贬为奴隶。这个任务完成后,培索就把部队带回营地。

   这时,亚历山大听说另有一些马利亚人逃到一座波罗门城市里去了,于是他就朝这个城市进军。到达之后,就亲自率领方阵以密集队形从四面围攻。守城的人看见马其顿人正挖城脚,而且向他们齐发箭石,打得他们站不住脚,于是他们就象其他城市的守军那样,放弃城墙,逃到要塞里自卫。有些马其顿部队跟着他们一起冲入要塞。这时,已退入要塞里的那些马利亚人紧紧地抱成一团作困兽之斗,把一些马其顿人赶了出来。他们往外撤时,还被马利亚人打死大约二十五人。这时亚历山大已命令部队一面挖墙脚,一面在要塞四周竖起梯子。当一座城楼因墙脚被挖而坍塌,城楼之间的城墙也有一部分被轰出缺口时,要塞的这一边就容易攻了。亚历山大第一个爬上城墙,大家都看得见他在那里坚守。马其顿官兵看见主帅已经上去,感到极其惭愧,于是这边一个,那边一个,官兵们争先恐后地纷纷往城墙上爬,终于把要塞占领。那些印度人,有些放火烧自己的房子,被当场捉住砍死,但大多数都是战死的。倒在血泊里的至少达五千人,因为他们进行了顽强抵抗。生擒的却很少。

   八

   亚历山大在那里叫部队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又开始追击其余的马利亚人。他所到之处,一个个都是空城,听说居民已逃往荒凉的地方。他又叫部队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派培索和骑兵指挥官德米特里亚斯再回河边执行任务。除了带着他们原来率领的部队之外,又拨给他们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足够的步兵连队。亚历山大命令他们沿河搜索前进,遇到逃进树林里躲避起来的人(沿河有很多树林),除主动投降者外,一律格杀勿论。培索和德米特里亚斯的部队后来在沿河岸的树林里找到大批避难者,全都杀了。

   这时,亚历山大本人正带领部队朝马利亚人最大的城市挺进。据说很多人放弃了别的城市逃到这个大城市里来。但当他们听到亚历山大逼来的消息之后,连这个最大的城市也不要了,又都弃城逃跑。但他们渡过希德拉欧提斯河后,就在对岸停下来,摆好阵势准备坚守。因为河岸很高,他们打算在这里阻止亚历山大过河。亚历山大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领他当时带着的骑兵全部驰往希德拉欧提斯河上马利亚人设防的地方,叫步兵随后跟进。当他到达河岸,看见敌人已在对岸摆开阵势,他毫不迟疑,立即率领骑兵,从大路上冲入渡口的河水中。敌人看见亚历山大的骑兵已到达河心,就很快地从岸上往后撤,但秩序很好。亚历山大仍然只带着骑兵追击。印度人看见他只带着一些骑兵追来,兵力单薄,于是就掉转头来,进行猛烈的抵抗,因为他们兵力雄厚,大约有五万人。亚历山大看见他们的步兵队形严整紧密,而他自己的步兵还未来到,于是就带着骑兵兜圈子,不时向敌人冲击一下,但不跟印度部队离得太近。不久,阿格瑞安部队和其他轻装连队已经赶到——这些都是他的部队中的精锐。弓箭手跟着也赶到,不远处步兵主力也可以看得见了。印度部队看到这些可怕的兵力向他们压过来,立即掉头飞跑,奔向附近一座设防的城市。亚历山大尾随敌后,紧紧追击,给逃敌以大量杀伤。敌人进入城里后,亚历山大一面前进,一面就先叫骑兵包围城市。步兵跟上来时,就叫部队当天在城墙四周宿营。一来因为天快黑了,不能攻城;二来也由于步兵长途行军、骑兵连续追击逃敌、特别是由于全军渡河吃力,都已十分疲劳。

   九

   第二天亚历山大把部队分开,自己指挥一部分开始攻城。另一部分交给坡狄卡斯。但印度守军并未等到马其顿人发动进攻,就放弃了城墙,一起逃到要塞里去。可是,亚历山大带领部队早已把一座小城门捣毁,深入城内。坡狄卡斯所率兵力因为爬城困难,落在后边。因为他们看见城墙上已无守军,以为城墙实际上已经被占领,所以大多数人都未带梯子来。但是,当他们看见敌人已很明显地在据守要塞,而且在要塞前边也有许多人摆好了阵势,于是马其顿部队有些立即开始挖墙脚,有些则在有机可乘的地方竖起梯子,力图强攻突入。这时,亚历山大眼看搬梯子的那些人似病非病、磨磨踏踏,于是就从一个人手里把梯子夺过来,自己把它竖在墙上,把身体缩在盾牌下边往上爬。挨着他的是朴塞斯塔斯,手持神圣盾牌(这个盾牌是亚历山大早先从伊利亚城的雅典娜庙里取出的,后来一直由他保存,打仗时就在他前边举着),近卫军官利昂那塔斯跟在他们后边住上爬。在另一架梯子上是阿布瑞亚斯,他是一个功勋战士 [ 英译者注:直译是“得双薪的人”(因为在战场上立过功)。 ] 。这时,亚历山大国王已爬到城垛口处,他把盾牌靠在垛口上,把几个印度兵推下城里;手起剑落,把剩下的几个砍死,从而清除了那一段城墙上的守敌。这时,他的近卫队生怕国王出事,都慌忙在同一架梯子上争着往上爬,结果把梯子压折,已经爬在梯子上的都摔了下来,没有爬上去的也上不去了。

   亚历山大一个人站在城墙上,因为没有一个印度人敢接近他,于是他们就从附近的城楼里纷纷向他射箭。同时还有人从城里向他射箭,因为那个地方正是城边的一个大土堆,从土堆上往城上射箭距离很近。亚历山大确实极其显眼,一方面因为他的盔甲光耀夺目,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勇武异常。这时他感到,如果他呆在那里,必然要冒很大危险,也搞不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业迹;但如果从城上跳下去,跳到城里,也许这个行动本身就会把印度人吓坏。即使有生命危险,但在完成伟大的壮举之后死去,也算死得光荣,值得后人传颂。他想到这一点,立即从城墙上一跃而下,跳进要塞里。他靠在城墙上稳住脚跟。有几个印度人冲过来要跟他肉搏,他挥动宝剑连扎带砍都给撂倒。甚至连大胆前来攻击他的印军总司令也被他砍死。又有一个冲了过来,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一下子就把他砸倒在地。又来一个,还是如法解决。后来又有些人冲过来,一接近他,他就用剑把他们一个一个砍死。这时,印度人都不敢靠近他了,而是老远地从四面八方向他投掷各种东西,手里有什么投什么;抓到什么扔什么,势如暴雨。

   十

   这时朴塞斯塔斯、功勋战士阿布瑞亚斯和利昂那塔斯——只有这几个人在梯子折断以前想方设法爬到城墙上去了——也跳了下去投入战斗,以保卫他们的国玉。阿布瑞亚斯面部中箭阵亡。亚历山大本人也负重伤,一支箭穿透他的护胸甲扎入他的肺部上方。据托勒密说,他呼吸时,血从伤口流出。但只要他的血还是热的,亚历山大就继续战斗,保卫自己。但当他后来在一次呼吸中流出大量稠血时,就头晕目眩,在他原来靠着盾牌战斗的地方倒了下去。他一倒下,朴塞斯塔斯立即叉开两腿横跨着他站着,手持伊利亚神圣盾牌保护他。利昂那塔斯站在另一边。他们俩抵挡着从四面八方飞来的暴雨般的箭石。这时亚历山大由于失血过多几乎昏迷过去。马其顿官兵有不少人刚才看见亚历山大在城墙上受到箭石围攻,跟着又看见他跳进要塞里面,于是他们个个热血沸腾,担心他们国王由于这种鲁莽行动而受害,在这紧急关头,他们把梯子拆开当工具用,想尽各种应急办法攀登城墙:有的在这用土砌起的城墙上钉木楔,抓着木楔吃力往上爬;有的搭成人梯踩着战友的肩膀往上冲。由于情况艰险,马其顿整个攻坚战役就陷入僵局。头一个爬上城去的人在国王躺着的地方跳了下去。大家一面哀号,一面高喊杀声,纷纷冲上前去。顷刻之间,在躺在地上的国王周围就展开了一场殊死战。马其顿人一个接一个地拿着国王的盾牌防护着亚历山大。与此同时,在两座城楼之间的一座城门的门闩被一些战士砸断,于是部队一股接一股地进入要塞。另一些人就用肩膀顶在已裂开一条缝的城门上,拚命往里顶,结果把城门顶开。于是要塞的这一边算是打开了。

   十一

   现在大屠杀开始。马其顿人把要塞里的印度人一个不留地斩尽杀绝,甚至连妇女和孩子也不放过。同时,有一些人用盾牌把亚历山大抬走。他的伤势危殆,人们以为他活不成了。有些历史名家记述,说科斯城有一位出身于阿斯克利皮亚斯家族的名叫克瑞陶狄马斯的医生,把那支箭从伤口抽出,把附近的肉挖了。又有人说,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手边又无外科大夫,于是近卫军官坡狄卡斯就用他的剑在伤口开刀,把箭取出来,还说这是亚历山大特令他这样做的。往外抽箭时,大量出血,以致亚历山大又晕了过去,而血也因此止住。关于这次大祸,各史家曾有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记述。头一个人瞎编一段,别的人接过来就往下传,以讹传讹,一直传到今天。如果不是我现在用我这部历史加以澄清,恐怕这种谎话就要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断无休止。

   首先,各种传说一致认为亚历山大这次大祸是发生在他和欧克西德拉卡人打仗的时候。但事实是,当他和印度一个独立部族马利亚人打仗的时候发生的。那个城市是马利亚人的城市,射伤亚历山大的也是马利亚人。不错,这些马利亚人确实曾经决定跟欧克西德拉卡人联合起来打亚历山大。但是,由于亚历山大急行军穿过荒凉地区,来得太快,使他们没有来得及从欧克西德拉卡人那里取得支援,也没有来得及去支援欧克西德拉卡人。和这个谬误类似的还有下述一事:许多传说一致认为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之间的最后一仗是在阿柏拉打的(指的是那次大战,当时大流士从战场逃跑,一直逃个不停,最后被柏萨斯和他的追随者杀死;当时亚历山大正在后边紧追)。这次大战以前那一仗是在伊萨斯打的;最初一仗,就是那次骑兵大战,是发生在格拉尼卡斯河上。事实是这样,那次骑兵大战确实是发生在格拉尼卡斯河上,跟大流士打的第二仗也真是在伊萨斯。但大流士和亚历山大之间的最后一仗,大多数历史家都说不是发生在阿柏拉,而是在离阿柏拉六百斯台地的地方发生的;那些把这个距离说得最小的历史家,也说有五百斯台地。而托勒密和阿瑞斯托布拉斯都说那次大战是在布摩达斯河边的高伽米拉进行的。而且高伽米拉并不是一个城市,只不过是一个大村庄。它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它的名字听起来也别扭。因此,我分析,由于阿柏拉是一个大城市,所以它就剥夺了这次大战发生地的荣誉。假如说那次大战实际上是在距离阿柏拉那么远的地方发生的,我们偏偏一口咬定是在阿柏拉发生的,那么,我们也不妨坚持说本来在萨拉米斯发生的那次海战是在科任斯地峡发生的,本来在攸卑亚境内的阿特米西亚发生的那次战斗是在爱琴那或苏尼亚发生的。

   言归正传。关于亚历山大在危急关头时究竟谁拿着盾牌保护他的这个问题,大家都说朴塞斯塔斯是其中之一。但在是否还有利昂那塔斯的问题上,大家并不一致。功勋战士阿布瑞亚斯是否也是一个,说法也不一样。另外,关于亚历山大负伤的事,有的说他先是在头盔上挨了一棍棒,晕倒在地,后来站起来时,胸部又挨了一箭,是穿透胸甲射进去的。但托勒密(拉加斯之子)说只有胸部这一处伤 [ 英译者注:这一段是出自杜卜诺版的《托勒密》第20章。科提亚斯批评克利塔卡斯和提马吉尼斯不应当说当时托勒密也在场。 ] 。我认为撰写亚历山大历史的人们最大的错误就是下边这件事:有些历史名家说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当时是和朴塞斯塔斯一起跟在亚历山大后面爬上梯子的。亚历山大倒地时,托勒密还曾手持盾牌护卫他,因此人们称托勒密为救星。但托勒密本人在记述中却说,当时他本人根本不在场。事实上,他当时正带着部队在另外一个地方跟另外的部族打仗。这些离题的话,请允许我就说这么多。这样,后人对于这么伟大的事迹和巨大的灾祸必会认真对待。

   十二

   当亚历山大还在这个地方休息并医治创伤时,最先的消息传到营地(他就是从那个营地出发去攻打马利亚人),说他已因伤重死去。消息传开后,全军先是一阵恸哭。哀伤过后,随即想到全军统帅今后谁属的问题,就又陷入悲观失望之中。因为不只在亚历山大心目中,而且在全军心目中,很多将领的威望都不相上下。而且,当大家想到怎样才能安全回到自己家乡的问题时,也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全军正处在众多好战部族重重包围之中。其中有些还未归顺,这些人必将为他们的自由而顽强战斗;另一些则因对亚历山大的恐怖一旦消除,也必然会反叛。万千官兵感觉他们现在已陷入了无法到达彼岸的迷津之中。失掉了亚历山大,仿佛一切都没有指靠和希望。但后来又有消息传来说亚历山大还活着,可是大家却很难相信,谁都不相信他还能活下来。后来又有人送来亚历山大的亲笔信,信里说他不久就回营地。甚至在这时,多数人仍然由于受惊太大,还是不相信。他们以为那封信是亚历山大的近卫和官长们伪造的。

   十三

   亚历山大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为了避免部队里发生骚乱,当他感觉好一些、能够走动时,就叫人把他抬到希德拉欧提斯河岸,然后乘船顺流而下,到达位于希德拉欧提斯和阿塞西尼斯二河汇流处的营地(赫菲斯提昂在营地负责指挥地面部队,尼阿卡斯负责舰队)。国王乘坐的小艇驶近营地时,他马上就叫人把船尾的篷布掀开,好让人都能看见他。但是,部队甚至在这个时候还是不相信,交头接耳的说运来的必是亚历山大的尸首。直到最后小船靠了岸、亚历山大向人群挥手时,他们才爆发出一阵呼喊。有的还高举双手感谢苍天,有的把手伸向亚历山大。这意外的欢欣还使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人们把他抬下船时,近卫队的人给他抬来一副担架,但他不要,叫他们把他的马牵来。他一骑到马背上,当大家都看见他的时候,全军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河岸和附近的山谷都回响共鸣,震天动地。亚历山大到达他的帐篷旁边时,从马上下来,好让部队看见他走路。于是大家从四面八方向他跑来。有的摸他的手,有的摸他的膝盖,有的摸他的衣服,有的在附近注视着他,为他说句祝福的话就走开了。还有些人把当时正在印度土地上开放的鲜花摘来扔到他身上,有的还编成花环扔过去。

   据尼阿卡斯记述,亚历山大的朋友们因为他只身突入敌阵去冒这么大的危险而责备他,说这是战士的事,不是一位统帅应当干的。亚历山大听了很生气。我个人认为,亚历山大听到这些责难而生气,是因为他明白他们的话说得对,这些责备是他自己招来的。确实,正如其他人热中于某种乐趣因而忘乎所以地不顾危险那样,亚历山大则由于热中于战斗、醉心于荣誉,以致在危险面前控制不住自己。尼阿卡斯还接下去说,有一个上年纪的包欧提亚人(他没有说出这个人的名字),他看出亚历山大因为朋友们的责备而生气,脸上还流露出愤愤不平的样子,于是就走到他跟前用包欧提亚方言对他说:“亚历山大,见义勇为,此乃大丈夫。”然后他又朗诵了一首诗,大意是:“伟业渊源于艰辛。”这话立即得到亚历山大的赞赏,此后两人即成知交。

   十四

   这时,剩下的马利亚人派使者前来为其部族请降。此外,欧克西德拉卡人各城市和各地区的首领也亲自来谒见,还有其他重要人物,总数将近一百五十人,带着最贵重的印度礼物,以全权代表的身份前来谈判全族归降的条件。他们极力坚持说他们的错误是有情可原的,因为他们没有能早一些派人来谈判。还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自由和自治,说是自从狄俄尼索斯来到印度的那些年月直到亚历山大的到来,他们确实一直保持着他们自由的完整无损。不过,既然据说亚历山大也是神的后代,因此,如果他愿意,当然可以派总督去统治他们,不论派谁去,他们都接受,而且还愿意交纳亚历山大认为适当的贡赋。此外,不论亚历山大要多少人质,他们都可以交出来,亚历山大要他们把他们部族里的一千名首领交出来,如果他本人愿意,就叫他们当人质;不然就叫他们在他的部队中服役,直到他跟所有其余的印度人打完仗为止。后来他们果然按规定送来一千人,都是从他们族里挑选的最重要、最伟大的人物。而且未经索求,还一起送来五百辆战车和驾车的人。亚历山大任命菲利普为欧克西德拉卡人和剩下的马利亚人的督办,把那些人质都退还给他们,只留下了战车。

   当他把这些事情都作了妥善处理,并且在他养伤期间又造了一大批新船之后,他立即命令部队上船。其中有伙友骑兵一千七百、跟以前同样数目的轻装部队以及约达一万名步兵,在希德拉欧提斯河上顺流而下。走不多远,希德拉欧提斯河就和阿塞西尼斯河汇流。从汇流处往下,就只叫阿塞西尼斯河,希德拉欧提斯这个名称就没有了。于是他们就沿阿塞西尼斯河继续下驶,直到阿塞西尼斯河和印度河汇流处。这四条都能通航的大河全都流入印度河。各河在汇流时并不是都保有自己的名称。情形是这样:当希达斯皮斯河流入阿塞西尼斯河时,将全部水量都注入其中,同时也就接受了阿塞西尼斯这个名称;然后阿塞西尼斯河又与希德拉欧提斯河相遇,接受了这条支流的水,仍然保持阿塞西尼斯这个名称;然后又接纳了希发西斯何的水量,仍以原有名称流入印度河,合流之后就和印度河混为一体。再往下就叫印度河了。从合流处直到印度河分支流入三角洲之前这一段河道,我想至少有一百来斯台地宽,或许还宽一些。它已经变得不大象一条河,倒更象一个湖。

   十五

   在阿塞西尼斯河和印度河汇流处,亚历山大叫船队停下来,一直等到坡狄卡斯在进军途中征服了独立的部族阿巴斯塔尼亚人后,率领地面部队到这里跟他会合。这时,早已归顺的另一个印度独立部族扎西瑞亚人为亚历山大新造的一批三十桨大船和一些运输船,也送到这里来交给了他。还有另一个独立部族欧萨地亚人派使者前来为他们全族请降。亚历山大办完这些事之后,就把阿塞西尼斯河和印度河汇流处划为菲利普督办辖区的边界,给他留下色雷斯部队全部以及从其他各旅抽调的足够驻守全地区的部队。还命令他在二河汇流处修建一座城市 [ 英译者注:许多命名为亚历山大的城市之一。有人认为这个城市就是现代的密顿城。 ] ,心想这样一座城市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闻名世界。他还命令在那里创建船舶修造所。大约就在这时,亚历山大的王后罗克塞妮的父亲欧克西亚提斯(巴克特利亚人)前来拜会亚历山大。亚历山大还把帕拉帕米萨斯地区的管辖权给了他,撤掉原来的督办提瑞亚斯皮斯的职务,因为有人向亚历山大汇报说这个人办事目无法纪。

   然后,亚历山大命令克拉特拉斯率领全军大部和象队渡到印度河左岸,因为重装部队在河左岸比较好走,也因为沿左岸各部族并不都是友好的。然后他本人率部乘船下驶到达皇城索格地亚。在那里又修建了一座设防的新城,还修建了新船坞,把那些破船都修理好。任命欧克西亚提斯和培索为自印度河与阿塞西尼斯河汇流处直至全部沿海印度地区的督办。

   然后,他又命令克拉特拉斯率部通过阿拉科提亚和德兰吉亚地区回到原处。他本人则率部顺流而下朝穆西卡那斯的王国进军。据说这个地方是全印度最富庶的,但至今穆西卡那斯还没有亲自前来归顺,也不派代表前来修好。对一个大王,本来应当派人来谒见或奉献礼物,但他什么都没有办,也没有向亚历山大作过任何请示。亚历山大率部顺流飞速下驶,当他们已经到达这位穆西卡那斯的国境时,他还不知道亚历山大的大军已经朝他这里开过来了。亚历山大的突然出现使他大为震惊,于是他立即带着印度人认为最贵重的礼物和全部大象,亲自去谒见亚历山大,为他本人和全族请降并承认错误。这个办法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讨好亚历山大最为有效的了。果然,穆西卡那斯得到了亚历山大的宽恕。亚历山大非常欣赏他的国家和首府,于是就允许他继续享有主权。命令克拉特拉斯加强城内要塞的防御工事。在亚历山大停留在这个城市期间,工事就按要求修好。然后亚历山大派部队驻守其中。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地点对监视和控制附近各部族来说比较便利。

   十六

   这一带地区的总督名叫欧克西卡那斯,他自己不来也不派代表来归顺献地。于是亚历山大就率领弓箭手、阿格瑞安部队以及跟他一起乘船来的骑兵出发去征讨。欧克西卡那斯所辖省内两个最大的城市都很容易地被攻占了。攻下第二座城时,欧克西卡那斯本人也被俘。亚历山大把所有俘获都发给部队,自己只把大象带走。全地区其余各城,亚历山大一到就都投降了,无一座进行抵抗。这是因为亚历山大的威名和他那所向无敌的红运已经使所有的印度人闻风丧胆。

   下一步,亚历山大就讨伐散巴斯。这个人原先由亚历山大亲自任命为印度山区的督办。他跟穆西卡那斯有仇,听说亚历山大饶了穆西卡那斯并叫他继续统治他那个省之后,据说散巴斯就逃跑了。但当亚历山大带着部队进抵他那个地区的首府辛地马那时,城门在他面前打开了,散巴斯的亲戚把他的财宝全数搬出来带着去见亚历山大,还把所有的大象都牵来。他们解释散巴斯逃走并不是因为对亚历山大有什么恶感,而是因为亚历山大对穆西卡那斯的宽大使他惊恐万状。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又攻占了一座造反的城市,把那些应负罪责的婆罗门(即印度的智者)加以处决。对这些人的智慧,我将在本书末卷“印度”中如实介绍。

   十七

   这些事情正在进行之际,穆西卡那斯反叛的消息传来了。亚历山大命令培索(阿格诺之子)率领足够的兵力去讨伐。他本人则去进攻臣服穆西卡那斯的各城市。有些城市,他把里边的居民贩卖为奴,把城市夷平;另一些城市,他加固了其中的要塞工事,派兵驻守。这些事情办完之后,他就回到自己的营地和船队那里。培索把穆西卡那斯俘虏以后,也押到这里。后来亚历山大下令把穆西卡那斯和教唆他反叛的那些婆罗门押回他们自己的国土处以绞刑。这时帕塔拉地区的总督也来到这里(我曾讲过,帕塔拉地区就是由印度河形成的那个三角洲,比埃及那个三角洲还大),亲自向亚历山大投诚,并献出他的国土和他拥有的一切。亚历山大命令他回到他自己的辖境,为迎接亚历山大的部队做好一切准备。然后派克拉特拉斯率领阿塔拉斯旅、迈立杰和安提格尼斯所部各旅、弓箭手一部、以及正在遣送回马其顿的那些超过服役年龄的伙友和其他官兵,路经阿拉科提亚人和扎兰伽亚人的地区,到卡曼尼亚去。把那些大象也叫克拉特拉斯带着。亚历山大还指派赫菲斯提昂统帅其余部队,只有随他本人沿河下驶前往大海的部队除外。命令培索带领马上标枪手和阿格瑞安部队到印度河另一边去,不在赫菲斯提昂进军的那一边。叫培索在已设防的那些城市里安顿一些人定居,把那一带企图反叛的印度人都平服之后,最后再到帕塔拉去跟他会师。

   亚历山大在河上航行三天之后,得到消息说帕塔拉的首领带着他那个部族的大部分人已逃跑,留下的整个地区是一片荒凉。亚历山大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即加快了航行速度。到达帕塔拉时,发现城镇和乡村果然空无一人,既无居民也无劳力。于是他就派遣装备最轻的部队去追赶逃亡的人们。抓住一部分之后,就放了他们,让他们去找别的,告诉他们要回来,不要害怕,他们的城市仍然是他们自己的,可以照旧居住下去;农村也还是他们自己的农村,可以继续在那里种地。后来大部分人果然回来了。

   十八

   亚历山大然后就命令赫菲斯提昂在帕塔拉城里的要塞上修筑工事。还派别的部队到附近的沙漠地区去打井,使那些地方适于生息。但附近有些部族却来袭击这支部队。由于他们的突然袭击,部队确实受到一定损失,但这些部族所受杀伤为数也不小,后来他们就逃到荒凉地区。因此,派去的部队还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亚历山大听说部队受到土人袭击后,曾另派兵力前往支援,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印度河在帕塔拉分为两条大河入海,二者直到入海处都保有“印度河”这个名称,亚历山大开始在这里修建港口和船坞。这些工程已有相当进展时,他提出计划沿右手那条河下驶直入海口。然后派利昂那塔斯带领一千骑兵和约八千的轻重装部队到帕塔拉岛上去,以便和船队齐头并进。亚历山大本人随即带着船队里最快速的水手驾着一批一排半桨船只、所有的三十桨大船以及一些轻快船沿右边河流下驶。但因为这一带的印度人都已逃走,未能找到领航员,以致在航行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启航后的第二天,来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狂风逆水而来,河面上顿时巨浪滚滚,向船队猛烈扑打。结果船只大部破损,有些则已完全破碎,甚至包括一些三十桨大船。幸亏在全部被毁以前,他们把一部分船只推到岸上。这样,只好又造了一些新船。然后,亚历山大派遣装备最轻的一些辅助部队到对岸地区捉了一些印度人,让他们在以后的航程中充当领航员。不过,当他们到达河道宽展的地方(最宽处甚至扩展到二百斯台地),狂风从海洋吹来,在大浪中,水手们连桨都难于举起。为了避凤,在领航员的指引下,他们驶进了一条小河汊子。

   十九

   他们就在那里停泊了。随即出现了海洋的常有特色:退潮。结果他们的船高高地搁在地上晒在阳光下。这种事亚历山大的部队从前没有经历过,因而使他们吃惊不小。但过了一些时间,海潮又回来了,又把他们的船漂了起来,这回叫他们更加惊叹不已。原来在泥上稳稳地落着的那些船,潮水一来又安然无恙地把它们托起来,又可以自由自在地继续航行。但是那些停在硬地上而且又未落平稳的船只,汹涌的潮水一冲,它们不是相互碰撞而破损,就是被水冲翻摔坏。亚历山大尽可能把这些船只修好。然后派两只舢板载着些士兵顺流而下,到那个名叫西拉塔的岛上去视察,因为当地土人说,亚历山大乘船出海时,非在这个岛边停泊不可。侦察兵回来汇报说那个岛边确实有很好的停泊地点,还说那个岛很大,上边还有淡水。于是他的船队大部分就去那里停泊。亚历山大本人却带着船队中最好的水手驾驶另一批船到那个岛的另一边去,为的是看看河水入海处的情形,看看有没有安全出海的航道。当他们离开这个岛又走了二百斯台地时,发现了另外一个岛,就在大海之中。然后他们又回到河里那个岛,在由岛上伸出的一个岬角旁边抛锚。亚历山大在岛上祭神,就是他常说的阿蒙叫他祭的那些神。第二天他又朝那个海岛驶去,靠岸后,在岛上又以不同的仪式向不同的神贡献了不同的祭品。他说这些祭把也都是按照阿蒙的神谕执行的。然后,他们就越过印度河的两个入海口,向大海驶去。据他自己说,他是为了看看附近的大海里是否还有别的国家。但是,(主要根据我的判断)他可能已经航行到印度以远的那个大洋里去了。然后他就宰了些牛投入海中向普塞顿致祭,后来还向海里洒了奠酒。又把金杯金碗投入水中作为谢礼,祈求海神保佑他打算叫尼阿卡斯率领海军安全到达波斯湾和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二河的入海口。

   二十

   办完这件事之后,亚历山大就回到帕塔拉。看见要塞工事业已完成;培索在成功地完成了交给他的全部任务之后,也已率部按时归来。这时,亚历山大又命令赫菲斯提昂为在港口设防和修建船坞所需一切都准备好。因为亚历山大打算在印度河分流处的帕塔拉城留下一支由若干船舶组成的舰队。

   然后,亚历山大又顺着印度河另一条入海水道驶向大海,为的是了解一下究竟沿哪一条航行更安全。印度河的这两个人海口相距一千八百斯台地。当他顺流而下走到距河口不远处,就进入了一个大湖。这个湖是由河道展宽而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附近有别的河流注入而形成)。这里的水面宽阔。看起来就和一个海湾一模一样。事实上在这个湖里已经可以看到海洋里的各种鱼类。这些鱼比我们海里产的鱼还大。随后,亚历山大就在领航员的指导下在湖里一处停泊。他把大部分部队留在那里,由利昂那塔斯指挥,把所有轻快船也都留下。然后他自己带着三十桨大船和一排半桨大船驶出印度河口。发现沿这条水道航行,不但同样可以到达大海,而且比沿着另一条水道航行更觉容易。他随即在海岸停泊,自己带着一些骑兵沿海岸走了三天,视察沿海岸返航时附近陆地上的情况,叫士兵们沿路打井,以便部队返航时可以取用淡水。随后他就回到船上驶回帕塔拉,另派一些部队到更远处的海岸上干同样的活,叫他们干完之后返回帕塔拉。后来亚历山大再次驶往大湖,修建了另外一个港口和其他船坞。他留下部队驻守。在那一带又征集了全军四个月的给养,并做好了返航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十一

   但当时的季节不适于航海,贸易风 [ 英译者注:西南季风。 ] 连续不断。这个季节,在我们自己国家里只刮北风,但印度河口一带的风却是从南面的海洋刮来。据说要等到初冬,从昂星消失到冬至这一段时间里,这一带的海洋才适于航行。到那时候,陆地当然都已被雨水浸透,因而微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海岸返航时,不论用帆用桨都很方便。

   因此,海军司令尼阿卡斯就和舰队等待航行季节到来。但在这期间,亚历山大却率领由陆上返国的全部队伍离开帕塔拉走了很远的路,到达阿拉比亚斯河。到那里之后,他就带着近卫队和弓箭手半数、所有所谓的伙友各旅、伙友骑兵特别中队、从各骑兵团抽出的一些骑兵中队以及马上弓箭手全部,转朝海洋方向进军(海洋在他左手边),目的是为了挖井,以便在沿海一带给返航的部队准备充足的水源。亚历山大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因为这一带有一个长期独立的印度部族欧瑞坦人,从来没有向亚历山大和他的部队表示过任何友好姿态,亚历山大打算这回给他们一个突然袭击。他把留守部队交给赫菲斯提昂指挥。阿拉比亚斯河附近另一个印度独立部族阿拉比太人,在亚历山大看来是不值一打的。可是当他们知道亚历山大要来时,又不愿意投降,于是就逃到沙漠里去了。后来亚历山大渡过了河道又窄水又很少的阿拉比亚斯河,在夜间越过了沙漠很大的一部分,天亮时已接近有人烟的地区。于是他就命令步兵以行军序列跟进,他自己则率领骑兵先去突击。把骑兵分成许多中队,分别出击,以便扫荡尽多的地区。亚历山大就是这样侵入了欧瑞坦人境内。凡是进行抵抗的都被骑兵砍杀,活捉的人也很多。然后,亚历山大临时驻扎在一条小河边,等赫菲斯提昂率领留守部队跟上来之后,再一起继续前进。后来进抵欧瑞坦人最大的一个名叫拉木巴西亚的村庄。他觉得这个地点特别好,如果在这里建一座城,将来一定会繁荣兴旺。于是他就把赫菲斯提昂留下完成这项任务。

   二十二

   然后,亚历山大带着近卫队和阿格瑞安部队半数、骑兵特别中队以及马上弓箭手,朝伽德罗西亚和欧瑞坦人的边界前进。据说到达边界以前必须通过一条狭谷,而且伽德罗西亚人和欧瑞坦人已经联合起来在狭谷入口处扎了营,以阻挡亚历山大进来。实际上,他们都已经摆好阵势。但当消息传来说亚历山大已逼近时,大部人马都已放弃阵地从狭谷里逃跑。但欧瑞坦人的头目们倒是前来向亚历山大投降,并代表他们全族表示归顺。亚历山大命令他们把大部分欧瑞坦人召集起来,叫他们放心回家,保证不会伤害他们。派阿波罗发尼斯当他们的督办。还派近卫军官利昂那塔斯跟他一起留下,在欧瑞坦人的地区驻军。拨给他的部队有阿格瑞安部队全部、弓箭手和骑兵各一部、以及希腊雇佣军步骑兵各一大批。利昂那塔斯的任务是在那里等待将要路过此地的舰队。舰队来到之前,就在那里筑城,把欧瑞坦地区各种事情整理得有条有理,好让老百姓更勤奋地服从督办的领导。这时赫菲斯提昂已率留守部队赶来,于是亚历山大就率领全军大部向伽德罗西亚进军。经过的地区大都是沙漠。

   据阿瑞斯托布拉斯记载,这一带沙漠里生长许多没药树,比普通的没药树高得多。这种树的树干上产一种树胶。因为生长在这一带的这种树很粗大,而且从来没有人采过树胶,所以采起来特别丰富。随军作生意的腓尼基人把这种树胶采集起来,放在骡背上驮着。沙漠里还产一种甘松根,又多又香。腓尼基人也采集它。这种甘松根很多,大部队经过时,脚下踩踏的就不少。从这些踩踏过的甘松根上发出扑鼻的芳香,随风飘散,老远的地方都能闻到。沙漠里还生长别的树木,其中有一种,叶子长得好象月桂,生长在海水冲得到的地方。潮水一退,它们就都露在地面上;潮水回来,它们又都泡在水里。好象在海里也能生长。有些还长在海水总也退不走的空隙的地方,虽然树根老泡着,海水也伤害不了它。这一带长的这种树有的有三十库比特高,部队路过时,树正开花,很象白色的紫萝兰,不过它的香味可清甜得多了。还有一种高杆的蓟树从土里长出。树干上的刺特别厉害,骑兵在树边经过,衣服一再被这些刺钩住,常常把人从马上扯下来,而那些刺都在树上,依然不动。据说野兎在树林里奔跑,兎皮一触到刺,就钩住了,就象小鸟被鸟胶粘住或者象鱼上了钓钩一样。不过,这种刺一斧子就能砍下来,砍破的树皮上流出很多树汁,比春天的无花果的汁还多,味道也很浓烈。

   二十三

   亚历山大从这个地方继续前进。通过伽德罗西亚地区,路途坎坷,供应缺乏。特别困难的是,部队常常找不到饮水。人马不得不利用夜间赶路,在离海很远的地方,每晚长途跋涉。亚历山大本人打算沿海边走,一路视察现有海港,并为海军尽可能创造些方便条件,比如挖些井、清理一些场地、准备抛锚的地方等等。但伽德罗西亚沿海完全是一片荒凉。于是他就派陶斯(曼德罗多拉斯之子)带着少数骑兵到海边去看看那一带有无抛锚的地方,有无淡水和其他必需品。他回来汇报说他在海边发现了一些渔夫,住在闷人的小屋子里,小屋的墙是用贝壳砌起来的,屋顶是用鱼脊骨搭的。但这些渔夫很少喝到谈水,他们常挖开砂石取水,但还不能常常取得淡水。

   但当亚历山大在伽德罗西亚境内到达一处粮秣比较充足的地方,搞到了一些食物,把它包扎起来,贴上盖着他自己图章的封条。分派给各运输队,让他们运到海边去。但在部队向距海最近的一个休息站前进途中,士兵们,甚至警卫本身,都不把亚历山大的封条放在眼里,他们把给养包打开吃了,还分给已饿得要命的一些人。这些人饿极了,只好先考虑解决马上就要饿死的这个明摆着的严重问题,认为这么干是应当的;至于国玉的惩办,也就顾不得了,那个危险还比较遥远,也难肯定。果然,亚历山大了解到他们的处境确实严重,也就饶恕了这些犯法的人。然后他又派部队遍搜整个地区,尽可能多搞些食物,派克瑞西亚斯(卡拉提斯人)负责运到海边交给乘船的部队,还命令高原地区的居民把粮草运下,尽可能多磨些面运来,还要带下椰枣和羊,部队照价收买。还派伙友之一太利发斯带着一小部分磨好的面到另一个地方去。

   二十四

   然后,亚历山大就向伽德罗西亚的首府进军。这个地区叫保拉,亚历山大自从由欧瑞坦地区出发到达这里一共走了整整六十天。撰写亚历山大历史的人多数都认为,把亚历山大的部队在亚洲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们在这一个地区所受的罪。这并不是因为亚历山大不了解走这条路的困难(只有尼阿卡斯一个人是这么说的),而是因为他听说从来还没有哪个人带着部队成功地通过这条道路。只有一个女酋塞米拉米斯从印度逃跑的那次曾走过这条路。当地人流传说即使是她,在带领全军走完这条路以后,也只剩下十二个人了。居鲁士(坎比西斯之子)率部通过此道后,幸存者只有七人。居鲁士确曾到过这里,企图侵入印度国土,但在他到达目的地之前,由于一路荒无人烟、困难重重,全军损失了绝大部分,亚历山大听到这些传说后,就激动起来,一定要跟居鲁士和塞米拉米斯比个高低。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据尼阿卡斯说,也是因为海军舰队已距此不远,可望给他提供一切给养,所以他才决定走这条路。不管哪一种原因,反正一路上烈日当空,几无滴水,以致大批人马丧生在茫茫荒漠之中;特别是驮运牲口死得更多,因为它们身负重载,脚下沙土既深且烫,踩下去简直象受火刑。但大多数还是因为没有水喝渴死的。它们在高高的沙丘上走着走着,常常一下子就躺倒在沙上,不是因为被鞭打而倒的,而是因为沙土太松软,陷下去就如同陷入烂泥或无人踩过的积雪里那样。此外,不论上坡下坡,因为地面极其坎坷,下脚不稳,骡马受的罪真是难以形容。长途跋涉叫部队也实在够呛,因为沿途缺水,往往为了赶到一个有水的地方,非一鼓作气、走很远的路程才行。如果在夜间走完了必须走的路,天亮时到达有水的地方,这还不算太受罪;但如果路程太长,白天还必须继续赶路,部队就要倍受酷热和干渴之极度困苦。

   二十五

   驮运牲口损失之大,另外还有原因。有些是由部队故意弄死的。没有东西吃时,人们凑到一起,把骡马杀了吃肉,一匹又一匹地把大部分牲口都杀了,就说它们是渴死的或累死的。没有一个人揭发事实真相,因为大家都在受煎熬,都参与了犯罪活动。亚历山大并不是不知道这些事情。但他很明白,解决眼前灾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不知道,这比公开纵容还好些,另一个难题是无法照顾那些病号和那些累坏了躺在路上掉了队的人。一则是缺少驮运牲口,再则也因为拉车的人不断破坏车辆,因为在这么深的沙土上拉车简直是不可能的。在这次行军开始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曾不得不避开较近的沙土路,去走车辆好走的远道。这样,有些人就拉在部队后边跟不上未,其中有的得了病,有的累倒,也有的中暑,还有些是渴坏了的。没有一个人伸出一只手扶起他们前进,也没有一个人留下来照顾他们。因为行军急如星火,大队人马在一片焦躁紧张之中,某些个别人的不幸也就顾不上了。由于一段段路程大多要在夜间走完,有些人睏得要命,躺下就睡。醒来时,如果还有余力,就跟着部队的脚印往前赶。在大批这样的落伍者当中,只有少数得救,多数人则如同沉入大海,消逝在这漫无边际的沙漠之中。

   部队后来又遇上另一大灾难,它给部队和牲口带来的损失,恐怕比哪种灾祸都严重。季风吹来,伽德罗西亚地区暴雨成灾,就和印度常有的情形相仿,山区比平原雨量大。风起云涌,遇到高山阻挡,云层超不过山顶就化为雨水倾盆而下。当时部队正在一条小溪旁边宿营——实际上是因为这里有水才来此宿营。大约在半夜二更天,小溪陡然暴涨。部队并未看见下雨,洪水却排山倒海而来。随军的妇孺大多被山洪席卷而去,御用帐篷以及其中的一切均荡然无存,许多在行军中残存下来的牲口也都一扫而光。部队本身也是几经挣扎才保住性命,除了武器之外,其他已什么都没有了,甚至武器也不是全都保住。许多人在长时间的干渴折磨之后,好容易才看见这喝之不尽的水呀,于是就大喝特喝起来,这些人多数也因此送了命。就是为了这个缘故,亚历山大一向不准他的部队紧靠河边宿营,一般都在二十斯台地开外,这已成了惯例。就是怕他们一窝蜂似的拥到水边拚命喝,把自己和牲口的命都送了;同时也怕那些最贪喝的人们,跳到水里把水搅混,搞得全军谁都喝不成。

   二十六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亚历山大一件极其高贵的行为。由于我粗心大意,在上文中漏掉未写。这件事究竟是发生在这个地区,还是象有人说的那样,是早些时候在帕拉帕米萨斯发生的,我已记忆不清。反正当时部队正在沙漠里行军。虽然烈日早已当空,炎热异常,但由于部队必须在找到水源以前赶完全部路程,所以仍然在极度困难中继续前进,而水源离此还远。亚历山大这时也已渴得要命,但他仍然咬紧牙关,尽最大努力,徒步带队向前。这样,有苦大家一起受,没有什么人特殊,部队就觉得罪过还好受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是这样)。这时,有些轻装部队离开大队去找水。他们在一条很浅的干河床上,找到一个小得可怜的水坑。费了很大劲才从里边淘出一点点水,于是他们就带着这点水飞快地跑到亚历山大那里,好象是给他送来了多么了不起的礼物似的。走到他跟前,就把盛在头盔里的水送给国王,亚历山大接了过来,向那些弄水来的人们表示感谢;然后当着全军的面,把那点水泼在地上。他这一泼,全军感到这样振奋,好象每个人都喝到了亚历山大泼出来的那点水。对亚历山大办的这件事,我最热烈地表示赞扬。这件事充分证明,他作为全军统帅,有多大的耐力,有多卓越的品德。

   部队在这个地区行军时,还发生另一件事。带路的向导终于说他们找不到路了。因为狂风把一切辨认方向的标志吹得模糊不清。在茫茫无际的大沙漠里,四望都是沙丘沙岗,看不出有任何不同。既无路边常见的树木,又无坚硬的土丘石岗,认不清哪里是道路。这些向导又不习惯于晚上凭星星、白天靠太阳认路,就象腓尼基水手凭小熊星座和其他人凭大熊星座航海那样。亚历山大心里明白他应当带领部队朝偏左的方向前进,于是他就带着少数骑兵在最前面引路。当马匹因炎热开始走不动时,他就叫大部分人留在后边,自己只带着几个人骑马前进。后来看见大海了,就在海边的砂石里往下挖,找到清新的淡水。于是全军都开过来。后来部队沿海岸走了七天,一路都有水喝。然后向导又认出路来了,于是又带着部队往内陆开去。

   二十七

   最后全军开到伽德罗西亚首府。亚历山大叫部队在那里休息。撤销了阿波罗发尼斯的督办职务,因为发现他对所有的命令都采取玩忽的态度。派陶斯接替他的职务。陶斯不久又病死,又派西比尔提亚斯接任。这个人不久前曾被亚历山大任命为卡曼尼亚督办。现在亚历山大又调他兼管阿拉科提亚和伽德罗西亚两个地区。命令特莱坡利马斯(坡索发尼斯之子)接管卡曼尼亚。亚历山大已开始向卡曼尼亚进军之后,又接到报告说管理印度部族的督办菲利普被雇佣兵阴谋刺杀,他的马其顿卫士当场就杀死一些凶手,其余的后来也都抓住了。亚历山大知悉后,就给印度的攸达马斯和太克西利斯写信,命令他们暂时接管菲利普原辖地区,等他将来再派一个督办去管理。

   亚历山大进入卡曼尼亚时,克拉特拉斯所率其余部队和大象也都到达,把反叛后被捕的奥达尼斯也押来。阿瑞亚督办斯塔萨诺和扎兰吉亚督办也都来了。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帕西亚和赫卡尼亚督办福拉塔弗尼斯的儿子发瑞斯马尼斯。到这里来会见亚历山大的还有原先和帕曼纽一起带着部队留守在米地亚境内的一些督办克连德、西塔西斯和赫拉康。他们把大部分部队也带来了。米地亚人和部队官兵都告发克连德、西塔西斯和他们手下的人抢劫庙宇、挖掘古墓并对居民横行暴虐。亚历山大接到这些控告之后,就把这两个人处决。这是为了杀一儆百,叫那些留在地方上当督办或总督的人有所戒惧。如果他们胆敢干这类勾当,就会得到同样的下场。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使那些部族稳定安分,不管是被征服的还是主动归顺的部族,为数确实不少,而且彼此相距又很遥远。杀这两个督办就是为了告诉他们:只要是在亚历山大势力范围以内,任何统治者都不许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赫拉康当时确实还无人控告。但不久之后,苏萨人终于揭发了他的罪行,说他曾洗劫苏萨庙。因此,他也受到了惩罚。伙友斯塔萨诺和福拉塔弗尼斯给亚历山大带来一大批驮运牲口和骆驼。他们听说亚历山大向伽德罗西亚进军时,就曾猜想他的部队准会遇上灾难,后来的事实果然是这样。他们这时才来,也总算是适时的,特别是带来那些牲口和骆驼。亚历山大把牲口分给军官每人一匹。其余的人,按牲口和骆驼的数目,每中队、每百人或每纵列各分配若干。

   二十八

   有些史家还记述了亚历山大另一段故事。不过这件事我是不大相信的。他们说亚历山大叫人把两辆战车连在一起,他和他的伙友们在车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旁边还有人吹着笛子消闲解闷,在卡曼尼亚境内巡礼。同时部队头戴花环在后边跟着,边走边闹。卡曼尼亚人还把吃喝以及其他寻欢作乐的东西摆在他们经过的路旁。还说这一切都是亚历山大为了仿效酒神狄俄尼索斯那样狂欢作乐而精心设计的,因为据说很久以前还有这样一段关于狄俄尼索斯的故事,说他在降服印度之后,就曾用这种方式走过亚洲大部地区。狄俄尼索斯当时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凯旋”。由于同样的理由,他得胜后举行的许许多多庆祝游行都叫作“凯旋式”。所有这一切,不论托勒密(拉加斯之子)还是阿瑞斯托布拉斯(阿瑞斯托布拉斯之子)都无记述。任何其他可信的史家也都未编造过这样的故事。至于我自己,我把这些仅仅作为传闻记载在这里。但下述这些事,我是根据阿瑞斯托布拉斯的记述写下来。他说亚历山大曾在卡曼尼亚为征服印度献祭谢神,也是为他的部队安全通过伽德罗西亚沙漠。还为此举行了体育和文艺比赛。还把朴塞斯塔斯列为近卫军官之一。他已经内定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因为朴塞斯塔斯在跟马利亚人作战当中表现得极为英勇,亚历山大急于要在正式任命之前,就赐给他近卫军官这个表示荣誉和信任的头衔。到这时为止,亚历山大已挑选了七个人当他的近卫军官。其中有利昂那塔斯(安提亚斯之子)、赫菲斯提昂(阿明托之子)、莱西马卡斯(阿枷托克利斯之子)、阿瑞斯托诺斯(皮萨亚斯之子),这几位都是培拉人;此外还有坡狄卡斯(欧戎提斯之子,欧瑞斯提斯人)、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培索(克拉提亚斯之子,攸达亚人)。现在又加上第八位,朴塞斯塔斯。他曾用自己的盾牌救了亚历山大的命。

   这时,尼阿卡斯已率领舰队完成了在欧瑞坦地区、伽德罗西亚和伊克西欧发吉诸地区外围海上的航行,在卡曼尼亚有人烟的地区靠了岸。然后只带少数人乘船到亚历山大那里去汇报在大海上航行的结果,亚历山大又叫他回去率领舰队继续航行到苏西亚地区,在底格里斯河口靠岸。关于尼阿卡斯从印度河出发、经过波斯海、到达底格里斯河口的经过,我打算以尼阿卡斯本人的记述为根据,另作撰述,用希腊文另写一部关于亚历山大的传记。这恐怕要等到将来什么时候,情况适当,我拿定主意后再说了。

   亚历山大现在派赫菲斯提昂率领全军大部、运输队以及象队,从卡曼尼亚出发沿海岸前进,命令他把部队带到波斯。因为当时正值严冬,波斯沿海一带阳光充分、比较暖和,沿途供应也比较充足。

   二十九

   然后亚历山大本人带着装备最轻的步兵、伙友骑兵和弓箭手一部,沿着通向波斯境内的帕萨伽代城的道路前进。派斯塔萨诺回他自己的家乡。当亚历山大到达波斯边界时,不见督办福拉索提斯来迎接。原来亚历山大还在印度时,他就病死了。现在是欧克西尼斯在治理波斯,这并不是亚历山大指派他干的,而是他自己感到波斯没有别的总督的情况下,为了替亚历山大维持波斯的秩序,自认为自己是最适当的人选。米地亚督办阿特罗帕提斯也来到帕萨伽代地区。还押来一个米地亚犯人巴瑞阿克西斯,这家伙曾把帽尖朝上戴着,自称波斯和米地亚之王。一起押来的还有跟他一起造反的同党。亚历山大下令把他们都处决。

   据阿瑞斯托布拉斯记述,亚历山大发现居鲁士的坟墓被捣毁抢劫,对盗窃居鲁士和坎比西斯坟墓的罪犯特别恼火。这位居鲁士的坟墓就在帕萨伽代境内的皇家花园里。四周植有各种树木,都已成林,林中有渠水灌溉。到处都是高高的芳草地。墓基是用正方形的石头砌成的长方形底座,上边盖了一间石头顶的屋子。屋子有一小石门,窄极了,一个身材细小的人也要费很大的劲,才能挤进去。屋里放着一具金棺,棺里放着居鲁士的尸体。棺旁放着一条有靠背的长凳,凳腿也是包金的,上边铺的是巴比仑毛毡,下边衬着紫红绒毯,上边放着一件外衣和一些马甲,也都是巴比仑手工艺品。此外,据阿瑞斯托布拉斯说,还有米地亚裤子和蓝色的、紫色的和五颜六色的袍子,还有项链、弯刀和镶着宝石的金耳环。旁边还摆着一张桌子。放着居鲁士尸体的金棺就放在长凳上边的正中央。在院里通到陵墓的甬道旁边,还有一所为守墓的马吉亚人盖的小房子。他们自从居鲁士的儿子坎比西斯以来,祖祖辈辈就在这里看守居鲁士的坟墓。波斯国王每天发给他们一只羊,还供给粮食和酒,每月还给一匹马,用以祭祀居鲁士。墓上有用波斯文撰写的墓志:“在世的人们!我是波斯帝国的创始者和亚洲霸主坎比西斯的儿子居鲁士。因此,请把我这个纪念馆保留下来吧!”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就急于要拜访居鲁士的陵墓。他发现除了金棺和长凳外,一切都已洗劫一空。盗匪甚至还破坏了居鲁士的尸体。他们曾把棺盖打开,把尸体扔到外边;还曾企图把金棺砸成一块一块的以便搬走。这里凿开一些,那里砍下一点,但最后未能达到目的,只好留下金棺跑了。据阿瑞斯托布拉斯记述,他曾亲自奉亚历山大之命把坟墓恢复原状,把尸体的残存部分放回棺内,把棺盖盖上,破损的地方加以修补。把长凳饰以丝带,然后一件一件地完全按原样放好。为了消除室门被盗匪破坏的痕迹,仍用石头砌好,一部分用泥涂上,还在泥上盖上御玺印记。后来,亚历山大还把看坟的马吉亚人抓来刑讯,让他们交代罪犯的情况。但在任何严刑拷打之下,他们都供不出什么来,既未供出是他们自己干的,也未供出其他人。看情况他们跟这个盗窃案无牵连。于是亚历山大就把他们放了。

   三十

   然后亚历山大就率领部队朝着他自己原先放火烧毁的波斯王宫前进。我上回谈到这件事时曾表示不赞成。亚历山大本人回来之后,也表示不以为然。此外,波斯人还针对福拉索提斯死后擅自在波斯掌权的欧克西尼斯,提出许多控诉,证实他曾洗劫庙宇和皇陵,还无故处决了许多波斯人。于是亚历山大就派一些人去把他绞死。正式任命近卫军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亚历山大认为朴塞斯塔斯对他特别忠诚,这主要是他跟马利亚人打仗时表现英勇,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亚历山大。而且他那东方式的生活方式在波斯也易于被当地接受。这一点他后来又用事实证明了。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地亚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波斯人看见他宁愿象波斯人那样生活而不坚持他本国的习俗,也都很满意。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