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攻击·第二十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两栖攻击·第二十五

两栖攻击·第二十五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46-2006——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2003年4月的对伊战争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的集会。在美国战舰“塔拉瓦”号带领下的舰船自左向右分别为:“好人理查德”号(Bonhomme Richard)、“奇尔沙治”号、“巴丹”号(Bataan)、“塞班”号以及“拳师”号(Boxer)。它们是51特遣部队一共32艘两栖攻击舰中的一部分,但是它们在战斗当中没有进行两栖登陆行动。所有6艘舰船都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航母名称,尽管航母31被命名为“好人理查德”号。(拉里·S.卡尔森(Larry S.Carison),《美国海军》)

   美国两栖攻击舰型直升机航母的功效,连同英国登陆艇在两栖攻击和其他“兵力投送”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都促使美国海军开发出一种更大型、更有能力的直升机航母,即(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LHA)。在原有的8艘“小型”两栖攻击舰(包括先前的“西提斯湾”号 [ 注:Thetis Bay ] 护卫航母以及7艘“硫黄岛”级航母)基础上,海军又开发出了具有两栖攻击功能的4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它们巨大的船身可以提供更多的飞行甲板和飞机库空间,同时驻扎更多的部队。然而,这些舰船的20世纪30年代末设计样式以及蒸汽推动装置,要求船上驻扎更多的船员,其运营成本非常大,因此这批舰船在1970年退役了。

   为了替代两栖攻击舰,海军从1971年开始建造“塔拉瓦”号(LHA1),它结合众多型号两栖舰船的特点于一身。舰船上所承载的主要兵力包括1700名陆战队员、多达30架大型CH-46“海上骑士”(Sea Knight)直升机和CH-53“海种马”直升机,后来又增加了6架AV-8“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大型的右舷岛状结构位于飞行甲板之上。船上的全长飞行甲板和宽敞的飞机库由两架甲板边缘升降机和内置扶梯连接起来,此外,“塔拉瓦”号还具有一个268英尺(81.69米)长、78英尺(23.77米)宽的大型仓坞。这个仓坞可容纳4艘大型的LCUl610登陆艇或17艘LCM(6)机械化部队登陆艇或45辆LVTP-7两栖装甲车,或者是1艘气垫登陆艇(LCAC)外加一些小型飞机。

   具有26255吨空载排水量的“塔拉瓦”号船身全长820英尺(249.94米),接近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大小。蒸汽轮机能够为两栖攻击舰提供24海里/小时(44.45千米/小时)的速度,比真正的航母要慢许多。

   “塔拉瓦”号从1976年5月开始服役;1980年,共有4艘姊妹舰也加入了舰队。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就开始计划建造9艘这样类型的舰船。然而由于越战的爆发,海军在1971年1月20日宣布,不再进行LHA6-9的制造工作。这5艘(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连同“硫黄岛”级航母上的7艘两栖攻击舰,分别加人到全通甲板直升机航母上的12个两栖中队中。这些两栖中队是海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的部队,每个中队都具有一支陆战队远征队(MEU),其中包括2200人队伍的力量。

   当时两栖攻击舰/(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所承载的直升机主要是CH-46“海上骑士”和CH-53“海种马”。“海上骑士”替代HUS系列,成为陆战队的主要攻击直升机,而海军则利用CH-46/HH-46/Uh-46的变体机型进行垂直补给和搜索与救援工作。

   “塔拉瓦”号是第一艘(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系列的大型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这些舰船的规格等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塔拉瓦”号具有大型的右舷岛状结构,左舷有一个甲板边缘升降机,另一个升降机位于船尾的仓坞开口之上。图中的“塔拉瓦”号正在进行1976年的海上演习,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岛状结构的尾部有两艘机械化部队(LCM)登陆艇。(利顿/英格尔斯造船厂)

   西科尔斯基公司的H-53机型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最大的直升机,这种机型自越战时期开始使用。CH-53被用作海军陆战队的攻击机以及海军的货机,RH-53D和后来的MH-53E“海龙”则用来扫雷。除了空军使用之外,西科尔斯基公司还将384架CH-53A/D机型运送到海军陆战队及海军,同时又为海军添加了30架RH-53D直升机。

   后来,西科尔斯基公司又开发出了CH-53E“超种马”直升机,它的大型机身上具有3个强大的涡轮轴引擎。这种直升机可以承载55支部队,吊起16吨的重物,这是西方国家的其他直升机所无法完成的。自1981年开始,海军陆战队就用CH-53E替代了早先的CH-53A/D机型,海军也采购了MH-53E“海龙”机型进行扫雷和海上输油。第一架CH-53E于1980年来到海军陆战队,随后,又有117架“E”型飞机制造完成并提供给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2006年,西科尔斯基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为海军陆战队开发更强大的CH-53K机型。

   H-46和H-53直升机一直是两栖攻击舰/(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的明星,它们同样在其他两栖舰以及美国海军和陆战队在各种冲突和危机中所运用的两栖力量中表现出色。

   当7艘“硫黄岛”级两栖攻击舰退役时,(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成为它们的后继者。“黄蜂”(LHD1)完成于1989年7月,它是第一艘新等级大型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黄蜂”与之前的“塔拉瓦”级航母规格相当,具有28050吨的空载排水量,4.1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及844英尺(257.25米)长的船身。基本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有如下特点:(1)具有改良的“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2)船身的升降机可以移向飞行甲板的右舷一侧;(3)重新设计的仓坞能够容纳3艘气垫登陆艇,同时登陆舰(LPD/LSD)的尾坞门也替代了(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断裂”门;(4)舰船的自我防卫武器装备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6艘(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建成于2001年,至此,由12艘(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型航母组成的12支两栖中队形成了。

   与先前的两栖攻击舰一样,这些舰船定期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活动或者军事活动。例如,2005年8月,在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海岸之后,“巴丹”号和“硫黄岛”号两栖攻击舰和其他两栖舰船一起充当了水面医疗站、快速反应部队人员驻扎区以及指挥中心。由船员和海军医疗队组成的舰船医疗站为人们提供了水面和岸上救治服务。

   2007年,“佩莱利乌”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在西非地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培训工作。起初,美国海军为此次人道主义援助-培训项目派出了“仁慈”号(Mercy)和“舒适”号(Comfort)大型医疗船。这两艘医疗船在军事海运司令部(MSC)的指挥下,由一小部分船员操作;而“佩莱利乌”号上则拥有1100名军官和在役士兵。当(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大型飞行甲板和飞机库甲板为直升机运送医疗人员、患者以及学生提供服务时,“佩莱利乌”号的部署看起来有些大材小用,浪费了这艘具有大型飞行甲板的舰船,它足以支持美国进行两场战争,并可部署在世界的其他地区(那两艘医疗船只具有有限的直升机能力)。

   一架海军陆战队的AV-8A“鹞”式战机在1980年菲律宾民都洛岛军事演习中靠近“塔拉瓦”号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塔拉瓦”号的飞行甲板上停靠了“鹞”式战机、CH-53“海种马”直升机以及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舰船的仓坞门已经打开,它的尾部堆满了压舱物。除了大型飞机和登陆艇之外,舰船上还承载了1700人的军队力量。(肯恩·乔治(Ken George),《美国海军》)

   美国“鹞”式战机

   (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后来的(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承载了由美国改良的英制“海鹞”战机。在对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茶隼”(Kestrel)和“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进行评估之后,美国海军陆战队采购了由霍克希德利公司和美国支持的麦道公司所生产的鹞式GR.50飞机。从1971~1976年,海军陆战队共接收了102架单座AV-8A(GR.50)和8架双座TAV-8A(T.4)飞机。这些飞机都被分配到了以陆地为基础的攻击中队中,VMA-231是第一支接收该飞机的中队。

   “鹞”式战机在1972年评估海域控制舰(SCS)计划之后飞往海上的“关岛”号航母。这艘舰船一直被当作直升机航母,直到1974年6月被改装成攻击舰。同年9月,“关岛”号带着AV-8A“鹞”式战机特遣队以及直升机部队离开了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群岛,这是第一艘承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执行任务的美国航母。它参加了北约组织在北大西洋的演习,之后一直被部署在地中海,直到1975年3月。

   1976年10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带着VMA-231中队的14架AV-8A“鹞”式战机,作为第19航母空中兵团被部署到了地中海地区,这次任务一直持续到1977年4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在返回美国后不久退役)。通常,VMA特遣队包括6架“鹞”式战机,分别搭载在(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在1981年的一次任务部署中,“拿骚”号航母成功出动19架AV-8A“鹞”式战机,衡量了舰船的“海域控制”能力;同年,“塔拉瓦”号航母首次扩展部署了一艘载有“鹞”式战机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且携带6架AV-8A到达西太平洋。后来的研究表明,实现海域控制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能有效操控20架“鹞”式战机,以及4~6架SH-60B轻型空中多用途系统(LAMPS)Ⅲ直升机。

   美国海军陆战队为地面基地和攻击舰购进了AV-8A“鹞”式战机(英国GR.50战机)。AV-8A战机的速度是1000英尺(304.80米)处737海里/小时(1364.92千米/小时),最高到达5万英尺(15240.19米)。它能够承载5000磅(2268千克)外部物料,机身下有两个机炮吊舱。大一些的AV-8B“鹞”式Ⅱ战机的速度是水平面上668海里/小时(1237.14千米/小时),最高到达5万英尺(15240.19米)。飞机能够负载11920磅(5406.90千克)的外部物料,它在承载12500磅(5669.99千克)炸弹时的攻击半径是175英里(281.62千米).在短距着陆模式下能停留1个小时,或者在短距着陆模式下承载7500磅(3401.99千克)炸弹时的攻击半径是690英里(1110.40千米)。飞机上装有一门25毫米口径多管炮。上图的AV-8B在1990年盘旋在“塞班”号两栖攻击舰上空;下图的AV-8A战机于1976年停靠在“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上。(奇普·伯克(KipBurke)、格雷格·哈斯(Greg Haas),《美国海军》)

   麦道公司和霍克希德利公司共同开发了“鹞”式战机的改良版本。从1973年开始,在美国设计代号为AV-16的飞机具有跨音速速度,且比“鹞”式战机的射程远,因为它具有超临界的机翼设计以及最新的发动机系统。但是飞机的造价和发动机的开发致使人们最终放弃了该计划。

   这两家公司转而对“鹞”式战机进行改造,使其具有超临界外形的复合结构机翼、大型的机翼后缘襟翼、下垂副翼、重新设计的发动机进气口、增强型起落架以及更为强大的发动机系统。这种飞机的有效载荷是AV-8A的两倍,能够承载13236磅(6003.84千克)的外部物料,包括炸弹、火箭、导弹或者7个附着点上共300加仑(1363.83升)的油箱,外加一门25毫米口径炮。这就是美国的AV-8B“鹞”式战机Ⅱ。

   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鹞”式战机是成功的,虽然它的事故率很高;一些幸存的AV-8A都被升级为AV-8C,而且有2架AV-8A被改造成YAV-8B原型机,其中的第一架在1978年11月9日进行了首飞。由此,美国开始大量生产AV-8B和TAV-8B机型。第一架“新型”AV-8B于1981年11月5日进行了首飞。麦道公司为海军陆战队共生产了274架AV-8B和22架双座TAV-8B飞机,以替换VMA中队的A-4M“天鹰”和AV-8A“鹞”式战机。1985年1月,VMA-331成为第一支接收AV-8B机型的中队。

   伴随着“鹞”式战机设计的成功,飞机的主要设计者约翰·W.弗扎德(John W.Fozard)提议制造一种“鹞”式飞机的空中预警机型。这种飞机的前部具有一个大型雷达,机翼上方具有电子装置。这种单座飞机将与水面战舰保持数据信息联系,以便随时进行分析,为战斗机提供指引。实际上,美国开发出了一种垂直短距起落飞机,但是它不能真正飞行。同海军签订合同的洛克威尔公司生产的XFV-12A具有独特的推力增益翼系统,发动机气流被分流到机翼。这是一架速度为马赫2+的战斗机,但是提升模型失败了,首飞于1978年的唯一的原型机也由于一条电缆而被终止。

   美国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所操作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固定翼飞机是OV-10“野马”飞机。由北美开发的这种飞机主要为海军陆战队服务,进行反叛乱(COIN)活动。这种飞机具有一对涡轮螺旋桨引擎,两个输油管,小型机身仅能够容纳两个人。飞机可承载3600磅(1632.96千克)的炸弹、机炮吊舱、火箭或者油箱。后来的变体机型上面安装了夜间操作系统和一个无人控制的腹侧20毫米口径连击炮,以补充3架固定的7.62毫米口径机关枪火力。

   洛克威尔公司的OV-10“野马”飞机是由美国陆军、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所操作的一种反叛乱(COIN)飞机。上图是一架来自VAL-4海军轻型攻击中队的OV-10A飞机,它正摆好姿势拍照;下图的一架陆战队OV-10飞机在“埃塞克斯”级两栖攻击舰上着陆。海军从1969~1972年间在越南使用了OV-10A飞机;而陆战队的OV-10飞机则定期地在两栖攻击舰/(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活动。OV-10A战机在没有负载时的最大速度是海平面上281海里川、时(520.41千米/小时),最高到达2.6万英尺(7924.90米)。后来的机型上具有红外线和激光设备及一个20毫米口径的腹侧炮塔。(《美国海军》)

   共有7架YOV-10A原型机被制造出来,其中的第一架于1965年7月10日进行了首飞。海军陆战队和空军陆续订购了该飞机,美国海军后来购进了OV-10A“野马”飞机以支援越南的河岸部队。其他国家也纷纷采购了这种飞机。

   尽管没有安装捕捉钩,并且不适合弹射器发射,OV-10飞机的短距离起飞和着陆特点还是使它适合于在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上进行活动,有时也在大型甲板航母上活动。它的第一次航母飞行是在1980年9月13日从“塞班”号航母(LHA2)起飞,在苏格兰附近进行北约军事演习。

   特殊任务

   美国海军关于两栖攻击舰/(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文件定期地强调其作为水雷对抗(MCM)和反潜战(ASW)平台的重要作用。这些舰船经常被用来执行扫雷任务(MCM)。专业的RH-53D和后来的MH-53E扫雷直升机所携带的大量仪器设备,可以勘测并引爆水雷。这些直升机可以被局部拆分,然后用C-5“银河”(Galaxy)货机运往海外基地,在那里进行重新组装和飞行检测,然后配上同样被运到基地的机组人员、维护人员和设备,最后停靠在直升机航母上。

   第一次大型的以舰船为基础的扫雷行动发生在1973年初,即越战结束之前。3艘美国航母从1972年5月8日开始,纷纷出动A-6“入侵者”战机;A-7“海盗”战机也开始在北越进行扫雷工作。美国和北越政府随后所达成的停火协议也要求美国进行排雷工作。在两栖舰的支援下,大量的水面和直升机扫雷部队被召集起来为此项任务努力。“仁川”号(Inchon)两栖攻击舰(同其他两栖舰一起)为扫雷的直升机提供了基地;飞行团队主要由海军陆战队HMH-463中队和HMM-165中队的24架CH-53D“海种马”飞机以及海军HM-12中队的13架CH-53D直升机组成。

   HM-12中队的直升机于2月27日开始了初步的排除工作。被称为“终止扫描”(End Sweep)的行动经历多次反复,一直持续到1973年7月初。尽管航母飞机在北越投下了几百枚地雷,空中-地面排雷工作仅在3月9日通过一架CH-53D拖曳引爆了一枚Mk52地雷。其他的地雷或者自爆了,或者大多数地雷逐渐失效了(即一段时间之后成为死弹)。

   下一次主要的直升机扫雷行动规模较小,但是难度更大。随着1973年10月以色列和几个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沉船、未爆炸的武器和地雷阻塞了苏伊士运河。在一位美国海军主要军官的指挥下,一支国际力量联合起来进行疏通运河的工作。

   被称为“光轮星”(Nimbus Star)的美国扫雷部队疏通了从塞得港至苏伊士港的一条路线。1974年春,“仁川”号和“硫黄岛”号的两栖攻击舰队出动HM-12中队的RH-53D“海种马”飞机,执行了一个月的扫雷任务。然而,这次任务比北越扫雷行动更加复杂,因为中队缺乏有关地雷数量和型号的知识,同时,河道内还凌乱地散落着沉船和其他军火设备。以两栖攻击舰为基础的直升机不能引爆任何地雷。参与此次行动的外国部队包括苏联“列宁格勒”号直升机航母出动的2架携带扫雷设备的Mi-8“河马”直升机。

   当两伊战争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时,伊朗在波斯湾布下了水雷,因此地雷又一次成为美国海军关注的重点。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同盟国部队也同样遭遇了来自伊拉克的地雷。“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成为美国空中-地面扫雷部队的旗舰力量,它在行动中出动了MH-53E“海龙”直升机。2月18日,“的黎波里”号在距科威特50英里(80.46千米)处撞到了一枚触发锚雷,当时舰船已经在未勘测雷区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爆炸给船身造成一个16×25英尺(4.88×7.62米)的大洞,但是没有人员伤亡,舰船也没有沉没的危险。几个小时后,一枚水雷严重摧毁了10英里(16.09千米)外的“普林斯顿”号(Princeton)宙斯盾导弹巡洋舰。

   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又开始了扫雷行动。当时的最后一艘在役的两栖攻击舰“仁川”号在1995~1996年间被改装成了扫雷补给舰,而且被重新编号为MCS12。人们长久以来一直需要这样一艘舰船来提高扫雷的效率,同时保证由水面战舰和直升机所组成的扫雷部队能够进行正常部署。

   这艘舰船具有一个指挥中心,可以为扫雷部队提供逻辑分析、维护支援以及医疗设施,并且能够承载海军的特种部队力量(比如,“海豹”(SEAL)特种部队)。舰上还承载了由8架MH-53E和2架CH-46直升机所组成的空中扫雷兵团,其中的CH-46直升机可以进行地雷的测点定位以及搜索和救援工作。“仁川”号由一支复合的活动-预留部队操作,其中20%的军官和船员都是女性。

   作为扫雷补给舰(MCS12)的“仁川”号直升机航母停靠在日本的陆奥湾。它是一艘最后完成、也是在2002年最后退役的两栖攻击舰。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4架MH-53E“海龙”和1架CH-46“海上骑士”(在前方)正停靠在甲板上。两栖攻击舰是多功能舰船,可以进行扫雷支援、扫雷、海域控制、疏散以及灾难援助,当然还有两栖攻击。(Courtesy《世界舰船》)

   “仁川”号在扫雷行动中的作用很大,它曾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到达欧洲水域执行任务;1999年时,它还为巴尔干半岛内战的难民提供了援助。它的最后一次任务始于2001年4月,当时停靠在美国得克萨斯英格尔赛德港的“仁川”号开始巡游太平洋。然而就在10月19日,“仁川”号在英格尔赛德港遭遇了锅炉舱大火,共有1名船员丧生,7人受伤。之后,“仁川”号便不再继续执行任务,并于次年6月退役。舰队从此缺少了这样一艘扫雷补给舰,它也是最后一艘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

   (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型舰船仍然具备能力出动扫雷直升机,它们因此也成为新型海岸战舰中主要的美国扫雷部队力量。

   中东地区的危机和战争

   在“沙漠盾牌行动”中,美国为攻击伊拉克,在1990年下半年使用了大量的兵力。这是一场由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地区内战演化成的复杂冲突,目的是为了控制首都摩加迪沙。当时位于索马里的美国人和其他外国人都在摩加迪沙的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1991年1月1日,美国驻索马里大使请求军队援助,疏散使馆内的人员。

   第二天,“东面突破行动”(Operation Eastern Exit)开始了。两艘海军的两栖舰“关岛”号和入坞的“特伦顿”号(Trenton),承载着几百名陆战队员从阿拉伯海北部的美国海军基地出发,空军的C-130“大力神”飞机也被派遣到了肯尼亚附近。最初的计划是由这些C-130飞机疏散危险中的人们,但是由于摩加迪沙机场附近不安全,“关岛”号两栖攻击舰成为疏散行动的关键因素。

   1月5日凌晨2点45分,“关岛”号从距离摩加迪沙465海里(861.18千米)处出动了所承载的2架CH-53E“超种马”飞机,向使馆区域运送由60人组成的陆战队-海军安全特遣队。船上的其他直升机是CH-46“海上骑士”。此次飞行需要两次依靠陆战队KC-130加油机的空中输油;第一次输油保证两架直升机能够安全地到达使馆区域;第二次输油保证飞机能够带着被疏散人员顺利返回。

   两架CH-53E飞机于清晨7点10分降落在使馆区域。不多久,一架来自肯尼亚的空军AC-130武装直升机也到达了大使馆。在上空盘旋的直升机可以在必要时提供火力支援。在安全部队着陆之后,两架CH-53E带着61名被疏散人员起飞,回到了“关岛”号。整个过程仅需要一次空中输油,因为两栖舰距离海岸只有350~380海里(648.20~703.76千米)。

   与此同时,几颗零星的子弹射向了被索马里人包围的大使馆,陆战队安全部队没有进行还击。两栖舰在1月5~6日午夜到达了海岸。之后,舰船又利用CH-46飞机补充CH-53E在疏散和召回安全部队过程中的力量。当最后一批直升机从使馆起飞时,荷枪实弹的武装分子刚刚翻越了大使馆的围墙。最后一架CH-46飞机于凌晨3点43分降落在“关岛”号。这些舰船随后向北行驶,将来自30个国家共281名被疏散人员带到阿曼,其中包括61名美国人。

   此时,针对伊拉克的空中战役也继续进行着,而且100个小时的地面战争也于1991年1月16日爆发。由31艘舰船组成的海军两栖攻击部队在波斯湾集结,承载了1.7万名陆战队员,为随时进入科威特或伊拉克做好准备。这支战斗力量没有发动两栖攻击,但是其部队在非战区登陆,援助早已到达那里的7.7万名陆战队员。“拿骚”号攻击舰作为“‘鹞’式飞机航母”利用20架陆战队“鹞”式飞机在岸上作战;另外6架“鹞”式飞机来自“塔拉瓦”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在“沙漠风暴”行动的最后一周,“拿骚”号的“鹞”式战机平均每天进行60次攻击行动。战争之后,盟军总指挥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将军说,全部武装力量中的3种飞机为我们取得快速而且决定性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F-117“夜鹰”(Nighthawk)隐身攻击机,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及AV-8B“鹞”式战机。

   西科尔斯基公司的CH-53E“超种马”是西方国家最大的直升机。总重量为73500磅(33339.53千克)的CH-53E在海平面的最大速度是195海里/小时(361.14千米/小时),可到达的最大高度是1.85万英尺(5638.87米)。CH-53E携带16吨外部物料时的攻击半径是57英里(91.73千米),携带10吨外部物料时的攻击半径是575英里(925.33千米)。飞机可承载55支部队。图中的陆战队CH-53E飞机于2007年停靠在波斯湾的美国军舰“巴丹”号上。注意观察它的空中加油探头。(肯恩·J.瑞利(Ken J.Riley),《美国海军》)

   “的黎波里”号带着一个中队的MH-53E龙”直升机作为一艘扫雷补给舰当时也在海湾地区活动。同海湾两栖部队共同作战的5艘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分别是:

         LHA1“塔拉瓦”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A4“拿骚”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

         LPH3“冲绳”号(Okinawa)两栖攻击舰

         LPH10“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

         LPH11“新奥尔良”(New Orleans)号两栖攻击舰

   12年后,美国又一次进攻伊拉克,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大型毁灭性武器,同时就伊拉克政权更迭施加压力。一支大型的海军两栖部队又一次集结在波斯湾,但同样没有对伊拉克的小范围海岸线发动两栖攻击。

   2003年春季集结在海湾地区的舰船总数是32艘,海军陆战队员6500人。共有6艘航母参与行动,它们分别是:

         LHA1“塔拉瓦”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A2“塞班”号(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D3“奇尔沙治”号(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D4“拳师”号(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D5“巴丹”号(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LHD6“好人理查德”号(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被派遣到(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的象征性的“空中兵团”由如下成员组成:

         12架CH-46E“海上骑士”中型空运直升机

         4架CH-53E“超种马”重型空运直升机

         4架AH-1W“海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2架UH-1N“休伊”(Huey)通用直升机

         6架AV-8B“鹞”式战斗攻击机

   在2003年的战争中,“巴丹”号和“好人理查德”号将原来的直升机转移到其他舰船上,然后作为“‘鹞’式战机航母”分别承载了22架和24架AV-8B“鹞”式战机。

   将(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作为“‘鹞’式战机航母”,为两栖部队增加了负担。人们对于飞行员的概况、智力和通信人员的增加以及燃料和炸弹的消耗率都有要求。这两种两栖攻击舰从未计划或者接受过有关“鹞”式战机航母的训练。然而,舰船以及中队的军官和士兵却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一架陆战队AV-8B“鹞”式战机在“巴丹”号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上垂直降落,“巴丹”号在2003年4月的“伊拉克自由”行动中航行在红海上。“巴丹”号和它的姊妹舰“好人理查德”号在对伊战争中被用作“‘鹞’式战机航母”,由此也再一次显示了两栖攻击舰型舰船的灵活性。(乔纳森·卡迈克尔(Jonathan Carmichael),《美国海军》)

   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海军出现以来,一直是两栖中队的核心力量。2003年8月,为提高舰队部署的灵活性,海军成立了第一远征战斗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1),它由一支两栖中队和战舰组成,包括“佩莱利乌”号航母(LHA5)、两艘两栖舰、

   一艘宙斯盾导弹巡洋舰和驱逐舰、一艘反潜艇护卫舰以及一艘核推动攻击潜艇。这个战斗群是后来所有两栖中队重组的先驱,它为部队在高危地区进行大规模活动提供了保证,比单一的两栖作战效果明显。

   航母上的陆战队员和士兵

   美国航母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操作陆战队飞机,陆战队特遣队也一直在航母、巡洋舰以及战列舰上活动。1992年,美国的大西洋司令部开始研究在大型甲板航母上派遣陆战队地面打击力量的可能性。

   行动所依据的原则是:(1)通过派遣攻击力量,可以优化大型甲板航母;(2)通过快速承载陆战队攻击部队,可以为航母增强舰队的灵活性;(3)可以在没有由3至5艘承载陆战队远征部队的两栖舰船情况下,增强航母的攻击能力。

   因此,1992年1月中旬,538名陆战队员登上了“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上训练和整理工作。作为一支特殊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SPMAGTF),陆战队成员中有一个来复枪连、一支指挥队伍以及其他的分遣队,包括一个侦察排、重型直升机中队HMH-362和来自通用和攻击直升机中队HMLA-167的一支部队。538名陆战队员中,有230人是航空兵。

   1993年3月11日,“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离开诺福克群岛向地中海行驶,作为第六舰队的成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部署活动。除了陆战队之外,“罗斯福”号还承载了第8航母空中兵团除第24空中反潜中队以外的全部力量。为了给陆战队直升机让出空间,兵团的S-3B“海盗”战机被留在岸上。一些海军策划者们非常看重“海盗”飞机,因为它们具有出色的反潜能力和高效率的一般监视能力,同时能够为F/A-18“大黄蜂”战机的远程飞行提供空中输油。航母上的陆战队直升机包括6架CH-53D“海种马”和4架UH-1N“休伊”。

   “罗斯福”号之行帮助人们发现了大型甲板航母上的陆战队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通过在“罗斯福”号上面布置特殊用途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既获得了收益,同时也吸取了教训。然而,高昂的成本和缺点战胜了收益,这一计划没有继续下去。

   300多名士兵和飞行员于1994年4月登上“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进行联合演习。陆军游骑兵团(Army Rangers)、绿色兵团(Green Berets)和空军特别行动队同时携带了大型的空军HH-53J“种马”(Pave Low)飞机。

   “罗斯福”号航母于1993年被部署到地中海,此时陆战队员们正在航母上休息。像这样在舰队航母上承载一支陆战队攻击力量及其直升机的努力没有成功,更可行的方法是在(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上同时承载“鹞”式战机、陆战队员及其直升机。(《美国海军》)

   1994年9月,来自陆军第10山地师的1800人部队和54架直升机搭载美国军舰“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Dwight D.Eisenhower),执行“维护民主行动”(Operation Uphold Democracy)作战计划入侵海地。9月19日清晨,山地师的第一旅对岛上的太子港机场进行了空中打击着陆。

   2001年9月美国遭遇恐怖分子袭击之后,停靠在南斯拉夫的“小鹰”号航母在美国攻打阿富汗过程中,连续几个月作为特种作战部队(Special Operation Forces)的浮动基地。9月30日,“小鹰”号承载着陆军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Special Operations Aviation Regiment)的MH-47、MH-53以及MH-60直升机,连同1000名陆军、海军和空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离开了南斯拉夫。舰船在巴基斯坦南部为支援美军攻打阿富汗展开了大规模活动。

   舰船的第5航母空中兵团出动了一些F/A-18C“大黄蜂”攻击战斗机以及少量的EA-6B“徘徊者”和E-2C“鹰眼”支援飞机;兵团的剩余力量被留在日本。2001年12月8日,舰船离开了海湾地区,并于23日返回南斯拉夫。

   同时参加美军攻打阿富汗活动的还有“巴丹”号和“佩莱利乌”号航母,它们用直升机将300多名陆战队员运送到阿富汗坎大哈机场。“好人理查德”号带着更多的陆战队员也参与了“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的“直升机攻击”计划。“小鹰”号航母成功完成部署任务之后,国防部开始考虑将即将退役的“星座”号航母或者新建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作为专门的特种作战部队补给舰的可能性。进行多次评估之后,2002年2月,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接到了唯一一份商业订单,以该公司的S级集装箱运货船为基础,设计一个前置浮动基地(AFSB)。

   马士基公司的S级舰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货船。首次建造于1997年的货船又被称为超巴拿马型船,因为它们体形过大,以致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世界上共有20多艘S级舰船,每艘舰船在超载情况下能够容纳8000个集装箱。将S级舰船改造为前置浮动基地(AFSB)需花费12~18个月时间。

   作为前置浮动基地(AFSB)的舰船具有一个分别朝向船中岛状结构前方和尾部的飞行甲板。它还具有一个全长的飞机库甲板,可以通过两架内置升降机在封闭的飞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运输飞机。国防部对于舰船的要求是:飞行甲板能够承载15架大型H-53系列直升机,或者在准备起飞条件下承载12架MV-22“鱼鹰”(Osprey)飞机;飞机库甲板应能承载AV-8B“鹞”式战机和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前置浮动基地将能够为多达6000名部队人员和支援人员提供模式化(集装箱化)铺位、用餐室、洗衣房和卫生间设施。

   针对侧扶梯的最初的前置浮动基地设计可以将卸载的飞行器以滚升/滚降方式运送到气垫登陆艇(LCAC)或常规登陆艇上。然而,2005年,海军研究咨询委员会(NRAC)建议为舰船配置摇臂船侧人口,这样可以方便气垫登陆艇进入舰船,同时也可在远海的稳定环境下进行气垫艇的装卸工作。

   1994年9月,陆军第10山地师的1800人部队连同其直升机和设备在诺福克群岛的海军基地登上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它们是试图控制海地的多国部队力量中的一支。同2001年的“小鹰”号航母一样,“艾森豪威尔”号有效地为地面部队提供了浮动基地。一架海军的SH-3“海王”战机正停靠在突出位置上;它的前面是空军的UH-60“黑鹰”战机。(史蒂夫·恩菲尔德(Steve Enfield),《美国海军》)

   进行商业活动时,S级舰船由14名陆战队员外加一小队维护人员操作。而在海军活动中,每艘承载1000名部队和机组人员的舰船均由军事海运司令部以及40名陆战队员和43名后勤人员(厨师、清洁工和洗衣工)操作。但是在20年前的“阿拉帕霍”(Arapaho)计划中,人们并没有使用前置浮动基地(AFSB)。

   两艘美国航母承载着反潜直升机对新计划进行了评估。其中第一艘航母是“关岛”号两栖攻击舰,它在1972~1974年一直是海域控制舰(SCS)的测试平台。第二个便是“阿拉帕霍”计划,它于1982~1984年进行了海上测试。

   人们开发的“阿拉帕霍”系统,可以为集装箱舰船提供快速组装的反潜直升机设施。这一系统可以将完整的直升机支援设施安装在标准货运集装箱和集装箱区域内,这些设施包括飞行甲板、兵器库、船员住处、厨房、飞行燃料、军械、电源、保养间、指挥办公室。

   集装箱化的直升机设施可以被安装在几百个货运集装箱上方的装载口。有关“阿拉帕霍”设备具体的集装箱数字取决于舰船的规格。这种设施可以支持几架SH-3H“海王”直升机。“阿拉帕霍”集装箱一到达海外港口即被搬运,直到新的货物集装箱被安装到另一艘舰船上,它们才返回到原来的舰船。

   1982年10月,“阿拉帕霍”设备的59个集装箱在12个小时内被一队人员装载到了位于诺福克的集装箱货船“出口领袖”号(Export Leader)上。“出口领袖”号在水下逆流航行,进行海军和陆战队直升机的演练,总计进行了178天和45夜连续40小时的着陆,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大约3700加仑(16820.55升)的JP-5飞行燃料被运送到直升机上。舰船可一次承载多达4架“海王”战机。同样参加“阿拉帕霍”海上试验的还有UH-1N和HH-1K“休伊”飞机。随后,一架重达3万磅(13607.97千克)的CH-53“海种马”从被安装到新泽西州雷克赫斯特海军飞机场的“阿拉帕霍”起飞。

   皇家海军租借了“阿拉帕霍”系统,于1983年将它运到了英国,安装在皇家舰队辅助船“信望”号(Reliant)上。安装了“阿拉帕霍”系统的“信望”号承载了846中队的“海王”HC.4直升机和“切努克人”以及其他陆军直升机。1984年,直升机带着英国军队从黎巴嫩撤离。“信望”号承载着“切努克人”直升机,将多个国家的500名平民从贝鲁特转移到塞浦路斯。这之后,1984~1985年,“信望”号又载着826中队的“海王”直升机在南大西洋进行舰船监视、渔业巡护以及其他活动。经英国改造后的“阿拉帕霍”系统可在飞机库内容纳5架“海王”式直升机,同时提供3个甲板停机位。

   然而美国和皇家海军都没有采纳这一理念。尽管“阿拉帕霍”的海上测试成功了,但是认同大型航母理念的美国海军飞行领导者拒绝继续为此项目提供资金。如果来自商船的直升机活动仍在继续,那么“阿拉帕霍”式舰船会毫无疑问地进行“鹞”式战机的测试。

   “小鹰”号航母在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战争中被当作特种作战部队(SOF)的浮动基地。这艘舰船主要承载陆军的特种作战部队直升机,比如这架MH-47“支努干”直升机。在行动中,该舰船容纳了1000人的部队。“小鹰”号第5航母空中兵团的大部分兵力被留在了日本的海岸上。左边是S-3B“海盗”战机和F/A-18“大黄蜂”战机。(《美国海军》)

   其他海军

   一些国家购进了具有主要飞行能力的大型两栖舰船,尽管它们在等级上都不如美国海军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

   美国境外建造的最大的全长甲板两栖舰船是法国海军的两艘“西北风”(Mistral)级直升机航母。始建于2003年的主导舰于2005年完成,它的姊妹舰——“雷电”号(Tonnerre)也于2006年完成。这些舰船都具有全长的飞行甲板及右舷上层结构;它们的飞机库甲板由一架飞机升降机和一架飞行器升降机连接起来。舰船可容纳通常450人、短途航行时900人的部队以及他们的飞行器和设备。这些舰船的小型仓坞也可以用来盛放登陆艇,船上还有大规模指挥中心和医疗区。舰船19海里/小时(35.19千米/小时)的最大速度是它的最大局限。每艘舰船能承载20架或者更多的部队直升机。  .

   法国海军同时还操作了一些具有大型飞行甲板的船坞登陆舰(LSD/LPD)。这些舰船与类似的美国海军舰船相比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

   皇家海军是发展直升机航母的先驱者,它建造了皇家舰艇“大洋”号(Ocean),这是一艘两栖攻击舰型舰船,最初被确定为航空补给舰(ASS)。“大洋”号具有航母的外形,但却是按照商船的标准制造的。

   法国的两栖舰船“西北风”号和“雷电”号是大型能力舰。它们的飞机库可容纳16架大型NH-90直升机;舱坞也可容纳2艘气垫登陆艇(LCAC)或者4艘机械化部队登陆艇(LCM(8))。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船身的直升机升降机、岛状结构的尾部以及(活动吊钩附近)一架大型的货物/飞行器升降机。NH-90是由法国宇航公司和阿古斯塔·威斯特兰公司(Aerospatiale-MBB-Agusta Westland)联合开发的一种多用途直升机。(《世界舰船》)

   皇家舰艇“大洋”号被认定为一艘攻击直升机航母(两栖攻击舰)。虽然与“无敌”级航母的外观造型类似,但是“大洋”号是柴油驱动(替代燃气涡轮),同时不具有滑跳装置。与法国和美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直升机航母不同的是,它不具有舱坞。图中的航母飞行甲板上正停靠着4架“海王”HC.4部队直升机。舰船的飞机库可容纳12架“灰背隼”或者“海王”直升机。(《皇家海军》)

   经历几次延误之后,“大洋”号于1995年下水,1999年开始服役。这艘舰船的飞机甲板具有两架升降机,可以来回搬运飞机。然而,这艘舰船没有航空支援能力,也就是说,它能够运输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以及飞行器,但是不能够操控它们。“大洋”号可以运输军队飞行器,并且承载4艘车辆人员登陆艇(LCVP);舰上可容纳500人的军队,在紧急情况下可再容纳300人。该舰船的最大缺陷就是它18海里/小时(33.34千米/小时)的恒定速度。

   尽管它有诸多缺陷,在2003年的对伊战争中,从约维尔顿的海军飞机场出发且承载了一支修理队人员的“大洋”号还是成功地完成了845中队和847中队在波斯湾北部的任务。845中队当时拥有“海王”HC.4“突击队”运输机,而847中队则拥有“山猫”攻击机和“羚羊”侦察直升机。

   作为航空舰船制造的后来者,意大利建造了两艘带有全长甲板和右舷岛状结构的船坞登陆舰。完成于1988年的“圣乔治奥”号(San Gioreio)和次年完成的“圣马可”号(San Marco)主要用来进行灾难援助和军事行动。这两艘舰船都仅由一架升降机连接飞机库甲板和飞行甲板。尽管舰船只能容纳345支军队力量,但就其规格来说已经很有能力,并且舰船可在舱坞外面携带两艘车辆人员登陆艇。

   “黄蜂”号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是(多用途)两栖攻击舰的主导舰船。“黄蜂”号航母比之前的(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稍大,具有改良的舱坞、不同的升降机排列以及出色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支援能力。图中的“黄蜂”号在2002年7月的中东地区行动中从“供应”号(Supply)补给舰进行燃料补给。“黄蜂”号上承载了一支陆战队的远征部队,这支部队的22架直升机和4架AV-8B“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正停靠在飞行甲板上。(特里萨·埃里森(Teresa Ellison),《美国海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的“大隅”级船坞登陆舰最令人感兴趣。日本于1998~2005年制造了4艘这样的舰船。然而受右舷岛状结构的宽度所限制,只有全长飞行甲板的一部分可用来承载直升机。舰船具有连接飞机库和飞行甲板的两架升降机,然而它们只能够运输飞行器,不能够运输直升机。“大隅”号和它的姊妹舰上能容纳330人的军队,在主要活动时期也可容纳1000人的军队。

   “大隅”级舰船和新型直升机导弹驱逐舰反映出日本在制造一艘真正的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方面,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苏联曾多次考虑建造可携带直升机的两栖舰船,并且涅夫斯基规划设计局也进行了相关的设计工作,然而并没有制造出这样的舰船。

   美英的舰上攻击直升机试验及皇家海军在1956年苏伊士进攻中的直升机航母经历都显示了这些舰船在军事行动中的能力。当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再也无力支持大型(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时,具有全长飞行甲板的船坞登陆舰型舰船作为小型航空“两栖舰船”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当然,这样的舰船和大型航母一样,也适用于人道主义援助和营救行动。

表25-1 2007年的飞行甲板两栖舰船
国家 舰船 满载排水量 建成时间 建成数量
法 国 “西北风”号 21500吨 2006~2007 2艘
英 国 “大洋”号 21578吨 1999 1艘
意大利 “圣乔治奥”号 7665吨 1988~1989 2艘
日 本 “大隅”号 13000吨 1998~2005 4艘
韩 国 “独岛”号 18860吨 2007~ 1艘***
美 国 “雷电”号 39400吨 1976~1980 5艘*
美 国 “黄蜂”号 39925吨 1989~ 7艘**

   *其中两艘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退役。

   **在建的“马金岛”号(Makin Island)预计于2008年建成。

   ***第二艘舰船预计于2010年建成。

   从200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普通用途)两栖攻击舰/(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型舰船上操作MV-22“鱼鹰”飞机。MV-22是一种高速且具有旋翼的飞机,它可以替代CH-46E“海上骑士”和CH-53D“海种马”,专门用于陆战队的进攻。

   来自XV-15A技术展示飞机的V-22设计在连接翼上具有一对转子发动机舱。这种机舱可以在常规飞行时旋转至水平方向,而在垂直起飞、降落和盘旋时转至垂直方向。从盘旋模式到向前飞行模式的转变仅需要12秒钟的时间。尽管可以进行垂直起落,但是翻转起飞和降落都属于正常操作模式。这种设计结合了常规飞机和直升机的优点,同时机上还具有空中输油探头。

   基本型飞机具有1万磅(4535.99千克)的内部货运能力和1.5万磅(6803.99千克)的外部货运能力。因此,MV-22的机舱内部可容纳24人的军队或者12付担架,又或者1辆“悍马”战车(Humvee)。

   MV-22的实用性及专门的V-22变体机型在反潜和空中早期预警方面的潜力,预示未来直升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能力的增强。

   图中的MV-22“鱼鹰”飞机于2006年停靠在美国军舰“黄蜂”号上。“鱼鹰”可以替代CH-46“海上骑士”和CH-53D“海种马”在陆战队中的作用。飞行中的发动机舱转向水平方位可以提高速度,飞机的轮子也完全缩回机身,飞机的后扶梯也局部降低了。飞机上可装配空中加油的探头。“鱼鹰”的最大速度是316海里/小时(585.23千米/小时),在垂直起飞模式下,飞机承载24人的军队或者6000磅(2721.59千克)货物时的攻击半径是500英里(804.63千米),承载8300磅(3764.87千克)外部货物时的攻击半径是250英里(402.32千米)。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