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上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上

坦克战斗运用的一般原则·第一·上

作者:H·古德里安 ·德

出自————《坦克—前进!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坦克及其任务

   坦克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现代坦克之所以能够满足对它们提出的各项要求,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艰苦努力和积累了多少的经验。

   德军统帅部对这种新式武器的估价是:坦克是旧式武器所不曾具备的战斗性能的综合体,因此它大大优于其它武器;坦克积极方面的特性是火力与机动力,消极方面的特性是装甲防护力。

   坦克的强点

   、因有履带,通行力强,能在战场上迅速转移。加宽履带以后,坦克的通行力还可以提高。

   、内燃发动机只要有燃料,就可以不停地工作,不象人或马匹那样容易筋疲力竭。要想不停地作战,就要充分发挥发动机的这一特性。

   、坦克可装备数种武器,能迅速做好开火的准备。因此坦克对各种目标,包括有装甲防护和没有装甲防护的,甚至是远距离上的目标,都有较高的杀伤力。

   、坦克炮塔可以旋转三百六十度,这样就可以不变换阵地迅速向突然出现的目标开火。

   、坦克带有油料和弹药,可长时间参加战斗。

  、每辆坦克都有通信设备,乘员可以听到连长的口令,也可以同本车车长通话。这使指挥坦克的灵活性和传达口令的可靠性大为提高。

   、坦克象中世纪的骑士一样,全身披有铠甲。坦克的钢甲可以可靠地保护乘员和各重要部件(发动机、燃料箱、电台和弹药)不致被各种反坦克兵器损坏。

   、坦克巨大的车体、轰隆声和快速的运动,对敌人是很大的精神威胁,其弹道低伸而射速高的火力具有更大的威胁。

   坦克的缺点

   、坦克目标大,停止间和近距离内容易被毁伤。

  、坦克噪音大,使乘员在战斗中不易判明情况,使车辆易于暴露。

  、观察地形受限,行进间震动较大,不易观察战场,尤其不易发现掩体内或伪装的敌人。因此全车乘员都要观察战场,车长还经常要探身车外,有遭杀伤危险。

   、为迅速而准确地命中目标,坦克一般装有弹道低伸的武器,不易击中掩体内或反斜面上的目标。

   、坦克也象其它任何车辆一样,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保养和经常的维护。

   、坦克的成本很高,大战期间制造一辆坦克,需要一千人花费十天的时间。原料缺乏,技术专家不足都会使坦克产量大大降低。

   坦克战术基础

   、坦克具有高度的通行力,因而有较好的机动力。坦克的行动越快,遭到敌人的杀伤就越轻。坦克还能从行进间射击,它是进攻性武器。

   、坦克只有实施大纵深的进攻,而在突破防御后能大胆追击敌人,才能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

   三、要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必须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这样既可速胜,又可减少部队伤亡。

   、坦克应选择能迅速行驶的地形行动。只有在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才能充分发挥其远射程武器的威力和火力互相支援的能力。

  、坦克应达成冲击的突然性,而且要尽量打敌防御中的薄弱点。

   、坦克需要有伴随兵力兵器协同行动。只有这样坦克才能迅速通过难行地段,打击敌人。

   、坦克即使在防御中也要执行进攻性任务。这时集中使用坦克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在局部剥夺进攻之敌的优势。

   、只有在不便于坦克通行的地形上,而且己方兵力确实薄弱时,坦克才能暂时分割配属给步兵,但分割的单位不得小于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集中指挥,并周密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

  、坦克在直接支援步兵时也要发挥其机动力。但是,在这种条件下,事实上是不能充分发挥机动力的。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得出的一般结论:

   战争证明,古德里安关于坦克具有重大作用的观点是正确的,德军使用坦克的原则也是正确的。这些原则是:快速行动和机动;集中使用所有的兵力兵器。

   只要在决定性方向上能集中全部兵力兵器,一定会取得重大胜利。这时坦克一定能突破敌人的防御,并予敌以歼灭性打击。

   如果坦克不作特殊用途的武器来使用,而作为辅助兵器使用,其作用会大大降低。德国在上次大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常常考虑不到坦克的能力。

   坦克部、分队的编制和战斗运用

   在同俄国交战以前,最大的坦克战斗单位是旅。旅由两个二营制的团编成。全旅约有三百辆坦克,在进攻中用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对俄作战快要开始时,撤消了旅的编制,建立了坦克师,师属的坦克团由二、三个营编成。独立的坦克营编在摩托步兵师内或作为统帅部预备队。一九四四年组建的独立坦克旅,只有一个坦克营,编有三十辆“豹”型坦克,因此,要实施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必须在一个方向上集结若干个坦克团或营。

   坦克旅旅长和坦克团团长根据师长的命令行动,并根据敌情和现地勘察的情况向师长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旅长仅对本旅的战术运用负责,而团长则对本团的各个方面负责。旅长辖有一个司令部连和一个修理连。在全旅(团)投入战斗时,旅(团)长乘指挥坦克指挥所属分队。根据地形条件,战斗情况和任务,团(营)战斗队形可编成一个或数个梯队。

   坦克营

   坦克营在编制上相当于炮兵营一级的单位。坦克营根据编制情况,可在一定时间内独立行动。营较长时间脱离本团行动时,可得到修理连所属分队的加强。独立的坦克营才编有一个修理排。最初建立的坦克营编有营部、一个通信排、三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每个轻型坦克连编四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中型坦克连编三个排,坦克武器为75毫米短身管加农炮。战时,坦克营起初只编二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在威力较大的坦克装备部队以后,连的坦克数量有所减少,但每营增加了一个连。一九四三年开始组建的坦克营为四连制,每连三个排,每排五辆坦克,连属指挥排编二辆坦克。只有“虎”型坦克营为三连制,每排四辆坦克,每连十四辆坦克。

   当团遭到巨大损失,而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得到补充时,为便于在战斗中指挥各分队和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团的各分队往往合编成一个营,营属各分队则合编成连。采用这种方法,还可腾出一部分人力完成其他任务(担任运动调整和作为步兵使用等等)。

   营长的指挥机构是司令部和司令部连。

   营司令部战时编有两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和若干辆摩托车,另外还有一辆配有办公设备的指挥车,车内经常有二、三名文书工作,由副参谋长领导。

   司令部连编有为在战斗中指挥本营所必需的分队。

   指挥组属营司令部建制,编两辆坦克,供营长、参谋长和营通信主任使用。这两辆坦克上装有专用无线电台,在战斗中可与营属分队、团和补给连保持通信联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军医可以掌握一辆T-Ⅱ或T-Ⅲ坦克,甚至是T-Ⅳ坦克,以便在战斗中能随坦克分队前进。

   侦察排(原称轻装排)编五辆坦克,执行侦察和直接警戒任务。

   工兵勘察排用于修路,在战斗中支援坦克,执行运动调整勤务,勘察地形,并在必要时侦察敌情。用于勘察的车辆不是装甲车辆,而是一些越野能力较好的摩托车或吉普车。有的工兵班装备一辆T-Ⅱ型坦克,后来还装备了装甲输送车,这就使工兵分队能紧随战斗分队的战斗队形行动。

   高炮排首先是为后方分队提供对空防御手段。在特殊情况下,如通过隘路、行军休息、部队集结或进至出发位置时,也可为战斗分队担任对空防御。

   战斗实践表明,坦克营各指挥机构在战斗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协同方法:

   营长位于指挥坦克内,利用电台和以下达口述命令的方法指挥本营。为能顺利完成营所受领的任务,营长应熟知战斗情况、本营任务以及上级的任务和计划。在战斗中协助营长实施指挥的人员有:参谋长、副参谋长、通信主任以及补给连连长、营军医和工程技术勤务主任等。如果平时营长的这些助手分工明确,到了战时,即便情况十分复杂,他们也可以协调地工作。必要时,这些助手还能互相代替工作。

   战争经验表明,为减少指挥机构的损失,各主管人员应有一定的位置。通信主任通常位于营长坦克内,因为保障不间断的通信联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参谋长(有时还有副参谋长)随后方分队行动,除为他们解决一般问题外,主要是组织物资技术保障工作。战斗中,参谋长在战斗队形之后跟进,战斗结束后再跟营长在一起。

   连长在战斗中用电台指挥所属分队。他常常把命令直接下达给某车。在连展开成战斗队形以前,连长在分队之前行进。连长以身作则,并不断关怀属下人员,对提高士气具有决定意义。

   排长首先应使本排坦克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战斗中,排长在履行职责方面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在本排坦克不断损失时,很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指挥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排长只能报告一下发现的目标和天然障碍物等。坦克排执行侦察、警戒任务时,在居民地、夜间或在掩蔽地形战斗时,排长则有较大的独立性;此时排长应特别注意与摩托步兵的协同动作。在其它情况下,排长多半以本车的动作指挥本排,有时要用射弹指示方向;在非战斗时节,排长则以手旗或手势进行指挥。

   车长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指挥本车。车长应选择好最便于消灭目标的阵地,并使本车在排战斗队形内占据合适的位置,不要影响其它坦克的行动和射击。对体积较大的坦克来说,一般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阵地,但有时一个不大的地褶也可能是十分珍贵的。每次转移阵地都要经过周密考虑,因为转移时要暂时中断射击,这对坦克是不利的。坦克要在其它坦克掩护下转移阵地,并且只有在新阵地能更好地发扬火力而又便于掩蔽的条件下,才能转移阵地。进攻速度越高,坦克所受到的威胁就越小。

   德军坦克的车长不直接管射击和通信联络,因而他可以集中精力观察敌情并指挥本车乘员战斗,这就使德军坦克比其它国家的坦克更有战斗力。

   炮手帮助车长观察地形。炮手遇有突然出现的目标,可不待口令立即开始射击。连长坦克上的炮手更要能够机断行事,因为连长要指挥全连战斗,有时照顾不到本车的射击。炮手还帮助车长判定距离,并且要善于迅速而精确地修正射击。优秀的炮手可以用眼睛来确定提前量。

   装填手应能迅速取下炮弹,并毫不迟延地装填火炮。他应不断地向车长报告弹药数量。战斗中,可以取用损坏坦克的弹药。

   无线电员应经常与排长或连长保持通信联络,并使车内通话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他应遵守无线电通话规则;战前,他应仔细检查电台,并调好规定的波段。在出现干扰时,无线电手应能迅速变换波段。他同时是机枪射手,主要对付坦克歼击兵。无线电员离开坦克时,尤其是当坦克完全报废时,应将无线电信号表带走。

   驾驶员应能熟练驾驶坦克。乘员的命运,以及是否能顺利完成受领的任务,跟驾驶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驾驶员按车长的指示驾驶坦克,他应注意不要妨碍其他坦克观察战场和射击。在占领阵地时,驾驶员应及时摘下排档并平稳地刹车,因为车辆不抖动,炮手即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瞄准。驾驶员应善于使坦克在高地棱线之后占领阵地;驾驶时,他应目视近前方,以便能及时发现坑洼和危险地段(地雷场等)。坦克进行原地射击时,驾驶员则负责观察整个战场。并善于利用战斗间歇保养坦克和补充油料。

   坦克全体乘员的动作应高度协调,这也正是全连顺利完成任务的决定性条件。战斗中,每个乘员都应观察战场,并利用光学仪器或观察孔搜索目标。全体乘员都应参加保养坦克和武器,协助加添油料,更换履带板和负重轮。在战斗紧张的条件下,甚至军官也要协助完成这些工作。驾驶员在战斗结束后必须注意休息,以便能尽快地恢复体力。坦克乘员组是一个亲密团结的集体,每个乘员都应以车为家。这个集体的成员如果缺额,就会使坦克的战斗力降低,使全连的力量削弱。

   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要想使坦克能机动地作战,必须对其实施灵活而正确的指挥。为能利用地形迅速前进,并能在规定时间以全力冲击敌人,必须采取适当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各种队形必须简单,以便能根据地形条件和战斗情况迅速变换队形。死板地采用某种队形,不符合现代的坦克战斗运用原则。

   德军装甲兵还在战争以前就接受了这些基本原理。战斗实践表明,这些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但是,由于战争的持久和战斗训练水平日益下降,有时人们把战斗中证明是正确的队形完全忽略了,这不但给战斗行动增添了困难,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根据战斗经验,确定行军队形、临战队形或战斗队形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为便于指挥各分队及其火力,必须使每个分队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为此,就必须使分队指挥官自己确定其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但是分队在部队的行军队形或战斗队形中必须占据上级指挥官规定的位置,并按指定的方向运动。如果根据地形和战斗情况,分队必须改变其运动方向时,分队指挥官即应将此情况报告上级长官,否则会使上级长官中断对属下分队的指挥。

   、排的行军队形为一个纵队;连和营,特别是在开阔地形上,可成两个纵队。

   、战斗以前,连和营根据当前地形和战斗情况展开成临战队形。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进攻时,连和营采取“楔形”临战队形,而在进攻方向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则采取宽正面的“楔形”临战队形。连成“楔形”队形运动时,一个排在前面,其余两个排根据地形和情况在第一排之后成纵队或“楔形”队形跟进。必须争取使尽量多的火器参加战斗。间隔和距离应根据地形性质和与坦克协同的其它兵种所需要的空间而定。如果没有新的指示,为能与敌保持接触,并不致降低进攻速度,运动方向和速度由先头分队掌握。在战斗进程中,进攻方向可能时常改变。

   、战斗时,连成一线式战斗队形,各排展开成散兵线。

   平时确定坦克之间的前后距离为二十五米,间隔为五十米。战争实践表明,这样的距离和间隔未免太小了。由于敌人射击效率的提高,坦克必须加大车间距离,采取分散配置的方法。行军中坦克之间的距离增加到五十米,而在敌人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要增加到一百米。在夜间扬尘的道路上、荫蔽地形上和不便观察的地形上,坦克之间的距离依能见度而定。

   图一:坦克排、连的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各排成一线进攻时,即构成一个梯队。梯队的数量依以下条件确定:上级长官命令中规定的战斗队形、坦克的数量和地形性质。在开阔地,进攻正面和战斗队形的纵深要加大,以便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适应突然变化的条件。情况不明时,必须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的方法,以便能抗击敌人向暴露翼侧实施的反冲击,甚至在事先派出侦察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梯次配置的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伴随坦克的火器的装甲防护力一般都很弱,有的根本没有防护。这些火器常常是属于坦克战斗队形的中心,坦克由前方、翼侧,有时甚至由后方保护这些火器。

   、根据任务、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坦克集结时可采取各种保障安全的配置方法。例如在开阔地,坦克在宽大正面上作纵深梯次配置。战争期间把这种配置方法叫做“刺猬”,采取这种配置方法,可以迅速向任一方向前出,并便于在任一方向上构成火力正面。集结的方法通常根据专门的命令确定,这要看集结的目的(为了行军或占领出发位置等)。

   、如果进攻是由团或旅实施的,这时的战斗队形可成一个梯队,也可成若干梯队(坦克营一线配置或前后配置)。

   图二:坦克营、团的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有若干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队形纵深较大,能及时支援第一梯队。此外,这样便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这个方向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确定下来)上集中兵力。不过,编成这样的战斗队形,不便对第一梯队进行集中指挥,因为在宽大正面上行动的第一梯队遇到各种障碍物时就会自然分割成若干部分。实战证明,在下述条件下宜采取数个梯队的战斗队形:在机动作战时;在遇到强敌时;遇有敌人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必须以交互跃进方式前进时(有时是由于弹药和油料不足)。

   图三:坦克排在战场上前进的方法

   部队成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所属分队的战斗队形可以有较大的纵深,这样便于利用掩蔽地形。在部队的战斗队形被地形分割时,各分队仍有自己的物资技术保障机构。此外,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还便于组织由两个方向冲击一个目标。这种队形的缺点是,所有的分队常常要一起参加战斗,因而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能互相支援或实施包围机动。而且整个部队的纵深也不大。同时,将配属兵器集中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也会感到困难。因此,主要是在实施有限目的的进攻,追击敌人或受地形条件限制不得不分散兵力时,才适于采取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

   、坦克部队(分队)指挥官根据情况应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所属部(分)队的地点。行军中和在展开时,指挥官最好位于纵队的先头,战斗中则位于战斗队形的中央。追击敌人时,部(分)队指挥官位于先头并掌握追击速度。退却时,则同接近敌人的分队在一起。

   第二梯队分队的指挥官通常同上级长官在一起。这样便于上级长官下达命令和口令。另外,第二梯队分队指挥官位于本分队之前,可以亲自或通过指挥机构(侦察排)事先熟悉地形情况,使本分队能尽快进入战斗。第二梯队的分队通常以跃进的方式前进。

   命令和报告

   军队的摩托化对下达命令的方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能够高速行驶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迫使指挥官迅速定下决心,简短地下达命令,并要求属下人员立即执行命令。否则,技术装备的一切优点都是没有用的。

   在开始使用无线电台以后,下达命令的方法起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坦克连的坦克乘员能象过去骑兵连的骑兵一样听到连长的声音。在没有使用电台的时候,只要战斗队形一分散,指挥官和属下人员就联系不上了;有了电台,指挥官和属下就可以经常建立直接联系。书面命令和通过第三者传达的命令,还都是间接受领的命令。由于指挥官能与属下人员直接联系,下达的命令也就更有效了。此外,指挥官的坦克就编在战斗队形内,这使指挥官能更多地见到属下的坦克。多变的战场情况,要求下达象电报那样简短而便于执行的命令,不能编制形式主义的命令。检查对命令的执行情况也方便多了,因为指挥官可以一边听取无线电对话,一边亲自观察战场。属下对命令不理解或理解不正确时,可以比过去更快地说清或进一步明确。

   上级长官也利用了这种亲自与部队联系的可能性。坦克第2集团军的士兵,有谁在1941年不常在第一线部队见到古德里安上将呢!他置身于部队之中,同时由自己的装甲车辆用电台同集团军司令部保持联系。交战双方军队的机动能力都在提高,这就要求给各级指挥官更多的主动权,而不必给他们下达非常具体的指示,不必给他们限定什么框框。命令只需要明确指出要做什么,至于怎么做,那是命令执行者的事情,任务越重要,参战部队的规模越大,越要给现场指挥官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只有在上级首长更好地了解地形和战场情况时才指示如何执行命令。

   命令的种类

   预先号令下达的目的是给属下更多的时间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使他们能更顺利地执行任务。坦克也不是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当然,坦克应当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装满油料和弹药等等),但是总还需要一些时间加温和发动发动机(尤其是冬季),以及下达命令等。因此,需要下达预先号令,而首先是关于侦察、现地勘察和行军的内容。

   局部命令这是根据坦克战进展迅速这样的特点下达的命令,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常常要下达局部命令。这种命令可以用电台以报或话的形式下达,也可以口头下达,其内容只包括下级在执行任务中需要及时了解的情况。局部命令通常在行进间下达。

   综合命令这是正统形式的命令。但是对坦克连、营来说,只有在下达和执行命令的人都有充裕的时间,而且对完成任务有实际好处时,才下达这种内容详细的命令。

   在组织需要周密准备的进攻时(如夜间、强渡江河等),以及在组织有计划的退却时,需要下达综合命令。每个分队(包括坦克的乘员组)都要不同程度地参加对情况的预先判断和准备战斗。为更好地判断情况,需将情况作一概括,以综合命令形式下达。

   关于物资技术保障的特别号令可以战斗命令形式或以号令形式,口头或用电台向分队直至团下达。装甲兵的物资技术保障比其它任何兵种都更重要,是顺利执行战斗任务的先决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一次证明一条旧原则的正确性,即在任何命令里都不需要有不说明任何问题的多余话,如“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等,也不需要什么加强语气的话,如“竭力”、“坚决”、“务必”、“彻底”等。这些话在激烈的战斗情况下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会影响长官的威信。但是尽量把命令说清楚有时是有益的。例如:“为保证抢救三辆坦克,在××时前要守住既占地区。”这对提高德军士兵的士气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他们的行动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对谁有利。

   报告

   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各种报告的内容和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因为除了战术性的报告和补给方面的报告以外,还增添了纯技术内容的报告。但是,平时实行的一整套报告制度,战时不一定能实现。首先,关于报告呈递期限的规定就不一定能实现,尤其是需要在夜间、雾天或天气、道路不好,甚至是在游击队占领区传送报告时,在时间上就更没有保障。这时就要看对报告的需要程度。对每个报告的基本要求是:可靠性和客观性。报告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否则会造成判断情况错误,从而定下不正确的决心,以至于下达不正确的命令。拟制报告的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提供虚假情报的后果。但在战时,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的,特别是要求部队执行难以胜任的任务,而上下级又没有充分了解时,下级提供的情报就更不一定准确。

   对报告的要求

   、要确切地说明,你所报告的情况是见到的还是听到的。见到远方燃烧的坦克,还不能充分证明这辆坦克已被击毁。

   、报告情况要全面:何时、谁、如何、何地。否则,报告的情况可能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可能有不同的人报告同一情况。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由于报告不清,本来只击毁两辆坦克却成了四辆。

   、不要忘记讲明地形情况。以下各点对使用坦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道路、通路的情况以及桥梁的载重量;

   2)沼泽地、森林地和徒涉场的可通行情况(只要一个人背上背着一个人能通过的地方,坦克就能通过);

  3)集结、展开、占领出发地位和隐蔽接近敌人的道路;

   4)是否有修路、架桥、开设渡口和伪装的就便器材。

   、要附以简明的要图。绘制要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反映长官需要的情况;

   2)准确标示己军和敌军位置;

   3)专门标出(用水平线或细线条)观察条件较好的高地;

   4)一切说明都在要图的同一张纸上注记;

   5)必须说明图的比例尺并标示方位。

   、确定报告的类别及呈送报告的方法和时间(注意保密)。

   、每份报告上都应有报告人的签字以及报告日期和具体时间(即发出报告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必须检查报告的呈送手续是否正确(发出报告要领取收条)。

   战斗报告

   战争期间,每次战斗以后都要编写战斗报告。报告内容只包括按时间顺序发生的重要事件。上级长官的命令和下级的报告可直接反映在报告里,或作为报告的附录。总结战术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便能在类似的条件下运用这些经验。在报告的结尾说明人员和技术装备方面的损失以及缴获的战利品和俘虏情况。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官、准尉和坦克乘员名单要专门附在报告的后面。

   图四:由标定线指示目标的方法

   坦克地图、标定线和地形座标

   坦克地图对装甲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总参谋部的地图没有考虑坦克战斗运用的特点,只是部分地适于装甲兵使用。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常常把坦克所需要的情况用细线条或彩色笔标在图上。

   标定线在地图上可以起到伪装真正进攻方向的作用,也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标定线是在进攻方向上某两点之间标定的一条线,线上标出以厘米为单位的分划,第一点标以两位数的数字。为指示地形上的某方位物,即由该方位物向标示线作垂线,垂线上也以厘米为单位标出分划。当进攻方向有变化时,即标出以其它字母为代字的标定线,以示与原来标定线的区别。除标出标定线以外,在编写报告时还要标出所使用地图的比例尺。

   如有时间即进行地形座标。每个地物都有一代称,并以四位数的数字标在地图上。各协同行动的兵种都使用同一的座标数字。这些数字便于下达命令和编写报告。

        例如,“六七高地以北一公里处的森林里的反坦克炮正向高地进行射击”可以简化为:“五五三五反坦克炮射击”。

   信号

   和平时期曾使用过许多各种各样的信号。战争中,这些信号的数量大为减少,因为有些信号不便于在战斗中使用。战斗中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敌人身上,不十分考虑使用什么样的信号。坦克损坏或要求援助时,通常使用旗语信号。无线电静默或在行军中无线电台损坏时,以及在战斗以后,一般采用以下信号:

   向上举起手旗——“集合”;

   数次举落手旗——“跟我来”;

   挥动紧急使用的手旗——“注意,地雷”;

   手旗倒置——改变电台频率。

   无线电台

   没有电台即无法指挥坦克分队。无线电通话是主要的通信联络手段。只有利用无线电通话才能及时下达射击任务和灵活地指挥各分队。德军装甲兵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重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有上等的电台,而且能够很好地组织通信联络。在这两方面,我们都优于敌人。有线通信所起的作用稍小一些,它只在休整、大休息或占领出发地位以后使用。

   大战以前,每辆坦克都有一台无线电接收机;班、排、连长除此以外还有一台无线电发信机,连长还有第二台接收机。团、营长车配有中波电台,能在远距离同上级首长、友邻或自己的后勤分队(修理连等)保持通信联络。由于坦克师属部队中有大量的电台,因而要求严格遵守无线电纪律并周密区分无线电通信波段,这对使用无线电台有一定的约束。

   战争期间,认为下述无线电通信原则是正确的:

   、无线电明语通信只有在战斗中需要短时间执行某项命令时才采用,例如命令开火或实施机动时。但是,一般都要编成密码:

   1)部队、司令部以及负责人的名称可以采用密语,如“指挥官——蜻蜓”;

   2)关于时间,采取增加数码的方法表示

   为保密起见,非急需使用的战斗报告,用无线电以密语发出。

   、坦克连的各车均使用规定的同一频率工作,只有连长的第二台收信机使用营的频率。营长的命令通常由无线电员接收,尔后将记录交给连长。当营长呼唤并要求连长答复时,如连长正在发话,无线电员可打断连长的通话;但在战斗中,特别是在指示目标时,无线电员则不应干扰连长。车内乘员除装填手外,均可利用车内通话器通话。无线电员应在坦克向车外通话以前,使车内通话中断。排长和车长只有在需要报告敌情或上级呼唤时才能发话。

   、在任何情况下采用重复通信的办法都是适宜的,当使用炮兵和步兵通信网路时,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采取重复通信的办法。

   、做好无线电通信准备的时限,在命令中规定。在战斗间歇期间,为了省电,常常要规定电台只处于接收状态的一段时间(例如每一小时的头十分钟)或规定电台工作间歇时间。

   、在坦克与其它兵种协同行动时,如这些兵种(步兵、炮兵、航空兵)使用的电台型号与坦克电台型号不一样,就要专门派出一辆带电台的坦克或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与之保持通信联络。也可由协同的兵种派出带电台的通信军官。

   图五:加强坦克营无线电通信要图

   、远距离通信时(例如追击期间),要把电台设在较高的位置上,或以电报方式通信。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设接力电台。电台在停止间的通信距离要大于行进间的通信距离。

   、因地形(山地)和气象条件发生干扰时,则使用其它通信器材——汽车、手旗或各种信号。敌方干扰无线电通信时,即迅速变换频率。

   口令和命令用语

   在使用无线电台指挥时,口令和命令是有所区别的。下达口令的顺序,如:“蜻蜓——楔形队形——前进!”

   下达命令的顺序为:“分队——方向或行军队形——任务。”下达射击任务时还要指出距离和目标。例如:“蜻蜓——11:00——反坦克炮——一千三——消灭!”

   电台的战术技术性能

   超短波电台的通信距离为3~4公里。功率为30瓦的中波电台,行进间发报时,通信距离约30~40公里;而在原地工作并架高天线时,通信距离达120公里。

   团对营和营对连均建立“星形”通信(若干台对一台),即属台能同时收听。同上级长官以及配属的支援兵器建立直接的通信联络。

   坦克射击

   战争中的主要之点是射击。无情的战争规律要求迅速歼敌。一切行动都要为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使用武器并发挥其战斗威力而提供保障。使用优良武器进行有效的射击,可以使坦克兵提高信心;由于有装甲防护,还可以使坦克兵的这种信心得到加强。

   我军坦克射击效果一般优于敌军。其原因是:正确的射击训练;坦克武器高超的弹道性能;优质的光学仪器。战争期间,由于坦克炮口径加大,炮弹装药增加,身管加长以及采用新弹种,使得坦克炮的威力大大提高。战争后期的坦克在开阔地形上进行战斗时,一般在1500~2000或更远的距离上即开始射击。坦克炮不断改进,射击精度越来越高。

   在大战开始以前还作为轻型坦克主要武器的机枪已退居辅助地位。对于压制和消灭敌人的坦克歼击手和暴露的火器,机枪具有很好的效果。在中距离上,机枪能够对暴露的大面积目标进行有效的射击。机枪由于能够速射,而且对人员的精神威胁较大,在夜战中仍有重大意义。

   自动步枪、手榴弹和爆破器材可以作为坦克武器的补充。它们可以作为坦克乘员近战自卫武器和器材,特别对坦克周围的死区和在车外战斗时就更加有用。

   随着弹道的低伸和炮弹穿甲能力的提高,射击方法逐渐简化。这使射速提高,坦克的火力威力也随之增强。

   在超过瞄准镜距离表尺分划的距离上进行射击,是不符合德军对坦克的战斗运用观点的。坦克炮一般不用于间接瞄准射击,只有在出现天然障碍(江河、沼泽、沙丘等),无法接近目标而且没有其它重型火炮时,才进行间接瞄准射击。从行进间射击的方法,平时训练中常常采用,战时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例如:与敌突然遭遇或夜间战斗等。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火炮稳定器,射击精度不高,弹药消耗却很大。

   烟幕弹使用得很少,因为坦克携带烟幕弹要占其它炮弹的位置,而小口径发烟弹的发烟量又很小。此外,军工厂生产的坦克用发烟弹的数量也很少。由于这些原因,施放烟幕的任务均由支援坦克的炮兵来完成。

   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坦克连采用了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射击方法。某些连队在坦克炮塔上安装了简易瞄准具(豁口和准星),车长可以利用这个瞄准具迅速向射手指示发现的目标。有时要突然使坦克停止前进,或稍作后退,以诱使敌人射击,从而查明敌人反坦克武器的发射阵地。伴随坦克的步兵数量常常是不足的,这就要求坦克互相进行火力支援,并彼此通报来自敌方的威胁。坦克乘员同掩蔽壕内的步兵作斗争是很困难的。如果坦克已经开到壕上,就要根据其它坦克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由一名乘员由车底安全门用自动步枪向敌人射击,以消灭坦克底下的敌人。

   在坦克越过高地棱线、开出森林或居民地以前,车长最好在坦克还未开出掩体时即下车,用望远镜观察好地形。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敌人的一些活动情况和伪装不好的火器,并采取必要的对策。有时对怀疑有敌人的地方打一枪,就可以发现敌人一个发射点。

   单辆坦克以及整个坦克分队的射击和战术具有重大意义。每辆坦克都是一个独立的火力点。战斗胜负决定于坦克乘员的训练水平。射击效果、火力速度和机动取决于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射击方法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在使更多的武器发扬火力时,才能迅速取得胜利。以单辆坦克的瞄准射击消灭敌人的反坦克兵器和坦克是至关紧要的。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肃清某一地区的敌人时,同步兵协同的坦克应搜索和消灭敌人的抵抗基点。

   大战经验证明,下述坦克射击要则是正确的:

   一、坦克的发射阵地

   发射阵地选择的地点必须便于伪装和掩蔽坦克,但要保证火炮有自由的射界。根据地形特点,发射阵地可以直接选在高地棱线和天然屏蔽物之后。只有在需要迅速展开火力战的情况下才占领观察阵地。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掩体内做好,以便随后能迅速开火。

   图六:坦克的发射阵地

   二、侦察目标和判定距离

   车长、射手和驾驶员在观察战场时应互相援助,通报观察情况。

   战斗开始前侦察目标是很重要的。根据观察结果、前进阵地上的部队提供的情况、航空照片以及俘虏供词,编写出有关敌军火器配置情况的第一批材料。正确判定至目标的距离,能提高射击精度(这点在用爆破榴弹进行远距离射击时更为重要),并减少弹药的消耗。如时间充裕,例如在准备进攻或担任警戒时,要预先测出至敌人可能接近的地物的距离,并在要图上标出地物。为测定距离,必须利用一切工具,如地图、其它兵种的测距仪(坦克分队没有测距仪)以及光学器材等。地形特点、照明度、气象条件以及目标的尺寸和亮度对正确判定距离有很大影响。若已知坦克的宽度,利用望远镜的分划可以判定至坦克的近似距离。

   例:坦克宽3米,观察坦克的角度为二个分划(0-02) [ 注:一个分划相当于1密位。 ] 。因此,距离为3米×1000/2=1500米。

   但在目标突然出现时,一般没有判定距离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坦克的全体乘员迅速作出反应和协调行动十分重要。

    、目标指示

   在发现伪装很好而难以判明的反坦克兵器时,准确指示目标十分重要。

   粗略地指示目标,一般可利用表盘。坦克炮塔水平射角为360,象表盘一样分成12个分划。相当于表盘上数字12的位置为坦克运动方向。图上炮管所指为4。利用光学瞄准镜里的分划能更准确地指示目标。为实施集火射击,指挥官坦克或发现目标的坦克应向目标发出射弹。这是能尽快集中火力的最好办法。

   图七:按表盘分划指示目标

   、武器和弹药的选择

   穿甲弹用于消灭装甲车辆和有装甲防护的火器,首先是反坦克炮、装甲列车、轻型的永备发射点(对射击孔射击)等。

   装有瞬发引信的爆破榴弹用于消灭未经掩蔽的运动目标或部分掩蔽的掩体内目标。装有延期引信的榴弹用于消灭野战掩体和工事。在地面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进行跳弹射击。

        烟幕弹首先用于迷盲形体较窄的目标、反坦克兵器和观察所,也可用于指示目标。实践证明,使用烟幕罐投放装置施放烟幕常常效果不好,因为该装置容易失灵。相反,从炮塔上手工投放烟幕罐效果倒好些。

   、瞄准

   直接瞄准时,利用光学瞄准镜赋予火炮射向和射角。除了对近距离大型目标射击以外,瞄准点都是选在目标的下方。在对不大的目标射击时,必须考虑炮膛轴线与瞄准线之间的距离。

   在有专门的瞄准装置时,可以采取分别瞄准的方法进行射击。在这种情况下,水平瞄准即象直接瞄准一样进行,垂直瞄准即象间接瞄准一样进行。但是,战争期间因为弹药供应不足,没有采取这种瞄准方法。

   、射击方法

   射击方法应简便易行,以保证能迅速开火。具体选用哪一种射击方法,应根据武器和弹药种类以及目标特点而定。多数情况下都要保持较高的射速。对于距离远的重要目标,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将其消灭,为此要以数辆坦克进行集火射击。对较小或较大的目标(装甲列车和纵队)都需要这样做。如果目标是敌人的装甲列车或纵队,首先要阻止其前进,然后集中打列车的机车或纵队的先头车辆,并趁敌陷于混乱或调头之际将其消灭。情况允许时,例如在黄昏或夜暗由掩体或屏蔽物后面的发射阵地进行射击时,要求根据无线电台发出的口令或根据信号突然开火,这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试射和效力射

   由于坦克炮弹道的低伸性,只有在距离超过1500米时才进行试射(使用空心装药的弹种时为600米)。试射方法主要决定于目标尺寸和观察条件。首先进行方向试射,然后进行距离试射。当前面的地形和目标后面的地形开阔时,采用夹叉试射的方法。根据射击教范的规定,距离达2000米时,第一个夹叉的宽度为200米;距离超过2000米时,夹叉宽度为400米。采用逐次折半交叉的方法,上述交叉的宽度可分别缩小到50和100米,而后即可进行效力射。在采用夹叉试射的方法时,如地形影响对射击效果的观察,即可采用使炸点逐次接近目标的试射方法。在用穿甲弹进行射击时(新型坦克装备部队以后),不进行试射。

   通常,以最大的射击速度进行效力射。如不进行试射,效力射开始即使用瞄准镜,测定的距离要适当增加100米。当对横向或斜向运动的目标射击时,必须有提前量。提前量决定于弹种、目标运动速度以及至目标的距离。

   、炸点观察

   射击效果决定于判断炸点是否正确。判定炸点是很困难的,因为发射时形成的烟雾,特别是沙地或干土地掀起的尘埃对观察影响很大,而且射速也随之降低,因为只有在烟尘消散以后才能开始瞄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由友邻坦克协助实施射击的坦克进行观察和校正射击。此外,风对射击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使用烟幕弹射击时,风力影响更大。因此,要根据炮弹爆炸时的闪光点来判定炸点的偏差。战斗中,风对坦克的运动也有影响。若风由右侧吹来,射击的坦克就要左转行驶一段较长的距离,以免风吹起的灰尘迷盲进行射击的坦克。

   图八:用烟幕弹射击

   、射击指挥

   射击指挥包括判定、选择和区分目标,选择射击方法,指示目标,确定开火时机,观察炸点,修正射击,观察射击效果以及更换目标或确定停止射击的时机。正确的射击指挥是顺利指挥坦克整个战斗行动的重要前提。

   炮弹种类及其作用

   穿甲弹具有钢质厚壁壳体,内装炸药、弹底引信和曳光剂。它可穿透相当厚度的装甲板。

   次口径弹具有由坚硬金属制成的穿甲弹心。该弹心固定在弹体内。这种弹比一般穿甲弹轻,初速较高。其穿甲能力也很高,因为它依靠弹心穿甲。

   空心装药破甲弹炮弹与装甲板接触爆炸时形成聚能气浪摧破装甲。其破甲力与射程无关,但其对车内的破坏作用不如其它反坦克炮弹大。为使弹体不致在炸药消耗完以前破坏,必须减低炮弹在与装甲板接触时的速度,而且要降低炮弹的初速。因此,炮弹的射程不超过1200米。

   杀伤爆破榴弹口径在75毫米以上,装有瞬发引信和延期的惯性引信。

   烟幕弹内装发烟剂并装有撞发引信。烟云面积不大(直径约30米),发烟持续时间为20~25秒。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