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第十六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第十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战略轰炸·第十六

 作者:钮先钟·中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出自————《战争通史

   独立空军与战略轰炸

   飞机成为战争工具固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即已开始,但所谓“空权”(air power)的观念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品。首先建立第三军种的是英国,时间是在1918年4月1日。

   此后,其他欧洲国家也都起而效尤,不久法德意等国都有了独立的空军。航中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作的主要贡献即为支援地面作战,但自从空军取得独立地位之后,所有空军人员遂开始不以此种任务为满足,此乃非常自然的心理。假使空军除支援地面作战之外更无其他完全属于其本身范围之内的任务,则其享有独立军种的地位也就似乎缺乏理论的根据。于是所谓“战略轰炸”(strategic bombing)的理论遂应运而生。

   首先提倡战略轰炸思想的人即为英国空军将领,最重要领袖人物是从1919年到1929年之间连任英国空军参谋总长的滕恰德(Hugh Thenchar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许多人把此种理论的创立归功于意大利的杜黑(Giulio Douhet)将军,但据李德哈特考据,杜黑虽在1921年即已著作其《制空论》(The Command of Air),但因人微言轻,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对欧洲军事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实极为有限。

   杜黑为炮兵军官出身,诚然其思想颇富创造性,具有先知先觉的意味,但对于航空却是外行。他的书最多只能算是开风气之先,至于内容则不仅浅陋而且错误百出。李德哈特认为英国空军参谋本部的思想是早已有远较完整的发展。

   英国空军的基本思想可以简述如下:“战略空中攻击是一种对敌国作直接攻击的手段。其目的为剥夺敌方持续战争的工具和意志。其本身既可能为胜利工具,也可能为使其他军种赢得胜利的工具。此种攻击与过去任何种类的攻击都有所不同,因为只有此种攻击始能使敌方心脏地区受到迅速和直接的毁灭。”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理论可谓完全言过其实。以当时的航空技术而欲进行如此富有雄心的攻击,实无异痴人说梦。但英国空军又是不得已而必须唱此高调,否则在其成立的最初10年内,也就无法对抗那两个资深军种的压迫,而将再度沦为他们的附庸。

   因此在其思想的发展上遂不免矫枉过正。第一,认为空军应以战略轰炸为主要任务,其他一切任务都被认为次要甚至不必要。第二,确信攻击为最佳的防御,要击败敌方空军和赢得制空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轰炸敌方航空工业和空军基地。此种理论本身有无疑问姑置不论,仅以当时实际情况而言,也可说文不对题,但其影响却遍及各国的空军。于是在空军组织之内,轰炸机部队变成天之骄子,而战斗机部队则恰如无名小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经验

   德国空军自建军以来,基本思想也大致和英国人相似,即重轰炸而轻战斗。所不同者,他们比较重视战术性的轰炸,尤以所谓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最负盛名。战争爆发后,德国空军对支援地面作战的任务有极卓越的成就,对初期闪击战的胜利是功劳颇大。但此种成就并不能使好大喜功的戈林感到满足,因为他也像当时各国空军领袖一样,希望能有一次让空军单独赢得胜利的机会。

   但此种尝试却完全失败。最先他夸下海口,保证空军可以歼灭在敦刻尔克的英军残部,结果却让敌军安全逃走。接着在不列颠之战中又想仅凭空军力量来击败英国,结果是损兵折将不了了之,自此之后,德国空军遂一蹶不振。概括言之,德国空军的作战始终是处留在战术的阶段,根本缺乏战略攻击能力。

   1939年9月2日,即德军侵入波兰的次日,由于罗斯福的呼吁,英法德三国政府都宣布其轰炸将仅限于军事目标。1940年2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再度宣布:“不管其他国家如何,英国政府绝不因为恐怖主义的目的而攻击后方平民。”丘吉尔也曾说过:“从空中攻击不设防城市是一种可鄙的行为。”但当他就任首相那一天,却下令轰炸德国弗赖堡城(Freiburg)。史配特(J. M. Spaight)说:“在德国尚未轰炸英国之前,英国却首先轰炸他们的城市,这是一件历史事实。”史配特为当时英国空军部次长,其言应信而有征。此即所谓“战略”轰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开始,实际上应该说是“非战略”,因为弗赖堡为一座古老的大学城,毫无战略意义之可言。

   1940年9月3日丘吉尔说:“战斗机虽是我们的救星,而轰炸机才是争取胜利的工具。我们必须加速发展轰炸能力以求炸毁敌人的全部工业和技术组织,那也是其战争努力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他发表这种言论也自有其苦衷。自敦刻尔克之战后,英国人在地上除了挨打以外几乎没有还手的机会,所以惟一报复的途径即为从空中攻击德国的本土。但以1940年那样粗劣的轰炸工具,而希望能命中德国境内的工厂,又或希望对城市的轰炸能打击德国人民精神和动摇纳粹统治基础,那真是荒谬的笑话。诚如富勒将军所形容的,当英国轰炸机第一次把炸弹投在鲁尔(Ruhr)地区时,简直就像把豆子撒在金字塔上。

   轰炸目标的分类

   在原子弹发明之前,要想用轰炸手段来造成大量毁灭真是谈何容易。要想达到此种目的,不仅需要极庞大的兵力,而且在目标选择上更必须作慎重的考虑,即令如此,也还是不能使战争得以迅速的结束。

   从理论上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轰炸机所攻击的目标可以概括地分为下述五大类:

   1、军事类:这主要属于战术轰炸的范围。

   2、工业类:这是一种复杂而分散的目标。要想毁灭敌人的工业,也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其所需要的飞机数量将达到天文数字。

   3、都市类:即城市及其居民。轰炸目的是要使他们精神崩溃,发生叛乱或强迫政府投降。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希望。

   4、能源类:包括煤与石油。当时煤为德国经济的动力基础,而石油则为战斗部队的机动来源,若无石油则一切作战都将瘫痪,但煤矿本身不易从空中加以攻击,石油工业也是一种比较不易攻击的分散性目标。

   5、运输类:主要为铁路系统。若能使其瘫痪,则整个德国的战争努力也会随之而瘫痪。不仅战时生产将趋于停顿,而且作战也将受到严重阻碍;

   基于以上的分析,即可知最重要的是运输类目标,简言之,即为德国的铁路网。若能彻底摧毁这一目标,则许多其他目标也都会间接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比直接攻击目标本身还更为有效。反而言之,最无战略价值、最不人道也最不经济的攻击即为轰炸城市。但很令人费解,英国空军在较早的阶段对于有重要价值的目标却很少触及,而对城市的攻击则似有乐此不疲之感。

   主要原因是英国轰炸部队技术太差,命中率太低,而在日间作战时又难于对抗德国战斗机的拦截。所以惟一能采取的方法就是对城市的夜间滥炸。为了掩饰自己的弱点,遂更强调宣传其攻占对敌方民心士气的重大影响。简言之,他们认为粉碎敌方人民战斗意志比毁灭敌方战争实力远较重要。

   千机大空袭

   1942年2月,号称“轰炸大王”的哈里斯(A. T. Harris)接任英国轰炸机部队司令。此公个性坚强,勇于负责,对这个部队的确能提供有力的领导。但事后看来,他却是头脑僵化,刚愎自用,有许多观点和决定都曾犯重大错误。

   哈里斯新官上任之后,其主要的贡献即为宣传已久的“千机大空袭”。他希望能集中战机以减少损失而产生较大效果。1942年5月30日,哈里斯集中一切兵力,勉强凑足轰炸机1046架向科隆(Cologne)城发动了一次空前的大空袭。以后又继续进行过两次大轰炸,但飞机也都不过900余架。此种攻击虽声势骇人,但实效并不理想,相反英国空军损失则相当可观,而且大部分都是尚在训练中的单位,殊属可惜。此后一直到1944年为止,英国人都不曾再作“千机”的空袭。

   事后发现,1942年内,德国军需生产大约增加了50%。石油工业本是德国的最大弱项,但几乎完全无恙,而飞机产量还大有增加。总括言之,从1940年到1942年,英国空军进行的战略轰炸既不合于经济原则,又不具战略价值,几乎完全是浪费。

   卡萨布兰卡会议的决定

   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Casablanca Conference)对于战略轰炸的作战曾做出下述的决定:英美空军应逐渐破坏和毁灭德国的军需工业及经济体系,并打击德国人民的精神,以达到足以使其军事抵抗能力受到严重减弱的程度。此项决定非常微妙,使美英两国的战略空军都各得其所。美国第八航空军(8th. U.S.A.A.F.)所重视的是决定的前一段,而英国轰炸机部队则为后一段。他们所采取的方法也不相同:英国人仍继续在夜间滥炸德国城市,美国人则认为欲使轰炸精确必须日间攻击。就理论而言,美国人的见解似乎比较高明,不过其效果还是不理想。

   尽管德国战争工业曾受到无数次的攻击,其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继续增高。1945年所发表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曾解释说:“建筑物的毁灭并不一定表示其重要机器也成比例毁灭,所以敌人往往仍能继续生产,其恢复之迅速几乎超出想象。”

   对都市内目标的攻击虽也能造成重大损失,但对军需生产却无太多实质影响。从1939年10月到1945年5月,同盟国空军曾对60个城市投下150万吨炸弹,在这些城市中共有居民2500万。估计约有360万间住宅被炸毁,约占德国住宅总量的20%,并且使750万人无家可归;轰炸大约炸死30万人,炸伤78万人。诚然,此种打击相当残酷可怕,但“战略轰炸调查报告”对德国人民的心理反应却曾分析如下:

  在纳粹的无情控制之下,他们对于连续不断的空袭所产生的恐怖和痛苦,家庭和财产的损失,生活的困难都表现出惊人的抵抗能力。他们的信心和精神支持力固已降低,但只要生产工具仍存在,则他们还是能够有效率地继续工作。一个警察国家对其人民的控制力绝不容低估。

   1943年全年,投在德国境内的炸弹总量约20万吨,比1942年差不多高出5倍,但德国的生产力反而升到新的高峰,全部军备产量平均增加了50%以上。在同盟国方面,此种好大喜功的战略轰炸对于资源的消耗几乎已成无底洞。自1942年11月联军在西战场发动攻势以来,几乎在每一战役中联军都感到登陆船艇和运输机的不够用,如果能把用在战略轰炸方面的资源分一点给其他方面,则联军作战效率可能会有所提高,而进度也可能较为迅速。简言之,直到1944年春季,所谓战略轰炸都是一种浪费和失败,徒然消耗许多人力和物力,结果不但不能缩短战争,反而延长了战争。

   “霸王”作战

   当艾森豪威尔开始准备进攻法国时,战略轰炸才开始转向新的方向。艾森豪威尔根本不相信仅凭战略轰炸即能使德国屈服。事实上,除极少数死硬派以外,连航空人员也同样不相信有此可能。由于“霸王”作战现在已成西方同盟国一切战争努力的焦点,艾森豪威尔遂要求在准备和进攻的阶段中,战略轰炸部队也应由他统一指挥,以便集中一切可用的三军兵力来发挥最大的战斗功效。

   尽管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但很自然会受到战略空军大将们的激烈反对。他们始终执迷不悟,相信自己的法宝。因为有丘吉尔和马歇尔的支持,所以最后遂做出一种折中案:英美两国战略空军名义上仍维持其独立地位,但实际上应受艾森豪威尔的“战略控制”。艾森豪威尔遂授权其副帅、英国空军上将泰德(Lord Tedder)代他执行此种控制。

   指挥系统勉强做出合理安排之后,次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为攻击目标的选择,城市和工业的攻击都已证明效果不佳之后,现在所剩下的选择就只有能源和运输两大类。美国战略空军指挥官史巴兹(Gen Spaatz)主张集中兵力轰炸炼油厂,泰德却力主攻击铁路系统,后者认为只有轰炸运输线始能对德军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而轰炸炼油厂,则也许还要有几个月的时间始能收效。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完全正确的,不过为了尊重美国人,结果在优先次序上定为运输第一,人造石油第二。

   在1944年4月到6月之间,英国轰炸机部队遂改向以法国的铁路网为主要攻击目标,并且仍参加对军事目标的攻击。至于对德国城市的滥炸则已暂时停止。事后看来,泰德用空军瘫痪敌方运输系统的作战对于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是有莫大的贡献,美中不足的是美国第八航空军在这个阶段仍继续其对德国石油目标的攻击,而未参加此种作战,否则收效可能会更大更快。

   能源的攻击

   在联军准备侵入和登陆进攻期间,空军主要作战目标为破坏德国与诺曼底之间的铁路交通,以后由于战线的东移,于是对水陆交通的攻击也就向德国境内延伸,到10月间,德国西部的交通遂已全面瘫痪。这样也就使作为德国主要能源的煤供应失调,因为煤的运输有40%都是由铁路负责。这对德国战时生产的打击也非同小可,远比直接轰炸工厂更为厉害。

   德国石油来源有二:(1)为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天然石油,而又以前者为主;(2)为国内18个炼油厂所生产的人工石油。美军虽曾一再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但收效甚微。不过在1944年8月,那些油田即已为俄军所占领,于是人工石油的重要性遂突然增大。因此,史巴兹所指挥的攻击也就开始发挥巨大的战略作用。

   1944年5月,德国人工石油产量为31.6万吨,6月减为10.7万吨,9月更减为1.7万吨。航空燃料则从17.5万吨减到5000吨。石油减产对德军战斗效率产生了直接减弱作用:飞机无法起飞,车辆也无法行驶。此外,对于一切要用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例如弹药和人工橡胶等,也都产生严重影响。

   从以上事实看来,仅当空中攻击专以运输和能源为目标之后,才真正可以算是战略轰炸。假使从一开始即有此种认识,则可以节省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最后阶段的作战

   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5月可算是轰炸机如日中天的时期。1944年4月,英国轰炸机部队的第一线兵力为1023架,12月增到1513架,次年4月更增为1609架。美国第八航空军的轰炸机实力则分别为1049架、1826架和2085架。1944年最后3个月内,英国轰炸机所投的炸弹比1943年全年还要多,在这几个月内,鲁尔地区曾落下6万吨炸弹,诚如英国官方战史所云,此时轰炸机的作战几乎是无所不能,无往不利。在这种的攻击之下,德国人的抵抗日益消沉,其战时经济也已被绞杀。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轰炸机部队又恢复其对城市的滥炸,无论从战略或道德的观点来看,这都是不必要而应加以谴责的。反之,美国空军则仍坚持其精密轰炸的原则,其态度实远较认真合理。到1945年4月,值得一炸的目标的确已经太少,于是无论区域性或精密性的战略轰炸都已无用武之地,所以轰炸部队遂又改以对陆军的直接支援为主要任务。但此种支援不仅画蛇添足,而其所造成的废墟反有碍于陆军的迅速前进。

   结论

   当英国人开始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时,曾寄予其莫大的希望,事后看来,那种想法简直是荒谬。直到1942年,轰炸对于德国只能算是麻烦而不是威胁,对于英国人最多只能产生一点兴奋作用,甚至连这一点也都颇有疑问。在1943年,由于有了美国生力军的参加,轰炸对德国所造成的损失才开始增大。但事实上,轰炸对德国的战时生产或民心士气还是不曾产生重大影响。

   直到1944年春季,才真正有决定性的改变,其最大贡献还是对“霸王”作战的支援。有充分证据显示,若能对交通和石油目标作较佳的集中攻击,则战争也许至少可以提早几个月结束。

   总而言之,对于英美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可以做出下列三点结论:(1)以当时客观条件而言,空军不能也不曾独力赢得战争;(2)直到1944年方算有真正的战略轰炸,但其效率仍不曾充分发挥;(3)尽管有其一切的失算和错误,轰炸作战对于击败希特勒的战争仍不无相当重大的贡献。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