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上)·第七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莱特湾海战(上)·第七

莱特湾海战(上)·第七

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

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

出自————《战争通史

   (一)“舰队突入作战”法——“捷一号作战”的背景

   莱特湾海战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是最后的、也是决定性的海战。这一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海军从此丧失了作战机能,从而使第一流的、一度实力雄厚的日本联合舰队起码在今后几十年内不可能再现本来的面目了。因此,莱特湾海战的史实资料极为宝贵,在此,也有必要对此海战加以详述。

   莱特湾海战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联合舰队覆灭的话题,虽然战败至今已经10年了,但此战在英美海战史专家中,仍旧争论不休。这一海战从昭和19年10月22日舰队出击直到完全脱离战场,前后历时6天,日美双方舰队在不同的4个海面展开了殊死激战。当时,日本方面也已经充分估计到此战关系重大,其结果必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激战中,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残酷厮杀的场面,给后世的史学家提供了意义深远的研究题材。在这一点上,莱特湾海战恐怕要凌驾于日德兰大海战(1916年5月,英德主力舰队之间的海战)之上。

   不言而喻,“大舰队突入”作战战术必将意味着这一决战是前所未有的。当时,海军首脑们几乎都称它为“突入作战”,这是清水次郎长时间的构想,其代号为“捷一号作战”。这是日本在自己陷于全面崩溃的昭和19年秋天,抱着一丝成功的希望,力图挽回败局而制定的作战计划。

   当时,日本军队把美军的反攻方向估计为4个方面,并决定在这4个区域分别布署相当的兵力以利反击。这一总的防御作战称之为“捷号作战”。详细地说,“捷一号作战”是指在菲律宾群岛方面;“捷二号作战”是指在台湾和九州方面;“捷三号作战”是指在日本本土方面;“捷四号作战”是指在北海道方面。昭和19年10月,麦克阿瑟将军把反攻大军的矛头指向了莱特湾,17日,美军在苏尔安岛登陆——菲律宾争夺战并没有等到昭和20年春天,就这样出人意料地迅速拉开了战幕。在美军反攻作战的后半期,所向无敌的进攻者提出了跨越一岛或数岛展开攻击的新的作战方式,即跨越那些为抵抗对方反攻而固守的日本海军的防御据点,迅速向前推进的作战方式。结果,美军跳跃特鲁克群岛杀向塞班岛,再跳越台湾岛直插冲绳。正是运用这种“越岛进攻”的战术,美军跳越了日本人精心设防的腊包尔基地,进攻锋芒抵达菲律宾群岛海域。

   10月17日晚,日本军队发布了“捷一号作战”的指令。早在10月10日前后,日本侦察机就已发现美军在荷兰迪亚集结,并正加紧作战准备。这种种情形,就好象在日德兰大海战时,英国海军部已经获知德国舰队在作出发前的大集合,并即刻用电报同苏格兰基地司令部联系,制定了海上会战地点,指出了进攻方位和舰队速度一样。但是,万无一失、令人满意的作战部署往往是很难办到的。10月14日,当美军舰船队从基地出发的,日本大本营就曾想发布“捷一号作战”命令。可是,等到“捷一号作战”命令正式下达时,麦克阿瑟的60余艘登陆运输船只已经抵达莱特岛,登陆作战已经开始了。当日本舰队从新加坡对岸的林加泊地拔锚启航,长途跋涉到达莱特湾海域时,麦克阿瑟的大队人马已经登陆完毕。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日本陆军最后的防线发起猛攻。

   (二)溃败恰似“平家”[注]——被迫南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今已近3年,同一个人一样,日本的“耳朵”和“眼睛”连同它的“肉体”日渐衰老了。日本联合舰队也一蹶不振,因为决没有国家衰弱而舰队兴旺这样的道理。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当日本方面获悉了敌人的下一步行动之前,自己的作战企图早就被敌人所掌握了。“耳目”(无线电、雷达、情报技术)的优劣,是导致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山本司令长官的战死,都是日本的密码电报被美军破译从而遭到伏击的结果。在摸不清敌人的作战动向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决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塞班海面惨败后,日本联合舰队也身患“耳目”失灵之症,这是任何“五官科”名医也无法医治的疾病。在医治“耳朵”方面,日本终于采取了应急措施(即指下文要叙述的使用雷达装置一事),而“眼睛”方面犹如患了无法再作手术的白内障一样,陷入了不可救药的绝境。

   早在昭和19年6月19日,栗田舰队在收拾马里亚纳海空战残局,准备脱离战场时,忽然发现在战舰“大和”的上空有1架敌机在跟踪。原来,这架美国飞机一边在日舰队上空飞行,一边用无线电向后方100海里处的舰队司令官报告着日本舰队的动向。通讯联络中一直是用英语对话的。“大和”和“武藏”上的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二世 [ 译者注:指生在美国取得美国公民权的日本移民。 ] 在特别参谋室里获悉了该机发回的一系列报告。内容如下:

   “目前,战舰‘大和’‘武藏’等20余艘舰只正在高速南下,地点在提尼安岛以西X海里处。”

   “左方5海里处有航空母舰1艘,正在燃烧。”

   “另外,有驱逐舰2艘正在收容被击沉的舰艇上的官兵。”

   “日本主力舰队后方10海里处,高雄型重巡洋舰3艘正在南下。”

   由于美机是从高空俯瞰,所以,对战局的观察甚至比日舰队司令官掌握的还要准确。对此,恼怒也是无济于事的。最令人遗憾的是日本军舰上已经不存在追击美机的飞机了。

   耳聋眼瞎的日本舰队同时还在不断地失掉自己最重要的、也是依赖其进行最后决战的重要武器,即战争开始时,在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中,日本海军用以取得“赫赫战果”的锐利武器——飞机。在美国方面,仍然源源不断地将大批飞机供应前线,而日本却已面临消耗殆尽的危险。日本国内飞机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要,飞行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时间。在各类战斗中,再也没有比战舰与飞机作战更残酷的了。就象盲人挥舞着拐棍向持手枪的凶汉进攻一样,虽然日舰上的高射炮也许能够击毁几架敌机,但是,敌机的炸弹和鱼雷雨点般地袭来,终于把日本战舰一艘接一艘地送入海底。所以,一支舰队如果没有能够驱逐敌机群的从事直接护卫的战斗机,是根本无法与对方较量的。

   无论是B-29战略轰炸机空袭东京,还是向广岛投掷原子弹,如果日本拥有足够数量的歼击机的话,敌机想必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由于日本陆军方面的战斗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美机飞行员甚至可以一边抽着烟一边进行轰炸。不具备战斗机的舰队也同遭到敌B-29袭击的日本各大城市一样,已经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

   昭和19年12月前后,日本城市完全被置于美机疯狂轰炸的铁翼之下。而早在10个月以前,联合舰队的舰只也和日本各大城市的命运一样,只能在敌机的肆意轰炸之下苟延残喘了。

   舰队在海面上遭到空袭时的情景是相当残酷的,而在港湾停泊中遭到空袭时的状况更是惨不忍睹。此时,日本军队中的混乱、悲惨状态达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联合舰队已经没有躲避鱼雷袭击的招式了,只能眼巴巴地任凭战舰被击沉。要想摆脱这种绝境,唯一的办法是向远海逃跑,彻底地把港湾基地转移到南方。

   昭和19年2月17、18日两天,当联合舰队刚刚撤离不久,特鲁克基地就遭到了美机空袭,日本损失了被视为珍宝的325架飞机。昭和16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在珍珠港使用的作战方法,两年后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这里顺便补充一句,日本在珍珠港使用的超低空俯冲发射鱼雷的作战方法是昭和初年美军将官米切尔的部下发明的,日本只不过是从那里学来的罢了。

   日本联合舰队在夜幕笼罩之中启航,急速南下,在帕劳建立了自己的新基地。这是走向沦落的“平家”的第一天。特鲁克基地是山本司令长官在世时联合舰队的根据地,是指导海上作战的中枢。所以,继任的舰队司令古贺大将尽量选择在特鲁克附近一带建立司令部,宛如“平家”从京都向福原移动似的。然而,美军侦察机不久就发现了这一新情况,并于3月30日和31日两天,用1200架飞机对帕劳进行了大空袭。这一次,日军损失军舰合计达8万吨,飞机200余架。在这次敌机大空袭的前一天,已经预料到美军有可能进行空袭的古贺司令长官为了把司令部转移到菲律宾的达沃,在抢先一步乘坐水上飞机向达沃转移的途中机毁人亡。舰队由栗田中将率领向达沃驶去。这是联合舰队的第二条逃亡小道。但是,达沃也并非是联合舰队安全的久住之地。如果要想在美机空中打击圈之外寻求基地的话,就必须远远地向西南方向移动,在新加坡海的周围建立基地。就这样,在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海面上又飘起了日本军舰的舰旗。

   (三)斗志宛如“源氏”[注]——奋起制造雷达

   如前所述,当小泽、栗田两支舰队获知美军在塞班岛登陆的消息时,从南方迅速驱舰前往。决战结果,日舰队失利,不得不又重返广岛湾,暂时锚泊。然而,战局的发展不允许日本海军在自己国家的海湾内长期休憩,何况来自南方的石油运输通道已被切断,长期滞留,战舰将变成不能移动的一堆废铁。因此,联合舰队必须停泊在盛产石油的地方,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这样,当联合舰队主力回返日本本土仅一个星期之后,便于昭和19年6月下旬又拔锚启航了。舰队官兵们目送着渐渐沉没在山阳道群山之中的夕阳,默默地告别了日本。恰似“平家”又回到首都,那些身着金边将军服的将军们见此情景,也不禁感慨万分。

   虽说都是一样的逃亡,但是,舰队的将士们却与“平家”的诸王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是舰队上下仍旧充满着不屈的斗争精神。如前所述,联合舰队从特鲁克逃到帕劳,后又逃到达沃,最后逃到婆罗乃,在日本近海打了一仗之后,沦落到最南端的泗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舰队虽然沦落到这般境地,但在将士们之中却没有产生失败的情绪,相反,仍然斗志高昂,复仇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将士们以刻骨的仇恨、愤怒的语气不断地咒骂着美海军机动部队司令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的名字——就象浅野浪士咒骂吉良上野一样。对日本海军来说,美机动部队司令官的名字已经变成仇恨的代名词。

   对战士们来说,世上再也没有比疆场喋血的精神更为宝贵的了。怀着这种心情的3万将士的斗志,同在昭和16年12月百万吨大舰队在一片《军舰进行曲》声中出航吴军港时的情形完全一样。

   在此,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务请读者记住,即整个舰队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强烈的复仇决心和“莱特湾海面栗田舰队的回撤”之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对这个海战史上已成为最大争论点的“舰队回撤”不加以阐明的话,莱特湾大海战的疑问也是难以解开的(后面详述)。

   一般地说,被敌人空袭所驱赶,失魂落魄地4次抛离舰队根据地,甚至无法在自己祖国的基地上停留,不得不流落南洋边陲、异国他乡的舰队,竟没有一点失败的沮丧心理,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是不是言过其实,虚张声势呢?

   不,决不是!事实确是如此。

   原来,在将士们的协同努力之下,日本舰只已全部配备上了雷达。

   在装备雷达方面,日本比美国整整晚了两年。如果日本舰队在两年前就安装上了雷达,太平洋海战(大小共15次)的局面将会是另一番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安装雷达是在塞班海战之后,军舰集结在吴港时进行的。当时,凡主要舰只都安装上了雷达。

   在这之前,大本营曾为舰队缺少雷达装备而忧虑过,并领导创建了“雷达本部”,施行了技术材料的特别分配制度。不久,雷达终于制造成功了。陆军和海军曾为相互争夺雷达器材发生过长时间的争吵,当最后决定军舰优先使用雷达时,陆军才终于作了全面的让步。

   战舰装上了雷达,日军官兵们的喜悦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日本人的“黑眼睛”压倒美军的“蓝眼睛”这一得意的夜战——日本的传统作战法,曾在一夜之间遭到破产。就起因于美军发明了雷控射击的技术,这当首推雷达的威力。

   此事发生在昭和17年10月11日晚。当时,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第六战队(以3艘重型巡洋舰为骨干),在进袭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夜战中出乎意外地遭到美舰队的齐射(事先丝毫未能发现敌舰),五藤司令战死,重型巡洋舰“古鹰”被击沉,“青叶”号受重伤,幸而由于“衣笠”拼死插入,进行炮火援救,“青叶”才得以从战场逃脱。这就是令人震惊的萨沃岛海战 [ 译者注:一般将1942年8月8日的海战称作萨沃岛海战。此即指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 ,此战之后,日本海军大为恼火,于第三天半夜(13日)乘美军懈于戒备之机,以优势兵力发动了突然袭击,派遣战列舰“金刚”、“榛名”等突入瓜达尔卡纳尔海面,第一次使用三式36厘米的燃烧弹向美军陆地进行了1个半小时的攻击,美机场顿时化成一片火海,飞机、兵营、弹药、粮食几乎全被焚烧一空。此次舰炮奇袭可谓是硕果累累(如果日本陆军能够趁机发动总攻击的话,瓜达尔卡纳尔岛当时是有可能被夺回来的)。

   但是,美军竭尽全力拼死对该岛进行物资、兵力的补充,并加强了雷达搜索,动员所有的雷达炮加强警戒,然后,又多次从海面上捕捉突入瓜岛海域实施夜战的日本舰队,企图阻止日本燃烧弹的攻击,历时8个月 [ 译者注:原文为8个月,有误。应为6个月。 ] 的攻防战,终于以日本的失败宣告结束了。

   其所以失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美军使用了雷达而日本没有雷达。然而,现在,包括巡洋舰在内的军舰都装上了梦寐以求的雷达。当时,将士们高兴得热泪盈眶,高呼“万岁”的声音响彻吴军港。有的舰员禁不住高声嚷道:“这下子可好了!米切尔、哈尔西,有种的就来吧!”就这样,舰队在一派磨拳擦掌的气氛中连夜离开日本基地。虽然舰队普遍装备了雷达,但联合舰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陷,就是舰队中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说来也巧,航行途中没有碰到美军潜艇,也没有同美机遭遇,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了南方的目的地。

   (四)林加锚地 猛烈训练——企图夜袭美航空母舰

   日本联合舰队在林加(新加坡对岸)锚地进行了极其严酷的猛烈训练。接近赤道的盛夏的太阳把林加湾的海水烤得仿佛要沸腾了似的,周围数海里的沙滩热得使人难以行走,除了稀疏、散乱分布的椰子树之外,没有其他植物,到处是火一般炎热的世界。想起战争初期,每当取胜后舰队进入新加坡各港口休憩和狂欢时的情景,再看看目前在林加湾拼死训练的情形,真是昔日在天堂,今日在地狱。

   官兵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帝国海军最后的训练。要求歼灭美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舰队的斗志丝毫没有松懈。为了能够出色地实施夜战战术,士兵们放弃了在凉爽的夜间休息的机会,把心血全部耗费到短暂的夜间训练上。如果这次训练是在内地进行,不但有休息的机会,而且还能提高训练的效果。但是,如上所述,若在内地训练,就无法得到来自南方的石油,从油船在中途全部被击沉、供应的通道被截断这一情形来看,也唯有在接近赤道的炎热的林加锚地进行训练了。但是,战士们对此次训练没有一点不满情绪,每一位战士的心情都象南方大自然的守护神——暴风雨冲洗过的椰子树叶一样清新。人人专心致志地反复磨练技术,丝毫也看不出有任何沮丧情绪,到处都呈现出斗志高涨、迅猛苦练的生动场面。

   训练中,以战舰“大和”为旗舰的一支舰队(甲军)半夜突然闯入林加湾,以战舰“武藏”为旗舰的另一支舰队(乙军)正在待机,两支舰队一经接触,激战就开始了,于是战斗的炮声响彻海岸——这是“突入莱特湾”作战命令下达前两、三个月的事情,当时还没有考虑到要为“捷一号作战”作准备,只是为了适应今后将要发生的“突入作战”而加紧训练的。

   以栗田长官为首的大部分官兵在瓜达尔卡纳尔战斗中都亲自参加过“突入作战”,由于缺乏雷达装备,尽管苦战数月,终于败退瓜岛。现在,舰队装上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武器——雷达,从以往的“盲目突入”而转变为现在的“雷达突入”,为此,官兵们怎么能不欣喜若狂呢?由此而产生的对今后战斗的自信心随着夜晚的猛烈训练正在不断地高涨。

   然而,“突入作战”不过是第二位的作战,联合舰队的根本使命仍然在于进行海上决战。经过50年苦练的日本海军主力舰队以及航空兵的正统的作战法已经不起作用了。现在,要对付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所指挥的美国舰队必须采取新的战术,即在海上加以捕捉,全力歼灭之。这一决战正是全军上下所希望的,因此,训练的确是相当猛烈的。

   为了打击美快速航空母舰部队,日本方面假设了以迅速接敌,或远距离进行炮战,或以鱼雷为主展开攻击的各种作战法。连日来,根据上述作战法,舰队作了多次捕捉“敌舰队”的演习。历史上,曾经在美保关 [ 译者注:现岛根县八束郡的一个港口城镇。过去,曾置卫兵在此监视船舶出入,故称之为关。 ] 进行过猛烈训练的日舰队所发生的夜间冲突事件,现在又以南洋泊地为中心变本加厉地重演了。不知为什么日本海军对夜战如此感兴趣。不!实际上,并不能说是感兴趣,因为只有亲身参加过夜战的人才能感受到其残酷的程度,尽量避免夜战是海军官兵们的希望。然而,为了扭转劣势而以勇猛精神和刻苦训练为前提,企图进行一场桶狭间 [ 译者注:桶狭间在今爱知县爱知郡丰明町。日本战国时代初期,大领主今川义元率领大军攻击另一领主织田信长。织田于1560年以少数兵力,在暴雨后乘虚攻击今川于桶狭间东北的田乐峪,取得奇胜。 ] 式的决战,日本舰队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作战方式。进行夜战本来是水雷战斗队所采取的作战方式,日本自创建海军以来就作了这方面的训练,并以此作战方式取得了战果。现今,驱使“大和”、“武藏”两艘巨舰奔赴海上进行夜间决战,其原因何在?一是最近(6月下旬)日本战舰安装上了雷控射击装置,18英寸的巨炮可以进行自动瞄准射击;二是为了避免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如果巨舰在白天遭到那些穿过云层的敌机的袭击,就要反复进行曲折航行,以闪避鱼雷的攻击。这样,巨炮就无法瞄准目标。在此种情况下,日本夜间决战的传统作战法又占据了主要地位。留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之例说明了“夜袭的成功在于参战官兵的勇猛”。明治28年(1895年)2月2日,日本水雷战队突入威海卫击沉4艘军舰的夜袭特攻战就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夜袭特攻战的成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栗田决心继承先辈的传统,依靠全体将士之勇猛,在最后的战场上决一死战。

   (五)舰队孤军作战——不得已进行神风特攻战

   在战争过程中,日本舰队能够有机会展开“百日练兵”,真是天助神佑。昭和19年10月18日,为了在今后的战争中挽回濒于衰亡的日本帝国的命运,大本营向重新振作起来的联合舰队下达了发动有名的“捷一号作战”的命令。

   “捷一号作战”的概要是,当美军向菲律宾群岛发动进攻时,日军将从海空两个方面发动攻势,全歼进攻之敌。主要作战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4点:

   (1)陆基航空兵部队要在大约700海里处搜索敌人,并不断使用鱼雷和炸弹进行消耗作战,一旦敌舰队接近,再协助陆军飞机将敌军歼灭在近海水域。

   (2)舰队集中在婆罗乃(婆罗洲北部)待机,根据情报决定出击与否,目的在于捕捉并歼灭海上敌人的护航舰队和其他船队。

   (3)万一出击迟误而敌人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

   (4)小泽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将从濑户内海出发南下,把敌机动部队诱至北部海域,以此掩护栗田舰队突击。

   在具体的兵力安排上,上述第(1)作战任务由第五基地航空部队(大西中将指挥,驻菲律宾)和第六基地航空部队(福留繁中将指挥,驻台湾)来承担。第(2)、第(3)作战任务交给栗田中将的主力部队来完成。

   恰巧,当时第六基地航空部队在10月12日到17日的5天时间内,与空袭台湾的美机群展开了一场殊死激战。据报道,日机取得可喜战果。然而,实际上,不仅无战果可言,反而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一台湾近海空战的失利,对增援菲律宾作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详细经过,在分析小泽舰队失败原因时详述),那么,被寄以希望的驻菲律宾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的实力又将如何呢?

   当大西泷治郎中将走马上任时,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仅仅才剩有150架飞机(在特鲁克和帕劳遭敌空袭,分别有325架和203架被击毁,可见日机损失之大!)。而且,飞机的性能极差,飞行员低劣的驾驶技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大西中将是山本大将的心腹,是日本海空军的权威人士。据分析,他是不会赞同“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但是,结果却与估计时相反,大西中将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挥泪同意进行肉弹特攻战,“神风待攻队”就这样诞生了(这种特攻作战是自下而上地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上而下按命令执行的)。于是,那些年轻的飞行员脖子上围着白围巾,抱着为国捐躯的必死信念扑向决死的战场。

   实际上,“神风特攻队”是从冲绳战役开始才取得一定程度的战果的,而作为莱特湾海战的一翼所进行的特攻战,由于战况对日本不利,加之初次进攻缺乏经验,未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当时,如果不采用神风特攻这一非常手段,栗田舰队就得不到空中支援。实战表明,就连这支敢死队也无能为力。因此,栗田舰队是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单枪匹马地浴血苦战的。

   在舰队出击之前,还发生了一个严重事件,即联合舰队被迫把仅有的32架侦察机全部交付给基地航空部队使用。当时,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的力量相当薄弱,搜索侦察能力更是弱得可怜,因此,作战规划上第(1)要点上的“要在大约700海里处搜索敌人”的设想,对它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700海里,恐怕连200海里也难以保证,这样,作战的第(1)设想无疑将要落空。而唯一可以救急的就是这批有熟练技术的舰队搜索机。如果能充分发挥这批搜索机的作用,把获得的情报迅速通报给舰队,想必也不会失掉战机。另外,在舰队交战中,也应该将搜索机派往战场上空,听从舰队司令的命令和指示,至于舰队方面,考虑到航行在敌潜艇出没的海域,很难从事海上收容工作,又考虑到有遭敌机轰炸被击毁的危险,因此,也同意与基地航空部队共同使用。于是,搜索机群先行进驻圣何塞基地(民都洛岛),也就是说,32架搜索机并不只是应大西中将的要求才转移到陆地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这支机群也应该听从栗田司令官的指挥。但后来在实战中这一构想未能实现。

   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远航出击,这在现代战术上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好比是瞎子走路一样。为此,整个舰队卷起了风暴般的不满情绪。如果要保证上百名瞎子在银座大街上安全行走,就必须有明眼的正常人带路,否则,上百盲人在大街上就会产生混乱乃至发生危险。不配备侦察机的舰队不正是和失去带路人的瞎子一样吗?

   因而,舰队官兵非常气愤地说:“说不定战舰被敌潜艇击沉了,我们还蒙在鼓里呢!”32架飞机默默地同弥漫着愤懑情绪的舰队告别了,闪光的机翼下留下了离别的悲哀。果然,在大舰队出击的第二天凌晨,旗舰“爱宕”号首先遭敌潜艇袭击,中雷后仅20分钟就沉入海底了。接着,重型巡洋舰“摩耶”在4分钟内被炸沉,与此同时,“高雄”也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基地。真是出师伊始,便遭祸灾,谁能说这与调走全部搜索机没有关系呢?当时,一名落水的参谋一边在巴拉望岛海面划游,一边气愤地说:“我们被敌潜艇干掉了,可事先竟然丝毫也没有察觉到!”

   (六)不满情绪蔓延全军——放弃“八·四舰队”以来的训练

   现在,让我们综观一下“捷一号作战”的各项具体计划。作战方案中的第(1)要点,即基地航空兵的情况,前面已有叙述。对于作战方案中的第(2)要点,将士们普遍认为这是主力舰队应该采取的方案,无人表示异议。对于第(4)要点,同样也没有什么意见,一致认为对主力舰队进行掩护作战是非常必要的;认为如果小泽舰队进展顺利,将对栗田舰队的作战大有裨益。然而,第(3)点却引起整个舰队官兵的不满,对此指挥官甚感恼怒。在这里,不妨再重复一下作战方案中第(3)点的内容,即“万一出击迟误而敌军已经开始登陆,日本舰队要全力以赴地强行突入港湾内,歼灭敌船队”。在瓜达尔卡纳尔激战中,曾反复10余次发生小型舰队夜间“突入作战”的战例,但是,此次的“突入作战”与瓜岛争夺战时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一次,日本主力舰队要倾其全力在光天化日之下突入敌人港湾之内一决雌雄,这的确是世界海战史上闻所未闻的作战方案。开始,舰队官兵对此只是嘲笑,继而则暗暗地咒骂起来。

   作战方案中的第(2)要点是联合舰队的基本使命。为了实施这一命运攸关的夜间决战,舰队进行了3个多月的猛烈训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夜间突入敌港湾的歼敌作战进行了充分训练,这就是“对敌港湾进行突入袭击,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展开猛烈的炮击,然后迅速脱离战场”的作战方针。此作战方案亦可称其为“敏捷杀入”。决战中,“大和”、“武藏”的18英寸的大炮只消齐射两三次,海湾内的敌人阵角必将大乱,然后再择机迅速脱离战区,这就是“突入作战”的精髓之所在。但是,如果执行作战方案中的第(3)要点,在光天化日之下长驱直入敌港湾,长时间地袭击敌船舶和登陆部队,这哪里是什么“突入”,简直是“静坐”,而“静坐”是为提高工资而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决不是舰队作战所应采取的方式。

   总之,与敌运输船团相拼杀,是主力舰队作战史上所没有记载过的。突入港湾作战更是如此。1910年,日本海军把自己假想的作战海面转移到太平洋(在这以前,由于把俄国作为假想敌国,海战演习地点从东中国海转移到日本海方面,俄国舰队被全歼后,日本自然而然地又转向太平洋的东大门)。假设英国或者美国舰队一旦从太平洋发起进攻,日本将与之决一死战。以此为前提,加强了海上主力舰队的力量,日以继夜地进行艰苦的训练。

   在日本,今天能记起“八·八舰队”这一名称的人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而以创建“八·八舰队”为前提的“八·四舰队”却多为人知。在世界三大舰队的势力比较表和年鉴照片上是这样记载的:称英国的主力舰队为“大舰队”,称德国的主力舰队为“公海舰队”,称日本的主力舰队为“八·八舰队”。美国和法国为争取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而竭尽全力,但其实力远远达不到世界“三大主力”舰队的水平。

   所谓“八·四舰队”,即指拥有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84艘、潜艇60艘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威风凛凛的大舰队。世界上的军事评论家曾赞誉它为力量均衡的标准舰队。

   日本海军正是在拥有这一舰队的情况下,在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海面上日以继夜地进行作战演习的。早在1922年,在华盛顿裁军协定诞生之际,日本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就采取了发挥单舰作战能力和以高超技术取胜的方针。并勇于革新创造,每年都在造舰技术和海上训练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在战略上主张“进攻防御”和“消耗作战”。因此,在运用水雷战斗队进行奇袭作战以及提高主力舰巨炮的命中率方面,绞尽了脑汁,倾注了心血。而且,为了加强近海作战的优势,在造舰设计时,最大限度地缩减舰内居住位置,挖掘一切潜力,集中一切力量,把着眼点放在提高速度和增强炮火威力方面。

   20多年来,日日夜夜,主力舰队官兵所进行的训练都是以舰面炮战和舰队海面机动为中心的训练,至于杀入敌港湾内进行所谓的“突入作战”的演习,不仅一次没有做,甚至连这种战术的名称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年来,搜索并袭击敌运输船队是属于潜水艇和驱逐舰的作战范畴,而不是主力舰队所肩负的使命。这也就是说,“捷一号作战”命令中所采用的战术是在联合舰队的官兵闻所未闻,更未曾进行过演习的状况下提出来的,是在最后决战中强行推行的一种作战方式。

   更何况,当时谣传说作战命令的重点是盲目进入莱特湾歼敌。因此,全军上下,官兵们的不满情绪犹如大海的怒涛。再者,在赤道附近,在高温与寂寞的锚地度过100天强化训练的战士们,在煎熬之中神经受到很大冲击,恐伯也是引起不满情绪的原因之一。

   (七)长官训戒众将士——出击前“爱宕”舰上的夜宴

   虽然全军弥漫着不满情绪,但是舰队的指挥官们已经充分意识到“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实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此,他们为决战的到来,作了大量准备工作,深入地研究战术,反复地进行训练。例如,在发现敌人运输船队时舰面炮火应如何分配?同时打击敌运输船队和护航舰队有何要领?突入港湾时应采取什么方式?究竟是一队突入好呢,还是两队一起突入有利?或者是三队间隔突入为上策?突入攻击后应如何快速脱离——即如何撤离在宽阔的正面展开炮击的舰队?针对这些问题,日本舰队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多次演习。

   作战训练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幸运的是,在残酷战争中能够进行这样完整的“百日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作梦也没有想到的机会。这期间进行的训练(即突入港湾的作战技术),可以说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而百日之后,就大学毕业了。但是,舰队训练的重点仍然放在“歼灭敌机动部队”上面。

   翻开历史,海战名将纳尔逊在海战中就曾亲自率领全军突入港湾,给法国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类似这种战术,在历史上还可以举出许多战例。另一方面,在历史上,主力舰队以敌人运输船队为主要歼击目标的作战时代,也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欧洲,在英、荷、法、西(班牙)四大海军进行海上争霸的时代里,名将特鲁普(荷兰)、德雷克(英国)之所以威名赫赫,也是和“突入作战”分不开的。但是,从20世纪以来,这种海战方式在海战中已经销声匿迹了,而主力舰队之间的决战,成了争夺制海权的主要海战方式。可是,谁能预言海战史上的这一现象不再重现呢?在太平洋战争中,在敌我双方舰队进行角逐的舞台上,因护送船队而导致海上激战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登陆攻防战引起的港湾突入战也曾几度发生。总之,海战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制海权”的重要性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即使船队登陆成功,但如果后方的海上联络一旦被切断,也只有束手待毙。扭转这种局面的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歼灭敌机动部队”。从这一点来看,日本海上主力舰队的使命就非常清楚了。

   当把突入港湾作为最后的,也是最主要的作战目的下达后,联合舰队官兵强烈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高潮。这种不满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以此为主要形式的作战。“捷一号作战”的命令是在昭和19年10月17日深夜下达的,舰队离开林加锚地是18日凌晨1时,于20日中午到达婆罗乃湾。出击的时间是22日上午8时。此后,无论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在25日以前到达莱特湾显然已经不可能了。然而,麦克阿瑟军队已于17日傍晚开始登陆(18日傍晚日本守岛部队已经丧失了第一道防线),估计在22、23日前后,美军全部装备能够向陆地卸载完毕,如果这样,那么留在湾内的将只有60艘空船。当时,麦克阿瑟将军动用的舰只总数达到600余艘,那么,与美舰船总数相比,击毁留在港湾内大约十分之一的空舰船又算得了什么呢?若以巨型战舰“大和”“武藏”同空船相厮拼,在海战史中将永远成为后世的笑柄。日舰队的将士们意见纷纷,很多意见书堆在指挥官的桌子上,甚至有的将士去和参谋长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他们说:“我们并不吝啬自己的生命,然而,我们爱惜帝国海军的名誉,如果帝国大海军的最后一战是与敌人的空船相厮拼,那么,东乡元帅、山本权兵卫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息。”

   事态非常严重,因此,10月21日,栗田长官把战队司令和参谋召集到旗舰“爱宕”号上,举行了出击前的晚宴。宴席上,栗田一反常态,用非常严厉的口气训戒道:“看来反对意见很大,但是,战局实际上比在座的诸位想象的还要严重的多。如果国家灭亡了而舰队尚存,那将是我们的一大耻辱。我想,恐怕大本营也打算把本舰队置于‘死地’。战局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但莱特湾的突击是义不容辞的,是会在世界上创造奇迹的。谁敢断言我舰队一旦出击不会取得挽回败局的军功呢?诸位!歼灭势不两立的仇敌哈尔西、米切尔、金凯德的机动部队的机会来到了!我希望诸位努力奋战!”

   训戒结束,全体三呼万岁,以示顺应长官意志。有的参谋下酒数杯,便耍起酒疯,不时地引起哄堂大笑。埋在心底里的不满就这样一时云消雾散了。夜深,万籁俱寂,仰天而望,星斗满天,其中,天狼星泛着青白的寒光散落在海面上,宛如要同即将出征的官兵们永别一样。

   (八)威势显赫的大舰队——1000海里远征突击战

   不一定是向四条啜 [ 译者注:位于大阪府北河内郡的一个城镇。正平3年(1348年),在四条啜,南朝军楠木正行和足利一方的高师直作战,南朝失败,正行和其弟正时自杀。 ] 出征,但可以肯定高级参谋中有半数人是怀念凑川的楠公的。大部分官兵仍然斗志旺盛,焦急地期待着打响歼灭哈尔西舰队的最后一战。虽然因缺乏航空部队而产生的不安尚未完全消失,但是,当看到大舰队威风凛凛的非凡阵容时,官兵们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决心一举挽回衰败的局势。看到这种情形,谁能料到10个月之后日本会无条件投降呢?

   眼下,日舰队出击的阵容是:

   第二舰队(司令栗田中将)

   第一战队:战列舰“大和”、“武藏”、“长门”。

   第三战队:战列舰“金刚”、“棒名”。

   第四战队:重型巡洋舰“爱宕”、“高雄”、“摩耶”、“鸟海”。

   第五战队:重型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七战队: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矢矧”、“能代”、驱逐舰15艘。

   第五舰队(司令志摩中将)

   第二十一战队:重型巡洋舰“足柄”、“那智”。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4艘。

   西村部队(司令西村中将)

   第二战队:战列舰“山城”、“扶桑”。

   水雷战队:重型巡洋舰“最上”、驱逐舰4艘。

   机动部队——第三舰队(司令小泽中将)

   第三航空战队: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千代田”。

   第四航空战队:战列舰“伊势”、“日向”。

   水雷战队:轻型巡洋舰“五十铃”、“大淀”、“多摩”、驱逐舰8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舰队的名称在联合舰队司令部转移到陆地的同时被废除了,另外,小泽中将的舰队是从内地参战的,其战况另述。

   栗田的主力舰队分成两支,相互间以6公里的间隔前进。10月22日上午8时,舰队从婆罗乃湾启航踏上了征途,以18海里的速度破浪北上,为了躲避敌潜艇,舰队实行“Z”字航行法。第二天(23日)拂晓,当舰队沿巴拉望岛北进时,遭到敌潜艇鱼雷袭击,旗舰“爱宕”及其他两艘军舰遭难。这对出击者来说确实是一次沉痛的打击,对士气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使舰队全体官兵意识到,在到达目的地以前的遥远征途中,必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栗田司令官转移到巨型战舰“大和”号上并以“大和”为旗舰,重整阵容,继续北上。24日黎明,舰队沿民都洛岛的南方向东迂回进入了锡布延海。锡布延海就象日本的濑户内海一样,把菲律宾群岛分成两部分(海面宽度是漱户内海的两倍以上)。突破锡布延海面向东进入太平洋,然后南下杀向莱特湾,这就是栗田舰队(主力舰队)的进军路线。此一路沿途海面上航路狭窄,岛屿迭嶂,毫无疑问,这也是敌潜艇和飞机埋伏待机的最佳海域。但是,若南下突入莱特湾,此乃必经之险路,非突破不可。

   从婆罗乃基地突入莱特湾的航路有两条。第一条是从婆罗洲北部进入苏禄海,横穿棉兰老海,经过苏里高海峡进入莱特湾 [ 译者注:亦称南路 ] 。第二条是沿巴拉望岛西北而上,从民都洛海角进入锡布延海,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沿萨马岛海面南下,进扑莱特湾 [ 译者注:亦称北路 ] 。第一条路线距离短,估计险情少,所以栗田把它让给了劣势的西村舰队。栗田主力舰队则沿第二条路线进击。从全局来看,这是一个从东面 [ 译者注:即指上述的北路。由北面而下从东面攻入莱特湾。 ] 和南面同时突入莱特湾的战斗计划,该计划于21日最终商定完毕。

   栗田主力舰队到达莱特湾的距离若算直线航程,大约有1000海里之遥,若采用警戒航行法或中途遇敌回旋的话,便可达1500海里。而且,前半程是敌潜艇待机的海面,后半程则进入了敌空袭圈。“舰队杀入”作战的征途既险恶又遥远,而且,整个航程都充满着敌舰潜伏奇袭的危险。栗田舰队成功地抵达莱特湾究竟能有几分把握呢,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也无法准确估计。此战如果将日美的地位加以颠倒,由美海军以栗田舰队之势进行攻击,日本海军以美军兵力处于守备地位的话,那么,日本海军将会把美军的大部分埋葬于海底。这不仅仅是一个假想,不久在后面叙述锡布延海和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的战斗时,读者肯定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九)主力舰遭敌空袭——巨舰“大和”“武藏”的厄运

   栗田舰队小心翼翼地前进,并在航行中夜以继日地警惕着敌潜艇可能发动的袭击。当舰队主力结束了第二天的航程之后,便分成两支舰群,一支以战列舰“大和”为中心,一支以战列舰“金刚”为中心,两者间隔12海里,摆成环形阵列(周围由驱逐舰包围,摆成一个圆形队列,请参照插图)向锡布延海驶去。

   24日黎明时分,旗舰“大和”上的雷达在东方海空发现了敌人的舰载机。上午7时30分,令人恐惧的大批美机编队终于出现了。“敌空袭接近,全体各就各位!”的命令传遍各舰,杀气顿时笼罩了整个舰队。这时,早起的已快吃完早饭,晚起的正在把饭团塞进口中,听到命令之后,全体舰员即刻甩掉饭碗,各自奔向战斗岗位——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以后的战斗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饿着肚皮的官兵是无法坚持长时间作战的,此时,舰面上林立的炮口一齐指向了天空。

   没有直接配备空中掩护的舰队在遭到敌机空袭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自己战舰上的高射炮。然而,用舰面高射炮火阻击敌机俯冲轰炸是难以奏效的。激战中,往往在击落几架敌机的同时,自己的战舰也被敌机击沉了——日美双方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可是,在缺乏护卫机的情况下,高射炮毕竟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尽量加强舰面的防空炮火。

   看吧!此时此刻,“大和”巨舰上装备的对空高炮、机关枪(总共150余门)和每艘巡洋舰上拥有的上百门高射炮,随时准备开火歼灭来袭的敌机,林立的炮管就象发怒的刺猬一样。其他警戒舰只的大炮也以90度的仰角凝视着天空。

   上午10时40分,激烈的海空战战幕拉开了,日舰所有的大炮凶猛地喷吐着火舌,舰队上空顿时织出一张张密集的弹网,大有将胆敢来袭的美机一网打尽的架式。这称之为密集炮火。但是,如果各战舰为了躲避鱼雷而不得不进行闪避运动的话,高射炮的角度将失去统一,其结果必定使炮火分散,破坏了空中弹网的编织。因此,面对敌人的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的猛烈空袭,密集炮火实际上也会渐渐失去威力。

   美军的第一次空袭出动了舰载鱼雷轰炸机25架。首次空袭持续约1小时,虽然有数架美机被击坠,但是,日本重型巡洋舰“妙高”(第五战队旗舰)因遭鱼雷袭击而脱离编队,被迫返回婆罗乃基地。空袭中,美机把主要目标对准了巨型战列舰“武藏”和“大和”——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武藏”和“大和”那坚韧无比的甲板却把大部分命中的炮弹反弹到大海中去了,舰体几乎未受任何损伤。虽然两舰各自遭到1枚鱼雷的袭击,但并没有影响巨舰的航速,“不沉战舰”仍然威风凛凛地破浪前进。可是,好景不长,在被第二枚鱼雷击中的同时,又有几颗大型炮弹在“武藏”的舰桥附近爆炸,致使该舰18英寸的大炮的方位盘不能转动了,据推测,这与鱼雷爆炸造成的震动有关。尽管如山一般的巨舰仍以27海里的速度破浪前进,但曾经一度在官兵中燃起的、用18英寸(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的巨炮打通突入莱特湾的道路、给予敌航空母舰以致命一击的雄心顿时遭到了挫伤。

   当美第一攻击波机群刚刚飞离战场、栗田舰队正欲重组队形时,中午12时,美军又出动了大型鱼雷轰炸机24架,发动了第二次空袭。因此,那些连早饭都没有吃饱的日舰官兵们又只好把午饭也耽搁了。这一次,美机把攻击的目标重点指向战舰“武藏”,准确地说,这次敌人出动的24架飞机,其中12架专门对付战舰“武藏”和“大和”,其余的12架则向栗田编队的其他舰只扑去。美机主要采取鱼雷攻击的方式。此时,“大和”和“武藏”两舰分别位于环形阵列的中央和内侧右端,左边近处“羽黑”、“长门”两舰并驾齐躯。把两艘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型战列舰置于死地,这是美机首要的作战使命,采取的方针则是各个击破。因此,巨舰“武藏”、“大和”首当其冲地遭到了美机的攻击。

   (十)“武藏”号巨舰倾覆——中鱼雷10余枚,炸弹20余颗

   美机以必死的决心向“武藏”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充分显示了美海军将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凶猛的空中攻击确实使日本舰队难以招架。

   在战争期间,凡在报道中提到美军时,一律要称“美国鬼”,若对美国稍加称赞,马上就被戴上卖国贼的大帽子而受到制裁。但尽管这样,在海上作战的日军将士们对美军官兵的英勇顽强还是不乏赞赏之词的。

   例如,在栗田舰队出击的第二天早晨,旗舰“爱宕”及其他两艘战舰被击沉时,日本海军官兵中就发出了对美军的赞扬声。当“爱宕”号处在摇摇欲坠的生死关头时,该舰还发出了“敌潜艇灵敏度相当好”的信号,就在发出上述信号的同时,“爱宕”又在没有发现任何鱼雷航迹的情况下,被敌4枚鱼雷击中,紧接着,“高雄”、“摩耶”也遭到进攻。后来,参战的参谋们在回忆“高雄”、“摩耶”被袭击的情况时,交口称赞美潜艇的作战技术,他们说:“虽说是敌人,但不能不令人佩服,此等高超的攻击技术在日本海军方面是罕见的。”

   美鱼雷机实施高速俯冲轰炸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不仅具有勇敢精神,还具有高超的技术。这同在开战不久的12月10日日本战鹰在马来海面击沉英国“不沉战舰”“威尔斯亲王”号的技术几乎如出一辙。美国为了取得象日本击沉“威尔斯亲王”号战舰一样的战果,除了苦练作战技术之外,其官兵还具有同当时的日本海军不相上下的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在空袭过程中,美鱼雷机队冒着日本舰队前所未有的猛烈的对空炮火,拼命地实施俯冲轰炸,直到把炸弹和鱼雷全部丢光后才飞离战场。日舰官兵手忙脚乱地抵抗美机的殊死进攻,而在敌机返回之后,官兵们便在甲板上议论纷纷,有的说:“真没想到敌机干得如此漂亮!”

   下午1时25分,第三次袭击又开始了。美军出动了29架飞机,主要的攻击目标仍然是“武藏”号。只见几乎半数的美机向该舰迅猛扑来,纷纷投弹,然而,一枚又一枚的炸弹被“武藏”的甲板弹了出去,有10几枚炸弹在“武藏”的近处爆炸,战舰的前后左右掀起了百余尺高的水柱,将整个巨舰笼罩起来。官兵们一直担心着“武藏”的命运,有的战士甚至说:“这下子可完蛋了!”可是,当水柱消失之后,“武藏”黑黝黝的巨体依然象一座巍峨的小山耸立在海面上——真不愧“不沉战舰”的称号啊!确实令人惊叹。

   可是不一会,3枚飞窜的鱼雷几乎同时击中了“武藏”号右舷的舰首,巨大的爆炸致使舰首外钢板被撕裂而翻卷起来,从而使“武藏”陷入了不能自由航行的困境之中。当旗舰发信号前来询问“武藏”的情况时,该舰则回答:“完全可以保持22海里的航速前进。”于是,栗田立即命令整个舰队的速度一律降为22海里(在这以前是25海里。由于是远征突击,速度应该愈快愈好),以期能够带领“武藏”一同前进。几乎就在栗田下达上述命令的同时,下午1时55分,栗田又向大本营和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发出了如下的紧急电报:“第一游击部队正在锡布延海苦战,预计敌空袭将更加激烈。请求基地航空部队以及机动部队迅速向可能位于拉蒙湾方面的敌航空母舰舰队发起积极的进攻。”

   这是一封语调冷静的请求电。但是,从电文的字里行间却能隐约看出舰队官兵们心中的愤懑情绪。当锡布延海面上的苦战已达5小时之久时,无论是大本营方面,还是菲律宾基地航空部队,都没有获悉丝毫关于美舰队的情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更不能令人容忍的是,日本基地航空兵至今没有向位于菲律宾群岛东岸拉蒙湾或在莱特湾附近的敌机动部队发动进攻,而是任凭敌航空母舰部队为所欲为。对来自美航空母舰机群的凶猛袭击,竟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那么,从舰队抽调出去的那32架远距离水上侦察机,此时此刻跑到哪里去了呢?它们的预定使命不是把美舰队的情报逐一及时地通报给各舰,同时负责基地航空兵击毁美航空母舰编队的导航工作吗?然而,在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日本水上侦察机并没有完成上述两个重要的使命,结果造成眼下栗田舰队处于困苦的境地。这实际上就等于把日本舰队全部奉献给美军,为美舰队提供了进行鱼雷轰炸试验的靶子。对此,栗田舰队的官兵自然是大为不满的。但是,眼下还不是相互追究责任的时候,此刻,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美机发动的大规模空袭正一波紧跟一波,接连不断,栗田舰队的处境极其危急。从后来所公开的战史资料得知,上述水上侦察机来能完成侦察任务的原因在于基地通讯能力薄弱,敌人对通讯联络的干扰、日方旗舰的变更以及未能将侦察结果及时通报出去而造成的。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战舰“武藏”的险恶处境。该舰由于遭到3枚鱼雷袭击,舰首钢板向外翻卷,这对“武藏”来说确实是一大不幸。在此之前,数枚鱼雷或炸弹都没有使“武藏”受到严重损失,4个推进器依然安全无恙,但是,舰首外钢板的弯曲增大了巨舰航进的阻力,给“武藏”号的航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就象游泳运动员头上顶着木板向前游一样。虽说栗田已下令将前进速度减慢到22海里,但“武藏”用尽气力还是追赶不上,渐渐地落在了编队的后方。而且,为保持舰身平衡而大量注水导致了舰首下沉。就在舰上全体官兵心焦如焚之际,下午2时30分,美50余架飞机又发动了第四次空袭。

   日本海军航空兵素以“猛鹫”著称,但是,在这次锡布延海激战中,这个称号被美海军航空部队夺去了。此时,只见美军“猛鹫”30余架,气势汹汹地向孤独地落在日本编队后方缓缓蠕动的“武藏”号扑去,并以其令人憎恨和恐惧的俯冲轰炸,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劈头盖脸地向失掉机动能力的“武藏”号进行决死攻击。此时,虽然“武藏”前甲板已经漫进大片海水,但巨舰后半部的高射炮仍在弥漫的黑烟中喷吞着火舌,战士们在大难临头的危急时刻仍然竭尽全力争取多击落1架敌机。果然,又有2架大型美鱼雷轰炸机拖着浓黑的烟团栽入大海,在护卫“武藏”的驱逐舰“清霜”号的两侧掀起了高大的水柱。由此而掀起的巨浪,使“清霜”号不得不把36海里的速度一下子降至20海里。在日舰官兵还未来得及为这一个小的战果欢呼的瞬间,“武藏”又被1枚鱼雷击中,速度顿时减至12海里。下午3时,栗田命令“清霜”、“浜风”两舰在后面伴随“武藏”退出编队,自己率领舰队继续前进。这时,其他战舰上的官兵们默默地伫立在甲板上,目送着巨舰“武藏”的孤影在海面硝烟里悄然隐没。“武藏”退出战斗行列,给身经百战的勇士们的心头涂上了一层黯淡的不祥阴影。就在日军将士痛惜哀叹之际,美机又发动了第五次空袭。

   下午3时10分,美军以战斗机、鱼雷轰炸机100余架的庞大阵势,向栗田舰队发动了第五次空袭。狼狈不堪的日本舰队在遭到美机纵横交错、接踵不断、迅猛异常的轰炸之后,连伤员都来不及收拾,哪里还有还手之力呢?面对美机大规模的猛烈空袭,巨舰“武藏”束手无策,奄奄一息,生命处在垂危之中。随着一声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在连续遭到10余枚鱼雷和炸弹的袭击之后,“武藏”舰首下沉得更加厉害,战舰只能以6海里的速度蠕动。为避免巨舰沉没,舰长决定将“武藏”开向岸边搁浅,可是,由于操舵过急,几乎使巨舰倾覆。此时,舰首仍在继续下沉,左舷倾斜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猪口舰长决心破釜沉舟,他下令将4个机房中的3个都注入海水,仅留一机运转航行。这时,与其说“武藏”还在航进,倒不如说象婴儿在爬行更为恰当。为力图保持军舰平衡,全体舰员都集中到右舷,可以搬动的东西也已全部移到右舷。6时50分,舰首完全沉入海水中,只有前部两座炮塔象小岛似的浮在水面,所有机械也全部停止了。

   这时,舰长猪口少将把主要军官集合起来,举行告别仪式,并委托副舰长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发出如下的诀别电报:“我本人曾是大舰巨炮主义的信奉者 [ 译者注:猪口少将是炮战权威。 ] ,但是,在事实面前,现在我承认自己大错特错了,我诚心向国家和人民请罪。”猪口少将与主要军官告别完毕,便一人独自留在倾斜的舰桥上与巨舰同归于尽了。

   下午7时35分,“武藏”的舰首全部埋入水中,庞大的躯体左倾翻转,向海底深渊沉下去,在此一刹那间,炮塔附近又传来一声巨响,炽热的火柱冲天而起。这一巨大的火柱可能是战舰上的炮弹碰撞而引起的诱爆,这一巨爆声就好象是“武藏”在薄暮中向再次退却的舰队(细节请参照下节)作最后的告别似的。(“武藏”号的2200名舰员中大约有半数得救)。

   (十一)栗田长官真的会放弃进攻吗——美军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

   美机第五次空袭终于将巨舰“武藏”击沉了。除此之外,巨舰“大和”也吃了几颗炸弹,战列舰“长门”被两枚鱼雷击中后速度被迫减至20海里。快速轻型巡洋舰“矢矧”被炸后速度也减到了22海里以下。其他各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栗田舰队的速度只好减少到18海里——这是半个世纪以前舰队在海面上进行决战的速度。如此缓慢的速度怎么能够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之险呢?

   如果此时美军发动第六次空袭,栗田舰队很可能会折兵大半,如果第七、第八次空袭接踵而至,谁能担保日本舰队不会就此而全军覆灭呢?特别是到下午3时30分,如果按照在此以前的空袭频率,美机在日落前完全可以再发动3次空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美机停止了空袭,栗田舰队得以继续东进,现在已迫近锡布延海东端的海域。在航线的前方,隐隐约约闪现着星罗棋布的岛影,舰队已经进入了无法自由行驶的狭窄海面。

   连续5次遭到美机空袭,栗田舰队连“喘一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此时,日舰官兵不但在拼命忙于修理,做应急的战斗准备,而且,在这一东进航行中,还要加倍警惕美军潜艇可能发动的袭击。目前的现状是舰队为了躲避敌潜艇的潜望镜,不得不进行曲折航行;就连驱逐舰“秋霜”也不顾一切地猛进,向可疑目标投下鱼雷。途中,发现鱼雷航迹的报告也有二、三次之多。

   在出征的第一天,1万吨级的巡洋舰“爱宕”、“摩耶”、“高雄”3舰被美潜艇击沉击伤的惨状(“高雄”号受重伤退出战场),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而眼下,在锡布延海面散落的岛屿背后,谁敢说没有美潜艇待机呢?相反,完全应该估计到会有大量的敌潜艇在此潜伏(事实上,日舰队未遇到敌潜艇,如果美军把1个战斗队的潜艇派到这里的话,栗田舰队将会受到更加沉重的打击)。

   此时此刻,日舰全体官兵显得异常紧张,神经如同绷紧了的弓弦一样。正在这个时候,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了警告电,内云:“据推测,在到达圣贝纳迪诺海面时敌人使用潜艇的可能性很大,要加倍警惕。”栗田立即回电说:“感谢司令部关怀,我们已经拼上了。”

   栗田举目四望,但见海面一片白浪,深感要想发现并辨认出潜望镜和鱼雷航迹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用于护卫舰队和攻击敌潜艇的宝贵的驱逐舰只剩下了11艘。

   出征时所拥有的15艘驱逐舰数量本来就相当不足,而且,途中又派了2艘(“朝霜”、“长波”)去拖航“高雄”号。护卫“武藏”号又占用了2艘(“清霜”、“浜风”),结果,现存驱逐舰只剩下了11艘,薄弱的实力令人深感不安。不仅如此,舰队的速度已经减到了18海里,这种航行速度大大有利于敌舰进行鱼雷攻击。在如此众多的不利因素之下,促使日本舰队能够继续东进的,除了官兵们所具有的英勇精神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了。

   但是,栗田并没有失掉理智。他已经意识到,锡布延海峡航路狭窄,敌潜艇伏击的可能性很大。更重要的是,当时他估计美军很可能发动第六次空袭,于是,下午3时55分,栗田突然向整个舰队下达了“全军返回”的命令。

   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一道命令呢?原来,栗田自有他的打算。他计划整个编队一面退到锡布延海海面,一面观察战局形势,待日本基地航空兵出击敌机动部队取得成功之后,再发动攻势。如果栗田不下达上述命令,继续按照原订计划突进的活,全舰队就有葬身菲律宾内海海底的危险。

   同时,栗田还向大本营(确切地说是向驻在日吉台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发电,申述了暂时退却的理由和意图。该电全文如下:“从6时30分至15时30分,我军连续5次遭到敌舰载机的袭击,损失甚大。敌机袭击的频率和架次正在逐渐增加,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强行进击,我方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也很难如愿突入目的地。因此,暂决定退到敌空袭圈之外,待友军 [ 译者注:指日本基地航空兵以及机动部队。 ] 攻击成功后再举进攻。”

   与此同时,栗田再次向基地航空部队发出了希望能积极配合进攻美舰编队的请求电,自己掉头脱离战场向西方驶去。此时,时钟正指向下午4时,那么,基地航空部队能够即刻发动掩护攻击吗?栗田舰队调转方向,卷土重来,进行强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一时不得而知。

   栗田舰队的回撤,作为批判栗田作战的主要议题一直争执不休。尤其是对最后一次在莱特湾海战中撤离战场掉头返回,长期形成了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的尖锐对立。舰队回撤作为一个疑问恐怕会永远留在世界海战史上了。舰队“返回”一共有4次,每一次都被涂上了疑问的阴影。

   对于第一次返回,联合舰队司令部认为是“怯弱无能”,然而,美国海军司令官们却认为此乃“聪明”之举。观点相差之远,真可谓天壤之别。关于栗田返回的理由,前面已经有所叙述,除此之外,还要再加上一点,这就是:“原订的与西村舰队同时突入莱特湾的协定,由于美机空袭已经整整晚了6个小时,这就势必导致栗田不得不单枪匹马地出击,而单独出击要想获胜,不具备强大的实力是根本不行的。”——对此赞成与否,由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在这里,还有一点应当指出的,就是:栗田舰队回撤对美军来说竟然意想不到地起了将计就计的作用,从效果上来看,回撤是战略上的一大成功。

   24日下午3时35分,美机第五次空袭结束后,仍有1架飞机在日本舰队上空时隐时现,极力保持接触,这也是以往海空战中的惯例。但是,到下午4时20分左右,这架美机突然向东方飞去,从此再也不见踪影。与此同时,美军的空袭也停止了。原来,美机动部队旗舰接到了美机发回的情报,电文说:“敌军舰队正向西撤退!”于是,美机动部队司令官向该机发出了“立即归舰”的命令,就这样美机中止了与日舰队的接触。

   美机停止了空袭,其结果等于美方主动放弃了将栗田舰队一网打尽的大好时机。正是因为美军后来取得了海战的胜利,此一失误才没有形成重大问题。如果此次美舰队在莱特湾海海战中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么,美舰队司令官哈尔西决不能逃脱军事法庭的制裁。因为正如后面将要叙述的那样,美侦察机飞离后1小时,栗田舰队又勇敢地卷土重来,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挺进了。美国舰队没有识破栗田舰队智杀回马枪的战术,实在是一个罕见的失误。

   到此为止,综观战争全过程,美军在敌情侦察方面,早已远远地将日本抛在后面,致使日舰队捉襟见肘,狼狈不堪。但是,在此次莱特湾大海战的重大关头,美军为什么自动放弃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误呢?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

   第一,它说明了担任诱敌任务且被称之为“囮舰队”的小泽中将指挥的机动部队终于开始给美哈尔西舰队以应有的迷惑和压力。小泽治三郎中将的任务是以他的航空母舰部队引诱美机动部队于北方海面,来减轻美军对栗田舰队的空袭。24日,小泽舰队到达菲律宾吕宋岛以北150海里处(小泽舰队从濑户内海出击),并频频发出电波,成功地吸引了美军的注意力。美舰队哈尔西司令立即决定快速北上歼灭小泽舰队。如果进行舰队之间的大决战,由于日美力量之比为3:10,美军获胜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哈尔西又接到栗田舰队退却的报告,他在没有作周密思考的情况下,就匆匆率领整个舰队全力以赴地北上进击了。

   第二,美舰队骄傲情绪以及自以为是也是造成失误的原因之一。锡布延海一战,美舰队大获全胜,如以棒球比赛来比喻,美舰队则是以10:0取得了压倒的胜利。而日本却损失了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4艘。对美军来说,最大的战果是击沉了日本的巨型战列舰“武藏”号。这一成果决不亚于开战初期日本海军击沉英国战列舰“威尔斯亲王”号。可以说,日本引以自豪的主力舰一下子损失了一半。虽然美机没有当场看到“武藏”的沉没,但是对该舰的舰首已经没入水中以及该舰仅以6海里的速度蠕动的狼狈相却是亲眼目睹的,这与目送“武藏”下沉没有什么两样。当天晚上美军还在舰内举行了鸡尾酒会以示庆贺。

   在沉醉于辉煌战果的同时,哈尔西还判断栗田舰队肯定已溃不成军,正在狼狈逃窜,并坚信凭栗用舰队那一点残余力量,绝对无力再发起新的进攻。如果美舰队处在这种地步,毫无疑问也是要退却的。此刻,美军已经获得了栗田舰队败退的情报,锡布延海面就此平静了,因此,哈尔西解除了圣贝纳迪诺海峡的防御,美军从而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歼灭日本舰队的良机。

   (十二)卷土重来——“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

   再让我们回头看一看栗田舰队。在没有得到关于美军任何情报的情况下,该舰队在夜幕掩护之下开始了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的进军。当时栗田意识到在海峡的出口处必定有一个不亚于莱特湾的决战战场,分析判断后认为:

   (1)为数不少的美潜艇可能正将鱼雷发射管对准海峡两端狭窄的航路,等待日舰出现。

   (2)美战舰群可能已测定了射程,调转了炮口。

   (3)10余艘航空母舰可能已动员1000余架鱼雷轰炸机正在海面随时准备出击。

   这是一般的战术常识。究竟最终能否突破这一关键的海峡要道,仍然是个未知数。此时,栗田已经设想了3大战场:第一,锡布延海;第二,圣贝纳迪诺海峡;第三,莱特湾。而且,日本舰队已经预感到在圣贝纳迪诺海峡,美航空兵、海军、潜艇部队早已对精疲力尽的栗田舰队设下了立体包围阵列,企图打一场歼灭战。由于栗田司令估计哈尔西的机动部队有可能在这一海面出现,因而不厌其烦地再三要求日本基地航空兵发动积极的进攻。如果这一要求能付诸于行动,栗田舰队便能够以凶猛的炮击压倒美战舰群的火力。对于美潜艇,栗田则寄希望于勇猛善战的驱逐舰。倘若一旦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日本舰队便可以迅速南下,向最后的决战战场——莱特湾挺进。

   24日下午4时半之前,正如栗田预想的那样,美军确实在此布下了歼灭日本舰队的天罗地网。然而,在这之后,由于发现了小泽舰队,美机动部队又解除了这一道防线,转而向北挺进,潜艇也回撤到莱特湾。25日拂晓,当栗田率舰队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时,却发现附近海域一片肃静,全军将士无不为之惊异和恐惧。这对日本舰队来说无疑又是一次天助神佑,而对美舰队来说,确实漏掉了一条丰腴的大“鱼”。究其原因,如果与栗田舰队接触的那架美国侦察机再继续跟踪飞行1个小时,恐怕战局就会向着有利于美军的方向发展。可是,美舰队却过早地断定栗田舰队已经退却,从而轻率而匆忙地改换了战场。那么,栗田舰队又是如何成功地反戈一击的呢?

   栗田曾判断,如果美国再进行第六次空袭,日本舰队无论如何是经受不住的,于是,他决定向西方撤退。1个半小时后,与日舰队接触的美侦察机一去不复返了。这时,从以前的攻击间隔来推算,栗田明确得出这样的答案:敌人坚信胜局已定从而中止了空中追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栗田司令突然下令整个舰队再次转向东进。对此,幕僚们大吃一惊,并一再追问道:“对于下午4时的电报,大本营尚未回电呢!”这时,沉默寡言的栗田司令据说只回答了一句话:“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对于再次使舰队返回决死的战场这一道命令,栗田未加丝毫说明。舰队根据“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这一信条行事,调转180度,向魔鬼海域圣贝纳迪诺进击。于是,“捷一号作战”的目标已经非常清楚地定在莱特湾了。如果进攻中途能够避免无谓的伤亡,尽最大可能排除危险因素,那么,这一进击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栗田不可动摇的决心。此时,恰好是24日下午5时15分。

   在舰队东进后2个小时,即下午7时15分,栗田舰队接到一封重要的训令,电文如下:“仰仗神明庇佑,全军猛烈突击!”

   在没有搞清实际上是栗田独自断然决定再次转向的事实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是大本营这一“激励电”给栗田舰队增添了必胜的信心,重新唤起了官兵的勇气。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舰队是在“没关系,我们干我们的”这一最简单明了的命令的激励下再次转向突击的。早在两个多小时之前,栗田舰队就按照“对不起,我们先行一步了”这一信条行事了。所以,当公布大本营的上述训电时,官兵们讽言讽语地说:“请把战斗托付给我们吧!从陆地上指挥海上实战,就是鬼斧神功也是难以办到的。”“不了解这种惊人的空袭,才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什么‘神明庇佑’,倒不如换成‘全军覆灭’”。

   就这样,官兵们连讽带刺但却斗志昂然地向海峡进军了。美国的詹姆斯·费尔少校评论日本舰队的这一进军时说:“在这种情况或在战争的其他情况下,日本海军显示出来的一大特征是:具有越过绝望难关的勇气和能力。”(选自:《莱特湾的日本舰队》)这是非常中肯的语言。正在这时,栗田又收到西村中将的电报,内云:“我舰队可望于25日上午4时突入莱特湾东岸中部。”和西村同时突入莱特湾显然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孤军铤而走险的西村舰队的命运将如何呢?

   (十三)西村舰队驶向死地——莱特湾最悲壮的一幕

   在叙述西村舰队悲惨的战况之前,为了搞清这支舰队为什么要单枪匹马地呐喊着冲入绝境,首先必须把莱特湾海战的基本内容简单地概括一下:

   1. 战斗海面之广创造了世界记录——作战是在东西600海里,南北2000海里的广阔海域进行的。

   2. 战斗时间之长创造了世界记录——从10月22日到27日,实战时间长达3昼夜半。

   3. 全部兵力的一次大赌博——是日本海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竭尽全部力量、起死回生的一场大规模的最后决战。

   4. 多元海战——日德兰、特拉法尔加、对马等三大海战是一元海战,而莱特湾海战则是多元海战。它是由栗田舰队、西村舰队、志摩舰队、小泽舰队等4支舰队分别在不同的海域、在相近的时间进行的海上决战。

   美国海战史专家将上述海战分别进行了命名:把栗田舰队参加的两次作战称之为锡布延海海战以及萨马岛海战,把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从南路进攻莱特湾的战斗称之为苏里高海峡海战,把小泽舰队与哈尔西舰队的交战称之为恩加诺海面海战。而日本方面则将上述各战斗概括为“莱特湾海战”。正确地说,此次海战还要加上另一支战斗队,即神风特攻队——基地航空部队——参加的多次进攻。由于本文主要叙述水面舰队作战,故把上述4支舰队的作战作为叙述的重点。在此,先叙述一下当栗田舰队正在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时,西村舰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突向莱特湾海面时孤军奋战的情形吧。

   西村中将指挥的舰队拥有战列舰“扶桑”和“山城”,重型巡洋舰“最上”,此外,还拥有中级驱逐舰“满朝”、“朝云”、“山云”、“时雨”,这是一支力量薄弱的舰队。“扶桑”、“山城”两舰是日本“无畏”型战舰的第一、第二号战列舰,其舰龄已超过30年,如果用人来打比方的话,该舰便是已接近70岁高龄的老朽之辈了。虽然其14英寸的主炮还健在,但该舰的航速低、耐久性差,防御能力十分薄弱。所以,自开战以来,该舰一直在濑户内海专门用于海军训练,殊料此战竟连此等老朽的军舰也拿了出来。由此可见“捷一号作战”的本质之所在,即“捷一号作战”是在“倾海军全部力量,打一场最后的决死之战”这样悲壮的决心下动员起来的。当然,“扶桑”和“山城”两舰都进行了某些改装,无疑显得年轻了几岁,但是,正如给70岁的老人注射了荷尔蒙一样,其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年青小伙子。

   假如说,突入莱特湾的战斗要求舰队必须具备神速果断机动灵活的特点,那么,西村舰队便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只有实施突入莱特湾、将14英寸炮弹全部打光后再自身沉没这一自杀性攻击计划时,“扶桑”和“山城”两舰才能起到它能够起到的作用。

   栗田司令把西村部队作为一支别动队,让它沿着不同于“大和”、“武藏”为首的主力部队的另一条航路向莱特湾突击,就是出自上述的原因。同时,西村中将欣然接受沿另一条路线突击的方案,也是由于上述原因决定的。为不给主力部队增加麻烦而决定单枪匹马突入绝境的悲壮之举能够在栗田和西村两位司令之间顺利地达成协议,这显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自从任职以来,从未踏过“红砖”(日本海军省的绰号)的大门,只凭海上工作一步步提升为中将的西村,据说是一位具有典型武士风度的海军将领。大约在决战前一个月,他被任命为如前所述的第二流、第三流的舰队司令。对此,西村毫无怨言,而且,当他被指令参加莱特湾战斗时,简直就象武士得到了极为理想的死地一样,欣然奔赴林加泊地。西村部队到达林加泊地的时间是10月10日深夜,即出击前的12天。

   在这之前,西村中将在菲律宾战场上失掉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祯治。祯治是海军学校的高材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军官(当时是大尉)。尽管西村努力克制自己失掉爱子后的那种悲痛心情,但是,留在心灵深处的创伤是无法弥合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西村中将曾怀着依恋之情对爱子的亡灵轻轻地说:“好吧,我也要光荣地战死在沙场上。”

   因此,在出击前的宴会上,西村中将曾恭恭敬敬地和所有在坐的司令、舰长一一碰杯,亲切地话别。不难看出,在他那洋溢着微笑的表情后面,隐藏着决心战死的夙愿。栗田司令和小柳参谋长已经暗中看出了西村这一视死如归的抉心。如果历史学家(目前为数不少)不去了解西村的心情和他的处境,不分析他的部队的实力,一味地批判指责西村司令突入莱特湾的作战,那是非常错误的,也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是对一贯正直的西村司令的污蔑。

   从南路奔赴决死战场的西村舰队于10月24日上午8时一帆风顺地进抵到棉兰老海西口,在那里,舰队不幸被美侦察机发现,不一会,西村舰队就遭到20余架美“格拉曼”战斗机的袭击,然而,美机的这次空袭仅仅是接触性攻击,炸弹从高空中直坠而下,西村舰队伤亡不大,仅战列舰“扶桑”号上的飞机发射器和舰载机起火,与两小时后美军转移目标重点向锡布延海的栗田舰队展开攻击相比,其损失是微不足道的。由此看来,美军的作战意图是集中机动部队的舰载机猛攻栗田舰队,而把从棉兰老海方向前来的西村舰队视为弱敌,仅仅把歼灭西村部队的任务交给了美鱼雷艇。美军确信,当西村抵进莱特湾的时候,一定会成为自己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鉴于上述动机,美机对西村舰队只进行了一次空袭,所以,西村舰队得以平安地继续东进。半夜时分,舰队已经到达离莱特湾还有4小时航程的海域,比预定的突入时间提前了整整3个小时。这与栗田舰队恰恰相反。栗田舰队由于在锡布延海进行苦战耽搁了行程,比预定突入莱特湾的时间晚了6个多小时(根据24日傍晚的情形计算)。西村舰队在下午两点左右与敌人鱼雷艇进行了小规模交锋,作了一次回旋航行,除此之外,前进中没有碰到任何障碍,进击的时间大大提前了。因此,西村曾下令把舰队的航速减到13海里,后因低速航行有遭鱼雷袭击的危险,不久又恢复了原来的航速。

   在这一阶段,栗田曾连续拍发了3封电报,一是由于自己正在锡布延海苦战,要求基地航空兵出击;二是通告自己的舰队暂时退却;三是下令舰队再次回转。但是,从南路进击的西村是否收到上述3封电报了呢?在不久展开的夜战中,西村舰队除驱逐舰“时雨”号之外,全部阵亡,因而,西村是否收到了上述电报从而调整了自己的作战步伐,已经无法考证了。

   关于这次战斗 [ 译者注:指苏里高海峡夜战 ] ,如果询问熟知西村中将性格的海军将领们,得到的回答是:“西村为了尽量减轻栗田苦战的困境,才决心尽早地突入莱特湾,以便牵制敌人的注意力。”这和美国海军费尔在他的论著中谴责西村是“由于独断专行造成的战术上的过失”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现在回想起来,军舰按预定的计划汇合,这在平时训练中并不困难,但是,在与敌人激战中欲达此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象与朋友在火车站相约那样轻而易举。尤其是在敌人空袭、敌潜艇出没、日方军舰破损并需进行回避航行的非常时刻,早早地预定下军舰汇合的具体时间,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25日拂晓从莱特湾东南两面同时突入”这一作战指令,完全是一纸空文,即使是来自发布这道命令的人,如果他是一位身经实战的司令官,也一定会认为上述的预约是难以行得通的。如果仔细了解分析一下西村舰队沿途进击顺利,而栗田舰队却整日连续苦战的情况,就不会否认在婆罗乃湾预先约定舰队相会的时间是多么荒唐至极,更何况,栗田舰队准备在当天晚上(24日半夜)穿过的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海流,正以7海里至9海里的速度翻卷着旋涡,其航行中的困难程度就象用木伐渡过鸣门海峡一样。再加上栗田舰队在夜航中实行灯火管制。可以断定,栗田与西村两支舰队99%是不会如约相会的。

   至此,西村舰队只好单独承担向莱特湾头美军进攻的重担,这就必须勇猛地冲入海湾内。对于这种自杀战术确有可以谅解的一面。此时,在日本海军的末期期望天助神佑的西村,毫不犹豫地突入海湾内是不足为奇的。

   (十四)葬身在莱特湾口——慎重前进,然后突袭

   西村中将实施决死进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千万不要误解,他本人并不是急于去白白送死。如果把西村看成是执意求死的鲁莽汉,那是极不公道的。西村认为:(1)首先,一定要突进到莱特湾;(2)在莱特湾和敌人展开积极的战斗,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莱特湾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尽管如此,他仍然做了比其他3支舰队更加周密、细致的作战准备。

   从婆罗乃湾启航之后,西村考虑到在婆罗洲北部海面将有遭遇敌潜艇的危险,于是,向西北方向迂回前进。傍晚时分,又调转航向向东进入苏禄海,为了能够逃出摩罗泰岛美航空部队的搜索圈,西村又重新率舰北转,日落后又再次转向东驶,于24日拂晓到达棉兰老海入口处。

   在这里,西村立即下令向莱特湾上空派出侦察机。清晨6时50分,从重巡洋舰“最上”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到达莱特湾上空,并发回如下情报:“据侦察,莱特湾南部水面有敌战列舰4艘、巡洋舰2艘,登陆点海岸海面有敌运输船80艘。苏里高海峡有敌驱逐舰4艘、鱼雷艇若干。莱特岛东南40海里处有敌航空母舰12艘、驱逐舰10艘。”

   这是日本海军获得的唯一的、极为重要的关于莱特湾内美舰船情况的情报。决战前,关于突袭目的地的美军兵力的部署情况,都是从这个报告中得知的。当天下午2时10分,西村将这一情报通报给了栗田舰队。栗田舰队的参谋长小柳中将曾说过:“这是整个作战过程中栗田舰队收到的关于敌情的唯一的一份情报。”

   莱特湾内美舰队的实际兵力是:战列舰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30余艘。西村舰队的侦察机超高空侦察的结果,基本上是真实的。从明确报告莱特湾内有美舰队、港外约2小时航程处有美航空母舰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认为西村的侦察报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

   根据情报,西村中将得知美军在莱特湾拥有3倍于自己的优势兵力,那么,西村将采取什么战术击溃敌舰队?他取胜的信心如何?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清楚,我们只知道西村并没有退却。

   不久,西村中将便向栗田司令作了如下的报告:“本队预定于25日上午4时突进到莱特湾东岸中央部。”这个报告是24日晚8时30分发出的。此时,栗田在估计了自己舰队抵达莱特湾的可能性之后,于当日晚9时45分向西村司令发出了如下的电报:“栗田本队预定于25日上午11时进入莱特湾,贵队应按照预定时间突进,于上午9时在斯里安岛(莱特湾外侧)东北10海里处和本队会合。”

   这是一封非常重要的电报。但是,栗田司令究竟是否预料到西村中将能成功地突进到莱特湾并得以生还?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叙述本海战结局时再详加评述。

   至于西村中将是否及时收到栗田司令的这一重要电报,迄今已无法得知。但是,不管怎样,西村没有改变“4时突进莱特湾”的作战计划。事到如今,他已无法推迟原订的进攻时间了。

   不久,西村部队遭到了美鱼雷艇凶猛的攻击。25日凌晨2时20分,在鱼雷艇的集中攻击下,“山云”、“满潮”两舰被鱼雷击中而沉没,“朝云”身负重伤脱离编队。然而,西村却毫不畏惧,他把剩下的4艘军舰排成单纵队继续前进,于凌晨3时20分下达了准备突击的命令。

   西村中将站在舰桥上,举目东眺,前方仍然漆黑一片,不一会,日舰雷达捕捉到目标,发现敌驱逐舰以及鱼雷艇数艘正向西村舰队逼近。

   25日凌暴3时23分,西村发出“发现敌舰踪影”的电报;3时30分,他又发出如下电报:“在苏里高海峡北口两侧发现敌驱逐舰和鱼雷艇,我驱逐舰遭到鱼雷攻击,‘山城’中鱼雷1枚,但无发生任何故障,继续航行。”

   这是西村中将向栗田司令发出的最后的两封战况报告。就在发电后不久,第二枚鱼雷又扑向旗舰“山城”。“山城”失去了自由航行的能力。于是,西村立即向自己指挥下的残余舰只发出了如下的命令:“我舰遭受鱼雷袭击,各舰不要管我,继续前进,攻击敌人。”

   笔者对西村的上述命令是永远难以忘怀的,这是西村留下的最后的一句话。就在西村命令刚刚下达完毕的一瞬间,“山城”又被一枚鱼雷击中,引爆了炸药库,“山城”被彻底葬送了。10月25日上午3时40分,“山城”载着全舰勇士们不屈的英灵在苏里高海峡恶浪滚滚的海面上消失了。

   此时,“扶桑”号舰长、海军少将坂匡身立即接任指挥官,率领剩余舰只继续前进,并向前方拦截的敌舰继续进行雷控射击。可是,美舰发射的炮弹象雨点似地从左右两边向日本军舰扑来,刹那间,“最上”号蔓起大火,“扶桑”被敌炮弹击中多处,舰身被无法扑灭的烈焰裹罩,处境垂危。尽管这样,在蒙蒙硝烟中,日本海军14英寸的大炮直到最后也没有停止过射击,美国人写的《海战记》中曾描写了日本海军这一英勇战斗的情景。

   然而,胜败大局已定。“扶桑”于上午4时10分翻转着它那燃烧着的躯体摇摆着沉入海底。“最上”就象浮在海面上的一团火,缓慢地向南方漂泊(后来该舰被友舰击沉)。这一悲剧完全是由美战列舰的炮击所造成的。但是,这些炮弹是从哪里飞来的呢?读者对此也许无法想象,说来确实令人感到吃惊:这些炮弹都是从埋伏在莱特湾口的6艘战列舰(美第七舰队)上发射的,其中的5艘战列舰是开战初期在珍珠港被日本海军击伤,尔后又修复起来的。

   这5艘战列舰是:马里兰、西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加利福尼亚、田纳西。它们已成为第七舰队奥尔登多夫中将指挥下的战列舰群的主力(加上“密西西比”号)。这些战列舰以誓报珍珠港之仇的决心汇集到这里,参加了夜间大厮杀。在莱特湾,这5艘战列舰重新露面,是日本国民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回想起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已经整整3年了,就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来看,从珍珠港将这5艘战列舰拖回去大修,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这样,西村部队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就被彻底歼灭了,唯一剩下的一艘驱逐舰“时雨”号踉踉跄跄地返回了婆罗乃基地(10月27日到达)。但是,全军覆灭的责任由谁来负呢?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西村中将之死并不仅仅是他一人之死,而是意味着整个舰队的死亡。还有,为协助西村并与之英勇牺牲了的性格刚强活泼的“山城”舰长筱田少将、“扶桑”舰长坂匡身少将,他们决死奋战的情况现在已无从得知,对此,笔者深感遗憾。唯一逃脱性命的驱逐舰“时雨”号舰长西野中佐后来对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讲述战况时说:“西村祥治司令在林加锚地进行舰队实战训练时并没有倾注心血,而只注重舰队的精神训练。”

   西野的这番话透露出西村中将早已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从而在训练时重点启发官兵们的觉悟这一实情。西村舰队的全体官兵早在图上演习时就非常清楚自己即将奔赴的这场战斗是除了“死”别无他途的“切腹作战”,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承担了这一决战使命,所以,可以说西村舰队全军覆没,是在预料之中的。

   (十五)特遣舰队出现——志摩舰队溃败记

   不可思议的事情又一次发生了——日本海军方面又有一支舰队进入了置西村舰队于死地的战场。西村舰队唯一幸存的驱逐舰“时雨”号在逃窜中惊慌地用日语向突进的舰队呼唤:“你们是哪国的军舰!”对方立即用日语回答:“我们是‘那智’。”原来,这一支步西村后尘突向莱特湾的舰队是以重型巡洋舰“那智”为旗舰的志摩中将的舰队,时间是凌晨4时30分。为什么又有一支舰队沿此航路突入而来呢?它们与西村舰队之间有什么作战协定吗?对此,英美历史学家曾耻笑不已,认为这是日本海军指挥失调,作战混乱的一大“杰作”。但是若知其真相,不但不应耻笑,反而应该寄予同情,为之惋惜。

   志摩中将的舰队是受命从南路向莱特湾进击的第二游击部队,是由重型巡洋舰“那智”、“足柄”,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曙”、“霞”、“潮”、“不知火”等7艘战舰组成的,并冠以“第二游击部队”的美名(这是与被称之为“第一游击部队”的栗田舰队相对而言的)。实际上,该舰队无论从舰只数目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大大逊色于栗田舰队。原来,该舰队本来并不是用于进行这种类型作战的舰队,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就能对这支舰队为什么在突入莱特湾的作战中半途而废加以谅解。为了使读者了解当时作战的混乱情况,有必要在此暂时对该舰队的情况作一简短的回顾。

   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在莱特湾海战中,既不属栗田司令的管辖,也不属小泽机动部队的编制,这是一支“户籍不明”的舰队。虽然他也接受日吉台司令部的指挥,但是,在突入莱特湾的作战中,他没有从任何人那里得到命令,可以说是日本舰队中的“自由演员”。从编制上来看,它虽然隶属西南方面舰队司令三川中将指挥,但它在出发前5分钟却接到了免除令,可以看出,它是一支受排斥的舰队。

   “请不要如此歧视我们吧!”假如志摩清英这样大声地呼喊的话(志摩是一位十分文雅的人),也是应该同情的。这是一支随意被玩弄着的舰队。它曾是东北方向警戒部队的主力,如果在昭和19年8月,在塞班失陷后重建舰队时将其编入第一机动部队(小泽中将指挥)的话,其境况也许会好得多,或者,加强其与航空母舰协同作战的训练,把它安置在内海一线,也是满不错的。

   问题出在10月中旬 [ 译者注:指1944年10月。 ] ,当时,哈尔西指挥的舰队航空兵空袭了台湾,爆发了台湾近海空战。日本方面集中了飞行员们错误的战果报告,发布了取得“辉煌胜利”的特大号外。在一般情况下,因为不宜否定实战者的报告,因而把战果报告集中起来发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台湾近海空战这一仗错报的战绩太惊人了,它被夸大为:日本海军击沉敌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12艘,受重伤起火者达23艘,可以说给予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日本方面判断敌人暂时无力再发动新的进攻——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错误判断。实际上,日本海军航空兵仅仅重创2艘美巡洋舰,而美军击毁日本飞机达174架,并且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撤离战场的。

   基于这一荒谬的战果,志摩中将的舰队奉命驶离濑户内海,为“扫荡残敌并营救迫降的日本飞行员”而被匆忙派往台湾南方海面。本来,做“辉煌胜利”后的善后工作自然是愉快的,志摩中将欣然率领快速部队向南方追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令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在遥远的南方海域,志摩舰队发现由10艘航空母舰为中心,20余艘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组成的大型美国舰队正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破浪行进。当时,志摩舰队官兵吃惊的程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他们意识到倘若自己一旦被美舰队发现,毫无疑问,5分钟之内就会被对方全部吃掉。“那智”和“足柄”为了避免无渭的牺牲,便以32海里的高速头也不回地一口气逃往奄美大岛。

   10月18日,志摩舰队接到了改编的命令——也许是为了掩饰5天前根据谎报的大战果贸然命令志摩舰队向台湾南方海域进击的错误行动(有的参谋这样评论)——这次,忽然把志摩舰队作为海上机动反击的主力,使之担任“反登陆”作战的任务,编入“西南方面舰队”,立即进驻台湾海面的重要港口马公待机。

   但是,志摩一直没有从三川司令那里得到任何有关反登陆作战的指令。没有接到作战指令倒是合乎情理的。所谓“反登陆”作战,不消说,指的是夺回被美军占领的岛屿而进行的登陆作战。从10月中旬的战场形势来看,为预防被美国重新夺取新的岛屿而全力以赴进行的所谓登陆作战,简直成了天方夜谭(但莱特湾岛则另当别论)。

   三川中将的“西南方面舰队”包括大西中将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和福留中将的第六基地航空部队(前者称之为第一航空舰队,后者称之为第二航空舰队)。从其兵力部署上来看,这是一支具有一定威力的舰队,但是,作为海上的正式舰队,其力量却是相当微弱的。所以,只有志摩舰队才是其海上第一主力。当志摩正在等待命令的时候,10月21日中午,却出乎意料地收到原封不动地从三川司令那里转发来的联合舰队参谋长的电报。其电文如下:“命令第二游击部队南下。从苏里高海峡以南突入莱特湾,协同第一游击部队作战。”

   这封电报实际上也是志摩再三进言要求的结果。志摩深知莱特湾作战将是海军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战。因此,坚决不肯再承担诸如运输任务之类的二线作战任务,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参加莱特湾决战。为此,再三进言请求,结果终于被接收了。21日晨,志摩舰队中的“若叶”、“初春”、“初霜”3艘驱逐舰参加了高雄-马尼拉之间的军需运输,从而使该舰队中驱逐舰的势力失去了七分之三。然事态紧迫,已经无法顾及兵力大小了。21日下午4时,志摩舰队从马公启航,急速向科隆湾(民都洛岛的对岸)驶去。就在这次航行中,才向其通报了栗田舰队和西村舰队的作战企图。

   由于大本营作战指挥混乱,直到美军登陆后才迟迟下令向莱特湾突进。因此,志摩舰队与栗田舰队以及西村舰队之间并无作战协定,也不仰赖哪一位司令进行全盘指挥。仅仅由于志摩司令本人的主动,才紧接着西村舰队的脚印进入海峡。他以我之力量虽然微薄,但也甘愿拼死协力的战斗意志于24日晚10时向棉兰老海进军了。

   无论从指挥系统来说,还是从资历方面来讲,志摩都不会接受西村的指挥。而西村方面认为,自己既然是向苏里高海峡突击的主力,自然也不会接受中途加入的志摩中将的命令。就这样,在同一战场同时使用这两支部队,而且又没有任命担任统一指挥的司令官,这是大本营作战指挥混乱的典型一例。就在这种情况下,西村舰队单枪匹马地前进了,在西村舰队突进后约1小时,志摩舰队也擅自决定开始向苏里高海峡进击。

   24日晚10时左右,志摩截收到栗田司令发给西村中将定于25日上午9时在斯里安岛东北10海里处会师的电令,他为了赶上栗田命令中规定的时间,提高了航速,计划在凌晨4时许突入苏里高海峡,因此,志摩舰队恰好闯入了西村舰队全军覆没的海战战场。

   对参战经过的叙述显然有点长,但战斗的实况却非常简单。志摩舰队没有经历林加锚地的猛烈训练,而且本身又是一支小规模的轻装部队,适合边打边退。其战斗的简况是这样的:轻型巡洋舰“阿武隈”在海峡入口处遭到美舰鱼雷袭击而脱离编队,但“那智”和“足柄”仍以接近30海里的高速前进。4时30分,发现在前方8海里处有敌人舰队,与此同时,又在自己的右前方发现了正在燃烧的日本重巡洋舰“最上”号,在此关键的时刻,志摩下令各舰一齐向右旋转,发动鱼雷攻击。5分钟后,攻击完毕,当“那智”掉转船头的一瞬间,不幸与“最上”号相撞,将该舰左舷侧撞开了一个大洞。“最上”的官兵见此状况,不禁破口大骂:“慌什么!瞎眼了,看不见着火的军舰吗?”相撞的原因是双方面的,“那智”在施放鱼雷完毕后急于返回,“最上”一方忙于灭火,顾不得躲闪。结果两舰终于相撞。但是,一般认为,发生事故的过错还是在“那智”一方。

   志摩舰队在发射鱼雷后5分钟,一边施放烟幕,一边向南方撤退(美国记者说这是溃败),由于是快打快逃,所以“拳头”根本没有打到敌人身上,这又能责怪谁呢?实际上,大本营的作战命令已从根本上失掉了战机。后来,制订作战计划的参谋曾对调查团说:“这一仗只不过是捷一号作战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