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消耗战·第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所罗门消耗战·第五

所罗门消耗战·第五

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

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

出自————《战争通史

   (一)奇袭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对日反攻的第一步

   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个南洋上默默无闻的小岛之所以最终成为“大日本帝国”溃败的致命点,就在于美军在此出奇不意地进行了成功的登陆。关于这一点,日军在当时真是作梦也没有想到。

   昭和17年8月7日,美国海    军陆战队第一师登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这是美国向日本本土进攻的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遗憾的是,直到该战役进行了一半,日本军队中那些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军事专家们还没有完全觉察到这一点。综观全局,美军登陆瓜岛是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的,他们没有把征服日本的道路放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方面,而是首先在南太平洋摆下战场,以长期作战为其战略方针,以瓜岛为出发点,以所罗门群岛为北进的踏脚石,逐渐向北推进,然后占领菲律宾,控制台湾和冲绳,最后挥戈逼进日本本土九州。这一慎重周密、宏大博深的战略反攻计划,始于瓜岛战役。对此,鲁莽急躁的日军在最初的日子里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此时,日军将士们还没有从胜利的幻梦中彻底清醒过来。虽然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丧失了4艘精锐的航空母舰,难免为此痛心疾首,但是,他们对胜利的前景仍然没有失去信心。如果从永野海军大将的“作战二年学说”这一观点来看,中途岛海战只不过是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里遭到的一次挫败,显然,作战时间还相当长。从兵力上来看,仅有半年舰龄的最新式航空母舰“瑞鹤”、“翔鹤”雄风犹在,轻型航空母舰“隼鹰”、“飞鹰”、“瑞凤”仍完好无损,“龙骧”号尚能征战,新型精锐航空母舰“大凤”号(3.2万吨,常备飞机52架,备用飞机若干架)预计1年后便可建成,战舰“伊势”、“日向”已决定改装成航空母舰,6.8万吨(标准排水量)的超级航空母舰“信浓”号可望在2年后服役。

   另一方面,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联合舰队的水上兵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其实力几乎等于美太平洋舰队的2倍。如果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进行角逐的话,日本海军赢得胜利并不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日本海军并不悲观,相反,却焦急地期待着进行海上决战。

   在日本军队迅速向南推进的同时,军队指挥官们却热衷于对政治经济政策的研究。在众参谋的头脑中,占据很大位置的竟然是一些诸如经济开发、稳定民心、政治控制等问题。简直可以说正处在从军人向政治家的过渡之中。当时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骚动事件,即东京的大报社以及地方上影响较大的10个报社把转轮式印刷机运到南方各主要城市,在那里发行报纸。就在发生这一事件的同时,美军开始了登陆瓜岛的军事行动——真可谓日军在搞政治,而美军却在搞战争。

   瓜岛位于所罗门群岛南端的要冲,是一个被丛林覆盖着的美丽的岛屿,拥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泊地隆加湾。这样一个美丽的岛屿竟然会变成一个残酷拼杀的战场,确实是大出世人意料的。正是由于美日双方经过近6个月的殊死争夺战,才使瓜岛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岛屿。

   最初,日本军队占领这个岛屿完全是一个偶然的行动,因而仅仅从形式上派遣了以冈村少佐为队长的一支陆战队担任守备任务。这支为数不大的部队配备有小口径旧式山炮两门,机枪3挺。这点少得可怜的武器严格地说,只不过是为了向当地居民示威罢了(与其相邻的图拉吉岛上的情形大体也是如此)。

   瓜岛实际上是位于所罗门群岛最前沿的军事要地,如果日方决心坚守该岛的话,完全应该部署必要的兵力,以极快的速度建造飞机场,进驻大批战机,掌握制空权,并认真加强空中搜索,连续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然而,日军迟迟没有采取这些措施,等到日方一旦认识到对该岛进行武装增援的必要性时,美军已经迅速地登上了这个岛屿。

   大本营的轻敌思想确实令人愤懑。首先,大本营没有清醒地认识到瓜岛会成为美军大反攻的一张起跳板,反而目光短浅地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局部的登陆战,并认为击退敌人在该岛登陆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与大本营相比,日本海军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瓜岛在战略上的地位的。他们认识到,如果美军一旦在这个岛屿上建立起空军基地,美国的强大的空中优势定会给日本海军在这一地区的制空权带来极大的不利。再者,如果美国在中途岛大获全胜的特混舰队与瓜达尔卡纳尔的航空兵力量相配合而行动的话,必将给日军南方海战战略带来重大的威胁。因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断然决定联合舰队第二、第三舰队进驻腊包尔,并指令提尼安基地的航空兵部队也向腊包尔靠拢。

   (二)海战迭起——血腥的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

   8月7日,美军突然登陆瓜岛,日本海军闻讯大惊失色。山本司令长官即刻命令第八舰队(三川中将率领,拥有重型巡洋舰5艘,轻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进行反击。8月8日深夜,三川率舰队出奇不意地向在隆加泊地海面警戒的美澳联合舰队发动了夜袭战。美澳舰队措手不及,惊慌失措,无力应战,惨遭攻击。夜袭战仅仅进行了30分钟,三川舰队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在这次短暂而成功的夜战中,美海军重巡洋舰3艘、澳大利亚重巡洋舰1艘被击沉,美澳轻巡洋舰各1艘遭到攻击后燃烧起火,遭受重创。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三川舰队进击途中,该舰队曾一度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敌侦察机发现,但是,幸运的是,这架澳大利亚侦察机上的飞行员却把情况报告给澳军司令部,当澳军司令部将情报转发给美军司令部时,为时已晚,战机已失,致使美澳舰队在毫无戒备的状态中遭到了三川舰队的沉重打击。日本第八舰队以其凶猛而神速的进攻取得了上述辉煌战果。这一海战被称之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 译者注:即萨沃岛海战。 ] 。遗憾的是,当第八舰队凯旋返航之际,才觉察到没有乘胜对敌运输船队(约40余艘)展开攻击。此时,是重新返回再次发动攻势呢(作战参谋的主张),还是为躲避次日清晨美机可能发动的空袭而就此逃脱呢(此为长官的嘱托)?最后,三川舰队终于返航了。

   关于三川舰队没有进而围歼敌运输船队就撤离了战场,有人批判说这是日本海军安于小成。在美澳的护卫舰队几平被全歼的情况下,如果三川舰队掉头杀向敌人的运输船队,最多再用2个小时就能将停泊在隆加湾内的敌运输船只一网打尽。然而,三川却失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为此,三川遭到了非议。其实,这无须进行指责,因为日本舰队的作战指导思想一直是以歼灭敌军舰队为目标的,向船舶进攻仅仅放在第二位,这恐怕就是三川未能回戈猛击敌运输船队的主要原因。再说,中途岛之战惨败的阴影还历历在目,三川深知,不配备飞机掩护的舰队一旦遭到敌机空袭,难免覆灭的下场,因此必须随时提高警惕。

   日本陆军对假想敌国苏联的陆军部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美陆军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日军作梦也没有想到会同美国陆军作战。但在瓜岛争夺战初期,他们却自信地认为,一旦同美陆军作战,必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击败。总之,认为美国兵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在战役之初,日军对美军在瓜岛登陆毫不介意,甚至断言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将美军一扫而光,因此,一木支队(两个月前曾计划派往中途岛而未实现登陆的那支部队)接受了登陆瓜岛反击美军的命令后,斗志旺盛,干劲十足,声称一天之内即可夺回瓜岛机场,随即生擒登陆美军。8月21日,争夺瓜岛机场的血战打响了,一木支队在美军的顽强抗击面前陷入了绝境,全线崩溃,大败而逃。

   首次进攻战出乎意料地遭到了惨败,一木支队残部和陆战队狼狈不堪地在舰队掩护下于25日撤离瓜岛。就在陆上激烈争夺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正期待着同敌机动部队进行一次海上决战。近藤中将的第二舰队和南云中将的第三舰队同时出击。8月24日,日舰队发现了美航空母舰舰队,双方爆发了一场凶猛的海空激战,这就是所谓“第二次所罗门海战” [ 译者注:又称“东所罗门大海战”。 ] 。激战结果,日本海军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龙骧”。美海军方面,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1艘遭受重创。这场瓜岛海域首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战斗,双方不相上下,胜负难分。

   进入9月份,瓜岛的敌航空兵部队更加强大了,经过修复的机场发挥了巨大作用,形势对日军越来越不利了。

   在胶着争夺的形势下,日美舰队之间爆发了数次相当规模的海战。9月15日,“伊-19”号潜艇创造了潜艇作战的新纪录,一举击沉了美“黄蜂”号航空母舰,立下了战功。10月13日,“金刚”、“榛名”突入瓜岛近海水域,以其猛烈的炮火轰击了美军机场,取得了圆满成功。但是,就在这一天之前,由于美海军采用了新式雷达控制射击,致使日本重巡洋舰“古鹰”号在海战中 [ 译者注:即埃斯佩兰斯角海战。 ] 被击沉,“青叶”身负重伤,五藤存知司令当场毙命。这些海战是根据大本营的作战方针所展开的陆海军协同作战夺回瓜岛的一环,是与陆地作战紧密配合的。

   日本陆军不断向瓜岛增援兵力,输送弹药武器和物资以及供应品,屡遭美海军拦截,从而双方爆发了多次遭遇战。在瓜岛争夺战的半年之内,连同小型海战计算在内,约有百余次之多,如果把担任输送任务的驱逐舰和敌鱼雷艇交战的次数也统计进去的话,作战次数则达到150余次,其中,几次较大的海战更是惊心动魄。诸如“南太平洋海战” [ 译者注:即圣克鲁斯大海战。 ] 、“第三次所罗门海战” [ 译者注:亦即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 等等。这些残酷激烈、规模宏大的舰队交锋,永远被载入了战争史册。

   半年来,日本陆军在这个孤岛上经历的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海军浴血奋战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并不亚于陆军。以大小海战为150次来计算,几乎每天都有一战。

   这些海上战斗都是以30年来海军在训练中所未曾学过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相当生疏的。随着战役的深入发展,战斗越来越艰难了。例如,在供应救援方面,日本海军不得已采用被称作“老鼠运输”的方式,这对于军人来说,不可不谓悲凉可怜之至(后述)。从此,日本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三)太平洋上的“旅顺口”——坚不可摧的瓜岛机场

   在瓜岛,美军建造飞机场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建造临时木板房的速度,因为建造机场是机械化施工,主要工具是推土机。这种大型机械在日本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多次出现,曾一度使日本国民惊叹不已。其实,早在开战后不久,日本军队就见过推土机,当时他们为之惊讶万分。

   开战之初,日本军队向威克岛进击,并且顺利地占领了这个小岛,将美守岛部队全部缴械。攻占威克岛后,日军为了修复机场,指令敌军队长派300名士兵参加劳动,当这位队长搞清楚交给的任务是修复机场时,他回答说:“仅用3名士兵就足够了。”结果,只见他们使用一种安装在大型汽车上的机器,仅用了短短的1天,就把机场修整完毕。当时用的就是推土机,它与铁锹、铁镐相比,工程效率提高了百余倍。

   仿造能力很强的日本人曾经为没有能够向国内运回一台推土机进行仿制而深感悔恨。而现在,当美军占领瓜岛一周之后便能够从瓜岛机场频频起落飞机的时候,日军官兵为美军修复机场的神奇速度而吃惊,深为忘掉威克岛那羞耻的一幕而追悔莫及。

   美国以其巨大的生产能力将大量飞机倾注瓜岛,连日来不断挑起空战,到8月底,日本的航空兵基地一度陷入绝境,50架飞机全部报销了,日本海军急急忙忙派飞机前往增援,这样,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就此拉开了战幕。

   瓜岛被称为是太平洋上的“旅顺口”,而且终于成为无法攻陷的“旅顺口”。在此笔者不打算就时间和作战顺序去描写这一争夺战的全过程,只想对那些激烈的空战和舰队交锋的情节重点加以评述,把这一战斗的特殊性和“想象不到的重要性”告诉读者。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在旅顺口浴血奋战的壮烈情景,在此就不再详述了,这里,仅三言两语地回顾一下有关的几点。

   日清战争时,山路将军指挥下的日本精锐部队在一日之内就攻克了要塞旅顺口。而在日俄战争中就不同了,原计划一、两天内拿下旅顺口,结果事与愿违。在发动第一次进攻的时候(明治37年8月24日),新闻记者们甚至通宵达旦地守在陆军省的院内,等待着播发诸如“旅顺口陷落”一类的特大号外。但是,战局的进展使得记者们失望了,日军的攻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历时4个月的攻坚战中,指挥第三次总攻的乃木大将曾激昂地说:“若进攻失利,我将亲自持刀站在敢死队的前列。”在这次旅顺口攻坚战中,日军伤亡官兵达5.9万余人,直到第二年1月才历尽了千辛万苦攻入旅顺城。

   瓜岛并无坚不可摧的工事,但却拥有至关重要的机场和航空兵部队。8月21日,一木支队信心十足地决心在一日之内拿下瓜岛,结果在进攻中一败涂地,他重蹈了陆军前辈藐视旅顺口攻坚战的覆辙。之后,日本陆军又厉兵秣马,扬言此次一定要拿下瓜岛,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总攻击。川口少将率领4000人马,激战1昼夜,结果又溃不成军,以失败告终。这同第二次进攻旅顺口时惨败的情形完全一样。

   日军连续两次进攻失利,使大本营陆军部终于改变了对瓜岛美军的看法。10月24日,由丸山中将率领的以仙台第二师团为骨干的一个半加强师,配备了重炮及其他武器,发动了第三次进攻,并发誓以决死之精神一举歼灭美军。日本海军也出动了第二、第三舰队,随时准备截击胆敢前来增援的美特混舰队。殊料瓜岛上的美军早已以10倍于日本的兵力严阵以待。激战结果,日军又遭惨败,这与旅顺口第三次总攻击的命运相同。

   战局至此,大本营内被一派忧闷的气氛笼罩着,甚至对能否在瓜岛与美军相抗争也产生了疑问。因为这一次担任主攻的仙台师团非同一般,它在日俄战争中曾一度夜袭弓张岭师团,大获全胜,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水平的精锐部队,早已威名大振。但是,由于美军精良的装备和顽强的作战意识,一日之内将赫赫有名的仙台师团击溃了。为了避免类似的败局再次发生,日本陆军决定使用重型武器进行正面进攻,发动针锋相对的争夺战。10月底,组成了以今村中将为司令的第八方面军,并决定派遣第三十八、第五十九两个师参战。这次瓜岛进击与第四次进攻旅顺口一样,天皇也下达了诏书。然而,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日本的运输早已陷入绝境;再说,如果第四次进攻一旦失败,大日本陆军必将声誉扫地;何况,再加上有人认为,这一战役本来就不该打,于是,昭和18年1月4日,东京断然决定从瓜岛撤退。旅顺口要塞虽然历经艰难,最终还是攻陷了,但日军在瓜岛却落得了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美国陆军少将安德森在总结这次战斗时曾说:“日军在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如果能够投入象第三次进攻时所使用的兵力,美军便有可能吃败仗。通过日本的第二次进攻,美军摸清了日本夺回瓜岛的意图,于是,立即进行了大规模增兵,终于防御成功。

   然而,日本军队为争夺瓜岛所付出的巨大的血的代价已成现实,安德森事后所说的这一席话又有什么用呢?

   (四)两败俱伤——南所罗门海面诸海战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海战的情形吧。就在瓜岛陆战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连日来,海面上也炮声隆隆,爆炸声此起彼伏。

   首先,大本营频频地指令海军要振作精神,军令部也十万火急地催促舰队重整军威,以便一举歼灭在中途岛海战中逃避打击的敌特混舰队,同时协助陆军夺占瓜岛。由于联合舰队预感到这一作战计划确实要冒几分风险,遂决定先由机动部队南下,到瓜岛近海发动截击作战。为避免盲目性,山本司令长官没有亲自下达作战命令,只是通知参谋们与军令部加强联系,并把决战之重任托付给南云和草鹿两位将军。鉴于瓜岛登陆作战的困境、大本营的阴郁气氛以及联合舰队的声誉等等,两位将军决心南下大干一场。

   由第三舰队的航空母舰“翔鹤”、“瑞鹤”、“瑞凤”、“隼鹰”,战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熊野”、“铃谷”、“利根”、“筑摩”,轻型巡洋舰“长良”以及6艘驱逐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尚未获悉敌舰队情报的情况下就拔锚启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的冒险之举啊!

   10月24日晚11时左右,南云舰队被美侦察机发现,并于凌晨0时30分遭到攻击。美侦察机一向是携带着炸弹外出执行任务的,而且往往是在返航的一瞬间实施高空轰炸。结果,有一颗炸弹落到了“瑞鹤”和“翔鹤”之间,掀起了高达百余尺的水柱。凌晨4时许,美侦察机投掷的一枚炸弹击中航空母舰“瑞凤”号的甲板。美侦察机采用的战术是:进行投弹攻击,若击不中,也给对方制造恐慌,若击中目标,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总之,日本舰队意欲寻敌作战,不料却被敌机首先发现,惊慌之中,只好立即退到作战圈外。

   凌晨3时30分,日机动部队开始了第二次侦察搜索,充分借鉴了中途岛失败的教训。

   凌晨4时50分,日机终于在东南250海里处发现了美特混舰队,南云立即派出了由67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队,由関少佐率领,径直扑向美特混舰队所在海域。上午6时,第二攻击队的48架飞机在村田少佐的指挥下也腾空而起。这两支攻击队的成员都是身经百战的空中勇士,他们抱着不获巨大战果决不轻易返航的信念踏上了征途。果然,不久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机队先后命中了美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5艘、驱逐舰4艘。敌舰有的被击沉,有的受重伤。因为这一天正是美海军纪念日,所以,美国方面没有公布损失的确切数字,只报道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损失。其中,遭到猛烈轰炸的美国舰只中有大型航空母舰“大黄蜂”号(1942年4月18日曾载机空袭东京的航空母舰),当它拖着浓浓的黑色烟雾在海上漂流时,山本五十六曾下令将该舰“拖到特鲁克去”,但因该舰烈焰熊熊,无法靠近,不得已只好命令日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对日本来说,“大黄蜂”号的沉没总算报了空袭东京的一箭之仇,使日本官兵欢喜若狂。

   另一方面,日本舰队的损失也是不小的。旗舰“翔鹤”的飞行甲板被炸得残缺不全,母舰“瑞鹤”受中等程度的损伤,损失了70架飞机以及全部技术熟练的飞行员;而美方的损失除上述数字外,还有约80架飞机尸沉大海。从双方胜败的比例来看,可以说70%的胜利在日本一方。

   与此相反,在随后爆发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70%胜利则在美国一方。这时,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已经回到濑户内海,增援瓜达尔卡纳尔战斗的重任,已由近藤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承担。日本方面计划在瓜岛隆加泊地进行“舰队杀入”式的作战,以舰炮同美护航舰队进行一决雌雄的遭遇战。11月12日,战列舰“比睿”、“雾岛”率水雷战斗队在进入隆加泊地的途中同美舰队相遇,双方爆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夜海炮战,结果美方被击沉了4艘舰只,日本方面损失了战列舰“比睿”号。

   11月14日,为补充瓜岛兵力而必须强行向该岛运输日本陆军第三十八师团的行动开始了。如要圆满地完成这一任务,海军必须派遣强有力的舰队进行护航。于是,近藤长官亲自指挥,率领由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2艘、驱逐舰9艘组成的护卫舰队迅速出动了。美军为阻止日本海军的这一行动,派出了以2艘新战舰(“爱达荷”级16英寸炮舰)为骨干的特混编队北上迎击。经过数回合残酷激烈的夜战,3艘美舰被炸沉,日本战列舰“雾岛”也被美舰击沉海底。三川率领的护航运输船队也未交上好运气,11艘之中有7艘丧命,舰队的重型巡洋舰“衣笠”号也被敌舰击沉了。

   在这场被称作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之中,就双方的损失来看,日方较大,约占60-70%左右。

   海战之后,美机动部队撤离了瓜岛海域,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舰只也返回内海修整。这时,美军的飞机完全能够从瓜岛基地起飞,并以此实现空中增援。相反,日本的基地空军只能从遥远的布干维尔岛起飞(仅拥有战机30架,而陆军飞机对越海飞行是无能为力的)。在美军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日军无论如何也无法同美军相抗衡了,可以说,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五)驱逐舰的狼狈相——瓜岛海战的悲剧

   11月18日黎明,根据日本水上侦察机发回的情报进行分析,确认美国在瓜岛南部建立了6个飞机场,配备了数百架飞机,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了原先的推测,表明美航空兵力量得到了迅速加强。

   日本海军方面以强行运送陆军部队为目的,计划重新组编一支新的舰队,但是,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形势下,日本军舰和运输船只若向瓜岛接近,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而且,哈尔西的特混舰队中的航空母舰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势力日趋雄厚。至此,所罗门群岛中的大部分岛屿已置于美国制空权之下,日军向瓜岛进行运兵增援已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全部用高速驱逐舰输送,要么隐蔽地从海底用潜水艇进行运输,二者必居其一,别无其他良策。如果动用驱逐舰在夜间担任运送任务,那就意味着包括巡洋舰在内的日本军舰全部在所罗门群岛销声匿迹了。

   就这样,日本海军的驱逐舰群白天就象出租汽车一样全都集结在布干维尔岛的肖特兰湾内,一俟夜幕降临,立即出动增援。白天,美机每天都来轰炸,日本海军称它为“班机”。当美机空袭时,日本的驱逐舰就在海面旋转航行,进行躲避。若美机投弹,日舰就左避右闪,巧妙地与美机周旋。此种状况,每天如此,反而练就了驱逐舰高超的避弹技能。有些操舰技术高明的舰长竟饶有兴致地在等待着敌机的到来。当时的水面舰队司令官小柳在他的著作《太平洋海战史论》中描写驱逐舰的回避动作时,称它为“盂兰盆舞 [ 译者注:在日本,从旧历7月13到16日,在盂兰盆会期间,男女合着歌曲和音乐跳的民间舞蹈。 ] ”。联想起血腥苦战中这一滑稽可笑的场面,人们忍不住要笑起来。

   然而,驱逐舰每晚的运输任务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的任务是强行向瓜岛的守备部队运送粮食,岛上接近1.5万名官兵完全依靠驱逐舰运来的粮食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海上有上千名官兵身患营养不良、疟疾、慢性痢疾等疾病,全军将士整日都潜伏在热带原始森林中,躲避美机致命的空袭,可以说,战火中的瓜岛就是人们的活地狱。

   粮食运送的方法确实令人震惊——首先把粮食装进类似汽油筒一类的圆筒中,100多个为一组,用麻绳系在一起,把它们吊在舰舷两侧。当驱逐舰靠近海岸时将粮食筒投入海中,在万籁静寂的夜晚,由瓜岛日兵数人游到粮食筒处,抓住绳子拖到岸边,其方式就象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只不过这是在默默无声中进行的比赛。然后,必须在黎明前把粮食全部运抵热带森林处隐蔽起来。有时候,由于水流过激而把粮食筒冲走,必须赶紧组织水上敢死队进行抢救。

   更困难的是,这一系列深夜海面上的“激战”,原则上必须在15分钟之内完成。这是突破美机、鱼雷艇、驱逐舰的警戒而采取的冒死之举,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和计算的。对日军官兵来说,为维持万余名生命的这一友爱精神和应尽义务的观点就是排除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动力。

   想一想吧!在驱逐舰舷两侧吊着上百个粮食筒的那副姿态,再回顾一下停战后两手搭肩,背着粮食在车站上飞跑的老太太,人们会有何感想呢?曾经先后担任过28次运输任务的一位驱逐舰舰长这样感叹地说:“我到底为什么要参加海军自己始终也搞不清楚,但是,每当我想到拴在这粮食筒上的绳子就是瓜岛将士们的生命线时,我只好忍耐着干下去。”当昭和18年2月1日20艘驱逐舰分3次先后把1.3万人从瓜岛运出,在接受热泪盈眶的日军官兵感激的行列中,就有这位出色的舰长。

   最后的瓜岛大撤退,日军是分3次由20余艘驱逐舰担任运输的,在运送过程中,虽然每次都遭到美机猛烈轰炸,但是,并无1艘损伤,这大概是因为驱逐舰目标小,速度快,敌人很难捉住目标的缘故。尽管这样,能够安全地将1.3万人撤离瓜岛,也是因为两个半月来日舰官兵夜复一夜地在频繁运输中提高了航行技巧和机动灵活性的缘故,否则,决不会在敌人猛烈的空袭下成功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最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估计完成这一撤兵任务可能要损失半数左右的驱逐舰,若将此估计与实际战况相对照,把这一撤兵视为大获全胜的海战而加以庆贺,恐怕也并不为过。

   但是,很早以前就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把驱逐舰用于运输并打算失掉它,必将会给今后的海战带来极大的影响。然而,近3个月以来,驱逐舰大量被用于运送粮食及其他物品而损失甚少。从这一事实出发,有人提议要建造不装鱼雷和大炮的“专门用于运输”的驱逐舰,就在要着手对此进行设计时,因决定从瓜岛撤退而停止了。

   细想起来,脱离了舰队海面决战还算什么海军军人。这种怀疑态度和士气的沮丧,不能不对海军战略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这种不良影响也蔓延到潜艇部队。

   (六)出动潜艇运输——瓜岛悲剧的结论

   日本驱逐舰不仅扮演着跳“盂兰盆舞”的角色,还被作为“出租汽车” [ 译者注:指利用夜间快速定时运送兵力及物资增援瓜岛的日本驱逐舰。美军称其为“东京快车”。 ] 而驱使,对此,即使外行人也能看得出来——战局的前景一片暗淡。

   同驱逐舰一样,将潜艇部队现有大部分兵力专门用于瓜岛运输又是一大失误。38艘潜艇接受潜送任务,成为一支“潜水运输队”,其中有6艘被敌舰击沉。由于潜艇上的全体人员无一幸免,因而潜艇被击沉时的详情不得而知,但是,损失了当时潜艇部队有生力量的30%以上却是一个事实(在这期间,所罗门海域丧失潜艇总计共达20艘)。如果说丧失2艘战舰和为数甚多的官兵一事暂时尚可忍耐的话,那么,从根本上颠倒潜艇的真正用途,如同用剃刀来砍柴一样,把潜艇用于运输所犯下的错误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

   就这样,日本潜艇卸下了鱼雷装上了罐头,对此,官兵们神态沮丧地说:“哎,今天又是运输。”然后慢腾腾地钻进了潜艇。官兵们深知保国之责重大,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把用鱼雷攻击敌航空母舰为使命的潜艇改为满载着罐头去大搞运输工作,更何况敌人的潜艇就在眼皮底下逞威风,正在凶猛地截断日军运输线。目睹这一现实,日舰官兵们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呢?

   因为大本营企图倾注陆海两军的全部力量来进行瓜达尔卡纳尔作战,所以,潜艇和上述驱逐舰的情况一样,对自己所担任的工作没有表示异议,即使有人抱有不满情绪,也必须忍气吞声、全力以赴地去干。对潜艇部队丢掉“本行”而被迫忙于“副业”,官兵们只能感到遗憾。

   所谓“本行”,系指切断美国和瓜达尔卡纳尔之间的海上运输线,或者是攻击澳大利亚和瓜岛之间的交通线。美军在瓜岛上驻扎的兵力达3个师以上,常备飞机数百架,因而美国要向这个岛屿进行弹药和粮食的补充供应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同日本从布干维尔向瓜岛补充供应相比,因供应量大且距离远而加大了难度,这是对美国方面极为不利的。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其交通线不断发动袭击,肯定会陷敌于严重的困境之中,而且,只有这种攻击才是日本潜艇部队应该倾其全力、符合其主要使命的作战。

   如上所述,在瓜岛西岸巡逻的3艘潜艇中的1艘用鱼雷击沉了美航空母舰“黄蜂”号,看来,如果给潜艇部队这种作战自由的话,无疑将取得相当大的战果。现在,潜艇部队之所以战绩甚微,主要原因是采取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仅从瓜岛争夺战来看,如果当时动用全部潜艇兵力(拥有潜艇30余艘),在该岛以东或以南海面撒下截击网,狙击敌运输船队,肯定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这一设想通过日海军潜艇部队(第六舰队)从协助基地作战的战斗中解脱出来(昭和20年),转向对海上敌船舶进行攻击战之后,马上多次击沉敌舰船,获得较大战果一事,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反过来,让我们再冷静地分析一下瓜达尔卡纳尔的战局。为了避免岛上作战人员病死、饿死,确实已无力顾及作战是否合理。虽然明知这种作法是不符合作战方针的,是不科学的,但不得已仍把海军力量倾注于去搞粮食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潜艇用于运输似乎又是无可非议的。

   说到这里,还要补充说明一点,那就是,连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氧气鱼雷”的日驱逐舰都在竭尽全力地从事运输工作,那么,潜艇部队又有什么理由愤愤不平呢?导致这种局面只能用“作战失败”这一句话来概括。实际上,迫不得已而进行这种不合理的作战本身就意味着某种失败。

   局部失败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扩大为全面失败。昭和17年的除夕,失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停止瓜岛作战的论调一时在最高统帅部蔓延。昭和18年1月4日,在最高统帅部会议上,大本营终于决定从瓜岛撤兵。大本营把撤退称之为战略“转移”。当时,笔者以“战略撤退”这一军事术语给大学生作了一个报告(笔者当时担任庆应私塾大学国防论课程),为此,后来还受到宪兵队的警告。在这次战斗中,军队的神经变得十分脆弱。作为军事术语,确有“战略转移”一说,但是,日本位于北方,向北方挺进就是撤退,所以,对“战略转移”这个词,凡是有一点地理常识的人,都不会苟同的。

   “瓜岛撤退”于昭和18年2月中旬结束,海陆军都从历时6个月的艰苦作战中解放出来了。然而,这种“解放”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美军反攻的步子没有停止,他们以更加迅猛的气势以所罗门群岛为踏脚石,开始向北长驱直入。因此,确切地说,吸取日本血液的著名的“所罗门消耗战”,倒不如称之为“所罗门吸血战”更为恰当。

   (七)惊人的航空消耗战——盲目进击所罗门的严重后果

   所谓的所罗门消耗战,指的是自昭和17年8月美军从瓜岛登陆开始,到昭和19年2月日军放弃腊包尔为止,大约历时1年半的日美双方在所罗门群岛进行的争夺战。这次战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美军登陆瓜岛至日军从瓜岛撤离历时6个月的激战为第一阶段;日军在瓜岛争夺战中失利后至日本航空兵从腊包尔撤离历时1年的战斗为第二阶段。对于日本来说,以第二期的空战所造成的伤亡最为严重。

   在瓜岛争夺战的6个月中,日本丧失飞机893架、驾驶员2362名。在战役的第二阶段中,残酷的海空战总共使日本丧失飞机6203架,驾驶员4824名。在整个所罗门航空消耗战中,日本合计损失飞机7096架,相当于开战初期所拥有的2172架飞机的3倍以上,可谓损失惨重。虽然日本的工厂日以继夜地进行大规模的飞机生产,但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前线的损失。再说,即使生产的飞机能够弥补损失的一大部分,但飞机驾驶员配备不上也无济于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7000余名飞行员的牺牲的确是一个难以补偿的重大损失。那些在奇袭珍珠港事件和印度洋战斗中曾大显身手以及在中途岛海战中幸存的空中勇士们,在这一期间几乎都把鲜血洒在所罗门群岛上空。1年半以来,日本损失飞机数目如下表。

机种 损失数目 飞行员战死数目
战斗机 3264架 1581名
舰载轰炸机和攻击机 1119架 1292名
陆用轰炸机和攻击机 1087架 3115名
水上侦察机和战斗机 557架 568名
飞艇 113架 385名
其他 956架 245名
合计 7096架 7186名

   对于美国来说,所罗门战役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消耗日本空中力量为其目的。但是,结局却出乎意料之外,美国竟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战果。美国北上进攻的战略耳标是收复失地和进攻日本本土。美军对于进击目标采取的战术是:首先发起空袭,然后利用舰面炮火轰击,一俟日军抵抗力量大部被摧毁之后,便乘机登陆。在占领的同时抢修飞机场,站稳脚跟后以此扩大空中攻击圈,为占领下一个岛屿打下基础。当时,美国空中力量之强大,海军官兵之勇猛确实使日本相形见绌。停战时,美海军飞机的总数竟达到了40893架。日本与之相比,简直可以说霄壤之差。战争中,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以及加上改装了的航空母舰的数量曾达到了60余艘,因此,日军在战争中也曾一度在空中占了优势,在所罗门战斗中,日本航空兵也曾大显身手。然而,在空中力量的对比是100架对30架这一情况下交战,如果双方在第一天都损失飞机30架,那么第二天的战斗便是在70架对0架的情况下进行——这种力量的差别造成的后果,恐怕连小学生也会算得非常清楚。

   日本不惜大量耗费国民用以维持生命的血汗钱,拼命制造飞机运往战场,但是,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不得已只好再次动用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可是这样一来,那些能够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的飞行员却白白地把性命丢到原始森林之中去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损失啊!这时,美军凶猛的攻势以及日本空中力量的严重损耗,使得战局愈来愈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不久,日本统帅部终于承认日本的军事力量不如美国。其实,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力量,日本方面望尘莫及,这一点在战前连中学生都知道。

   总之,日本军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出击过猛,用军事术语说那就是“超越了进攻极限”。笔者曾于昭和17年5月在《中部日本新闻》上分数次发表了题为《进攻极限》的论文,拐弯抹角地劝阻不宜向南方进击。在名古屋车站,一位购买《中部日本新闻》的大阪实业家对笔者说:“我的担心得到了理论上的证明,对您的文章,我深有同感,我想把论文从头至尾细读一遍,因此,我愿成为该报的定期的读者。”当我知道这位实业家是持反法西斯立场的时候,我立即毫不犹豫地把两、三份简报送给了他。不久,我从一位陆军朋友那里得到劝告,说如果再热衷于写这种论文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请慎重考虑(这位陆军朋友是谷获大佐,后来他升为中将)。

   “进攻极限”指的是进攻军队若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导致攻势减弱,给败退之师以得势之机,使其转退为攻。细想起来,事实确是如此。一支军队如果在侵入作战成功之后仍继续发动攻势,必将逐渐拉大后方供应线的距离,使弹药、粮食的供应更加困难,同时,部队在燃料方面的供应也将陷入危机。加上对地形不熟悉,在敌占区又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协助,这样,军队便面临着重重困难,逐渐成为疲惫之师,毫无疑问,战斗力将大大削弱,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有利于敌军,因此,反过来又遭到对方的攻击,使一度以破竹之势迅猛进击的军队有可能陷入败退的局面。

   从战史上来看,任何具有优势的进攻部队在作战到达某一地点时,都必须暂停进攻,进行休养补充,再整阵容,以便发动第二次举攻。笔者认为,这种理想的暂停线就是“进攻极限”。

   (八)超越进攻极限——责任归罪于最高统帅部

   关于“进攻极限”的判定,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却十分困难。“进攻极限”究竟应该定在哪里?一旦决定,又将怎样马上落实,这都是些难题。无论是哪一国家哪一支部队,大概都免不了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在前线乘胜追击的将士们无论如何不会放弃仓惶逃遁的敌军,作战指挥部要想阻止这种追击也是相当困难的,往往是战局已陷入走投无路之际才不得不加以考虑。更何况,发现“进攻极限”是一般的具体作战指挥官们难以做到的,只有具有相当洞察力的著名指挥官才能正确判定。

   以近代战争为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马恩河会战”时,德国部队超越了“进攻极限”,遭到法国军队的反击,不得不实行战略总退却,从而失去了企图进行短期决战的机会,陷入了长达4年的长期战争之中,最终遭到失败。当时,自命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德国军队的右翼部队,连续进行了22天的进攻,经历了16次战斗,于9月5日到达马恩河。但从战略上来看,在8月末德军就应该在埃纳河北面停止攻势,进行休整,以便恢复战斗力。这就是所谓“进攻极限”的问题。从当时德国公开的战史报道来看,德国军队司令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已达到“进攻极限”,但是,当战斗进入9月份时,对此已有所觉察,并于9月6日下达了:“第一集团军立即在马恩河和埃纳河之间地区停止前进”的命令。然而,第一集团军司令克鲁克大将却无视这一命令,继续追击退却中的法国第五集团军和英国军队,远远地超越了马恩河一线。就这样,德国军队拉长了战线,被法国军队杀了个回马枪,爆发了著名的200万大军激战的马恩河战役。激战5昼夜,结果,德军不得不退却,从而永远失去了一次早期决战的大好机会。

   在此,让我们再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三个例子。1940年,意大利墨索里尼的军队越过埃及国境侵入了西迪巴腊尼,超越了“进攻极限”,被英军将领韦维尔击败。但后来,韦维尔在与德军交战中又追击700余公里,也超越了“进攻极限”(班加西附近),遭到德国将军隆美尔元帅的反击而败退。然而,在后来的战斗中,隆美尔元帅又长驱进击,在托布鲁克一带超越“进攻极限”,结果遭到溃败,宏伟的作战计划从此付之东流。另外,在德苏战争中,双方都有因超越“进攻极限”而遭失败的教训,关于这一点,人们恐怕也记忆犹新吧!

   因此,作为一员名将,首先必须善于发现第一“进攻极限”,然后再作第二次进攻的准备。这期间一般称之为“作战间隔”。即使是世界上有名的将领,在处理这种“作战间隔”时也深感棘手。这是不能以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的。如果在作第二次进攻的准备中敌人实施反扑,此“作战间隔”将会遭到破坏。但是,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发动进攻,设定“间隔”,是能够正确判断出“进攻极限”的。日俄战争中,日军从得利寺到辽阳、沙河、奉天各作了2个月的“间隔”,重整了兵力,把“进攻极限”预定在奉天,然后,在战略上采取进攻防御的方针,向着结束战争的目标迈进。

   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是不允许日本有“作战间隔”的。瓜岛撤退后,美军不容日本有一丝一毫的喘息,继续进攻,而且攻势不断加强。另外,从所罗门战役后半期开始,日本企图搞1年的作战间隔,以谋求恢复其空中力量。但是,就在整顿工作尚未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美国又向马里亚纳群岛(以塞班岛为中心)出击,给日军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不难看出,美国的“作战间隔”非常短,而且“进攻极限”相当长。

   “进攻极限”是由该国的兵力、供应能力以及进击速度不同而各异的。美国方面特意把“进攻极限”设定在很远的地方。相反,日本却一直把“进攻极限”设定在短距离上。此次南进作战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是出自如果没有石油则不能进行战争这样一种考虑。然而,日本的石油运输能力(包括其他物资)在昭和16年12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于是,日本决定用掠夺来弥补不足。开战时,每当舰队在印度洋击沉1艘船舶时,军令部就严厉地训斥道:“不能击沉,一定要设法捕获。”

   从上述情况来看,可以说日本方面从战争一开始就忽视了“进攻极限”这个大问题,而仅仅抱着既然战争已经打响,只好竭尽全力干下去的信念。

   按理说,日军应该以确保油田地带和交通安全为最大限度的战场为前提,及时汇集兵力,停止进攻,早日制定“进攻极限”,重新考虑战斗区域。把敌人赶向远方看起来似乎是安全的,然而实际上随时都有拉大作战间隔的危险。

   腊包尔就已经处于“进攻极限”的边缘,由于岛屿、港湾和陆地有所不同,所以战斗区域稍有超越也难免的。实际上,战争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到将所罗门战役控制在北端的腊包尔,而将瓜岛以北诸岛置于决战战场以外。然而,就当时情况来看,要求大本营能有这样的深谋远虑和勇气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对于前线的司令官和将军们来说,这又是他们权限以外的事情,所以,所罗门消耗战战略失败的责任应该归罪于最高统帅部的无能。

   (九)反攻战略之争——对日反攻战及其意见分歧

   如上所述,自昭和17年8月到19年2月之间,日美在瓜岛以及所罗门群岛历时整整1年半的战役概况,已经基本上清楚了。战役之后,西南太平洋海空暂时平静了(美军发现在马绍尔群岛的夸加林岛上建有日本飞机场则是在昭和18年12月的事情),看来,决战战场似乎移到了南方各岛,人们怀疑舰队主力的海上决战才刚刚敲响了锣鼓就匆匆地收场了。

   如同在日本人们难以摸清联合舰队的行动一样,美国方面也捉摸不透日本舰队的动向。除了仅能推测两国舰队总有一天会交战之外,其他一无所知。再说,自美国对日反击的第一步——攻占瓜岛以及图拉吉岛之后;海战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那种大舰队从正面进攻的作战方式已经无影无踪,而以登陆作战以及支援登陆作战为主的陆海空战斗成了主要的作战形式。

   事实上,在昭和17年 [ 译者注:日版原文是昭和18年(1943年),有误。 ] ,美国的战争最高领导者就决定要逐渐踏上“占领东京的道路”,并在7月2日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通过了“瞭望台”战役计划,该作战方案规定:(1)预计在8月1日夺取图拉吉岛以及附近各军事要点,战役由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负责指挥。(2)占领所罗门群岛的其他各岛以及萨摩亚群岛 [ 译者注:疑原文有误。据分析,这里应指俾斯麦群岛。 ] ,战役由麦克阿瑟将军负责指挥。根据这一计划,出现了相同海域和同一攻击目标的战斗却分属于美海陆两军指挥这一奇怪的现象。例如,进攻图拉吉、瓜岛主要由美海军承担;进攻布干维尔、腊包尔主要由美陆军承担。这样,美国陆海军之间一面同日本进行着殊死决战,一面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争夺,因此,在瓜岛和所罗门群岛战斗中,日本若能攻其不备,不能说没有成功的把握。如前所述,美陆军少将安德森所说的“日本军队在第二次攻击时,如果能投入第三次攻击时所拥有的兵力——一个半师,美国一定会遭到失败”这一席话就将成为事实。日本方面,虽然陆海军首脑之间也存在着对立与不和,但是,在战斗中还是发挥了互相协作的精神。正如在马来亚作战中山下奉文和小泽治三郎协调一致一样,在瓜岛作战中,参战的将领们也能够相互协作。而美国军队即使在远征方面也没有达到相互之间的谅解。举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日本军队对瓜岛的反击出乎意外地猛烈,使美国守岛部队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9月4日,美国在努美阿召开了海陆军首脑紧急会议,研讨对策。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空军参谋总长阿诺德、南太平洋舰队司令戈姆利、远东陆军参谋长萨札兰多、登陆部队指挥官特纳等出席了会议。但是,麦克阿瑟将军却拒绝参加会议,不仅如此,当尼米兹提出需要1万名陆军向瓜岛增援时,麦克阿瑟却以新几内亚作战吃紧而拒绝了尼米兹的要求(当时,麦克阿瑟将军拥有兵力5.5万名)。不久,麦克阿瑟将军又向尼米兹提出请求增援其一个水兵师,包括2艘航空母舰的一支舰队、一个大队的大型轰炸机,以便沿所罗门群岛北上进击,对此要求,尼米兹也借口作战频繁而直截了当地加以拒绝。

   鉴于美陆海两军首脑的矛盾日益严重,瓜岛的战况对美不利,10月24日,罗斯福总统以合众国陆海空总司令的名义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了紧急命令:“立即采取行动,迅速增援瓜岛。”遵照美国总统的指令,陆海两军才勉强达成协议。然而,此时此刻的日本军队却失去了天赐良机。如果日本陆军对美陆海两军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并能以强大的兵力进行反击的话,日军便有可能夺回瓜岛和图拉吉岛。一旦成功之后,美国陆海军之间的对立有可能进一步激化,无疑,对日本来说,战局将会变得光明起来。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冤家对头,后来,在“进攻东京的路线”上,两人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但是,在必须加强对日作战的兵力这一点上,两人的意见却是一致的。然而,与其说是他们两人的一致意见,倒不如说是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企图让盟国充分认识太平洋战争的艰难性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

   当时,盟军方面确立了以欧洲战场为重点的方针,把太平洋战场列为第二战线,在兵力部署的比例上,欧洲战场占85%,太平洋战场仅占15%。美国对此极为不满,要求在太平洋方面至少要占30%,以便加强对日本的压力。美国认为,在德国败退之际,日本的军事力量也在显著地衰退,意欲一举把日本置于举手投降的地步。

   在1943年1月14日至25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美英法首脑以及各军种参谋长的聚会)上,美国就提出了上述主张。会议期间,美罗斯福总统提出“以船舶消耗战迫使日本屈服是一个非常经济的作战方法,因此,首先应该发挥潜艇的作用,同时,以中国为基地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这一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案)。马歇尔和金海军上将两位军事首脑也极力主张“在太平洋上要确保决定性的兵力”。总之,看不出有进行大舰队作战的迹象。 [ trytry注:参联会的决议实际是:1.“了望塔”作战。夺取并占领圣克鲁斯、图拉吉及邻近岛屿。太平洋舰队司令负责。目标日期8月1日。2.夺取并占领所罗门群岛其余岛屿、莱阿(lae)、萨拉毛亚(salamaua)和巴布亚(papua)。麦克阿瑟总指挥。3.夺取并占领拉包尔和新几内亚、新爱尔兰邻近岛屿。麦克阿瑟总指挥。(coral sea, miway and submarine actions, may 1942-august 1942. by samuel eliot morison) ]

   (十)双管齐下直捣东京——舰队决战终将在日本近海爆发

   日美舰队经过一系列海上决战,特别是日军从瓜岛撤离之后,美海军完全掌握了西南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并截断了日本军队的海上运输线,一时士气大振,信心倍增。昭和18年5月1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罗斯福-丘吉尔会谈 [ 译者注:即1943年5月12日到25日举行的华盛顿会议。 ] (三军参谋长随同参加)以及8月19日召开的魁北克会议上,盟军决定对日作战以登陆战为中心,并决定将“进攻东京的路线”分为两路。

   第一反攻路线(A):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黄岛→日本 [ 译者注:即中太平洋反攻路线。 ] 。

   第二反攻路线(B):新几内亚→棉兰老→吕宋→台湾→冲绳→日本 [ 译者注:亦即西南太平洋反攻路线。 ] 。

   围绕这两条反攻路线,尼米兹(第一反攻路线总指挥)和麦克阿瑟(第二反攻路线总指挥)之间又发生了激烈争执。但是,关于以航空母舰舰队为核心,展开逐岛作战的思想并没有产生任何疑义。在同年11月22日召开的“开罗会议”上,在确定了上述两条进攻路线的同时,也制定了1944年对日作战的设想,其大体内容如下:

   1. 攻占日本重要据点,强迫日本无条件投降,应视为盟军作战的重点。

   2. 若一旦掌握战机,便全歼日本舰队,以潜艇和飞机封锁日本本土。

   3. 途经菲律宾的大反攻 [ 译者注:指上述(B)反攻路线。 ] 应和内南洋进攻 [ 译者注:指上述(A)反攻路线。 ] 战同时并举。

   4. 为实现对日本本土的战略大轰炸,在塞班、关岛、提尼安各岛建立能够使用“超级空中堡垒”B-29式机的空军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美海军司令金海军上将公开宣称,美海军力量日趋雄厚,确信昭和20年春季来临之前能够击溃日本舰队。一贯不善于说大话的金海军上将这一席话给三军将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昭和18年12月28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发出指令,明确下达了迅速从两条路线对日进行大反攻的战略计划。麦克阿瑟将军对从两条路线反攻日本的作战方案一直心怀不满,认为反攻东京的捷径在自己一方,而尼米兹一方的进攻路线则是个死胡同。因此,麦克阿瑟将军于昭和19年1月中旬派参谋长萨札兰多少将去华盛顿申述意见。但是,尼米兹对此也不甘示弱,立即派参谋长薛尔曼少将去华盛顿进行力争(当时的兵力部署是:麦克阿瑟将军方面拥有美陆军四个师,澳大利亚陆军六个师;尼米兹海军上将方面拥有陆军两个师,海军陆战队六个师)。

   因此,在华盛顿,由威尔逊(海军)、恩毕克(陆军)、法阿查尔德(空军)三方代表进行协商,决定从反攻的第一路 [ 译者注:指中太平洋反攻路线 ] 中撤销特鲁克群岛,从第二路 [ 译者注:指西南太平洋反攻路线 ] 中撤销棉兰老岛,并强调在尽量减少牺牲的前提下完成战役目标。为达此目的,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仍旧强调了塞班岛的重要性。然而,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烈,因此,罗斯福总统于7月27日、28日2天把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两位指挥官召到夏威夷的某一王宫,经过三方会谈,两位将军终于言归于好,达成协议(根据此次会谈,尼米兹以航空母舰部队增援麦克阿瑟;麦克阿瑟部队北上大反攻时将越过台湾岛)。

   以上所谈的是从瓜岛作战到所罗门作战的1年半的时间里美军制定战略决策的扼要概括,在决策的背后,则隐藏着美陆海两军指挥官激烈的争执和固执已见的分歧。

   在日本方面,由于进行了所罗门航空消耗战,海空军损失飞机7000余架。正当举国上下竭尽全力生产飞机以补充海空军力量不足的时候,日本陆军却说:“也要分给我们一半。”于是,航空器材便被分成两份,实际上,陆军在所罗门一战中并没有损失飞机,因此,全部器材理所当然地应该分给海军。

   想当年,陆军部部长田中义一和忙于建造“八八舰队”的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的步调是何等的一致啊!田中曾将陆军的扩充费拨出一部分给海军,这种“高姿态的理解和协作”在东条陆军大臣方面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日本海军对以东条为首的日本陆军首脑的反感几乎达到了沸点,同时,谴责海军大臣屿田懦弱无能的怨声传遍海军部内的每一个角落。在美国,是中央和谐而前线争吵,在日本,则是前钱和谐而中央争吵。

   在这期间,美海军按照尼米兹的进攻方案,开始了对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的反攻。与此同时,麦克阿瑟的部队也开始了对新几内亚的进攻。到底“哪一面是美军的主攻方向”呢?日本军队大为迷惑,于是,不得不停止所罗门战役,放弃外围防御圈,退到内南洋-菲律宾内侧防御线。这种“不得已的后退”只是应付危局的权宜之计。如果战争开始时就计划把帝国的生存寄托在这条线上,那么,战局也许会相当理想。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