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珍珠港·第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回忆珍珠港·第二

回忆珍珠港·第二

作者:伊藤正德 ·日本

出自————《联合舰队的覆灭

出自————《战争通史

   (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战前,关于奇袭珍珠港的秘密,只有军队上层极少数人知道,日本国民则完全被蒙在鼓里。美国方面更不消说,朦胧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情的炸弹就落到了头顶。

   奇袭珍珠港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最具威力的武器——舰载机进行的。现今,最具神威的武器已经由舰载机转换成了原子弹。不难想象,如果当今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弹奇袭事件,那么,遭到毁灭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太平洋舰队,而必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

   实际上,美国对苏联倍加警惕,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究其原因,想必于此。就国防安全而言,任何人不得不考虑一旦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奇袭,后果将会怎样?珍珠港奇袭轰炸发生在日美断交通告发表前的35分钟。这次奇袭如果是1000架载有原子弹的飞机向美国各大城市同时出击,狂轰滥炸,战争的胜负无疑当场就成定局。所以说,禁止使用核武器,军事上采取相互考查、进行空中摄影等等一系列国际性措施,其根源就在于珍珠港奇袭事件——这样认为也许并不过分。

   震惊世界的奇袭珍珠港事件的详细战况,现在已经众所周知了,在此,本书就不再赘述了。我仅想就人们知道得不确切的地方以及奇袭的准备、当时联合舰队的实力和有关的作战事项作—个简单的补充说明。

   严格说来,奇袭珍珠港不能称之为战争。因为大凡战争,应该是敌对的双方共同采取武力,而奇袭珍珠港只是日本海军单方面的突然袭击,美军一方毫无防备,这样说难道太绝对了吗?不!奇袭珍珠港确实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奇袭,美太平洋舰队毫无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写出两军在作战和技术方面的胜败状况。这好象击剑一样,一方的武士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而对方却不顾一切地抢先进行凶猛的攻击,前者必定被击倒在地,赤手空拳地挨打,以致最终丧命。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评论被打的一方具有何等实力。同样的道理,对实施突然袭击的日本一方的力量也无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价。然而,实际上,日本一方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评论对象了。对日本方面的评论主要有下列几点:

   1. 日本海军远航3000余海里竟然没有被发现,这一隐蔽的航行法秘密何在?

   2. 日本海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鱼雷攻击技术?

   3. 为完成上述两种作战目的,联合舰队进行了怎样的训练?

   当然,最后还要看一看采用这种奇袭战术开战的日本联合舰队是否得到了上帝 [ 译者注:这里指开战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 ] 的恩赐。但这一点并不一定仅仅与奇袭珍珠港有关,而前面所提到的三点,确实是我们回顾已经覆灭了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极好线索。

   奇袭珍珠港是以必须绝对做到出奇不意为前提而得以实现的。其作战计划是航空母舰机群从瓦胡岛以北200海里处起飞,直到出现在珍珠港上空为止,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美军发现,如果在攻击前一旦被发现,日本的远征舰队就将被占优势的美太平洋舰队歼灭,已经腾空的日本机群也难免被岛上的600余架美机吃掉,如果这样,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被一网打尽。可以说,奇袭之举确实是一次大赌注。

   当奇袭的作战计划付诸于行动时,日本舰只有的从佐伯湾,有的从吴港,也有的从横须贺,悄悄地拔锚启航,分别取道航行,向单冠湾(位于千岛群岛的择捉岛)集结。任何一艘舰只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即使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舰长也料想不到作战任务竟然是远征3000余海里去奇袭夏威夷。11月22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其兵力如下:

   空袭部队,由南云中将直接指挥,拥有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瑞鹤”、“翔鹤”。

   增援部队,由三川中将指挥,拥有战列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利根”、“筑摩”。

   警戒部队,由大森少将指挥,拥有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谷风”、“浜风”、“浦风”、“矶风”、“霞”、“霰”、“阳炎”、“不知火”、“秋云”。

   后备部队,由特务舰“远东丸”舰长指挥,拥有加油船“远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日本丸”。 [ 译者注:有关资料记载,还有“曙丸”。 ]

   同时,今泉喜次郎海军大佐的潜艇部队派3艘潜艇担任航道警戒,派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的2艘驱逐舰前往破坏中途岛空军基地。

   奇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直至11月23日才开始向全体出征将士们公开。获知奇袭计划之后,年轻的飞行员都高兴得跳起来,恨不得一枚炸弹就把美国大型军舰炸沉。他们为日本男儿的志愿即将得以实现而狂欢乱叫,然而,从司令以至参谋们,在欣喜之余,也不免忧心忡忡。

   他们反复担心和忧虑的是:“3000海里的秘密航行”、“海上的燃料补充”、“潜入美海军警戒圈”等诸项关键性的问题,能否一切如愿,顺利进行?据10年来的统计,12月份的北太平洋,暴风雨天气多达24天,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只有7天。在向夏威夷进击的12天内究竟能否碰到有利于海上加油的好天气?在这期间倘若途中碰到航船,又将如何是好呢?如果恰恰碰到美国的舰船或渔船,那该怎么办呢?假若在到达夏威夷的前一天碰到美国舰船或渔船,只要他们发一个无线电报,岂不就万事皆休了吗?那就完全只能听天由命了!

   真是上帝保佑!舰队出发的那一天,竟然遇到了十几年来少有的好天气,途中也没有碰到任何一条舰船。更可庆幸的是,舰队一直到星期六深夜仍然没有被美军巡逻侦察机发现,航行队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12月8日黎明成功地到达了夏威夷近海的预定海域。

   对奇袭珍珠港方案,海军军令部认为这是一个大赌注,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军令部自己提出来的关于第一阶段的作战方案是首先集中兵力进行南方作战,打一个阶段之后,再采取近海伏击战的方式歼灭美国海军。这是日本海军坚持了30余年的传统作战方针,即明治42年(1909年)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假想敌国。此后,在内南洋群岛一线(从马里亚纳群岛到马绍尔群岛)决战成为日本国基本的作战方案,并根据这一方案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训练。但是,山本司令长官是坚决主张奇袭珍珠港方案的。争论历时1个月,最后,军令部总长永野终于在11月3日签署了进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针对上述3个关键性问题,山本司令长官曾经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天助在我方,则奇袭大有希望;若中途失败,说明我们失去天助,应该立即放弃全部作战方案!”所谓“放弃全部作战方案”,其意义极为深长,或者说,这里面甚至包括放弃全部战争。山本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坚定的不妥协的信念和决心。

   (二)策划大奇袭的内幕——严酷的战前训练

   关于奇袭珍珠港,还有一件要提及的重要事情,就是这一作战计划直到昭和16年,即开战当年的5月底为止,在日本海军中还是全然不存在的。在这之前,日本海军所采取的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逸待劳的战术,意欲进行“邀击作战”。美国的方案是采取海面突袭作战的方式,实施“渡洋作战”,并制订了“环行队列”这一海上航行法。对此,日本采取的方针是用潜艇进行“消耗作战”,在双方兵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以战术的高超和舰艇性能的优越歼灭美国海军。在最初的28年间,日本海军把战场假设在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山本五十六上任以后,又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绍尔群岛一带;到昭和15年7月,山本又打算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夏威夷。山本进行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通过昭和15年上半年的军事演习,他坚信日本海军的航空兵力作为舰队作战的主力能够在战争中出色地发挥作用。

   昭和16年1月,山本极为秘密地召见他的心腹大西泷治郎(大西当时担任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面授机宜,让他研究一下运用航空兵力攻击夏威夷的可能性。同年4月,大西向山本递交了关于使用舰载机攻击夏威夷的完整的作战方案。山本看完奇袭方案之后,更加坚定了打夏威夷的决心,并于5月将此作战方案作为舰队的正式研究课题提交给联合舰队有关的高级将领。然而,对此作战方案持异议的大有人在,就连奇袭方案的制定者大西少将本人也向山本进言道:

   “此案成败各占一半,是否再慎重考虑一下。”但山本此时的信念已坚如磐石。同年7月,联合舰队就根据这一方案,向航空作战部队发出了进行秘密训练的命令。

   这一命令实际上就是舰队的训练方针,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应尽的职责,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兵战斗力。自从昭和12年的渡海轰炸(日本航空母舰空袭南京)以来,日本海军便对航空兵充满了信心。以后,航空舰队年复一年地进行更加严酷的训练,无论是超高空轰炸,还是超低空鱼雷袭击,都取得了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优异成绩。昭和15年夏初,坐镇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的山本大将,从航空兵所具有的高超技术方面得到了用航空兵力对夏威夷进行突然袭击的启示。

   这一启示意味着万一发生战争,必须抛弃以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邀击作战,而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作战”,并以此为目标进行作战训练。这实质上是一个“进攻防御”的战略。采取航空奇袭的手法,将战线扩展到夏威夷海域,这确实足一个惊人的创举。

   按一般常规,作战目的在每年的1月初由军令部总长下达给舰队司令长官,然后由舰队司令长官根据命令考虑完成该作战目的应采取的手段以及训练方法。20余年来,作战目的——即歼灭美国舰队——丝毫没有改变,只不过这到该作战目的的手段改变罢了。到昭和16年,由马绍尔海战改变为夏威夷空战。就是说,提出奇袭珍珠港这一方案决不是意味着要挑起日美战争,相反,山本五十六是极力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笔者也曾不止一次地从他的口中听到过关于他反对进行日美战争的言谈。山本曾对近卫首相断言说:“如果在开战后的一年之内,还可以干一阵子,以后如何,很难预料。”这说明了他是不主张进行日美战争的。另外,他在给他的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和美国作战,则必须有在华盛顿结城下之盟的思想准备。”这句话实际上意味着对美作战方针是极为愚蠢的。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山本是反对进行日美战争,那就是在开战20天以前,山本去东京和永野见面时,听到了野村大使关于日美交涉大有好转的消息后,两人高兴得为此举杯痛饮。

   那么,联合舰队在作战训练方面的状况如何呢?

   按照山本的命令进行的空袭夏威夷的模拟训练一直延续了5个月。训练中他们牢牢树立起这样的信念——只有优秀的技术才能在一瞬间彻底歼灭庞大的美舰队,若技术拙劣,肯定要吃败仗。正因如此,海军才开始了严酷而猛烈的训练。

   鹿儿岛的市民们把航空兵的训练叫做“海鹫杂技”。极为惊人的飞行训练情况是这样的:飞机从城山 [ 译者注:城山是位于鹿儿岛市的一个丘陵,标高107米。 ] 上空一下子降入岩崎山谷 [ 译者注:岩崎是位于岗山市北部的一座山。 ] ,然后穿过峡谷,在山腰中盘旋,当飞抵海岸时,再一次降低飞行高度,在超低空下降的同时发射鱼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些亲身参加训练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搞这种极端危险的魔术般的训练。

   原来,作战实地的地形是很复杂的。位于瓦胡岛上的珍珠港,背山面水,且水面极为狭窄,飞机若从背面山上下降,面临着林立的高层建筑,一旦到达海面,必须立即对停泊的军舰展开攻击。而日本航空部队的这种类似特技表演似的严酷的训练就是以适应上述作战地形而进行的。参加这种危险、激烈而高超的战前训练的鱼雷机,数量达100架以上,但是,没有一架发生过事故,可见日本航空兵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1941年10月,军令部给第一航空舰队的旗舰“赤城”送来一个大而神秘的东西,这是个啥玩意呢?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小超过一坪(3.305平方米)的美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的模型。担任制定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参谋源田中佐每天坐在模型前面冥思苦想。被指定担任战前飞行训练的空中攻击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中佐为适应实际作战地形,带领鱼雷机队队员昼夜苦练。由于参加训练的各类日机总数多达400架以上,所以,除在鹿儿岛之外,还在出水、鹿屋、佐伯等8个地方夜以继日地进行战前训练。

   除进行飞行训练以外,一些关键性武器的研制工作,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为了能够洞穿舰体装甲钢板,对特殊穿甲弹的研制以及有效高度的试验也颇费了一番苦心。尤其是为了攻击停泊在水位较浅的珍珠港里的舰只,还专门进行了浅海鱼雷的研制及其发射方法的研究。因为以前的鱼雷对于近距离浅海作战是无能为力的。

   经过精心的反复研究,认为鱼雷攻击机使用下述两种方式可以达到80%的命中率。

方案 发射高速 初速度 机头角度
A 10-20米 160海里 水平(零度)
B 7米 100海里 四、五度

   按照上述方式,必须配备下沉度小的新型浅海鱼雷,于是,在苦心研讨的基础上,直到9月中旬才着手制造这种新型鱼雷,由于出征日期已到,这种鱼雷尚未如数交清,只好把航空母舰“加贺”启航前往集结地的时间延长到18号,等待所欠的那部分鱼雷装载完毕后,才驶往单冠湾,在那里再进行分配。

   (三)出色的攻击——配合默契,作战从容

   12月2日,御前会议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同日,远征舰队收到了山本五十六发来的作战命令,这就是有名的“攀登新高山”密码电报——意即:按预定计划行动,开始进攻。为确保机密,各舰之间用暗语电报进行联系。至此,海上风平浪静,舰队将按照预定时间到达珍珠港以北230海里海域。

   昭和16年12月7日上午6时(东京时间凌晨1时30分),第一攻击波的183架飞机(俯冲轰炸机51架,攻击机89架,战斗机43架),竞相从各艘航空母舰上起飞了。按照常规,在舰载机起飞时,航空母舰摇晃度不得超过10度,否则难以起飞成功。可是,当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母舰产生15度的大倾斜,尽管如此,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全部安全地起飞了。1小时后,第二攻击波的167架飞机(俯冲轰炸机78架,水平轰炸机54架,战斗机35架)也顺利地咆哮入空,扑向珍珠港。

   在这里,还要提及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日本攻击机群从起飞直至抵达珍珠港上空,需要1小时50分钟左右。在瓦胡岛,美警戒部队部署了6座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捕捉到几百海里处的机群 [ 译者注:原书中为50海里。有误。 ] ,实际上,在开战之前,有一座雷达于7时30分左右 [ 译者注:应为7时5分。 ] 突然发现在北方海空有大批飞机向珍珠港接近,他们马上将这一紧急情况报告了情报中心。当时,美军一名中尉正在床上呈似睡非睡状态,接到报告后,半信半疑地从朦胧中起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时中尉知道这天早晨将有一队B-17飞机从美国西海岸飞来,误认为这是自己的飞机,遂将这个报告搁置起来了。后来,美B-17机群果然按预定时间到达了珍珠港上空,但立即遭到日本战斗机的围歼——这真是意外的收获。当然,对B-17机群来说,这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深重的灾难。

   奇袭珍珠港事先制定了两种攻击方案,一是“奇袭”,一是“强攻”。计划中规定,若机群一旦被美军发现,无法施行“完全奇袭”,便进行“强攻”。

   此两种进攻方案各有不同。“完全奇袭”的战斗攻击顺序是由鱼雷机队打头阵,由它们率先冲入敌阵,短兵相接。因为假若轰炸机抢先动手的话,那么爆炸产生的烟雾就会将停泊的美舰遮掩,使鱼雷机看不清攻击目标。之后,紧接着由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大显身手。

   与之相反,“强攻”的战斗顺序是:首先由战斗机进行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清除空中进攻的障碍,接着由轰炸机群突进。当珍珠港美军陷入一片混乱时,鱼雷机队乘隙实施鱼雷攻击。

   当然,这两种方案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究竟采取哪一种袭击方法,这要等到机群到达珍珠港1万多英尺 [ 译者注:1英尺等于0.305米。 ] 的上空时,才能最后决定,各攻击队一旦接到命令,迅即展开攻击。

   当渊田中佐率领机队到达珍珠港上空时,但见晴空如洗,珍珠港呈现出星期日早晨那种特有的平静安谧的气氛,在此千载难逢、千钧一发的时刻,渊田毅然发出了攻击令。此时,正是夏威夷时间7日清晨7时40分,东京时间8日凌晨3时10分。从7时55分开始到8时零5分之间,各攻击队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在历时1小时的时间里进行了反复轰炸。

   第二攻击波于上午9时前后展开,与此同时,珍珠港又呈现出决死激战的场面,将士们作战之勇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的飞机下降到十数米的低空掠海飞行实施轰炸,其飞行高度之低,竟使机尾挂断了电线。

   参战的350架飞机中,平安地返回母舰的有321架 [ 译者注:有关资料为324架。 ] (日机损失29架),袭击轰炸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一战果充分显示了经过严酷训练的空中勇士们的战斗技术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完全可以这样说,奇袭珍珠港作战给日本作战史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从战略上看,奇袭珍珠港的是非问题另当别论)。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美国方面的损失情况。

   美太平洋舰队被击沉的舰只有:战列舰“西弗吉尼亚”、“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俄克拉何马”、“内华达”以及巡洋舰1艘。 [ 译者注:“内华达”号并未被击沉,在日机第二攻击波中,由于它急于夺路逃走,在霍斯皮特尔角搁浅。根据日本大本营12月18日发布的战果公报,被击沉的美舰只是:战列舰5艘(加利福尼亚级1艘、马里兰级1艘、俄克拉何马级1艘、亚利桑那级1艘、犹他级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和油船1艘。 ]

   被重创的舰只有:战列舰“马里兰”、“田纳西”以及巡洋舰两艘;其余多艘舰艇都有某种程度的损伤。 [ 译者注:根据上述日本大本营战果公报,被重创的舰只是:战列舰三艘(加利福尼亚级一艘、马里兰级一艘、内华达级一艘),巡洋舰两艘和驱逐舰两艘。 ]

   综合各类损失,如果说美太平洋舰队水面舰只的主力遭受全歼,也并不为过(航空母舰没有停泊港内,因而免遭损失,这是美太平洋舰队的幸运,这给以后的海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大本营发表的战果公报和美国方面发表的损失报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雄辩地说明了在激战中将土们是何等的沉着冷静,命中率是何等的惊人(从这以后,日方所发表的战果大半都是谎报)。据美军报道,日机的命中率大体如下:鱼雷攻击是55.3%强;水平轰炸是24.4%强;超低空轰炸是49.2%强,统计表明,日机在实战中发挥了比演习时还要高的水平,投弹精密度之高,确实令人赞叹。奇袭轰炸使219架敌机遭到破坏。由于美空中力量全部被摧毁,所以,日本航空母舰全部得以安全地撤离战场。

   (四)特种潜艇参战——开战第一天的特攻精神

   关于奇袭珍珠港的详细战况已经有了很多论著,在此就不作重复了。本节仅就特种潜艇的参战情况重点加以叙述。

   航空母舰出色的攻击以及受过严格训练的机上人员在大奇袭中所取得的辉煌战果恐怕读者还记忆犹新吧!然而,铭刻在日本国民心头的“特种潜艇”的进攻却因战果不明而有可能被人们遗忘。但是,“特种潜艇”的进攻决不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莱特湾的拼死决战,最后的菊水特攻战以及神风特攻、回天作战等一系列的战术思想在奇袭珍珠港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已经初露端倪,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特种潜艇”的参战具有重大的意义。

   “特种潜艇”实际上是一种自杀性的进攻武器。这种潜艇长24米,直径近2米,排水量为46吨,载鱼雷2枚,采用电池推进器,可潜航5小时,可以说是一个水底怪物。开战时,计划用潜水母舰把它们运到珍珠港湾附近,使其从水下悄悄地接近敌舰,然后施放鱼雷,袭击目标。这一作战构思和方案是由当时的中尉岩佐直治、松尾敬宇等立志舍身报国的青年军官提出的。看起来,这和“九死一生”(请参照莱特湾海战一章)的思想是不相容的。山本司令曾以出击后将无法回返为理由一度驳回了这一提案。但是,到9月底,在进一步研究了回收方法之后,他们又一次提出了申请,山本司令官又以出击人员活着回来的希望极为渺茫为理由再一次驳回了这一提案。可是,这2名中尉并没有死心,他们又多次向山本司令陈述这一方案,最后终于用热诚打动了山本司令长官,于是,山本终于允诺了,并把它称之为甲种潜艇——海军是这样命名的——同时,下令进一步研究能够活着回来的可能性,在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后,至11月中旬终于如愿以偿,至此,“特种潜艇”的续航时间增大到16小时。

   实际上,“特种潜艇”并不是一种新式武器,上述2个中尉的构思来自“载人鱼雷”——日俄战争时曾使用过。昭和14年,日本海军终于决定着手制造。昭和15年,“特种潜艇”第一号服役,取名为“小潜艇”,开战的当年日本已拥有近20艘这种潜艇,都是以“甲种潜艇”命名的。这种潜艇是以在舰队决战前后的混乱情况下进行袭击为目的而制造的(一旦动力耗尽也可以逃脱),而不是为潜入严密警戒的敌军港去冒险作战而制造的。一旦真需要潜入敌军港作战的话,无疑那是需要过人的胆量和高超的技术。然而,士兵们燃烧着的爱国心使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这种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就连山本司令长官也料想不到。现在,当人们冷静地回顾一下的时候,谁都会认为那样做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当时这确实是事实。对这一自杀性的作战方案,许多人毫不畏惧,踊跃自愿报名参加,最后决定了如下10名队员:岩佐直治大尉、古野繁实、横山正治两位中尉,广尾彭、酒卷和男两名少尉,佐佐木、横山薰范、上田定、片山义雄、稻垣清5名军士。他们分乘5艘“特种潜艇”(一艇2人),于12月8日上午3时开始,每隔3分钟启航1艘,依次向珍珠珠挺进。计划里应外合,与空袭机群同时发起对珍珠港的进攻,攻击结束后,分别驶向在拉奈岛以西7海里处接应的潜水母舰。

   珍珠港入口处附近浅滩密布,在唯一的一条深水航道入口处,美军设置了防潜艇网,这个防潜艇网只有美潜艇通过时才打开,因此,“特种潜艇”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入口处待机,一旦有美潜艇通过,即刻尾随潜入港内。据美军战报报道,凌晨3时50分左右,扫雷艇“秃鹰”号发现水面有一个黑黝黝的近似小型潜艇的舰只与之向港口同行,便立即展开了搜索,搜索结果,报告说黑影消失了。从上午5时到8时,恰好有美扫雷艇进港,日本“特种潜艇”就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潜入港内。

   在珍珠港大空袭中,当美舰连续发出“注意鱼雷”的警报时,人们才想起了“特种潜艇”的进击这件事情。大概炸沉敌舰的鱼雷中也混杂着“特种潜艇”的45厘米的鱼雷吧。

   然而,水底奇袭的结局却很悲惨。有的潜艇机件发生故障,导致搁浅。参战者除不省人事的酒卷少尉被俘之外,其他全部阵亡。

   主张使用“特种潜艇”进攻方案发起人之一的松尾中尉,因战前去夏威夷视察,回国已晚,未被选入10名敢死队员之列,心中极不平静,不久,终于在次年5月对悉尼港强行进行的潜艇战斗中,一命归天。

   在奇袭珍珠港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以“特种潜艇”方式作战而光荣牺牲的勇士们。

   (五)“战略性失败”之说——假如进行第二次进攻,后果将会如何

   从战术上来看,珍珠港一战作为世界性的大奇袭所取得的成功,永远写进了人类历史的史册。这一惊人之举是与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的战略思想分不开的。山本很早以前就是一名航空兵力的倡导者,他在任海军大佐的时候就担任过航空兵方面的指挥官。1940年3月,他在观看联合舰队进行空中演习时,更奠定了他运用航空兵力袭击夏威夷的决心。

   另外,英国地中海舰队利用舰载机夜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主要是鱼雷攻击),从而给处在停泊状态中的意大利军舰以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使山本更坚定了上述信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方面也对“塔兰托事件”极为关注。昭和16年1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在给史蒂文森陆军司令的关于夏威夷防御计划的提案中写道:

   “我们一定要以英国成功地轰炸停泊中的意大利军舰为借鉴,一旦日美战争爆发,必须警惕敌人奇袭珍珠港。其中,首要的危险就是航空战斗队的鱼雷袭击。因此,必须增加战斗机,强化防空炮火,并要优先加强对空雷达设备。”

   史蒂文斯回答说他也有同感,并把诺克斯的这番话传达给驻地警戒部队。然而,由于日本在宣战诏书公布之前就发动了奇袭,预防措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悔恨和悲痛交织在一起,凝成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珍珠港事件。”这句话强烈地激起了美国国民的复仇心。毋庸置疑,这对美国决心同日本血战到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断然作出这样的结论:奇袭珍珠港是日本战略上的失败。去年 [ 译者注:这里系指1940年。 ] 罗斯福曾在他有名的竞选演说中说过:“我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地向诸位宣誓,决不把诸位的子弟送到海外战场上去。”奇袭珍珠港就意味着打开了罗斯福这一“反复”演说的锁链。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华盛顿方面发生的事情。按日本最初的计划,日军将在野村大使把《对美备忘录》(又称《最后通牒》)递交给国务卿赫尔1小时以后对珍珠港发动奇袭,因为这样做就不会违背国际法。后来,日本方面又把时间差改为30分钟。由于这份备忘录是洋洋5000字的、被分成14部分分别发出去的长篇文件,原计划必须在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下午1时由日本大使亲手递交给美国政府,但是,由于翻译和打印工作迟误,待到野村大使赶到美国国务院会晤赫尔时,已经是下午2时20分了,珍珠港事件已经在25分钟之前爆发了 [ 译者注:准确地说,应该是在52分钟前爆发了 ] 。当日本大使亲手向赫尔递交《最后通牒》时,赫尔正在收听日本飞机袭击珍珠港的战况广播。就这样,日本犯下了不宣而战的罪行。

   再让我们来看一看在幕后发生的事情。日本的《最后通牒》的密码电报于12月7日上午8时整被美海军破译,于9时15分报告给海军部长,并于10时左右送到了国务院。虽然《对美备忘录》并不等于就是宣战诏书,但事实上,美国方面,总参谋长马歇尔于上午12时就已给海外各武装部队的司令官发出了“战争警报”的告急密电。此时此刻正是夏威夷清晨6点,美太平洋舰队完全有可能摆脱遭受日本突然袭击的命运,然而,电报到达夏威夷时,日本的空袭已经结束了。

   美国方面采取的对策是否奏效姑且不谈,作为日本,已经在发表战争通告前的半小时发动了战争,事已至此,美国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最后通牒》按原计划送到的话,奇袭珍珠港可谓作战史上的一大杰作。成功的奇袭还导致了既定的南方作战以出乎意料之外的辉煌战果与神奇的速度圆满地结束。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所说的“彩虹作战计划”已经确立,计划主旨是:一旦开战,菲律宾以下各基地听任命运摆布,而美舰队主力在6个月或9个月内进击马绍尔群岛或西加罗林群岛一线,以便对日作战。如果日方在战前侦探到美国这一作战计划的话,恐怕山本五十六就不会冒奇袭夏威夷这个风险了。只有在马绍尔群岛近海进行伏击作战,才是30余年来朝夕训练的日本海军战略的真谛。然而,在开战前夕,日本海军判断,战争一爆发,美太平洋舰队就会立即从侧面威胁牵制日本的南方作战。在这种判断的支配下,日本毅然决定奇袭珍珠港。这也可以说是一场由判断错误而引起的悲剧。

   最后,再探讨一下奇袭事件的本身。有人说南云舰队只进行了一次空袭(分两波),就匆匆收场了,这真是莫大的遗憾。也有人说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当机立断急速返航,是符合兵法的,否则,贪欲者必失。但是,如果当时断然执行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多闻少将所主张的第二次攻击(飞行队已准备就绪),即轰炸珍珠港巨大的燃油库、海军造船厂,并将其摧毁,日本方面固然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可以肯定,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复苏无疑将会大大地向后拖延。

   美国战史学家们极力主张上述观点,并说,日本海军安于小成,还说,如果换成美国海军的话,不论冒多么大的风险,定会反复进行攻击轰炸。至于以后的战争评论家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那是评论家们的自由。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出动数架飞机去炸掉美国的油库,恐怕奇袭珍珠港就会成为世界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奇袭战了。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