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德国和日本接近地·第八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争夺德国和日本接近地·第八

争夺德国和日本接近地·第八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夺取西西里岛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夺取北非后即在西西里岛登陆。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曾进行过激烈争论。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们坚持在法国登陆,尽快在欧洲实施主要突击。

        他们认为任何其他战役都会不适当地偏离基本目标和牵制兵力,这种牵制同他们的计划是相矛盾的。丘吉尔则相反,他确信首先必须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安全可靠,并且认为,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攻占潘泰莱利亚(班泰雷利亚)岛和西西里岛。美国人自己也不能不加考虑的政治上的原因,同样说明应该实施这一战役。当时已经知道,在意大利人民和有影响的人士中间,不愿继续进行战争的情绪正在增长,因此,估计夺取西西里岛和威胁意大利陆地部分,势将产生推翻墨索里尼的最后推动力。此外,由于有一些重大的技术性原因,1944年春季以前在法国实施决定性的登陆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在地中海地区继续进行战争,那就会使轴心国获得喘息机会,而俄国人极为重视的第二战场,几乎要推迟整整一年才能开辟。不能再要他们在好几个月中独自承受战争的负担了。下面的想法对丘吉尔的计划也起着不小的作用(虽然他自己只暗示过这一想法):一般不要进攻法国,而通过向南欧和东南欧实施新的夹击来结束战争。英国地中海政策的传统和敏锐的嗅觉使他意识到,要尽量使俄国人离东南欧远些。他大概指望西西里岛登陆会在东南欧地区不可避免地发展成一系列后续战役。

   如果全面研究西西里岛登陆,那么从军事上来说,它是受政治观点制约的妥协性决定。假如同盟国下决心夺取撒丁岛和科西嘉岛,那么,后来终于实施了的夺取意大利陆地部分的战役,本来能经过完善得多的准备。这两个岛屿会成为最合适的基地,同盟军可从那里以海空军兵力有效地支援自己的登陆兵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西岸地区上陆。德军,可能还有意军,将要分散在广阔的空间,才能守卫相当长的海岸线,这样同盟军就较易于从南面夺取半岛,反之,夺取半岛就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力量。但并没有定下那样的决心,因为在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登陆只能得到航空母舰的支援,同盟国认为,这样的支援自然是不够有效的;看来,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观点分歧比他们自己承认的深得多。

   从5月12日突尼斯战斗结束到7月10日同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过了整整两个月。这段时间之所以特别长,只能归因于同盟军过于小心从事。问题在于迅速实施未经充分准备的进攻是不可能的,因为岛上的防御能力被说得太强了。在对敌航空兵预先进行充分压制之前,西方盟军担心遭到重大损失,首先担心海军遭到损失。如果不在宽正面以庞大兵力实施登陆,那么登陆即使成功,战役仍可能以失败告终,虽然岛上总共只有两个德军师,而意大利人只在某些场合能够进行顽强抵抗。

   因此,以较小兵力实施的袭击便从议事日程上取消了。为实施大规模登陆战役,要进行需耗费大量时间的技术训练。战役计划是在2月开始制订的,但计划的协调遇到了许多困难,因而受到严重拖延。十分审慎(如果不说是过于谨小慎微的话)的蒙哥马利4月份坚决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以下初步计划:以英军一个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登陆,美军一个集团军在该岛西北端登陆。蒙哥马利想同美国人保持密切联系。于是决定在东南部实施登陆。

   从海上调遣最初辖7个师和若干坦克部队的2个集团军,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纯技术性困难。需要大量运输船来运送军队。仅拟制装载计划就是一项相当复杂和繁重的工作。由于在西西里岛要对付作好防御准备的敌人,所以这里比在北非更加需要考虑给得到一切必需品供应的军队规定严格的上陆次序。在广阔的海岸实施登陆,也缺乏经验。运输工具的数量仍然不足。当突尼斯地区的战斗尚未结束时,还不清楚哪些部队和兵团不经多少补充就可以使用。为了遂行这一新任务,军队极需进行认真的特种训练。而为了保证拥有战斗力足够强的部队,除驻突尼斯各师外,在美国、英国和埃及也训练了一些部队,它们后来从海上调到了西西里岛。

   同盟军建立了精干的指挥机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全部陆海空军总司令。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负责领导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8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军第7集团军组成的陆军。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联合海军司令,同盟国空军由空中绞杀战的热心拥护者、英国的特德将军指挥。

   同盟军的计划规定英军第8集团军7月10日在锡拉库萨与西西里岛东南端之间的地区登陆。第一梯队有4个师。空降部队应在前一天攻占锡拉库萨机场,并夺取锡拉库萨以南的大桥,以便登陆军队利用此桥推进。美军第7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兵团在居民地杰拉和利卡塔附近的杰拉湾登陆。空降兵要在该地域夺占杰拉以北的机场。为完全瘫痪敌空军,并及时以自己的空军骚扰墨西拿和卡拉布里亚雷焦(勒佐加拉勃利亚)地区,以最快速度夺取西西里岛南部的所有机场具有决定性意义。同盟军打算在两个集团军会师拉古萨地区,并建立统一的登陆场后,沿埃特纳火山两侧推进,尽快夺取岛屿东部。可以预料,岛屿的多山特点,会给军队迅速推进造成很大困难,因为各摩托化兵团将只能沿少量狭窄而弯曲的山路行进。为了实施登陆并对登陆实施支援,同盟军集中了280艘军舰、320艘商船、900艘大型登陆舰和1,225艘小型登陆船只。3,680架歼击机和轰炸机应从空中掩护上陆地域和支援作战。

   预定首先夺取潘泰莱里亚岛,作为主要战役开始之前应采取的特别措施。这个封闭西西里海峡的多岩石小岛,已被构筑成便于防御的支撑点。潘泰莱里亚岛是火山爆发后形成的,海拔850米,由于沿岸峭壁重叠,很不便于登陆。岛上共有守军12,000人,主要由意大利警察部队组成。其中还有数百名德国人,他们大多操纵高射炮。同盟军统帅部认为从5月30日起即应对这个似乎无法攻破的岛屿实施几乎连续不断的空袭,在突袭过程中总共投掷了6,000余吨炸弹。6月7日,意军警备司令拒绝了交出岛屿的要求,但是,四天后,当由5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驶近该岛时,岛上升起了白旗。人们把献岛投降说成是因为缺水,但后来查明,守军拥有足够的用水。45个海岸炮兵连中,只有2个因连遭空袭丧失了战斗力;躲在岩石缝中的守军所受的损失极小。

   意大利人在潘泰莱里亚岛的行为使同盟军看到,他们在西西里岛与德军部队发生冲突之前,同样可以指望只遭到微弱抵抗。不过,他们仍然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这一计划规定对登陆战役要进行最周密的准备,其方法是自5月18日起实施空袭,一直持续到登陆开始,为期52天。空袭的目标首先是机场和机场上的飞机,以及能对该岛进行补给的意大利陆地部分诸港,即那不勒斯、里窝那和拉斯佩齐亚(斯培西亚)。同时,同盟军还要通过这些空袭十分明确地告诉意大利人,如果他们企图继续进行战争,他们的国家将遭到多么大的破坏。

   西西里岛防御由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古佐尼将军领导。他统辖该集团军的4个师(其中只有1个是摩托化师)和6个海岸防御师。此外,还有2个德军师——摩托化步兵第15师和“赫尔曼·戈林”师转隶给他。意军海岸防御师防守的沿岸地段很宽,每个地段有100多公里。这些师都是“固定”的,并且只装备轻武器。它们的抵抗能力非常低。微不足道的铁丝网和几个永备发射点当然不能使抵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海岸炮兵为免遭敌海军的袭扰而配置在距海岸很远的地方。意军的3个步兵师可以获得稍微好一些的评价。唯一的“里窝那”摩托化师是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师。

   “赫尔曼·戈林”师只编有两个步兵营,但它装备了很好的重武器。摩托化步兵第15师没有足够数量的汽车,行进时需要交通工具进行前送。强大的高射炮兵掩护着墨西拿海峡,其快速部队既可用于防空,又可参加地面战斗。在这个意大利集团军司令部中,有一名德国将军代表德军统帅部,但他没有指挥权。意大利人不同意岛上指挥机构是德国式的。

   7月9日日终,400架运输机和170架滑翔机升空,运送空降兵到预定目标区。但是这些空降兵的行动只取得了有限的战果。由于行动不够熟练,再加上刮起了猛烈的风暴(它甚至使预定在次日早晨实施的登陆都暂时成了问题),滑翔机常常过早脱开拖曳它们的飞机而掉到海里,伞兵着陆地点则距预定目标很远,散布面也很大。岛上倒不是完全平静的,但总的说来,这些措施并未在实质上减轻登陆的困难。

   不过,当时也没有这个必要性了。第二天,意军海岸部队在猛烈的舰艇火力和不间断的航空兵突击下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他们或是逃往岛屿纵深,或是向同盟军登陆部队投降。仅仅在此以前几个星期,墨索里尼还在法西斯最高委员会作的一次讲话中徒然呼吁人民进行抵抗,要求军队在敌军登陆或向岛屿纵深推进时向其发动进攻,并把预备队投入战斗,彻底消灭敌人。美军第7集团军各师只在某些地方遇到微弱的抵抗,英军第3集团军则几乎畅通无阻地上了陆。在被同盟国空军炸毁的几个机场,利用随军队运到的技术器材,迅速构筑了一些临时跑道。

   在美军上陆地域附近,只有辖很少步兵的一个“赫尔曼·戈林”师做好了防御准备。它以“虎”式坦克沿一些村庄的狭窄街道艰难开进,会同意军摩托化步兵师于7月11日晨对在杰拉地域登陆的美国人实施了冲击,在某些地点甚至把他们赶回了船。随后,它挥师东进,以便突击向科米索机场方向推进之敌,但未能在此获得成功。不过它仍取得了很大战果。当然,要把在150多公里正面登陆的敌人赶下大海,是它力所不及的。但是德军部队的迅速出现,迫使敌人谨慎行动,对敌人来说是一个警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目的已经完全达到。

   当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获悉同盟军只在岛屿东南部登陆后,便把分散在岛上的预备队集中到受威胁地域。驻岛屿西北部的摩托化步兵第15师受领了前出卡尼卡蒂、卡尔塔尼塞塔地域,制止美国人由利卡塔向北推进的任务。该师的顽强抵抗在很大程度上使美国人无法向北部方向推进,而这一方向对整个岛屿防御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一次也未认真尝试过用自己的师同英军第8集团军进行战术协同,在岛屿东部实施进攻。在随后三个星期中,他们通过广泛的包围机动,夺取了整个岛屿西部,肃清了分散在那里的意军海岸防御部队。7月底以前,即前出到尼科西亚和圣斯蒂法诺地区以前,他们没有完全参加同德军部队的决定性战斗。

   在这几星期中,英军第8集团军要同兵力逐渐增加了一倍的德军和当时还只是进行防御的几个意军兵团进行艰苦的浴血战斗。头三天,蒙哥马利只限于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他在东岸占领了锡拉库萨,随后在其以西的拉古萨地域同美军集团军建立了计划所规定的直接联系。由于调交通工具到作战地区需要几天时间,所以英军步兵只好在灼人的阳光下徒步行进,军队很快就精疲力竭了。

   德意联军的兵力虽然不足以组织真正的反突击,但他们仍很好利用了他们得到的间歇,为尔后顺利实施防御创造条件。德意联军统帅部打算首先制止敌人利用岛上为数不多的道路。在此以前对阻止美国人推进提供了颇有效支援的两个意军师,被调到了在卡尔塔尼塞塔地域防守的摩托化步兵第15师右翼。“赫尔曼?戈林”师集中于卡尔塔吉罗内、维齐尼地域。用另外两个意军师封闭这两个德军师之间缺口的尝试没有成功,因为意军师根本没有战斗力。英美军登陆开始不久,意军部队就出现了成群结队开小差的现象。主要从西西里岛征来补充这些部队的士兵,干脆逃回家中。出生在意大利大陆部分的意大利人,汇成了逃兵的人流,涌向墨西拿海峡,这些无法无天的人在那里常常用武力强夺交通工具,以便渡过海峡。

   一直到7月13日,还看不到英国人有猛攻的迹象,摩托化步兵第15师击退了美国人在卡尔塔尼塞塔以东的一切冲击。况且,德军伞兵第1师的一个团也已在德军两师之间伞降。这一切使防御者的处境略有改善。诚然,一部分伞兵的着陆过于偏南,落到了敌占区,但他们靠拢了自己的军队。后来该团终于同本师另一个团一起,成为“赫尔曼·戈林”师极为需要的援兵。

   英军第8集团军长官指望在上陆成功和集中所属兵力后迅速向北推进。他打算以一个军在埃特纳火山以东沿海岸进攻,令另一个军在火山以西通过莱昂堡,以便用两个军尽快前出墨西拿海峡。但是,英国人早在迪泰诺河以南的伦蒂尼和维齐尼地域就碰到了德军的坚固防御。集团军长官企图于7月13日夜在卡塔尼亚以南的锡梅托河大桥地域实施空降,借以减少向卡塔尼亚挺进的困难。这次空降进展顺利,但没有决定性意义,因为英国伞兵着陆后被压缩在一小块土地上,费很大力气才站稳脚跟。英军第13军整个星期中企图先以一个师,继以两个师经锡梅托河下游向卡塔尼亚挺进,但未奏效。7月21日,集团军长官被迫定下在东翼转入防御的决心。同时,德军也得到了所期待的新增援——摩托化步兵第29师。由许贝将军领导的坦克第14军司令部也已开到。许贝形式上隶属意大利第6集团军长官,实际上却是所有作战行动的指挥者。战线逐渐在圣斯蒂法诺、尼科西亚、莱昂堡、阿吉拉、卡塔尼亚一线稳定下来。摩托化步兵第29师在北翼设防,摩托化步兵第15师在中央防守,“赫尔曼?戈林”师防守卡塔尼亚地域。一些意军部队也参加了防御。由圣弗拉泰洛经特罗伊纳延伸到阿奇雷亚莱的第二防御地带,已预先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构筑。多山的地形大大减少了组织防御的困难(哪怕不认真巩固阵地)。

   由西面迂回埃特纳火山的英军第30军也只好信服这点。该军在阿吉拉、莱昂堡地域实施主要突击。7月20日和21日,它企图把德军逐出该地,以便随后从西面包围它们,但未成功。蒙哥马利在采取决定性行动之前,不得不再从突尼斯调来了一个师,并等候美国人到达。但是,英军第30军实施的局部性冲击,却变成了争夺埃特纳火山西南坡德军阵地的苦战。在激烈战斗中,英国人利用巨大的技术装备优势和不间断的航空兵袭扰,逐渐把德军驱逐到位于阿德拉诺地域的第二防御地带。

   直到美军第7集团军几乎未遇任何抵抗,而前出到尼科西亚和圣斯蒂法诺之后,敌两个集团军的压力才足够强大,迫使担心遭到合围的德军长官考虑退却。美国人在沿岸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机动,目的是在海军的支援下每次都能在德军阵地后方登陆。因此,他们推进较快。同盟军在埃特纳火山西坡的攻击也加强了。8月6白,美国人夺取了特罗伊纳,但是在同盟军两个集团军左翼进攻的军队,直到8月13日才在火山北坡兰达佐会合。这时,卡塔尼亚早已陷落,但英国人无法再沿海岸向阿奇雷亚莱以北推进。当德军的重要退却道路——沿海公路受到由西进攻之敌威胁时,德军便退到了塔奥尔米纳地域,8月14日,该地域也告失守。这样,整个埃特纳高原便都落到了敌人手里。

   为了避免突尼斯的结局再次出现,为了救出尽可能多的兵力兵器供以后作战之用,德军坦克军长官实施了妥善组织的退却,在退却过程中巧妙而逐次破坏了构筑良好的所有沿海公路。因此,德军总是能脱离追击他们的敌人,并在墨西拿把所属兵力经海峡运到大陆。8月17日,美国人进入墨西拿。这时,所有4个德军师已差不多携全部技术装备渡过了海峡。在38天交战中,它们不顾敌人巨大空中优势和绝对制海权,不顾意大利方面很快中断了一切支援,迟滞了敌人两个集团军,直到德军为制止同盟军在亚平宁半岛登陆而在意大利集中足够兵力。鉴于意大利的内政局势在此之前已发生根本变化,赢得这段时间是格外重要的。

   2、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倒向同盟国

   意大利人民已经厌倦战争。三年来,他们的军队同过去从未受过他们敌视的敌人厮杀。独裁者驱使自己的军队去打已被击溃的法国,他的行动使得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意大利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军队只能吃败仗、受损失。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年,他们就丢掉了中非的殖民地。在希腊的冒险靠了德国人的帮助才顺利结束。巴尔干政权并不能给意大利带来欢乐,因为它是靠意大利的武力来维持的,况且,持敌视态度的斯拉夫人和希腊人也很难治理。遥远的俄国已经吞噬掉由10个师编成的一个集团军。北非甚至在德国人的帮助下也没有守住。商船队的大部分船只已沉到地中海底。敌人从7月初起已进入西西里岛,事情越来越清楚,德国盟军虽然信誓旦旦,但他们无力制止英格兰人入侵“欧洲堡垒”。令人担心的是强大的敌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在亚平宁半岛登陆。英国空军早在1942年秋季就已开始对热那亚、都灵、米兰三角地区的意大利重工业企业实施经常不断的空袭,而且实施时几乎不受惩罚,因为意大利人缺乏高射炮和歼击机,不能组织强有力的对空防御。

   意大利南部港口变成了废墟,铁路网已被几乎不间断的空袭所破坏。7月16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写信,呼吁意大利人民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幸福掌握时机,决定他们的子孙是为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卖命,还是为意大利和文明求生。不过,未必需要发出那样的呼吁去说服意大利人相信他们已经战败。如果战争继续下去。只能意味着亚平宁半岛成为德国的前沿阵地而被断送。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接近王室的保守分子及窥测机会而暂时无能为力的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对派。这种想法甚至在墨索里尼过去的许多挚友中也得到了传播。意大利民族是政治上非常活跃的民族,在这种局势下不会不寻找政治出路。而这样的出路只能是推翻独裁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管是领袖的敌人,还是领袖昔日的信徒,都联合在一起了,一部分人是希望以那样的牺牲为代价,保住自己的权力和挽救法西斯主义,另一部分人是力图借独裁者昔日信徒之力把他推翻,尔后夺取政权。这是经过精心策划、同意大利传统倾轧相类似的密谋行动,一度至高无上的国家首脑最后也成了这种倾轧的牺牲品。7月24日,人们在领袖被迫召开的一次法西斯最高委员会会议上找到了表面上的理由。经过激烈辩论,委员会多数成员不顾墨索里尼的反对,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在呼吁所有意大利人履行神圣职责,以一切代价捍卫祖国的统一、独立和自由的同时,建议领袖请求国王为了国家利益接受对全部武装力量的实际指挥,收回宪法赋予国王以及凭王朝全部光荣历史应当享有的最终决策权。这是一次几乎等于罢黜墨索里尼的十分明显的不信任表决。现在国王已有了宪法规定的借口来摆脱他感到碍事的这位顾问了。当墨索里尼第二天清晨去朝见国王,并对委员会决议的合法性提出疑问时,国王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他期待他申请辞职,并打算立即接受辞呈。墨索里尼遂告倒台。当他离开王宫时,他的私人卫队在微不足道的借口下已被遣散,一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忠于国王的宪兵兵营。

   党也和墨索里尼一起毫无抵抗地瓦解了。1940年意军在阿尔巴尼亚吃败仗后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的巴多利奥元帅上台领导已经准备就绪的内阁,这个内阁是由那些在法西斯当政以前名誉未受损害的活动家组成的。他们面临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必须避免意大利被变成一个战区(这是很难做到的),或至少争取这样的结果:在政府最后摊牌之前,局势会对德军极为不利,从而使军事行动迅速转移到意大利国界外进行。保持法国在1940年宣布的那种中立,是想也不能想的。西方国家不可能放弃把意大利变成其空军对德作战基地的打算,德军也不可能不力图坚守意大利这个前哨阵地。武装反抗现在的盟友也是无法实现的。意军38个师还在国外——在法国南部、科西嘉岛、巴尔干国家和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只有18个装备和机动性都很差的步兵师及一些“固定”的海岸防御兵团留驻半岛。由于铁路网受越来越严重破坏,其他交通工具又几乎没有,要集中分成三个集群配置在波河河谷、罗马地域和意大利南部的那些师,是非常困难的。大部分汽车已断送在北非。墨索里尼倒台后,德国人立即借口防止敌人在意大利北部登陆和防守阿尔卑斯山各山口,使其免遭敌空降兵袭击,从德、法两国南部调了几个师去意大利北部。对这次调遣,他们甚至未象往常一样事先征得意大利政府同意。意大利人意识到自己对付不了这么大的力量。他们努力不引起德国人的不满和怀疑,指望局势在最近几星期内会有好转。国王和政府怀着这一念头,才决定公开声明,意大利将按照自己的传统信守诺言,继续参战。与此同时,他们开始进行同敌方接触的试探。一名外交官被派到里斯本,以便通过英国驻里斯本大使向西方国家保证,意大利宣布自己打算继续参战,只是为了避免德国采取强制行动。他声称,意大利政府基于上述考虑,只是佯装接受德国关于进行军事谈判的建议,实际上它打算在8月12日派军事代表团去里斯本签订停战协定。

   德意两国确实于8月6日在威尼斯附近的特雷维索召开了会议(会议情况已通报英国大使),这次会议是在互相异常不信任的气氛中进行的。德国方面参加会议的是里宾特洛甫和凯特尔,意大利方面出席的是新任外交大臣古阿里利亚和在罢黜墨索里尼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意军总参谋长安布罗西奥。意大利人形式上信守同盟国义务,并指出,为了继续进行战争,必须获得大量德国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德国人不打算以军用物资援助自己的盟友,但也不准备解除意大利的条约义务。他们也不怎么理睬安布罗西奥关于把驻占领区的意军师尽量从那里调回意大利的过于不加掩饰的请求(虽然他把加强国内防务的必要性说成提出这一请求的原因)。8月15日举行的第二次会晤带有纯军事性质,它形式上是讨论意大利南部防御问题,实际上谈的是当时已增加到9个师,编成由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军群的德军兵力问题,以及从法国南部和巴尔干撤出意军师的问题。对于撤出意军师,希特勒只在这些师“将不配置在帝国边界附近”的条件下,才表示同意。德国人决心至少守住亚平宁山脉以北的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人则极力寻求削弱意大利北部德军集团或至少以优势兵力对抗该集团的可能性。

   同时,意大利人在里斯本也开始与西方国家就签订停战协定和尔后进行军事合作问题举行秘密军事谈判。8月28日,意大利代表团团长带着谈判成果回到了罗马。条款中包括的一些规定,打破了意大利人关于避免把自己的国家变成战区的所有希望。意大利必须把科西嘉岛、撒丁岛和陆地部分的全部领土交给同盟军,用以建立基地,还要在指定地点集中海军和空军,以便向同盟军移交。此外,同盟军还要求为他们保障通往所有港口、机场的道路,不管这些港口和机场的德军是否已经撤离,而且,在西方国家军队占领它们以前,应由意军防守。这意味着立即开始对德国作战,也就是做意大利人恰恰想避免做的事。因此,他们千方百计争取待同盟军重兵在意大利登陆以后才签订停战协定。他们认为,只有具备决定性关头能立即得到西方国家支援的条件,才能倒戈反对自己原先的盟友。他们得到的只是极为含混的保证。同盟军说大概有6个师将在罗马附近登陆,另外有9个师拟在西岸登陆,此外还打算在宣布停战协定当日在罗马附近的几个机场机降一个空降师。从同盟军那里不能获得更准确的情报,因为他们自然不想公开自己的军事计划。意大利人试图进一步了解登陆日期,同时想避免在罗马地域实施空降,因为他们要变更部署后才能承担给他们规定的掩护空降兵的任务,而变更部署最早也要到9月12日前才能结束。同盟国方面认为,意大利人提出的异议即使不是欺诈性的拖延战术,也是在夸大困难。他们已经厌恶无休止的拖延。艾森豪威尔要求立即签署停战协定,但答应到重兵在半岛登陆时才公布。意大利人只好退让,于9月3日签署了停战协定。不过,他们继续争取推迟该文件的发表时间,仍希望他们能使意大利的局势变得较为有利,并在同盟国军队帮助下迅速压制德军的抵抗。但是已经无法阻拦同盟国。他们手中掌握着意大利政府签了字的文件,而这个政府以后随时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垮台。他们不管意大利人提出什么新的不同见解和担忧,仍于9月9日在萨莱诺湾实施登陆,并于前一天晚上在电台宣布意大利求和,同盟国已经同意。意大利政府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在当天晚上通过电台声明,它由于意识到不可能继续进行力量悬殊的斗争,并为了使自己的人民不再蒙受苦难,确实采取了同盟国所宣布的那种措施。意大利武装力量已奉命立即停止对同盟国军队作战,但是要“抗击任何进犯,不管这种进犯来自何方”。这实际上是命令所有驻在国内的意军对付德国人解除其武装的企图。

   德国人已看透意大利在墨索里尼倒台后不会久留在自己一方,因而早已采取了一切可能措施准备同自己的伙伴决裂。还不清楚的只是这种决裂会在何时、以何种形式发生,同盟军登陆在其中又会起怎样的作用。因此,德国人拒绝了意大利人关于调德军重兵去意大利南部粉碎敌登陆企图的一切建议,甚至连驻那里的兵力不大的德军可能断送这一因素都不再考虑。一旦意大利突然倒向同盟国一方,并同他们一起切断德军的退路,驻意大利南部那个德军集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假如签订停战协定一事能继续秘而不宣,那么意大利人确实是打算这样做的。只要德军主力真的留在南部,意大利人就有充分根据指望他们仍然能够避免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生军事行动。所以,隆美尔元帅指挥的那些德军师便留驻意大利北部,其中一部进抵亚平宁山脉,这一山脉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扼守的。此外德军还占领了通往法国、德国和南斯拉夫的所有阿尔卑斯山山口。德军企图以两个师占领拉斯佩齐亚,所找的借口是要组织特别可靠的防御来抗击敌人登陆,实际上是打算在方便的时机夺取意大利海军,但这一企图没有成功。意大利人抢先派重兵进驻这一海军基地,说他们认为独自防守这一重要港口关系到自己的威望问题。在此情况下,两个伙伴常常甚至不愿解释自己的每一个步骤。当凯塞林询问意大利人调到罗马地域的重兵执行什么任务时,意大利人以其特有的尖刻语气回答:他们的任务同集中在罗马四周的德军师的任务一样。

   意大利运输和通信部门的德国人员已越来越多,此外,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通信系统。驻法国、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所有德军都收到了准确无误的指示:一俟意大利退出战争,即按照约定信号解除驻地内全部意军的武装,并予以拘留。

   意大利人不难识破这些企图,但要有效制止德军实现这些企图却困难得多。他们的力量太弱,难以战胜德军。因此,他们要处处留神,以防自己过分不加掩饰的措施引起德军动武。从法国和南斯拉夫撤出意军师终于得到了德国方面的赞同,但由于德国人对提供列车车厢和蒸汽机用煤进行严格限制,这种本来就已因铁路运输现状而显得慢慢腾腾的撤军便进一步受到拖延。当意大利人对德国人在意大利实行的种种措施提出抗议时,后者总是说这样做是因为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击退敌人可能的入侵。意大利人8月份曾两次发出密令,提醒所属军队注意德军行动,同时也开始准备许多对策。要求对各司令部和部队配置地点严加警戒,为了加强防御,拟将没有输送工具的部队配置在近旁。一旦发生冲突,要向德军最薄弱部位实施突击,破坏和摧毁通信线路、汽车场、弹药库、飞机。为了袭击德军纵队,拟组建一些机动性强的支队。

   因互相不信任而造成的紧张关系,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7月25日以后,导致德国人采取了一些过火行动,不过很快就被制止了,意大利方面则进行破坏活动,在个别地方还进行了消极抵抗。显然,德国人仍然是局势的主宰者。此外,同盟国宣布签订停战协定,也使意军统帅部措手不及,因而显得束手无策。除通过广播所做的不明确的暗示之外,意军没有收到过任何指示。相反,德军却立即发出“轴心方案”暗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驻德军控制区的所有意军都在最短时间内被解除了武装。只在某些地方发生了微弱的抵抗。不过,在意大利人集中了重兵的罗马地区,抵抗持续了两天。德军两个师只好对罗马周围的意军环形阵地实施突破。在国王和王室为躲避德国人,而同巴多利奥政府一起离开罗马之前(他们将前往亚得里亚海沿岸,再由那里渡海逃到布林迪西),这两个师一直受阻。随后意军放弃了他们不愿加以破坏的圣城,集中到蒂沃利地区。凯塞林向罗马卫戍司令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献出城市,配置在城四周50公里半径内的全部意军投降,这个最后通牒勾销了本应在一些地方爆发的战斗。

   总而言之,意军已经十分厌恶战争,所以他们通常能顺从数量甚至比他们少得多的德军部队。这是三年共同作战的令人震惊的结局,这种结局对采取这些措施的德军来说是不愉快的(他们不能不采取自卫行动),而对他们不久前的盟友来说则是痛苦和可耻的。意大利军队不应得到那样可悲的下场。它在俄国、北非、希腊,最后在西西里岛已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它的指挥不够得力,训练又差,装备通常也不精良,难道缺乏理性地驱使它去反对它无力反对的敌人是它的过错吗?两个独裁者对意军实际能力一无所知,终于导致了较审慎的活动家一开始就担心的结果。

   希特勒认为自己同墨索里尼是生死之交。他也许还想利用那位领袖仍然能够打动人民的力量,以便在意大利创造继续进行战争的较有利条件。不管怎样,他在获悉新政府拘禁墨索里尼的地点,并采取措施营救已成阶下囚的至交之前,是不能平静下来的。9月12日,德军伞兵在阿布鲁齐山脉的大萨索山地区实施了可能要做出很大牺牲的冒险机降,救出了墨索里尼。9月18日,他宣布建立法西斯共和国。他的影响仍然相当大,仍能在德军占领的那部分国土上获得威望,在1945年以前,这种威望大大减轻了保卫半岛的困难。

   战事进程使巴多利奥得出痛苦的结论:他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计划完全破产了。同盟国只答应根据意大利对战胜德国事业所作贡献的大小,来降低停战的苛刻条件。因此,巴多利奥于9月2日号召人民同德国人作斗争。他声称这一斗争的目的是把德国人逐出国界,在他们被逐出以前,要给他们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失。10月13日,意大利政府“基于德国武装力量对意大利人采取越来越频繁的敌视行动”,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西方国家和苏联宣布承认“意大利作为对德战争中的交战国所进行的积极合作”。

   3、意大利南部登陆

   在意大利退出联盟后立即解除意军武装,只是德军统帅部自墨索里尼倒台以来需要解决的难题的一个方面。在意大利如何继续作战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希特勒认为让意大利避免成为战区是不行的。他不打算也不可能放弃意大利北部工业区和这个富饶国家的农产品。希特勒更不能容许西方国家的空军基地向北推进好几百公里。撤离意大利所产生的政治和军事后果,就其对法国和东南欧的影响而言,是很严重的。任何人在试图预测斗争中一切可能的变故时,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因素。同盟军何时何地实施登陆?意大利人在此之前还能否充当哪怕是形式上的盟友?如果不能,可不可以无阻碍地解除他们的武装?这会不会长时间地拖住德军庞大兵力?能否同配置在意大利南部的德军师保持联系并保证它们的供应?虽然德国驻罗马的代表,特别是大使和武官,根据国王、王太子、巴多利奥元帅和意军最高统帅部的多次保证,倾向于意大利将继续参战的观点,但只要进行较认真的分析,就会知道这样做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早在8月月中就由截获的无线电报中获悉,巴多利奥正同敌人接触。他决心尽可能在南面同敌登陆企图作斗争,而拒绝了隆美尔关于预先退往亚平宁山脉,在南部地区尽量少留驻兵力的建议。希特勒原则上同意南部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元帅的以下见解:在罗马以南建立第一防御地区,在该地区实施坚决抵抗,但是基于上述理由,在察明情况之前不派过大兵力到半岛南部。

   对于敌登陆兵力数量及其登陆地点,只能进行猜测。人们除估计敌人将强渡墨西拿海峡并在卡拉布里亚登陆外(这只是一种“初级习题解答”),在海岸陡峭难行的意大利南部整个西岸地区,只注意萨莱诺湾,因为它的平坦宽阔的海岸仿佛是专门为登陆准备的。在那不勒斯和罗马地区也可能登陆。最后,也不能完全排除海岸并不陡峭,又有塔兰托、布林迪西和巴里等良港的南岸和东岸地区,虽然由装载点到这些地区的距离较大,对上陆地域实施空中支援也较困难。巴里以西的福贾,由于建有意大利南部最大的机场,对同盟军来说可能是极有诱惑力的目标。

   在西西里岛顺利行动的德军师使统帅部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很多时间,因此可以平平静静地制订和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考虑到各种因素,德军统帅部下令由隆美尔元帅领导,在亚平宁山脉地区和毗连的沿岸地段构筑阵地实施坚决的防御。由西西里岛调到意大利南部及由北面调到那里的各师,编入新组建并由菲廷霍夫上将指挥的第10集团军(起初背着意大利人),而菲廷霍夫形式上隶属负责意大利南部防务的意军第7集团军司令阿西耶罗将军。第10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制止敌人由意大利南部向北推进,为在意大利中央地区组织防御赢得时间,但要及时和尽可能不受损失地退到罗马以南地域。8月22日,菲廷霍夫开始指挥该集团军。他按照命令很快同意军第7集团军司令进行了接触,后者当时只拥有几个海岸防御师(它们同在西西里岛作战的那些师没有任何区别)和几个海岸炮兵连,但是看来他很乐于进行诚心诚意的联合作战。在9月8日以前,实际上连意军高级军官都对巴多利奥的计划一无所知。幸好有3个新开到的师和4个由西西里岛返回的师(它们从那里撤出了大部分技术装备和相当多的必需品储备),德军在陆上的态势看起来有所改善。考虑到敌人实施登陆的可能性,集团军分成了两部分。坦克第14军被调到加埃塔、那不勒斯、萨莱诺地域,任务是准备在那不勒斯地域(必要时还在罗马以西)抗击敌军登陆。该军由西西里岛撤回的两个师(摩托化步兵第15师、“赫尔曼?戈林师”)和伞兵第1师所属部队都得到了补充,并在突尼斯和西西里岛苦战后进行了休整。新开到的坦克第16师驻萨勒诺地域。也是新开到的坦克第76军和由西西里岛返回的摩托化步兵第29师一起,在卡拉布里亚沿岸的卡拉布里亚雷焦地域设防。在该军后面半岛最狭窄处,即卡坦扎罗(加坦萨罗)地域,配置了新开到的坦克第26师。伞兵第1师基本兵力集中在塔兰托、布林迪西和巴里诸港,任务是尽量在此迟滞敌登陆。假如能在需要的时刻集结这些分散配置的兵力,德军就可安然等待战事的发展了。

   尽管艾森豪威尔一再提出要求,但在首批登陆的两个集团军做好参加战役准备之前,时间又过去了好几个星期。的确,需要克服许许多多困难。西西里岛东北部的道路被毁,使英军集团军的调动受到了迟滞。登陆工具仍然不足,分配这些工具需要很好考虑。对上陆点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很小。必须考虑歼击航空兵的活动半径,而登陆工具不足又只能容许实施一次需要进行远距离航行的战役,这些都注定同盟军会定下德国人认为最可能定下的决心。

   英军第8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在卡拉布里亚夺取能保证船队在墨西拿海峡通行无阻的登陆场,随后向北推进。牵制尽可能多的敌军兵力,并把这些兵力从萨莱诺主要上陆地域引开。美军第5集团军应在萨莱诺登陆,为了加强该集团军,辖2个师的英军第10军己配属给它。

   艾森豪威尔打算8月23日就让第8集团军在半岛登陆,但他受到了蒙哥马利的反对。后者得到的登陆工具很少,以致第一个航次总共只能把4个营渡过墨西拿海峡。对他来说,这太不够了,于是第8集团军的航渡便推延到9月3日。蒙哥马利派出登陆的兵力是辖2个师的第13军。第30军的全部炮兵及80门大口径火炮和48门美制重炮,还有空军庞大兵力,应对登陆实施保障。预先采取的侦察行动表明,意大利人可能不会进行抵抗;碰到德军防御的那些分队没有返回。已经察明,因在西西里岛作战而闻名的摩托化步兵第29师之后,还配置了一个新开到的德军装甲师。

   9月2日,德意军海岸防御部队发现敌人在西西里岛东岸附近集中大量登陆工具。由于第10集团军的任务只是迟滞敌人推进,而对意军各海岸防御师又缺乏信心,不让敌人登陆显然不可能,所以摩托化步兵第29师奉命由海峡退却,只在卡拉布里亚实施阻滞行动。英军集团军第一梯队9月3日晨在大量炮兵掩护下和最猛烈的空中支援下,在卡拉布里亚雷焦以北登陆,没有碰上任何敌人。意军方面一枪未放。登陆没有遇到什么阻碍。直到第二日,英军集团军才与上面提到的那个德军师接触,该师一面进行阻击战斗,一面逐渐实施退却,在卡坦扎罗以南与坦克第26师汇合。英军一个加强团9月8日在巴尼亚拉地域正沿西岸退却的德军部队后方登陆,使这些部队有些惊慌失措。但是,坦克第16师以坦克及时实施反冲击,大大压缩了敌人在这里建立的登陆场,使起初被包围的德军部队得以突围,在突围中总共只损失了几辆坦克。9月10日,英国人紧随有组织退却的德军后卫推进,前出至卡坦扎罗、尼卡斯特罗一线。虽然他们当面几乎没有敌人,但他们仍被迫在此停止前进,等候运来供给品。由于道路多处受破坏和渡海器材不足,这些供给品只好堆积在渡海地域。

   在这一正面地段,第10集团军暂时还没有受到严重的威胁,但从总的情况看,它的态势是危险的。9月8日晚,人们已得知意大利退出与德国的联盟。次日晨,敌军又在两个新地点登陆。一个空降师在塔兰托地域由英国军舰登陆。意大利海军前一天就放弃了这一港口,他们认为让同盟军拘留更好些。在这里抗击登陆军队的只有德军伞兵第1师所属部队,由于意大利人对它们怀有敌意,它们只好在港口外防守。不过,英国人如此小心翼翼的推进,使德军能在吉诺萨和巴里以南地域阻住他们整整一个星期。因此,他们对德军第10集团军与9月9日登陆的美军第5集团军进行的战斗,暂时还没有任何影响。

   美军第5集团军的登陆在前一天(9月8日)就有明显征候,当时已发现第勒尼安海上有许多向北航行的敌船。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德军于9月8日晚发出了表示解除意军武装的“轴心方案”暗号。第10集团军的处境绝不是轻松的。它要自己行事,在与南方德军总司令部和所属部队都未建立起可靠通信联络的情况下,既要击退敌人行将进行的登陆,又要对付配置在四周的意大利军队。幸好第10集团军很快就不必操这个心了,因为意军部队已自行瓦解。意军士兵各奔东西,各级司令部,甚至包括那位深感自己的军人感情受到伤害的意大利集团军司令的司令部,都已不复存在。意军部队的运输工具和油料储备均为德军所获。

   这时,敌人船只的航向已越来越明显地说明他们打算在西海岸登陆,而在第10集团军负责防守的那部分海岸,预计敌人可能在罗马和萨莱诺间地段,甚至可能同时在几处登陆。在南面防守的坦克第76军奉命立即向西北行军,仅在英军集团军当面留下了配属有工兵部队的后卫。由于敌人在此谨慎推进,破坏又很严重,所以可以指望以小兵力在远离主要作战地域的地方阻住他们一段时间。对于坦克第14军各师,只有在察明上陆地点(一个或数个)后才能赋予任务。

   敌军于次日晨4时30分开始从军舰卸载,转乘登陆艇在萨莱诺地域宽达30公里正面向海岸接近,他们起初只碰到了坦克第16师,该师右翼在萨莱诺附近,左翼在塞莱河附近占领防御阵地,虽然它也组织了支撑点体系,但因时间不足,尚未完成阵地地域的布雷和架设铁丝网作业。地形倒十分便于防御。萨莱诺东南是一片宽30公里、纵深12公里的萨莱诺低地:四周环绕着陡峭挺拔的群山。反冲击要在集中于海湾的敌海军眼皮下进行,这可能是不利于反冲击的因素。此外,后方的山地也使调遣和机动兵力十分困难。塞莱河河谷可以作为在南面实施反冲击的出发地区。

   敌人实施的登陆同往常一样,是在空军庞大兵力和畅行无阻的舰艇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实施的。分散在广阔空间的德军师难以防止这种登陆。敌军在整个登陆正面上岸,并迅猛推进,开始威胁各德军师的暴露翼侧。在萨莱诺以北,由那不勒斯地域调来的“赫尔曼?戈林”师各先遣部队及时阻断了敌人的突击,但在塞莱河以南,美国人却在多山地形上立住了脚。由于其他地点整天都未实施登陆,所以第10集团军司令把摩托化步兵第15师也调到了这里。现在全靠调给该地段使用的各师及时开到,以便乘敌人尚未在登陆场站稳脚跟之机组织反突击。

   第一批援兵9月10日就已赶到,但其兵力只够加强坦克第16师的防御和实施几次局部反冲击。从南面调来的两个师由于缺乏油料,至少要迟到24小时,这一消息使人们十分不安。又过了两天,德军仍然未能夺取主动权。当时调来的摩托化步兵第29师各先遣部队,只是把敌人逐出了塞莱河河谷以南的制高点。

   到9月13日前,即坦克第26师几乎全都开到以后,终于集结了足够的兵力在13日下午实施有取胜把握的反突击。为了实施这次反突击,集中了几乎满员的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该集团左翼依托着塞莱河河谷。德军向位于塞莱河以北的那部分登陆场发起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美军2个师被击溃,很多人被俘。这两个师残部向海岸溃逃。登陆场恰恰在正中被劈为两半,已经登岸的美军集团军司令准备返回军舰,以便更好地指挥军队在被劈开的登陆场作战。第二日,德军奉命继续向西进攻,以清除北部登陆场。为了免于失败,美国人也采取了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决定把全部航空兵直至最后一架飞机调去对付突入的德军,给舰艇赋予的任务是积极参加防御作战。德军部队次日晨转入进攻时,遭到了极其猛烈的舰炮射击和歼灭性的空中突击,因而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战果。虽然如此,第10集团军仍在继续作战。蒙哥马利则一直还在卡拉布里亚,距新作战地区很远,这时,德军坦克第26师的最后一些分队已从南面开到,摩托化步兵第3师的一个团也从罗马赶来。集团军长官决心变更部署,企图在9月16日再次从南北两面同时实施突击,清除登陆场。9月15日,敌人在地面上未表现出特别的积极性,但德军整个防线在这一日都遭到了特别猛烈的连续空中突击和军舰的急袭射击。敌航空兵的行动对新的反攻准备妨碍很大,致使这次反攻不能按预定计划在清晨开始,而是到9时才开始。虽然起初在某些地方取得了小战果,但反攻还是遭到了失利。到午前已可看到,清除登陆场再也没有任何可能了。

   英军集团军暂时尚未构成直接危险。德军后卫借助宽阔的障碍物地带长时间阻住了该集团军,使其先头师直到9月15日才进至拉戈内格罗,而另一个师则一直还在卡斯特罗维拉里附近停滞不前。不过,该集团军过几天总是要开到的。因此最好及时变更第10集团军部署,以使它能够制止敌人进一步推进。结果,该集团军在继续扼守萨莱诺以北沿岸地段的同时,退到新地区,面向东南占领了防御。

   该集团军虽然没有在萨莱诺附近取得决定性战果,但它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几乎得不到什么空中支援,还不断遭到敌海军肆无忌惮的猛烈射击,仍在防御中取得了明显战果。当敌人显然已投入所有兵力后,人们才看清楚,起初如不实施坚决防御,而只采取旨在大大迟滞敌推进的阻击行动,那么,本来还可在比原计划显著偏南的地区继续进行保卫半岛的斗争。

   西方国家本来期待意大利退出战争和反戈一击将带来大得多的好处。它们异想天开地希望德军会因为必须两面作战(既打进攻的西方盟军,又打自己后方的意大利人)而迅速放弃意大利南部。如果说这样的希望实在不切实际的话,那么无论如何总可以认为,同盟军各集团军有可能立即无阻碍地向北推进。但是任何这样的事都没有发生。意军静悄悄地从舞台上消失了。德军则安然继续作战,而不必担心自己不可靠的盟友。结果,同盟军便只好面对从军事上说来很不如意的现实:建立一个新的、需要消耗很多兵力的次要战区。他们虽然不打算在这一战区取得战争胜利,但又不能放弃它。因此,他们决定以最小兵力在意大利继续作战,只要保住第二战场即可,而把今后的全部作战重心都转到准备入侵法国上。

   从当时的形势看,希特勒不认为意大利叛离是一种损失,似乎是对的(虽然他那样想仅仅因为意军已完全失去战斗力)。但是,假如对意军的使用不那么野蛮的话,它无疑会对战争事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正是那样的使用,使它的覆灭比强大得多的德国战争机器快得多。尽管有人努力把总形势描绘得十分美好,但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敌人终究踏上了欧洲大陆,为了阻挡他们,起初需要7个齐装满员的师,随后需要的师将会大大增加。而这时东线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4、德军在东线彻底丧失主动权

   德军在东线的最后进攻

   1943年3月底,春季泥泞时期暂时中断了东线作战行动,而在泥泞时期到来以前,已进行了9个月激战。俄国人虽然投入了全部兵力,但不能制止德军在南部建立新的坚固防御。德军统帅部主动放弃了总战线中段和北段的突出部,从而比力图切掉这两个突出部的俄国人抢先了一步。俄军各集团军一直独自承担主要作战重任,急需休整补充。德军各集团军也遭到很大损失,但哈尔科夫以南的反攻已经证明,它们完全能够实施迅速而有效的反突击,因此,俄军统帅部认为必须认真变更兵力部署,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实施进攻战役。

   德军根本不能再指望实施他们在上两次夏季战局中实施过的那种决定性进攻。这样做之所以不可能,既因为去年遭到了惨重损失,也因为红军的实力有了增长。俄军不仅装备了飞速壮大的军事工业所制造的国产技术兵器,而且得到美国军用物资的供应。过去的一年既清楚地表明俄军指挥官在完成战役任务方面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又清楚地表明德军在战场上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战术优势。既然不能指望东线进攻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定下使战争具有防御性的决心就是很自然的了。德军是在敌人领土纵深进行防御,后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有利的地方实施顽强防御交战,在其他地段(特别是俄军可能突破时)通过从容不迫地退却,随后突然实施反突击,来削弱俄国人的进攻实力,并疲惫他们。现在特别不能做去年做过的蠢事。那时政治的或纯军事的考虑使希特勒执迷不悟,竟使敌人能够整个整个地消灭德军的集团军。如今德军已取得丰富的战斗经验,自信十分训练有素(尽管在此之前连遭损失),与敌人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因此它完全能够完成通过战役机动消耗敌军这一战略所提出的任务。泥泞季节、战线缩短和随之而来的休战阶段,对德军各师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过去只有深受其害的战线南段军队能感觉到的“斯大林格勒震荡”,如今在那里也不复存在了。许多兵团,其中包括所有装甲师和不少步兵师,已撤到后方,几乎象平时那样接受训练。此外,由于指挥官们采取了宽宏大量的措施,所以连留在前线的那些师都可以撤回所属分队甚至整个部队进行休整,训练它们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希特勒仍然不能同意这样轻易地把主动权让给敌人,相反,他企图再次迫敌就范。在此之前,由列宁格勒到罗斯托夫以西地域的战线已拉得相当直,因此选中了在库尔斯克以西伸入德军配置的突出部(正面近200公里,纵深120公里)作为进攻目标。德军统帅部的计划如下:由北面奥廖尔以南地域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地域分别实施突击,在库尔斯克以东使两个楔形突击合拢,围歼配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俄军重兵。准备进攻时,指望以小的损失换取决定性胜利,改善兵力对比,并依靠所取得的胜利保持主动权。通过明显削弱友邻地段和使用几乎全部刚组建的东线战役预备队,使在奥廖尔以南防守的第9集团军的实力,已扩大到5个装甲师和8个步兵师,而别尔哥罗德地域的坦克第4集团军,已扩大到8个装甲师和7个步兵师。希特勒不断推迟这次早已准备就绪的进攻,而不理睬军事领导人的下述意见:要么在近期发动进攻,要么干脆不再实施这一进攻。其原因在于,希特勒想在这次战役中大量使用不久前才成批生产、他寄予特别大希望的“豹”式坦克,也许意大利紧张的内部政局对此也起了一定作用,因为墨索里尼的垮台可能产生难以预见的军事后果。

   看来,上一年的战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希特勒的作战观点。他在进攻开始前不久对奉命实施战役的高级指挥官作的一次讲话中,声称他已决心转入战略防御。他指出,德国今后应在防御交战中疲惫敌军,以便比他们支持更长的时间;当前进攻的目的不是夺取大片领土,而只是拉直弧形战线,以便节省兵力。用他的话来说,应该消灭配置在库尔斯克弧形战线的俄军各集团军,迫使俄国人在消耗战斗中耗尽预备队,以此削弱其入冬前的进攻实力。这些论断的基本精神同军事领导人的观点完全吻合,再说,疲惫敌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在贯彻。阵地防御很快又成为希特勒的主旨,但这种防御不能满足疲惫敌军的要求,因为它对自己兵力的疲惫更甚于对敌军兵力的疲惫。总之,希特勒不可能摆脱他原来经常把俄军力量估计过低的趋向。例如,他经常毫不客气地推翻陆军总参谋部情报人员的研究成果,认为他们夸大敌人力量,并毫无根据地加以渲染。

   俄国人并不是没有发现德军准备向库尔斯克突出部发动进攻。他们除遵守自己的常规(毫不迟延地认真构筑每一道防御地区)外,还在这里建立了布满铁丝网和防坦克障碍物,并得到大量反坦克兵器加强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这种防御在库尔斯克弧形战线的南部和北部最为坚固。在各受威胁方向集中了庞大的预备队。

   德军两个集团军7月5日同时从南北两面实施的进攻,尽管使用了所有兵力,并得到了猛烈的空中支援,却没有带来合乎愿望的结果。第9集团军在90公里宽的正面发动进攻,取得初步进展后,在进攻头几日即受阻,只楔入敌军防御12公里。

   坦克第4集团军的突击较顺利,但也未带来决定性战果。它在敌军防御中打进了一个纵深达35公里的楔子。不过,当第9集团军7月12日被迫停止进攻时,两个楔形突击之间的距离还有100余公里。俄军统帅部拥有十分强大的预备队,因此它不仅能实施大规模反突击,而且能着手实施远远超出库尔斯克突出部界限的战役,通过这些战役,它夺取了东线的战略主动权,并且直到战争结束再也没有失掉过。过几天就能看得很清楚,德军遭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无法实现给它提出的目标。

   俄国人的第一个突击是在奥廖尔弧形战线实施的。这一弧形战线和库尔斯克弧形战线一样,是一个面积相当大的突出部,但它指向相反的方向,即指向东方。俄国人还在德军向库尔斯克弧形战线发起进攻之前,就已在这里集中了好几个集团军。总共有大约50个师和一些坦克大兵团。俄国人想通过进攻达到的目的是:在布良斯克东北坦克第2集团军左翼突破该集团军防御,前出奥廖尔-布良斯克铁路,合围和消灭奥廖尔地域各德军师。

   7月11日 [ 俄译者注:苏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奥廖尔方向转入进攻的时间是7月22日,而不是作者所说的7月11日。 ] ,在奥廖尔以南交战最激烈之时,俄军由11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军编成的集团在奥廖尔以北地域转入进攻,大致一样多的兵力从东面实施突击。这些地段的德军已受到削弱(统帅部从他们那里抽走了庞大兵力用于组织进攻),在敌人猛攻下坚持不住。俄军在两个地段的突破,迫使对第9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团军实行统一指挥的莫德尔上将于俄军进攻第二日从南进集团中抽出了几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随后几日又从那里退回了出发阵地。到7月21日前,由北面进攻的布良斯克方面军把突破口正面扩大到将近50公里,向纵深推进了数量大致相同的距离,逼近了对整个奥廖尔突出部进行补给的铁路。德军航空兵庞大兵力实施不间断的空袭,在统帅部调集足够数量的军队来阻挡突进的敌人之前,对俄军进行阻击。由东面进攻的俄军已紧逼奥廖尔。德军投入再次从突击集团编成中抽调的一些师后,终于暂时阻住了俄国人向铁路方向的推进,使其不能向两翼发展突破。不过,德军已经不可能扼守几个地段都被突破的奥廖尔突出部。俄军各集团军的实力在交战即将达到顶点时,已增加到82个步兵师、14个坦克军、12个炮兵师和大量独立坦克部队。在这些集团军数倍优势兵力的猛攻下,防守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2个集团军后撤到布良斯克以东已经拉平的防线。尽管俄军实施猛烈攻击,但7月31日开始的退却并未发生麻烦。由于缩短战线和转入防御,德军腾出了8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和6个装甲师,这些师主要转隶“中央”集团军群的其他集团军。它们都遭到惨重损失。其中一些师起初参加了7月5日的进攻,随后便同突破坦克第2集团军正面的俄军进行战斗;另一些师首先承受了俄国人的突击,打得疲惫不堪。诚然,这些师原定是要撤到后方休整补充的,但暂时只好将它们调到可能遭敌新突击的其他地段。第4集团军受到特别严重的削弱,因为统帅部从它那里调走了大量军队,用来进攻库尔斯克。于是,它不得不大大拉长其少数几个兵团的战斗队形,这样它就无法靠自己的兵力阻住俄军的进攻了。

   俄国人随后在“中央”集团军群正面按他们早在1942年冬季就已采用的同一种公式实施了突击。他们只要在一个地段突破或破坏了防御,就将基本力量转移到友邻地段,企图以此在宽大正面逐次摧破德军防御。当他们认为其兵力足以削弱许多地段时,就在宽正面实施进攻,以达成战役突破。他们采用这一公式,于8月份把基本力量从第9集团军(以及同它合并的坦克第2集团军)当面转移到友邻第4集团军当面,8月6日对其右翼实施突击。这一突击的目的是挺进罗斯拉夫利,前出到第9集团军后方。随后几日,俄国人又在北面向叶利尼亚,接着向别雷以西地域发动进攻。双方展开了艰苦战斗。且战且退的第4集团军和因此也实行退却的第9集团军的正面,不只一次处于被突破的边缘,但是俄国人始终未能向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利实施预定突破。直到9月月中,当俄国人对第2集团军和整个“南方”集团军群也发动进攻战役,并取得了使斯摩梭斯克到克里木半岛整个战线都发生动摇的战果以后,“中央”集团军群才不得不进行较大规模的退却。

   俄军挺进第聂伯河

   尽管俄国人进行激烈抵抗,坦克第4集团军在库尔斯克弧形战线南段的进攻起初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由于第9集团军7月12日在奥廖尔以南被迫停止进攻,几天后并退回了出发阵地,南面的进攻便失去了意义,而只能导致不必要的新损失。因此,这里的进攻只根据某些地段的需要程度(从战术上考虑)继续进行,到7月15日,便普遍停止了。此后,俄国人对突入的德军两翼构成了威胁,迫使坦克第4集团军放弃所夺取地区,到7月23日前,该集团军被迫退回了出发阵地。俄国人取得这一战果后,开始在这里采取与对付“中央”集团军群不同的行动。他们并不马上实施反突击,而是首先变更部署。同时,看来是为了牵制德军兵力,其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于7月17日在伊久姆和塔甘罗格之间的若干地段,对野战第8集团军右翼,以及此前已合编成“A”集团军群的坦克第1集团军和野战第6集团军采取了局部性进攻行动。在北顿涅茨河的伊久姆两侧及伏罗希洛夫格勒以西,这些进攻被击退。而在米乌斯河的古比雪沃地域,俄国人深深楔入了第6集团军防御。由于这一楔入行动具有威胁性,集团军群长官只好调遣庞大预备队去援救第6集团军。7月30日,第6集团军以3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实施反突击,获得了很大成功。经三天激战,德军夺回了被俄国人夺去的宽20公里,纵深10公里的地域,8月2日,第6集团军进至自己在米乌斯河的原阵地。俄国人除遭到惨重伤亡外,还被俘近18,000人,损失了大量技术装备。不过,他们使用重兵在并非决定性的地段牵制了德军预备队。

   俄军南部进攻的计划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侧和别尔哥罗德以西突破德军防御,向哈尔科夫总方向挺进,随后在各友邻地段亦转入进攻,摧破南部两个集团军群一直伸延到塔甘罗格的防线,结束早在二月各次战斗中即已开始的解放顿巴斯作战。

   参加东线作战的德军各集团军在最近两年抗击俄国人突击过程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古比雪沃战斗结局再次表明,只要兵力对比稍稍有利,抗击俄国人的进攻就能取得惊人的战果。由于俄国人的进攻战役是按刻板公式进行的,所以战术范围的行动也有一定的模式。进攻前夕,照例要在许多地段,经常是在预定突破地段两侧的地段,以兵力约为一个营的分队实施战斗侦察。俄国人实施这种侦察的目的,一是使对方错误判断他们的企图,二是诱使德军炮兵和重武器射击,以此最后确定它们的配置。进攻第一日,通常首先使用大量火炮、火箭炮和迫击炮实施数小时非常猛烈的炮火准备,以其火力杀伤德军步兵。强大的航空兵力图压制德军炮兵。大量步兵在航空兵掩护下,由坦克随伴发起冲击,只有在深深楔入德军防御体系后,坦克兵团(经常还有骑兵军)才进入交战,以便完成突破。

   当时在东线展开的不间断战斗,提供了不少关于德军指挥机构(通常是集团军一级)成功粉碎俄国人突破企图的范例,他们靠的是各级指挥官(直到排长和班长)比较熟练的指挥及德军的顽强性和灵活性。每当兵力对比不是太不利时,创造取得那种战果的条件并不难。俄国人稀疏的铁路和公路网很容易受到航空兵监视,因此德军指挥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到俄军的调动。无线电侦察监视着敌人的无线电通信,它的细致工作总能提供敌人组织指挥通信的准确情况。此外,军队侦察的紧张活动也能获取战术情报,而在敌人进攻之前投奔德军的投诚者所提供的资料,则常常能够大大充实这些情报。工作得很出色的炮兵仪器侦察营在俄军炮兵进行不可少的试射时,一般都能准确确定其数量和配置,尽管俄国人善于实施机动。战斗侦察是敌军将在第二天进攻的可靠迹象。同时,这又是我军炮兵和步兵重武器班占领构筑好的阵地,步兵为降低敌炮火准备效果而离开第一堑壕和退到第二堑壕的信号。

   这样开始的防御交战的结局,取决于是否有足够兵力防止俄国人在头几日实施突破。如果在防御纵深内受到致命威胁的地段后面预先集中必要的预备队,那就能制止他们突破。截断敌楔形突击和实施反突击所需要的其他预备队,可以首先从军一级友邻地段,接着从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友邻地段调集;如果俄国人终于取得战果,那么,俄军指挥官会不顾有生力量的损失,继续顽强追求既定目标,从而使战斗行动具有消耗战的性质。在那样的消耗战中,防御的德军能够以较小的兵力,给俄国人造成非常惨重的损失,这种损失往往二十倍于防御者受到的损失。在类似条件下,最后总有可能通过突然实施反突击,很快夺回以前失去的阵地。德军顺利实施这种防御交战,通常要使俄国人付出巨大的牺牲,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力量如此悬殊的战斗要持续多长时间。但是仅仅靠这些行动是不能防止毁灭性结局的,因为越来越固执的希特勒的拙劣领导,在战役范围内断送了军队好不容易才取得的全部战术胜利。希特勒甚至在根本没有任何条件顺利实施决定性防御的地方,也坚持要实施这种防御。

   如果俄军在交战第一阶段的兵力优势过大,而德军又不能及时调来足够数量的预备队,那么防御就会出现缺口,而防守未遭冲击的友邻地段的军队一旦死守所占地区,这些缺口就特别有害。在此情况下,就会出现师、军甚至集团军被合围的局面。情况有利时,被围集团可以向自己的军队靠拢,但这反而要造成重大损失,给敌人留下大量技术兵器和装备。当俄军各集团军8月3日对“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大规模进攻后,上面的情形重复出现了多次。进攻是从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地域实施突击开始的。俄军在别尔哥罗德地域70公里正面上实施的这一突击,使德军防御被突破,进攻者迅速向苏梅-哈尔科夫铁路方向推进。他们打到这里才被野战第8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阻住,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在随后几星期的进攻速度。当沃罗涅日方面军的进攻在全速进行时,草原方面军也从东面向哈尔科夫方向发起进攻。该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于8月14日进抵已四次易手的哈尔科夫东郊。8月22日,第8集团军不得不放弃该市。俄国人企图沿铁路从行进间向波尔塔瓦挺进,但在哈尔科夫西南碰到了德军的顽强防御。8月底,第8集团军和在北面与其相邻的坦克第4集团军即使不能说完全阻住,至少也可以说大大迟滞了俄国人的进攻。但是,两个集团军(特别是坦克第4集团军)已经大伤元气,致使德军指挥机构十分忧虑地准备经受难以逃避的考验。“南方”集团军群的战线到8月底前暂时还是绵亘的,它由哈尔科夫以南的北顿涅茨河弯曲部相当平直地伸延到列别金地域。第8集才军后方有几个装甲师正在补充。

   在南面防守的“A”集团军群所属两个集团军则相反,它除有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外,没有任何预备队,况且,当俄国人8月16日在伊久姆地域对在那里沿北顿涅茨河稳定下来的德军防御实施进攻战役,过几日又在米乌斯河的第6集团军正面发动进攻时,这两个集团军已把所属大部分装甲师或是转隶其他集团军,或是损失掉了。在北顿涅茨河,俄国人起先只取得了局部性胜利,但在米乌斯河,他们却在古比雪沃地域,即上个月他们曾突入的地方,深深楔入了德军防御。在占数倍优势的俄军的突击下,米乌斯河的正面终于被突破,俄国人于8月29日攻占塔甘罗格。同时,西南方面军在伊久姆地域坦克第1集团军地带内继续进攻,其目的是与南方面军协同,攻占顿巴斯。当俄国人在伊久姆地域的突破终于成功后(第8集团军因而被迫后撤),顿涅茨工业区各大中心城市便一个接一个迅速落入俄国人手中。9月8日,俄国人进入斯大林诺。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大受削弱,不得不加速向第聂伯河下游退却。9月25日,南方面军各集团军进抵梅利托波尔及扎波罗热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第聂伯河。德军两个集团军便指望在这宽阔的水障碍彼岸得到喘息机会,并让自己的军队进行休整。

   俄国人在两个月中把德军西逐了200公里,使德军各集团军遭到了惨重损失,但是他们的这些胜利,比起草原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8月底对编入“南方”集团军群的第8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对在北面与其相邻的“中央,集团军群所辖第2集团军实施的新进攻,已大大逊色。这一新进攻在波尔塔瓦和雷利斯克之间特别迅速地向西发展。主要突击指向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第8集团军左翼。坦克第4集团军的防御不但在战术纵深被突破,而具在战役纵深也被突破,结果,该集团军到9月初甚至在实施退却后也无法恢复自己战线的完整性。当它于9月12日前被逐到普里卢基和科诺托普,而敌人过两日又进至涅任以后,集团军司令奉命把溃散残部撤过第聂伯河。德军最高统帅部9月16日战报断言俄国人虽然占有很大数量优势,但未能突破防御和取得战役胜利;不过它又只好承认,德军正大规模缩短战线,这样就能建立新的预备队。到9月27日前,第8集团军和与它相邻的坦克第1集团军已退过第聂伯河。在克列缅丘格到基辅以南地域的第聂伯河右岸设防。坦克第4集团军在杰斯纳河再次短时间地阻住了俄国人的推进,随后也在基辅南北渡过第聂伯河,在该河对岸组织纵深不大、但还算绵亘的防御。不过,同“中央”集团军群右翼的联系在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汇流点附近被切断。

   应该指出,在德军波尔塔瓦和雷利斯克之间的防御被突破的同时,中央方面军对第2集团军右翼也实施了突击。此外,俄国人并不缺乏兵力来对第9、第4集团军施加强大压力,以便牵制这些集团军的兵力,制止它们调遣兵团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几天后,第2集团军由于右邻被击溃,右翼出现了危险态势,它已经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消除这种态势。集团军长官认为应当紧急采取根本性措施。这样的观点同“中央”集团军群长官的意见是相吻合的,后者在给陆军总司令部的报告中,指出军队紧张过度,急需向西退却。这些申请虽然是情况越来越不利造成的结果,仍得到了陆军总参谋长的赞同,因为现在每当他碰上希特勒执迷不悟时,他都能从该集团军群长官的报告中。援引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论据。但是,不可能说服希特勒相信他一直还不相信的俄军优势。他之所以郑重其事地打算再次使用1941-1942年冬季战局的方法,即干脆禁止任何退却,原因就在这里。他不用统帅的艺术,而用愚昧的固执去挽救绝望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长官对蔡茨勒的询间立即作了答复,指出现在军队紧张过度的情况要比1941-1942年冬季突出得多,指挥人员的损失非常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抵抗能力,艰苦战斗又影响了他们的士气,而相反,敌军的指挥、武器装备却改善了。因此,该集团军群长官在答复中说,无论如何也要坚守的命令是无济于事的。实际上,希特勒应该意识到,靠那种简单的命令是无法改变形势的,敌人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靠自己的优势任意改变突击方向或随心所欲地增强突击力量。最后,局势也要求德军迅速而果断行动。但是,希特勒只要不是受敌情所逼,就绝不会允许及时拉平过于突出,因而要消耗许多兵力并不断受到突破和包围威胁的地段。对“中央”集团军群来说,9月份正是出现了那种日益严重的威胁。其南翼的情况使集团军群长官特别不安。由于俄国人的突击,第2集团军的防御已在数处被突破,该集团军在右翼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不得不退过杰斯纳河。集团军自己的兵力只够勉强扼守战线,因此,虽然几经尝试,却未能通过进攻行动同坦克第4集团军保持联系。在敌人最强大的压力下,第2集团军又于月底前退过了第聂伯河及索日河。它暂时在戈梅利地域扼守索日河左岸的桥头堡,但是俄国人在戈梅利以南打开的缺口却仍然敞开着。

   在北面与第2集团军相邻的第9集团军,虽然在中央还继续扼守布良斯克,在左翼还扼守罗斯拉夫利以东地域,仍被迫将右翼撤过了杰斯纳河,其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正面的压迫,但主要是因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与第2集团军的退却相协调。随着第2集团军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受到的威胁也愈益增大,同时,“南方”集团军群正面的危险局势又要求转隶给它几个师。当时俄军西方面军为向斯摩棱斯克实施突破,也从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一线对“中央”集团军群左翼实施了突击,现在已经很清楚,第9集团军防守的向东突出地段,再也守不住了。

   该集团军群长官已预见到这样的战事进程,预先选择了新的防御地区,并着手进行构筑。该地区位于第聂伯河以东,掩护着普里皮亚季沼泽地前的最后一条大约铁路和公路干线。假如俄国人能够把公路和戈梅利-莫吉廖夫-奥尔沙铁路线置于自己的控制下,那么德军在普里皮亚季沼泽地以东实施防御就未必能行得通。集团军群长官9月月中下令退到沿索日河、接着经列宁诺和鲁德尼亚伸延的新防御地区时,曾指望至少能把这一退却所需时间拖长到五个星期。但是,战事迫使他们大大加快退却速度。需要不断进行支援的右翼已出现危险局面,俄军西方面军又对斯摩棱斯克方向的第4集团军施加非常强大的压力,这些都要求不断缩短战线。德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制止俄国人向斯摩棱斯克突进。但是,到9月24日,仍不得不放弃了斯摩梭斯克和罗斯拉夫利这两个与1941年夏季大捷联系在一起的城市。敌人的攻击越来越猛烈。毫无疑问,他们已发现德军在构筑新的防御阵地,力图制止德军停下来稳定战线。在斯摩棱斯克以南,敌人的企图看来获得了成功(德军又是按照希特勒的命令而扼守该市过久)。守军未能制止俄军一个骑兵军向列宁诺挺进。当俄国人在坦克第3集团军正面也实施突破以后,情况就更加危急了,该集团军最近几个月已将一些师转调到其他地段,不得不把剩下每个师的防御地带正面拉宽到40公里。度过异常艰苦的几天后,德军终于从集团军群战线中段调遣兵力消除了这一危机。同时,仓卒组建的部队及后方警卫部队从纵深实施的突击,把突进中的敌骑兵军阻于列宁诺地域。到10月1日前,该集团军群已顺利退到新地区,于是克卢格元帅命令“今后停止退却”。不过他并不掩饰,在没有任何预备队的战线,情况仍然是变化无常的,人们有理由感到严重忧虑。这在右翼特别明显。在那里,第2集团军从9月27日起企图调集足够数量的兵力,向南面实施突击,在普里皮亚季河与第聂伯河之间恢复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但未成功,因为当时俄国人在两河之间正在集中越来越庞大的兵力。稀疏的铁路网已大大超载。它在普里皮亚季沼泽地的通过能力本来就不大,由于游击队活动猖獗,这种能力进一步降低了,因此,它未必能保证给该集团军前送一切必需品。兵力调动速度极慢,致使集团军长官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被迫把预定进攻日期一推再推,而实施这种进攻已日益困难。

   俄国人的夏季进攻对“北方”集团军群未造成损害。它的第16集团军仍然在大卢基以西经霍尔姆伸延到伊尔门湖附近的旧鲁萨的原防御地区扼守。第18集团军的态势同样没多大变化。俄国人在沃尔霍夫河建立的宽35公里,纵深10公里的登陆场,继续给它造成很大的不便(去年德军由于兵力不足,未能清除这个登陆场)。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仍在继续。俄国人7月底至8月初企图以两个集团军在拉多加湖以南列宁格勒至沃尔霍夫河之间突破德军正面,经两星期战斗,这一企图被德军的顽强防御所打破。以后可以用来包围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突出部保住了。从此。敌人在这里开始安静下来。

   在东线最南端,第17集团军在俄国人发动夏季进攻前一直还占领着库班基地,其两翼分别依托着新罗西斯克和捷姆留克。在克里木半岛,由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司令统辖的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部队,和德军后方警卫部队一起掩护着相当漫长的海岸,防止敌人在任何时刻实施登陆。“A”集团军群司令对集中在库班基地和克里木半岛的全部兵力实行总领导。

   9月1日,俄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对库班基地发动进攻。当俄军海军陆战队所属部队9月11日在新罗西斯克德军后方登陆后,这次进攻开始具有威胁性。德军起初通过坚决反冲击消灭了一部分登陆兵,但随后几日就再也没有任何可能阻止敌人在夺占的登陆场增强力量,于是敌人于9月15日经激烈巷战后攻占了新罗西斯克。接着,俄国人沿海岸推进到阿纳帕,并于9月22日占领该市。同时,他们从正面猛攻防守库班基地的德军,在捷姆留克地域强渡了库班河。直到这时,德军才获准经刻赤海峡撤出这个早已失去意义的基地。实施顽强防御的后卫虽因遭到俄军航空兵不间断的袭击而报失颇大,但在他们的掩护下,撤退终于在10月9日前结束。

   德军7月进攻失利和随后在斯摩棱斯克至黑海1,000公里的整个正面展开长达数月的战斗行动,使德军遭到了惨重损失。在三个集团军群编成内作战的大约110个师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师已经大受削弱,以致在地图上只把它们标成师级集群。这就是说,其中每个师的实力已减少到只辖几个不满员的营。只能对某些师进行补充,许多师或者干脆撤消,或者每两个师合并成一个军级集群,就人数而言,实际上每个集群只等于一个师,这样命名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敌人。其他师也遭到惨重损失,其中未必有哪一个师的人数能超过编制数的一半。诚然,一些步兵部队由于不断精简后勤,其战斗分队的人数尚能保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但是这些补充兵员的训练程度自然远不是一样高的。

   各装甲师的损失更加严重。18个装甲师中已有13个师被标成师级坦克群。它们失去了大部分坦克,有生力量的减员特别多。不过它们又都逐渐得到了补充。到9月底,陆军总司令部已根本没有战役预备队。第9集团军编成内一些疲惫不堪的装甲师已集中到“中央”集团军群右翼,用以保持同“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中央”、“北方”两集团军群再也没有可以用来对付俄国人突破的其他坦克兵团。

   与这些受到削弱的集团军群对峙的俄军有400多个师,大量骑兵军和100多个坦克团,这些坦克团部分编成坦克军,部分编成独立坦克旅。另外,俄军所有这些庞大兵力都可以依靠统帅部预备队强大炮兵和数量上不断壮大的航空兵的支援。

   梅利托波尔与基辅之间的第聂伯河会战

   俄国人最近三个月来在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方面所占的优势不但没有丧失,而且甚至未能明显缩小,因为这种优势的来源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这种优势将迫使德军统帅部自动放弃由基辅向东突出的第涅伯河弯曲部,并逐渐退到尼古拉耶夫到基辅这一平直的防御地区,在该地区南段,可以利用布格河作为屏障。在实施总退却的同时,从克里木撤退将不会有困难,它本是德军南翼的屏障,一旦德军从第聂伯河退却,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从克里木退却碰到的困难和遭到的损失,会比以后从海上撤退时小得多。此外,还可以腾出8个师。象这样自动退却到平直的地区,至少可使德军由基辅沿第聂伯河伸延到梅利托波尔长达600公里的战线缩短三分之一,从而给统帅部腾出庞大预备队。现在统帅部每次都只好暴露一些地段,以便能够封闭其他地段的缺口。

   但是希特勒不可能同意这种能节省兵力、战役上有利的计划。不言而喻,他提出防守第聂伯河的要求时,自有相当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理由。由于斯大林格勒事件和1943年夏季各战役完全败北,德国在军事上的威望受到了首次沉重打击。意大利已完全退出联盟,匈牙利不可能再派军队去东线。只有几个匈牙利师在第2集团军后方参加对游击队作战。罗马尼亚的援助仅限于提供8个师,这些师用来在克里木半岛和亚速海沿岸实施防御。实际上,如果不算防守本国的芬兰人和党卫军中几支兵力弱小的外国部队,德国现在已被迫在东线孤军作战了。战线正迅速接近巴尔干半岛。令人不能不担心的是,如果战事今后也以这样的速度发展,那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虽然害怕布尔什维主义,也将成为不可靠的盟友。在这方面,意大利的例子是极有代表性的。德军未来的挫折也不可能不影响到土耳其的立场。

   经济问题也引起了同样严重的忧虑。乌克兰提供相当多的农产品,这些产品是不能轻易抛弃的。钢铁铸造工业依靠克里沃罗格矿区满足了对锰矿总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在最近一年来技术装备遭惨重损失之后,缩减钢铁生产势将对武器生产产生极不良影响。最后,德军一旦丢掉克里木半岛并继续西退,俄国人就将逼近普洛耶什蒂石油区,而战争必需的燃料约有一半是该区提供的。但是,不管这些论据多么重要,也只有在确实能在第聂伯河地区较为有效地阻住俄军进攻的情况下,才有说服力。既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自动从第聂伯河大弯曲部退却时人们所担心的一切后果,迟早总要表现出来,而且那时必定会在军事上看来要不利得多的条件下表现出来。希特勒不肯承认这种必要性。他越来越固执地死抱着“不惜任何代价坚守”的战略,这样做只能正中俄国人下怀。

   俄军具备继续进攻的条件。在亚速海附近实施突破可切断克里木半岛,渡过第聂伯河并向克里沃罗格推进与向扎波罗热实施辅助突击相结合,将导致坦克第1集团军被围于第聂伯河弯曲部,而向戈梅利、基辅一线进攻,将使德军各集团军极度分散兵力,最后并突破其正面。

   防守东线的两个集团军群完全了解这些威胁的现实性,它们利用因俄国人准备强渡第聂伯河而出现的短暂间歇相应变更了部署。俄国人9月底从行进间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各登陆场的第一次尝试,仅在一个地点,即亚戈京以南该河弯曲部获得了成功,但就是在那里,德军也在坦克支援下很快把俄国人的登陆场压缩成一条狭窄的沿岸地带。

   10月7日,俄国战报宣布,俄军各集团军因调遣新锐兵力而暂停行动后,再度在维捷布斯克至塔曼半岛全线发动了进攻。为了炫耀在此以前取得的胜利,并在俄军中激起新的进攻精神。原来存在的各方面军都改了名称。从此以后,南面有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中央有白俄罗斯1、2、3方面军,“北方”集团军群当面有波罗的海沿岸第1、2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

   俄军各集团军在德军统帅部已经预料到的四个方向集中基本力量,这四个方向是:基辅地域,亚戈京西南,扎波罗热以东(此处的第聂伯河左岸一直还留着德军一个大登陆场),亚速海附近的梅利托波尔地域。尽管俄国人占有压倒优势,不知疲倦的德军起先仍制止了敌人的战役突破。10月23日以前,第6集团军继续进行扼守梅利托波尔的苦战,这些战斗以俄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完成突破而告终。他们在一星期内夺占了大片地区,这些地区使他们能以一部兵力前出彼列科普地峡,切断克里木德军集团的陆上交通线。在其北面,俄军一些集团军在克里木半岛和第聂伯河下游之间推进,直到第聂伯河边才被阻住。而至关重要的是,在尼古拉耶夫地域据守一个大登陆场的德军,粉碎了俄国人在那里渡过第聂伯河向北实施突击的一切企图,掩护着坦克第1集团军显著突出的一翼。

   俄国人11月1日进抵彼列科普地峡后,又在刻赤地域的克里木半岛东岸实施了登陆。登陆兵通过苦战,终于站稳了脚跟,守住了夺取到的一个登陆场。但是,第17集团军不顾俄国人的一切突击,防守着彼列科普地峡和狭窄的刻赤半岛。直到1944年4月,德军才撤出克里木半岛。

   扎波罗热登陆场虽然遭到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突击,但坦克第2集团军一直在此坚守到10月14日。10月17日,俄国人在克列缅丘格东南宽大正面上强渡第聂伯河,在那里夺占了正面45公里、纵深约20公里的登陆场,一日后推进到距第聂伯河50公里的铁路枢纽皮亚季哈特卡。这样,坦克第1集团军的态势就危险了。10月24日,在这次突破之后又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域进行了一次新的突破。到11月10日前,俄国人已突破德军在第聂伯河防御地区克列缅丘格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50公里正面的防御,以一个由61个步兵师、37个坦克旅和14个摩托化步兵旅编成的集团。深深楔入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之间的防御,从而在克里沃罗格以北深远前出到因古列茨河以西。坦克第1集团军所属各装甲师制止了敌人从北面对该集团军的深远包围,但是它被迫退到了尼科波尔至克里沃罗格东北一线。在北面与它相邻的第8集团军也把自己的右翼后撤,这样该集团军就有可能在基洛夫格勒东南掩护同自己南邻的接合部。在该集团军当面进攻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切尔卡瑟以南夺取了一个不大的登陆场。俄国人还企图扩大他们原先在亚戈京以南建立的登陆场。在其他地段,他们的行动仅以牵制德军兵力为目的,因此,第8集团军甚至能在一段时间内扼守自己在第聂伯河的防线。

   但是,坦克第4集团军的态势却变得非常严重。该集团军在整个10月份都相当顺利地实施自俄军对基辅发动大规模进攻后于10月7日开始的艰苦战斗,使敌人只取得了一些局部性胜利。俄国人逐步在基辅两侧夺取了登陆场,并在月底前显著扩大了它们(特别是在基辅以北)。当敌人由30个步兵师、24个坦克旅和10个摩托化步兵旅编成的重兵集团于11月3日由这一地域发动进攻时,坦克第4集团军已完全丧失元气。它在11月6日以前还继续扼守基辅,但随后就不得不放弃了受到两面迂回的城市。德军正面终于被突破,敌人次日即推进到基辅西南60公里的重要铁路枢纽法斯托夫。向科罗斯坚、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发展进攻的俄军。在基辅以西还追求更加深远的目标,企图对德军防线中段实施宽正面突破。11月11日,俄国人进抵基辅以西90公里的拉多梅什利,两日后,他们已到达距基辅130公里的日托米尔地域。

   由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此前也在戈梅利以南友邻第2集团军地带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南方”、“中央”集团军群接合部便出现了遭到大规模突破,并造成最可怕后果的危险。只有对突进中的俄军左翼实施以夺取基辅为目的的反攻,才有可能挡住敌人。“南方”集团军群集中了该地段所有装甲师,并调拢从北面和法国开来的一些军队后,在法斯托夫、日托米尔以南地域建立了隶属坦克第4集团军司令的强大突击集团。这就使德军能够阻住俄军进攻几乎两个月之久,并且夺回该地段的主动权。德军反攻于11月11日开始。并立即对乌克兰第1方面军造成了那样大的威胁,以致俄国人只好投入全部兵力,同时停止向西推进。11月20日,日托米尔再次落入德军手中。但是俄国人的抵抗逐渐增强,使德军进攻失去了作用。俄国人大大加强了自己的左翼,这就使他们能够再度向西发动进攻。“南方”集团军群的勇猛进击失去了一切效果。集团军群长官只好把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日托米尔、科罗斯坚地域,以便制止俄国人实施新的突击。不管怎样,德军突然变更部署终究产生了好结果,把俄军各集团军逐回了拉多梅什利。

   当俄军统帅部11月初得知第8集团军由于被调走不少兵力去编组突击集团而大受削弱后,乌克兰第2方面军对该集团军发动了进攻。此外,俄军在克里沃罗格东北也恢复了冲击。11月20日,俄国人在切尔卡瑟地域转入进攻,11月24日,他们在克列缅丘格以南实施了深远突破。随后几日,他们在上述每个方向都扩大了突破口。但是,第8集团军及其南邻坦克第1集团军以顽强防御和局部反冲击,暂时使俄国人不能实施决定性突破。

   12月份,这些集团军正面的情况也未发生根本变化。在这个月中进行了许多战斗,俄国人力图使用庞大兵力,由克列缅丘格以南地域对基洛夫格勒实施突破。他们在向西发展进攻中进抵奇吉林,在切尔卡瑟地域扩大了登陆场,德军则于月中撤出了该市。在最南面,第6集团军进行激战后被迫于12月20日放弃了赫尔松地域的登陆场。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逐渐后退,但克里沃罗格和基洛夫格勒直到月底还在德军手中。俄国人在切尔卡瑟及亚戈京以南地域的登陆场已经扩大,但还没有获得战役上的意义,因此,第8集团军同正面向北实施防御的坦克第4集团军的接合部,暂时还算安全。

   坦克第4集团军的兵力已不足以进攻基辅。它只能从日托米尔以东和科罗斯坚地域实施正面攻击,在许多地段压敌人东退。

   总之,最近三个月的战果还算说得过去,虽然在10月初,战斗结局曾一度使人感到忧虑。第聂伯河防御地区除切尔卡瑟西北一小段外都已失守,但是两个集团军群集中最后力量,依靠巧妙指挥,仍然在最危险的方向阻住了俄国人的突破。不过,这些战果是用很大代价换来的。德军兵力再次消耗殆尽,而且已经紧张过度,一旦俄国人发动新进攻,就将出现严重后果。

   “中央”集团军群在第聂伯河扼守大登陆场的斗争

   “中央”集团军群10月初前在第聂伯河左岸扼守着必须坚守的一个大登陆场。它的正面从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汇流点附近,即“中央”、“南方”两集团军群接合部以北开始,沿索日河及普罗尼亚河西岸伸延,在奥尔沙以东截断莫斯科至明斯克的公路干线,掩护着铁路和公路枢纽维捷缅斯克,并在涅韦尔以东与“北方”集团军群所辖的第16集团军相邻。

   在最近三个月中,该地段战斗行动的特点,是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几乎连续不断地实施突击。这些突击的方向经常改变,突击目的是深远包围“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并通过正面突破摧破其防御。俄国人力图实施两翼进攻,迫使德军分散兵力,对莫吉廖夫和奥尔沙方向实施进攻的目的,是切断与“中央”集团军群战线平行、并且是其主要补给道路的重要交通线。与此同时,敌人显然打算牵制这里的德军,不让它们调遣一部兵力到俄军正在实施决定性战役的南部作战。

   俄国人除占有很大数量优势外,气候也利于他们决战:秋季来临后,只在9月底出现了短时间的泥泞,10月和11月的天气则与往年不同,对实施战役没有什么影响。

   “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悬殊的搏战。它受到的巨大人员损失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除由意大利调来一个装甲师,并在12月底短时间用于右翼外,已不可能给它调新锐兵力,因为所有新锐兵力都派到“南方”集团军群去了。尽管如此,“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各师的战斗力仍然有很大的提高。这些师是在10月份退到新防御地区的,其大多数因只能利用短暂的喘息时间,又要在平静和危险的地段之间进行机动,所以显得疲惫不堪。与“中央”集团军群协同由里特尔?冯?格莱姆上将指挥的航空队拥有3个歼击机大队、5个轰炸机大队和3个俯冲轰炸机大队,也就是说,它在满员时(不过它从来没满员过)共有300多架飞机。当时,局势经常要求在宽大正面上许多最紧张的地段整天使用航空兵。这些虽有很大机动力,但为数不多的空军部队便连续不断地在这种条件下作战,它们每次都能使陷于危险境地的地面军队减轻负担。

   俄国人首先对“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发起进攻,这种进攻很快就扩及大部分正面。在那里,他们经第聂伯河和索日河实施突破,以便首先挺进列奇察,尔后从西面迂回戈梅利。第2集团军经数天激战,再次制止了这一突破。但是,敌人仍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占了几个大登陆场,并在戈梅利以南第聂伯河与索日河之间站稳了脚跟。11月初,当在其以南防守的坦克第4集团军被迫由第聂伯河退往科罗斯坚后,第2集团军的态势就危险了。它要接连几天掩护宽达120公里的暴露的南翼。而且它还奉命扼守切尔诺贝利附近原与坦克第4集团军的接合部。11月10日,俄国人在戈梅利以南发动大规模进攻,并沿第聂伯河两岸推进,在许多地段深深楔入了德军防御。

   经过两天殊死搏斗,集团军长官不得不报告,集团军人员即将耗尽,戈梅利以南的屏护阵地已被突破,集团军再也没有可借以阻挡突进中的俄军和封闭缺口的兵力了。虽然随后几日俄国人几乎毫无阻碍地在第聂伯河以西向列奇察方向推进,只是在戈梅利以南受到少量兵力的阻挡,希特勒却仍禁止撤出戈梅利,其借口是。失去这一城市,将会使世界舆论产生比9月份丢掉斯摩棱斯克还要不良的反应。在第聂伯河以西推进的敌人仍继续向西急进,现在已有可能在莫济里东北夺取对第2集团军进行补给所必经的铁路枢纽卡林科维奇。俄国人深远的楔形突击虽然截断了该集团军右翼与左翼的联系,但右翼暂时还在普里皮亚季河与第聂伯河河间地带坚守。同被逐到科罗斯坚的坦克第4集团军的联系早已断绝。敌人已到了奥夫鲁奇接近地。结果,第2集团军右翼军队只好一边战斗一边为自己开辟通往西北的道路,以便在莫济里东南重新同集团军主力会合,当时该集团军在中央已被压缩到列奇察-莫济里铁路附近。11月17日,列奇察陷落,第2集团军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断,其所属军队只好转隶第9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和陆军总参谋长作了一切努力,也未能使希特勒准许撤出戈梅利地域的突出部,现在这个突出部已向东凸出很远,要消耗很多兵力,况且德军在这里还有遭到合围的危险。敌人沿别列津纳河继续推进,11月23日切断了莫济里至日洛宾的铁路线,德军显然已完全没有必要的兵力去掩护第9集团军在戈梅利与日洛宾以南地域之间被突破的深远暴露翼侧,并恢复同西撤的第2集团军的联系。直到这时,撤出戈梅利才得到准许(可惜已经太迟了)。俄国人于11月26日占领该市。同时,第9集团军左翼也出现了非常危险的情况,敌人突然在那里的普罗波伊斯克地域20公里正面上楔入德军防御,并推进了10公里。俄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进攻,另一部兵力被调到西南罗加乔夫方向,显然打算通过向莫吉廖夫实施突击,包围第4集团军右翼,通过向罗加乔夫方向突击,使第9集团军脱离第聂伯河。经过多日极为紧张的战斗,德军迟滞了对莫吉廖夫的进攻,接着又将其最后阻于乔瑟、贝霍夫一线。在放弃戈梅利突出部和把军队撤到日洛宾、罗加乔夫地段的第聂伯河西岸以前,第9集团军阻住了俄军对罗加乔夫方向的突击。拉直战线的这一行动在11月月中结束后,该集团军终于能够腾出足够数量的兵力,以便利用从意大利开来的装甲师,由博布鲁伊斯克以南的别列津纳河登陆场向莫济里方向实施突击,封闭同第2集团军的接合部中的缺口。这样,经过非常危险的好几个星期后(在这段时间里,军队简直拼尽了最后的力量),终于在年底前组织了勉强的防御。指挥机构没有忽视各级指挥官不断提出的关于补充军队所受损失的坚决请求。

   由于第2集团军右翼现在已位于莫济里以南30公里,“中央”、“南方”集团军群接合部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便依旧敞开着,这个缺口特别令人忧虑,因为当时已到严冬,普里皮亚季沼泽地不再是无法通行的了,对俄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从10月初开始,敌人在“中央”集团军群正面中段只是偶尔实施通常能够顶住的牵制突击,因此,德军守住了乔瑟和列宁诺之间的阵地。但是,在斯摩棱斯克至奥尔沙地段的公路干线两侧,俄国人曾四次(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击退第4集团军左翼,挺进奥尔沙。这些进攻战役每次都持续7天左右,以多倍优势兵力实施,还使用大量炮兵,但全都没有成功。第4集团军集中自己的全部兵力,每次都阻住了敌人。虽然德军后退了一些距离,但他们给进攻者造成了惨重损失。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每次撤出战斗时都已打得疲惫不堪,只有经过充分休整和补充遭到的巨大损失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没有成果的尝试。在第四次进攻后,俄国人不得不放弃了在这一地段突破德军防御的打算。第4集团军久经征战的那些师,在海因里奇上将卓越而果断的指挥下,在这些战斗中表现了德军对敌人的巨大优越性。

   对在其以北防守的莱因哈特上将的坦克第3集团军来说,10月初的情况要坏得多。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以突然的突击,于10月6日在涅韦尔以东突破了该集团军左翼和“北方”集团军群所辖的友邻第16集团军右翼。俄国人打破了德军封闭缺口的一切企图,于是,德军这两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被迫后撤。

   敌人在所有方向都扩大了突破口,并投入了重兵。这一缺口在两个集团军群接合部中成了鲜血淋漓的伤口。俄国人已向南推进到戈罗多克和德列通地域,因此,坦克第3集团军不仅要抗击敌人从东面实施的猛攻,而且要逐步建立正面向北,随后还要向西的防御。同第16集团军的接合部只由兵力弱小的警戒部队和警察部队保障。希特勒固执地拒绝了两个集团军长官的以下建议:后撤受到敌人包围的翼侧,用因此腾出的兵力巩固位于俄国人进攻造成的突出部前的地段。他一直坚持要求从南北两面向涅韦尔总方向实施突击,分割突入之敌。但是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都已被牢牢牵制在其他地段,虽然它们一再进行尝试,但没有一次能同时在涅韦尔南北集中足够兵力。以少量兵力实施的冲击遭到失利。幸好俄国人显然也被拖在其他战线,因此他们暂时不急于从涅韦尔地域实施进一步的进攻,以取得战役胜利,而满足于把戈罗多克、波洛茨克一线以北的德军弱小掩护部队逐渐逼到南面,以威胁坦克第3集团军生命悠关的补给线维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路,当波洛茨克地域的压力过于强大后,集团军群长官为保障受到俄军威胁的坦克第3集团军西翼,便把剩下的唯一一个预备队兵团——只有500人和20辆坦克的装甲师投入战斗,从而在一些地方稍微减杀了敌人的攻势。但是,坦克第3集团军受包围的左翼还一直还留在涅韦尔以南地域。为建立预备队而提出的撤退请求再次遭到拒绝,因为希特勒仍然顽固坚持向涅韦尔进攻。照他看来,坦克第3集团军应该坚守自己的阵地,直打到最后一个人,以此创造消灭敌人的前提,而“北方”集团军群本应通过一再拖延的进攻,来实现消灭敌人的这一目的。因此,坦克第3集团军左翼军队仍然处于绝望境地,眼巴巴看着敌人无所阻碍地准备消灭他们,也徒然指望“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因为后者没有这样做的力量。12月13日,俄国人同时从东、北和西北三个方向对坦克第3集团军发动进攻。两天后,该集团军左翼师被包围,奉命靠拢自己的军队。该师总共有4,750人,内有伤员1,000人。它突破了合围圈,但丢弃了所有重武器和7个炮兵营的炮兵技术装备及全师所有运输工具。它毫无必要地留守自己的阵地,没有带来任何益处而遭到合围。结果该师只剩下了可怜的、毫无战斗力的残余。这是希特勒“无论如何也要坚守”的命令造成一连串牺牲和损失的又一个事例。现在俄国人正向维捷布斯克和从西面通到该市的公路推进。坦克第3集团军所属部队在这一地域被迫后退,虽然它们在维捷布斯克周围守住了西德维纳河北岸的登陆场,制止了俄国人的突破。

   在“北方”集团军群当面,俄国人突破列宁格勒东南德军防御的企图在8月份破产后,只采取了一些局部行动。仅在第16集团军右翼出现了潜在的威胁,因为俄国人已在涅韦尔地域实施突破。这种威胁确实令人深感忧虑,况且俄国人距陶格夫匹尔斯仅120公里,他们一旦在这一方向实施大规模突破,对“北方”集团军群整个防线都可能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5、日本保卫海外基地的斗争

   1943年入夏前,美国人在太平洋的兵力已增加到他们能够夺取此战区主动权的程度。对日本防卫生命悠关的区域,除日本列岛外,还包括菲律宾和荷属印度。该区域两翼有良好的屏障。在西部和西南部,日本人己占领缅甸、马来亚和暹罗,在北部已占领千岛群岛。对美国人来说,接近日本在缅甸和马来亚强大的西南屏障的路途过于遥远,此外,这里的进攻还必须在难以通行的多山地区进行。至于从北面进攻,在苏联尚未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之时,其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这些地理上的因素,促使美国人决心把日本人赶出战争开始时他们在南部和东南部美国战略生存空间四周建立的广大前哨阵地。这一前哨阵地的防御,在东南部依托着新几内亚岛和俾斯麦群岛,该群岛的新不列颠岛上还有一个大海空军基地拉包尔;在珍珠港方向则依托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上许多较小的海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同时还掩护着马里亚纳群岛乃至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加罗林群岛中的特鲁克群岛,是日本海军的主要基地。

   空军与海军相配合,实际上对实施任何一次登陆战役以及尔后实施陆上战斗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此情况下,美国人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实施经周密准备的跃进,一个接一个地逐次夺占通常由陆军较大兵力防守的日军空军基地。虽然美国在这一战区的航空母舰数量不断增加,但要对大规模登陆战役实施可靠的空中文援,只靠航空母舰是不够的。现在急需能够配置在陆上机场的歼击航空兵强大兵团。因此,任何稍大一点的战役都只能在陆基歼击航空兵活动半径内实施。

   为了准备新几内亚和拉包尔战役,必须夺取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两个岛屿——新乔治亚岛和布干维尔岛。1943年6月,在新乔治亚岛登陆的准备已经就绪,7月1日,美军在该岛南岸登陆。争夺该岛的战斗和去年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斗同样激烈。日本人占据机场,竭力扼守该岛,并在夜间对它进行补给,美国人则企图破坏这种补给,制止日本人调遣援军。优势一度在日本人手里。虽然该区域的美国海军拥有3艘新战列舰、4艘较早建造的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和大约30艘驱逐舰,在数量上超过日本人,但它因增长过快而出现了反常现象,只能逐步扩大与数量相称的实力。直到美国人在8月5日夺取了新乔治亚岛上的机场,随后又很快加以利用,才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日本人的抵抗开始减弱。由于新乔治亚岛和布干维尔岛之间筑有日军机场的两个较小的岛屿被美军夺取,新乔治亚岛便陷于孤立。到10月份,日本人放弃了该岛。

   现在还必须夺取布干维尔岛,并把日本人赶出新几内亚岛东部,以便有可能合围拉包尔,使日本人不能把它作为海空军基地使用。还在争夺新乔治亚岛之战正酣之时,美国人就对新几内亚岛东部发动了进攻。这里的战斗行动别具特色,因为日军在岛上有5万之众,他们守卫着相当长的海岸线。此外,他们在这里还拥有实力很强的航空兵。美国人在过去几个月里组建和训练了庞大兵力,并给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登陆工具。9月初,他们在胡昂湾登陆,夺取了莱城,但是美国人在莱城以北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他们直到翌年2月初,即经过四个月顽强战斗并再次派兵登陆后,才粉碎了敌人抵抗。

   夺取布干维尔的战斗进展较快。美军11月1日在奥古斯塔皇后湾该岛西岸中央登陆成功,日本海军一些编队为阻止新的登陆立即采取反击行动,但未成功。

   这次登陆促使日本驻太平洋联合舰队司令定下了很快导致严重后果的决心。在此之前,这里的日本海军是由两个舰队组成的,其中一个驻拉包尔,另一个驻特鲁克群岛,负责监视中太平洋。日本海军大将认为防守布干维尔对掩护拉包尔至关重要,因此决心集中两个舰队于拉包尔,打算通过这一途径阻止敌人在这一区域的推进。美国人恰恰期待这样做。他们得知两个舰队都在拉包尔集中后,即于11月5日使用航空母舰所载的轰炸航空兵庞大兵力实施突然的突击,给日本海军造成了惨重损失,并使日军几艘巡洋舰遭到重创,以致为了进行修理,只好把它们部分拖到特鲁克群岛海军基地,部分调回日本。到11月11日前,即对拉包尔再次实施突击时,这里已经没有日本军舰,但这次突击也给日本海军航空兵造成了很大损失。它在两次突击中遭到的损失是如此之大,以致后来由于缺乏足够的空中支援,日本人长时间不能使用海军。美国人取得这些战果后,不仅为突击拉包尔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实施预定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在所罗门群岛地区夺取了绝对制海权。

   现在他们要把主要力量用来夺取新几内亚岛北岸了。这次战役要求进行切实而要耗费许多时间的准备,以便破坏日军在新不列颠岛南部的机场。鉴于每次实施登陆的情况,采取这些措施需耗时数月之久,这些措施同时也有利于更紧密合围拉包尔。美国人在完成这些措施后,于2月底着手夺取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在其主要岛屿马努斯岛实施了登陆。肃清该群岛之敌的行动一直持续到4月份,这一行动具有双重意义,因为它不仅排除了日本人从翼侧对新几内亚岛北岸采取预定行动所构成的最后威胁,而且使美国轰炸航空兵能到达日本海军基地特鲁克群岛。现在终于没有什么手段可以制止美国人在新几内亚岛进攻了,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打算不再象以前那样,“由一棵棕榈树向另一棵棕榈树”推进,慢腾腾地实施进攻,他要使这次进攻成为大规模和气势磅礴的登陆战役。

   编成第18集团军的驻岛日本陆军,主要集中在威瓦克地域,一部被调到东部方向。日本人预料美军会在这一地域发动下一次进攻。但麦克阿瑟却定下了另一种决心:大胆实施600公里的跃进,在威瓦克以西很远的洪堡湾 [ 译者注:今称约斯·斯达索湾(印尼),在伊里安岛(即新几内亚岛)北部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边界附近。 ] 地域登陆。诚然,为此目的选中的这一地域,已处于配置在陆上机场的歼击航空兵活动半径之外。但是一旦登陆成功和迅速攻占洪堡湾附近的几个机场,歼击航空兵就又可向那里转场。在此之前只能使用舰载航空兵。为实施登陆调来了美军第6集团军2个训练有素的师(总数为7万人)和足够的现代化登陆工具。这些军队在新几内亚岛东部上船,在军舰和航空母舰大编队掩护下,绕岛开到了上陆地点。突然性完全达到了。4月22日,人数达25,000人的登陆兵第一梯队已经上岸,几日后机场悉数被夺,在东面很远处集中的约5万名日军被切断了同自己主力的联系。他们从东面实施的进攻没有成功。美国人以转移到所夺机场的航空兵从东面进行保障,立即向西展开进攻。留在他们后方的日军逐渐自行瓦解,虽然其残余在新几内亚岛一直坚持到军事行动结束。美军通过随后几次登陆夺取了新几内亚岛西北海岸附近的一些岛屿,从而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空军基地。到7月底,美军已牢牢控制了该岛北岸和岛屿接近地,这就为夺取马鲁古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创造了条件。攻占这些要点必然要进行一系列苦战,并且不可能没有困难。遭损失后恢复了元气并装备了航空母舰的日本舰队,已从新加坡回来,驻在菲律宾南部,试图支援遭到美军进攻的日军要点,并给它们运送援兵。当然,它现在已经不可能在与优势美军作战时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它很快就要在另一个战役(夺取马里亚纳群岛)中同美军进行较量,后者是在攻占日本的外围防御圈——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后着手实施该战役的。

   攻占上述外围防御圈的战役,实际上在差不多半年前就已开始。日本舰队1943年11月在拉包尔地区遭重创后不久,美国人就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发动了经过周密准备并以重兵实施的战役。当时他们拥有4艘重型航空母舰和5艘轻型航空母舰。由于每艘重型航母可载97架飞机,每艘轻型航母可载40-60架飞机,因此,所有这些军舰总共可载歼击机、轰炸机和鱼雷飞机约650架。首先遭到入侵的是处于埃利斯群岛 [ 译者注:即图瓦卢群岛。 ] 陆基航空兵活动半径内的吉尔伯特群岛。日本人以相当庞大的兵力在多处防守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该群岛。因此,美国人摈弃了突然登陆的战术,认为必须预先削弱抵抗,压制将要进攻的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许多天,有时甚至是许多星期的空中轰炸。11月21日,他们开始实施攻占马金岛和塔拉瓦岛的行动。夺取由少量兵力防守的马金岛进展顺利,但塔拉瓦岛上却驻有3,500余日本人,他们躲在防空洞里,经受住了所有空袭而未遭到多大的损失,随后便进行十分顽强的抵抗,迫使美国人投入15,000人的兵力去平定该岛,他们经过长时间的浴血战斗才制服日本守军。

   美国人经长期周密准备后,直到1944年2月才着手夺取马绍尔群岛。他们以显著扩大战役规模的办法来弥补因进行准备而耗费的时间,从而保证一举迅速夺占分散的群岛。他们把参加登陆的人数扩大到5万人,给这些兵力装备了大量登陆工具,其中包括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登陆舰。为掩护航空母舰调来了8艘战列舰、6-8艘重巡洋舰和30-40艘驱逐舰,而日本人的兵力则小得多。美军大量航空兵已调到在此之前夺取的吉尔伯特群岛。

   美国人的计划是:迅速攻占分散的群岛西部诸岛,分割其与东部诸岛的联系。进行周密准备和运用前几次战役中取得的经验已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在夸贾林岛和罗伊岛(日军在两岛的守备部队为8,500人)实施的登陆进展顺利,到2月5日前,两岛均被完全夺取。由于实施了包围机动,东部诸岛便被孤立而失去了意义。美国人在夺占的一个岛屿上迅速建立了设备齐全的海军基地,它使美国海军不必再驻泊珍珠港,因为现在珍珠港距作战区太远了。

   美国人完成这些登陆行动后,很快在2月17日着手攻占马绍尔群岛中最西边的一个岛——埃尼威托克岛,夺取该岛后日本海军基地特鲁克群岛便处于美军陆基航空兵活动半径之内了。同时,美军舰载航空兵也对特鲁克群岛实施了猛烈空袭,但是没有取得应有战果,因为日本人在这之前好几天就把驻特鲁克群岛的舰队调到帕劳(帛琉)群岛地区了。不过,美国空军至少重创了留驻特鲁克群岛的日本空军部队,而自己受的损失并不大。美国海军立即利用这一有利情况在马里亚纳群岛地区实施侦察性搜索。对这些以前无法到达的岛屿进行航空照相,为组织尔后进攻提供了重要情报。同时,美国人进行短促战斗后夺取了埃尼威托克群岛。这些行动使日本的前哨阵地落入美国人手中,这意味着夺取了进攻马里亚纳群岛的跳板,而该群岛已属于日本内防御圈了。为了切实保障自己的安全和排除日本舰队采取某种对抗行动,美国人于3月30日以快速航空母舰编队对帕劳群岛实施攻击。他们在这里看到的景象,同不久前他们在进攻特鲁克基地时看到的景象相类似。日本人及时从该群岛撤出了自己的军舰,因此,美国空军的突击只使空军基地遭严重破坏,另外有几艘运输船受伤。

   美国人在进攻马里亚纳群岛时,必须考虑到以下情况。日本人这次肯定要使用他们拥有的全部海军力量,换言之,他们准备孤注一掷,只要守住在各方面来说都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一阵地就行。丢掉这个阵地,将意味着由日本群岛经过硫黄岛、马里亚纳群岛、帕劳群岛和马鲁古群岛的航空线被拦腰截断。此外,丧失马里亚纳群岛,不仅使菲律宾,而且使日本列岛本身都处于美军轰炸航空兵可及范围之内了。因此,日本人完全有理由使用全部海军实力抗击美军的下一次突击。由于他们当时还不清楚美国人的最近一次突击是否指向马里亚纳群岛,而当时忙于夺取新几内亚岛北岸的麦克阿瑟是否会马上经马鲁古群岛对菲律宾实施决定性突击,所以,他们便把自己的舰队集中在菲律宾南部,以便能够应付上述任何一种方案。

   美国人准备以空前庞大的兵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他们除集中了编成已扩大到7艘重型和8艘轻型航空母舰的航母分舰队,并以最现代化和最快速的军舰进行护航外,还集中了大量较陈旧的军舰来掩护运兵船。这些军舰的任务是实施炮火准备,支援陆上登陆战役,而航空母舰则应从海上和空中掩护登陆。进行这些周密准备之所以必要,还因为在当时情况下要夺取真正的岛屿,而不是象夺取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时那样,与大小不超过一个机场的小环礁打交道。可以预料,马里亚纳群岛的日本守军在决定关头将按日本惯例坚守到最后一个人。因此,登陆兵6月初在马绍尔群岛地区上船以前,其实力已增加到6个师。6月11日至15日进行的战役准备由几个阶段组成。首先,为了削弱日军歼击航空兵,对该群岛四个主要岛屿——塞班岛、提尼安岛、罗塔岛和关岛实施了空裘。随后对这里的机场进行封锁,使日军不可能利用这些机场调遣援兵。接着,在登陆直前对预定要首先夺占的塞班岛和关岛上的防御工事实施突击。同时还要攻击配置在日军防御翼侧,日本人可能借以实施空中反击的空军基地,即北部位于马里亚纳群岛和日本之间的硫黄岛,南部的帕劳群岛和雅浦岛。在所有这些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后,为数25,000人的登陆兵才在海空军掩护下于6月15日在塞班岛登陆。不出所料,他们遇到了日军非常顽强的抵抗。但是,登陆的美军经三天战斗,终于夺占了一个机场,并在随后两天予以修复。

   在双方正在酣战而结局尚不明朗之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决定投入自己的全部兵力去消灭美国登陆兵。他把由6艘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13艘巡洋舰和30艘驱逐舰编成的分舰队 [ 译者注:指由第2、第8舰队合并的日本海军第1机动舰队。 ] 从菲律宾取捷径东调,指望集中这些兵力对上陆地域的敌掩护兵力实施突击。美国海军上将考虑到日军可能从数个方向实施突击,而过迟发现日本人竟违反惯例把全部海军兵力编成一个分舰队。由于他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登陆,所以不敢下决心拦截日本分舰队。他担心可能冒出某些暂时还没有发现的敌海军编队,使当时胜负还未见分晓的陆上战斗出现不利于美国人的转折。因此,海上交战直到6月19日才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展开。日本人在交战开始前就不走运:他们遭到美军潜艇攻击,损失了两艘最大的航空母舰。日军飞机在实施第一次空袭时即被雷达发现,并被美军歼击机击退,后者消灭了大部分实施攻击的飞机。此外,美国人还立即破坏了关岛上距离最近的几个机场,不让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所载飞机向那里转场。日军只有一些单机突入上陆地域。毫无疑问,空战连续不断的这一日,是美国人取得了胜利,他们投入战斗的300架歼击机只损失了17架,而日本人投入的545架飞机损失约400架,结果,日军航空母舰上只剩下50架飞机。日本人的企图遭到破产。6月19日夜,日舰悄悄脱离敌人逃遁。直到次日日终,才再次被美国空军发现,被击沉和重创各一艘战列舰。虽然美国人占了优势,但海战并未发展到决定性阶段。就这点而言,此次海战的结局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美国海军指挥机构过于谨慎,他们只把掩护登陆视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但不管怎样,主要目的(保障陆上战斗行动)还是达到了。这种行动在夺取机场后还持续了几个星期。在这些战斗过程中,近23,000名日本守军损失了21,000多人。美军损失将近15,000人,损失的数量和战斗的紧张程度相称。

   7月21日,美国人对关岛预先进行为时两个星期非常猛烈的空袭后,终于在该岛登陆。但是,他们为粉碎日本人有组织的抵抗又用了10天时间,日军残余则还坚持了好几个星期。在7月24日至8月8日期间进行的夺取提尼安岛的战斗,进展情况也相似。

   现在美国人已从东面逼近菲律宾了。但是,在着手夺取菲律宾之前,麦克阿瑟必须先在南面占领马鲁古群岛。在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战斗的同时,他结束了夺取新几内亚岛北岸的行动,到9月底便准备实施新的跳跃,现在的目标是马鲁古群岛最北面的一个岛屿莫罗泰岛。麦克阿瑟再次使用了他在新几内亚岛成功使用过的战术。当日本人预料美国人会进攻位于莫罗泰岛以南,并且比它大得多的该群岛主要岛屿哈马黑拉岛(贾伊洛洛)时,他们却于9月15日在莫罗泰岛登陆,该岛守军总共只有几百人,而哈马黑拉岛的守军却有3万人。美国人拥有巨大的海空优势,并采取了一切措施来破坏对哈马黑拉岛庞大守军的补给。日本人则无力从海上撤回自己的兵力。当美国人依托马里亚纳群岛又夺取帕劳群岛后,为争夺菲律宾所需的全部出发阵地,便都落到他们手里了。

   6、那不勒斯至罗马之间的最初战斗

   在意大利南部作战的第10集团军未能在1943年9月月中清除美军在萨莱诺地域的登陆场,只好根据自己的总任务实施有组织的退却。为此进行了必要的部署调整,敌人未予阻拦。集团军司令为阻挡以重兵在狭窄正面进攻的美军第5集团军,给坦克第14军指定了主要屏蔽那不勒斯接近地的狭窄地带,而坦克第76军受领的任务,是在宽正面阻住将在近期到达的英军第8集团军。伞兵第1师仍应使在塔兰托地域登陆的英国人处于紧张状态,并在制止其猛攻过程中逐渐退到第10集团军防守的地区。

   又过了几天,敌人两个集团军才进抵第10集团军的新防御地区。美国人还不得不预先变更部署和整顿参加过萨莱诺交战的部队。英军第8集团军仍感前送困难,因为其现有大部分海上运输工具已交美军集团军调用。此外,同盟军过高估计了意大利投降消息的作用,确信能够几乎畅通无阻地在这一国家南部推进。

   这一切都使第10集团军能够在不受敌人特别强大压力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该集团军暂时仍然执行以下计划:在进行阻滞战斗中退到亚平宁山脉预先构筑的防御地区,在沃尔图诺河与福尔托莱河两处第一中间防御地区之一或比费尔诺河仅作短暂停留。还确定了尔后防御地区。集团军长官指望敌人的推进会受到大大迟滞,从而使沃尔图诺河与福尔托莱河的防御能坚持到10月15日,在所占领地区,则指望能防守到把集中在那不勒斯的大量供给储备品从那里运走和把港口破坏。

   美国人虽然对德军新防线也施加了压力,但在英国人到达之前不实施决定性进攻。9月28日,英军集团军左翼终于进抵梅尔菲。在此以后几天,伞兵第1师被迫在敌人越来越强大的压力下放弃了阿尔塔穆拉。9月22日和23日,敌重兵在巴里附近登陆,于是,德军这个师为避免遭到合围,被迫退过了奥凡托河,以左翼依托海岸。英国人终于克服了前送的困难,并了解到他们当面之敌兵力不多,因而不断增强压力,最后把德军伞兵逐过了福尔托莱河。这一退却还迫使德军放弃了福贾的大机场,而敌人在意大利南部进攻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夺取这一机场。现在同盟军已有可能实现早已拟定的计划:以歼击机护送轰炸机对以前处于其可达距离之外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实施突击。考虑到敌人在德军中央和左翼迅速推进,第10集团军长官便把摩托化步兵第29师撤到了贝内文托地域,以便同时保障该师与伞兵师部队的联系。

   这时,有计划从那不勒斯运出集团军各类储备品的工作已经结束。敌人再调一个师到美军第5集团军上陆地域后,便在全线转入进攻。现在该向第一中间地区退却了。在正面西段。德军在维苏威火山两侧进行短时间战斗后,于10月1日放弃了那不勒斯,该市很快即被敌人占领。10月5日,美军进抵沃尔图诺河。英军第8集团军也突然在正面中央地段迅速推进,于是在沃尔图诺河与福尔托莱河之间展开了顽强战斗,为了抗击英国人的突击,德军摩托化步兵第29师及时开到了那里。

   正面东段的情况相当严重。受到削弱的伞兵师在福尔托莱河拉得过宽的阵地于10月1日被突破。该师退过了比费尔诺河,但是由于英国“突击队”突然在泰尔莫利地域登陆,它遭到了后方迂回。直到从集团军右翼经山脉实施150公里强行军的坦克第16师(许多坦克因此失去战斗力)实施突击,才救出了陷入绝境的伞兵部队。虽然德军在同数量不断增加的后方登陆之敌进行多日战斗后,不得不把集团军左翼后撤,但突破威胁终于消除了。德军兵力之所以显得足以制止突破,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英军集团军长官特别谨慎行事:甚至在那种情况下,他们也只在第一梯队使用了4个师。

   同盟军已上陆4个星期。对德军来说,现在情况比他们最初所指望的要有利得多。实际上,意大利人退出同盟后被顺利解除武装,地形对防御有利,第10集团军善于利用这种地形以及敌人的优势显然比预料的小得多(因为他们的行动非常谨慎)——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德军在意大利的尔后作战计划发生了根本变化,德军统帅部放弃了在亚平宁山脉以南进行阻滞战斗的最初打算。相反,现在的打算是:第10集团军应在预先构筑的地区坚守,直到敌人迫使它退到下一道构筑好的地区。拟以这类行动大大推延德国南部边界受到空中威胁的时间。在此情况下,将能从军事上更好地利用意大利,而新的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将能把自己的权力范围扩展到大部分国土,从而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存在。

   在意大利作战计划发生变化的同时,指挥系统中也规定了明确的隶属关系。意大利退出同盟以前,德军形式上隶属意军最高统帅部。凯塞林负责统辖驻这里的德国空军。只是因为他具有良好个人素质,又经常与陆军协同使用空军,再加上意军统帅部越来越昏庸,他才对意军在该地区作战的统一指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后,总指挥权便自然转到凯塞林手里,尽管希特勒指责他对意大利人退让,而只把这种现状作为临时的解决办法(德军退到亚平宁防御地区后,本应由隆美尔负责指挥意大利境内的作战行动)。但是,凯塞林从一开始就不同于隆美尔,他极力主张在罗马以南组织防御,并认为这样做是完全可能的,结果他对了,因此由他继续指挥驻意大利德军集团是很自然的事。在分出一个归隆美尔指挥的独立的“B”集团军群数星期后,他被任命为西南德军总司令,同时兼任“C”集团军群司令 [ 俄译者注:作者在后面有时把这一军团称为“西南”集团军群。 ] 。

   但是,希特勒一直不相信第10集团军能长期在所占领地区固守。他还担心同盟军会在意大利北部实施新的登陆。德国人没有注意到,敌人是不会在位于其歼击航空兵活动半径以外的地区登陆的。此外,德军统帅部也不可能知道,同盟国对于意大利战局的目标及应在这里使用的兵力数量,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因此,隆美尔集团军群在解除意大利北部意军武装和察明情况以后,便留驻亚平宁山脉以北,并受领了准备扼守意大利北部及纵深相当大的东西海岸的任务。“B”集团军群司令部转移到法国以后,这一任务改由第14集团军承担。

   当第10集团军在意大利南部作战时,北面有8个师的兵力在认真构筑新防御地区。拟在第勒尼安海沿岸构筑由滨海山脉经热那亚、里窝那到皮翁比诺的海岸防线;在热那亚四周、拉斯佩齐亚附近、阿尔诺河河口两侧和里窝那地域建立强大的防御枢纽部。防坦克障碍物和永备发射点由托特组织 [ 俄译者注:托特组织是希特勒分子在占领区为利用当地居民强制劳动而建立的半军事化组织。 ] 构筑,野战工事由派去防守海岸的部队构筑。

   亚平宁防御地区在拉斯佩齐亚以南连接利古里亚海,并沿亚平宁山脉延伸到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佩萨罗,它应是敌人进攻途中最后一道和决定性的障碍。该地区于8月开始构筑,但在拟定计划时犯了严重错误,这种错误以后不能不产生影响。整个防御地带都构筑在山的前坡,因此防御易被敌人发现和压制;这样做还使山地条件下本来就困难的预备队机动和防御军队的补给,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保障亚平宁防御地区的左翼,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特别是佩萨罗至波河河口那一段)也构筑了防御工事。接着,在的里雅斯特、普拉、阜姆(里耶卡)等地域筑有主要防御枢纽部的海岸筑垒线,一直伸延到南斯拉夫边界。当时,第14集团军除可使用所属师外,还可使用处于组建阶段的墨索里尼新军所属分队,即把意军一些营、连编入德军部队。

   第14集团军几个月中一直留驻意大利北部,但是把几个师转隶给了近期将要独自进行苦战的第10集团军。

   德军还采取了保障随时向敌人可能登陆地点迅速派出兵力的措施。当敌人1944年1月在内图尼亚 [ 译者注:又译内图诺。 ] 地域登陆时,大量德军异常迅速地出现在登陆场,其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

   凯塞林仍然相信通过坚守防御能够在罗马以南长时间阻住敌人。因此,他早在9月底就下令在加里利亚诺河、明亚诺、沃尔图诺河上游、马耶拉高原、桑格罗河一线构筑防御阵地。德军一些建筑营在专门成立的司令部领导下进行作业。意大利法西斯政府也把意军一些建筑分队交给这个司令部使用,它们和德军雇用的当地居民一起,对构筑这一地区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敌人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最可能实施突击的方向进行了主要作业。当时不仅要在亚得里亚海沿岸,而且更要在正面南段防备这种突击,因为阿皮亚、卡西利纳两条公路 [ 译者注:有些书把这两条公路分别称为7号和8号公路。 ] 在这一地段打开了通往罗马的门户。明亚诺附近制高点之间的通道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旦该通道失守,拟在正面得到拉皮多河掩护、两翼有卡西诺两侧高山作屏障的坚固防御阵地再次阻止敌人。

   除进行这些准备外,还必须加强第10集团军,使它能够完成坚决扼守指定地区的新任务。为此,从第14集团军编成中调了3个师到新防御阵地基本地段,它们也参加了阵地构筑。

   到10月月中前,第10集团军已在那不勒斯以北的沃尔图诺河防守,在东海岸则在比费尔诺河北岸扼守阵地,它打算在这些阵地尽可能防守长久一些,以便赢得构筑新防御阵地的时间。集团军长官打算不早于11月1日退到该地区,并认为自己的打算是十分现实的。在正面南段,美国人正像所预料的那样开始沿卡西利纳公路向明亚诺方向施加压力。以重兵实施进攻的美军第5集团军迫使坦克第14军逐渐后退。该军进行激烈的后卫战斗,于11月初退到了构筑好的新地区。11月5日,美军第5集团军(当时其编成已扩大到5个美军师和3个英军师)进抵加里利亚诺河及可以瞰制明亚诺的高地。

   在亚得里亚海沿岸行动的英军第8集团军给了坦克第76军较长的喘息时间。直到10月月中前,蒙哥马利才使所属兵力做好了按计划由泰尔莫利、坎波巴索一线进攻的准备,他再也不指望能通过个别分散行动粉碎德军不断加强的抵抗。持续大暴雨使英军完成任务变得更加困难。而德军后卫则打得十分出色。他们利用一些难以接近的山村进行防御,然后又在撤离时把它们摧毁。结果使追击他们的英国人无处躲避倾盆大雨。短促的局部性反冲击,不断迟滞敌人的推进,迫使它把重兵投入战斗。多山的地形也使英军各师很难行动。直到11月8日,在较平坦地形上进攻的右翼那个军才进抵桑格罗河,而它的左邻却大大落后。

   战局的进程继续使同盟国两个集团军大失所望。它们在10月月中进至沃尔图诺河后,受领的任务是进抵横贯半岛的佩斯卡拉-韦扎诺-罗马主要交通线,以此作为冬季到来以前应该达到的当前目标。可是已经到了11月份,它们却还被阻于下一道非常坚固的阵地前,这道阵地构筑在准以通行的地形上,防守兵力无疑比前几道阵地都多。英军司令自己也承认,英军已十分疲惫。此外。英军集团军自登陆以来已遭到众所周知的巨大损失,步兵军官特别缺乏。

   第10集团军退到新防御地区之前有7个师,其中3个师在狭窄的正面西段阻挡美国人,另4个师在较宽的东段与英军作战。西南德军长官掌握2个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因为他经常要考虑敌人在后方,特别是西海岸登陆的可能性。表面看来,兵力对比倒不是很不利。美军第5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英军第8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但是敌人每个师有9个营,而德军每个师只有6个营。美英军各营都是齐装满员,而德军各营在这里也和在俄国一样,长期得不到足够补充兵员。受到的损失几乎从来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因此,三、四百人的营已有好几年难得见到了。敌人仅在有生力量方面就至少占有三比一的优势,在火炮数量和弹药方面,优势更明显。至于空中优势,实际上近于掌握绝对制空权。德军进行空中侦察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昼间在前沿和后方移动,只有在天候特别不利于航空兵行动时才有可能。调遣预备队和前送都只好在夜间进行。

   同盟国两个集团军11月初实施进攻行动的目的,只是不让德军稳定战线并进而实施阵地战。美国人认为攻占明亚诺附近的山间通道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在11月6日至12日进行的战斗中,美国人在山间通道以南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但在其以北却夺取了几个制高点。把坦克第14军从所占阵地逐出的一切其他尝试,都只取得了一些局部性战果。直到12月初,第5集团军长官才决心以大得多的兵力再度发起冲击。在进行多日极为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以后,美国人经过三天激战,终于从摩托化步兵第15师手里夺取了位于山间通道西南的蒙泰卡米诺制高点。同时,对德军防御正面北段也实施了猛烈冲击,但美国人用了两个星期才把在那里防御的摩托化步兵第15师逐至位于卡西诺附近德军阵地以南的中间地区。

   在正面中段,组建于摩洛哥并且装备精良的一个法军师首次亮相,给其当面的山地步兵第5师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在坦克第14军防御正面中段和北段,战斗一直还在拉皮多河北岸的防御地区前进行。

   英国人11月底转入进攻之前,先按照其通常方法占领了出发地位:他们对根据地形条件撤到桑格罗河以北较远处的德军阵地实施了几个突击,夺取了一些登陆场。但由于连日暴雨使桑格罗河河水泛滥,原定11月20日发起的进攻又只好再推迟了一星期。直到11月27日,英军集团军在预先对德军阵地进行持续数日的空中突击和猛烈炮火袭击后终于转入进攻,沿海岸实施主要突击。在三天战斗中,英国人打退了在很宽的正面上防守此地的一个德军师,在一些地段突破了它的防御。此前,从撒丁岛撤退后腾出的一个步兵师,以及坦克第14军一个装甲师已开到这里。它们到达时虽不满员,但恰好用来制止英军实施战役突破,并于12月8日前在莫罗河北岸构筑新防御地区,恢复南部方向的绵亘正面。英国人还没有放弃进至佩斯卡拉、基耶蒂(基亚提)一线的打算,其目的是在那里截断通往阿韦扎诺的道路,他们几个月来都力图达到这一目的。但是,为此实施的沿海岸冲击却在莫罗河附近被击退,在西南也只取得局部性战果。到12月底,英军集团军便完全停止了进攻行动。该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和当时指挥地中海战区同盟军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一起被召到伦敦。两位将军在那里受领了新任务——准备入侵法国。艾森豪威尔凭九个月的共同战斗活动,很了解自己的这位同事。对于自己被提名担任诺曼底战役期间英美联军司令,他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喜悦,而只把这看成“可以接受的决定”。他认为蒙哥马利最出众的素质,是善于带兵,在实施有计划的进攻时颇有战术素养。照艾森豪威尔看来,他为攻占敌人阵地集中炮兵、坦克、航空兵和步兵全部兵力的本领,是无人可比的。英军第8集团军无疑靠了自己司令官的那种条理性,才能在阿莱曼到桑格罗河全部历程中未受一次挫折。但是在某些地方,却因这种条理性错过了取胜机会,只得进行苦战去夺取一系列地区,假如采取更迅速和坚决的行动,那么费的力气就会小得多。

   对两位将军的新任命,是德黑兰会议前夕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1月底在开罗举行谈判的结果,马歇尔将军以同盟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主席身份参加了这次谈判。丘吉尔还是希望他能通过在意大利取得速胜(这种胜利也许可以扩大到地中海地区更广阔的范围),使同盟军不必入侵法国。在他提出的理由中,担心苏联渗入东南欧地区过深,而西方国家的所有兵力则被牵制在(恐怕还要陷在)法国,仍然是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理由,尽管他从未公开强调过这一点。美国人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入侵计划,而拒绝在地中海战区使用兵力,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入侵法国的预定日期。他们也不同意靠加强已在这里使用的集团军的办法迅速夺取意大利,因此他们只是勉强赞成英国人关于至少要按原计划在第10集团军后方的内图尼亚地域实施登陆的建议。美国人认为,现在重要的只是牵制部署在半岛上的德军,并组织自己驻福贾机场的航空兵行动。而为了运去装备机场的一切必需品,至少需要30万登记吨的物资。

   7、德黑兰会议和1943年底的军事形势

   罗斯福和丘吉尔1943年11月在开罗举行的谈判,同时又是11月28日至12月3日召开、有斯大林参加的德黑兰会议的筹备阶段。1943年各战区战事的顺利进程,预示着战争将很快胜利结束,促使他们除讨论联合作战问题外,还研究战后欧洲安排问题。虽然当时就有些人对无条件投降这种形式是否适当深表怀疑,而同意大利的谈判又首次在实践中暴露了这种政策的问题,罗斯福却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这种政策。对于那样的方针,丘吉尔也许出于某些较为重要的考虑而未加反对,斯大林则表示赞赏。这种政策在更早些时候,在也是为了筹备三国首脑会晤于10月19日至3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外交部长会议上,就已得到确认和发展。这次会议要求交出在所有敌占国中犯下罪行的战犯,宣布了占领德国并完全解除其武装的原则。因此,三国首脑只需重申“世界上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他们在陆上消灭德军各集团军,在海上消灭德国潜艇,在空中摧毁其军事工厂”。根据他们的声明,当这个目标达到后,他们就可充满信心地看待未来,因为全世界将能在没有暴政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自己的良心来建设自由生活。他们宣称他们是作为“志向和目标都一致的真正朋友”离开德黑兰的。

   但是,西方国务活动家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不那么相信能与来自克里姆林宫的伟大盟友志向一致,广而言之,是目标一致。因为俄国人还在那时就使任何人都不怀疑,他们至少要按自己的意愿改造东欧。在东线中央,他们已逼近1939年原俄波边界。因此,关于贯彻大西洋宪章原则的问题第一次尖锐地提了出来,而该宪章是苏联1943年2月1日在关于成立联合国的声明中也表示过赞同的。大西洋宪章规定,如非根据有关国家人民自由表达的意愿,不得对领土进行任何改变。但是苏联肆无忌惮地拒绝宪章这一原则。它在答复驻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它并不承认这个政府有代表波兰人民利益的任何权利)的询问时指出,它坚持认为寇松线是新的俄波边界,换言之,它不打算把1939年秋天夺去的白俄罗斯州和乌克兰州归还波兰。作为这样做的补偿,它认为“德国从波兰夺去并历来属于波兰领土”的那些州应该划归波兰。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反对俄国人单方面解决领土争端的企图(从而使德国东部的命运早在1944年1月就己注定),但它们曾徒劳地试图消除波俄冲突。

   德国宣传机构面对敌人的上述目标,确实不难用最忧郁的语气向德国人民形容不利的战争结局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并号召他们抵抗到最后一个人。就连敌人炸弹对德国大城市造成的可怕破坏,也成了刺激人们进行更顽强抵抗的因素,因为正如德国宣传机构所问,这些被夷为平地的城市,如果不靠胜利的德国自己,难道靠别人去重建吗?

   至于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取胜,这至少对冷静思考问题的人来说仍是不明确的。各被占领国的抵抗,随着德军实力愈来愈明显地受到削弱而不断增强。为了镇压这些抵抗,需要越来越庞大的军事力量,而人力资源甚至不足以补充前线的损失。在欧洲东南部,希腊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军队的人数已增加到25,000人;在南斯拉夫,铁托则利用英国和俄国军事代表团的援助,指挥着人数几达25万的真正的军队。仅在这两处,德军就不得不保待总数达612,000人的军队,其中包括克里特岛和罗得岛守军55,000人。此外,还必须保护挪威,抗击英国登陆兵可能的登陆,在北极则要守住佩特萨莫地区,提防俄国人的突击。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也为了维持内部秩序,驻挪威的兵力达38万人,而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国内反对派势力不断增强,法国在英国人帮助下组织得很好的游击运动已经壮大。在所有这些国家,同盟国对任何抵抗一律不加选择地予以援助,而不管这种抵抗是民族主义的还是共产主义的。这种支持地下斗争的政策在意大利也广泛推行,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加剧了内部动乱,以致到了战后,这种动乱在没有苏联介入的情况下也席卷了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这一政策使战争具有离现行国际法准则越来越远的新样式,正因如此,这种新的战争样式迫使德国人采取了残酷的对策。为了对付法国游击队,而主要是为了抗击意料中的入侵,德军不得不在西线保持150万军队。为了对由挪威的北角到佐泽卡尼索斯群岛过于巨大的占领区实行控制,如果把使用在意大利的那些师也计算在内,要占用300多万军队。留下对付苏联的兵力就少多了。

   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由于在东线参加了战争,担心俄国人继续取胜会给它们造成最坏的结果,因而这些国家越来越明显地流露出不愿为已经岌岌可危的事业效劳的意向。它们越来越想仿效意大利的榜样,及时同敌人发生接触,以求亡羊补牢之效。

   德军统帅部在借助新兵器加强潜水战和使用“神奇武器”(翼形火箭)的同时,指望一旦同盟军在法国登陆,德军能给他们造成决定性的杀伤,以这一胜利保障自己的后方,从而腾出足够兵力去阻止俄国人在东线的推进。德国人还抱有一种朦胧的希望,如果德军的抵抗将旷日持久,内部不巩固的东西方联盟便会垮台。但是,这样的指望没有任何根据,况且,对西方来说,德国政府早已不再是可以达成谅解的伙伴了。当时美国方面还看不到与苏联结盟所产生的祸根,他们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愿望占了上风:打败德国,把这个大国从世界舞台上彻底清除。

   同盟国阵营中有远见的人士当时就已清楚地意识到此种战争目标对世界战后局势造成的危险。英国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他1943年10月所写的一份秘密报告中指出,欧洲只有一个国家能与西欧国家一起抵挡俄国人战后的野心,这就是“我们正打算消灭”的那个国家。利德尔·哈特认为,对英国人来说,同苏联的任何友谊,不管它在原则上多么符合愿望,也应在需要对足以挡住逆流的唯一障碍进行保护时告终。德国的进攻实力已被摧毁,只有在同盟军犯大错误的情况下才可能恢复。但是德国还完全有能力进行受到无条件投降要求刺激的持久防御。利德尔·哈特接着指出,英国人力图摧毁德国防御实力,因为它是横亘在他们“通往胜利之路”的巨大障碍。

   但这种防御实力同时又是西欧国家最强大的依靠,这实际上是对命运的嘲弄。当然,这样的事实会激怒所有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的人,同时会使那些首先把军国主义概念同德国军队联系起来的人产生疑惑。但是,当时所有其他西欧国家在军事上已大伤元气,所以,德军的覆灭必然会导致红军占压倒优势。利德尔·哈特接着写道,英国的政策已有数十年老是赶不上时局的发展,而不得不为自己的落伍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明智的作法应是超脱实际上已经达到的当前军事目标,设法清除通往尔后目标的漫长道路上已经相当清晰可见的危险。但是,谁也没有听利德尔·哈特的话。

   8、卡西诺和内图尼亚

   当美军第5集团军于1944年1月4日转入新进攻时,德军第10集团军所属各师一直还在拉皮多河基本阵地前、加里利亚诺河以北的中间地区防守,这些师是经过顽强战斗,有时还遭到重大损失后,才退到了这一新地区的。

   在这里,坦克第14军拥有4个师,一部分在前地战斗中已受到很大损失。在这些师当面,敌人集中了由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指挥的一个集团,辖3个英军师、2个美军师和2个法军师,它们得到占多倍优势的炮兵、庞大的装甲兵团和完全掌握制空权的空军的支援。

   第10集团军长官估计敌人将向利里河河谷和卡西诺四周高地地域实施主要突击,但出乎其意料的是,敌人1月17日夜间在德军后方实施兵力不大的登陆的同时,沿着加里利亚诺河发动了进攻。兵力占相当大优势的敌人对在这里实施宽正面防御的一个德军师展开进攻,迅速取得了战果,使利里河河谷的正面面临着被突破的威胁,而这种突破可能对整个防御造成最严重后果。根据第14集团军的坚决请求,集团军群司令把自己的全部预备队(2个摩托化步兵师)转隶给它组织反突击。1月20日,这2个师取得了一些小的进展,但次日取得了较大战果,从而出现了再次把各英军师逐回加里利亚诺河对岸的希望。但是,同盟军在1月21日夜间完全出乎德军统帅部意料地在内图尼亚附近实施了登陆。按丘吉尔的看法,这次登陆必定会使整个意大利战局出现转折。这样,在加里利亚诺河河谷的进攻所要达到的目的,便只是牵制德军预备队,这一企图完全实现了。德军在第10集团军地带的反突击立即停止。第14集团军奉命不惜削弱自己的防御,把全部现有兵力都转用在对方新的上陆地域。第10集团军本身也极须采取一切手段提供那样的支援,因为现在在它后方登陆之敌一旦取得决定性胜利,它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因此,它把刚开到归它调遣的一个军部派去担任指挥战役的司令部,又在亚得里亚海正面地段撤回1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的若干部队和2个得到炮兵加强的步兵团,紧急转隶给在内图尼亚防守的第14集团军。当又有一个军部并到归它调遣后,久经征战的坦克第76军司令部也转隶第14集团军了。

   这里很快形成了非常紧张的局面。从1月初起,许多迹象使西南德军长官怀疑敌人正准备在第勒尼安海沿岸德军后方实施新的登陆。在那不勒斯地区发现敌人集中了总吨位约达40万登记吨的船只。人们自然会推测,敌军统帅部正打算借助深远的迂回机动,避免以正面突击突破德军阵地。对于可能实施登陆的地点。集团军长官只能进行猜测。敌人可能直接在战线后,或罗马附近(罗马西南),或更北面同样成功地登陆。假如敌人没有同时对第10集团军南翼实施大规模进攻(德军长官认为敌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同这种进攻有关),那么,敌人在1月21日和22日对罗马和加里利亚诺河防御地区之间的德军交通线实施强大空中突击,本来可以作为上述企图的证明。同时,敌人的空中优势排除了在那不勒斯方向实施空中侦察的一切可能性。

   结果,美军第6军于1月22日晨2时完全突然地在安齐奥、内图尼亚地域登陆。前几个星期中勉强保留下来作为预备队,并用来抗击敌人突然登陆的两个师,在第10集团军的坚决要求下,不久前刚调到它的防御南翼。现在德军长官除有两个营和数个固定的海岸炮兵连外,已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对付登陆之敌的兵力了。在此条件下,敌人只要大胆和坚决行动,就可取得使第10集团军整个防御都受到威胁的决定性胜利。但敌人没有这样做,而开始有计划地巩固夺取的登陆场,随后几日,人数达55,000人的这个军在登陆场陆续上陆。

   德军长官利用因此获得的喘息时间,首先以仓促组建的补充部队(事先已详细考虑迅速把它们集中到受威胁最大的地点行动,并规定了预定行动信号),接着以紧急从第10集团军调来的部队,在敌人登陆场四周勉强建立了防御。此外,在10天中又从意大利北部调来了2个师,从法国和巴尔于半岛各调来1个师。尽管敌人掌握了完全的制空权,这些兵团仍一个接一个准确按指定时间开到。敌人没有利用登陆的最初几天,已经错过了展开战役的大好机会。1月25日,由马肯森上将指挥的第14集团军承担了与在此登陆之敌作战的任务。这几天,德军向以内图尼亚为中心半径20公里的半圆形登陆场实施了多次局部反冲击。

   一直到1月30日,敌人在登陆场集结约4个师后,才决定实施大规模进攻。敌在奇斯泰尔纳地域进展颇小,但它经阿普里拉打到了坎波莱奥内,在德军防御中打开了一个危险的缺口。但是,这一缺口到2月10日前即被德军清除,因为正是在这里,在缺口附近,德军原定从2月初起准备实施大规模反突击。

   敌对双方都极须尽快结束胜负难分的状况,因为无论是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原因都迫使他们采取坚决行动。同盟军实施登陆是希望继续在意大利实施大规模进攻,他们现在不能半途而废。对于一心想通过南欧战役结束整个战争的丘吉尔来说,用在意大利取得的军事胜利来争取他的政治目标,具有首要意义。希特勒则迫不及待地要乘同盟军在欧洲登陆时使他们遭到决定性的失败,这种失败将能导致重大政治后果,迫使敌人以后不敢再登陆,特别是不敢在法国登陆。两方之中能较早集中重兵的一方就可能取胜,而德军完全能做到这点。只有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即德国空军甚至在狭小区域内实施战役时也不能削弱同盟军的制空权,才会引起麻烦。但是第14集团军的实力已大大增强。到2月月中前,该集团军已拥有3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师,还有4个自行火炮营、数个“虎”式和“豹”式坦克营,以及数量不比敌人少的炮兵(当然敌人的舰炮不计算在内)。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像往常一样,不是把必要的兵力兵器交给战场指挥机构调遣,并授权它在了解具体情况和当地条件的基础上独立使用这些兵力兵器,相反,他们再次进行吹毛求疵的监督,并对指挥驻意大利德军的一切决心都进行干预。应该指出,主要反突击方向的选择极受区域限制:由于受敌人舰炮的猛烈袭扰,沿海岸实施翼侧反突击是不可行的。因此,希特勒决心在有捷径通到海边之处,即由阿普里拉地域向安齐奥实施反突击。集团军长官打算稍微偏左一点,亦即由奇斯泰尔纳地域实施进攻,这样也许能更加出乎敌人意料,但是他不可能坚持自己的企图。诚然,他是在进行最坚决而多次的争辩后,才不得不屈服于希特勒关于在总共才3公里的正面投入3个师实施进攻的要求的,如果突破成功,在它们后面还将投入另外3个作好充分战斗准备的兵团。在没有足够空中掩护的情况下集中那样大的兵力于那样小的空间,使集团军长官深感忧虑。此外,上司又不断催促他发起进攻,希特勒已忍耐不住,不能让他平静而周密地进行必要的准备。由于上面不断施加压力,许多重要的细节没有经过仔细考虑。

   2月16日晨6时30分,3个师在进行预先炮火准备后转入进攻,沿阿普里拉-安齐奥公路实施主要突击。由奇斯泰尔纳地域实施了牵制性进攻,但这一进攻的企图很快就被敌人识破。在主要突击方向,进攻者遇到了顽强抵抗,因为尽管进行了许多伪装和迷惑敌人的尝试,战役准备仍未逃过敌人的注意。原指望上冻的地面能使坦克和自行火炮离开道路行驶,但这一指望也落空了。它们依然离不开道路,因而很容易受阻,步兵只好承担全部作战重任,它除了要经受敌空中突击外,还要经受敌地面火力杀伤,就强度而言,这种火力至少等于德军火力的10倍。德军弱小的航空兵做了可能做到的一切。不过,它对港口以及敌人军舰和炮兵的突击,并未明显减轻战场上的压力。在战场上空战胜空中之敌的任务,也同样是它力所不及的。进攻第一日未取得预期战果,只夺取了敌人最前面的防御阵地。暂时还不能迫使敌人把自己的预备队投入战斗。获得出乎意料成功的牵制进攻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诚然,德军第二日深深楔入了美军防御,但这使双方都受到了重大损失。第三日,德军长官进行了以预备队中剩下的两个师实施突破的最后尝试。上午,由于前一天突入的部队已大大深入。德军进展顺利,但随后敌人的抵抗显著增强,在一些地方甚至开始转入反冲击。三天战斗中受到的惨重损失,甚至使据守已夺阵地都面临困难,在这些损失的影响下,集团军长官暂时停止了进攻,只对楔形突击集团两翼进行扩张和巩固。他不怀疑,敌指挥机构已把自己最后的预备队投入战斗,并认为自己的防御眼看要崩溃,它已经在考虑撤出登陆场。但德军停止进攻立即使对手的一切忧虑都烟消云散了。

   希特勒对此是不甘心的。他要求再次发动进攻,现在进攻只能在奇斯泰尔纳地域实施了。第14集团军力图在不引起敌人注意的情况下加速变更部署。但是,由于前送已经出现严重情况,储存弹药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就要到2月29日才能发起进攻。投入进攻的有4个师,这次正面已大大加宽。德军的进攻准备又未能瞒住敌人。况且经到了解冻季节,作战地域变成了一片泥泞。在此条件下,不仅坦克不能使用,连人都难以行走。不良气候使航空兵无法使用,敌人便以猛烈得难以想象的地面火力来弥补。德军进攻第一日取得的小小的初胜,到次日就被敌人的反冲击化为乌有了。

   现在只好承认清除敌人登陆场的企图已经彻底破产。集团军转入了防御,力图构筑纵深梯次配置的阵地体系,准备抗击敌人的进攻,这种进攻迟早是要向罗马方向或阿尔班山与莱皮尼山之间的谷地方向展开的。

   第10集团军把一切能调出的兵力都用于对付内图尼亚地域敌登陆兵后,它剩下的兵力正好够对已经在多处进攻的美军第5集团军实施防御战斗,而不致丧失大的地段。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情况是,英国人从12月起,就在正面北段暂时停止了冲击。第14集的团军用早在内图尼亚登陆之前就已调给它使用的兵力实施反冲击,至少缓和了南段的紧张局面。美国人几次企图以一个师沿利里河谷地挺进,但那里的阵地工事构筑特别完善,防守阵地的又是一个精锐的德军师,因而这些企图都没有得逞。美国人遭到惨重损失,而德军损失则不大。在蒙泰卡伊罗高地地域行动的法军一个军取得的战果,对敌人有较重要意义,对拉皮多河地区德军的防御则构成威胁,因为这些高地从翼侧掩护着卡西诺地域。如不调遣援兵,这里的防御就有崩溃的危险。但是只有依靠进一步削弱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防御,才能得到必要的援兵。目前这样做是可能的,因为英军集团军也调给了美国人几个师,现在敌指挥机构企图在这里与内图尼亚登陆场上陆军队保持战役协同,实施进攻,以一切手段争取出现转折。敌人这样临时转移主要突击方向,自然不会使亚得里亚海地段完全安然无事,因为方向的转移随时可能突然发生变化。敌人完全摩托化的师比德军师更具有机动性。他们由于占有空中优势,能够无阻碍地,有时甚至隐蔽地调动重兵,而德军的任何机动却只能在夜间进行,因此必须花费很多时间。昼间行进的军队哪怕在狭窄的山谷休息,也会被敌航空兵发现和轰炸。敌人对桥梁、隧道和隘路的空袭,终于使德军长官极难机动有生力量。因此,德军不可能对敌人突然转移突击及时做出反应。但是敌指挥机构没有利用自己的这一长处,而一直企图就在正面南段进行突破。

   2月初,美军集团军企图攻占卡西诺以北蒙泰卡伊罗高地上的主要阵地。但是,在此转入进攻的一个美军军遭到了惨重损失,被迫于2月12日停止冲击,于是只好用从亚得里亚海沿岸调来的一个加拿大军替换它。美国人企图把自己失利的原因说成是因为德军把卡西诺修道院变成了自己的观察所,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凯塞林元帅早在刚开始构筑阵地时就禁止任何人把修道院当作防御目标,也禁止德国军人进入修道院。凯塞林的命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在修道院旁甚至还派了专门的岗哨。修道院中的稀世文物珍品已在德国人帮助下移出并转交梵蒂冈的可靠代表。高耸在拉皮多河与利里河谷地的几座山并不缺乏合适的观察所,因此,没有任何必要为了这个目的使用修道院。敌人显然不懂这样的常识,而动手破坏这一建筑物。2月15日,299架飞机投掷了453吨炸弹。这一粗暴行动只能对防御者有利。现在他们可以抛弃任何疑虑,把被炸毁的修道院纳入自己的防御体系,并把它变成攻不破的要塞。这个要塞的威力之所以不断增大,还因为它的地下室的坚固拱顶经得住任何轰炸,并且是躲避炮火和空中突击的理想掩蔽所。

   在这个虚构的观察所被消灭后,2月17日夜敌又在新进攻之前实施了5个小时的炮火准备,每小时平均发射炮弹1万发,然后新西兰步兵对位于修道院前的卡西诺城实施强攻。但是尽管在进攻准备时消耗了巨额炮弹,进攻仍未成功。新西兰人只突入不大的纵深,一天后就不得不停止进攻。

   经过这几次兵力显然还不足的冲击后,第10集团军正面出现了长时间的间歇,德军利用这一间歇完善了阵地。此外,该集团军还可以用较新锐的兵力来替换在内图尼亚交战中打得精疲力竭的几个师。3月月中,美军长官决心实施新进攻,以最后攻占不幸的卡西诺城及其后面诸高地。3月15日,美国人使用大量航空兵和炮兵,企图压制德军防御。但是使用这种战术的结果使他们极为失望。德军的士气完全能够经受住空前艰苦的考验;由于躲在山洞和大建筑物里,德军损失并不大,而大堆大堆杂乱的瓦砾场和巨大的炸弹坑,则使敌人实施的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不但不能促使进攻取得胜利,反而迟滞了这一进攻。新西兰步兵在坦克支援下转入冲击后,遭到了来自城市废墟和附近高地的猛烈射击。同时他们还遭到德军炮兵的火力袭击,构筑在四周高地上为数众多的观察所对炮兵射击进行极好的校正。坦克勉强能够在已经变得难以通行的地形上行进。技术兵器就这样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障碍。

   在互有胜负的8天战斗中,新西兰人枉然企图夺取德军这一主要防御支撑点。他们只在某些地方取得了局部胜利,但多数情况下也在交战临近结束时退回了出发阵地。在这里防守的德军伞兵第1师有足够理由为它在如此困难条件下取得的胜利感到自豪。

   这次失利后,美军集团军停止了夺取卡西诺地域制高点的无效尝试。敌军指挥机构开始等待能够无阻碍地使用空军的好天气,并着手补充自己疲惫不堪的各师。

   9、1943-1944年冬季东线战事

   “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以南和日托米尔地域停止反突击后,12月底前在一条弯曲而非常不稳定的战线防守。由于敌人建立了一些登陆场,防守该战线已变得更加困难。看来,德军的反突击只能对敌人有利,因为这种反突击只在需要暂时防止俄国人深远突破时才实施。但反突击后在某段时间内取得的战果,却根本没有利用,借以拉平战线。而俄国人则拥有用之不竭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后备,来补充疲惫的师和组建实施当前进攻战役所必需的新兵团。反突击不断消耗德军兵力,要补充这些兵力是完全不可能的。由于希特勒坚定不移地要求守住尽可能辽阔的乌克兰地区,禁止为了节省兵力从俄军未在当面采取积极行动的德军防御突出部撤出,“南方”集团军群便不得不扼守自己位置十分突出而又拉得很宽的南翼,这样做无疑潜藏着严重危险。可以很有把握地预料,敌人将会利用对他们如此有利,而且简直是诱人的包围这一翼的机会,努力突破该突出部中只有集中全力才能守住的德军防线。

   情况果然如此。在1943年圣诞节前后几天,由瓦图京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首先在基辅以西对坦克第4集团军发动进攻。这一突击的目的是,使“南方”集团军群北翼更加深陷,从而迫使德军进一步分散兵力。经多日战斗,俄军各集团军在拉多梅什利附近及其以南的德军防御中打开了一个宽80公里,纵深40公里的缺口,攻克了拉多梅什利和布鲁西洛夫,并向南扩张战果。俄军突破是如此成功,而坦克第4集团军(在12月进攻结束后,配属它的装甲师已被调到后方补充)的战斗力又受到如此大的削弱,致使该集团军开始潮水般溃退下来。继丧失拉多梅什利和布鲁西洛夫后,很快又丢掉了科罗斯特舍夫,1944年1月1日,俄国人再次进入他们在11月20日放弃的日托米尔。随后,俄国人在北面直到科罗斯坚也转入进攻,同时继续向西急进。1月3日,进攻中的俄军进抵沃伦斯基新城,在科罗斯坚以西则进至奥列夫斯克地域,并逼近波兰旧边界,次日越过了该边界。俄军左翼为消除一切翼侧威胁,以重兵向南挺进,把在那里扼守不稳定防线的德军逐到别尔季切夫、白采尔科维一线以南。1月12日,俄国人在向西和西北方向发展进攻中夺取萨尔内,而在中央,即沃伦斯基新城以南,则继续逼德军向舍佩托夫卡方向退却。1月16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南翼进至文尼察以东地域,逼近波格列比先斯基。由于他们向乌曼方向发展这一突击,“南方”集团军群中央和南翼便面临来自西面的包围,其整个防御都可能遭到突破的危险,于是,集团军群长官投入了预备队。到1月下半月,俄军的推进被阻住。德军以坚决反突击把瓦图京军队逐回了波格列比先斯基和扎什科夫。

   但是,已经不可能阻住俄国人向西实施的突击,2月5日,这一突击已使俄国人进抵卢茨克和罗夫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取得这些战果后,便在“南方”、“中央”两集团军群之间打进了一个纵深几达300公里、宽度也大致相同的楔子,此后它在这里暂时停止推进。它的军队已过于分散,因此,现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长官决定在南部方向集中基本力量,打算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毁灭性突击,当时该集团军的某些防御地段一直还紧靠第聂伯河。

   尽管第8集团军过于突出的北翼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危险,该集团军仍然被迫在切尔卡瑟南北据守自己沿第聂伯河构筑的阵地,以同尚未从尼科波尔地域退却的坦克第1集团军保持联系。在整个1月份,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的俄军对德军两个集团军施加了强大压力,这种压力在基洛夫格勒和克里沃罗格两地域特别明显。1月9日,基洛夫格勒失守。俄国人在这一地域不顾极为激烈的抵抗,继续增强自己的突击,这样,第8集团军就越来越明显地面临着既受到北面包围,也受到东南面包围的威胁。到1月底,俄国人从北面白采尔科维地域实施突破的尝试(第8集团军部队要费很大力气才能顶住这些尝试),已十分清楚地暴露了俄军统帅部的企图。这是迅速把第8集团军撤往西南方向,使该集团军免遭灭顶之灾的最后一次机会。希特勒拒绝这样做,因为这会使坦克第1集团军也跟着退却,并丧失克里沃罗格矿场。1月28日,由北面和东面进攻的俄军突击集团在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域会合,于是,德军两个军陷入合围,这是希特勒坚持与任何健全理性格格不入的固执态度造成的,他总是命令,“为了剥夺敌人的行动自由,不得从未受冲击的正面撤出军队”。和以往发生类似情况时一样,现在又只好紧急调来Yu-52运输机,对被围各师进行空中补给;这些飞机因得不到歼击机的足够掩护,很易被俄军歼击航空兵击落。依靠暴露其他正面地段的办法,从第8集团军和坦克第1集团军各抽出了4个装甲师,虽然这样做很困难。它们的任务是:实施向心突击,消灭敌人突进中的兵力,解救被围军队。

   预定在2月2日开始的进攻突然遇到了严重困难。过早来到俄国南部的泥泞季节使必要兵力的集中受到拖延。此外,其他地段出现的麻烦也迫使德军把一部分预定用来反突击的师调到那里。派来从南面实施突击的坦克第1集团军所属师,要到2月4日才能以主力转入进攻,而第8集团军兵力要到2月11日才能接着从西北实施突击。这些反突击是互不协调的,所以虽然取得了一些初胜,但并未达到目的。这时,被围两个军四周的合围圈已越来越小;俄军歼击航空兵不断对它们实施猛烈突击,最后,被围集团被压缩在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外围,并丧失了借以进行补给的最后一些机场。解围军队的进攻力量到2月15日前已消耗殆尽,于是被围的两个军奉命向南突围,坦克第1集团军的一个坦克军应从南面同它们对进。但是,2月16日夜间实施的经周密准备的突围,并未使这两个军同对进的那个军会合,因为后者的推进本来就因路面不良而很缓慢,随后又被敌人所阻。此后,被围的军只好丢弃所有重武器、火炮和大量装备,实施决死的猛冲,向自己的军队靠拢。只有3万人突围成功。结果,这几次战斗再次使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受到惨重损失,从而使拉得过宽的德军防御正面的情况更加复杂。这样使用军队,与节省兵力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在防御条件下,实行节省兵力原则只有一个目的:通过灵活指挥军队和及时放弃危险地段的途径而不断集结预备队,随后将它们集中到决定性方向,给进攻之敌造成最大的损失。

   坦克第1集团军南翼在2月初也遭到了惨重损失,就规模而言,这种损失并不比第8集团军遭到的灾难小多少。当时德军扼守的尼科波尔地域突出部受到了俄军的南北夹击。尼科波尔以东马尔加涅茨地域的锰矿(保住该矿是扼守战术上不利的突出部的基本原因),连同尼科波尔市本身,还包括受到南面攻击的第聂伯河左岸登陆场,都在2月8日失守。同时,俄国人还向阿波斯托洛沃挺进,从后方威胁被压缩在尼科波尔地域的德军各师。这些师付出了惨重损失的代价才退到克里沃罗格以南地域。此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便把自己的基本力量转移到克里沃罗格地域,经多次激烈战斗,该市于2月22日落到他们手里。

   当这里进行不间断的战斗时,南线中段和北段出现了短暂的喘息时间,因为俄国人为对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决定性突击,正在变更部署。情况仍然对俄国人非常有利。希特勒要求两个集团军群继续扼守在此向东突出的德军防线。只有在右翼防守的第6集团军不得不在敌人猛攻下由尼科波尔地域退过因古列茨河。但这对于在舍佩托夫卡以南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伸延达600公里的战线来说,只是不大的压缩。这条战线由于遭到俄国人前几个月在北段实施的猛攻而拉得更长了。此外,“南方”集团军群左翼军队的防御正面现在已差不多转向北面。舍佩托夫卡之后已没有绵亘的正面。由于兵力不足,目前只能在布罗德以东、杜布诺和卢茨克附近及科韦利以东对普里皮亚季沼泽地以南地区进行掩护。

   俄国人很了解希特勒的战略,因此他们未必担心德军统帅部会自动把过分突出的南其后撤,从而使他们无法消灭南翼德军。现在大规模缩短战线的必要性比前几个月还要迫切,因为现在需要使德军防御正面不是由东向西伸延(这孕育着极严重后果),而是由北向南伸延。但是希特勒仍然对一切道理都置若罔闻,他象中了邪似的,眼睛死盯着普洛耶什蒂石油区。指望通过继续扼守克里木半岛和保住各集团军过于突出的南翼,对它进行可靠掩护。在这方面,对威信的考虑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照希特勒看来,如果继续向东南欧撤退,德军威信就会进一步下降。希特勒公然忽视任何战役准则,两个集团军群的惨败,正是执行他上述计划的结果。自从德军各集团军由伏尔加河和高加索步履维艰地向第聂伯河退却以来,这是它们最大的一次失败。就连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这样卓越的统帅也无法挽救德军。

   俄国人正确地估计到,德军统帅部将会预料他们在战线轮廓对德军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实施进攻。俄国人的进攻企图很明显。一旦“南方”集团军群西翼遭到苏联元帅朱可夫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包围并被其击溃,俄军向南实施的突击便不但会使俄国人深入德军防御的翼侧和后方,而且会使沿几乎平行的布格河、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构筑的全部德军防御阵地立即被突破,而这些阵地是德军在尔后退却过程中可能利用的。如果俄国人前出到普罗斯库罗夫或捷尔诺波尔地域,那么喀尔巴阡山前由敖德萨通往利沃夫的最后一条铁路就会被切断,以后便只好绕道罗马尼亚对德军两个集团军群进行一切补给。最后,俄国人甚至可以在对他们最有利的情况下经切尔诺维策(切尔诺夫策)向摩尔达维亚挺进,从而阻断南线德军中央和南翼在多瑙河与东喀尔巴仟山之间唯一一条尚可通行的退路。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必将同时实施强大突击,从正面牵制德军两个集团军群,尔后再将它们击溃。

   俄国人变更部署并占领出发地位以后,于3月初转入进攻。不久前已由朱可夫元帅接替受重伤的瓦图京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于3月4日在舍佩托夫卡地域实施突击,经过两天战斗,在坦克第4集团军防御中打开了一些很深的缺口,并在发展突破时很快推进了50公里。3月6日,俄国人占领了舒姆斯科耶和奥斯特罗波尔。为了截断敌人在铁路以北的突击,德军3个装甲师被调来迎击起先在彼德沃洛奇斯克以北象潮水一样涌向南面的俄军。但是它们只能迟滞俄国人的推进,几天后敌人就在捷尔诺波尔与普罗斯库罗夫之间进抵铁路。德军增强了这里的抵抗。朱可夫起初满足于既得战果,而把自己的主要力是向东转移,企图与3月6日从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域向盖辛和乌曼方向发动进攻、由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保持密切协同。科涅夫对在切尔卡瑟附近遭惨重损失后尚未恢复元气的第8集团军实施突击,突破了德军防御。数个装甲师和党卫军一个师由盖辛地域向东面俄军翼侧实施的反突击,只取得了局部性战果。德军各师进抵乌曼地域,但俄国人及时实施退却,并向德军挺进中的突击集团两翼调集重兵。结果,为了避免遭到合围,只好把该集团撤回。3月10日放弃了乌曼。科涅夫再也没给受到削弱的第8集团军任何喘息时间。3月13日,其所属各集团军推进到盖沃龙,进逼南布格河,各先遣支队很快渡过了该河。第8集团军尚未在南布格河右岸组织好防御,俄国人就在3月15日在盖沃龙地域100公里正面上强渡了该河,为自己建立了几个纵深为20至30公里的登陆场。次日,他们已在瓦普尼亚尔卡地域进抵通往敖德萨的铁路,并在西北进抵日梅林卡。由于这一突击,又由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左翼与此同时发动了进攻。德军在文尼察地域的突出部便受到了严重威胁,3月20日,德军不得不放弃该突出部。

   朱可夫在右翼恢复进攻行动之前,先以第二梯队兵力向西北方向实施了几次强有力的冲击,于是俄国人推进到了克列梅涅茨、杜布诺和科韦利,保障了自己的深远翼侧。不过,南部方向仍然是决定性的方向。自从德军在舍佩托夫卡到兹韦尼戈罗德卡的整个防御受到动摇,而俄国人又强渡南布格河以后,他们在这一方向便有了与科涅夫协同,前出德涅斯特河的非常广阔的前景,他们果然做到了。早在3月17日,进攻的俄军先遣部队就已在文尼察战斗中进抵扬波尔西北德涅斯特河。3月20日,俄军两个方面军的相邻翼侧军队攻占了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和索罗基,并强渡该河,从而克服了德军可借以阻住敌人的第二条水障碍。

   德军统帅部千方百计企图阻挡俄国人,使他们无法割断两个集团军群的联系。当被逼到南面的第8集团军以自己的全部兵力和拨给它使用的兵力抵抗渡过德涅斯特河的俄国人时,在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指挥下建立了新的突击集团,它应制止俄国人继续西进。

   同时,朱可夫以庞大的新锐兵力在几个星期来一直是激战场所的捷尔诺波尔和普罗斯库罗夫之间恢复了进攻。这就使“南方”集团军群最薄弱地段出现了新的严重危机。3月21日开始进攻的俄军在第三日即突破了德军防御。战线拉得很长的坦克第4集团军只好在应该当作“要塞”来防守的捷尔诺波尔留下一部兵力,因此,它实际上已无力阻挡向南和西南进攻的敌人。结果,该集团军被西逐了很远,只有其北翼军队在继续扼守由捷尔诺波尔地域经布罗德、卢茨克伸延到科韦利的防线。调来的坦克第1集团军姗姗来迟,来不及封闭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与捷尔诺波尔之间德军防御中出现的缺口,自己也受到两翼包围,随后被合围于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斯卡拉-波多利斯卡亚地域。俄国人超越被围的坦克第1集团军,月底前进抵布恰奇以及扎列希基地域的德涅斯特河,并由那里经科洛梅亚挺进杰利亚京,并推进到切尔诺维策,在切尔诺维策以南进抵喀尔巴阡山东脉。坦克第1集团军从空中得到补给。直到4月份在新调来并由西面实施突击的兵力协同下,才突出重围。不过,该集团军在这段时间中也牵制了敌军重兵,从而使朱可夫向南实施的突击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

   第8集团军仅仅在短时间内阻住了不断由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与索罗基之间的登陆场发起冲击的俄军。3月29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在雷布尼察南北进抵德涅斯特河,于是防守该河的德军的处境变得十分险恶。现在俄国人已在宽正面侵入比萨拉比亚,其左翼已进至雅西市。

   当“南方”集团军群3月份在俄军这些进攻行动下被击溃时,“A”集团军群也在进行苦战,并且常常处于危急之中。由于不断遭到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冲击,北翼又受到压迫,它只好由因古列茨河退到了季利古尔河对岸,俄国人在2月底的冬季进攻中夺取克里沃罗格后,便在这一地域进行不间断的激烈战斗。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当务之急,是要对因古尔河与因古列茨河之间的德军防御施加强大压力,并从北面实施突击,粉碎河间地带为德军,此外还要切断位于尼古拉耶夫、赫尔松地域的德军南翼。在此情况下是不可能说服希特勒及时放弃第聂伯河下游的最后一个基地的,尽管它无论如何都已无助于被孤立的克里木半岛。坦克第1集团军和野战第6集团军在俄国人进攻下很快陷于极端艰苦的境地。敌人由克里沃罗格以西地域向新布格方向实施突击,同时在赫尔松以北实施正面进攻。坦克第1集团军所属部队在该敌猛攻下被迫退过因古列茨河下游,在因古列茨河与因古尔河之间展开了浴血战斗,德军各师直到了3月月中退过因古尔河后才脱离这些战斗。在赫尔松和尼古拉耶夫两地域防守的德军第6集团军各师身不由主地退到了由一些深海湾(第聂伯河与布格河均流入这些海湾)构成的独特半岛。它们必须经尼古拉耶夫实施退却,由于俄国人不断实施突破并由第聂伯河南岸和金布伦沙嘴进行袭扰,这一退却变得异常困难,并且造成了很大损失。3月13日,赫尔松失守。尼古拉耶夫四周的合围圈越来越小,但该市一直到3月底才落入俄国人手中。

   3月月中,科涅夫军队南翼已在盖沃龙附近渡过布格河,乌克兰第3方面军中央则在新布格西南强渡了因古尔河,而这时的德军各师却还在新乌克兰卡和新阿尔汉格尔斯克两地域继续防守,从而构成了远离布格河的突出部。现在必须把它们紧急撤过布格河,3月20日,它们在敌人猛攻下,在五一城和沃兹涅先斯克附近暂时还由德军扼守的登陆场地域也渡过了该河。

   3月底,当时还要防守已调到另一地域的坦克第1集团军留下地段的第6集团军,退过了季利古尔河,并在那里的新防御地区设防固守,左翼在敖德萨-利沃夫铁路附近的阿纳尼耶夫以西同第8集团军相邻。从这一正面撤下的师转隶在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防守的第8集团军,以便加强该集闭军一直还很薄弱的防御,制止俄国人在河间地带和雅西地域进攻。

   希特勒经常干预两个集团军群长官的行动,并且不断反对及时从没有希望的地段撤退德军,这些都极严重妨碍了作战指挥,并且每次都导致了无谓的牺牲。结果,他与两个集团军群的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和克莱斯特元帅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他们被当作德军在3月失利的祸首,分别被莫德尔元帅和舍尔纳上将所取代。希特勒指望这两个人会十分坚决而又遵照他的指示行动。同时,两个集团军群分别改称“北乌克兰”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从地理上说,新名称已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南面那个集团军群是这样。此外,希特勒还发布了一个训令,其含义可归纳如下:俄国人在南部的进攻已开始走下坡路,他们的兵力已经疲惫和过度分散。因此,已到了最终阻住敌人推进的时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特勒采取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措施。从此,在保住克里木的同时,还必须无论如何守住(在许多地方是夺回)这样一条防线,它沿德涅斯特河伸延到基什尼奥夫以东和雅西地域,接着沿特尔古-尼亚姆茨与科洛梅亚之间的喀尔巴阡山东脉伸延,再往北折向捷尔诺波尔、布罗德和科韦利。

   根据训令,德军南翼应后撤,北翼则相反,要实施冲击。德军退过德涅斯特河及因此放弃敖德萨之时,恰逢俄国人实施猛烈突击,结果,德军在季利古尔河的防御被突破,预定的退却便变得极为困难。德军遵照命令在德涅斯特河停止退却。4月9日,德军最后一些部队离开了进行过有组织疏散的敖德萨,彻底破坏了一切重要军事设施。在主要由罗马尼亚人实行占领的两年中,该市变成了游击运动的堡垒。俄国人1941年秋季放弃敖德萨时。在城里建立了可靠而充满极端狂热性的游击中心。游击队在地道里安身,分支很多的地道网总长约达100公里,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真正的地下要塞,那里有设在地下的司令部、掩蔽所、各种后勤机关——一直到自备面包房和印制传单的印刷所。武器是从德军士兵那里弄来的。游击队在夜间对单兵和警卫薄弱的军事目标进行袭击,还对同占领当局合作的那些居民采取恐怖手段。此外,他们还进行积极的侦察工作。这些造反者在地下暗无天日地生活了好几年,他们充满了斯拉夫人的狂热性,心甘情愿地忍受结核病和失明造成的巨大肉体痛苦。当俄军于4月10日进入自1941年围城以来遭到严重破坏、建筑物被毁掉75%的城市后,从地道钻出来迎接他们的总数为1万人的游击队员中,有一半以上装备德国或罗马尼亚造的武器。

   4月初,“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在解救了被围的坦克第1集团军并调集新锐兵力后,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实施进攻,以便前出科洛梅亚、捷尔诺波尔一线。挺进到亚布洛尼茨基山口的俄国人被赶回了科洛梅亚、布恰奇一线以东,但德军无力解救几星期以前遭到合围的捷尔诺波尔。4月15日,俄军经过激烈巷战后攻克该市,进行这些战斗的守军一直到最后一刻也还指望得到解救。坦克第4集团军在捷尔诺波尔以北建立了一直伸延到科韦利的防线,终于恢复了同“中央”集团军群的直接联系。

   自发生这一切以后,希特勒关于据守克里木半岛的命令就简直是无法理解的了,因为现在这一半岛距德军战线达300公里,对德军战线已失去任何意义。当德军还在梅利托波尔附近时,克里木作为翼侧屏障,看来是必要的。而当它还与德军南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扼守它也还有意义,因为这样可以制止敌人把这个半岛用作海空军基地。现在,当德军急速退过德涅斯特河后,克里木的意义充其量也只是牵制敌军兵力。但是,由于狭窄的地峡可能使半岛易遭俄军小兵力的封锁,而不能对其左翼产生任何威胁,所以,留驻克里木的第17集团军能在多大程度上牵制敌人兵力,就要取决于敌人自己了。全部问题在于,克里木对希特勒来说只不过是现存或拟议中的前哨阵地中的一个,东线德军长官感到十分焦急的是,希特勒命令无论如何要守住这些阵地,而它们势将分散前线十分需要的兵力。

   在及时由克里木撤退问题上,希特勒和相应指挥机构之间的斗争,同在此之前因撤出斯大林格勒和晚些时候因撤出被困在库尔兰的几个集团军而进行的斗争一样激烈和持久。早在1943年10月,当还能保持陆上联系时,陆军总参谋长、集团军群和第17集团军长官就一致坚持以下观点:必须准备和进行尽可能从陆上撤出半岛的工作,以免招致灭顶之灾。关于由克里木撤军问题,一直到它的陆上联系被切断后,也还在进行尖锐而依然没有结果的斗争。

   在半岛上,第17集团军自11月粉碎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彼列科普地峡进行突破并从狭窄的刻赤登陆场实施突击的企图后,其态势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俄国人只是不时实施牵制冲击,直到4月份,俄军统帅部才决心把德罗联军赶出克里木。当时第17集团军除辖有一些岸防部队外,还辖4个德军师和6个罗军师。不管防守北面的地峡和东面的刻赤半岛看起来多么轻而易举,靠这两个屏障是不能保障海岸线全长近700公里的整个克里木半岛的安全的。大部分罗军被用来警卫海岸,而兵力弱小的德军则防守半岛的陆上接近地。

   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在刻赤登陆场和半岛北部同时转入进攻。德军第17集团军的命运在头几日,即俄国人突然在彼列科普地峡以东攻占亚速海的锡瓦什湾和海湾内的许多岛屿以及海堤上敷设的铁路时,就已注定了。在这里突破的俄军以一部兵力继续向南急进,以另一部兵力转向西面,以便从后方夺取彼列科普地峡。德军防御不够坚固,难以击退这种两面突击。敌人夺取半岛接近地后,第17集团军长官再也没有任何可能以现有兵力在克里木半岛纵深的新地区组织防御,因为一到彼列科普以南,半岛就显著变宽了。指望罗马尼亚人是不行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敌人已经深入摩尔达维亚后还要防守克里木。进攻的俄军在刻赤附近只被阻住两天。如果从容不迫地退却,还可在费奥多西亚东北的地峡长时间扼守。但现在这样做已没有意义,因为敌人在北面突破后,可能从后方突击在刻赤附近防守的德军师。集团军只好仓卒退却,以免被分割和各个击破。向塞瓦斯托波尔的退却,不得不在敌人猛攻下,由北面经叶夫帕托里亚和辛菲罗波尔实施;在南面则向克里木山地两侧退却。德军和罗军都遭到了惨重损失,但罗军的损失更重,其一个骑兵师全部当了俘虏。坚固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德军占领期间已进一步加固现代化工事,如今它给第17集团军提供了庇护,并阻住了追击该集团军的敌人。在4月15日开始并在三个星期里一直未曾中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斗中,俄国人在强大航空兵和不断壮大的炮兵支援下,逐渐把顽强抵抗的德军各师逼到旧堡垒线,俄军企图冲到早在克里木战争 [ 译者注:指1853年-1856年间俄国与英、法、土耳其等国进行的战争。 ] 时就已驰名、高耸在港口和城市之上的马拉霍夫岗,但未成功。当这些战斗正在进行时,德军在俄军航空兵和黑海舰队舰艇不间断的突击下,开始从城里撤出后勤分队和积聚的物资储备。第17集团军主力则留下防守要塞,以便尽量扼守长一些时间。5月7日,俄国人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夜间对城市发动强攻。直到第二日傍晚,他们才击破德军最后的激烈抵抗,攻占了城市和港口。德军3个师的残部及大量被打散的德、罗军队伍向赫尔松涅斯角奔逃,拼命防守它的接近地,每时每刻都在盼望会有船只来接他们。但是他们的坚忍不拔精神是无用的。5月10日,他们得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原已允诺的上船时间要推迟24小时。但是第二天他们也徒然在海面上寻找救命船。德军被压缩在一小块土地上,不断遭到空中袭击的压制,并且被兵力占很大优势的敌人实施的冲击弄得疲惫不堪。他们失去了脱离这一苦海的任何希望,再也无法忍受了。同敌人进行的投降谈判,结束了已经毫无意义的坚守待援。俄国人在自己的战报中通常是不拘泥于真实性的,但这次他们声称打死和俘虏第17集团军10万人,并缴获大量军事装备,看来是真实的。

   德军3月份在南方遭到的惨败,使红军得以深入罗马尼亚境内,并进至匈牙利东部边界,这种失败不能不在两个多瑙河国家引起极严重的不安。当时在罗马尼亚掌握政权的,是把自己的命运同希特勒牢固联系在一起,并在1941年自发地支持德国进攻苏联的独裁者安东内斯库。不过,安东内斯库是一个称职的军人,他看到了希特勒军事指挥的弱点,并且不怕公开道破。但是,这些公开的和令人不快的警告,也未引起任何改变。罗马尼亚的不满情绪起初只在内部酝酿着,几个月后才迸发出来。

   匈牙利则相反,就其政治结构和对所发生事件的反应而言,它较类似芬兰。这里和芬兰一样,还存在一个符合民主概念并认为自己完全有权奉行独立外交政策的政府。不管怎样,这个国家在战争头几年很乐于利用同德国友好得到的政治好处和领土实惠,但极不愿意从属希特勒的政策和军事指挥。例如,1942年为了迫使匈牙利除上一年已派出的兵员外,再派一个完全符合要求的集团军去东线,竟要施加强大的压力。况且,人们得到的印象是,匈牙利人调给这个集团军的并不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因为派去的匈牙利军队有负众望,在1943年1月遭到俄国人突击时,比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瓦解得还快,人们不无根据地怀疑匈牙利力图把较精锐之师留在国内,而这样做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考虑是,一旦同罗马尼亚发生冲突,它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自顿河溃败以来,只有几个匈牙利师在东线中段用来对付游击队。匈牙利政府不止一次请求把它们调回匈牙利,但希特勒每次都拒绝了这一要求,他怀疑匈牙利人坚持撤回自己的那几个师,主要并不是为了组织本国防御,而显然是为了避免对俄国人作战。由于有十分明显的迹象表明匈牙利正在恢复同西方国家看来从未彻底断绝的联系,这种推测便显得更加正确。德国军事领导人不可能看不到自己在小伙伴面前的威信已一落千丈,匈牙利的局势对他们说来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希特勒决定公开对匈牙利政府施加压力,并派遣德军占领这一国家重要的战略要地和警察机构。匈牙利国家元首、摄政王霍尔蒂应邀于3月18日前往萨尔茨堡同希特勒谈判。希特勒在谈判中严厉指责霍尔蒂及随行的军政要员,声称匈牙利的立场已经越来越不可靠,并通知他们,他已下令对匈牙利实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现在正在执行。希特勒要求霍尔蒂“为了共同对付布尔什维主义”,在联合声明中赞同对自己国家的占领,匈牙利摄政王愤然拒绝了这一要求。持续数日的谈判在极不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希特勒要求匈牙利人在内政方面也要明显改变方针,他认为他们的对内政策太软弱了。最后,霍尔蒂在强大压力下被迫同意建立以斯托尧伊为首的新政府,后者当时是匈牙利驻柏林公使。3月23日,这个政府未经霍尔蒂同意即公布了按希特勒要求起草的关于加强德匈友谊和把两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宣言。这样,匈牙利在表面上“归顺”了。

   对“北方”集团军群的冬季进攻

   两年多来,“北方”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一直配置在由列宁格勒沿沃尔霍夫河经伊尔门湖、旧鲁萨、霍尔姆伸延到涅韦尔的坚固筑垒地区。第18集团军丢掉施吕瑟尔堡后,不得不在1943年1月停止从东南面对列宁格勒实行严密包围。第16集团军则在1943年2月自动撤出它扼守了一年的杰米扬斯克基地,在旧鲁萨以东坚固筑垒阵地设防。

   但是,集团军群这种貌似坚固的防御有许多弱点。德军统帅部在这里从来不具备足以清除奥拉宁包姆地域俄军登陆场的兵力,而喀琅施塔得炮台和已变成浮动炮台的俄国军舰,则能对这个登陆场实施火力支援。俄国人夺取施吕瑟尔堡后,就在托斯诺和柳班以东的德军防御中构成了一个突出部,不断威胁合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右翼。同它相对的是德军在丘多沃以北的突出部,虽然防守这个突出部需要整整4个师,但仍不准从那里撤出。经过互有胜负的多次战斗,俄国人终于在沃尔霍夫河一个宽达30公里的登陆场立住了脚。这样,他们由于控制着奥拉宁包姆登陆场、沃尔霍夫登陆场以及列宁格勒东南的突出部,就有了三个非常便于在第18集团军正面组织进攻的出发地域了。

   第16集团军久经征战的8个师在伊尔门湖以南旧鲁萨地域设防,自德军撤出杰米扬斯克后,该地域曾不止一次成为俄国人冲击的目标。在霍尔姆以北地域到大卢基之间辽阔而交通闭塞的森林沼泽地,如果不算1941-1942年冬季的霍尔姆战斗的话,那就一仗也没打过,所以这里只有弱小兵力把守。

   由于“北方”集团军群正面较为平静,而敌人对德军其他集团军群正面的压力则很强,所以德军便从平静的总正面北段撤下了30个师。当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12月底企图在维捷布斯克地域突破坦克第3集团军防御时,第16集团军不得不再抽出2个师去加强坦克第3集团军,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北方”集团军群正面的防御。至于坦克和摩托化师,它已经很早就没有了。

   集团军群是否能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经受住俄国人的猛烈突击,要取决于俄国人能够在这一正面使用的兵力数量。在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和列宁格勒附近占领出发阵地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一样,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这就使俄国人能够在1944年1月14日同时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转入进攻,其当前任务是解除列宁格勒封锁,消灭周围的德军师。

   在坦克和强击航空兵强大支援下由东面向姆加、柳班地段实施的进攻,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发起的突击和列宁格勒附近实施的正面牵制冲击相结合,使俄国人于1月19日突破了德军筑垒阵地。而在此之前,德军同兵力占很大优势的俄国人进行了五天非常激烈的战斗。莫斯科用224门火炮鸣放礼炮来庆祝所取得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德军统帅部担心“北方”集团军群正面的战事可能引起深远后果。第二日,从奥拉宁包姆登陆场进攻的俄军与从列宁格勒以南普尔科夫推进的那些师会合。这里还继续进行了数日激战,同时俄军在列宁格勒东南向西实施的进攻也在迅猛发展。结果,敌人把德军逐离姆加突出部后,在托斯诺地域越过了列宁格勒-莫斯科铁路。德军在顽强战斗中不得不退到柳班、加契纳一线。在敌人对柳班方向实施猛攻时,又是奉上级命令留在丘多沃以北的德军部队陷于危险境地,付出惨重代价后才再次同第18集团军其他溃退军队会合。几年来在列宁格勒附近集结的攻城器材多数未能抢出,落入了俄国人手中。

   1月18日,即俄国人在第18集团军正面北段发动进攻几天之后,沃尔霍夫方面军也在诺夫哥罗德以北宽大的登陆场转入进攻,以对第18集团军翼侧实施突击。这一突破是无法制止的,它迫使整个集团军群都开始退却。诺夫哥罗德在第二日就不得不放弃了,因为俄国人运用他们积累的经验,在伊尔门湖北部履冰越过湖泊,从后方威胁该市。俄军迅速向西北方向、西方向和西南方向扩张战果。向西北方向的推进是如此神速,致使一直还留在丘多沃地域的德军再次处于危险之中,付出惨重损失的代价后才避开了合围。

   希特勒和往常一样,在下级长官的行动中,而不是在自己的行动中寻找失败原因,2月1日,他以莫德尔上将取代了屈希勒元帅。

   在此之前,德军已不得不撤过了卢加河,他们在那里可以利用突然出现的解冻天气,长时间阻止俄国人已经受到迟缓的推进。但是,第18集团军左翼很快出现了新的危险。俄军统帅部通过增强由列宁格勒地域进攻的军队的突击,不断加强西翼,因此,西翼已向西南方向推进很远。1月30日,俄国人攻占了金吉谢普。现在,向西进攻的军队已把自己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转移到芬兰湾与楚德湖间地段,一方面用于继续向西南推进。海湾与湖泊间的狭窄筑垒地峡,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击退俄国人在这里实施的进攻(确实,尽管他们在纳尔瓦河建立了巨大的登陆场,但他们的进攻仍在纳尔瓦以南被阻住),而俄国人向西南方向实施的突击,则指向一直还在卢加河占领阵地的德军翼侧。沃尔霍夫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也向西和西南方向增强了压力。这一猛烈进攻的后果,无论是对卢加河防御东翼,还是对位于伊尔门湖以南旧鲁萨附近的第16集团军北翼,都同样危险。当时已在第16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接合部组建一个由弗里斯纳将军指挥并直属集团军群长官的战役集群。在它的协助下,终于制止了俄国人在希姆斯克及其西北地域的突破,而火速在夜间变更部署的结果,则切断了在某些地方已推进到卢加-普斯科夫铁路的敌军。虽然在这里威胁第18集团军的危险已暂时消除,但集团军的兵力已不足,难以转入坚守防御,守住楚德湖以东的整个地区。况且,还不能不考虑到俄国人正沿楚德湖东岸坚决推进。到2月月中,集团军群已陷于巨大危险之中,它已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消除这一危险:第18集团军在伊尔门湖与楚德湖间地域已遭到两翼包围,而俄国人在南面的希姆斯克地域突破后,又已进至第16集团军北翼后方,假如他们进抵德诺地域,那么第16集团军的交通线就会被切断。第16集团军已被削弱的南翼也面临着遭到包围的威胁,这是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早在1月份就由大卢基地域发动进攻的结果,俄国人正从原有突出部经新索科利尼基向西北方向发展这一进攻。假如这里也发展成战役突破,那么集团军群就未必能及时经普斯科夫实行退却了。

   由于南线的困难比这里还要严重得多,所以没有任何可能调给“北方”集团军群哪怕一部分兵力,这样,它就只能实施大规模的退却机动。2月18日,在1941年8月起即已成为鏖战场所的旧鲁萨地域开始实施这种机动。2月21日放弃了霍尔姆。第18集团军在中央地段把军队撤离卢加,并击退了俄国人沿楚德湖向普斯科夫方向的冲击,其右翼与由伊尔门湖地域后退的第16集团军一起退却,俄国人极力压迫第18集团军以及第16集团军北翼,2月24日进至德诺地域,两日后进抵波尔霍夫,但无法把“北方”集团军群分割成几部分。德军在3月初前继续扼守楚德湖以北狭窄部分,并在新地区组织防御。新地区在南面涅韦尔西南与“中央”集团军群坦克第3集团军阵地相连,接着基本上沿韦利卡亚河向北经奥波奇卡、奥斯特罗夫伸延到普斯科夫。如果俄军统帅部的目的是要通过所进行的战役消灭“北方”集团军群,那么由于久经战火考验的德军各师进行顽强抵抗,这一企图并未实现。两个集团军已建立了新的防御,并指望自己能够在缩短的战线上抗击敌人即将进行的猛攻。由于现在战线已威胁性地接近德国东部各州,即“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师的诞生地,它们的决心更大了。

   俄国人尽管未能击溃“北方”集团军群,但他们的战果仍然是相当大的。他们不仅解除了对列宁格勒长达两年的封锁,而且把德军赶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边界。此外,他们在这一正面取得的胜利还造成了决定性的政治后果:现在芬兰也继意大利之后对德国取得最后胜利产生了怀疑,而开始寻找机会同敌人接触了。

   芬兰退出战争的尝试

   由卡累利阿地峡到北冰洋的德芬军共同正面的情况,并不令人感到特别不安。从1941年冬季起,这一正面几乎没有进行过积极行动。俄国人只在1942年春季,先是对斯维里河的芬军防御阵地,接着在洛希以西的中央地段,最后于5月初在摩尔曼斯克以西对利察河的德军防御阵地,相继实施了猛烈冲击。在碰到一些局部性困难后,所有这些冲击都被击退了。

   1942年1月,德军的两个军都由迪特尔将军指挥。起初组建的“拉普兰”集团军司令部于7月改编成德军山地第20集团军司令部。同时又调了德军一个军,即辖2个山地步兵师的山地步兵第18军去芬兰。在洛希以西地段替换了芬兰人。在洛希、坎达拉克沙和摩尔曼斯克方向设防的3个德军军,每个都辖2个师。除在正面中段的2个师是步兵师外,其余各师都是山地步兵师。在驻中部和北部的两个军之间,还有一片辽阔的未加掩护的地区,俄国人常常经这里派遣游击队袭扰。所有3个军都要保障总宽度为650公里的正面。接着有1个师(按次序为第7个师)防守由西利察河到哈默菲斯特长达600公里的海岸。对南面两个军的补给,经波的尼亚湾的凯米港和通过毗连凯米港的道路网(尽管其通行能力不强)进行。而对沿利察河设防的山地步兵第19军的补给,则只能由海上实施。

   自从1941年对苏联的远征失败后,德军和芬军统帅部经常讨论在共同正面恢复进攻,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的计划。但是曼纳林元帅提出先夺取列宁格勒的要求,作为芬军参加那种进攻的必备条件。照他看来,只有这样做后,他才能从对芬兰说来是决定性的两个正面,即卡累利阿地峡和斯维里河,撤下重兵。德军在芬兰正面中段和北段的兵力不足,没有芬兰人参加是难以实施所期望的进攻的。由于芬兰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无法实现,对摩尔曼斯克铁路的进攻便没有实行。

   诚然,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1942年秋季有过夺取列宁格勒的郑重打算,当时拟由曼施坦因元帅带第11集团军司令部指挥这一战役。正当攻城重炮都已陆续调来之时,俄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突破所造成的南线惨败,却突然中断了这一计划的实施。从那时起,东线的总形势就再也不允许提出类似目标了。

   在1943年这一年中,芬军战线仍然风平浪静。秋季,这里出现了对东线条件来说简直是奇怪的情况:总数达55万人的德芬军兵力,已比当面敌军兵力多了一倍。在这个次要战线上,除35万芬军外,还集中了代表所有军种的20万德军。从东线总形势的角度来看,这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德军师全部满员,装备精良。在摩尔曼斯克地区以西的后方,还集中了一切必需品的9个月的储备量。这是典型的得到充足装备的武装力量最高统师部次要战区。

   在这里,俄国人甚至到1944年头几个月也是很克制的。但是,这一战线如此平静的局势,并不能使芬兰政治家们看不到德国运星即将陨落的事实。早在1943年8月,也许是受了意大利事件的影响。芬兰主要的社会活动家就建议总统考虑同苏联单独媾和的可能性。芬兰同第三帝国并无密切的思想联系,它坚定地保持着西方民主的形式,它在1941年站到德国一边,只是因为它认为这样做可以消除苏联在1939-1940年冬季强加给它的不公正后果。当对芬兰至关重要的列宁格勒战线的形势也恶化后,它便通过斯德哥尔摩间接同苏联进行了接触。2月29日,俄国人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其中包括:同德国断绝关系,4月底前拘留或驱逐德军,恢复1940年国界和赔款6亿美元。芬兰政府除感到自己付不起如此巨额的赔款外(这是芬兰经济无法承受的,因而也意味着让国家遥遥无期地受人奴役),认为主要的困难还在于俄国人要求用武力把德军逐出芬兰领土及其所有港口或予以拘留。须知如果这一条件没有实现(即使不是因为芬兰的过错),那么,国家就面临着象意大利那样变成强敌角逐场所的危险。3月底派往莫斯科的代表团企图使俄国人降低要求,但未成功。因此,芬兰国会在4月12日秘密会议上赞成已经拒绝俄国要求的政府的立场,因为“尽管国会渴望和平,但那些要求不能作为以和平为目的的措施的基础”。4月19日,芬兰政府向苏联通告了这一决议。芬兰武装力量总司令曼纳林元帅庄严号召人民和军队继续进行战争。他带着坚定的目的性、顽强性和清醒的求实精神(这是百折不回的芬兰人民的主要特征),继续走自己的路,不过现在他在内心已不愿再同自己过去的“盟友”保持密切关系了。

   1944年春季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防御战斗

   自从“中央”集团军群在晚秋阻住了追击它的俄军,并在第聂伯河及第聂伯河以西地区暂时挡住他们的进攻以后,俄国人在东线中央便致力于攻占他们认为对达成尔后战役目标很重要的那些出发地区,致力于牵制德军兵力,并在德军防御不特别坚固的地方实施战役规模的突破。俄国人在设法达到自己目标过程中,遭到了德军的抵抗,这种抵抗表明德军力图扼守秋季以来多少稳定了一些的战线,粉碎敌人达成突破的一切企图,并给其造成最大的损失。

   友邻正面的战事迫使集团军群长官越来越忧虑地注视着自己的两翼。南翼的深度已达350公里,扼守它需要很多军队,致使“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消耗日益增大。当时总正面的所有其他地段也都受到敌人的压迫,因此,最高统帅部无法给“中央”集团军群增调掩护其不断延长的正面(总长度已逐渐增至750-1,100公里)所需要的援兵。它不但只能依靠自己平均只补充到编制50%的46个师,而且还要调给友邻一部分兵力。人员的惨重损失只能靠开到的援兵勉强得到补充,德国工业已不可能对技术兵器在战斗中(特别是在南部战斗中)遭到的严重损失和磨损进行充分的弥补。俄国人为摧破德军防御而经常转移突击方向,这就同样经常地迫使德军紧急调遣为数很少的预备队加强防御,这些预备队通常只有1-2个师,一般是由当时受威胁最小的地段或敌人因进攻失利而减少了兵力的地段撤下来的。

   在新年的头几个月,维捷布斯克地域是经久不衰的战斗基点。当俄国人于12月进至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铁路,并逼近普斯科夫-基辅公路及其以西的铁路以后,他们便连续实施了两个战役,以便通过两面包围攻占维捷布斯克。第一个战役由1月3日持续到1月18日,中间只有一些短的间歇,俄国人再利用这些间歇以新锐师替换疲惫师。这些进攻行动同往常一样,是在最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并且不借牺牲大量有生力量而进行的,其唯一的战果是俄国人切断了维捷布斯克以南的普斯科夫-基辅公路。在个别地段,他们还进抵卢切萨河,甚至越过了奥尔沙-维捷布斯克铁路。

   第二个战役在2月3-17日进行。这次德军不得不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以便守住该市西南和东南的防线,在这两处,防线几次处于被突破的边缘。虽然德军因此遭到了严重损失,但他们使敌人无法实施决定性突破,后者当时投入进攻的兵力有53个步兵师、10个坦克旅和3个炮兵师。不过,在维捷布斯克周围70公里大弧形上防守的人数不多的德军师,已经耗尽了兵力。集团军长官紧急请求准许退到只有30公里长的“近郊地区”。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但附有一个条件,就是维捷布斯克“作为俄国最后一个大城市,从心理上考虑,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在春季以前,维捷布斯克只偶尔发生战斗,无论从持续时间上还是从紧张程度上看,都没有达到过去的规模。

   在奥尔沙地域的莫斯科-明斯克公路干线附近,俄国人多次受挫后,再也没有实施大的进攻行动,而在莫吉廖夫方向,他们只在3月25-31日中的一天,企图在庞大的航空兵支援下实施密集突击,突破德军在普罗尼亚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已经拉直的防线,但未得逞。不过,他们在1-2月份对第9集团军阵地实施了强攻,以便向博布鲁伊斯克前出。

   在这里,敌人于1月8日由别列津纳河以南地域发起冲击,随后又在更南面,对在莫济里南北占领特别不利阵地的第2集团军正面实施冲击。“中央”集团军群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在11月初由于坦克第4集团军失利而断绝,从那时以来就一直没再恢复。陆军总司令部认为,封闭在此形成的缺口,从而再次建立绵亘的正面,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照它看来,能以快速部队保障缺口就该满足了。为此目的使用留驻普里皮亚季沼泽地的几个匈牙利师是不可能的,因为匈牙利政府已得到承诺,这些师由于装备差,将不用在前线,而只用来对付游击队。俄军刚一出现,匈牙利人就向西溃退,1月初,他们已退到萨尔内、卢尼涅茨一线以西,在他们的地段可以觉察到俄军在“南方”集团军群正面进攻的余波。

   俄国人把对别列津纳河以南第2、第9集团军相邻翼侧的冲击,同一个骑兵军对莫济里和彼得里科夫的急冲结合起来。假如该军能够切断第2集团军在莫济里至平斯克之间位置不利的交通线,那么该集团军的补给就会断绝,因为同日洛宾已没有联系。而由博布鲁伊斯克通往西南方向的铁路则控制在兵力很大的游击队手里。到1月11日前,俄国人在莫济里与别列津纳河之间已突入相当大的纵深,致使第2集团军遭到了北面的深远迂回。同时,俄军骑兵也逼德军向彼得里科夫方向退却。希特勒起先绝对禁止被钳制的第2集团军退却。但是到1月13日和14日,该集团军仍然在敌人逼攻下,不得不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后退,而仅仅因为这样,它才在最后关头避开了合围。而俄国人在其取胜希望落空后,除上述所有措施外,又把自己突击的重点转移到了驻别列津纳河以南地区的第9集团军身上。在月底以前,德军两个集团军由于多次实施退却机动,终于保住了它们之间曾一度断绝的联系。在别列津纳河以北,俄国人2月10日以前也实施了冲击,不过这些冲击没有取得决定性战果。

   在间歇10天后,他们又企图夹击博布鲁伊斯克,即对第9集团军南翼再度发起冲击,并由东面对其北翼实施突击。同时,他们还指望通过这一进攻,合围配置在第聂伯河与别列津纳河之间的第9集团军大部分主力。2月19日,俄军在别列津纳河两侧转入进攻,两日后在罗加乔夫以北强渡第聂伯河,在这里一举完成了突然的深远突破,并立即向西北、西部和南部方向扩张。德军急忙撤出罗加乔夫登陆场,使驻那里的第9集团军部队免于被歼,并使该集团军长官能够腾出足够数量的兵力,在德鲁季河下游恢复同第4集团军已经断绝的联系,由于德军沿别列津纳河退到了帕里奇地域,并在罗加乔夫以南构筑了新的防御地区(该地区仍与第聂伯河相接,在德鲁季河以西则同第4集团军防线毗连),俄国人的突击终于被击退。

   3月份,“中央”集团军群长官主要担忧第2集团军拉得很长的翼侧,俄国人不断沿基辅-科罗斯坚-萨尔内调集兵力,对科韦利地域以西坦克第4集团军发动进攻,在戈伦河与斯托霍德河之间向北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一切都使人担心俄国人将向布列斯特挺进。在通往布列斯特路上,唯一的障碍是在3月月中就遭到合围的科韦利,为了解该市之围,“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从自己的中央地段抽出了一个师。

   第2集团军由于相当放手地暴露原来占领的阵地,并依靠集团军群长官从正面其他地段撤下的两个师的支援,逐渐在彼得里科夫到布列斯特-科韦利公路的宽正面上建立了防御。现在它的基本力量主要用于扼守西翼防线,首先是掩护布列斯特,另外还要以两个装甲师从西面实施突击,协助解科韦利之围,因为坦克第4集团军从西面实施的进攻,不能突破俄军的合围圈。最后还必须恢复早在1943年11月12日就已断绝的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3月25日,这种联系在科韦利以西得以恢复,这里距当初失去这种联系的基辅以北地域已达400公里。为了把解科韦利之围的进攻行动指挥权集中于一人之手,两个集团军群的分界线移到了科韦利以南地域。从3月27日到4月5日,各装甲师和步兵部队经艰苦战斗,相继靠拢了受到俄国人极大压力的被围守军。德军不得不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作战。春季泥泞时期已经开始,普里皮亚季河流域的森林沼泽地更难通行了,况且,众多河流的桥梁已被破坏,由于坦克视界小,所以每次都必须投入大量步兵参加战斗。早在该集团实施突击两天前,“豹”式坦克搭载兵就已从西面突入城市,但俄军合围圈随即又重新封闭。不过,在大卢基、捷尔诺波尔和其他地方做不到的事,在这里还是做到了,虽然这是解围兵力极度紧张作战的结果。德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俄国人不打算向被围城市以外作远距离推进,在此情况下,看来扼守重要铁路枢纽是正确的。这样做的危险在于,希特勒越来越固执地抱着“要塞”防御原则不放,命令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其他许多城市构筑工事。退却的德军要抽出相当庞大的兵力去防守这些“要塞”,后来便深感兵力不足。况且,那些“要塞”最终都会被俄国人占领,而“要塞”守军则被俘或被歼。不幸的是,希特勒找到了那种战术的热心拥护者——“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元帅。布施驳斥了他的集团军司令们的一切怀疑,特别是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上将一再表示的忧虑,他断言受到合围的“要塞”将拖住敌人十分庞大的兵力,所以其他地段缺少被围于要塞的这些部队不会严重影响德军的行动。后来的俄军夏季大进攻,极为雄辩地证明莱因哈特和所有赞同其观点的人是多么正确。

   集团军群长官起初计划在解科韦利之围以后,继续实施战役,并同坦克第4集团军协同,逼科韦利南北的敌人进一步东退,以缩小两个集团军群的翼侧,互相间建立更巩固的联系。但是这一计划注定无法实现,因为“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没有必要数量的兵力。只靠第2集团军的兵力去完成那样艰巨的任务,当然是不可能的。

   “中央”集团军群正面宽度现在已扩大到1,100公里,集团军群长官只有44个师防守这一正面。第6航空队在最危险地段不断以奋不顾身的行动支援地面军队,尽力改善他们的困难处境。此外,德军航空兵还昼夜实施空中侦察,协助察明敌进攻准备,使德军有可能变更相应部署,抗击敌人进攻。不过,第6航空队也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兵力转隶其他方面军,最后只留下2个强击机大队,1个压制坦克的大队和3个歼击机大队。

   很快来临的解冻天气使普里皮亚季沼泽地变得完全不可通行。第聂伯河则河水四溢,多处发生泛滥,这种天气中断了一切战斗行动。集团军群长官考虑到自己南翼的困难处境,完全有理由惶恐不安地看待一天天接近的夏季。不过,他们相信自己久经征战的师是有战斗力的,因此认为自己能够抗住敌人哪怕很强大的突击。这样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是尤其危险的,因为俄国人从1944年秋季起,已把“中央”集团军群正面看成次要正面,他们虽然力图在这里以局部而又很猛烈的冲击牵制和消灭德军兵力,但从来没有同时在数个方向实施过强大突击。

   10、夺取罗马和争夺亚平宁山脉

   向罗马挺进

   同盟国军队1944年1月在内图尼亚附近登陆和随后对德军“西南”集团军群 [ 译者注:即“C”集团军群。 ] 进行的战斗,到临近3月份时仍未在意大利战场引起转折,此后,由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同盟军第15集团军群便暂时停止进攻。它的当前目标仍然是罗马。自从同盟军1943年9月在意大利登陆以后,夺取意大利首都已成为十分现实和伸手可及的目标,现在终于要实现这一目标了。考虑到即将入侵法国的前景,同盟军认为在意大利组织新进攻时,最好牵制住在这里抵抗的德军兵力,并尽可能再吸引一些德军来这个战区。新进攻定于5月开始。

   由于敌人在内图尼亚地域建立了登陆场,德军“西南”集团军群的处境已困难得多了。现在德军指挥机构要考虑敌人同时在登陆场和第10集团军正面进攻的可能性。虽然德军重新拨出3个快速师编成了预备队,后方还有一个“赫尔曼?戈林”师(诚然,它是预定调住法国的),但是这些预备队明显不足以抗击敌人可能从两个方向实施的突击。派出预备队每次都要使本来就已过分拉开的战斗队形遭到削弱,在这样的战斗队形中,师预备队实际上不超过一个营。因此,令人疑惑的是,德军各集团军在实施坚守防御时,能否在敌人可能于4月初发动的进攻中支持住。但是,希特勒强令实施那样的防御计划,凯塞林则表示支持,尽管两个集团军司令都指出部署和兵力对比对德军不利而表示反对。他们预感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况且从总的军事形势来看,根本不能指望得到新锐兵力,因此,节省现有兵力至关重要。

   假如集团军群长官知道,敌人终于从意大利战争在此之前给他们带来的许多失利和挫折中吸取了教训的话,他可能也不会再对这些反对意见置若罔闻了。亚历山大将军决定结束在此之前沿整个半岛正面分散兵力的作法,而在自己的南翼建立强大的集团。由美军1个军和在那时以前已发展到4个师的法国远征军编成的美军第5集团军,集中在加里利亚诺河下游非常狭窄的正面地段。在右面同它相邻的是英军第8集团军的一个军,它应沿利里河河谷并在卡西诺高地附近进攻,同它并肩占领出发地位的是一个波兰军,该军任务是在卡西诺以北推进。第8集团军还有辖3个师的一个军作为预备队。

   在进攻开始前几个星期,同盟国空军不断实施空袭,破坏了德军后方的公路和铁路。

   同盟军两个集团军这次也十分巧妙地隐蔽了集中军队和占领出发地位的行动,所以当同盟军于5月11日晚对德军防御阵地实施真正的狂风射时,那里顿时乱作一团。这种射击甚至在夜间也严重阻碍补给,并且完全破坏了一切有线通信,在进行虽然只持续40分钟,但却异常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敌人各师对第10集团军发动进攻。法军以占很大优势的兵力对总共只有1个德军师防守的佩特莱拉高原实施的突击,很快就取得了重大战果。在南面防守的1个德军师也未能击退美国人的冲击。敌人两个军都具有适于山地行动的良好装备,仅因如此,它们就比在当面防守的德军师占很大优势。在敌人实施一系列包围和突破后,德军两个师被击溃,退到了丰迪地域,在那里预先构筑的斜切阵地上得到了调去的预备队的加强。“西南”集团军群长官继续坚持他的实施坚守防御,不惜任何代价制止美军第5集团军左翼与内图尼亚登陆场军队会合的计划。为此,他于5月18日前把3个预备队师中的2个投入了战斗,于是,在经过反突击后重新从敌人手里夺回的泰拉奇纳(特腊契纳)到利里河与萨科河汇流点这一新地区暂时组织了防御,阻住了敌人的推进。但是,敌人在这里的压力仍然很强。德军集团军群长官按部就班地实施自己的计划,当英军可能在利里河河谷突破时,他便把第3个预备队师也投入了战斗。在这个军的猛攻下,德军于5月16日放弃了可能遭到翼侧深远包围的卡西诺修道院和高地。由于波兰那个军未能在卡西诺以北突破,这一地段的情况还算不坏。美国人和法国人当时则异常顽强地在莱皮尼山以优势兵力向西北方向继续发展进攻,因此,他们不但已深入第10集团军翼侧,而且已同时进至在登陆场四周设防的第14集团军后方。还必须考虑到,美国人任何一天都可能由登陆场地域发动进攻,而德军的所有预备队却都耗尽了。看来,美国人在这里也有意识地使用1月份登陆时使用过的那种战术:首先在第10集团军正面采取进攻行动,以在这里牵制尽可能庞大的德军预备队。

   第14集团军长官从敌人进攻一开始,就越来越担心地注视着友邻集团军正面的战事发展。结果它不得不再调出一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去加强第10集团军的防御。现在第14集团军要以受到削弱的5个师去击退敌人可能以人数至少多一倍的5个师实施的突击,而敌人在技术装备方面还占有压倒优势。5月23日清晨,敌人实施猛烈炮火准备后,在空中支援下由登陆场地域转入进攻。小部兵力向位于阿尔班山山脚下的阿普里拉方向突击,基本兵力则由奇斯泰尔纳地域沿莱皮尼山和阿尔班山之间的谷地突击,显然企图向卡西利纳公路方向突进并攻占瓦尔蒙托内。敌军4个师在奇斯泰尔纳西北楔入了德军防御。人数比敌人少得多的防御者在敌人进攻第一日就损失了一半兵力和大部分反坦克兵器。第二日,敌人发展既得胜利;5月25日,美军第5集团军与由登陆场地域进攻的军队在泰拉奇纳建立了联系。

   法国军也开始由莱皮尼山东坡向东北方向,即向利里河和萨科河推进,英军第8集团军则以重兵沿利里河河谷进攻。第10集团军及时退过了梅尔法河,从而使自己的中央避开了南面的包围。当敌人于5月25日在韦莱特里和奇斯泰尔纳之间的第14集团军正面几乎完成对瓦尔蒙托内方向的突破时,不但第10集团军,而且德军整个集团军群的情况都变得严重多了。但是,美军长官在这关键时刻犯了后果严重的错误。美国人不是向当时只剩下德军被击溃各师互不协调的残部的谷地挺进,而开始加宽楔形突击正面,认为自己已强大到可以同时在阿尔班山以西向罗马发动进攻的程度。但是突破尚未完成“赫尔曼?戈林”师的先遣部队就出现在谷地里了,原来,德军最高统帅部已最后把该师留给“西南”集团军群指挥。由于得到了这一增援,第14集团军便在5月30日以前挡住了敌人,使其未能向瓦尔蒙托内实施决定性突破,有时甚至还能转入反冲击。在阿尔班山以西防守的德军,仅以丧失小块地区的代价,就阻住了敌人在这里的进攻。敌人在莱皮尼山和阿尔班山之间的谷地集中4个师后,才于5月30日夜间突至瓦尔蒙托内,该地遂于6月1日失守。美国人从北面保障自己的翼侧,以主力转向罗马。在卡西利纳公路两侧和阿尔班山防守的第14集团军残部被迫向西北退却。在这种再也无法阻挡的猛攻下,第14集团军在阿尔班山以西的防御也受到了威胁。因此,集团军长官命令在这里防守的部队于6月3日夜间与敌人脱离接触,退过台伯河并放弃罗马。后卫在罗马以东一直坚持到次日下午,减少了渡过台伯河的困难。德军长官有意避免争夺圣城,所以连台伯河上的桥梁都未加破坏,虽然他同敌方协商使该城中立化的一切努力都毫无结果,同盟军甚至通过电台号召罗马市民积极参加驱逐德国人的斗争。

   幸好,看来罗马比溃退的德军第14集团军更能吸引美军第5集团军沿阿尔班山两侧进攻的那些兵力。当时的问题是,由于第14集团军在瓦尔蒙托内附近的阵地被突破后迅速退却,由于两个集团军翼侧之间随之出现了缺口,第10集团军便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它无法利用第14集团军5月25日至31日在瓦尔蒙托内以南进行成功抵抗所争取到的时间及时让自己被击溃的西翼与第14集团军东翼会合,因为集团军群长官希望通过“赫尔曼?戈林”师进入战斗,消除第14集团军正面的危机,而不准第10集团军退却。

   在第14集团军被迫放弃瓦尔蒙托内和退过台伯河之前,第10集团军在萨宾山地域还处于突出的位置,而且它的主力集中在利里河与萨科河汇流点附近。由于它最初是正面向东防御的,所以只好把右翼后拉,使它正面向南和西南,最后在萨宾山山坡上设防。当这一翼还受到较深远的包围甚至迂回时,不可能指望第10集团军能恢复同第14集团军的联系,更不用说它的退路还可能被切断了。需要火速消除这一威胁,当前要保障拉得很宽的翼侧。从萨科河与利里河河间地带退却,只能利用两条从萨宾山西坡通过的狭窄山路,因为通往罗马的主要道路已被敌人掌握。集团军长官立即向西北方向派出了强大的摩托化部队,它们应首先在蒂沃利,然后在罗马东北的台伯河附近掩护集团军翼侧,并恢复同第14集团军东翼的联系。实施那样的行军,同整个集团军很快就要进行的退却一样,是不容易的。由于敌航空兵进行袭扰,只能在夜间经狭窄而十分曲折的道路和街道小而弯曲的山村行进。在这样的地段会不断造成堵塞,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抢修队要进行不知疲倦的工作去修复被敌航空兵炸毁的道路。经常到拂晓前,军队还在路上缓慢前进,假如晨雾未在山谷上方弥散成救命的雾幕,敌人就可以对他们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现在,派去掩护翼侧的部队正在实施艰难的行军,在萨宾山山坡防守的集团军其余兵力正在抗击进攻之敌的冲击,并逐渐转入后卫战斗。当德军6月4日放弃罗马时,后卫一直还在萨宾山山坡和利里河上游地区防守。当时集团军拉开的翼侧在苏比亚科和蒂沃利两地域勉强得到了保障。集团军中央和左翼军队没有受到直接威胁。在敌人不很强的压力下,他们沿几条大路向北退却。

   在同第14集团军恢复直接联系之前,西翼一直受到威胁。第14集团军退到台伯河对岸,一共只救出5个师的残部,其总人数不见得有一个完整的师多。而在这可怜的残部当面行动的,是美军整个第5集团军和英军第8集团军左翼——总共有9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但是同盟军不但没有立即调转东翼去进攻一直向南突出,直到现在才撤退的第10集团军,而且也没有对第14集团军实施坚决追击。诚然,亚历山大将军已命令军队组织追击,并认为这是特别重要的任务,但由于部队和各级分队的指挥官墨守成规,这个命令并未执行。美军第5集团军起先在6月5日夺取了台伯河右岸罗马周围的登陆场,随后又在第二日从该登陆场有计划地转入进攻。英军左翼也发生了同样情况。在现有12个师中,只有6个师参加进攻,5个师编为预备队,1个师留在罗马作为卫戍部队。第14集团军后卫且战且退到布拉恰诺湖。只有德军东翼出现了危险态势,英军已推进到奇维塔卡斯泰拉纳。令第14集团军奇怪的是,敌人竟没有利用这一战果,于是情况缓和下来了。

   第14集团军与第10集团军没有直接联系。第10集团军长官非常担心敌人只以一部兵力追击第14集团军,而主力将对第10集团军拉开的右翼实施突击。早在6月4日,他就派部队前往里耶蒂(里埃提)和特尔尼,以封锁通到那里的道路。这些部队不得不承受英国人的突击,但由于英国人只沿道路进攻,这一突击被击退了这些措施消除了直接威胁,但是第14集团军目前仍没有什么战斗力,这种威胁随时可能在更北面的某地出现。这时,已给该集团军派了援兵。由德军最高统帅部战略预备队中调出的3个师正在开进中。其中一个师由苏联的突厥战俘编成,但该师参加作战是不能胜任的,只能用来对付游击队。其编成中的许多士兵投奔了敌人。新建的野战航空兵师也有许多编制上的缺陷,人员的素养又差,这些都是不能靠勇敢行动来弥补的,因而造成了严重损失。对第14集团军来说,第10集团军出于自己的利益同意转隶它的3个摩托化师,价值要大得多。还要过好几天,这些军队才能沿难行的山路赶到。但是第14集团军在这艰难的几天中也坚持住了,到6月14日,它又辖了7个师,虽然各师素质不一样。同第10集团军终于在奥尔维耶托地域恢复了直接联系。这时莱梅尔森将军已接替马肯森上将担任第14集团军司令。

   意大利战场的紧张局势刚刚有所缓和,希特勒就再次要求停止退却,转入坚守防御。集团军群奉命尽可能在奥尔贝泰洛、斯波莱托、奇维塔诺瓦一线设防,只在极不利情况下才能在中央退到特拉西梅诺湖。但是在收到这一命令之前,其中指出的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地区就已部分被敌人占领。最高当局认为兵力对比已允许停止退却,实际上完全忽视了现实情况。这很快就在第14集团军正面表现出来了,当时敌人正对其西翼施加特别强的压力。6月20日,德军两个集团军都到达最高统帅部指定的地区,但只暂时守住了这一地区。敌人对第14集团军西翼军队的攻击已大大加强,致使这些军队无法遏止地溃退下来。关于进行更顽强抵抗的无休止的号召是徒劳的,这些号召只起过一次作用。当德军企图在与厄尔巴岛同纬度地区停止后退时,敌人从行进间突破了德军薄弱的防御,但其推进在切奇纳河被神奇地阻住了。如果不改善兵力对比或通过选择较有利和较坚固的阵地来提高德军防御的稳定性,那么柏林关于转入阵地防御的一切命令都是无法执行的。

   争夺北亚平宁山脉

   6月底的战事结束后,对“西南”集团军群来说,最坏的处境总算成为过去了,它又逐渐得到了可靠的立足点。其原因不单因为它集中了全部兵力(虽然集中得很慢),而且因为敌人的部署发生了很大变化。攻占罗马10天后,同时指挥意大利战区的近东盟军总司令威尔逊将军收到了驻华盛顿同盟军总参谋部 [ 俄译者注:这一机构的正式名称是同盟军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 [ cdhyy注:另一译法:参谋长联席会议 ] 的命令,要求亚历山大将军从意大利同盟军集团编成中抽出法军和美军各1个军,准备在8月份用于法国登陆。威尔逊表示不同意那样的决定,他也提出了一个计划,这一计划规定用从意大利撤出的一些师和其他兵力在伊斯特拉半岛(亚得里亚海北岸)登陆,经卢布尔雅那和匈牙利平原推进。威尔逊认为,以这种战役可以极为有效地支援西线,因为照他看来,德国人为抗击指向欧洲心脏的这一突击,将被迫从西线调重兵到这里来。他估计,依靠这种战役可以大大加快欧洲战争的结束。也许,威尔逊在这种情况下只充当了丘吉尔的传声筒,后者已不止一次把自己看来未得到罗斯福赞同的政治意图塞进军事计划。美国人仍然坚持在法国集中决定性力量的观点,并强调他们在法国迫切需要辅助港口,以便能够在欧洲使用自己的一切兵力。华盛顿的命令得到了执行。作为调出两个军的替代,亚利山大得到了另外几个战斗经验较少的兵团,其中有一个巴西军,若干希腊部队和新建的意大利部队,还有一个犹太人旅。但即使在这以后,他的优势仍然相当大,以致今后也能迫使德军就范。

   随后两个月中,德军集团军群相继退到了已进行长时间工事构筑的亚平宁防御地区。它要在这里彻底阻住敌人的推进。在整个7月份,阿尔诺河接近地展开了紧张战斗。敌人仍然对第14集团军西翼实行最猛烈的攻击。但是,该集团军在此之前已进至较便于防御的地形,敌人在这里只能沿几条由南向北伸展的道路前进,而集团军在这些道路建立了强大的屏护队。直到7月月中,美军第5集团军才通过这一地区,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向阿尔诺河推进。7月18日,里窝那失守,到7月23日前,美国人已在河口到佛罗伦萨以西地域的宽正面上进抵阿尔诺河。但是他们在这里停住了。第14集团军东翼军队和第10集团军在阿尔诺河中游以南对敌人实施了比以前顽强得多的抵抗。英美集团军群因撤走用于法国登陆的那些兵团而进行的一系列部署调整,对此也有影响。德军逐渐由波季邦西、阿雷佐地区向北退却,但继续扼守着佛罗伦萨周围的大弧形阵地,依托这些阵地进行艰苦战斗。敌人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缓慢前进。8月4日,第14集团军后卫炸毁了阿尔诺河的桥梁,美国人直到8月10日才在该河北岸建立了一个不大的登陆场。

   这时,第10集团军中央已在阿尔诺河上游和台伯河之间有组织地退却到亚平宁山脉南坡。敌人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加强了攻击。在这里进攻的英国人已在6月月中被波兰军所代替。波兰人利用坦克优势,拼命压迫在这块便于使用坦克的地区防守的德军部队。在7月月中以前,德军有一个师一直还在安科纳以南和西南坚守。到8月10日前,该师处境已相当危险(这种处境要再调一个师来才能改善),于是只好撤过切萨诺河,在这里阻住了波兰人的推进。

   在第10集团军进行这次退却过程中,游击队的行动已相当猖獗,这里多是山地,其中有许多掩蔽物,游击队利用了这样的地形。同盟军对意大利游击队提供支援,并定期向他们供应武器。游击队破坏桥梁,在路上设置障碍,对运输纵队进行袭击,颠覆满载军用物资和军队的列车,从而在后方造成了恐慌,使德军指挥机构在一些地方甚至不得不从前线撤回部队,以平息这种胡作非为。但是,无论是在这里还是以后在意大利北部,游击队都不能对作战进程产生真正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行动在居民中只得到微弱的响应。人们渴望安宁,希望尽可能置身于战争之外,其中多数人对德军甚至是亲善的。同盟军通过支援游击队,得到的是真正损人害己的“法宝”,因为受他们的鼓励的思想,战后使意大利人民遭到的苦难,要比战时使德军遭到的苦难大得多。德军在这里不得不象在其他战线一样,采取令人厌恶的行动。对于德军有时因为敌人摈弃传统作战方式而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也应从这一角度来看待。

   同盟军在整个正面逼近了北亚平宁山脉,德军称为“绿色防线”、而同盟军称为“哥特防线”的防御地区就在这里延伸。当时这一防御地区正由后方分队和托特组织继续进行构筑,在退却军队占领之前,还专门派出战斗分队参加构筑。在各沿岸地段——利古里亚海沿岸的卡拉拉以南和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福利亚河以北,进行了规模最大的防御作业。所有山间通道都有坚固的支撑点掩护。但是,各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则由于面积大和兵力、器材不足,工程构筑很差。

   可以预料同盟军将会改变自己的主要突击方向。在皮斯托亚、摩德纳一线以西,亚平宁山脉陡然向利古里亚海递降,只留出一条狭窄的沿岸地带,由比萨到拉斯佩齐亚70公里长的公路就在这一地带通过,在山中与海岸平行的塞尔基奥河河谷,同样容易遭到封锁。该河谷通往东北方向的几个分叉,都被山脉堵住,而那座山只有几条上下坡都很陡的山间通道。因此,敌人在北亚平宁山脉西部实施突破的可能性最小。有许多山路穿过其间的北亚平宁山脉中部不那么险峻。敌人在这里向博洛尼亚(波伦亚)方向突破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北亚平宁山脉缓慢递降的东北坡能给敌人提供进攻的广阔场所,所以这里也存在类似的威胁。这里还有一点能使敌人动心,就是有可能打开通往波河河谷的缺口,这将导致整个亚平宁防御崩溃。在这一地区,只有流入亚得里亚海的许多河流可能成为进攻的障碍,这些河流全都没有例外地需要强渡,这自然会延缓推进。这样就很难说敌人会选择哪一个方向。

   因此,德军集团军群要考虑到两种可能性,此外还要考虑到敌人重兵在自己的后方(热那亚湾或亚得里亚海沿岸)登陆的威胁。这样,海岸防御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种防御部分由当时已经壮大的法西斯共和国军队实施,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大量德军。但是,在防守地段很宽的情况下,这种防御基本上只等于监视海岸和集中较大兵力于受威胁特别大的地点,如西部的拉斯佩齐亚和热那亚及亚得里亚海沿岸各重要港口。

   亚历山大将军起初指望夺取罗马后,他就能不在亚平宁山脉附近耽搁,从行进间把德军两个集团军赶到阿尔卑斯山。不过,同盟军在这一计划破产后也仍然力图在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意大利战争。他们认为,如果既能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又能在山地向博洛尼亚方向实施突破,那么他们是能圆满达到这一目的的。他们预先把第14集团军赶进了山地,变更了自己的部署,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在第14集团军当面,美军第5集团军于8月底前被阻于阿尔诺河旁。对第14集团军来说,这种喘息时机再合适不过了,因为集团军可以在这段时间中整顿和补充自己被击溃的师。但是它又再次受到削弱,被抽走了3个最有战斗力的师,其中1个师在敌人于马赛附近登陆后被调往滨海山脉,另1个师被派到法国。第3个师转隶第10集团军。8月25日,美军第5集团军从佛罗伦萨地域实施了一系列冲击,这些冲击初看起来不很危险,其结果不过在阿尔诺河北岸建立了一个大登陆场。但是,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第14集团军获准由8月30日起退至构筑完毕的亚平宁防御地区。美国人只限于尾随第14集团军退却部队推进。正象德国人所推测的那样,他们并不打算在这一地段突破,于是,这里的战斗行动便具有阵地战性质,双方都使用战斗力最差的师。交战中的一方只偶尔采取局部性行动。

   8月底前,同盟军在正面其他地段也变更了兵力部署。此后对博洛尼亚方向和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实施的进攻行动,使德军两个集团军在随后几个月经受了非常严重的考验,这不仅因为地面兵力对比越来越不利,而且因为在德军后方直到阿尔卑斯山,敌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它的经常和毫无阻碍的行动,仅仅在天气不适于飞行时才中断。波河上的所有桥梁很快就被敌人空袭炸毁了,修复也徒劳无益,因为它们立即又会被炸毁。补给只能在夜间借助门桥进行。经布伦纳山口的道路由于遭空袭,经常会在某处被毁。虽然修复它对于这里的抢修队来说是一种无止境而又徒劳的苦役,但又迫切需要这样做,否则整个集团军群的补给就会陷于瘫痪。帕丹平原的大路经常是笔直的,而且得不到空中掩护。昼间在这些大路和由空中能很好观察到的山路上进行任何移动都是不可能的,至少也会发生长时间阻塞,往往还会造成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武器、弹药特别是油料储备的消耗越来越大,给作战带来了额外的严重困难。

   尽管有这么多困难,尽管希特勒固执地要求守住已经没有任何战术意义、只能消耗兵力的防御突出部,德军集团军群仍于1944年秋打破了敌两个集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切企图(它们把向博洛尼亚和在亚得里亚海沿岸突破视为这样的胜利)。

   8月底,英军第8集团军开始在宽正面上沿亚得里亚海岸进攻。参加这一进攻的除波兰军外,还有1个加拿大军和1个英军军。第8集团军以这些兵力冲击第10集团军东翼,迫其退至福利亚河预先构筑的阵地。但是第10集团军由于缺乏兵力,这一地区也无法守住。在这里,耗费很大力量构筑的“绿色防线”,并不象预料的那样坚固。集团军群长官不断从正面中段调遣援兵,逐渐把第10集团军东翼的兵力扩大到6个师,使其能在里米尼和马雷基亚河以南就阻住进攻之敌。但是,现在英军集团军已到达帕丹平原入口附近了。

   9月10日,英军和美军各一个军在美军第5集团军进攻地带对当时位于皮斯托亚市以北山坡和锡耶韦河上游北岸的德军两个集团军相邻翼侧实施突击。情况特别严重,因为集团军群长官为了防止敌人在东部沿海地区突破,已大大削弱正面中段兵力,现在敌人就在那里开始进攻。英国人和美国人实施的这一不断由纵深得到增强的猛烈突击,于9月17日以突破两集团军接合部的德军防御而告结束,于是,进攻的同盟军于9月21日前推进到了菲伦祖奥拉。为了制止敌人向博洛尼亚实施最后突破,集团军群长官不得不从亚得里亚海沿岸撤走庞大兵力,而不顾英国人还在那里继续进攻。第14集团军也被迫从其未遭冲击的防御地段撤下兵力,但是这些兵力开赴受威胁地域的速度很慢,因为它们要在山地走相当远的绕行路。到10月初前,美军第5集团军实施并已显著扩大的楔形突击已接近博络尼亚,相距仅25公里。美国人不断加强猛改(特别是在第14集团军东翼)。亚历山大将军已向博洛尼亚抵抗战士发表广播讲话,宣布解放时刻已经来到,号召他们到处对德国人实施单独或集团袭击,以此配合局盟军解放城市。这个为时过早的号召带来的唯一结果,是德军在不顺从的城市里采取了一系列非过火不可的残酷镇压措施。敌进攻军队还在距博洛尼亚8-15公里处,即城市跟前最后一座山的山坡上就遇到了德军的顽强防御。由于经过考验的伞兵第1师及时进入战斗并积极参加防御,在两天中实施不间断冲击的美军第2军遭到了毁灭性的回击,被迫于10月27日几乎在就要达到目标时放弃了实施突破的进一步企图。

   但是,在9月10日对博洛尼亚发动进攻同时,英军第8集团军在亚得里亚海沿岸恢复了冲击,就猛烈程度而言,这些冲击超过了在此之前德军经受过的一切冲击。有时,这些冲击使德军防御在许多地段被突破,只有被打散的几股防御者死守住有利的天然地形,进行激烈抵抗。德军放弃里米尼后,终于在马雷基亚河对岸组织了多少坚固一些的防御。暴雨使敌空军无法行动,稍微减轻了它造成的压力。另外,敌人有生力量和坦克已遭到重大损失。但是,为了不让敌人实施新的突破,第10集团军东翼只好实施阻滞战斗。在这里行动的坦克第76军在每一条与战线平行的河流,都进行时间或长或短的抵抗,每当敌人可能再次突破德军防御时,即同它脱离。10月20日,德军不得不放弃切塞纳两侧的萨维奥河阵地,到11月初,该军已退过拉比河及龙科河下游,11月9日,它放弃了弗利。在墨索里尼过去居住过的这一城市,他的拥护者为数还很多,这里首次发生了居民对同盟军的敌对行动,使它不得不在城里留驻庞大卫戍部队。坦克第76军向蒙托内河退却。英军第8集团军企图以5个师在特别猛烈的炮火准备和庞大航空兵支援下沿艾米利亚公路 [ 译者注:有的书称为第9号公路。 ] 向法恩扎突破,但这一企图以失败告终。在11月21日至25日进行的5天战斗中,德军3个师击退了敌人一切冲击。英军各师已大伤元气,需要有一些喘息时间。现在德军防御也出现了新的困难。由于亚得里亚海沿岸是继续向北伸延,而山脉是西北走向,所以退却的德军每向北退却一步,其防线就要加长一些。英军第8集团军立即利用了这一情况,现在它企图不但沿艾米利亚公路突破,而且向拉韦纳方向挺进。德军投入勉强调集的最后一些预备队(若干机枪营、自行火炮营和反坦克炮兵营),才暂时制止了敌人的决定性突破。英军集团军在12月继续推进,逐次在艾米利亚公路地域和亚得里亚海沿岸实施突击。在沿岸地区,瓦利迪科马基奥湖以南的情况到1945年1月已经很危险,当时敌人由于实施突然袭击已进抵该湖,切断了德军东翼与大海的联系。平坦的湖泊区北部被一条铁路线所贯穿,该地区对德军防御只起着不可靠的翼侧掩护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德军北翼,必须从正面其他地段撤出本来就少的兵力。

   在圣诞节前后,第14集团军以德、意军各1个师的兵力在塞尔基奥河河谷实施反突击,其目的本来不大,就是减弱敌人对第10集团军的压力。但是这次反突击的后果却极其出人意料。反突击进行得如此突然,竟使惊慌失措的美军黑人师的正面在宽达数公里的地段被突破,敌炮兵靠急忙变换发射阵地才免于被歼。敌军指挥机构甚至担心德军会向卢卡突进,于是调遣所有空军来抗击德意军反突击,而实施这一反突击的目的正在于此。但是,出人意料的不单是敌军指挥机构的担忧,而且还有德军最高统帅部对这次反突击的反应。最高统帅部并不同意这次反突击,因为它是在敌人特别薄弱的地段实施的,据说最高统帅部拟在这年春季对敌西翼作战时,在这一地段实施旨在夺取佛罗伦萨的反攻。最高统帅部早在1944年底就已沉醉于那样的幻想了。

   1945年1月,意大利出现了罕见的严寒。无论是亚平宁山脉还是帕丹平原,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英美联军统帅部暂时停止了自己的进攻行动,它对这些进攻行动的结果是不满意的,因为英美军尽管集中了全力,又遭到了惨重损失,却没能象他们热烈期待的那样结束意大利战局。当然,从整个战争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当时无论在东线还是西线,战争结局都已最后和不可改变地注定了。

   11、潜水战计划的破产

   1943年春在北大西洋进行的潜水战,由于这一区域得到周围的空中掩护并使用了新的英制雷达而遭到了彻底失败。在这以后,还剩下几个未受同盟国空军控制的重要海区。首先是亚速尔群岛以南海区,以及巴西、圭亚那和西非海岸附近海区。德军潜艇便把自己的作战行动转移到那里。自从同盟军在北非,随后又在意大利登陆以后,亚速尔群岛以南海区就开始给他们带来特别多的烦恼。在同盟国的坚决要求下,葡萄牙政府于1943年10月12日同意给予在亚速尔群岛修建海军基地的许可。这些基地的修建工作在11月初完成后,便又有一个辽阔的海区处于同盟国空军的控制之下。现在,护航运输队在北大西洋天气不良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空中掩护向南航行了。无论是奋不顾身作战的潜艇人员做出的努力,还是通过把潜艇作战行动转移到最遥远海区的尝试,都无法改变现状。敌人商船队的总吨位在不断增加,虽然随后几个月受到的损失还是相当大(约30万吨登记吨),但已能绰绰有余地满足军队的需要。这一切说明防潜斗争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

   就连希特勒和德国海军司令部寄予很大希望的两项发明,也未能使德军在海上夺取决定性胜利——当时认为,只要取得这种胜利,美国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就会同欧洲战区隔离。其中一项发明是音响鱼雷。它的重要优点是当它向敌舰发射时,能追寻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因而能自动寻找目标。这种新兵器首先用来对付掩护护航运输队和制止潜艇攻击商船的作战舰只。起初新式鱼雷的缺点是它对航行很慢或航速超过12节的军舰发出的声音不能感应。过了一些时候,它的“听力”才得到提高,此后,鱼雷对航速18节以内的舰只便都能感应了。1943年9月开始使用这种鱼雷,曾产生一切新式武器所特有的明显效果。但是,飞机却仍然是潜艇的危险敌人,而且英国人想出了相当简单但很有效的办法来对付音响鱼雷,就是在军舰尾部用电缆拉着一个能发出声音并妨碍鱼雷音响装置正常工作的特种仪器。

   另一个最重要的发明是1944年夏季开始使用的潜艇“通气管”,这种装置是一个进气管,它的用途是给潜艇补充新鲜空气。潜艇装上“通气管”后,即使处于潜水状态,其柴油机也能工作,而在此以前,它在潜水状态中只能使用电动机,而电动机的蓄电池消耗较快,当蓄电池借助于柴油机进行充电时,潜艇不得不长时间停在水面上。现在潜艇根本不必露出水面,终于能够免受致命的空中威胁了。由此产生的缺点是,潜艇处于潜水状态时不能加快速度,侦察和观察能力进一步降低,结果,它们在袭击敌护航运输队时,机动性就比过去小得多,而且根本不可能和敌护航运输队比速度。由于这一原因,潜艇主要使用在英国西海岸港口接近海域,因为敌船在那里活动特别频繁,而德军潜艇则可以在那里设伏。英国防御又面临着它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现在主要危险在港口接近海域,所以这里集中了许多反潜兵器。但是,还需要进行几个月紧张工作,才能采取相应措施对付德军新战术,结果,英国护航运输队便要克服很大困难。最困难的是要从飞机上发现埋伏在近海礁石间的德军潜艇。能准确记录潜艇发出的声音的仪器有助于测定它们的位置。1944年夏季失掉比斯开湾和拉芒什海峡沿岸诸港口后,使用德军潜艇就困难多了。从1944年秋季起,德军潜水舰队只好驻泊挪威港口卑尔根,由于潜艇水下航速小,新基地离它们的主要作战海域又远,它的效率便显著降低。此外,英国人依靠良好空中侦察,在一些潜艇由卑尔根驶往设得兰群岛地区时击沉了它们。因此,德国寄托在这一新发明之上的厚望没有实现。

   新的、水下航速为10-16节的快速型潜艇装备尚少。水下航速达25节的较完美的潜艇研制工作,直到战争结束时也没有脱离试验阶段。潜水战在1943年夏季已过了鼎盛时期。虽然邓尼茨在1943年1月底取代了雷德尔,并把德国海军的主要力量全都转到潜水战上,但就是在他富于朝气的领导下,潜水战也没有对敌人产生决定性的威胁。任何因素也不能消除决定因素的影响。潜水舰队无法阻碍敌船总吨位的不断增长,也不能对付掌握制空权的敌空军。潜水舰队进行的斗争只能证明潜水人员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战争六年里参加作战的1,160艘潜艇中,有651艘被敌人消灭,98艘在战争结束时被艇员凿沉。33,000名潜艇艇员葬身海底。任何其他军种的德军在面对死亡进行坚贞不屈的搏战时,都不会比潜水舰队的德军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