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第四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第四

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第四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第6装甲集团军是德军发起阿登反击战的主力部队,其任务是直插美军心脏。在参加战斗的三路德军中,它的装备最好。

        尽管德军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而且占有数量优势,但第6装甲集团军还是遭到了美军的顽强抵抗。 希特勒在战前曾经预测,在德军的突袭之下,美军必将陷入极度恐慌的混乱之中。然而,在整个战线上到处活跃着由美国大兵组成的小分队,彻底粉碎了希特勒的预言。

   1944年12月16日凌晨5时30分,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与其他德军部队一起向盟军发起了进攻。第6装甲集团军是三支德军进攻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下辖5个伞兵师和国民掷弹兵师、4个党卫军装甲师和1000多门火炮。与其他参战部队相比,第6装甲集团军拥有许多优势:首先,它的人员装备良好,作战经验丰富;其次,它的补充人员在没有加入战斗前接受了良好的训练;另外,它的补充人员大都比较年轻(充满激情),而其他部队的补充人员要么来自德国空军,要么是一些超龄老兵。按照德军规定,除非在特别危急的时刻,一般不会用超龄老兵作为补充兵员。

   作为主攻部队,第6装甲集团军被部署在最佳进攻位置,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尽管它的炮兵部队要比其他两路德军的炮兵部队实力要强,但由于自行火炮的数量较少,部队机动性受到了限制。此外,它的工兵部队的力量也较弱,而在进攻战役中,工兵部队在扫除敌方障碍、清除地雷以及修路架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6装甲集团军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用于掩护步兵进攻的攻击火炮的数量太少,只有伞兵第3师(作为步兵使用)配备完整的攻击火炮部队。从第6装甲集团军的火炮配备中可以看出,其他部队在步兵推进时也将存在火炮短缺的问题。虽然第6装甲集团军拥有出其不意的巨大优势,但其在关键环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将意味着,盟军一旦能够在德军第一轮攻击之后稳住阵脚并组织起有效防御,那么德军的进攻计划并不会轻意得逞。

   第6装甲集团军担负的攻击任务北起蒙绍,南至距洛斯海姆3英里的克莱温克尔。由于地形复杂,此路德军的战线要比南路德军狭长:对于德军装甲部队来说,在越过上法涅高地之前,必须绕开上述复杂地形,以狭长的队形向前艰难行进。

   作战计划

   按照德军作战计划,担任尖刀部队的是党卫军第1装甲军和第67军。尽管编制相同,但两支部队的规模差别很大,第1装甲军下辖2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而第67军仅有2个步兵师。在计划的制定阶段,德军在究竟是利用坦克还是利用步兵打前锋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议,迪特里希认为应当用装甲部队担任前锋,却遭到莫德尔的反对。莫德尔认为,第1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应当担任攻坚任务,突破美军在乌德布莱斯一侧的防线,一旦突破成功,大规模的步兵将迅速占领通向前线的交通要道,随后装甲部队迅速挺进,直插战略要地列日。当这一系列行动结束之后,第67军将攻击蒙绍的一侧,穿过连接穆岑尼赫和埃尔森博恩的公路,然后向北部和西部挺进。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越过上法涅高地的高沼地,随后与冯·德海的伞兵部队会合。在伞兵部队和许多威力强大的“猎虎”坦克歼击车的支援下,第67军的步兵部队将驻守在锡默拉特-奥伊彭-林堡一线,从而建立起一道侧翼防线。该计划意味着第6装甲集团军下辖的5个步兵师将为党卫军第1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提供侧翼掩护。当5个步兵师在克林凯特和罗赫拉特之间发起攻击,并且穿过北部的洛斯海姆缺口之后,党卫军第1装甲军的2个装甲师作为第二梯队随后跟进。根据德军计划,加上作战准备时间在内,德军可以在24小时内攻破美军防线。同时,德军装甲部队在第二天将越过上法涅高地,并在第三天对默兹河发起攻击。一旦上述作战计划得以实现,德军将在第四天拿下默兹河渡口。

        我们参加了一个正式会议。在会上被告知,我们这支部队将成为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部队所有人员都被集合在这里,其中包括空军飞行员、海军水手、伞兵和文职人员……在这里,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处死。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由于写了一封信,没有经过部队的审查就私自跑出营区邮寄,在查出后被处决了。

德军第11装甲团4营中士乔治

   美军部署

   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的正面是美国第5军,其南部是沃尔特·劳尔少将指挥的美国第99步兵师。这是一支相对缺乏作战经验的部队,刚刚在11月份抵达欧洲战场,之所以被分配到第5军,主要是因为第5军的防区相对较为平静,部队在投入大战前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作战技能训练。但是,第99步兵师在这场战役中将要获得的锻炼可以说远远胜过其预想的强度,因为其防线北起蒙绍、南至兰泽拉斯,长达30公里。对于一个新组建的整编师来说,守卫如此漫长的战线确实力不从心。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委派第99师守卫这样一条战线是建立在认真的推理之上的,盟军判定德军不会发起大的攻击行动,而且第5军指挥官也认为,只有让第99师防御该地区,他才能够将精锐部队抽调出来攻打鲁尔大坝。另外,考虑到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实力较弱,再加上当地地形复杂,从提高第99步兵师的战斗力出发,他才最终决定将30公里长的防线交给该师。第99师的防区一直延伸到蒙绍森林的丛林地带。这里道路泥泞、车辆难行,丛林密布,难以建立有效的防御工事,第99师被迫在德军可能进攻的方向上建立一些坚固支撑点。然而,这些支撑点的设置又给防线制造了缺口,德军将有可能通过支撑点之间的缺口进行突破,向整个防线发起致命性攻击。

   但是,对美军指挥官来说,德军的进攻并不是首要威胁。从12月8日起,第5军就开始为进攻鲁尔大坝做准备,进攻于12月13日正式打响。美军第2师在前进中穿过第99师的防线。第99师也完全呈现出一种进攻态势,其下属的第395步兵团第1营和第3营参加了攻击行动,师属其他部队此时也在担负着牵制德军的任务。美军部队推进非常顺利,但在到达德军的坚固支撑点后,部队的推进速度开始缓慢下来。在15日之前,对美军来说,一切进展都比较顺利。有迹象表明,德军已加强了前沿部署,不过在这种临战的氛围中,对于德军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美军指挥官预测,德军将会对第99师的防御阵地发动一次反击。这种判断恰恰意味着,12月16日凌晨,当突出部战役打响的时候,美军刚开始就失算了。因为美军虽然料到德军会发起攻击,但却认为德军发起的只是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并没想到会是如此大规模的一场进攻。

  从这幅战区示意图可以看出德军最初的进攻效果。虽然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但德军还是在整条战线上迫使美军全面后撤。需要指出的是,北线的战斗没有南线激烈。

   拉开帷幕

   12月16日凌晨5时30分,德军炮兵部队向美军全线阵地发起了猛烈轰击。刚开始,第394步兵团的前沿观察哨误认为炮声来自己方部队对于德军阵地的轰炸。但这种看法很快被否定了。几分钟后,情况已经非常明朗,德军炮火正向他们铺天盖地般地袭来。这与盟军情报部门所提供的情况不太相符,因为情报部门认为在第394团的正面,德军炮兵力量非常薄弱。幸运的是,第394团自从进入阵地以来,并非无所事事,他们利用这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构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作将该团的伤亡减少到了最小程度。很快,德军步兵开始在丛林中穿梭,即便如此,美军仍然没有意识到德军正在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美军先前已经料到,德军会发动一定规模的袭击,虽然炮火强度超过了他们预计的强度,但从表面上看与其预测是基本吻合的。没过多久,他们的错误评估得到了印证,有关第99师前线受到全面进攻的报告接踵而至。

   保卫赫芬

   赫芬村位于第6装甲集团军北部防区,从此处可以俯视蒙绍地区的各条公路,因此成为德军的重要进攻目标。对于双方而言,谁占领了赫芬,谁就能够控制通往奥伊彭的公路,而美国第5军的司令部就驻在奥伊彭。美军第395团3营担负着赫芬的守备任务,他们被德军炮火惊醒之后,立即投入到保卫赫芬的战斗中。德军炮火给赫芬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房屋被炸弹击中,纷纷倒塌,街道上硝烟四起。在德军炮击结束之后,第3营营长麦克勒南德·巴特勒中校发现,他与炮兵部队的联系已被切断。虽然情况不是很理想,但第3营仍然有充足的力量应付将要到来的进攻。首先,自从12月初到达赫芬以来,他们就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由于部队都隐蔽在顶部坚固的散兵坑中,虽然村庄自身受到了严重的毁坏,但第3营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另外,赫芬地处山区,比较容易构筑防御工事。巴特勒中校此时非常清楚,他的部队仍在坚守阵地,仍处在有利的射击位置。与此同时,第3营还可以申请第612坦克歼击车营的火力支援。第612坦克歼击车营隶属于第2师,由于担负进攻鲁尔大坝的任务,需要穿过第99师的防线。此时,这支部队刚好前进到赫芬。

   德军炮火减弱后不久,德军第326国民掷弹师的步兵攻击分队就出现在美国人的视线里。后来,有些人将德军的进攻描绘成如“潮水”般汹涌,其实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此时参加进攻的德军陆军力量并非很强。按照德军计划,此次进攻由第246和第326国民掷弹兵师共同组织实施。但是,由于美军将要向德军防线发起进攻,第246国民掷弹师受到了牵制,驻留原地无法参加此次进攻。并且,在第326国民掷弹兵师中,并非所有兵力都参加了此次战斗。它的一个营被调往鲁尔大坝,参加那里的协防任务,虽然接到返回的命令,但此刻还没有抵达。此外,还有一个营被调往瓦勒希德,防止美军第2师的进攻。所以,此时发起进攻的德军兵力加起来只有4个步兵营,而非德军计划中的14个营。

   德军步兵在陡峭的山坡上缓慢前进,在距离美军200米左右时,美军士兵手中的各种武器突然开火,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过去,成排成排的德军倒下。但是,意志坚定的德军依然向前猛攻。在许多情况下,除非掉入美军的散兵坑,否则不会停止进攻。由于部队混在一起,德军攻击炮火无法轰炸美军阵地,只能被迫撤退。有30多名德军曾试图进入第3营的两个连队阵地之间的民房,结果经过1个小时的激战,他们被赶了回去。在德军暂时撤退之后,第3营开始检查伤亡情况,共牺牲了4人,而德军被击毙100余人。德军12月16日的进攻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天,德军在突击火炮的掩护下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美军火力的杀伤力与第一天相比毫不逊色,当德军接近村庄时,他们很快就会在美军的火力下成群倒下。就在破晓时分,一个德军小分队突破了一处防线,试图进攻第3营指挥部,就在这时,巴特勒中校恢复了与外部的通讯联系,迅速呼叫炮兵向他所处的位置发起炮击。在实施这一无奈之举的过程中,反坦克火炮充分发挥了作用。德军火炮被迫回撤,在失去炮兵火力支援之后,步兵部队无法继续前进。德军又一次被击退,从此结束了对赫芬的进攻。

   德军对赫芬的进攻表明,希特勒认为美军在突袭之下将会迅速溃败的断言是无稽之谈,500多名德军在进攻中死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赫芬仍然牢牢掌握在美军手里。

   蒙绍

   与赫芬相比,德军在蒙绍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驻守蒙绍的美军是第38骑兵侦察中队,由罗伯特·奥布赖恩中校指挥。这支部队虽然人数少,但拥有50挺刚刚送到的用于加强防御的机枪。除了右翼地形陡峭,便于进攻德军隐蔽外,第38骑兵侦察中队防御阵地总体比较理想。因为,从它的防御位置可以利用火力有效地控制通向蒙绍的斜坡。与赫芬不同的是,陆军元帅莫德尔不希望蒙绍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命令部队不要对其实施大规模炮轰。

  两名美军步兵正隐蔽在坦克后面,这时德军炮火正从头上呼啸而过。在德军炮击停止之前,美军只能原地待命,两名士兵都叼着一根香烟,左侧士兵手持M1“汤姆森”冲锋枪。

  担负进攻蒙绍任务的是德军第752团。在炮击过后,第752团开始发起进攻。据美军骑兵侦察中队前哨侦察得知,进攻蒙绍的德军来自东南方向。当德军从东南方向的大路向前推进到美军设置的路障时,美军迫击炮首先开火,每个美军士兵都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向德军猛烈开火。在这次战斗中,美军还使用了轻型坦克上配备的37毫米火炮向德军密集的方向发射炮弹。德军的第一次进攻很快就被美军击退,他们又做了几次努力,企图在12月16日拂晓攻占蒙绍,然而他们的努力再次被美军击退,只能停止了第一天的行动。

  布赫霍尔茨车站

   在此次战役中,双方之间另一次交战发生在小镇布赫霍尔茨。第394团第3营作为师预备队驻守该小镇,当他们遇到德军第12国民掷弹兵团突如其来的进攻时,感到有点惊惶失措。对于德军而言,控制铁路十分重要,所以向布赫霍尔茨车站发起了攻击。在德军的秋季撤退中,他们曾炸毁了该地区穿越铁路的公路桥。但是,现在他们处于进攻的位置,没有这些公路桥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这一地区密布的森林意味着德军坦克必须依赖公路前进,如果装甲部队能够到达洛斯海姆,进而向默兹河发起攻击,就必须使用这些已经被毁的大桥。现在对德军来说,惟一的办法就是占领铁路线,同时迅速派遣工兵对桥梁进行修复。第12国民掷弹兵团的任务就是防止美军袭扰德军的修桥行动。

        在11月,我们进行了紧张的训练,整天需要面对美军的军装、美元、英镑以及各种新的身份证件。我们上交了所有关于个人真实身份的物品,这些物品被送到后方保存。

德军第11装甲团4营指挥官德赖尔中尉

   期待已久的早餐

   第394团3营L连驻守在布赫霍尔茨,在这个连队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德军密集的炮火迫使L连的士兵纷纷躲进掩体,在经历德军炮兵90分钟的轰炸后,没有任何人员伤亡。炮击结束后,士兵们迅速从掩体走出,开始排队用餐。L连的官兵们对这顿早餐可以说是期待已久。因为野战厨房在一天前刚刚运抵,所以对他们来说,这将是几天来第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大约7时45分左右,饥肠辘辘的士兵们正在焦急地排队打早饭,发现从铁道方向并肩走来两排人,估计大约50人,但由于晨雾很大,很难识别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他们认为对方可能来自第394团,后来一致认定是第394团的军械排。

   监督早餐分发情况的一级军士长埃尔默·克鲁格对上述猜测持有疑虑,他在浓雾中努力观察这些人的身影,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正在逼近的是一群德国人。几乎就在同时,有人听到了这些身影说话的声音,但并不是英语。此时的克鲁格已经不需要任何确认了,因为他已经举起了手中的M1“汤姆森”冲锋枪迅速打响。此时,整个场面乱成一团,再也没有人顾及早餐了,L连士兵迅速抓起武器朝德军开火。对L连的人员来说,12月16日的早长,连同其他两餐又被迫延后了。

   命中与脱靶

   德军士兵像炸了锅一样到处寻找可以藏身的地方,有的钻到了车站的闷罐车皮底下,有的顺势滚到了铁道边的壕沟里。德军士兵在进入相关的隐蔽物后,迅速展开对美军的还击。第395团反坦克连迅速支援L连,使用57毫米口径火炮对闷罐车皮进行轰炸。炮手们向闷罐车皮连发几炮,与此同时,约翰·克莱普尔奉命用火箭筒对闷罐车皮进行射击,但他的运气不是很好,连发几次都没有命中目标,他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差的表现。他的第一发火箭弹打得太近了,在对目标进行校正之后,第二发又打高了,他再次瞄准了目标,但这一次又打近了,火箭弹落在了距离闷罐车不远的第一枚火箭弹爆炸的地方。虽然他又一次校对了目标,但第四发火箭弹还是擦着闷罐车顶部飞了出去。这时,专业军士乔治·博德纳在完成对一名伤员的救助后,顺势滚到了约翰·克莱普尔的身边,博德纳一边打招呼一边问克莱普尔为什么今天的射击这么大失水准,克莱普尔还是抱怨自己的运气太差,于是把火箭简交到了博德纳的手中。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似乎应该让克莱普尔这样的专业射手来装填、瞄准和射击,但现在他将武器交到博德纳手中。在克莱普尔装填好火箭弹之后,博德纳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进行了瞄准,第一发火箭弹打出去后,仅与闷罐车皮相差几码的距离,紧接着第二发又打了出去,这一发火箭弹准确地穿透了闷罐车皮,这时的德军迅速作鸟兽散,四处寻找藏身之地。就在此时,博德纳的第三发火箭弹已经上膛,打出后直接掀掉了闷罐车的顶部。与此同时,又被反坦克火炮击中,整个闷罐车燃烧起来,简直成了一条火龙。活着的德军士兵纷纷逃窜,寻找藏身之地,四周都是美军子弹射击时溅起的尘土。

   就在此时,德军大炮开始轰炸车站。但数分钟后,炮声渐渐稀疏下来,然后就停止了。美军认为德军已经开始撤退,为了节省弹药,指挥官们命令士兵停止射击。随后,美军士兵开始收拢,向闷罐车附近靠近,对残余德军进行围剿,最终抓获了30多名俘虏。

   艰难前行

   L连连长诺曼·穆尔少校并不认为德军已经停止了当天的进攻,派出一位传令兵前往K连附近,请求K连连长韦斯利·西蒙斯上尉前来增援。同时,穆尔下令来自M连的迫击炮排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提供火力支援。就在穆尔采取这些举措的时候,一支德军巡逻队闯入了K连的防区,在短时间的激烈交火后,很快就被击退了。他们认为德军将很快再次发起进攻,于是开始挖掘防御工事。14时50分左右,美军侦察到一支德军正在向K连阵地前进,不久又发现了一支德军巡逻队,立即向其开火。美军火力进攻时断时续,德军在对美军火力点侦察完毕后,也迅速撤退。10分钟后,德军再次向美军发起进攻,首先用迫击炮对布赫霍尔茨车站进行轰击,随后又派遣两个连向K连发起攻击,双方再次交火,打得难分难解。

   德军向附近农场的一座圆顶房屋逼近,美军反坦克排排长、军士长萨维诺·特拉瓦利尼当时正在对面,他发现德军在屋子外面架起了机枪。德军使用MG42机枪朝他们疯狂扫射,特拉瓦利尼很快意识到这些机枪的严重威胁:如果德军机枪火力压制住了与反坦克排并肩战斗的第3排,就会对K连侧翼构成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将整个营包围。在考虑到这些情况后,特拉瓦利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迅速将所有手榴弹都集中起来,装进了一个袋子,背着袋子向前匍匐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他不停地用手中的M1卡宾枪向德军射击,当断定自己已经到了距离德军机枪阵地适度的位置时,他突然跳起,准确地将手榴弹投向了德军阵地,然后迅速就地隐蔽。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德军机枪手顿时灰飞烟灭。在硝烟之中,特拉瓦利尼返回己方阵地。

   虽然德军的MG42机枪手被美军消灭,但他们在圆顶屋中的火力依然非常猛烈。特拉瓦利尼示意一个士兵拿给他一具火箭筒和两枚火箭弹,装好之后瞄准了圆顶屋,而后扣动扳机。火箭弹击中房屋中部,屋子顿时浓烟四起。两名被炸得晕头转向的德军摇摇晃晃地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特拉瓦利尼端起了M1卡宾枪,连发两枪,双双命中,一名德军被击中心脏后当场毙命,一名德军受伤后落荒而逃。

   在激战中,西蒙斯上尉一直搞不清己方的人员伤亡情况。德军撤退后,他惊讶地发现只有一两个人伤亡,为此感到非常欣慰。考虑到战斗如此激烈,他原以为伤亡人数会远远超过这一数字。

   兰泽拉斯

   德军对394团侧翼的进攻虽然被击退了,但第99师却与第14骑兵大队失去接触,其南部侧翼也已暴露在德军面前。上午11时30分,第99师司令部得到消息:第14骑兵大队已经撤出兰泽拉斯小镇,这样一来,在兰泽拉斯西北方向仅仅剩下了一支小部队——莱尔·鲍克中尉指挥的情报侦察排(简称情侦排),他们正在那里的一处高地修筑工事。

   莱尔·鲍克虽然只有20来岁,在情侦排中的年龄倒数第二,但有着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父亲曾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早在1938年,他就说服儿子参加了在圣路易斯举行的国民警卫队夏令营,同时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在国民警卫队打通关节,放松条件,让当时未满15周岁的莱尔·鲍克报名参加了这个夏令营。作为年龄最小的成员,莱尔·鲍克被分配到了第35师第138团的仓库工作。1940年圣诞节前夕,第138团转入现役,前往阿肯色州的小石城,鲍克也跟随部队来到这里,这时他才17周岁。由于鲍克在仓库的工作非常出色,很快被提升为中士。根据有关计划,第138团服现役的时间只有一年,但就在这年快要结束时,日军对珍珠港发动了空袭,这时鲍克差10天才满18岁。在举国上下抵抗侵略的大气候下,鲍克报名参加了军官候补学校,在1942年8月以二级中尉的身份毕业。由于在校期间表现出色,在毕业后被留校任教,担任了两年的讲师,随后被送入军官高级课程班学习。毕业后,他被派往得克萨斯州胡德堡一个训练中心担任连长。然而,鲍克并不愿意在训练中心工作,于是申请到了第99师工作,后来被任命为第394团军械排排长,随后又被调往C营,担任参谋军官。鲍克担任这一职务的时间并不很长,在第394团的一次演习中,由于情侦排表现拙劣,导致排长和394团团长双双被免职。新任团长进行了人事调整,任命罗伯特·克里兹担任该团情报主管。克里兹上任后对情侦排人员进行了调整,仅保留了原先4名成员。就在克里兹苦于没有合适人选担任情侦排排长的时候,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发现了当时正在组织机枪射击训练的鲍克。鲍克的出色表现给克里兹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立即决定由鲍克担任情侦排排长。此后,鲍克与克里兹共同挑选了32人重新组建了情侦排。在鲍克担任排长后,情侦排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明显提升。但是,就在德军1942年12月16日发起进攻的前夕,该排人数下降到了24人,由于有6人在外面执行任务,在抗击德军的进攻中,情侦排只有18人参加了战斗。

   错失战机

   显然,鲍克丝毫没有察觉到德军的进攻计划。12月16日凌晨5时30分,在听到德军的炮声时,他迅速命令部队进入掩体,和战友们亲眼目睹了德军炮火染红了整个天空。德军的炮击整整持续了90分钟,侦察排一直隐蔽在掩体当中。德军第一轮的猛烈轰炸让情侦排士兵们感觉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鲍克在拨通团部的电话后获悉,第99师所有部队都遭到了炮击。在炮击结束后,情侦排离开掩体开始检查人员伤亡情况,幸运的是没有出现伤亡。然后,鲍克举起望远镜向南面眺望,做出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后续部队的话,德军不可能发起如此猛烈的炮击。上午8时30分,他们已经听到了从洛斯海姆传来的步兵轻武器发出的声音。鲍克迅速顺着声音向北面观察,希望能够发现一些新情况。他发现,4辆拖着反坦克火炮的半履带式车辆正在驶离小镇,这些火炮来自第820坦克歼击营A连。鲍克对此非常惊讶,虽然情侦排与坦克歼击车部队并不属于同一单位,但他已经与该部队的炮手们建立了联系,在这一紧要关头,这支部队没有任何解释就仓促出战,显然不可思议。

  爬在屋顶上的两名美军士兵正在给MI“格兰德”步枪装填子弹。附近当时也许没有德军狙击手,因为从照片中他们的姿态来看,这样很容易成为德军狙击手的目标。

  情侦排的比尔·斯莱普中士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惟一的可能就是出现了紧急情况,鲍克跳进散兵坑,从无线电话务员、二等兵詹姆斯·坎尼卡斯手中拿过步话机,直接呼叫团部,向情报主管克里兹汇报情况。鲍克告诉他坦克歼击车部队已经离开阵地,随后又向团部询问了作战指令。在通话当中,鲍克接受了在兰泽拉斯小镇建立前沿观察哨的任务。虽然建立一个观察哨需要4个人,但鲍克认为建立由2个人组成的观察哨比较适当。鲍克随后决定,他将带领由斯莱普、坎尼卡斯和二等兵约翰·克雷格组成的巡逻分队进入小镇,当他们向小镇进发时,第371野战炮团一个4人观察哨正透过浓密的大雾,从观察点侦察敌情。观察哨的指挥员沃伦·斯普林格中尉通过望远镜努力向远处张望,当他的副手彼得·盖奇上士问他有没有发现情况时,他并没有立即回答。突然,透过望远镜,他发现大批德军正在向小镇靠近,于是马上请求炮火射击,但由于目标不在射程之内,炮兵无法立即实施攻击。在此情况下,斯普林格并没有坐以待毙,他知道对于自己来说,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撤退,快速向附近山头转移,这样才能处于有利的观察位置,随时指引炮兵发起攻击。

  StuG自行火炮

   在吸取了一战的经验教训之后,德军认为自行火炮能够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既可以跟随步兵进攻,又可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在希特勒上台并重整军备后,德军就启动了自行火炮制造计划,先是将火炮安装上底盘,而后与德国Ⅲ型坦克的装备相结合,生产出了StuGⅢ型自行火炮。StuGⅢ型自行火炮具有很强的突击火炮功能,根据德军计划,每个突击火炮营装备18-24辆这种自行火炮,而这些营将配备给德军国民掷弹兵师。StuGⅢ自行火炮具有强大的反坦克能力。早在1941年,德国的工业生产规模在数量不能满足德军装甲师的坦克需求,自行火炮的生产有效地弥补了这种坦克数量上的不足。然而,自行火炮与坦克毕竟是有差别的,它没有可以移动的炮塔,同时机动性也不如坦克。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虽然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坦克,但它终归可以发挥作用。

  被迫撤退

   就在斯普林格的观察分队乘坐吉普车离开兰泽拉斯后,鲍克的巡逻小分队刚好抵达。为了隐蔽行动,鲍克率领小分队一直沿着峡谷前进,最终抵达了斯普林格的观察哨的房屋附近。进屋之后,坎尼卡斯立即开始检查屋顶,鲍克紧随其后。在第一间房内,他们发现一位年龄较大的男子正在紧张地打电话。因为此人正在用德语交谈,情况非常可疑。坎尼卡斯认为此人可能是一名间谍,于是一个箭步冲到跟前,一把夺下话筒,用枪指着对方。坎尼卡斯准备击毙此人,但还在犹豫之中。鲍克也认为此人极有可能是一名间谍,但他告诉坎尼卡斯,不能将此人当作战俘处理,示意坎尼卡斯将他放走。那位老年男子乘机逃出了房间。

   鲍克命令斯莱普在楼上建立观察哨。他和坎尼卡斯准备携带连接哨所和情侦排之间的电话线马上返回。就在鲍克下达命令时,坎尼卡斯听到了吉普车的声音,他迅速冲了出来,四处张望,发现成群的士兵正在向小镇前进。鲍克随后也跑了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从士兵佩戴的钢盔上断定这是一支德军伞兵部队。在斯莱普的强烈要求下,鲍克和坎尼卡斯匆忙离开,沿着来路直接返回情侦排的阵地。斯莱普和克雷格奉命留下,继续观察敌情,尽一切可能向后方发回报告。但是,当德军逐渐逼近时,他俩也不得不离开观察哨,向情侦排的阵地回撤。

  在阿登某地,美国士兵正在路旁构筑带有顶部的防御工事,既可以防御敌人的炮火袭击,又可以抵御恶劣天气的侵袭。防御工事的重要性在阿登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疑心重重

   德军士兵小心翼翼地向前缓慢推进,这就给鲍克和坎尼卡斯提供了充分的撤退时间,同时,德军的缓慢推进也为斯莱普和克雷格撤离观察哨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德军推进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支部队缺乏作战经验。在这支部队当中仅有一到两名老兵,其余人员主要来自德军空军部队。其指挥官冯·霍夫曼是一个过于谨甚的人,此前一直在柏林的德军机关工作,在数星期之前才受命指挥这支部队。从一定意义上讲,霍夫曼是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他不希望犯任何错误或者出现任何意外风险,他认为降低风险的最佳方法就是放慢部队的推进速度,这就意味着德军不可能很快发现离开观察哨的美军士兵。在离开观察哨数分钟后,鲍克和坎尼卡斯就回到了排里,随即接通了与前方观察哨的联系。同时,鲍克命令情侦排全体人员做好与德军作战的准备。然后,鲍克再次拿起电话向团部汇报,至少有一个营的德军已经进入兰泽拉斯,请求炮火支援。与鲍克通话的是一位他不认识的军官,对方不相信鲍克汇报的情况,认为他是主观臆测。最后,这位军官不但没有提到对鲍克进行火力支援的问题,而且还下了一道粗鲁愚蠢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兰泽拉斯。鲍克气得将话筒扔到一边,重新返回指挥位置,继续观察德军推进的情况。

         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我们进攻中的许多行动都是没有经过精心计划和组织的,因为在12月16日之前,我们对于此次战役的展望过于乐观了。在行动开始后,我们遇到了许多麻烦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太令人失望了。

德军第150装甲旅Y装甲作战群指挥官

谢尔夫上尉

  德军迫击炮正准备射击。这幅照片表明,为了进攻阿登,德军从其他地方调来了大量兵力,因为这幅照片是在比利时缴获的,其内容则是关于德军与苏军作战的场景。

         这时,有4个人乘坐吉普车来到侦察排阵地,这引起了鲍克的注意。其中一人在散兵坑里到处寻找情侦排指挥官,在找到鲍克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沃伦·斯普林格告诉了他。得知来人是炮兵部队人员后,鲍克感到一丝宽慰。虽然进攻德军与防守美军在力量上很悬殊,但鲍克明白,一旦美军与德军真正交手,他们作为侦察兵能够迅速准确地为部队提供各种情报电台,为火力进攻指引目标。这时,斯普林格架起了无线电台,鲍克开始呼叫负责在兰泽拉斯小镇内报告情况的斯莱普。

   后来,德军到达了作为观察哨的建筑物,随后进入了第一层房间。鲍克命令仍然坚守在观察哨内的斯莱普和克雷格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离开。

   但遗憾的是,就在越过横穿丛林的公路的时候,他们被两个德军伞兵发现了,其中一名德军端着MG42机枪。德军士兵发现目标后,立即开火。克雷格身手敏捷,在飞快地穿越公路后,立即消失在丛林之中。斯莱普却没有那么幸运,在被一发子弹击中脚跟后,他重重摔倒在地,折断了数根胸骨和肋骨,尽管如此,他还是顽强地爬了起来,冒着枪林弹雨向丛林拼命地奔去。

   当斯莱普和克雷格穿过丛林,到达情侦排的阵地后,突然撞上了鲍克和坎尼卡斯。因为就在救援小分队离开后不久,鲍克有点焦急,决定亲自寻找斯莱普和克雷格。事实上,斯莱普和克雷格在回来的路上曾与由麦吉、西尔沃拉和鲁宾逊三人组成的小分队擦肩而过。三人小分队抵达小镇后,找到了斯莱普和克雷格藏身的谷仓,这时他们发现退路已被德军机枪封死,要想返回丛林,他们必须等待敌人的机枪手离开,因此将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时间。

  两名正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自己位置的德国军士抬头仰望天空。有关这张照片的解释是,他们正在躲避盟军炮火,但从他们较为放松的神态举止来看,好像并没有受到直接威胁。

   首次进攻

   鲍克及时赶回了情侦排。此时,德军正在向美军阵地靠拢,他们似乎对进攻的方向并不是很清楚,整个部队给人的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经过仔细观察,鲍克判断情侦排阵地的对面是一群正在讨论作战方案的德军军官。当情侦排正准备开火时,一个小女孩突然冲到了公路上,美军士兵屏住呼吸,停止了开火的命令。就在小女孩将手指向鲍克隐蔽的位置时,这群德军立刻散开,四处寻找隐蔽位置,同时其他德军开始向情侦排开火,但整个火力射击显得比较盲目。鲍克大声喊叫斯普林格,让他呼叫炮兵火力支援,随后马上加入到反击德军的战斗中。德军士兵处在明处,很难隐蔽,因此伤亡很大。鲍克感到吃惊的是,德军竟然没有想到从侧翼向情侦排发起攻击,而是继续从正面向山上进攻。几次联系失败后,斯普林格中尉继续向炮兵部队呼叫火力支援。随后,几发炮弹落入了德军进攻部队的人群中,给德军造成了更大伤亡。让斯普林格中尉感到愤怒的是,仅仅几发炮弹之后,炮兵部队就停止了射击。当时,美军炮兵的任务繁重,在对侦察排进行短暂的火力支援后,还要迅速调整射角对其他部队进行支援。但是,如果他们能够了解情侦排当时面临的险恶处境,就不会对斯普林格中尉的愤怒感到不解了。德军继续进攻,在被击退以前,他们距离情侦排只有大约150米了。

        那个调频手简直就是一个“扩音器”……他的任务包括使用炮塔上面的伞状天线操作一个中波电台。在坦克乘员中增添这样一个角色真不应该,因为坦克上的每个乘员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我们生怕这样一个外行在坦克上会惹出什么样的麻烦,影响坦克的战斗力。另外,我们的“扬声器”并不了解坦克乘员的具体分工。我们的中士一有机会就想把他从坦克上踢下去。

德军第150装甲旅无线电报务员格赖斯下士

  一名德军士兵正小心翼翼地穿过一片美军刚刚撤离的灌木丛,有趣的是,他手里拿的不是德军武器,而是一支缴获的M1卡宾枪。

   严防死守

   战斗仍在进行。麦吉、西尔沃拉和鲁宾逊三人组成的小分队发现,堵住他们返回道路的德军机枪手已经转移了射击位置,于是开始迅速转移。他们打算沿着通往布赫霍尔茨车站的铁路前进(他们认为现在已经不可能重返情侦排的阵地),与那里的部队会合。就在他们穿越丛林的时候,被德军第27燧发枪兵团的士兵发现。麦吉三人知道,虽然自己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还击。几名德军在他们的射击之下应声倒地,但是其他德军立即向他们还击。西尔沃拉的肩部中弹,鲁宾逊的腿部负伤,虽然麦吉很幸运,没有受伤,但弹药已经用尽,只能被迫举手投降。德军把麦吉带走,将西尔沃拉、鲁宾逊与德军伤兵一起留下,由医护兵对他们进行治疗。

   在情侦排打退了德军的进攻之后,鲍克迅速清点伤亡人数,同时重新分配弹药,做好击退德军再次进攻的准备。然后,他再次向团部汇报了情况。除了鼓励鲍克守住阵地之外,团部没有做出其他的指示,这使得鲍克确信,团部根本就没有掌握德军对布赫霍尔茨进攻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鲍克只能鼓励他的部下做好击退德军下一次进攻的准备。

   11时,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鲍克始终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德军的进攻始终如出一辙,使用的进攻战术与第一次完全一样,从正而发起进攻。就在德军接近阵地的时候,情侦排的火力横扫过去,成片的德军再次倒下。如同前几次一样,在情侦排顽强火力的还击下,德军再次被击退,阵地前面布满了德军尸体和伤员。11时45分,德军请求美军允许其卫生兵到前沿阵地抬下伤员,鲍克答应了德军的请求。在此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德军卫生兵在美军的眼皮底下,在阵地前沿来回穿梭,他们先将伤员进行临时处理,然后再运送下去。在此期间,鲍克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一直寻求团部的增援和炮兵部队的火力支援,始终没有获得成功。斯普林格也极力向炮兵部队说明,自己正面临着强大的德军的进攻。但他们的努力同样无果而终,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

  一队美军战俘正迈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一辆德军坦克。德国当局对拍摄美军战俘的照片非常感兴趣,希望籍此来鼓动国内士气,但是很难说明这种作法能在战争中产生多大效果。

   第三次进攻

   下午2时,德军伞兵部队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这又是一次正面进攻,此时的鲍克开始对德军指挥官的意图深感怀疑。在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的情侦排再一次重创德军,但德军的强劲攻势开始产生效果,情侦排出现了伤亡,鲍克的步话机听筒被子弹击穿,失去了与外界的通信联系(两名士兵奉命前往第394团3营或者团部,但他们根本无法突破德军的进攻,在一个谷仓中隐蔽了3天之后,最后被德军发现并俘虏。

   德军“虎”式和“虎”Ⅱ重型坦克

   “虎”式坦克的诞生是由于德军在战前就已经认识到,需要研制一款新型坦克来取代德国Ⅳ型坦克(但Ⅳ型坦克从来就没有被完全取代)。1941年,德军开始研制生产“虎”式坦克,于1942年12月投入战场。“虎”式坦克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从突尼斯战役中首次使用一直到二战结束,一直让战场上的盟军坦克闻风丧胆。“虎”式坦克前部防护装甲极其厚重,盟军的坦克炮火在“虎”式坦克面前几乎无济于事,其88毫米口径主炮可以击毁任何型号的盟军坦克。虽然“虎”式坦克对于盟军来说已是一件可怕的武器,而且已投入生产,但德国军方始终没有放弃对它的更新换代,于是便有了“虎”Ⅱ坦克,又称为“虎王”坦克。它的最大缺点就是吨位太重,机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野战条件下的作战性能,这在阿登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与“虎”式坦克一样,“虎”Ⅱ坦克的防护装甲在盟军炮火面前几乎无懈可击,同时,其强大的88毫米火炮可以在射程范围内击毁任何一种盟军坦克。“虎”Ⅱ坦克由于吨位过重,数量不足,再加上在二战后期缺乏燃料,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虎”Ⅱ坦克是在“虎”基础上设计的,旨在对付苏联可能生产的任何一种重型坦克。但是,“虎”Ⅱ坦克的好战机动性能很差,大大限制了威力的发挥。

  撤退命令

   在德军的第三次进攻被击退后,鲍克再次对战场情况进行评估。情侦排目前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包括鲍克自己在内仅存12人,两挺机枪之中的一挺因为枪管温度过高无法继续射击,安装在吉普车上的那挺机枪因为被子弹击中而出现故障。此外,弹药也所剩无几。鲍克在冷静考虑了目前的形势后认为,除了撤退之外,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于是,他下令部队准备撤退,并将撤退的信号定为一声口哨加三声枪响。就在情侦排的勇士们进行撤退准备的时候,鲍克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阵地。庆幸的是,坎尼卡斯这时从被击毁的吉普车方向走过来,他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急忙向鲍克询问,当鲍克说出自己准备留下时,遭到了他的强烈反对。坎尼卡斯说,如果鲍克独自留下来坚守阵地,情侦排全体人员都不会撤退,将和他一起战斗到底。在此情况下,鲍克只好同意一起撤退。当他准备发出撤退信号的时候,德军从左翼发起了进攻。紧接着,他们又在右翼发现了德军的进攻。

   德军进攻战术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德军指挥官讨论下一次作战方案时,伞兵部队中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再也沉不住气了,他站了出来,直接指出指挥官们的战术失误,要求立即停止目前这种自杀式的进攻模式,同时阐述了自己的战斗主张——从侧翼对美军发动进攻。德军指挥官对这位老兵的建议颇为欣赏,虽然还没有对这种方案进行讨论,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了老兵的提议。随后,这位老兵在指挥官们的默许下,大步流星地离开了指挥所,挑选了几名士兵,开始从侧翼发起进攻。

   这一战术果然奏效。情侦排现在已经完全陷入坐以待毙的境地,德军很快就从侧翼迂回到了美军的后部。就在鲍克连续击毙两名德军后,他与坎尼卡斯隐蔽的掩体被德军攻破。坎尼卡斯本能地将“格兰德”步枪瞄准了德军士兵,但其中一名德军的MP40冲锋枪率先开火,一梭子弹朝着鲍克和坎尼卡斯横扫而来,鲍克腿部中弹,坎尼卡斯身负重伤。当德军将他们两人从掩体内向外拖的时候,一名德军士兵竟然被坎尼卡斯的惨状吓跑了:他的右脸几乎被打穿,眼球淌到了上衣口袋处。令人吃惊的是,坎尼卡斯居然还活着,德军卫生兵很快对他进行了包扎,并且尽力抢救他的生命。通过鲍克胸前的徽章,一名德军指挥官认出他是美军指挥官,径直走到了他的面前。此时,阵地已经完全陷落,鲍克也无须继续进行抵抗。紧接着,德军开始展开搜索,抓捕情侦排剩余人员。鲍克和坎尼卡斯随后被带到当地一个小餐馆,此处被德军指挥官冯·霍夫曼设为临时司令部。到此为止,情侦排参加的兰泽拉斯保卫战完全结束。

  第394团

   就在鲍克领导的情侦排与德军做最后抗争的时候,第394团的其他部队也在坚守各自的阵地。在布赫霍尔茨车站,穆尔少校没有遭到德军的再次进攻。他利用这段时间评估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下午2时30分,他已经同主任参谋和作战参谋就当前战局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自己将无法抵御德军的进攻,因此决定撤退,将部队转移到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他们计划向北撤退,穿过连接洛斯海姆和布林根的公路,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驻扎。同时,L连将先行出发,留下K连坚守布赫霍尔茨车站。西蒙斯上尉决定派出一支巡逻队,在黄昏之前摸清该连面临的情况。巡逻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目标,只是在洛斯海姆通往兰泽拉斯的公路上听到大量坦克和运输车辆的声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西蒙斯迅速向穆尔少校报告,穆尔少校又将该情况报告给了团部。就在穆尔少校向L连下达撤退命令之前,第394步兵团团长唐·赖利上校却向L连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他们留下两个排驻守布赫霍尔茨车站,作为警戒部队使用。穆尔对这一决定并不满意,他试图劝说赖利上校改变这一决定,没有得到同意,最后只得向西蒙斯传达了这一命令。西蒙斯在执行命令时也极不情愿,在安排好约瑟夫·罗斯中尉指挥两个排在布赫霍尔茨车站担任警戒任务后,他率领K连其他人员转移。由于德军还没有发起新的攻击,四周非常安静,但这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