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的困境·第十五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面临新的困境·第十五

面临新的困境·第十五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干涉

   第8集团军按预定计划于11月24日开始向前推进。他们所遭到的抵抗是中等程度的,在26小时里,就前进12英里。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威洛比将军于11月26日颇为自信地预测说,“敌人仍然这样没有攻势行动,并实施撤退。也许要到鸭绿江对岸去避难了。”然而,对那些超出其所知范围的难以预测的事,他只是补充说:“假如敌人选定到内地的谷地进行作战,联合国军的进攻速度就会放慢。”

   11月25日,夜幕刚刚降临,强大的中国军队突然在沃克将军的中部和东部战线各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位于沃克右翼的大韩民国第2军未遭猛烈进攻即溃散四逃,中部的第9军也岌岌可危,在进行了短时间的坚守之后,他们随即把部队向后撤退。位于沃克左翼的第1军除了东翼之外,没有遇到压力。然而为了与第9军的后撤行动保持协调一致,第1军也向后撤退。

   11月27日中午,沃克通报东京方面说,中国人正在大举进攻。但是现在还无法判明中国是否打算把他们的攻势继续下去。第二天,他又报告说,敌军进攻部队的数目大致在20万人左右,而且很明显这些参战人员全部是中国人。他确信中国人已开始全面进攻。11月27日,中国人扩大了他们的攻势,向第10军发起了进攻。阿尔蒙德将军的陆战师的部队是27日才刚刚开始向前川推进的,但马上就遭到了猛烈的抵抗。28日,中国部队暗地里从东南方向绕过了陆战师的阵地,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

   中国人这样大规模地显示武力,同样也将麦克阿瑟将军心中的疑团一扫而光。“现在,用志愿军的幌子或用其他托辞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再也无法自圆其说了。我们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沃克和阿尔蒙德面临的,不是在中国军队象征性的支援下的零散的北朝鲜军队,而显然是一支总数约30万人的庞大中国军队。

   麦克阿瑟宣称,是沃克24日的进攻迫使中国人提前发动了攻势。他推测,中国人本来计划在1951年春发动他们的攻势,因为那时气候良好,雄厚的供应和兵力也已形成。但是,即使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人的进攻仍没有给麦克阿瑟带来半点好处。他向华盛顿承认,他发现由于鸭绿江现在已完全封冻,所以,要封锁敌人自满洲至作战地区的运输和补给道路已越来越困难了,因为中国人可以不通过桥梁而从冰封的江面上过江。此外还有:

  “很明显,我们目前的力量难以应付中国人发动的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中国人都具备天生的优良素质。因此局势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考虑问题,已超出了战区司令官的决策范围。”

   麦克阿瑟把决定下一步的行动的责任推给了华盛顿当局之后宣称,他打算立即由进攻转入防御,并根据地面战场形势的需要,采取措施,作一些局部的调整。
麦克阿瑟的战术上的突然变化,反映出中国人攻势的开场已扭转了战争的进程。中国人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们灵活地贯彻精心拟订的计划,特别是完全达成了突然性。突然袭击的成功,不应全部归因于中国人卓越的伪装技术和严格的行军纪律。麦克阿瑟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所得到的情报都自相矛盾,而且不确切。然而,即使这种情报也曾明确地指出了中国部队已在联合国部队和朝鲜北部边境之间的区域内严阵以待。中国人取得突然袭击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联合国军领导人对这些警告总有打点折扣的脾性。

   麦克阿瑟坚定地为他个人的和战区情报官的判断辩护道:“……有关一个国家准备发动战争的情报,不会象一个指挥官所接触到的那样只限于一个狭小的作战区域。应该向我提供那种 [ 译者注:指一个国家发动战争 ] 情报。”

   然而,国家一级领导曾宣称,他们也还没有充分弄清楚中国人的企图,无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布莱德雷将军实际上认为,国防部没有得到过中国人将参战的情报。

   麦克阿瑟除了得到手下的情报参谋机构的每日情况判断之外,威洛比将军还亲自向麦克阿瑟作汇报。威洛比提供给麦克阿瑟的各种情报,是否有与每日情况判断有不同之处,谁也无法晓得。但是,毫无疑问,威洛比的汇报一定扩充了参谋机构报告的基本内容。假定情报部编辑的情况判断和他个人的汇报内容是没有差异的话,那么麦克阿瑟也一定会知道敌人的潜力和使用这些力量的方法。然而,他可能也会感到这些报告都是前后矛盾的,令人迷惑不解的。11月15日,威洛比的参谋们推测说,敌军的行动非常可能按下列顺序进行:(1)实施攻势作战。(2)共军从朝鲜境外进行增援。(3)开展游击作战。(4)防御。随后,威洛比的参谋军官们对这一推测又作了详细的说明,他们报告说:

  “从中国国民党军队方面得到的消息为下列一种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即:中国打算在朝鲜“惩罚”联合国部队……。一支数目庞大的部队正在进入中国的东北,这一点正日益明朗化……。如此规模的一次部队集结不能解释为调防……或遣散部队的举动。让人有点疑惑的是,假如中国共产党打算入侵朝鲜,何以等到这么晚才介入战争。从另一方面说,同样似乎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中国人已受到了他们自己宣传的哄骗,担心美国会进攻满洲。”

   如此自相矛盾的报告,对于麦克阿瑟作出敌人很可能会干些什么的个人判断,几乎不可能起很大的帮助作用。

   11月16日,麦克阿瑟将军得知,中共可能在朝鲜部署12个由训练有素的士兵组成的师。三天之后,又有人向他报告:“一个显得合乎逻辑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正在使他们的人民作好战争的心理准备。”就在第8集团军向北发起全面进攻的同一天,威洛比报告说,“即使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不允许他们立即进行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他们也很显然正为这种不测事变而作好准备。”

   在进攻发起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中国人全力以赴地投入作战之前,远东战区的情报官员对他们的关于敌军行动方案的预测作了次序上的变更。从朝鲜境外进行增援被提到了首位,而采取攻势作战被降到了第二位。但是交给麦克阿瑟的却又是一份对于中国人的企图的自相矛盾的判断。当时他们是这样告诉麦克阿瑟的:

  “诚然,要作出具体的估价还显得为时过早,但是已有一些迹象表明中共部队正向鸭绿江撤退,或者越过边境撤回满洲……。在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关于中共计划加强他们现在朝鲜的入侵部队的报告。所有迹象均表明,在中国东北部和满洲已集结了一支庞大的部队。同时,还有一些迹象说明,中共将顽固地防御鸭绿江沿岸的水库和电力设施。……”

   这些左右摇摆的每日报告中修饰语太多,极大地妨碍了作出正确的预测。然而,这些报告也指出了中国人正继续在满洲和朝鲜集结,同时一并指出了中国人为发动一次对联合国军部队的进攻作心理上和其他方面的准备,从这些方面看报告还是具有一些价值的。

   是什么原因促使麦克阿瑟将军坚持向边境进军,而毫不顾及中国人显然会动用相当可观的武装部队来对付他的推进行动的可能性,仍然只能猜测。他已觉察到了在朝鲜存在着数目可观的中国军队;他的参谋人员也向他报告过,中国人拥有立即进行增援的巨大潜力。然而,从未有人告诉过他敌军在朝鲜实际有那么多的师。

   麦克阿瑟坚决地要完成其任务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麦克阿瑟显然认定中国人的集结和咄咄逼人的姿态均属于一种虚张声势的恫吓行为。由于中国人承担不起一场与美国进行战争的重担,所以他们是不会对他的部队发起进攻的;他11月24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信中的意思是不同意参联会关于他应该在离鸭绿江附近一段距离的地方建立一条防线的建议。他明确地说,他已把中国人的威胁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另外一点也很清楚,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时进入朝鲜实在是太迟了。如果他们真的要介入,那么当联合国军还在“三八线”附近的时候,他们就会采取入侵行动了。威洛比也毫不怀疑地说,“……如果中共打算入侵朝鲜,何以等到这么晚才介入战争。”

   麦克阿瑟并不害怕中国人,他认为,即使他错了,中国人的确并不是在搞恫吓,他的部队也有能力对付中国人和北朝鲜人。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他曾向参联会指出,中共的介入是在进行一种冒险,这是在对局势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假使中国人在我们坚守釜山的日子里进入朝鲜,将会带来极大的危险。但是现在,联合国军已掌握了主动权,防御范围比那时小,风险就大为减少了。仅仅在几天之前,他还告诉参联会说,他的空军部队已成功地切断了作战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并切断了敌军的增援,遏制了敌军的供应。麦克阿瑟似乎过高地估计了他手下部队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中国人的力量。他坚信,第8集团甲和第10军都是经过战火考验的、无往而不胜的军中劲旅。他的海军和空军已为他夺得了完全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进一步说,事实证明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日本军队低劣。由此推论,他们也比美国军队低劣。

   麦克阿瑟信念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信他的空军能够切断作战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在向鸭绿江发起进攻的前夕,他仍然持这种观点。他在11月24日宣布,“在过去三周里,我的空军部队以出色的协调一致的连续攻击,成功地切断了敌军由北向南的供应线。这样就大大地削弱了敌人的进一步增援,同时使其基本的供给也明显地受到了限制。”赖特将军曾争辩说,这种对空军的作战效果的坚信不疑,是麦克阿瑟将军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的最大错误之一。

   但是,所有迹象都表明,麦克阿瑟在定下向鸭绿江进军的决心时,压倒一切的考虑是由于他对他的任务是“消灭北朝鲜人的军事力量”这一点坚定不移。这项任务主宰着他的行动方针,而只有向边境进军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虽然华盛顿方面明显地倾向于修改赋予他的任务,然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麦克阿瑟在11月份提出的强烈异议,该任务才没有变动。11月8日,参联会曾告诉麦克阿瑟说,“……这种新的局势表明,你消灭北朝鲜人的军事力量的目标也许需要重新审议。”麦克阿瑟以极其强硬的语气反驳说,任何妨碍彻底消灭敌人的方案都与屈膝投降毫无区别,并会失去亚洲人民的信任。

   无疑,麦克阿瑟对他的任务怀有极为虔诚的自信感,为了实现这项任务,他竟心甘情愿地声称,中国人的行动是一种恫吓行动。“任务是指挥官作出判断的基本因素”:“在一种紧急情况下,出于情报不完整而延误作战行动,则表明缺乏领导能力,并可能造成丧失良机的后果;有时,情况也许要求采取冒险行动”等等都是美国军事理论原则。麦克阿瑟也许还想着这些原则吧!这与他后来把他的北进解释为一种“威力侦察”的行动如出一辙。他说过11月24日他面临的几种选择。他在作证时说:“……一是查明敌人的真实兵力。二是按兵不动。我们若这样做,敌人就会集结兵力,无疑早就把我们消灭了。三是突然后撤。这,我敢旨定,是不会得到支持的。”

   麦克阿瑟还为他坚持主张向前推进作了辩护。“……据我看,再也没有比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部署更为合理的了。假如我知道中国人正在准备发起进攻的话。”实际上,在受到中国人痛击之时,第8集团军展开的正面很宽,其右翼暴露,预备队兵力不大。阿尔蒙德的第10军则正在十分崎岖的地形上分若干纵队向前推进,纵队之间的间隔很大。第10军的左翼不仅无人掩护,而且已有报告说,在该翼侧,中国人集结了兵力相当可观的作战部队。

   二、东京紧急会议

   11月28日晚上,麦克阿瑟在东京召开了一次紧急作战会议。沃克将军和阿尔蒙德将军被仓卒从朝鲜召回东京。会议的其他参加者有:麦克阿瑟、希基、赖特、威洛比和惠特尼。会议在美国大使馆内麦克阿瑟的官邸中举行。从11月28日21时50分一直进行到11月29日1时29分。在会议上,七位官员研究了迎击中国人入侵所可能采取的措施。麦克阿瑟感到,在所有的措施里,他首先必须拯救他的部队。他终于命令沃克在必要时实施撤退,使中国人不能对他的翼侧实施迂回。同时,麦克阿瑟还命令阿尔蒙德要继续保持与中国人的接触,但要他把第10军收缩至咸兴-兴南地区。

   鉴于第8集团军似乎比第10军面临着更严重的危险,所以会议讨论的首要议题是“第10军能采取什么行动去支援第8集团军?”当阿尔蒙德将军指出他的首要任务是解救出被截在长津水库地区的陆战队和陆军的部队时,麦克阿瑟对此表示同意,但他询问阿尔蒙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减轻中国人对沃克右翼的压力。赖特将军建议,阿尔蒙德可以派遣美军第3师向西越过太白山脉,与第8集团军一起,进攻正在沃克右翼行动的中国军队。阿尔蒙德指出,地图上标明的跨越太白山脉的公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而他反对赖特的建议,他说,恶劣的冬季气候和在两支部队之间间隙地可能有大量中国部队,将使任何此类救援性远征变成一次纯粹靠碰运气的赌博,搞得不好,将会葬送掉整个第3师。然而如果第3师越过太白山脉到达了山的西侧,第8集团军保障该师的行动,他就同意这项计划。沃克没有作出达种承诺,麦克阿瑟也没有立即作出向西进攻的决定。在此之后,麦克阿瑟曾下令,从第3师派出一支特遣部队打通与第8集团军右翼的联系。但这个命令随后又撤消了。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参联会认可了麦克阿瑟对局势的估计,并批准了他由进攻转入防御的计划。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海军上将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对麦克阿瑟在朝鲜东北部的作战行动表示关注。他认为,用来支援第10军作战的美国海军舰只太靠近符拉迪沃斯托克 [ 译者注:海参崴 ] 了。如果苏联人对进行干涉极为倾心,那么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能蒙骗人的借口。他坚决主张,第10军应该向后撤退至一条巩固的防线。

   11月29日,参联会告诉麦克阿瑟说,请他放弃原先下达的所有与目前转入防御的计划相冲突的指示。在提请他注意需要保持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作战行动的一致性之后,参联会建议,麦克阿瑟应该让第8集团军与第10军靠拢,取消其间的间隙地,该间隙在开始进攻时直线距离即已超过了30航空里,而现在则仍在扩展。要横贯朝鲜半岛构成一条连续的防线。但是麦克阿瑟的意见与参联会的意见存在着分歧。在麦克阿瑟看来,第10军的部队正从“地理上威胁着”那些正在猛攻第8集团军右翼防线的敌军部队的重要补给线。他认为,中国人已被迫把一支可断定数目为八个师的部队派去阻挡第10军对他们补给线的攻击。这样,他们投入进攻第8集团军的部队即相应减少了八个师。麦克阿瑟坚决认为只要第10军停留在目前的位置上,中国军队就无法安心、也没有希望能从现存的间隙地带向南渗透。他还指出要取消间隙地,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由于防线很少,我们部队的众多薄弱环节和从北向南分割了战线的山脉给后勤工作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问题,使任何把第8集团军和第10军部队联结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防线上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谈到第10军当前的情况时,麦克阿瑟将军向他的上司报告说,他已命令阿尔蒙德将其部队向兴南-咸兴地域收缩。已明确提请阿尔蒙德注意,不可让他的部队处于分散、孤立和被围困的状态。这些部队已经开始实施打开通路的战斗,以摆脱被隔离和围困的境况。麦克阿瑟相信,虽然第10军似乎过于分散,而地形条件同样也使中共军队利用这一因素极为困难。

   可是几个小时之后,麦克阿瑟在第二封电报中却忧虑地预测说,第8集团军无法在以后可以预见到的时间里站稳脚跟,他们将“……不得不逐次地退往后方地区。”现在,他已确信中国人是想要彻底消灭联合国军,占领整个朝鲜。

   麦克阿瑟将军关于把第10军调回兴南-咸兴地区的计划和他关于第8集团军将进一步后撤的预测,只能促使参联会对这一情况更加关注。在参联会的心目中,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崎岖地形阻碍的能力,已证明了麦克阿瑟有关难以逾越的高山地带将成为敌军推进部队的一道障碍的论点是毫无根据的。12月1日,参联会告诉麦克阿瑟说,第10军的收缩行动将相应地促使阿尔蒙德和沃克部队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扩大,从而为中国人以强大的部队从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之间向南运动提供更多的天赐良机。参联会认为当务之急,是把陆战第1师和第7师的部队从长津水库地区解救出来。然而一旦完成了此项任务。他们希望第8集团军和第10军能够“密切协同阻止庞大的敌军部队从他们中间穿过或者对他们分别实施迂回包围。”参联会按照惯例没有对麦克阿瑟的作战部署下达具体的命令。他们只是谨慎而又明确地再一次建议说,他应该把部队靠紧,形成一条横贯朝鲜半岛的防线。

   然而,麦克阿瑟依旧顽固地反对在这个时候把第8集团军和第10军联为一体。他对他的华盛顿上司解释说,联接两支部队将不会带来实力大增的效果。而从另一方面讲,还将危害他们各自依靠海上补给线进行机动作战的自由。

   麦克阿瑟将军还对其他问题提出了异议。他说,横贯朝鲜半岛蜂腰部设置一条防线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为他的部队本身有很多的薄弱环节,而且距离也太远。他提请参联会注意,他的两支庞大的部队具有通过他们各自区域内的港口获取补给的能力。他还提醒他们注意,由北向南延伸于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之间的太白山脉把整个半岛分割成为互不关联的两部份。横贯半岛蜂腰部的-条连续的防线,其长度大约为150多英里。麦克阿瑟解释说:

  “假如把他指挥的七个美军师的部队全都部署在这样一条防御线上,即意味着一个师要被迫防守大约20英里长的战线,去对付一支人员占绝对优势的敌军,而且其最大的长处是具有在山地进行夜间渗透的本领。这样一条毫无纵深配置可言的防线是没有什么力量的,作为一种防御的方针,这样做必将招致敌军渗透,进而自己被包围,最后会被各个击破。”

   很明显,麦克阿瑟已改变了他对中国人在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之间间隙地的起伏地形上的作战能力的看法。

   麦克阿瑟对参联会是否已充分理解了由于中国人介入而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点甚为怀疑。他向他们列表说明了他的情报机构对敌军实力所作的最新判断。战斗中已查明中国部队有26个师。另外还有20万人作为预备队,或者正在投入作战。敌人这样多的兵力令人心寒,正在后方整编之中的北朝鲜残余部队一旦重新参战,敌兵力将会进一步增加。“……当然,在所有这些部队的背后,还有整个中共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

   作战地区的地形,给作战进程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削弱了麦克阿瑟旨在缩减以至切断中国人的供给系统的航空兵的作战效果;另一方面,起伏的地形则为敌军的疏开战术帮了大忙。麦克阿瑟认为,这些缺陷极大地降低了由于完全掌握制空权而应占有的优势,他的海军作战潜力也由于海军舰炮火力打不到中国人集结的地区,而降到了最低限度。由于这些限制,麦克阿瑟认为,联合国部队诸兵种协同作战所造成的潜在破坏力量被极大地降低了,而双方地面部队的战斗效能的对比,则愈来愈成为问题的焦点所在。

   在评述所属部队的状况时,麦克阿瑟指出,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显示出了高昂的士气和引人注目的作战效率。然而,由于他们已经经历了五个多月几乎是持续不断的战斗,所以精神已显得疲倦,身体也疲惫不堪了。此外,除了陆战第1师之外,其它美军师此时已兵员不足,至少缺额5000人。而在另一方面,中国部队则明显地是初上战场,齐装满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目前的作战证明他们正处于最佳状态。

   麦克阿瑟断定,除非他能够立即得到巨大数额的地面部队的增援,否则他的部队不是被迫转入逐步撤退,抵抗力量越来越弱,就是被迫困守滩头阵地。这样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会延长一些抵抗的时间,但要想除了防御还干点什么事情,则希望极为渺茫。他强调,他过去的作战指示现在已经完全过时了。针对与北朝鲜军队作战而制定的战略思想,继续用来对付力量强大的中国人可就行不通了。麦克阿瑟没有具体讲而是呼吁采取比当时授权给他采取的措施更为强硬的措施,“这就需要重新制订切实可行的,并足以应付现实问题的政治决定和战略计划。”他声称,“在这一方面,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敌人的力量每一个小时都在增长,而我们的力量却在衰竭。”这位联合国军总司令用清晰的语言作出了预测,明确无误地表达了他的悲观情绪。他告诉华盛顿的上司说:

  “在目前情况下,这支小小的部队实际上是在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中对付着整个中国。除非积极而迅速地采取行动,否则胜利的希望就是渺茫面空幻的。而实力的逐步损耗,最终将导致全军覆没,这种预见是有依据的。”

   鉴于麦克阿瑟强烈反对建立一条横贯朝鲜半岛的防线,参联会只好让步。12月4日,在征得杜鲁门总统的批准之后,参联会告诉麦克阿瑟说,他们已把他的部队的安全视为考虑问题时的基本因素,同时同意他所提出的关于把部队集结于滩头阵地的考虑。

   然而由于距离战场有8000多英里,参联会无法完全了解朝鲜的局势。所以,为了获得第一手的作战情况,柯林斯将军飞赴远东与麦克阿瑟、沃克和阿尔蒙德举行会晤。柯林斯此行的目的是从麦克阿瑟那里了解他可以在什么时机进行成功的防御,他可以坚守一条什么样的重要防线或地区,并能据守多长时间。其次,柯林斯也想征求一下麦克阿瑟对停火的意见。

   三、柯林斯出访朝鲜

   柯林斯于12月4日上午到达东京。在与麦克阿瑟将军进行了短暂的会晤之后,即飞赴朝鲜与沃克将军交谈,并视察了第8集团军的防线。沃克的部队一直在按11月28日东京会议的决定向南撤退。虽然敌军的压力已经减弱,但在柯林斯巡视的时刻,部队还在肃川、顺川一线以南撤退,正在进入平壤以北不远处的阵地。沃克在此之前曾告诉过麦克阿瑟,他无法守住平壤,并断定敌人毫无疑问地将会迫使他的部队退回“三八线”以南,进入汉城附近地域。

   沃克告诉柯林斯,如果他不受命防御汉城-仁川地区,就能够在毫无严重损失的情况下继续撤退。假如他受命坚守,中国人即会对他实施合围。沃克认为,从仁川撤出朝鲜代价将是很大的,柯林斯将军对此甚表同感。如果必须进行一次撤出朝鲜的行动的话,那么沃克希望从釜山,而不是从仁川撤离。他对他可以把他的部队安全撤到釜山地区这一点颇为自信,并认为假使他得到第10军的增援,甚至有可能设想在那里长期坚守下去。

   沃克的部队于11月5日撤到了平壤以南地区,在那里销毁了大量的供给品之后,又向南撤到新阵地。第二天,柯林斯将军飞抵兴南,会见阿尔蒙德将军。他发现,在不遭受重大损失即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守兴南-咸兴地区这一点上,阿尔蒙德充满了信心,同时还相信,如果接到命令,可以成功地实施撤退而付出不大的代价。柯林斯将军表示同意阿尔蒙德的这一结论。

   在返回东京后,柯林斯与麦克阿瑟将军、乔伊将军、斯特拉特迈耶将军以及高级参谋官员希基、威洛比、赖特等人于11月6日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议,就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中国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作为谈论的主要议题,他们对今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可能出现的局势作出了三种假设。

   第一种情况他们设想为:中国人继续进行全面进攻,但是禁止麦克阿瑟发动对中国的空中攻击;不对中国实施封锁;不向朝鲜派遣蒋介石的军队;在1951年4月可能派给麦克阿瑟四个国民警卫队师,在此之前,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的兵力不会大量增加;或许会在北朝鲜投掷原子弹。麦克阿瑟言辞激烈地反对说,在中国人强大的攻势下,仍旧对他的部队设置此等限制,实际上等于是一种投降。在这种条件下,停战问题是政治问题,也许有用,但从军事观点来看,则确实无此必要。无论如何他的部队将被迫撤出朝鲜。因此,美国不应该在这样的前提下仓卒寻求停战。和柯林斯一样,他赞同沃克与阿尔蒙德的见解:无论是停战还是不停战,联合国部队均可以分别从釜山和兴南安全撤出朝鲜。

   作为第二种情况,与会者设想了如下一种局势:中国人继续进攻,但我们将采取对中国实施一种有效的海军封锁,允许对中国大陆进行空中侦察和轰炸行动,最大限度地使用中国国民党部队,一旦战术条件成熟,即使用原子弹等措施。麦克阿瑟将军说,有了这些前提条件,他就可以下令尽可能地把在朝鲜坚守的阵地向北设置。在这种状况下,他将从陆路运送阿尔蒙德将军属下的第10军至釜山,与第8集团军一起作战。

   第三种没想是,中国人同意不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认为,在此情况下,联合国应接受停战。安排停战的前提是:北朝鲜部队也和中国人一样在“三八线”附近停止行动,北朝鲜游击队撤回他们自己的领土;第8集团军继续保持防卫汉城-仁川地区的阵地,同时第10军撤回釜山;由联合国的一个委员会监督停战条款的执行情况。他把这些措施称之为所能作出的最佳安排,除非联合国决定按第二种设想采取行动。他重申他坚信:应该毫不迟疑地派遣中国国民党军队到朝鲜,联合国的其它成员国也应该增加他们编入联合国军队的部队的人数,使联合国军的总数至少要达到7.5万人。他在与柯林斯将军会谈时强调说,除非使他的部队尽快得到实实在在的援助,否则联合国军就应该撤离朝鲜。

   四、麦克阿瑟受到警告

   麦克阿瑟深深感到,他是在被迫缚住了双手的状况下来与中国人作战的。在与柯林斯将军会谈时所迸发出的怨恨,早已泄露到公众传播渠道去了,这已逐渐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并为后来的争吵埋下了种子。就在12月6日与柯林斯举行会谈前不久,麦克阿瑟在接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编辑时就对给他的部队设置的障碍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把继续禁止对中国飞机紧追不舍和轰炸满洲中国基地的行动,称为“军事作战史上绝无先例的一种巨大的障碍。”

   他还给合众社主编贝利写了一封信,再次对他为之而战的国家政策提出了批评。麦克阿瑟的行动使杜鲁门总统很生气,于是在12月5日命令参联会通告所有战区司令官,任何涉及对外政策的声明在发表之前均须经过国防部审批。他是明确地针对麦克阿瑟而采取这一行动的。这些指示的效果几乎立即就显露出来。12月9日,麦克阿瑟将一项公报提交给国防部审批,他打算向新闻界发布该公报。麦克阿瑟声称,他的部队已成功地完成了战术撤退,现在正等待“由于中共介入了战争而急需作出的政治上的决策和方针。”他继续说,“广为流传的部队已经历了一场败退或溃散的谣言完全是胡说八道”。他指出,“预报中国人关于进攻的决定,是政治情报的一项内容,但是未能预报。……战区的情报是如此有限,以至于这个新的敌人一旦作出了要付诸实施的决定,就可以实施……而不必担心会被发现……。”

   参联会以一种责怪的语气对麦克阿瑟的公报进行了反驳和答复。他们说,建议发布的公报没有遵从总统的指示。从今以后,他应该把此类公报的内容完全限于军事作战的范围。参联会指出,“在战地发布的军事公报,不应该包含诸如把外交和军事政策的讨论交给新闻界评论和对政治或国内的消息进行评述等内容。”

   五、高级会议

   柯林斯返回华盛顿后告诉参联会:“如果联合国决定不继续在朝鲜实施一次全力以赴的进攻,如果中共继续发动攻击,那么应该命令麦克阿瑟在最终撤离朝鲜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他的部队被消灭。”

   没有哪个人比总统更真切地意识到需要作出英明决策了。他现在不得不着手进行此项工作了。在朝鲜的军事溃败彻底消除了那种认为目前的国家政策依然适合国家的利益的幻觉。由于在朝鲜的军事失败而蔓延开的危机感,和中国人不可遏制的军事行动及其所引起的极端不吉祥的灾难。不仅使东京而且也使华盛顿感到震惊。但是这还不是仓卒下结论的时刻。在这种充满了干柴的国际环境里,错误的决策将可能使朝鲜的灌木林火蔓延成一场世界范围的大火。鉴于有一项不好的决策比没有决策还槽,所以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在探求最佳答案时,就表现得有点缓慢,而且极为仔细和谨慎。

   杜鲁门总统第一次得知中国人发起攻击的消息是11月28日凌晨。当时,布莱德雷将军向他递交了麦克阿瑟关于他的部队遭到了重大打击的第一份报告。参联会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因为他们从对第8集团军遭到的抵抗不断增加的情况中已经有所警觉。杜鲁门总统当即召开了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

   布莱德雷将军对委员会的成员们说,参联会认为朝鲜出现的新的转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并不象报纸报道的那样是一场空前的浩劫。他强调麦克阿瑟的部队有受到来自满洲机场的飞机攻击的危险,但又提出反对授权麦克阿瑟去轰炸那些机场。

   国防部长马歇尔以强硬的措辞建议说,无论是美国,还是联合国都不要卷入一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他的看法与三军部长和参联会是一致的。在反映了美军高级参谋人员把注意力放在西欧防务上之后,布莱德雷将军告诫说,如果美国放任自己卷入一场与中国人进行的大规模冲突,则不可能继续在欧洲保持大量部队。马歇尔将军补充说,在对付这种新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侵略行动时,美国最基本的一条是要严格在联合国范围内行事,而不要顾及由此而会产生的困难。

   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致同意,中国人的入侵使美国扩编自身武装部队和扩大自身在人员和物资上的力量变得极为紧迫了。总统也同意这一意见,并同意有必要向国会提出补充预算,以应付由于大规模作战准备工作而造成的费用增加。

   国务卿告诉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人对联合国部队的进攻,把美国推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他强调说,在探讨朝鲜问题时,要始终记在心上的是,我们兵正的对手是在朝鲜和其它地方的争端背后的力量,即苏联人。因此,杜鲁门总统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须充分意识到是否会导致一场与苏联人进行的战争。举例来说,如果美国成功地轰炸了位于满洲的中国机场,那么总统应该相信苏联人将会欣然介入战争。

   三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把苏联人限制在其1947年的势力范围以内。现在,假使美国采取进攻中国领土和进入苏联的特别势力和利益范围的行动,那就得冒进行一次可能打不赢的战争的风险。艾奇逊相信,美国还是有一些可以在不与中国人开战的条件下而使他们遭到破坏的方法的。尽管他没有列举这些方案的细节,但是他最后宣称,美国还是寻找某种结束朝鲜战争的方法为佳。

   在以后的几天里,杜鲁门总统又与他的高级顾问们和国会领导人进行了一些磋商。然而却没有就行动方案作出决定。麦克阿瑟在他要求制订政治决策的请求中并没有解释他所向往的内容是什么。然而,在目前,必须就下述两个问题制订出新的国家政策。这两个问题是:是否对中国进行报复;是否试图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停火协定。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最重要的因素是确定:苏联的企图;美国在停火问题上所能接受的代价;主动撤出朝鲜所造成的后果;上述这几个因素在美国的盟国,特别是那些西欧盟国中的反响。

   虽然麦克阿瑟将军不曾在该问题上理直气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但是很显然,他的观点是美国应该对中国进行报复,井在11月初特地表示,他已准备就绪,可以攻击鸭绿江上的设施。这使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盟国感到不安。北约组织已经建立了一年半多了,但其武装力量仍处于筹建的阶段。当时,西欧一些国家的部队,人数有限,装备缺乏,训练极差,供给短缺。他们对苏联的,甚至对苏联的一些卫星国的侵略,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防御力量可言的。离开了美国的援助,在发生了来自东方的进攻事件时,西欧国家,可以预计将会和朝鲜战争最初的时日里南朝鲜人的遭遇一样,大难临头。因此,这些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之国集团欢迎总统使用武装部队来抗击北朝鲜人的冒险行径。在此之前,在这些国家中,关于若他们其中一国受到攻击时,美国是否将真正承担起它在北约组织中的义务一事一直持非常怀疑的态度。总统6月份采取的行动极大地消除了这种怀疑情绪。

   然而,由于中国人的入侵而造成的朝鲜战争的延长和美国采取升级化和严厉行动的可能性又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忧虑。这就是如果美国开始卷入一场与中共的战争,那么美国对北约组织所承担的义务,虽然是绝对必要的,但也将最后放弃。中国随后或许不费吹灰之力即可以说服苏联人对西欧采取行动,假使美国援军不参加抗击敌人的这一进攻,则俄国人就很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占领整个欧洲。

   北约成员国及其人民和领导人均对麦克阿瑟将军的战略判断感到忧虑。他们担心,他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许可以使他具有强有力地煽动美国人民对中国人采取十分严厉的军事行动的能力,以至于否决了华盛顿方面似乎赞成实施的非常有节制的措施。

   当时,就连华盛顿官方发表的公开声明,也把北约成员国搞得神经过敏。11月30日,杜鲁门总统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关于在朝鲜使用原子弹的问题一直在进行积极的考虑,谁也不会怀疑这番话是逢场作戏,可是对某些神经过敏的人来说,则是无意地表示,是否使用原子弹将由麦克阿瑟将军自行决定。虽然总统随后企图减轻由此而引起的异议和惊恐情绪,曾指出,他并没有授予麦克阿瑟此种权力,只有他才能下令使用原子弹,然而他却无法回避下述这一千真万确的结论,即任何使用原子弹的决定都是由美国作出的。而不是由联合国作出。

   关于北约成员国的立场,英国是那些发出焦虑呼声的成员国中最为明显的国家。在该国和英联邦国家中很受人尊敬的领导人——包括丘吉尔和艾登等,都被麦克阿瑟要对中国采取严厉行动的传闻搞得忧心忡忡。可以设想,这种持续的紧张状态可能会毁掉北约组织和联合国中的西方联盟。所以,它促成了一个结果,即英国首相艾德礼准备在他和杜鲁门总统之间进行一次会谈。英国的这一建议立即被接受。并计划于12月4日开始举行。

   在会谈之前,艾德礼与其他英联邦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法国总理和外交部长举行了会晤。很显然,他在与杜鲁门总统会谈时,也曾阐述过这些国家的立场。

   在艾德礼到达华盛顿的前一天,为了对他的这次访问作基本的准备,国防部长、国务卿、总统特别助理哈里曼和参联会开会讨论了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会议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既能解决目前的危机,同时又可以维护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特别是与英联邦国家的团结。在这次会议上,国家最高领导层达成了一致意见,美国的军事力量应该刻不容缓地予以加强。陆军参谋长已经在起草报告,以确定军用品生产增加多少,陆军兵力增加多少以及扩编速度如何。

   会议还特别就朝鲜问题提出了一项建议,这就是美国应提请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在第8集团军离开北朝鲜撤回“三八线”的前提下实现停火。很明显,此类决议应该在中国人的部队把第8集团军赶回“三八线”之前通过。另外,会议对中国人在同意停火时会开出的价码也十分重视。

   会议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联合国部队在没有停火的情况下,是一撤到滩头阵地就撤出朝鲜,还是等到敌人迫使他们这样做时再撤出去。与会者还对联合国军被迫撤离朝鲜后美国是否应该对共产党中国实施空中和海上攻击这样也很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审议。这次会议没有就可行的行动方案向总统提出明确的建议。会议同意,这样的建议,必须待当时仍在朝鲜的柯林斯将军回来后,与杜鲁门总统和艾德礼首相第二天的会晤结果一并考虑,再进一步予以确定。

   在英国首相的脑子里,对杜鲁门总统关于可能使用原子弹的话尤为担忧。英国的立场是在没有与他们以及联合国多数成员国协商(可能是同意)之前,要保证不使用原子弹。他们都强烈反对在中国投掷原子弹。

   在艾德礼到来的前夕,国务院官员对隐藏在他希望与杜鲁门总统会谈这一不寻常的请求背后的缘由和艾德礼对朝鲜局势的看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艾德礼先生此次访问的原因在于“朝鲜局势的突然变化”。

   英国对美国外交和国防政策的日益关注,有一部份是起因于“与苏联相比较西方地位在衰落”。英国人对美国的任意作决定的权利并不十分放心。他们的关注由于对美国政策和行动的某些不确切的推断而更为强烈。这种关注并不只是英国人有,在其它西方列强中也普遍存在。

   国务院推测,艾德礼会向杜鲁门诉说在全体英国人民中存在的真正忧虑,即一场同苏联人进行的公开战争也许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美国却正在步入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将彻底卷入一场与共产党中国进行的使之耗尽人力、物力的战争。在这种忧虑中,有两个特别令人敏感的问题,就是联合国部队在朝鲜所面临的紧迫局势和美国对福摩萨(台湾)的政策。

   国务院官员对参联会说:

  “对于朝鲜,非常引人关注的是已经采取的并且也许会继续采取的那些会加剧局势恶化,并把我们日益推向一场与中国的战争的行动。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英国人普遍对麦克阿瑟将军不信任,怕他或许会基于军事需要而作出政治决策。英国人认为应建立中立区的观点和反对越过鸭绿江进行进攻的立场都与此有关。此外,其意见里还包含有担心在亚洲大陆使用原子弹,甚至对采取这种行动进行考虑也很担心。

   参联会完全同意国务院结论的下述部份:

  “我们相信,英国在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是真诚的。应该在对这种关注充分理解并作出评阶的情况下处理这些问题。诚然,我们处理问题时要理解和同情他们,并且只要适宜就尽可能与他们会晤,但是我们不应该给他们造成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对英国的行动和政策是完全满意的。特别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对他们强调使防御措施有所进展是重要的和迫切的。他们总喜欢把世界局势中的某些事情首先当作美苏之间的问题,因此不重视他们自己作出努力。”

   在牵涉到在朝鲜的行动细节问题上,国务院和参联会一致向总统建议:他不要向艾德礼作出限制美国使用原子弹的行动自由的许诺。总统应该告诉艾德礼,美国并不愿意使用原子弹,并强调美国充分理解使用原子弹将造成的可怕后果。他还应该对英国首相说,美国愿意,同时也期待着与英国就对付目前的危机采取一致的行动。

   国务院建议杜鲁门总统与英国首相就下列两项可能在朝鲜实施的行动方案进行讨论。第一项方案内容包括,在可能达成一项停火协定的同时,把联合国部队撤至“三八线”附近的一条防线上。第二项方案为,全部撤离朝鲜。倘使军事上需要,第10军应该由朝鲜撤到日本,并争取达成一项政治性停火协定以稳定局势,同时沿“三八线”在双方部队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国务院希望杜鲁门总统告诉艾德礼,麦克阿瑟已准备把他的部队集结到三个滩头阵地上,即:汉城-仁川地区,兴南地区和釜山地区。第10军用军事上切实可行的任何方法从朝鲜半岛撤至日本。

   国务院的建议强调指出:

  “在中共军队达到“三八线”之前,我们应该寻求在“三八线”附近建立一个非军事区,隔离双方军队,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停火协议。这一行动的主要意图在于使侵略不能得逞,并考虑在停火行动上赢得压倒多数的联合国成员的支持。然而,以“三八线”为基础安排停火,不能以其它事情上的妥协为前提条件,诸如福摩萨问题和共产党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等。”

   在进行停火谈判期间(最明显地是在双方都同意停火之前),联合国军将在汉城-仁川集结,但在最终确定停火之前,不得开始实施任何撤离行动。

   虽然参联会和他们手下的拟定计划的参谋们一致认为,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停火在军事上或许是有利的,但他们希望办好两件事。第一,为达成停火协议而给予中国人的交换条件必须不是太多。第二,联合国军司令必须在作战上不受限制。国务院所提出的计划,不仅规定了第8集团军撤到何处,而且还限制麦克阿瑟撤出部队的条件,这是不能接受的。参联会对国务院的建议作了修正,删除了关干撤出第10军的内容。参联会主张“安排这种停火,必须不带有危及联合国部队安全的强制性条件。”换句话说,麦克阿瑟必须拥有随便在什么时间撤退的自由。同时,他们也反对国务院有关强迫第8集团军撤至汉城-仁川地区的规定。

   在国务院给杜鲁门总统的建议中,把撤离朝鲜的大致必要性解释为,国务院的立场是:“在中国人认可联合国对朝鲜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不否认对中国人采取一些旨在骚扰他们的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不反对利用可以实施的方式来鼓励中国国内的反共抵抗行动,包括利用国民党的力量。”

   鉴于时值12月初,参联会的下述行动即显得意义深远。他们抓住国务院谨慎地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暗示而大做文章。不仅措词强硬,而且增加了麦克阿瑟将军后来提出的几条可能实施的报复措施,包括对中国进行海军封锁和轰炸朝鲜境外的中国交通线。

   杜鲁门总统和艾德礼首相干12月4日在白宫开始会谈,一共谈了五天。当时出席会谈的还有国防部长马歇尔、国务卿艾奇逊和英国驻美大使等人。他们的讨论坦率、开诚布公并不时发生点争吵,但是最终以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而告终。

   非常清楚,英国,推论下去还有北约组织其他国家,虽然都不打算与美国分道扬镳,但又无法接受处理与红色中国关系上的极不现实而十分危险的政策。艾德礼一开始就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是在目前条件下,别无选择,只有与中共进行谈判。但是,这样的谈判非常明确地要涉及到朝鲜以外的问题,诸如把福摩萨送给共产党,承认中共在联合国的地位,美国承认中共政府等,这些都属于为了实现停火,并使中国部队撤出朝鲜领土而要付出的代价。

   杜鲁门总统强调,美国的政策绝对不能是,在朋友处于危难之际抛弃不管。他指出,美国对侵略是不分大小的。杜鲁门总统的立场和参联会是一致的,他告诉艾德礼,如果建议实施停火,美国将接受此建议,但是美国不会为此而付出任何代价。如果停火建议没有被采纳,或者虽然被采纳而中国人随后又再一次挑起了战端,美国就将尽其所能全力以赴地去战斗。

   艾奇逊同意,在朝鲜立即停火对联合国方面也许是有利的。但是,对美国来说,用艾德礼所提的那种方式来换取停火是不能接受的。美国领导人反对艾德礼提出的建议,其理由是这些建议实际上是鼓励中国的侵略行径,这将会严重削弱美国在远东的势力,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如此。至于美国对中国的报复行动,美方首脑没有承诺他们将不采取非常积极的措施,例如封锁或轰炸大陆。然而也向艾德礼做出了以下保证,总统的高级顾问中没有人极力主张实施上述行动,而且作为这项方针的基本原则,美国决心,只要有可能,即避免冲突扩大。

   在12月7日的会谈之后,艾德礼和杜鲁门总统同意,将不自动大规模撤离朝鲜。柯林斯从朝鲜回来后,于12月9日向两国政府领导人简要地介绍了军事形势。在汇报完毕后,他对记者说,麦克阿瑟的部队有能力自卫,而不会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经过两国领导人的进一步讨论,达成了一些协议。其中包括,无论是美国还是联合王国都不反对亚洲国家向中共作出的任何停火呼吁。双方都认为两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和统一的朝鲜。如能争取到体面的条款,目前很需要停火并和平解决与中共目前的冲突。在继续把共产党中国关在联合国大门外的问题上,没有不同意见。双方议定,中共将不会因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而在诸如福摩萨或印度支那问题上获得任何补偿。如果不能得到上述结果,美国和英国军队将在朝鲜战斗到底,直到他们被迫撤离为止。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